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生物学

生物學希臘語βιολογία拉丁語biologia德語Biologie法語biologie;英語:biology)或稱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學(英語: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由經驗主義出發,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佈、構造、發育、功能、行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以及生物分類學[1]。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然而,儘管生物學的範圍很廣,在它裡面有某些一般和統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學習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單一的、連貫的領域。在總體上,生物以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元,和進化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引擎[2]。今天人們還了解,所有生物體的生存以消耗和轉換能量,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穩定的和重要的生命條件[3]。生物學分支學科被研究生物體的規模所定義,和研究它們使用的方法所定義:生物化學考察生命的基本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分子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植物學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檢查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生理學檢查組織器官,和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物理和化學的功能;進化生物學考察了生命的多樣性的產生過程;和生態學考察生物在其環境如何相互作用。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保護環境等目的。[4]

歷史

生物學之英语单词「biology」(德语、法语「Biologie」)源於希臘文βίοςBio,意為生命,以及字尾-λογία-logia,意為學問,合併為“研究生命的學問”[5][6]。1802年,法国博物學拉马克最早提出这個名词。

现代生物學基礎

现代生物學的五大基础,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7]

细胞學说

 
人类癌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蓝色(特别是DNA)。中央和右边的细胞处于间期,所以整个细胞核都被标记。在左边的细胞正在经历有丝分裂,且其DNA已凝聚

细胞學说認為細胞生物的基本單位,而且所有生物都是由一至多個細胞以及細胞分泌的物質組成(例如外骨骼)。所有細胞都是由其他細胞藉由细胞分裂的方式產生。多細胞生物一開始是從一個受精卵的單一細胞開始,再漸漸分裂為各個細胞,而細胞也是許多病理过程英语pathological process的基本單位.[8]。此外,細胞之間能量轉移的現象稱為代謝,而細胞包含的遺傳資訊(DNA),在細胞分裂時也會傳遞給其他的細胞。

演化

现代生物學認為生命是從演化而來,所有已知的生物都有一共同起源。演化論假設所有地球上活著及已絕種的生物都是來自一共同起源或一基因庫。所有生物最晚的共同起源約出現在約35億年前[9]

目前已有壓倒性的證據支持演化的真實性,學界普遍認為演化是事實,而不僅僅是理論或假說,對於演化論的真確性,存在有強烈的科學共識,演化以外任何關於物種起源或人類起源的學說,目前都不獲支持。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10][11][12][13][14]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15][16]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17]

遺傳學

 
旁氏表描绘2豌豆植物的紫色花(B)和白色花(b)之间的杂合交叉

基因是生物體遺傳的基本單位,基因對應一特定區域的DNA,以特定方式影響生物的某一部位或某一機能。從細菌到動物的所有生物體都有同様複製DNA,並依此產生蛋白質的能力。細胞將DNA的基因轉錄為對應的核糖核酸(RNA),然後核糖體將RNA轉譯為一串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由RNA轉換為胺基酸的遺傳密码在大部份生物中是相同的,但有些生物仍有少許差異。例如若將人類對應胰島素的DNA放在植物中,也可以產生胰島素。[18]


體内平衡

 
許多內分泌系統中的荷爾蒙都是由負反饋系統所控制,例如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就是如此。下視丘分泌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CRH),CRH會使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而ACTH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如皮質醇。糖皮質激素不但會使身體有對應的反應外,也會使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的分泌減少,因此只要糖皮質激素已經到達一定的量,就不會再繼續分泌。[19]

體内平衡(homeostatic):平衡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藉由許多彼此相關機制的動態平衡調整,使得其內在情形維持在穩定的狀態。所有的生物,不論是單細胞或是多細胞生物,都有體内平衡的機制[20]

一系統若要維持動態平衡,並且有效的進行調整,需要有能力偵測擾動,並且針對擾動進行回應。生物系統在偵測到擾動後,一般會利用負回授的方式回應。也就是藉由調整系統的條件,設法降低擾動的影響。就像若動物體內血糖濃度過低時,會釋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一様[21]

能量

一个活的生物體的生存依赖于能量的连续输入。生物體是靠化學反應來從食物中提取能量,才能維持身體機能,並建立新的細胞。在上述反應中,組成食物化學物质分子扮演两个重要角色。第一,這些分子中有些可以藉由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產生能量。第二,有些則可以組成生物分子中的新的分子结构。

负责引进能量到生态系统的生物被称为生产者或自养生物。几乎所有的这些生物體最初都从太阳吸取能量。[22]

研究概況

生物學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

生物學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基本完成[23]。由此,為了解讀巨大数量的基因資訊,促成了基因组學。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開創出蛋白質组學[24]。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糧食、環境生態等問題。其眾多的研究資訊和积累海量研究数据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25]

结构

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研究[26]。该领域与生物學的其他领域重叠,特别是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主要关注的是理解一个细胞内的各种系统的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27],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學习这些相互作用如何被调节[28]

细胞生物學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學特性,包括它们的行为,相互作用和环境

解剖學考虑的是宏观结构的形式,例如器官和器官系统[29]

遺傳學是研究基因遺傳生物體的变异的科學[30][31]

生理

演化

分類與命名

  • 分類:生物學對物種的分類,由上而下有 8 個層級。任一物種同時在這 8 個層級有其位置和名稱。

它們是(regio)、(regnum)、(divisio 或 phylum)、(classis)、(ordo)、(familia)、(genus)、(species)[32]

  • 命名:所有的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一個學名,全球認可共通(除了學術上的分類爭議以外),不因地區或國家而不同。

雙名法是學名的命名方法,英文為 Binomial Nomenclature。它給每個物種訂立兩個文字,前字是該物種的屬(genus)名,後字是它的種小名 (種加詞),兩者合為種名。除了前字須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都要小寫。一般使用拉丁文,或以其他語言詞作語源,再加上拉丁化後綴。例如中國近來發現的恐龍,有些學名是用中文拼音做語源的。

有些物種因為環境隔絕或發生突變,必須再往下細分出亞種(subspecies)。為了方便區別,科學界給亞種設計一套 三名法,英文為 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生态和环境

生态學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學[33]。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體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湿度等[34]

研究方法

生物學家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 观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状来描述生物的状况。通常是先对其外形及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再把生物體解剖借助光學仪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观察是多种多样的,有个體的观察也有群體的观察;有静态的观察也有动态的观察;有相同种类的观察也有不同种类的对比观察。
  • 实验是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来观测生物的变化和反应,以探究生命内在的因果关系,是认识生命活动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17世纪前后生物學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學实验,如英国生理學家威廉·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扬·巴普蒂斯塔·范·海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到了19世纪,物理學化學比较成熟了,生物學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學,然后是细菌學生物化學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學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學细胞學遺傳學等學科。

尚未解决的生物學基本问题

尽管我们近几十年来对于生命的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取得了的深刻进步,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在生物學的主要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性别的主要自适应功能,和特别是在真核生物中它的关键过程,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一种观点认为,性别主要是发展成为一个适应增加遺傳多样性(请参阅参考资料如[35][36])。另一种观点认为,性别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细胞系DNA促进准确的DNA修复,并且增加遺傳多样性主要是可能是从长远来看是有用的一个副产品。[37][38](参见有性生殖的演化)。

在生物學另一个基本未解决的问题是老化的生物學基础。目前,没有任何衰老的根本原因共识。各种竞争的理论列在老化#衰老理论[39]

生物學主要分支

這些是生物學的主要分支[40][41]

這些是生物學的主要分支[43]

圖集

參考文獻

引用

  1. ^ . Texas State University at San Marco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08). 
  2. ^ 周永紅、丁春邦 (编). 《普通生物學》 第1版. 科學出版社. 2007: 1-6. ISBN 978-7-040-22084-1. 
  3. ^ 裘娟萍、錢海豐. 生命科學概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10. ISBN 978-7-030-22316-6. 
  4. ^ . Community.weber.edu. [201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7). 
  5. ^ . Info.com. [201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6. ^ biolog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3-12-30]. (原始内容于2013-03-07). 
  7. ^ Avila, Vernon L. Biology: investigating life on earth.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1995: 11—18. ISBN 0-86720-942-9. 
  8. ^ Mazzarello, P. A unifying concept: the history of cell theory. Nature Cell Biology. 1999, 1 (1): E13–E15. PMID 10559875. doi:10.1038/8964. 
  9. ^ De Duve, Christian. Life Evolving: Molecules, Mind, and Mean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4. ISBN 0-19-515605-6. 
  10. ^ Myers, PZ. . Pharyngula (scienceblogs.com). 2006-06-18 [2006-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2). 
  11. ^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s
  12. ^ 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PDF file)
  13. ^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PDF file),
  14. ^ Fact, Fancy, and Myth on Human Evolution, Alan J. Almquist, John E. Cr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29, No. 3 (Jun., 1988), pp. 520–522. [2018-10-13]. (原始内容于2018-09-10). 
  15. ^ Public beliefs about evolution and creation, Robinson, B. A. 1995.. [2018-10-13]. (原始内容于2019-11-05). 
  16. ^ Many scientists see God's hand in evolution, Witham, Larry,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17(6): 33, 1997. [2018-10-13]. (原始内容于2016-05-05). 
  17. ^ Attie AD, Sober E, Numbers RL, Amasino RM, Cox B, Berceau T, et al. Defending science education against intelligent design: a call to action. J Clin Invest. 2006, 116 (5): 1134–8. PMC 1451210 . PMID 16670753. doi:10.1172/JCI28449. 
  18. ^ From SemBiosys, A New Kind Of Insul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SIDE WALL STREET By Gene G. Marcial(AUGUST 13, 2007)
  19. ^ Raven, PH; Johnson, GB. Biology, Fifth Edition, Boston: Hill Companies, Inc. 1999. page 1058.
  20. ^ Kelvin Rodolfo, Explanation of Homeostasis on scientificamerican.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 16, 2009
  21. ^ 胡睿、张洁、谢云.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血糖的相关性. 中华老年医學杂志. 2013, 32 (5): 500–503.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3.05.011. 
  22. ^ Bryant, D.A. and Frigaard, N.-U. Prokaryotic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trophy illuminated. Trends Microbiol. 2006, 14 (11): 488–96. PMID 16997562. doi:10.1016/j.tim.2006.09.001. 
  23. ^ Maillard, PY. Sequenzierung des menschlichen Genoms und die Gesellschaft. Praxis. 2014, 103 (10): 551–553. doi:10.1024/1661-8157/a001654. 
  24. ^ 孙琪、张辉、马语曼、张鑫,唐子人、王雯.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进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9 (12): 989–991.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4.09.029. 
  25. ^ Knippers, Rolf. Eine kurze Geschichte der Genetik. Berlin: 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 2012: 233-241. ISBN 978-3-827-42913-1. 
  26. ^ Molecular Biology – Definition. biology-online.org. [2013-10-02]. (原始内容于2019-06-13). 
  27. ^ 陈德富 (编者)、 陈喜文 (编者). 现代分子生物學实验原理与技术 第1版. 科學出版社. 2006: 10-14. ISBN 978-7-030-16433-9. 
  28. ^ 赵武玲 (编者). 分子生物學 第1版. 中国农业大學出版社. 2010: 4-12. ISBN 978-7-565-50030-5. 
  29. ^ Gray, Henry (1918)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th edition.
  30. ^ Anthony J. F. Griffiths ... Genetics and the Organism: Introduction. Griffiths, Anthony J. F.; Miller, Jeffrey H.; Suzuki, David T.; Lewontin, Richard C.; Gelbart, William M. (编).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7th.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0. ISBN 0-7167-3520-2. 
  31. ^ Hartl D, Jones E. Genetics: Analysis of Genes and Genomes 6th. Jones & Bartlett. 2005. ISBN 0-7637-1511-5. 
  32. ^ Vienna Code, 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ticle 3,此處補注階層的拉丁名,括弧內前者為拉丁文,後為英文,相同者不另列出:界 (regnum, kingdom), 門(divisio or phylum, division or phylum), 綱 (classis, class), 目 (ordo, order), 科 (familia, family), 屬 (genus), 種 (species)。參閱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33. ^ Müller, Ole. Abitur-Wissen Biologie / Ökologie. Stark Verlagsgesellschaft. 2014: 34-38. ISBN 978-3-894-49429-2. 
  34. ^ Martin, Konrad; Allgaier, Christoph. Ökologie der Biozönosen (Springer-Lehrbuch) 2. Auflage. Springer. 2011: 2-7. ISBN 978-3-642-20627-6. 
  35. ^ S. P. Otto, A. C. Gerstein. Why have sex?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sex and recombination. Biochemical Society Transactions. 2006-8, 34 (Pt 4): 519–522 [2019-02-12]. ISSN 0300-5127. PMID 16856849. doi:10.1042/BST0340519. (原始内容于2020-04-27). 
  36. ^ Aneil F. Agrawal. Evolution of sex: why do organisms shuffle their genotypes?. Current biology: CB. 2006-09-05, 16 (17): R696–704 [2019-02-13]. ISSN 0960-9822. PMID 16950096. doi:10.1016/j.cub.2006.07.063. (原始内容于2019-01-22). 
  37. ^ Bernstein, Harris; Bernstein, Carol and Michod, Richard E. (2011). "Meiosis as 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for DNA Repai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pter 19 in DNA Repair. Inna Kruman editor. InTech Open Publisher. doi:10.5772/25117
  38. ^ Hörandl, Elvira (2013). Meiosis and the Paradox of Sex in N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iosis, Dr. Carol Bernstein (Ed.), ISBN 978-953-51-1197-9, InTech, doi:10.5772/56542.
  39. ^ Bengston, Vem L. (Ed.); Gans, Daphna; Putney, Norella; Silverstein, Merril. Handbook of Theories on Aging 2nd Edition.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25-33. ISBN 978-0-826-16251-9. 
  40. ^ Branches of Biology. Biology-online.org. [2013-10-02]. (原始内容于2013-07-27). 
  41. ^ Biology on. Bellaonline.com. [2013-10-02]. (原始内容于2013-10-05). 
  42. ^ [Bold, H. C. et al. 1987.],p. 2. 此處或有與其他學門重複,且Bold強調,這些學門很難完全地分開,研究者屬於純科學或應用科學,可能會因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轉變。
  43. ^ Branches of Biology. biologyonline.com. [2013-10-02]. (原始内容于2018-09-17). 

來源

書籍
  • 林标扬. 2012. 《系统生物學》, 第1版. 浙江大學出版社. 368页. ISBN 978-7-308-09658-4
  • Will, Horst. 2014. Molekularbiologie kurz und bündig. Berlin: Springer Spektrum. 228 Seiten. ISBN 978-3-642-55109-3
  • McNeill, J. et al. 2006.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 Regnum Vegetabile 146. A.R.G. Gantner Verlag KG. ISBN 0080-0694
  • Bold, H. C. et al. 1987. Morphology of plants and fungi, 5th ed.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912 pp. ISBN 978-0-06-040839-8

延伸閱讀

  • 吴相钰 (编者)、 陈守良 (编者)、 葛明德 (编者). 2014.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學, 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38页. ISBN 978-7-04-039631-7
  • Boujard, Daniel et al. 2012. Biologie cellulaire et moléculaire. Paris: Wiley, 512 pp. ISBN 978-2-10-056425-5
  • Lynn Margulis: Five Kingdom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Phyla of Life on Earth, 3rd ed., St. Martin's Press, 1997, paperback, ISBN 978-0-8050-7252-5 (There are numerous other editions)
  • Neil Campbell, Biology: Concepts & Connections (4th edition),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hardcover, 781 pages, ISBN 978-0-8053-6627-3 A college-level textbook.

外部連結

參見

生物学, 生物學, 希臘語, βιολογία, 拉丁語, biologia, 德語, biologie, 法語, biologie, 英語, biology, 或稱生物科學, biological, sciences, 生命科學, 英語, life, sciences, 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 由經驗主義出發, 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 包括生命起源, 演化, 分佈, 構造, 發育, 功能, 行为, 與環境的互動關系, 以及生物分類學等, 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 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 然而,. 生物學 希臘語 biologia 拉丁語 biologia 德語 Biologie 法語 biologie 英語 biology 或稱生物科學 biological sciences 生命科學 英語 life sciences 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 由經驗主義出發 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 包括生命起源 演化 分佈 構造 發育 功能 行为 與環境的互動關系 以及生物分類學等 1 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 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 然而 儘管生物學的範圍很廣 在它裡面有某些一般和統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學習和研究 把它整合成單一的 連貫的領域 在總體上 生物以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 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元 和進化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引擎 2 今天人們還了解 所有生物體的生存以消耗和轉換能量 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穩定的和重要的生命條件 3 生物學分支學科被研究生物體的規模所定義 和研究它們使用的方法所定義 生物化學考察生命的基本化學 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分子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 植物學研究植物的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檢查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 細胞 生理學檢查組織 器官 和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物理和化學的功能 進化生物學考察了生命的多樣性的產生過程 和生態學考察生物在其環境如何相互作用 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 提高農作物產量 改善人類生活 保護環境等目的 4 生物学主题 目录 1 歷史 2 现代生物學基礎 2 1 细胞學说 2 2 演化 2 3 遺傳學 2 4 體内平衡 2 5 能量 3 研究概況 3 1 结构 3 2 生理 3 3 演化 3 4 分類與命名 3 5 生态和环境 3 6 研究方法 4 尚未解决的生物學基本问题 5 生物學主要分支 6 圖集 7 參考文獻 7 1 引用 7 2 來源 8 延伸閱讀 9 外部連結 10 參見歷史 编辑主条目 生物學史 生物學之英语单词 biology 德语 法语 Biologie 源於希臘文bios Bio 意為生命 以及字尾 logia logia 意為學問 合併為 研究生命的學問 5 6 1802年 法国博物學家拉马克最早提出这個名词 现代生物學基礎 编辑现代生物學的五大基础 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7 细胞學说 编辑 人类癌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特别是DNA 中央和右边的细胞处于间期 所以整个细胞核都被标记 在左边的细胞正在经历有丝分裂 且其DNA已凝聚 主条目 细胞學说 细胞學说認為細胞是生物的基本單位 而且所有生物都是由一至多個細胞以及細胞分泌的物質組成 例如外骨骼 所有細胞都是由其他細胞藉由细胞分裂的方式產生 多細胞生物一開始是從一個受精卵的單一細胞開始 再漸漸分裂為各個細胞 而細胞也是許多病理过程 英语 pathological process 的基本單位 8 此外 細胞之間能量轉移的現象稱為代謝 而細胞包含的遺傳資訊 DNA 在細胞分裂時也會傳遞給其他的細胞 演化 编辑 主条目 演化 现代生物學認為生命是從演化而來 所有已知的生物都有一共同起源 演化論假設所有地球上活著及已絕種的生物都是來自一共同起源或一基因庫 所有生物最晚的共同起源約出現在約35億年前 9 目前已有壓倒性的證據支持演化的真實性 學界普遍認為演化是事實 而不僅僅是理論或假說 對於演化論的真確性 存在有強烈的科學共識 演化以外任何關於物種起源或人類起源的學說 目前都不獲支持 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 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 古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遺傳學 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 10 11 12 13 14 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 只有大約5 的科學家 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 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 15 16 截至目前為止 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 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 17 遺傳學 编辑 旁氏表描绘2豌豆植物的紫色花 B 和白色花 b 之间的杂合交叉 主条目 遺傳學 基因是生物體遺傳的基本單位 基因對應一特定區域的DNA 以特定方式影響生物的某一部位或某一機能 從細菌到動物的所有生物體都有同様複製DNA 並依此產生蛋白質的能力 細胞將DNA的基因轉錄為對應的核糖核酸 RNA 然後核糖體將RNA轉譯為一串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 由RNA轉換為胺基酸的遺傳密码在大部份生物中是相同的 但有些生物仍有少許差異 例如若將人類對應胰島素的DNA放在植物中 也可以產生胰島素 18 體内平衡 编辑 許多內分泌系統中的荷爾蒙都是由負反饋系統所控制 例如腎上腺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就是如此 下視丘分泌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 CRH CRH會使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 ACTH 而ACTH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 如皮質醇 糖皮質激素不但會使身體有對應的反應外 也會使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的分泌減少 因此只要糖皮質激素已經到達一定的量 就不會再繼續分泌 19 主条目 體内平衡 體内平衡 homeostatic 平衡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藉由許多彼此相關機制的動態平衡調整 使得其內在情形維持在穩定的狀態 所有的生物 不論是單細胞或是多細胞生物 都有體内平衡的機制 20 一系統若要維持動態平衡 並且有效的進行調整 需要有能力偵測擾動 並且針對擾動進行回應 生物系統在偵測到擾動後 一般會利用負回授的方式回應 也就是藉由調整系統的條件 設法降低擾動的影響 就像若動物體內血糖濃度過低時 會釋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一様 21 能量 编辑 一个活的生物體的生存依赖于能量的连续输入 生物體是靠化學反應來從食物中提取能量 才能維持身體機能 並建立新的細胞 在上述反應中 組成食物化學物质的分子扮演两个重要角色 第一 這些分子中有些可以藉由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產生能量 第二 有些則可以組成生物分子中的新的分子结构 负责引进能量到生态系统的生物被称为生产者或自养生物 几乎所有的这些生物體最初都从太阳吸取能量 22 研究概況 编辑生物學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 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 例如 面向原子和分子 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 結構生物學 面向细胞 细胞生物學 微生物學 病毒學 面向多细胞 生理學 发育生物學 组织學 面向宏观 生态學 演化生物學 生物學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 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 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 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基本完成 23 由此 為了解讀巨大数量的基因資訊 促成了基因组學 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 開創出蛋白質组學 24 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 糧食 環境生態等問題 其眾多的研究資訊和积累海量研究数据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 25 结构 编辑 细胞生物学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核仁 细胞核 核糖体 囊泡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骨架 光面内质网 线粒体 液泡 胞质溶胶 溶酶体 中心体 细胞膜主条目 分子生物學 细胞生物學 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研究 26 该领域与生物學的其他领域重叠 特别是遺傳學和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主要关注的是理解一个细胞内的各种系统的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27 包括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學习这些相互作用如何被调节 28 细胞生物學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學特性 包括它们的行为 相互作用和环境 解剖學考虑的是宏观结构的形式 例如器官和器官系统 29 遺傳學是研究基因 遺傳和生物體的变异的科學 30 31 生理 编辑 主条目 生理學和解剖學 演化 编辑 主条目 演化生物學 演化 社會生物學 自然选择和现代综合理论 分類與命名 编辑 主条目 生物分類學 分類 生物學對物種的分類 由上而下有 8 個層級 任一物種同時在這 8 個層級有其位置和名稱 它們是域 regio 界 regnum 門 divisio 或 phylum 綱 classis 目 ordo 科 familia 屬 genus 種 species 32 命名 所有的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一個學名 全球認可共通 除了學術上的分類爭議以外 不因地區或國家而不同 雙名法是學名的命名方法 英文為 Binomial Nomenclature 它給每個物種訂立兩個文字 前字是該物種的屬 genus 名 後字是它的種小名 種加詞 兩者合為種名 除了前字須首字母大寫 其餘字母都要小寫 一般使用拉丁文 或以其他語言詞作語源 再加上拉丁化後綴 例如中國近來發現的恐龍 有些學名是用中文拼音做語源的 有些物種因為環境隔絕或發生突變 必須再往下細分出亞種 subspecies 為了方便區別 科學界給亞種設計一套 三名法 英文為 Trinomial Nomenclature 生态和环境 编辑 主条目 生态學 动物行为學 行為和生物地理學 生态學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學 33 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體之间的关系 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土壤 岩石 水 空气 温度 湿度等 34 研究方法 编辑 生物學家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观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状来描述生物的状况 通常是先对其外形及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 再把生物體解剖借助光學仪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 观察是多种多样的 有个體的观察也有群體的观察 有静态的观察也有动态的观察 有相同种类的观察也有不同种类的对比观察 实验是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来观测生物的变化和反应 以探究生命内在的因果关系 是认识生命活动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 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 17世纪前后生物學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學实验 如英国生理學家威廉 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 扬 巴普蒂斯塔 范 海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 到了19世纪 物理學 化學比较成熟了 生物學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因而首先是生理學 然后是细菌學和生物化學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學科 19世纪80年代 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學 细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 系统的方法 系统科學源自对还原论 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體 综合哲學 从克洛德 贝尔纳与沃尔特 布拉福德 坎农 英语 Walter Bradford Cannon 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 诺伯特 维纳与威廉 罗斯 艾什比 英语 William Ross Ashby 的控制论到卡尔 路德维希 冯 贝塔郎非的一般系统论 最早建立的是系统心理學 系统生态學 系统生理學等先后建立与发展 20世纪70 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學 系统生物學等概念发表 从克劳德 香农的信息论到伊利亚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 细胞生物學 生化与分子生物學发展 曼弗雷德 艾根提出细胞 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 化學 英语 Hypercycle chemistry 理论 尚未解决的生物學基本问题 编辑主条目 未解決的生物學問題 尽管我们近几十年来对于生命的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取得了的深刻进步 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例如 在生物學的主要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性别的主要自适应功能 和特别是在真核生物中它的关键过程 减数分裂和同源重组 一种观点认为 性别主要是发展成为一个适应增加遺傳多样性 请参阅参考资料如 35 36 另一种观点认为 性别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细胞系DNA促进准确的DNA修复 并且增加遺傳多样性主要是可能是从长远来看是有用的一个副产品 37 38 参见有性生殖的演化 在生物學另一个基本未解决的问题是老化的生物學基础 目前 没有任何衰老的根本原因共识 各种竞争的理论列在老化 衰老理论 39 生物學主要分支 编辑這些是生物學的主要分支 40 41 動物學領域 動物生理學 解剖學 胚胎學 神經生物學 發育生物學 昆蟲學 動物行為學 組織學 植物學領域 簡單的學門分類可概分為 42 應用植物學 農學 或農藝學 園藝學 花卉學 植物育種學 林學 植物病理學等等 這些是生物學的主要分支 43 純科學 之植物學 植物分類學 植物生理學 植物形態學 植物解剖學 植物地理學 遺傳學 生態學 藻類學等等 微生物 醫學和免疫學領域 微生物學 免疫學 血液學 細菌學 病毒學 感染性疾病 毒理學 放射生物學 癌生物學 生物化學領域 生物化學 蛋白質力學 醣類生化學 脂質生化學 代謝生化學 演化和生態學領域 古生物學 演化論 演化生物學 社會生物學 分類學 系統分類學 生態學 生物分布學 現代生物技術學領域 生物技術學 基因工程 酵素工程學 生物工程 代謝工程學 基因體學 合成生物學 細胞和分子生物學領域 细胞學 分子生物學 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 神經生物學 生物和物理學領域 生物物理學 結構生物學 生醫光電學 醫學工程 生物和信息領域 生物數學 生物信息學 系統生物學 環境和生物學領域 大氣生物學 生物地理學 海洋生物學 淡水生物學 地球生物學 圖集 编辑 动物 Bos primigenius taurus牛 植物 普通小麦 Triticum 真菌 羊肚菌 Stramenopila 藻类 褐藻纲 细菌 Gemmatimonas aurantiaca 1 微米 古菌 嗜盐菌 病毒 伽瑪噬菌體參考文獻 编辑引用 编辑 Aquarena Wetlands Project glossary of terms Texas State University at San Marco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 06 08 周永紅 丁春邦 编 普通生物學 第1版 科學出版社 2007 1 6 ISBN 978 7 040 22084 1 裘娟萍 錢海豐 生命科學概論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10 ISBN 978 7 030 22316 6 Life Science Weber State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Community weber edu 2013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27 Who coined the term biology Info com 2012 06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09 biology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3 12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07 Avila Vernon L Biology investigating life on earth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1995 11 18 ISBN 0 86720 942 9 Mazzarello P A unifying concept the history of cell theory Nature Cell Biology 1999 1 1 E13 E15 PMID 10559875 doi 10 1038 8964 De Duve Christian Life Evolving Molecules Mind and Mean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44 ISBN 0 19 515605 6 Myers PZ Ann Coulter No evidence for evolution Pharyngula scienceblogs com 2006 06 18 2006 1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22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 s Royal Society PDF file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 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2006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PDF file AAAS Denounces Anti Evolution Laws Fact Fancy and Myth on Human Evolution Alan J Almquist John E Cronin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29 No 3 Jun 1988 pp 520 522 2018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10 Public beliefs about evolution and creation Robinson B A 1995 2018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05 Many scientists see God s hand in evolution Witham Larry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17 6 33 1997 2018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05 Attie AD Sober E Numbers RL Amasino RM Cox B Berceau T et al Defending science education against intelligent design a call to action J Clin Invest 2006 116 5 1134 8 PMC 1451210 PMID 16670753 doi 10 1172 JCI28449 From SemBiosys A New Kind Of Insuli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SIDE WALL STREET By Gene G Marcial AUGUST 13 2007 Raven PH Johnson GB Biology Fifth Edition Boston Hill Companies Inc 1999 page 1058 Kelvin Rodolfo Explanation of Homeostasis on scientificamerican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 16 2009 胡睿 张洁 谢云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血糖的相关性 中华老年医學杂志 2013 32 5 500 503 doi 10 3760 cma j issn 0254 9026 2013 05 011 Bryant D A and Frigaard N U Prokaryotic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trophy illuminated Trends Microbiol 2006 14 11 488 96 PMID 16997562 doi 10 1016 j tim 2006 09 001 Maillard PY Sequenzierung des menschlichen Genoms und die Gesellschaft Praxis 2014 103 10 551 553 doi 10 1024 1661 8157 a001654 孙琪 张辉 马语曼 张鑫 唐子人 王雯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进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9 12 989 991 doi 10 3969 j issn 1009 0126 2014 09 029 Knippers Rolf Eine kurze Geschichte der Genetik Berlin 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 2012 233 241 ISBN 978 3 827 42913 1 Molecular Biology Definition biology online org 2013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3 陈德富 编者 陈喜文 编者 现代分子生物學实验原理与技术 第1版 科學出版社 2006 10 14 ISBN 978 7 030 16433 9 赵武玲 编者 分子生物學 第1版 中国农业大學出版社 2010 4 12 ISBN 978 7 565 50030 5 Gray Henry 1918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th edition Anthony J F Griffiths Genetics and the Organism Introduction Griffiths Anthony J F Miller Jeffrey H Suzuki David T Lewontin Richard C Gelbart William M 编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7th New York W H Freeman 2000 ISBN 0 7167 3520 2 Hartl D Jones E Genetics Analysis of Genes and Genomes 6th Jones amp Bartlett 2005 ISBN 0 7637 1511 5 Vienna Code 200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 3 此處補注階層的拉丁名 括弧內前者為拉丁文 後為英文 相同者不另列出 界 regnum kingdom 門 divisio or phylum division or phylum 綱 classis class 目 ordo order 科 familia family 屬 genus 種 species 參閱國際植物命名法規 Muller Ole Abitur Wissen Biologie Okologie Stark Verlagsgesellschaft 2014 34 38 ISBN 978 3 894 49429 2 Martin Konrad Allgaier Christoph Okologie der Biozonosen Springer Lehrbuch 2 Auflage Springer 2011 2 7 ISBN 978 3 642 20627 6 S P Otto A C Gerstein Why have sex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sex and recombination Biochemical Society Transactions 2006 8 34 Pt 4 519 522 2019 02 12 ISSN 0300 5127 PMID 16856849 doi 10 1042 BST03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7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Aneil F Agrawal Evolution of sex why do organisms shuffle their genotypes Current biology CB 2006 09 05 16 17 R696 704 2019 02 13 ISSN 0960 9822 PMID 16950096 doi 10 1016 j cub 2006 07 0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22 Bernstein Harris Bernstein Carol and Michod Richard E 2011 Meiosis as 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for DNA Repai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pter 19 in DNA Repair Inna Kruman editor InTech Open Publisher doi 10 5772 25117 Horandl Elvira 2013 Meiosis and the Paradox of Sex in Natu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iosis Dr Carol Bernstein Ed ISBN 978 953 51 1197 9 InTech doi 10 5772 56542 Bengston Vem L Ed Gans Daphna Putney Norella Silverstein Merril Handbook of Theories on Aging 2nd Edition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25 33 ISBN 978 0 826 16251 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Branches of Biology Biology online org 2013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27 Biology on Bellaonline com 2013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05 Bold H C et al 1987 p 2 此處或有與其他學門重複 且Bold強調 這些學門很難完全地分開 研究者屬於純科學或應用科學 可能會因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轉變 Branches of Biology biologyonline com 2013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17 來源 编辑 書籍林标扬 2012 系统生物學 第1版 浙江大學出版社 368页 ISBN 978 7 308 09658 4 Will Horst 2014 Molekularbiologie kurz und bundig Berlin Springer Spektrum 228 Seiten ISBN 978 3 642 55109 3 McNeill J et al 2006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Vienna Code Regnum Vegetabile 146 A R G Gantner Verlag KG ISBN 0080 0694 Bold H C et al 1987 Morphology of plants and fungi 5th ed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912 pp ISBN 978 0 06 040839 8延伸閱讀 编辑吴相钰 编者 陈守良 编者 葛明德 编者 2014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陈阅增普通生物學 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38页 ISBN 978 7 04 039631 7 Boujard Daniel et al 2012 Biologie cellulaire et moleculaire Paris Wiley 512 pp ISBN 978 2 10 056425 5 Lynn Margulis Five Kingdom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Phyla of Life on Earth 3rd ed St Martin s Press 1997 paperback ISBN 978 0 8050 7252 5 There are numerous other editions Neil Campbell Biology Concepts amp Connections 4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hardcover 781 pages ISBN 978 0 8053 6627 3 A college level textbook 外部連結 编辑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 生物学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生物学 莊榮輝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生物化學基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物學的历史 Dr Martina Henn Sax 的分子生物學课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 中心法則 合成生物學 La biologie synthetique 法文 合成生物學的说明 Kimball 的生物學頁面 英文 一個在線的生物教科書 http tolweb org tree phylogeny 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物杂志 The Journal of Bi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一個免费的小型研究杂志 https bootinfos12 com ng NCBI 書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可以查詢許多生物學書籍 DIAM 永久失效連結 日語 一个微生物信息的网站 參見 编辑 生物学主题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主题 遗传学主题 生态主题 生物学家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 医学 人类学 心理学 农学 進階先修課程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生物学 amp oldid 751539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