fbpx
维基百科

拼音注音ㄈㄨˊ;英語:Fluorine),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F原子序數为9,原子量18.9984032 u,是最轻的卤素。具強氧化性。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有剧毒。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氟极度活泼,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都可以形成化合物。

氟   9F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



外觀
氣態:淡黃色
液體:亮黃色
固態:透明(β)、不透明 (α)

低溫中的液態氟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氟(fluorine)·F·9
元素類別鹵素
·週期·17 ·2·p
標準原子質量18.9984032(5)[1]
电子排布[氦] 2s2 2p5[2]
2, 7
歷史
發現安德烈-瑪麗·安培(1810年)
分離亨利·莫瓦桑[2](6月26日, 1886年)
命名漢弗里·戴維
物理性質
物態氣態
密度(0 °C, 101.325 kPa
1.696[3] g/L
沸点時液體密度1.505[4] g·cm−3
熔点53.53 K,−219.62 °C,−363.32[5] °F
沸點85.03 K,−188.12 °C,−306.62[5] °F
臨界點144.4 K,5.215[4] MPa
汽化热6.51[6] kJ·mol−1
比熱容(Cp) (21.1 °C) 825[4] J·mol−1·K−1
(Cv) (21.1 °C) 610[4]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38 44 50 58 69 85
原子性質
氧化态−1
电负性3.98[2](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1,681[7] kJ·mol−1

第二:3,374[7] kJ·mol−1
第三:6,147[7] kJ·mol−1

更多
共价半径64[8] pm
范德华半径135[9] pm
雜項
晶体结构簡單立方
磁序抗磁性[10]
熱導率0.02591[11] W·m−1·K−1
CAS号7782-41-4 [2]
最穩定同位素
主条目:氟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8F 微量 109.77分 β+ (96.9%) 0.634 18O
ε (3.1%) 1.656 18O
19F 100% 穩定,帶10個中子
參考文獻[12]

在所有元素中,氟在宇宙中的丰度排名为24,在地壳中丰度排名13。萤石是氟的主要矿物来源,1529年该矿物的性质首次被描述。由于在冶炼中将萤石加入金属矿石可以降低矿石的熔点,萤石和氟包含有拉丁语中表示流动的词根fluo。尽管在1810年就已经认为存在氟这种元素,由于氟非常难以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分离过程也非常危险,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才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分离出氟单质。许多早期的实验者都因为他们分离氟单质的尝试受到伤害甚至去世。莫瓦桑的分离方法在现代生产中仍在使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以来,单质氟的最大应用就是合成铀浓缩所需的六氟化铀

由于提纯氟单质的费用甚高,大多数的氟的商业应用都是使用其化合物,开采出的萤石中几乎一半都用于炼钢。其余的萤石转化为具有腐蚀性的氟化氢并用于合成有机氟化物,或者转化为在铝冶炼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冰晶石。有机氟化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其主要用途是制冷剂、绝缘材料以及厨具(特氟龙)。诸如阿托伐他汀氟西汀等药物也含有氟。由于氟离子能够抑制龋齿,氟化水和牙膏中也含有氟。全球与氟相关的化工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碳氟化合物气体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100到20000倍。由于碳氟键强度极高,有机氟化合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能够长期存在。在哺乳动物中,氟没有已知的代谢作用,而一些植物海绵能够合成能够阻止食草动物的有机氟毒素,通常为氟乙酸盐。[13]

性质

电子排布

 
简化的氟原子结构

氟原子有9个电子,比原子少一个。其电子排布为1s22s22p5:内层填满了两个电子,外层离满壳层仅差一个电子。氟原子中外层电子不产生核屏蔽作用,并且受到很高有效核电荷(9-2=7)的作用。这影响了氟原子的物理性质[2]

氟拥有所有元素中第三高的第一电离能,仅次于[14] ,这使得将电子从氟原子中剥离非常困难。氟的电子亲和能很高,仅次于[15],具有捕捉一个电子以变成稀有气体氖的等电子体的趋势[2]。氟的电负性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16]。氟原子的共价半径也比较小,大约60 pm,与其在第二周期中相邻的元素相似[17][18][note 1]

反应

氟是自然界电负性最强的元素(3.98鲍林标度),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常温下,氟能同绝大多数元素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并剧烈放热。和气即使在-250摄氏度的黑暗中混合也能发生爆炸,故液氟和液氢也用作高能火箭的液体燃料。氟分子中 氟-氟键的键能和过氧化物中非常容易切断的过氧键类似,比  都低得多。这一性质和氟原子的高电负性使得氟容易分解、高度活跃,与其它非氟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非常强[19][20]。诸如粉末钢、玻璃碎片、石棉纤维等不活跃物质都可以与氟气在低温下快速反应,木头和水在氟射流中可以自燃[3][21]

外部视频链接
  氟反应时的明亮火焰
  氟与铯的反应
  bilibili上的全网首个氟气通电发光实验,用特斯拉线圈电离氟气视频

氟和不同的金属的反应所需要条件不同。常温下,碱金属可以直接与氟反应并引起爆炸,碱土金属也可以直接与氟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这样的金属在常温下与氟作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氟化物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换言之,它们会被氟钝化。如果要用这些金属和氟直接反应制备氟化物,需要将它们磨成粉末。[19]贵金属需要在300–450 °C 的温度下才能与纯氟发生反应[22]

一些固体非金属元素如等可以与液化氟在低温下反应[23]硫化氢[23]二氧化硫[24]容易与氟发生反应,后者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硫酸的活性较低,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与氟反应[25]和一些碱金属类似,可以与氟发生爆炸性的反应[26]炭黑的形式可以在室温下与氟反应,生成四氟化碳石墨与氟在高于400 °C发生反应产生非整比化合物氟化石墨,温度更高时产生气体的四氟化碳,有时还会发生爆炸[27]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在室温或者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反应[28]。有机化合物,如甲烷石蜡,会与氟发生强烈反应[29],即使通常不可燃的有机物,如四氯化碳等完全取代的卤代烷也可能发生爆炸[30]。尽管三氟化氮非常稳定,由于氮分子的三键键能较高,氮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与氟反应[31]与氟能够发生爆炸性的反应[32][33]。氧与氟在常温常压下不发生反应,但是在低温和低压时通过放电可以使氟和氧化合,产物在加热时又会分解为其构成元素[34][35][36]。较重的卤素和稀有气体容易与氟发生反应,其它稀有气体中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与氟发生反应。[37]

相态

 
β相的氟晶体结构。球体表示可以处于任何角度的F
2
分子,其它分子被限制在平面中。

在室温下,氟是一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3]。纯氟呈浅黄色,有时也被描述为黄绿色。氟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浓度在20ppb即可闻到[38]。在−188°C时,氟可以凝结为亮黄色液体,其沸点与氧气和氮气类似[39]

氟有两种晶相,分别为α相和β相。β相在−220°C结晶,是一种软且透明的晶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卤素晶体的正交晶系结构[40][41],β相氟具有与刚结晶的固体氧相同的失序立方晶系结构[39][note 2]。进一步冷却至−228°C将使处于β相的氟转化为坚硬不透明的α相氟。α相氟属于单斜晶系,具有密集的成角度的分子层。β相氟转化为α相氟要比氟的凝固过程放出更多热量,相变过程比较剧烈。[40][41][note 3]

同位素

氟只有一种稳定的天然同位素,即包含有10个中子19
F
[45]。该原子具有较高的磁旋比[note 4],原子核能级受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又由于氟仅有一种稳定同位素,它经常用于核磁共振[47]目前一共合成了质量数从13到31的18种氟的放射性同位素,其中半衰期为109.77分钟的18
F
最为稳定。其它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小于70秒,大多数都小于半秒钟。[48]同位素17
F
18
F
的衰变方式为正电子发射电子俘获,更轻的同位素的衰变方式为质子发射,而更重的同位素的衰变方式为β衰变(最重的同位素还会在β衰变之后发射中子)。[48][49]目前已知氟有两种亚稳态异构体,分别是半衰期为162纳秒18m
F
和半衰期为2.2毫秒的26m
F
[50]

存量

宇宙存量

太阳系丰度[51]
原子序数 元素名 相对数量
6 4,800
7 1,500
8 8,800
9 1
10 1,400
11 24
12 430

作为较轻的元素,氟在宇宙中的丰度相当低,约为400ppb,在各种元素中排名第24。其它的从碳至镁的轻元素丰度是氟的20倍甚至更多[52]。这是由于恒星核合成的反应过程跳过了氟,而其它反应中生成的氟原子具有较高的核截面,使得氟原子可以与氢原子或氦原子聚变生成氧原子或者氖原子[52][53]

基於氟只能短暫存在,對氟的留存提出了三種解釋[52][54]

  • II型超新星的爆炸,產生的微中子轟擊氖原子核,使氖嬗變成氟。
  • 沃夫–瑞葉星恆星風的吹拂,可以讓氟從與氫或氦原子分離,不致作用蛻變成氖。
  • 漸近巨星分支的恆星,其核融合產生的對流會孕育氟。

地球存量

氟是地壳中丰度排名第13的元素,其质量丰度为600-700ppm[55]。在地球大气层中,氟单质可以轻易的和大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因此无法在大气中自然出现[56][57]。氟仅以矿物质的形式出现,工业上主要的含氟矿物质为萤石氟磷灰石以及冰晶石[55][58]。萤石的化学式为( ),有各种颜色,在世界各地都大量分布。它是氟的主要来源,中国和墨西哥是萤石的主要生产国。20世纪早期,美国的萤石开采量在世界领先,但是1995年停止开采[58][59][60][61][62]。尽管氟磷灰石( )含有的世界上最多的氟,其中氟的质量分数仅为3.5%,这意味它的大部分都是磷灰石。在美国,少量的氟化合物是通过氟硅酸得到的,这是一种磷酸盐工业的副产品[58]。曾经直接用于生产铝的冰晶石( )是三种氟矿石中最稀少的也是氟含量最高的一种。格陵兰岛西海岸的商业冰晶石矿于1987年关闭,目前大多数的冰晶石都是人工合成的[58]

主要的含氟矿石
     
萤石 氟磷灰石 冰晶石

诸如黄玉等其它的矿物质也含有氟。氟化物与其它卤化物不同,不溶于水且不能以具有商业利益的浓度出现在盐水中[58]。曾经在火山喷发和地热喷泉中检测到了来源不明的痕量氟化[63]物。粉碎的天河石所发出的气味表明气体氟可能存在于晶体中[64][65] 。一项2012年的研究报告了天河石中含有质量分数约0.04%的 ,而这些氟可能来自于矿物质中存在的微量的[65]

历史

早期发现

 
论矿冶中的炼钢示意图。

1529年,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将萤石描述为在冶炼中用于降低金属熔点的添加剂[66][67][note 5]。他用拉丁词fluorés来表示萤石。该名字后来演化为fluorspar,直至fluorite[59][71][72]。萤石的成分后来被确定为氟化钙[73]

早在1720年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萤石蚀刻玻璃[note 6]马格拉夫于1764年从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物质氢氟酸,他发现该物质腐蚀了玻璃容器[75][76]。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于1771年重复了该实验,并将得到的酸性产物命名为fluss-spats-syran (萤石酸)[76][77]。1810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马里·安培提出氢和一种与氯类似的元素构成了氢氟酸[78]汉弗里·戴维将这种当时未知的元素命名为氟fluorine,这一名字来自氟酸与其它卤素的后缀-ine。这个词经过变形在大多数欧洲语言中使用。希腊语、俄语、以及其他一些语言使用来自希腊语φθόριος 的ftor或其衍生词[79][80]。氟的元素符号 来自于其拉丁文名称fluorum,在早期论文中也使用Fl作为其符号[81][note 7]

日文音譯德文Fluor的第一個發音而稱之為「弗素」。19世紀70年代化學家徐壽     譯為輕氣、養氣、淡氣、弗氣、綠氣,直至1933年,化學家鄭貞文在其主持編寫出版的《化學命名原則》一書中改成氫、氧、氮、氟、氯,一直沿用至今。[82]

分离

对氟的研究最初相当危险,有数名19世纪的实验人员在不幸地接触到氢氟酸以后失去了生命,他们被称为氟烈士[note 8]。由于氟和氢氟酸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并且当时缺少简单适用的电解质,分离氟单质的工作被严重阻碍了[73][83]埃德蒙·弗雷米假定可以通过电解纯的氢氟酸来产生氟单质,并且设计了一种方法来通过酸化氟化氢钾来生产无水样本。然而他发现得到(干燥)的氟化氢无法导电[73][83][84]。弗雷米以前的学生亨利·莫瓦桑坚持研究,在经过多次的试错过程后发现氟化氢钾与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是一种导体,这样就可以应用电解法了。为了防止他的电化电池中的铂被快速腐蚀,莫瓦桑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其实验设备冷却至极低的温度,采用更耐腐蚀的铂合金作为电极,并且使用了萤石瓶塞[83][85]。1876年,在经过了74年和多位化学家的努力后,莫瓦桑终于制备出了氟单质[84][86]

1906年,莫瓦桑在他去世的两个月前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87],评奖委员会对其评价如下:[83]

表彰他对氟元素的研究和分离工作……全世界对您所研究的用于驯服最凶猛的元素的伟大实验技术表示尊敬。[note 9]

用途

 
装有六氟化铀的一个安瓿

通用汽车公司的北极品牌(Frigidaire)部门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实验采用氯氟烃作为制冷剂。1930年,通用汽车与杜邦公司联合成立了动力化学公司以将氟利昂-12 (CCl
2
F
2
)推向市场。氟利昂取代了更早的毒性更强的制冷剂,增加了厨房电冰箱的需求,从而变得有经济利益。到1949年,杜邦公司已经买下了动力化学公司并销售了若干种其它氟利昂化合物[76][88][89][90]。1938年,在动力化学公司工作的罗伊·J·宾吉在研究制冷剂的事后偶然发现了聚四氟乙烯(特氟龙),该物质高超的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使其快速商业化,在1941年开始了大规模生产[76][88][89]

氟元素的大规模人工制备开始于二战期间。德国使用高温电解的方法生产了成吨的三氟化氯,计划用于燃烧弹[91];而曼哈顿工程使用大量氟生产六氟化铀以进行铀浓缩。由于UF
6
一样具有腐蚀性,气体扩散工厂使用特殊的材料:薄膜以制造,密封件使用氟聚合物制造,并且使用碳氟化合物作为制冷剂与润滑剂。新兴的核工业驱动了战后氟化工的发展[92]

化合物

氟可以产生丰富的无机和有机化学反应。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以及类金属发生反应,甚至大多数稀有气体也都能和氟发生化学反应[93]。通常情况下氟的氧化数为-1[note 10]。氟的高电子亲和力导致其容易产生离子键;即使产生共价键,也容易产生极性,并且几乎总是单键[96][97][note 11]

金属

碱金属离子可以与氟结合,形成易溶的单氟化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和氯化物类似的立方体结构[98][99]。除了二氟化铍碱土金属与氟形成的二氟化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但是难溶[81]。二氟化铍表现出一些共价键的特征,并且具有类似石英的结构[100]。稀土元素以及许多其它的金属多与氟反应生成三氟化物[101][102][103]

与氟形成的四氟化物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共价键特征[104][105]。诸如锆、铪等以及若干锕系元素[106]与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离子晶体,熔点较高[107][note 12],而钛[110]、钒[111]以及铌与氟得到的产物为聚合体,[112],不超过350 °C就会熔解或者分解[113]五氟化物以及它们的线性聚合物和低聚体复合物继续保持了这个趋势[114][115][116]。目前已知有13种金属六氟化物[note 13] ,都具有八面体结构,除了液体的MoF
6
ReF
6
与气体的WF
6
以外多为易挥发的固体[117][118][119]。七氟化铼是唯一的金属七氟化物,它使一种低熔点分子固体,具有双五角锥形分子构型[120]。具有更多氟原子的金属氟化物特别活泼[121]

金属氟化物结构演化
     
氟化钠,离子晶体 五氟化铋,聚合物 七氟化铼, 分子晶体

 
卤化氢与硫族化氢的沸点,可以看出氟化氢与水具有不寻常的高沸点。

氢与氟相结合生成氟化氢,其中离散的分子通过氢键聚成团,从而与氯化氢相比,氟化氢的性质更接近水[122][123][124]。氟化氢的沸点比其它卤化氢高得多,而且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这一点也和其它卤化氢不同[125]。氟化氢接触水以后可以与水结合,生成水合氟化氢,亦称氢氟酸。与其它为强酸的氢卤酸不同,氢氟酸在低浓度时为弱酸[126][note 14]。然而,氢氟酸可以腐蚀玻璃,这一点其它氢卤酸无法做到[128]

其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类金属包含于本章节中
 
三氟化氯, 其氧化性强至可以点燃石棉、混凝土、沙子以及其它一些阻燃物[129]

类金属与主族非金属的二氟化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易挥发,具有不同的活泼程度。第三周期以及更重的非金属可以与氟形成高价氟化物[130]

三氟化硼具有平面结构,为缺电子分子。作为一种路易斯酸,它可以与诸如氨等路易斯碱反应形成加合物[131]。四氟化碳为四面体结构,具有惰性[note 15],其它碳组元素与之类似,四氟化硅与四氟化锗都是四面体结构[132],但是表现为路易斯酸[133][134]氮族元素与氟反应生成三氟化物,活跃度和碱性都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增加,除了三氟化氮无法水解,不表现出碱性[135]。磷,砷和锑的五氟化物比其三氟化物更加活泼,五氟化锑是已知最强的中性路易斯酸[114][136][137]

氧族元素具有不同的氟化物:有报告称氧、硫和硒可以和氟生成不稳定的二氟化物(二氟化氧是已知的氧具有正氧化数+的罕见化合物之一);硫、硒和碲可以与氟生成四氟化物与六氟化物。氟原子越多、中心原子越轻,氟化物就越稳定,因此六氟化硫相当稳定[138][139]。氯、溴和碘可以和氟反应生成一氟化物、三氟化物以及五氟化物,但是仅有碘可以和氟反应生成七氟化碘[140]。这些氟化物中许多种都可作为强氟原子源,并且三氟化氯在工业应用中需要与和使用氟一样小心谨慎。

稀有气体

 
拍摄于1962年的四氟化氙晶体。六氟合铂酸氙与该化合物的合成出乎许多化学家的预料[141]

稀有气体具有满电子壳层,在1962年化学家尼尔·巴特利特报告了六氟合铂酸氙的合成以前,人们认为它们不与其他元素反应[142] 。从那以后,二氟化氙四氟化氙六氟化氙以及多种氧氟化物陆续被合成出来[143]。在其它稀有气体中,氪可以与氟形成二氟化氪[144],而氡可以与氟形成一种固体,据推测为二氟化氡[145][146]。氟与更轻的稀有气体形成的二元氟化物极不稳定。在极端条件下,氩可以与氟化氢结合产生氟氩化氢。氦与氖无法形成稳定的氟化物[147],并且从未观察到氟化氖的存在[148]。高压低温下,曾经检测到寿命为若干毫秒的氟化氦[147]

有机化合物

 
烧杯上部为有颜色的水,下部为密度大得多的全氟庚烷,二者无法互溶,而水中的金鱼和螃蟹无法穿越边界;一枚硬币则沉在底部。
 
全氟磺酸的化学结构。在燃料电池和许多其它应用中都会使用该聚合物[149]

碳氟键有机化学中最强的化学键[150],这是有机氟化物较为稳定的原因[151][note 16]。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碳氟键,但是该化学键在人工化合物得到了应用。该领域的研究通常都具有商业目的[152],涉及到的化合物多种多样,这也反映出了有机化学的复杂性。

离散分子

烷烃中的氢原子逐渐由更多的氟原子取代将会逐渐产生如下的性质的改变:熔点和沸点降低、密度增加、在中的溶解度下降,而整体的稳定性上升。全氟化碳中所有的氢原子都被氟取代了,它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都无法溶解,通常的条件下只能在液氨中与钠发生反应[153]

全氟化合物指的是除了官能团以外所有的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的有机化合物[154][note 17],通常是羧酸。这些化合物与全氟化碳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例如稳定性、疏水性等等[156],而官能团则增加了他们的活跃度,使得他们可以附着于表面或者作为表面活性剂[157]。特别的,氟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效果比烃基活性剂更好。氟调聚物的官能团附近有一些未氟化的碳原子,它们也常被认为是全氟化物[156]

聚合物

由于氟取代了单体中的氢原子,对应的聚合物的稳定性也相应的增加了,通常情况下其熔点也会增加[158]聚四氟乙烯是最简单的氟聚合物,它是与聚乙烯对应的全氟化合物,结构单元为–CF
2
–。该物质具有所预期的因氟取代氢所造成的变化,但是其非常高的熔点使得它难以造型。只有氟单质三氟化氯五氟化氯和熔融碱金属可以在高温下腐蚀聚四氟乙烯。氟化乙丙烯以三氟甲基取代了一些氟原子,全氟烷氧基烷烃以三氟甲氧基官能团取代一些氟原子[159],而全氟磺酸则包含有含有磺酸官能团的全氟醚侧链[160][161]。其它氟聚合物保留了一些氢原子,聚偏氟乙烯中一半的氢原子为氟原子所取代,聚氟乙烯则有四分之一的氢原子被取代,而二者具有和聚四氟乙烯相似的性质[162]

生产

工业生产

 
位于普雷斯顿的氟生产车间

莫瓦桑所提出的通过电解氟化氢与氟化钾混合物制备氟的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其中的氢离子在钢制成的阴极容器中还原生成氢气,而氟离子在碳制阳极被氧化生成氟气。阴极阳极之间的电压大约为8-12伏[60][163]。电解的温度有所提高,KF·2HF 在70 °C(158 °F)熔化,而电解温度为70-130 °C(158-266 °F)。氟可以使用具有钝化内层的钢罐在200 °C(392 °F)以下储存,否则将使用镍[76][164]。调节阀与管道使用镍制造,而管道也可以使用蒙乃尔铜镍合金制造[165]。使用氟必须对设备经常钝化,并且严格禁止接触水和油脂。在实验室中,在低温和无水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玻璃器皿装氟气[165],某些文献推荐使用镍-蒙乃尔-聚四氟乙烯系统[166]

纯化学方法

在准备莫瓦桑成功分离氟100周年的纪念会议的时候,卡尔·O·克里斯特认为通过化学方法应当可以制备氟。这是因为一些金属氟阴离子对应的中性物质 不稳定,这样他们的酸化反应很有可能引起氧化反应。因此他设计了一种方法能够在大气压力下以较高产率获得氟[167]

 
 

克里斯特后来认为该反应“已经为人所知超过100年,即使莫瓦桑也可能会想到这一方法”[168]。直至2008年,某些文献仍然认为氟过于活跃,无法通过任何化学方法分离[169]

工业应用

萤石矿的开采是全球氟的最大来源,1989年达到了560万吨的矿石开采量顶点。限制使用氯氟烃导致萤石产量下降,1994年下降到了360万吨。随后产量开始上升,2003达到了产量450万吨、产值55亿美元的规模。后续报告估计2011年全球氟化工的销售额达到了150亿美元,并且预测2016年将开采350万至590万吨矿石,产值将至少200亿美元[76][170][171][172][173]。泡沫浮选将开采出的萤石以相同比例分为两个主要的冶金等级:纯度为60-85%的冶金级萤石和纯度超过97%的酸级萤石。冶金萤石几乎全部用于钢铁冶炼,而酸级萤石主要被转化为关键的工业中间体氟化氢[60][76][174]

萤石氟磷灰石氟化氢金属冶炼玻璃生产氟化碳氟铝酸钠酸洗氟硅酸烷烃裂化氢氟烃氟氯烃氟利昂聚四氟乙烯饮水加氟浓缩铀六氟化硫六氟化钨磷石膏 
氟化学工业质量流框图
 
俄罗斯铁路使用的SF
6
变压器

每年全世界至少生产17000吨氟。氟的成本与六氟化铀或六氟化硫类似,每千克大约5-8美元,但是处理它的难度使其价格翻倍,而且大多数使用六氟化铀或者六氟化硫的工艺在垂直整合下都采用原地生产的方式[175]

全世界对氟的最大的应用是在核燃料循环中生产 ,每年消耗近7000吨氟。首先二氧化铀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铀,然后四氟化铀被氟气氟化生成 [175]。由于氟只有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六氟化铀分子的任何质量区别都是由 或者 造成的。这使得可以通过气体扩散法或者气体离心法对铀进行浓缩[3][60]。每年大约有6000吨氟用于生产惰性电介质六氟化硫,该物质可以用于高压变压器与断路器,这样就不必在充油设备中使用危险的多氯联苯[176]。电子产品中会使用一些氟化合物:在化学气相沉积中会使用六氟化钨或者六氟化铼,在等离子蚀刻中会使用聚四氟乙烯[177][178][179]和三氟化氮[60]。氟也被用于有机氟化物合成,但是由于其特别活泼,通常有必要先将其转化为更温和的   以进行更精确的氟化。含氟医药通常使用四氟化硫代替氟[60]

无机氟

 
铝的提取非常依赖于冰晶石

每炼一吨钢或其它铁合金大约需要3.5千克冶金级萤石,氟离子降低了钢铁的熔点与粘性[60][180]。除了用于作为搪瓷和焊条涂层的添加剂以外,大多数酸级萤石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氟酸,而氢氟酸将会用于酸洗、玻璃蚀刻以及烷烃裂化[60]。氢氟酸产量的三分之一都用于合成冰晶石三氟化铝,这是提炼铝的霍尔-埃鲁法中的重要助熔剂。由于它们偶尔会与熔炼设备发生反应,需要及时补充它们。每生产一吨铝大约需要23千克助熔剂[60][181]氟硅酸盐消耗了第二多的氟。氟硅酸钠用于氟化饮用水和洗衣废水处理,并且是合成冰晶石与四氟化硅的过程中的中间体[182]。其它重要的无机氟化物包括氟化钴氟化镍以及氟化铵[60][99][183]

有机氟

有机氟消耗了萤石开采量的20%以及氢氟酸产量的40%,其中气体制冷剂占主要部分,而氟聚合物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60][184]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较少,但是年产值超过10亿美元[185]。由于直接让烃与氟在高于−150 °C的条件下反应相当危险,工业上的氟碳化合物都是间接生产的,多通过卤素交换反应来完成,例如史瓦茨氟化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氯烃与氟化氢反应,将氯原子替换为氟原子。电化学氟化将烃在氟化氢中电解,而福勒工艺使用诸如三氟化钴等的固体氟化物处理烃类[88][186]

气体制冷剂

卤化制冷剂在非正式语境中常被称为氟利昂,由R-数标示,该数字标示了氟、氯、碳以及氢的数量[60][187]。诸如R-11R-12以及R-114曾经占据了有机氟产量的主要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产量达到了顶峰。这些氟化物用于空调系统、推进剂或者用作溶剂。在国际上禁止使用以后,21世纪开始的产量已经下降至了峰值的十分之一[60]。为了取代氟利昂而设计出的氢氯氟烃(HCFC)和氢氟碳化物(HFCS)的合成消耗了有机行业中超过90%的氟。重要的氢氯氟烃包括R22 R-141b。主要的氢氟碳化合物包括 R-134a[60],而 HFO-1234yf渐渐成为主流,这主要是因为HFO-1234yf的全球暖化潜势仅为R-134a的1%[188]

氟聚合物

 
含氟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面料往往疏水

2006年与2007年大约生产了18万吨氟聚合物,产值达到每年35亿美元[189]。预计全球市场在2011年略少于60亿美元,到2016年将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190]。氟聚合物仅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158]

聚四氟乙烯(PTFE)通常被称作特氟龙,这是杜邦公司给它起的名字[191]。它占据了全世界氟聚合物产量的60-80%[189]。由于聚四氟乙烯是优秀的电介质,其最大应用就是电气绝缘。它在化学工业中也用于管道、油管以及垫片的涂料以防止腐蚀。聚四氟乙烯的另一重要应用是用于体育馆房顶的玻纤布涂层。聚四氟乙烯的主要消费应用是不粘厨具[191]。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是一种有细孔的薄膜,有时也被称为戈尔特斯(为其商标名),它常被用于制造雨衣、防护服以及过滤器。膨体聚四氟乙烯纤维可以制成机械密封装置和灰尘过滤器[191]。其它氟聚合物,包括氟化乙烯丙烯与聚四氟乙烯的性质类似,并且可以作为其替代品。这些氟聚合物更加容易成型,但是成本更高,热稳定性更低。两种氟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可以取代太阳能电池中的玻璃[191][192]

成本较高但耐化学腐蚀的氟化离子交联聚合物可以用作电化学电池中的薄膜,其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为全氟磺酸。全氟磺酸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来的,首先用于宇宙飞船的燃料电池材料,随后取代了汞基氯碱工艺电池。进来,燃料电池的应用随着将质子交换薄膜燃料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的努力重新获得了重视[193][194][195]。氟橡胶为交联的氟聚合物的混合物,主要用于O形环[191]。全氟化合物C
4
F
10
被用作灭火剂[196]

表面活性剂

含氟表面活性剂为小分子含氟有机物,用于防水和防锈。尽管其价格昂贵,其年产值在2006年已达10亿美元;思高洁在2000年就已达到3亿美元的销售额[185][197][198]。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整个表面活性剂市场中占据份额较少,市场中的大部分为以便宜得多的烃为基础的产品。由于配置成本高昂,2006年对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涂料中的应用估值仅为1亿美元[185]

农药

大约30%的农药都含有氟[199],大多数是除草剂杀菌剂,还有一些是植物激素。与含氟医药相似,氟原子经常取代一个单独的原子或者最多一个三氟甲基官能团,这种改变可以增加在生物体内停留时间,增强细胞膜穿透能力,并且可以改变分子识别[200]。氟乐灵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该农药在美国大规模用作除草剂[200][201],但是怀疑它具有致癌作用,在许多欧洲国家都被禁止使用[202]氟乙酸钠是一种哺乳动物毒剂,其中乙酸上的两个氢原子分别由氟和钠取代。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该物质会取代乙酸从而干扰细胞新陈代谢。该物质首先与19世纪晚期合成,在20世纪早期发现了其杀虫剂的作用,随后开始使用。新西兰是该物质的最大消费者,用它来杀死来自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刷尾负鼠以保护鹬鸵[203]。欧洲和美国都禁止使用氟乙酸钠[204][205][note 18]

医疗应用

牙齿护理

 
在巴拿马,使用氟化物外用治疗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研究表明,外用氟化物可以减少龋齿。最初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牙釉质羟基磷灰石转变为了更耐磨的氟磷灰石,但是对预先氟化的牙齿的研究否定了这一假设。目前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在龋齿较小时,氟化物能够促进牙釉质的生长[206]。在研究了生活在饮用水中存在天然氟化物的地区的儿童以后,1940年开始通过在公共供水中添加氟化物并控制其含量来防止龋齿[207]。目前全球人口的6%接受了氟化饮用水,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二[208][209]。发表于2000年和2007年的学术文献综述认为,饮水氟化明显的降低了儿童中龋齿發生的概率[210]。尽管饮水氟化得到了学术研究的支持,除了良性的氟牙症外,并无显著副作用[211],在伦理和安全层面仍存在着针对饮水氟化的反对意见[209][212]。由于目前生活中存在着其它氟化物来源,饮水氟化的效果有所降低,但在低收入群体中仍存在可观测到的作用[213]单氟磷酸钠以及氟化钠氟化亚锡常常作为氟化牙膏的成分。1995年,美国首先使用这些物质,而目前在发达国家,氟化物在漱口水、凝胶、泡沫等,都有广泛应用[213][214]

制药

 
氟西汀药片

20%的现代药物中都含有氟[215]。含氟药物阿托伐他汀在2011年成为通用名药物以前在所有药物中销售额居于榜首[216]。治疗哮喘的组合处方药物舒利迭,在2000年代中期销售额也排在前10,其中的两种活性成分之一氟替卡松也是一种氟化物[217]。由于碳氟键非常稳定,许多药物氟化是为了降低活跃度以延长给药周期[218]。由于碳氟键较碳氢键疏水性更强,氟化还能增加亲油性,这可以帮助药物穿过细胞膜,提高生物利用度[217]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其他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抗抑郁药因其无选择性的干扰除了羟色胺以外的神经递质而具有许多副作用。而氟化药物氟西汀则因其选择性而成为第一类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药物之一。目前许多抗抑郁药物都经过类似的氟化处理,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酞普兰、其异构体依他普仑、以及氟伏沙明帕罗西汀[219][220]喹诺酮类是人造广谱抗生素,通常也会通过氟化来提高疗效。这些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221][222][223][224]。在类固醇药物中也会使用氟[225]:氟氢可的松是可以使血压升高的盐皮质激素去炎松地塞米松是很强的糖皮质激素[226]。大多数吸入型麻醉剂都是重度氟化的。其原型氟烷在同时代药物中更为稳定与有效。后来诸如七氟醚地氟醚等氟化化合物比氟烷更好,它们基本不溶于血液,可以使人更快清醒[227][228]

PET扫描

 
全身18
F
PET扫描

18
F
常作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中的放射性示踪剂,其约两个小时的半衰期足够将其从生产设备运输至成像中心了[229]氟代脱氧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示踪剂[229],在经过静脉注射后,会由诸如大脑和大多数恶性肿瘤等最消耗葡萄糖的器官组织吸收[230]。随后,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可以用来对细节成像[231]

携带氧气

液体氟化碳可以携带比血液更多的氧气或者二氧化碳,因而在人工血和液体呼吸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关注[232]。由于氟化碳正常情况下无法与水混合,必须将它们混合成为乳状液(全氟化碳小液滴悬浮于水中)以用作血液[233][234]。Oxycyte就是一种已经通过初步临床试验的人工血液产品[235]。这些物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因此在运动中禁止使用。1998年,一位濒临死亡的自行车运动员引起了对滥用人工血液的调查[236][237]。纯的全氟化碳液体呼吸的应用(使用的是纯全氟化碳液体,而不是与水混合的乳状液)包括辅助烧伤患者以及肺功能发育不全的早产儿。考虑的液体呼吸方案包括将肺部分填满或者全部填满,但是仅前者经过了人体测试[238]。制药联盟的努力使得该方案达到了临床测试的水平,但是由于实验结果并不比正常的治疗方案好,最终放弃了该方案[239]

生物作用

 
毒鼠子是少数几种能够合成有机氟的生物之一

氟并非人或者其它哺乳动物必须的元素。少量的氟可能对增加骨强度有益,但是该理论尚未确立。由于日常环境中有很多微量氟的来源,氟缺乏的可能性仅能通过人工饮食来实现[240][241]。在微生物和植物体内曾经发现过有机氟[63],但是在动物体内尚未发现[242]。最常见的天然有机氟产物是氟乙酸,可以帮助植物抵御食草动物。至少有40种植物含有该物质,这些植物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巴西[204]。其它的天然有机氟产物包括末端氟化脂肪酸氟丙酮以及2-氟代柠檬酸[242]。2002年在细菌中发现了建立氟碳键的酶(腺苷甲硫氨酸氟化物合酶)[243]

毒性

 
 
 
 
在美国商业运输氟的危险性符号[244]

氟元素对生物活体有剧毒。氰化氢在浓度为50ppm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氟所需要的浓度更低[245]。氟对人体的作用和氯相似[246]:在浓度超过25ppm时对眼睛与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对肝脏肾脏可以造成损伤,这一浓度也是氟的即刻性损伤或致死浓度[247][248]。氟的浓度达到100ppm时,眼睛与鼻子将会受到严重损伤[247],若浓度达到1000ppm,数分钟的呼吸即可致命[249]。氰化氢的浓度达到270ppm即可使人在数分钟内死亡[250]

氢氟酸

 
氢氟酸烧伤症状在一天之内可能并不明显,然而超过一天后,补钙治疗的疗效将会下降。[251]

尽管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它可以通过接触产生比诸如硫酸等强酸更严重的伤害。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在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故无论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还是皮肤吸收的氟化氢都能迅速穿透组织。1984-1994年间,至少有9名美国工人死于与氢氟酸接触的事故中。氢氟酸可以与血液里的钙和镁发生反应,导致低钙血症,并且可能因心律失常导致死亡[252]。与氟化氢接触生成的不易溶解的氟化钙可以触发强烈的疼痛[253],若烧伤面积超过160平方厘米将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254]

氢氟酸烧伤的症状可能在一开始时不明显,对于50%的溶液,需要8小时才有明显症状,对于更稀的溶液则或许需要24小时。因为氟化氢影响了神经功能,所以氢氟酸的烧伤病患可能在一开始时并无痛感。 当皮肤接触到氢氟酸时,及时用流水冲洗10-15分钟并移除被污染的衣物可以有效减少伤害。[255]通常,在进一步的处理中,会使用葡萄糖酸钙。其提供钙离子与氟离子形成不可溶的氟化钙。皮肤烧伤可以施用2.5%葡萄糖酸钙凝胶或者特制清洗溶液。[256][257][258]氢氟酸吸入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但不可使用氯化钙,因为它可能造成更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切除或截除受侵染的部位。[254][259]

氟离子

可溶氟化物具有中等毒性,对于成人来说,氟化钠的致死剂量为5-10克,也就是说氟离子的致死剂量为32-64毫克每千克体重[260]。五分之一的致死剂量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慢性的过量食用会导致氟骨症,这是一种影响了亚洲和非洲数百万人的疾病[261][262]。通过消化系统摄入氟化物会在胃内形成氢氟酸,而氢氟酸很容易被小肠吸收。在通过尿排出之前,它将穿过细胞膜,与钙结合并干扰多种酶的作用。接触极限值将通过检测人体排出氟离子的能力的尿检来确定[261][263]

大多数氟中毒都是由于偶然摄入了含有无机氟化物的杀虫剂造成的[264]。而目前与氟中毒有关的打给毒药控制中心的电话多是由于摄入了含氟牙膏[261]。饮水加氟设备的故障是另一个氟中毒的原因,一次发生于阿拉斯加的事故导致近300人中毒,并且一人死亡[265]。牙膏带来的风险对幼年儿童尤其严重,因此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建议监督六岁以下的儿童刷牙以防止吞咽牙膏[266]。一个区域性调查研究调查了一年内发生的一共87件低于十岁的儿童氟中毒事件,其中包括了一起因摄入杀虫剂导致死亡的案例,除了30%的人胃痛,大多数都没有症状[264]。一项更大的覆盖全美的调查结论相似,80%的氟中毒案例都包含有低于6岁的儿童,几乎没有严重的案例[267]

环境问题

大气层

 
NASA预测若没有蒙特利尔协议,臭氧层空洞将覆盖北美[268]

由于氯氟烃与溴氟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签署于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这两种物质的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由于碳氟键的稳定性,这两种物质在到达海拔较高的平流层之前无法分解,而在平流层他们释放出来的氯原子与溴原子将攻击臭氧分子[269]。有预测警告说,尽管有了禁令,臭氧层全面恢复仍需要数代人的时间[270][271]。目前氢氯氟烃成为氯氟烃的替代品,其臭氧层破坏潜能仅为氯氟烃的10%[272],并且计划到2030-2040年,将以不含氯、不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替换氢氯氟烃[273]。2007年要求发达国家将该替换日期提前至2020年[274]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经在2003年禁止了氢氯氟烃的生产[273]。气体氟碳化合物通常是温室气体,其全球暖化潜能约为100至10000。六氟化硫的全球暖化潜能约为20000[275]HFO-1234yf的全球暖化潜能为4,远远小于潜能为1340的标准制冷剂HFC-134a,因而吸引了全球的需求[188]

生物持久性

 
全氟辛烷磺酸, 2000年以前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剂的关键成分[276]

由于碳氟键很强,有机氟化物具有较长的生物持久性。由于其酸性官能团而不易溶于水的全氟烷磺酸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77]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是最常研究的物质[278][279][280]。全氟烷磺酸在全世界的生物体内都能发现其踪迹,从北极熊到人类,而已知全氟辛烷磺酸与全氟辛酸存在于母乳和新生儿的血液中。一项2013年的调查表明,地下水与土壤中的全氟烷磺酸与人类活动有一些相关性,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结果表明哪一种化学物质会占主导地位;较高的全氟辛烷磺酸和较高全氟辛酸呈现相关性[278][279][281]。在人体内,全氟烷磺酸会与诸如血清白蛋白等的蛋白质相结合,并且具有在通过肾脏排出之前在人体内的肝脏和血液中聚集的趋势[278][279][282]。大剂量的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可以导致癌症,并且导致新生幼鼠的死亡,但是还没有关于在当前的暴露水平下其对人影响的人体研究。

注释

  1. ^ 来源对氧、氟和氖的共价半径有争议,因此不能精确比较。
  2. ^ α相的氟的分子具有规则排列,是一种晶体,但是其分子没有特定的取向。β相的氟分子具有固定位置和最小的旋转不确定度。参见[42]以了解α相氟晶体结构的一些细节。[43][44]
  3. ^ 相变过程会产生巨响,并使样本和容器破裂。
  4. ^ 磁矩与角动量之比称为磁旋比。原子核经常可以不严格的想象为绕着一个轴自转的带电陀螺,通常这种自旋会带给原子核角动量和磁矩。角动量来自于原子核的质量,而磁矩则来自于旋转的全部或者部分电荷。[46]
  5. ^ 巴希尔·瓦伦丁英语Basilius Valentinus可能在15世纪末就描述了萤石,但由于这篇文章直到200年后才被发现而存疑。[68][69][70]
  6. ^ 另说1670年,Partington[74]和Weeks[73]给出不同的说法。
  7. ^ Fl从2012年起表示第114号元素
  8. ^ 汉弗里·戴维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路易斯·贾奎斯·瑟纳德英语Louis Jacques Thénard和爱尔兰化学家aThomas和George Knox都因此受伤,而比利时化学家Paulin Louyet和法国化学家Jérôme Nicklès则死于氟。莫瓦桑也经历过严重的氢氟酸中毒。[73][83]
  9. ^ 同时他也因他发明的电弧炉而获奖。
  10. ^ F
    2
    中的氟被定义为具有氧化数0。不稳定的F
    2
    F
    3
    具有中间氧化态,它们在40 K即可分解[94]F+
    4
    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的物质据预测为稳定的[95]
  11. ^ 。亚稳态的一氟化硼和一氟化氮具有更高阶的共价键,一些金属络合物使用其作为桥接配体。氢键是另一个可能性。
  12. ^ ZrF
    4
    的熔点为932 °C(1,710 °F)[108]HfF
    4
    在968 °C(1,774 °F)下升华[105]UF
    4
    的熔点为1,036 °C(1,897 °F)。[109]
  13. ^ 这13种金属元素为钼、锝、钌、铑、钨、铼、锇、铱、铂、钋、铀、镎和钚。
  14. ^ 参见这个参考资料。[127]
  15. ^ 四氟化碳形式上是有机化合物,但为了与SiF
    4
    GeF
    4
    比较而被包括到这个章节中,而不是我们讨论更复杂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章节
  16. ^ 有机全氟化物十分稳定,但单氟化物的反应性相对活泼
  17. ^ 该术语并不精确,全氟化物质也是常用的术语。[155]
  18. ^ 美国的羊和牛可能还会使用氟乙酸钠来对付郊狼等掠食者。

参考文献

  1. ^ Wieser, Michael E.; Coplen, Tyler B.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09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0, 83: 359–396. doi:10.1351/PAC-REP-10-09-14. 
  2. ^ 2.0 2.1 2.2 2.3 2.4 2.5 Jaccaud 2000,第381頁.
  3. ^ 3.0 3.1 3.2 3.3 Jaccaud 2000,第382頁.
  4. ^ 4.0 4.1 4.2 4.3 Compressed Gas Association. Handbook of compressed gases. Springer. 1999: 365. ISBN 9780412782305. 
  5. ^ 5.0 5.1 Dean 1999,第3.29頁.
  6. ^ Haynes 2011,第4.121頁.
  7. ^ 7.0 7.1 7.2 Dean 1999,第4.6頁.
  8. ^ Dean 1999,第4.35頁.
  9. ^ Kim, Sung-Hoon. Functional dyes. Elsevier. 2006: 257. ISBN 9780444521767. 
  10. ^ Mackay, Mackay & Henderson 2002,第72頁.
  11. ^ Yaws & Braker 2001,第385頁.
  12. ^ Chiste, V.; Be, M. M. F-18 (PDF). Table de radionucleides. Laboratoire National Henri Becquerel. 2006 [15 June 2011].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8-11). 
  13. ^ Lee 2014.
  14. ^ Dean 1999,第564頁.
  15. ^ Lide 2004,第10.137–10.138頁.
  16. ^ Moore, Stanitski & Jurs 2010,第156頁.
  17. ^ Cordero 2008.
  18. ^ Pyykkö & Atsumi 2009.
  19. ^ 19.0 19.1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804頁.
  20. ^ Macomber 1996,第230頁
  21. ^ Nelson 1947.
  22. ^ Lidin, Molochko & Andreeva 2000,第442–455頁.
  23. ^ 23.0 23.1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404頁.
  24. ^ Patnaik 2007,第472頁.
  25. ^ Aigueperse 2000,第400頁.
  26.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76, 804頁.
  27. ^ Kuriakose & Margrave 1965.
  28. ^ Hasegawa 2007.
  29. ^ Lagow 1970,第64–78頁.
  30. ^ Navarrini 2012.
  31. ^ Lidin, Molochko & Andreeva 2000,第252頁.
  32. ^ Tanner Industries 2011.
  33. ^ Morrow, Perry & Cohen 1959.
  34. ^ Emeléus & Sharpe 1974,第111頁.
  35.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457頁.
  36. ^ Brantley 1949,第26頁.
  37. ^ Khriachtchev 2000.
  38. ^ Lide 2004,第4.12頁.
  39. ^ 39.0 39.1 Dean 1999,第523頁.
  40. ^ 40.0 40.1 Young 1975,第10頁.
  41. ^ 41.0 41.1 Barrett, Meyer & Wasserman 1967.
  42. ^ Pauling, Keaveny & Robinson 1970.
  43. ^ Bürgi 2000.
  44. ^ Müller 2009.
  45. ^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 NuDat 2.1,Fluorine-19.
  46. ^ Vigoureux 1961.
  47. ^ Meusinger, Chippendale & Fairhurst 2012,第752, 754頁
  48. ^ 48.0 48.1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 NuDat 2.1.
  49. ^ NUBASE2016,第030001-23–030001-27頁
  50. ^ NUBASE2016,第030001–24頁.
  51. ^ Cameron 1973.
  52. ^ 52.0 52.1 52.2 Croswell 2003.
  53. ^ Clayton 2003,第101–104頁.
  54. ^ Renda 2004.
  55. ^ 55.0 55.1 Jaccaud 2000,第384頁.
  56. ^ Schulze-Makuch & Irwin 2008,第121頁.
  57. ^ Haxel, Hedrick & Orris 2005.
  58. ^ 58.0 58.1 58.2 58.3 58.4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795頁.
  59. ^ 59.0 59.1 Norwood & Fohs 1907,第52頁.
  60. ^ 60.00 60.01 60.02 60.03 60.04 60.05 60.06 60.07 60.08 60.09 60.10 60.11 60.12 60.13 Villalba, Ayres & Schroder 2008.
  61. ^ Kelly & Miller 2005.
  62. ^ Lusty 2008.
  63. ^ 63.0 63.1 Gribble 2002.
  64. ^ Richter, Hahn & Fuchs 2001,第3頁.
  65. ^ 65.0 65.1 Schmedt, Mangstl & Kraus 2012.
  66.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790頁.
  67. ^ Senning 2007,第149頁.
  68. ^ Stillman 1912.
  69. ^ Principe 2012,第140, 145頁.
  70. ^ Agricola, Hoover & Hoover 1912,footnotes and commentary, pp. xxx, 38, 409, 430, 461, 608.
  71.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109頁.
  72. ^ Agricola, Hoover & Hoover 1912,preface, pp. 380–381.
  73. ^ 73.0 73.1 73.2 73.3 73.4 Weeks 1932.
  74. ^ Partington 1923.
  75. ^ Marggraf 1770.
  76. ^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Kirsch 2004,第3–10頁.
  77. ^ Scheele 1771.
  78. ^ Ampère 1816.
  79. ^ Davy 1813,第278頁.
  80. ^ Banks 1986,第11頁.
  81. ^ 81.0 81.1 Storer 1864,第278–280頁.
  82. ^ 劉懷樂. . 化學教育. 1994, (04) [201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83. ^ 83.0 83.1 83.2 83.3 83.4 Toon 2011.
  84. ^ 84.0 84.1 Asimov 1966,第162頁.
  85.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789–791頁.
  86. ^ Moissan 1886.
  87. ^ Viel & Goldwhite 1993,第35頁.
  88. ^ 88.0 88.1 88.2 Okazoe 2009.
  89. ^ 89.0 89.1 Hounshell & Smith 1988,第156–157頁.
  90. ^ DuPont 2013a.
  91. ^ Meyer 1977,第111頁.
  92. ^ Kirsch 2004,第60–66頁.
  93. ^ Riedel & Kaupp 2009.
  94.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422頁.
  95. ^ Schlöder & Riedel 2012.
  96. ^ Harbison 2002.
  97. ^ Edwards 1994,第515頁.
  98. ^ Katakuse 1999,第267頁.
  99. ^ 99.0 99.1 Aigueperse 2000,第420–422頁.
  100. ^ Walsh 2009,第99–102, 118–119頁.
  101. ^ Emeléus & Sharpe 1983,第89–97頁.
  102. ^ Babel & Tressaud 1985,第91–96頁.
  103. ^ Einstein 1967.
  104. ^ Brown 2005,第144頁.
  105. ^ 105.0 105.1 Perry 2011,第193頁.
  106. ^ Kern 1994.
  107. ^ Lide 2004,第4.60, 4.76, 4.92, 4.96頁.
  108. ^ Lide 2004,第4.96頁.
  109. ^ Lide 2004,第4.92頁.
  110.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964頁.
  111. ^ Becker & Müller 1990.
  112.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990頁.
  113. ^ Lide 2004,第4.72, 4.91, 4.93頁.
  114. ^ 114.0 114.1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561–563頁.
  115. ^ Emeléus & Sharpe 1983,第256–277頁.
  116. ^ Mackay, Mackay & Henderson 2002,第355–356頁.
  117.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看对应金属的页面.
  118. ^ Lide 2004,第4.71, 4.78, 4.92頁.
  119. ^ Drews 2006.
  120.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819頁.
  121. ^ Bartlett 1962.
  122. ^ Pauling 1960,第454–464頁.
  123. ^ Atkins & Jones 2007,第184–185頁.
  124. ^ Emsley 1981.
  125.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812–816頁.
  126.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425頁.
  127. ^ Clark 2002.
  128. ^ Chambers & Holliday 1975,第328–329頁.
  129. ^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2004,第1頁.
  130. ^ Noury, Silvi & Gillespie 2002.
  131. ^ Chang & Goldsby 2013,第706頁.
  132. ^ Ellis 2001,第69頁.
  133. ^ Aigueperse 2000,第423頁.
  134.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897頁.
  135. ^ Raghavan 1998,第164–165頁.
  136. ^ Godfrey 1998,第98頁.
  137. ^ Aigueperse 2000,第432頁.
  138. ^ Murthy, Mehdi Ali & Ashok 1995,第180–182, 206–208頁.
  139. ^ Greenwood & Earnshaw 1998,第638–640, 683–689, 767–778頁.
  140.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435–436頁.
  141. ^ Moeller, Bailar & Kleinberg 1980,第236頁.
  142.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392–393頁.
  143. ^ Wiberg, Wiberg & Holleman 2001,第395–397, 400頁.
  144. ^ Lewars 2008,第68頁.
  145. ^ Pitzer 1993,第111頁.
  146. ^ Lewars 2008,第67頁.
  147. ^ 147.0 147.1 Bihary, Chaban & Gerber 2002.
  148. ^ Lewars 2008,第71頁.
  149. ^ Hoogers 2004,第4–12頁.
  150. ^ O'Hagan 2008.
  151. ^ Siegemund 2005,第444頁.
  152. ^ Sandford 2000,第455頁.
  153. ^ Siegemund 2005,第451–452頁.
  154. ^ Barbee, McCormack & Vartanian 2000,第116頁.
  155. ^ Posner 2013,第187–190頁.
  156. ^ 156.0 156.1 Posner 2011,第27頁.
  157. ^ Salager 2002,第45頁.
  158. ^ 158.0 158.1 Carlson & Scmiegel 2005,第3頁.
  159. ^ Carlson & Scmiegel 2005,第3–4頁.
  160. ^ Rhoades 2008,第2頁.
  161. ^ Okada 1998.
  162. ^ Carlson & Scmiegel 2005,第4頁.
  163. ^ Jaccaud 2000,第386頁.
  164. ^ Jaccaud 2000,第384–385頁.
  165. ^ 165.0 165.1 Jaccaud 2000,第390–391頁.
  166. ^ Shriver & Atkins 2010,第427頁.
  167. ^ Christe 1986.
  168. ^ Christe Research Group n.d.
  169. ^ Carey 2008,第173頁.
  170. ^ Miller 2003b.
  171. ^ PRWeb 2012.
  172. ^ Bombourg 2012.
  173. ^ TMR 2013.
  174. ^ Fulton & Miller 2006,第471頁.
  175. ^ 175.0 175.1 Jaccaud 2000,第392頁.
  176. ^ Aigueperse 2000,第430頁.
  177. ^ Jaccaud 2000,第391–392頁.
  178. ^ El-Kareh 1994,第317頁.
  179. ^ Arana 2007.
  180. ^ Miller 2003a.
  181. ^ Energetics, Inc. 1997,第41, 50頁.
  182. ^ Aigueperse 2000,第428頁.
  183. ^ Willey 2007,第113頁.
  184. ^ PRWeb 2010.
  185. ^ 185.0 185.1 185.2 Renner 2006.
  186. ^ Green et al. 1994,第91–93頁.
  187. ^ DuPont 2013b.
  188. ^ 188.0 188.1 Walter 2014.
  189. ^ 189.0 189.1 Buznik 2009.
  190. ^ PRWeb 2013.
  191. ^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Martin 2007,第187–194頁.
  192. ^ DeBergalis 2004.
  193. ^ Grot 2011,第1–10頁.
  194. ^ Ramkumar 2012,第567頁.
  195. ^ Burney 1999,第111頁.
  196. ^ Slye 2012,第10頁.
  197. ^ Kissa 2001,第516–551頁.
  198. ^ Ullmann 2008,第538, 543–547頁.
  199. ^ ICIS 2006.
  200. ^ 200.0 200.1 Theodoridis 2006.
  201. ^ EPA 1996.
  202. ^ DG Environment 2007.
  203. ^ Beasley 2002
  204. ^ 204.0 204.1 Proudfoot, Bradberry & Vale 2006.
  205. ^ Eisler 1995.
  206. ^ Pizzo 2007.
  207. ^ CDC 2001.
  208. ^ Ripa 1993.
  209. ^ 209.0 209.1 Cheng, Chalmers & Sheldon 2007.
  210. ^ NHMRC 2007; see Yeung 2008 for a summary.
  211. ^ Marya 2011,第343頁.
  212. ^ Armfield 2007.
  213. ^ 213.0 213.1 Baelum, Sheiham & Burt 2008,第518頁.
  214. ^ Cracher 2012,第12頁.
  215. ^ Emsley 2011,第178頁.
  216. ^ Johnson 2011.
  217. ^ 217.0 217.1 Swinson 2005.
  218. ^ Hagmann 2008.
  219. ^ Mitchell 2004,第37–39頁.
  220. ^ Preskorn 1996,chap. 2.
  221. ^ Werner 2011.
  222. ^ Brody 2012.
  223. ^ Nelson 2007.
  224. ^ King, Malone & Lilley 2000.
  225. ^ Parente 2001,第40頁.
  226. ^ Raj & Erdine 2012,第58頁.
  227. ^ Filler & Saha 2009.
  228. ^ Bégué & Bonnet-Delpon 2008,第335–336頁.
  229. ^ 229.0 229.1 Schmitz 2000.
  230. ^ Bustamante & Pedersen 1977.
  231. ^ Alavi & Huang 2007,第41頁.
  232. ^ Gabriel 1996.
  233. ^ Sarkar 2008.
  234. ^ Schimmeyer 2002.
  235. ^ Davis 2006.
  236. ^ Gains 1998.
  237. ^ Taber 1999.
  238. ^ Shaffer, Wolfson & Clark 1992,第102頁.
  239. ^ Kacmarek 2006.
  240. ^ Nielsen 2009.
  241. ^ Olivares & Uauy 2004.
  242. ^ 242.0 242.1 Murphy, Schaffrath & O'Hagan 2003
  243. ^ O'Hagan 2002.
  244.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45. ^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994a.
  246. ^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994b.
  247. ^ 247.0 247.1 Keplinger & Suissa 1968.
  248. ^ CDC -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Fluorine. www.cdc.gov. [2015-11-03]. (原始内容于2015-11-17). 
  249. ^ Emsley 2011,第179頁.
  250. ^ Biller 2007,第939頁.
  251. ^ Eaton 1997.
  252. ^ Blodgett, Suruda & Crouch 2001.
  253. ^ Hoffman 2007,第1333頁.
  254. ^ 254.0 254.1 HSM 2006.
  255. ^ Fischman 2001,第458–459頁.
  256. ^ El Saadi 1989.
  257. ^ Roblin 2006.
  258. ^ Hultén 2004.
  259. ^ Zorich 1991,第182–183頁.
  260. ^ Liteplo 2002,第100頁
  261. ^ 261.0 261.1 261.2 Shin & Silverberg 2013.
  262. ^ Reddy 2009.
  263. ^ Baez, Baez & Marthaler 2000.
  264. ^ 264.0 264.1 Augenstein 1991.
  265. ^ Gessner 1994.
  266. ^ CDC 2013.
  267. ^ Shulman & Wells 1997.
  268. ^ Beck et al. 2011.
  269. ^ Aucamp & Björn 2010,第4–6, 41, 46–47頁.
  270. ^ Crow 2011.
  271. ^ Barry & Phillips 2006.
  272. ^ EPA 2013a.
  273. ^ 273.0 273.1 EPA 2013b.
  274. ^ McCoy 2007.
  275. ^ Forster 2007,第212–213頁.
  276. ^ Schwarcz 2004,第37頁.
  277. ^ Giesy & Kannan 2002.
  278. ^ 278.0 278.1 278.2 Steenland, Fletcher & Savitz 2010.
  279. ^ 279.0 279.1 279.2 Betts 2007.
  280. ^ EPA 2012.
  281. ^ Zareitalabad et al. 2013.
  282. ^ Lau 2007.

参考书目

  • Agricola, Georgius; Hoover, Herbert Clark; Hoover, Lou Henry. De Re Metallica. London: The Mining Magazine. 1912. 
  • Aigueperse, J.; Mollard, P.; Devilliers, D.; Chemla, M.; Faron, R.; Romano, R. E.; Cue, J. P. Fluorine Compounds, Inorganic. Weinheim: Wiley-VCH: 397–441. 2000. ISBN 3527306730. doi:10.1002/14356007. 
  • Barrett, C. S.; Meyer, L.; Wasserman, J. Argon—Fluorine Phase Diagram.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67, 47 (2): 740–743. Bibcode:1967JChPh..47..740B. doi:10.1063/1.1711946. 
  • Ampère, André-Marie. Suite d'une classification naturelle pour les corps simples.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16, 2: 1–5 (法语). 
  • Asimov, Isaac. The Noble Gas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6. ISBN 978-0-465-05129-8. 
  • Babel, Dietrich; Tressaud, Alain. Crystal Chemistry of Fluorides. Hagenmuller, Paul (编). Inorganic Solid Fluorides: Chemistry And Physics. Orlando: Academic Press. 1985: 78–203. ISBN 978-0-12-412490-5. 
  • Banks, R. E. Isolation of fluorine by Moissan: Setting the scene.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1986, 33 (1–4): 3–26. doi:10.1016/S0022-1139(00)85269-0. 
  • Becker, S.; Müller, B. G. Vanadium Tetrafluorid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90, 29 (4): 406–407. doi:10.1002/anie.199004061. 
  • Brown, Paul L.; Mompean, Federico J.; Perrone, Jane; Illemassène, Myriam.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of Zirconium. Amsterdam: Elsevier B. V. 2005. ISBN 978-0-444-51803-3. 
  • Brantley, L. R. Squires, Roy; Clarke, Arthur C. , 编. Fluorine. Pacific Rockets: Journal of the Pacific Rocket Society (South Pasadena: Sawyer Publishing/Pacific Rocket Society Historical Library). 1949, 3 (1): 11–18. ISBN 978-0-9794418-5-1. 
  • Bürgi, H. B. Motion and Disorder in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Measuring and Distinguishing them. 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 2000, 51: 275–296. Bibcode:2000ARPC...51..275B. PMID 11031283. doi:10.1146/annurev.physchem.51.1.275. 
  • Cordero, B.; Gómez, V.; Platero-Prats, A. E.; Revés, M.; Echeverría, J.; Cremades, E.; Barragán, F.; Alvarez, S. Covalent Radii Revisited. Dalton Transactions. 2008, (21): 2832–2838. PMID 18478144. doi:10.1039/b801115j. 
  • Cameron, A. G. W. (PDF).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73, 15 (1): 121–146. Bibcode:1973SSRv...15..121C. S2CID 120201972. doi:10.1007/BF0017244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0-21). 
  • Clayton, Donald. Handbook of Isotopes in the Cosmos: Hydrogen to Galliu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521-82381-4. 
  • Croswell, Ken. Fluorine: An element–ary Mystery. Sky and Telescope. September 2003 [17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 Dean, John A. 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 15th. New York: McGraw-Hill. 1999. ISBN 0-07-016190-9. 
  • Davy, Humphry. Some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substances produced in different chemical processes on fluor spar.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1813, 103: 263–279. doi:10.1098/rstl.1813.0034 . 
  • Drews, T.; Supeł, J.; Hagenbach, A.; Seppelt, K. Solid Stat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ransition Metal Hexafluorid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06, 45 (9): 3782–3788. PMID 16634614. doi:10.1021/ic052029f. 
  • DuPont. . 2013a [17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Edwards, Philip Neil. Use of Fluorine in Chemotherapy. Banks, R. E.; Smart, B. E.; Tatlow, J. C. (编).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4: 501–542. ISBN 978-0-306-44610-8. 
  • Einstein, F. W. B.; Rao, P. R.; Trotter, J.; Bartlett,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Gold Trifluorid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1967, 4: 478–482. doi:10.1039/J19670000478. 
  • Emeléus, H. J.; Sharpe, A. G. Advanc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Radiochemistry 1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ISBN 978-0-08-057865-1. 
  • Emeléus, H. J.; Sharpe, A. G. Advanc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Radiochemistry 27. Academic Press. 1983. ISBN 0-12-023627-3. 
  •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1998. ISBN 0-7506-3365-4. 
  • Gribble, G. W.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fluorines. Neison, A. H. (编). Organofluorines.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3N. Berlin: Springer. 2002: 121–136. ISBN 3-540-42064-9. doi:10.1007/10721878_5. 
  • Haynes, William M. (编).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92n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1. ISBN 978-1-4398-5511-9. 
  • Hasegawa, Y.; Otani, R.; Yonezawa, S.; Takashima, M. Reaction Between Carbon Dioxide and Elementary Fluorine.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7, 128 (1): 17–28. S2CID 95754841. doi:10.1016/j.jfluchem.2006.09.002. hdl:10098/1665 . 
  • Jaccaud, M.; Faron, R.; Devilliers, D.; Romano, R. Fluorine. Weinheim: Wiley-VCH: 381–395. 2000. ISBN 3527306730. doi:10.1002/14356007.a11_293. 
  • Harbison, G. S. The Electric Dipole Polarity of the Ground and Low-lying Metastable Excited States of N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3): 366–367. PMID 11792193. doi:10.1021/ja0159261. 
  • Haxel, G. B.; Hedrick, J. B.; Orris, G. J. Stauffer, P. H.; Hendley II, J. W. , 编. Rare Earth Elements—Critical Resources for High Technology, Fact Sheet 087-02 (Report).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5 [31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于2020-07-19). 
  • Hounshell, David A.; Smith, John Kelly. Science and Corporate Strategy: DuPont R & D, 1902–19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521-32767-9. 
  • Katakuse, Itsuo; Ichihara, Toshio; Ito, Hiroyuki; Sakurai, Tohru; Matsuo, Takekiyo. SIMS Experiment. Arai, T.; Mihama, K.; Yamamoto, K.; Sugano, S. (编). Mesoscopic Materials and Clusters: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okyo: Kodansha. 1999: 259–273. ISBN 4-06-208635-2. 
  • Kelly, T. D.; Miller, M. M. Historical Fluorspar Statistics. U.S. Geological Service. 2005 [10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于2013-05-22). 
  • Khriachtchev, L.; Pettersson, M.; Runeberg, N.; Lundell, J.; Räsänen, M. A Stable Argon Compound. Nature. 2000, 406 (6798): 874–876 [2022-10-21]. Bibcode:2000Natur.406..874K. PMID 10972285. S2CID 4382128. doi:10.1038/35022551. (原始内容于2016-04-13). 
  • Kern, S.; Hayward, J.; Roberts, S.; Richardson, J. W.; Rotella, F. J.; Soderholm, L.; Cort, B.; Tinkle, M.; West, M.; Hoisington, D.; Lander, G. A.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 Actinide Tetrafluorides.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94, 101 (11): 9333–9337 [2022-11-04]. Bibcode:1994JChPh.101.9333K. doi:10.1063/1.467963.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 Kirsch, Peer. Modern Fluoroorganic Chemistry: Synthesis, Reactivity, Applications. Weinheim: Wiley-VCH. 2004. ISBN 978-3-527-30691-6. 
  • Kuriakose, A. K.; Margrave, J. L.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of Elemental Fluorine. IV. Fluorination of Graphit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65, 69 (8): 2772–2775. doi:10.1021/j100892a049. 
  • Lide, David R.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4th.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4. ISBN 0-8493-0566-7. 
  • Lidin, R.; Molochko, V. A.; Andreeva, L. L. Химические свойства 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веществ [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Moscow: Khimiya. 2000. ISBN 5-7245-1163-0 (俄语). 
  • Lagow, R. J. The Reactions of Elemental Fluorine; A New Approach to Fluorine Chemistry (PDF) (学位论文). Ann Arbor: UMI. 1970 [2022-10-21].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7-26). 
  • Lee, Stephen; et al. Monofluoroacetate-Containing Plants That Are Potentially Toxic to Livestoc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CS Publications). 2014, 62 (30): 7345–7354. PMID 24724702. doi:10.1021/jf500563h. 
  • Lusty, P. A. J.; Brown, T. J.; Ward, J.; Bloomfield, S. The Need for Indigenous Fluorspar Production in England.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2008 [1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16-08-07). 
  • Mackay, Kenneth Malcolm; Mackay, Rosemary Ann; Henderson, W. 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Cheltenham: Nelson Thornes. 2002. ISBN 0-7487-6420-8. 
  • Macomber, Roger. Organic chemistry 1. Sausalito: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6. ISBN 978-0-935702-90-3. 
  • Marggraf, Andreas Sigismun. Observation concernant une volatilisation remarquable d'une partie de l'espece de pierre, à laquelle on donne les noms de flosse, flüsse, flus-spaht, et aussi celui d'hesperos; laquelle volatilisation a été effectuée au moyen des acides [Observation of a remarkable volatilization of part of a type of stone to which one gives the name flosse, flüsse, flus-spaht, as well as that of hesperos; which volatilization was effected by means of acids]. Mémoires de l'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et belles-lettres. 1770, XXIV: 3–11 (法语). 
  • Meyer, Eugene. Chemistry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77. ISBN 978-0-13-129239-0. 
  • Meusinger, Reinhard; Chippendale, A. Margaret; Fairhurst, Shirley 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einheim: Wiley-VCH: 609–660. 2012. doi:10.1002/14356007.b05_471. 
  • Moore, John W.; Stanitski, Conrad L.; Jurs, Peter C. Principles of Chemistry: The Molecular Science. Belmont: Brooks/Cole. 2010. ISBN 978-0-495-39079-4. 
  • Morrow, S. I.; Perry, D. D.; Cohen, M. S. The Formation of Dinitrogen Tetrafluoride in the Reaction of Fluorine and Ammo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9, 81 (23): 6338–6339. doi:10.1021/ja01532a066. 
  • Müller, Peter. 5.067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PDF). Cambridge: MIT OpenCourseWare. 2009 [1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8-06). 
  • Moissan, Henri. Action d'un courant électrique sur l'acide fluorhydrique anhydre.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éance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1886, 102: 1543–1544 [9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20-08-06) (法语). 
  • Navarrini, Walter; Venturini, Francesco; Tortelli, Vito; Basak, Soubir; Pimparkar, Ketan P.; Adamo, Andrea; Jensen, Klavs F. Direct fluor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n microreactors.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12, 142: 19–23. doi:10.1016/j.jfluchem.2012.06.006. 
  • Nelson, Eugene W. 'Bad Man' of The Elements. Popular Mechanics. 1947, 88 (2): 106–108, 260. 
  •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NuDat 2.1 Databas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5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18-07-14). 
  • Norwood, Charles J.; Fohs, F. Julius.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Bulletin No. 9: Fluorspar Deposits of Kentucky.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1907. 
  • Audi, G.; Kondev, F. G.; Wang, M.; Huang, W. J.; Naimi, S. The NUBASE2016 evaluation of nuclear properties (PDF). Chinese Physics C. 2017, 41 (3) [2022-10-22]. Bibcode:2017ChPhC..41c0001A. doi:10.1088/1674-1137/41/3/030001. (原始内容 (PDF)于2019-11-30). 
  • Okazoe, T. Overview on the History of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terial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Academy, Series B. 2009, 85 (8): 276–289 [2022-10-23]. Bibcode:2009PJAB...85..276O. PMC 3621566 . PMID 19838009. doi:10.2183/pjab.85.276. (原始内容于2020-08-06). 
  • Partington, J. R. The early history of hydrofluoric acid. Memoi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23, 67 (6): 73–87. 
  • Patnaik, Pradyot.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Hazardous Properti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3rd.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2007. ISBN 978-0-471-71458-3. 
  • Pauling, L.; Keaveny, I.; Robinson, A. B.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α-Fluorin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70, 2 (2): 225–227. Bibcode:1970JSSCh...2..225P. doi:10.1016/0022-4596(70)90074-5. 
  • Perry, Dale L. Handbook of Inorganic Compounds 2n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1. ISBN 978-1-4398-1461-1. 
  • Principe, Lawrence M. The Secrets of Alchem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2. ISBN 978-0-226-68295-2. 
  • Renda, Agostino; Fenner, Yeshe; Gibson, Brad K.; Karakas, Amanda I.; Lattanzio, John C.; Campbell, Simon; Chieffi, Alessandro; Cunha, Katia; Smith, Verne V. On the origin of fluorine in the Milky Wa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 354 (2): 575–580. Bibcode:2004MNRAS.354..575R. S2CID 12330666. arXiv:astro-ph/0410580 . doi:10.1111/j.1365-2966.2004.08215.x. 
  • Richter, M.; Hahn, O.; Fuchs, R. Purple Fluorite: A Little Known Artists' Pigment and Its Use in Late Gothic and Early Renaissance Painting in Northern Europe.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01, 46 (1): 1–13. JSTOR 1506878. S2CID 191611885. doi:10.1179/sic.2001.46.1.1. 
  • Riedel, Sebastian; Kaupp, Martin. The highest oxidation states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09, 253 (5–6): 606–624. doi:10.1016/j.ccr.2008.07.014. 
  • Senning, A. Elsevier's Dictionary of Chemoetymology: The Whies and Whenc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nd Terminology. Amsterdam and Oxford: Elsevier. 2007. ISBN 978-0-444-52239-9. 
  • Schmedt Auf Der Günne, Jörn; Mangstl, Martin; Kraus, Florian. Occurrence of Difluorine F2 in Nature-In Situ Proof and Quantification by NMR Spectrosco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2, 51 (31): 7847–7849. ISSN 1521-3773. PMID 22763992. doi:10.1002/anie.201203515. 
  • Schulze-Makuch, D.; Irwin, L. N. Life in the Universe: Expectations and Constraints 2nd.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8. ISBN 978-3-540-76816-6. 
  • Pyykkö, Pekka; Atsumi, Michiko. Molecular Double-Bond Covalent Radii for Elements Li–E112.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2009, 15 (46): 12770–9. PMID 19856342. doi:10.1002/chem.200901472. 
  • Scheele, Carl Wilhelm. Undersŏkning om fluss-spat och dess syra [Investigation of Fluorite and Its Acid]. Kungliga Svenska Vetenskapsademiens Handlingar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 1771, 32: 129–138 (瑞典语). 
  • Schlöder, T.; Riedel, S. Investigation of Heterodimeric and Homodimeric Radical Cations of the Series: [F2O2]+, [F2Cl2]+, [Cl2O2]+, [F4]+, and [Cl4]+. RSC Advance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2 (3): 876–881. Bibcode:2012RSCAd...2..876S. doi:10.1039/C1RA00804H. 
  • Stillman, John Maxson. Basil Valentine, A Seventeenth Century Hoax.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December 1912, 81 [14 October 2013]. 
  • Storer, Frank H. First Outlines of a Dictionary of Solubiliti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Cambridge: Sever and Francis. 1864. 
  • Tanner Industries. Anhydrous Ammonia: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tannerind.com. January 2011 [24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于2020-08-06). 
  • Toon, Richard. The discovery of fluorine. Education in Chemistry. Vol. 48 no. 5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 September 2011: 148–151 [2022-10-23]. ISSN 0013-1350. (原始内容于2019-03-29). 
  • Viel, Claude; Goldwhite, Harold. 1906 Nobel Laureate: Henri Moissan, 1852–1907. Laylin, K. James (编). Nobel Laureates in Chemistry, 1901–1992. Washingt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1993: 35–41. ISBN 978-0-8412-2690-6. 
  • Vigoureux, P. The Gyromagnetic Ratio of the Proton. Contemporary Physics. 1961, 2 (5): 360–366. Bibcode:1961ConPh...2..360V. S2CID 5092147. doi:10.1080/00107516108205282. 
  • Villalba, Gara; Ayres, Robert U.; Schroder, Hans. Accounting for Fluorine: Production, Use, and Los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8, 11: 85–101. S2CID 153740615. doi:10.1162/jiec.2007.1075. 
  • Walsh, Kenneth A. Beryllium Chemistry and Processing. Materials Park: ASM International. 2009. ISBN 978-0-87170-721-5. 
  • Weeks, M. E.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VII. The Halogen Family.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11): 1915–1939. Bibcode:1932JChEd...9.1915W. doi:10.1021/ed009p1915. 
  • Wiberg, Egon; Wiberg, Nils; Holleman, Arnold Frederick. Inorganic Chemistr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1. ISBN 978-0-12-352651-9. 
  • Yaws, Carl L.; Braker, William. Fluorine. Matheson Gas Data Book 7th. Parsippany: Matheson Tri-Gas. 2001. ISBN 978-0-07-135854-5. 
  • Young, David A. Phase Diagrams of the Elements (PDF) (Report). Lawrence Livermore Laboratory. 1975 [10 June 2011]. (原始内容于2020-08-13). 

外部連結

  • 元素氟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氟(英文)
  • 元素氟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氟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氟(英文)

拼音, 注音, ㄈㄨˊ, 英語, fluorine,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f, 原子序數为9, 原子量為7001189984032000000, 9984032, 是最轻的卤素, 具強氧化性, 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 有剧毒, 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 极度活泼, 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 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 都可以形成化合物, 9f氫, 非金屬,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鹵素,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貧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氟 拼音 fu 注音 ㄈㄨˊ 英語 Fluorine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F 原子序數为9 原子量為7001189984032000000 18 9984032 u 是最轻的卤素 具強氧化性 其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浅黄色的双原子气体 有剧毒 作为电负性最强的元素 氟极度活泼 几乎与所有其它元素 包括某些惰性气体元素 都可以形成化合物 氟 9F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氟 氯氧 氟 氖外觀氣態 淡黃色液體 亮黃色固態 透明 b 不透明 a 低溫中的液態氟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氟 fluorine F 9元素類別鹵素族 週期 區17 2 p標準原子質量18 9984032 5 1 电子排布 氦 2s2 2p5 2 2 7歷史發現安德烈 瑪麗 安培 1810年 分離亨利 莫瓦桑 2 6月26日 1886年 命名漢弗里 戴維物理性質物態氣態密度 0 C 101 325 kPa 1 696 3 g L沸点時液體密度1 505 4 g cm 3熔点53 53 K 219 62 C 363 32 5 F沸點85 03 K 188 12 C 306 62 5 F臨界點144 4 K 5 215 4 MPa汽化热6 51 6 kJ mol 1比熱容 Cp 21 1 C 825 4 J mol 1 K 1 Cv 21 1 C 610 4 J mol 1 K 1蒸氣壓壓 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溫 K 38 44 50 58 69 85原子性質氧化态 1电负性3 98 2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1 681 7 kJ mol 1第二 3 374 7 kJ mol 1 第三 6 147 7 kJ mol 1 更多 共价半径64 8 pm范德华半径135 9 pm雜項晶体结构簡單立方磁序抗磁性 10 熱導率0 02591 11 W m 1 K 1CAS号7782 41 4 2 最穩定同位素主条目 氟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18F 微量 109 77分 b 96 9 0 634 18Oe 3 1 1 656 18O19F 100 穩定 帶10個中子 參考文獻 12 在所有元素中 氟在宇宙中的丰度排名为24 在地壳中丰度排名13 萤石是氟的主要矿物来源 1529年该矿物的性质首次被描述 由于在冶炼中将萤石加入金属矿石可以降低矿石的熔点 萤石和氟包含有拉丁语中表示流动的词根fluo 尽管在1810年就已经认为存在氟这种元素 由于氟非常难以从其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并且分离过程也非常危险 直到1886年 法国化学家亨利 莫瓦桑才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分离出氟单质 许多早期的实验者都因为他们分离氟单质的尝试受到伤害甚至去世 莫瓦桑的分离方法在现代生产中仍在使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曼哈顿工程以来 单质氟的最大应用就是合成铀浓缩所需的六氟化铀 由于提纯氟单质的费用甚高 大多数的氟的商业应用都是使用其化合物 开采出的萤石中几乎一半都用于炼钢 其余的萤石转化为具有腐蚀性的氟化氢并用于合成有机氟化物 或者转化为在铝冶炼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冰晶石 有机氟化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其主要用途是制冷剂 绝缘材料以及厨具 特氟龙 诸如阿托伐他汀和氟西汀等药物也含有氟 由于氟离子能够抑制龋齿 氟化水和牙膏中也含有氟 全球与氟相关的化工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碳氟化合物气体是温室气体 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00到20000倍 由于碳氟键强度极高 有机氟化合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 能够长期存在 在哺乳动物中 氟没有已知的代谢作用 而一些植物和海绵能够合成能够阻止食草动物的有机氟毒素 通常为氟乙酸盐 13 目录 1 性质 1 1 电子排布 1 2 反应 1 3 相态 1 4 同位素 2 存量 2 1 宇宙存量 2 2 地球存量 3 历史 3 1 早期发现 3 2 分离 3 3 用途 4 化合物 4 1 金属 4 2 氢 4 3 其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4 4 稀有气体 4 5 有机化合物 4 5 1 离散分子 4 5 2 聚合物 5 生产 5 1 工业生产 5 2 纯化学方法 6 工业应用 6 1 无机氟 6 2 有机氟 6 2 1 气体制冷剂 6 2 2 氟聚合物 6 2 3 表面活性剂 6 2 4 农药 7 医疗应用 7 1 牙齿护理 7 2 制药 7 3 PET扫描 7 4 携带氧气 8 生物作用 9 毒性 9 1 氢氟酸 9 2 氟离子 10 环境问题 10 1 大气层 10 2 生物持久性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参考书目 14 外部連結性质 编辑电子排布 编辑 简化的氟原子结构 氟原子有9个电子 比氖原子少一个 其电子排布为1s22s22p5 内层填满了两个电子 外层离满壳层仅差一个电子 氟原子中外层电子不产生核屏蔽作用 并且受到很高有效核电荷 9 2 7 的作用 这影响了氟原子的物理性质 2 氟拥有所有元素中第三高的第一电离能 仅次于氦和氖 14 这使得将电子从氟原子中剥离非常困难 氟的电子亲和能很高 仅次于氯 15 具有捕捉一个电子以变成稀有气体氖的等电子体的趋势 2 氟的电负性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 16 氟原子的共价半径也比较小 大约60 pm 与其在第二周期中相邻的元素氧和氖相似 17 18 note 1 反应 编辑 主条目 氟化合物和氟性质表 氟是自然界电负性最强的元素 3 98鲍林标度 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在常温下 氟能同绝大多数元素单质发生化合反应 并剧烈放热 和氢气即使在 250摄氏度的黑暗中混合也能发生爆炸 故液氟和液氢也用作高能火箭的液体燃料 氟分子中F 2 displaystyle ce F2 氟 氟键的键能和过氧化物中非常容易切断的过氧键类似 比Cl 2 displaystyle ce Cl2 与Br 2 displaystyle ce Br2 都低得多 这一性质和氟原子的高电负性使得氟容易分解 高度活跃 与其它非氟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非常强 19 20 诸如粉末钢 玻璃碎片 石棉纤维等不活跃物质都可以与氟气在低温下快速反应 木头和水在氟射流中可以自燃 3 21 外部视频链接 氟反应时的明亮火焰 氟与铯的反应 bilibili上的全网首个氟气通电发光实验 用特斯拉线圈电离氟气视频氟和不同的金属的反应所需要条件不同 常温下 碱金属可以直接与氟反应并引起爆炸 碱土金属也可以直接与氟发生剧烈的反应 但是铝 铁这样的金属在常温下与氟作用 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氟化物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换言之 它们会被氟钝化 如果要用这些金属和氟直接反应制备氟化物 需要将它们磨成粉末 19 贵金属需要在300 450 C 的温度下才能与纯氟发生反应 22 一些固体非金属元素如硫 磷等可以与液化氟在低温下反应 23 硫化氢 23 与二氧化硫 24 容易与氟发生反应 后者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硫酸的活性较低 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与氟反应 25 氢和一些碱金属类似 可以与氟发生爆炸性的反应 26 碳以炭黑的形式可以在室温下与氟反应 生成四氟化碳 石墨与氟在高于400 C发生反应产生非整比化合物氟化石墨 温度更高时产生气体的四氟化碳 有时还会发生爆炸 2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在室温或者略高于室温的条件下反应 28 有机化合物 如甲烷 石蜡 会与氟发生强烈反应 29 即使通常不可燃的有机物 如四氯化碳等完全取代的卤代烷也可能发生爆炸 30 尽管三氟化氮非常稳定 由于氮分子的三键键能较高 氮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与氟反应 31 氨与氟能够发生爆炸性的反应 32 33 氧与氟在常温常压下不发生反应 但是在低温和低压时通过放电可以使氟和氧化合 产物在加热时又会分解为其构成元素 34 35 36 较重的卤素和稀有气体氡容易与氟发生反应 其它稀有气体中只有氙和氪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与氟发生反应 37 相态 编辑 主条目 氟的相态 b相的氟晶体结构 球体表示可以处于任何角度的F2 分子 其它分子被限制在平面中 在室温下 氟是一种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 3 纯氟呈浅黄色 有时也被描述为黄绿色 氟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浓度在20ppb即可闻到 38 在 188 C时 氟可以凝结为亮黄色液体 其沸点与氧气和氮气类似 39 氟有两种晶相 分别为a相和b相 b相在 220 C结晶 是一种软且透明的晶体 具有不同于其他卤素晶体的正交晶系结构 40 41 b相氟具有与刚结晶的固体氧相同的失序立方晶系结构 39 note 2 进一步冷却至 228 C将使处于b相的氟转化为坚硬不透明的a相氟 a相氟属于单斜晶系 具有密集的成角度的分子层 b相氟转化为a相氟要比氟的凝固过程放出更多热量 相变过程比较剧烈 40 41 note 3 同位素 编辑 主条目 氟的同位素 氟只有一种稳定的天然同位素 即包含有10个中子的19 F 45 该原子具有较高的磁旋比 note 4 原子核能级受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 又由于氟仅有一种稳定同位素 它经常用于核磁共振 47 目前一共合成了质量数从13到31的18种氟的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半衰期为109 77分钟的18 F 最为稳定 其它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小于70秒 大多数都小于半秒钟 48 同位素17 F 与18 F 的衰变方式为正电子发射和电子俘获 更轻的同位素的衰变方式为质子发射 而更重的同位素的衰变方式为b衰变 最重的同位素还会在b衰变之后发射中子 48 49 目前已知氟有两种亚稳态异构体 分别是半衰期为162纳秒的18m F 和半衰期为2 2毫秒的26m F 50 存量 编辑主条目 氟的起源与存量 宇宙存量 编辑 太阳系丰度 51 原子序数 元素名 相对数量6 碳 4 8007 氮 1 5008 氧 8 8009 氟 110 氖 1 40011 钠 2412 镁 430作为较轻的元素 氟在宇宙中的丰度相当低 约为400ppb 在各种元素中排名第24 其它的从碳至镁的轻元素丰度是氟的20倍甚至更多 52 这是由于恒星核合成的反应过程跳过了氟 而其它反应中生成的氟原子具有较高的核截面 使得氟原子可以与氢原子或氦原子聚变生成氧原子或者氖原子 52 53 基於氟只能短暫存在 對氟的留存提出了三種解釋 52 54 II型超新星的爆炸 產生的微中子轟擊氖原子核 使氖嬗變成氟 沃夫 瑞葉星恆星風的吹拂 可以讓氟從與氫或氦原子分離 不致作用蛻變成氖 在漸近巨星分支的恆星 其核融合產生的對流會孕育氟 地球存量 编辑 参见 各国萤石产量列表 氟是地壳中丰度排名第13的元素 其质量丰度为600 700ppm 55 在地球大气层中 氟单质可以轻易的和大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 因此无法在大气中自然出现 56 57 氟仅以矿物质的形式出现 工业上主要的含氟矿物质为萤石 氟磷灰石以及冰晶石 55 58 萤石的化学式为 CaF 2 displaystyle ce CaF2 有各种颜色 在世界各地都大量分布 它是氟的主要来源 中国和墨西哥是萤石的主要生产国 20世纪早期 美国的萤石开采量在世界领先 但是1995年停止开采 58 59 60 61 62 尽管氟磷灰石 Ca 5 PO 4 3 F displaystyle ce Ca5 PO4 3F 含有的世界上最多的氟 其中氟的质量分数仅为3 5 这意味它的大部分都是磷灰石 在美国 少量的氟化合物是通过氟硅酸得到的 这是一种磷酸盐工业的副产品 58 曾经直接用于生产铝的冰晶石 Na 3 AlF 6 displaystyle ce Na3AlF6 是三种氟矿石中最稀少的也是氟含量最高的一种 格陵兰岛西海岸的商业冰晶石矿于1987年关闭 目前大多数的冰晶石都是人工合成的 58 主要的含氟矿石 萤石 氟磷灰石 冰晶石诸如黄玉等其它的矿物质也含有氟 氟化物与其它卤化物不同 不溶于水且不能以具有商业利益的浓度出现在盐水中 58 曾经在火山喷发和地热喷泉中检测到了来源不明的痕量氟化 63 物 粉碎的天河石所发出的气味表明气体氟可能存在于晶体中 64 65 一项2012年的研究报告了天河石中含有质量分数约0 04 的F 2 displaystyle ce F2 而这些氟可能来自于矿物质中存在的微量的铀 65 历史 编辑主条目 氟的历史 早期发现 编辑 论矿冶中的炼钢示意图 1529年 格奥尔格 阿格里科拉将萤石描述为在冶炼中用于降低金属熔点的添加剂 66 67 note 5 他用拉丁词fluores来表示萤石 该名字后来演化为fluorspar 直至fluorite 59 71 72 萤石的成分后来被确定为氟化钙 73 早在1720年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萤石蚀刻玻璃 note 6 马格拉夫于1764年从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物质氢氟酸 他发现该物质腐蚀了玻璃容器 75 76 瑞典化学家卡尔 威廉 舍勒于1771年重复了该实验 并将得到的酸性产物命名为fluss spats syran 萤石酸 76 77 1810年 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 马里 安培提出氢和一种与氯类似的元素构成了氢氟酸 78 汉弗里 戴维将这种当时未知的元素命名为氟fluorine 这一名字来自氟酸与其它卤素的后缀 ine 这个词经过变形在大多数欧洲语言中使用 希腊语 俄语 以及其他一些语言使用来自希腊语f8orios 的ftor或其衍生词 79 80 氟的元素符号F displaystyle ce F 来自于其拉丁文名称fluorum 在早期论文中也使用Fl作为其符号 81 note 7 日文音譯德文Fluor的第一個發音而稱之為 弗素 19世紀70年代化學家徐壽將H displaystyle ce H O displaystyle ce O N displaystyle ce N F displaystyle ce F Cl displaystyle ce Cl 譯為輕氣 養氣 淡氣 弗氣 綠氣 直至1933年 化學家鄭貞文在其主持編寫出版的 化學命名原則 一書中改成氫 氧 氮 氟 氯 一直沿用至今 82 分离 编辑 对氟的研究最初相当危险 有数名19世纪的实验人员在不幸地接触到氢氟酸以后失去了生命 他们被称为氟烈士 note 8 由于氟和氢氟酸具有极大的腐蚀性 并且当时缺少简单适用的电解质 分离氟单质的工作被严重阻碍了 73 83 埃德蒙 弗雷米假定可以通过电解纯的氢氟酸来产生氟单质 并且设计了一种方法来通过酸化氟化氢钾来生产无水样本 然而他发现得到 干燥 的氟化氢无法导电 73 83 84 弗雷米以前的学生亨利 莫瓦桑坚持研究 在经过多次的试错过程后发现氟化氢钾与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是一种导体 这样就可以应用电解法了 为了防止他的电化电池中的铂被快速腐蚀 莫瓦桑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其实验设备冷却至极低的温度 采用更耐腐蚀的铂铱合金作为电极 并且使用了萤石瓶塞 83 85 1876年 在经过了74年和多位化学家的努力后 莫瓦桑终于制备出了氟单质 84 86 1906年 莫瓦桑在他去世的两个月前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87 评奖委员会对其评价如下 83 表彰他对氟元素的研究和分离工作 全世界对您所研究的用于驯服最凶猛的元素的伟大实验技术表示尊敬 note 9 莫瓦桑的设备画像 1887 莫瓦桑的诺贝尔奖照片用途 编辑 装有六氟化铀的一个安瓿 通用汽车公司的北极品牌 Frigidaire 部门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实验采用氯氟烃作为制冷剂 1930年 通用汽车与杜邦公司联合成立了动力化学公司以将氟利昂 12 CCl2 F2 推向市场 氟利昂取代了更早的毒性更强的制冷剂 增加了厨房电冰箱的需求 从而变得有经济利益 到1949年 杜邦公司已经买下了动力化学公司并销售了若干种其它氟利昂化合物 76 88 89 90 1938年 在动力化学公司工作的罗伊 J 宾吉在研究制冷剂的事后偶然发现了聚四氟乙烯 特氟龙 该物质高超的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使其快速商业化 在1941年开始了大规模生产 76 88 89 氟元素的大规模人工制备开始于二战期间 德国使用高温电解的方法生产了成吨的三氟化氯 计划用于燃烧弹 91 而曼哈顿工程使用大量氟生产六氟化铀以进行铀浓缩 由于UF6 一样具有腐蚀性 气体扩散工厂使用特殊的材料 薄膜以镍制造 密封件使用氟聚合物制造 并且使用碳氟化合物作为制冷剂与润滑剂 新兴的核工业驱动了战后氟化工的发展 92 化合物 编辑主条目 氟化合物 氟可以产生丰富的无机和有机化学反应 它可以与金属 非金属以及类金属发生反应 甚至大多数稀有气体也都能和氟发生化学反应 93 通常情况下氟的氧化数为 1 note 10 氟的高电子亲和力导致其容易产生离子键 即使产生共价键 也容易产生极性 并且几乎总是单键 96 97 note 11 金属 编辑 参见 氟化物的挥发性 碱金属离子可以与氟结合 形成易溶的单氟化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和氯化物类似的立方体结构 98 99 除了二氟化铍碱土金属与氟形成的二氟化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 但是难溶 81 二氟化铍表现出一些共价键的特征 并且具有类似石英的结构 100 稀土元素以及许多其它的金属多与氟反应生成三氟化物 101 102 103 与氟形成的四氟化物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共价键特征 104 105 诸如锆 铪等以及若干锕系元素 106 与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离子晶体 熔点较高 107 note 12 而钛 110 钒 111 以及铌与氟得到的产物为聚合体 112 不超过350 C就会熔解或者分解 113 五氟化物以及它们的线性聚合物和低聚体复合物继续保持了这个趋势 114 115 116 目前已知有13种金属六氟化物 note 13 都具有八面体结构 除了液体的MoF6 和ReF6 与气体的WF6 以外多为易挥发的固体 117 118 119 七氟化铼是唯一的金属七氟化物 它使一种低熔点分子固体 具有双五角锥形分子构型 120 具有更多氟原子的金属氟化物特别活泼 121 金属氟化物结构演化 氟化钠 离子晶体 五氟化铋 聚合物 七氟化铼 分子晶体氢 编辑 主条目 氟化氢和氢氟酸 卤化氢与硫族化氢的沸点 可以看出氟化氢与水具有不寻常的高沸点 氢与氟相结合生成氟化氢 其中离散的分子通过氢键聚成团 从而与氯化氢相比 氟化氢的性质更接近水 122 123 124 氟化氢的沸点比其它卤化氢高得多 而且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这一点也和其它卤化氢不同 125 氟化氢接触水以后可以与水结合 生成水合氟化氢 亦称氢氟酸 与其它为强酸的氢卤酸不同 氢氟酸在低浓度时为弱酸 126 note 14 然而 氢氟酸可以腐蚀玻璃 这一点其它氢卤酸无法做到 128 其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编辑 类金属包含于本章节中 三氟化氯 其氧化性强至可以点燃石棉 混凝土 沙子以及其它一些阻燃物 129 类金属与主族非金属的二氟化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 易挥发 具有不同的活泼程度 第三周期以及更重的非金属可以与氟形成高价氟化物 130 三氟化硼具有平面结构 为缺电子分子 作为一种路易斯酸 它可以与诸如氨等路易斯碱反应形成加合物 131 四氟化碳为四面体结构 具有惰性 note 15 其它碳组元素与之类似 四氟化硅与四氟化锗都是四面体结构 132 但是表现为路易斯酸 133 134 氮族元素与氟反应生成三氟化物 活跃度和碱性都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除了三氟化氮无法水解 不表现出碱性 135 磷 砷和锑的五氟化物比其三氟化物更加活泼 五氟化锑是已知最强的中性路易斯酸 114 136 137 氧族元素具有不同的氟化物 有报告称氧 硫和硒可以和氟生成不稳定的二氟化物 二氟化氧是已知的氧具有正氧化数 的罕见化合物之一 硫 硒和碲可以与氟生成四氟化物与六氟化物 氟原子越多 中心原子越轻 氟化物就越稳定 因此六氟化硫相当稳定 138 139 氯 溴和碘可以和氟反应生成一氟化物 三氟化物以及五氟化物 但是仅有碘可以和氟反应生成七氟化碘 140 这些氟化物中许多种都可作为强氟原子源 并且三氟化氯在工业应用中需要与和使用氟一样小心谨慎 稀有气体 编辑 主条目 稀有气体化合物 拍摄于1962年的四氟化氙晶体 六氟合铂酸氙与该化合物的合成出乎许多化学家的预料 141 稀有气体具有满电子壳层 在1962年化学家尼尔 巴特利特报告了六氟合铂酸氙的合成以前 人们认为它们不与其他元素反应 142 从那以后 二氟化氙 四氟化氙 六氟化氙以及多种氧氟化物陆续被合成出来 143 在其它稀有气体中 氪可以与氟形成二氟化氪 144 而氡可以与氟形成一种固体 据推测为二氟化氡 145 146 氟与更轻的稀有气体形成的二元氟化物极不稳定 在极端条件下 氩可以与氟化氢结合产生氟氩化氢 氦与氖无法形成稳定的氟化物 147 并且从未观察到氟化氖的存在 148 高压低温下 曾经检测到寿命为若干毫秒的氟化氦 147 有机化合物 编辑 主条目 有机氟化学 烧杯上部为有颜色的水 下部为密度大得多的全氟庚烷 二者无法互溶 而水中的金鱼和螃蟹无法穿越边界 一枚硬币则沉在底部 全氟磺酸的化学结构 在燃料电池和许多其它应用中都会使用该聚合物 149 碳氟键是有机化学中最强的化学键 150 这是有机氟化物较为稳定的原因 151 note 16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碳氟键 但是该化学键在人工化合物得到了应用 该领域的研究通常都具有商业目的 152 涉及到的化合物多种多样 这也反映出了有机化学的复杂性 离散分子 编辑 将烷烃中的氢原子逐渐由更多的氟原子取代将会逐渐产生如下的性质的改变 熔点和沸点降低 密度增加 在烃中的溶解度下降 而整体的稳定性上升 全氟化碳中所有的氢原子都被氟取代了 它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都无法溶解 通常的条件下只能在液氨中与钠发生反应 153 全氟化合物指的是除了官能团以外所有的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的有机化合物 154 note 17 通常是羧酸 这些化合物与全氟化碳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例如稳定性 疏水性等等 156 而官能团则增加了他们的活跃度 使得他们可以附着于表面或者作为表面活性剂 157 特别的 氟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效果比烃基活性剂更好 氟调聚物的官能团附近有一些未氟化的碳原子 它们也常被认为是全氟化物 156 聚合物 编辑 由于氟取代了单体中的氢原子 对应的聚合物的稳定性也相应的增加了 通常情况下其熔点也会增加 158 聚四氟乙烯是最简单的氟聚合物 它是与聚乙烯对应的全氟化合物 结构单元为 CF2 该物质具有所预期的因氟取代氢所造成的变化 但是其非常高的熔点使得它难以造型 只有氟单质 三氟化氯 五氟化氯和熔融碱金属可以在高温下腐蚀聚四氟乙烯 氟化乙丙烯以三氟甲基取代了一些氟原子 全氟烷氧基烷烃以三氟甲氧基官能团取代一些氟原子 159 而全氟磺酸则包含有含有磺酸官能团的全氟醚侧链 160 161 其它氟聚合物保留了一些氢原子 聚偏氟乙烯中一半的氢原子为氟原子所取代 聚氟乙烯则有四分之一的氢原子被取代 而二者具有和聚四氟乙烯相似的性质 162 生产 编辑工业生产 编辑 位于普雷斯顿的氟生产车间 莫瓦桑所提出的通过电解氟化氢与氟化钾混合物制备氟的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其中的氢离子在钢制成的阴极容器中还原生成氢气 而氟离子在碳制阳极被氧化生成氟气 阴极阳极之间的电压大约为8 12伏 60 163 电解的温度有所提高 KF 2HF 在70 C 158 F 熔化 而电解温度为70 130 C 158 266 F 氟可以使用具有钝化内层的钢罐在200 C 392 F 以下储存 否则将使用镍 76 164 调节阀与管道使用镍制造 而管道也可以使用蒙乃尔铜镍合金制造 165 使用氟必须对设备经常钝化 并且严格禁止接触水和油脂 在实验室中 在低温和无水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玻璃器皿装氟气 165 某些文献推荐使用镍 蒙乃尔 聚四氟乙烯系统 166 纯化学方法 编辑 在准备莫瓦桑成功分离氟100周年的纪念会议的时候 卡尔 O 克里斯特认为通过化学方法应当可以制备氟 这是因为一些金属氟阴离子对应的中性物质 不稳定 这样他们的酸化反应很有可能引起氧化反应 因此他设计了一种方法能够在大气压力下以较高产率获得氟 167 2 KMnO 4 2 KF 10 HF 3 H 2 O 2 2 K 2 MnF 6 8 H 2 O 3 O 2 displaystyle ce 2KMnO4 2KF 10HF 3H2O2 gt 2K2MnF6 8H2O 3O2 2 K 2 MnF 6 4 SbF 5 4 KSbF 6 2 MnF 3 F 2 displaystyle ce 2K2MnF6 4SbF5 gt 4KSbF6 2MnF3 F2 克里斯特后来认为该反应 已经为人所知超过100年 即使莫瓦桑也可能会想到这一方法 168 直至2008年 某些文献仍然认为氟过于活跃 无法通过任何化学方法分离 169 工业应用 编辑主条目 氟化学工业 萤石矿的开采是全球氟的最大来源 1989年达到了560万吨的矿石开采量顶点 限制使用氯氟烃导致萤石产量下降 1994年下降到了360万吨 随后产量开始上升 2003达到了产量450万吨 产值55亿美元的规模 后续报告估计2011年全球氟化工的销售额达到了150亿美元 并且预测2016年将开采350万至590万吨矿石 产值将至少200亿美元 76 170 171 172 173 泡沫浮选将开采出的萤石以相同比例分为两个主要的冶金等级 纯度为60 85 的冶金级萤石和纯度超过97 的酸级萤石 冶金萤石几乎全部用于钢铁冶炼 而酸级萤石主要被转化为关键的工业中间体氟化氢 60 76 174 氟化学工业质量流框图 俄罗斯铁路使用的SF6 变压器 参见 工业气体 每年全世界至少生产17000吨氟 氟的成本与六氟化铀或六氟化硫类似 每千克大约5 8美元 但是处理它的难度使其价格翻倍 而且大多数使用六氟化铀或者六氟化硫的工艺在垂直整合下都采用原地生产的方式 175 全世界对氟的最大的应用是在核燃料循环中生产UF 6 displaystyle ce UF6 每年消耗近7000吨氟 首先二氧化铀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铀 然后四氟化铀被氟气氟化生成UF 6 displaystyle ce UF6 175 由于氟只有一种稳定的同位素 六氟化铀分子的任何质量区别都是由U 235 displaystyle ce 235U 或者U 238 displaystyle ce 238U 造成的 这使得可以通过气体扩散法或者气体离心法对铀进行浓缩 3 60 每年大约有6000吨氟用于生产惰性电介质六氟化硫 该物质可以用于高压变压器与断路器 这样就不必在充油设备中使用危险的多氯联苯了 176 电子产品中会使用一些氟化合物 在化学气相沉积中会使用六氟化钨或者六氟化铼 在等离子蚀刻中会使用聚四氟乙烯 177 178 179 和三氟化氮 60 氟也被用于有机氟化物合成 但是由于其特别活泼 通常有必要先将其转化为更温和的ClF 3 displaystyle ce ClF3 BrF 3 displaystyle ce BrF3 或IF 5 displaystyle ce IF5 以进行更精确的氟化 含氟医药通常使用四氟化硫代替氟 60 无机氟 编辑 铝的提取非常依赖于冰晶石 每炼一吨钢或其它铁合金大约需要3 5千克冶金级萤石 氟离子降低了钢铁的熔点与粘性 60 180 除了用于作为搪瓷和焊条涂层的添加剂以外 大多数酸级萤石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氟酸 而氢氟酸将会用于酸洗 玻璃蚀刻以及烷烃裂化 60 氢氟酸产量的三分之一都用于合成冰晶石与三氟化铝 这是提炼铝的霍尔 埃鲁法中的重要助熔剂 由于它们偶尔会与熔炼设备发生反应 需要及时补充它们 每生产一吨铝大约需要23千克助熔剂 60 181 氟硅酸盐消耗了第二多的氟 氟硅酸钠用于氟化饮用水和洗衣废水处理 并且是合成冰晶石与四氟化硅的过程中的中间体 182 其它重要的无机氟化物包括氟化钴 氟化镍以及氟化铵 60 99 183 有机氟 编辑 有机氟消耗了萤石开采量的20 以及氢氟酸产量的40 其中气体制冷剂占主要部分 而氟聚合物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 60 184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较少 但是年产值超过10亿美元 185 由于直接让烃与氟在高于 150 C的条件下反应相当危险 工业上的氟碳化合物都是间接生产的 多通过卤素交换反应来完成 例如史瓦茨氟化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氯烃与氟化氢反应 将氯原子替换为氟原子 电化学氟化将烃在氟化氢中电解 而福勒工艺使用诸如三氟化钴等的固体氟化物处理烃类 88 186 气体制冷剂 编辑 参见 制冷剂 卤化制冷剂在非正式语境中常被称为氟利昂 由R 数标示 该数字标示了氟 氯 碳以及氢的数量 60 187 诸如R 11 R 12以及R 114曾经占据了有机氟产量的主要部分 在20世纪80年代产量达到了顶峰 这些氟化物用于空调系统 推进剂或者用作溶剂 在国际上禁止使用以后 21世纪开始的产量已经下降至了峰值的十分之一 60 为了取代氟利昂而设计出的氢氯氟烃 HCFC 和氢氟碳化物 HFCS 的合成消耗了有机行业中超过90 的氟 重要的氢氯氟烃包括R22与R 141b 主要的氢氟碳化合物包括R 134a 60 而HFO 1234yf渐渐成为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HFO 1234yf的全球暖化潜势仅为R 134a的1 188 氟聚合物 编辑 含氟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面料往往疏水 主条目 氟聚合物 2006年与2007年大约生产了18万吨氟聚合物 产值达到每年35亿美元 189 预计全球市场在2011年略少于60亿美元 到2016年将以每年6 5 的速度增长 190 氟聚合物仅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 158 聚四氟乙烯 PTFE 通常被称作特氟龙 这是杜邦公司给它起的名字 191 它占据了全世界氟聚合物产量的60 80 189 由于聚四氟乙烯是优秀的电介质 其最大应用就是电气绝缘 它在化学工业中也用于管道 油管以及垫片的涂料以防止腐蚀 聚四氟乙烯的另一重要应用是用于体育馆房顶的玻纤布涂层 聚四氟乙烯的主要消费应用是不粘厨具 191 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 是一种有细孔的薄膜 有时也被称为戈尔特斯 为其商标名 它常被用于制造雨衣 防护服以及过滤器 膨体聚四氟乙烯纤维可以制成机械密封装置和灰尘过滤器 191 其它氟聚合物 包括氟化乙烯丙烯与聚四氟乙烯的性质类似 并且可以作为其替代品 这些氟聚合物更加容易成型 但是成本更高 热稳定性更低 两种氟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可以取代太阳能电池中的玻璃 191 192 成本较高但耐化学腐蚀的氟化离子交联聚合物可以用作电化学电池中的薄膜 其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为全氟磺酸 全氟磺酸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来的 首先用于宇宙飞船的燃料电池材料 随后取代了汞基氯碱工艺电池 进来 燃料电池的应用随着将质子交换薄膜燃料电池安装在汽车上的努力重新获得了重视 193 194 195 氟橡胶为交联的氟聚合物的混合物 主要用于O形环 191 全氟化合物C4 F10 被用作灭火剂 196 表面活性剂 编辑 主条目 含氟表面活性剂和耐久性防水剂 含氟表面活性剂为小分子含氟有机物 用于防水和防锈 尽管其价格昂贵 其年产值在2006年已达10亿美元 思高洁在2000年就已达到3亿美元的销售额 185 197 198 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整个表面活性剂市场中占据份额较少 市场中的大部分为以便宜得多的烃为基础的产品 由于配置成本高昂 2006年对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涂料中的应用估值仅为1亿美元 185 农药 编辑 大约30 的农药都含有氟 199 大多数是除草剂与杀菌剂 还有一些是植物激素 与含氟医药相似 氟原子经常取代一个单独的原子或者最多一个三氟甲基官能团 这种改变可以增加在生物体内停留时间 增强细胞膜穿透能力 并且可以改变分子识别 200 氟乐灵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该农药在美国大规模用作除草剂 200 201 但是怀疑它具有致癌作用 在许多欧洲国家都被禁止使用 202 氟乙酸钠是一种哺乳动物毒剂 其中乙酸上的两个氢原子分别由氟和钠取代 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 该物质会取代乙酸从而干扰细胞新陈代谢 该物质首先与19世纪晚期合成 在20世纪早期发现了其杀虫剂的作用 随后开始使用 新西兰是该物质的最大消费者 用它来杀死来自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刷尾负鼠以保护鹬鸵 203 欧洲和美国都禁止使用氟乙酸钠 204 205 note 18 医疗应用 编辑牙齿护理 编辑 在巴拿马 使用氟化物外用治疗 主条目 氟化物疗法 饮水加氟和饮水加氟的争议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研究表明 外用氟化物可以减少龋齿 最初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牙釉质羟基磷灰石转变为了更耐磨的氟磷灰石 但是对预先氟化的牙齿的研究否定了这一假设 目前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在龋齿较小时 氟化物能够促进牙釉质的生长 206 在研究了生活在饮用水中存在天然氟化物的地区的儿童以后 1940年开始通过在公共供水中添加氟化物并控制其含量来防止龋齿 207 目前全球人口的6 接受了氟化饮用水 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二 208 209 发表于2000年和2007年的学术文献综述认为 饮水氟化明显的降低了儿童中龋齿發生的概率 210 尽管饮水氟化得到了学术研究的支持 除了良性的氟牙症外 并无显著副作用 211 在伦理和安全层面仍存在着针对饮水氟化的反对意见 209 212 由于目前生活中存在着其它氟化物来源 饮水氟化的效果有所降低 但在低收入群体中仍存在可观测到的作用 213 单氟磷酸钠以及氟化钠 氟化亚锡常常作为氟化牙膏的成分 1995年 美国首先使用这些物质 而目前在发达国家 氟化物在漱口水 凝胶 泡沫等 都有广泛应用 213 214 制药 编辑 氟西汀药片 20 的现代药物中都含有氟 215 含氟药物阿托伐他汀在2011年成为通用名药物以前在所有药物中销售额居于榜首 216 治疗哮喘的组合处方药物舒利迭 在2000年代中期销售额也排在前10 其中的两种活性成分之一氟替卡松也是一种氟化物 217 由于碳氟键非常稳定 许多药物氟化是为了降低活跃度以延长给药周期 218 由于碳氟键较碳氢键疏水性更强 氟化还能增加亲油性 这可以帮助药物穿过细胞膜 提高生物利用度 217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其他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抗抑郁药因其无选择性的干扰除了羟色胺以外的神经递质而具有许多副作用 而氟化药物氟西汀则因其选择性而成为第一类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药物之一 目前许多抗抑郁药物都经过类似的氟化处理 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酞普兰 其异构体依他普仑 以及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 219 220 喹诺酮类是人造广谱抗生素 通常也会通过氟化来提高疗效 这些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21 222 223 224 在类固醇药物中也会使用氟 225 氟氢可的松是可以使血压升高的盐皮质激素 去炎松与地塞米松是很强的糖皮质激素 226 大多数吸入型麻醉剂都是重度氟化的 其原型氟烷在同时代药物中更为稳定与有效 后来诸如七氟醚 地氟醚等氟化醚化合物比氟烷更好 它们基本不溶于血液 可以使人更快清醒 227 228 PET扫描 编辑 主条目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全身18 F PET扫描 18 F 常作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中的放射性示踪剂 其约两个小时的半衰期足够将其从生产设备运输至成像中心了 229 氟代脱氧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示踪剂 229 在经过静脉注射后 会由诸如大脑和大多数恶性肿瘤等最消耗葡萄糖的器官组织吸收 230 随后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可以用来对细节成像 231 携带氧气 编辑 主条目 人工血和液体呼吸 液体氟化碳可以携带比血液更多的氧气或者二氧化碳 因而在人工血和液体呼吸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232 由于氟化碳正常情况下无法与水混合 必须将它们混合成为乳状液 全氟化碳小液滴悬浮于水中 以用作血液 233 234 Oxycyte就是一种已经通过初步临床试验的人工血液产品 235 这些物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因此在运动中禁止使用 1998年 一位濒临死亡的自行车运动员引起了对滥用人工血液的调查 236 237 纯的全氟化碳液体呼吸的应用 使用的是纯全氟化碳液体 而不是与水混合的乳状液 包括辅助烧伤患者以及肺功能发育不全的早产儿 考虑的液体呼吸方案包括将肺部分填满或者全部填满 但是仅前者经过了人体测试 238 制药联盟的努力使得该方案达到了临床测试的水平 但是由于实验结果并不比正常的治疗方案好 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239 生物作用 编辑主条目 氟的生物学方面作用 毒鼠子是少数几种能够合成有机氟的生物之一 氟并非人或者其它哺乳动物必须的元素 少量的氟可能对增加骨强度有益 但是该理论尚未确立 由于日常环境中有很多微量氟的来源 氟缺乏的可能性仅能通过人工饮食来实现 240 241 在微生物和植物体内曾经发现过有机氟 63 但是在动物体内尚未发现 242 最常见的天然有机氟产物是氟乙酸 可以帮助植物抵御食草动物 至少有40种植物含有该物质 这些植物分布在非洲 澳大利亚以及巴西 204 其它的天然有机氟产物包括末端氟化脂肪酸 氟丙酮以及2 氟代柠檬酸 242 2002年在细菌中发现了建立氟碳键的酶 腺苷甲硫氨酸氟化物合酶 243 毒性 编辑主条目 与氟相关的危害 在美国商业运输氟的危险性符号 244 氟元素对生物活体有剧毒 氰化氢在浓度为50ppm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而氟所需要的浓度更低 245 氟对人体的作用和氯相似 246 在浓度超过25ppm时对眼睛与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 对肝脏与肾脏可以造成损伤 这一浓度也是氟的即刻性损伤或致死浓度 247 248 氟的浓度达到100ppm时 眼睛与鼻子将会受到严重损伤 247 若浓度达到1000ppm 数分钟的呼吸即可致命 249 氰化氢的浓度达到270ppm即可使人在数分钟内死亡 250 氢氟酸 编辑 氢氟酸烧伤症状在一天之内可能并不明显 然而超过一天后 补钙治疗的疗效将会下降 251 参见 化学烧伤 尽管氢氟酸是一种弱酸 它可以通过接触产生比诸如硫酸等强酸更严重的伤害 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在水溶液是电中性的 故无论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还是皮肤吸收的氟化氢都能迅速穿透组织 1984 1994年间 至少有9名美国工人死于与氢氟酸接触的事故中 氢氟酸可以与血液里的钙和镁发生反应 导致低钙血症 并且可能因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252 与氟化氢接触生成的不易溶解的氟化钙可以触发强烈的疼痛 253 若烧伤面积超过160平方厘米将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 254 氢氟酸烧伤的症状可能在一开始时不明显 对于50 的溶液 需要8小时才有明显症状 对于更稀的溶液则或许需要24小时 因为氟化氢影响了神经功能 所以氢氟酸的烧伤病患可能在一开始时并无痛感 当皮肤接触到氢氟酸时 及时用流水冲洗10 15分钟并移除被污染的衣物可以有效减少伤害 255 通常 在进一步的处理中 会使用葡萄糖酸钙 其提供钙离子与氟离子形成不可溶的氟化钙 皮肤烧伤可以施用2 5 葡萄糖酸钙凝胶或者特制清洗溶液 256 257 258 氢氟酸吸入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但不可使用氯化钙 因为它可能造成更复杂的情况 可能需要切除或截除受侵染的部位 254 259 氟离子 编辑 参见 氟化物 毒性 可溶氟化物具有中等毒性 对于成人来说 氟化钠的致死剂量为5 10克 也就是说氟离子的致死剂量为32 64毫克每千克体重 260 五分之一的致死剂量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而慢性的过量食用会导致氟骨症 这是一种影响了亚洲和非洲数百万人的疾病 261 262 通过消化系统摄入氟化物会在胃内形成氢氟酸 而氢氟酸很容易被小肠吸收 在通过尿排出之前 它将穿过细胞膜 与钙结合并干扰多种酶的作用 接触极限值将通过检测人体排出氟离子的能力的尿检来确定 261 263 大多数氟中毒都是由于偶然摄入了含有无机氟化物的杀虫剂造成的 264 而目前与氟中毒有关的打给毒药控制中心的电话多是由于摄入了含氟牙膏 261 饮水加氟设备的故障是另一个氟中毒的原因 一次发生于阿拉斯加的事故导致近300人中毒 并且一人死亡 265 牙膏带来的风险对幼年儿童尤其严重 因此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建议监督六岁以下的儿童刷牙以防止吞咽牙膏 266 一个区域性调查研究调查了一年内发生的一共87件低于十岁的儿童氟中毒事件 其中包括了一起因摄入杀虫剂导致死亡的案例 除了30 的人胃痛 大多数都没有症状 264 一项更大的覆盖全美的调查结论相似 80 的氟中毒案例都包含有低于6岁的儿童 几乎没有严重的案例 267 环境问题 编辑大气层 编辑 NASA预测若没有蒙特利尔协议 臭氧层空洞将覆盖北美 268 参见 臭氧层空洞和全球变暖 由于氯氟烃与溴氟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 签署于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这两种物质的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 由于碳氟键的稳定性 这两种物质在到达海拔较高的平流层之前无法分解 而在平流层他们释放出来的氯原子与溴原子将攻击臭氧分子 269 有预测警告说 尽管有了禁令 臭氧层全面恢复仍需要数代人的时间 270 271 目前氢氯氟烃成为氯氟烃的替代品 其臭氧层破坏潜能仅为氯氟烃的10 272 并且计划到2030 2040年 将以不含氯 不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替换氢氯氟烃 273 2007年要求发达国家将该替换日期提前至2020年 274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经在2003年禁止了氢氯氟烃的生产 273 气体氟碳化合物通常是温室气体 其全球暖化潜能约为100至10000 六氟化硫的全球暖化潜能约为20000 275 HFO 1234yf的全球暖化潜能为4 远远小于潜能为1340的标准制冷剂HFC 134a 因而吸引了全球的需求 188 生物持久性 编辑 全氟辛烷磺酸 2000年以前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剂的关键成分 276 主条目 有机氟化物的生物持久性 由于碳氟键很强 有机氟化物具有较长的生物持久性 由于其酸性官能团而不易溶于水的全氟烷磺酸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77 全氟辛烷磺酸与全氟辛酸是最常研究的物质 278 279 280 全氟烷磺酸在全世界的生物体内都能发现其踪迹 从北极熊到人类 而已知全氟辛烷磺酸与全氟辛酸存在于母乳和新生儿的血液中 一项2013年的调查表明 地下水与土壤中的全氟烷磺酸与人类活动有一些相关性 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结果表明哪一种化学物质会占主导地位 较高的全氟辛烷磺酸和较高全氟辛酸呈现相关性 278 279 281 在人体内 全氟烷磺酸会与诸如血清白蛋白等的蛋白质相结合 并且具有在通过肾脏排出之前在人体内的肝脏和血液中聚集的趋势 278 279 282 大剂量的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可以导致癌症 并且导致新生幼鼠的死亡 但是还没有关于在当前的暴露水平下其对人影响的人体研究 注释 编辑 来源对氧 氟和氖的共价半径有争议 因此不能精确比较 a相的氟的分子具有规则排列 是一种晶体 但是其分子没有特定的取向 b相的氟分子具有固定位置和最小的旋转不确定度 参见 42 以了解a相氟晶体结构的一些细节 43 44 相变过程会产生巨响 并使样本和容器破裂 磁矩与角动量之比称为磁旋比 原子核经常可以不严格的想象为绕着一个轴自转的带电陀螺 通常这种自旋会带给原子核角动量和磁矩 角动量来自于原子核的质量 而磁矩则来自于旋转的全部或者部分电荷 46 巴希尔 瓦伦丁 英语 Basilius Valentinus 可能在15世纪末就描述了萤石 但由于这篇文章直到200年后才被发现而存疑 68 69 70 另说1670年 Partington 74 和Weeks 73 给出不同的说法 Fl从2012年起表示第114号元素鈇 汉弗里 戴维 约瑟夫 路易 盖 吕萨克 路易斯 贾奎斯 瑟纳德 英语 Louis Jacques Thenard 和爱尔兰化学家aThomas和George Knox都因此受伤 而比利时化学家Paulin Louyet和法国化学家Jerome Nickles则死于氟 莫瓦桑也经历过严重的氢氟酸中毒 73 83 同时他也因他发明的电弧炉而获奖 F2 中的氟被定义为具有氧化数0 不稳定的F 2 和 F 3 具有中间氧化态 它们在40 K即可分解 94 F 4 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的物质据预测为稳定的 95 亚稳态的一氟化硼和一氟化氮具有更高阶的共价键 一些金属络合物使用其作为桥接配体 氢键是另一个可能性 ZrF4 的熔点为932 C 1 710 F 108 HfF4 在968 C 1 774 F 下升华 105 UF4 的熔点为1 036 C 1 897 F 109 这13种金属元素为钼 锝 钌 铑 钨 铼 锇 铱 铂 钋 铀 镎和钚 参见这个参考资料 127 四氟化碳形式上是有机化合物 但为了与SiF4 和GeF4 比较而被包括到这个章节中 而不是我们讨论更复杂的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章节 有机全氟化物十分稳定 但单氟化物的反应性相对活泼 该术语并不精确 全氟化物质也是常用的术语 155 美国的羊和牛可能还会使用氟乙酸钠来对付郊狼等掠食者 参考文献 编辑 Wieser Michael E Coplen Tyler B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09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0 83 359 396 doi 10 1351 PAC REP 10 09 14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Jaccaud 2000 第381頁 3 0 3 1 3 2 3 3 Jaccaud 2000 第382頁 4 0 4 1 4 2 4 3 Compressed Gas Association Handbook of compressed gases Springer 1999 365 ISBN 9780412782305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5 0 5 1 Dean 1999 第3 29頁 Haynes 2011 第4 121頁 7 0 7 1 7 2 Dean 1999 第4 6頁 Dean 1999 第4 35頁 Kim Sung Hoon Functional dyes Elsevier 2006 257 ISBN 9780444521767 Mackay Mackay amp Henderson 2002 第72頁 Yaws amp Braker 2001 第385頁 Chiste V Be M M F 18 PDF Table de radionucleides Laboratoire National Henri Becquerel 2006 15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8 1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Lee 2014 Dean 1999 第564頁 Lide 2004 第10 137 10 138頁 Moore Stanitski amp Jurs 2010 第156頁 Cordero 2008 Pyykko amp Atsumi 2009 19 0 19 1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804頁 Macomber 1996 第230頁 Nelson 1947 Lidin Molochko amp Andreeva 2000 第442 455頁 23 0 23 1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404頁 Patnaik 2007 第472頁 Aigueperse 2000 第400頁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76 804頁 Kuriakose amp Margrave 1965 Hasegawa 2007 Lagow 1970 第64 78頁 Navarrini 2012 Lidin Molochko amp Andreeva 2000 第252頁 Tanner Industries 2011 Morrow Perry amp Cohen 1959 Emeleus amp Sharpe 1974 第111頁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457頁 Brantley 1949 第26頁 Khriachtchev 2000 Lide 2004 第4 12頁 39 0 39 1 Dean 1999 第523頁 40 0 40 1 Young 1975 第10頁 41 0 41 1 Barrett Meyer amp Wasserman 1967 Pauling Keaveny amp Robinson 1970 Burgi 2000 Muller 2009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amp NuDat 2 1 Fluorine 19 Vigoureux 1961 Meusinger Chippendale amp Fairhurst 2012 第752 754頁 48 0 48 1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amp NuDat 2 1 NUBASE2016 第030001 23 030001 27頁 NUBASE2016 第030001 24頁 Cameron 1973 52 0 52 1 52 2 Croswell 2003 Clayton 2003 第101 104頁 Renda 2004 55 0 55 1 Jaccaud 2000 第384頁 Schulze Makuch amp Irwin 2008 第121頁 Haxel Hedrick amp Orris 2005 58 0 58 1 58 2 58 3 58 4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795頁 59 0 59 1 Norwood amp Fohs 1907 第52頁 60 00 60 01 60 02 60 03 60 04 60 05 60 06 60 07 60 08 60 09 60 10 60 11 60 12 60 13 Villalba Ayres amp Schroder 2008 Kelly amp Miller 2005 Lusty 2008 63 0 63 1 Gribble 2002 Richter Hahn amp Fuchs 2001 第3頁 65 0 65 1 Schmedt Mangstl amp Kraus 2012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790頁 Senning 2007 第149頁 Stillman 1912 Principe 2012 第140 145頁 Agricola Hoover amp Hoover 1912 footnotes and commentary pp xxx 38 409 430 461 608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109頁 Agricola Hoover amp Hoover 1912 preface pp 380 381 73 0 73 1 73 2 73 3 73 4 Weeks 1932 Partington 1923 Marggraf 1770 76 0 76 1 76 2 76 3 76 4 76 5 76 6 Kirsch 2004 第3 10頁 Scheele 1771 Ampere 1816 Davy 1813 第278頁 Banks 1986 第11頁 81 0 81 1 Storer 1864 第278 280頁 劉懷樂 化學鑑源與略考 化學教育 1994 04 2013 02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04 83 0 83 1 83 2 83 3 83 4 Toon 2011 84 0 84 1 Asimov 1966 第162頁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789 791頁 Moissan 1886 Viel amp Goldwhite 1993 第35頁 88 0 88 1 88 2 Okazoe 2009 89 0 89 1 Hounshell amp Smith 1988 第156 157頁 DuPont 2013a Meyer 1977 第111頁 Kirsch 2004 第60 66頁 Riedel amp Kaupp 2009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422頁 Schloder amp Riedel 2012 Harbison 2002 Edwards 1994 第515頁 Katakuse 1999 第267頁 99 0 99 1 Aigueperse 2000 第420 422頁 Walsh 2009 第99 102 118 119頁 Emeleus amp Sharpe 1983 第89 97頁 Babel amp Tressaud 1985 第91 96頁 Einstein 1967 Brown 2005 第144頁 105 0 105 1 Perry 2011 第193頁 Kern 1994 Lide 2004 第4 60 4 76 4 92 4 96頁 Lide 2004 第4 96頁 Lide 2004 第4 92頁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964頁 Becker amp Muller 1990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990頁 Lide 2004 第4 72 4 91 4 93頁 114 0 114 1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561 563頁 Emeleus amp Sharpe 1983 第256 277頁 Mackay Mackay amp Henderson 2002 第355 356頁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看对应金属的页面 Lide 2004 第4 71 4 78 4 92頁 Drews 2006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819頁 Bartlett 196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artlett1962 help Pauling 1960 第454 464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auling1960 help Atkins amp Jones 2007 第184 185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tkinsJones2007 help Emsley 198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msley1981 help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812 816頁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425頁 Clark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lark2002 help Chambers amp Holliday 1975 第328 32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hambersHolliday1975 help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2004 第1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2004 help Noury Silvi amp Gillespie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NourySilviGillespie2002 help Chang amp Goldsby 2013 第706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hangGoldsby2013 help Ellis 2001 第6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llis2001 help Aigueperse 2000 第423頁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897頁 Raghavan 1998 第164 165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aghavan1998 help Godfrey 1998 第98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odfrey1998 help Aigueperse 2000 第432頁 Murthy Mehdi Ali amp Ashok 1995 第180 182 206 208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urthyMehdi AliAshok1995 help Greenwood amp Earnshaw 1998 第638 640 683 689 767 778頁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435 436頁 Moeller Bailar amp Kleinberg 1980 第236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oellerBailarKleinberg1980 help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392 393頁 Wiberg Wiberg amp Holleman 2001 第395 397 400頁 Lewars 2008 第6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ewars2008 help Pitzer 1993 第11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itzer1993 help Lewars 2008 第67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ewars2008 help 147 0 147 1 Bihary Chaban amp Gerber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iharyChabanGerber2002 help Lewars 2008 第71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ewars2008 help Hoogers 2004 第4 12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oogers2004 help O Hagan 200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O Hagan2008 help Siegemund 2005 第444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iegemund2005 help Sandford 2000 第455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ndford2000 help Siegemund 2005 第451 452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iegemund2005 help Barbee McCormack amp Vartanian 2000 第116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arbeeMcCormackVartanian2000 help Posner 2013 第187 190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osner2013 help 156 0 156 1 Posner 2011 第2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osner2011 help Salager 2002 第45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lager2002 help 158 0 158 1 Carlson amp Scmiegel 2005 第3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arlsonScmiegel2005 help Carlson amp Scmiegel 2005 第3 4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arlsonScmiegel2005 help Rhoades 2008 第2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hoades2008 help Okada 199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Okada1998 help Carlson amp Scmiegel 2005 第4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arlsonScmiegel2005 help Jaccaud 2000 第386頁 Jaccaud 2000 第384 385頁 165 0 165 1 Jaccaud 2000 第390 391頁 Shriver amp Atkins 2010 第42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hriverAtkins2010 help Christe 198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hriste1986 help Christe Research Group n d 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hriste Research Groupn d help Carey 2008 第17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arey2008 help Miller 2003b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iller2003b help PRWeb 201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RWeb2012 help Bombourg 201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ombourg2012 help TMR 201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MR2013 help Fulton amp Miller 2006 第47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ultonMiller2006 help 175 0 175 1 Jaccaud 2000 第392頁 Aigueperse 2000 第430頁 Jaccaud 2000 第391 392頁 El Kareh 1994 第31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l Kareh1994 help Arana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rana2007 help Miller 2003a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iller2003a help Energetics Inc 1997 第41 50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nergetics Inc 1997 help Aigueperse 2000 第428頁 Willey 2007 第11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Willey2007 help PRWeb 201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RWeb2010 help 185 0 185 1 185 2 Renner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enner2006 help Green et al 1994 第91 9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reenSlinnSimpsonWoytek1994 help DuPont 2013b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uPont2013b help 188 0 188 1 Walter 2014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Walter2014 help 189 0 189 1 Buznik 200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uznik2009 help PRWeb 201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RWeb2013 help 191 0 191 1 191 2 191 3 191 4 Martin 2007 第187 194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artin2007 help DeBergalis 2004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eBergalis2004 help Grot 2011 第1 10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rot2011 help Ramkumar 2012 第56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amkumar2012 help Burney 1999 第11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urney1999 help Slye 2012 第10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lye2012 help Kissa 2001 第516 55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issa2001 help Ullmann 2008 第538 543 54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Ullmann2008 help ICIS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ICIS2006 help 200 0 200 1 Theodoridis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heodoridis2006 help EPA 199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PA1996 help DG Environment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G Environment2007 help Beasley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easley2002 help 204 0 204 1 Proudfoot Bradberry amp Vale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roudfootBradberryVale2006 help Eisler 1995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isler1995 help Pizzo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izzo2007 help CDC 200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DC2001 help Ripa 199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ipa1993 help 209 0 209 1 Cheng Chalmers amp Sheldon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hengChalmersSheldon2007 help NHMRC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NHMRC2007 help see Yeung 200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Yeung2008 help for a summary Marya 2011 第34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arya2011 help Armfield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rmfield2007 help 213 0 213 1 Baelum Sheiham amp Burt 2008 第518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aelumSheihamBurt2008 help Cracher 2012 第12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racher2012 help Emsley 2011 第178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msley2011 help Johnson 201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Johnson2011 help 217 0 217 1 Swinson 2005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winson2005 help Hagmann 200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agmann2008 help Mitchell 2004 第37 3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itchell2004 help Preskorn 1996 chap 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reskorn1996 help Werner 201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Werner2011 help Brody 201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rody2012 help Nelson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Nelson2007 help King Malone amp Lilley 200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ingMaloneLilley2000 help Parente 2001 第40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arente2001 help Raj amp Erdine 2012 第58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ajErdine2012 help Filler amp Saha 200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illerSaha2009 help Begue amp Bonnet Delpon 2008 第335 336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egueBonnet Delpon2008 help 229 0 229 1 Schmitz 200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chmitz2000 help Bustamante amp Pedersen 197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ustamantePedersen1977 help Alavi amp Huang 2007 第41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laviHuang2007 help Gabriel 199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abriel1996 help Sarkar 200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rkar2008 help Schimmeyer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chimmeyer2002 help Davis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Davis2006 help Gains 199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ains1998 help Taber 199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aber1999 help Shaffer Wolfson amp Clark 1992 第102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hafferWolfsonClark1992 help Kacmarek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acmarek2006 help Nielsen 200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Nielsen2009 help Olivares amp Uauy 2004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OlivaresUauy2004 help 242 0 242 1 Murphy Schaffrath amp O Hagan 200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urphySchaffrathO Hagan2003 help O Hagan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O Hagan2002 help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994a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1994a help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1994b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1994b help 247 0 247 1 Keplinger amp Suissa 196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eplingerSuissa1968 help CDC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Fluorine www cdc gov 2015 1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17 Emsley 2011 第17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msley2011 help Biller 2007 第93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iller2007 help Eaton 199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aton1997 help Blodgett Suruda amp Crouch 200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lodgettSurudaCrouch2001 help Hoffman 2007 第133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offman2007 help 254 0 254 1 HSM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SM2006 help Fischman 2001 第458 459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ischman2001 help El Saadi 198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l Saadi1989 help Roblin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oblin2006 help Hulten 2004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ulten2004 help Zorich 1991 第182 183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Zorich1991 help Liteplo 2002 第100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iteplo2002 help 261 0 261 1 261 2 Shin amp Silverberg 201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hinSilverberg2013 help Reddy 2009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eddy2009 help Baez Baez amp Marthaler 200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aezBaezMarthaler2000 help 264 0 264 1 Augenstein 199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ugenstein1991 help Gessner 1994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essner1994 help CDC 201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DC2013 help Shulman amp Wells 199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hulmanWells1997 help Beck et al 201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eckNewmanSchindlerPerkins2011 help Aucamp amp Bjorn 2010 第4 6 41 46 47頁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ucampBjorn2010 help Crow 201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row2011 help Barry amp Phillips 2006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arryPhillips2006 help EPA 2013a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PA2013a help 273 0 273 1 EPA 2013b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PA2013b help McCoy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cCoy2007 help Forster 2007 第212 213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orster2007 help Schwarcz 2004 第37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chwarcz2004 help Giesy amp Kannan 200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iesyKannan2002 help 278 0 278 1 278 2 Steenland Fletcher amp Savitz 201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teenlandFletcherSavitz2010 help 279 0 279 1 279 2 Betts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Betts2007 help EPA 2012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EPA2012 help Zareitalabad et al 2013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ZareitalabadSiemensHamerAmelung2013 help Lau 2007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au2007 help 参考书目 编辑Agricola Georgius Hoover Herbert Clark Hoover Lou Henry De Re Metallica London The Mining Magazine 1912 Aigueperse J Mollard P Devilliers D Chemla M Faron R Romano R E Cue J P Fluorine Compounds Inorganic Weinheim Wiley VCH 397 441 2000 ISBN 3527306730 doi 10 1002 14356007 Barrett C S Meyer L Wasserman J Argon Fluorine Phase Diagram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67 47 2 740 743 Bibcode 1967JChPh 47 740B doi 10 1063 1 1711946 Ampere Andre Marie Suite d une classification naturelle pour les corps simples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16 2 1 5 法语 Asimov Isaac The Noble Gas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6 ISBN 978 0 465 05129 8 Babel Dietrich Tressaud Alain Crystal Chemistry of Fluorides Hagenmuller Paul 编 Inorganic Solid Fluorides Chemistry And Physics Orlando Academic Press 1985 78 203 ISBN 978 0 12 412490 5 Banks R E Isolation of fluorine by Moissan Setting the scene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1986 33 1 4 3 26 doi 10 1016 S0022 1139 00 85269 0 Becker S Muller B G Vanadium Tetrafluorid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90 29 4 406 407 doi 10 1002 anie 199004061 Brown Paul L Mompean Federico J Perrone Jane Illemassene Myriam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of Zirconium Amsterdam Elsevier B V 2005 ISBN 978 0 444 51803 3 Brantley L R Squires Roy Clarke Arthur C 编 Fluorine Pacific Rockets Journal of the Pacific Rocket Society South Pasadena Sawyer Publishing Pacific Rocket Society Historical Library 1949 3 1 11 18 ISBN 978 0 9794418 5 1 Burgi H B Motion and Disorder in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Measuring and Distinguishing them 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 2000 51 275 296 Bibcode 2000ARPC 51 275B PMID 11031283 doi 10 1146 annurev physchem 51 1 275 Cordero B Gomez V Platero Prats A E Reves M Echeverria J Cremades E Barragan F Alvarez S Covalent Radii Revisited Dalton Transactions 2008 21 2832 2838 PMID 18478144 doi 10 1039 b801115j Cameron A G W Abundance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olar System PDF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73 15 1 121 146 Bibcode 1973SSRv 15 121C S2CID 120201972 doi 10 1007 BF0017244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10 21 Clayton Donald Handbook of Isotopes in the Cosmos Hydrogen to Galliu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 0 521 82381 4 Croswell Ken Fluorine An element ary Mystery Sky and Telescope September 2003 17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Dean John A Lange s Handbook of Chemistry 15th New York McGraw Hill 1999 ISBN 0 07 016190 9 Davy Humphry Some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substances produced in different chemical processes on fluor spar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1813 103 263 279 doi 10 1098 rstl 1813 0034 Drews T Supel J Hagenbach A Seppelt K Solid Stat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ransition Metal Hexafluorid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06 45 9 3782 3788 PMID 16634614 doi 10 1021 ic052029f DuPont Freon 2013a 17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1 Edwards Philip Neil Use of Fluorine in Chemotherapy Banks R E Smart B E Tatlow J C 编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4 501 542 ISBN 978 0 306 44610 8 Einstein F W B Rao P R Trotter J Bartlett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Gold Trifluorid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1967 4 478 482 doi 10 1039 J19670000478 Emeleus H J Sharpe A G Advanc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Radiochemistry 1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ISBN 978 0 08 057865 1 Emeleus H J Sharpe A G Advanc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Radiochemistry 27 Academic Press 1983 ISBN 0 12 023627 3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1998 ISBN 0 7506 3365 4 Gribble G W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fluorines Neison A H 编 Organofluorines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3N Berlin Springer 2002 121 136 ISBN 3 540 42064 9 doi 10 1007 10721878 5 Haynes William M 编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92n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1 ISBN 978 1 4398 5511 9 Hasegawa Y Otani R Yonezawa S Takashima M Reaction Between Carbon Dioxide and Elementary Fluorine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7 128 1 17 28 S2CID 95754841 doi 10 1016 j jfluchem 2006 09 002 hdl 10098 1665 Jaccaud M Faron R Devilliers D Romano R Fluorine Weinheim Wiley VCH 381 395 2000 ISBN 3527306730 doi 10 1002 14356007 a11 293 Harbison G S The Electric Dipole Polarity of the Ground and Low lying Metastable Excited States of N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3 366 367 PMID 11792193 doi 10 1021 ja0159261 Haxel G B Hedrick J B Orris G J Stauffer P H Hendley II J W 编 Rare Earth Elements Critical Resources for High Technology Fact Sheet 087 02 Report U S Geological Survey 2005 31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19 Hounshell David A Smith John Kelly Science and Corporate Strategy DuPont R amp D 1902 198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 521 32767 9 Katakuse Itsuo Ichihara Toshio Ito Hiroyuki Sakurai Tohru Matsuo Takekiyo SIMS Experiment Arai T Mihama K Yamamoto K Sugano S 编 Mesoscopic Materials and Clusters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okyo Kodansha 1999 259 273 ISBN 4 06 208635 2 Kelly T D Miller M M Historical Fluorspar Statistics U S Geological Service 2005 10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2 Khriachtchev L Pettersson M Runeberg N Lundell J Rasanen M A Stable Argon Compound Nature 2000 406 6798 874 876 2022 10 21 Bibcode 2000Natur 406 874K PMID 10972285 S2CID 4382128 doi 10 1038 350225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13 Kern S Hayward J Roberts S Richardson J W Rotella F J Soderholm L Cort B Tinkle M West M Hoisington D Lander G A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in Actinide Tetrafluorides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94 101 11 9333 9337 2022 11 04 Bibcode 1994JChPh 101 9333K doi 10 1063 1 4679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Kirsch Peer Modern Fluoroorganic Chemistry Synthesis Reactivity Applications Weinheim Wiley VCH 2004 ISBN 978 3 527 30691 6 Kuriakose A K Margrave J L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of Elemental Fluorine IV Fluorination of Graphit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65 69 8 2772 2775 doi 10 1021 j100892a049 Lide David R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4th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4 ISBN 0 8493 0566 7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Lidin R Molochko V A Andreeva L L Himicheskie svojstva neorganicheskih veshestv 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Moscow Khimiya 2000 ISBN 5 7245 1163 0 俄语 Lagow R J The Reactions of Elemental Fluorine A New Approach to Fluorine Chemistry PDF 学位论文 Ann Arbor UMI 1970 2022 10 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7 26 Lee Stephen et al Monofluoroacetate Containing Plants That Are Potentially Toxic to Livestoc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CS Publications 2014 62 30 7345 7354 PMID 24724702 doi 10 1021 jf500563h Lusty P A J Brown T J Ward J Bloomfield S The Need for Indigenous Fluorspar Production in England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2008 1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07 Mackay Kenneth Malcolm Mackay Rosemary Ann Henderson W 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Cheltenham Nelson Thornes 2002 ISBN 0 7487 6420 8 Macomber Roger Organic chemistry 1 Sausalito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6 ISBN 978 0 935702 90 3 Marggraf Andreas Sigismun Observation concernant une volatilisation remarquable d une partie de l espece de pierre a laquelle on donne les noms de flosse flusse flus spaht et aussi celui d hesperos laquelle volatilisation a ete effectuee au moyen des acides Observation of a remarkable volatilization of part of a type of stone to which one gives the name flosse flusse flus spaht as well as that of hesperos which volatilization was effected by means of acids Memoires de l 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 et belles lettres 1770 XXIV 3 11 法语 Meyer Eugene Chemistry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77 ISBN 978 0 13 129239 0 Meusinger Reinhard Chippendale A Margaret Fairhurst Shirley 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einheim Wiley VCH 609 660 2012 doi 10 1002 14356007 b05 471 Moore John W Stanitski Conrad L Jurs Peter C Principles of Chemistry The Molecular Science Belmont Brooks Cole 2010 ISBN 978 0 495 39079 4 Morrow S I Perry D D Cohen M S The Formation of Dinitrogen Tetrafluoride in the Reaction of Fluorine and Ammo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9 81 23 6338 6339 doi 10 1021 ja01532a066 Muller Peter 5 067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PDF Cambridge MIT OpenCourseWare 2009 1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8 06 Moissan Henri Action d un courant electrique sur l acide fluorhydrique anhydre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 Academie des sciences 1886 102 1543 1544 9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6 法语 Navarrini Walter Venturini Francesco Tortelli Vito Basak Soubir Pimparkar Ketan P Adamo Andrea Jensen Klavs F Direct fluor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n microreactors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12 142 19 23 doi 10 1016 j jfluchem 2012 06 006 Nelson Eugene W Bad Man of The Elements Popular Mechanics 1947 88 2 106 108 260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NuDat 2 1 Databas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5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4 Norwood Charles J Fohs F Julius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Bulletin No 9 Fluorspar Deposits of Kentucky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1907 Audi G Kondev F G Wang M Huang W J Naimi S The NUBASE2016 evaluation of nuclear properties PDF Chinese Physics C 2017 41 3 2022 10 22 Bibcode 2017ChPhC 41c0001A doi 10 1088 1674 1137 41 3 030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11 30 Okazoe T Overview on the History of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terial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Academy Series B 2009 85 8 276 289 2022 10 23 Bibcode 2009PJAB 85 276O PMC 3621566 PMID 19838009 doi 10 2183 pjab 85 2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6 Partington J R The early history of hydrofluoric acid Memoi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Manchester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23 67 6 73 87 Patnaik Pradyot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Hazardous Properti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3rd Hoboken John Wiley amp Sons 2007 ISBN 978 0 471 71458 3 Pauling L Keaveny I Robinson A B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Fluorin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70 2 2 225 227 Bibcode 1970JSSCh 2 225P doi 10 1016 0022 4596 70 90074 5 Perry Dale L Handbook of Inorganic Compounds 2nd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1 ISBN 978 1 4398 1461 1 Principe Lawrence M The Secrets of Alchem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2 ISBN 978 0 226 68295 2 Renda Agostino Fenner Yeshe Gibson Brad K Karakas Amanda I Lattanzio John C Campbell Simon Chieffi Alessandro Cunha Katia Smith Verne V On the origin of fluorine in the Milky Wa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 354 2 575 580 Bibcode 2004MNRAS 354 575R S2CID 12330666 arXiv astro ph 0410580 doi 10 1111 j 1365 2966 2004 08215 x Richter M Hahn O Fuchs R Purple Fluorite A Little Known Artists Pigment and Its Use in Late Gothic and Early Renaissance Painting in Northern Europe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01 46 1 1 13 JSTOR 1506878 S2CID 191611885 doi 10 1179 sic 2001 46 1 1 Riedel Sebastian Kaupp Martin The highest oxidation states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09 253 5 6 606 624 doi 10 1016 j ccr 2008 07 014 Senning A Elsevier s Dictionary of Chemoetymology The Whies and Whenc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nd Terminology Amsterdam and Oxford Elsevier 2007 ISBN 978 0 444 52239 9 Schmedt Auf Der Gunne Jorn Mangstl Martin Kraus Florian Occurrence of Difluorine F2 in Nature In Situ Proof and Quantification by NMR Spectrosco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2 51 31 7847 7849 ISSN 1521 3773 PMID 22763992 doi 10 1002 anie 201203515 Schulze Makuch D Irwin L N Life in the Universe Expectations and Constraints 2nd Berlin Springer Verlag 2008 ISBN 978 3 540 76816 6 Pyykko Pekka Atsumi Michiko Molecular Double Bond Covalent Radii for Elements Li E112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2009 15 46 12770 9 PMID 19856342 doi 10 1002 chem 200901472 Scheele Carl Wilhelm Undersŏkning om fluss spat och dess syra Investigation of Fluorite and Its Acid Kungliga Svenska Vetenskapsademiens Handlingar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 1771 32 129 138 瑞典语 Schloder T Riedel S Investigation of Heterodimeric and Homodimeric Radical Cations of the Series F2O2 F2Cl2 Cl2O2 F4 and Cl4 RSC Advance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2 3 876 881 Bibcode 2012RSCAd 2 876S doi 10 1039 C1RA00804H Stillman John Maxson Basil Valentine A Seventeenth Century Hoax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December 1912 81 14 October 2013 Storer Frank H First Outlines of a Dictionary of Solubiliti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Cambridge Sever and Francis 1864 Tanner Industries Anhydrous Ammonia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tannerind com January 2011 24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6 Toon Richard The discovery of fluorine Education in Chemistry Vol 48 no 5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 September 2011 148 151 2022 10 23 ISSN 0013 13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29 Viel Claude Goldwhite Harold 1906 Nobel Laureate Henri Moissan 1852 1907 Laylin K James 编 Nobel Laureates in Chemistry 1901 1992 Washingt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 1993 35 41 ISBN 978 0 8412 2690 6 Vigoureux P The Gyromagnetic Ratio of the Proton Contemporary Physics 1961 2 5 360 366 Bibcode 1961ConPh 2 360V S2CID 5092147 doi 10 1080 00107516108205282 Villalba Gara Ayres Robert U Schroder Hans Accounting for Fluorine Production Use and Los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8 11 85 101 S2CID 153740615 doi 10 1162 jiec 2007 1075 Walsh Kenneth A Beryllium Chemistry and Processing Materials Park ASM International 2009 ISBN 978 0 87170 721 5 Weeks M E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VII The Halogen Family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11 1915 1939 Bibcode 1932JChEd 9 1915W doi 10 1021 ed009p1915 Wiberg Egon Wiberg Nils Holleman Arnold Frederick Inorganic Chemistr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1 ISBN 978 0 12 352651 9 Yaws Carl L Braker William Fluorine Matheson Gas Data Book 7th Parsippany Matheson Tri Gas 2001 ISBN 978 0 07 135854 5 Young David A Phase Diagrams of the Elements PDF Report Lawrence Livermore Laboratory 1975 10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13 外部連結 编辑元素氟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氟 英文 元素氟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氟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氟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氟 amp oldid 7542634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