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鮭魚

鲑魚英語salmon),有时音译三文鱼粤语发音),是对渔业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数种鲑形目鮭科鲑亚科(Salmoninae)的广盐性輻鰭魚通稱,其中主要指栖息于北太平洋流域的六种太平洋鲑钩吻鲑属 Oncorhynchus狗鲑帝王鲑红鲑粉红鲑银鲑樱鳟/马苏鲑)和栖息于北大西洋流域的一种大西洋鲑鳟属 Salmo唯一称作“鲑”的一种),大多是食物链中层的肉食性掠食鱼类

大西洋鮭Salmo salar),鮭魚在海鲜市场上的最常見種類之一
粉红鲑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野生鲑鱼[1]

鲑鱼有溯河洄游的习性,其生命周期初期在河流上游的淡水環境下孵化成幼鱼,以昆虫甲壳类为食;成年後迁徙海水中生活,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和水生动物;在繁殖期又会逆流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進行产卵,其中太平洋鮭一般在繁殖完成後數週便會死亡。因其洄游习性,鲑鱼对沿途的水域陆地生态系统都十分重要,是自然界基石物种之一。

人类来说,鲑鱼是重要的常見食用鱼之一(鲑科鱼约占全球食用鱼类销售值的五分之一[2]),也是休闲捕鱼极受欢迎的一类高价值游钓鱼,除了商业捕捞外在世界各地皆有人工養殖[3]

詞源

「鮭」字在康熙字典成書時有數種意思,其中一義為河魨之意[4]。自杜亚泉主编的《动物学大辞典》始,鮭字指河豚的原意即消失,僅指出其為數種鮭科魚的中文通稱[5][6]。而在东亚地区历史上能够见到的鲑鱼基本上都是钩吻鲑Oncorhynchus keta),也就是俗称的大马哈鱼

日本历史上将本土的大马哈鱼称作石桂魚さけ,sa ke)(非现代汉语中的石桂鱼),從明治时期開始則引进并將「鮭」サケ字进行同音训读來作爲所有鮭科魚類的漢字[7][8]。汉语中「大麻哈」一词则源自满-通古斯语系赫哲语的「daw imaha」,是當地居民對中国东北外兴安岭原產的兩個麻哈魚屬魚種的通稱詞彙,爲東北官話所借入。

至於“三文魚”的称呼,則爲英文「salmon」在粵語中的音譯,从词源上来自于中古英语samoun盎格鲁-诺曼语saumoun。而诺曼语作为古法语的一种,属于通俗拉丁语衍生出的西罗曼语支词源来自于拉丁语中的称呼salmo,据说更早来自于salire,本是“跳躍”之意[9],可能是用来形容鲑鱼洄游,但英語借入後原意卻消失演變成鮭魚的通稱。古英语中的原本表示鮭魚的日耳曼语詞彙“lax”也隨之被取代,僅留存於個別遗产方言中。而salmon一词傳入中文後,意義比原英語詞更加不明確。在中國大陸,“三文魚”的译法源自香港粤语,用来音译1980年代从北欧出口到东亚地区的大西洋鮭,随着改革开放传入内地。但近年來逐漸拓廣至用於生吃鮭科魚,並形成「生食三文魚」這一名詞泛指一切達到生食標準的大麻哈魚。由於中國原生的大麻哈魚均爲洄游型卵用大麻哈魚或陸封型鱒魚(不適合生吃),在中國原並無生吃大麻哈魚之傳統,這一新生的吃法立卽在中國大陸引發了混亂。由於英文中對kokanee(陸封型红鲑)和steelhead(洄游型虹鱒魚)兩種魚是否稱作「salmon」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團體標準的制定者直接向前一步將陸封型虹鱒魚納入「生食三文魚」的範圍,並允許通過飼餵蝦青素來使陸封型虹鱒具有洄游型大麻哈魚的外觀,並由此引發了真假“三文鱼”之争

除了七种被称作鲑鱼的鱼类以外,麻哈鱼属和鳟属的其它鱼类在英文中都统称为鳟鱼trout),而在中文命名中“鳟”、“鲑”的称呼则经常互换。属于同一亚科紅點鮭屬Salvelinus)的鱼种在中文里虽然也称“鲑”,但在英文中却是称为char而不是salmon,其中五种鱼干脆俗称trout,因此红点鲑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鲑鱼。同样,同属鲑科的白鲑属Coregonus)和细鳞鲑属Brachymystax)在中文里虽然也称“鲑”,在英文中也不称为salmon而是称作whitefishlenok

物种

已知最早的鮭魚為流木始鮭魚Eosalmo driftwoodensis),生活在3400~5600万年前的始新世。該魚種的化石標本有助科學家研究不同種類的鮭魚如何從共同祖先中演化出來。該英屬哥倫比亞發現的標本顯示,太平洋鮭和大西洋鮭的趨異演化在4000萬年前尚未開始。化石證據以及線粒體DNA的研究皆推斷兩屬的趨異演化約在2000萬年前至1000萬年前發生。[10]

鮭科现存的300多個魚類之中,比較有代表性且具高商業價值并被渔业普遍认可的鮭魚總共有七,來自分属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流域的兩個不同的

太平洋鮭和大西洋鮭
俗名 學名 最長記錄 一般長度 最重可達 最高壽命 營養級 世界魚類數據庫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整合分類學資訊系統 保護級別
鱒屬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Salmo salar
(Linnaeus, 1758)
150 cm 120 cm 46.8 kg 13 年 4.4 [11] [12] [13]   無危[14]
麻哈魚屬
(太平洋鮭)
帝王鲑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150 cm 70 cm 61.4 kg 9 年 4.4 [15] [16] [17] 未予評估
钩吻鲑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1792)
100 cm 58 cm 15.9 kg 7 年 3.5 [18] [19] [20] 未予評估
銀鮭 Oncorhynchus kisutch (Walbaum, 1792) 108 cm 71 cm 15.2 kg 5 年 4.2 [21] [22] [23] 未予評估
马苏鲑 Oncorhynchus masou (Brevoort, 1856) 79 cm cm 10.0 kg 3 年 3.6 [24] [25] 未予評估
粉紅鮭 Oncorhynchus gorbuscha (Walbaum, 1792) 76 cm 50 cm 6.8 kg 3 年 4.2 [26] [27] [28] 未予評估
紅鮭 Oncorhynchus nerka (Walbaum, 1792) 84 cm 58 cm 7.7 kg 8 年 3.7 [29] [30] [31]   無危[32]

    鱒屬和马哈鱼属都的大部分魚種都被稱作鱒魚。鱒屬的钝吻鳟隆頭鱒在英語國家中有时也會被称作“亚得里亚鲑”和“黑海鲑”。此外,雖然虹鱒褐鳟也有外形和习性都和鲑鱼相似的溯河洄游亚种硬头鳟海鳟),不過一般不被視為鮭魚(另见真假“三文鱼”之争)。

此外,并不属于鲑亚科哲罗鱼属(特别是哲罗鲑多瑙哲羅魚)是与鲑鱼和鳟鱼有亲属关系的大型鲑科淡水魚,有时也被俗称为“鲑鱼”的一种。還有一些完全不屬於鲑形目魚類也會因为肉质生态位与大西洋鲑相似而被当地人稱作“鮭魚”。

其他“鮭魚”
俗名 學名 最長記錄 一般長度 最重可達 最高壽命 營養級 世界魚類數據庫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整合分類學資訊系統 保護級別
哲罗鲑
(“西伯利亚鲑”)
Hucho taimen
(Pallas, 1773)
多瑙哲羅魚
(“多瑙河鲑”)
Hucho hucho
(Linnaeus, 1758)
150 cm 70 cm 52 kg 15 年 4.2 [33] [34]   瀕危[35]
鱒澳鱸
(“澳洲鲑”)
Arripis trutta
(Forster, 1801)
89 cm 47 cm 9.4 kg 26 年 4.1 [36] [37] 未予評估
紡綞鰤
(“夏威夷鲑”)
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 Gaimard, 1825)
180 cm 90 cm 46.2 kg 3.6 [38] [39] [40] 未予評估
四指馬鮁
(“印度鲑”)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Shaw, 1804) 200 cm 50 cm 145 kg 4.4 [41] [42] 未予評估

生长周期

鲑鱼和其它大部分鱼类一样,从鱼卵孵化开始会经历一系列生长阶段。因为其商业价值较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也较大,因此学术界上会采用特殊的产业术语来形容鲑鱼的各个生长期:搞笑仔鱼:鲑鱼的生命起始于产卵期,雌鲑将鱼卵产在河流溪流滞水区底床砾石之间,然后由雄鲑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2~6个月后孵化出幼体

  • 仔鱼(alevin):也称“囊期鱼苗”(sac fry),是新孵化出的带有卵黄囊的早期幼体,尚无活动能力只能随波逐流,没有摄取外部营养觅食能力,因此依赖储存在卵黄囊内的营养才能继续存活并生长;
  • 稚鱼(fry):即俗称的“鱼苗”。当仔鱼继续成长一段时间后,卵黄囊会营养耗尽并萎缩,但同时尾部也发育获得了有限的游泳能力。这时候仔鱼变成了可以在砾石之间短距离游动的稚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 幼鱼(parr):在稚鱼长到大概与人类手指差不多长的尺寸时,已经开始拥有保护自身的鱼鳞和可以伸展开协助游动的鱼鳍,形态也更开始接近普通鱼类,因此也被俗称为“指鱼”(fingerling)。这些幼鱼因为获得了自由游动的能力,可以主动巡游一个区域寻找食物,食谱也开始更加肉食化,从浮游生物变成主要以无脊椎动物(比如虾类水生昆虫若体)为主,身体质量也开始在之后三年的成长中迅速增加[43][44]。这个时期的幼鲑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但因为体型还小仍然需要躲避其它掠食者,通常会以水底植物和岩石为掩体群居,并且会展现出很强的领域意识,体侧也会展现出称作“幼斑”(parr marks)的深色椭圆形或条形竖斑作为保护色。长得较大的幼鲑还会捕食其它小鱼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并且会偷食其它鱼类(甚至同类)的鱼卵;
  • 龄鱼(smolt):当幼鲑成长到大约两到四岁的时候,体型已经大到不必(或者说无法)继续依赖掩体的庇护,体侧的幼斑会逐渐消失,身体也会经历生理变化来应对即将发生的长距离迁移。这些二/三/四龄鱼为了能够应付海洋和河口湾的咸水/半咸水环境,鲑鱼身体的广盐性会增强来维持体内渗透压稳态[45],同时体色会变成较为平淡的银灰色并带有反影伪装以便在开放水域生存,这种体色变化也因此被称作“银化”(smoltification)。一些银化的龄鱼甚至已经开始性成熟,能在尚未迁徙的时候就提前将其它洄游鲑鱼产下的卵受精[46]
  • 成鱼(adult):也称“后银化”(post-smolt)的鲑鱼。当银化的龄鲑长到大概体长15-20厘米(5.9-7.9英寸)的时候,就开始离开淡水河流开始迁徙至海,并开始完全变为成体鱼。这些入海的成鱼会仍然以群居为生,并完全以其它饲料鱼(比如鲱鱼鲭鱼)为食,并在之后的四年内不断成长变大[43][44][45]。等这些成鱼完全性成熟时,它们会在秋季溯河洄游回到出生的淡水水域进行繁殖,其中很大一部分鲑鱼会死在洄游的途中,在产卵后也会有相当数量的鲑鱼迅速衰弱死亡(其中太平洋鲑更是脊椎动物中的单次繁殖的典型案例)。

繁殖洄游

 
逆流越过矮瀑布的鲑鱼

鮭魚是溯河洄游型魚類,通常在河上游水氧充足的淡水区產卵,卵在水底砾石之间孵化后长成幼鮭。而幼鮭則會快速長出竖斑爲其提供保護色,在隨後6個月至3年內(視乎品種)在河裏生活。鮭魚習慣在水表面捕食。幾乎絕大多數鮭魚都能準確地回到自己出生的河川。鮭魚非常善於游泳,它們能跳出水面,攀到瀑布上游。幼鲑的淡水生活会坚持到擁有銀色魚鱗爲止,身體亦會出現轉變以便在海水中存活,而衹有10%的鮭魚卵能成長到此階段[47]

在迁徙到海洋中后,鮭魚會接著在海中生活一至五年(視乎品種),在那裡他們逐漸變得性成熟[48]。鮭魚在消遣的活動受海潮的影響較大。它們對海水的狀況非常熟悉,退潮時游向海裡,漲潮時游向河川。在繁殖期,大部分鮭魚會凭着嗅觉记忆重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產卵。

生態學

與熊的關係

 
小熊捕鮭魚

太平洋西北地区阿拉斯加一帶,鮭魚是當地系統的關鍵種[49],通过洄游將海洋生態系統的等養分傳遞至森林生態系統

此外,灰熊黑熊掠食者則在當地扮演著「生態系的工程師」的角色。灰熊會捕獵洄游的鮭魚並將他們帶至附近的森林食用,而且通常只会食用热量最高的脂肪鱼卵。在那裏灰熊排出富含養分的尿液排泄物,同時留下鮭魚的部分殘骸(熊类会将大约一半捕到的鲑鱼肉遗弃在森林地面[50][51],密度可达到每公顷4,000公斤(8,800英磅)[52]),提供了河畔林地所需的总量的24%。在距離鮭魚出沒的溪流500米(550碼)內,生長在那裡的白雲杉Picea glauca)葉子也能發現源自鮭魚殘骸的養分[53]

與河狸的關係

 
河狸筑坝形成的水塘可以为鲑鱼提供非常理想的产卵区域

河狸亦在當地扮演著「生態系的工程師」的角色。牠們在啃伐树木建造水壩的時候大幅改變了周边的生態系統,為鮭魚幼體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54]

河狸修建的水坝可以对成长期的鲑鱼产生如下影响[55][56][57]

  • 延缓水中养分被冲刷的速度,使得之前产卵死亡的成年鲑鱼尸体所释放的营养可以被下一代的幼鲑所用;
  • 增加水体的局部水深,可以为幼鲑提供躲避水鸟捕食的栖息地;
  • 增加光合作用对水体氧气的补充效果和碎屑纤维素分解可以赋予的养分浓度;
  • 建造缓水环境让幼鲑可以把更多摄入的养分用于成长,而不是耗费体力去克服水流;
  • 提供能够帮助幼鲑藏身的水下结构。

河狸坝甚至可以在河口湾潮汐盐碱滩之中产生可以供养幼鲑、盐分百万分比小于10的淡水水塘。河狸通常会建造低于0.6米(2英尺)的小水坝,这些矮坝在涨潮时会没漫过,但低潮时可以蓄水,因此可以被洄游的鲑鱼轻易越过并且可以保护孵化的幼鲑不受大河中掠食者的威胁[58]

1818年条约后,英国政府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公民进入哥伦比亚河流域,哈德逊湾公司曾通知其下属的猎手尽可能的捕杀毛皮动物来让美国皮草贸易商无利可图,而当时对河狸故意的大举捕猎使得当地水域内的鲑鱼洄游几乎消失。

與七鰓鰻的關係

 
被七鳃鳗啃伤的帝王鲑

有研究發現,當七鰓鰻的數量減少,鮭魚的數量亦會隨之減少。和鲑鱼一样,许多七鳃鳗是洄游鱼种,在产卵后会死亡并腐烂向河溪中释放营养;而且与虹鳟亚口鱼一样,七鳃鳗在产卵时对水底的砾石会有清洁作用[59]。虽然一些七鳃鳗是吸血寄生鱼种,但七鳃鳗的幼体滤食性动物可以保持当地水体的健康,而且作为体脂油性都更高的鱼种不但可以作为幼鲑捕食的食物,还可以优先吸引其它捕食者为幼鲑降低生存压力[60]。在海中,成年七鳃鳗也是海豹海狮的优先猎物(捕食七鳃鳗和鲑鱼的比例大概为30:1),使得更多的成年鲑鱼可以存活并洄游到河中繁殖[61][62]

與寄生蟲的關係

 
寄生于银鲑身上的鲑居尾孢虫(楚氏尾孢虫)可以寄生在所有洄游型鲑科鱼身上
 

根据加拿大生物学家多萝西·基瑟尔(Dorothy Kieser)发现,碘泡科黏体寄生虫——鲑居尾孢虫Henneguya salminicola)时常会被在鲑科鱼类(但不包括陸封型淡水虹鱒[63])的肉中发现,在洄游到海达瓜依岛的野外鲑鱼样本中有明确记录。被感染的鲑科鱼的免疫系统会试图将体内的寄生虫包裹围困,因而形成众多聚集了大量寄生虫滋生的乳色囊肿。包括尾孢虫在内的黏孢子虫都有着复杂的生命周期,而鲑科鱼为其两个寄主之一,在产卵死亡后将躯体内的孢子释放。以尾孢虫为例,这些孢子会在被释放在溪流产卵地后进入第二个宿主(通常是无脊椎动物),在幼年鲑鱼迁徙到太平洋之前感染到鲑鱼身上,然后存留在鲑鱼体内直到下一个产卵周期。在鳟鱼中引起旋转病的黏孢子虫有着类似的生病周期[64],但不同的是尾孢虫似乎并不会让鲑鱼发病,即使是严重感染的鲑鱼也可以顺利洄游产卵。

按照基瑟尔的说法,大量有关鲑居尾孢虫的研究都是由纳奈莫太平洋生物站(Pacific Biological Station)的科学家在1980年代中期完成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概述报告[65]声称“在淡水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鱼体有着最高的患病率”,因此从物种来说“银鲑为最,红鲑帝王鲑狗鲑粉红鲑相继次之”。而这份报告同时声称其研究进行时,英属哥伦比亚的大型水系(比如弗雷泽河斯基纳河、纳斯河等)的中上游以及太平洋沿岸溪流的鱼群“更可能有较低的感染患病率”,因此“尾孢虫虽然在经济上有害,但从公共健康角度无害,严格意义上是一种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热血动物中无法生存或造成影响的鱼类寄生虫”。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软体贝类项目专家专家克劳斯·夏利(Klaus Schallie)的说法:“鲑居尾孢虫在英属哥伦比亚南部的所有鲑鱼中都能找到。”

另一类能够造成野生和养殖鲑鱼感染并死亡的寄生虫是海虱,特别是疮痂鱼虱属的鲑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和鱼虱属的多种桡足寄生虫[66][67]。海虱是一类外寄生虫,主要在浮游的幼体阶段附着在野生鲑鱼身上,然后靠进食黏液血液皮肤生存[68][69][70]。大量的高养殖密度的开放性养鲑笼都能滋生大量密集的海虱[71],而暴露在河口湾水域的养鲑笼则可以传染许多野生的幼年鲑鱼并导致其死亡[72][73]。成年鲑鱼在被感染后也可能存活,但刚刚迁徙入海的幼鲑因为体小皮薄是极易受伤的。在加拿大西岸的一些地区,粉红鲑因海虱造成的死亡率常常超过八成[74]

商业价值

 
1950~2010年间鲑鱼的野生捕捞(蓝)和人工养殖(绿)的商业产量(以百万计)[75]

全球各国向粮农组织(FAO)上报的野生鲑鱼商业捕捞量自1990年开始就保持在大约每年100万吨左右,但同时期内人工养殖的鲑鱼却从大约60万吨增长到了超过200万吨[75]。几乎所有野生捕捞到的鲑鱼都是太平洋鲑,相比之下,大约一半的养殖鲑鱼是大西洋鲑

鲑科鱼总产量
1982 2007
吨量 百分比 吨量 百分比
野生 558864 75 992508 31
养殖 188132 25 2165321 69
总量 746996 3157831

野生捕捞

 
1950~2010年间所有品种的野生鲑鱼捕捞吨量[75]

野生大西洋鲑的捕捞量向来很少,而且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稳固下降,到了2011年报告只有2500吨[12]。野生鲑鱼的生存严重依赖拥有能用来产卵和育仔的栖息地[76],这也是环保人士最担心的方面。土地开发伐木自然资源开采都可以造成环境退化破坏鲑鱼的栖息环境[77]。在大西洋流域和部分太平洋流域,鲑鱼的种群数量都开始引发关注。

针对野生鲑鱼的休闲捕鱼在欧美国家十分受欢迎[78],而对野生渔场资源的利用也使得商业渔民和休闲钓友之间产生了一些冲突。为了保护洄游的鲑鱼数量,商业捕捞在河口湾沿岸地区经常是被禁止的。在北美西海岸的以西地区,针对鲑鱼的运动捕鱼已经完全取缔了商业捕捞[79],因为钓鱼市场为经济贡献的产值往往是鲑鱼作为海产的商业价值的许多倍[79]

水产养殖

 
1950~2010年间所有品种的鲑鱼养殖吨量[75]
 
挪威特罗姆斯郡塞尼亚岛用来饲养鲑鱼的海笼
 
人工孵化的狗鲑鱼苗

鲑科鱼与鲤科鱼和罗非鱼是世界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三个鱼种群体[80]。鲑科鱼在世界上被商业养殖最多的物种是大西洋鲑,主要用来满足食用鱼需要;而在美国国家鱼类保育系统(National Fish Hatchery System)养殖最多的鲑科品种则是帝王鲑虹鳟/硬头鳟,主要用于为休闲捕鱼进行增殖放流[81],在欧洲则是养殖褐鳟用于游钓[82]。仅2007年,全球鲑科鱼的养殖产值就高达107亿美元,从1982年的25年内开始养殖规模增长了超过十倍。在2012年,世界鲑科鱼养殖产量排名最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挪威智利[83]苏格兰加拿大[84]

鲑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用大量野生饲料鱼水生动物来喂养满足蛋白质摄入需求,所消耗的生物量要超过自身作为食用鱼能贡献的量。以干重来算,每养殖一公斤鲑鱼需要消耗2~4公斤的饲料鱼[85]。而鲑鱼养殖业规模的增长提高了对饲料鱼供应的需求,尽管现今世界上75%的渔场都已经达到了可持续的产能极限[86],而且也会进一步压缩其他野生掠食鱼的生存空间。人工养殖的鲑鱼往往会被喂食虾红素角黄素来加深并模仿野生鲑鱼的肉色[87] to improve their marketability.[88],因为它们不像野鲑那样可以通过捕食有壳动物(比如磷虾)来摄入天然的类胡萝卜素

鲑鱼的精细养殖通常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使用开孔式海笼,因此可能造成疾病寄生虫(比如海虱)在养殖和野生鱼群之间传播[89]。另外一种更安全但可控性也低的养殖法是将鲑鱼在孵鱼场内抚养到可以独自生存的阶段,然后放流到天然的河流内自行生长,被放流的鲑鱼在繁殖期会资助洄游到被放流的水域。这种放养法在挪威人发明海笼饲养之前,在瑞典十分常见。而另一种直接将放鱼入海的放养法也正在阿拉斯加试用,将幼年的鲑鱼放到远离野生鲑鱼的水域,而幼鲑成年后在产卵期会出于本能回到被放流的水域。另一种比用孵鱼场更天然的鲑鱼养殖方法是在野地溪流边平行挖掘运河渠道,并在渠底铺设比较符合鲑鱼理想产卵环境的砾石层,然后将溪水导入或泵入渠内。鲑鱼通常会优先选择这些人工渠产卵,因为天然溪流的砾石底在汛期有时会被洪水冲刷而丧失作为产卵地的价值。人工渠的缺点是水流过缓容易导致沉积物聚积,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但不像养鱼场那样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剂来防控疾病。

现今有研究在试图用植物蛋白(通常为豆制品)作为鲑鱼饲料,但也会因此减少养殖鲑鱼的ω-3脂肪酸含量,而且可能会因为对种植业的依赖反而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另一种选项是用以酵母为基础的蛋白质发酵工艺生产饲料,可以利用生质酒精副产品来大大减少养殖成本[90]。此外另一个很有前途的选项是使用海藻,除了可以提供各种微量矿物质维生素以外还可以改善饲料中的天然膳食纤维并获得比鱼粉更低的升糖负荷[90],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生产饲料对化肥耕地水资源灌溉的依赖[91]

食用

 
鲑鱼(左)和鱼柳(右)
 
冷熏鲑鱼(左)、腌鲑鱼(中)和热熏鲑鱼(右)
 
鲑鱼
 
鲑鱼刺身

鮭魚肉含有高蛋白質ω-3脂肪酸維他命D,被視為有益的食物。[92]此外,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達每100肉就有214微克的膽固醇。[93]鮭魚肉一般呈橙色或深紅色(如紅鮭)也有很多白肉的品種,野生鮭靠蝦子等甲殼類維生,魚肉才會呈現橘紅色,在大西洋鮭養殖業者中為了讓鮭魚類似野生的蝦紅素表現,在飼料中添加類胡蘿蔔素等可食用色素來增色提加賣相。[94]

接近99%在大西洋出產的鮭魚為人工飼養[95]挪威是世界第一大鲑鱼养殖的出口国。此外转基因鮭魚英语AquAdvantage salmon2015年在美國被核准上市[96],可能成為了第一種上餐桌的转基因肉品,這種鮭魚只要三分之一的養殖時間。

鮭魚的食法有多種,但因为寄生虫问题,在制冷技术普及前普遍没有生食的传统。即使是以生鱼片闻名的日本料理最初也只用於熟食,烤鲑鱼是家常菜,還會把鮭魚頭製成鹽燒鮭魚等菜式;歐美會以熱或冷煙燻方式製作煙燻鮭魚,或把鮭魚製成罐頭以便儲存,北歐地區亦有醃製鮭魚[97]。在20世纪下半叶,挪威爲了開拓在远东(特别是当时经济腾飞日本)的出口市場以便推广自己的“天然鲑鱼”(其实都是用海笼养殖的)产品,發明了更容易被日本大众接受的鮭魚壽司刺身[98]

鮭魚與鱒魚

鲑科共有300多個魚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大洋沿岸(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冰洋),在非原生地如北美五大湖[99][100]南美巴塔哥尼亞[101]新西兰南岛[102]亦可找到引入种。鲑鱼和鳟鱼属同一亚科鲑亚科),都是有洄游习性的肉食性鱼类,在内陆上游深度较浅的淡水環境下产卵孵化出的幼鱼主要以昆虫甲壳类为食;成年後迁徙游到更大更深的水体中生活,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在繁殖期又会溯河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繁殖下一代。其中太平洋鮭一般在繁殖完成後數週便會死亡(但是有部分種類就可能不會洄游,例如淡水虹鱒)。

鲑鱼和鳟鱼的分类学关系非常近,一些同品种间甚至可以发生自然杂交英语俗称也有所交叉(比如樱鳟西方国家就被称作“马苏鲑”,虹鳟的沿海亚种硬头鳟美国也时常被俚称为“硬头鲑”,钝吻鳟隆头鳟在英语中有时也会被称作“亚得里亚鲑”和“黑海鲑”)。一般来说,“鲑鱼”专指那些生命周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水区度过、体型因此较大所以被渔业重点关注的溯河洄游品种;而“鳟鱼”则泛指其它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和半咸水区的纯内陆洄游品种。因为鳟属钩吻鲑属中绝大部分和分布最广的鱼种都称作“鳟”,而且其最近共同祖先流木始鲑鱼有化石证据证明是纯淡水鱼,因此鮭魚从生物学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鱒魚中演化得更具有广盐性并成功适应海生子集

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並無硬性标准的貴賤之分,只看当地市场定价。例如在北美東岸因为太平洋鲑更为稀有,一般比大西洋鲑反而要更貴,而新鮮的北极红点鲑價格甚至遠高於新鮮的大西洋鮭;在紐約奥乐齐超市中,同爲智利養殖的大西洋鮭和太平洋的銀鮭價格相同,均爲8.8美元/磅左右,黑龍江產的冷凍鮭魚(红鲑)價格最便宜[103]。陸封型虹鱒魚則較廉價,但洄游型虹鱒魚(硬头鲑)則能要价10美元/磅,比大部分鲑鱼都要贵。

縂的來說,鲑鱼和鱒魚的市價高低完全取決於其肉量、肉质口味的受欢迎程度和捕捉成本,以及洄游的渔季限制,陸封型的鲑鱼和鳟鱼因为容易捕捞通常都較廉價。太平洋鮭魚的價格則取決於魚種和新鮮程度,用型太平洋鮭(如粉红鲑大马哈鱼)新鮮時肉質鮮美但肉質變化速度較快,難以冷鏈運輸,卽便冷凍也會嚴重影響味道,因此較爲廉價,相反肉用鮭魚亦並無卵用者,其肉價愈貴,除银鲑與大西洋鮭相當外其餘兩種(红鲑帝王鲑)均遠貴於大西洋鮭,但肉用型马哈鱼多分佈在外東北遠東和美洲西部,鮮有洄游至黑龍江中上游進入中國境內的。同等色深下,大西洋種肉色偏橙太平洋種肉色偏粉、洋紅,大西洋種油脂較多而太平洋種存著一些獨特的鮮味。帝王鲑的油脂在太平洋鮭中最高,接近於大西洋鮭水平;卵用型太平洋鲑油脂含量最低。红鲑的肉质顏色最深,其次爲太平洋的硬頭鮭洄游虹鱒)和大西洋的北极红点鲑

因为鲑鱼普遍是亚寒带的高纬度鱼种,在温带水域难以生长,所以在中國南方主要是進口的大西洋鮭為主,而北太平洋品種的大马哈鱼常於9-10月回到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河中產卵,故又叫“秋鮭”。部分商人會利用品種差異以陸封型魚類(如淡水虹鱒)混充鮭魚[104],并曾在中国大陆引发极大争议。

圖集

参考文献

  1. ^ Annual Statistics 2010: Commercial salmon catch by species and country North Pacific Anadromous Fish Commiss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Retrieved 2015 March 16. The statistics do not include fish taken in Russian waters by non-Russian fleet.
  2. ^ ([//web.archive.org/web/20211204165911/https://www.fao.org/3/ca9229en/ca9229en.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20, FAO]
  3. ^ Lackey, Robert; Lach, Denise; Duncan, Sally (编). Salmon 2100: The Future of Wild Pacific Salmon. Bethesda, MD: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2006: 629. ISBN 1-888569-78-6. 
  4. ^ . 漢典.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5. ^ 李思忠. 中国鲑科鱼类地理分布的探讨. 动物学杂志. 1984, (1) [2017-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5-24). 
  6. ^ 李思忠. 鱼名漫谈(二) 鳟与鲑. 中国科技术语. 2000, (2) [2021-07-25]. (原始内容于2021-08-22). 
  7. ^ フジテレビトリビア普及委員会. トリビアの泉〜へぇの本〜 1. 講談社. 2003. 
  8. ^ . 語源由来辞典.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3). 
  9. ^ Salmon etymonlin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25 April 2012.
  10. ^ Montgomery, David. King Of Fish Cambridge, MA: Westview Press, 2004. 27.28. Print.
  11.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Salmo salar. FishBase. Ver. 2012-04.
  12. ^ 12.0 12.1 Salmo salar, Linnaeus, 175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13. ^ Salmo salar. ITIS. 
  14. ^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Salmo sala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15.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FishBase. Ver. 2012-04.
  16. ^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17. ^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ITIS. 
  18.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keta. FishBase. Ver. 2012-04.
  19. ^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20. ^ Oncorhynchus keta. ITIS. 
  21.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kisutch. FishBase. Ver. 2012-04.
  22. ^ Oncorhynchus kisutch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23. ^ Oncorhynchus kisutch. ITIS. 
  24.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masou. FishBase. Ver. 2012-04.
  25. ^ Oncorhynchus masou. ITIS. 
  26.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gorbuscha. FishBase. Ver. 2012-04.
  27. ^ Oncorhynchus gorbusch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28. ^ Oncorhynchus gorbuscha. ITIS. 
  29.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nerka. FishBase. Ver. 2012-04.
  30. ^ Oncorhynchus nerk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31. ^ Oncorhynchus nerka. ITIS. 
  32. ^ Rand PS. Salmo sala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33.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Hucho hucho. FishBase. Ver. 2012-04.
  34. ^ Hucho hucho. ITIS. 
  35. ^ Freyhof J, Kottelat M. Hucho hucho.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36.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Arripis trutta. FishBase. Ver. 2012-04.
  37. ^ Arripis trutta. ITIS. 
  38.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Elagatis bipinnulata. FishBase. Ver. 2012-04.
  39. ^ 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 Gaimard, 18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40. ^ Elagatis bipinnulata. ITIS. 
  41.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2).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FishBase. Ver. 2012-04.
  42. ^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ITIS. 
  43. ^ 43.0 43.1 Bley 1988
  44. ^ 44.0 44.1 Lindberg 2011
  45. ^ 45.0 45.1 Atlantic Salmon Trust 2011
  46. ^ Jones, Matthew W.; Hutchings, Jeffrey A. The influence of male parr body size and mate competition on fertilization success and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in Atlantic salmon. Heredity. June 2001, 86 (6): 675–684. ISSN 1365-2540. PMID 11595048. doi:10.1046/j.1365-2540.2001.00880.x  (英语). 
  47. ^ . U.S.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48. ^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the Atlantic Salmon' - Tomislav Vladić, Erik Petersson
  49. ^ Willson MF & Halupka KC. (PDF). Conservation Biology. 1995, 9 (3): 489–497. JSTOR 2386604. doi:10.1046/j.1523-1739.1995.09030489.x.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1-28). 
  50. ^ Reimchen, TE. Salmon nutrients, nitrogen isotopes and coastal forests (PDF). Ecoforestry. 2001, 16: 13. (原始内容 (PDF)于6 May 2003). 
  51. ^ Quinn, T.; Carlson, S.; Gende, S. & Rich, H. (PDF).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9, 87 (3): 195–203. doi:10.1139/Z09-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6 June 2012). 
  52. ^ Reimchen TE, Mathewson DD, Hocking MD, Moran J. Isotopic evidence for enrichment of salmon-derived nutrients in vegetation, soil, and insects in riparian zones in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PDF).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 2002, 20: 1–12. (原始内容 (PDF)于12 October 2003). 
  53. ^ Helfield, J. & Naiman, R. Keystone Interactions: Salmon and Bear in Riparian Forests of Alaska (PDF). Ecosystems. 2006, 9 (2): 167–180 [2017-01-26]. doi:10.1007/s10021-004-0063-5. (原始内容 (PDF)于2012-04-26). 
  54. ^ Pollock, M. M.; Pess, G. R. & Beechie, T. J. The Importance of Beaver Ponds to Coho Salmon Production in the Stillaguamish River Basin, Washington, USA (PDF). [2007-12-21]. (原始内容 (PDF)于2008-02-16). 
  55. ^ Extinction. Northwest Power and Conservation Council. [21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于1 January 2018). 
  56. ^ Hyatt, K D; McQueen, D J; Shortreed, K S; Rankin, D P. (PDF). Environmental Reviews. 2004, 12 (3): 133–162. S2CID 12930576. doi:10.1139/a04-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07). 
  57. ^ Pollock, M. M.; Pess, G. R.; Beechie, T. J. The Importance of Beaver Ponds to Coho Salmon Production in the Stillaguamish River Basin, Washington, USA (PDF). [21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 (PDF)于1 September 2006). 
  58. ^ Hood, W Gregor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ly 2008). 
  59. ^ Yuba River Steelhead Redd Surveys (preliminary draft) (PDF). Yuba River Management Team (RMT) Web Site, Yuba County Water Agency. 19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 (PDF)于29 April 2018). 
  60. ^ Elder's devotion to ugly fish lives on after his tragic death. Al Jazeera America. 2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于16 November 2018). 
  61. ^ Pacific Lamprey's Big Year. Redheaded Blackbelt. 18 June 2017. (原始内容于16 November 2018). 
  62. ^ A Primeval Marvel (PDF). terra.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4. (原始内容 (PDF)于3 May 2018).  |volume=被忽略 (帮助); |number=被忽略 (帮助)
  63. ^ Buchtová, H.; Dyková, I.; Vršková, D.; Krkoška, L. . Veterinářství. 2004, (54): 47–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已忽略未知参数|lang=(建议使用|language=) (帮助)
  64. ^ Crosier, Danielle M.; Molloy, Daniel P.; Bartholomew, Jerri. (PDF). [13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6 February 2008). 
  65. ^ Boyce, N.P.; Kabata, Z.; Margolis, L.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Detection, and Biology of Henneguya salminicola (Protozoa, Myxozoa), a Parasite of the Flesh of Pacific Salmon (PDF). Canadian Technical Report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1985, (1450): 55. (原始内容 (PDF)于12 November 2014). 
  66. ^ (PDF). Watershed Watch Salmon Society. 2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3 July 2012). 
  67. ^ Bravo, S. Sea lice in Chilean salmon farms. Bull. Eur. Assoc. Fish Pathol. 2003, 23: 197–200. 
  68. ^ Morton, A.; Routledge, R; Peet, C; Ladwig, A. Sea lice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infection rates on juvenile pink (Oncorhynchus gorbuscha) and chum (Oncorhynchus keta) salmon in the nearshore marine environment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2004, 61 (2): 147–157. doi:10.1139/f04-016. 
  69. ^ Peet, C. R. Interactions between sea lice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and Caligus clemensii), juvenile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and Oncorhynchus gorbuscha) and salmon farms in British Columbia (PDF) (学位论文).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University of Victoria. 2007. (原始内容 (PDF)于26 October 2016). 
  70. ^ Krkošek, M; Gottesfeld, A; Proctor, B; Rolston, D; Carr-Harris, C; Lewis, M.A. Effects of host migration, diversity and aquaculture on sea lice threats to Pacific salmon popul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274 (1629): 3141–9. PMC 2293942 . PMID 17939989. doi:10.1098/rspb.2007.1122. 
  71. ^ Morton, Alexandra. SALMON CONFIDENTIAL: The ugly truth about Canada's open-net salmon farms. WHAT IS AFISH FARM?. [10 May 2019]. (原始内容于5 October 2015). 
  72. ^ Morton, Alexandra; Routledge, Rick; Krkosek, Martin. (PDF).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2008, 28 (2): 523–532. ISSN 0275-5947. doi:10.1577/M07-04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9 August 2013). 
  73. ^ Krkosek, M.; Lewis, M. A.; Morton, A.; Frazer, L. N.; Volpe, J. P. Epizootics of wild fish induced by farm fis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 (42): 15506–15510. Bibcode:2006PNAS..10315506K. ISSN 0027-8424. PMC 1591297 . PMID 17021017. doi:10.1073/pnas.0603525103 . 
  74. ^ Krkošek, Martin. Declining Wild Salmon Populations in Relation to Parasites from Farm Salmon. Science. 2007, 318 (5857): 1772–5. Bibcode:2007Sci...318.1772K. PMID 18079401. S2CID 86544687. doi:10.1126/science.1148744. 
  75. ^ 75.0 75.1 75.2 75.3 Based on data sourced from the relevant FAO Species Fact Sheets
  76. ^ . NOAA. [200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5). 
  77. ^ Rahr, 2005
  78. ^ Weissglas, G; Appelblad, H. Bengtsson, Bo; Toivonen, A-L; Tuunainen, P , 编. Wild-spawning Baltic salmon – A natural resource redefined: From food to toys for "boys"?. Socio-economics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Hotel Royal Wasa, Vaasa, Finland. Copenhagen: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Nordiska ministerrådet]: 89–95. 1997. ISBN 9789289301206. 
  79. ^ 79.0 79.1 Shaw, Susan; Muir, James. Salmon: Economics and Marketing. Springer Netherlands. 1987: 250. ISBN 9780709933441. 
  80. ^ Fish Farming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farms.com. [November 25, 2018]. (原始内容于2018-11-26). 
  81. ^ Joseph John Charbonneau; James Caudill. (PDF).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20. September 2010 [2015-01-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1-08). 
  82. ^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Information Programme Salmo trutt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5-01-21]. (原始内容于2018-10-21). 
  83. ^ Algas nocivas matam mais de 4,2 mil toneladas de salmão no Chile. [4 September 2022]. (原始内容于2022-10-24). 
  84. ^ Responsible Sourcing Guide: Farmed Atlantic Salmon (PDF). Seafish. 2015 [November 25, 2018].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8-16). 
  85. ^ Naylor, Rosamond L. (PDF). Science; 10/30/98, Vol. 282 Issue 5390, p88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6 March 2009). 
  86. ^ (PDF). Seafood Choices Alliance. 2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5). 
  87. ^ . [26 August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October 2007). Astaxanthin (3,3'-hydroxy-β,β-carotene-4,4'-dione) is a carotenoid pigment, one of a large group of organic molecules related to vitamins and widely found in plant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red, orange, and yellow colours to various plant parts and playing a role in photosynthesis, carotenoids are powerful antioxidants, and some (notably various forms of carotene) are essential precursors to vitamin A synthesis in animals. 
  88. ^ Guilford, Gwynn. Here's why your farmed salmon has color added to it. Quartz (publication). 12 March 2015 [1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于13 March 2015). 
  89. ^ Fish farms drive wild salmon populations toward extinction. SeaWeb. 13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于25 November 2018). 
  90. ^ 90.0 90.1 (PDF). NOAA/USDA Alternative Feeds Initiative: 56.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5 October 2011). 
  91. ^ . nwr.noaa.gov. p. 57.
  92. ^ 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 Vitamin 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0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0). 
  93. ^ Cholesterol: Cholesterol Content in Seafoods (Tuna, Salmon, Shrimp). [2007-12-13]. (原始内容于2006-12-20). 
  94. ^ 汪倩如. 〈獨家〉養殖鮭白肉變紅 飼料加色滿足「印象」. tvbs. 2011-10-26 [2016-05-04]. (原始内容于2016-06-02). 
  95. ^ Montaigne, Fen. . National Geographic. [2006-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1). 
  96. ^ AQUABOUNTY CLEARED TO SELL SALMON IN USA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2017-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9-07). 
  97. ^ Svenska Akademiens ordbok, "gra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umn G851; "([//web.archive.org/web/20160420021815/http://g3.spraakdata.gu.se/saob/show.phtml?filenr=1%2F88%2F54.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va column G868; and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8. ^ .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99. ^ Parsons, John W. History of salmon in the Great Lakes, 1850-1970. U.S. Bureau of Sport Fisheries and Wildlife. 1973. OCLC 1094525. 
  100. ^ Friend, Caroline. Pacific Salmon: The "King" Species of the Great Lakes. 2021-03-21 [2022-10-23]. (原始内容于2022-10-23). 
  101. ^ Heiko Schneider. . Global Fly Fisher. 25 August 2011 [25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pril 2014). 
  102. ^ McDowall, R. M. (1994). The origins of New Zealand's chinook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Marine Fisheries Review, 1/1/1994.
  103. ^ ALDI Seafood department. [2020-12-26]. (原始内容于2021-04-18). 
  104. ^ 虹鱒魚冒牌作刺身 食假三文魚 恐染肝吸蟲. 頭條日報. 2015年5月18日 [2017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17年11月11日). 

外部链接

  • Salmonidae. ITIS. 
  • YouTube上的人工授精 サケの命誕生

参见

鮭魚, 鲑魚, 英語, salmon, 有时音译为三文鱼, 粤语发音, 是对渔业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数种鲑形目鮭科鲑亚科, salmoninae, 的广盐性輻鰭魚的通稱, 其中主要指栖息于北太平洋流域的六种太平洋鲑, 钩吻鲑属, oncorhynchus的狗鲑, 帝王鲑, 红鲑, 粉红鲑, 银鲑和樱鳟, 马苏鲑, 和栖息于北大西洋流域的一种大西洋鲑, 鳟属, salmo唯一称作, 的一种, 大多是食物链中层的肉食性掠食鱼类, 大西洋鮭, salmo, salar, 在海鲜市场上的最常見種類之一, 粉红鲑是市面上最常见的. 鲑魚 英語 salmon 有时音译为三文鱼 粤语发音 是对渔业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数种鲑形目鮭科鲑亚科 Salmoninae 的广盐性輻鰭魚的通稱 其中主要指栖息于北太平洋流域的六种太平洋鲑 钩吻鲑属 Oncorhynchus的狗鲑 帝王鲑 红鲑 粉红鲑 银鲑和樱鳟 马苏鲑 和栖息于北大西洋流域的一种大西洋鲑 鳟属 Salmo唯一称作 鲑 的一种 大多是食物链中层的肉食性掠食鱼类 大西洋鮭 Salmo salar 鮭魚在海鲜市场上的最常見種類之一 粉红鲑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野生鲑鱼 1 鲑鱼有溯河洄游的习性 其生命周期初期在河流上游的淡水環境下孵化成幼鱼 以昆虫和甲壳类为食 成年後迁徙到海水中生活 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和水生动物 在繁殖期又会逆流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進行产卵 其中太平洋鮭一般在繁殖完成後數週便會死亡 因其洄游习性 鲑鱼对沿途的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十分重要 是自然界的基石物种之一 对人类来说 鲑鱼是重要的常見食用鱼之一 鲑科鱼约占全球食用鱼类销售值的五分之一 2 也是休闲捕鱼极受欢迎的一类高价值游钓鱼 除了商业捕捞外在世界各地皆有人工養殖 3 目录 1 詞源 2 物种 3 生长周期 3 1 繁殖洄游 4 生態學 4 1 與熊的關係 4 2 與河狸的關係 4 3 與七鰓鰻的關係 4 4 與寄生蟲的關係 5 商业价值 5 1 野生捕捞 5 2 水产养殖 5 3 食用 6 鮭魚與鱒魚 7 圖集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10 参见詞源 编辑 鮭 字在康熙字典成書時有數種意思 其中一義為河魨之意 4 自杜亚泉主编的 动物学大辞典 始 鮭字指河豚的原意即消失 僅指出其為數種鮭科魚的中文通稱 5 6 而在东亚地区历史上能够见到的鲑鱼基本上都是钩吻鲑 Oncorhynchus keta 也就是俗称的大马哈鱼 日本历史上将本土的大马哈鱼称作石桂魚 さけ sa ke 非现代汉语中的石桂鱼 從明治时期開始則引进并將 鮭 サケ 字进行同音训读來作爲所有鮭科魚類的漢字 7 8 汉语中 大麻哈 一词则源自满 通古斯语系中赫哲语的 daw imaha 是當地居民對中国东北和外兴安岭原產的兩個麻哈魚屬魚種的通稱詞彙 爲東北官話所借入 至於 三文魚 的称呼 則爲英文 salmon 在粵語中的音譯 从词源上来自于中古英语samoun和盎格鲁 诺曼语的saumoun 而诺曼语作为古法语的一种 属于通俗拉丁语衍生出的西罗曼语支 词源来自于拉丁语中的称呼salmo 据说更早来自于salire 本是 跳躍 之意 9 可能是用来形容鲑鱼洄游 但英語借入後原意卻消失演變成鮭魚的通稱 古英语中的原本表示鮭魚的日耳曼语詞彙 lax 也隨之被取代 僅留存於個別遗产方言中 而salmon一词傳入中文後 意義比原英語詞更加不明確 在中國大陸 三文魚 的译法源自香港粤语 用来音译1980年代从北欧出口到东亚地区的大西洋鮭 随着改革开放传入内地 但近年來逐漸拓廣至用於生吃的鮭科魚 並形成 生食三文魚 這一名詞泛指一切達到生食標準的大麻哈魚 由於中國原生的大麻哈魚均爲洄游型卵用大麻哈魚或陸封型鱒魚 不適合生吃 在中國原並無生吃大麻哈魚之傳統 這一新生的吃法立卽在中國大陸引發了混亂 由於英文中對kokanee 陸封型红鲑 和steelhead 洄游型虹鱒魚 兩種魚是否稱作 salmon 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些團體標準的制定者直接向前一步將陸封型虹鱒魚納入 生食三文魚 的範圍 並允許通過飼餵蝦青素來使陸封型虹鱒具有洄游型大麻哈魚的外觀 並由此引發了真假 三文鱼 之争 除了七种被称作鲑鱼的鱼类以外 麻哈鱼属和鳟属的其它鱼类在英文中都统称为鳟鱼 trout 而在中文命名中 鳟 鲑 的称呼则经常互换 属于同一亚科的紅點鮭屬 Salvelinus 的鱼种在中文里虽然也称 鲑 但在英文中却是称为char 而不是salmon 其中五种鱼干脆俗称trout 因此红点鲑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鲑鱼 同样 同属鲑科的白鲑属 Coregonus 和细鳞鲑属 Brachymystax 在中文里虽然也称 鲑 在英文中也不称为salmon 而是称作whitefish 和lenok 物种 编辑已知最早的鮭魚為流木始鮭魚 Eosalmo driftwoodensis 生活在3400 5600万年前的始新世 該魚種的化石標本有助科學家研究不同種類的鮭魚如何從共同祖先中演化出來 該英屬哥倫比亞發現的標本顯示 太平洋鮭和大西洋鮭的趨異演化在4000萬年前尚未開始 化石證據以及線粒體DNA的研究皆推斷兩屬的趨異演化約在2000萬年前至1000萬年前發生 10 在鮭科现存的300多個種魚類之中 比較有代表性且具高商業價值并被渔业普遍认可的鮭魚總共有七種 來自分属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流域的兩個不同的屬 太平洋鮭和大西洋鮭屬 俗名 學名 最長記錄 一般長度 最重可達 最高壽命 營養級 世界魚類數據庫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整合分類學資訊系統 保護級別鱒屬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 Salmo salar Linnaeus 1758 150 cm 120 cm 46 8 kg 13 年 4 4 11 12 13 無危 14 麻哈魚屬 太平洋鮭 帝王鲑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150 cm 70 cm 61 4 kg 9 年 4 4 15 16 17 未予評估钩吻鲑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1792 100 cm 58 cm 15 9 kg 7 年 3 5 18 19 20 未予評估銀鮭 Oncorhynchus kisutch Walbaum 1792 108 cm 71 cm 15 2 kg 5 年 4 2 21 22 23 未予評估马苏鲑 Oncorhynchus masou Brevoort 1856 79 cm cm 10 0 kg 3 年 3 6 24 25 未予評估粉紅鮭 Oncorhynchus gorbuscha Walbaum 1792 76 cm 50 cm 6 8 kg 3 年 4 2 26 27 28 未予評估紅鮭 Oncorhynchus nerka Walbaum 1792 84 cm 58 cm 7 7 kg 8 年 3 7 29 30 31 無危 32 鱒屬和马哈鱼属都的大部分魚種都被稱作鱒魚 鱒屬的钝吻鳟和隆頭鱒在英語國家中有时也會被称作 亚得里亚鲑 和 黑海鲑 此外 雖然虹鱒和褐鳟也有外形和习性都和鲑鱼相似的溯河洄游亚种 硬头鳟和海鳟 不過一般不被視為鮭魚 另见真假 三文鱼 之争 此外 并不属于鲑亚科的哲罗鱼属 特别是哲罗鲑和多瑙哲羅魚 是与鲑鱼和鳟鱼有亲属关系的大型鲑科淡水魚 有时也被俗称为 鲑鱼 的一种 還有一些完全不屬於鲑形目魚類也會因为肉质和生态位与大西洋鲑相似而被当地人稱作 鮭魚 其他 鮭魚 俗名 學名 最長記錄 一般長度 最重可達 最高壽命 營養級 世界魚類數據庫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整合分類學資訊系統 保護級別哲罗鲑 西伯利亚鲑 Hucho taimen Pallas 1773 多瑙哲羅魚 多瑙河鲑 Hucho hucho Linnaeus 1758 150 cm 70 cm 52 kg 15 年 4 2 33 34 瀕危 35 鱒澳鱸 澳洲鲑 Arripis trutta Forster 1801 89 cm 47 cm 9 4 kg 26 年 4 1 36 37 未予評估紡綞鰤 夏威夷鲑 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amp Gaimard 1825 180 cm 90 cm 46 2 kg 3 6 38 39 40 未予評估四指馬鮁 印度鲑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Shaw 1804 200 cm 50 cm 145 kg 4 4 41 42 未予評估生长周期 编辑鲑鱼和其它大部分鱼类一样 从鱼卵孵化开始会经历一系列生长阶段 因为其商业价值较高 水产养殖的规模也较大 因此学术界上会采用特殊的产业术语来形容鲑鱼的各个生长期 搞笑仔鱼 鲑鱼的生命起始于产卵期 雌鲑将鱼卵产在河流和溪流滞水区底床的砾石之间 然后由雄鲑进行体外受精 受精卵在2 6个月后孵化出幼体 仔鱼 alevin 也称 囊期鱼苗 sac fry 是新孵化出的带有卵黄囊的早期幼体 尚无活动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没有摄取外部营养的觅食能力 因此依赖储存在卵黄囊内的营养才能继续存活并生长 稚鱼 fry 即俗称的 鱼苗 当仔鱼继续成长一段时间后 卵黄囊会营养耗尽并萎缩 但同时尾部也发育获得了有限的游泳能力 这时候仔鱼变成了可以在砾石之间短距离游动的稚鱼 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幼鱼 parr 在稚鱼长到大概与人类手指差不多长的尺寸时 已经开始拥有保护自身的鱼鳞和可以伸展开协助游动的鱼鳍 形态也更开始接近普通鱼类 因此也被俗称为 指鱼 fingerling 这些幼鱼因为获得了自由游动的能力 可以主动巡游一个区域寻找食物 食谱也开始更加肉食化 从浮游生物变成主要以无脊椎动物 比如虾类和水生昆虫若体 为主 身体质量也开始在之后三年的成长中迅速增加 43 44 这个时期的幼鲑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 但因为体型还小仍然需要躲避其它掠食者 通常会以水底植物和岩石为掩体群居 并且会展现出很强的领域意识 体侧也会展现出称作 幼斑 parr marks 的深色椭圆形或条形竖斑作为保护色 长得较大的幼鲑还会捕食其它小鱼和两栖动物的幼体 蝌蚪 并且会偷食其它鱼类 甚至同类 的鱼卵 龄鱼 smolt 当幼鲑成长到大约两到四岁的时候 体型已经大到不必 或者说无法 继续依赖掩体的庇护 体侧的幼斑会逐渐消失 身体也会经历生理变化来应对即将发生的长距离迁移 这些二 三 四龄鱼为了能够应付海洋和河口湾的咸水 半咸水环境 鲑鱼身体的广盐性会增强来维持体内渗透压稳态 45 同时体色会变成较为平淡的银灰色并带有反影伪装以便在开放水域生存 这种体色变化也因此被称作 银化 smoltification 一些银化的龄鱼甚至已经开始性成熟 能在尚未迁徙的时候就提前将其它洄游鲑鱼产下的卵受精 46 成鱼 adult 也称 后银化 post smolt 的鲑鱼 当银化的龄鲑长到大概体长15 20厘米 5 9 7 9英寸 的时候 就开始离开淡水河流开始迁徙至海 并开始完全变为成体鱼 这些入海的成鱼会仍然以群居为生 并完全以其它饲料鱼 比如鲱鱼和鲭鱼 为食 并在之后的四年内不断成长变大 43 44 45 等这些成鱼完全性成熟时 它们会在秋季溯河洄游回到出生的淡水水域进行繁殖 其中很大一部分鲑鱼会死在洄游的途中 在产卵后也会有相当数量的鲑鱼迅速衰弱死亡 其中太平洋鲑更是脊椎动物中的单次繁殖的典型案例 鲑鱼卵 带有卵黄囊的仔鱼 卵黄囊消退后的稚鱼 拥有鳞片和鱼鳍的指鱼 仍有幼斑但已形似成体的幼鱼 开始 银化 准备从淡水区迁徙入海的龄鱼 具有繁殖力的成年鲑鱼繁殖洄游 编辑 逆流越过矮瀑布的鲑鱼 主条目 鮭魚洄游 鮭魚是溯河洄游型魚類 通常在河上游水氧充足的淡水区產卵 卵在水底的砾石之间孵化后长成幼鮭 而幼鮭則會快速長出竖斑爲其提供保護色 在隨後6個月至3年內 視乎品種 在河裏生活 鮭魚習慣在水表面捕食 幾乎絕大多數鮭魚都能準確地回到自己出生的河川 鮭魚非常善於游泳 它們能跳出水面 攀到瀑布上游 幼鲑的淡水生活会坚持到擁有銀色魚鱗爲止 身體亦會出現轉變以便在海水中存活 而衹有10 的鮭魚卵能成長到此階段 47 在迁徙到海洋中后 鮭魚會接著在海中生活一至五年 視乎品種 在那裡他們逐漸變得性成熟 48 鮭魚在消遣的活動受海潮的影響較大 它們對海水的狀況非常熟悉 退潮時游向海裡 漲潮時游向河川 在繁殖期 大部分鮭魚會凭着嗅觉记忆重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產卵 生態學 编辑與熊的關係 编辑 小熊捕鮭魚 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和阿拉斯加一帶 鮭魚是當地系統的關鍵種 49 通过洄游將海洋生態系統的氮 硫 碳 磷等養分傳遞至森林生態系統 此外 灰熊 黑熊等掠食者則在當地扮演著 生態系的工程師 的角色 灰熊會捕獵洄游的鮭魚並將他們帶至附近的森林食用 而且通常只会食用热量最高的脂肪和鱼卵 在那裏灰熊排出富含養分的尿液和排泄物 同時留下鮭魚的部分殘骸 熊类会将大约一半捕到的鲑鱼肉遗弃在森林地面 50 51 密度可达到每公顷4 000公斤 8 800英磅 52 提供了河畔林地所需的氮总量的24 在距離鮭魚出沒的溪流500米 550碼 內 生長在那裡的白雲杉 Picea glauca 葉子也能發現源自鮭魚殘骸的養分 53 與河狸的關係 编辑 河狸筑坝形成的水塘可以为鲑鱼提供非常理想的产卵区域 河狸亦在當地扮演著 生態系的工程師 的角色 牠們在啃伐树木建造水壩的時候大幅改變了周边的生態系統 為鮭魚幼體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54 河狸修建的水坝可以对成长期的鲑鱼产生如下影响 55 56 57 延缓水中养分被冲刷的速度 使得之前产卵死亡的成年鲑鱼尸体所释放的营养可以被下一代的幼鲑所用 增加水体的局部水深 可以为幼鲑提供躲避水鸟捕食的栖息地 增加光合作用对水体氧气的补充效果和碎屑中纤维素分解可以赋予的养分浓度 建造缓水环境让幼鲑可以把更多摄入的养分用于成长 而不是耗费体力去克服水流 提供能够帮助幼鲑藏身的水下结构 河狸坝甚至可以在河口湾的潮汐盐碱滩之中产生可以供养幼鲑 盐分百万分比小于10的淡水水塘 河狸通常会建造低于0 6米 2英尺 的小水坝 这些矮坝在涨潮时会没漫过 但低潮时可以蓄水 因此可以被洄游的鲑鱼轻易越过并且可以保护孵化的幼鲑不受大河中掠食者的威胁 58 在1818年条约后 英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公民进入哥伦比亚河流域 哈德逊湾公司曾通知其下属的猎手尽可能的捕杀毛皮动物来让美国皮草贸易商无利可图 而当时对河狸故意的大举捕猎使得当地水域内的鲑鱼洄游几乎消失 與七鰓鰻的關係 编辑 被七鳃鳗啃伤的帝王鲑 有研究發現 當七鰓鰻的數量減少 鮭魚的數量亦會隨之減少 和鲑鱼一样 许多七鳃鳗是洄游鱼种 在产卵后会死亡并腐烂向河溪中释放营养 而且与虹鳟和亚口鱼一样 七鳃鳗在产卵时对水底的砾石会有清洁作用 59 虽然一些七鳃鳗是吸血的寄生鱼种 但七鳃鳗的幼体是滤食性动物可以保持当地水体的健康 而且作为体脂和油性都更高的鱼种不但可以作为幼鲑捕食的食物 还可以优先吸引其它捕食者为幼鲑降低生存压力 60 在海中 成年七鳃鳗也是海豹和海狮的优先猎物 捕食七鳃鳗和鲑鱼的比例大概为30 1 使得更多的成年鲑鱼可以存活并洄游到河中繁殖 61 62 與寄生蟲的關係 编辑 寄生于银鲑身上的鲑居尾孢虫 楚氏尾孢虫 可以寄生在所有洄游型鲑科鱼身上 大西洋鲑背上的海虱 根据加拿大生物学家多萝西 基瑟尔 Dorothy Kieser 发现 碘泡科的黏体寄生虫 鲑居尾孢虫 Henneguya salminicola 时常会被在鲑科鱼类 但不包括陸封型淡水虹鱒 63 的肉中发现 在洄游到海达瓜依岛的野外鲑鱼样本中有明确记录 被感染的鲑科鱼的免疫系统会试图将体内的寄生虫包裹围困 因而形成众多聚集了大量寄生虫滋生的乳色囊肿 包括尾孢虫在内的黏孢子虫都有着复杂的生命周期 而鲑科鱼为其两个寄主之一 在产卵死亡后将躯体内的孢子释放 以尾孢虫为例 这些孢子会在被释放在溪流产卵地后进入第二个宿主 通常是无脊椎动物 在幼年鲑鱼迁徙到太平洋之前感染到鲑鱼身上 然后存留在鲑鱼体内直到下一个产卵周期 在鳟鱼中引起旋转病的黏孢子虫有着类似的生病周期 64 但不同的是尾孢虫似乎并不会让鲑鱼发病 即使是严重感染的鲑鱼也可以顺利洄游产卵 按照基瑟尔的说法 大量有关鲑居尾孢虫的研究都是由纳奈莫太平洋生物站 Pacific Biological Station 的科学家在1980年代中期完成的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概述报告 65 声称 在淡水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鱼体有着最高的患病率 因此从物种来说 银鲑为最 红鲑 帝王鲑 狗鲑和粉红鲑相继次之 而这份报告同时声称其研究进行时 英属哥伦比亚的大型水系 比如弗雷泽河 斯基纳河 纳斯河等 的中上游以及太平洋沿岸溪流的鱼群 更可能有较低的感染患病率 因此 尾孢虫虽然在经济上有害 但从公共健康角度无害 严格意义上是一种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热血动物中无法生存或造成影响的鱼类寄生虫 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软体贝类项目专家专家克劳斯 夏利 Klaus Schallie 的说法 鲑居尾孢虫在英属哥伦比亚南部的所有鲑鱼中都能找到 另一类能够造成野生和养殖鲑鱼感染并死亡的寄生虫是海虱 特别是疮痂鱼虱属的鲑鱼虱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和鱼虱属的多种桡足寄生虫 66 67 海虱是一类外寄生虫 主要在浮游的幼体阶段附着在野生鲑鱼身上 然后靠进食黏液 血液和皮肤生存 68 69 70 大量的高养殖密度的开放性养鲑笼都能滋生大量密集的海虱 71 而暴露在河口湾水域的养鲑笼则可以传染许多野生的幼年鲑鱼并导致其死亡 72 73 成年鲑鱼在被感染后也可能存活 但刚刚迁徙入海的幼鲑因为体小皮薄是极易受伤的 在加拿大西岸的一些地区 粉红鲑因海虱造成的死亡率常常超过八成 74 商业价值 编辑 1950 2010年间鲑鱼的野生捕捞 蓝 和人工养殖 绿 的商业产量 以百万吨计 75 全球各国向粮农组织 FAO 上报的野生鲑鱼商业捕捞量自1990年开始就保持在大约每年100万吨左右 但同时期内人工养殖的鲑鱼却从大约60万吨增长到了超过200万吨 75 几乎所有野生捕捞到的鲑鱼都是太平洋鲑 相比之下 大约一半的养殖鲑鱼是大西洋鲑 鲑科鱼总产量 1982 2007吨量 百分比 吨量 百分比野生 558864 75 992508 31养殖 188132 25 2165321 69总量 746996 3157831野生捕捞 编辑 1950 2010年间所有品种的野生鲑鱼捕捞吨量 75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的渔船在围网捕捞野生太平洋鲑 野生大西洋鲑的捕捞量向来很少 而且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稳固下降 到了2011年报告只有2500吨 12 野生鲑鱼的生存严重依赖拥有能用来产卵和育仔的栖息地 76 这也是环保人士最担心的方面 土地开发 伐木和自然资源开采都可以造成环境退化并破坏鲑鱼的栖息环境 77 在大西洋流域和部分太平洋流域 鲑鱼的种群数量都开始引发关注 针对野生鲑鱼的休闲捕鱼在欧美国家十分受欢迎 78 而对野生渔场资源的利用也使得商业渔民和休闲钓友之间产生了一些冲突 为了保护洄游的鲑鱼数量 商业捕捞在河口湾和沿岸地区经常是被禁止的 在北美西海岸的以西地区 针对鲑鱼的运动捕鱼已经完全取缔了商业捕捞 79 因为钓鱼市场为经济贡献的产值往往是鲑鱼作为海产的商业价值的许多倍 79 水产养殖 编辑 1950 2010年间所有品种的鲑鱼养殖吨量 75 挪威特罗姆斯郡塞尼亚岛用来饲养鲑鱼的海笼 人工孵化的狗鲑鱼苗 鲑科鱼与鲤科鱼和罗非鱼是世界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三个鱼种群体 80 鲑科鱼在世界上被商业养殖最多的物种是大西洋鲑 主要用来满足食用鱼需要 而在美国由国家鱼类保育系统 National Fish Hatchery System 养殖最多的鲑科品种则是帝王鲑和虹鳟 硬头鳟 主要用于为休闲捕鱼进行增殖放流 81 在欧洲则是养殖褐鳟用于游钓 82 仅2007年 全球鲑科鱼的养殖产值就高达107亿美元 从1982年的25年内开始养殖规模增长了超过十倍 在2012年 世界鲑科鱼养殖产量排名最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挪威 智利 83 苏格兰和加拿大 84 鲑鱼是肉食性鱼类 需要用大量野生饲料鱼和水生动物来喂养满足蛋白质摄入需求 所消耗的生物量要超过自身作为食用鱼能贡献的肉量 以干重来算 每养殖一公斤鲑鱼需要消耗2 4公斤的饲料鱼 85 而鲑鱼养殖业规模的增长提高了对饲料鱼供应的需求 尽管现今世界上75 的渔场都已经达到了可持续的产能极限 86 而且也会进一步压缩其他野生掠食鱼的生存空间 人工养殖的鲑鱼往往会被喂食虾红素和角黄素来加深并模仿野生鲑鱼的肉色 87 to improve their marketability 88 因为它们不像野鲑那样可以通过捕食有壳动物 比如虾和磷虾 来摄入天然的类胡萝卜素 鲑鱼的精细养殖通常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使用开孔式海笼 因此可能造成疾病和寄生虫 比如海虱 在养殖和野生鱼群之间传播 89 另外一种更安全但可控性也低的养殖法是将鲑鱼在孵鱼场内抚养到可以独自生存的阶段 然后放流到天然的河流内自行生长 被放流的鲑鱼在繁殖期会资助洄游到被放流的水域 这种放养法在挪威人发明海笼饲养之前 在瑞典十分常见 而另一种直接将放鱼入海的放养法也正在阿拉斯加试用 将幼年的鲑鱼放到远离野生鲑鱼的水域 而幼鲑成年后在产卵期会出于本能回到被放流的水域 另一种比用孵鱼场更天然的鲑鱼养殖方法是在野地溪流边平行挖掘运河或渠道 并在渠底铺设比较符合鲑鱼理想产卵环境的砾石层 然后将溪水导入或泵入渠内 鲑鱼通常会优先选择这些人工渠产卵 因为天然溪流的砾石底在汛期有时会被洪水冲刷而丧失作为产卵地的价值 人工渠的缺点是水流过缓容易导致沉积物聚积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 但不像养鱼场那样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剂来防控疾病 现今有研究在试图用植物蛋白 通常为豆制品 作为鲑鱼饲料 但也会因此减少养殖鲑鱼的w 3脂肪酸含量 而且可能会因为对种植业的依赖反而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 另一种选项是用以酵母为基础的蛋白质发酵工艺生产饲料 可以利用生质酒精的副产品来大大减少养殖成本 90 此外另一个很有前途的选项是使用海藻 除了可以提供各种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外还可以改善饲料中的天然膳食纤维并获得比谷制鱼粉更低的升糖负荷 90 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生产饲料对化肥 耕地和水资源灌溉的依赖 91 食用 编辑 鲑鱼排 左 和鱼柳 右 冷熏鲑鱼 左 腌鲑鱼 中 和热熏鲑鱼 右 煎烤鲑鱼 鲑鱼刺身 鮭魚肉含有高蛋白質 w 3脂肪酸及維他命D 被視為有益的食物 92 此外 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 達每100克肉就有214微克的膽固醇 93 鮭魚肉一般呈橙色或深紅色 如紅鮭 也有很多白肉的品種 野生鮭靠蝦子等甲殼類維生 魚肉才會呈現橘紅色 在大西洋鮭養殖業者中為了讓鮭魚類似野生的蝦紅素表現 在飼料中添加類胡蘿蔔素等可食用色素來增色提加賣相 94 接近99 在大西洋出產的鮭魚為人工飼養 95 挪威是世界第一大鲑鱼养殖的出口国 此外转基因鮭魚 英语 AquAdvantage salmon 2015年在美國被核准上市 96 可能成為了第一種上餐桌的转基因肉品 這種鮭魚只要三分之一的養殖時間 鮭魚的食法有多種 但因为寄生虫问题 在制冷技术普及前普遍没有生食的传统 即使是以生鱼片闻名的日本料理最初也只用於熟食 烤鲑鱼是家常菜 還會把鮭魚頭製成鹽燒鮭魚等菜式 歐美會以熱或冷煙燻方式製作煙燻鮭魚 或把鮭魚製成罐頭以便儲存 北歐地區亦有醃製鮭魚 97 在20世纪下半叶 挪威爲了開拓在远东 特别是当时经济腾飞的日本 的出口市場以便推广自己的 天然鲑鱼 其实都是用海笼养殖的 产品 發明了更容易被日本大众接受的鮭魚壽司和刺身 98 鮭魚與鱒魚 编辑参见 真假三文鱼之争 鲑科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魚類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沿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和北冰洋 在非原生地如北美五大湖 99 100 南美巴塔哥尼亞 101 和新西兰南岛 102 亦可找到引入种 鲑鱼和鳟鱼属同一亚科 鲑亚科 都是有洄游习性的肉食性鱼类 在内陆上游深度较浅的淡水環境下产卵 孵化出的幼鱼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食 成年後迁徙游到更大更深的水体中生活 捕食其它小型鱼类 在繁殖期又会溯河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繁殖下一代 其中太平洋鮭一般在繁殖完成後數週便會死亡 但是有部分種類就可能不會洄游 例如淡水虹鱒 鲑鱼和鳟鱼的分类学关系非常近 一些同属品种间甚至可以发生自然杂交 英语俗称也有所交叉 比如樱鳟在西方国家就被称作 马苏鲑 虹鳟的沿海亚种硬头鳟在美国也时常被俚称为 硬头鲑 钝吻鳟和隆头鳟在英语中有时也会被称作 亚得里亚鲑 和 黑海鲑 一般来说 鲑鱼 专指那些生命周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水区度过 体型因此较大所以被渔业重点关注的溯河洄游品种 而 鳟鱼 则泛指其它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和半咸水区的纯内陆洄游品种 因为鳟属和钩吻鲑属中绝大部分和分布最广的鱼种都称作 鳟 而且其最近共同祖先流木始鲑鱼有化石证据证明是纯淡水鱼 因此鮭魚从生物学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鱒魚中演化得更具有广盐性并成功适应海生的子集 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並無硬性标准的貴賤之分 只看当地市场定价 例如在北美東岸因为太平洋鲑更为稀有 一般比大西洋鲑反而要更貴 而新鮮的北极红点鲑價格甚至遠高於新鮮的大西洋鮭 在紐約奥乐齐超市中 同爲智利養殖的大西洋鮭和太平洋的銀鮭價格相同 均爲8 8美元 磅左右 黑龍江產的冷凍鮭魚 红鲑 價格最便宜 103 陸封型虹鱒魚則較廉價 但洄游型虹鱒魚 硬头鲑 則能要价10美元 磅 比大部分鲑鱼都要贵 縂的來說 鲑鱼和鱒魚的市價高低完全取決於其肉量 肉质口味的受欢迎程度和捕捉成本 以及洄游的渔季限制 陸封型的鲑鱼和鳟鱼因为容易捕捞通常都較廉價 太平洋鮭魚的價格則取決於魚種和新鮮程度 卵用型太平洋鮭 如粉红鲑 大马哈鱼 新鮮時肉質鮮美但肉質變化速度較快 難以冷鏈運輸 卽便冷凍也會嚴重影響味道 因此較爲廉價 相反肉用鮭魚亦並無卵用者 其肉價愈貴 除银鲑與大西洋鮭相當外其餘兩種 红鲑和帝王鲑 均遠貴於大西洋鮭 但肉用型马哈鱼多分佈在外東北 遠東和美洲西部 鮮有洄游至黑龍江中上游進入中國境內的 同等色深下 大西洋種肉色偏橙太平洋種肉色偏粉 洋紅 大西洋種油脂較多而太平洋種存著一些獨特的鮮味 帝王鲑的油脂在太平洋鮭中最高 接近於大西洋鮭水平 卵用型太平洋鲑油脂含量最低 红鲑的肉质顏色最深 其次爲太平洋的硬頭鮭 洄游型虹鱒 和大西洋的北极红点鲑 因为鲑鱼普遍是亚寒带的高纬度鱼种 在温带水域难以生长 所以在中國南方主要是進口的大西洋鮭為主 而北太平洋品種的大马哈鱼常於9 10月回到黑龍江 烏蘇里江等河中產卵 故又叫 秋鮭 部分商人會利用品種差異以陸封型魚類 如淡水虹鱒 混充鮭魚 104 并曾在中国大陆引发极大争议 圖集 编辑 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 大西洋鮭Salmo salar 藏身水底砾滩的仔鱼 熏鲑鱼 鲑鱼沙拉 鲑鱼汉堡 炙烤鲑鱼 水煮鲑鱼 大西洋鮭生魚片 鮭魚壽司 日本鹽釜漁市上出售的鮭魚卵巢 鮭魚籽壽司参考文献 编辑 Annual Statistics 2010 Commercial salmon catch by species and country North Pacific Anadromous Fish Commiss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Retrieved 2015 March 16 The statistics do not include fish taken in Russian waters by non Russian fleet web archive org web 20211204165911 https www fao org 3 ca9229en ca9229en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20 FAO Lackey Robert Lach Denise Duncan Sally 编 Salmon 2100 The Future of Wild Pacific Salmon Bethesda MD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2006 629 ISBN 1 888569 78 6 鮭 康熙字典 漢典 2017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22 李思忠 中国鲑科鱼类地理分布的探讨 动物学杂志 1984 1 2017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5 24 李思忠 鱼名漫谈 二 鳟与鲑 中国科技术语 2000 2 2021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22 フジテレビトリビア普及委員会 トリビアの泉 へぇの本 1 講談社 2003 鮭 康熙字典 語源由来辞典 2017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13 Salmon etymonline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Retrieved 25 April 2012 Montgomery David King Of Fish Cambridge MA Westview Press 2004 27 28 Print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Salmo salar FishBase Ver 2012 04 12 0 12 1 Salmo salar Linnaeus 175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Salmo salar ITIS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Salmo sala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keta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Oncorhynchus keta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kisutch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kisutch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Oncorhynchus kisutch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masou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masou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gorbuscha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gorbusch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Oncorhynchus gorbuscha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Oncorhynchus nerka FishBase Ver 2012 04 Oncorhynchus nerka Walbaum 17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Oncorhynchus nerka ITIS Rand PS Salmo sala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Hucho hucho FishBase Ver 2012 04 Hucho hucho ITIS Freyhof J Kottelat M Hucho hucho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Arripis trutta FishBase Ver 2012 04 Arripis trutta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Elagatis bipinnulata FishBase Ver 2012 04 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amp Gaimard 182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O Species Fact Sheet Retrieved April 2012 Elagatis bipinnulata ITIS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2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FishBase Ver 2012 04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ITIS 43 0 43 1 Bley 1988 44 0 44 1 Lindberg 2011 45 0 45 1 Atlantic Salmon Trust 2011 Jones Matthew W Hutchings Jeffrey A The influence of male parr body size and mate competition on fertilization success and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in Atlantic salmon Heredity June 2001 86 6 675 684 ISSN 1365 2540 PMID 11595048 doi 10 1046 j 1365 2540 2001 00880 x 英语 A Salmon s Life An Incredible Journey U S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25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the Atlantic Salmon Tomislav Vladic Erik Petersson Willson MF amp Halupka KC Anadromous Fish as Keystone Species in Vertebrate Communities PDF Conservation Biology 1995 9 3 489 497 JSTOR 2386604 doi 10 1046 j 1523 1739 1995 09030489 x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11 28 Reimchen TE Salmon nutrients nitrogen isotopes and coastal forests PDF Ecoforestry 2001 16 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6 May 2003 Quinn T Carlson S Gende S amp Rich H Transportation of Pacific Salmon Carcasses from Streams to Riparian Forests by Bears PDF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9 87 3 195 203 doi 10 1139 Z09 0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6 June 2012 Reimchen TE Mathewson DD Hocking MD Moran J Isotopic evidence for enrichment of salmon derived nutrients in vegetation soil and insects in riparian zones in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PDF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 2002 20 1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2 October 2003 Helfield J amp Naiman R Keystone Interactions Salmon and Bear in Riparian Forests of Alaska PDF Ecosystems 2006 9 2 167 180 2017 01 26 doi 10 1007 s10021 004 0063 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4 26 Pollock M M Pess G R amp Beechie T J The Importance of Beaver Ponds to Coho Salmon Production in the Stillaguamish River Basin Washington USA PDF 2007 12 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02 16 Extinction Northwest Power and Conservation Council 21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anuary 2018 Hyatt K D McQueen D J Shortreed K S Rankin D P Sockeye salmon Oncorhynchus nerka nursery lake fertilization Review and summary of results PDF Environmental Reviews 2004 12 3 133 162 S2CID 12930576 doi 10 1139 a04 0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0 08 07 Pollock M M Pess G R Beechie T J The Importance of Beaver Ponds to Coho Salmon Production in the Stillaguamish River Basin Washington USA PDF 21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 September 2006 Hood W Gregory AN OVERLOOKED ECOLOGICAL WEB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ly 2008 Yuba River Steelhead Redd Surveys preliminary draft PDF Yuba River Management Team RMT Web Site Yuba County Water Agency 19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9 April 2018 Elder s devotion to ugly fish lives on after his tragic death Al Jazeera America 2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November 2018 Pacific Lamprey s Big Year Redheaded Blackbelt 18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November 2018 A Primeval Marvel PDF terra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3 May 2018 volume 被忽略 帮助 number 被忽略 帮助 Buchtova H Dykova I Vrskova D Krkoska L Zachyt lososa masivne infikovaneho myxosporidii Henneguya zschokke Myxosporidia Henneguya zschokkei massive infection in a salmon Veterinarstvi 2004 54 47 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28 已忽略未知参数 lang 建议使用 language 帮助 Crosier Danielle M Molloy Daniel P Bartholomew Jerri Whirling Disease Myxobolus cerebralis PDF 13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6 February 2008 Boyce N P Kabata Z Margolis L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Detection and Biology of Henneguya salminicola Protozoa Myxozoa a Parasite of the Flesh of Pacific Salmon PDF Canadian Technical Report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1985 1450 5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12 November 2014 Sea Lice and Salmon Elevating the dialogue on the farmed wild salmon story PDF Watershed Watch Salmon Society 20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3 July 2012 Bravo S Sea lice in Chilean salmon farms Bull Eur Assoc Fish Pathol 2003 23 197 200 Morton A Routledge R Peet C Ladwig A Sea lice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infection rates on juvenile pink Oncorhynchus gorbuscha and chum Oncorhynchus keta salmon in the nearshore marine environment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2004 61 2 147 157 doi 10 1139 f04 016 Peet C R Interactions between sea lice Lepeophtheirus salmonis and Caligus clemensii juvenile salmon Oncorhynchus keta and Oncorhynchus gorbuscha and salmon farms in British Columbia PDF 学位论文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University of Victoria 20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6 October 2016 Krkosek M Gottesfeld A Proctor B Rolston D Carr Harris C Lewis M A Effects of host migration diversity and aquaculture on sea lice threats to Pacific salmon popul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274 1629 3141 9 PMC 2293942 PMID 17939989 doi 10 1098 rspb 2007 1122 Morton Alexandra SALMON CONFIDENTIAL The ugly truth about Canada s open net salmon farms WHAT IS AFISH FARM 10 Ma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5 October 2015 Morton Alexandra Routledge Rick Krkosek Martin Sea Louse Infestation in Wild Juvenile Salmon and Pacific Herring Associated with Fish Farms off the East Central Coast of Vancouver Island British Columbia PDF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2008 28 2 523 532 ISSN 0275 5947 doi 10 1577 M07 042 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9 August 2013 Krkosek M Lewis M A Morton A Frazer L N Volpe J P Epizootics of wild fish induced by farm fis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103 42 15506 15510 Bibcode 2006PNAS 10315506K ISSN 0027 8424 PMC 1591297 PMID 17021017 doi 10 1073 pnas 0603525103 Krkosek Martin Declining Wild Salmon Populations in Relation to Parasites from Farm Salmon Science 2007 318 5857 1772 5 Bibcode 2007Sci 318 1772K PMID 18079401 S2CID 86544687 doi 10 1126 science 1148744 75 0 75 1 75 2 75 3 Based on data sourced from the relevant FAO Species Fact Sheets Pacific Salmonids Major Threats and Impacts NOAA 2009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3 25 Rahr 2005 Weissglas G Appelblad H Bengtsson Bo Toivonen A L Tuunainen P 编 Wild spawning Baltic salmon A natural resource redefined From food to toys for boys Socio economics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Hotel Royal Wasa Vaasa Finland Copenhagen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Nordiska ministerradet 89 95 1997 ISBN 9789289301206 79 0 79 1 Shaw Susan Muir James Salmon Economics and Marketing Springer Netherlands 1987 250 ISBN 9780709933441 Fish Farming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farms com November 25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6 Joseph John Charbonneau James Caudill Conserving America s Fisheries An Assessment of Economic Contributions from Fisheries and Aqua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PDF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20 September 2010 2015 01 2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11 08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Information Programme Salmo trutt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5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21 Algas nocivas matam mais de 4 2 mil toneladas de salmao no Chile 4 Sept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0 24 Responsible Sourcing Guide Farmed Atlantic Salmon PDF Seafish 2015 November 25 2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8 16 Naylor Rosamond L Nature s Subsidies to Shrimp and Salmon Farming PDF Science 10 30 98 Vol 282 Issue 5390 p88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6 March 2009 It s all about salmon PDF Seafood Choices Alliance 200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4 September 2015 Pigments in Salmon Aquaculture How to Grow a Salmon colored Salmon 26 August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October 2007 Astaxanthin 3 3 hydroxy b b carotene 4 4 dione is a carotenoid pigment one of a large group of organic molecules related to vitamins and widely found in plant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red orange and yellow colours to various plant parts and playing a role in photosynthesis carotenoids are powerful antioxidants and some notably various forms of carotene are essential precursors to vitamin A synthesis in animals Guilford Gwynn Here s why your farmed salmon has color added to it Quartz publication 12 March 2015 1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rch 2015 Fish farms drive wild salmon populations toward extinction SeaWeb 13 Dec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November 2018 90 0 90 1 The Future of Aquafeeds DRAFT for public comment PDF NOAA USDA Alternative Feeds Initiative 56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5 October 2011 Salmon Recovery Planning nwr noaa gov p 57 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 Vitamin 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07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10 Cholesterol Cholesterol Content in Seafoods Tuna Salmon Shrimp 2007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2 20 汪倩如 獨家 養殖鮭白肉變紅 飼料加色滿足 印象 tvbs 2011 10 26 2016 05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2 Montaigne Fen Everybody Loves Atlantic Salmon Here s the Catch National Geographic 2006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3 01 AQUABOUNTY CLEARED TO SELL SALMON IN USA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2017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07 Svenska Akademiens ordbok grav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umn G851 web archive org web 20160420021815 http g3 spraakdata gu se saob show phtml filenr 1 2F88 2F54 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va column G868 and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rway s Introduction of Salmon Sushi to Japan 2017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28 Parsons John W History of salmon in the Great Lakes 1850 1970 U S Bureau of Sport Fisheries and Wildlife 1973 OCLC 1094525 Friend Caroline Pacific Salmon The King Species of the Great Lakes 2021 03 21 2022 10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0 23 Heiko Schneider Patagonian salmonids This i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e of salmonid introduction in Patagonia Global Fly Fisher 25 August 2011 25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pril 2014 McDowall R M 1994 The origins of New Zealand s chinook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Marine Fisheries Review 1 1 1994 ALDI Seafood department 2020 1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8 虹鱒魚冒牌作刺身 食假三文魚 恐染肝吸蟲 頭條日報 2015年5月18日 2017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11日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鮭魚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鮭魚Salmonidae ITIS YouTube上的人工授精 サケの命誕生参见 编辑 动物主题 饮食主题 鲑科 食用鱼 鮭魚問題 鮭魚之亂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鮭魚 amp oldid 7540243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