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植物学

植物学(英語:Botany)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传统上的植物学也包括真菌藻类的研究,如今这两类研究被细分为了真菌学藻类学,但国际植物学大会仍将它们包括在讨论范围内。如今,植物学家研究了大约410,000种陆生植物,其中391,000属于维管植物(其中包含369,000种被子植物[1],剩余的约20,000种为苔藓植物[2]

法国奥勒湖附近山坡上的几株鸢尾花

植物学起源于史前时代,人类在寻找药草的过程中逐渐鉴别出一些植物物种。而后人类也试图人工繁育特定植物,以供食用、提取毒素或医治疾病。这些努力也成为了人类科学研究的起始。欧洲中世纪僧院里的药材园英语Physic garden常会种植一些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这些园林后续逐渐演变为大学附属的植物园,其为植物研究提供了便利。最早出现的植物园是位于意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园。早期对植物的分类与描述为后续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并促使卡尔·林奈提出了二名法,如今二名法已被广泛使用于生物命名。19和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植物研究技术,例如光学显微镜活体细胞成像英语Live-cell imaging电子显微镜染色体倍性分析、植物化学,以及与其它蛋白质的研究。20世纪末,植物学家还发展了分子遗传分析技术,也即依靠基因組學蛋白质组学核酸序列等研究,更精确的分类植物。

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常可从其它学科中汲取发展成果与全新见解。植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组织的结构及其生长英语Cell growth分化,植物的繁殖生长英语Plant development生物化学代谢化学产物疾病演化关系系统分类以及植物分类。进入21世纪后,植物学研究还加入了表观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这两门学科主要关注植物细胞组织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机制与控制方式。植物学研究应用广泛,它有助于更稳定的产出主食、原料(例如木材橡胶纤维、药物),在现代园艺农林业中帮助植物繁殖配种基因修改,能源或建筑材料合成,在环境管理领域促进生物多样性

历史

 
一个植物学家的传统工具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史前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采集了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植物学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科学家泰奧弗拉斯托斯,他在著作《植物史》中描述了植物构造,并对其作了分类。公元1世纪希腊医师迪奥科里斯的著作《药物论》为日后药用植物的使用奠定了基础。1593年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此书集成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17世纪末,英国生物学家约翰·雷确立了现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17世纪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显微镜,开创了植物解剖学的研究,随后植物生理学植物胚胎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世纪中期,植物学各分支学科已基本形成。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是胡先骕,他编写了中国首部植物学教材《高等植物学》,发现并命名了水杉[3]

早期植物学

 
罗伯特·胡克软木中发现的细胞,发表于1665年作品《显微图谱》。

植物学起源于人类对草药的研究与使用。[4]人类早期文明有许多关于植物分类和描述的著作。例如可追溯至1100年前的古印度著作,古埃及阿維斯陀語文本,中国的植物学早期著作可追溯到公元前221年。[5][6]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用植物志。[7][5][8]

现代植物学源于古希腊,创始人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泰奧弗拉斯托斯,他发明并描述了许多现代植物学的原理。[9]泰奧弗拉斯托斯的两部主要著作《植物史》和《植物本原》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植物学的重要基础。[10][9][11]公元1世纪希腊医师迪奥科里斯的著作《植物志》是一部共5卷的药草百科全书,对其后植物学亦有广泛影响。[12]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植物学相关著作包括伊本·瓦希亚英语Ibn Wahshiyya的《纳巴泰农业学英语The Nabataean Agriculture》,阿布·哈尼法·迪纳瓦里英语Abu Hanifa Dinawari的《植物之书》以及伊本·巴萨尔英语Ibn Bassal的《土壤分类》。13世纪早期,阿布·阿巴斯·纳巴蒂英语Abu al-Abbas al-Nabati伊本·拜塔尔英语Ibn al-Baytar以科学系统的风格撰写了植物学著作。[13][14][15]

16世纪中期,意大利的大学中开始出现植物园。最早的植物园是于1545年创建的帕多瓦植物园,如今尚存于原址。这些植物园延续了先前修道院中“药材园”的用途,人们在园中种植可能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植物园的建立支持了植物学的学科发展,在大学中常会举办园中相关植物的讲座。欧洲北部的植物学发展较慢,其最早的植物园是位于英国牛津大学植物园[16]医师莱昂哈特·福克斯(1501–1566)、神学家奥托·布伦费尔斯(1489–1534)和医师希罗尼穆斯·博克(1498–1554)被并称为“德国植物学之父”。[17][18]其中福克斯和博克一反重复早期书本内容的传统,转而自行观察研究植物,布伦费尔斯则是创建了植物分类系统。

瓦勒留斯·科尔杜斯(1515–1544)在其1544年作品《植物史》(拉丁語Historia Plantarum)中记录了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并于1546年出版了《药典》(拉丁語Dispensatorium)。[19]博物学家康拉德·格斯纳(1516–1565)和药草师约翰·杰勒德(1545–c. 1611)也出版了各自的药用植物相关作品。博物学家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被认为是“自然史之父”,他完成了许多植物研究工作。1665年,博学家罗伯特·胡克凭借显微镜在软木切片中发现了并命名了细胞,不久后亦在活体植物组织中发现了细胞。[20]

早期现代植物学

 
位于瑞典乌普萨拉林奈植物园英语Linnaean Garden,其中植物依照其《性别系统》中的顺序栽种。

现代植物学始于对植物的分类研究。18世纪,植物分类系统开始使用单道检索表英语Single-access_key[21]对植物进行快速分类。在应用该方法时,科学家从预设的多种性状中选择与待分类植物最符合的性状,由此将其向下逐步归类为不同分类单元(例如科、属和种)。该方法的选择与顺序可以设计为只以分类为目的,或者也可以使其更加符合单道检索表(或称同步钥,英語:synoptic keys)的自然或分类顺序英语Taxonomic sequence[22]在18世纪,得益于殖民地扩张,世界各地的新奇植物被采集回欧洲,这位植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他们无需到访世界各地便可研究许多异域植物。1753年,卡尔·林奈发表了植物分类学著作《植物种志》,该作品是现代植物学二名法的基础。根据林奈提出的植物命名方法,标准的植物学名应当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标示属内的物种[23]为方便鉴定,林奈在其《性别系统》(拉丁語Systema Sexuale)中依据植物的生殖器官不同,将它们归为24个群组。例如第24组隐花植物(Cryptogamia)包括所有生殖器官为隐藏形态的苔藓地衣蕨类藻类真菌[24]

随着植物解剖学植物形态学的发展和对植物生命周期的认识,人们意识到植物间的亲缘不止是林奈在《性别系统》中所描述的那样。法国植物学家米歇尔·阿丹森英语Michel Adanson(1763)、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1789)以及瑞士植物学家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1819)各自提出了影响广泛的植物分类系统。德堪多的分类系统英语De Candolle system中反映了他对于植物复杂形态发展过程的看法,对后续19世纪的边沁胡克体系英语Bentham & Hooker system有重要影响。1859年,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有关共同起源的概念对德堪多体系英语De Candolle system提出了修正需求,需要从中反映出相似形态之间的演化关系。[25]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馬蒂亞斯·施萊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德語:Grundzüge der Wissenschaftlichen Botanik),此书对植物学有很大的影响。[26]施萊登善用显微镜,并且是早期植物解剖学家。他与动物学家泰奥多尔·施万、医生鲁道夫·菲尔绍一同建立了细胞学说,并且在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于1831年发现细胞核时随即意识到该结构的重要性。1855年,德国医生阿道夫·菲克提出了菲克定律,并将其用于计算生物系统中的分子扩散速率。[27]

现代植物学

 
生长于康涅狄格州温室中的 Echeveria glauca。植物学家使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例如该植物的种小名 glauca 意为蓝色。

奥地利科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1884)借助对豌豆(Pisum sativum)实验研究,最早提出了基因-染色体遗传学说(英語:the gene-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德国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1834–1914)证明遗传只通过配子发生,其它细胞都不会传递遗传特征。[28]凱瑟琳·伊索英语Katherine Esau(1898–1997)在植物解剖学方面的工作为现代植物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半个世纪前的作品《植物解剖学与种子植物的解剖》(英語:Plant Anatomy and Anatomy of Seed Plants)至今仍被用作植物结构生物学教材。[29][30]

 
1936年在瑞士开展的高山植物学课程

丹麦植物学家尤金纽斯·瓦尔明于19世纪晚期创建了植物生态学,他提出植物以群落方式存在。瓦尔明的导师和继任者克里斯登·劳恩凯尔英语Christen C. Raunkiær对此提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劳恩凯尔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美国植物学家亨利·钱德勒·考尔斯英语Henry Chandler Cowles、英国植物学家阿瑟·坦斯利英语Arthur Tansley和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克莱门茨英语Frederic Clements发展了植物群落演替的概念,例如温带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克莱门茨还提出了顶级群落概念,它是对应环境所能支持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植物群。坦斯利将顶极群落的概念从生态学引入至生物学。[31][32][33]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分析了种子散布与分布,植物种群,地质历史的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开创了植物地理学。俄国植物学家尼古拉·瓦维洛夫(1887–1943)在前人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尔的研究基础之上发展了生物地理学起源中心经济作物演化史的概念。[34]

自1960年代以来,一些植物生理学原理逐渐被人们理解,例如蒸腾作用(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叶面水分蒸发速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水蒸气或二氧化碳透过气孔分子扩散过程。借助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对于植物气孔大小的精确测量,科学家得以准确的描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大气的气体交换[35][36]洛桑研究所英语Rothamsted Research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37]弗兰克·耶茨英语Frank Yates统计分析方面的贡献简化了生物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8]1948年,肯尼斯·诉蒂曼英语Kenneth V. Thimann发现并鉴别出了植物生长素,允许人们透过外部化学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速率。弗雷德里克·坎皮恩·斯图尔德英语Frederick Campion Steward开创了植物激素控制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9]2,4-二氯苯氧乙酸(或称2,4-D)是人类首次合成的除草剂[40]

 
转基因植物的组织培养

进入20世纪后,有机化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光谱学色谱法电泳)引领了植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等学科发展,科学家可以更详尽的用实验分析植物基因组与其生物化学、生理学、形态、行为之间的关系。[41]1902年,奥地利植物学家戈特利布·哈伯兰特最先提出所有植物细胞都具备全能性,也即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42]而这也允许科学家更加便利的将基因工程运用于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科学家可从目标植物中去除一个或多个与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片段,或加入报告基因(例如绿色荧光蛋白),以便于观察特定性状的表达。这些生物技术可修改完整植株或生物反应器内的植物细胞,使其分泌抗虫物质英语Genetically_modified_maize#Bt_corn,生产抗生素药物,此外也有相关技术用于提高作物产量[43]

现代植物形态学认识到植物的根、茎、叶、毛状体为连续的统一体,并强调这些结构的动态性。[44][45]现代植物系统分类学主要关注植物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英语Phylogenetic nomenclature[46][47][48][49]现代分子系统发生学通常忽视植物形态特征,而主要以植物的基因序列为数据来源。1998年,借助对开花植物的基因序列分析,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发表了被子植物的系统发生学成果,其中回答了许多有关被子植物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关系的问题。[50]DNA条形码技术是当前植物学研究的活跃主题,该研究理论上可用于鉴定植物物种和商业品种。[51][52]

近30多年来,分子生物学和近代技术科学,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新概念和新技术被引入到植物学领域,植物学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53]当今相当多的新知识都从研究模式植物而来,如拟南芥。这种十字花科的杂草是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之一。此外水稻也是较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因为水稻基因组相对较小,同时國際水稻基因定序工程(英語:The 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也把它定为重要的谷物//单子叶植物模型。[54]另一禾本科植物二穗短柄草也是一个有助理解遗传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模型。[55]科学家对小麦玉米大麦黑麦御谷大豆等主粮都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其中部分植物的基因组测序较为困难,因为它们的染色体中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a]此外,绿色水藻莱茵衣藻英语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作为模式生物,也为细胞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知识。[56]

研究范围与重要性

 
 
植物学工作涉及到对植物的采集与描述,以蕨类植物蹄盖蕨英语Athyrium filix-femina為例,標本(左)與科學繪圖(右)均是重要的依據。

对植物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植物是地球生命的重要部分。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几乎所有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与食物来源。光合作用以太阳光、水、二氧化碳为原料,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与材料,植物、藻类蓝菌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群体。[57][58]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而被释放至地球大气,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都使用氧气呼吸。此外,植物还能防止土壤侵蚀,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过程中也扮演关键角色。[59]植物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乎人类可获得的食物、氧气、生化产品、原材料,并可产生和维持土壤。[60]

在现代科学之前,所有生命都被分成动物或植物(包含真菌)[61],而植物学就是专门研究那些除动物以外的生物。[62]植物学家不仅研究植物的内部运作,例如细胞器、细胞、组织的功能,还涉及整株植物、植物种群、植物群落的研究。在每一研究层面,植物学家都可能用到分类学发生学演化学等理论,并使用解剖学形态学研究相应结构,使用生理学研究植物功能运作。[63]

通俗意义上的“植物”只包括“陆生植物”,或称高等植物,其下包含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使用孢子繁殖的隐花植物蕨类石松地钱角苔藓类)。[64]高等植物皆为多细胞真核生物,其共同祖先可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史以单倍体二倍体交替。处于单倍体阶段时称为配子体,在某个阶段会发展为二倍体,此时称为孢子体[65]种子植物的配子体由母体孢子体培育。[66]过去植物学家也研究现代植物标准定义以外的生物,现在这些研究已被细分为其它学科,例如细菌(现在被细分为细菌学)、真菌(现为真菌学)——包括与地衣共生的真菌(地衣學英语Lichenology)、非绿藻藻类学)、病毒病毒学)。虽然上述领域已不再是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范围,但植物学家仍关注这些物种,并且真菌和原生生物也仍包含在植物学课程内。[67][68]

根据内共生学说,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放氧生物蓝菌通过内共生演化为了植物真核祖先细胞内的叶绿体。由此产生的光合植物加快了大气氧含量的升高,彻底改变了远古地球的大气组成,并在其后20多亿年里维持大气中充足的氧含量。[69][70]古植物学是研究远古时期遗留的植物化石记录的学科,科学家也从这些记录中探索植物的演化历程英语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nts

21世纪关于植物的主要问题是其作出基础生产者,在全球范围的生命原材料循环中扮演的角色。这些原材料包括能量、碳、氧气、氮和水。此外,人们也关注植物管理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例如资源管理英语Resource management自然保护粮食安全入侵物种防治碳截存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71]

农业

 
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植物,例如大米直接来自水稻。

人类几乎所有主食都直接来自植物的初级生产,或间接来自以植物为食的动物。[72]植物及其它光合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它们将来自太阳光的能量、土壤和大气中的养分转化为可供动物获取使用的形式。生态学家将其称为第一营养级[73]现代主要食用作物例如苔麸、玉米、水稻、小麦、豆类香蕉,以及用于织物生产的火麻亚麻棉花等,都来自于史前人类对野外原始植物英语Founder crops的筛选培育。[74]

植物学家致力于研究利用植物生产食物并提高其产量,例如通过植物配种方法获取期望的性状。这些工作对人类未来十分重要,其可确保人类后代的粮食安全[75]植物学家也研究农业中的有害植物,例如杂草。植物病原体也是他们的研究方向,植物学家借助对植物病原体的生物研究寻找其在农业活动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控制方法。[76]民族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科,而当涉及到植物与远古人类的关系时,则称为古民族植物学英语Paleoethnobotany[77]一些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最早记录来自加拿大原住民,他们从众多植物中分辨出可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家记录了这些原住民与植物间的关系。[78]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生物化学是研究植物内化学反应进程的学科。其中部分化学反应用于自身基础代谢,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景天酸代谢[79]另一些化学反应则用于合成特定物质,例如用于固定植株的木质素纤维素,或是生成一些次级产物,如树脂芳香味化合物

 
通过纸色谱法看到的不同种类叶绿色素英语Photosynthetic pigment

植物和其它光合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独特的细胞器——叶绿体,其被认为是从蓝菌与植物祖先内共生演化而来。叶绿体和蓝菌内都含蓝绿色素叶绿素[80]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b]可吸收光谱中的蓝-紫与橙-红部分,并反射绿光,因此在人类看来呈绿色。植物在红蓝光中吸收的能量由叶绿体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碳化合物,该转化过程还需要用到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这个过程称为碳固定,氧气是该反应的副产物。

 
植物借助卡尔文循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子

叶绿素从光照中捕获的能量最初以电子形态存在,而后形成电化学梯度。捕获的电子用于制造ATPNADPH分子,这些分子用于储存与转运能量。能量随后用在卡尔文循环的暗反应中,从RuBisCO酶生产出三碳糖甘油醛3-磷酸(G3P)。甘油醛3-磷酸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合成葡萄糖及几乎所有其它有机分子的原材料。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84]淀粉是大多数陆生植物及藻类的能量储存介质,但菊科植物使用菊粉(属于果糖)作为能量储存介质。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蔗糖,以更方便的运送至植株其余部分。

相比无叶绿体的动物,植物和其它真核亲缘生物还借助叶绿体完成其它一些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例如合成脂肪酸[85][86]和大部分氨基酸[87]脂肪酸的用途广泛,例如为细胞膜提供原材料,陆生植物也以它为基础构建植物角质层,用以减缓水分蒸发。[88]

植物还可以合成许多独特的聚合物,例如多糖分子纤维素果胶,用于合成细胞壁木葡聚糖英语Xyloglucan[89][90]维管植物可合成木质素,用于加固木质管胞第二层细胞壁英语Secondary cell wall木质部,以防止植物在水分胁迫下吸水时倒塌。厚壁組織中也有木质素,其为植物提供支撑,该组织也是木材的主要成分。孢粉質英语Sporopollenin是一类具备化学抗性的聚合物,在细胞壁外层、孢子和陆生植物花粉中都有发现,化石记录显示,早期陆生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在这类物质的保护下得以存活。广泛认为孢粉質促进了植物在奥陶纪的演化。[91]相比植物刚扩散至陆地的奥陶纪与志留紀时期,如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有所降低。许多单子叶植物(例如玉米菠萝)和双子叶植物(例如菊科)各自独立演化出了景天酸代謝以及C4类二氧化碳固定[92],以降低先前使用C3类二氧化碳固定光呼吸过程的能量损失。这些演化只在陆生植物中发生。

医学与原材料

植物化学是植物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93]部分化学产物可能具有毒性,例如毒参属植物产生的毒芹碱,这是一种生物碱,对人畜有神经毒性。而另一些化学产物,人们可能会被其特殊风味吸引,例如辣薄荷精油、柠檬油等,从而将它们作为香料或调味品。医学上也将由罌粟生产的鸦片用于麻醉镇痛。许多医学或娱乐药物,例如四氢大麻酚大麻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吗啡尼古丁等,都直接源自植物。还有些产品则是天然植物的简单衍生物。例如,止痛药阿司匹林(也即乙酰水杨酸)最初是从柳树树皮分离[94],许多阿片类止痛药(例如海洛因)都是来自罂粟产物吗啡的化学修改。[95]人们常用的兴奋剂也源于植物,例如来自咖啡的咖啡因、茶、以可可豆制作的巧克力、来自烟草的尼古丁。人类酿造的酒精饮料一般来自糖分丰富的植物,例如啤酒源自大麦,清酒源自水稻、红酒源自葡萄。[96]美洲原住民在其数千年历史中发现了许多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制药产业有时会参考民族植物学的相关记录,将其作为发现新药物的一种方法。[97][98]

植物也被用于制造颜料和染料,例如红酒中的红色源自花色素苷,牛仔裤的靛蓝色来自黄木犀草菘藍共同制成的吲哚酚。艺术家常用的藤黄茜草紅分别来自热带金丝桃科植物的树脂以及染色茜草的根。

来自植物的常见原材料还有糖、淀粉、棉花、麻布火麻、部分绳子、木材、塑合板莎草纸植物油天然橡胶等。木材热裂解可产生纯度很高的木炭,历史上常作为金属冶炼燃料,此外也可用于过滤、除湿、作为颜料或制造火药纤维素是世界上储量最充足的有机聚合物[99],可转化为能源、燃料、制作材料或化学原料。纤维素产品包括人造丝、玻璃纸、墙纸黏贴剂英语Methyl cellulose、生物丁醇燃料硝化棉甘蔗欧洲油菜大豆等植物因其含有大量可发酵糖或油脂,因此也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例如制成生物柴油,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100]美洲原住民使用茅香除蚊。[101]美国化学学会后来发现茅香中起除蚊作用的化合物是植醇香豆素[101]

植物生态学

 
豆科植物 Medicago italica英语Medicago italica根瘤英语Root nodule,其中含有固氮细菌 Ensifer meliloti英语Ensifer meliloti。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为细菌提供养料与无氧环境,细菌为植物固氮。[102]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植物生态学家研究本地或区域植物群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环境适应度,以及它们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例如竞争或共生)。[103]植物生态学家有时也会采用民族植物学收集的经验证据,他们可借助这些经验证据理解当地在数千年前的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环境随时间变化过程。[104]植物生态学的目标是理解植物栖息环境与其分布模式、产量、环境影响、演化过程、对环境变化反馈的关系。[105]

植物的生长依赖环境中的土壤和气候,同时它们也反过来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例如,植物可影响阳光反照率、改变地表径流、稳固矿质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影响当地气候。植物会同环境中其他生物竞争资源[106][107],也和多种空间尺度英语Spatial scale(如群体、种群和群集)中的同类交互。具备相似植被特征英语Holdridge life zone、优势植物、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区域可被归为一类生物群系,例如冻原热带雨林[108]

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而植物可凭借各种方法保护自己英语Plant defense against herbivory。有些植物也演化出了寄生肉食行为。植物与其它物种可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例如某些植物可与菌根根瘤菌互换食物,親蟻植物英语Myrmecophyte可获得蚂蚁的保护[109],蜜蜂、蝙蝠等动物可帮助传播花粉[110][111],人类和部分动物可作为分散载体英语Dispersal vector帮助植物散播种子。[112]

植物、气候和环境变化

人们可根据植物对气候和其它环境变化的响应理解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功能与生产力的影响。例如,植物物候学可作为理解历史气候学英语Historical climatology气候变化的生物学影响的窗口孢粉学数百万年前花粉化石沉积物的分析可用于重建古代气候。[113]根据对古生代陆生植物体型、叶片气孔密度以及叶片形状的分析,科学家可估算当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114]臭氧层空洞可将植物暴露于高水平紫外线辐射,从而减缓其生长速率。[115]此外,对植物群集系统分类生物分类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植被变化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的原因。[116]

遗传学

 
一个关于豌豆杂交的旁氏图,演示了紫色(B)与白色(b)花朵豌豆的杂合子

植物与其他多细胞生物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孟德尔通过对豌豆(Pisum sativum)的研究发现了植物的遗传规律。这些遗传规律后来被发现不只适用于植物,更可扩展至其它生物。与之类似,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时发现了“跳跃基因”,其同样适用于其它生物。不过,植物与其它生物仍存在部分遗传学上的差异。

相比动物,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因此常可以进行跨物种杂交。一个常见的案例是甜橙,它是柚子橘子的杂交产物。[117]现今种植的多种小麦都是源于野外原始物种的种间与种内杂交。[118]雌雄同株的被子植物常有自交不亲和性,以致花粉无法落至柱头,或是不能发芽和产生雄配子[119]这是植物用以促进异株授粉的机制之一。[120]在许多陆生植物中,雌雄配子会由不同个体生成,这种情况被称为雌雄异株[121]

另外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植物中常有源于不同机制的单性生殖现象,例如土豆的块根。尤其是在北极地区高山气候环境,一般没有动物帮助传播花粉,因此小植物和鳞茎植物可能不会发展出花,而以无性生殖取代有性生殖,从而整个种群都与其父代的基因一致。这是植物中的一类無融合生殖英语Apomixis,这种现象也可发生在种子中,其包含与父代基因一致的配子。[122]

大多有性生殖产生的个体都是二倍体,也即有成对的染色体,不过错误的细胞分裂也可能使染色体加倍。这类错误可发生在胚胎生长早期,导致同源多倍体或部分同源多倍体生物;或发生在普通细胞分裂时,产生一些多倍体(核内倍数性)细胞;或在配子形成时。两种不同植物物种的杂交种可能是异源多倍体(英語:allopolyploid)。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常是可育的,但可能无法与其父代种群杂交,因为两者染色体数目不同。这些植物与父代种群有生殖隔离,但仍生活在同一区域,最终或许可形成全新物种英语Sympatric speciation[123]一些不育的多倍体仍可通过营养繁殖或种子的无融合生殖产生完全一致的后代。[123]硬粒小麦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而普通小麦是可育的六倍体。商业种植的香蕉是不育的、无种子的三倍体西洋蒲公英是三倍体,可借无融合生殖产生可育的种子。

与其它真核生物一样,由内共生而来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在裸子植物中,叶绿体基因遗传自雄性父代,而在被子植物中则是遗传自雌性父代。[124]

分子遗传学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首个完成测序的植物,也是重要的模式植物。

科学家从模式生物(例如拟南芥)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93]拟南芥的基因组(或称遗传信息)包含1.35亿个DNA碱基对,属于被子植物中最小的基因组之一。2000年,拟南芥的基因组测序完成,是首个完成基因测序的植物。[125]而后对另一些基因组较小的植物,以及水稻Oryza sativa[54]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55]等植物的基因测序也使它们成为了重要的模式植物,促进人们对谷物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的生物与遗传学、细胞和分子层面生物学的理解。

类似拟南芥的模式植物被用于研究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子生物学。理想的模式植物的基因组较小,对其需要有较完整的认知或测序,体型较小,世代时间较短。玉米曾被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C4类植物糖分的韧皮部装载。[126]单细胞绿藻莱氏衣藻英语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不属于有胚植物,却含有与陆地植物相关的绿色素叶绿体,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27]温泉红藻纲下的Cyanidioschyzon merolae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用于研究染色体的基础功能。[128]菠菜、豌豆[129]大豆以及苔藓植物小立碗蘚英语Physcomitrella patensPhyscomitrella patens)常被用于研究植物细胞生物学。[130]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根际细菌,它可依附植物细胞,透过愈伤组织导入Ti质体英语Ti plasmid进行基因水平转移,从而致使植物患上冠癭瘤(英語:crown gall disease)。1977年,一些科学家猜测Ti质体可能是将固氮基因英语Nif gene转入豆科植物根部的自然载体。[131]如今,对Ti质体的基因修改已成为制造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手段。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指无法透过DNA序列变化得到解释的可遗传基因功能变化[132],它可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133]例如DNA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表达(或不表达)就属于表观遗传学变化。依附于DNA缄默区的抑制蛋白也可控制基因表达与否。表观遗传记号可能在植物的程序性发展阶段被加入或移除,并造成了诸如叶片与花瓣的区分。这些记号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延续至细胞分裂结束,从而伴随整个细胞生命周期。有些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遗传[134],而另一些则在繁殖细胞阶段被重置。

真核生物借助表观遗传变化控制细胞分化。形态发生时期,全能干细胞转变为胚胎中的多种富潜能細胞株英语Immortalised cell line,并最终分化为不同细胞。植物胚胎从受精卵开始,并持续分裂分化为薄壁组织木质导管细胞英语Vessel element韧皮部筛管、植物表皮保卫细胞等不同组织。这种分化过程源于部分基因的表观遗传激活以及另一些基因的抑制。[135]

与动物不同的是,许多分化后的植物细胞(尤其是薄壁细胞)仍保留有全能性,因此仍具备发展为新植株的潜能。不具备全能性的植物细胞包括高度木质化的细胞,成熟后死亡的厚壁组织和木质部,以及缺少细胞核的韧皮部筛管。虽然植物使用与动物相似的表观遗传机制(例如染色质重塑英语Chromatin remodeling),但也有假说提出,植物可依据周围细胞和周边环境所提供的位置信息,修改自身基因表达样式,从而决定生长目标。[136]

表观遗传变化可导致副突变,该变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透过等位基因诱使另一等位基因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类表观遗传标记可传递至后代。[137]

植物演化

 
泥盆纪植物 Rhynia gwynne-vaughani 的茎干横截面化石。

植物的叶绿体蓝菌(常被错误的称为蓝绿藻)相似,科学假说认为,如今携带叶绿体的植物为真核生物与蓝菌的内共生产物。[138][139][140][141]

藻类多系群,其被分为多种不同类别,部分与植物相近。藻类与植物间有诸多差异,例如它们的细胞壁组成成分、生物化学机制、色素、叶绿体结构、营养储存方式都有不同。绿藻门的姐妹类别轮藻门被认为是包含了植物的远古祖先。[142]轮藻门下的轮藻纲与陆生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共同构成单系群,或称链型植物[143]

無維管束陆生植物是不含木质部韧皮部的有胚植物,其下包含苔藓植物门地钱门角苔门。带有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蕨类维管植物在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早期分化为不同谱系,其中古老的石松门存活至今。泥盆纪末期,部分植物群例如石松门、前裸子植物门叉葉蕨目英语sphenophyllales演化出了“大孢子”——这些植物产生两种大小的孢子,较大的称为大孢子英语Megaspore,较小的称为微孢子。这些植物的减数配子体由孢子囊内的大孢子发育而来,称为内生孢子。种子由覆盖了一或两层珠被的内生大孢子组成。孢子体最初在种子内部发育,在发芽时释放至外部。已知最早的种子植物可追溯至泥盆纪法门期[144][145]随着种子的演化,种子植物开始分化为不同群体,包括已灭绝的种子蕨门,以及存活至今的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146]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不被子房包裹,如今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柏苏铁银杏买麻藤。被子植物的种子由雌花器子房包裹。[147][148]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被子植物似乎是裸子植物的姐妹群[149]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植物化学、细胞间交互作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植物形态学、植物与环境的交互。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一切与生命相关的植物内部物理化学活动。[150]植物代谢所需的所有物质都源于空气、土壤与水体。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捕获来自太阳光的能量,随后被供给至细胞呼吸,这些能量构成了所有生命的活动基础。光自养生物包括所有可直接从光照中以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绿色植物、藻类、蓝菌。异养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所有真菌、所有完全寄生植物以及非光合作用菌,这些生物以来自光合生物的能量为生,并将其用以构建自身细胞与组织。[151]呼吸是对碳化合物的氧化过程,该过程将碳化合物分解为更简单的结构,从而释放其中包含的能量,这与光合作用过程相反。[152]

各类分子可在植物内转运,转运的空间尺度英语spacial scale可以有很大差别。对于离子、电子、各类分子(例如水分子和酶分子)的亚细胞转运需要穿过细胞膜。植物根部吸收的矿物质和水可由蒸散流转运至其它部位。转运也可借扩散渗透主动运输质流英语Mass flow (life sciences)等方式完成。[153]植物需要转运包括等元素。在维管植物中,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元素溶于水中的离子,通过木质部转运至植物体各处。植物所需的大部分养分都来自土壤矿物质的化学分解。[154]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通过韧皮部转运至其它部位,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转运过程。

植物激素

 
1 位于阳光正下方的燕麦胚芽鞘。红色部分为植物生长素,此时平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 2 随着太阳位置变化,植物生长素转移至背光一侧,促使该侧细胞伸长。3, 4 一侧细胞伸长导致芽尖向光源方向弯曲[155]
捕蝇草(ionaea muscipul)的捕虫陷阱显示出植物具备触觉。

植物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可对外部信号作出反应。例如面对光线、触摸和伤害等刺激,植物会尝试移动或远离这些刺激。触觉敏感性的证据包括含羞草Mimosa pudica)因触碰导致的叶片闭合,捕蝇草狸藻属的捕虫陷阱,兰花花粉块英语Pollinium[156]

19世纪末,科学家提出假设认为植物可产生激素调控自身生长。达尔文设计实验检测了植物芽尖和根部的向光性[157]向重力性,他得出结论“很难否认植物培根尖端……行为就如低级动物的大脑……可作出不同运动”。[158]就在同一时期,德国科学家弗里茨·温特英语Frits Went发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159]最早发现的生长素是吲哚-3-乙酸(IAA),其可促进植物细胞生长,并最终在50年后被分离。[160]生长素是造成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原因。[161]1939年,科学家发现植物营养组织可在含IAA的培养基中维持,1947年观察到可通过控制IAA浓度诱使营养组织生根发芽,这是植物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的里程碑。[162]

细胞分裂素也是一类植物激素,顾名思义,它能控制细胞分裂过程。玉米素英语Zeatin属于细胞分裂素,最初在玉米中发现,属于腺嘌呤的衍生物。玉米素由根部生成,经木质部传输至茎干,促进此处的细胞分裂、芽的发育以及叶绿体变绿。[163][164]吉贝素属于二萜化合物,由乙酰辅酶A羧化酶甲羟戊酸途径合成。吉贝素涉及植物发芽和种子解除休眠,并透过控制茎干细胞生长来控制植株高度,控制开花。[165]脫落酸(ABA)存在于除地钱外的所有陆生植物中,由叶绿体或其它质体从类胡萝卜素合成。该激素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种子成熟和休眠,并促使气孔关闭。人们最初以为脱落酸可促使叶片脱落,于是以此命名。[166]乙烯是一种气态植物激素,从甲硫氨酸合成,可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167][168]乙烯或乙烯利被广泛用于催熟棉花、菠萝和其它更年性水果

植物激素茉莉酮酸最初从素馨花油分离[169],可在植物受病原攻击时解锁後天性系統抗性英语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基因,从而抵御威胁。[170]

光照作为植物的首要能量来源,其也可作为一类反馈信号,例如植物可从中得到每日光照量信息。因此光照也可对植物造成光形態發生英语Photomorphogenesis适应性变化。光敏素是植物接收光照的受体[171]

植物解剖和形態

 
真双子叶植物示意图,其为最“典型”的植物,占据所有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三。[172]然而,并不存在与该示意图完全等同的植物。

植物解剖學研究植物細胞和組織的結構,而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构造。[173]所有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它们的DNA储存在细胞核中。[174][17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或真菌的区别在于:它们有组成成分为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细胞壁;比动物细胞更大的液泡[176];具备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作用的独特质体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其它质体还有储存物质的作用,例如储存淀粉淀粉体)或脂类油粒体)。此外,链型植物桔色藻目[177]还可在细胞分裂末期使用成膜體英语Phragmoplast作为模版建造細胞板英语Cell plate[84]

维管植物包括石松蕨类种子植物(其下包含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这些植物通常被分为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英語:Shoot)即植物的,以及依附其上的和繁殖结构。地下部分包含植物的根部,根尖有根毛,根部通常没有叶绿素。[178]非维管植物例如地钱角苔苔藓,它们没有用于穿透土壤的维管根,但也进行光合作用。[179]地钱的孢子体阶段不具光合作用能力,但角苔和苔藓的孢子体阶段可以依靠光合作用满足部分能量需求。[180]

植物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相互依存,地下的根系需要依靠地上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地上部分需要依靠根系吸收水分与矿物质。[178]各部分细胞可分化为对方的组织,或生成不定根或不定枝[181],例如块茎块根匍匐莖英语Stolon[182]靠近地面的根系,例如在柳树中所见到的,可发展出独立的地上部分,并最终形成全新植株。[183]地上或地下部分缺失时,另一部分通常可以再生长。因此仅凭单片叶子(例如非洲堇属[184],甚至单个细胞(可分化为愈伤组织[181]都可能繁育成完整植株。在维管植物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作为传输组织,负责在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运输物质。根部有时可用于储存营养物质,例如糖[178]糖用甜菜)或淀粉[183]胡萝卜)。

茎的功能主要是为叶和繁殖器官提供支撑,但在肉质植物中也可储存水分(仙人掌)或营养物质(土豆)。茎有时也可用于营养繁殖,例如草莓的匍匐茎繁殖,或是壓條英语Layering繁殖。[185]叶负责收集光照,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186]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例如松柏苏铁银杏买麻藤,可产生裸露的种子。[187]而被子植物可开花并产生种皮包裹的种子。[147]木质植物,例如杜鹃栎树可产生两种额外结构:木材(次生木质部)和树皮(次生韧皮部和木栓)。木质植物包含所有裸子植物和部分被子植物。[188]其中部分有性繁殖,部分无性繁殖,还有部分两种方式兼有。[189]

尽管对于植物主要形态类别,如根、茎、叶、毛状体的区分十分有用,但这些类别并非独立,而是由中间形相连,因此各结构组成了连续的统一体。[190]此外各结构也可视为各过程,因此完整植株即是过程的组合。[45]

系统植物学

 
植物学家在制作植物标本

系统植物学属于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该学科关注各生物的分布范围、差异及相互关系,尤其注重生物的演化历史。[191]它的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分类、科学分类学和系统发生学。植物学家在分类物种时会依据类别将其归类,例如归为某个生物分类学是科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形式,现代分类学源于18世纪植物学家卡尔·林奈的工作,林奈根据生物体的外观形态将其分类。这些分类后来因达尔文共同祖先理论作了适当调整,也即按照生物的演化祖先而非外表特征相似性分类。尽管科学家对于如何分类生物还有争论,但以生物DNA序列为基础数据的现代分子系统发生学技术已经推动许多有关演化历程的修正,并预计未来仍将继续。现代生物学应用最广泛的分类系统是林奈分类学英语Linnaean taxonomy,该理论依层级分类生物,各物种都以二名法命名。《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规范了植物学的科学命名,法规由国际植物学大会负责管理。[192][193]

依据生物分类学,植物界属于真核生物,各生物依次向下归类,直至物种层级。层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植物的拉丁学名由其属和属下的种名组成,由此生成独一无二的名称。[193]例如鸢尾的学名为Iris tectorum,其中Iris为其属名,表示该物种属于鸢尾属,而tectorum是其种加词。属名首字母需大写,种加词小写,整个学名需以斜体表示,如果无法斜体,则需添加下划线。[194][195][196]

生物群的演化史与遗传关系称为系统发生,对此的研究称为系统发生学。该学科的基础方法是利用生物间的遗传相似性探究其关系。[197]例如叶仙人掌属枝叶繁茂,与其它叶片呈针尖状的典型仙人掌(例如金琥属)的外观非常不同。然而叶仙人掌属和金琥属都有由刺座英语Areole(高度特化的垫状结构)产生的尖刺,这表明这两个属存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198][199]

两种形态差异巨大的仙人掌
 
葉仙人掌屬
Pereskia aculeata
 
金琥属
Echinocactus grusonii
虽然叶仙人掌属枝繁叶茂,但其刺座结构显示出它和“典型”的仙人掌金琥属有相近的演化关系。

因植物相似性而作出的亲缘关系判断必须十分仔细,因为趋同演化也使不同植物物种独立演化出相似特征。部分大戟屬物种有和仙人掌相似的无叶球茎,这是因适应水栖环境而发生的形态演化,假若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些物种的花和仙人掌的花在结构上有显著不同,因此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并不相近。支序分类学采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性状,以更好的在与演化关系无关的相似性状——例如不同生物群体独立演化出的相似特征(同塑性英语Homoplasy),祖先遗留的特征(祖征英语Apomorphy and synapomorphy)——和从最近共同祖先身上承袭的性状(共有衍徵)之间作出区分。只有衍徵,例如上述仙人掌植物的刺座,才可提供生物间最近共同祖先的证据。支序分类学分析的结果以支序图形式展示,以树状结构展示出生物的演化支和后代。[200]

自1990年代起,基于分子特征和遗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生学取代了先前以形态特征为判断依据的传统方法,人们不必再依靠观察形态特征,例如是否有刺、刺座等信息判断植物的演化关系。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分子系统发生学直接使用植物的遗传序列为数据,而不再依赖由这些遗传序列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克莱夫·安东尼·斯特斯表示这种方法“直接取得了演化的遗传基础”。[201]例如,以往人们认为真菌属于植物,或至少更接近植物而不是动物。然而基因证据显示,多细胞生物的演化关系应如下面树状图所示——真菌更接近动物而非植物。[202]

植物

真菌

动物

1998年,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在分析了大部分被子植物后发表了《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该成果解答了过去的许多疑问,例如哪一科代表了被子植物最早的分支。[50]对植物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植物学家更好的理解植物的演化过程。[203]除了对模式植物的研究以及日渐常用的遗传证据外,分类学家也在讨论和尝试更好的将植物放入分类单元[204]其它科技,例如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植物学研究的精细程度,并可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数据。[205]

符号

植物学中曾应用一些符号,其中部分已经过时,例如林奈曾用行星符号表示木质、草本和多年生植物,而韦尔登诺曾用土星符号)代表无性植物,用水星符号)代表雌雄同体植物。以下是植物学中仍在使用的符号:[206]

♀ 雌性
♂ 雄性
雌雄同体
⚲ 植物无性生殖
◊ 未知性别
☉ 一年生植物
⚇ 两年生植物
♾ 多年生植物
☠ 有毒植物
🛈 更多信息
× 杂交
+ 嫁接杂交

参见

  • 植物学分支英语Branches of botany
  • 植物演化史英语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nts
  • 植物学术语表英语Glossary of botanical terms
  • 植物形态学术语表英语Glossary of plant morphology
  • 植物学期刊列表英语List of botany journals
  • 植物学家列表英语List of botanists
  • 植物园列表英语List of botanical gardens
  • 植物学家名称缩写列表英语List of botanists by author abbreviation (A)
  • 驯化植物列表英语List of domesticated plants
  • 开花植物列表
  • 植物分类系统列表英语List of systems of plant taxonomy
  • 植物学纲要英语Outline of botany

注释

  1. ^ 这种情况称作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
  2. ^ 在一些蓝藻中也发现了叶绿素b。蓝菌和部分藻类中还存在许多其它种类的叶绿素,但均未在陆生植物中发现。[81][82][83]

参考文献

脚注

  1.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2016.
  2. ^ The Plant List.
  3.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 ^ Sumner 2000,第16頁.
  5. ^ 5.0 5.1 Reed 1942,第7–29頁.
  6. ^ Oberlies 1998,第155頁.
  7. ^ 北京市园林学校 1990,第10頁.
  8. ^ Needham, Lu & Huang 1986.
  9. ^ 9.0 9.1 Greene 1909,第140–142頁.
  10. ^ 周云龙 2004,第10頁.
  11. ^ Bennett & Hammond 1902,第30頁.
  12. ^ Mauseth 2003,第532頁.
  13. ^ Dallal 2010,第197頁.
  14. ^ Panaino 2002,第93頁.
  15. ^ Levey 1973,第116頁.
  16. ^ Hill 1915.
  17. ^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2007.
  18. ^ Yaniv & Bachrach 2005,第157頁.
  19. ^ Sprague & Sprague 1939.
  20. ^ Waggoner 2001.
  21. ^ 吴增华; 侯学良. 检索表的矛盾分析及其实践意义(综述).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15, 44 (1): 87–90. 
  22. ^ Scharf 2009,第73–117頁.
  23. ^ Capon 2005,第220–223頁.
  24. ^ Hoek, Mann & Jahns 2005,第9頁.
  25. ^ Starr 2009,第299–頁.
  26. ^ Morton 1981,第377頁.
  27. ^ Small 2012,第118–頁.
  28. ^ Karp 2009,第382頁.
  29.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89.
  30. ^ Chaffey 2007,第481–482頁.
  31. ^ Tansley 1935,第299–302頁.
  32. ^ Willis 1997,第267–271頁.
  33. ^ Morton 1981,第457頁.
  34. ^ de Candolle 2006,第9–25, 450–465頁.
  35. ^ Jasechko et al. 2013,第347–350頁.
  36. ^ Nobel 1983,第608頁.
  37. ^ Yates & Mather 1963,第91–129頁.
  38. ^ Finney 1995,第554–573頁.
  39. ^ Cocking 1993.
  40. ^ Cousens & Mortimer 1995.
  41. ^ Ehrhardt & Frommer 2012,第1–21頁.
  42. ^ Haberlandt 1902,第69–92頁.
  43. ^ Leonelli et al. 2012.
  44. ^ Sattler & Jeune 1992,第249–262頁.
  45. ^ 45.0 45.1 Sattler 1992,第708–714頁.
  46. ^ Ereshefsky 1997,第493–519頁.
  47. ^ Gray & Sargent 1889,第292–293頁.
  48. ^ Medbury 1993,第14–16頁.
  49. ^ Judd et al. 2002,第347–350頁.
  50. ^ 50.0 50.1 Burger 2013.
  51. ^ Kress et al. 2005,第8369–8374頁.
  52. ^ Janzen et al. 2009,第12794–12797頁.
  53. ^ 周云龙 2004,第12頁.
  54. ^ 54.0 54.1 Devos & Gale 2000.
  55. ^ 55.0 55.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2012.
  56. ^ Ben-Menahem 2009,第5370頁.
  57. ^ Campbell et al. 2008,第186–187頁.
  58. ^ Campbell et al. 2008,第1240頁.
  59. ^ Gust 1996.
  60.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09.
  61. ^ Chapman et al. 2001,第56頁.
  62. ^ Braselton 2013.
  63. ^ Ben-Menahem 2009,第5368頁.
  64. ^ Origin of Land Plants. Digital Atlas of Ancient Life. [2023-02-02] (美国英语). 
  65. ^ Campbell et al. 2008,第602頁.
  66. ^ Campbell et al. 2008,第619–620頁.
  67. ^ Capon 2005,第10–11頁.
  68. ^ Mauseth 2003,第1–3頁.
  69. ^ 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70. ^ Campbell et al. 2008,第516–517頁.
  71. ^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
  72. ^ Ben-Menahem 2009,第5367–5368頁.
  73. ^ Butz 2007,第534–553頁.
  74. ^ Zohary & Hopf 2000,第20–22頁.
  75. ^ Floros, Newsome & Fisher 2010.
  76. ^ Schoening 2005.
  77. ^ Acharya & Anshu 2008,第440頁.
  78. ^ Kuhnlein & Turner 1991.
  79. ^ Lüttge 2006,第7–25頁.
  80. ^ Campbell et al. 2008,第190–193頁.
  81. ^ Kim & Archibald 2009,第1–39頁.
  82. ^ Howe et al. 2008,第2675–2685頁.
  83. ^ Takaichi 2011,第1101–1118頁.
  84. ^ 84.0 84.1 Lewis & McCourt 2004,第1535–1556頁.
  85. ^ Padmanabhan & Dinesh-Kumar 2010,第1368–1380頁.
  86. ^ Schnurr et al. 2002,第1700–1709頁.
  87. ^ Ferro et al. 2002,第11487–11492頁.
  88. ^ Kolattukudy 1996,第83–108頁.
  89. ^ Fry 1989,第1–11頁.
  90. ^ Thompson & Fry 2001,第23–34頁.
  91. ^ Kenrick & Crane 1997,第33–39頁.
  92. ^ Gowik & Westhoff 2010,第56–63頁.
  93. ^ 93.0 93.1 Benderoth et al. 2006,第9118–9123頁.
  94. ^ Jeffreys 2005,第38–40頁.
  95. ^ Mann 1987,第186–187頁.
  96.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2011.
  97. ^ Frances 1974.
  98. ^ McCutcheon et al. 1992.
  99. ^ Klemm et al. 2005.
  100. ^ Scharlemann & Laurance 2008,第52–53頁.
  101. ^ 101.0 101.1 Washington Post 2015.
  102. ^ Campbell et al. 2008,第794頁.
  103. ^ Mauseth 2003,第786–818頁.
  104. ^ TeachEthnobotany 2012.
  105. ^ Burrows 1990,第1–73頁.
  106. ^ Addelson 2003.
  107. ^ Grime & Hodgson 1987,第283–295頁.
  108. ^ Mauseth 2003,第819–848頁.
  109. ^ Herrera & Pellmyr 2002,第211–235頁.
  110. ^ Proctor & Yeo 1973,第479頁.
  111. ^ Herrera & Pellmyr 2002,第157–185頁.
  112. ^ Herrera & Pellmyr 2002,第185–210頁.
  113. ^ Bennett & Willis 2001,第5–32頁.
  114. ^ Beerling, Osborne & Chaloner 2001,第287–394頁.
  115. ^ Björn et al. 1999,第449–454頁.
  116. ^ Ben-Menahem 2009,第5369–5370頁.
  117. ^ Stace 2010b,第629–633頁.
  118. ^ Hancock 2004,第190–196頁.
  119. ^ Sobotka, Sáková & Curn 2000,第103–112頁.
  120. ^ Renner & Ricklefs 1995,第596–606頁.
  121. ^ Porley & Hodgetts 2005,第2–3頁.
  122. ^ Savidan 2000,第13–86頁.
  123. ^ 123.0 123.1 Campbell et al. 2008,第495–496頁.
  124. ^ Morgensen 1996,第383–384頁.
  125. ^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2000,第796–815頁.
  126. ^ Russin et al. 1996,第645–658頁.
  127. ^ Rochaix, Goldschmidt-Clermont & Merchant 1998,第550頁.
  128. ^ Glynn et al. 2007,第451–461頁.
  129. ^ Sun et al. 2002,第95–100頁.
  130. ^ Heinhorst & Cannon 1993,第1–9頁.
  131. ^ Schell & Van Montagu 1977,第159–179頁.
  132. ^ Bird 2007,第396–398頁.
  133. ^ Hunter 2008.
  134. ^ Spector 2012,第8頁.
  135. ^ Reik 2007,第425–432頁.
  136. ^ Costa & Shaw 2007,第101–106頁.
  137. ^ Cone & Vedova 2004.
  138. ^ Mauseth 2003,第552–581頁.
  139. ^ Copeland 1938,第383–420頁.
  140. ^ Woese et al. 1977,第305–311頁.
  141. ^ Cavalier-Smith 2004,第1251–1262頁.
  142. ^ Mauseth 2003,第617–654頁.
  143. ^ Becker & Marin 2009,第999–1004頁.
  144. ^ Fairon-Demaret 1996,第217–233頁.
  145. ^ Stewart & Rothwell 1993,第279–294頁.
  146. ^ Taylor, Taylor & Krings 2009,chapter 13.
  147. ^ 147.0 147.1 Mauseth 2003,第720–750頁.
  148. ^ Mauseth 2003,第751–785頁.
  149. ^ Lee et al. 2011,第e1002411頁.
  150. ^ Mauseth 2003,第278–279頁.
  151. ^ Mauseth 2003,第280–314頁.
  152. ^ Mauseth 2003,第315–340頁.
  153. ^ Mauseth 2003,第341–372頁.
  154. ^ Mauseth 2003,第373–398頁.
  155. ^ Mauseth 2012,第351頁.
  156. ^ Darwin 1880,第129–200頁.
  157. ^ Darwin 1880,第449–492頁.
  158. ^ Darwin 1880,第573頁.
  159. ^ Plant Hormones 2013.
  160. ^ Went & Thimann 1937,第110–112頁.
  161. ^ Mauseth 2003,第411–412頁.
  162. ^ Sussex 2008,第1189–1198頁.
  163. ^ Campbell et al. 2008,第827–830頁.
  164. ^ Mauseth 2003,第411–413頁.
  165. ^ Taiz & Zeiger 2002,第461–492頁.
  166. ^ Taiz & Zeiger 2002,第519–538頁.
  167. ^ Lin, Zhong & Grierson 2009,第331–336頁.
  168. ^ Taiz & Zeiger 2002,第539–558頁.
  169. ^ Demole, Lederer & Mercier 1962,第675–685頁.
  170. ^ Chini et al. 2007,第666–671頁.
  171. ^ Roux 1984,第25–29頁.
  172. ^ Campbell et al. 2008,第630, 738頁.
  173. ^ Raven, Evert & Eichhorn 2005,第9頁.
  174. ^ Mauseth 2003,第433–467頁.
  175.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4.
  176. ^ Mauseth 2003,第62–81頁.
  177. ^ López-Bautista, Waters & Chapman 2003,第1715–1718頁.
  178. ^ 178.0 178.1 178.2 Campbell et al. 2008,第739頁.
  179. ^ Campbell et al. 2008,第607–608頁.
  180. ^ Lepp 2012.
  181. ^ 181.0 181.1 Campbell et al. 2008,第812–814頁.
  182. ^ Campbell et al. 2008,第740頁.
  183. ^ 183.0 183.1 Mauseth 2003,第185–208頁.
  184. ^ Mithila et al. 2003,第408–414頁.
  185. ^ Campbell et al. 2008,第741頁.
  186. ^ Mauseth 2003,第114–153頁.
  187. ^ Capon 2005,第11頁.
  188. ^ Mauseth 2003,第209–243頁.
  189. ^ Mauseth 2003,第244–277頁.
  190. ^ Sattler & Jeune 1992,第249–269頁.
  191. ^ Lilburn et al. 2006.
  192. ^ McNeill et al. 2011,第Preamble, para. 7頁.
  193. ^ 193.0 193.1 Mauseth 2003,第528–551頁.
  194. ^ Mauseth 2003,第528–555頁.
  195.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2006.
  196. ^ Silyn-Roberts 2000,第198頁.
  197. ^ Mauseth 2012,第438–444頁.
  198. ^ Mauseth 2012,第446–449頁.
  199. ^ Anderson 2001,第26–27頁.
  200. ^ Mauseth 2012,第442–450頁.
  201. ^ Stace 2010a,第104頁.
  202. ^ Mauseth 2012,第453頁.
  203. ^ Chase et al. 2003,第399–436頁.
  204. ^ Capon 2005,第223頁.
  205. ^ Morton 1981,第459–459頁.
  206. ^ Simpson 2010.

来源

  • Acharya, Deepak; Anshu, Shrivastava. Indigenous Herbal Medicines: Tribal Formulations and Traditional Herbal Practices. Jaipur, India: Aavishkar Publishers. 2008. ISBN 978-81-7910-252-7. 
  • Addelson, Barbara. . Botanical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December 2003 [201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Anderson, Edward F. The Cactus Family. Pentland, OR: Timber Press. 2001. ISBN 978-0-88192-498-5. 
  • Armstrong, G.A.; Hearst, J.E. Carotenoids 2: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Carotenoid Pigment Biosynthesis. FASEB J. 1996, 10 (2): 228–237. PMID 8641556. S2CID 22385652. doi:10.1096/fasebj.10.2.8641556. 
  • Becker, Burkhard; Marin, Birger. Streptophyte Algae and the Origin of Embryophytes. Annals of Botany. 2009, 103 (7): 999–1004. PMC 2707909 . PMID 19273476. doi:10.1093/aob/mcp044. 
  • Beerling, D.J.; Osborne, C.P.; Chaloner, W.G. Evolution of Leaf-form in Land Plants Linked to Atmospheric CO2 Decline in the Late Palaeozoic Era (PDF). Nature. 2001, 410 (6826): 352–354. Bibcode:2001Natur.410..352B. PMID 11268207. S2CID 4386118. doi:10.1038/35066546. 
  • Benderoth, Markus; Textor, Susanne; Windsor, Aaron J.; Mitchell-Olds, Thomas; Gershenzon, Jonathan; Kroymann, Juergen. Positive Selection Driving Diversification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une 2006, 103 (24): 9118–9123. Bibcode:2006PNAS..103.9118B. JSTOR 30051907. PMC 1482576 . PMID 16754868. doi:10.1073/pnas.0601738103 . 
  • Ben-Menahem, Ari.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of Natur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1.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9. ISBN 978-3-540-68831-0. 
  • Bennett, Charles E.; Hammond, William A. The Characters of Theophrastus – Introduction.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02 [2012-06-27]. 
  • Bennett, K.D.; Willis, K.J. Pollen. Smol, John P.; Birks, H. John B. (编). Track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Lake Sediments. 3: Terrestrial, Algal, and Siliceous Indicators. Dordrecht, German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 Bird, Adrian. Perceptions of Epigenetics. Nature. May 2007, 447 (7143): 396–398. Bibcode:2007Natur.447..396B. PMID 17522671. S2CID 4357965. doi:10.1038/nature05913 . 
  • Björn, L.O.; Callaghan, T.V.; Gehrke, C.; Johanson, U.; Sonesson, M. Ozone Depletion,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Plant Life. Chemosphere – Global Change Science. November 1999, 1 (4): 449–454. Bibcode:1999ChGCS...1..449B. doi:10.1016/S1465-9972(99)00038-0. 
  • Bold, H.C. The Plant Kingdom 4t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7. ISBN 978-0-13-680389-8. 
  • Braselton, J.P. . Ohio University. 2013 [201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Burger, William C. Angiosperm Origins: A Monocots-First Scenario. Chicago: The Field Museum. 2013. 
  • Burrows, W.J. Processes of Vegetation Change . London: Unwin Hyman. 1990. ISBN 978-0-04-580013-1. 
  • Butz, Stephen D. Science of Earth Systems 2. Clifton Park, NY: Delmar Cengage Learning. 2007. ISBN 978-1-4180-4122-9. 
  • Campbell, Neil A.; Reece, Jane B.; Urry, Lisa Andrea; Cain, Michael L.; Wasserman, Steven Alexander; Minorsky, Peter V.; Jackson, Robert Bradley. Biology 8. San Francisco: Pearson – Benjamin Cummings. 2008. ISBN 978-0-321-54325-7. 
  • de Candolle, Alphonse. 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 Glacier National Park, MT: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1-4286-0946-4. 
  • Capon, Brian. Botany for Gardeners 2nd. Portland, OR: Timber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88192-655-2. 
  • Cavalier-Smith, Thomas. Only Six Kingdoms of Life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2004, 271 (1545): 1251–1262. PMC 1691724 . PMID 15306349. doi:10.1098/rspb.2004.2705. 
  • Chaffey, Nigel. Esau's Plant Anatomy, Meristems, Cells, and Tissues of the Plant Body: their Structur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Annals of Botany. 2007, 99 (4): 785–786. PMC 2802946 . doi:10.1093/aob/mcm015. 
  • Chapman, Jasmin; Horsfall, Peter; O'Brien, Pat; Murphy, Jan; MacDonald, Averil. Science Web. Cheltenham, UK: Nelson Thornes. 2001. ISBN 978-0-17-438746-6. 
  • Chase, Mark W.; Bremer, Birgitta; Bremer, Kåre; Reveal, James L.; Soltis, Douglas E.; Soltis, Pamela S.; Stevens, Peter S.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1 (4): 399–436. doi:10.1046/j.1095-8339.2003.t01-1-00158.x . 
  • Chini, A.; Fonseca, S.; Fernández, G.; Adie, B.; Chico, J.M.; Lorenzo, O.; García-Casado, G.; López-Vidriero, I.; Lozano, F.M.; Ponce, M.R.; Micol, J.L.; Solano, R. The JAZ Family of Repressors is the Missing Link in Jasmonate Signaling. Nature. 2007, 448 (7154): 666–671. Bibcode:2007Natur.448..666C. PMID 17637675. S2CID 4383741. doi:10.1038/nature06006. 
  • Cocking, Edward C. Obituary: Professor F. C. Steward. The Independent (London). 1993-10-18 [2013-07-05]. 
  • Copeland, Herbert Faulkner. The Kingdoms of Organisms.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38, 13 (4): 383–420. S2CID 84634277. doi:10.1086/394568. 
  • Costa, Silvia; Shaw, Peter. (PDF). Trends in Cell Biology. March 2007, 17 (3): 101–106. PMID 17194589. doi:10.1016/j.tcb.2006.12.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5). 
  • Cousens, Roger; Mortimer, Martin. Dynamics of Weed Popu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521-49969-9. 
  • Dallal, Ahmad. Islam, Scie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Histor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300-15911-0. 
  • Darwin, Charles. 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 (PDF). London: Murray. 1880. 
  • Demole, E.; Lederer, E.; Mercier, D. Isolement et détermination de la structure du jasmonate de méthyle, constituant odorant caractéristique de l'essence de jasmin isolement et détermination de la structure du jasmonate de méthyle, constituant odorant caractéristique de l'essence de jasmin. Helvetica Chimica Acta. 1962, 45 (2): 675–685. doi:10.1002/hlca.19620450233. 
  • Devos, Katrien M.; Gale, M.D. Genome Relationships: The Grass Model in Current Research. The Plant Cell. May 2000, 12 (5): 637–646. JSTOR 3870991. PMC 139917 . PMID 10810140. doi:10.2307/3870991. 
  • Ehrhardt, D.W.; Frommer, W.B. New Technologies for 21st Century Plant Science. The Plant Cell. February 2012, 24 (2): 374–394. PMC 3315222 . PMID 22366161. doi:10.1105/tpc.111.093302. 
  • Ereshefsky, Marc. The Evolution of the Linnaean Hierarchy. Biology and Philosophy. 1997, 12 (4): 493–519. S2CID 83251018. doi:10.1023/A:1006556627052. 
  • Ferro, Myriam; Salvi, Daniel; Rivière-Rolland, Hélène; Vermat, Thierry; et al.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of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 Identifica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ew Transport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08-20, 99 (17): 11487–11492. Bibcode:2002PNAS...9911487F. PMC 123283 . PMID 12177442. doi:10.1073/pnas.172390399 . 
  • Fairon-Demaret, Muriel. Dorinnotheca streelii Fairon-Demaret, gen. et sp. nov., a New Early Seed Plant From the Upper Famennian of Belgium.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October 1996, 93 (1–4): 217–233. doi:10.1016/0034-6667(95)00127-1. 
  • Finney, D.J. Frank Yates 12 May 1902 – 17 June 1994.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November 1995, 41: 554–573. JSTOR 770162. S2CID 26871863. doi:10.1098/rsbm.1995.0033. 
  • Floros, John D.; Newsome, Rosetta; Fisher, William. (PDF).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2010 [2012-03-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16). 
  • Fry, S.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Xylogluc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89, 40. 
  • Gordh, Gordon; Headrick, D.H. A Dictionary of Entomology. Cambridge, MA: CABI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0-85199-291-4. 
  • Gray, Asa; Sargent, Charles. Scientific Papers of Asa Gray: Selected by Charles Sprague Sargent.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1889 [2012-02-26]. 
  • Greene, Edward Lee. Landmarks of botanical history: a study of certain epoc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botany: part 1, Prior to 1562 A.D.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09. 
  • Glynn, Jonathan M.; Miyagishima, Shin-ya; Yoder, David W.; Osteryoung, Katherine W.; Vitha, Stanislav. Chloroplast Division. Traffic. 2007-05-01, 8 (5): 451–461. PMID 17451550. S2CID 2808844. doi:10.1111/j.1600-0854.2007.00545.x . 
  • Gowik, U.; Westhoff, P. The Path from C3 to C4 Photosynthesis. Plant Physiology. 2010, 155 (1): 56–63. PMC 3075750 . PMID 20940348. doi:10.1104/pp.110.165308. 
  • Grime, J.P.; Hodgson, J.G. Botanical Contributions to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Theory. The New Phytologist. 1987, 106 (1): 283–295. JSTOR 2433023. doi:10.1111/j.1469-8137.1987.tb04695.x . 
  • Gust, Devens.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96 [201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9). 
  • Hancock, James F. Plant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Crop Species. Cambridge, MA: CABI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85199-685-1. 
  • Haberlandt, G. Kulturversuche mit isolierten Pflanzenzellen. 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1902, 111 (1): 69–92 (德语). 
  • Harris, Henry. The Birth of the Cell .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300-08295-1. 
  • Heinhorst, S.; Cannon, G.C. DNA Replication in Chloroplasts.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January 1993, 104 (104): 1–9 [2013-07-02]. doi:10.1242/jcs.104.1.1. 
  • Herrera, C.M.; Pellmyr, O. Plant Animal Interactions: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Hoboken, NJ: Blackwell Science. 2002. ISBN 978-0-632-05267-7. 
  • Hill, Arthur W.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PDF).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15, 2 (1/2): 185–240. JSTOR 2990033. doi:10.2307/2990033. hdl:2027/hvd.3204410280059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9). 
  • Hoek, Christiaan; Mann, D.G.; Jahns, H.M. Algae: An Introduction to Phyc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521-30419-1. 
  • Howe, C.J.; Barbrook, A.C.; Nisbet, R.E.R; Lockhart, P.J.; Larkum, A.W.D. The Origin of Plastid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63 (1504): 2675–2685. PMC 2606771 . PMID 18468982. doi:10.1098/rstb.2008.0050. 
  • Hunter, Philip. . May 2008 [201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1). 
  • Janzen, Daniel H. with the CBOL Plant Working Group; Forrest, L.L.; Spouge, J.L.; Hajibabaei, M.; et al. A DNA Barcode for Land Pl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08-04, 106 (31): 12794–12797. Bibcode:2009PNAS..10612794H. PMC 2722355 . PMID 19666622. doi:10.1073/pnas.0905845106 . 
  • Jasechko, Scott; Sharp, Zachary D.; Gibson, John J.; Birks, S. Jean; Yi, Yi; Fawcett, Peter J. Terrestrial Water Fluxes Dominated by Transpiration. Nature. 2013-04-03, 496 (7445): 347–350. Bibcode:2013Natur.496..347J. PMID 23552893. S2CID 4371468. doi:10.1038/nature11983. 
  • Jeffreys, Diarmuid. Aspirin :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a Wonder Drug. New York: Bloomsbury. 2005. ISBN 978-1-58234-600-7. 
  • Judd, W.S.; Campbell, C.S.; Kellogg, E.A.; Stevens, P.F.; Donoghue, M.J. Plant Systematics, a Phylogenetic Approach .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2002. ISBN 978-0-87893-403-4. 
  • Karp, Gerald.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09. ISBN 978-0-470-48337-4. 
  • Kenrick, Paul; Crane, Peter R.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Plants on Land. Nature. September 1997, 389 (6646): 33–39. Bibcode:1997Natur.389...33K. S2CID 3866183. doi:10.1038/37918. 
  • Kim, E.; Archibald, J.M.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Plastids and Their Genomes. Sandelius, Anna Stina; Aronsson, Henrik (编). The Chloroplast. Plant Cell Monographs 13. 2009. CiteSeerX 10.1.1.325.3438 . ISBN 978-3-540-68692-7. S2CID 83672683. doi:10.1007/978-3-540-68696-5_1. 
  • Klemm, Dieter; Heublein, Brigitte; Fink, Hans-Peter; Bohn, Andreas. Cellulose: Fascinating Biopolymer and Sustainable Raw Material. ChemInform. 2005-09-06, 36 (36): 3358–93. PMID 15861454. doi:10.1002/chin.200536238. 
  • Kolattukudy, Pappachan E. 3 . Kerstiens, G. (编). Plant Cuticles. Environmental Plant Biology Series. Oxford: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1996. ISBN 978-1-85996-130-8. 
  • Kress, W.J.; Wurdack, K.J.; Zimmer, E.A.; Weigt, L.A.; Janzen, D.H. Use of DNA Barcodes to Identify Flowering Pl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ne 2005, 102 (23): 8369–8374. Bibcode:2005PNAS..102.8369K. PMC 1142120 . PMID 15928076. doi:10.1073/pnas.0503123102 . 
  • Lee, Ernest K.; Cibrian-Jaramillo, Angelica; Kolokotronis, Sergios-Orestis; Katari, Manpreet S.; Stamatakis, Alexandros; Ott, Michael; Chiu, Joanna C.; Little, Damon P.; Stevenson, Dennis W.; McCombie, W. Richard; Martienssen, Robert A.; Coruzzi, Gloria; Desalle, Rob. Sanderson, Michael J , 编. A Functional Phylogenomic View of the Seed Plants. PLOS Genetics. 2011, 7 (12): e1002411. PMC 3240601 . PMID 22194700.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411. 
  • Leonelli, Sabina; Charnley, Berris; Webb, Alex; Bastow, Ruth. Under One Leaf,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K Plant Science Federation. New Phytologist. 2012, 195 (1): 10–13. PMID 22530650. doi:10.1111/j.1469-8137.2012.4168.x. hdl:10871/9251 . 
  • Lepp, Heino. Mosses. 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s. 2012 [2013-07-14]. 
  • Levey, Martin. Early Arabic Pharmacology: An Introduction Based on Ancient and Medieval Sources. Leiden: Brill Archive. 1973. ISBN 978-90-04-03796-0. 
  • Lewis, Louise A.; McCourt, Richard M. Green Algae and the Origin of Land Pl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4, 91 (10): 1535–1556. PMID 21652308. S2CID 14062252. doi:10.3732/ajb.91.10.1535. 
  •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Botane (βοτάνη). Oxford: Clarendon Press via Perseus Digital Library, Tufts University. 1940. 
  • Lilburn, Timothy G.; Harrison, Scott H.; Cole, James R.; Garrity, George M. Computational aspects of systematic biology.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06, 7 (2): 186–195. PMID 16772262. doi:10.1093/bib/bbl005 . 
  • Lin, Z.; Zhong, S.; Grierson, D. Recent Advances in Ethylene Re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9, 60 (12): 3311–3336. PMID 19567479. doi:10.1093/jxb/erp204 . 
  • López-Bautista, J.M.; Waters, D.A.; Chapman, R.L. Phragmoplastin, Green Algae and the Evolution of Cytokin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3, 53 (6): 1715–1718. PMID 14657098. doi:10.1099/ijs.0.02561-0 . 
  • Lunn, J.E. Evolution of Sucrose Synthesis. Plant Physiology. 2002, 128 (4): 1490–500. PMC 154276 . PMID 11950997. doi:10.1104/pp.010898. 
  • Lüttge, Ulrich. Photosynthetic Flexibility and Ecophysiological Plasticity: Questions and Lessons from Clusia, the Only CAM Tree, in the Neotropics. New Phytologist. 2006, 171 (1): 7–25. JSTOR 3694480. PMID 16771979. doi:10.1111/j.1469-8137.2006.01755.x. 
  • Mann, J. Secondary Metabolism,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978-0-19-855529-2. 
  • Mauseth, James D. Botany :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3rd.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Learning. 2003. ISBN 978-0-7637-2134-3. 
    • Mauseth, James D. Botany :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5th.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Learning. 2012. ISBN 978-1-4496-6580-7. 
  • McNeill, J.; Barrie, F.R.; Buck, W.R.; Demoulin, V.; Greuter, W.; Hawksworth, D.L.; Herendeen, P.S.; Knapp, S.; Marhold, K.; Prado, J.; Prud'homme Van Reine, W.F.; Smith, G.F.; Wiersema, J.H.; Turland, N.J.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Melbourne Code) adopted by the Eighteenth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Melbourne, Australia, July 2011. Regnum Vegetabile 154. A.R.G. Gantner Verlag KG. 2011. ISBN 978-3-87429-425-6. 
  • Medbury, Scot. Taxonomy and Arboreturm Design (PDF). Harvard University. 1993 [2013-07-26]. 
  • Mithila, J.; Hall, J.C.; Victor, J.M.; Saxena, P.K. Thidiazuron Induces Shoot Organogenesis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n Leaf and Petiole Explants of African Violet (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 Plant Cell Reports. January 2003, 21 (5): 408–414. PMID 12789442. S2CID 28072754. doi:10.1007/s00299-002-0544-y. 
  • Morgensen, H.L. The Hows and Whys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in Seed Pl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96, 83 (3): 383–404. JSTOR 2446172. doi:10.2307/2446172. 
  • Morton, Alan G. History of Botanical Science: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1. ISBN 978-0-12-508380-5. 
  • Needham, Joseph; Lu, Gwei-djen; Huang, Hsing-Tsu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6 Part 1 Botan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 Nobel, P.S. Biophysical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83. ISBN 978-0-7167-1447-7. 
  • Oberlies, Thomas. Die Religion des Rgveda. Wien: Sammlung De Nobili. 1998. ISBN 978-3-900271-31-2 (德语). 
  • Padmanabhan, Meenu S.; Dinesh-Kumar, S.P. All Hands on Deck – The Role of Chloroplasts,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the Nucleus in Driving Plant Innate Immunity.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0, 23 (11): 1368–1380. PMID 20923348. doi:10.1094/MPMI-05-10-0113 . 
  • Panaino, Antonio. Ideologies as Intercultural Phenomena: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Intellectual Heritage Project, Held in Chicago, October 27–31, 2000. Bologna: Mimesis Edizioni. 2002. ISBN 978-88-8483-107-1. 
  • Porley, Ron; Hodgetts, Nick. Mosses and Liverworts. New Naturalist series No. 97 (London: HarperCollins UK). 2005. ISBN 978-0-00-220212-1. 
  • Possingham, J.V.; Rose, R.J. Chloroplast Replication and Chloroplast DNA Synthesis in Spinach Leav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1976-05-18, 193 (1112): 295–305. Bibcode:1976RSPSB.193..295P. S2CID 2691108. doi:10.1098/rspb.1976.0047. 
  • Proctor, M.; Yeo, P. The Pollination of Flowers, New Naturalist series. London: Harper Collins. 1973. ISBN 978-0-00-219504-1. 
  • Raven, Peter H.; Evert, Ray H.; Eichhorn, Susan E. Biology of Plants  7th. New York: W.H. Freeman. 2005. ISBN 978-0-7167-1007-3. 
  • Reed, Howard 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 . New York: Ronald Press. 1942. 
  • Reik, Wolf.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Epigenetic Gene Regulation in Mammalian Development. Nature. May 2007, 447 (7143): 425–432. Bibcode:2007Natur.447..425R. PMID 17522676. S2CID 11794102. doi:10.1038/nature05918. 
  • Renner, S.S.; Ricklefs, R.E. Dioecy and its Correlates in the Flowering Plants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95, 82 (5): 596. JSTOR 2445418. doi:10.2307/2445418.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0-24). 
  • Rochaix, J.D.; Goldschmidt-Clermont, M.; Merchant, Sabeeha.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in Chlamydomonas. Dordrecht, Germany: Kluwer Academic. 1998. ISBN 978-0-7923-5174-0. 
  • Roux, Stanley J. Ca2+ and Phytochrome Action in Plants. BioScience. 1984, 34 (1): 25–29. JSTOR 1309422. PMID 11540810. doi:10.2307/1309422. 
  • Russin, William A.; Evert, Ray F.; Vanderveer, Peter J.; Sharkey, Thomas D.; Briggs, Steven P. Modification of a Specific Class of Plasmodesmata and Loss of Sucrose Export Ability in the sucrose export defective1 Maize Mutant. The Plant Cell. 1996, 8 (4): 645–658. PMC 161126 . PMID 12239395. doi:10.1105/tpc.8.4.645. 
  • Sattler, R. Process morphology: structural dynamics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1992, 70 (4): 708–714. doi:10.1139/b92-091. 
  • Sattler, R.; Jeune, B.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s the continuum view of plant form. Annals of Botany. 1992, 69 (3): 249–262. JSTOR 42758718. doi:10.1093/oxfordjournals.aob.a088338. 
  • Savidan, Y.H. Apomixis: Genetics and Breeding. Plant Breeding Reviews. 2000, 18: 13–86. ISBN 978-0-470-65015-8. doi:10.1002/9780470650158.ch2. 
  • Scharf, Sara T. Identification Keys, the "Natural Metho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Identification Manual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 2009, 42 (1): 73–117. PMID 19831202. S2CID 25763275. doi:10.1007/s10739-008-9161-0. 
  • Scharlemann, J.P.W.; Laurance, W.F. How Green are Biofuels?. Science. 2008, 319 (5859): 43–44. PMID 18174426. S2CID 32144220. doi:10.1126/science.1153103. 
  • Schell, J.; Van Montagu, M. The Ti-plasmid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 Natural Vector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if Genes in Plants? 9. 1977: 159–179. ISBN 978-1-4684-0882-9. PMID 336023. doi:10.1007/978-1-4684-0880-5_12. 
  • Schoening, Steve. (PD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5 [2012-03-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18). 
  • Schnurr, J.A.; Shockey, J.M.; De Boer, G.J.; Browse, J.A. Fatty Acid Export from the Chloroplast.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jor Plastidial Acyl-Coenzyme a Synthetase from Arabidopsis. Plant Physiology. 2002, 129 (4): 1700–1709. PMC 166758 . PMID 12177483. doi:10.1104/pp.003251. 
  • Silyn-Roberts, Heather. Writing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apers, Presentation.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 ISBN 978-0-7506-4636-9. 
  • Small, Michael. Dynamics of Biological System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12. ISBN 978-1-4398-5336-8. 
  • Sobotka, Roman; Sáková, Lenka; Curn, Vladislav.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Brassica. Current Iss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00, 2 (4): 103–112. PMID 11471754. 
  • Spector, Tim. Identically Different: Why You Can Change Your Genes.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2012. ISBN 978-0-297-86631-2. 
  • Sprague, T.A.; Sprague, M.S. The Herbal of Valerius Cordus. The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1939, LII (341): 1–113. doi:10.1111/j.1095-8339.1939.tb01598.x. 
  • Stace, Clive A. (PDF). Watsonia. 2010a, 28 [2013-07-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 Stace, Clive. New Flora of the British Isles 3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b. ISBN 978-0-521-70772-5. 
  • Starr, Cecie.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ife AP. Belmomt, CA: Brooks/Cole, Cenpage Learning. 2009. ISBN 978-1-111-58097-1. 
  • Stewart, Wilson Nichols; Rothwell, Gar W. Paleobi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521-38294-6. 
  • Stover, R.H.; Simmonds, N.W. Bananas 3rd. Harlow, England: Longman. 1987. ISBN 978-0-582-46357-8. 
  • Sumner, Judith.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edicinal Plants. New York: Timber Press. 2000. ISBN 978-0-88192-483-1. 
  • Sun, Yuh-Ju; Forouhar, Farhad; Li Hm, Hsou-min; Tu, Shuh-Long; Yeh, Yi-Hong; Kao, Sen; Shr, Hui-Lin; Chou, Chia-Cheng; Chen, Chinpan; Hsiao, Chwan-Deng. Crystal Structure of Pea Toc34, a Novel GTPase of the Chloroplast Protein Translocon.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2002, 9 (2): 95–100. PMID 11753431. S2CID 21855733. doi:10.1038/nsb744. 
  • Sussex, I. The Scientific Roots of Modern Plant Biotechnology. The Plant Cell. 2008, 20 (5): 1189–1198. PMC 2438469 . PMID 18515500. doi:10.1105/tpc.108.058735. 
  • Taiz, Lincoln; Zeiger, Eduardo. Plant Physiology 3rd.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2002. ISBN 978-0-87893-823-0. 
  • Takaichi, Shinichi. Carotenoids in Algae: Distributions, Biosyntheses and Functions. Marine Drugs. June 2011, 9 (12): 1101–1118. PMC 3131562 . PMID 21747749. doi:10.3390/md9061101 . 
  • Tansley, A.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Terms and Concepts. Ecology. 1935, 16 (3): 284–307. JSTOR 1930070. doi:10.2307/1930070. 
  • Taylor, T.N.; Taylor, E.L.; Krings, M. Paleobotany, The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Plants 2nd. Amsterdam; Boston: Academic Press. 2009. ISBN 978-0-12-373972-8. 
  • Thompson, James E.; Fry, Stephen C. Restructuring of Wall-bound Xyloglucan by Transglycosylation in Living Plant Cells. The Plant Journal. 2001, 26 (1): 23–34. PMID 11359607. S2CID 18256045. doi:10.1046/j.1365-313x.2001.01005.x . 
  • Waggoner, B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001 [2012-02-27]. 
  • Went, F.W.; Thimann, K.V. Phytohormones (PDF). New York: Macmillan. 1937. 
  • Willis, A.J. The Ecosystem: An Evolving Concept Viewed Historically. Functional Ecology. 1997, 11 (2): 268–271. doi:10.1111/j.1365-2435.1997.00081.x . 
  • Woese, C.R.; Magrum, W.E.; Fox, L.J.; Wolfe, G.E.; Woese, R.S. An Ancient Divergence Among the Bacteria.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ugust 1977, 9 (4): 305–311. Bibcode:1977JMolE...9..305B. PMID 408502. S2CID 27788891. doi:10.1007/BF01796092. 
  • Yaniv, Zohara; Bachrach, Uriel. Handbook of Medicinal Plants. Binghamton, NY: Haworth Press. 2005. ISBN 978-1-56022-994-0. 
  • Yates, F.; Mather, K. 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1962.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63, 9: 91–129. JSTOR 769423. doi:10.1098/rsbm.1963.0006 . 
  • Zohary, Daniel; Hopf, Maria.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in the Old World 3r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850356-9. 
  • The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 2000, 408 (6814): 796–815. Bibcode:2000Natur.408..796T. PMID 11130711. doi:10.1038/35048692 . 
  • . Plant Hormones, Long Ashton Research Sta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Underlying NCBI Resource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4-03-30 [2012-03-05]. 
  • Botan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2 [2012-02-24]. 
  • Early Herbals – The German Fathers of Botany.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2007-07-04 [2012-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 Katherine Esau.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89 [2013-06-26]. 
  •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Botany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I. The Intellectual: Evolution, Development, Ecosystems.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06-25]. 
  •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201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Paleobotany. 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4-07-30].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201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4). 
  • Plants and Life on Earth.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09 [2012-03-10]. 
  • Recommendation 60F.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Vienna Cod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2006 [2012-03-04]. 
  • 北京市园林学校. 植物学.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ISBN 7-5304-0706-6. 
  • 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ISBN 7-04-014596-0. 
  • 施浒. 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胡先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23-01-27]. 
  • Kuhnlein, Harriet V.; Turner, Nancy J. Traditional Plant Foods of Canadian Indigenous Peoples: Nutrition, Botany, and Use. Taylor & Francis. 1991. ISBN 978-2-88124-465-0 (英语). 
  • Frances, Densmore. How Indians Use Wild Plants for Food, Medicine, and Crafts. Dover Publications. 1974. ISBN 978-0-486-13110-8. 
  • McCutcheon, A.R.; Ellis, S.M.; Hancock, R.E.; Towers, G.H. Antibiotic 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British Columbian native people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92-10-01, 37 (3): 213–223. ISSN 0378-8741. PMID 1453710. doi:10.1016/0378-8741(92)90036-q. 
  • Research confirms Native American use of sweetgrass as bug repellent. Washington Post. [2023-01-16]. ISSN 0190-8286 (美国英语). 
  • TeachEthnobotany. Cultivation of peyote by Native America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12-06-12 [2016-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 Cone, Karen C.; Vedova, Chris B. Della. Paramutation: The Chromatin Connection. The Plant Cell. 2004-06-01, 16 (6): 1358–1364. ISSN 1040-4651. PMC 490031 . PMID 15178748. doi:10.1105/tpc.160630 (英语). 
  • Simpson, Niki. Botanical symbols: a new symbol set for new images.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02, 162 (2). ISSN 0024-4074. doi:10.1111/j.1095-8339.2009.01021.x.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Plants Report (PDF). 2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9-28). 
  • Bryophytes (Mosses and liverworts) — The Plant List. www.theplantlist.org. 

外部链接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Botany相关的内容
  • at the Hunt Institute for Botanical Documentation
  • High quality pictures of plant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 USDA plant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Virtual Library of Botan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植物学, 英語, botany, 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 生长发育, 生理生态, 系统进化, 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传统上的也包括真菌和藻类的研究, 如今这两类研究被细分为了真菌学与藻类学, 但国际大会仍将它们包括在讨论范围内, 如今, 家研究了大约410, 000种陆生植物, 其中391, 000属于维管植物, 其中包含369, 000种被子植物, 剩余的约20, 000种为苔藓植物, 法国奥勒湖附近山坡上的几株鸢尾花, 起源于史前时代, 人类在寻找药草的过程中逐渐鉴别出一些. 植物学 英語 Botany 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 生长发育 生理生态 系统进化 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传统上的植物学也包括真菌和藻类的研究 如今这两类研究被细分为了真菌学与藻类学 但国际植物学大会仍将它们包括在讨论范围内 如今 植物学家研究了大约410 000种陆生植物 其中391 000属于维管植物 其中包含369 000种被子植物 1 剩余的约20 000种为苔藓植物 2 法国奥勒湖附近山坡上的几株鸢尾花 植物学起源于史前时代 人类在寻找药草的过程中逐渐鉴别出一些植物物种 而后人类也试图人工繁育特定植物 以供食用 提取毒素或医治疾病 这些努力也成为了人类科学研究的起始 欧洲中世纪僧院里的药材园 英语 Physic garden 常会种植一些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 这些园林后续逐渐演变为大学附属的植物园 其为植物研究提供了便利 最早出现的植物园是位于意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园 早期对植物的分类与描述为后续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并促使卡尔 林奈提出了二名法 如今二名法已被广泛使用于生物命名 19和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植物研究技术 例如光学显微镜 活体细胞成像 英语 Live cell imaging 电子显微镜 染色体倍性分析 植物化学 以及酶与其它蛋白质的研究 20世纪末 植物学家还发展了分子遗传分析技术 也即依靠基因組學 蛋白质组学 核酸序列等研究 更精确的分类植物 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 常可从其它学科中汲取发展成果与全新见解 植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植物组织的结构及其生长 英语 Cell growth 分化 植物的繁殖 生长 英语 Plant development 生物化学 代谢 化学产物 疾病 演化关系 系统分类以及植物分类 进入21世纪后 植物学研究还加入了表观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 这两门学科主要关注植物细胞组织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机制与控制方式 植物学研究应用广泛 它有助于更稳定的产出主食 原料 例如木材 油 橡胶 纤维 药物 在现代园艺和农林业中帮助植物繁殖 配种 基因修改 能源或建筑材料合成 在环境管理领域促进生物多样性 目录 1 历史 1 1 早期植物学 1 2 早期现代植物学 1 3 现代植物学 2 研究范围与重要性 2 1 农业 3 植物生物化学 3 1 医学与原材料 4 植物生态学 4 1 植物 气候和环境变化 5 遗传学 5 1 分子遗传学 5 2 表观遗传学 6 植物演化 7 植物生理学 7 1 植物激素 8 植物解剖和形態 9 系统植物学 10 符号 11 参见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3 1 脚注 13 2 来源 14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主条目 植物学发展历史 英语 History of botany 一个植物学家的传统工具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采集了植物的根 茎 叶和果实 植物学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科学家泰奧弗拉斯托斯 他在著作 植物史 中描述了植物构造 并对其作了分类 公元1世纪希腊医师迪奥科里斯的著作 药物论 为日后药用植物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1593年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完成了 本草纲目 的编写 此书集成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 17世纪末 英国生物学家约翰 雷确立了现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 17世纪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显微镜 开创了植物解剖学的研究 随后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胚胎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19世纪中期 植物学各分支学科已基本形成 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是胡先骕 他编写了中国首部植物学教材 高等植物学 发现并命名了水杉 3 早期植物学 编辑 罗伯特 胡克在软木中发现的细胞 发表于1665年作品 显微图谱 植物学起源于人类对草药的研究与使用 4 人类早期文明有许多关于植物分类和描述的著作 例如可追溯至1100年前的古印度著作 古埃及的阿維斯陀語文本 中国的植物学早期著作可追溯到公元前221年 5 6 秦汉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最早的药用植物志 7 5 8 现代植物学源于古希腊 创始人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泰奧弗拉斯托斯 他发明并描述了许多现代植物学的原理 9 泰奧弗拉斯托斯的两部主要著作 植物史 和 植物本原 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植物学的重要基础 10 9 11 公元1世纪希腊医师迪奥科里斯的著作 植物志 是一部共5卷的药草百科全书 对其后植物学亦有广泛影响 12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植物学相关著作包括伊本 瓦希亚 英语 Ibn Wahshiyya 的 纳巴泰农业学 英语 The Nabataean Agriculture 阿布 哈尼法 迪纳瓦里 英语 Abu Hanifa Dinawari 的 植物之书 以及伊本 巴萨尔 英语 Ibn Bassal 的 土壤分类 13世纪早期 阿布 阿巴斯 纳巴蒂 英语 Abu al Abbas al Nabati 和伊本 拜塔尔 英语 Ibn al Baytar 以科学系统的风格撰写了植物学著作 13 14 15 16世纪中期 意大利的大学中开始出现植物园 最早的植物园是于1545年创建的帕多瓦植物园 如今尚存于原址 这些植物园延续了先前修道院中 药材园 的用途 人们在园中种植可能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 植物园的建立支持了植物学的学科发展 在大学中常会举办园中相关植物的讲座 欧洲北部的植物学发展较慢 其最早的植物园是位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植物园 16 医师莱昂哈特 福克斯 1501 1566 神学家奥托 布伦费尔斯 1489 1534 和医师希罗尼穆斯 博克 1498 1554 被并称为 德国植物学之父 17 18 其中福克斯和博克一反重复早期书本内容的传统 转而自行观察研究植物 布伦费尔斯则是创建了植物分类系统 瓦勒留斯 科尔杜斯 1515 1544 在其1544年作品 植物史 拉丁語 Historia Plantarum 中记录了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 并于1546年出版了 药典 拉丁語 Dispensatorium 19 博物学家康拉德 格斯纳 1516 1565 和药草师约翰 杰勒德 1545 c 1611 也出版了各自的药用植物相关作品 博物学家乌利塞 阿尔德罗万迪被认为是 自然史之父 他完成了许多植物研究工作 1665年 博学家罗伯特 胡克凭借显微镜在软木切片中发现了并命名了细胞 不久后亦在活体植物组织中发现了细胞 20 早期现代植物学 编辑 位于瑞典乌普萨拉的林奈植物园 英语 Linnaean Garden 其中植物依照其 性别系统 中的顺序栽种 现代植物学始于对植物的分类研究 18世纪 植物分类系统开始使用单道检索表 英语 Single access key 21 对植物进行快速分类 在应用该方法时 科学家从预设的多种性状中选择与待分类植物最符合的性状 由此将其向下逐步归类为不同分类单元 例如科 属和种 该方法的选择与顺序可以设计为只以分类为目的 或者也可以使其更加符合单道检索表 或称同步钥 英語 synoptic keys 的自然或分类顺序 英语 Taxonomic sequence 22 在18世纪 得益于殖民地扩张 世界各地的新奇植物被采集回欧洲 这位植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他们无需到访世界各地便可研究许多异域植物 1753年 卡尔 林奈发表了植物分类学著作 植物种志 该作品是现代植物学二名法的基础 根据林奈提出的植物命名方法 标准的植物学名应当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属名 第二部分标示属内的物种 23 为方便鉴定 林奈在其 性别系统 拉丁語 Systema Sexuale 中依据植物的生殖器官不同 将它们归为24个群组 例如第24组隐花植物 Cryptogamia 包括所有生殖器官为隐藏形态的苔藓 地衣 蕨类 藻类和真菌 24 随着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形态学的发展和对植物生命周期的认识 人们意识到植物间的亲缘不止是林奈在 性别系统 中所描述的那样 法国植物学家米歇尔 阿丹森 英语 Michel Adanson 1763 安托万 罗兰 德朱西厄 1789 以及瑞士植物学家奥古斯丁 彼拉姆斯 德堪多 1819 各自提出了影响广泛的植物分类系统 德堪多的分类系统 英语 De Candolle system 中反映了他对于植物复杂形态发展过程的看法 对后续19世纪的边沁胡克体系 英语 Bentham amp Hooker system 有重要影响 1859年 达尔文出版的 物种起源 中有关共同起源的概念对德堪多体系 英语 De Candolle system 提出了修正需求 需要从中反映出相似形态之间的演化关系 25 1838年 德国植物学家馬蒂亞斯 施萊登发表了 植物发生论 德語 Grundzuge der Wissenschaftlichen Botanik 此书对植物学有很大的影响 26 施萊登善用显微镜 并且是早期植物解剖学家 他与动物学家泰奥多尔 施万 医生鲁道夫 菲尔绍一同建立了细胞学说 并且在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 布朗于1831年发现细胞核时随即意识到该结构的重要性 1855年 德国医生阿道夫 菲克提出了菲克定律 并将其用于计算生物系统中的分子扩散速率 27 现代植物学 编辑 生长于康涅狄格州温室中的 Echeveria glauca 植物学家使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 例如该植物的种小名 glauca 意为蓝色 奥地利科学家格雷戈尔 孟德尔 1822 1884 借助对豌豆 Pisum sativum 实验研究 最早提出了基因 染色体遗传学说 英語 the gene 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德国生物学家奥古斯特 魏斯曼 1834 1914 证明遗传只通过配子发生 其它细胞都不会传递遗传特征 28 凱瑟琳 伊索 英语 Katherine Esau 1898 1997 在植物解剖学方面的工作为现代植物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半个世纪前的作品 植物解剖学与种子植物的解剖 英語 Plant Anatomy and Anatomy of Seed Plants 至今仍被用作植物结构生物学教材 29 30 1936年在瑞士开展的高山植物学课程 丹麦植物学家尤金纽斯 瓦尔明于19世纪晚期创建了植物生态学 他提出植物以群落方式存在 瓦尔明的导师和继任者克里斯登 劳恩凯尔 英语 Christen C Raunkiaer 对此提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劳恩凯尔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亨利 钱德勒 考尔斯 英语 Henry Chandler Cowles 英国植物学家阿瑟 坦斯利 英语 Arthur Tansley 和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 克莱门茨 英语 Frederic Clements 发展了植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例如温带阔叶混交林的演替 克莱门茨还提出了顶级群落概念 它是对应环境所能支持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植物群 坦斯利将顶极群落的概念从生态学引入至生物学 31 32 33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卡尔 路德维希 韦尔登诺分析了种子散布与分布 植物种群 地质历史的影响之间的联系 并开创了植物地理学 俄国植物学家尼古拉 瓦维洛夫 1887 1943 在前人阿方斯 比拉姆 德康多尔的研究基础之上发展了生物地理学 起源中心和经济作物演化史的概念 34 自1960年代以来 一些植物生理学原理逐渐被人们理解 例如蒸腾作用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 叶面水分蒸发速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水蒸气或二氧化碳透过气孔的分子扩散过程 借助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对于植物气孔大小的精确测量 科学家得以准确的描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大气的气体交换 35 36 洛桑研究所 英语 Rothamsted Research 的罗纳德 艾尔默 费希尔 37 与弗兰克 耶茨 英语 Frank Yates 在统计分析方面的贡献简化了生物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8 1948年 肯尼斯 诉蒂曼 英语 Kenneth V Thimann 发现并鉴别出了植物生长素 允许人们透过外部化学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速率 弗雷德里克 坎皮恩 斯图尔德 英语 Frederick Campion Steward 开创了植物激素控制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9 2 4 二氯苯氧乙酸 或称2 4 D 是人类首次合成的除草剂 40 转基因植物的组织培养 进入20世纪后 有机化学技术的进步 例如光谱学 色谱法和电泳 引领了植物生物化学的发展 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物组学等学科发展 科学家可以更详尽的用实验分析植物基因组与其生物化学 生理学 形态 行为之间的关系 41 1902年 奥地利植物学家戈特利布 哈伯兰特最先提出所有植物细胞都具备全能性 也即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42 而这也允许科学家更加便利的将基因工程运用于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 科学家可从目标植物中去除一个或多个与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片段 或加入报告基因 例如绿色荧光蛋白 以便于观察特定性状的表达 这些生物技术可修改完整植株或生物反应器内的植物细胞 使其分泌抗虫物质 英语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Bt corn 生产抗生素或药物 此外也有相关技术用于提高作物产量 43 现代植物形态学认识到植物的根 茎 叶 毛状体为连续的统一体 并强调这些结构的动态性 44 45 现代植物系统分类学主要关注植物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英语 Phylogenetic nomenclature 46 47 48 49 现代分子系统发生学通常忽视植物形态特征 而主要以植物的基因序列为数据来源 1998年 借助对开花植物的基因序列分析 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发表了被子植物的系统发生学成果 其中回答了许多有关被子植物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50 DNA条形码技术是当前植物学研究的活跃主题 该研究理论上可用于鉴定植物物种和商业品种 51 52 近30多年来 分子生物学和近代技术科学 以及数学 物理学 化学的新概念和新技术被引入到植物学领域 植物学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 无论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53 当今相当多的新知识都从研究模式植物而来 如拟南芥 这种十字花科的杂草是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之一 此外水稻也是较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植物 因为水稻基因组相对较小 同时國際水稻基因定序工程 英語 The 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也把它定为重要的谷物 草 单子叶植物模型 54 另一禾本科植物二穗短柄草也是一个有助理解遗传学 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模型 55 科学家对小麦 玉米 大麦 黑麦 御谷 大豆等主粮都进行了基因组测序 其中部分植物的基因组测序较为困难 因为它们的染色体中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 a 此外 绿色水藻莱茵衣藻 英语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作为模式生物 也为细胞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知识 56 研究范围与重要性 编辑 植物学工作涉及到对植物的采集与描述 以蕨类植物蹄盖蕨 英语 Athyrium filix femina 為例 標本 左 與科學繪圖 右 均是重要的依據 对植物的研究十分重要 因为植物是地球生命的重要部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几乎所有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与食物来源 光合作用以太阳光 水 二氧化碳为原料 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与材料 植物 藻类和蓝菌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群体 57 58 氧气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品而被释放至地球大气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都使用氧气呼吸 此外 植物还能防止土壤侵蚀 在全球碳循环 水循环过程中也扮演关键角色 59 植物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关乎人类可获得的食物 氧气 生化产品 原材料 并可产生和维持土壤 60 在现代科学之前 所有生命都被分成动物或植物 包含真菌 61 而植物学就是专门研究那些除动物以外的生物 62 植物学家不仅研究植物的内部运作 例如细胞器 细胞 组织的功能 还涉及整株植物 植物种群 植物群落的研究 在每一研究层面 植物学家都可能用到分类学 发生学和演化学等理论 并使用解剖学和形态学研究相应结构 使用生理学研究植物功能运作 63 通俗意义上的 植物 只包括 陆生植物 或称高等植物 其下包含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和使用孢子繁殖的隐花植物 蕨类 石松 地钱 角苔和藓类 64 高等植物皆为多细胞真核生物 其共同祖先可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的生活史以单倍体 二倍体交替 处于单倍体阶段时称为配子体 在某个阶段会发展为二倍体 此时称为孢子体 65 种子植物的配子体由母体孢子体培育 66 过去植物学家也研究现代植物标准定义以外的生物 现在这些研究已被细分为其它学科 例如细菌 现在被细分为细菌学 真菌 现为真菌学 包括与地衣共生的真菌 地衣學 英语 Lichenology 非绿藻 藻类学 病毒 病毒学 虽然上述领域已不再是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范围 但植物学家仍关注这些物种 并且真菌和原生生物也仍包含在植物学课程内 67 68 根据内共生学说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放氧生物蓝菌通过内共生演化为了植物真核祖先细胞内的叶绿体 由此产生的光合植物加快了大气氧含量的升高 彻底改变了远古地球的大气组成 并在其后20多亿年里维持大气中充足的氧含量 69 70 古植物学是研究远古时期遗留的植物化石记录的学科 科学家也从这些记录中探索植物的演化历程 英语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nts 21世纪关于植物的主要问题是其作出基础生产者 在全球范围的生命原材料循环中扮演的角色 这些原材料包括能量 碳 氧气 氮和水 此外 人们也关注植物管理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 例如资源管理 英语 Resource management 自然保护 粮食安全 入侵物种防治 碳截存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71 农业 编辑 参见 人体营养 英语 Human nutrition 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植物 例如大米直接来自水稻 人类几乎所有主食都直接来自植物的初级生产 或间接来自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72 植物及其它光合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 它们将来自太阳光的能量 土壤和大气中的养分转化为可供动物获取使用的形式 生态学家将其称为第一营养级 73 现代主要食用作物例如苔麸 玉米 水稻 小麦 豆类 香蕉 以及用于织物生产的火麻 亚麻 棉花等 都来自于史前人类对野外原始植物 英语 Founder crops 的筛选培育 74 植物学家致力于研究利用植物生产食物并提高其产量 例如通过植物配种方法获取期望的性状 这些工作对人类未来十分重要 其可确保人类后代的粮食安全 75 植物学家也研究农业中的有害植物 例如杂草 植物病原体也是他们的研究方向 植物学家借助对植物病原体的生物研究寻找其在农业活动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控制方法 76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而当涉及到植物与远古人类的关系时 则称为古民族植物学 英语 Paleoethnobotany 77 一些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最早记录来自加拿大原住民 他们从众多植物中分辨出可食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家记录了这些原住民与植物间的关系 78 植物生物化学 编辑植物生物化学是研究植物内化学反应进程的学科 其中部分化学反应用于自身基础代谢 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和景天酸代谢 79 另一些化学反应则用于合成特定物质 例如用于固定植株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或是生成一些次级产物 如树脂和芳香味化合物 通过纸色谱法看到的不同种类叶绿色素 英语 Photosynthetic pigment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植物和其它光合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独特的细胞器 叶绿体 其被认为是从蓝菌与植物祖先内共生演化而来 叶绿体和蓝菌内都含蓝绿色素叶绿素 80 叶绿素 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 可吸收光谱中的蓝 紫与橙 红部分 并反射绿光 因此在人类看来呈绿色 植物在红蓝光中吸收的能量由叶绿体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碳化合物 该转化过程还需要用到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 这个过程称为碳固定 氧气是该反应的副产物 植物借助卡尔文循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子 叶绿素从光照中捕获的能量最初以电子形态存在 而后形成电化学梯度 捕获的电子用于制造ATP与NADPH分子 这些分子用于储存与转运能量 能量随后用在卡尔文循环的暗反应中 从RuBisCO酶生产出三碳糖甘油醛3 磷酸 G3P 甘油醛3 磷酸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 是合成葡萄糖及几乎所有其它有机分子的原材料 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84 淀粉是大多数陆生植物及藻类的能量储存介质 但菊科植物使用菊粉 属于果糖 作为能量储存介质 部分葡萄糖被转化为蔗糖 以更方便的运送至植株其余部分 相比无叶绿体的动物 植物和其它真核亲缘生物还借助叶绿体完成其它一些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例如合成脂肪酸 85 86 和大部分氨基酸 87 脂肪酸的用途广泛 例如为细胞膜提供原材料 陆生植物也以它为基础构建植物角质层 用以减缓水分蒸发 88 植物还可以合成许多独特的聚合物 例如多糖分子纤维素 果胶 用于合成细胞壁的木葡聚糖 英语 Xyloglucan 89 90 维管植物可合成木质素 用于加固木质管胞的第二层细胞壁 英语 Secondary cell wall 及木质部 以防止植物在水分胁迫下吸水时倒塌 厚壁組織中也有木质素 其为植物提供支撑 该组织也是木材的主要成分 孢粉質 英语 Sporopollenin 是一类具备化学抗性的聚合物 在细胞壁外层 孢子和陆生植物花粉中都有发现 化石记录显示 早期陆生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在这类物质的保护下得以存活 广泛认为孢粉質促进了植物在奥陶纪的演化 91 相比植物刚扩散至陆地的奥陶纪与志留紀时期 如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有所降低 许多单子叶植物 例如玉米和菠萝 和双子叶植物 例如菊科 各自独立演化出了景天酸代謝以及C4类二氧化碳固定 92 以降低先前使用C3类二氧化碳固定时光呼吸过程的能量损失 这些演化只在陆生植物中发生 医学与原材料 编辑 植物化学是植物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 它关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93 部分化学产物可能具有毒性 例如毒参属植物产生的毒芹碱 这是一种生物碱 对人畜有神经毒性 而另一些化学产物 人们可能会被其特殊风味吸引 例如辣薄荷 精油 柠檬油等 从而将它们作为香料或调味品 医学上也将由罌粟生产的鸦片用于麻醉镇痛 许多医学或娱乐药物 例如四氢大麻酚 大麻的主要成分 咖啡因 吗啡 尼古丁等 都直接源自植物 还有些产品则是天然植物的简单衍生物 例如 止痛药阿司匹林 也即乙酰水杨酸 最初是从柳树树皮分离 94 许多阿片类止痛药 例如海洛因 都是来自罂粟产物吗啡的化学修改 95 人们常用的兴奋剂也源于植物 例如来自咖啡的咖啡因 茶 以可可豆制作的巧克力 来自烟草的尼古丁 人类酿造的酒精饮料一般来自糖分丰富的植物 例如啤酒源自大麦 清酒源自水稻 红酒源自葡萄 96 美洲原住民在其数千年历史中发现了许多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 制药产业有时会参考民族植物学的相关记录 将其作为发现新药物的一种方法 97 98 植物也被用于制造颜料和染料 例如红酒中的红色源自花色素苷 牛仔裤的靛蓝色来自黄木犀草和菘藍共同制成的吲哚酚 艺术家常用的藤黄和茜草紅分别来自热带金丝桃科植物的树脂以及染色茜草的根 来自植物的常见原材料还有糖 淀粉 棉花 麻布 火麻 部分绳子 木材 塑合板 莎草纸 植物油 蜡 天然橡胶等 木材热裂解可产生纯度很高的木炭 历史上常作为金属冶炼燃料 此外也可用于过滤 除湿 作为颜料或制造火药 纤维素是世界上储量最充足的有机聚合物 99 可转化为能源 燃料 制作材料或化学原料 纤维素产品包括人造丝 玻璃纸 墙纸黏贴剂 英语 Methyl cellulose 生物丁醇燃料 硝化棉 甘蔗 欧洲油菜 大豆等植物因其含有大量可发酵糖或油脂 因此也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例如制成生物柴油 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 100 美洲原住民使用茅香除蚊 101 美国化学学会后来发现茅香中起除蚊作用的化合物是植醇和香豆素 101 植物生态学 编辑主条目 植物生态学 豆科植物 Medicago italica 英语 Medicago italica 的根瘤 英语 Root nodule 其中含有固氮细菌 Ensifer meliloti 英语 Ensifer meliloti 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为细菌提供养料与无氧环境 细菌为植物固氮 102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家研究本地或区域植物群的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环境适应度 以及它们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 例如竞争或共生 103 植物生态学家有时也会采用民族植物学收集的经验证据 他们可借助这些经验证据理解当地在数千年前的环境状况 以及当地环境随时间变化过程 104 植物生态学的目标是理解植物栖息环境与其分布模式 产量 环境影响 演化过程 对环境变化反馈的关系 105 植物的生长依赖环境中的土壤和气候 同时它们也反过来影响这些环境因素 例如 植物可影响阳光反照率 改变地表径流 稳固矿质土壤 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 影响当地气候 植物会同环境中其他生物竞争资源 106 107 也和多种空间尺度 英语 Spatial scale 如群体 种群和群集 中的同类交互 具备相似植被特征 英语 Holdridge life zone 优势植物 生物与非生物因子 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的区域可被归为一类生物群系 例如冻原和热带雨林 108 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 而植物可凭借各种方法保护自己 英语 Plant defense against herbivory 有些植物也演化出了寄生或肉食行为 植物与其它物种可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例如某些植物可与菌根 根瘤菌互换食物 親蟻植物 英语 Myrmecophyte 可获得蚂蚁的保护 109 蜜蜂 蝙蝠等动物可帮助传播花粉 110 111 人类和部分动物可作为分散载体 英语 Dispersal vector 帮助植物散播种子 112 植物 气候和环境变化 编辑 人们可根据植物对气候和其它环境变化的响应理解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功能与生产力的影响 例如 植物物候学可作为理解历史气候学 英语 Historical climatology 气候变化的生物学影响的窗口 孢粉学对数百万年前花粉化石沉积物的分析可用于重建古代气候 113 根据对古生代陆生植物体型 叶片气孔密度以及叶片形状的分析 科学家可估算当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114 臭氧层空洞可将植物暴露于高水平紫外线辐射 从而减缓其生长速率 115 此外 对植物群集 系统分类 生物分类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植被变化 栖息地破坏 物种灭绝的原因 116 遗传学 编辑主条目 植物遗传学 一个关于豌豆杂交的旁氏图 演示了紫色 B 与白色 b 花朵豌豆的杂合子 植物与其他多细胞生物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 Pisum sativum 的研究发现了植物的遗传规律 这些遗传规律后来被发现不只适用于植物 更可扩展至其它生物 与之类似 巴巴拉 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时发现了 跳跃基因 其同样适用于其它生物 不过 植物与其它生物仍存在部分遗传学上的差异 相比动物 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因此常可以进行跨物种杂交 一个常见的案例是甜橙 它是柚子与橘子的杂交产物 117 现今种植的多种小麦都是源于野外原始物种的种间与种内杂交 118 雌雄同株的被子植物常有自交不亲和性 以致花粉无法落至柱头 或是不能发芽和产生雄配子 119 这是植物用以促进异株授粉的机制之一 120 在许多陆生植物中 雌雄配子会由不同个体生成 这种情况被称为雌雄异株 121 另外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 植物中常有源于不同机制的单性生殖现象 例如土豆的块根 尤其是在北极地区和高山气候环境 一般没有动物帮助传播花粉 因此小植物和鳞茎植物可能不会发展出花 而以无性生殖取代有性生殖 从而整个种群都与其父代的基因一致 这是植物中的一类無融合生殖 英语 Apomixis 这种现象也可发生在种子中 其包含与父代基因一致的配子 122 大多有性生殖产生的个体都是二倍体 也即有成对的染色体 不过错误的细胞分裂也可能使染色体加倍 这类错误可发生在胚胎生长早期 导致同源多倍体或部分同源多倍体生物 或发生在普通细胞分裂时 产生一些多倍体 核内倍数性 细胞 或在配子形成时 两种不同植物物种的杂交种可能是异源多倍体 英語 allopolyploid 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常是可育的 但可能无法与其父代种群杂交 因为两者染色体数目不同 这些植物与父代种群有生殖隔离 但仍生活在同一区域 最终或许可形成全新物种 英语 Sympatric speciation 123 一些不育的多倍体仍可通过营养繁殖或种子的无融合生殖产生完全一致的后代 123 硬粒小麦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 而普通小麦是可育的六倍体 商业种植的香蕉是不育的 无种子的三倍体 西洋蒲公英是三倍体 可借无融合生殖产生可育的种子 与其它真核生物一样 由内共生而来的细胞器 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 它们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在裸子植物中 叶绿体基因遗传自雄性父代 而在被子植物中则是遗传自雌性父代 124 分子遗传学 编辑 更多信息 分子遗传学 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是首个完成测序的植物 也是重要的模式植物 科学家从模式生物 例如拟南芥 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 93 拟南芥的基因组 或称遗传信息 包含1 35亿个DNA碱基对 属于被子植物中最小的基因组之一 2000年 拟南芥的基因组测序完成 是首个完成基因测序的植物 125 而后对另一些基因组较小的植物 以及水稻 Oryza sativa 54 和二穗短柄草 Brachypodium distachyon 55 等植物的基因测序也使它们成为了重要的模式植物 促进人们对谷物 禾本科及单子叶植物的生物与遗传学 细胞和分子层面生物学的理解 类似拟南芥的模式植物被用于研究植物细胞和叶绿体的分子生物学 理想的模式植物的基因组较小 对其需要有较完整的认知或测序 体型较小 世代时间较短 玉米曾被用于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C4类植物糖分的韧皮部装载 126 单细胞绿藻莱氏衣藻 英语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不属于有胚植物 却含有与陆地植物相关的绿色素叶绿体 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27 温泉红藻纲下的Cyanidioschyzon merolae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 用于研究染色体的基础功能 128 菠菜 豌豆 129 大豆以及苔藓植物小立碗蘚 英语 Physcomitrella patens Physcomitrella patens 常被用于研究植物细胞生物学 130 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根际细菌 它可依附植物细胞 透过愈伤组织导入Ti质体 英语 Ti plasmid 进行基因水平转移 从而致使植物患上冠癭瘤 英語 crown gall disease 1977年 一些科学家猜测Ti质体可能是将固氮基因 英语 Nif gene 转入豆科植物根部的自然载体 131 如今 对Ti质体的基因修改已成为制造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手段 表观遗传学 编辑 主条目 表觀遺傳學表观遗传学是指无法透过DNA序列变化得到解释的可遗传基因功能变化 132 它可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 133 例如DNA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表达 或不表达 就属于表观遗传学变化 依附于DNA缄默区的抑制蛋白也可控制基因表达与否 表观遗传记号可能在植物的程序性发展阶段被加入或移除 并造成了诸如叶片与花瓣的区分 这些记号可能是暂时的 也可能延续至细胞分裂结束 从而伴随整个细胞生命周期 有些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遗传的 134 而另一些则在繁殖细胞阶段被重置 真核生物借助表观遗传变化控制细胞分化 形态发生时期 全能干细胞转变为胚胎中的多种富潜能細胞株 英语 Immortalised cell line 并最终分化为不同细胞 植物胚胎从受精卵开始 并持续分裂分化为薄壁组织 木质导管细胞 英语 Vessel element 韧皮部筛管 植物表皮的保卫细胞等不同组织 这种分化过程源于部分基因的表观遗传激活以及另一些基因的抑制 135 与动物不同的是 许多分化后的植物细胞 尤其是薄壁细胞 仍保留有全能性 因此仍具备发展为新植株的潜能 不具备全能性的植物细胞包括高度木质化的细胞 成熟后死亡的厚壁组织和木质部 以及缺少细胞核的韧皮部筛管 虽然植物使用与动物相似的表观遗传机制 例如染色质重塑 英语 Chromatin remodeling 但也有假说提出 植物可依据周围细胞和周边环境所提供的位置信息 修改自身基因表达样式 从而决定生长目标 136 表观遗传变化可导致副突变 该变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透过等位基因诱使另一等位基因发生可遗传变化 这类表观遗传标记可传递至后代 137 植物演化 编辑主条目 植物演化史 英语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nts 泥盆纪植物 Rhynia gwynne vaughani 的茎干横截面化石 植物的叶绿体与蓝菌 常被错误的称为蓝绿藻 相似 科学假说认为 如今携带叶绿体的植物为真核生物与蓝菌的内共生产物 138 139 140 141 藻类为多系群 其被分为多种不同类别 部分与植物相近 藻类与植物间有诸多差异 例如它们的细胞壁组成成分 生物化学机制 色素 叶绿体结构 营养储存方式都有不同 绿藻门的姐妹类别轮藻门被认为是包含了植物的远古祖先 142 轮藻门下的轮藻纲与陆生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共同构成单系群 或称链型植物 143 無維管束陆生植物是不含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有胚植物 其下包含苔藓植物门 地钱门和角苔门 带有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蕨类维管植物在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早期分化为不同谱系 其中古老的石松门存活至今 泥盆纪末期 部分植物群例如石松门 前裸子植物门 叉葉蕨目 英语 sphenophyllales 演化出了 大孢子 这些植物产生两种大小的孢子 较大的称为大孢子 英语 Megaspore 较小的称为微孢子 这些植物的减数配子体由孢子囊内的大孢子发育而来 称为内生孢子 种子由覆盖了一或两层珠被的内生大孢子组成 孢子体最初在种子内部发育 在发芽时释放至外部 已知最早的种子植物可追溯至泥盆纪法门期 144 145 随着种子的演化 种子植物开始分化为不同群体 包括已灭绝的种子蕨门 以及存活至今的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146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 不被子房包裹 如今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柏 苏铁 银杏和买麻藤 被子植物的种子由雌花器或子房包裹 147 148 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 被子植物似乎是裸子植物的姐妹群 149 植物生理学 编辑更多信息 植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 植物化学 细胞间交互作用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与环境的交互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一切与生命相关的植物内部物理化学活动 150 植物代谢所需的所有物质都源于空气 土壤与水体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捕获来自太阳光的能量 随后被供给至细胞呼吸 这些能量构成了所有生命的活动基础 光自养生物包括所有可直接从光照中以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绿色植物 藻类 蓝菌 异养生物包括所有动物 所有真菌 所有完全寄生植物以及非光合作用菌 这些生物以来自光合生物的能量为生 并将其用以构建自身细胞与组织 151 呼吸是对碳化合物的氧化过程 该过程将碳化合物分解为更简单的结构 从而释放其中包含的能量 这与光合作用过程相反 152 各类分子可在植物内转运 转运的空间尺度 英语 spacial scale 可以有很大差别 对于离子 电子 各类分子 例如水分子和酶分子 的亚细胞转运需要穿过细胞膜 植物根部吸收的矿物质和水可由蒸散流转运至其它部位 转运也可借扩散 渗透 主动运输 质流 英语 Mass flow life sciences 等方式完成 153 植物需要转运包括氮 磷 钾 钙 镁 硫等元素 在维管植物中 根部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元素溶于水中的离子 通过木质部转运至植物体各处 植物所需的大部分养分都来自土壤矿物质的化学分解 154 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通过韧皮部转运至其它部位 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转运过程 植物激素 编辑 更多信息 植物激素和光敏素 1 位于阳光正下方的燕麦胚芽鞘 红色部分为植物生长素 此时平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 2 随着太阳位置变化 植物生长素转移至背光一侧 促使该侧细胞伸长 3 4 一侧细胞伸长导致芽尖向光源方向弯曲 155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捕蝇草 ionaea muscipul 的捕虫陷阱显示出植物具备触觉 植物不是消极被动的 它们可对外部信号作出反应 例如面对光线 触摸和伤害等刺激 植物会尝试移动或远离这些刺激 触觉敏感性的证据包括含羞草 Mimosa pudica 因触碰导致的叶片闭合 捕蝇草和狸藻属的捕虫陷阱 兰花的花粉块 英语 Pollinium 156 19世纪末 科学家提出假设认为植物可产生激素调控自身生长 达尔文设计实验检测了植物芽尖和根部的向光性 157 及向重力性 他得出结论 很难否认植物培根尖端 行为就如低级动物的大脑 可作出不同运动 158 就在同一时期 德国科学家弗里茨 温特 英语 Frits Went 发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 159 最早发现的生长素是吲哚 3 乙酸 IAA 其可促进植物细胞生长 并最终在50年后被分离 160 生长素是造成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原因 161 1939年 科学家发现植物营养组织可在含IAA的培养基中维持 1947年观察到可通过控制IAA浓度诱使营养组织生根发芽 这是植物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的里程碑 162 细胞分裂素也是一类植物激素 顾名思义 它能控制细胞分裂过程 玉米素 英语 Zeatin 属于细胞分裂素 最初在玉米中发现 属于腺嘌呤的衍生物 玉米素由根部生成 经木质部传输至茎干 促进此处的细胞分裂 芽的发育以及叶绿体变绿 163 164 吉贝素属于二萜化合物 由乙酰辅酶A羧化酶经甲羟戊酸途径合成 吉贝素涉及植物发芽和种子解除休眠 并透过控制茎干细胞生长来控制植株高度 控制开花 165 脫落酸 ABA 存在于除地钱外的所有陆生植物中 由叶绿体或其它质体从类胡萝卜素合成 该激素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种子成熟和休眠 并促使气孔关闭 人们最初以为脱落酸可促使叶片脱落 于是以此命名 166 乙烯是一种气态植物激素 从甲硫氨酸合成 可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 167 168 乙烯或乙烯利被广泛用于催熟棉花 菠萝和其它更年性水果 植物激素茉莉酮酸最初从素馨花油分离 169 可在植物受病原攻击时解锁後天性系統抗性 英语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基因 从而抵御威胁 170 光照作为植物的首要能量来源 其也可作为一类反馈信号 例如植物可从中得到每日光照量信息 因此光照也可对植物造成光形態發生 英语 Photomorphogenesis 适应性变化 光敏素是植物接收光照的受体 171 植物解剖和形態 编辑 真双子叶植物示意图 其为最 典型 的植物 占据所有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三 172 然而 并不存在与该示意图完全等同的植物 植物解剖學研究植物細胞和組織的結構 而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构造 173 所有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它们的DNA储存在细胞核中 174 175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或真菌的区别在于 它们有组成成分为果胶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细胞壁 比动物细胞更大的液泡 176 具备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作用的独特质体叶绿体 植物细胞中的其它质体还有储存物质的作用 例如储存淀粉 淀粉体 或脂类 油粒体 此外 链型植物和桔色藻目 177 还可在细胞分裂末期使用成膜體 英语 Phragmoplast 作为模版建造細胞板 英语 Cell plate 84 维管植物包括石松 蕨类 种子植物 其下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通常被分为地上与地下两个部分 地上部分 英語 Shoot 即植物的茎 以及依附其上的叶和繁殖结构 地下部分包含植物的根部 根尖有根毛 根部通常没有叶绿素 178 非维管植物例如地钱 角苔 苔藓 它们没有用于穿透土壤的维管根 但也进行光合作用 179 地钱的孢子体阶段不具光合作用能力 但角苔和苔藓的孢子体阶段可以依靠光合作用满足部分能量需求 180 植物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相互依存 地下的根系需要依靠地上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而地上部分需要依靠根系吸收水分与矿物质 178 各部分细胞可分化为对方的组织 或生成不定根或不定枝 181 例如块茎 块根和匍匐莖 英语 Stolon 182 靠近地面的根系 例如在柳树中所见到的 可发展出独立的地上部分 并最终形成全新植株 183 地上或地下部分缺失时 另一部分通常可以再生长 因此仅凭单片叶子 例如非洲堇属 184 甚至单个细胞 可分化为愈伤组织 181 都可能繁育成完整植株 在维管植物中 木质部和韧皮部作为传输组织 负责在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运输物质 根部有时可用于储存营养物质 例如糖 178 糖用甜菜 或淀粉 183 胡萝卜 茎的功能主要是为叶和繁殖器官提供支撑 但在肉质植物中也可储存水分 仙人掌 或营养物质 土豆 茎有时也可用于营养繁殖 例如草莓的匍匐茎繁殖 或是壓條 英语 Layering 繁殖 185 叶负责收集光照 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 186 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例如松柏 苏铁 银杏 买麻藤 可产生裸露的种子 187 而被子植物可开花并产生种皮包裹的种子 147 木质植物 例如杜鹃和栎树可产生两种额外结构 木材 次生木质部 和树皮 次生韧皮部和木栓 木质植物包含所有裸子植物和部分被子植物 188 其中部分有性繁殖 部分无性繁殖 还有部分两种方式兼有 189 尽管对于植物主要形态类别 如根 茎 叶 毛状体的区分十分有用 但这些类别并非独立 而是由中间形相连 因此各结构组成了连续的统一体 190 此外各结构也可视为各过程 因此完整植株即是过程的组合 45 系统植物学 编辑更多信息 生物分类学 植物学家在制作植物标本 系统植物学属于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该学科关注各生物的分布范围 差异及相互关系 尤其注重生物的演化历史 191 它的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分类 科学分类学和系统发生学 植物学家在分类物种时会依据类别将其归类 例如归为某个属或种 生物分类学是科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形式 现代分类学源于18世纪植物学家卡尔 林奈的工作 林奈根据生物体的外观形态将其分类 这些分类后来因达尔文的共同祖先理论作了适当调整 也即按照生物的演化祖先而非外表特征相似性分类 尽管科学家对于如何分类生物还有争论 但以生物DNA序列为基础数据的现代分子系统发生学技术已经推动许多有关演化历程的修正 并预计未来仍将继续 现代生物学应用最广泛的分类系统是林奈分类学 英语 Linnaean taxonomy 该理论依层级分类生物 各物种都以二名法命名 国际藻类 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 规范了植物学的科学命名 法规由国际植物学大会负责管理 192 193 依据生物分类学 植物界属于真核生物域 各生物依次向下归类 直至物种层级 层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植物的拉丁学名由其属和属下的种名组成 由此生成独一无二的名称 193 例如鸢尾的学名为Iris tectorum 其中Iris为其属名 表示该物种属于鸢尾属 而tectorum是其种加词 属名首字母需大写 种加词小写 整个学名需以斜体表示 如果无法斜体 则需添加下划线 194 195 196 生物群的演化史与遗传关系称为系统发生 对此的研究称为系统发生学 该学科的基础方法是利用生物间的遗传相似性探究其关系 197 例如叶仙人掌属枝叶繁茂 与其它叶片呈针尖状的典型仙人掌 例如金琥属 的外观非常不同 然而叶仙人掌属和金琥属都有由刺座 英语 Areole 高度特化的垫状结构 产生的尖刺 这表明这两个属存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 198 199 两种形态差异巨大的仙人掌 葉仙人掌屬Pereskia aculeata 金琥属Echinocactus grusonii虽然叶仙人掌属枝繁叶茂 但其刺座结构显示出它和 典型 的仙人掌金琥属有相近的演化关系 因植物相似性而作出的亲缘关系判断必须十分仔细 因为趋同演化也使不同植物物种独立演化出相似特征 部分大戟屬物种有和仙人掌相似的无叶球茎 这是因适应水栖环境而发生的形态演化 假若仔细观察就可发现 这些物种的花和仙人掌的花在结构上有显著不同 因此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并不相近 支序分类学采用系统方法分析生物性状 以更好的在与演化关系无关的相似性状 例如不同生物群体独立演化出的相似特征 同塑性 英语 Homoplasy 祖先遗留的特征 祖征 英语 Apomorphy and synapomorphy 和从最近共同祖先身上承袭的性状 共有衍徵 之间作出区分 只有衍徵 例如上述仙人掌植物的刺座 才可提供生物间最近共同祖先的证据 支序分类学分析的结果以支序图形式展示 以树状结构展示出生物的演化支和后代 200 自1990年代起 基于分子特征和遗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生学取代了先前以形态特征为判断依据的传统方法 人们不必再依靠观察形态特征 例如是否有刺 刺座等信息判断植物的演化关系 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 分子系统发生学直接使用植物的遗传序列为数据 而不再依赖由这些遗传序列表现出的形态特征 克莱夫 安东尼 斯特斯表示这种方法 直接取得了演化的遗传基础 201 例如 以往人们认为真菌属于植物 或至少更接近植物而不是动物 然而基因证据显示 多细胞生物的演化关系应如下面树状图所示 真菌更接近动物而非植物 202 植物 真菌 动物 1998年 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在分析了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科后发表了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该成果解答了过去的许多疑问 例如哪一科代表了被子植物最早的分支 50 对植物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植物学家更好的理解植物的演化过程 203 除了对模式植物的研究以及日渐常用的遗传证据外 分类学家也在讨论和尝试更好的将植物放入分类单元 204 其它科技 例如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植物学研究的精细程度 并可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数据 205 符号 编辑植物学中曾应用一些符号 其中部分已经过时 例如林奈曾用行星符号表示木质 草本和多年生植物 而韦尔登诺曾用 土星符号 代表无性植物 用 水星符号 代表雌雄同体植物 以下是植物学中仍在使用的符号 206 雌性 雄性 雌雄同体 植物无性生殖 未知性别 一年生植物 两年生植物 多年生植物 有毒植物 更多信息 杂交 嫁接杂交参见 编辑植物学分支 英语 Branches of botany 植物演化史 英语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lants 植物学术语表 英语 Glossary of botanical terms 植物形态学术语表 英语 Glossary of plant morphology 植物学期刊列表 英语 List of botany journals 植物学家列表 英语 List of botanists 植物园列表 英语 List of botanical gardens 植物学家名称缩写列表 英语 List of botanists by author abbreviation A 驯化植物列表 英语 List of domesticated plants 开花植物列表 植物分类系统列表 英语 List of systems of plant taxonomy 植物学纲要 英语 Outline of botany 注释 编辑 这种情况称作多倍体 在植物中很常见 在一些蓝藻中也发现了叶绿素b 蓝菌和部分藻类中还存在许多其它种类的叶绿素 但均未在陆生植物中发现 81 82 83 参考文献 编辑脚注 编辑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2016 The Plant List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Sumner 2000 第16頁 5 0 5 1 Reed 1942 第7 29頁 Oberlies 1998 第155頁 北京市园林学校 1990 第10頁 Needham Lu amp Huang 1986 9 0 9 1 Greene 1909 第140 142頁 周云龙 2004 第10頁 Bennett amp Hammond 1902 第30頁 Mauseth 2003 第532頁 Dallal 2010 第197頁 Panaino 2002 第93頁 Levey 1973 第116頁 Hill 1915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2007 Yaniv amp Bachrach 2005 第157頁 Sprague amp Sprague 1939 Waggoner 2001 吴增华 侯学良 检索表的矛盾分析及其实践意义 综述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15 44 1 87 90 Scharf 2009 第73 117頁 Capon 2005 第220 223頁 Hoek Mann amp Jahns 2005 第9頁 Starr 2009 第299 頁 Morton 1981 第377頁 Small 2012 第118 頁 Karp 2009 第382頁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89 Chaffey 2007 第481 482頁 Tansley 1935 第299 302頁 Willis 1997 第267 271頁 Morton 1981 第457頁 de Candolle 2006 第9 25 450 465頁 Jasechko et al 2013 第347 350頁 Nobel 1983 第608頁 Yates amp Mather 1963 第91 129頁 Finney 1995 第554 573頁 Cocking 1993 Cousens amp Mortimer 1995 Ehrhardt amp Frommer 2012 第1 21頁 Haberlandt 1902 第69 92頁 Leonelli et al 2012 Sattler amp Jeune 1992 第249 262頁 45 0 45 1 Sattler 1992 第708 714頁 Ereshefsky 1997 第493 519頁 Gray amp Sargent 1889 第292 293頁 Medbury 1993 第14 16頁 Judd et al 2002 第347 350頁 50 0 50 1 Burger 2013 Kress et al 2005 第8369 8374頁 Janzen et al 2009 第12794 12797頁 周云龙 2004 第12頁 54 0 54 1 Devos amp Gale 2000 55 0 55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2012 Ben Menahem 2009 第5370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186 187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1240頁 Gust 1996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09 Chapman et al 2001 第56頁 Braselton 2013 Ben Menahem 2009 第5368頁 Origin of Land Plants Digital Atlas of Ancient Life 2023 02 02 美国英语 Campbell et al 2008 第602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619 620頁 Capon 2005 第10 11頁 Mauseth 2003 第1 3頁 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Campbell et al 2008 第516 517頁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 Ben Menahem 2009 第5367 5368頁 Butz 2007 第534 553頁 Zohary amp Hopf 2000 第20 22頁 Floros Newsome amp Fisher 2010 Schoening 2005 Acharya amp Anshu 2008 第440頁 Kuhnlein amp Turner 1991 Luttge 2006 第7 25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190 193頁 Kim amp Archibald 2009 第1 39頁 Howe et al 2008 第2675 2685頁 Takaichi 2011 第1101 1118頁 84 0 84 1 Lewis amp McCourt 2004 第1535 1556頁 Padmanabhan amp Dinesh Kumar 2010 第1368 1380頁 Schnurr et al 2002 第1700 1709頁 Ferro et al 2002 第11487 11492頁 Kolattukudy 1996 第83 108頁 Fry 1989 第1 11頁 Thompson amp Fry 2001 第23 34頁 Kenrick amp Crane 1997 第33 39頁 Gowik amp Westhoff 2010 第56 63頁 93 0 93 1 Benderoth et al 2006 第9118 9123頁 Jeffreys 2005 第38 40頁 Mann 1987 第186 187頁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2011 Frances 1974 McCutcheon et al 1992 Klemm et al 2005 Scharlemann amp Laurance 2008 第52 53頁 101 0 101 1 Washington Post 2015 Campbell et al 2008 第794頁 Mauseth 2003 第786 818頁 TeachEthnobotany 2012 Burrows 1990 第1 73頁 Addelson 2003 Grime amp Hodgson 1987 第283 295頁 Mauseth 2003 第819 848頁 Herrera amp Pellmyr 2002 第211 235頁 Proctor amp Yeo 1973 第479頁 Herrera amp Pellmyr 2002 第157 185頁 Herrera amp Pellmyr 2002 第185 210頁 Bennett amp Willis 2001 第5 32頁 Beerling Osborne amp Chaloner 2001 第287 394頁 Bjorn et al 1999 第449 454頁 Ben Menahem 2009 第5369 5370頁 Stace 2010b 第629 633頁 Hancock 2004 第190 196頁 Sobotka Sakova amp Curn 2000 第103 112頁 Renner amp Ricklefs 1995 第596 606頁 Porley amp Hodgetts 2005 第2 3頁 Savidan 2000 第13 86頁 123 0 123 1 Campbell et al 2008 第495 496頁 Morgensen 1996 第383 384頁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2000 第796 815頁 Russin et al 1996 第645 658頁 Rochaix Goldschmidt Clermont amp Merchant 1998 第550頁 Glynn et al 2007 第451 461頁 Sun et al 2002 第95 100頁 Heinhorst amp Cannon 1993 第1 9頁 Schell amp Van Montagu 1977 第159 179頁 Bird 2007 第396 398頁 Hunter 2008 Spector 2012 第8頁 Reik 2007 第425 432頁 Costa amp Shaw 2007 第101 106頁 Cone amp Vedova 2004 Mauseth 2003 第552 581頁 Copeland 1938 第383 420頁 Woese et al 1977 第305 311頁 Cavalier Smith 2004 第1251 1262頁 Mauseth 2003 第617 654頁 Becker amp Marin 2009 第999 1004頁 Fairon Demaret 1996 第217 233頁 Stewart amp Rothwell 1993 第279 294頁 Taylor Taylor amp Krings 2009 chapter 13 147 0 147 1 Mauseth 2003 第720 750頁 Mauseth 2003 第751 785頁 Lee et al 2011 第e1002411頁 Mauseth 2003 第278 279頁 Mauseth 2003 第280 314頁 Mauseth 2003 第315 340頁 Mauseth 2003 第341 372頁 Mauseth 2003 第373 398頁 Mauseth 2012 第351頁 Darwin 1880 第129 200頁 Darwin 1880 第449 492頁 Darwin 1880 第573頁 Plant Hormones 2013 Went amp Thimann 1937 第110 112頁 Mauseth 2003 第411 412頁 Sussex 2008 第1189 1198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827 830頁 Mauseth 2003 第411 413頁 Taiz amp Zeiger 2002 第461 492頁 Taiz amp Zeiger 2002 第519 538頁 Lin Zhong amp Grierson 2009 第331 336頁 Taiz amp Zeiger 2002 第539 558頁 Demole Lederer amp Mercier 1962 第675 685頁 Chini et al 2007 第666 671頁 Roux 1984 第25 29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630 738頁 Raven Evert amp Eichhorn 2005 第9頁 Mauseth 2003 第433 467頁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4 Mauseth 2003 第62 81頁 Lopez Bautista Waters amp Chapman 2003 第1715 1718頁 178 0 178 1 178 2 Campbell et al 2008 第739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607 608頁 Lepp 2012 181 0 181 1 Campbell et al 2008 第812 814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740頁 183 0 183 1 Mauseth 2003 第185 208頁 Mithila et al 2003 第408 414頁 Campbell et al 2008 第741頁 Mauseth 2003 第114 153頁 Capon 2005 第11頁 Mauseth 2003 第209 243頁 Mauseth 2003 第244 277頁 Sattler amp Jeune 1992 第249 269頁 Lilburn et al 2006 McNeill et al 2011 第Preamble para 7頁 193 0 193 1 Mauseth 2003 第528 551頁 Mauseth 2003 第528 555頁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2006 Silyn Roberts 2000 第198頁 Mauseth 2012 第438 444頁 Mauseth 2012 第446 449頁 Anderson 2001 第26 27頁 Mauseth 2012 第442 450頁 Stace 2010a 第104頁 Mauseth 2012 第453頁 Chase et al 2003 第399 436頁 Capon 2005 第223頁 Morton 1981 第459 459頁 Simpson 2010 来源 编辑 Acharya Deepak Anshu Shrivastava Indigenous Herbal Medicines Tribal Formulations and Traditional Herbal Practices Jaipur India Aavishkar Publishers 2008 ISBN 978 81 7910 252 7 Addelson Barbara Natural Science Institute in Botany and Ecology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Botanical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December 2003 2013 06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3 Anderson Edward F The Cactus Family Pentland OR Timber Press 2001 ISBN 978 0 88192 498 5 Armstrong G A Hearst J E Carotenoids 2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Carotenoid Pigment Biosynthesis FASEB J 1996 10 2 228 237 PMID 8641556 S2CID 22385652 doi 10 1096 fasebj 10 2 8641556 Becker Burkhard Marin Birger Streptophyte Algae and the Origin of Embryophytes Annals of Botany 2009 103 7 999 1004 PMC 2707909 PMID 19273476 doi 10 1093 aob mcp044 Beerling D J Osborne C P Chaloner W G Evolution of Leaf form in Land Plants Linked to Atmospheric CO2 Decline in the Late Palaeozoic Era PDF Nature 2001 410 6826 352 354 Bibcode 2001Natur 410 352B PMID 11268207 S2CID 4386118 doi 10 1038 35066546 Benderoth Markus Textor Susanne Windsor Aaron J Mitchell Olds Thomas Gershenzon Jonathan Kroymann Juergen Positive Selection Driving Diversification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une 2006 103 24 9118 9123 Bibcode 2006PNAS 103 9118B JSTOR 30051907 PMC 1482576 PMID 16754868 doi 10 1073 pnas 0601738103 Ben Menahem Ari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of Natur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1 Berlin Springer Verlag 2009 ISBN 978 3 540 68831 0 Bennett Charles E Hammond William A The Characters of Theophrastus Introduction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02 2012 06 27 Bennett K D Willis K J Pollen Smol John P Birks H John B 编 Track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Lake Sediments 3 Terrestrial Algal and Siliceous Indicators Dordrecht German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Bird Adrian Perceptions of Epigenetics Nature May 2007 447 7143 396 398 Bibcode 2007Natur 447 396B PMID 17522671 S2CID 4357965 doi 10 1038 nature05913 Bjorn L O Callaghan T V Gehrke C Johanson U Sonesson M Ozone Depletion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Plant Life Chemosphere Global Change Science November 1999 1 4 449 454 Bibcode 1999ChGCS 1 449B doi 10 1016 S1465 9972 99 00038 0 Bold H C The Plant Kingdom 4t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77 ISBN 978 0 13 680389 8 Braselton J P What is Plant Biology Ohio University 2013 2013 06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4 Burger William C Angiosperm Origins A Monocots First Scenario Chicago The Field Museum 2013 Burrows W J Processes of Vegetation Change London Unwin Hyman 1990 ISBN 978 0 04 580013 1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Butz Stephen D Science of Earth Systems 2 Clifton Park NY Delmar Cengage Learning 2007 ISBN 978 1 4180 4122 9 Campbell Neil A Reece Jane B Urry Lisa Andrea Cain Michael L Wasserman Steven Alexander Minorsky Peter V Jackson Robert Bradley Biology 8 San Francisco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2008 ISBN 978 0 321 54325 7 de Candolle Alphonse 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 Glacier National Park MT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 1 4286 0946 4 Capon Brian Botany for Gardeners 2nd Portland OR Timber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 0 88192 655 2 Cavalier Smith Thomas Only Six Kingdoms of Life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2004 271 1545 1251 1262 PMC 1691724 PMID 15306349 doi 10 1098 rspb 2004 2705 Chaffey Nigel Esau s Plant Anatomy Meristems Cells and Tissues of the Plant Body their Structur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Annals of Botany 2007 99 4 785 786 PMC 2802946 doi 10 1093 aob mcm015 Chapman Jasmin Horsfall Peter O Brien Pat Murphy Jan MacDonald Averil Science Web Cheltenham UK Nelson Thornes 2001 ISBN 978 0 17 438746 6 Chase Mark W Bremer Birgitta Bremer Kare Reveal James L Soltis Douglas E Soltis Pamela S Stevens Peter S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1 4 399 436 doi 10 1046 j 1095 8339 2003 t01 1 00158 x Chini A Fonseca S Fernandez G Adie B Chico J M Lorenzo O Garcia Casado G Lopez Vidriero I Lozano F M Ponce M R Micol J L Solano R The JAZ Family of Repressors is the Missing Link in Jasmonate Signaling Nature 2007 448 7154 666 671 Bibcode 2007Natur 448 666C PMID 17637675 S2CID 4383741 doi 10 1038 nature06006 Cocking Edward C Obituary Professor F C Steward The Independent London 1993 10 18 2013 07 05 Copeland Herbert Faulkner The Kingdoms of Organisms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38 13 4 383 420 S2CID 84634277 doi 10 1086 394568 Costa Silvia Shaw Peter Open Minded Cells How Cells Can Change Fate PDF Trends in Cell Biology March 2007 17 3 101 106 PMID 17194589 doi 10 1016 j tcb 2006 12 00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12 15 Cousens Roger Mortimer Martin Dynamics of Weed Popu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 0 521 49969 9 Dallal Ahmad Islam Science and the Challenge of Histor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 0 300 15911 0 Darwin Charles 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 PDF London Murray 1880 Demole E Lederer E Mercier D Isolement et determination de la structure du jasmonate de methyle constituant odorant caracteristique de l essence de jasmin isolement et determination de la structure du jasmonate de methyle constituant odorant caracteristique de l essence de jasmin Helvetica Chimica Acta 1962 45 2 675 685 doi 10 1002 hlca 19620450233 Devos Katrien M Gale M D Genome Relationships The Grass Model in Current Research The Plant Cell May 2000 12 5 637 646 JSTOR 3870991 PMC 139917 PMID 10810140 doi 10 2307 3870991 Ehrhardt D W Frommer W B New Technologies for 21st Century Plant Science The Plant Cell February 2012 24 2 374 394 PMC 3315222 PMID 22366161 doi 10 1105 tpc 111 093302 Ereshefsky Marc The Evolution of the Linnaean Hierarchy Biology and Philosophy 1997 12 4 493 519 S2CID 83251018 doi 10 1023 A 1006556627052 Ferro Myriam Salvi Daniel Riviere Rolland Helene Vermat Thierry et al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of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 Identifica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ew Transport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 08 20 99 17 11487 11492 Bibcode 2002PNAS 9911487F PMC 123283 PMID 12177442 doi 10 1073 pnas 172390399 Fairon Demaret Muriel Dorinnotheca streelii Fairon Demaret gen et sp nov a New Early Seed Plant From the Upper Famennian of Belgium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October 1996 93 1 4 217 233 doi 10 1016 0034 6667 95 00127 1 Finney D J Frank Yates 12 May 1902 17 June 1994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November 1995 41 554 573 JSTOR 770162 S2CID 26871863 doi 10 1098 rsbm 1995 0033 Floros John D Newsome Rosetta Fisher William Feeding the World Today and Tomorrow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DF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2010 2012 03 0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2 02 16 Fry S 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Xylogluc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89 40 Gordh Gordon Headrick D H A Dictionary of Entomology Cambridge MA CABI Publishing 2001 ISBN 978 0 85199 291 4 Gray Asa Sargent Charles Scientific Papers of Asa Gray Selected by Charles Sprague Sargent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1889 2012 02 26 Greene Edward Lee Landmarks of botanical history a study of certain epoc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botany part 1 Prior to 1562 A D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09 Glynn Jonathan M Miyagishima Shin ya Yoder David W Osteryoung Katherine W Vitha Stanislav Chloroplast Division Traffic 2007 05 01 8 5 451 461 PMID 17451550 S2CID 2808844 doi 10 1111 j 1600 0854 2007 00545 x Gowik U Westhoff P The Path from C3 to C4 Photosynthesis Plant Physiology 2010 155 1 56 63 PMC 3075750 PMID 20940348 doi 10 1104 pp 110 165308 Grime J P Hodgson J G Botanical Contributions to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Theory The New Phytologist 1987 106 1 283 295 JSTOR 2433023 doi 10 1111 j 1469 8137 1987 tb04695 x Gust Devens Why Study Photosynthesi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96 2012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09 Hancock James F Plant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Crop Species Cambridge MA CABI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 0 85199 685 1 Haberlandt G Kulturversuche mit isolierten Pflanzenzellen Mathematisch naturwissenschaftliche 1902 111 1 69 92 德语 Harris Henry The Birth of the Cell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 0 300 08295 1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Heinhorst S Cannon G C DNA Replication in Chloroplasts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January 1993 104 104 1 9 2013 07 02 doi 10 1242 jcs 104 1 1 Herrera C M Pellmyr O Plant Animal Interactions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Hoboken NJ Blackwell Science 2002 ISBN 978 0 632 05267 7 Hill Arthur W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PDF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15 2 1 2 185 240 JSTOR 2990033 doi 10 2307 2990033 hdl 2027 hvd 3204410280059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10 09 Hoek Christiaan Mann D G Jahns H M Algae An Introduction to Phyc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 0 521 30419 1 Howe C J Barbrook A C Nisbet R E R Lockhart P J Larkum A W D The Origin of Plastid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63 1504 2675 2685 PMC 2606771 PMID 18468982 doi 10 1098 rstb 2008 0050 Hunter Philip What Genes Remember May 2008 2013 08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01 Janzen Daniel H with the CBOL Plant Working Group Forrest L L Spouge J L Hajibabaei M et al A DNA Barcode for Land Pl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08 04 106 31 12794 12797 Bibcode 2009PNAS 10612794H PMC 2722355 PMID 19666622 doi 10 1073 pnas 0905845106 Jasechko Scott Sharp Zachary D Gibson John J Birks S Jean Yi Yi Fawcett Peter J Terrestrial Water Fluxes Dominated by Transpiration Nature 2013 04 03 496 7445 347 350 Bibcode 2013Natur 496 347J PMID 23552893 S2CID 4371468 doi 10 1038 nature11983 Jeffreys Diarmuid Aspirin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a Wonder Drug New York Bloomsbury 2005 ISBN 978 1 58234 600 7 Judd W S Campbell C S Kellogg E A Stevens P F Donoghue M J Plant Systematics a Phylogenetic Approach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2002 ISBN 978 0 87893 403 4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Karp Gerald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Hoboken NJ John Wiley amp Sons 2009 ISBN 978 0 470 48337 4 Kenrick Paul Crane Peter R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Plants on Land Nature September 1997 389 6646 33 39 Bibcode 1997Natur 389 33K S2CID 3866183 doi 10 1038 37918 Kim E Archibald J M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Plastids and Their Genomes Sandelius Anna Stina Aronsson Henrik 编 The Chloroplast Plant Cell Monographs 13 2009 CiteSeerX 10 1 1 325 3438 ISBN 978 3 540 68692 7 S2CID 83672683 doi 10 1007 978 3 540 68696 5 1 Klemm Dieter Heublein Brigitte Fink Hans Peter Bohn Andreas Cellulose Fascinating Biopolymer and Sustainable Raw Material ChemInform 2005 09 06 36 36 3358 93 PMID 15861454 doi 10 1002 chin 200536238 Kolattukudy Pappachan E 3 Kerstiens G 编 Plant Cuticles Environmental Plant Biology Series Oxford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1996 ISBN 978 1 85996 130 8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Kress W J Wurdack K J Zimmer E A Weigt L A Janzen D H Use of DNA Barcodes to Identify Flowering Pl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ne 2005 102 23 8369 8374 Bibcode 2005PNAS 102 8369K PMC 1142120 PMID 15928076 doi 10 1073 pnas 0503123102 Lee Ernest K Cibrian Jaramillo Angelica Kolokotronis Sergios Orestis Katari Manpreet S Stamatakis Alexandros Ott Michael Chiu Joanna C Little Damon P Stevenson Dennis W McCombie W Richard Martienssen Robert A Coruzzi Gloria Desalle Rob Sanderson Michael J 编 A Functional Phylogenomic View of the Seed Plants PLOS Genetics 2011 7 12 e1002411 PMC 3240601 PMID 22194700 doi 10 1371 journal pgen 1002411 Leonelli Sabina Charnley Berris Webb Alex Bastow Ruth Under One Leaf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K Plant Science Federation New Phytologist 2012 195 1 10 13 PMID 22530650 doi 10 1111 j 1469 8137 2012 4168 x hdl 10871 9251 Lepp Heino Mosses 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s 2012 2013 07 14 Levey Martin Early Arabic Pharmacology An Introduction Based on Ancient and Medieval Sources Leiden Brill Archive 1973 ISBN 978 90 04 03796 0 Lewis Louise A McCourt Richard M Green Algae and the Origin of Land Pl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4 91 10 1535 1556 PMID 21652308 S2CID 14062252 doi 10 3732 ajb 91 10 1535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Botane botan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via Perseus Digital Library Tufts University 1940 Lilburn Timothy G Harrison Scott H Cole James R Garrity George M Computational aspects of systematic biology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06 7 2 186 195 PMID 16772262 doi 10 1093 bib bbl005 Lin Z Zhong S Grierson D Recent Advances in Ethylene Researc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9 60 12 3311 3336 PMID 19567479 doi 10 1093 jxb erp204 Lopez Bautista J M Waters D A Chapman R L Phragmoplastin Green Algae and the Evolution of Cytokine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003 53 6 1715 1718 PMID 14657098 doi 10 1099 ijs 0 02561 0 Lunn J E Evolution of Sucrose Synthesis Plant Physiology 2002 128 4 1490 500 PMC 154276 PMID 11950997 doi 10 1104 pp 010898 Luttge Ulrich Photosynthetic Flexibility and Ecophysiological Plasticity Questions and Lessons from Clusia the Only CAM Tree in the Neotropics New Phytologist 2006 171 1 7 25 JSTOR 3694480 PMID 16771979 doi 10 1111 j 1469 8137 2006 01755 x Mann J Secondary Metabolism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978 0 19 855529 2 Mauseth James D Botany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3rd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Learning 2003 ISBN 978 0 7637 2134 3 Mauseth James D Botany 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Biology 5th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Learning 2012 ISBN 978 1 4496 6580 7 McNeill J Barrie F R Buck W R Demoulin V Greuter W Hawksworth D L Herendeen P S Knapp S Marhold K Prado J Prud homme Van Reine W F Smith G F Wiersema J H Turland N J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Melbourne Code adopted by the Eighteenth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Melbourne Australia July 2011 Regnum Vegetabile 154 A R G Gantner Verlag KG 2011 ISBN 978 3 87429 425 6 Medbury Scot Taxonomy and Arboreturm Design PDF Harvard University 1993 2013 07 26 Mithila J Hall J C Victor J M Saxena P K Thidiazuron Induces Shoot Organogenesis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n Leaf and Petiole Explants of African Violet 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 Plant Cell Reports January 2003 21 5 408 414 PMID 12789442 S2CID 28072754 doi 10 1007 s00299 002 0544 y Morgensen H L The Hows and Whys of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in Seed Plant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96 83 3 383 404 JSTOR 2446172 doi 10 2307 2446172 Morton Alan G History of Botanical Science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1 ISBN 978 0 12 508380 5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Needham Joseph Lu Gwei djen Huang Hsing Tsu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6 Part 1 Botan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Nobel P S Biophysical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1983 ISBN 978 0 7167 1447 7 Oberlies Thomas Die Religion des Rgveda Wien Sammlung De Nobili 1998 ISBN 978 3 900271 31 2 德语 Padmanabhan Meenu S Dinesh Kumar S P All Hands on Deck The Role of Chloroplasts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the Nucleus in Driving Plant Innate Immunity Molecular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 2010 23 11 1368 1380 PMID 20923348 doi 10 1094 MPMI 05 10 0113 Panaino Antonio Ideologies as Intercultural Phenomena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Intellectual Heritage Project Held in Chicago October 27 31 2000 Bologna Mimesis Edizioni 2002 ISBN 978 88 8483 107 1 Porley Ron Hodgetts Nick Mosses and Liverworts New Naturalist series No 97 London HarperCollins UK 2005 ISBN 978 0 00 220212 1 Possingham J V Rose R J Chloroplast Replication and Chloroplast DNA Synthesis in Spinach Leav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1976 05 18 193 1112 295 305 Bibcode 1976RSPSB 193 295P S2CID 2691108 doi 10 1098 rspb 1976 0047 Proctor M Yeo P The Pollination of Flowers New Naturalist series London Harper Collins 1973 ISBN 978 0 00 219504 1 Raven Peter H Evert Ray H Eichhorn Susan E Biology of Plants 7th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5 ISBN 978 0 7167 1007 3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Reed Howard 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 New York Ronald Press 1942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Reik Wolf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Epigenetic Gene Regulation in Mammalian Development Nature May 2007 447 7143 425 432 Bibcode 2007Natur 447 425R PMID 17522676 S2CID 11794102 doi 10 1038 nature05918 Renner S S Ricklefs R E Dioecy and its Correlates in the Flowering Plants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95 82 5 596 JSTOR 2445418 doi 10 2307 24454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0 24 Rochaix J D Goldschmidt Clermont M Merchant Sabeeha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in Chlamydomonas Dordrecht Germany Kluwer Academic 1998 ISBN 978 0 7923 5174 0 Roux Stanley J Ca2 and Phytochrome Action in Plants BioScience 1984 34 1 25 29 JSTOR 1309422 PMID 11540810 doi 10 2307 1309422 Russin William A Evert Ray F Vanderveer Peter J Sharkey Thomas D Briggs Steven P Modification of a Specific Class of Plasmodesmata and Loss of Sucrose Export Ability in the sucrose export defective1 Maize Mutant The Plant Cell 1996 8 4 645 658 PMC 161126 PMID 12239395 doi 10 1105 tpc 8 4 645 Sattler R Process morphology structural dynamics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1992 70 4 708 714 doi 10 1139 b92 091 Sattler R Jeune B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s the continuum view of plant form Annals of Botany 1992 69 3 249 262 JSTOR 42758718 doi 10 1093 oxfordjournals aob a088338 Savidan Y H Apomixis Genetics and Breeding Plant Breeding Reviews 2000 18 13 86 ISBN 978 0 470 65015 8 doi 10 1002 9780470650158 ch2 Scharf Sara T Identification Keys the Natural Metho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Identification Manual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 2009 42 1 73 117 PMID 19831202 S2CID 25763275 doi 10 1007 s10739 008 9161 0 Scharlemann J P W Laurance W F How Green are Biofuels Science 2008 319 5859 43 44 PMID 18174426 S2CID 32144220 doi 10 1126 science 1153103 Schell J Van Montagu M The Ti plasmid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 Natural Vector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if Genes in Plants 9 1977 159 179 ISBN 978 1 4684 0882 9 PMID 336023 doi 10 1007 978 1 4684 0880 5 12 Schoening Steve California Noxious and Invasive Weed Action Plan PD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5 2012 03 0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7 18 Schnurr J A Shockey J M De Boer G J Browse J A Fatty Acid Export from the Chloroplast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jor Plastidial Acyl Coenzyme a Synthetase from Arabidopsis Plant Physiology 2002 129 4 1700 1709 PMC 166758 PMID 12177483 doi 10 1104 pp 003251 Silyn Roberts Heather Writing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apers Presentation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2000 ISBN 978 0 7506 4636 9 Small Michael Dynamics of Biological System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12 ISBN 978 1 4398 5336 8 Sobotka Roman Sakova Lenka Curn Vladislav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elf incompatibility in Brassica Current Iss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00 2 4 103 112 PMID 11471754 Spector Tim Identically Different Why You Can Change Your Genes London Weidenfeld amp Nicolson 2012 ISBN 978 0 297 86631 2 Sprague T A Sprague M S The Herbal of Valerius Cordus The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1939 LII 341 1 113 doi 10 1111 j 1095 8339 1939 tb01598 x Stace Clive A Classification by molecules What s in it for field botanists PDF Watsonia 2010a 28 2013 07 0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26 Stace Clive New Flora of the British Isles 3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b ISBN 978 0 521 70772 5 Starr Cecie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ife AP Belmomt CA Brooks Cole Cenpage Learning 2009 ISBN 978 1 111 58097 1 Stewart Wilson Nichols Rothwell Gar W Paleobi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Plan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 0 521 38294 6 Stover R H Simmonds N W Bananas 3rd Harlow England Longman 1987 ISBN 978 0 582 46357 8 Sumner Judith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edicinal Plants New York Timber Press 2000 ISBN 978 0 88192 483 1 Sun Yuh Ju Forouhar Farhad Li Hm Hsou min Tu Shuh Long Yeh Yi Hong Kao Sen Shr Hui Lin Chou Chia Cheng Chen Chinpan Hsiao Chwan Deng Crystal Structure of Pea Toc34 a Novel GTPase of the Chloroplast Protein Translocon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2002 9 2 95 100 PMID 11753431 S2CID 21855733 doi 10 1038 nsb744 Sussex I The Scientific Roots of Modern Plant Biotechnology The Plant Cell 2008 20 5 1189 1198 PMC 2438469 PMID 18515500 doi 10 1105 tpc 108 058735 Taiz Lincoln Zeiger Eduardo Plant Physiology 3rd Sunderland MA Sinauer Associates 2002 ISBN 978 0 87893 823 0 Takaichi Shinichi Carotenoids in Algae Distributions Biosyntheses and Functions Marine Drugs June 2011 9 12 1101 1118 PMC 3131562 PMID 21747749 doi 10 3390 md9061101 Tansley A 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Terms and Concepts Ecology 1935 16 3 284 307 JSTOR 1930070 doi 10 2307 1930070 Taylor T N Taylor E L Krings M Paleobotany The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Plants 2nd Amsterdam Boston Academic Press 2009 ISBN 978 0 12 373972 8 Thompson James E Fry Stephen C Restructuring of Wall bound Xyloglucan by Transglycosylation in Living Plant Cells The Plant Journal 2001 26 1 23 34 PMID 11359607 S2CID 18256045 doi 10 1046 j 1365 313x 2001 01005 x Waggoner B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1 2012 02 27 Went F W Thimann K V Phytohormones PDF New York Macmillan 1937 Willis A J The Ecosystem An Evolving Concept Viewed Historically Functional Ecology 1997 11 2 268 271 doi 10 1111 j 1365 2435 1997 00081 x Woese C R Magrum W E Fox L J Wolfe G E Woese R S An Ancient Divergence Among the Bacteria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ugust 1977 9 4 305 311 Bibcode 1977JMolE 9 305B PMID 408502 S2CID 27788891 doi 10 1007 BF01796092 Yaniv Zohara Bachrach Uriel Handbook of Medicinal Plants Binghamton NY Haworth Press 2005 ISBN 978 1 56022 994 0 Yates F Mather K 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 1962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63 9 91 129 JSTOR 769423 doi 10 1098 rsbm 1963 0006 Zohary Daniel Hopf Maria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in the Old World 3r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 0 19 850356 9 The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 2000 408 6814 796 815 Bibcode 2000Natur 408 796T PMID 11130711 doi 10 1038 35048692 Auxins Plant Hormones Long Ashton Research Sta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2013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10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Underlying NCBI Resource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4 03 30 2012 03 05 Botan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2 2012 02 24 Early Herbals The German Fathers of Botany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2007 07 04 2012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6 29 Katherine Esau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89 2013 06 26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Botany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I The Intellectual Evolution Development Ecosystems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 06 25 Herb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2012 03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02 Paleobotany 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4 07 30 Physical Map of Brachypodiu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2012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24 Plants and Life on Earth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09 2012 03 10 Recommendation 60F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Vienna Cod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lant Taxonomy 2006 2012 03 04 北京市园林学校 植物学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ISBN 7 5304 0706 6 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ISBN 7 04 014596 0 施浒 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胡先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23 01 27 Kuhnlein Harriet V Turner Nancy J Traditional Plant Foods of Canadian Indigenous Peoples Nutrition Botany and Use Taylor amp Francis 1991 ISBN 978 2 88124 465 0 英语 Frances Densmore How Indians Use Wild Plants for Food Medicine and Crafts Dover Publications 1974 ISBN 978 0 486 13110 8 McCutcheon A R Ellis S M Hancock R E Towers G H Antibiotic 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s of the British Columbian native people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92 10 01 37 3 213 223 ISSN 0378 8741 PMID 1453710 doi 10 1016 0378 8741 92 90036 q Research confirms Native American use of sweetgrass as bug repellent Washington Post 2023 01 16 ISSN 0190 8286 美国英语 TeachEthnobotany Cultivation of peyote by Native America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12 06 12 2016 05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28 Cone Karen C Vedova Chris B Della Paramutation The Chromatin Connection The Plant Cell 2004 06 01 16 6 1358 1364 ISSN 1040 4651 PMC 490031 PMID 15178748 doi 10 1105 tpc 160630 英语 Simpson Niki Botanical symbols a new symbol set for new images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02 162 2 ISSN 0024 4074 doi 10 1111 j 1095 8339 2009 01021 x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The State of the World s Plants Report PDF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9 28 Bryophytes Mosses and liverworts The Plant List www theplantlist org 外部链接 编辑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 植物学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植物学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Botany相关的内容 Botany databases at the Hunt Institute for Botanical Documentation High quality pictures of plant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Native Plant Information Network USDA plant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Virtual Library of Botan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植物学 amp oldid 7651014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