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拼音注音ㄙㄜˋ;英語:CaesiumCesium;舊譯),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Cs原子序數为55,原子量132.9054519 u。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铯   55Cs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金属:淡金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铯(Caesium、Cesium)·Cs·55
元素類別碱金属
·週期·1 ·6·s
標準原子質量132.9054519(2)
电子排布[Xe] 6s1
2,8,18,18,8,1
歷史
發現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1860年)
分離卡尔·赛特贝格(1882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体
密度(接近室温
1.93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1.843 g·cm−3
熔点301.59 K,28.44 °C,83.19 °F
沸點944 K,671 °C,1240 °F
臨界點1938 K,9.4 MPa
熔化热2.09 kJ·mol−1
汽化热63.9 kJ·mol−1
比熱容32.21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418 469 534 623 750 940
原子性質
氧化态+1
(强碱性)
电负性0.79(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375.7 kJ·mol−1

第二:2234.3 kJ·mol−1

第三:3400 kJ·mol−1
原子半径265 pm
共价半径244±11 pm
范德华半径343 pm
雜項
晶体结构体心立方
磁序顺磁性[1]
電阻率(20 °C)205 n Ω·m
熱導率35.9 W·m−1·K−1
膨脹係數(25 °C)97 µm·m−1·K−1
杨氏模量1.7 GPa
体积模量1.6 GPa
莫氏硬度0.2
布氏硬度0.14 MPa
CAS号7440-46-2
同位素
主条目:铯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33Cs 100% 穩定,帶78粒中子
134Cs 人造 2.0648 年 ε 1.229 134Xe
β 2.059 134Ba
135Cs 痕量 2.3×106 β 0.269 135Ba
137Cs 痕量 30.17 年[2] β 1.174 137Ba
可见光波段铯原子光谱

铯色白质软,熔點低,28.44 ℃时即会熔化。它是在室温或者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体的五种金属元素之一[註 1]。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同为碱金属的相似。该金属极度活泼,并且能够自燃。它是具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其稳定同位素为铯-133。铯通常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的,而其放射性同位素,尤其是铯-137,是更重元素的衰变产物,可从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中提取。

1860年,两位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通过刚刚研究出来的焰色反应发现铯,並以拉丁文「caesius」(意為天藍色)作为新元素的名称。铯最早的小规模应用是作为真空管以及光电池的吸收剂。1967年,国际单位制中的开始以铯-133发射光谱中一个特殊的频率作为定义。自此之后,铯广泛地用于原子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用于钻井液甲酸铯成为铯元素的最大应用。该元素在化学工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有重要用途。其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可以用于医学、工业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学。虽然铯仅有轻微的毒性,但其金属却是一种有害的材料;若其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了环境中,将对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性质

物理性质

 
储存于氩气中的高纯度铯-133

铯是一种非常柔软、延展性很强的的黄白色金属,其莫氏硬度在所有的元素中最低,仅0.2。在存在痕量的氧气的情况下会变暗[3][4][5]。铯的熔点为28.4℃,为少数几种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唯一的熔点低于铯的金属元素[註 2][7]。此外,该金属具有较低的沸点,仅有641℃,为除了汞以外沸点最低的金属元素。铯的化合物燃烧时具有蓝色[8][9]或者紫色[9]

 
用于教学的密封铯样品

铯可以和其它碱金属以及形成合金,并且与汞形成汞齐。在温度低于650℃的条件下,铯无法和或者形成合金。铯可以和以及形成具有感光性金属互化物[3]。铯可以和除锂之外的碱金属混合形成合金,并且摩尔比例为41%铯,47%钾以及12%钠的合金的熔点为-78℃,在所有已知的金属合金中熔点最低[7][10]

已经研究过若干种汞齐:CsHg
2
为黑色并具有紫色金属光泽,而CsHg具有金色,同样具有金属光泽[11]

化学性质

将少量铯放进冷水中发生的爆炸性反应

金属铯具有高度的活性,并且非常容易自燃。除了在空气中能够自发燃烧以外,铯在很低温度下就能够与发生爆炸性地反应,比碱金属中的其他元素更剧烈[3]。铯可以在温度低达-116℃的条件下与冰发生反应[7]。由于其高度活性,该金属被分类为危险性物质。铯通常在诸如矿物油等的干燥的饱和中储存和运输。类似的,必须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处理铯,例如。然而,铯-水的爆炸威力通常比同样量的钠-水的威力小,这是由于铯在接触到水的时候立即爆炸,使得聚集起氢气的时间很少[12]。铯可以储存于真空密封的硅硼酸盐玻璃制造的安瓿中。若铯的量超过100,需要将铯放置在密封的不锈钢容器中运输。

铯的化学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类似,但是更接近于元素週期表中其上面的元素的化学性质[13]。由于铯是一种碱金属,可以预期其通常的化合价为+1[註 3]。由于铯具有较高的原子量,并且比其他非放射性碱金属电正性更强,有一些较小的区别[16]。铯是电正性最强的稳定化学元素[註 4]。铯离子也比较大,并且与其他更轻的碱金属相比较软

化合物

 
CsCl中Cs和Cl的配位立方体的球棍模型

铯化合物多数都含有Cs+
离子,它能与很多种离子形成离子键。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铯化物中含有Cs
[18] 其他例外还包括一些低氧化物(参见下面的氧化物章节)。

回到普通的铯化合物,Cs+的盐通常是无色的,除非阴离子有颜色。 许多简单的盐具有潮解性,但比更轻的其他碱金属弱。铯的乙酸盐碳酸盐卤化物氧化物硝酸盐硫酸盐可溶于水。 複鹽通常溶解度较小,硫酸铝铯溶解度较小的性质常用来从矿石中提纯铯。与锑(例如CsSbCl
4
)、形成的复盐通常溶解度很小[3]

氢氧化铯(CsOH)是一种具有强烈吸水性的强[13]。它能迅速腐蚀半导体材料(例如)的表面。[19] 过去化学家曾认为CsOH是“最强的碱”,因为大阳离子Cs+与OH-的相互作用很微弱[8]。氢氧化铯确实是碱性最强的阿伦尼乌斯碱,但是许多无法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化合物的碱性远比CsOH强,例如正丁基锂氨基钠[13]

铯与金的化学计量1:1的混合物加热后可以反应形成黄色的金化铯。这里的金阴离子表现为拟卤素。该化合物能够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铯、金属金以及氢气。在液氨中,金化铯可以与铯特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反应以产生四甲基金。类似的铂化物,红色的铂化铯Cs
2
Pt
包含表现得像拟硫族的铂阴离子[20]

复合物

与所有的金属阳离子类似,Cs+路易斯碱在溶液中形成复合物。由于该粒子较大,Cs+通常的配位数大于6,而较轻的碱金属阳离子的典型配位数为6。这个趋势在CsCl中很明显,其配位数为8。铯离子较高的配位数以及软度(形成共价键的趋势)是将其与其它阳离子分离的基础,在实践中用于对核废料的整治,也就是将137Cs+与大量的非放射性的K+分离[21]

卤化物

氟化铯(CsF)是一种易潮解的白色固体,经常用于有机氟化学中作为阴离子的来源[22]。氟化铯具有石盐结构,也就是Cs+和F以和氯化钠中的Na+和Cl相同的方式堆积成立方紧密堆积阵列[13]。值得注意,铯和氟在所有已知的元素中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电负性

氯化铯以简单立方晶系结晶。该结构包含以双原子为基础的立方晶格原胞,每个配位数都是8,也被称为氯化铯结构[16]。氯原子位于立方的顶点上,而铯原子位于立方中央。该结构与溴化铯碘化铯以及许多其它不包含铯离子的化合物相同。相反,大多数其它的碱金属卤化物采用氯化钠结构[16]。采用氯化铯结构的原因是Cs+离子半径为174 pm,而Cl
的半径为181 pm[23]

氧化物

 
Cs
11
O
3
簇合物球棍模型

铯可以和形成比其它碱金属更多的二元化合物。当铯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产生超氧化铯 CsO
2
[24]氧化铯Cs
2
O
)形成橙黄色的六方晶体[25],并且为仅有的反氯化镉结构氧化物[26]。它在250℃时挥发,并且在温度超过400℃时分解为金属铯和过氧化铯[27]。除了超氧化物和臭氧化铯CsO
3
[28][29],一些具有明亮的颜色的低氧化物也曾经被研究过[30],包括Cs
7
O
Cs
4
O
Cs
11
O
3
Cs
3
O
(暗绿色[31])、CsO、 Cs
3
O
2
[32]以及Cs
7
O
2
[33][34]。后者可以通过在真空中加热以产生Cs
2
O
[26]。还存在与以及的二元化合物[3]

同位素

铯一共有39种已知的同位素,其质量数(原子核中的核子数)在112至151之间。其中一些同位素在年老的恒星中由较轻的元素通过捕获慢中子(S-过程)合成[35],也可以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R-过程中合成[36]。然而,铯仅有唯一的稳定同位素,也就是具有78个中子的铯-133(133Cs)。尽管其原子核自旋量子数较大(7/2+),可以在其共振频率11.7 MHz处对该同位素进行核磁共振的研究[37]

 
铯-137的衰变

铯-137以94.6%的概率通过β衰变发射出512keV的电子衰变为钡-137m(I=11/2-,t=2.55分),随后以85.1%的概率通过662keV的伽玛衰变转变为钡-137。此外,铯-137可以以0.4%的概率通过beta衰变直接转变为钡-137。

放射性同位素135Cs具有非常长的半衰期,大约230万年,而137Cs134Cs的半衰期分别为30年和2年。137Cs通过β衰变转变为分解为寿命很短的137mBa,随后转变为非放射性的钡,而134Cs直接转变为134Ba。具有质量数为129、131、132以及136的同位素的半衰期在一天和两周之间,而大多数其它的同位素的半衰期仅数秒或者少于一秒。至少有21种亚稳核同质异能素,除了134mCs(半衰期少于3小时),都很不稳定,并且半衰期仅数分钟甚至更短[38][39]

同位素135Cs是长寿命裂变产物之一,可以在核反应堆中产生[40]。然而,其裂变产物产量在大多数反应堆中都会比较少,这是由于其前体,135Xe是极强的中子毒物,经常在衰变为135Cs之前嬗变为稳定的136Xe[41][42]

由于铯137能够β衰变为137mBa,它是一种很强的伽玛射线发射体[43]。其半衰期使得它和90Sr一同成为中等寿命裂变产物。由于这两种同位素,乏核燃料在经过数年的冷却后仍在数百年内具有放射性[44]。例如,137Cs和90Sr一起成为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其周围区域内最大的放射源[45] 。由于其较低的中子捕获率,无法通过中子捕获处理铯-137,所以必须让它进行衰变[46]

几乎所有的核裂变产生的铯都由开始富含中子的裂变产物的β衰变产生,例如各种碘的同位素以及氙的同位素[47] 。由于碘和氙容易挥发,并且可以通过核燃料或者空气扩散,辐射性的铯经常在远离裂变地点的地方产生[48]。自从1945年开始进行核试验,铯-137被释放入大气层并作为放射性尘埃落回地球表面[3]

存象

 
铯榴石,一种含铯矿物质

铯是一种相对比较稀有的元素,估计在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约为3ppm(百万分之三)[49]。铯在所有元素中丰度排第45名,而在所有金属中丰度排第36名。尽管如此,铯的丰度要高于锑、镉、以及,并且比的丰度高了两个数量级,然而其丰度仅为的3.3%[3]

由于其离子半径很大,铯是“不相容成分”之一[50]。在分级结晶的过程中,铯在液相中浓缩,并且最后结晶。因此,铯的大矿床为在富集过程中形成的伟晶岩矿石。由于铯不像那样可以将置换出来,碱蒸发盐矿物天然氯化钾(KCl)和光卤石KMgCl
3
·6H
2
O
)中仅含0.002%的铯。所以铯仅能在若干种矿物质中找到。铯含量较丰富的矿物质包括绿柱石Be
3
Al
2
(SiO
3
)
6
)和氟硼钾石((K,Cs)BF
4
)。在密切相关的矿物质草莓红绿柱石(Cs(Be2Li)Al2Si6O18)中Cs
2
O
的质量百分比可达15%,而在稀有矿物硼铯铝铍石((Cs,K)Al
4
Be
4
(B,Be)
12
O
28
)中可达8.4%,在分布更广的硼锂铍矿中含量较少[3]铯榴石Cs(AlSi
2
O
6
)
是唯一的有经济意义的铯矿石,在世界上某些地方的伟晶岩矿石中可以找到,并且它和有更重要的商业应用的矿石 锂云母和透锂长石共生。在伟晶岩矿石中,晶粒比较大并且容易与矿石其它部分分离,是采矿的高品质矿石[51]

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储量最丰富的铯产地是位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的伯尼克湖的堂科矿。估计其矿床中有35万吨铯榴石矿石,占世界储量的2/3[51][52] 尽管铯榴石中的铯的化学计量含量为42.6%,来自该矿床的纯净铯榴石样品中铯的含量仅约34%,平均含量24%[52]。商业用铯榴石包含19%的铯[53]津巴布韦的比基塔伟晶岩矿床生产透锂长石,但是也有大量的铯榴石。纳米比亚卡里比布沙漠中也在开采大量的铯榴石[52]。目前世界的年开采量为5-10吨,目前的储量可供开采数千年[3]

生产

开采铯榴石是一种选别工艺,和其他大多数金属采矿相比仅以小规模进行生产。首先将矿石击碎,并且进行手工筛选,但是经常不做富集,然后将矿石粉碎。随后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酸消解、碱分解、以及直接还原[3][54]

在酸消解中,硅酸盐铯榴石的岩石溶解在诸如盐酸(HCl)、硫酸H
2
SO
4
)、氢溴酸(HBr)或者氢氟酸(HF)中。采用盐酸可以产生可溶解氯化物的混合物,而无法溶解的铯的氯化物复盐以氯化铯锑(Cs
4
SbCl
7
)、氯碘化铯(Cs2ICl)或者氯化铯铈(Cs
2
(CeCl
6
)
)的形式沉淀出来。分离之后,将提纯的沉淀复盐分解,在水分蒸发后得到纯的氯化铯。采用硫酸的消解的方法将得到无法溶解的复盐铯CsAl(SO
4
)
2
·12H
2
O
)。铯矾与一起烘烤后将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氧化铝,得到的产物通过沥滤得到硫酸铯Cs
2
SO
4
)溶液[3]

将铯榴石与碳酸钙氯化钙一同烘烤可以得到不易溶解的硅酸盐和可溶解的氯化铯。通过用水沥滤或者用氨水稀释,可以得到稀释的氯化铯溶液。该溶液可以通过蒸发以得到氯化铯或者转变为铯矾或者碳酸铯。还可以在真空罐中使用钾、钠或者钙对矿石直接还原以直接获得金属铯,但是该方法在经济上不可行。

大多数以盐的形式开采的铯直接转化为用于诸如油井等应用的甲酸铯(HCOOCs+)。为了向发展中的市场供货,卡博特公司在1997年在位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的伯尼克湖附近的堂科矿建立了生产厂,年产甲酸铯溶液1900m3[55]。铯的主要小规模商用化合物为氯化铯以及硝酸铯[56]

此外,金属铯可以通过从矿石中得到的提纯化合物获得。氯化铯以及其它卤化铯可以在700℃至800℃的高温下与钙或者钡一同加热以将铯还原,然后通过蒸馏得到金属铯。采用相同的方法,碳酸铯以及氢氧化铯等等可以通过使用来还原[3]。铯还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氰化铯来得到。极纯净并且无气体的铯可以通过以390℃加热叠氮化铯使其分解来得到,而叠氮化铯可以通过硫酸铯溶液和叠氮化钡反映得到[54]。在真空中,重铬酸铯可以和反应得到纯净的铯,而不产生其它气体产物[56]

Cs
2
Cr
2
O
7
+ 2 Zr → 2 Cs + 2 ZrO
2
+ Cr
2
O
3

2009年纯度为99.8%的铯(金属含量)大约为每克10美元,但是其化合物便宜很多[52]

历史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左)和罗伯特·威廉·本生(右)利用光谱发现了铯

1860年,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在来自德国巴德迪尔克海姆的矿泉水中发现了铯。由于该元素在其发射光谱中明亮的蓝色线,他们选择了拉丁文中意为天蓝色的单词caesius为其命名[註 5][57][58] 。铯是第一种采用光谱学的方法发现的元素,与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光谱仪相隔仅仅一年[7]

为了获得纯净的铯样品,需要蒸发44000升水以得到240千克浓缩的盐溶液。碱土金属或者以硫酸盐的形式或者草酸盐的形式沉淀,而溶液中仅仅剩下碱金属。在转化为硝酸盐并采用乙醇提取后,可以获得不含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的可以用碳酸铵沉淀出来。和铯可以与氯铂酸形成不溶盐,然而这些盐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有差别。这样更不易溶于水的的铷和铯的六氯铂酸盐可以通过分级结晶的办法获得。在使用氢气还原六氯铂酸盐之后,可以利用铷和铯的碳酸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差异分离开。该工艺可以从最初的44000升水中生产出9.2克氯化铷和7.3克氯化铯[57]

本生和基尔霍夫使用所获得的氯化铯估计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为123.35(目前接受的值为132.9)[57]。他们试图使用电解熔融氯化铯的方法来生成铯单质,但是没有获得金属物质,只获得了一种蓝色的各项同性的物质,"不论用肉眼还是在显微镜下"都无法观察到最细微的金属物质的特征。因此,他们认为它是低氯化物Cs
2
Cl
。实际上他们获得的可能是金属铯和氯化铯的胶体混合物[59]。使用水银电极电解氯化铯的水溶液可以得到铯汞齐,在有水的条件下可以分解[57]。纯净的铯单质最终由德国化学家卡尔·赛特贝格在跟随凯库勒和本生读取博士学位的时候获得。1882年,他通过电解氰化铯获得了金属铯,而没有出现氯化铯的问题[60]

历史上,铯的的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研究和开发,主要是用在化学和电子领域。20世纪20年代用于无线电真空管之前,铯几乎没有任何应用。铯在真空管中起两个作用,吸收制造完毕后剩余的氧气的吸气剂以及可以起到增加加热的阴极导电性作用的涂层。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铯才开始被认为是高性能的工业金属[61]。无放射性的铯开始被用于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红外光谱仪、多种有机反应的催化剂,闪烁计数器以及磁流体发电[3]

自从1967年,国际单位制基于铯的性质定义了其时间单位,也就是秒。国际单位制将一秒定义为不受外场干扰的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62]

应用

石油探勘

目前非放射性铯的最大的用途是石油提取工业中使用的基于甲酸铯钻井液[3]。通过使氢氧化铯与甲酸反应制成的甲酸铯的水溶液(HCOO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油井钻井以及完井液。甲酸铯作为钻井液的功能是润滑钻头,将切下来的岩石带至地表,并且在钻井期间维持对地层的压力。完井液的作用是在钻井完成后生产前辅助控制硬件进驻,而甲酸铯在其中的作用是维持压力[3]

甲酸铯盐溶液的密度很高,达2.3 g/cm3[63],再加上大多数铯化合物所具有的相对良性的性质,减少了钻井液中有毒的高密度悬浮固体的需求。与其它许多高密度液体的成分不同,相对来说甲酸铯不会破坏环境[63]。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工程优势以及环境优势。甲酸铯盐溶液可以与甲酸钾、甲酸钠混合以将液体的密度降低至水的密度(1.0 g/cm3)。此外,甲酸铯还可以生物降解以及回收,并且可以循环使用,考虑到其较高的价格(每4000美元),这一点非常重要。[64]。碱金属的甲酸盐可以安全的处理,而且不像他们所替代的高密度盐溶液(如溴化锌溶液)那样具有腐蚀性,因此不会对生产底层或者井下的金属造成损害。使用这些甲酸盐也减少了清洁和处理的费用[3]

原子钟

 
美国海军天文台中的原子钟。
 
FOCS-1, 位于瑞士的连续冷铯原子喷泉原子钟,于2004年开始工作,其精度为3000万年一秒钟。

原子钟观察铯-133原子在超精细结构之间跃迁产生的电磁辐射,并以此作为参考点。1955年,第一个精确的铯原子钟由路易斯·艾森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建成[65]。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不停的改进铯原子钟,并且使用它作为标准时间和频率测量的基准。这些钟测量频率的精度为2-3×10-14,相当于时间测量的精度为每天2纳秒,或者140万年1秒。目前最先进的铯原子钟的精度超过了10-15,这意味着从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代起其误差仅为2秒钟[3],被认为是“人类目前所达到的最精确的单位实现”[62]

铯原子钟也用于监控手机时间传输以及互联网信息流的网络中[66]

电力电子

铯蒸气热离子发电机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低功率装置。在双电机真空管转换器中,铯将在阴极聚集的空间电荷清除,并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电流[67]

铯也因其具有光电发射的性质而重要,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流。由于诸如金属化合物K
2
CsSb
等的铯基阴极发射电子的电压阈值较低,通常将铯用于光电池[68]。使用铯的光电发射装置包括光学字符识别装置、光电倍增管以及摄像管[69][70]。尽管如此,以及其他几种元素可以替代铯作为光电发射材料[3]

碘化铯(CsI)、溴化铯(CsBr)以及氟化铯(CsF)晶体可以用于闪烁计数器中的闪烁体。由于闪烁计数器适用于检测伽玛射线X射线,它们广泛的用于矿物勘探以及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由于铯的原子量较大,可以提供较好的停止能力,因此可以提高检测能力。铯化合物也提供了更快的响应速度(CsF)并且不易吸水(CsI)。

铯蒸气用于许多普通磁强计[71]。铯也在分光光度法中作为内部标准使用[72]。和其它碱金属类似,铯和的联系紧密,因此在真空管中铯被用作吸气剂[73]。铯还用于高能激光蒸气辉光灯以及蒸气整流器[3]

离心液

由于其密度较高,氯化铯、硫化铯、以及三氟乙酸铯通常在分子生物学中用于密度梯度离心操作[74]。该技术主要用于分离生物样本中的病毒颗粒细胞器以及核酸[75]

化学与医学应用

 
氯化铯样品

铯在化学上的应用相对较少[76]。铯的化合物通常用于增强若干化学品生产中的金属-离子催化剂的作用,这些化学品包括丙烯酸环氧乙烷蒽醌甲醇邻苯二甲酸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以及各种烯烃等等。铯化合物也用于在硫酸生产中将二氧化硫催化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3]

氟化铯有机化学中被用作碱[13]或者离子的来源[77]。铯盐在合成环状化合物以及聚合有机合成中有时用来替代钾盐或者钠盐。

核应用与同位素应用

铯-137在工业应用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作为伽玛射线发射源的同位素。其优势在于它的半衰期大约30年,可以通过核燃料循环获得,并且其最终产物钡-137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其较高的水溶性是其缺点,使得它无法用在用于食品和医疗用品的大型池式辐射器中[78]。铯-137已经被用在农业、癌症治疗、食品消毒、污水污泥处理以及外科手术设备中。[3][79]。铯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在放射线疗法中针对某些癌症治疗[80],然而由于目前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且放射源中易溶于水的氯化铯可能造成大范围污染,放疗中逐渐不再采用铯放射源[81][82]。在许多工业测量计中都采用了铯-137,包括湿度计、密度计、水平仪以及厚度计[83]测井设备中也会使用铯-137来测量与岩层中的电子密度[84]

铯-137也用于水文学研究中。铯是核裂变反应的产物。自从大约1945年核试验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铯137被释放进入大气层,然后立即被吸收入水溶液中。那个时期的年度变化与土壤和沉积层有相关性。铯-134以及含量更少的铯-135也用于水文学研究作为核电工业中产生的铯的度量。这两种同位素不像铯-133或者铯-137那样常见,而且仅能通过人为过程产生[85]

其它应用

 
起初研发使用铯或者汞的的静电离子推力器的示意图

在早期的为长距离星际航行的航天器推进器设计的离子推力器中使用铯和汞作为推进剂。在离子化方法中,需要通过与加载电压的电极接触剥去推进剂的外层电子。考虑到铯对飞船部件的腐蚀作用,对离子推进器的研发转向使用惰性气体推进剂,例如。在地面测试中处理惰性气体推进剂,并且其对飞船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更小[3]。最终在1998年发射的试验飞船深空1号中使用氙作为推进剂[86][87]。尽管如此,已经建造的场发射电子推进推力器仍然使用加速诸如铯等的金属离子的简单系统来形成推力。[88]

红外照明弹中使用硝酸铯作为氧化剂和烟火着色剂来燃烧[89],例如LUU-19照明弹[90]。这是因为硝酸铯的大部分辐射光都位于近红外光谱中[91]。铯也被用来减少SR-71黑鸟式侦察机尾焰雷达特征[92]。铯也经常和铷一起以碳酸盐的形式加入玻璃以减少玻璃的导电性并且增加光纤夜视设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氟化铯或者氟化铝铯也用在以含合金钎焊的焊剂配方中[3]

健康以及安全危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种同位素贡献的放射性占全部放射性剂量(空气中)的比例与与时间的关系图。在事故200天后铯-137成为辐射的最大来源。

大多数人极少能碰到铯的化合物,但是由于铯的化学性质接近钾,大多数化合物只有轻微的毒性。暴露在大量的铯化合物中会引起应急过度以及痉挛,但是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不会遇到这样大的剂量,铯并不是重要的化学环境污染物[93]。在小鼠试验中,氯化铯的半致死量(LD50)为每千克体重2.3克,与氯化钾氯化钠的半致死量相近[94]

NFPA 704
 
3
4
3
W
金属铯的菱形警示危险标识。

金属铯是最活泼的元素之一,并且接触水后会发生爆炸。铯接触水后产生大量的热,加热了同时产生的氢气并将其点燃,引起猛烈地爆炸。其它的碱金属也能发生相似的情况,但是铯和水的反应如此剧烈以至于可以和冷水反应[3]。铯的自燃温度为-116°C,因此铯极度容易自燃,并且在空气中会发生爆炸性的燃烧,形成超氧化铯以及各种氧化物。超氧化铯是一种非常强的,可以迅速的腐蚀玻璃[95]

由于人类的活动,生物圈中存在少量的铯的同位素铯-134铯-137,并且在不同地点放射强度也有所不同。 放射性的铯不会像许多其它裂变产物(例如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锶)那样在人体内聚集。大约10%的吸收进人体的放射性铯会迅速通过尿排出体外,而剩余的90%其生物半衰期在50天至150天[96] 放射性铯和钾类似,倾向于在植物的组织中聚集,如水果和蔬菜[97][98][99]。亦曾记录放射性污染的森林中的蘑菇将铯聚集在其子实体[100]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人们高度担心铯137在湖水中聚集[101][102]。使用狗进行的实验表明每千克体重3.8毫居里的剂量(4.1微克铯-137)会在三周内致死[103] 较小剂量可能导致不育或者癌症[104]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其它机构警告诸如铯-137的放射性材料可以用于放射性散布装置(亦称脏弹)中[105]

注释

  1. ^ 其它四种金属为(熔点为39 ℃)、(估计熔点为27 ℃)、(熔点为30 ℃)以及(熔点为-39 ℃)。在室温下也是液体,其熔点为-7.2 ℃,但是它是卤素而不是金属。
  2. ^ 放射性元素可能具有更低的熔点,然而,由于其放射性,难以分离的足够的钫以进行测试。[6]预计也有比铯低的熔点。
  3. ^ 在包含有Cs阴离子的铯化物中情况不同,此时铯具有-1的化合价[14]。此外,苗茂生2013年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压强极大(超过20 GPa)的条件下,内部的5p电子可以形成化学键,这时铯能够表现出p区元素的性质。该发现表明在该条件下可能存在铯化合价为+2至+6的铯氟化物[15]
  4. ^ 可能具有更强的电正性,但是由于其高放射性,从未进行过实验测量。钫的第一电离能指出其相对论效应可能使其活性降低,并且使其电负性高于周期表趋势所预期的值[17]
  5. ^ 本生引用了由Nigidius Figulus创作的Aulus Gellius Noctes Atticae II:“Nostris autem veteribus caesia dicts est quae Graecis, ut Nigidus ait, de colore coeli quasi coelia.

参考

參考資料

  1.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PDF) 81st. CRC press.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03). 
  2. ^ "NIST Radionuclide Half-Life Measurements". [2011-03-13]. (原始内容于2011-03-1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Butterman, William C.; Brooks, William E.; Reese, Jr., Robert G.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4 [2009-12-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2-07). 
  4. ^ Heiserman, David L. Exploring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McGraw-Hill. 1992: 201–203. ISBN 0-8306-3015-5. 
  5. ^ Addison, C. C. The Chemistry of the Liquid Alkali Metals. Wiley. 1984 [2012-09-28]. ISBN 0471905089. (原始内容于2013-05-15). 
  6. ^ . Periodic.lanl.gov. [201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8). 
  7. ^ 7.0 7.1 7.2 7.3 Kaner, Richard. C&EN: It's Elemental: The Periodic Table – Cesium.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2010-02-25]. (原始内容于2015-06-18). 
  8. ^ 8.0 8.1 Lynch, Charles T. CRC Handbook of Materials Science. CRC Press. 1974: 13. ISBN 978-0-8493-2321-8. 
  9. ^ 9.0 9.1 Clark, Jim. Flame Tests. chemguide. 2005 [2012-01-29]. (原始内容于2017-12-04). 
  10. ^ Taova, T. M.; et al. (PDF). Fifteenth symposium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Boulder, Colorado, USA. 2003-06-22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0-09). 
  11. ^ Deiseroth, H. J. Alkali metal amalgams, a group of unusual alloys. 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97, 25 (1–2): 73–123. doi:10.1016/S0079-6786(97)81004-7. 
  12. ^ Gray, Theodore (2012) The Elements, Black Dog & Leventhal Publishers, p. 131, ISBN 978-1-57912-895-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Greenwood, N.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Oxford, UK: Pergamon Press. 1984. ISBN 0-08-022057-6. 
  14. ^ Dye, J. L. 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 An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79, 18 (8): 587–598. doi:10.1002/anie.197905871. 
  15. ^ Moskowitz, Clara. A Basic Rule of Chemistry Can Be Broken, Calculations Show. Scientific American. [2013-11-22]. (原始内容于2013-11-22). 
  16. ^ 16.0 16.1 16.2 Holleman, Arnold F.; Wiberg, Egon; Wiberg, Nils. Vergleichende Übersicht über die Gruppe der Alkalimetalle. Lehr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91–100. Walter de Gruyter. 1985: 953–955. ISBN 3-11-007511-3 (德语). 
  17. ^ Andreev, S. V.; Letokhov, V. S.; Mishin, V. I. Laser resonance photoionization spectroscopy of Rydberg levels in F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7, 59 (12): 1274–76. Bibcode:1987PhRvL..59.1274A. PMID 10035190. doi:10.1103/PhysRevLett.59.1274. 
  18. ^ Dye, J. L. 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 An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79, 18 (8): 587–598. doi:10.1002/anie.197905871. 
  19. ^ Köhler, Michael J. Etching in microsystem technology. Wiley-VCH. 1999: 90. ISBN 3-527-29561-5. 
  20. ^ Jansen, Martin. Effects of relativistic motion of electrons on the chemistry of gold and platinum. Solid State Sciences. 2005-11-30, 7 (12): 1464–1474. doi:10.1016/j.solidstatesciences.2005.06.015. 
  21. ^ Moyer, Bruce A.; Birdwell, Joseph F.; Bonnesen, Peter V.; Delmau, Laetitia H. Macrocyclic Chemistry: 383–405. 2005. ISBN 1-4020-3364-8. doi:10.1007/1-4020-3687-6_24.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22. ^ F. W. Evans, M. H. Litt, A. M. Weidler-Kubanek, F. P. Avonda. Reactions Catalyzed by Potassium Fluoride. 111. The Knoevenagel Reactio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68, 33 (5): 1837–1839. doi:10.1021/jo01269a028. 
  23. ^ Wells, A.F. 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 5.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984. ISBN 0-19-855370-6. 
  24. ^ Cotton, F. Albert; Wilkinson, G.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2: 318. ISBN 0-471-84997-9. 
  25. ^ Lide, Davi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451, 514, 2006, ISBN 0-8493-0487-3 
  26. ^ 26.0 26.1 Tsai, Khi-Ruey; Harris, P. M.; Lassettre, E.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esium Monoxid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6, 60 (3): 338–344. doi:10.1021/j150537a022. 
  27. ^ Information Bridge: DO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DF). 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9-11-23 [2010-02-15]. 
  28. ^ Vol'nov, I. I.; Matveev, V. V. Synthesis of cesium ozonide through cesium superoxide. 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USSR Division of Chemical Science. 1963, 12 (6): 1040–1043. doi:10.1007/BF00845494. 
  29. ^ Tokareva, S. A.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Ozonides. Russian Chemical Reviews. 1971, 40 (2): 165–174. Bibcode:1971RuCRv..40..165T. doi:10.1070/RC1971v040n02ABEH001903. 
  30. ^ Simon, A. Group 1 and 2 Suboxides and Subnitrides — Metals with Atomic Size Holes and Tunnel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1997, 163: 253–270. doi:10.1016/S0010-8545(97)00013-1. 
  31. ^ Tsai, Khi-Ruey; Harris, P. M.; Lassettre, E.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ricesium Monoxid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6, 60 (3): 345–347. doi:10.1021/j150537a023. 
  32. ^ Okamoto, H. Cs-O (Cesium-Oxygen).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2009, 31: 86. doi:10.1007/s11669-009-9636-5. 
  33. ^ Band, A.; Albu-Yaron, A.; Livneh, T.; Cohen, H.; Feldman, Y.; Shimon, L.; Popovitz-Biro, R.; Lyahovitskaya, V.; Tenne, R. Characterization of Oxides of Cesium.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4, 108 (33): 12360–12367. doi:10.1021/jp036432o. 
  34. ^ Brauer, G. Untersuchungen ber das System Csium-Sauerstoff. Zeitschrift fr anorganische Chemie. 1947, 255: 101. doi:10.1002/zaac.19472550110. 
  35. ^ Busso, M.; Gallino, R.; Wasserburg, G. J. (PDF). Annula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9, 37: 239–309 [2010-02-20]. Bibcode:1999ARA&A..37..239B. doi:10.1146/annurev.astro.37.1.23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1-18). 
  36. ^ Arnett, David. Supernovae and Nucleosynthes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istory of Matter, from the Big Bang to the Pres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527. ISBN 0-691-01147-8. 
  37. ^ Goff, C; Matchette, Michael A.; Shabestary, Nahid; Khazaeli, Sadegh. Complexation of cesium and rubidium cations with crown ethers in N,N-dimethylformamide. Polyhedron. 1996, 15 (21): 3897. doi:10.1016/0277-5387(96)00018-6. 
  38. ^ Brown, F.; Hall, G.R.; Walter, A.J. The half-life of Cs137.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55, 1 (4–5): 241–247. doi:10.1016/0022-1902(55)80027-9. 
  39. ^ Sonzogni, Alejandro. Interactive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40. ^ Ohki, Shigeo; Takaki, Naoyuki. (PDF). Seventh Information Exchange Meeting on Actinide and Fission Product Partitioning and Transmutation. Jeju, Korea. 14–16 October 2002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9-28). 
  41. ^ 20 Xenon: A Fission Product Poison. (PDF) (Report). CANDU Owners Group Inc. [2010-09-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3). 
  42. ^ Taylor, V. F.; Evans, R. D.; Cornett, R. J.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135Cs/137Cs as a forensic tool for identifying source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08, 99 (1): 109–118. PMID 17869392. doi:10.1016/j.jenvrad.2007.07.006. 
  43. ^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6-06-28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5). 
  44. ^ Zerriffi, Hisham. (Report).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0-05-24 [201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30). 
  45. ^ (PDF) (Report).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2010-02-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15). 
  46. ^ Kase, Takeshi; Konashi, Kenji; Takahashi, Hiroshi; Hirao, Yasuo. Transmutation of Cesium-137 Using Proton Accelerator.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 30 (9): 911–918. doi:10.3327/jnst.30.911. 
  47. ^ Knief, Ronald Allen. Fission Fragments. Nuclear engineer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nuclear power. Taylor & Francis. 1992: 42. ISBN 978-1-56032-088-3. 
  48. ^ Ishiwatari, N.; Nagai, H. Release of xenon-137 and iodine-137 from UO2 pellet by pulse neutron irradiation at NSRR. Nippon Genshiryoku Gakkaishi: 843–850. OSTI 5714707. 
  49. ^ Turekian, K.K.; Wedepohl, K. H.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some major units of the Earth's crust.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61, 72 (2): 175–192. Bibcode:1961GSAB...72..175T. ISSN 0016-7606. doi:10.1130/0016-7606(1961)72[175:DOTEIS]2.0.CO;2. 
  50. ^ Rowland, Simon. Cesium as a Raw Material: Occurrence and Uses. Artemis Society International. 1998-07-04 [2010-02-15]. (原始内容于2010-06-13). 
  51. ^ 51.0 51.1 Černý, Petr; Simpson, F. M. (PDF). Canadian Mineralogist. 1978, 16: 325–333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7-14). 
  52. ^ 52.0 52.1 52.2 52.3 Polyak, Désirée E. Cesium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9-10-17].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8-1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USGS-Cs2”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3. ^ Norton, J. J. Lithium, cesium, and rubidium—The rare alkali metals. Brobst, D. A., and Pratt, W. P. (编). . Paper 820. U.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1973: 365–378 [201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1). 
  54. ^ 54.0 54.1 Burt, R. O.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5 4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 749–764. ISBN 978-0-471-48494-3. 
  55. ^ Benton, William; Turner, Jim. (PDF). Drilling Contractor. 2000, (May/June): 38–41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56. ^ 56.0 56.1 transl. and rev. by Eagleson, Mary. Concise encyclopedia chemistry. Berlin: de Gruyter. 1994: 198. ISBN 978-3-11-011451-5. 
  57. ^ 57.0 57.1 57.2 57.3 Kirchhoff, G.; Bunsen, R. Chemische Analyse durch Spectralbeobachtungen. Annalen der Physik und Chemie. 1861, 189 (7): 337–381. Bibcode:1861AnP...189..337K. doi:10.1002/andp.18611890702. 
  58. ^ Weeks, Mary Elvira.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III. Some spectroscopic discoverie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8): 1413–1434. Bibcode:1932JChEd...9.1413W. doi:10.1021/ed009p1413. 
  59. ^ Zsigmondy, Richard. Colloids and the Ultra Microscope. Read books. 2007: 69 [2013-12-24]. ISBN 978-1-4067-5938-9. (原始内容于2014-01-01). 
  60. ^ Setterberg, Carl. Ueber die Darstellung von Rubidium- und Cäsiumverbindungen und über die Gewinnung der Metalle selbst.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82, 211: 100–116. doi:10.1002/jlac.18822110105. 
  61. ^ Strod, A.J. Cesium—A new industrial metal. American Ceramic Bulletin. 1957, 36 (6): 212–213. 
  62. ^ 62.0 62.1 Cesium Atoms at Work. Time Service Department—U.S. Naval Observatory—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12-20]. (原始内容于2015-02-23). 
  63. ^ 63.0 63.1 Downs, J. D.; Blaszczynski, M.; Turner, J.; Harris, M. . IADC/SPE Drilling Conference. Miami, Florida, USA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February 2006. doi:10.2118/99068-M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64. ^ Flatern, Rick. Keeping cool in the HPHT environment. Offshore Engineer. 2001, (February): 33–37. 
  65. ^ Essen, L.; Parry, J.V.L. An Atomic Standard of Frequency and Time Interval: A Cesium Resonator. Nature. 1955, 176 (4476): 280. Bibcode:1955Natur.176..280E. doi:10.1038/176280a0. 
  66. ^ Reel, Monte. . Washington Post. 2003-07-22: B1 [201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9). 
  67. ^ Rasor, Ned S.; Warner, Charles. Correlation of Emission Processes for Adsorbed Alkali Films on Metal Surfac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September 1964, 35 (9): 2589–2600. Bibcode:1964JAP....35.2589R. doi:10.1063/1.1713806. 
  68. ^ . American Elements.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6). 
  69. ^ Smedley, John; Rao, Triveni; Wang, Erdong. K 2CsSb Cathode Development.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9, 1149: 1062–1066. doi:10.1063/1.3215593. 
  70. ^ Görlich, P. Über zusammengesetzte, durchsichtige Photokathoden.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1936, 101 (5–6): 335–342. Bibcode:1936ZPhy..101..335G. doi:10.1007/BF01342330. 
  71. ^ Groeger, S.; Pazgalev, A. S.; Weis, A. Comparison of discharge lamp and laser pumped cesium magnetometers. Applied Physics B. 2005, 80 (6): 645–654. Bibcode:2005ApPhB..80..645G. arXiv:physics/0412011 . doi:10.1007/s00340-005-1773-x. 
  72. ^ Haven, Mary C.; Tetrault, Gregory A.; Schenken, Jerald R. Internal Standards. Laboratory instrument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94: 108. ISBN 978-0-471-28572-4. 
  73. ^ McGee, James D. Photo-electronic image de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symposium held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September 16–20, 1968 1. Academic Press. 1969: 391. ISBN 978-0-12-014528-7. 
  74. ^ Manfred Bick, Horst Prinz,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06 153.
  75. ^ Desai, Mohamed A. (编). Gradient Materials. Downstream processing methods. Totowa, N.J.: Humana Press. 2000: 61–62. ISBN 978-0-89603-564-5. 
  76. ^ Burt, R. O.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5 4t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3: 759. ISBN 978-0-471-15158-6. 
  77. ^ Friestad, Gregory K.; Branchaud, Bruce P.; Navarrini, Walter and Sansotera, Maurizio (2007) "Cesium Fluoride" in 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 Sons. doi:10.1002/047084289X.rc050.pub2
  78. ^ Okumura, Takeshi. (PDF).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3-10-21 [2009-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0). 
  79. ^ Jensen, N. L. Cesium. Mineral facts and problems. Bulletin 675. U.S. Bureau of Mines. 1985: 133–138. 
  80. ^ IsoRay's Cesium-131 Medical Isotope Used In Milestone Procedure Treating Eye Cancers At Tufts-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Medicalnewstoday.com. 2007-12-17 [2010-02-15]. (原始内容于2011-06-13). 
  81. ^ Bentel, Gunilla Carleson. Cesium-137 Machines. 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1996: 22–23 [2010-09-26]. ISBN 978-0-07-005115-7. (原始内容于2013-06-02). 
  82.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abbreviated versi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2013-12-28]. ISBN 978-0-309-11014-3. (原始内容于2014-01-07). 
  83. ^ Loxton, R., Pope, P. (编). Level and density measurement using non-contact nuclear gauges. Instrumentation : A Reader.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5: 82–85. ISBN 978-0-412-53400-3. 
  84. ^ Timur, A.; Toksoz, M. N. Downhole Geophysical Logging.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1985, 13: 315. Bibcode:1985AREPS..13..315T. doi:10.1146/annurev.ea.13.050185.001531. 
  85. ^ Kendall, Carol. .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 U.S. Geological Survey.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9). 
  86. ^ Marcucci, M. G.; Polk, J. E. NSTAR Xenon Ion Thruster on Deep Space 1: Ground and flight tests (invited).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0, 71 (3): 1389–1400. Bibcode:2000RScI...71.1389M. doi:10.1063/1.1150468. 
  87. ^ Sovey, James S.; Rawlin, Vincent K.; Patterson, Michael J. (PDF). NASA. [2009-1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6-29). 
  88. ^ Marrese, C.; Polk, J.; Mueller, J.; Owens, A.; Tajmar, M.; Fink, R. and Spindt, C. . 27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 Pasadena, California: 1–15. October 2001 [2010-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5-27). 
  89. ^ Infrared illumination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ntaining the same. United States Patent 6230628. Freepatentsonline.com. [2010-01-25]. (原始内容于2011-06-14). 
  90. ^ .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000-04-23 [200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91. ^ Charrier, E.; Charsley, E.L.; Laye, P.G.; Markham, H.M.; Berger, B.; Griffiths, T.T. Determin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the 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 of cesium nitrate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rmochimica Acta. 2006, 445: 36–39. doi:10.1016/j.tca.2006.04.002. 
  92. ^ Crickmore, Paul F. Lockheed SR-71: the secret missions exposed. Osprey. 2000: 47. ISBN 978-1-84176-098-8. 
  93. ^ Pinsky, Carl; Bose, Ranjan; Taylor, J. R.; McKee, Jasper; Lapointe, Claude; Birchall, James. Cesium in mammals: Acute toxicity, organ changes and tissue accumul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1981, 16 (5): 549– 567. doi:10.1080/10934528109375003. 
  94. ^ Johnson, Garland T.; Lewis, Trent R.; Wagner, D. Wagner. Acute toxicity of cesium and rubidium compounds.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975, 32 (2): 239–245. PMID 1154391. doi:10.1016/0041-008X(75)90216-1. 
  95. ^ Chemical Data – Cesium – C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0-09-27]. (原始内容于2012-01-24). 
  96. ^ Rundo, J. A Survey of the Metabolism of Cesium in Man.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1964, 37 (37): 108–114. doi:10.1259/0007-1285-37-434-108. 
  97. ^ Nishita, H.; Dixon, D.; Larson, K. H. Accumulation of Cs and K and growth of bean plants in nutrient solution and soils. Plant and Soil. 1962, 17 (2): 221–242. doi:10.1007/BF01376226. 
  98. ^ Avery, S. Fate of cesium in the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abiotic and biotic component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1996, 30 (2): 139–171. doi:10.1016/0265-931X(96)89276-9. 
  99. ^ Salbu, Brit; Østby, Georg; Garmo, Torstein H.; Hove, Knut. Availability of cesium isotopes in vegetation estimated from incubation and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alyst. 1992, 117 (3): 487–491. Bibcode:1992Ana...117..487S. PMID 1580386. doi:10.1039/AN9921700487. 
  100. ^ M Vinichuk, A F S Taylor, K Rosén, K J Johanson. Accumulation of potassium, rubidium and cesium ((133)Cs and (137)Cs) in various fractions of soil and fungi in a Swedish fores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rironment 03: 2010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oi:10.1016/j.scitotenv.2010.02.024
  101. ^ Smith, Jim T.; Beresford, Nicholas A. Chernobyl: Catastrophe and Consequences. Berlin: Springer. 2005. ISBN 3-540-23866-2. 
  102. ^ Eremeev, V. N.; Chudinovskikh, T. V.; Batrakov, G. F.; Ivanova, T. M. Radioactive isotopes of cesium in the waters and near-water atmospheric layer of the Black Sea. Physical Oceanography. 1991, 2 (1): 57–64. doi:10.1007/BF02197418. 
  103. ^ Redman, H. C.; McClellan, R. O.; Jones, R. K.; Boecker, B. B.; Chiffelle, T. L.; Pickrell, J. A.; Rypka, E. W. Toxicity of 137-CsCl in the Beagle. Early Biological Effects. Radiation Research. 1972, 50 (3): 629–648. JSTOR 3573559. PMID 5030090. doi:10.2307/3573559. 
  104. ^ Chinese 'find' radioactive ball. BBC News. 2009-03-27 [2010-01-25]. (原始内容于2009-04-14). 
  105. ^ Charbonneau, Louis. . Washington Post (Reuters). 2003-03-12: A15 [201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外部連結

  • 元素铯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铯(英文)
  • 元素铯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铯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铯(英文)

拼音, 注音, ㄙㄜˋ, 英語, caesium或cesium, 舊譯鏭, 是一種化學元素, 其化學符號为cs, 原子序數为55, 原子量為7002132905451900000, 9054519, 属于碱金属, 带银金色, 55cs氫, 非金屬,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鹵素,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貧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鹵素,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過渡金屬, 過渡金屬, 過渡金屬, 過渡金屬, 過渡金屬, 過渡金屬, . 铯 拼音 se 注音 ㄙㄜˋ 英語 Caesium或Cesium 舊譯鏭 是一種化學元素 其化學符號为Cs 原子序數为55 原子量為7002132905451900000 132 9054519 u 铯属于碱金属 带银金色 铯 55Cs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铷 铯 钫氙 铯 钡外觀金属 淡金色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铯 Caesium Cesium Cs 55元素類別碱金属族 週期 區1 6 s標準原子質量132 9054519 2 电子排布 Xe 6s12 8 18 18 8 1歷史發現罗伯特 威廉 本生和古斯塔夫 基尔霍夫 1860年 分離卡尔 赛特贝格 1882年 物理性質物態固体密度 接近室温 1 93 g cm 3熔点時液體密度1 843 g cm 3熔点301 59 K 28 44 C 83 19 F沸點944 K 671 C 1240 F臨界點1938 K 9 4 MPa熔化热2 09 kJ mol 1汽化热63 9 kJ mol 1比熱容32 210 J mol 1 K 1蒸氣壓壓 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溫 K 418 469 534 623 750 940原子性質氧化态 1 强碱性 电负性0 79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375 7 kJ mol 1第二 2234 3 kJ mol 1 第三 3400 kJ mol 1原子半径265 pm共价半径244 11 pm范德华半径343 pm雜項晶体结构体心立方磁序顺磁性 1 電阻率 20 C 205 n W m熱導率35 9 W m 1 K 1膨脹係數 25 C 97 µm m 1 K 1杨氏模量1 7 GPa体积模量1 6 GPa莫氏硬度0 2布氏硬度0 14 MPaCAS号7440 46 2同位素主条目 铯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133Cs 100 穩定 帶78粒中子134Cs 人造 2 0648 年 e 1 229 134Xeb 2 059 134Ba135Cs 痕量 2 3 106 年 b 0 269 135Ba137Cs 痕量 30 17 年 2 b 1 174 137Ba可见光波段铯原子光谱 铯色白质软 熔點低 28 44 时即会熔化 它是在室温或者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体的五种金属元素之一 註 1 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同为碱金属的铷和钾相似 该金属极度活泼 并且能够自燃 它是具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 其稳定同位素为铯 133 铯通常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的 而其放射性同位素 尤其是铯 137 是更重元素的衰变产物 可从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中提取 1860年 两位德国化学家罗伯特 威廉 本生和古斯塔夫 基尔霍夫通过刚刚研究出来的焰色反应发现铯 並以拉丁文 caesius 意為天藍色 作为新元素的名称 铯最早的小规模应用是作为真空管以及光电池的吸收剂 1967年 国际单位制中的秒开始以铯 133的发射光谱中一个特殊的频率作为定义 自此之后 铯广泛地用于原子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用于钻井液的甲酸铯成为铯元素的最大应用 该元素在化学工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有重要用途 其放射性同位素铯 137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 可以用于医学 工业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学 虽然铯仅有轻微的毒性 但其金属却是一种有害的材料 若其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了环境中 将对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目录 1 性质 1 1 物理性质 1 2 化学性质 1 3 化合物 1 3 1 复合物 1 3 2 卤化物 1 3 3 氧化物 1 4 同位素 1 5 存象 2 生产 3 历史 4 应用 4 1 石油探勘 4 2 原子钟 4 3 电力电子 4 4 离心液 4 5 化学与医学应用 4 6 核应用与同位素应用 4 7 其它应用 5 健康以及安全危害 6 注释 7 参考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連結性质 编辑物理性质 编辑 储存于氩气中的高纯度铯 133 铯是一种非常柔软 延展性很强的的黄白色金属 其莫氏硬度在所有的元素中最低 仅0 2 在存在痕量的氧气的情况下会变暗 3 4 5 铯的熔点为28 4 为少数几种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 汞是唯一的熔点低于铯的金属元素 註 2 7 此外 该金属具有较低的沸点 仅有641 为除了汞以外沸点最低的金属元素 铯的化合物燃烧时具有蓝色 8 9 或者紫色 9 用于教学的密封铯样品 铯可以和其它碱金属以及金形成合金 并且与汞形成汞齐 在温度低于650 的条件下 铯无法和钴 铁 钼 镍 铂 钽或者钨形成合金 铯可以和锑 镓 铟以及钍形成具有感光性的金属互化物 3 铯可以和除锂之外的碱金属混合形成合金 并且摩尔比例为41 铯 47 钾以及12 钠的合金的熔点为 78 在所有已知的金属合金中熔点最低 7 10 已经研究过若干种汞齐 CsHg2 为黑色并具有紫色金属光泽 而CsHg具有金色 同样具有金属光泽 11 化学性质 编辑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将少量铯放进冷水中发生的爆炸性反应 金属铯具有高度的活性 并且非常容易自燃 除了在空气中能够自发燃烧以外 铯在很低温度下就能够与水发生爆炸性地反应 比碱金属中的其他元素更剧烈 3 铯可以在温度低达 116 的条件下与冰发生反应 7 由于其高度活性 该金属被分类为危险性物质 铯通常在诸如矿物油等的干燥的饱和烃中储存和运输 类似的 必须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处理铯 例如氩 然而 铯 水的爆炸威力通常比同样量的钠 水的威力小 这是由于铯在接触到水的时候立即爆炸 使得聚集起氢气的时间很少 12 铯可以储存于真空密封的硅硼酸盐玻璃制造的安瓿中 若铯的量超过100克 需要将铯放置在密封的不锈钢容器中运输 铯的化学性质与其他碱金属类似 但是更接近于元素週期表中其上面的元素铷的化学性质 13 由于铯是一种碱金属 可以预期其通常的化合价为 1 註 3 由于铯具有较高的原子量 并且比其他非放射性碱金属电正性更强 有一些较小的区别 16 铯是电正性最强的稳定化学元素 註 4 铯离子也比较大 并且与其他更轻的碱金属相比较软 化合物 编辑 CsCl中Cs和Cl的配位立方体的球棍模型 铯化合物多数都含有Cs 离子 它能与很多种离子形成离子键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铯化物中含有Cs 18 其他例外还包括一些低氧化物 参见下面的氧化物章节 回到普通的铯化合物 Cs 的盐通常是无色的 除非阴离子有颜色 许多简单的盐具有潮解性 但比更轻的其他碱金属弱 铯的乙酸盐 碳酸盐 卤化物 氧化物 硝酸盐和硫酸盐可溶于水 複鹽通常溶解度较小 硫酸铝铯溶解度较小的性质常用来从矿石中提纯铯 与锑 例如CsSbCl4 铋 镉 铜 铁和铅形成的复盐通常溶解度很小 3 氢氧化铯 CsOH 是一种具有强烈吸水性的强碱 13 它能迅速腐蚀半导体材料 例如硅 的表面 19 过去化学家曾认为CsOH是 最强的碱 因为大阳离子Cs 与OH 的相互作用很微弱 8 氢氧化铯确实是碱性最强的阿伦尼乌斯碱 但是许多无法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化合物的碱性远比CsOH强 例如正丁基锂和氨基钠 13 铯与金的化学计量1 1的混合物加热后可以反应形成黄色的金化铯 这里的金阴离子表现为拟卤素 该化合物能够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生成氢氧化铯 金属金以及氢气 在液氨中 金化铯可以与铯特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反应以产生四甲基金 类似的铂化物 红色的铂化铯Cs2 Pt 包含表现得像拟硫族的铂阴离子 20 复合物 编辑 与所有的金属阳离子类似 Cs 与路易斯碱在溶液中形成复合物 由于该粒子较大 Cs 通常的配位数大于6 而较轻的碱金属阳离子的典型配位数为6 这个趋势在CsCl中很明显 其配位数为8 铯离子较高的配位数以及软度 形成共价键的趋势 是将其与其它阳离子分离的基础 在实践中用于对核废料的整治 也就是将137Cs 与大量的非放射性的K 分离 21 卤化物 编辑 氟化铯 CsF 是一种易潮解的白色固体 经常用于有机氟化学中作为氟阴离子的来源 22 氟化铯具有石盐结构 也就是Cs 和F 以和氯化钠中的Na 和Cl 相同的方式堆积成立方紧密堆积阵列 13 值得注意 铯和氟在所有已知的元素中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电负性 氯化铯以简单立方晶系结晶 该结构包含以双原子为基础的立方晶格原胞 每个配位数都是8 也被称为氯化铯结构 16 氯原子位于立方的顶点上 而铯原子位于立方中央 该结构与溴化铯 碘化铯以及许多其它不包含铯离子的化合物相同 相反 大多数其它的碱金属卤化物采用氯化钠结构 16 采用氯化铯结构的原因是Cs 的离子半径为174 pm 而Cl 的半径为181 pm 23 氧化物 编辑 Cs11 O3 簇合物球棍模型 铯可以和氧形成比其它碱金属更多的二元化合物 当铯在空气中燃烧时 主要产生超氧化铯 CsO2 24 氧化铯 Cs2 O 形成橙黄色的六方晶体 25 并且为仅有的反氯化镉结构氧化物 26 它在250 时挥发 并且在温度超过400 时分解为金属铯和过氧化铯 27 除了超氧化物和臭氧化铯CsO3 28 29 一些具有明亮的颜色的低氧化物也曾经被研究过 30 包括Cs7 O Cs4 O Cs11 O3 Cs3 O 暗绿色 31 CsO Cs3 O2 32 以及Cs7 O2 33 34 后者可以通过在真空中加热以产生Cs2 O 26 还存在与硫 硒以及锑的二元化合物 3 同位素 编辑 主条目 铯的同位素 铯一共有39种已知的同位素 其质量数 原子核中的核子数 在112至151之间 其中一些同位素在年老的恒星中由较轻的元素通过捕获慢中子 S 过程 合成 35 也可以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R 过程中合成 36 然而 铯仅有唯一的稳定同位素 也就是具有78个中子的铯 133 133Cs 尽管其原子核自旋量子数较大 7 2 可以在其共振频率11 7 MHz处对该同位素进行核磁共振的研究 37 铯 137的衰变铯 137以94 6 的概率通过b衰变发射出512keV的电子衰变为钡 137m I 11 2 t 2 55分 随后以85 1 的概率通过662keV的伽玛衰变转变为钡 137 此外 铯 137可以以0 4 的概率通过beta衰变直接转变为钡 137 放射性同位素135Cs具有非常长的半衰期 大约230万年 而137Cs 和134Cs的半衰期分别为30年和2年 137Cs通过b衰变转变为分解为寿命很短的137mBa 随后转变为非放射性的钡 而134Cs直接转变为134Ba 具有质量数为129 131 132以及136的同位素的半衰期在一天和两周之间 而大多数其它的同位素的半衰期仅数秒或者少于一秒 至少有21种亚稳核同质异能素 除了134mCs 半衰期少于3小时 都很不稳定 并且半衰期仅数分钟甚至更短 38 39 同位素135Cs是铀的长寿命裂变产物之一 可以在核反应堆中产生 40 然而 其裂变产物产量在大多数反应堆中都会比较少 这是由于其前体 135Xe是极强的中子毒物 经常在衰变为135Cs之前嬗变为稳定的136Xe 41 42 由于铯137能够b衰变为137mBa 它是一种很强的伽玛射线发射体 43 其半衰期使得它和90Sr一同成为中等寿命裂变产物 由于这两种同位素 乏核燃料在经过数年的冷却后仍在数百年内具有放射性 44 例如 137Cs和90Sr一起成为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其周围区域内最大的放射源 45 由于其较低的中子捕获率 无法通过中子捕获处理铯 137 所以必须让它进行衰变 46 几乎所有的核裂变产生的铯都由开始富含中子的裂变产物的b衰变产生 例如各种碘的同位素以及氙的同位素 47 由于碘和氙容易挥发 并且可以通过核燃料或者空气扩散 辐射性的铯经常在远离裂变地点的地方产生 48 自从1945年开始进行核试验 铯 137被释放入大气层并作为放射性尘埃落回地球表面 3 存象 编辑 铯榴石 一种含铯矿物质 铯是一种相对比较稀有的元素 估计在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约为3ppm 百万分之三 49 铯在所有元素中丰度排第45名 而在所有金属中丰度排第36名 尽管如此 铯的丰度要高于锑 镉 锡以及钨 并且比银和汞的丰度高了两个数量级 然而其丰度仅为铷的3 3 3 由于其离子半径很大 铯是 不相容成分 之一 50 在分级结晶的过程中 铯在液相中浓缩 并且最后结晶 因此 铯的大矿床为在富集过程中形成的伟晶岩矿石 由于铯不像铷那样可以将钾置换出来 碱蒸发盐矿物天然氯化钾 KCl 和光卤石 KMgCl3 6H2 O 中仅含0 002 的铯 所以铯仅能在若干种矿物质中找到 铯含量较丰富的矿物质包括绿柱石 Be3 Al2 SiO3 6 和氟硼钾石 K Cs BF4 在密切相关的矿物质草莓红绿柱石 Cs Be2Li Al2Si6O18 中Cs2 O 的质量百分比可达15 而在稀有矿物硼铯铝铍石 Cs K Al4 Be4 B Be 12 O28 中可达8 4 在分布更广的硼锂铍矿中含量较少 3 铯榴石Cs AlSi2 O6 是唯一的有经济意义的铯矿石 在世界上某些地方的伟晶岩矿石中可以找到 并且它和有更重要的商业应用的锂矿石 锂云母和透锂长石共生 在伟晶岩矿石中 晶粒比较大并且容易与矿石其它部分分离 是采矿的高品质矿石 51 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储量最丰富的铯产地是位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的伯尼克湖的堂科矿 估计其矿床中有35万吨铯榴石矿石 占世界储量的2 3 51 52 尽管铯榴石中的铯的化学计量含量为42 6 来自该矿床的纯净铯榴石样品中铯的含量仅约34 平均含量24 52 商业用铯榴石包含19 的铯 53 津巴布韦的比基塔伟晶岩矿床生产透锂长石 但是也有大量的铯榴石 纳米比亚的卡里比布沙漠中也在开采大量的铯榴石 52 目前世界的年开采量为5 10吨 目前的储量可供开采数千年 3 生产 编辑开采铯榴石是一种选别工艺 和其他大多数金属采矿相比仅以小规模进行生产 首先将矿石击碎 并且进行手工筛选 但是经常不做富集 然后将矿石粉碎 随后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 酸消解 碱分解 以及直接还原 3 54 在酸消解中 硅酸盐铯榴石的岩石溶解在诸如盐酸 HCl 硫酸 H2 SO4 氢溴酸 HBr 或者氢氟酸 HF 中 采用盐酸可以产生可溶解氯化物的混合物 而无法溶解的铯的氯化物复盐以氯化铯锑 Cs4 SbCl7 氯碘化铯 Cs2ICl 或者氯化铯铈 Cs2 CeCl6 的形式沉淀出来 分离之后 将提纯的沉淀复盐分解 在水分蒸发后得到纯的氯化铯 采用硫酸的消解的方法将得到无法溶解的复盐铯矾 CsAl SO4 2 12H2 O 铯矾与碳一起烘烤后将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氧化铝 得到的产物通过沥滤得到硫酸铯 Cs2 SO4 溶液 3 将铯榴石与碳酸钙和氯化钙一同烘烤可以得到不易溶解的硅酸盐和可溶解的氯化铯 通过用水沥滤或者用氨水稀释 可以得到稀释的氯化铯溶液 该溶液可以通过蒸发以得到氯化铯或者转变为铯矾或者碳酸铯 还可以在真空罐中使用钾 钠或者钙对矿石直接还原以直接获得金属铯 但是该方法在经济上不可行 大多数以盐的形式开采的铯直接转化为用于诸如油井等应用的甲酸铯 HCOO Cs 为了向发展中的市场供货 卡博特公司在1997年在位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的伯尼克湖附近的堂科矿建立了生产厂 年产甲酸铯溶液1900m3 55 铯的主要小规模商用化合物为氯化铯以及硝酸铯 56 此外 金属铯可以通过从矿石中得到的提纯化合物获得 氯化铯以及其它卤化铯可以在700 至800 的高温下与钙或者钡一同加热以将铯还原 然后通过蒸馏得到金属铯 采用相同的方法 碳酸铯以及氢氧化铯等等可以通过使用镁来还原 3 铯还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氰化铯来得到 极纯净并且无气体的铯可以通过以390 加热叠氮化铯使其分解来得到 而叠氮化铯可以通过硫酸铯溶液和叠氮化钡反映得到 54 在真空中 重铬酸铯可以和锆反应得到纯净的铯 而不产生其它气体产物 56 Cs2 Cr2 O7 2 Zr 2 Cs 2 ZrO2 Cr2 O3 2009年纯度为99 8 的铯 金属含量 大约为每克10美元 但是其化合物便宜很多 52 历史 编辑 古斯塔夫 基尔霍夫 左 和罗伯特 威廉 本生 右 利用光谱发现了铯 1860年 罗伯特 威廉 本生和古斯塔夫 基尔霍夫在来自德国巴德迪尔克海姆的矿泉水中发现了铯 由于该元素在其发射光谱中明亮的蓝色线 他们选择了拉丁文中意为天蓝色的单词caesius为其命名 註 5 57 58 铯是第一种采用光谱学的方法发现的元素 与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光谱仪相隔仅仅一年 7 为了获得纯净的铯样品 需要蒸发44000升水以得到240千克浓缩的盐溶液 碱土金属或者以硫酸盐的形式或者草酸盐的形式沉淀 而溶液中仅仅剩下碱金属 在转化为硝酸盐并采用乙醇提取后 可以获得不含钠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中的锂可以用碳酸铵沉淀出来 钾 铷和铯可以与氯铂酸形成不溶盐 然而这些盐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有差别 这样更不易溶于水的的铷和铯的六氯铂酸盐可以通过分级结晶的办法获得 在使用氢气还原六氯铂酸盐之后 可以利用铷和铯的碳酸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差异分离开 该工艺可以从最初的44000升水中生产出9 2克氯化铷和7 3克氯化铯 57 本生和基尔霍夫使用所获得的氯化铯估计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为123 35 目前接受的值为132 9 57 他们试图使用电解熔融氯化铯的方法来生成铯单质 但是没有获得金属物质 只获得了一种蓝色的各项同性的物质 不论用肉眼还是在显微镜下 都无法观察到最细微的金属物质的特征 因此 他们认为它是低氯化物Cs2 Cl 实际上他们获得的可能是金属铯和氯化铯的胶体混合物 59 使用水银电极电解氯化铯的水溶液可以得到铯汞齐 在有水的条件下可以分解 57 纯净的铯单质最终由德国化学家卡尔 赛特贝格在跟随凯库勒和本生读取博士学位的时候获得 1882年 他通过电解氰化铯获得了金属铯 而没有出现氯化铯的问题 60 历史上 铯的的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研究和开发 主要是用在化学和电子领域 20世纪20年代用于无线电真空管之前 铯几乎没有任何应用 铯在真空管中起两个作用 吸收制造完毕后剩余的氧气的吸气剂以及可以起到增加加热的阴极的导电性作用的涂层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 铯才开始被认为是高性能的工业金属 61 无放射性的铯开始被用于光电池 光电倍增管 红外光谱仪 多种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闪烁计数器以及磁流体发电 3 自从1967年 国际单位制基于铯的性质定义了其时间单位 也就是秒 国际单位制将一秒定义为不受外场干扰的铯 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62 应用 编辑石油探勘 编辑 目前非放射性铯的最大的用途是石油提取工业中使用的基于甲酸铯的钻井液 3 通过使氢氧化铯与甲酸反应制成的甲酸铯的水溶液 HCOO Cs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油井钻井以及完井液 甲酸铯作为钻井液的功能是润滑钻头 将切下来的岩石带至地表 并且在钻井期间维持对地层的压力 完井液的作用是在钻井完成后生产前辅助控制硬件进驻 而甲酸铯在其中的作用是维持压力 3 甲酸铯盐溶液的密度很高 达2 3 g cm3 63 再加上大多数铯化合物所具有的相对良性的性质 减少了钻井液中有毒的高密度悬浮固体的需求 与其它许多高密度液体的成分不同 相对来说甲酸铯不会破坏环境 63 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工程优势以及环境优势 甲酸铯盐溶液可以与甲酸钾 甲酸钠混合以将液体的密度降低至水的密度 1 0 g cm3 此外 甲酸铯还可以生物降解以及回收 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考虑到其较高的价格 每桶4000美元 这一点非常重要 64 碱金属的甲酸盐可以安全的处理 而且不像他们所替代的高密度盐溶液 如溴化锌溶液 那样具有腐蚀性 因此不会对生产底层或者井下的金属造成损害 使用这些甲酸盐也减少了清洁和处理的费用 3 原子钟 编辑 美国海军天文台中的原子钟 FOCS 1 位于瑞士的连续冷铯原子喷泉原子钟 于2004年开始工作 其精度为3000万年一秒钟 铯原子钟观察铯 133原子在超精细结构之间跃迁产生的电磁辐射 并以此作为参考点 1955年 第一个精确的铯原子钟由路易斯 艾森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建成 65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 人们不停的改进铯原子钟 并且使用它作为标准时间和频率测量的基准 这些钟测量频率的精度为2 3 10 14 相当于时间测量的精度为每天2纳秒 或者140万年1秒 目前最先进的铯原子钟的精度超过了10 15 这意味着从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代起其误差仅为2秒钟 3 被认为是 人类目前所达到的最精确的单位实现 62 铯原子钟也用于监控手机时间传输以及互联网信息流的网络中 66 电力电子 编辑 铯蒸气热离子发电机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低功率装置 在双电机真空管转换器中 铯将在阴极聚集的空间电荷清除 并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电流 67 铯也因其具有光电发射的性质而重要 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流 由于诸如金属化合物K2 CsSb 等的铯基阴极发射电子的电压阈值较低 通常将铯用于光电池中 68 使用铯的光电发射装置包括光学字符识别装置 光电倍增管以及摄像管 69 70 尽管如此 锗 铷 硒 硅 碲以及其他几种元素可以替代铯作为光电发射材料 3 碘化铯 CsI 溴化铯 CsBr 以及氟化铯 CsF 晶体可以用于闪烁计数器中的闪烁体 由于闪烁计数器适用于检测伽玛射线和X射线 它们广泛的用于矿物勘探以及粒子物理学研究中 由于铯的原子量较大 可以提供较好的停止能力 因此可以提高检测能力 铯化合物也提供了更快的响应速度 CsF 并且不易吸水 CsI 铯蒸气用于许多普通磁强计中 71 铯也在分光光度法中作为内部标准使用 72 和其它碱金属类似 铯和氧的联系紧密 因此在真空管中铯被用作吸气剂 73 铯还用于高能激光 蒸气辉光灯以及蒸气整流器中 3 离心液 编辑 由于其密度较高 氯化铯 硫化铯 以及三氟乙酸铯通常在分子生物学中用于密度梯度离心操作 74 该技术主要用于分离生物样本中的病毒颗粒 细胞器以及核酸 75 化学与医学应用 编辑 氯化铯样品 铯在化学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76 铯的化合物通常用于增强若干化学品生产中的金属 离子催化剂的作用 这些化学品包括丙烯酸 环氧乙烷 蒽醌 甲醇 邻苯二甲酸酐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以及各种烯烃等等 铯化合物也用于在硫酸生产中将二氧化硫催化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 3 氟化铯在有机化学中被用作碱 13 或者氟离子的来源 77 铯盐在合成环状化合物 酯以及聚合等有机合成中有时用来替代钾盐或者钠盐 核应用与同位素应用 编辑 铯 137在工业应用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作为伽玛射线发射源的同位素 其优势在于它的半衰期大约30年 可以通过核燃料循环获得 并且其最终产物钡 137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 其较高的水溶性是其缺点 使得它无法用在用于食品和医疗用品的大型池式辐射器中 78 铯 137已经被用在农业 癌症治疗 食品消毒 污水污泥处理以及外科手术设备中 3 79 铯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在放射线疗法中针对某些癌症治疗 80 然而由于目前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且放射源中易溶于水的氯化铯可能造成大范围污染 放疗中逐渐不再采用铯放射源 81 82 在许多工业测量计中都采用了铯 137 包括湿度计 密度计 水平仪以及厚度计 83 测井设备中也会使用铯 137来测量与岩层中的电子密度 84 铯 137也用于水文学研究中 铯是核裂变反应的产物 自从大约1945年核试验开始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铯137被释放进入大气层 然后立即被吸收入水溶液中 那个时期的年度变化与土壤和沉积层有相关性 铯 134以及含量更少的铯 135也用于水文学研究作为核电工业中产生的铯的度量 这两种同位素不像铯 133或者铯 137那样常见 而且仅能通过人为过程产生 85 其它应用 编辑 起初研发使用铯或者汞的的静电离子推力器的示意图 在早期的为长距离星际航行的航天器推进器设计的离子推力器中使用铯和汞作为推进剂 在离子化方法中 需要通过与加载电压的钨电极接触剥去推进剂的外层电子 考虑到铯对飞船部件的腐蚀作用 对离子推进器的研发转向使用惰性气体推进剂 例如氙 在地面测试中处理惰性气体推进剂 并且其对飞船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更小 3 最终在1998年发射的试验飞船深空1号中使用氙作为推进剂 86 87 尽管如此 已经建造的场发射电子推进推力器仍然使用加速诸如铯等的金属离子的简单系统来形成推力 88 在红外照明弹中使用硝酸铯作为氧化剂和烟火着色剂来燃烧硅 89 例如LUU 19照明弹 90 这是因为硝酸铯的大部分辐射光都位于近红外光谱中 91 铯也被用来减少SR 71黑鸟式侦察机的尾焰的雷达特征 92 铯也经常和铷一起以碳酸盐的形式加入玻璃以减少玻璃的导电性并且增加光纤与夜视设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氟化铯或者氟化铝铯也用在以含镁铝合金钎焊的焊剂配方中 3 健康以及安全危害 编辑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种同位素贡献的放射性占全部放射性剂量 空气中 的比例与与时间的关系图 在事故200天后铯 137成为辐射的最大来源 大多数人极少能碰到铯的化合物 但是由于铯的化学性质接近钾 大多数化合物只有轻微的毒性 暴露在大量的铯化合物中会引起应急过度以及痉挛 但是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不会遇到这样大的剂量 铯并不是重要的化学环境污染物 93 在小鼠试验中 氯化铯的半致死量 LD50 为每千克体重2 3克 与氯化钾和氯化钠的半致死量相近 94 NFPA 704 3 4 3 W金属铯的菱形警示危险标识 金属铯是最活泼的元素之一 并且接触水后会发生爆炸 铯接触水后产生大量的热 加热了同时产生的氢气并将其点燃 引起猛烈地爆炸 其它的碱金属也能发生相似的情况 但是铯和水的反应如此剧烈以至于可以和冷水反应 3 铯的自燃温度为 116 C 因此铯极度容易自燃 并且在空气中会发生爆炸性的燃烧 形成超氧化铯以及各种氧化物 超氧化铯是一种非常强的碱 可以迅速的腐蚀玻璃 95 由于人类的活动 生物圈中存在少量的铯的同位素铯 134和铯 137 并且在不同地点放射强度也有所不同 放射性的铯不会像许多其它裂变产物 例如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锶 那样在人体内聚集 大约10 的吸收进人体的放射性铯会迅速通过汗和尿排出体外 而剩余的90 其生物半衰期在50天至150天 96 放射性铯和钾类似 倾向于在植物的组织中聚集 如水果和蔬菜 97 98 99 亦曾记录放射性污染的森林中的蘑菇将铯聚集在其子实体中 100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 人们高度担心铯137在湖水中聚集 101 102 使用狗进行的实验表明每千克体重3 8毫居里的剂量 4 1微克铯 137 会在三周内致死 103 较小剂量可能导致不育或者癌症 104 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其它机构警告诸如铯 137的放射性材料可以用于放射性散布装置 亦称脏弹 中 105 注释 编辑 其它四种金属为铷 熔点为39 钫 估计熔点为27 镓 熔点为30 以及汞 熔点为 39 溴在室温下也是液体 其熔点为 7 2 但是它是卤素而不是金属 放射性元素钫可能具有更低的熔点 然而 由于其放射性 难以分离的足够的钫以进行测试 6 鎶和鈇预计也有比铯低的熔点 在包含有Cs 阴离子的铯化物中情况不同 此时铯具有 1的化合价 14 此外 苗茂生2013年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压强极大 超过20 GPa 的条件下 内部的5p电子可以形成化学键 这时铯能够表现出p区元素的性质 该发现表明在该条件下可能存在铯化合价为 2至 6的铯氟化物 15 钫可能具有更强的电正性 但是由于其高放射性 从未进行过实验测量 钫的第一电离能指出其相对论效应可能使其活性降低 并且使其电负性高于周期表趋势所预期的值 17 本生引用了由Nigidius Figulus创作的Aulus Gellius Noctes Atticae II Nostris autem veteribus caesia dicts est quae Graecis ut Nigidus ait de colore coeli quasi coelia 参考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PDF 81st CRC press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3 03 NIST Radionuclide Half Life Measurements 2011 03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3 12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06 3 07 3 08 3 09 3 10 3 11 3 12 3 13 3 14 3 15 3 16 3 17 3 18 3 19 3 20 3 21 3 22 3 23 Butterman William C Brooks William E Reese Jr Robert G Mineral Commodity Profile Ces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4 2009 12 2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7 02 07 Heiserman David L Exploring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McGraw Hill 1992 201 203 ISBN 0 8306 3015 5 Addison C C The Chemistry of the Liquid Alkali Metals Wiley 1984 2012 09 28 ISBN 04719050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5 Francium Periodic lanl gov 2010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28 7 0 7 1 7 2 7 3 Kaner Richard C amp EN It s Elemental The Periodic Table Cesium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2010 02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8 8 0 8 1 Lynch Charles T CRC Handbook of Materials Science CRC Press 1974 13 ISBN 978 0 8493 2321 8 9 0 9 1 Clark Jim Flame Tests chemguide 2005 2012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4 Taova T M et al Density of melts of alkali metals and their Na K Cs and Na K Rb ternary systems PDF Fifteenth symposium o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Boulder Colorado USA 2003 06 22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 10 09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Deiseroth H J Alkali metal amalgams a group of unusual alloys 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 1997 25 1 2 73 123 doi 10 1016 S0079 6786 97 81004 7 Gray Theodore 2012 The Elements Black Dog amp Leventhal Publishers p 131 ISBN 978 1 57912 895 1 13 0 13 1 13 2 13 3 13 4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Oxford UK Pergamon Press 1984 ISBN 0 08 022057 6 Dye J L 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 An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79 18 8 587 598 doi 10 1002 anie 197905871 Moskowitz Clara A Basic Rule of Chemistry Can Be Broken Calculations Show Scientific American 2013 1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22 16 0 16 1 16 2 Holleman Arnold F Wiberg Egon Wiberg Nils Vergleichende Ubersicht uber die Gruppe der Alkalimetalle Lehr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91 100 Walter de Gruyter 1985 953 955 ISBN 3 11 007511 3 德语 Andreev S V Letokhov V S Mishin V I Laser resonance photoionization spectroscopy of Rydberg levels in Fr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7 59 12 1274 76 Bibcode 1987PhRvL 59 1274A PMID 10035190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59 1274 Dye J L 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 Anion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79 18 8 587 598 doi 10 1002 anie 197905871 Kohler Michael J Etching in microsystem technology Wiley VCH 1999 90 ISBN 3 527 29561 5 Jansen Martin Effects of relativistic motion of electrons on the chemistry of gold and platinum Solid State Sciences 2005 11 30 7 12 1464 1474 doi 10 1016 j solidstatesciences 2005 06 015 Moyer Bruce A Birdwell Joseph F Bonnesen Peter V Delmau Laetitia H Macrocyclic Chemistry 383 405 2005 ISBN 1 4020 3364 8 doi 10 1007 1 4020 3687 6 24 chapter 被忽略 帮助 F W Evans M H Litt A M Weidler Kubanek F P Avonda Reactions Catalyzed by Potassium Fluoride 111 The Knoevenagel Reactio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68 33 5 1837 1839 doi 10 1021 jo01269a028 Wells A F 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 5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984 ISBN 0 19 855370 6 Cotton F Albert Wilkinson G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1962 318 ISBN 0 471 84997 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Lide Davi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451 514 2006 ISBN 0 8493 0487 3 26 0 26 1 Tsai Khi Ruey Harris P M Lassettre E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esium Monoxid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6 60 3 338 344 doi 10 1021 j150537a022 Information Bridge DO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DF 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9 11 23 2010 02 15 Vol nov I I Matveev V V Synthesis of cesium ozonide through cesium superoxide 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USSR Division of Chemical Science 1963 12 6 1040 1043 doi 10 1007 BF00845494 Tokareva S A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Ozonides Russian Chemical Reviews 1971 40 2 165 174 Bibcode 1971RuCRv 40 165T doi 10 1070 RC1971v040n02ABEH001903 Simon A Group 1 and 2 Suboxides and Subnitrides Metals with Atomic Size Holes and Tunnel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1997 163 253 270 doi 10 1016 S0010 8545 97 00013 1 Tsai Khi Ruey Harris P M Lassettre E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ricesium Monoxid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56 60 3 345 347 doi 10 1021 j150537a023 Okamoto H Cs O Cesium Oxygen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2009 31 86 doi 10 1007 s11669 009 9636 5 Band A Albu Yaron A Livneh T Cohen H Feldman Y Shimon L Popovitz Biro R Lyahovitskaya V Tenne R Characterization of Oxides of Cesium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4 108 33 12360 12367 doi 10 1021 jp036432o 引文格式1维护 显示 作者 link Brauer G Untersuchungen ber das System Csium Sauerstoff Zeitschrift fr anorganische Chemie 1947 255 101 doi 10 1002 zaac 19472550110 Busso M Gallino R Wasserburg G J Nucleosynthesis in Asymptotic Giant Branch Stars Relevance for Galactic Enrichment and Solar System Formation PDF Annula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9 37 239 309 2010 02 20 Bibcode 1999ARA amp A 37 239B doi 10 1146 annurev astro 37 1 23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11 18 Arnett David Supernovae and Nucleosynthes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istory of Matter from the Big Bang to the Pres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527 ISBN 0 691 01147 8 Goff C Matchette Michael A Shabestary Nahid Khazaeli Sadegh Complexation of cesium and rubidium cations with crown ethers in N N dimethylformamide Polyhedron 1996 15 21 3897 doi 10 1016 0277 5387 96 00018 6 Brown F Hall G R Walter A J The half life of Cs137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55 1 4 5 241 247 doi 10 1016 0022 1902 55 80027 9 Sonzogni Alejandro Interactive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 06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23 Ohki Shigeo Takaki Naoyuki Transmutation of Cesium 135 with Fast Reactors PDF Seventh Information Exchange Meeting on Actinide and Fission Product Partitioning and Transmutation Jeju Korea 14 16 October 2002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9 28 20 Xenon A Fission Product Poison CANDU Fundamentals PDF Report CANDU Owners Group Inc 2010 09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23 Taylor V F Evans R D Cornett R J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135Cs 137Cs as a forensic tool for identifying source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08 99 1 109 118 PMID 17869392 doi 10 1016 j jenvrad 2007 07 006 Cesium Radiation Protection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6 06 28 201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3 15 Zerriffi Hisham IEER Report Transmutation Nuclear Alchemy Gamble Report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0 05 24 201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30 Chernobyl s Legac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 Economic Impact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s of Belarus Russian Federation and Ukraine PDF Report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2010 02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 02 15 Kase Takeshi Konashi Kenji Takahashi Hiroshi Hirao Yasuo Transmutation of Cesium 137 Using Proton Accelerator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 30 9 911 918 doi 10 3327 jnst 30 911 Knief Ronald Allen Fission Fragments Nuclear engineer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nuclear power Taylor amp Francis 1992 42 ISBN 978 1 56032 088 3 Ishiwatari N Nagai H Release of xenon 137 and iodine 137 from UO2 pellet by pulse neutron irradiation at NSRR Nippon Genshiryoku Gakkaishi 843 850 OSTI 5714707 Turekian K K Wedepohl K H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some major units of the Earth s crust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61 72 2 175 192 Bibcode 1961GSAB 72 175T ISSN 0016 7606 doi 10 1130 0016 7606 1961 72 175 DOTEIS 2 0 CO 2 Rowland Simon Cesium as a Raw Material Occurrence and Uses Artemis Society International 1998 07 04 201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13 51 0 51 1 Cerny Petr Simpson F M The Tanco Pegmatite at Bernic Lake Manitoba X Pollucite PDF Canadian Mineralogist 1978 16 325 333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 07 14 52 0 52 1 52 2 52 3 Polyak Desiree E Cesium PDF U S Geological Survey 2009 10 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8 13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USGS Cs2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Norton J J Lithium cesium and rubidium The rare alkali metals Brobst D A and Pratt W P 编 United States mineral resources Paper 820 U S Geological Survey Professional 1973 365 378 2010 09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7 21 54 0 54 1 Burt R O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Kirk 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5 4th New York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1993 749 764 ISBN 978 0 471 48494 3 Benton William Turner Jim Cesium formate fluid succeeds in North Sea HPHT field trials PDF Drilling Contractor 2000 May June 38 41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26 56 0 56 1 transl and rev by Eagleson Mary Concise encyclopedia chemistry Berlin de Gruyter 1994 198 ISBN 978 3 11 011451 5 57 0 57 1 57 2 57 3 Kirchhoff G Bunsen R Chemische Analyse durch Spectralbeobachtungen Annalen der Physik und Chemie 1861 189 7 337 381 Bibcode 1861AnP 189 337K doi 10 1002 andp 18611890702 Weeks Mary Elvira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III Some spectroscopic discoverie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8 1413 1434 Bibcode 1932JChEd 9 1413W doi 10 1021 ed009p1413 Zsigmondy Richard Colloids and the Ultra Microscope Read books 2007 69 2013 12 24 ISBN 978 1 4067 5938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1 Setterberg Carl Ueber die Darstellung von Rubidium und Casiumverbindungen und uber die Gewinnung der Metalle selbst Justus Liebig s Annalen der Chemie 1882 211 100 116 doi 10 1002 jlac 18822110105 Strod A J Cesium A new industrial metal American Ceramic Bulletin 1957 36 6 212 213 62 0 62 1 Cesium Atoms at Work Time Service Department U S Naval Observatory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9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3 63 0 63 1 Downs J D Blaszczynski M Turner J Harris M Drilling and Completing Difficult HP HT Wells With the Aid of Cesium Formate Brines A Performance Review IADC SPE Drilling Conference Miami Florida USA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February 2006 doi 10 2118 99068 M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0 12 Flatern Rick Keeping cool in the HPHT environment Offshore Engineer 2001 February 33 37 Essen L Parry J V L An Atomic Standard of Frequency and Time Interval A Cesium Resonator Nature 1955 176 4476 280 Bibcode 1955Natur 176 280E doi 10 1038 176280a0 Reel Monte Where timing truly is everything Washington Post 2003 07 22 B1 2010 01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29 Rasor Ned S Warner Charles Correlation of Emission Processes for Adsorbed Alkali Films on Metal Surfac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September 1964 35 9 2589 2600 Bibcode 1964JAP 35 2589R doi 10 1063 1 1713806 Cesium Supplier amp Technical Information American Elements 2010 0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1 16 Smedley John Rao Triveni Wang Erdong K 2CsSb Cathode Development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9 1149 1062 1066 doi 10 1063 1 3215593 Gorlich P Uber zusammengesetzte durchsichtige Photokathoden Zeitschrift fur Physik 1936 101 5 6 335 342 Bibcode 1936ZPhy 101 335G doi 10 1007 BF01342330 Groeger S Pazgalev A S Weis A Comparison of discharge lamp and laser pumped cesium magnetometers Applied Physics B 2005 80 6 645 654 Bibcode 2005ApPhB 80 645G arXiv physics 0412011 doi 10 1007 s00340 005 1773 x Haven Mary C Tetrault Gregory A Schenken Jerald R Internal Standards Laboratory instrument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94 108 ISBN 978 0 471 28572 4 McGee James D Photo electronic image devi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symposium held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September 16 20 1968 1 Academic Press 1969 391 ISBN 978 0 12 014528 7 Manfred Bick Horst Prinz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in Ullmann 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 VCH Weinheim doi 10 1002 14356007 a06 153 Desai Mohamed A 编 Gradient Materials Downstream processing methods Totowa N J Humana Press 2000 61 62 ISBN 978 0 89603 564 5 Burt R O Cesium and cesium compounds Kirk 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5 4th New York John Wiley amp Sons 1993 759 ISBN 978 0 471 15158 6 Friestad Gregory K Branchaud Bruce P Navarrini Walter and Sansotera Maurizio 2007 Cesium Fluoride in 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John Wiley amp Sons doi 10 1002 047084289X rc050 pub2 Okumura Takeshi The material flow of radioactive cesium 137 in the U S 2000 PDF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3 10 21 2009 12 2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20 Jensen N L Cesium Mineral facts and problems Bulletin 675 U S Bureau of Mines 1985 133 138 IsoRay s Cesium 131 Medical Isotope Used In Milestone Procedure Treating Eye Cancers At Tufts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Medicalnewstoday com 2007 12 17 201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3 Bentel Gunilla Carleson Cesium 137 Machines 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1996 22 23 2010 09 26 ISBN 978 0 07 005115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0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 S Committee on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abbreviated versi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2013 12 28 ISBN 978 0 309 11014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7 Loxton R Pope P 编 Level and density measurement using non contact nuclear gauges Instrumentation A Reader London Chapman amp Hall 1995 82 85 ISBN 978 0 412 53400 3 Timur A Toksoz M N Downhole Geophysical Logging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1985 13 315 Bibcode 1985AREPS 13 315T doi 10 1146 annurev ea 13 050185 001531 Kendall Carol Isotope Tracers Project Resources on Isotopes Cesium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U S Geological Survey 2010 0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5 29 Marcucci M G Polk J E NSTAR Xenon Ion Thruster on Deep Space 1 Ground and flight tests invited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0 71 3 1389 1400 Bibcode 2000RScI 71 1389M doi 10 1063 1 1150468 Sovey James S Rawlin Vincent K Patterson Michael J A Synopsis of Ion Propuls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RT I to Deep Space I PDF NASA 2009 12 1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 06 29 Marrese C Polk J Mueller J Owens A Tajmar M Fink R and Spindt C In FEEP Thruster Ion Beam Neutralization with Thermionic and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27th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Conference Pasadena California 1 15 October 2001 2010 09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 05 27 Infrared illumination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containing the same United States Patent 6230628 Freepatentsonline com 2010 0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4 LUU 19 Flar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000 04 23 2009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09 Charrier E Charsley E L Laye P G Markham H M Berger B Griffiths T T Determin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the solid solid phase transition of cesium nitrate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rmochimica Acta 2006 445 36 39 doi 10 1016 j tca 2006 04 002 Crickmore Paul F Lockheed SR 71 the secret missions exposed Osprey 2000 47 ISBN 978 1 84176 098 8 Pinsky Carl Bose Ranjan Taylor J R McKee Jasper Lapointe Claude Birchall James Cesium in mammals Acute toxicity organ changes and tissue accumul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1981 16 5 549 567 doi 10 1080 10934528109375003 Johnson Garland T Lewis Trent R Wagner D Wagner Acute toxicity of cesium and rubidium compounds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975 32 2 239 245 PMID 1154391 doi 10 1016 0041 008X 75 90216 1 Chemical Data Cesium C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0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24 Rundo J A Survey of the Metabolism of Cesium in Man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 1964 37 37 108 114 doi 10 1259 0007 1285 37 434 108 Nishita H Dixon D Larson K H Accumulation of Cs and K and growth of bean plants in nutrient solution and soils Plant and Soil 1962 17 2 221 242 doi 10 1007 BF01376226 Avery S Fate of cesium in the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abiotic and biotic components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1996 30 2 139 171 doi 10 1016 0265 931X 96 89276 9 Salbu Brit Ostby Georg Garmo Torstein H Hove Knut Availability of cesium isotopes in vegetation estimated from incubation and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alyst 1992 117 3 487 491 Bibcode 1992Ana 117 487S PMID 1580386 doi 10 1039 AN9921700487 M Vinichuk A F S Taylor K Rosen K J Johanson Accumulation of potassium rubidium and cesium 133 Cs and 137 Cs in various fractions of soil and fungi in a Swedish fores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rironment 03 2010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i 10 1016 j scitotenv 2010 02 024 Smith Jim T Beresford Nicholas A Chernobyl Catastrophe and Consequences Berlin Springer 2005 ISBN 3 540 23866 2 Eremeev V N Chudinovskikh T V Batrakov G F Ivanova T M Radioactive isotopes of cesium in the waters and near water atmospheric layer of the Black Sea Physical Oceanography 1991 2 1 57 64 doi 10 1007 BF02197418 Redman H C McClellan R O Jones R K Boecker B B Chiffelle T L Pickrell J A Rypka E W Toxicity of 137 CsCl in the Beagle Early Biological Effects Radiation Research 1972 50 3 629 648 JSTOR 3573559 PMID 5030090 doi 10 2307 3573559 Chinese find radioactive ball BBC News 2009 03 27 2010 01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4 Charbonneau Louis IAEA director warns of dirty bomb risk Washington Post Reuters 2003 03 12 A15 2010 04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5 外部連結 编辑元素铯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铯 英文 元素铯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铯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铯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铯 amp oldid 7533034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