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quán(英語:aldehyde)是含有甲醯基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種官能團具有結構通式:R-CHO,其中的羰基中心連接了一個原子與一個R基團。[1]不帶有R的基團稱為醛基甲醯基。醛與化合物的區别在於羰基所處的位置是在碳鏈骨架的末端或是在兩個碳原子之間。醛在有機化學中很常見,許多的香水都屬醛類。

醛(Aldehyde)

结构和化学键

醛的通式为R-CHO,-CHO代表醛基。醛基是由羰基(-CO-)和一个氢原子连接而成的。醛基属sp2-杂化体,其碳平面中心通过一个双键连接氧原子另外一个单键连接氢原子,此处碳-氢键不存在酸性。由于醛可发生互变异构形成烯醇式,因此醛羰基的α氢具有一定的酸性,其pKa约为17左右,比普通的烷烃化合物的C-H键pKa=30左右强的多,[2]这是由于:

  1. 甲酰基中心的吸电子效应;
  2. 醛的共轭鹼,即烯醇的负离子能离域负电荷;

而第一点可以得到一个相关结论:醛基是有极性的,原子是碳氧鍵中的負偶極,將原子的電子拉向原子。

醛基(除甲醛外),可发生酮式或烯醇式互变(互变异构)。酮-烯醇互变异构可通过酸或碱催化引发。通常烯醇形态比例较少,但反应活性更强。

分類

按照烃基的不同,醛可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芳香醛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按照羰基的数目,醛可以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

命名

简单的醛常用普通命名法。芳香醛中芳基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多元醛命名时,应选取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主链,并标明羰基的位置和羰基的数目。不饱和醛的命名除羰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例如,肉桂醛(cinnamaldehyde),茴香醛(anisaldehyde),视黄醛(retinal)等。

词源

最初是由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从拉丁文alcohol dehydrogenatus(dehydrogenated alcohol)建立的。[3]最初,醛通常是按照的名称来命名,如:乙醛是按照乙醇来命名的。

名词甲酰基起源于拉丁语意大利语的词汇formica即蚂蚁,该词可认为是最小的醛,所以化学中常用的甲醛甲酸,还可称作为:蚁醛蚁酸

物理性质

醛的性质大不相同,其具体性质取决于醛的分子大小。小分子的醛类大多易溶于水,如:甲醛,乙醛。挥发性醛大多具有刺激性气味。醛的降解可通过自身氧化来完成。

工业中有两种醛非常重要:甲醛和乙醛。它们有复杂的化学特性,因为两者都具有形成低聚物或多聚物的倾向。它们还可发生水合,形成偕二醇。多聚物与低聚物和其母体醛分子存在着化学平衡。

醛易于通过光谱方法来进行鉴定,如:红外光谱,醛的νCO键吸收一般出现在1700cm-1左右,νCH键吸收一般出现在2700cm-1左右。而在1H NMR谱中,醛基氢的位置一般在δ9左右,该信号属醛基氢的特征信号。

定性分析

醛可通过斐林试液多伦试液进行鉴定。斐林试液为硫酸铜(Cu2+)与酒石酸钾钠盐的碱性(NaOH)溶液,铜离子可被醛还原产生紅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离子方程式:R-CHO + 2Cu2+ + 5OH → R-COO + Cu2O↓ + 3H2O

多伦试液为硝酸银水溶液。当与醛共热,其二氨合银络离子会被醛还原而形成单质析出,附于试管壁呈银镜,此反应也因此称为银镜反应

化学方程式:R-CHO + 2[Ag(NH3)2]OH → R-COONH4 +2Ag↓ + 3NH3 + H2O

离子方程式:R-CHO + 2Ag(NH32+ + 2OH → R-COO +NH4+ +2Ag↓ + 3NH3 + H2O

应用与发现

天然产物中的醛

精油中发现了许多含量的醛类,这都由于它们具有芳香气味,如:肉桂醛、芫荽醛和香草醛。可能由于甲酰基的高活泼性,醛基在天然产物(氨基酸、核酸、油脂)中较少见。大多数的糖类是醛的衍生物,这些“醛糖”普遍以半缩醛形式存在,少数一些以醛形式存在,如水溶液中的葡萄糖有很小的一部分以醛形式存在。

合成

许多反应都可进行醛的合成,[4]但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氢甲酰化反应[5]这里以丙烯酰化制备丁醛为例:

H2 + CO + CH3CH=CH2 → CH3CH2CH2CHO

氧化方法

醛的另一个重要合成方法是通过:醇氧化。工业中,甲醛的大量合成即通过氧化甲醇获得。而过程中氧气被选为氧化剂,因为氧气属“绿色”试剂且廉价易得。实验室中则使用了更为多样的氧化剂,其中最普遍的属:(VI)试剂。氧化反应可通过醇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共热制备,而过量的重铬酸能氧化醛到羧酸形态。因此,形成醛之后就必须立即减压蒸馏出反应体系,或使用更温和的试剂,如:氯鉻酸吡啶鹽(PCC)或重鉻酸吡啶鹽(PDC)制备醛,从而不用担心其过分氧化为酸。[6]

 
醇氧化为醛,在不受控制的氧化剂条件下继续氧化为酸
[O] + CH3(CH2)9OH → CH3(CH2)8CHO + H2O

此外氧化伯醇制备醛还可使用更为温和的条件,如:IBXDess-Martin过氧碘试剂Swern氧化TEMPO、或Oppenauer氧化

在工业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Wacker法,其操作让乙烯在铜和催化剂下氧化成乙醛

特殊方法

反应方法 反应底物 备注
臭氧化 烯烃 非全取代烯烃通过臭氧化反应,而后还原后处理得到醛
有机还原 通过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L-H)还原制备醛
Rosenmund还原反应 酰氯 通过三叔丁氧基锂铝氢(LiAlH(O-t-C4H9)3)制备醛
维蒂希反应 在改进的维蒂希反应中,使用甲氧基亚甲基三苯基膦试剂制备醛
甲酰化反应 亲核性芳烃 如:Vilsmeier-Haack反应
内夫反应 硝基化合物
Zincke反应 吡啶 Zincke醛
Stephen醛合成 腈与氯化锡、盐酸制备醛
Meyers合成 含氧氮杂环 恶嗪水解制备醛
McFadyen-Stevens反应 酰肼 碱催化下,乙酰基磺酰基肼发生热力学分解制备醛

常见反应

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参与了众多反应。从工业角度来看,重要的反应大多数是缩和反应,如:制备可塑剂和多羟基化合物、还原反应制备醇(尤其羰基醇类)。从生物角度,重要的反应主要包括:制备亚胺的反应,即甲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如:氧化去胺反应、半缩醛结构(醛糖)。[4]

还原反应

甲酰基易被还原为伯醇(-CH2OH)。这种典型转化使用了催化氢化,或直接的转移氢化进行。

氧化反应

甲醯基还易被氧化成相应的羧酸(-COOH)。工业中最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或氧气。实验室条件下,常用的氧化试剂包括:高锰酸钾硝酸氧化铬重铬酸。混合二氧化锰氰化物乙酸甲醇可将醛转化成甲酯。[7]

还有一种氧化反应基于银镜反应,该反应中,醛与多侖试剂混合(其制备方法为: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硝酸银溶液中,得到析出的氧化银,而后滴加足量的氨水溶液以溶解析出的固体,并形成[Ag(NH32]+络合物)。此反应过程不会影响碳碳双键。取名“银镜反应”是由于形成的氧化银能够转化为镜,从而鉴定醛基结构。

若醛不能够转化为烯醇式(没有α-H,如:苯甲醛),加入碱后可发生坎尼扎罗反应。该反应机理即:歧化现象,反应最后产生自身氧化还原所形成的醇与酸。

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试剂易与羰基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羰基碳发生sp3杂化而与亲核试剂键合,氧原子则被质子化:

RCHO + Nu- → RCH (Nu)O-
RCH (Nu)O- + H+ → RCH (Nu)OH

通常一个水分子在加成发生时会被脱除,这种反应称为:加成消除加成缩和反应。以下是几个亲核加成反应的变化:

氧亲核试剂

在缩醛化反应中,在催化下,分子进攻羰基,质子转移后形成半缩醛酸性条件下,半缩醛与另外一个醇继续反应得到缩醛和一分子水。除环状半缩醛,如:葡萄糖可以稳定存外,其他简单的半缩醛通常不稳定。而相比缩醛就稳定的多,只有酸性条件下会转化为相应的醛。醛还可与水反应形成水合物(R-C(H)(OH)(OH))。这些二醇分子在很强的吸电子基团存在下比较稳定,如:三氯乙醛,其稳定的机理被证实与半缩醛形态有关。

 
葡萄糖(醛式)转变为半缩醛式。

氮亲核试剂

在烷基氨化-去氧-双取代反应中,一级与二级胺进攻羰基,质子从氮原子转移至氧原子上,形成碳氮化合物。当底物为伯胺,一水分子可在该过程中消除,并形成亚胺,该反应通常由酸进行催化。此外羟氨(NH2OH)也可与醛基反应,所形成产物称为:;当亲核试剂是的衍生物(H2NNR2),如(H2NNH2)则形成了肼化合物,如:2,4-二硝基苯肼,其脱水后形成的化合物为:。该反应常用于鉴定

 
醛转化为肟与腙

碳亲核试剂

氢氰酸中的氰基可进攻羰基,形成氰醇(R-C(H)(OH)(CN))。在格氏反应中,格氏试剂进攻羰基,形成了格氏基团取代的醇。相类似的反应还有:Barbier反应和Nozaki-Hiyama-Kishi反应。在有机锡加成反应中,试剂取代了试剂参与该反应。

羟醛缩和反应中,酰胺羧酸的金属烯醇式也可进攻醛形成:β-羟基羰基化合物,即:羟醛。酸或碱催化的脱水反应能继续让上述化合物发生脱水反应,形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以上两步反应即熟知的:羟醛缩和反应。当亲核基团替代为烯烃炔烃进攻羰基,称为:Prins反应,该反应产物因不同反应条件与底物而改变。

更为复杂的反应

反应名称 产物 评论
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反应 烷烃 如果醛转化为简单的腙:(RCH=NHNH2)并且和一个碱比如KOH加热,端基的碳原子能够还原为甲基。该反应是一种一锅法反应, 总反应为RCH=O → RCH3.
频哪醇偶联反应 二醇 在类似于镁的还原剂条件下进行
维蒂希反应 烯烃 叶立德试剂条件下
高井反应 烯烃 在有机试剂条件下
Corey–Fuchs反应 炔烃 磷-二溴甲基试剂条件下
Ohira–Bestmann反应 炔烃 二甲基(偶氮甲基)磷酸酯试剂
Johnson-Corey-Chaykovsky反应 环氧化物 硫叶立德试剂
氧-Diels-Alder反应 吡喃 醛在适合的催化剂条件下,可参与环加成反应。这种醛能够作为二烯的亲核物得到吡喃或者相应产物。
氢化酰化 氢化酰化中,醛进攻不饱和化合物得到酮
脱羧反应 烷烃 由过渡金属催化

舉隅

相关化合物

其他拥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

参见

外部链接

  • from organic-reaction.com

参考文献

  1. ^ Chemistry (IUPAC),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 goldbook.iupac.org.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2. ^ . [2011-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7). 
  3. ^ Crosland, Maurice P. . Courier Corporation. 2004-01-01: 297 [2021-01-07]. ISBN 978-0-486-438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英语). 
  4. ^ 4.0 4.1 Smith, Michael B.; March, Jerry,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6th,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2007, ISBN 978-0-471-72091-1 
  5. ^ Bertleff, Werner; Roeper, Michael; Sava, Xavier. Carbonylation.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编).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German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2007-07-15: a05_217.pub2. ISBN 978-3-527-30673-2. doi:10.1002/14356007.a05_217.pub2 (英语). 
  6. ^ R. W. Ratcliffe (1988). "Oxidation with the Chromium Trioxide-Pyridine Complex Prepared in situ: 1-Decanal". Org. Synth.; Coll. Vol. 6: 373. 
  7. ^ Corey, Elias J.; Gilman, Norman W.; Ganem, B. E.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68-09, 90 (20): 5616–5617 [2021-01-07]. ISSN 0002-7863. doi:10.1021/ja01022a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英语). 

quán, 英語, aldehyde, 是含有甲醯基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這種官能團具有結構通式, 其中的羰基中心連接了一個氫原子與一個r基團, 不帶有r的基團稱為基或甲醯基, 與酮化合物的區别在於羰基所處的位置是在碳鏈骨架的末端或是在兩個碳原子之間, 在有機化學中很常見, 許多的香水都屬類, aldehyde, 目录, 结构和化学键, 分類, 命名, 词源, 物理性质, 定性分析, 应用与发现, 天然产物中的, 合成, 氧化方法, 特殊方法, 常见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 氧亲核试剂, 氮亲核. 醛 quan 英語 aldehyde 是含有甲醯基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這種官能團具有結構通式 R CHO 其中的羰基中心連接了一個氫原子與一個R基團 1 不帶有R的基團稱為醛基或甲醯基 醛與酮化合物的區别在於羰基所處的位置是在碳鏈骨架的末端或是在兩個碳原子之間 醛在有機化學中很常見 許多的香水都屬醛類 醛 Aldehyde 目录 1 结构和化学键 2 分類 3 命名 3 1 词源 4 物理性质 5 定性分析 6 应用与发现 6 1 天然产物中的醛 7 合成 7 1 氧化方法 7 2 特殊方法 8 常见反应 8 1 还原反应 8 2 氧化反应 8 3 亲核加成反应 8 3 1 氧亲核试剂 8 3 2 氮亲核试剂 8 3 3 碳亲核试剂 8 4 更为复杂的反应 9 舉隅 10 相关化合物 11 参见 12 外部链接 13 参考文献结构和化学键 编辑醛的通式为R CHO CHO代表醛基 醛基是由羰基 CO 和一个氢原子连接而成的 醛基属sp2 杂化体 其碳平面中心通过一个双键连接氧原子另外一个单键连接氢原子 此处碳 氢键不存在酸性 由于醛可发生互变异构形成烯醇式 因此醛羰基的a氢具有一定的酸性 其pKa约为17左右 比普通的烷烃化合物的C H键pKa 30左右强的多 2 这是由于 甲酰基中心的吸电子效应 醛的共轭鹼 即烯醇的负离子能离域负电荷 而第一点可以得到一个相关结论 醛基是有极性的 氧原子是碳氧鍵中的負偶極 將碳原子的電子拉向氧原子 醛基 除甲醛外 可发生酮式或烯醇式互变 互变异构 酮 烯醇互变异构可通过酸或碱催化引发 通常烯醇形态比例较少 但反应活性更强 分類 编辑按照烃基的不同 醛可分为 脂肪醛和芳香醛 芳香醛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按照羰基的数目 醛可以分为一元醛 二元醛和多元醛 命名 编辑简单的醛常用普通命名法 芳香醛中芳基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多元醛命名时 应选取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主链 并标明羰基的位置和羰基的数目 不饱和醛的命名除羰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 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 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 例如 肉桂醛 cinnamaldehyde 茴香醛 anisaldehyde 视黄醛 retinal 等 词源 编辑 甲醛 醛最初是由尤斯图斯 冯 李比希从拉丁文alcohol dehydrogenatus dehydrogenated alcohol 建立的 3 最初 醛通常是按照醇的名称来命名 如 乙醛是按照乙醇来命名的 名词甲酰基起源于拉丁语和意大利语的词汇formica即蚂蚁 该词可认为是最小的醛 所以化学中常用的甲醛或甲酸 还可称作为 蚁醛和蚁酸 物理性质 编辑醛的性质大不相同 其具体性质取决于醛的分子大小 小分子的醛类大多易溶于水 如 甲醛 乙醛 挥发性醛大多具有刺激性气味 醛的降解可通过自身氧化来完成 工业中有两种醛非常重要 甲醛和乙醛 它们有复杂的化学特性 因为两者都具有形成低聚物或多聚物的倾向 它们还可发生水合 形成偕二醇 多聚物与低聚物和其母体醛分子存在着化学平衡 醛易于通过光谱方法来进行鉴定 如 红外光谱 醛的nCO键吸收一般出现在1700cm 1左右 nCH键吸收一般出现在2700cm 1左右 而在1H NMR谱中 醛基氢的位置一般在d9左右 该信号属醛基氢的特征信号 定性分析 编辑醛可通过斐林试液或多伦试液进行鉴定 斐林试液为硫酸铜 Cu2 与酒石酸钾钠盐的碱性 NaOH 溶液 铜离子可被醛还原产生紅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离子方程式 R CHO 2Cu2 5OH R COO Cu2O 3H2O多伦试液为硝酸银的氨水溶液 当与醛共热 其二氨合银络离子会被醛还原而形成银单质析出 附于试管壁呈银镜 此反应也因此称为银镜反应 化学方程式 R CHO 2 Ag NH3 2 OH R COONH4 2Ag 3NH3 H2O离子方程式 R CHO 2Ag NH3 2 2OH R COO NH4 2Ag 3NH3 H2O应用与发现 编辑天然产物中的醛 编辑 精油中发现了许多含量的醛类 这都由于它们具有芳香气味 如 肉桂醛 芫荽醛和香草醛 可能由于甲酰基的高活泼性 醛基在天然产物 氨基酸 核酸 油脂 中较少见 大多数的糖类是醛的衍生物 这些 醛糖 普遍以半缩醛形式存在 少数一些以醛形式存在 如水溶液中的葡萄糖有很小的一部分以醛形式存在 合成 编辑许多反应都可进行醛的合成 4 但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氢甲酰化反应 5 这里以丙烯酰化制备丁醛为例 H2 CO CH3CH CH2 CH3CH2CH2CHO氧化方法 编辑 醛的另一个重要合成方法是通过 醇氧化 工业中 甲醛的大量合成即通过氧化甲醇获得 而过程中氧气被选为氧化剂 因为氧气属 绿色 试剂且廉价易得 实验室中则使用了更为多样的氧化剂 其中最普遍的属 铬 VI 试剂 氧化反应可通过醇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共热制备 而过量的重铬酸能氧化醛到羧酸形态 因此 形成醛之后就必须立即减压蒸馏出反应体系 或使用更温和的试剂 如 氯鉻酸吡啶鹽 PCC 或重鉻酸吡啶鹽 PDC 制备醛 从而不用担心其过分氧化为酸 6 醇氧化为醛 在不受控制的氧化剂条件下继续氧化为酸 O CH3 CH2 9OH CH3 CH2 8CHO H2O此外氧化伯醇制备醛还可使用更为温和的条件 如 IBX Dess Martin过氧碘试剂 Swern氧化 TEMPO 或Oppenauer氧化 在工业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 Wacker法 其操作让乙烯在铜和钯催化剂下氧化成乙醛 特殊方法 编辑 反应方法 反应底物 备注臭氧化 烯烃 非全取代烯烃通过臭氧化反应 而后还原后处理得到醛有机还原 酯 通过二异丁基氢化铝 DIBAL H 还原酯制备醛Rosenmund还原反应 酰氯 通过三叔丁氧基锂铝氢 LiAlH O t C4H9 3 制备醛维蒂希反应 酮 在改进的维蒂希反应中 使用甲氧基亚甲基三苯基膦试剂制备醛甲酰化反应 亲核性芳烃 如 Vilsmeier Haack反应内夫反应 硝基化合物Zincke反应 吡啶 Zincke醛Stephen醛合成 腈 腈与氯化锡 盐酸制备醛Meyers合成 含氧氮杂环 恶嗪水解制备醛McFadyen Stevens反应 酰肼 碱催化下 乙酰基磺酰基肼发生热力学分解制备醛常见反应 编辑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参与了众多反应 从工业角度来看 重要的反应大多数是缩和反应 如 制备可塑剂和多羟基化合物 还原反应制备醇 尤其羰基醇类 从生物角度 重要的反应主要包括 制备亚胺的反应 即甲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如 氧化去胺反应 半缩醛结构 醛糖 4 还原反应 编辑 主条目 醛的还原 甲酰基易被还原为伯醇 CH2OH 这种典型转化使用了催化氢化 或直接的转移氢化进行 氧化反应 编辑 甲醯基还易被氧化成相应的羧酸 COOH 工业中最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或氧气 实验室条件下 常用的氧化试剂包括 高锰酸钾 硝酸 氧化铬和重铬酸 混合二氧化锰 氰化物 乙酸和甲醇可将醛转化成甲酯 7 还有一种氧化反应基于银镜反应 该反应中 醛与多侖试剂混合 其制备方法为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硝酸银溶液中 得到析出的氧化银 而后滴加足量的氨水溶液以溶解析出的固体 并形成 Ag NH3 2 络合物 此反应过程不会影响碳碳双键 取名 银镜反应 是由于形成的氧化银能够转化为银镜 从而鉴定醛基结构 若醛不能够转化为烯醇式 没有a H 如 苯甲醛 加入碱后可发生坎尼扎罗反应 该反应机理即 歧化现象 反应最后产生自身氧化还原所形成的醇与酸 亲核加成反应 编辑 亲核试剂易与羰基发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 羰基碳发生sp3杂化而与亲核试剂键合 氧原子则被质子化 RCHO Nu RCH Nu O RCH Nu O H RCH Nu OH通常一个水分子在加成发生时会被脱除 这种反应称为 加成 消除或加成 缩和反应 以下是几个亲核加成反应的变化 氧亲核试剂 编辑 在缩醛化反应中 在酸或碱催化下 醇分子进攻羰基 质子转移后形成半缩醛 酸性条件下 半缩醛与另外一个醇继续反应得到缩醛和一分子水 除环状半缩醛 如 葡萄糖可以稳定存外 其他简单的半缩醛通常不稳定 而相比缩醛就稳定的多 只有酸性条件下会转化为相应的醛 醛还可与水反应形成水合物 R C H OH OH 这些二醇分子在很强的吸电子基团存在下比较稳定 如 三氯乙醛 其稳定的机理被证实与半缩醛形态有关 葡萄糖 醛式 转变为半缩醛式 氮亲核试剂 编辑 在烷基氨化 去氧 双取代反应中 一级与二级胺进攻羰基 质子从氮原子转移至氧原子上 形成碳氮化合物 当底物为伯胺 一水分子可在该过程中消除 并形成亚胺 该反应通常由酸进行催化 此外羟氨 NH2OH 也可与醛基反应 所形成产物称为 肟 当亲核试剂是氨的衍生物 H2NNR2 如肼 H2NNH2 则形成了肼化合物 如 2 4 二硝基苯肼 其脱水后形成的化合物为 腙 该反应常用于鉴定醛酮 醛转化为肟与腙 碳亲核试剂 编辑 氢氰酸中的氰基可进攻羰基 形成氰醇 R C H OH CN 在格氏反应中 格氏试剂进攻羰基 形成了格氏基团取代的醇 相类似的反应还有 Barbier反应和Nozaki Hiyama Kishi反应 在有机锡加成反应中 锡试剂取代了镁试剂参与该反应 在羟醛缩和反应中 酮 酯 酰胺 羧酸的金属烯醇式也可进攻醛形成 b 羟基羰基化合物 即 羟醛 酸或碱催化的脱水反应能继续让上述化合物发生脱水反应 形成a b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以上两步反应即熟知的 羟醛缩和反应 当亲核基团替代为烯烃或炔烃进攻羰基 称为 Prins反应 该反应产物因不同反应条件与底物而改变 更为复杂的反应 编辑 反应名称 产物 评论沃尔夫 凯惜纳 黄鸣龙还原反应 烷烃 如果醛转化为简单的腙 RCH NHNH2 并且和一个碱比如KOH加热 端基的碳原子能够还原为甲基 该反应是一种一锅法反应 总反应为RCH O RCH3 频哪醇偶联反应 二醇 在类似于镁的还原剂条件下进行维蒂希反应 烯烃 在叶立德试剂条件下高井反应 烯烃 在有机铬试剂条件下Corey Fuchs反应 炔烃 磷 二溴甲基试剂条件下Ohira Bestmann反应 炔烃 二甲基 偶氮甲基 磷酸酯试剂Johnson Corey Chaykovsky反应 环氧化物 硫叶立德试剂氧 Diels Alder反应 吡喃 醛在适合的催化剂条件下 可参与环加成反应 这种醛能够作为二烯的亲核物得到吡喃或者相应产物 氢化酰化 酮 氢化酰化中 醛进攻不饱和化合物得到酮脱羧反应 烷烃 由过渡金属催化 舉隅 编辑甲醛 乙醛 丙醛 丁醛 肉桂醛 苯甲醛 葡萄糖相关化合物 编辑其他拥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 双醛 酮 羧酸 酰胺参见 编辑烯醇 酮外部链接 编辑Aldehyde synthesis Synthetic protocols from organic reaction com参考文献 编辑 Chemistry IUPAC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IUPAC aldehydes A00208 goldbook iupac org 2021 0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6 Chemistry of Enols and Enolates Acidity of alpha hydrogens 2011 0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07 Crosland Maurice P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Language of Chemistry Courier Corporation 2004 01 01 297 2021 01 07 ISBN 978 0 486 43802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2 英语 4 0 4 1 Smith Michael B March Jerry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6th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2007 ISBN 978 0 471 72091 1 Bertleff Werner Roeper Michael Sava Xavier Carbonylation Wiley VCH Verlag GmbH amp Co KGaA 编 Ullmann 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Germany Wiley VCH Verlag GmbH amp Co KGaA 2007 07 15 a05 217 pub2 ISBN 978 3 527 30673 2 doi 10 1002 14356007 a05 217 pub2 英语 R W Ratcliffe 1988 Oxidation with the Chromium Trioxide Pyridine Complex Prepared in situ 1 Decanal Org Synth Coll Vol 6 373 Corey Elias J Gilman Norman W Ganem B E New methods for the oxidation of aldehydes to carboxylic acids and est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68 09 90 20 5616 5617 2021 01 07 ISSN 0002 7863 doi 10 1021 ja01022a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6 英语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醛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醛 amp oldid 7483097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