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斯陀含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斯陀含梵語Sakṛd-āgāmin巴利語Sakadāgāmin)是部派佛教修行的位階、果位名稱,意为一还果,是沙門四果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初果、预流果),此之後則為阿那含(三果、不还果)。

含义 编辑

斯陀含為梵語,翻譯成漢語、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只会在天界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得一來果的聖者,又稱家家(kulaṃkula)。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1],因此得斯陀含果的聖者,不會投生三惡道,其定力與修行也不會退失,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就可以得到解脫。

特征 编辑

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此稱為「證果」,無論是漸修(逐漸提升修行成效)或頓悟(修行上有大幅斬獲)都必須進行驗證,正確後才算取得果位,否則必須持續修行,並再次進行驗證。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断我见、断疑見、断戒禁取)之外,再加上薄“贪、嗔”的特点。也就是说,二果圣者在修行的证得过程中,对世俗五欲生活(指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的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大乘佛教 编辑

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裏,二果屬於小乘修行(羅漢道)的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羅漢,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初果羅漢),此之後則為阿那含(三果羅漢),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二果斯陀含等同圓教三信位。

相關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清淨道論》〈序品〉:「戒是闡明為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慧是阿羅漢果的原因。因為證得須陀洹的人稱為戒圓滿者,斯陀含果亦然。」

斯陀含,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commentaries, theravā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ā,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斯陀含 梵語 Sakṛd agamin 巴利語 Sakadagamin 是部派佛教修行的位階 果位名稱 意为一还果 是沙門四果第二階成果成效 因此也稱為二果 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 初果 预流果 此之後則為阿那含 三果 不还果 目录 1 含义 2 特征 3 大乘佛教 4 相關參見 5 註釋含义 编辑斯陀含為梵語 翻譯成漢語 中文的意思是 一往來 佛經中也稱為 一上一還 指的是 最多只会在天界与人间再往返一次 就能夠完全解脫 永遠出離輪迴 得一來果的聖者 又稱家家 kulaṃkula 須陀洹果與斯陀含果的成就 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 1 因此得斯陀含果的聖者 不會投生三惡道 其定力與修行也不會退失 至多在天界與人間往返一次 就可以得到解脫 特征 编辑佛教修行具有科學態度 修行之後必須經由測試 驗證才能得知是否正確而無偏誤 此稱為 證果 無論是漸修 逐漸提升修行成效 或頓悟 修行上有大幅斬獲 都必須進行驗證 正確後才算取得果位 否則必須持續修行 並再次進行驗證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 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 断我见 断疑見 断戒禁取 之外 再加上薄 贪 嗔 的特点 也就是说 二果圣者在修行的证得过程中 对世俗五欲生活 指财 色 名 食 睡 或者色 声 香 味 触 起了远离的心 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大乘佛教 编辑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裏 二果屬於小乘修行 羅漢道 的第二階成果成效 因此也稱為二果羅漢 在此之前則為須陀洹 初果羅漢 此之後則為阿那含 三果羅漢 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 二果斯陀含等同圓教三信位 相關參見 编辑六道輪迴 聲聞乘 緣覺乘 雜阿含經的 沙門四果 金剛經中的 實相無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分第九 第九份的意思 中的 無惑斷無四果證 須陀洹 阿那含 阿羅漢註釋 编辑 清淨道論 序品 戒是闡明為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果的原因 定是阿那含果的原因 慧是阿羅漢果的原因 因為證得須陀洹的人稱為戒圓滿者 斯陀含果亦然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斯陀含 amp oldid 6638665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