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灣鐵路運輸

臺灣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治時代,在日治時代達到鼎盛,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000公里,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等皆深入大小鄉鎮二戰結束進入臺灣戰後時期後,以臺鐵為主的公共鐵路網絡雖有擴張,但因公路建設興盛、以及林業礦業的沒落,許多產業鐵路、以及運量偏低的公共鐵路路線相繼廢止,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需求,自1990年代起陸續增建新的鐵路系統,如臺北捷運南北高速鐵路。在國際觀光客眾多和人口最稠密的首都臺北市,臺北捷運和鐵路是極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首都臺北市臺北車站
臺灣鐵路運輸
经营概况
國營鐵路台灣鐵路
台灣高鐵
主要运营商臺灣鐵路管理局
台灣高鐵公司
捷運公司
客运量287亿[1](2016)
客运周转量21.5亿[1](2016)
铁路里程
总里程2,025公里(1,258英里)
复线里程1,075 km(668 mi)
电气化里程1,225 km(761 mi)
高速铁路352 km(219 mi)
铁路轨距
主要铁路1,067毫米(3英尺6英寸)
高速铁路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1,067毫米(3英尺6英寸)1,065公里(662英里)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513公里(319英里)
其他资料
最长隧道新观音隧道
10.3071公里(6.4045英里)
最长桥梁高铁彰化-高雄高架桥
157.317公里(97.752英里)
地图

台灣交通相關條目

發展沿革 编辑

 
清代以郵票作為車票

清治時期 编辑

台灣第一條客、貨運用鐵路是由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建成。當時的路線為基隆新竹。1887年(清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規格上採用英國人馬德利所設計軌距為3呎6吋(1,067mm)的鐵路。

1891年(光緒17年)10月,基隆—大稻埕段通車,設有基隆八堵(今七堵)、水返腳(今汐止)、南港錫口(今松山)、大稻埕等站,長28.6公里。繼任的巡撫邵友濂續築大稻埕—新竹段,最終於1893年通車至新竹,設有大橋頭海山口(今新莊)、打類坑(今迴龍)、龜崙嶺(今龜山)、桃仔園(今桃園區)、中壢、頭重溪、大湖口鳳山崎(今新豐)、新竹等站,長78.1公里。全線共16站,總長106.7公里,設有大小橋樑74座,溝渠568處,總興建經費為官銀1,295,960兩[2]。通車後行車時間約為半天[3]

但由於清朝時所興建的臺灣鐵路品質後來並不符合日本的需求,因此路線大幅變更,而舊有鐵路路基則改供道路使用。

日治時期 编辑

 
1928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於台灣日日新報刊登的觀光地圖,上面標明台灣鐵路沿線各大站及城鎮位置,並註記台灣八景與十二名勝

日治時期是台灣鐵路擴張的第一個高峰期,以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官方分期,可分為鐵道創始時代、縱貫線建設時代及鐵道擴張時代。

儘管日治時期的鐵路興建政策,也擔負「開發殖民地資源」的任務,如阿里山森林鐵路太平山森林鐵路皆為了開發森林資源,平溪線為了開採煤礦。日治時期鐵道部對於台灣後世的交通經濟發展,仍有深遠的影響與正面貢獻。尤其歷任部長如後藤新平長谷川謹介以及當時的鐵道部官員,皆為相當稱職的技術官僚。而長谷川謹介定立的「速成延長主義」,更成為日治時期台灣鐵路建設的重要方針[4]

鐵道創始時代 编辑

清代台灣鐵路通車不久,即因路線標準太差、數座大橋遭洪水沖毀,致使日本統治台灣後的第一要務便是改善鐵路。1895年首先成立了「台灣鐵道線區司令部」。1899年11月8日,台灣總督府成立了「鐵道部」掌管鐵路運輸。

清代鐵路採用的1,067mm軌距,與日本內地相同,因此軌距未曾變更,並沿用至今。

縱貫線建設時代 编辑

台灣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在日本治台50年的期間的鐵路建設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4月,自基隆高雄,總長404.2公里的縱貫鐵路全線貫通。縱貫鐵路是延續清代的既有鐵路建設,在北部進行部分路線修改而後向南延伸的鐵路,該線的通車造就台灣首次「空間革命」,讓過去台灣南北往來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一日之內完成。

鐵道擴張時代 编辑

之後,鐵道部還陸續鋪設多條鐵路,於1917年修通台東線(當時屬於輕便鐵道性質)、1921年修通屏東線、1924年完成宜蘭線通車。除了主要幹線外,也修築或收購了淡水線東港線平溪線等鐵路線。昭和5年(1930年),臺灣總督府「產業調查會」決議延長海岸線、建設環島鐵道及地方支線[5],但由於大戰爆發,多數計畫並未實現:

  • 西南海岸線(龍井~永康)
  • 東西臺灣連絡線
    • 溪州臺東間(即南迴線;戰後完成)
    • 蘇澳花蓮港間(即北迴線;戰後完成)
  • 地方鐵道網整備
    • 基隆淡水間 53.1㎞
    • 景尾菁桐坑間 25.7㎞
    • 竹南南庄間 24.1㎞
    • 外車埕埔里間 28.9㎞
    • 臺南旗山間 40.0㎞
      • 旗山屏東間27.8㎞(列入後續計畫)
    • 溪州東港間 8.0㎞(即東港線;1940年完成,今廢止)
    • 板橋大溪竹東間 70.8㎞

在日治末期,分別因大甲溪頭前溪產業運輸,以及新高港(今臺中港)築港需要,分別進行東勢線(現已廢止)、竹東線(今內灣線)及新高築港專用鐵道之建設,但隨即因大戰爆發而閒置。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繼續完成東勢線及竹東線的建設。

除了官方之外,民間或大型會社對於鐵路興建也相當投入,例如私人製糖會社的糖業鐵路輕便鐵路曾經密如蛛網遍佈全島。另外尚有人力的人車軌道(手押輕便台車),多由地方望族或富商經營。今日台灣各地的公車及客運業者,多能追溯其歷史至輕便台車發跡。

 
台鐵列車通過高屏溪橋

中華民國時期 编辑

二次大戰末期,由於台灣做為日本南進基地,遭受美軍猛烈的空襲轟炸,鐵路運輸遭受嚴重破壞。二次大戰後,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以管理台灣的國有鐵路事務,而恢復日人所留下的既有鐵路建設,成為台鐵成立初期的首要工作。1946年,台鐵繼續完成竹東線,竹東─內灣間於1951年完工全線通車並改名為內灣線

1973年,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十大建設」,其中鐵路建設佔兩項,分別為「鐵路電氣化」與「北迴鐵路」;1979年,縱貫鐵路完成電氣化,自強號開始投入營運,台北至高雄乘車時間由8小時縮短為4小時,大大減少了台灣南北的交通運輸時間;同年12月30日,聯結台東線與宜蘭線的北迴鐵路通車,東西部的鐵路完成連結。1979年,中華民國政府繼續推動「十二項建設」,鐵路建設包括修建南迴鐵路完成台鐵環島鐵路網,以及繼續鐵路全面電氣化和統一軌距。1982年,台東線將原本的762mm軌距改為與西部鐵路相同的1,067mm軌距,與北迴線完成直通。1991年,南迴線完工通車,台灣的「環島鐵路網」正式完成。

 
準備穿過八卦山山脈的台灣高鐵列車

除了幹線鐵路的建設外,戰後的台鐵陸續修建了深澳線林口線中和線等鐵路支線,提供貨運或客運服務,並接續完成內灣線東勢線等日治時期未完工之鐵路支線。

隨著戰後台灣經濟的起飛、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中華民國政府於1960年代末期開始研議在台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地鐵),但第一個捷運系統——台北捷運遲至1988年才動工,至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另一方面,因應西部龐大的運輸需求,中華民國政府於1980年代開始籌建南北高速鐵路,即台灣高鐵,於1999年正式動工,2007年1月5日完工通車。

 
駛過汐科站的太魯閣號

現況 编辑

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臺灣的陸上交通政策轉向為以大量修築道路為主的公路主義;而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民眾自有自用汽車的比率大幅上昇,配合中山高速公路等建設,加上公路運輸的機動性與普遍性優於鐵路,導致許多鐵路營運狀況不佳,有的歇業拆除如東勢線中和線,有的轉型如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以致台灣鐵路總長萎縮,不足全盛期的一半,其中又以產業輕便鐵路最為明顯。台灣糖業鐵路曾經總長將近3,000公里,網路遍佈台灣中南部各地,然而隨著台灣製糖業的沒落,大批糖廠歇業停工,絕大多數糖鐵隨之荒廢。僅零星路段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下,近年轉型觀光用途。

而長期以來平面鐵路造成都市發展不均、以及短途運輸效率不彰等問題,政府與台鐵陸續推出十數項捷運化計畫,預定在西部都會區內增設車站、增加班次以及鐵路立體化方式因應,亦開闢沙崙線六家線等新線。

另外,台灣東部因交通較為不便、也無聯外高速公路,於2007年起引進傾斜式列車東部鐵路幹線營運,並配合東部幹線電氣化,有效減少東西部往來所需時間。

鐵路系統 编辑

 
台灣鐵路路網圖(包含台鐵、高鐵、以及阿里山林鐵是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管理

)]]

台灣的鐵路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城際鐵路系統 编辑

主要服務中長途的運輸,尤其是西部各都會區間、以及西部與東部間的交通運輸。原僅有國營的台鐵,2007年起以BOT模式經營的高速鐵路加入以服務西部走廊龐大的客運需求。

名稱 台鐵 台灣高鐵
服務類型 常規鐵路 高速鐵路
開放日期 1891-10-20 2007-01-05
軌距 1,067毫米(3英尺6英寸) 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
線路 13 1
車站 228 12
系统長度 1,065 km(662 mi) 349.5 km(217 mi)

都會捷運系統 编辑

捷運主要功能為都會區內的短途運輸。目前台鐵所進行的「捷運化」亦以捷運的短程運輸概念為基礎,改善路線及設備。已經啟用及興建中的大眾捷運系統包括:

營運中

計畫中

輕便鐵路 编辑

輕便鐵路多為依產業需求(如林業、糖業、鹽業、礦業等)而設置,路線標準低、部分路線兼營客運。昔日曾密如蛛網遍佈臺灣本島的平原地帶(中南部為主),全盛期光糖鐵即曾有43條客運線。唯今日多數已經廢除,少數留存並轉型為觀光用途。

未來計畫 编辑

自從1991年南迴鐵路通車,完成環島鐵路後,在2011年沙崙線通車前,臺鐵不再繼續增建新的路線,既有支線面臨廢除。隨著高鐵通車,臺鐵積極轉型,2005年政府推動新十大建設,將路線改善、新設通勤線作為施政重點。

2012年,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完成《臺灣整體鐵道網規劃 ( 一 ) 》期末報告,並在兩年後進行《臺灣整體鐵道網(二)》成果說明會,提出新線可能的路廊。

2014年,交通部宣示推動「10年鐵道復興計畫」[6],針對臺鐵,推動下述改善工程:

  • 環島鐵路電氣化(南迴線、屏東線潮州=枋寮間)
  • 鐵路立體化、捷運化(桃園、臺中、員林、嘉義、臺南、高雄)
  • 雙軌及多軌路網(臺東線雙軌、海岸線雙軌、北宜新線

以及建設新路線:

並且交通部也有意將台鐵軌道拓寬為標準軌距

除臺鐵外,高鐵亦有延伸構想,詳見台灣高速鐵路#延伸計畫

鐵道文化 编辑

 
台鐵N規鐵道模型

由於台灣綿密的鐵路路網(包括許多目前已經停駛,供乘客前往鄉村的產業窄軌路線),鐵路在台灣經常帶有浪漫的意涵,尤其是對長輩而言,在他們成長的純樸(也比較不富裕的)年代,鐵路運輸曾經是往返各都市及城鎮間主要的交通方式。許多人仍然記得搭火車離鄉背井,到遙遠的都市求學或是服兵役。這樣的懷舊之情近年來經常藉著各式各樣的產品商業化,例如「懷舊鐵路便當」。

台灣也有為數不少的鐵道迷。過去在戒嚴時代,鐵路屬於國家安全防護的一環,除了鐵路從業人員與主管機關外,一般人難以深入探究,政府機關甚至不允許對鐵路相關設施、車輛自由拍照。1990年代後,隨著社會開放與本土研究風氣盛行,普羅大眾得以進一步了解鐵路相關事物,鐵道迷人數也因此有持續增加之勢。而鐵道主管機關亦開始不定期對民眾開放機廠、調車場等過去屬於機密的設施。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PDF).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OC. [1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03) (中文(臺灣)). 
  2. ^ 江慶林譯,《台灣鐵路史》(P.15),台灣省文獻會,1990
  3. ^ 玖、列強再度競與清廷的對應. 交通部 觀光局. [2019-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28). 
  4. ^ 速成延長主義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2023-08-15]. (原始内容于2023-08-15). 
  5. ^ 臺灣鐵道讀本,渡部慶之進著,春秋社,昭和14年(1939年)3月30日第一刷發行
  6. ^ 連結美好生活─交通建設及產業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交通部,2014年2月17日

外部連結 编辑

臺灣鐵路運輸,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0月3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臺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治時代, 在日治時代達到鼎盛, 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 000公里, 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等皆深入大小鄉鎮, 二戰結束進入臺灣戰後時期後, 以臺鐵為主的公共鐵路網絡雖有擴張, 但因公路.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0月3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臺灣鐵路運輸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臺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治時代 在日治時代達到鼎盛 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總長曾將近5 000公里 包括國有鐵路及各種產業鐵路等皆深入大小鄉鎮 二戰結束進入臺灣戰後時期後 以臺鐵為主的公共鐵路網絡雖有擴張 但因公路建設興盛 以及林業與礦業的沒落 許多產業鐵路 以及運量偏低的公共鐵路路線相繼廢止 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需求 自1990年代起陸續增建新的鐵路系統 如臺北捷運 南北高速鐵路 在國際觀光客眾多和人口最稠密的首都臺北市 臺北捷運和鐵路是極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首都臺北市的臺北車站 此條目介紹的是臺灣整體的鐵路 軌道運輸 关于中华民国整体的铁路和轨道运输概况 请见 中华民国铁路运输 关于臺灣清治時期建設的鐵路線 请见 臺灣鐵路 清朝 关于現今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營運的鐵路運輸系統 请见 臺灣鐵路 臺灣鐵路運輸经营概况國營鐵路台灣鐵路台灣高鐵主要运营商臺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高鐵公司各捷運公司客运量287亿 1 2016 客运周转量21 5亿 1 2016 铁路里程总里程2 025公里 1 258英里 复线里程1 075 km 668 mi 电气化里程1 225 km 761 mi 高速铁路352 km 219 mi 铁路轨距主要铁路1 067毫米 3英尺6英寸 高速铁路1 435毫米 4英尺8 1 2 英寸 1 067毫米 3英尺6英寸 1 065公里 662英里 1 435毫米 4英尺8 1 2 英寸 513公里 319英里 其他资料最长隧道新观音隧道10 3071公里 6 4045英里 最长桥梁高铁彰化 高雄高架桥157 317公里 97 752英里 地图台灣交通相關條目 主管機關交通部公路局民用航空局高速公路局航港局鐵道局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司化 台灣高鐵公司中華郵政公司臺灣港務公司桃園機場公司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公路系統國道省道縣道 市道 列表 鄉道 區道專用公路編號與名稱對照表服務區與休息站列表 汽車專用道路高速公路快速道路 一般道路市區道路農路 林道產業道路 軍用道路 公路運輸汽車客運 業者 計程車車輛號牌 公共自行車鐵路系統城際鐵路台鐵 西部幹線 東部幹線 南迴線路線列表 車站列表台灣高鐵 捷運捷運 輕軌系統台鐵捷運化 產業鐵路林鐵 糖鐵 鹽鐵 礦鐵 輕便鐵道水運港口 漁港列表 渡輪 航運業者航空機場 航空業者通訊台灣郵政發展台灣地區郵遞區號台灣電信業者列表台灣長途電話區號表 台灣網際網路發展交通史台灣古道清代台灣鐵路清代台灣郵政縱貫鐵路縱貫公路北橫公路 中橫公路 南橫公路臺灣鐵路貨物搬運公司臺灣汽車客運公司 交通部電信總局交通載具台灣橋樑台灣隧道台灣管線台灣汽車台灣的電子票證 TPASS通勤月票台灣相關條目歷史 地理 經濟 文化 教育 軍事 台灣主題 台灣専題 目录 1 發展沿革 1 1 清治時期 1 2 日治時期 1 2 1 鐵道創始時代 1 2 2 縱貫線建設時代 1 2 3 鐵道擴張時代 1 3 中華民國時期 1 4 現況 2 鐵路系統 2 1 城際鐵路系統 2 2 都會捷運系統 2 3 輕便鐵路 3 未來計畫 4 鐵道文化 5 相關條目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發展沿革 编辑主条目 臺灣鐵道史 nbsp 清代以郵票作為車票清治時期 编辑 主条目 臺灣鐵路 清朝 台灣第一條客 貨運用鐵路是由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建成 當時的路線為基隆 新竹 1887年 清光緒13年 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 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 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 規格上採用英國人馬德利所設計軌距為3呎6吋 1 067mm 的鐵路 1891年 光緒17年 10月 基隆 大稻埕段通車 設有基隆 八堵 今七堵 水返腳 今汐止 南港 錫口 今松山 大稻埕等站 長28 6公里 繼任的巡撫邵友濂續築大稻埕 新竹段 最終於1893年通車至新竹 設有大橋頭 海山口 今新莊 打類坑 今迴龍 龜崙嶺 今龜山 桃仔園 今桃園區 中壢 頭重溪 大湖口 鳳山崎 今新豐 新竹等站 長78 1公里 全線共16站 總長106 7公里 設有大小橋樑74座 溝渠568處 總興建經費為官銀1 295 960兩 2 通車後行車時間約為半天 3 但由於清朝時所興建的臺灣鐵路品質後來並不符合日本的需求 因此路線大幅變更 而舊有鐵路路基則改供道路使用 日治時期 编辑 nbsp 1928年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於台灣日日新報刊登的觀光地圖 上面標明台灣鐵路沿線各大站及城鎮位置 並註記台灣八景與十二名勝 日治時期是台灣鐵路擴張的第一個高峰期 以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官方分期 可分為鐵道創始時代 縱貫線建設時代及鐵道擴張時代 儘管日治時期的鐵路興建政策 也擔負 開發殖民地資源 的任務 如阿里山森林鐵路 太平山森林鐵路皆為了開發森林資源 平溪線為了開採煤礦 日治時期鐵道部對於台灣後世的交通與經濟發展 仍有深遠的影響與正面貢獻 尤其歷任部長如後藤新平 長谷川謹介以及當時的鐵道部官員 皆為相當稱職的技術官僚 而長谷川謹介定立的 速成延長主義 更成為日治時期台灣鐵路建設的重要方針 4 鐵道創始時代 编辑 清代台灣鐵路通車不久 即因路線標準太差 數座大橋遭洪水沖毀 致使日本統治台灣後的第一要務便是改善鐵路 1895年首先成立了 台灣鐵道線區司令部 1899年11月8日 台灣總督府成立了 鐵道部 掌管鐵路運輸 清代鐵路採用的1 067mm軌距 與日本內地相同 因此軌距未曾變更 並沿用至今 縱貫線建設時代 编辑 台灣鐵道建設邁入積極開發期 在日本治台50年的期間的鐵路建設中 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908年4月 自基隆到高雄 總長404 2公里的縱貫鐵路全線貫通 縱貫鐵路是延續清代的既有鐵路建設 在北部進行部分路線修改而後向南延伸的鐵路 該線的通車造就台灣首次 空間革命 讓過去台灣南北往來需時數日的交通 縮短至朝發夕至的一日之內完成 鐵道擴張時代 编辑 之後 鐵道部還陸續鋪設多條鐵路 於1917年修通台東線 當時屬於輕便鐵道性質 1921年修通屏東線 1924年完成宜蘭線通車 除了主要幹線外 也修築或收購了淡水線 東港線 平溪線等鐵路線 昭和5年 1930年 臺灣總督府 產業調查會 決議延長海岸線 建設環島鐵道及地方支線 5 但由於大戰爆發 多數計畫並未實現 西南海岸線 龍井 永康 東西臺灣連絡線 溪州臺東間 即南迴線 戰後完成 蘇澳花蓮港間 即北迴線 戰後完成 地方鐵道網整備 基隆淡水間 53 1 景尾菁桐坑間 25 7 竹南南庄間 24 1 外車埕埔里間 28 9 臺南旗山間 40 0 旗山屏東間27 8 列入後續計畫 溪州東港間 8 0 即東港線 1940年完成 今廢止 板橋大溪竹東間 70 8 在日治末期 分別因大甲溪及頭前溪產業運輸 以及新高港 今臺中港 築港需要 分別進行東勢線 現已廢止 竹東線 今內灣線 及新高築港專用鐵道之建設 但隨即因大戰爆發而閒置 戰後 中華民國政府繼續完成東勢線及竹東線的建設 除了官方之外 民間或大型會社對於鐵路興建也相當投入 例如私人製糖會社的糖業鐵路 輕便鐵路曾經密如蛛網遍佈全島 另外尚有人力的人車軌道 手押輕便台車 多由地方望族或富商經營 今日台灣各地的公車及客運業者 多能追溯其歷史至輕便台車發跡 nbsp 台鐵列車通過高屏溪橋中華民國時期 编辑 二次大戰末期 由於台灣做為日本南進基地 遭受美軍猛烈的空襲轟炸 鐵路運輸遭受嚴重破壞 二次大戰後 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鐵路管理局 簡稱台鐵 以管理台灣的國有鐵路事務 而恢復日人所留下的既有鐵路建設 成為台鐵成立初期的首要工作 1946年 台鐵繼續完成竹東線 竹東 內灣間於1951年完工全線通車並改名為內灣線 1973年 中華民國政府推動 十大建設 其中鐵路建設佔兩項 分別為 鐵路電氣化 與 北迴鐵路 1979年 縱貫鐵路完成電氣化 自強號開始投入營運 台北至高雄乘車時間由8小時縮短為4小時 大大減少了台灣南北的交通運輸時間 同年12月30日 聯結台東線與宜蘭線的北迴鐵路通車 東西部的鐵路完成連結 1979年 中華民國政府繼續推動 十二項建設 鐵路建設包括修建南迴鐵路完成台鐵環島鐵路網 以及繼續鐵路全面電氣化和統一軌距 1982年 台東線將原本的762mm軌距改為與西部鐵路相同的1 067mm軌距 與北迴線完成直通 1991年 南迴線完工通車 台灣的 環島鐵路網 正式完成 nbsp 準備穿過八卦山山脈的台灣高鐵列車除了幹線鐵路的建設外 戰後的台鐵陸續修建了深澳線 林口線 中和線等鐵路支線 提供貨運或客運服務 並接續完成內灣線 東勢線等日治時期未完工之鐵路支線 隨著戰後台灣經濟的起飛 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 中華民國政府於1960年代末期開始研議在台北等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 地鐵 但第一個捷運系統 台北捷運遲至1988年才動工 至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 另一方面 因應西部龐大的運輸需求 中華民國政府於1980年代開始籌建南北高速鐵路 即台灣高鐵 於1999年正式動工 2007年1月5日完工通車 nbsp 駛過汐科站的太魯閣號現況 编辑 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後 臺灣的陸上交通政策轉向為以大量修築道路為主的公路主義 而隨著台灣經濟發展 民眾自有自用汽車的比率大幅上昇 配合中山高速公路等建設 加上公路運輸的機動性與普遍性優於鐵路 導致許多鐵路營運狀況不佳 有的歇業拆除如東勢線 中和線 有的轉型如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 以致台灣鐵路總長萎縮 不足全盛期的一半 其中又以產業輕便鐵路最為明顯 台灣糖業鐵路曾經總長將近3 000公里 網路遍佈台灣中南部各地 然而隨著台灣製糖業的沒落 大批糖廠歇業停工 絕大多數糖鐵隨之荒廢 僅零星路段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下 近年轉型觀光用途 而長期以來平面鐵路造成都市發展不均 以及短途運輸效率不彰等問題 政府與台鐵陸續推出十數項捷運化計畫 預定在西部都會區內增設車站 增加班次以及鐵路立體化方式因應 亦開闢沙崙線與六家線等新線 另外 台灣東部因交通較為不便 也無聯外高速公路 於2007年起引進傾斜式列車於東部鐵路幹線營運 並配合東部幹線電氣化 有效減少東西部往來所需時間 鐵路系統 编辑 nbsp 台灣鐵路路網圖 包含台鐵 高鐵 以及阿里山林鐵是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管理 台灣的鐵路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城際鐵路系統 编辑 主要服務中長途的運輸 尤其是西部各都會區間 以及西部與東部間的交通運輸 原僅有國營的台鐵 2007年起以BOT模式經營的高速鐵路加入以服務西部走廊龐大的客運需求 名稱 台鐵 台灣高鐵服務類型 常規鐵路 高速鐵路開放日期 1891 10 20 2007 01 05軌距 1 067毫米 3英尺6英寸 1 435毫米 4英尺8 1 2 英寸 線路 13 1車站 228 12系统長度 1 065 km 662 mi 349 5 km 217 mi 都會捷運系統 编辑 主条目 臺灣捷運系統 捷運主要功能為都會區內的短途運輸 目前台鐵所進行的 捷運化 亦以捷運的短程運輸概念為基礎 改善路線及設備 已經啟用及興建中的大眾捷運系統包括 營運中 台北捷運 高雄捷運 桃園捷運 新北捷運 臺中捷運計畫中 臺南捷運 彰化捷運 基隆捷運 新竹捷運 嘉義捷運輕便鐵路 编辑 輕便鐵路多為依產業需求 如林業 糖業 鹽業 礦業等 而設置 路線標準低 部分路線兼營客運 昔日曾密如蛛網遍佈臺灣本島的平原地帶 中南部為主 全盛期光糖鐵即曾有43條客運線 唯今日多數已經廢除 少數留存並轉型為觀光用途 台灣林業鐵道 台灣糖業鐵路 臺灣鹽業鐵路 臺灣礦業鐵路 烏來台車未來計畫 编辑自從1991年南迴鐵路通車 完成環島鐵路後 在2011年沙崙線通車前 臺鐵不再繼續增建新的路線 既有支線面臨廢除 隨著高鐵通車 臺鐵積極轉型 2005年政府推動新十大建設 將路線改善 新設通勤線作為施政重點 2012年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完成 臺灣整體鐵道網規劃 一 期末報告 並在兩年後進行 臺灣整體鐵道網 二 成果說明會 提出新線可能的路廊 2014年 交通部宣示推動 10年鐵道復興計畫 6 針對臺鐵 推動下述改善工程 環島鐵路電氣化 南迴線 屏東線潮州 枋寮間 鐵路立體化 捷運化 桃園 臺中 員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雙軌及多軌路網 臺東線雙軌 海岸線雙軌 北宜新線 以及建設新路線 恆春線 臺中山海環線 俗稱 大臺中山手線 高鐵彰化連絡線 田中線 高鐵雲林連絡線 虎尾線 高鐵嘉義連絡線並且交通部也有意將台鐵軌道拓寬為標準軌距 除臺鐵外 高鐵亦有延伸構想 詳見台灣高速鐵路 延伸計畫 鐵道文化 编辑 nbsp 台鐵N規鐵道模型由於台灣綿密的鐵路路網 包括許多目前已經停駛 供乘客前往鄉村的產業窄軌路線 鐵路在台灣經常帶有浪漫的意涵 尤其是對長輩而言 在他們成長的純樸 也比較不富裕的 年代 鐵路運輸曾經是往返各都市及城鎮間主要的交通方式 許多人仍然記得搭火車離鄉背井 到遙遠的都市求學或是服兵役 這樣的懷舊之情近年來經常藉著各式各樣的產品商業化 例如 懷舊鐵路便當 台灣也有為數不少的鐵道迷 過去在戒嚴時代 鐵路屬於國家安全防護的一環 除了鐵路從業人員與主管機關外 一般人難以深入探究 政府機關甚至不允許對鐵路相關設施 車輛自由拍照 1990年代後 隨著社會開放與本土研究風氣盛行 普羅大眾得以進一步了解鐵路相關事物 鐵道迷人數也因此有持續增加之勢 而鐵道主管機關亦開始不定期對民眾開放機廠 調車場等過去屬於機密的設施 相關條目 编辑臺北車站 臺北市 臺北捷運 臺灣鐵路 臺灣鐵路車站列表 台灣鐵路路線列表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鐵道局 台灣糖業鐵路 台灣高速鐵路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鐵路重要參考指標統計表 PDF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OC 1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7 03 中文 臺灣 江慶林譯 台灣鐵路史 P 15 台灣省文獻會 1990 玖 列強再度競與清廷的對應 交通部 觀光局 2019 1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3 28 速成延長主義 國家文化記憶庫 2 0 2023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15 臺灣鐵道讀本 渡部慶之進著 春秋社 昭和14年 1939年 3月30日第一刷發行 連結美好生活 交通建設及產業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華民國交通部 2014年2月17日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臺灣鐵路運輸臺灣鐵路管理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高速鐵路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部鐵道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灣鐵路運輸 amp oldid 7920494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