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拼音注音ㄌ丨ˇ;英語:Lithium;源于拉丁語λίθος,转写为「Lithos」,直譯「石頭」)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Li原子序數为3,原子量6.941 u。其中文名稱则来源于“Lithos”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里”,因为是金属,所以在左方加上部首“钅”。鋰是一個質地柔軟且顏色呈銀白色的鹼金屬。在三个电子中有两个分布在K层,另一个電子則在L层。锂是所以碱金属中最轻的一种,經常呈+1或0氧化态,是否有-1氧化态則尚未得到证实[1]。但是锂和它的化合物并不像其他的碱金属那么典型,因为锂的电荷密度很大而且有稳定的型双电子层,使锂容易极化其他的分子或离子,自己却不容易受到极化。这一点影响到它和它的化合物的稳定[2]

锂   3Li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銀白色固体

金属锂浮在煤油上

鋰的原子光譜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锂(lithium)·Li·3
元素類別碱金属
·週期·1 ·2·s
標準原子質量6.941(2)
电子排布1s2 2s1
2, 1
歷史
發現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1817年)
分離威廉·托马斯·布兰德(1821年)
命名永斯·貝吉里斯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温
0.534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0.512 g·cm−3
熔点453.69 K,180.54 °C,356.97 °F
沸點1615 K,1342 °C,2448 °F
臨界點(估计)
3223 K,67 MPa
熔化热3.00 kJ·mol−1
汽化热147.1 kJ·mol−1
比熱容24.86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797 885 995 1144 1337 1610
原子性質
氧化态+1, -1
(强碱性氧化物)
电负性0.98(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520.2 kJ·mol−1

第二:7298.1 kJ·mol−1

第三:11815.0 kJ·mol−1
原子半径152 pm
共价半径128±7 pm
范德华半径182 pm
雜項
晶体结构体心立方
磁序顺磁性
電阻率(20 °C)92.8 n Ω·m
熱導率84.8 W·m−1·K−1
膨脹係數(25 °C)46 µm·m−1·K−1
聲速(細棒)(20 °C)6000 m·s−1
杨氏模量4.9 GPa
剪切模量4.2 GPa
体积模量11 GPa
莫氏硬度0.6
CAS号7439-93-2
最穩定同位素
主条目:锂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5Li 人造 3.7×10-22 p - 4He
6Li 7.5% 穩定,帶3粒中子
7Li 92.5% 穩定,帶4粒中子
6Li 在自然样品中可能只含 3.75%。
7Li 可能占到 96.25%。

標準條件(STP)下,鋰是最輕的金屬和固體元素。跟其他鹼金屬一樣,鋰擁有高活性和易燃性,並儲存在礦物油中。切割時,它會表現出金屬光澤,但會快速被水氣潮解,變成暗銀灰色,接著變成黑色的氧化物。它不會以元素狀態存在於自然界,而只能於(通常是離子)化合物中發生,例如偉晶岩礦物,它們曾經是鋰的主要來源。由於其離子的溶解度,它存在於海水中並通常從鹽水中獲得。從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電解分離鋰金屬。

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兩種穩定的鋰同位素具有所有穩定核素中每個核子的結合能,因此鋰原子的核處於不穩定狀態。因核的性質相對不穩定,鋰在太陽系的含量排名第26。由於以上因素,鋰在核物理學中具重要用途。1932年鋰原子向氦的核分裂是第一次完全人為的核反應,而氘化鋰用作熱核武器的燃料。[3]

鋰及其化合物具多種工業應用,包括耐熱玻璃、陶瓷、鋰潤滑脂潤滑劑,用於鐵、鋼和鋁生產的助焊劑添加劑、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這些用途消耗超過四分之三的鋰生產量。

在生物系統內存有微量的鋰,但其功能不明。已知鋰鹽可作治療人類躁鬱症的情緒穩定藥物。

歷史

1800年,巴西化學及政治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瑞典烏托島英语Utö, Sweden的一個礦坑中發現透鋰長石英语petalite(LiAlSi4O10)[4][5][6][7]。不過直到1817年約翰·奧古斯特·阿韋德松(Johann Arfvedson)在化學家永斯·貝吉里斯(Jöns Jacob Berzelius)的實驗室中分析透鋰長石礦物時才發現這個新元素的存在[8][9][10][11]。這個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跟的化合物相似,但其碳酸鹽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小,鹼性也較低[12]。贝采利乌斯將這個鹼金屬命名為「lithion/lithina」,來自希臘語單詞λιθoς(音譯為lithos,意為「石頭」),來反映它是在固體礦物中被發現,而不是在植物灰燼中發現的鉀,或是部分因在動物血液中有高豐度而知名的鈉。他將材料中的金屬命名為「鋰」[13][6][11]。 阿韋德松後來發現,這種相同的元素存在於鋰輝石鋰雲母英语lepidolite礦物中[14][6]。1818年,Christian Gmelin英语Christian Gmelin首次發現鋰鹽燃燒的焰色為鮮紅色[6][15]。然而,阿韋德松和Gmelin都未能將純元素與其鹽分離[6][11][16]。直到1821年威廉·托马斯·布兰德透過電解氧化鋰才得到元素鋰,而這一個過程過去曾被化學家漢弗里·戴維(Humphry Davy)用來分離鹼金屬鉀和鈉[17][16][18][19][20]。布兰德還描述了一些純鋰鹽,如氯化物,估計氧化鋰含有約 55% 的金屬,並估計鋰的原子量大約為 9.8克/莫耳(現代值約 6.94克/莫耳)[21]。1855年,罗伯特·威廉·本生Augustus Matthiessen英语Augustus Matthiessen透過電解氯化鋰生產了更多的鋰[6][22]。這個程序的發現促成德國公司 Metallgesellschaft AG英语Metallgesellschaft於1923年透過將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液體混合物進行電解,對鋰進行商業生產[6][23][24]。 鋰的生產和使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劇烈的變化。 鋰的第一個主要應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之後不久用於飛機引擎的高溫鋰潤滑油脂英语Lithium soap及類似應用。這個用途得到一些事實的支持:鋰基皂具有比其他鹼皂更高的熔點,並且比鈣基皂具有更低的腐蝕性。對鋰皂和潤滑脂的需求得到了幾家小型採礦企業的支持,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在美國。 隨著核熔合武器的生產,冷戰時期對鋰的需求急劇增加。當被中子照射時,锂6和锂7都會產生,因此可用於自身產生氚,以及在氫化鋰形式的氫彈內使用的一種固體聚變燃料。美國在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之間成為鋰的主要生產國。最後,鋰儲存量約為42,000噸氫氧化鋰。儲存的鋰在锂6中耗盡了75%,這足以影響許多標準化學品中鋰的原子量,甚至一些「天然來源」中鋰的原子量已被從同位素分離設施排入地下水的鋰鹽污染[25][26]。當使用霍爾-埃魯法工藝時,鋰被用於降低玻璃的熔化溫度並改善氧化鋁的熔化行為[27][28]。這兩種用途在1990年代中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核軍備競賽結束後,對鋰的需求下降,公開市場上能源庫存的出售進一步降低了價格[26]。1990年代中期,幾家公司開始從鹽水中提取鋰,這比在地下或露天採礦更便宜。大多數礦山關閉或轉移到其他材料,因為只有來自分區偉晶岩的礦石才能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開採。例如,北卡羅來納州Kings Mountain英语Kings Mountain, North Carolina附近的美國礦山在21世紀初之前關閉。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增加了對鋰的需求,並在2007年成為主要用途[29]。隨著2000年代鋰電池鋰需求的激增,新公司擴大了鹽水開採工[30][31]。有人認為,鋰在可再生能源和依賴電池的世界中將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對象之一,但這種觀點也被低估了經濟激勵對擴大生產的影響力[32]

存在与分布

天文上

雖然它是在大爆炸中合成的,但是鋰(和鈹及硼)在宇宙中的含量明顯低於其他元素。因為破壞鋰所需的恆星溫度較低,以及缺乏常見生產鋰的過程。[33]根據現代天文學,鋰的穩定同位素(6Li 和 7Li)是三個在大霹靂中產生的元素的其中之一。[34]雖然大爆炸核合成中產生的鋰量取決於每個重子光子數,但是因為有可接受的值,所以可以計算鋰豐度,而且宇宙中存在「宇宙學上的鋰差異英语Cosmological lithium problem」:老恆星的鋰含量似乎比應有的少,而一些年輕的恆星則有更多。[35]老恆星中鋰的缺乏顯然是由於鋰被「混合」到恆星內部並被破壞,[36]而鋰則在年輕的恆星中產生。雖然它在高於攝氏240萬度(大多數恆星內部容易達到)時會因和質子的碰撞而轉變為兩個原子,但鋰的含量仍比目前計算預測出在後代恆星中的要多。[17]棕矮星和某些異常的橙色恆星中也發現了鋰。因為鋰存在於較冷、質量較小的棕矮星中,但在較熱的紅矮星中被破壞,所以它在恆星光譜中的存在可用於「鋰試驗」,以區分皆比太陽小的棕矮星及紅矮星。[17][37][38]某些橙色恆星也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鋰。那些具有高於平均鋰濃度的橙色恆星(如Centaurus X-4)繞著大質量的物體(中子星或黑洞)轉,它們的重力明顯將較重的鋰吸引到氫氦星的表面,導致我們觀測到更多的鋰。[17]2015年2月19日,日本國立天文台研究團隊從觀察2013年海豚座新星發現,新星爆炸製成了大量鋰元素,這意味著經典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製造鋰元素的主要機制[39]

陸地上

锂在自然界中丰度较大,居第27位,在地壳中约含0.0065%,儘管鋰在地球上廣泛分佈,但由於鋰的高活性,在大自然中,它不會以元素的形式存在。[13]锂的矿物有30余种,主要存在于锂辉石 )、鋰雲母英语lepidolite以及透鋰長石英语petalite )和鋰蒙脫石黏土英语Hectorite中。在人和动物的有机体、土壤矿泉水可可粉、烟叶海藻中都有锂存在。鋰在海水中的總含量非常大,估計為2300億噸,其中元素存在的相對恆定濃度為0.14至0.25百萬分之一濃度(ppm),[40][41]或25微莫耳[42];而在海底熱泉附近,可以發現接近7 ppm的較高濃度。[41] 在地球,鋰含量估計占地殼重量的20至70 ppm。[43]鋰占火成岩的一小部分,其中在花崗岩中的濃度最大。花崗岩偉晶岩也提供最豐富的含鋰礦物,鋰輝石透鋰長石英语petalite是商業上最可行的來源。[43]另一種重要的鋰礦物來源是鋰雲母英语lepidolite,它是由一系列的聚苯硫磷礦和三鋰鐵礦所形成,如今已成為一個過時的稱號。[44][45]鋰的新來源是鋰蒙脫石黏土英语Hectorite,目前只有被美國的Western Lithium公司積極開發。在地殼中,鋰是第25位豐富的元素,[46]每千克地殼含有20毫克的鋰。 根據鋰和天然鈣的指南:「鋰是一種較稀有的元素,雖然它存在於許多岩石和一些鹽水中,但濃度總是非常低。鋰礦物和鹽水沉積物相當多,但是具有實際或潛在的商業價值的,相對較少。很多價值非常小,其餘的則等級太低。」[47]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2010年,智利擁有最大的儲量(目前750萬噸),[48]而且年產量最高(8,800噸)。鋰最大儲備基地[note 1]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地區,該地區有540萬噸。其他主要供應商包括澳大利亞、阿根廷和中國。[49][50]截至2015年,捷克地質調查局將捷克共和國的整個厄爾士山脈視為鋰的礦區。註冊了五個礦床,其中一個靠近Cínovec[cs]的,含有16萬噸鋰,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經濟礦床。[51] 2010年6月,紐約時報報導說,美國地質學家正在對阿富汗西部的 鹽湖 進行地質調查,他們相信那裡有大量的鋰沉積物。 五角大廈的官員表示,他們在一個位於加茲尼省的地方進行初步分析後,顯示此處與玻利維亞的鋰礦床潛力一樣大,而玻利維亞現今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鋰儲備地。[52]這些預測主要根據舊數據,大部分在1979-1989年間被聚集,此時為蘇聯人佔領阿富汗的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中阿富汗礦業項目的負責人斯蒂芬·彼得斯說,過去兩年,他沒有意識到美國地質勘探局參與任何新的阿富汗礦產調查。 他說:「我們不知道有任何鋰的發現。」[53]鋰鹽水英语Lithia water與英格蘭康瓦爾郡礦區相關,目前考慮在400米深的測試鑽孔中進行評估項目。如果成功,熱鹽水的地熱能也將提供為鋰提取和精煉過程中的動力。[54]美國地質調查局推算,2016年時鋰礦的世界蘊藏量1400萬噸,總生產量約3萬5000噸,其中智利的儲量達世界總儲量的52%,中國22%居次,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分別佔14%和11%。生產方面澳大利亞通過礦石精製,南美洲則以費時的晾曬法提取鹽湖中鋰,所以前者生產效率比較高而生產量居世界之首,佔41%,智利居次34%,及阿根廷16%、中國6%。[55]

生物上

在許多植物、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中能發現微量的鋰,濃度為 69 至 5,760 ppb。在脊椎動物中,鋰濃度略低,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組織和體液都含有 21 至 763 ppb 的鋰。[41]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更容易將鋰生物累積。[56]而鋰是否在這些生物體中具有生理作用尚不清楚。[41]

单质性质

概述

锂是一种极易反应的柔软的银白色碱金属。它在金属中比重最轻。锂在空气中易氧化,所以须贮存于固体石蜡煤油惰性气体中。它能与和酸作用放出氢气,易与等化合。锂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镁盐类似,而不同于其他的碱金属盐。

原子及物理性質

就像其他鹼金屬一般,鋰有一個價電子而易失去而形成陽離子[13] 因此,鋰為熱和電的良導體且為極易反應的元素,雖然它在鹼金族中是反應性最低的,因為它的價電子和原子核很接近(剩下的兩個電子英语Two-electron atom1s 軌域中,能量低且不參與化學鍵結。)[13] 然而,液態鋰的反應性較固態鋰高出許多。[57][58] 鋰金屬性質柔軟,可以用刀切開,在切開的同時,銀白色的切面會快速氧化為灰色的氧化鋰[13]雖然鋰的熔點為最低的金屬之一(180 °C, 453 K),但卻是鹼金族中熔點及沸點最高的元素。[59] 鋰金屬有極低的密度(0.534 g/cm3)和松木相當,為所有固體元素在室溫下密度最低的,第二低的鈉(0.862 g/cm3)比它密度高了60%以上。且除了之外,固體鋰的密度比任何其他液體元素還低,只有液態氮(0.808 g/cm3)的三分之二倍。[60] 鋰可以漂浮於最輕的烴油,也是三個可以漂浮於水上的金屬的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則是。 鋰的熱膨脹係數的兩倍也幾乎是的四倍。[61]在 400 μK英语Orders of magnitude (temperature) 標準壓力[62] 下,或是在較高溫度(9K以上)極大壓力(20GPa以上)[63]下,鋰有超導現象。在 70K 以下時,鋰就像鈉一樣,會有無擴散的相變英语Diffusionless transformation發生。在 4.2K 時,晶體為六方晶系(九層重複堆積),溫度升高後,轉變為面心結構,再變為體心結構。在液態氦溫度(4K)六方晶系是很常見的。[64]在高壓時,鋰也被發現有多種同素異形體的結構。[65] 鋰的比熱容為 3.58KJ/kg-k , 是所有固體中最高的,[66][67] 因此,鋰金屬常被用來當作熱傳導應用的冷卻劑[66]

化學性質與化合物

鋰很容易與水反應,但是活性卻比其他鹼金屬小許多。該反應在水溶液中會形成氣和氫氧化鋰[13] 因為鋰很容易與水反應,所以它通常會和固體石蠟英语Petroleum jelly一起,被存放在碳氫化合物所構成的密封罐中。雖然其他更重的鹼金屬可以被存放在密度更大的物質中,像是礦物油,但是鋰因為密度太小,無法完好浸至這些物質之中。[17]在潮濕的空氣之中,鋰會快速地失去光澤,外表會形成黑色的氫氧化鋰(LiOH 和 LiOH·H2O)、氮化鋰(Li3N)和碳酸鋰(Li2CO3,LiOH 和CO2應的結果。)[43] 當接近火時,鋰的化合物會發出強烈的深紅色,然而當鋰燃燒很旺盛時,火焰會轉為銀白色的亮光。當暴露在水或水蒸氣中時,鋰會被氧氣點燃並燃燒。[68]鋰是 易燃的,暴露在空氣中尤其是水中,可能具有爆炸性,但可能性較其他鹼金屬低。在常溫下,鋰和水反應是活潑但非劇烈的,因為反應產生的氫通常不會自燃。鋰與所有鹼金屬都是需要乾粉滅火器(D類型),因為鋰所生成的火很難被熄滅。而在標準狀況下,鋰是少數能與反應的金屬之一。[69][70] 鋰與對角線規則,它們有相似的原子和離子半徑。而它們相似的化學性質包括,與氮氣反應形成氮化物,在氧氣中燃燒時形成氧化物 (Li2O)和過氧化物(Li2O2),具有相似溶解度,以及碳酸鹽 和氮化物的熱不穩定性。[43][71] 鋰在高溫下與氫氣反應生成氫化鋰(LiH)。[72] 其他已知的二元化合物包括鹵化物氟化鋰LiF、氯化鋰LiCl、溴化鋰LiBr、碘化鋰LiI),硫化物硫化鋰Li2S),超氧化物超氧化鋰LiO2)和碳化物碳化鋰Li2C2)。而對於其他許多的無機化合物,鋰會與陰離子結合而形成鹽:硼酸鹽酰胺碳酸鋰硝酸鋰硼氫化物硼氫化鋰LiBH4)。氫化鋁鋰(LiAlH2)通常用作有機合成中的還原劑。 氦化鋰英语LiHe是一種相互作用非常弱的凡德瓦化合物英语Van der Waals molecule,已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被檢測到。[73] 與第一族中其他元素不同的是,鋰的無機化合物遵循偶體法則,而不是八隅體法則。

同位素与核性质

在自然界中鋰以兩種同位素6Li 和 7Li 組成,後者較豐富(在自然界豐度約92.5%)。[13][17][74] 兩者皆有極低的核結合能(和在元素週期表中相鄰的元素:相比)。鋰是唯一低原子序元素中可以透過核分裂產生淨能的元素。兩種鋰原子核皆有較低的束縛能,低於除了氦-3的其他穩定核素,[75]因此,雖然它的原子量很小,在前32個元素中,鋰在太陽系中的含量低於其中的25個。[76] 據目前所知,鋰有7個放射性同位素,最穩定的是半衰期為 838 ms 的 8Li 和半衰期為 178 ms 的 9Li,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皆少於 8.6ms ,半衰期最短的同位素為因質子發射 後衰變的 4Li ,半衰期僅 7.6 × 10−23 s 。[77]7Li是產生於大霹靂核合成時的其中一個初始元素英语primordial elements(或稱為初始核素),少量的 6Li 和 7Li 產生於恒星,可是被視為在出現的同時就被燒掉了,[78]還有其他少量的 6Li 和 7Li可能產生於太陽風、宇宙射線擊中較重的原子,和從早期太陽系的 7Be10Be的放射性衰變中產生。[79]雖然鋰會產生於恆星核合成,但會進一步被銷毀。 7Li 也可以在碳星中產生。[80] 鋰的同位素分餾基本上透過很多的自然過程,[81]包含礦物形成(化學沉澱)、代謝離子交換。鋰離子取代了八面體位置黏土礦物中的和鐵,其中6Li優於7Li ,導致在超微過濾和岩石蝕變過程中富含輕同位素。已知外來的 11Li 會表現出核暈英语nuclear halo雷射同位素分離的過程可用於分離鋰同位素,特別是 7Li 與 6Li 。[82] 核武器製造和其他核物理應用是人工鋰分餾的主要來源,工業和軍事庫存保留了輕同位素 6Li,其程度已經導致自然界的 6Li 和 7Li 比例在河流中等地方發生輕微但可測量出的變化。這導致鋰標準化原子量的異常不確定性,因為它取決於這些自然界存在的穩定鋰同位素的自然豐度比例,它們可用於商業鋰礦物來源。[25] 鋰的兩種穩定同位素都可以被雷射冷卻,並用於生產第一量子縮退玻色-費米混合物。[83]

通过人工制备,已得到锂的四種放射性同位素    。他们的衰变方式如下[84]

 
 
 
 

锂的同位素可发生下列反应,放出热量:

 
 

也可用来制备

 

制备

锂矿的提取法

硫酸盐法

锂辉石和硫酸钾一起烧结,钾将锂置换出来,形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锂。

2LiAl(SiO3)2 + K2SO4 = Li2SO4 + 2KAl(SiO3)2

硫酸盐分解法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制备锂的唯一方法。此方法不仅适用于锂辉石,也可用来处理锂云母。

石灰法

石灰石灰石与锂矿石一起烧结,然后用水处理,浸取液经过多次蒸发,可从中结晶析出氢氧化锂。反应式如下(温度为1000):

2LiAl(SiO3)2 + 9CaO = Li2O + CaO·Al2O3 + 4[2CaO·SiO2]

此方法的优点是:

  1. 适用性强,能分解几乎所有的锂矿石。
  2. 反应不需要稀缺原料,石灰和石灰石均较便宜且容易获得。

缺点是:

  1. 要求精矿中锂含量很高,因为烧结时精矿会贫化。
  2. 因为浸取后得到的是稀溶液,因此蒸发会消耗大量热量,且耗时长。

硫酸法

首先提出此方法的是R.B.Ellestad和K.M.Leute[85],此方法适用于β-锂辉石和锂云母。原理如下(温度为250-300):

2LiAl(SiO3)2 + H2SO4 = Li2SO4 + H2O·Al2O3·4SiO2

此反应的关键问题是硫酸只能与β-锂辉石反应,而对于α-锂辉石无法与之反应。用硫酸直接分解未经锻烧的锂辉石,提取出来的锂仅占总量的4%[85]

天然卤水的提取

锂的来源也包括天然卤水和某些盐湖水。加工过程是将锂沉淀成Li2NaPO4,再将其转变为碳酸锂,即可作为原料来加工其他锂化合物了。加工天然卤水还可得到硼砂、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镁等。

金属锂的制备

电解法

锂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锂而得。Guntz首先建议用电解熔融氯化锂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来制备金属锂[86],这样可以把熔融温度从单质锂的610℃降至400℃。以石墨为阳极,以低碳钢为阴极,电解槽压为6.0-6.5V。这样可以得到纯度达到99%的锂。

 
 
2LiCl(l) → 2Li(s) + Cl2(g)

电解法制得的金属锂通常含有机械杂质(例如NaKMgCaFeSiAl等),因此需要提纯;杂质可重新熔融,再借助比重不同滤除,不容易除去的钠和钾可以通过氢化法除去。

热还原法

3Li2O + 2Al -> 6Li + Al2O3—33.6千卡

2Li2O + Si -> 4Li + SiO2—76.3千卡

因为还原氧化锂是吸热反应,再加上金属锂的性质十分活泼,所以反应只能在高温和高真空中进行。

用途

合成原料

在许多反应中,锂可作为原料或中间物。在合成与锂相关的无机化合物时,常常是将金属锂与其他单质反应。若要求纯度较高,可用锂与气态单质或化合物反应。例如用锂和硫化氢合成硫化锂。反应方程式如下:

2Li + H2SLi2S + H2

还原剂

金属锂溶于液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还原剂,可用来还原含芳香环有机化合物。比较贵重的甾族化合物通常用这种办法来还原。此法的优点是产率较高,缺点是比用钠还原昂贵,所以仅用于还原一些贵重的化合物。

催化剂

锂可用作丁二烯异戊二烯等二烯烃聚合催化剂,也可用来制造共聚物

电池工业

因为锂的原子量很小,只有6.9g·mol−1,因此用锂作阳极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锂也能够制造低温或高温下使用的电池[2]

用于低温的电池,通常使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质,其中添加一些无机盐增加导电性,常用无机盐包括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六氟砷酸锂硫化锂等。二次锂电池中正极材料也为含锂化合物,如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铁氧化物等等,以及其多元化合物。二次锂电池中负极材料,也与锂的作用明显。

电池阴极是锂,阳极常用金属氯化物。例如锂-氯化银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 AgClLiCl + Ag

用于高温的电池,通常使用熔融的无机盐作为电解质,因此必须在该盐的熔点以上方可使用。例如:

2Li + Cl2 → 2LiCl

合金

掺有锂的合金一般有强度大,密度小,耐高温等特性。也有人用锂合成了Li-Pb液态半导体合金[87]

醫療

醫療用途的鋰目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外用的局部治療,另一種則為已被廣泛使用的口服治療。.

根據臨床研究中顯示,當鋰被使用於外用的局部治療時,能有效治療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88][89][90][91][92],目前鋰的作用机理還不十分清楚,這可能與鋰可抑制物質-P(substance-P)[93]及抑制Malassezia yeasts(引發痘痘元兇之一的細菌)生長所需的所有游離脂肪酸有關[94]。過去的一些研究顯示鋰可以抑制許多(enzyme):鈉鉀泵(Na/K ATPase)、腺苷環化酶(adenylcyclase)、enzymes of the prostaglandins E1 synthesis、和inositol-1-phosphatase等[95]。 鋰亦具有抗發炎(anti-inflammatory)及免疫調節(immunomodulatory)的作用[95][88]。除此之外,在法國的研究中顯示含鋰元素的活泉水(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能改善癌症患者因治療所引起的皮膚指甲等的副作用[96]

口服的鋰主要被使用於精神科,用來治療躁鬱症。臨床使用的濃度為1毫克。口服用的鋰會造成許多皮膚的副作用,像是斑點丘疹(maculopapular eruption)、痤瘡(acne)、牛皮癬狀疹(psoriasiform eruption)。因此顯示口服的鋰有可能會促進或使已經存在的皮膚疾病更惡化,像是牛皮癬(psoriasis)和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97][98]

其他用途

 
用鋰作為燃料發射出魚雷

锂还能用于:

  1. 原子能工业中制造核反应堆的载热剂
  2. 制造特种合金、特种玻璃
  3. 作冶金工业中的脱氧剂,脱硫剂和脱泡剂
  4. 作為燃料,可發射魚雷等武器
  5. 可作為煙火的紅色部分

保存方法

干燥环境下,锂金属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下才与氧气发生反应,颜色由银白色变成黑色最后再变成白色。实验室中锂金属一般保存在干燥的惰性气体环境或是煤油中。

註解

  1. ^ Appendix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6 November 2011.. By USGS definitions, the reserve base "may encompass those parts of the resources that have a reasonable potential for becoming economically available within planning horizons beyond those that assume proven technology and current economics. The reserve base includes those resources that are currently economic (reserves), marginally economic (marginal reserves), and some of those that are currently subeconomic (subeconomic resources)."

参考资料

  1. ^ J.L.Dye J.Chem.Educ., 54(6) 332(1977)
  2. ^ 2.0 2.1 刘翊纶任德厚《无机化学丛书》第一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289-354页1984年
  3. ^ .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1998-10-21). fas.org
  4. ^ D'Andraba. Des caractères et des propriétés de plusieurs nouveaux minérauxde Suède et de Norwège, avec quelques observations chimiques faites sur ces substances. Journal de Physique, de Chimie, d'Histoire Naturelle, et des Arts. 1800, 51: 239. (原始内容于2015-07-13). 
  5. ^ Petalite Mineral Information. Mindat.org.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于2009-02-16).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Lithium:Historical information.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于2009-10-16). 
  7. ^ Weeks, Mary.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Whitefish, Montana, United States: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3: 124 [10 August 2009]. ISBN 978-0-7661-3872-8. 
  8. ^ Berzelius. Ein neues mineralisches Alkali und ein neues Metall [A new mineral alkali and a new metal]. Journal für Chemie und Physik. 1817, 21: 44–48. (原始内容于2016-12-03).  From p. 45: "Herr August Arfwedson, ein junger sehr verdienstvoller Chemiker, der seit einem Jahre in meinem Laboratorie arbeitet, fand bei einer Analyse des Petalits von Uto's Eisengrube, einen alkalischen Bestandtheil, … Wir haben es Lithion genannt, um dadurch auf seine erste Entdeckung im Mineralreich anzuspielen, da die beiden anderen erst in der organischen Natur entdeckt wurden. Sein Radical wird dann Lithium genannt werden." (Mr. August Arfwedson, a young, very meritorious chemist, who has worked in my laboratory for a year, found during an analysis of petalite from Uto's iron mine, an alkaline component … We've named it lithion, in order to allude thereby to its first discovery in the mineral realm, since the two other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n organic nature. Its radical will then be named "lithium".)
  9. ^ . Periodic Table Live!.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7 October 2010). 
  10. ^ .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ne 2008). 
  11. ^ 11.0 11.1 11.2 van der Krogt, Peter. . Elementymology & Elements Multidict. [5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12. ^ Clark, Jim. . 2005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Krebs, Robert E.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2006. ISBN 978-0-313-33438-2. 
  14. ^ See:
    • Arwedson, Aug. (1818) "Undersökning af några vid Utö Jernmalmsbrott förekommende Fossilier, och af ett deri funnet eget Eldfast Alkali"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5 November 2017., Afhandlingar i Fysik, Kemi och Mineralogi, 6 : 145–172. (in Swedish)
    • Arwedson, Aug. (1818) "Untersuchung einiger bei der Eisen-Grube von Utö vorkommenden Fossilien und von einem darin gefundenen neuen feuerfesten Alkal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vestigation of some minerals occurring at the iron mines of Utö and of a new refractory alkali found therein), Journal für Chemie und Physik, 22 (1) : 93–117. (in German)
  15. ^ Gmelin, C. G. Von dem Lithon [On lithium]. Annalen der Physik. 1818, 59 (7): 238–241. Bibcode:1818AnP....59..229G. doi:10.1002/andp.18180590702. (原始内容于2015-11-09). p. 238 Es löste sich in diesem ein Salz auf, das an der Luft zerfloss, und nach Art der Strontiansalze den Alkohol mit einer purpurrothen Flamme brennen machte. (There dissolved in this [solvent; namely, absolute alcohol] a salt that deliquesced in air, and in the manner of strontium salts, caused the alcohol to burn with a purple-red flame.) 
  16. ^ 16.0 16.1 Enghag, Per. Encyclopedia of the Elements: Technical Data – History –Processing – Applications. Wiley. 2004: 287–300. ISBN 978-3-527-30666-4.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19-850341-5. 
  18. ^ Brande, William Thomas (1821) A Manual of Chemistry, 2nd ed. London, England: John Murray, vol. 2, pp. 57-5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2 November 2015.
  19. ^ Various author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he arts (PDF).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he Arts (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 1818, 5: 338 [5 October 2010]. 
  20. ^ . DiracDelta Science & Engineering Encyclopedia. [18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21. ^ Brande, William Thomas; MacNeven, William James. A manual of chemistry. Long. 1821: 191 [8 October 2010]. 
  22. ^ Bunsen, R. Darstellung des Lithiums [Preparation of lithium].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5, 94: 107–111 [2019-07-14]. doi:10.1002/jlac.18550940112. (原始内容于2018-11-06). 
  23. ^ Green, Thomas.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Lithium. echeat. 11 June 2006. (原始内容于2012-04-21). 
  24. ^ Garrett, Donald E. Handbook of Lithium and Natural Calcium Chloride. 5 April 2004: 99. ISBN 9780080472904. (原始内容于2016-12-03). 
  25. ^ 25.0 25.1 Coplen, T. B.; Bohlke, J. K.; De Bievre, P.; Ding, T.; Holden, N. E.; Hopple, J. A.; Krouse, H. R.; Lamberty, A.; Peiser, H. S.; et al. Isotope-abundance variations of selected elements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2, 74 (10): 1987. doi:10.1351/pac200274101987. 
  26. ^ 26.0 26.1 Ober, Joyce A. Commodity Report 1994: Lith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94 [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于2010-06-09). 
  27. ^ Deberitz, Jürgen; Boche, Gernot. Lithium und seine Verbindungen - Industrielle, medizinische und wissenschaftliche Bedeutung. Chemie in Unserer Zeit. 2003, 37 (4): 258–266. doi:10.1002/ciuz.200300264. 
  28. ^ Bauer, Richard. Lithium - wie es nicht im Lehrbuch steht. Chemie in Unserer Zeit. 1985, 19 (5): 167–173. doi:10.1002/ciuz.19850190505. 
  29. ^ Ober, Joyce A. Minerals Yearbook 2007 : Lith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94 [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于2010-07-17). 
  30. ^ Kogel, Jessica Elzea. Lithium. Industrial minerals & rocks: commodities, markets, and uses. Littleton, Colo.: Society for Mining, 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 2006: 599. ISBN 978-0-87335-233-8. 
  31. ^ McKetta, John J.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Design: Volume 28 – Lactic Acid to Magnesium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s. M. Dekker. 18 July 2007 [29 September 2010]. ISBN 978-0-8247-2478-8. (原始内容于2013-05-28). 
  32. ^ Overland, Indra. The geopolitics of renewable energy: Debunking four emerging myths.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2019-03-01, 49: 36–40. ISSN 2214-6296. doi:10.1016/j.erss.2018.10.018. 
  33. ^ (PDF).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 September 2006). 
  34. ^ Boesgaard, A. M.; Steigman, G. 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 Theories and observation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Palo Alto, CA). 1985, 23: 319–378. Bibcode:1985ARA&A..23..319B. doi:10.1146/annurev.aa.23.090185.001535. A86-14507 04–90. 
  35. ^ Woo, Marcus. The Cosmic Explosions That Made the Universe. earth. BBC. 21 Feb 2017 [21 Feb 2017]. (原始内容于2017-02-21). A mysterious cosmic factory is producing lithium. Scientists are now getting closer at finding out where it comes from 
  36. ^ Cain, Fraser. Why Old Stars Seem to Lack Lithium. 16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于2016-06-04). 
  37. ^ Cain, Fraser. . Universe Today.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February 2011). 
  38. ^ Reid, Neill. L Dwarf Classification. 10 March 2002 [6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y 2013). 
  39. ^ 存档副本. [2015-02-22]. (原始内容于2015-02-22). 
  40. ^ . Institute of Ocean Energy, Saga University, Japan. [13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 May 2009). 
  41. ^ 41.0 41.1 41.2 41.3 Some Facts about Lithium. ENC Labs. [15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于2011-07-10). 
  42. ^ Schwochau, Klaus. 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sea water. Inorganic Chemistry.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12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84: 91–133. ISBN 978-3-540-13534-0. doi:10.1007/3-540-13534-0_3. 
  43. ^ 43.0 43.1 43.2 43.3 Kamienski, Conrad W.; McDonald, Daniel P.; Stark, Marshall W.; Papcun, John R. Lithium and lithium compounds.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 ISBN 978-0471238966. doi:10.1002/0471238961.1209200811011309.a01.pub2. 
  44. ^ Atkins, Peter. Shriver & Atkins' Inorganic Chemistry 5th.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0: 296. ISBN 978-0199236176. 
  45. ^ 存档副本. [2019-07-14]. (原始内容于2001-03-02). 
  46. ^ 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Blackwell Sci. Publ., Oxford, 330 pp. (1985). Cited in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data page)
  47. ^ Garrett, Donald (2004) Handbook of Lithium and Natural Calcium, Academic Press, cited in The Trouble with Lithium 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14 July 2011., Meridi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2008)
  48. ^ Clarke, G.M. and Harben, P.W., "Lithium Availability Wall Map". Published June 2009. Referenced at International Lithium Alliance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 October 2012
  49. ^ Lithium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U.S. Geological Survey, 2018 dmy-all [2019-07-14], (原始内容于2018-07-29) 
  50. ^ (PDF). Meridi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2008 [29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4). 
  51. ^ Czech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2015 (PDF). Prague: Czech Geological Survey. October 2015: 373. ISBN 978-80-7075-904-2.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1-06). 
  52. ^ Risen, James. U.S. Identifies Vast Riches of Minerals in Afghanistan. The New York Times. 13 June 2010 [13 June 2010]. (原始内容于2010-06-17). 
  53. ^ Page, Jeremy; Evans, Michael. Taleban zones mineral riches may rival Saudi Arabia says Pentagon. The Times (London). 15 June 2010. (原始内容于2011-05-14). 
  54. ^ Morris, Steven. Mining firm hopes to extract lithium from Cornwall's hot springs. The Guardian. 20 January 2017: 31. 
  55. ^ 多部田俊輔、外山尚之. 中國企業參與全球鋰資源爭奪. 日經中文網. 2017年12月1日 [2018年3月3日]. (原始内容于2018年3月3日) (中文(繁體)). 
  56. ^ Chassard-Bouchaud, C.; Galle, P.; Escaig, F.; Miyawaki, M. Bioaccumulation of lithium by marine organisms in European, American, and Asian coastal zones: microanalytic study using secondary ion emission.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Série III. 1984, 299 (18): 719–24. PMID 6440674. 
  57. ^ Huang, Chuanfu; Kresin, Vitaly V. Note: Contamination-free loading of lithium metal into a nozzle source.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June 2016, 87 (6): 066105. Bibcode:2016RScI...87f6105H. ISSN 0034-6748. PMID 27370506. doi:10.1063/1.4953918 (英语). 
  58. ^ Addison, C. C. The chemistry of the liquid alkali metals.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 1984. ISBN 978-0471905080. OCLC 10751785. 
  59. ^ Lide, 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60. ^ Nitrogen, N2, Physical properties, safety, MSDS, enthalpy, material compatibility, gas liquid equilibrium, density, viscosity, inflammability, transport properties. Encyclopedia.airliquide.com. [29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于2011-07-21). 
  61. ^ . Engineering Toolbox. [2019-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62. ^ Tuoriniemi, Juha; Juntunen-Nurmilaukas, Kirsi; Uusvuori, Johanna; Pentti, Elias; Salmela, Anssi; Sebedash, Alexander. Superconductivity in lithium below 0.4 millikelvin at ambient pressure. Nature. 2007, 447 (7141): 187–9 [2019-07-14]. Bibcode:2007Natur.447..187T. PMID 17495921. doi:10.1038/nature05820. (原始内容于2019-06-25). 
  63. ^ Struzhkin, V. V.; Eremets, M. I.; Gan, W; Mao, H. K.; Hemley, R. J. Superconductivity in dense lithium. Science. 2002, 298 (5596): 1213–5. Bibcode:2002Sci...298.1213S. PMID 12386338. doi:10.1126/science.1078535. 
  64. ^ Overhauser, A. W. Crystal Structure of Lithium at 4.2 K.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4, 53 (1): 64–65. Bibcode:1984PhRvL..53...64O. doi:10.1103/PhysRevLett.53.64. 
  65. ^ Schwarz, Ulrich. Metallic high-pressure modifications of main group elements. Zeitschrift für Kristallographie. 2004, 219 (6–2004): 376–390. Bibcode:2004ZK....219..376S. doi:10.1524/zkri.219.6.376.34637. 
  66. ^ 66.0 66.1 Hammond, C. R. The Elements,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CRC press. 2000. ISBN 978-0-8493-0481-1. [页码请求]
  67. ^ . bradley.edu
  68. ^ XXIV.—On chemical analysis by spectrum-observa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61, 13 (3): 270. doi:10.1039/QJ8611300270. 
  69. ^ Krebs, Robert E.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47. ISBN 978-0-313-33438-2. (原始内容于2016-08-04). 
  70. ^ Institute, American Geological; Union, American Geophysical; Society, Geochemical. Ge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31 (1–4): 115. 1 January 1994. (原始内容于2016-06-04). 
  71. ^ Greenwood, Norma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Oxford: Pergamon. 1984: 97–99. ISBN 0-08-022057-6. 
  72. ^ Beckford, Floyd. . [27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4 November 2005). definitions:Slides 8–10 (Chapter 14) 
  73. ^ Bretislav Friedrich. APS Physics. Physics. 8 April 2013, 6: 42. (原始内容于2016-12-20). 
  74. ^ .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The Isotopes Project. [21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75. ^ File:Binding energy curve - common isotopes.svg shows binding energies of stable nuclides graphically; the source of the data-set is given in the figure background.
  76. ^ Numerical data from: Lodders, Katharina. (PDF).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10 July 2003, 591 (2): 1220–1247 [2019-07-14]. Bibcode:2003ApJ...591.1220L. doi:10.1086/37549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07).  Graphed at File:SolarSystemAbundances.jpg
  77. ^ Sonzogni, Alejandro. Interactive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6 June 2008]. (原始内容于2007-07-23). 
  78. ^ Asplund, M.; et al. Lithium Isotopic Abundances in Metal-poor Halo Star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44 (1): 229–259. Bibcode:2006ApJ...644..229A. arXiv:astro-ph/0510636 . doi:10.1086/503538. 
  79. ^ Chaussidon, M.; Robert, F.; McKeegan, K. D. (PDF).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6, 70 (1): 224–245. Bibcode:2006GeCoA..70..224C. doi:10.1016/j.gca.2005.08.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7-18). 
  80. ^ Denissenkov, P. A.; Weiss, A. Episodic lithium production by extra-mixing in red giant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0, 358: L49–L52. Bibcode:2000A&A...358L..49D. arXiv:astro-ph/0005356 . 
  81. ^ Seitz, H. M.; Brey, G. P.; Lahaye, Y.; Durali, S.; Weyer, S. Lithium isotopic signatures of peridotite xenoliths and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between olivine and pyroxenes. Chemical Geology. 2004, 212 (1–2): 163–177. Bibcode:2004ChGeo.212..163S. doi:10.1016/j.chemgeo.2004.08.009. 
  82. ^ Duarte, F. J. Tunable Laser Applications. CRC Press. 2009: 330. ISBN 978-1-4200-6009-6. 
  83. ^ Truscott, Andrew G.; Strecker, Kevin E.; McAlexander, William I.; Partridge, Guthrie B.; Hulet, Randall G. Observation of Fermi Pressure in a Gas of Trapped Atoms. Science. 2001-03-30, 291 (5513): 2570–2572. Bibcode:2001Sci...291.2570Tdmy-all 请检查|bibcode=值 (帮助). ISSN 0036-8075. PMID 11283362. doi:10.1126/science.1059318 (英语). 
  84. ^ 核素图编制组《核素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6年
  85. ^ 85.0 85.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6. ^ M.E.Weeks, J.Chem.Educ., 33, 487(1956)
  87. ^ J.E.Enderby. Can.J.Chem., 55(11), 1961(1977)
  88. ^ 88.0 88.1 Arch Dermatol Res 2008; 300:215-223.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lithium gluconate on keratinocyt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effciency in seborrhoeic dermatitis
  89. ^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3; 148: 1230–1236. Lithium gluconate 8% vs. ketoconazole 2%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study
  90. ^ Clin Exp Dermatol 1997; 22: 216-219. Topical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Efalith)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relate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91. ^ Eur j Dermatol 2002; 12(6) : 549-52. Lithium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tudy versus placebo
  92. ^ J Am Acad Dermatol. 1992 Mar;26(3 Pt 2):452-7.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of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Efalith Multicenter Trial Group.
  93. ^ Nouv Dermatol, 2004;23:569-75. Evaluation of the inhibition of human sebocyte proliferation stimulated by substance P and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by mineral constituents in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
  94. ^ Lithium 1990; 1: 149-155. Lithium, fatty acids an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new mechanism of lithium action and a new treatment for seborrhoeic dermatitis
  95. ^ 95.0 95.1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04;131:255-61. Lithium
  96. ^ Eur Oncology 2010; 6(1):3-5. The Neurogenic Component of Cutaneous Toxicities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 New Solutions
  97. ^ Am J Clin Dermatol 2004; 5:3–8. Cutaneous adverse eVects of lithium: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98. ^ Ann Med Intern 1984; 13:637–638. Drug eruptions caused by lithium salts.

外部連結

  • 元素锂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锂(英文)
  • 元素锂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锂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锂(英文)
  • 青海经济信息网:自然资源(盐类矿产——锂矿)
  • 锂与社会

此条目的主題是化学元素,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消歧義, 拼音, 注音, ㄌ丨ˇ, 英語, lithium, 源于拉丁語, λίθος, 转写为, lithos, 直譯, 石頭,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li, 原子序數为3, 原子量為7000694100000000000, 其中文名稱则来源于, lithos, 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 因为是金属, 所以在左方加上部首, 鋰是一個質地柔軟且顏色呈銀白色的鹼金屬, 在三个电子中有两个分布在k层, 另一个電子則在l层, 是所以碱金属中最轻的一种,. 此条目的主題是化学元素锂 关于与 锂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鋰 消歧義 鋰 拼音 lǐ 注音 ㄌ丨ˇ 英語 Lithium 源于拉丁語 li8os 转写为 Lithos 直譯 石頭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Li 原子序數为3 原子量為7000694100000000000 6 941 u 其中文名稱则来源于 Lithos 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 里 因为是金属 所以在左方加上部首 钅 鋰是一個質地柔軟且顏色呈銀白色的鹼金屬 在三个电子中有两个分布在K层 另一个電子則在L层 锂是所以碱金属中最轻的一种 經常呈 1或0氧化态 是否有 1氧化态則尚未得到证实 1 但是锂和它的化合物并不像其他的碱金属那么典型 因为锂的电荷密度很大而且有稳定的氦型双电子层 使锂容易极化其他的分子或离子 自己却不容易受到极化 这一点影响到它和它的化合物的稳定 2 锂 3Li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氢 锂 钠氦 锂 铍外觀銀白色固体金属锂浮在煤油上鋰的原子光譜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锂 lithium Li 3元素類別碱金属族 週期 區1 2 s標準原子質量6 941 2 电子排布1s2 2s12 1歷史發現约翰 奥古斯特 阿韦德松 1817年 分離威廉 托马斯 布兰德 1821年 命名永斯 貝吉里斯物理性質物態固態密度 接近室温 0 534 g cm 3熔点時液體密度0 512 g cm 3熔点453 69 K 180 54 C 356 97 F沸點1615 K 1342 C 2448 F臨界點 估计 3223 K 67 MPa熔化热3 00 kJ mol 1汽化热147 1 kJ mol 1比熱容24 860 J mol 1 K 1蒸氣壓壓 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溫 K 797 885 995 1144 1337 1610原子性質氧化态 1 1 强碱性氧化物 电负性0 98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520 2 kJ mol 1第二 7298 1 kJ mol 1 第三 11815 0 kJ mol 1原子半径152 pm共价半径128 7 pm范德华半径182 pm雜項晶体结构体心立方磁序顺磁性電阻率 20 C 92 8 n W m熱導率84 8 W m 1 K 1膨脹係數 25 C 46 µm m 1 K 1聲速 細棒 20 C 6000 m s 1杨氏模量4 9 GPa剪切模量4 2 GPa体积模量11 GPa莫氏硬度0 6CAS号7439 93 2最穩定同位素主条目 锂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5Li 人造 3 7 10 22 秒 p 4He6Li 7 5 穩定 帶3粒中子7Li 92 5 穩定 帶4粒中子6Li 在自然样品中可能只含 3 75 故 7Li 可能占到 96 25 在標準條件 STP 下 鋰是最輕的金屬和固體元素 跟其他鹼金屬一樣 鋰擁有高活性和易燃性 並儲存在礦物油中 切割時 它會表現出金屬光澤 但會快速被水氣潮解 變成暗銀灰色 接著變成黑色的氧化物 它不會以元素狀態存在於自然界 而只能於 通常是離子 化合物中發生 例如偉晶岩礦物 它們曾經是鋰的主要來源 由於其離子的溶解度 它存在於海水中並通常從鹽水中獲得 從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電解分離鋰金屬 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兩種穩定的鋰同位素具有所有穩定核素中每個核子的結合能 因此鋰原子的核處於不穩定狀態 因核的性質相對不穩定 鋰在太陽系的含量排名第26 由於以上因素 鋰在核物理學中具重要用途 1932年鋰原子向氦的核分裂是第一次完全人為的核反應 而氘化鋰用作熱核武器的燃料 3 鋰及其化合物具多種工業應用 包括耐熱玻璃 陶瓷 鋰潤滑脂潤滑劑 用於鐵 鋼和鋁生產的助焊劑添加劑 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 這些用途消耗超過四分之三的鋰生產量 在生物系統內存有微量的鋰 但其功能不明 已知鋰鹽可作治療人類躁鬱症的情緒穩定藥物 目录 1 歷史 2 存在与分布 2 1 天文上 2 2 陸地上 2 3 生物上 3 单质性质 3 1 概述 3 2 原子及物理性質 3 3 化學性質與化合物 4 同位素与核性质 5 制备 5 1 锂矿的提取法 5 1 1 硫酸盐法 5 1 2 石灰法 5 1 3 硫酸法 5 1 4 天然卤水的提取 5 2 金属锂的制备 5 2 1 电解法 5 2 2 热还原法 6 用途 6 1 合成原料 6 2 还原剂 6 3 催化剂 6 4 电池工业 6 5 合金 6 6 醫療 6 7 其他用途 6 8 保存方法 7 註解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1800年 巴西化學及政治家若澤 博尼法西奧 德 安德拉達在瑞典烏托島 英语 Uto Sweden 的一個礦坑中發現透鋰長石 英语 petalite LiAlSi4O10 4 5 6 7 不過直到1817年約翰 奧古斯特 阿韋德松 Johann Arfvedson 在化學家永斯 貝吉里斯 Jons Jacob Berzelius 的實驗室中分析透鋰長石礦物時才發現這個新元素的存在 8 9 10 11 這個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跟鈉和鉀的化合物相似 但其碳酸鹽和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小 鹼性也較低 12 贝采利乌斯將這個鹼金屬命名為 lithion lithina 來自希臘語單詞li8os 音譯為lithos 意為 石頭 來反映它是在固體礦物中被發現 而不是在植物灰燼中發現的鉀 或是部分因在動物血液中有高豐度而知名的鈉 他將材料中的金屬命名為 鋰 13 6 11 阿韋德松後來發現 這種相同的元素存在於鋰輝石和鋰雲母 英语 lepidolite 礦物中 14 6 1818年 Christian Gmelin 英语 Christian Gmelin 首次發現鋰鹽燃燒的焰色為鮮紅色 6 15 然而 阿韋德松和Gmelin都未能將純元素與其鹽分離 6 11 16 直到1821年威廉 托马斯 布兰德透過電解氧化鋰才得到元素鋰 而這一個過程過去曾被化學家漢弗里 戴維 Humphry Davy 用來分離鹼金屬鉀和鈉 17 16 18 19 20 布兰德還描述了一些純鋰鹽 如氯化物 估計氧化鋰含有約 55 的金屬 並估計鋰的原子量大約為 9 8克 莫耳 現代值約 6 94克 莫耳 21 1855年 罗伯特 威廉 本生和Augustus Matthiessen 英语 Augustus Matthiessen 透過電解氯化鋰生產了更多的鋰 6 22 這個程序的發現促成德國公司 Metallgesellschaft AG 英语 Metallgesellschaft 於1923年透過將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液體混合物進行電解 對鋰進行商業生產 6 23 24 鋰的生產和使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劇烈的變化 鋰的第一個主要應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之後不久用於飛機引擎的高溫鋰潤滑油脂 英语 Lithium soap 及類似應用 這個用途得到一些事實的支持 鋰基皂具有比其他鹼皂更高的熔點 並且比鈣基皂具有更低的腐蝕性 對鋰皂和潤滑脂的需求得到了幾家小型採礦企業的支持 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在美國 隨著核熔合武器的生產 冷戰時期對鋰的需求急劇增加 當被中子照射時 锂6和锂7都會產生氚 因此可用於自身產生氚 以及在氫化鋰形式的氫彈內使用的一種固體聚變燃料 美國在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之間成為鋰的主要生產國 最後 鋰儲存量約為42 000噸氫氧化鋰 儲存的鋰在锂6中耗盡了75 這足以影響許多標準化學品中鋰的原子量 甚至一些 天然來源 中鋰的原子量已被從同位素分離設施排入地下水的鋰鹽污染 25 26 當使用霍爾 埃魯法工藝時 鋰被用於降低玻璃的熔化溫度並改善氧化鋁的熔化行為 27 28 這兩種用途在1990年代中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核軍備競賽結束後 對鋰的需求下降 公開市場上能源庫存的出售進一步降低了價格 26 1990年代中期 幾家公司開始從鹽水 中提取鋰 這比在地下或露天採礦更便宜 大多數礦山關閉或轉移到其他材料 因為只有來自分區偉晶岩的礦石才能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開採 例如 北卡羅來納州Kings Mountain 英语 Kings Mountain North Carolina 附近的美國礦山在21世紀初之前關閉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增加了對鋰的需求 並在2007年成為主要用途 29 隨著2000年代鋰電池鋰需求的激增 新公司擴大了鹽水開採工 30 31 有人認為 鋰在可再生能源和依賴電池的世界中將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對象之一 但這種觀點也被低估了經濟激勵對擴大生產的影響力 32 存在与分布 编辑天文上 编辑 主条目 核合成和恆星核合成 雖然它是在大爆炸中合成的 但是鋰 和鈹及硼 在宇宙中的含量明顯低於其他元素 因為破壞鋰所需的恆星溫度較低 以及缺乏常見生產鋰的過程 33 根據現代天文學 鋰的穩定同位素 6Li 和 7Li 是三個在大霹靂中產生的元素的其中之一 34 雖然大爆炸核合成中產生的鋰量取決於每個重子的光子數 但是因為有可接受的值 所以可以計算鋰豐度 而且宇宙中存在 宇宙學上的鋰差異 英语 Cosmological lithium problem 老恆星的鋰含量似乎比應有的少 而一些年輕的恆星則有更多 35 老恆星中鋰的缺乏顯然是由於鋰被 混合 到恆星內部並被破壞 36 而鋰則在年輕的恆星中產生 雖然它在高於攝氏240萬度 大多數恆星內部容易達到 時會因和質子的碰撞而轉變為兩個氦原子 但鋰的含量仍比目前計算預測出在後代恆星中的要多 17 在棕矮星和某些異常的橙色恆星中也發現了鋰 因為鋰存在於較冷 質量較小的棕矮星中 但在較熱的紅矮星中被破壞 所以它在恆星光譜中的存在可用於 鋰試驗 以區分皆比太陽小的棕矮星及紅矮星 17 37 38 某些橙色恆星也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鋰 那些具有高於平均鋰濃度的橙色恆星 如Centaurus X 4 繞著大質量的物體 中子星或黑洞 轉 它們的重力明顯將較重的鋰吸引到氫氦星的表面 導致我們觀測到更多的鋰 17 2015年2月19日 日本國立天文台研究團隊從觀察2013年海豚座新星發現 新星爆炸製成了大量鋰元素 這意味著經典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製造鋰元素的主要機制 39 陸地上 编辑 锂在自然界中丰度较大 居第27位 在地壳中约含0 0065 儘管鋰在地球上廣泛分佈 但由於鋰的高活性 在大自然中 它不會以元素的形式存在 13 锂的矿物有30余种 主要存在于锂辉石 LiAlSi 2 O 6 displaystyle ce LiAlSi2O6 鋰雲母 英语 lepidolite 以及透鋰長石 英语 petalite LiNa AlSi 4 O 10 displaystyle ce LiNa AlSi4O10 和鋰蒙脫石黏土 英语 Hectorite 中 在人和动物的有机体 土壤和矿泉水 可可粉 烟叶 海藻中都有锂存在 鋰在海水中的總含量非常大 估計為2300億噸 其中元素存在的相對恆定濃度為0 14至0 25百萬分之一濃度 ppm 40 41 或25微莫耳 42 而在海底熱泉附近 可以發現接近7 ppm的較高濃度 41 在地球 鋰含量估計占地殼重量的20至70 ppm 43 鋰占火成岩的一小部分 其中在花崗岩中的濃度最大 花崗岩偉晶岩也提供最豐富的含鋰礦物 鋰輝石透鋰長石 英语 petalite 是商業上最可行的來源 43 另一種重要的鋰礦物來源是鋰雲母 英语 lepidolite 它是由一系列的聚苯硫磷礦和三鋰鐵礦所形成 如今已成為一個過時的稱號 44 45 鋰的新來源是鋰蒙脫石黏土 英语 Hectorite 目前只有被美國的Western Lithium公司積極開發 在地殼中 鋰是第25位豐富的元素 46 每千克地殼含有20毫克的鋰 根據鋰和天然鈣的指南 鋰是一種較稀有的元素 雖然它存在於許多岩石和一些鹽水中 但濃度總是非常低 鋰礦物和鹽水沉積物相當多 但是具有實際或潛在的商業價值的 相對較少 很多價值非常小 其餘的則等級太低 47 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 2010年 智利擁有最大的儲量 目前750萬噸 48 而且年產量最高 8 800噸 鋰最大儲備基地 note 1 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地區 該地區有540萬噸 其他主要供應商包括澳大利亞 阿根廷和中國 49 50 截至2015年 捷克地質調查局將捷克共和國的整個厄爾士山脈視為鋰的礦區 註冊了五個礦床 其中一個靠近Cinovec cs 的 含有16萬噸鋰 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經濟礦床 51 2010年6月 紐約時報報導說 美國地質學家正在對阿富汗西部的乾 鹽湖 進行地質調查 他們相信那裡有大量的鋰沉積物 五角大廈的官員表示 他們在一個位於加茲尼省的地方進行初步分析後 顯示此處與玻利維亞的鋰礦床潛力一樣大 而玻利維亞現今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鋰儲備地 52 這些預測主要根據舊數據 大部分在1979 1989年間被聚集 此時為蘇聯人佔領阿富汗的期間 美國地質調查局中阿富汗礦業項目的負責人斯蒂芬 彼得斯說 過去兩年 他沒有意識到美國地質勘探局參與任何新的阿富汗礦產調查 他說 我們不知道有任何鋰的發現 53 鋰鹽水 英语 Lithia water 與英格蘭康瓦爾郡的錫礦區相關 目前考慮在400米深的測試鑽孔中進行評估項目 如果成功 熱鹽水的地熱能也將提供為鋰提取和精煉過程中的動力 54 按美國地質調查局推算 2016年時鋰礦的世界蘊藏量1400萬噸 總生產量約3萬5000噸 其中智利的儲量達世界總儲量的52 中國22 居次 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分別佔14 和11 生產方面澳大利亞通過礦石精製 南美洲則以費時的晾曬法提取鹽湖中鋰 所以前者生產效率比較高而生產量居世界之首 佔41 智利居次34 及阿根廷16 中國6 55 生物上 编辑 在許多植物 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中能發現微量的鋰 濃度為 69 至 5 760 ppb 在脊椎動物中 鋰濃度略低 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組織和體液都含有 21 至 763 ppb 的鋰 41 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更容易將鋰生物累積 56 而鋰是否在這些生物體中具有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41 单质性质 编辑概述 编辑 锂是一种极易反应的柔软的银白色碱金属 它在金属中比重最轻 锂在空气中易氧化 所以须贮存于固体石蜡 煤油或惰性气体中 它能与水和酸作用放出氢气 易与氧 氮 硫等化合 锂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镁盐类似 而不同于其他的碱金属盐 原子及物理性質 编辑 就像其他鹼金屬一般 鋰有一個價電子而易失去而形成陽離子 13 因此 鋰為熱和電的良導體且為極易反應的元素 雖然它在鹼金族中是反應性最低的 因為它的價電子和原子核很接近 剩下的兩個電子 英语 Two electron atom 在1s 軌域中 能量低且不參與化學鍵結 13 然而 液態鋰的反應性較固態鋰高出許多 57 58 鋰金屬性質柔軟 可以用刀切開 在切開的同時 銀白色的切面會快速氧化為灰色的氧化鋰 13 雖然鋰的熔點為最低的金屬之一 180 C 453 K 但卻是鹼金族中熔點及沸點最高的元素 59 鋰金屬有極低的密度 0 534 g cm3 和松木相當 為所有固體元素在室溫下密度最低的 第二低的鈉 0 862 g cm3 比它密度高了60 以上 且除了氫和氦之外 固體鋰的密度比任何其他液體元素還低 只有液態氮 0 808 g cm3 的三分之二倍 60 鋰可以漂浮於最輕的烴油 也是三個可以漂浮於水上的金屬的其中之一 另外兩個則是鈉和鉀 鋰的熱膨脹係數是鋁的兩倍也幾乎是鐵的四倍 61 在 400 mK 英语 Orders of magnitude temperature 標準壓力 62 下 或是在較高溫度 9K以上 極大壓力 20GPa以上 63 下 鋰有超導現象 在 70K 以下時 鋰就像鈉一樣 會有無擴散的相變 英语 Diffusionless transformation 發生 在 4 2K 時 晶體為六方晶系 九層重複堆積 溫度升高後 轉變為面心結構 再變為體心結構 在液態氦溫度 4K 六方晶系是很常見的 64 在高壓時 鋰也被發現有多種同素異形體的結構 65 鋰的比熱容為 3 58KJ kg k 是所有固體中最高的 66 67 因此 鋰金屬常被用來當作熱傳導應用的冷卻劑 66 化學性質與化合物 编辑 鋰很容易與水反應 但是活性卻比其他鹼金屬小許多 該反應在水溶液中會形成氫氣和氫氧化鋰 13 因為鋰很容易與水反應 所以它通常會和固體石蠟 英语 Petroleum jelly 一起 被存放在碳氫化合物所構成的密封罐中 雖然其他更重的鹼金屬可以被存放在密度更大的物質中 像是礦物油 但是鋰因為密度太小 無法完好浸至這些物質之中 17 在潮濕的空氣之中 鋰會快速地失去光澤 外表會形成黑色的氫氧化鋰 LiOH 和 LiOH H2O 氮化鋰 Li3N 和碳酸鋰 Li2CO3 LiOH 和CO2應的結果 43 當接近火時 鋰的化合物會發出強烈的深紅色 然而當鋰燃燒很旺盛時 火焰會轉為銀白色的亮光 當暴露在水或水蒸氣中時 鋰會被氧氣點燃並燃燒 68 鋰是 易燃的 暴露在空氣中尤其是水中 可能具有爆炸性 但可能性較其他鹼金屬低 在常溫下 鋰和水反應是活潑但非劇烈的 因為反應產生的氫通常不會自燃 鋰與所有鹼金屬都是需要乾粉滅火器 D類型 因為鋰所生成的火很難被熄滅 而在標準狀況下 鋰是少數能與氮反應的金屬之一 69 70 鋰與鎂有對角線規則 它們有相似的原子和離子半徑 而它們相似的化學性質包括 與氮氣反應形成氮化物 在氧氣中燃燒時形成氧化物 Li2O 和過氧化物 Li2O2 具有相似溶解度的鹽 以及碳酸鹽 和氮化物的熱不穩定性 43 71 鋰在高溫下與氫氣反應生成氫化鋰 LiH 72 其他已知的二元化合物包括鹵化物 氟化鋰LiF 氯化鋰LiCl 溴化鋰LiBr 碘化鋰LiI 硫化物 硫化鋰Li2S 超氧化物 超氧化鋰LiO2 和碳化物 碳化鋰Li2C2 而對於其他許多的無機化合物 鋰會與陰離子結合而形成鹽 硼酸鹽 酰胺 碳酸鋰 硝酸鋰或硼氫化物 硼氫化鋰LiBH4 氫化鋁鋰 LiAlH2 通常用作有機合成中的還原劑 氦化鋰 英语 LiHe 是一種相互作用非常弱的凡德瓦化合物 英语 Van der Waals molecule 已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被檢測到 73 與第一族中其他元素不同的是 鋰的無機化合物遵循偶體法則 而不是八隅體法則 同位素与核性质 编辑主条目 鋰的同位素 在自然界中鋰以兩種同位素 6Li 和 7Li 組成 後者較豐富 在自然界豐度約92 5 13 17 74 兩者皆有極低的核結合能 和在元素週期表中相鄰的元素 氦和鈹相比 鋰是唯一低原子序元素中可以透過核分裂產生淨能的元素 兩種鋰原子核皆有較低的束縛能 低於除了氘及氦 3的其他穩定核素 75 因此 雖然它的原子量很小 在前32個元素中 鋰在太陽系中的含量低於其中的25個 76 據目前所知 鋰有7個放射性同位素 最穩定的是半衰期為 838 ms 的 8Li 和半衰期為 178 ms 的 9Li 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皆少於 8 6ms 半衰期最短的同位素為因質子發射 後衰變的 4Li 半衰期僅 7 6 10 23 s 77 7Li是產生於大霹靂核合成時的其中一個初始元素 英语 primordial elements 或稱為初始核素 少量的 6Li 和 7Li 產生於恒星 可是被視為在出現的同時就被燒掉了 78 還有其他少量的 6Li 和 7Li可能產生於太陽風 宇宙射線擊中較重的原子 和從早期太陽系的 7Be 和10Be的放射性衰變中產生 79 雖然鋰會產生於恆星核合成 但會進一步被銷毀 7Li 也可以在碳星中產生 80 鋰的同位素分餾基本上透過很多的自然過程 81 包含礦物形成 化學沉澱 代謝和離子交換 鋰離子取代了八面體位置黏土礦物中的鎂和鐵 其中6Li優於7Li 導致在超微過濾和岩石蝕變過程中富含輕同位素 已知外來的 11Li 會表現出核暈 英语 nuclear halo 雷射同位素分離的過程可用於分離鋰同位素 特別是 7Li 與 6Li 82 核武器製造和其他核物理應用是人工鋰分餾的主要來源 工業和軍事庫存保留了輕同位素 6Li 其程度已經導致自然界的 6Li 和 7Li 比例在河流中等地方發生輕微但可測量出的變化 這導致鋰標準化原子量的異常不確定性 因為它取決於這些自然界存在的穩定鋰同位素的自然豐度比例 它們可用於商業鋰礦物來源 25 鋰的兩種穩定同位素都可以被雷射冷卻 並用於生產第一量子縮退玻色 費米混合物 83 通过人工制备 已得到锂的四種放射性同位素Li 5 displaystyle ce 5Li Li 8 displaystyle ce 8Li Li 9 displaystyle ce 9Li Li 11 displaystyle ce 11Li 他们的衰变方式如下 84 3 5 L i 1 1 H 2 4 H e displaystyle 3 5 mathrm Li rightarrow 1 1 mathrm H 2 4 mathrm He 3 8 L i b 4 8 B e displaystyle 3 8 mathrm Li rightarrow beta 4 8 mathrm Be 3 9 L i b 4 9 B e displaystyle 3 9 mathrm Li rightarrow beta 4 9 mathrm Be 3 11 L i b 4 11 B e displaystyle 3 11 mathrm Li rightarrow beta 4 11 mathrm Be dd 锂的同位素可发生下列反应 放出热量 3 6 L i 1 3 H 2 2 4 H e 0 1 n displaystyle 3 6 mathrm Li 1 3 mathrm H rightarrow 2 2 4 mathrm He 0 1 mathrm n 3 7 L i 1 1 H 2 2 4 H e displaystyle 3 7 mathrm Li 1 1 mathrm H rightarrow 2 2 4 mathrm He dd 也可用来制备氚 3 6 L i 0 1 n 1 3 H 2 4 H e displaystyle 3 6 mathrm Li 0 1 mathrm n rightarrow 1 3 mathrm H 2 4 mathrm He dd 制备 编辑锂矿的提取法 编辑 硫酸盐法 编辑 锂辉石和硫酸钾一起烧结 钾将锂置换出来 形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锂 2LiAl SiO3 2 K2SO4 Li2SO4 2KAl SiO3 2硫酸盐分解法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制备锂的唯一方法 此方法不仅适用于锂辉石 也可用来处理锂云母 石灰法 编辑 将石灰或石灰石与锂矿石一起烧结 然后用水处理 浸取液经过多次蒸发 可从中结晶析出氢氧化锂 反应式如下 温度为1000 2LiAl SiO3 2 9CaO Li2O CaO Al2O3 4 2CaO SiO2 此方法的优点是 适用性强 能分解几乎所有的锂矿石 反应不需要稀缺原料 石灰和石灰石均较便宜且容易获得 缺点是 要求精矿中锂含量很高 因为烧结时精矿会贫化 因为浸取后得到的是稀溶液 因此蒸发会消耗大量热量 且耗时长 硫酸法 编辑 首先提出此方法的是R B Ellestad和K M Leute 85 此方法适用于b 锂辉石和锂云母 原理如下 温度为250 300 2LiAl SiO3 2 H2SO4 Li2SO4 H2O Al2O3 4SiO2此反应的关键问题是硫酸只能与b 锂辉石反应 而对于a 锂辉石无法与之反应 用硫酸直接分解未经锻烧的锂辉石 提取出来的锂仅占总量的4 85 天然卤水的提取 编辑 锂的来源也包括天然卤水和某些盐湖水 加工过程是将锂沉淀成Li2NaPO4 再将其转变为碳酸锂 即可作为原料来加工其他锂化合物了 加工天然卤水还可得到硼砂 碳酸钾 氯化钠 硫酸钠和氯化镁等 金属锂的制备 编辑 电解法 编辑 锂可由电解熔融氯化锂而得 Guntz首先建议用电解熔融氯化锂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来制备金属锂 86 这样可以把熔融温度从单质锂的610 降至400 以石墨为阳极 以低碳钢为阴极 电解槽压为6 0 6 5V 这样可以得到纯度达到99 的锂 Li e Li displaystyle ce Li e gt Li 2 Cl Cl 2 2 e displaystyle ce 2Cl gt Cl2 2e 2LiCl l 2Li s Cl2 g 电解法制得的金属锂通常含有机械杂质 例如Na K Mg Ca Fe Si和Al等 因此需要提纯 杂质可重新熔融 再借助比重不同滤除 不容易除去的钠和钾可以通过氢化法除去 热还原法 编辑 3Li2O 2Al gt 6Li Al2O3 33 6千卡2Li2O Si gt 4Li SiO2 76 3千卡因为还原氧化锂是吸热反应 再加上金属锂的性质十分活泼 所以反应只能在高温和高真空中进行 用途 编辑合成原料 编辑 在许多反应中 锂可作为原料或中间物 在合成与锂相关的无机化合物时 常常是将金属锂与其他单质反应 若要求纯度较高 可用锂与气态单质或化合物反应 例如用锂和硫化氢合成硫化锂 反应方程式如下 2Li H2S Li2S H2还原剂 编辑 主条目 Birch还原 金属锂溶于液氨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还原剂 可用来还原含芳香环的有机化合物 比较贵重的甾族化合物通常用这种办法来还原 此法的优点是产率较高 缺点是比用钠还原昂贵 所以仅用于还原一些贵重的化合物 催化剂 编辑 锂可用作丁二烯 异戊二烯等二烯烃聚合催化剂 也可用来制造共聚物 电池工业 编辑 参见 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和行動電源 因为锂的原子量很小 只有6 9g mol 1 因此用锂作阳极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锂也能够制造低温或高温下使用的电池 2 用于低温的电池 通常使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质 其中添加一些无机盐增加导电性 常用无机盐包括高氯酸锂 六氟磷酸锂 六氟砷酸锂和硫化锂等 二次锂电池中正极材料也为含锂化合物 如锂钴氧化物 锂镍氧化物 锂锰氧化物 锂铁氧化物等等 以及其多元化合物 二次锂电池中负极材料 也与锂的作用明显 电池阴极是锂 阳极常用金属氯化物 例如锂 氯化银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AgCl LiCl Ag用于高温的电池 通常使用熔融的无机盐作为电解质 因此必须在该盐的熔点以上方可使用 例如 2Li Cl2 2LiCl合金 编辑 掺有锂的合金一般有强度大 密度小 耐高温等特性 也有人用锂合成了Li Pb液态半导体合金 87 醫療 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醫療用途的鋰目前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為外用的局部治療 另一種則為已被廣泛使用的口服治療 根據臨床研究中顯示 當鋰被使用於外用的局部治療時 能有效治療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88 89 90 91 92 目前鋰的作用机理還不十分清楚 這可能與鋰可抑制物質 P substance P 93 及抑制Malassezia yeasts 引發痘痘元兇之一的細菌 生長所需的所有游離脂肪酸有關 94 過去的一些研究顯示鋰可以抑制許多酶 enzyme 鈉鉀泵 Na K ATPase 腺苷環化酶 adenylcyclase enzymes of the prostaglandins E1 synthesis 和inositol 1 phosphatase等 95 鋰亦具有抗發炎 anti inflammatory 及免疫調節 immunomodulatory 的作用 95 88 除此之外 在法國的研究中顯示含鋰元素的活泉水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 能改善癌症患者因治療所引起的皮膚指甲等的副作用 96 口服的鋰主要被使用於精神科 用來治療躁鬱症 臨床使用的濃度為1毫克 口服用的鋰會造成許多皮膚的副作用 像是斑點丘疹 maculopapular eruption 痤瘡 acne 牛皮癬狀疹 psoriasiform eruption 因此顯示口服的鋰有可能會促進或使已經存在的皮膚疾病更惡化 像是牛皮癬 psoriasis 和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97 98 其他用途 编辑 用鋰作為燃料發射出魚雷 锂还能用于 原子能工业中制造核反应堆的载热剂 制造特种合金 特种玻璃等 作冶金工业中的脱氧剂 脱硫剂和脱泡剂 作為燃料 可發射魚雷等武器 可作為煙火的紅色部分保存方法 编辑 干燥环境下 锂金属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下才与氧气发生反应 颜色由银白色变成黑色最后再变成白色 实验室中锂金属一般保存在干燥的惰性气体环境或是煤油中 註解 编辑 Appendix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6 November 2011 By USGS definitions the reserve base may encompass those parts of the resources that have a reasonable potential for becoming economically available within planning horizons beyond those that assume proven technology and current economics The reserve base includes those resources that are currently economic reserves marginally economic marginal reserves and some of those that are currently subeconomic subeconomic resources 参考资料 编辑 J L Dye J Chem Educ 54 6 332 1977 2 0 2 1 刘翊纶任德厚 无机化学丛书 第一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289 354页1984年 Nuclear Weapon Design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1998 10 21 fas org D Andraba Des caracteres et des proprietes de plusieurs nouveaux minerauxde Suede et de Norwege avec quelques observations chimiques faites sur ces substances Journal de Physique de Chimie d Histoire Naturelle et des Arts 1800 51 2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13 Petalite Mineral Information Mindat org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16 6 0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Lithium Historical information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0 16 Weeks Mary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Whitefish Montana United States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3 124 10 August 2009 ISBN 978 0 7661 3872 8 Berzelius Ein neues mineralisches Alkali und ein neues Metall A new mineral alkali and a new metal Journal fur Chemie und Physik 1817 21 44 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03 From p 45 HerrAugust Arfwedson ein junger sehr verdienstvoller Chemiker der seit einem Jahre in meinem Laboratorie arbeitet fand bei einer Analyse des Petalits von Uto s Eisengrube einen alkalischen Bestandtheil Wir haben esLithiongenannt um dadurch auf seine erste Entdeckung im Mineralreich anzuspielen da die beiden anderen erst in der organischen Natur entdeckt wurden Sein Radical wird dann Lithium genannt werden Mr August Arfwedson a young very meritorious chemist who has worked in my laboratory for a year found during an analysis of petalite from Uto s iron mine an alkaline component We ve named it lithion in order to allude thereby to its first discovery in the mineral realm since the two other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n organic nature Its radical will then be named lithium Johan August Arfwedson Periodic Table Live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7 October 2010 Johan Arfwedson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ne 2008 11 0 11 1 11 2 van der Krogt Peter Lithium Elementymology amp Elements Multidict 5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6 Clark Jim Compounds of the Group 1 Elements 2005 10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3 11 13 0 13 1 13 2 13 3 13 4 13 5 13 6 Krebs Robert E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 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2006 ISBN 978 0 313 33438 2 See Arwedson Aug 1818 Undersokning af nagra vid Uto Jernmalmsbrott forekommende Fossilier och af ett deri funnet eget Eldfast Alkali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5 November 2017 Afhandlingar i Fysik Kemi och Mineralogi 6 145 172 in Swedish Arwedson Aug 1818 Untersuchung einiger bei der Eisen Grube von Uto vorkommenden Fossilien und von einem darin gefundenen neuen feuerfesten Alkali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vestigation of some minerals occurring at the iron mines of Uto and of a new refractory alkali found therein Journal fur Chemie und Physik 22 1 93 117 in German Gmelin C G Von dem Lithon On lithium Annalen der Physik 1818 59 7 238 241 Bibcode 1818AnP 59 229G doi 10 1002 andp 181805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09 p 238 Es loste sich in diesem ein Salz auf das an der Luft zerfloss und nach Art der Strontiansalze den Alkohol mit einer purpurrothen Flamme brennen machte There dissolved in this solvent namely absolute alcohol a salt that deliquesced in air and in the manner of strontium salts caused the alcohol to burn with a purple red flame 16 0 16 1 Enghag Per Encyclopedia of the Elements Technical Data History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Wiley 2004 287 300 ISBN 978 3 527 30666 4 17 0 17 1 17 2 17 3 17 4 17 5 Emsley John Nature 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 0 19 850341 5 Brande William Thomas 1821 A Manual of Chemistry 2nd ed London England John Murray vol 2 pp 57 5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2 November 2015 Various author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he arts PDF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he Arts 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 1818 5 338 5 October 2010 Timel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racDelta Science amp Engineering Encyclopedia 18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5 Brande William Thomas MacNeven William James A manual of chemistry Long 1821 191 8 October 2010 Bunsen R Darstellung des Lithiums Preparation of lithium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5 94 107 111 2019 07 14 doi 10 1002 jlac 185509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06 Green Thomas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Lithium echeat 11 June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1 Garrett Donald E Handbook of Lithium and Natural Calcium Chloride 5 April 2004 99 ISBN 9780080472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03 25 0 25 1 Coplen T B Bohlke J K De Bievre P Ding T Holden N E Hopple J A Krouse H R Lamberty A Peiser H S et al Isotope abundance variations of selected elements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2 74 10 1987 doi 10 1351 pac200274101987 26 0 26 1 Ober Joyce A Commodity Report 1994 Lith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94 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0 06 09 Deberitz Jurgen Boche Gernot Lithium und seine Verbindungen Industrielle medizinische und wissenschaftliche Bedeutung Chemie in Unserer Zeit 2003 37 4 258 266 doi 10 1002 ciuz 200300264 Bauer Richard Lithium wie es nicht im Lehrbuch steht Chemie in Unserer Zeit 1985 19 5 167 173 doi 10 1002 ciuz 19850190505 Ober Joyce A Minerals Yearbook 2007 Lith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94 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0 07 17 Kogel Jessica Elzea Lithium Industrial minerals amp rocks commodities markets and uses Littleton Colo Society for Mining Metallurgy and Exploration 2006 599 ISBN 978 0 87335 233 8 McKetta John J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Design Volume 28 Lactic Acid to Magnesium Supply Demand Relationships M Dekker 18 July 2007 29 September 2010 ISBN 978 0 8247 2478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8 Overland Indra The geopolitics of renewable energy Debunking four emerging myths Energy Research amp Social Science 2019 03 01 49 36 40 ISSN 2214 6296 doi 10 1016 j erss 2018 10 018 Element Abundances PDF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 September 2006 Boesgaard A M Steigman G 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Theories and observation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Palo Alto CA 1985 23 319 378 Bibcode 1985ARA amp A 23 319B doi 10 1146 annurev aa 23 090185 001535 A86 14507 04 90 Woo Marcus The Cosmic Explosions That Made the Universe earth BBC 21 Feb 2017 21 Feb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1 A mysterious cosmic factory is producing lithium Scientists are now getting closer at finding out where it comes from Cain Fraser Why Old Stars Seem to Lack Lithium 16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4 Cain Fraser Brown Dwarf Universe Today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February 2011 Reid Neill L Dwarf Classification 10 March 2002 6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y 2013 存档副本 2015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2 Lithium Occurrence Institute of Ocean Energy Saga University Japan 13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 May 2009 41 0 41 1 41 2 41 3 Some Facts about Lithium ENC Labs 15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10 Schwochau Klaus 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sea water Inorganic Chemistry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12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84 91 133 ISBN 978 3 540 13534 0 doi 10 1007 3 540 13534 0 3 43 0 43 1 43 2 43 3 Kamienski Conrad W McDonald Daniel P Stark Marshall W Papcun John R Lithium and lithium compounds Kirk 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004 ISBN 978 0471238966 doi 10 1002 0471238961 1209200811011309 a01 pub2 Atkins Peter Shriver amp Atkins Inorganic Chemistry 5th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0 296 ISBN 978 0199236176 存档副本 2019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 03 02 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Blackwell Sci Publ Oxford 330 pp 1985 Cited in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data page Garrett Donald 2004 Handbook of Lithium and Natural Calcium Academic Press cited in The Trouble with Lithium 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14 July 2011 Meridi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2008 Clarke G M and Harben P W Lithium Availability Wall Map Published June 2009 Referenced at International Lithium Alliance 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 October 2012 Lithium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U S Geological Survey 2018 dmy all 2019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2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The Trouble with Lithium 2 PDF Meridi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2008 29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14 Czech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of the Czech Republic 2015 PDF Prague Czech Geological Survey October 2015 373 ISBN 978 80 7075 904 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1 06 Risen James U S Identifies Vast Riches of Minerals in Afghanistan The New York Times 13 June 2010 13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17 Page Jeremy Evans Michael Taleban zones mineral riches may rival Saudi Arabia says Pentagon The Times London 15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4 Morris Steven Mining firm hopes to extract lithium from Cornwall s hot springs The Guardian 20 January 2017 31 多部田俊輔 外山尚之 中國企業參與全球鋰資源爭奪 日經中文網 2017年12月1日 2018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3日 中文 繁體 Chassard Bouchaud C Galle P Escaig F Miyawaki M Bioaccumulation of lithium by marine organisms in European American and Asian coastal zones microanalytic study using secondary ion emission Comptes Rendus de l 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 III 1984 299 18 719 24 PMID 6440674 Huang Chuanfu Kresin Vitaly V Note Contamination free loading of lithium metal into a nozzle source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June 2016 87 6 066105 Bibcode 2016RScI 87f6105H ISSN 0034 6748 PMID 27370506 doi 10 1063 1 4953918 英语 Addison C C The chemistry of the liquid alkali metals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 1984 ISBN 978 0471905080 OCLC 10751785 Lide 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 8493 0486 5 Nitrogen N2 Physical properties safety MSDS enthalpy material compatibility gas liquid equilibrium density viscosity inflammability transport properties Encyclopedia airliquide com 29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1 Coefficients of Linear Expansion Engineering Toolbox 2019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30 Tuoriniemi Juha Juntunen Nurmilaukas Kirsi Uusvuori Johanna Pentti Elias Salmela Anssi Sebedash Alexander Superconductivity in lithium below 0 4 millikelvin at ambient pressure Nature 2007 447 7141 187 9 2019 07 14 Bibcode 2007Natur 447 187T PMID 17495921 doi 10 1038 nature05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25 Struzhkin V V Eremets M I Gan W Mao H K Hemley R J Superconductivity in dense lithium Science 2002 298 5596 1213 5 Bibcode 2002Sci 298 1213S PMID 12386338 doi 10 1126 science 1078535 Overhauser A W Crystal Structure of Lithium at 4 2 K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4 53 1 64 65 Bibcode 1984PhRvL 53 64O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53 64 Schwarz Ulrich Metallic high pressure modifications of main group elements 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 2004 219 6 2004 376 390 Bibcode 2004ZK 219 376S doi 10 1524 zkri 219 6 376 34637 66 0 66 1 Hammond C R The Elements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CRC press 2000 ISBN 978 0 8493 0481 1 页码请求 SPECIFIC HEAT OF SOLIDS bradley edu XXIV On chemical analysis by spectrum observa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61 13 3 270 doi 10 1039 QJ8611300270 Krebs Robert E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 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47 ISBN 978 0 313 3343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04 Institute American Geological Union American Geophysical Society Geochemical Ge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31 1 4 115 1 January 1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4 Greenwood Norma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Oxford Pergamon 1984 97 99 ISBN 0 08 022057 6 Beckford Floyd University of Lyon course online powerpoint slideshow 27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4 November 2005 definitions Slides 8 10 Chapter 14 Bretislav Friedrich APS Physics Physics 8 April 2013 6 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0 Isotopes of Lithium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The Isotopes Project 21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3 File Binding energy curve common isotopes svg shows binding energies of stable nuclides graphically the source of the data set is given in the figure background Numerical data from Lodders Katharina Solar System Abundances and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Elements PDF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10 July 2003 591 2 1220 1247 2019 07 14 Bibcode 2003ApJ 591 1220L doi 10 1086 37549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11 07 Graphed at File SolarSystemAbundances jpg Sonzogni Alejandro Interactive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6 June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7 23 Asplund M et al Lithium Isotopic Abundances in Metal poor Halo Star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44 1 229 259 Bibcode 2006ApJ 644 229A arXiv astro ph 0510636 doi 10 1086 503538 Chaussidon M Robert F McKeegan K D Li and B isotopic variations in an Allende CAI Evidence for the in situ decay of short lived 10Be and for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the short lived nuclide 7Be in the early solar system PDF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6 70 1 224 245 Bibcode 2006GeCoA 70 224C doi 10 1016 j gca 2005 08 0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 07 18 Denissenkov P A Weiss A Episodic lithium production by extra mixing in red giant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0 358 L49 L52 Bibcode 2000A amp A 358L 49D arXiv astro ph 0005356 Seitz H M Brey G P Lahaye Y Durali S Weyer S Lithium isotopic signatures of peridotite xenoliths and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between olivine and pyroxenes Chemical Geology 2004 212 1 2 163 177 Bibcode 2004ChGeo 212 163S doi 10 1016 j chemgeo 2004 08 009 Duarte F J Tunable Laser Applications CRC Press 2009 330 ISBN 978 1 4200 6009 6 Truscott Andrew G Strecker Kevin E McAlexander William I Partridge Guthrie B Hulet Randall G Observation of Fermi Pressure in a Gas of Trapped Atoms Science 2001 03 30 291 5513 2570 2572 Bibcode 2001Sci 291 2570Tdmy all 请检查 bibcode 值 帮助 ISSN 0036 8075 PMID 11283362 doi 10 1126 science 1059318 英语 核素图编制组 核素图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1976年 85 0 85 1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译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M E Weeks J Chem Educ 33 487 1956 J E Enderby Can J Chem 55 11 1961 1977 88 0 88 1 Arch Dermatol Res 2008 300 215 223 Anti inflammatory effects of lithium gluconate on keratinocyt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effciency in seborrhoeic dermatiti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3 148 1230 1236 Lithium gluconate 8 vs ketoconazole 2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study Clin Exp Dermatol 1997 22 216 219 Topical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Efalith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 relate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Eur j Dermatol 2002 12 6 549 52 Lithium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study versus placebo J Am Acad Dermatol 1992 Mar 26 3 Pt 2 452 7 A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of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Efalith Multicenter Trial Group Nouv Dermatol 2004 23 569 75 Evaluation of the inhibition of human sebocyte proliferation stimulated by substance P and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by mineral constituents in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 Lithium 1990 1 149 155 Lithium fatty acids an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new mechanism of lithium action and a new treatment for seborrhoeic dermatitis 95 0 95 1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04 131 255 61 Lithium Eur Oncology 2010 6 1 3 5 The Neurogenic Component of Cutaneous Toxicities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New Solutions Am J Clin Dermatol 2004 5 3 8 Cutaneous adverse eVects of lithium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Ann Med Intern 1984 13 637 638 Drug eruptions caused by lithium salts 外部連結 编辑元素锂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锂 英文 元素锂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锂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锂 英文 青海经济信息网 自然资源 盐类矿产 锂矿 锂与社会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锂 amp oldid 7598736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