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十大建設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了要>改善[臺灣]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總花費在當時估計達到了新臺幣二千億至三千億元之間,這些計畫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並對臺灣經濟起飛產生巨大的貢獻[1][2][3]

中沙大橋屬於中山高速公路的一個環節,象徵十大建設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對華援助的情況


自1965年起,臺灣經濟逐漸好轉,工業建設加速成長,對外貿易開始蓬勃發展;但是公共設施及重要原料已無法適應需求,經濟發展面臨受限瓶頸,蔣經國內閣制定「穩定當前經濟措施方案」,得以妥切解決[4]。在當時,許多高等級公共基本建設更是匱乏欠缺,如高速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1973年10月,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物資短缺,導致各國通貨膨脹[5]。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為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開始推行10項大型基礎建設計劃[6]

內容

 
台鐵電氣化
 
臺中港

中正國際機場

曾在落成后命名爲中正國際機場以紀念先總統蔣公,係因應臺北松山機場的運量飽和,於距臺北市西南方約40公里的桃園縣大園鄉(今桃園市大園區),另新建占地1,223公頃的新國際機場。原計畫名在介石/桃園國際機場中挑選,1979年2月26日啟用之際訂名中正國際機場,2006年10月(民國95年)更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台中港

由於台灣進出口長期仰賴高雄港基隆港兩港,兩港無法負荷,船舶等待時間增加,在淡水、台中、蘇澳選址後,決定以台中市梧棲區為新港港址,命名「台中港」。台中港建設初期以「兩個十年計畫」為名,希望發展為兼具商、漁、工業等功能的多功能人工港,第一期工程部分於1971年7月展開細部計畫、1973年10月完成細部計畫,於1973年11月動工、1976年10月完工,建造7,900公尺的堤防與護岸、深水碼頭7座,提供280萬噸的服務容量。[7]

第一期總預算約57億元,實際支用56.2億元。

蘇澳港

隨著中華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展,導致北部主要港口基隆港運量壅塞更加嚴峻,中華民國政府考量除台中港外仍須其他港口幫助其紓解交通量,因此於1972年核定將此港設定為基隆港的輔助港,1973年正式決定闢建新港,並將此港命名為「蘇澳港」。

蘇澳港主要分二期推動,一期工程於1975年動工、1978年完工,預算44億;而二期工程則於1979年動工、1983年完工,預算37.5億。蘇澳港直至完工,原預計耗費81.5億元,實際花費79.8億元,由中華民國政府預算全額支應,完工後年服務能量約1,000萬噸。[8][7]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前鎮,中以支線[a]連接桃園國際機場,全長373公里。1971年8月14日開工,1974年7月29日三重中壢路段率先通車,1978年10月31日中沙大橋啟用,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中山高速公路總共建造了75座交流道、2座隧道、349座橋梁,使用了3,231公頃的土地,總預算約429億,其中81億為國際貸款。[7]

鐵路電氣化

因1972年至1973年期間,台灣對外貿易發達,而國營鐵路臺灣鐵路管理局面對公路運輸的競爭,受限於蒸汽火車、柴油客車,產生動力輸出不足而影響車次增加量,造成乘車擁擠、經常誤點、貨物難以消化等窘境,為解決客貨運量的增加,因此在1973年起計畫電氣化工程,施行範圍以西部幹線縱貫線全線(基隆高雄間)進行架設1,153公里長高架電車線,採既有路線施工(邊施工、邊營運),分段送電,1979年6月27日全線完工通電試車竣事,同年7月1日在高雄車站舉行通車典禮,次日全線電氣化正式啟用[9]

鐵路電氣化總共分基隆至竹南段、竹南至彰化段(山、海線同時施作)、彰化至高雄段等三期工程,總預算約230.8億,其中包含台鐵自籌7.7億、發行公債62億、國外借款108.1億、國際借款41.5億、關稅11.5億等[7]

北迴鐵路

為使東部鐵路幹線與西部接軌,將花蓮車站移至現址,興建花蓮(新)車站至宜蘭線南聖湖車站(今 蘇澳新站)之單線新線。1979年12月完工,1980年2月1日全線通車。

北迴鐵路建有81.6公里幹線、5.7公里新線,20公尺以上大橋22座、16座隧道、設14站,總預算約74億元。[10][11]

十大建設實行在當時國民經濟所得尚低的臺灣,另外同時期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退出聯合國等外部困境,一次就實行多項重大投資,其實均冒著很大的風險與考量,工業建設能力與巨額經費能不能推動市場尚且是未知數,所以即使是當時台灣政治局勢還未開放的時候,已經遭到輿論界極大的批評和檢視,例如當時興建中山高速公路時,便遭批評是為富人而建設的[12](因當時大多人並未擁有汽車)。十大建設執行時擔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李國鼎,則以“歪打正著”來形容十大建設帶來的效益[13]

經濟成長

十大建設對台灣當時經濟指標影響極大,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今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資料,中山高速公路於1971年開工後,197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16%[14],工業成長率 -4.5%,通貨膨脹率 47.5%[15];1976年經濟成長率13.86%[14],工業成長率24.4%,通貨膨脹率2.48%[15]

馬凱認為,十大建設在緩和國內經濟停滯的同時,帶來高通貨膨脹率的副作用[16]

十大建設帶來的經濟成長[7]
年份 當年中華民國經濟成長率 由十大建設所貢獻的經濟成長率
1973年 11.9% 0.6%
1974年 0.6% 0.03%
1975年 2.4% 0.5%
1976年 11.5% 2.6%
1977年 8.5% 1.3%
1978年 12.8% 1.2%

就業機會

十大建設直接帶來的就業機會[7]
類別 增加的就業機會
工程師 3,797個
技術員 3,048個
領班與監工 2,060個
技工 55,374個
普通工 81,800個
總計 146,079個

經濟結構改變

十大建設期間的GDP組成[17]
年份 加總 農業 工業 (製造業) 服務業
1952年 100.0 32.2 19.7 (12.9) 48.1
1960年 100.0 28.5 26.9 (19.1) 44.6
1962年 100.0 25.0 28.2 (20.0) 46.8
1973年 100.0 12.1 43.8 (36.8) 44.1
1984年 100.0 6.3 46.2 (37.6) 47.5
1986年 100.0 5.5 47.6 (39.7) 46.9
1988年 100.0 5.0 45 7 (37.8) 49.3
1990年 100.0 4.3 43.0 (34.1) 52.7

後續

十大建設帶有鮮明計劃經濟色彩[18],在建設計畫接近尾聲時,中華民國政府亦陸續推出與之類似的計畫方案,如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六年國建新十大建設愛臺十二建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但由於建設初期的影響性,相較後來漸趨飽和的經濟市場比較起來,皆難以與之相提並論。

軼聞

  • 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宣布“十大建設”時,時任財政部部長李國鼎竟一無所知,許多財經官員事前也被蒙在鼓裡,可以說“十大建設”完全是蔣經國一人決策的結果。李雖事後盡力配合籌措財源,包括向沙烏地阿拉伯籌款,事後李以「好大喜功」、「浮誇」形容這種公共建設。[13]
  • 本來叫做「九大建設」,後來加上核能發電廠才變成「十大建設」,這從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郵票可以看出來,起先發行的是「九大建設郵票」,發行了三次,有三個版,核能發電廠完工後發行的「核能發電廠紀念郵票」設計特殊,可以和第三版「九大建設郵票」配成一套,後來又發行「十大建設紀念郵票」小全張。

参见

注释

  1. ^ 1980年建成,當時編為國道一號甲線,參見:國道二號 (中華民國)

参考文献

  1. ^ Yu-Ying Kuo. Policy Analysis in Taiwan. Policy Press. 2015: 10-11. ISBN 1447308301. 
  2. ^ Yue-man Yeung.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ed Societies: Urban-Regional Change in Pacific As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73-74. ISBN 0824823265. 
  3. ^ Ronald Ma. Financial Reporting in the Pacific Asia Region. World Scientific. 1997: 259. ISBN 9814497622. 
  4.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142–143. ISBN 9578506074. 
  5.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142–143. ISBN 9578506074. 經國先生說:「任何事情沒有不困難的,再難也要做。」 
  6.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03-31: 142–143. ISBN 9578506074. 當時他(蔣經國)提出一句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7. ^ 7.0 7.1 7.2 7.3 7.4 7.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编. 十項重要建設評估. 台灣: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79年11月: 5–12. 
  8. ^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 蘇澳港介紹. [2016-07-08]. (原始内容于2015-10-25). 
  9. ^ 交通部交通研究所:中華民國68年《交通年鑑》,臺北市,1980年12月,頁308、314。
  10. ^ 水波·林. 公共政策. 五南圖書. 2006年: 316-318. 
  11. ^ 于宗先; 王金利. 台灣經濟的浴火重生.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0年. ISBN 9570835516. 
  12. ^ 臺灣西部走廊大動脈-中山高速公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檔案樂活情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3. ^ 13.0 13.1 康綠島:《李國鼎先生口述歷史——話說臺灣經驗》,1993年
  14. ^ 14.0 14.1 (繁體中文).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15.0 15.1 (繁體中文)何謂通貨膨脹?肇因為何?通貨膨脹率資料如何取得?.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 [2008-01-07]. (原始内容于2005-03-02). 
  16. ^ 馬凱:愛台十二建設 是個錯誤!. 中時電子報. [2009-11-05]. (原始内容于2009-01-07). 
  17. ^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CEPD. 1991年. 
  18. ^ . 中华网. [200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4). 

十大建設, 此条目可能過份仰賴和條目主題內容有過密涉入關係的參考來源, 使條目有違可供查證及中立觀點的方針要求, 請替換為可靠的, 獨立的第三方來源去改善, 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 時任行政院院長, 蔣經國, 為了要, 改善, 臺灣, 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基礎建設工程, 總共分為十大項目, 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 三項是重工業建設, 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 總花費在當時估計達到了新臺幣二千億至三千億元之間, 這些計畫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 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 此条目可能過份仰賴和條目主題內容有過密涉入關係的參考來源 使條目有違可供查證及中立觀點的方針要求 請替換為可靠的 獨立的第三方來源去改善 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1974年至1979年間 時任行政院院長 蔣經國 lt 為了要 gt 改善 臺灣 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基礎建設工程 總共分為十大項目 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 三項是重工業建設 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 總花費在當時估計達到了新臺幣二千億至三千億元之間 這些計畫帶領中華民國走出能源危機 加速了當時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 並對臺灣經濟起飛產生巨大的貢獻 1 2 3 中沙大橋屬於中山高速公路的一個環節 象徵十大建設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對華援助的情況 自1965年起 臺灣經濟逐漸好轉 工業建設加速成長 對外貿易開始蓬勃發展 但是公共設施及重要原料已無法適應需求 經濟發展面臨受限瓶頸 蔣經國內閣制定 穩定當前經濟措施方案 得以妥切解決 4 在當時 許多高等級公共基本建設更是匱乏欠缺 如高速道路 港埠 機場 發電廠等 1973年10月 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 油價上漲 物資短缺 導致各國通貨膨脹 5 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為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 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開始推行10項大型基礎建設計劃 6 目录 1 內容 1 1 中正國際機場 1 2 台中港 1 3 蘇澳港 1 4 中山高速公路 1 5 鐵路電氣化 1 6 北迴鐵路 1 7 經濟成長 1 8 就業機會 1 9 經濟結構改變 2 後續 3 軼聞 4 参见 5 注释 6 参考文献內容 编辑 台鐵電氣化 臺中港 中正國際機場 编辑 曾在落成后命名爲中正國際機場以紀念先總統蔣公 係因應臺北松山機場的運量飽和 於距臺北市西南方約40公里的桃園縣大園鄉 今桃園市大園區 另新建占地1 223公頃的新國際機場 原計畫名在介石 桃園國際機場中挑選 1979年2月26日啟用之際訂名中正國際機場 2006年10月 民國95年 更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台中港 编辑 由於台灣進出口長期仰賴高雄港與基隆港兩港 兩港無法負荷 船舶等待時間增加 在淡水 台中 蘇澳選址後 決定以台中市梧棲區為新港港址 命名 台中港 台中港建設初期以 兩個十年計畫 為名 希望發展為兼具商 漁 工業等功能的多功能人工港 第一期工程部分於1971年7月展開細部計畫 1973年10月完成細部計畫 於1973年11月動工 1976年10月完工 建造7 900公尺的堤防與護岸 深水碼頭7座 提供280萬噸的服務容量 7 第一期總預算約57億元 實際支用56 2億元 蘇澳港 编辑 隨著中華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展 導致北部主要港口基隆港運量壅塞更加嚴峻 中華民國政府考量除台中港外仍須其他港口幫助其紓解交通量 因此於1972年核定將此港設定為基隆港的輔助港 1973年正式決定闢建新港 並將此港命名為 蘇澳港 蘇澳港主要分二期推動 一期工程於1975年動工 1978年完工 預算44億 而二期工程則於1979年動工 1983年完工 預算37 5億 蘇澳港直至完工 原預計耗費81 5億元 實際花費79 8億元 由中華民國政府預算全額支應 完工後年服務能量約1 000萬噸 8 7 中山高速公路 编辑 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 南至高雄前鎮 中以支線 a 連接桃園國際機場 全長373公里 1971年8月14日開工 1974年7月29日三重到中壢路段率先通車 1978年10月31日中沙大橋啟用 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 中山高速公路總共建造了75座交流道 2座隧道 349座橋梁 使用了3 231公頃的土地 總預算約429億 其中81億為國際貸款 7 鐵路電氣化 编辑 因1972年至1973年期間 台灣對外貿易發達 而國營鐵路臺灣鐵路管理局面對公路運輸的競爭 受限於蒸汽火車 柴油客車 產生動力輸出不足而影響車次增加量 造成乘車擁擠 經常誤點 貨物難以消化等窘境 為解決客貨運量的增加 因此在1973年起計畫電氣化工程 施行範圍以西部幹線縱貫線全線 基隆 高雄間 進行架設1 153公里長高架電車線 採既有路線施工 邊施工 邊營運 分段送電 1979年6月27日全線完工通電試車竣事 同年7月1日在高雄車站舉行通車典禮 次日全線電氣化正式啟用 9 鐵路電氣化總共分基隆至竹南段 竹南至彰化段 山 海線同時施作 彰化至高雄段等三期工程 總預算約230 8億 其中包含台鐵自籌7 7億 發行公債62億 國外借款108 1億 國際借款41 5億 關稅11 5億等 7 参见 羅裕昌 北迴鐵路 编辑 為使東部鐵路幹線與西部接軌 將花蓮車站移至現址 興建花蓮 新 車站至宜蘭線南聖湖車站 今 蘇澳新站 之單線新線 1979年12月完工 1980年2月1日全線通車 北迴鐵路建有81 6公里幹線 5 7公里新線 20公尺以上大橋22座 16座隧道 設14站 總預算約74億元 10 11 十大建設實行在當時國民經濟所得尚低的臺灣 另外同時期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 退出聯合國等外部困境 一次就實行多項重大投資 其實均冒著很大的風險與考量 工業建設能力與巨額經費能不能推動市場尚且是未知數 所以即使是當時台灣政治局勢還未開放的時候 已經遭到輿論界極大的批評和檢視 例如當時興建中山高速公路時 便遭批評是為富人而建設的 12 因當時大多人並未擁有汽車 十大建設執行時擔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李國鼎 則以 歪打正著 來形容十大建設帶來的效益 13 經濟成長 编辑 十大建設對台灣當時經濟指標影響極大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今行政院主計總處 公佈資料 中山高速公路於1971年開工後 197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 16 14 工業成長率 4 5 通貨膨脹率 47 5 15 1976年經濟成長率13 86 14 工業成長率24 4 通貨膨脹率2 48 15 但馬凱認為 十大建設在緩和國內經濟停滯的同時 帶來高通貨膨脹率的副作用 16 十大建設帶來的經濟成長 7 年份 當年中華民國經濟成長率 由十大建設所貢獻的經濟成長率1973年 11 9 0 6 1974年 0 6 0 03 1975年 2 4 0 5 1976年 11 5 2 6 1977年 8 5 1 3 1978年 12 8 1 2 就業機會 编辑 十大建設直接帶來的就業機會 7 類別 增加的就業機會工程師 3 797個技術員 3 048個領班與監工 2 060個技工 55 374個普通工 81 800個總計 146 079個經濟結構改變 编辑 十大建設期間的GDP組成 17 年份 加總 農業 工業 製造業 服務業1952年 100 0 32 2 19 7 12 9 48 11960年 100 0 28 5 26 9 19 1 44 61962年 100 0 25 0 28 2 20 0 46 81973年 100 0 12 1 43 8 36 8 44 11984年 100 0 6 3 46 2 37 6 47 51986年 100 0 5 5 47 6 39 7 46 91988年 100 0 5 0 45 7 37 8 49 31990年 100 0 4 3 43 0 34 1 52 7後續 编辑十大建設帶有鮮明計劃經濟色彩 18 在建設計畫接近尾聲時 中華民國政府亦陸續推出與之類似的計畫方案 如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六年國建 新十大建設 愛臺十二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 但由於建設初期的影響性 相較後來漸趨飽和的經濟市場比較起來 皆難以與之相提並論 軼聞 编辑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宣布 十大建設 時 時任財政部部長李國鼎竟一無所知 許多財經官員事前也被蒙在鼓裡 可以說 十大建設 完全是蔣經國一人決策的結果 李雖事後盡力配合籌措財源 包括向沙烏地阿拉伯籌款 事後李以 好大喜功 浮誇 形容這種公共建設 13 本來叫做 九大建設 後來加上核能發電廠才變成 十大建設 這從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郵票可以看出來 起先發行的是 九大建設郵票 發行了三次 有三個版 核能發電廠完工後發行的 核能發電廠紀念郵票 設計特殊 可以和第三版 九大建設郵票 配成一套 後來又發行 十大建設紀念郵票 小全張 参见 编辑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中華民國歷史 台灣經濟 計劃經濟 自由經濟注释 编辑 1980年建成 當時編為國道一號甲線 參見 國道二號 中華民國 参考文献 编辑 Yu Ying Kuo Policy Analysis in Taiwan Policy Press 2015 10 11 ISBN 1447308301 Yue man Yeung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ed Societies Urban Regional Change in Pacific As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73 74 ISBN 0824823265 Ronald Ma Financial Reporting in the Pacific Asia Region World Scientific 1997 259 ISBN 9814497622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 03 31 142 143 ISBN 9578506074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 03 31 142 143 ISBN 9578506074 經國先生說 任何事情沒有不困難的 再難也要做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 03 31 142 143 ISBN 9578506074 當時他 蔣經國 提出一句名言 今天不做 明天就會後悔 7 0 7 1 7 2 7 3 7 4 7 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编 十項重要建設評估 台灣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79年11月 5 12 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 蘇澳港介紹 2016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0 25 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中華民國68年 交通年鑑 臺北市 1980年12月 頁308 314 水波 林 公共政策 五南圖書 2006年 316 318 于宗先 王金利 台灣經濟的浴火重生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0年 ISBN 9570835516 臺灣西部走廊大動脈 中山高速公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檔案樂活情報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3 0 13 1 康綠島 李國鼎先生口述歷史 話說臺灣經驗 1993年 14 0 14 1 繁體中文 主要指標 Major Indicators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專業人士 2008 0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15 0 15 1 繁體中文 何謂通貨膨脹 肇因為何 通貨膨脹率資料如何取得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 2008 0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 03 02 馬凱 愛台十二建設 是個錯誤 中時電子報 2009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07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CEPD 1991年 蔣氏父子獨裁的差別 中华网 2008 12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2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十大建設 amp oldid 7541498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