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緬甸佛教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缅甸佛教歷史悠久,以上座部佛教为主流,歷史上也流行过密教阿利僧派;缅甸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的起源地[1],且是兩次近現代上座部佛教結集的舉辦地。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顯示,佛教信徒佔緬甸人口比例最高,約85%-90%,集中於緬族孟族若開族撣族克倫族華裔佐族英语Zo people族群中[2][3]。緬甸還是僧侶在人口佔比極高和經濟在佛教領域開支佔比極高的國家[4],僧人在緬甸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上座部佛教文化早已成為緬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是其核心[5][6]。同時,一些原始巫教的特征和印度教的內容也混入緬甸的佛教傳統,在偏遠地區流傳,如本土信仰的崇拜[7]、印度教的那伽龍崇拜等。

地域與人口

佛敎在緬甸各省以及孟邦若開邦撣邦德昂自治區德努自治區帕歐自治區英语Pa'O Self-Administered Zone(實際由帕歐民族军英语Pa-O National Army控制)爲主體宗敎以及民族宗敎,同時過去也是克倫邦克耶邦的主體宗敎,但不少克倫、克耶人在英國統治時期被同化爲新敎徒克欽邦欽邦佤族自治區(實際由佤邦控制)、那加自治區爲民族宗敎區域,但近代以降不少人被同化爲新敎徒,同時近年來有不少信仰佛敎的緬族移民。果敢自治區佤族自治區居民信仰程度較弱,綜攝明顯,難以劃分出特定的信仰。

統計數據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8916,888,075—    
19019,184,121+33.3%
191110,384,379+13.1%
192111,201,943+7.9%
193112,348,037+10.2%
197317,764,008+43.9%
198330,520,175+71.8%
201445,185,449+48.1%

緬甸具有悠久的佛教傳統,佛教徒佔到總人口的九成,在1891年已有84%到90%的人口信仰佛教。根据1994年缅甸政府人口普查,缅甸约有89.28%信仰佛教。英国经济学人信息社编《各国情况报告:泰国/缅甸》(1992/1993年)统计,缅甸有佛教徒3500万人,约占缅甸总人口的87.2%,占缅族人口的95%[8],是佛教徒佔本国人口比例第三高的國家(第一是柬埔寨,第二是泰國)。[9][10][11][12][13]

歷史

直通王國與骠国

 
骠国室利差咀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古城(今勃固省卑谬)的Bòbòc̱ì塔。

東南亞的古代史文獻匱乏,以緬甸爲最,佛教傳入緬甸的歷史因此尚無定論,但根據推測,佛教在缅甸的歷史可能已延續了超过两千年[14]敏東王朝著名國師英语Thathanabaing_of_Burma般若薩彌(巴利語Paññāsāmī[15])在于1834年編寫的《教史英语Sasana Vamsa》(巴利語Sāsana Vaṃsa緬甸語Thathana Win)中就總結了緬甸佛教的發展歷史。根據《善见律毗婆沙》,以及斯里蘭卡編年史島史》和《大史》等古文獻記載,阿育王在公元前228年左右派遣過兩位僧侶——须那(Sonaka,或苏那迦)和郁多羅(Uttara,或譯郁陀羅),到緬甸素萬那普地區弘揚佛法(义爲“金地”,一说爲缅甸直通,一说在泰国)[16][17],此爲緬甸佛教可循的最早之跡[14][18]

公元年前後幾世紀,哀牢人沿湄公河南下,佔據了柬埔寨老挝者即今日的高棉人,進入泰国缅甸者即今天的孟人。孟人驅逐了土著占人成為緬甸的主體族群,約於前4世紀建立了以毛淡棉西北部的直通城英语Thaton爲中心的直通王國,長期與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通商,孟人很早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信仰婆羅門教和本土原始宗教[19]5世紀中葉,斯里蘭卡佛育長老將巴利三藏帶入直通,將上座部佛教傳入孟人地區,直通王國因此被認為是上座部佛教引入東南亞的發祥地[18]

后来上座部佛教又流传到室利差咀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今掸邦若开邦等地。公元3世紀,青藏高原一帶的藏緬系族群緬人南下,其中的一支骠人上緬甸伊洛瓦底江區域建立了骠国,定都卑谬。832年,骠国戰敗於南詔國,骠人和同源的其他緬人支系融合,下緬甸地區則受到孟人的統治[20][21][14]。骠国人也信仰佛教,1906年考古学家曾对骠国故城室利差咀罗一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佛像和巴利文经典残片,证实了当地曾在5-9世纪盛行上座部佛教。当地佛教盛行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古籍中,包括《新唐书·骠国传》和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18]。唐贞观年间,骠国使团入贡,还在长安表演了佛教舞乐[22]。此外,在卑谬骠国故城中出土了梵文“诸法从缘起”的密宗偈语碑文。上缅甸地区也有大乘佛教传播的迹象,并出土青铜观音菩萨立像[23](p. 171)

蒲甘王國

 
善阿罗汉是蒲甘王國的首任国师、缅甸改宗上座部佛教的关键人物

8世纪上緬甸建立了蒲甘王國。同時期,密教传入蒲甘地区,它是佛教婆羅門密教混合後的產物,傳入蒲甘後又與緬人的本土信仰相結合,成為阿利僧教,盛極一時[18];該教提倡饮酒食肉和放荡行为,教徒身着蓝色僧服,有森林派和聚落派两个派别[24]

10世紀初,國王阿奴律陀登基,逐步統一緬甸。他厭惡阿里僧教,決心實行宗教改革[18]。同樣厭惡阿里僧教的直通僧人善阿羅漢來到蒲甘王國,受到阿奴律陀的器重。阿奴律陀封善阿羅漢緬甸國師英语Thathanabaing of Burma,下令全國從密宗阿利僧教改信上座部佛教[18][25],并在全國建立了大量佛塔,以瑞喜宮佛塔英语Shwezigon Pagoda最為著名。在善阿羅漢的建議下,阿奴律陀遣使到直通迎取巴利三藏佛舍利,但遭到孟王摩奴诃的拒絕和羞辱,阿奴律陀一怒之下出兵吞併了直通王國[18]。阿奴律陀令人将直通的三藏经典及注释用32头大象运回蒲甘,同时还包括500名僧侣与工匠。因為孟人城邦相繼被滅,大量的孟族佛教僧侶集中于蒲甘,使得緬甸的佛教与文化达到新的高度[26](pp. 265-266)。征服直通后,阿奴律陀派人与锡兰通好,并派遣僧团到锡兰迎奉完备的三藏经典[26](pp. 265-266)

江喜陀即位後,又在全國建立了大量佛寺佛塔,其中以阿难陀寺最為著名。1112年江喜陀去世后,其外孫阿隆悉都(或譯阿拿翁薛胡)登基,他也大力扶持佛教,1114年親自督建他冰瑜寺英语Thatbyinnyu Temple佛塔。与此同时,阿隆悉都亲自[23](p. 330)大理國迎請佛牙舍利(但未能请到,仅取得与佛牙相连的碧玉佛像[27]),并遣使到宋朝稱臣朝貢[23](p. 330)。缅甸佛教也开始受到漢傳佛教的影響,在11世纪建造的辛尼耶塔上,塑有中国式的弥勒佛阿弥陀佛[28]。瑞喜宫塔的辅助建筑瑞陶辛塔,也具有中国塔式风格[29]

阿隆悉都在位期間,善般他求英语Shin_Panthagu就任新國師。阿隆悉都駕崩後,般他求英语Shin_Panthagu國師因与新任国王、阿隆悉都之子那羅都不和,于1167年到锡兰住了6年,之后返回缅甸,缅甸佛教开始较多受到锡兰大寺派影响[26](pp. 265-266)。其後的乌多罗尸婆英语Shin Uttarajiva(Uttarajiva)帶領车波多(Chapata)等弟子也于1180年到锡兰修學,孟人车波多于1190年回到緬甸,与他同返缅甸的还有四名高僧:尸婆利英语SīvaliSīvali)、多摩陵陀(Tāmalinda)、阿难陀(Ānanda)、罗睺罗(Rāhula,後还俗),他们在蒲甘创建缅甸的大寺派[30]。当时缅甸大量土地归为寺院,僧侣戒律松懈,那罗波帝悉都王对此多有不满。由于大寺派强调戒律,深受那罗波帝悉都赞赏和支持,并开始在缅甸境内大规模发展。缅甸佛教因此分成两派,车波多的锡兰派(后宗、后派、僧伽罗僧伽派)和前国师阿罗汉的缅甸派(前宗、前派、未罗姆摩僧伽派) [26](pp. 265-266)。车波多的《阿毗达摩简释》和《行者明灯》是至今佛学界研究上座部佛教论藏的重要参考经论[31]。车波多死后,其三个传人对戒礼和戒律,意见分歧,各成一派。于是后派又分为三派,其中以阿难陀和室维利派的影响为大。[14][32]

蒲甘王朝歷代國王都扶持佛教,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大片的上地赠于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在蒲甘王朝的200余年间,投献给寺院的土地达208,000派(36490英亩),劳动人口21,983,银119,101克拉(缅两)。都城蒲甘附近大、小寺塔达4000多座,其中许多寺塔如瑞喜宮佛塔、阿难陀寺他冰瑜寺英语Thatbyinnyu Temple,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前后历时几十年才建成。上座部佛教由于王室的支持和自己的经济基础,得以迅速发展。11世纪末,在蒲甘城就有僧侣4108人[14][20][18][21]。然而末代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好大喜功,比如用纯金打造了敏加拉大佛塔的地宫塔龛28尊佛像。这些工程导致国力大量耗损,造成社会动乱、王朝开始走向衰落[33](p. 544)

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

 
瑞光大金塔,即现在的仰光大金塔

12世紀末,元帝國蒙古軍隊南下征服緬甸,蒲甘王國於1287年告滅,緬甸局勢動蕩。在下緬甸,13世紀末,孟人在緬甸南部以勃固爲都建立起勃固王朝,并迅速整顿了蒲甘王朝末期僧团混乱的局面,重振上座部佛教。勃固王朝的工艺最为出众的是佛塔,塔基为八边形,而非蒲甘王朝常见的方形。钟形塔身变小,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15世紀中期,勃固王朝信修浮女王在位時期大興佛教,是南方佛教的鼎盛時期,她曾向斯里蘭卡派遣僧團求法。信修浮將王位讓於女婿达摩悉提英语Dhammazedi(Dhammazedi)後,自己專心從事佛教事業,增修瑞光大金塔,即現在的仰光大金塔。仰光大金塔也成为勃固王朝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34]

达摩悉提英语Dhammazedi原本是出家人,被信修浮选爲继承人後还俗,迎娶了信修浮的女儿。即位後,他继续推崇佛教,进行宗教改革[35]。當時國內僧伽戒律渙散,派別之間爲了孰是正統身份的議題產生爭論。为了巩固王权,纯洁僧伽,达摩悉提英语Dhammazedi於1475年派遣高僧22人(一说44人)前往斯里蘭卡大寺英语Anuradhapura Maha Viharaya求法,這些僧人不愿与缅甸原有僧团和合在一起羯磨受戒,於是編好木筏,漂流在位于迦尼耶英语Kelaniya[36]迦尼耶河英语Kelani River受戒。他們回國後,仿照斯里蘭卡迦尼耶寺英语Kelaniya Raja Maha Vihara建立了勃固西郊的迦尼耶寺,成立了羅曼那派英语Ramanna Nikaya(孟人派、孟族派)[37],以该寺爲活動中心。罗曼那派势力逐渐强大,一直传播到今日的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同时,眾僧在勃固郊外創建傳戒道場英语Kalyani Ordination Hall(Kalyani Sima)[38]达摩悉提英语Dhammazedi下令廢除柬埔寨傳承和斯里蘭卡傳承的宗派之別,通令全國僧伽來此戒堂一律按大寺派傳承重新受戒,遠近僧眾紛紛前來,共十萬人,其中選出長老八百、比丘一萬四千,重新受戒入僧團,其餘守戒不嚴者勒令還俗[39]。此事被记录在了迦尼耶石刻英语Kalyani Inscriptions上,珍藏于戒堂内[40],它是缅甸佛教史的最重要文献之一,并开创了缅甸国王改革佛教的先河[41]。此外,达摩悉提英语Dhammazedi還遣使(1472年)到印度求得菩提樹分枝來緬栽種,并求得佛寺的图样,以供勃古建筑仿造[42]

上緬甸,蒲甘王朝崩潰後,緬甸西部出現敏象王國,由三兄弟當政,其中之一的梯诃都後來在北部獨自成立了彬牙王國,國都彬牙城成為北方佛教中心。14世紀中期,緬化的掸族在北部統一敏象王國彬牙王国实皆王國建立起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邦芽附近的阿瓦(故至今華裔仍稱曼德勒爲瓦城),與勃固王朝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勢,阿瓦城繼承邦芽(即彬牙)成為北方佛教中心[14][20][18][21]。1429年,锡兰僧侣室利萨达磨楞伽罗(Siri saddhamma lankara,义爲正法)和信哈罗摩诃萨弥(Sihala mahasami,义爲僧伽罗大贤)带着五颗佛舍利到缅甸,遭到勃固冷遇[43]。阿瓦国王孟養他忉闻讯后差遣使迎其来阿瓦弘法,上座部佛教开始在缅甸北方发展[14](p. 148)[44]。1540年,缅甸阿瓦国王多汉法(或譯思洪發)感到佛教力量發展过快,危及到王权统治。他以各地佛塔与佛法无关,命令各地拆毁佛塔,遭到各方强烈反对。此事触怒多汉法,他设局在阿瓦邻近的刀巴奴(Taungbalu)举办斋僧大会,约请阿瓦实皆邦牙等地的3000名比丘赴会[45]。在僧侣们用斋之际,埋伏在四周的戎行开始屠杀,360位比丘死亡、其他比丘逃脱。之后多汉法命令毁佛塔、烧经文。佛教在阿瓦势力受到重创[26](p. 288),这也是缅甸历史上唯一一次的灭佛事件[46]

东吁王朝

东吁位於緬甸中部,因戰略意義不大,在歷次戰亂中都成為緬人的避難處。蒲甘王朝崩潰後,緬人在此匯集,勢力漸大。緬人首領明吉瑜宣佈脫離阿瓦王朝,自立為王。1531年,其子德彬瑞蒂(莽瑞體)正式以東吁爲中心成立了東吁王朝,與勃固國、阿瓦國結盟抵抗阿臘干英语Arakan(若開王國)勢力。1535年—1539年,德彬瑞蒂吞併勃固國,1550年德彬瑞蒂被刺身亡,勃印曩(莽應龍)繼位後於1555年攻下阿瓦國,1559年統一緬甸。勃印曩被緬甸民眾視為“英雄大帝”,他實行多項改革,擴大緬甸版圖,在位三十年,修塔建寺,供养僧众,使缅甸上座部佛教兴旺发达[14][20][18][21][33](pp. 548-550)

雍籍牙王朝

 
1795年的比丘

東吁王朝因長期遠征暹羅(泰國),耗盡國力。16世紀末,國內孟人叛亂,最終於1752年滅亡了東吁王朝。1753年6月,缅人首领壅籍牙(阿朗帕亞)在帶兵反攻孟人成功後,在阿瓦建立了贡榜王朝(雍籍牙王朝),重新統一緬甸。[47]

壅籍牙王篤信佛教,每日都延僧入宮受供,每月四齋日還與大臣受持五戒[47]孟驳王(辛標信)繼位後,亦奉持佛教,不僅想做“轉輪聖王”,還想做“諸佛之王”,他令國內處死14名異教徒,威懾異教徒令其改信佛教。[47]

1782年,孟雲波道帕耶)王即位,他東征西戰,將緬甸的版圖大爲延伸,西至印度阿薩姆曼尼坡,東至今日的緬泰邊境地區,成為當時的東南亞幅員最為遼闊之帝國,對東南亞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孟雲王與斯里蘭卡重歸於好,允許僧侶往來交流,1802年和1812年,斯里蘭卡派遣的僧侶使節來緬弘法,使得雍籍牙王朝的上座部佛教更加興盛。孟雲王在位期間,國內統合出現了如今緬甸三大派之一的善法派英语Thudhamma Nikaya(其他兩派是瑞琴派英语Shwegyin Nikaya门派英语Dwara Nikaya[47]

1853年敏東王(曼同)即位,他繼續推崇佛教,遷都曼德勒。當時,英國軍隊於1824年侵緬,下緬甸部分地區被攻佔後,基督教在當地開始傳播,對佛教的生存造成了壓力,緬甸面臨著內憂外患。為了解決宗教問題,敏東王於1871年主持舉辦了上座部佛教第五次結集[48]。本次集結召集了2400位高僧,用五个月時間考订校对巴利三藏中以律藏爲中心的經典原文的同异,集結校訂後的三藏經典,沒有書寫爲貝葉經,而是花了7年半的時間,镌刻在729块方形大理石上,并竖立於曼德勒山麓固都陶佛塔英语Kuthodaw Pagoda(Kuthodaw,或譯拘他陀塔寺、鸩婆陶浮屠)中。[14][20][18][21]這次集結的成果被翻譯爲緬文,傳播至全國上下[49]

 
位於曼德勒的固蘇陶(ကုသိုလ်တော်‌)塔寺,建於敏东王時期。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1824年,英国开始进袭缅甸,至1885年第三次侵缅,攻佔了都城曼德勒。1886年,全緬淪陷,被英國殖民當局劃分爲英屬印度的一個。為了建立殖民统治的法律和秩序,英國殖民當局著力打擊緬甸的宗教和文化傳統。他們廢除了對僧侶的優待政策,轉而在全緬興揚基督教;千方百計分化僧侶階層,剝奪僧侶的司法權、教育權;並且侮辱性地穿鞋入寺(上座部佛教的傳統是脫鞋入寺以表尊敬),甚至毀壞塔寺。[50]

英殖民當局的統治造成與佛教僧侶的嚴重對立,更引起緬甸民眾高昂的反抗情緒。基督教沒能順利傳播,只在如今的库基族(钦族)、克钦族(景頗族)和克伦族地區佔優勢。緬甸知識分子尋求利用西方自由、平等的觀念,以佛教爲缅甸民族主义的一面旗幟,宣揚與英國人同等的權利[51]。1897年,曼德勒佛教復興會成立;1906年,首個全國性的佛教青年會英语Young Men's Buddhist Association (Burma)仰光成立,爲促進民族語言、民族宗教精神和教育權利而不懈鬥爭[52]。1908年,佛教青年會創辦了《緬甸佛教徒》報社;1909年出版英文週刊《緬甸人》,以及緬文、英文、巴利文三語月刊《巴利人》;1911年7月,會員吴巴佩缅甸语ဦးဘဖေ(U Ba Pe)創辦了全國首張緬文報紙《太陽報英语The Sun (Rangoon)》,提出緬甸諸民族在社會、經濟方面的權利主張[52]。1920年,佛教青年會改名為緬甸人民團體總會,以保護民族權利、反對殖民壓迫爲宗旨,成為以佛教爲旗幟的政治性愛國組織。[52][50]

1942年,日軍侵緬。經過數年抗爭,緬甸人民成功驅逐日本侵略者和英殖民者,於1948年正式獨立爲緬甸聯邦共和國。在緬甸人民反抗英國殖民壓迫、維繫民族情感、繼承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方面,上座部佛教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4][20][18][21]

缅甸独立

緬甸獨立後,政府和軍方都大力支持上座部佛教,於1947版宪法中就已經有了“國家承認佛教作為大多數聯邦國民之信仰”的表述。緬甸聯邦政府成立了宗教事務部英语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 (Myanmar),管理全國佛教事務。1950年,议会通过《佛教组织法》、《巴利语大学与达摩师法》、《巴利语教育法》等法令,還從斯里蘭卡請來佛牙舍利供民眾瞻仰膜拜。1951年8月26日,全国性佛教在家居士组织佛教评议会(Aṭṭhakathā Sangāyanā)[53]成立於仰光,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弘教熱潮[51][54][55][56]。1952年,政府組織在仰光修建了世界和平塔英语Kaba Aye Pagoda,在佛塔旁還仿照第一次集結時的七叶窟英语Saptaparni Cave修建了大石窟(Mahā Pasāṇa Guhā),以及修建了亚巴拉高耶那大寺,这一处佛教建筑群成为现代缅甸佛教的中心、总道场[56]

1954年5月17日衛塞節,總理吴努主持在仰光世界和平塔英语Kaba Aye Pagoda召集2500位僧人,舉办了第六次英语Sixth_Buddhist_council結集,目的在於团结佛教徒,增进上座部佛教之隆盛,提高缅甸独立国之地位。此次结集以第五次结集所镌刻之729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并廣採斯里蘭卡泰国高棉伦敦巴利圣典协会之文本,以及缅甸各种巴利文版本,作详细考订,产生了目前最完善的巴利文大藏经版本。此次结集邀请南传佛教各国比丘参加,中國僧侶在內的北传国家比丘亦受邀參觀,费时二年多,至1956年之卫塞节完成。结集大会还决定成立世界佛教大学,地址就设在世界和平塔英语Kaba Aye Pagoda旁的亚巴拉高耶那大寺。[18][21]

1954年末,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届大会在仰光举行,这是缅甸首次举办国际性的佛教大会。1958年,世佛联办公总部迁往缅甸。1961年8月,緬甸通過《第三次憲法修正案》,定佛教爲國教,並給予基督教、伊斯蘭教一定的政治權利,於10月正式執行。這引起各個宗教的普遍不滿,發生了宗教之間的流血衝突事件。[14][20][18][21][13]

軍政府时期及政治改革至今

1962年3月,吳奈溫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執政,成立聯邦革命委員會,強調僧侶脫離政治,採取措施限制僧侶對政治的干預,加強對佛寺、僧伽團體的管控,并宣佈嘗試“緬甸社會主義道路”,取消佛教的國教地位。幾年後,廢除了吴努下達的幾個促進佛教發展的法令,緬甸聯邦佛教會改名為“緬甸聯邦革命政府佛教整理委員會”,緬甸佛教活動陷入低潮,對外交流活動基本停止,僧侶出境參學也受到限制。1974年,緬甸改名爲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名義上權利移交議會,民眾普遍抗議,當年發生了“抗議風波”,1977年發生學生抗議運動。奈溫的專制統治越發荒唐,胡作非為,亂搞經濟,將原本富饒的緬甸折騰到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於1987年12月宣佈爲“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57][58]。1988年,全緬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示威,并最終於8月8日釀成了8888民主運動,一時間緬甸局勢動蕩不安,軍政府出兵鎮壓,有許多平民、僧侶、兒童在這次鎮壓中遇害。直到9月軍政府重新接管政權,國名复称“緬甸聯邦共和國”[57][58]

隨後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對佛教和僧侶的態度稍有緩和,但壓迫宗教界的事件並非絕跡,佛教界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民主化改革进程中来。2007年,發生反軍政府示威事件,數千名僧侶參與到示威隊伍。2010年,被軟禁的昂山素季——昂山国父之女,獲得釋放,不久後上台执政,緬甸進入相對緩和的政治改革時期。緬甸自從建國就伴隨著佛教的浸潤,傳統文化中早已離不開佛教文化,故佛教對緬甸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影響還將繼續下去。[14][20][18][21]

1980年5月,缅甸爲统一国内九大僧派,举行僧伽和合大会,会後设立了国家僧伽组织「全國僧伽大長老委員會英语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全国僧伽民主选举出僧王,即僧委会领袖。僧委会内部还常设僧伽法庭,由精于律藏且在全国有声望的上座比丘担任成员,负责仲裁僧侣的纠纷事务,尤其是戒律方面的争执[13][59][60]

1996年,成立國立僧伽大學英语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 Yangon(國立聖典教說大學),位於仰光。1998年,成立國立国际上座部佛教弘法大学,坐落於仰光玛仰公区

特点

修行

緬甸佛教徒非常重視功德的積累和內觀的修行,踐行五戒是最常見的積累功德的法門僧侶則以內觀禪修法門最為普遍。緬甸佛教受到本土信仰的影響,同時存在著崇拜、那伽龍崇拜和巫術英语Weizza崇拜,一些人會尋求巫術、唸咒等途經,并和彌勒佛信仰相聯繫[61][62]

节日

佛教文化早已成為緬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缅甸许多节日都和佛教有关。例如同时作为泼水节而被人熟知的缅曆新年英语Thingyan[63];东南亚的传统节日卫塞节,是佛教徒的聖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规定,设为世界佛陀日[64],这一天也是緬甸的國定假日。

寺院教育

 
 
左爲塔寺,右爲僧庠。

緬甸佛教寺院分爲修學型的僧院,和朝拜型的塔寺。僧院與學校人們均稱之爲“”(緬甸語ကျောင်း羅馬化:kyaung:,Okell拼音:caùñ),也可按漢語習慣翻譯爲“xiáng[65];普通佛寺僧院也全稱“彭几奘”(緬甸語ဘုန်းကြီးကျောင်း,Okell拼音:hpoùñc̱ì caùñ;语委转写:bhun:kri:kyaung:),義爲僧庠;塔寺稱“hpăyà”(若開語稱爲“hpărà”),源於印度古語借詞。

緬語中,寺院還有從巴利語毗訶羅(vihāra)一词輸入的“ဝိဟာရ”(wihara)[66]

和其他敬重佛教的東南亞國家一樣,緬甸兒童在6、7歲時會送到寺裡出家,進行免费的啟蒙教育,學習本國的文化知識和佛教知識,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不能负担学费,会优先选择送到僧院上学,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加剧後这一现象更加明显[67]。他们在数年後可以選擇還俗,也可以選擇留下受比丘戒成为正式僧侣,繼續修習佛教事業。因此,緬甸僧院除了作為宗教道場和僧侶的修學場所,同時也是兒童的啟蒙學校、平民的聚會場所。這個傳統影響了周邊的上座部佛教地區,如中國雲南西部的奘房、緬寺,就是繼承自緬甸的僧院傳統[68]

此外,原孟艮府傣痕缅甸语ဂုံရှမ်းလူမျိုး傣仂傣沅(Tai Yuan)地區有從“圍(起來的道)場”(梵語वाट羅馬化:vāṭa)演變來的窪寺,對應老傣仂文“ᩅᨯ᩠ᨰ waD+Dha”或“ᩅᨯ᩠ᨵ waD+dha”、新傣仂文“ᦞᧆ”[69],對應傣耶語稱“ဝတ်ႉ”(wâ̰t)[70]。華人地區還有漢族寺廟。

佛教组织

1950年,缅甸设立宗教事務部英语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 (Myanmar),现缅甸佛教置于其管理之下。

1951年8月成立的佛教评议会負責管理全國佛教在家居士事務。[51][54][55][56]

1980年5月,缅甸爲统一国内九大僧派,举行僧伽和合大会,会後设立了国家僧伽组织「全國僧伽大長老委員會英语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簡稱“僧伽委員會”,全国僧伽民主选举出僧王,即僧委会领袖。僧委会内部还常设僧伽法庭,由精于律藏且在全国有声望的上座比丘担任成员,负责仲裁僧侣的纠纷事务,尤其是戒律方面的争执[13][59][60]

緬甸在國際佛教旗的基礎上修改製成本國的佛教旗幟,第五種顏色代之以粉紅色。

緬甸佛教的頭銜

  • 西亞多,緬甸佛教頭銜,義爲王室教導師,最早來自於擔任緬甸王室佛教導師僧侶,如今已普遍應用,資深長老、主持,都能獲得此榮稱。
  • 三藏持者,緬甸佛教頭銜,通过官方考试,能背诵所有南传巴利三藏者,即获颁「持三藏」头衔;如在背出外更能默写者,则获颁「精通三藏法師」头衔。著名三藏持者法師有明昆三藏持者長老——明昆·西亚多英语Mingun Sayadaw(Mìñḵùñ Hsăyaṯo Ù Wíseiʔṯá Thara Bíwuñthá)。
  • 上首大班智達英语Agga Maha Pandita,緬甸上座部佛教頭銜

宗教关系與政教關係

与周邊東南亞佛教國家關係

從古至今,東南亞、南亞佛教國家間的佛教交流頻繁,互有傳承,並且常以佛教為紐帶聯結外交和政治關係。作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個中心國度,緬甸、泰國和斯里蘭卡向來關係密切[71]。緬甸在歷史上經常从斯里蘭卡延僧求法,國內的重要派別和傳承都離不開斯里蘭卡的影響。斯里蘭卡也在佛教衰弱之時,向緬甸請法,紹續佛種。

11世紀以後,由於信奉印度教的注輦人的入侵,斯里蘭卡的佛教受到重大打擊。至维阇耶跋护一世英语Vijayabahu I of Polonnaruwa王(1055—1113年在位)擊敗注輦人後,向蒲甘王朝延請上座部長老到斯里蘭卡重建僧團。16世紀以來,西方殖民者入侵斯里蘭卡,破壞佛教,斯國维摩罗达磨苏里耶二世英语Vimaladharmasuriya II of Kandy王先後两次延请缅甸上座部长老前来传教護法。1799年,達摩覺提創建了斯里蘭卡的緬甸派;19世紀,斯里蘭卡僧人从下緬甸帶去羅曼那派。[72][71]兩國獨立後,佛教往來和外交關係更加密切。1950年前後,兩國互贈佛陀或佛世高僧的舍利子[71]

与「罗兴亚」穆斯林的衝突

在若開邦,佛教信仰佔絕對優勢,但同時擁有著豐富的穆斯林移民史。盡管如此,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兩敎關係相對融洽。然而,英國統治時期殖民者引入了大量孟加拉族穆斯林進行墾殖,後稱為羅興孟加拉族[73],導致若開地區千年來的人口結構發生改變,兩敎間衝突愈發明顯。二戰時期,僅在一個邊境小城貌奪,羅興亞人就殺死了三萬多名手無寸鐵的佛教徒[74],並且在緬甸獨立後拒不歸還土地,結怨之後,與佛教社區經常發生群體衝突,部分人甚至進行恐怖主義活動和分裂活動。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羅興亞穆斯林武裝經常屠殺佛教徒平民,搶佔土地。80年代年至今,忍無可忍的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開始態度強硬,當地佛教徒也以武力回擊,時有發生雙方死傷慘重之事件,例如2012年羅興亞人姦殺若開邦佛教社區年輕平民女人,引發了暴動事件。在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反感穆斯林的佛教徒甚至成立了民族主義組織,斯里蘭卡有「佛教力量英语Bodu Bala Sena」,泰國有“認識佛陀基金英语Knowing Buddha”,緬甸則有以強硬派僧侶阿欣威拉杜(Ashin Wirathu)爲領袖的“969運動”組織。西方媒體稱他們爲“迫害伊斯蘭教”的“佛教恐怖主義”[75][76]

佛教藝術

佛教建築

緬甸的建築藝術從相當早以前就已經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具有印度教和佛教藝術特征[77]。緬甸作為佛教古國,境內有非常多的佛教建築古跡,隨處可見佛寺佛塔,且通常規模宏大。光是蒲甘地區,因蒲甘王朝對佛教的推崇至極,建設的佛寺(塔寺与僧庠)、佛塔(Okell拼音:s̱eiṯi)數量極多,被譽為“萬塔之城”[78],當地有句俗話:“车轴吱吱叫不停,蒲甘佛塔多如林”。據1973年的考古統計,蒲甘的寺塔古建築,多達2217座[77]。蒲甘古城也因此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亚洲三大佛教遗迹[78]

緬甸最出名的佛教建築有蒲甘王朝時期的他冰瑜塔寺英语Thatbyinnyu Temple瑞喜宮塔寺英语Shwezigon Pagoda(Hyweis̱ìh͟kouñ hpăyà)、阿难陀寺(塔寺),及勃固王朝時期的仰光大金塔。蒲甘王朝的佛塔基座多為方形,而勃固王朝則以八邊塔基爲常見,且塔身变小,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譬如通體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塔;其金傘(htì)結構有5448粒鑽石及2317粒紅寶石,在塔的尖端則有一顆被稱為“金剛芽”(စိန်ဖူး seiñh͟pù)、重76卡拉的巨鑽,在塔的周圍懸挂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79]

缅甸塔寺(Okell拼音:hpăyà)拥有各式豐富的形態,可以由一座塔或多座塔共同構成。其中păhtoù擁有方形的底座,如同金剛寶座式塔。

造像藝術

 
仰光大金塔裡的玉佛像
 
18世纪的聖觀音雕像

緬甸佛像以玉石雕刻佛像爲最常見,體態飽滿、圓潤。

緬甸早期的佛教造像藝術受到印度教影響較多,形式簡單,接近印度笈多王朝萨尔纳特样式,集中分佈在室利差咀罗英语Sri Ksetra Kingdom。10世紀以後,蒲甘地區的佛像藝術和壁畫藝術較有代表性,題材豐富,特別是本生故事是和佛世傳說很常見,受大乘佛教影響,菩薩造像增多;這一時期的造像形成了“面短而圓”的風格,精美程度得到提升。14世紀以後,緬甸的南部、中部、北部都有大量佛像,題材主要是單尊造像和本生故事,各種紋路裝飾較多,裝飾性明顯。[80]

参见

外部連結

參考註釋

  1. ^ 現今除法身運動外,東南亞大陸的所有現存上座部佛教宗派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緬甸。
  2. ^ 美國中央情報局. The World Factbook. 2020-01-31 [{{subst:#time:c}}]. (原始内容于2010-12-29) (英语). Buddhist 87.9%, Christian 6.2%, Muslim 4.3%, Animist 0.8%, Hindu 0.5%, other 0.2%, none 0.1% (2014 est.) note: religion estimate is based on the 2014 national census, including an estimate for the non-enumerated population of Rakhine State, which is assumed to mainly affiliate with the Islamic faith; as of December 2019, Muslims probably make up less than 3% of Burma's total population due to the large outmigration of the Rohingya population since 2017 
  3. ^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10-26 [{{subst:#time: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4) (英语). Theravada Buddhism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among the majority Burman ethnic group and among the Shan, Arakanese, and Mon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east, west, and south. 
  4. ^ Cone & Gombrich, Perfect Generosity of Prince Vessantar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age xxii
  5. ^ 钟智翔, , 《东南亚纵横》1997年02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6. ^ 钟智翔, , 《东南亚研究》2001年02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7. ^ (英)埃德蒙·R.利奇著.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p.271. ISBN 978-7-100-06695-2. 本书一开始, 我就提出了一个已经成为掸人的克钦人作为论据。这里是同一个来源 (Harvey, G.E. and Barton, G.E. 1930. Meng Mao Succession. Burma Secretariat File, Imprint No. 99. HPD 29/10/30, Rangoon.) 的另一段陈述:「我们实际上是被吸收了进来,由于通婚,结果逐渐在种族上变成了掸族,看起来更像个掸人而非克钦人。转变成佛教徒很容易,因为我们的佛教信仰夹杂了纳奈拜。他们(他的掸人兄弟)唯一让我们放弃的只是一些还没了结的血仇而已」 
  8. ^ 钟智翔,尹湘玲著. 缅甸文化概论. 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014.12: 86. ISBN 978-7-5100-9116-2. 
  9. ^ 中國佛教協會, 佛教將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之間友誼的橋樑, [2019-03-05], (原始内容于2015-08-23) :“至於單個國家,人口佛教信徒比例最高的是柬埔寨,占人口總數的93%,在泰國,佔92%;在緬甸,佔82%;在老撾,佔77%;在越南,佔76%;在新加坡,佔40%;在馬來西亞,佔20%;在文萊,佔13.5%。”
  10. ^ Buddhists. Pewforum.org. 2012-12-18 [2017-11-08]. (原始内容于2018-04-18). ;參見宗教人口列表#佛教徒
  11. ^ 劉金光:《東南亞宗教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對外戰略實施的影響》,見鄭筱筠主編:《東南亞宗教與社會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24頁
  12. ^ 缅甸佛教点滴, 《法音》1985年第3期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缅族地区占百分之九十五。
  13. ^ 13.0 13.1 13.2 13.3 , 人间福报社, 2017年2月18日 [2019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7日)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净海. .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02 [2019-03-04]. ISBN 7-80123-26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15. ^ 可參見Taung Galay Sayadaw#Shin Paññāsāmī
  16. ^ 李谋,姚秉彦,蔡洙生等译注. 琉璃宫史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05: 177. ISBN 978-7-100-07722-4. 
  17. ^ 释聖嚴法師, 印度佛教史, 商务印书馆: p91, ISBN 9789575983574 
  18.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 中國駐緬大使館, 2009-08-18 [201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或傅新球, , 《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19. ^ 梵语古籍称到达南亚、东南亚的藏缅人为克拉塔人(Kirata),尼泊尔克拉底人(Kirat)之名就源于此。他们的原始宗教被称为克拉特教英语Kirat Mundhum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 [201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 2015年12月24日 [2019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11日) ;或緬甸佛教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杨民康, , 《交響》29卷3期 (2010年09月): 15-22,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23. ^ 23.0 23.1 23.2 钟智翔主编. 缅甸研究.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1.06. ISBN 7-80150-158-6. 
  24. ^ 梁志明等著. 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6.10: 332. ISBN 7-80040-858-2. 
  25. ^ Lieberman, Victor B. Strange Parallels: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Context, C. 800-1830, Volume 1: Integration on the Main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5–116. ISBN 978-0-521-80496-7.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钟智翔著. 缅甸语言文化论.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01. ISBN 7-80150-198-5. 
  27. ^ 德宏州史志编委办公室编辑. 德宏史志资料 第11集. 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8.08: 41. ISBN 7-80525-011-1. 
  28. ^ 王海涛著. 云南佛教史.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1.01: 40. ISBN 7-80586-690-2. 
  29.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中华文化通志92 第十典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2: 244–245. ISBN 978-7-208-09030-9. 
  30. ^ 《佛光大辞典》【錫蘭僧伽派】巴利名 Sinhala-savgha nikāya。為緬甸早期上座部佛教教派。亦稱錫蘭宗派(巴 Sinhala-nikāya)、後宗。西元一一九二年由孟族僧人車波多(巴 Chapata)創建。車波多留學錫蘭十年,知識廣博,擅長辯論,又與錫蘭佛教關係聯絡密切,返國後,與同行之錫蘭比丘尸婆利(巴 Sīvali)、多摩陵陀(巴 Tāmalinda)、阿難陀(巴 Ānanda)、羅睺羅(巴 Rāhula,後還俗)等人,於蒲甘北部之讓烏(巴 Chaugu)建一錫蘭式塔寺,稱為車波多塔寺,依大寺戒法,傳授比丘戒,頗受那羅波帝悉都王之崇信,其主要活動之範圍在下緬甸。由於車波多等人之弘法,導致原有教團之對立,緬甸佛教僧團遂形成兩派,原有之僧團稱為「緬甸宗派」(巴 Maramma-nikāya),車波多領導之僧團則稱錫蘭宗派。其後錫蘭宗派再分裂為尸婆利、多摩陵陀、阿難陀等派別。 p6332
  31. ^ 顾伯平,陈建平主编. 世界宗教全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0: 437–438. ISBN 7-208-01317-9. 
  32. ^ 段知力、钟奇峰,缅甸蒲甘王朝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33. ^ 33.0 33.1 孙挺进著. 说周边历史 话疆域变迁 下.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6.09. ISBN 978-7-5057-3809-6. 
  34. ^ 沈爱凤主编. 中外设计史.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12: 280. ISBN 978-7-5180-0711-0. 
  35. ^ (澳)安东尼·瑞德著.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 第2卷 扩张与危机.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04: 196. ISBN 978-7-100-07005-8. 
  36. ^ 可转写爲:Kelani(ya),Kelyan,Kalyani或Kelani。今稱凱拉尼亞英语Kelaniya
  37. ^ .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38. ^ .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39. ^ 贺圣达著.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08: 208. ISBN 7-222-01996-0. 
  40. ^ 段知力、黄河飞,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41. ^ 贺圣达著.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 下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outheast Asia important issues and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the early 19th century.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09: 319–320. ISBN 978-7-222-13202-3. 
  42. ^ 宋立道编著. 世界佛教. 河北省佛教协会. 2000.12: 123. 
  43. ^ 姜永仁,傅增有编著.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08: 238. ISBN 978-7-5125-0399-1. 
  44. ^ 李谋,姚秉彦,蔡洙生等译注. 琉璃宫史 下.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05: 1146. ISBN 978-7-100-07722-4. 
  45. ^ Harvey, G. E.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London: Frank Cass & Co. Ltd. 1925: 107–109. 
  46. ^ 包茂红,李一平,薄文泽主编. 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论集.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12: 151–152. ISBN 978-7-5615-5292-6. 
  47. ^ 47.0 47.1 47.2 47.3 段知力,缅甸雍籍牙王朝政权与教权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8. ^ 张子军著. 中国佛教方便谈.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6.05: 36. ISBN 9787514347814. 
  49. ^ 张曼涛.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83 第9辑 3 东南亚佛教研究. 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8.10: 200–201. 
  50. ^ 50.0 50.1 李晨阳, , 《佛学研究》1997年00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51. ^ 51.0 51.1 51.2 李晨阳, , 《东南亚研究》1998年01期,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52. ^ 52.0 52.1 52.2 【缅甸佛教青年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大百科全书》
  53. ^ the Aṭṭhakathā Sangāyanā fourth session opens(佛教评议会第四次会晤开幕) (PDF), the light of the dhamma(法光)Vol. VII No.1 (the Union of Burma Buddha Sāsana Council(缅甸佛教法庭)): p30, (原始内容 (PDF)于2016-12-19) 
  54. ^ 54.0 54.1 杨曾文, , 東方出版社: p100,p115-117, 1993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55. ^ 55.0 55.1 林锡星,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2019-03-08], ISBN 97872180523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56. ^ 56.0 56.1 56.2 暨南大学東南亞硏究所, : p60-63, 1992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57. ^ 57.0 57.1 緬甸民主歷程(4): 8888起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美國之音中文網,2012年3月22日
  58. ^ 58.0 58.1 緬甸人民為何痛恨8——尤其888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貌強(Maung Chan,緬甸華人), 2008年8月8日
  59. ^ 59.0 59.1 宋立道,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138,p247-248, 2002 [2019-03-08], ISBN 97875004341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60. ^ 60.0 60.1 .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61. ^ Pranke, Patrick A, Myanmar,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13, ISBN 0-02-865718-7 
  62. ^ Ferguson, John P.; E. Michael Mendelson. Masters of the Buddhist Occult: The Burmese Weikzas. Essays on Burma. Brill Archive. 1981: 62–4. ISBN 978-90-04-06323-5. 
  63. ^ . Yangon City Development Committee. [9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ne 2012). 
  64. ^ 于明,田晓娜主编. 礼仪全书.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12: 775. ISBN 7-80049-892-1. 
  65. ^ 二者同源
  66. ^ 見維基詞典
  67. ^ Htet Aung. . Irrawaddy 30 May 2007. [3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07). 
  68. ^ 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西南地区卷.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08: 422. ISBN 7-105-03121-2. 
  69. ^ 緬甸使用老傣文,老傣仂文不标音调,如有傣痕文音调信息则可删除新傣仂文
  70. ^ 见维基词典【วัด】
  71. ^ 71.0 71.1 71.2 .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72. ^ .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73. ^ “若開”、“羅興”、“阿拉干”分別爲漢語、孟加拉語、英語對若開語“ရခိုင် Răhkaiñ”一詞的音譯,“若開人”、“羅興亞”(一直稱為孟加拉非法移民)、“阿拉干尼斯”則相應指該地居民。由於“羅興亞”等同於羅興孟加拉移民的稱法否定了若開族的若開人(羅興亞)主體身份,緬甸拒絕使用“羅興亞”一稱特指這一族群。
  74. ^ . 美國之音. 2016-05-07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75. ^ 限制異教徒通婚,翁山蘇姬反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3年06月21日
  76. ^ 東南亞現「佛教恐怖主義」少數宗教遭迫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4-06-02
  77. ^ 77.0 77.1 贺圣达, 当代缅甸, 四川人民出版社: p48,p71,p241, 1993 
  78. ^ 78.0 78.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7-03-24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中文(简体)) 
  79. ^ 王介南, , 《东南亚》1985年02期,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80. ^ 张翔,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019-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緬甸佛教, 本页面包含缅文字母, 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缅文字母, 否则可能出现乱码, 问号, 空格等其它符号,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 本页面包含缅文字母 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缅文字母 否则可能出现乱码 问号 空格等其它符号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英语 Buddhist modernism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缅甸佛教歷史悠久 以上座部佛教为主流 歷史上也流行过密教阿利僧派 缅甸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的起源地 1 且是兩次近現代上座部佛教結集的舉辦地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顯示 佛教信徒佔緬甸人口比例最高 約85 90 集中於緬族 孟族 若開族 撣族 克倫族 華裔 佐族 英语 Zo people 族群中 2 3 緬甸還是僧侶在人口佔比極高和經濟在佛教領域開支佔比極高的國家 4 僧人在緬甸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上座部佛教文化早已成為緬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甚至是其核心 5 6 同時 一些原始巫教的特征和印度教的內容也混入緬甸的佛教傳統 在偏遠地區流傳 如本土信仰的納崇拜 7 印度教的那伽龍崇拜等 目录 1 地域與人口 1 1 統計數據 2 歷史 2 1 直通王國與骠国 2 2 蒲甘王國 2 3 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 2 4 东吁王朝 2 5 雍籍牙王朝 2 6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2 7 缅甸独立 2 8 軍政府时期及政治改革至今 3 特点 3 1 修行 3 2 节日 3 3 寺院教育 3 4 佛教组织 3 5 緬甸佛教的頭銜 4 宗教关系與政教關係 4 1 与周邊東南亞佛教國家關係 4 2 与 罗兴亚 穆斯林的衝突 5 佛教藝術 5 1 佛教建築 5 2 造像藝術 6 参见 7 外部連結 8 參考註釋地域與人口 编辑佛敎在緬甸各省以及孟邦 若開邦 撣邦 德昂自治區 德努自治區 帕歐自治區 英语 Pa O Self Administered Zone 實際由帕歐民族军 英语 Pa O National Army 控制 爲主體宗敎以及民族宗敎 同時過去也是克倫邦 克耶邦的主體宗敎 但不少克倫 克耶人在英國統治時期被同化爲新敎徒 克欽邦 欽邦 佤族自治區 實際由佤邦控制 那加自治區爲民族宗敎區域 但近代以降不少人被同化爲新敎徒 同時近年來有不少信仰佛敎的緬族移民 果敢自治區 佤族自治區居民信仰程度較弱 綜攝明顯 難以劃分出特定的信仰 統計數據 编辑 历史人口年份人口 18916 888 075 19019 184 121 33 3 191110 384 379 13 1 192111 201 943 7 9 193112 348 037 10 2 197317 764 008 43 9 198330 520 175 71 8 201445 185 449 48 1 緬甸具有悠久的佛教傳統 佛教徒佔到總人口的九成 在1891年已有84 到90 的人口信仰佛教 根据1994年缅甸政府人口普查 缅甸约有89 28 信仰佛教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社编 各国情况报告 泰国 缅甸 1992 1993年 统计 缅甸有佛教徒3500万人 约占缅甸总人口的87 2 占缅族人口的95 8 是佛教徒佔本国人口比例第三高的國家 第一是柬埔寨 第二是泰國 9 10 11 12 13 歷史 编辑直通王國與骠国 编辑 骠国室利差咀罗 英语 Sri Ksetra Kingdom 古城 今勃固省卑谬 的Boboc i塔 東南亞的古代史文獻匱乏 以緬甸爲最 佛教傳入緬甸的歷史因此尚無定論 但根據推測 佛教在缅甸的歷史可能已延續了超过两千年 14 敏東王朝著名國師 英语 Thathanabaing of Burma 般若薩彌 巴利語 Pannasami 15 在于1834年編寫的 教史 英语 Sasana Vamsa 巴利語 Sasana Vaṃsa 緬甸語 Thathana Win 中就總結了緬甸佛教的發展歷史 根據 善见律毗婆沙 以及斯里蘭卡編年史 島史 和 大史 等古文獻記載 阿育王在公元前228年左右派遣過兩位僧侶 须那 Sonaka 或苏那迦 和郁多羅 Uttara 或譯郁陀羅 到緬甸素萬那普地區弘揚佛法 义爲 金地 一说爲缅甸直通 一说在泰国 16 17 此爲緬甸佛教可循的最早之跡 14 18 公元年前後幾世紀 哀牢人沿湄公河南下 佔據了柬埔寨和老挝者即今日的高棉人 進入泰国和缅甸者即今天的孟人 孟人驅逐了土著占人成為緬甸的主體族群 約於前4世紀建立了以毛淡棉西北部的直通城 英语 Thaton 爲中心的直通王國 長期與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通商 孟人很早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信仰婆羅門教和本土原始宗教 19 5世紀中葉 斯里蘭卡佛育長老將巴利三藏帶入直通 將上座部佛教傳入孟人地區 直通王國因此被認為是上座部佛教引入東南亞的發祥地 18 后来上座部佛教又流传到室利差咀罗 英语 Sri Ksetra Kingdom 今掸邦 若开邦等地 公元3世紀 青藏高原一帶的藏緬系族群緬人南下 其中的一支骠人在上緬甸伊洛瓦底江區域建立了骠国 定都卑谬 832年 骠国戰敗於南詔國 骠人和同源的其他緬人支系融合 下緬甸地區則受到孟人的統治 20 21 14 骠国人也信仰佛教 1906年考古学家曾对骠国故城室利差咀罗一带进行考古发掘 发现了大量的佛像和巴利文经典残片 证实了当地曾在5 9世纪盛行上座部佛教 当地佛教盛行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古籍中 包括 新唐书 骠国传 和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 18 唐贞观年间 骠国使团入贡 还在长安表演了佛教舞乐 22 此外 在卑谬骠国故城中出土了梵文 诸法从缘起 的密宗偈语碑文 上缅甸地区也有大乘佛教传播的迹象 并出土青铜观音菩萨立像 23 p 171 蒲甘王國 编辑 善阿罗汉是蒲甘王國的首任国师 缅甸改宗上座部佛教的关键人物 8世纪 上緬甸建立了蒲甘王國 同時期 密教传入蒲甘地区 它是佛教與婆羅門密教混合後的產物 傳入蒲甘後又與緬人的本土信仰相結合 成為阿利僧教 盛極一時 18 該教提倡饮酒食肉和放荡行为 教徒身着蓝色僧服 有森林派和聚落派两个派别 24 10世紀初 國王阿奴律陀登基 逐步統一緬甸 他厭惡阿里僧教 決心實行宗教改革 18 同樣厭惡阿里僧教的直通僧人善阿羅漢來到蒲甘王國 受到阿奴律陀的器重 阿奴律陀封善阿羅漢爲緬甸國師 英语 Thathanabaing of Burma 下令全國從密宗阿利僧教改信上座部佛教 18 25 并在全國建立了大量佛塔 以瑞喜宮佛塔 英语 Shwezigon Pagoda 最為著名 在善阿羅漢的建議下 阿奴律陀遣使到直通迎取巴利三藏和佛舍利 但遭到孟王摩奴诃的拒絕和羞辱 阿奴律陀一怒之下出兵吞併了直通王國 18 阿奴律陀令人将直通的三藏经典及注释用32头大象运回蒲甘 同时还包括500名僧侣与工匠 因為孟人城邦相繼被滅 大量的孟族佛教僧侶集中于蒲甘 使得緬甸的佛教与文化达到新的高度 26 pp 265 266 征服直通后 阿奴律陀派人与锡兰通好 并派遣僧团到锡兰迎奉完备的三藏经典 26 pp 265 266 江喜陀即位後 又在全國建立了大量佛寺 佛塔 其中以阿难陀寺最為著名 1112年江喜陀去世后 其外孫阿隆悉都 或譯阿拿翁薛胡 登基 他也大力扶持佛教 1114年親自督建他冰瑜寺 英语 Thatbyinnyu Temple 佛塔 与此同时 阿隆悉都亲自 23 p 330 到大理國迎請佛牙舍利 但未能请到 仅取得与佛牙相连的碧玉佛像 27 并遣使到宋朝稱臣朝貢 23 p 330 缅甸佛教也开始受到漢傳佛教的影響 在11世纪建造的辛尼耶塔上 塑有中国式的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像 28 瑞喜宫塔的辅助建筑瑞陶辛塔 也具有中国塔式风格 29 蒲甘阿难陀寺的迦叶佛像 向南 拘留孙佛像 向北 拘那含佛像 向东 释迦牟尼像 向西 阿隆悉都在位期間 善般他求 英语 Shin Panthagu 就任新國師 阿隆悉都駕崩後 般他求 英语 Shin Panthagu 國師因与新任国王 阿隆悉都之子那羅都不和 于1167年到锡兰住了6年 之后返回缅甸 缅甸佛教开始较多受到锡兰大寺派影响 26 pp 265 266 其後的乌多罗尸婆 英语 Shin Uttarajiva Uttarajiva 帶領车波多 Chapata 等弟子也于1180年到锡兰修學 孟人车波多于1190年回到緬甸 与他同返缅甸的还有四名高僧 尸婆利 英语 Sivali Sivali 多摩陵陀 Tamalinda 阿难陀 Ananda 罗睺罗 Rahula 後还俗 他们在蒲甘创建缅甸的大寺派 30 当时缅甸大量土地归为寺院 僧侣戒律松懈 那罗波帝悉都王对此多有不满 由于大寺派强调戒律 深受那罗波帝悉都赞赏和支持 并开始在缅甸境内大规模发展 缅甸佛教因此分成两派 车波多的锡兰派 后宗 后派 僧伽罗僧伽派 和前国师阿罗汉的缅甸派 前宗 前派 未罗姆摩僧伽派 26 pp 265 266 车波多的 阿毗达摩简释 和 行者明灯 是至今佛学界研究上座部佛教论藏的重要参考经论 31 车波多死后 其三个传人对戒礼和戒律 意见分歧 各成一派 于是后派又分为三派 其中以阿难陀和室维利派的影响为大 14 32 蒲甘王朝歷代國王都扶持佛教 把大量的人力 财力 物力 大片的上地赠于寺庙 据不完全统计 在蒲甘王朝的200余年间 投献给寺院的土地达208 000派 36490英亩 劳动人口21 983 银119 101克拉 缅两 都城蒲甘附近大 小寺塔达4000多座 其中许多寺塔如瑞喜宮佛塔 阿难陀寺 他冰瑜寺 英语 Thatbyinnyu Temple 规模宏大 结构严谨 前后历时几十年才建成 上座部佛教由于王室的支持和自己的经济基础 得以迅速发展 11世纪末 在蒲甘城就有僧侣4108人 14 20 18 21 然而末代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好大喜功 比如用纯金打造了敏加拉大佛塔的地宫塔龛28尊佛像 这些工程导致国力大量耗损 造成社会动乱 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33 p 544 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 编辑 瑞光大金塔 即现在的仰光大金塔 12世紀末 元帝國蒙古軍隊南下征服緬甸 蒲甘王國於1287年告滅 緬甸局勢動蕩 在下緬甸 13世紀末 孟人在緬甸南部以勃固爲都建立起勃固王朝 并迅速整顿了蒲甘王朝末期僧团混乱的局面 重振上座部佛教 勃固王朝的工艺最为出众的是佛塔 塔基为八边形 而非蒲甘王朝常见的方形 钟形塔身变小 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 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 15世紀中期 勃固王朝信修浮女王在位時期大興佛教 是南方佛教的鼎盛時期 她曾向斯里蘭卡派遣僧團求法 信修浮將王位讓於女婿达摩悉提 英语 Dhammazedi Dhammazedi 後 自己專心從事佛教事業 增修瑞光大金塔 即現在的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也成为勃固王朝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34 达摩悉提 英语 Dhammazedi 原本是出家人 被信修浮选爲继承人後还俗 迎娶了信修浮的女儿 即位後 他继续推崇佛教 进行宗教改革 35 當時國內僧伽戒律渙散 派別之間爲了孰是正統身份的議題產生爭論 为了巩固王权 纯洁僧伽 达摩悉提 英语 Dhammazedi 於1475年派遣高僧22人 一说44人 前往斯里蘭卡大寺 英语 Anuradhapura Maha Viharaya 求法 這些僧人不愿与缅甸原有僧团和合在一起羯磨受戒 於是編好木筏 漂流在位于迦尼耶 英语 Kelaniya 36 的迦尼耶河 英语 Kelani River 上受戒 他們回國後 仿照斯里蘭卡迦尼耶寺 英语 Kelaniya Raja Maha Vihara 建立了勃固西郊的迦尼耶寺 成立了羅曼那派 英语 Ramanna Nikaya 孟人派 孟族派 37 以该寺爲活動中心 罗曼那派势力逐渐强大 一直传播到今日的泰国 柬埔寨和斯里兰卡 同时 眾僧在勃固郊外創建傳戒道場 英语 Kalyani Ordination Hall Kalyani Sima 38 达摩悉提 英语 Dhammazedi 下令廢除柬埔寨傳承和斯里蘭卡傳承的宗派之別 通令全國僧伽來此戒堂一律按大寺派傳承重新受戒 遠近僧眾紛紛前來 共十萬人 其中選出長老八百 比丘一萬四千 重新受戒入僧團 其餘守戒不嚴者勒令還俗 39 此事被记录在了迦尼耶石刻 英语 Kalyani Inscriptions 上 珍藏于戒堂内 40 它是缅甸佛教史的最重要文献之一 并开创了缅甸国王改革佛教的先河 41 此外 达摩悉提 英语 Dhammazedi 還遣使 1472年 到印度求得菩提樹分枝來緬栽種 并求得佛寺的图样 以供勃古建筑仿造 42 在上緬甸 蒲甘王朝崩潰後 緬甸西部出現敏象王國 由三兄弟當政 其中之一的梯诃都後來在北部獨自成立了彬牙王國 國都彬牙城成為北方佛教中心 14世紀中期 緬化的掸族在北部統一敏象王國 彬牙王国和实皆王國建立起阿瓦王朝 定都曼德勒和邦芽附近的阿瓦 故至今華裔仍稱曼德勒爲瓦城 與勃固王朝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勢 阿瓦城繼承邦芽 即彬牙 成為北方佛教中心 14 20 18 21 1429年 锡兰僧侣室利萨达磨楞伽罗 Siri saddhamma lankara 义爲正法 和信哈罗摩诃萨弥 Sihala mahasami 义爲僧伽罗大贤 带着五颗佛舍利到缅甸 遭到勃固冷遇 43 阿瓦国王孟養他忉闻讯后差遣使迎其来阿瓦弘法 上座部佛教开始在缅甸北方发展 14 p 148 44 1540年 缅甸阿瓦国王多汉法 或譯思洪發 感到佛教力量發展过快 危及到王权统治 他以各地佛塔与佛法无关 命令各地拆毁佛塔 遭到各方强烈反对 此事触怒多汉法 他设局在阿瓦邻近的刀巴奴 Taungbalu 举办斋僧大会 约请阿瓦 实皆 邦牙等地的3000名比丘赴会 45 在僧侣们用斋之际 埋伏在四周的戎行开始屠杀 360位比丘死亡 其他比丘逃脱 之后多汉法命令毁佛塔 烧经文 佛教在阿瓦势力受到重创 26 p 288 这也是缅甸历史上唯一一次的灭佛事件 46 东吁王朝 编辑 东吁位於緬甸中部 因戰略意義不大 在歷次戰亂中都成為緬人的避難處 蒲甘王朝崩潰後 緬人在此匯集 勢力漸大 緬人首領明吉瑜宣佈脫離阿瓦王朝 自立為王 1531年 其子德彬瑞蒂 莽瑞體 正式以東吁爲中心成立了東吁王朝 與勃固國 阿瓦國結盟抵抗阿臘干 英语 Arakan 若開王國 勢力 1535年 1539年 德彬瑞蒂吞併勃固國 1550年德彬瑞蒂被刺身亡 勃印曩 莽應龍 繼位後於1555年攻下阿瓦國 1559年統一緬甸 勃印曩被緬甸民眾視為 英雄大帝 他實行多項改革 擴大緬甸版圖 在位三十年 修塔建寺 供养僧众 使缅甸上座部佛教兴旺发达 14 20 18 21 33 pp 548 550 雍籍牙王朝 编辑 1795年的比丘像 東吁王朝因長期遠征暹羅 泰國 耗盡國力 16世紀末 國內孟人叛亂 最終於1752年滅亡了東吁王朝 1753年6月 缅人首领壅籍牙 阿朗帕亞 在帶兵反攻孟人成功後 在阿瓦建立了贡榜王朝 雍籍牙王朝 重新統一緬甸 47 壅籍牙王篤信佛教 每日都延僧入宮受供 每月四齋日還與大臣受持五戒 47 孟驳王 辛標信 繼位後 亦奉持佛教 不僅想做 轉輪聖王 還想做 諸佛之王 他令國內處死14名異教徒 威懾異教徒令其改信佛教 47 1782年 孟雲 波道帕耶 王即位 他東征西戰 將緬甸的版圖大爲延伸 西至印度阿薩姆 曼尼坡 東至今日的緬泰邊境地區 成為當時的東南亞幅員最為遼闊之帝國 對東南亞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孟雲王與斯里蘭卡重歸於好 允許僧侶往來交流 1802年和1812年 斯里蘭卡派遣的僧侶使節來緬弘法 使得雍籍牙王朝的上座部佛教更加興盛 孟雲王在位期間 國內統合出現了如今緬甸三大派之一的善法派 英语 Thudhamma Nikaya 其他兩派是瑞琴派 英语 Shwegyin Nikaya 门派 英语 Dwara Nikaya 47 1853年敏東王 曼同 即位 他繼續推崇佛教 遷都曼德勒 當時 英國軍隊於1824年侵緬 下緬甸部分地區被攻佔後 基督教在當地開始傳播 對佛教的生存造成了壓力 緬甸面臨著內憂外患 為了解決宗教問題 敏東王於1871年主持舉辦了上座部佛教第五次結集 48 本次集結召集了2400位高僧 用五个月時間考订校对巴利三藏中以律藏爲中心的經典原文的同异 集結校訂後的三藏經典 沒有書寫爲貝葉經 而是花了7年半的時間 镌刻在729块方形大理石上 并竖立於曼德勒山麓固都陶佛塔 英语 Kuthodaw Pagoda Kuthodaw 或譯拘他陀塔寺 鸩婆陶浮屠 中 14 20 18 21 這次集結的成果被翻譯爲緬文 傳播至全國上下 49 位於曼德勒的固蘇陶 က သ လ တ 塔寺 建於敏东王時期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编辑 1824年 英国开始进袭缅甸 至1885年第三次侵缅 攻佔了都城曼德勒 1886年 全緬淪陷 被英國殖民當局劃分爲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為了建立殖民统治的法律和秩序 英國殖民當局著力打擊緬甸的宗教和文化傳統 他們廢除了對僧侶的優待政策 轉而在全緬興揚基督教 千方百計分化僧侶階層 剝奪僧侶的司法權 教育權 並且侮辱性地穿鞋入寺 上座部佛教的傳統是脫鞋入寺以表尊敬 甚至毀壞塔寺 50 英殖民當局的統治造成與佛教僧侶的嚴重對立 更引起緬甸民眾高昂的反抗情緒 基督教沒能順利傳播 只在如今的库基族 钦族 克钦族 景頗族 和克伦族地區佔優勢 緬甸知識分子尋求利用西方自由 平等的觀念 以佛教爲缅甸民族主义的一面旗幟 宣揚與英國人同等的權利 51 1897年 曼德勒佛教復興會成立 1906年 首個全國性的佛教青年會 英语 Young Men s Buddhist Association Burma 在仰光成立 爲促進民族語言 民族宗教精神和教育權利而不懈鬥爭 52 1908年 佛教青年會創辦了 緬甸佛教徒 報社 1909年出版英文週刊 緬甸人 以及緬文 英文 巴利文三語月刊 巴利人 1911年7月 會員吴巴佩 缅甸语 ဦ ဘဖ U Ba Pe 創辦了全國首張緬文報紙 太陽報 英语 The Sun Rangoon 提出緬甸諸民族在社會 經濟方面的權利主張 52 1920年 佛教青年會改名為緬甸人民團體總會 以保護民族權利 反對殖民壓迫爲宗旨 成為以佛教爲旗幟的政治性愛國組織 52 50 1942年 日軍侵緬 經過數年抗爭 緬甸人民成功驅逐日本侵略者和英殖民者 於1948年正式獨立爲緬甸聯邦共和國 在緬甸人民反抗英國殖民壓迫 維繫民族情感 繼承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方面 上座部佛教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20 18 21 缅甸独立 编辑 緬甸獨立後 政府和軍方都大力支持上座部佛教 於1947版宪法中就已經有了 國家承認佛教作為大多數聯邦國民之信仰 的表述 緬甸聯邦政府成立了宗教事務部 英语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 Myanmar 管理全國佛教事務 1950年 议会通过 佛教组织法 巴利语大学与达摩师法 巴利语教育法 等法令 還從斯里蘭卡請來佛牙舍利供民眾瞻仰膜拜 1951年8月26日 全国性佛教在家居士组织佛教评议会 Aṭṭhakatha Sangayana 53 成立於仰光 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弘教熱潮 51 54 55 56 1952年 政府組織在仰光修建了世界和平塔 英语 Kaba Aye Pagoda 在佛塔旁還仿照第一次集結時的七叶窟 英语 Saptaparni Cave 修建了大石窟 Maha Pasaṇa Guha 以及修建了亚巴拉高耶那大寺 这一处佛教建筑群成为现代缅甸佛教的中心 总道场 56 1954年5月17日衛塞節 總理吴努主持在仰光世界和平塔 英语 Kaba Aye Pagoda 召集2500位僧人 舉办了第六次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結集 目的在於团结佛教徒 增进上座部佛教之隆盛 提高缅甸独立国之地位 此次结集以第五次结集所镌刻之729块大理石刻文为依据 并廣採斯里蘭卡 泰国 高棉 伦敦巴利圣典协会之文本 以及缅甸各种巴利文版本 作详细考订 产生了目前最完善的巴利文大藏经版本 此次结集邀请南传佛教各国比丘参加 中國僧侶在內的北传国家比丘亦受邀參觀 费时二年多 至1956年之卫塞节完成 结集大会还决定成立世界佛教大学 地址就设在世界和平塔 英语 Kaba Aye Pagoda 旁的亚巴拉高耶那大寺 18 21 1954年末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届大会在仰光举行 这是缅甸首次举办国际性的佛教大会 1958年 世佛联办公总部迁往缅甸 1961年8月 緬甸通過 第三次憲法修正案 定佛教爲國教 並給予基督教 伊斯蘭教一定的政治權利 於10月正式執行 這引起各個宗教的普遍不滿 發生了宗教之間的流血衝突事件 14 20 18 21 13 軍政府时期及政治改革至今 编辑 1962年3月 吳奈溫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執政 成立聯邦革命委員會 強調僧侶脫離政治 採取措施限制僧侶對政治的干預 加強對佛寺 僧伽團體的管控 并宣佈嘗試 緬甸社會主義道路 取消佛教的國教地位 幾年後 廢除了吴努下達的幾個促進佛教發展的法令 緬甸聯邦佛教會改名為 緬甸聯邦革命政府佛教整理委員會 緬甸佛教活動陷入低潮 對外交流活動基本停止 僧侶出境參學也受到限制 1974年 緬甸改名爲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名義上權利移交議會 民眾普遍抗議 當年發生了 抗議風波 1977年發生學生抗議運動 奈溫的專制統治越發荒唐 胡作非為 亂搞經濟 將原本富饒的緬甸折騰到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於1987年12月宣佈爲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 之一 57 58 1988年 全緬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示威 并最終於8月8日釀成了8888民主運動 一時間緬甸局勢動蕩不安 軍政府出兵鎮壓 有許多平民 僧侶 兒童在這次鎮壓中遇害 直到9月軍政府重新接管政權 國名复称 緬甸聯邦共和國 57 58 隨後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對佛教和僧侶的態度稍有緩和 但壓迫宗教界的事件並非絕跡 佛教界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民主化改革进程中来 2007年 發生反軍政府示威事件 數千名僧侶參與到示威隊伍 2010年 被軟禁的昂山素季 昂山国父之女 獲得釋放 不久後上台执政 緬甸進入相對緩和的政治改革時期 緬甸自從建國就伴隨著佛教的浸潤 傳統文化中早已離不開佛教文化 故佛教對緬甸政治 社會 文化 教育等領域的影響還將繼續下去 14 20 18 21 1980年5月 缅甸爲统一国内九大僧派 举行僧伽和合大会 会後设立了国家僧伽组织 全國僧伽大長老委員會 英语 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 全国僧伽民主选举出僧王 即僧委会领袖 僧委会内部还常设僧伽法庭 由精于律藏且在全国有声望的上座比丘担任成员 负责仲裁僧侣的纠纷事务 尤其是戒律方面的争执 13 59 60 1996年 成立國立僧伽大學 英语 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 Yangon 國立聖典教說大學 位於仰光 1998年 成立國立国际上座部佛教弘法大学 坐落於仰光玛仰公区 特点 编辑修行 编辑 緬甸佛教徒非常重視功德的積累和內觀的修行 踐行五戒是最常見的積累功德的法門 僧侶則以內觀的禪修法門最為普遍 緬甸佛教受到本土信仰的影響 同時存在著納崇拜 那伽龍崇拜和巫術 英语 Weizza 崇拜 一些人會尋求巫術 唸咒等途經 并和彌勒佛信仰相聯繫 61 62 节日 编辑 佛教文化早已成為緬甸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缅甸许多节日都和佛教有关 例如同时作为泼水节而被人熟知的缅曆新年 英语 Thingyan 63 东南亚的传统节日卫塞节 是佛教徒的聖日 1954年 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规定 设为世界佛陀日 64 这一天也是緬甸的國定假日 寺院教育 编辑 左爲塔寺 右爲僧庠 緬甸佛教寺院分爲修學型的僧院 和朝拜型的塔寺 僧院與學校人們均稱之爲 奘 緬甸語 က င 羅馬化 kyaung Okell拼音 caun 也可按漢語習慣翻譯爲 庠 xiang 65 普通佛寺僧院也全稱 彭几奘 緬甸語 ဘ န က က င Okell拼音 hpounc i caun 语委转写 bhun kri kyaung 義爲僧庠 塔寺稱 hpăya 若開語稱爲 hpăra 源於印度古語借詞 在緬語中 寺院還有從巴利語毗訶羅 vihara 一词輸入的 ဝ ဟ ရ wihara 66 和其他敬重佛教的東南亞國家一樣 緬甸兒童在6 7歲時會送到寺裡出家 進行免费的啟蒙教育 學習本國的文化知識和佛教知識 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 因不能负担学费 会优先选择送到僧院上学 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加剧後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67 他们在数年後可以選擇還俗 也可以選擇留下受比丘戒成为正式僧侣 繼續修習佛教事業 因此 緬甸僧院除了作為宗教道場和僧侶的修學場所 同時也是兒童的啟蒙學校 平民的聚會場所 這個傳統影響了周邊的上座部佛教地區 如中國雲南西部的奘房 緬寺 就是繼承自緬甸的僧院傳統 68 此外 原孟艮府的傣痕 缅甸语 ဂ ရ မ လ မ 傣仂 傣沅 Tai Yuan 地區有從 圍 起來的道 場 梵語 व ट 羅馬化 vaṭa 演變來的窪寺 對應老傣仂文 ᩅᨯ ᨰ waD Dha 或 ᩅᨯ ᨵ waD dha 新傣仂文 ᦞᧆ 69 對應傣耶語稱 ဝတ wa t 70 華人地區還有漢族寺廟 佛教组织 编辑 1950年 缅甸设立宗教事務部 英语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 Myanmar 现缅甸佛教置于其管理之下 1951年8月成立的佛教评议会負責管理全國佛教在家居士事務 51 54 55 56 1980年5月 缅甸爲统一国内九大僧派 举行僧伽和合大会 会後设立了国家僧伽组织 全國僧伽大長老委員會 英语 State Sangha Maha Nayaka Committee 簡稱 僧伽委員會 全国僧伽民主选举出僧王 即僧委会领袖 僧委会内部还常设僧伽法庭 由精于律藏且在全国有声望的上座比丘担任成员 负责仲裁僧侣的纠纷事务 尤其是戒律方面的争执 13 59 60 緬甸在國際佛教旗的基礎上修改製成本國的佛教旗幟 第五種顏色代之以粉紅色 缅甸佛教旗 緬甸佛教的頭銜 编辑 主条目 緬甸佛教頭銜 英语 Burmese Buddhist titles 参见 緬甸榮譽稱號 英语 Burmese royal titles 西亞多 緬甸佛教頭銜 義爲王室教導師 最早來自於擔任緬甸王室佛教導師僧侶 如今已普遍應用 資深長老 主持 都能獲得此榮稱 三藏持者 緬甸佛教頭銜 通过官方考试 能背诵所有南传巴利三藏者 即获颁 持三藏 头衔 如在背出外更能默写者 则获颁 精通三藏法師 头衔 著名三藏持者法師有明昆三藏持者長老 明昆 西亚多 英语 Mingun Sayadaw Minḵun Hsăyaṯo U Wiseiʔṯa Thara Biwuntha 上首大班智達 英语 Agga Maha Pandita 緬甸上座部佛教頭銜 緬甸沙彌 緬甸比丘 緬甸比丘 緬甸撣邦東枝的寺院佛像 2008年緬甸僧人正在進行寺院考試 曼德勒阿玛拉普拉的寺院僧侶托缽出行 曼德勒僧侶托缽接受食物供養宗教关系與政教關係 编辑与周邊東南亞佛教國家關係 编辑 從古至今 東南亞 南亞佛教國家間的佛教交流頻繁 互有傳承 並且常以佛教為紐帶聯結外交和政治關係 作為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個中心國度 緬甸 泰國和斯里蘭卡向來關係密切 71 緬甸在歷史上經常从斯里蘭卡延僧求法 國內的重要派別和傳承都離不開斯里蘭卡的影響 斯里蘭卡也在佛教衰弱之時 向緬甸請法 紹續佛種 11世紀以後 由於信奉印度教的注輦人的入侵 斯里蘭卡的佛教受到重大打擊 至维阇耶跋护一世 英语 Vijayabahu I of Polonnaruwa 王 1055 1113年在位 擊敗注輦人後 向蒲甘王朝延請上座部長老到斯里蘭卡重建僧團 16世紀以來 西方殖民者入侵斯里蘭卡 破壞佛教 斯國维摩罗达磨苏里耶二世 英语 Vimaladharmasuriya II of Kandy 王先後两次延请缅甸上座部长老前来传教護法 1799年 達摩覺提創建了斯里蘭卡的緬甸派 19世紀 斯里蘭卡僧人从下緬甸帶去羅曼那派 72 71 兩國獨立後 佛教往來和外交關係更加密切 1950年前後 兩國互贈佛陀或佛世高僧的舍利子 71 与 罗兴亚 穆斯林的衝突 编辑 参见 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在緬甸西部的衝突和2016年緬甸羅興亞人迫害 在若開邦 佛教信仰佔絕對優勢 但同時擁有著豐富的穆斯林移民史 盡管如此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兩敎關係相對融洽 然而 英國統治時期殖民者引入了大量孟加拉族穆斯林進行墾殖 後稱為羅興孟加拉族 73 導致若開地區千年來的人口結構發生改變 兩敎間衝突愈發明顯 二戰時期 僅在一個邊境小城貌奪 羅興亞人就殺死了三萬多名手無寸鐵的佛教徒 74 並且在緬甸獨立後拒不歸還土地 結怨之後 與佛教社區經常發生群體衝突 部分人甚至進行恐怖主義活動和分裂活動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 羅興亞穆斯林武裝經常屠殺佛教徒平民 搶佔土地 80年代年至今 忍無可忍的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開始態度強硬 當地佛教徒也以武力回擊 時有發生雙方死傷慘重之事件 例如2012年羅興亞人姦殺若開邦佛教社區年輕平民女人 引發了暴動事件 在緬甸 泰國 斯里蘭卡 反感穆斯林的佛教徒甚至成立了民族主義組織 斯里蘭卡有 佛教力量 英语 Bodu Bala Sena 泰國有 認識佛陀基金 英语 Knowing Buddha 緬甸則有以強硬派僧侶阿欣威拉杜 Ashin Wirathu 爲領袖的 969運動 組織 西方媒體稱他們爲 迫害伊斯蘭教 的 佛教恐怖主義 75 76 佛教藝術 编辑佛教建築 编辑 参见 奘房 緬甸建築 英语 Myanmar architecture 佛寺列表 緬甸 英语 List of Buddhist temples Myanmar 和緬甸的塔寺與塔 英语 Burmese pagoda 参见 寺院教育 緬甸的建築藝術從相當早以前就已經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具有印度教和佛教藝術特征 77 緬甸作為佛教古國 境內有非常多的佛教建築古跡 隨處可見佛寺 佛塔 且通常規模宏大 光是蒲甘地區 因蒲甘王朝對佛教的推崇至極 建設的佛寺 塔寺与僧庠 佛塔 Okell拼音 s eiṯi 數量極多 被譽為 萬塔之城 78 當地有句俗話 车轴吱吱叫不停 蒲甘佛塔多如林 據1973年的考古統計 蒲甘的寺塔古建築 多達2217座 77 蒲甘古城也因此与柬埔寨的吴哥窟 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亚洲三大佛教遗迹 78 緬甸最出名的佛教建築有蒲甘王朝時期的他冰瑜塔寺 英语 Thatbyinnyu Temple 瑞喜宮塔寺 英语 Shwezigon Pagoda Hyweis ih koun hpăya 阿难陀寺 塔寺 及勃固王朝時期的仰光大金塔 蒲甘王朝的佛塔基座多為方形 而勃固王朝則以八邊塔基爲常見 且塔身变小 从塔基到塔尖的轮廓向内弯曲 形成特异的优美长弧 譬如通體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塔 其金傘 hti 結構有5448粒鑽石及2317粒紅寶石 在塔的尖端則有一顆被稱為 金剛芽 စ န ဖ seinh pu 重76卡拉的巨鑽 在塔的周圍懸挂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 79 缅甸塔寺 Okell拼音 hpăya 拥有各式豐富的形態 可以由一座塔或多座塔共同構成 其中păhtou擁有方形的底座 如同金剛寶座式塔 秃干䃸塔寺屬於păhtou 阿難陀塔寺屬於păhtou 瑞喜宮塔寺 Hpaunṯo u塔寺 Hpaunṯo u塔寺内部 Sulamăni塔寺造像藝術 编辑 仰光大金塔裡的玉佛像 18世纪的聖觀音雕像 緬甸佛像以玉石雕刻佛像爲最常見 體態飽滿 圓潤 緬甸早期的佛教造像藝術受到印度教影響較多 形式簡單 接近印度笈多王朝萨尔纳特样式 集中分佈在室利差咀罗 英语 Sri Ksetra Kingdom 10世紀以後 蒲甘地區的佛像藝術和壁畫藝術較有代表性 題材豐富 特別是本生故事是和佛世傳說很常見 受大乘佛教影響 菩薩造像增多 這一時期的造像形成了 面短而圓 的風格 精美程度得到提升 14世紀以後 緬甸的南部 中部 北部都有大量佛像 題材主要是單尊造像和本生故事 各種紋路裝飾較多 裝飾性明顯 80 参见 编辑缅甸 缅甸宗教 緬甸歷史 東南亞佛教外部連結 编辑谷歌藝術文化上的緬甸佛教 12至21世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展覽參考註釋 编辑 現今除法身運動外 東南亞大陸的所有現存上座部佛教宗派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緬甸 美國中央情報局 The World Factbook 2020 01 31 subst time 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29 英语 Buddhist 87 9 Christian 6 2 Muslim 4 3 Animist 0 8 Hindu 0 5 other 0 2 none 0 1 2014 est note religion estimate is based on the 2014 national census including an estimate for the non enumerated population of Rakhine State which is assumed to mainly affiliate with the Islamic faith as of December 2019 Muslims probably make up less than 3 of Burma s total population due to the large outmigration of the Rohingya population since 201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Burma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9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 10 26 subst time 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4 英语 Theravada Buddhism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among the majority Burman ethnic group and among the Shan Arakanese and Mon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east west and south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Cone amp Gombrich Perfect Generosity of Prince Vessantar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age xxii 钟智翔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东南亚纵横 1997年02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2 钟智翔 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 东南亚研究 2001年02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0 英 埃德蒙 R 利奇著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p 271 ISBN 978 7 100 06695 2 本书一开始 我就提出了一个已经成为掸人的克钦人作为论据 这里是同一个来源 Harvey G E and Barton G E 1930 Meng Mao Succession Burma Secretariat File Imprint No 99 HPD 29 10 30 Rangoon 的另一段陈述 我们实际上是被吸收了进来 由于通婚 结果逐渐在种族上变成了掸族 看起来更像个掸人而非克钦人 转变成佛教徒很容易 因为我们的佛教信仰夹杂了纳奈拜 他们 他的掸人兄弟 唯一让我们放弃的只是一些还没了结的血仇而已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钟智翔 尹湘玲著 缅甸文化概论 广州 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014 12 86 ISBN 978 7 5100 9116 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國佛教協會 佛教將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之間友誼的橋樑 2019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8 23 至於單個國家 人口佛教信徒比例最高的是柬埔寨 占人口總數的93 在泰國 佔92 在緬甸 佔82 在老撾 佔77 在越南 佔76 在新加坡 佔40 在馬來西亞 佔20 在文萊 佔13 5 Buddhists Pewforum org 2012 12 18 2017 11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4 18 參見宗教人口列表 佛教徒 劉金光 東南亞宗教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對外戰略實施的影響 見鄭筱筠主編 東南亞宗教與社會發展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第24頁 缅甸佛教点滴 法音 1985年第3期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 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在缅族地区占百分之九十五 13 0 13 1 13 2 13 3 佛教靠我 南北傳攜手弘法利生 人间福报社 2017年2月18日 2019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7日 14 00 14 01 14 02 14 03 14 04 14 05 14 06 14 07 14 08 14 09 14 10 14 11 净海 南传佛教史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02 2019 03 04 ISBN 7 80123 269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17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可參見Taung Galay Sayadaw Shin Pannasami 李谋 姚秉彦 蔡洙生等译注 琉璃宫史 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05 177 ISBN 978 7 100 07722 4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释聖嚴法師 印度佛教史 商务印书馆 p91 ISBN 978957598357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18 00 18 01 18 02 18 03 18 04 18 05 18 06 18 07 18 08 18 09 18 10 18 11 18 12 18 13 18 14 缅甸佛教的历史沿革 中國駐緬大使館 2009 08 18 2019 03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0 或傅新球 缅甸佛教的历史沿革 东南亚纵横 2002年05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20 梵语古籍称到达南亚 东南亚的藏缅人为克拉塔人 Kirata 尼泊尔克拉底人 Kirat 之名就源于此 他们的原始宗教被称为克拉特教 英语 Kirat Mundhum 20 0 20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20 7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緬甸悲歌 2019 03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06 21 0 21 1 21 2 21 3 21 4 21 5 21 6 21 7 21 8 緬甸佛教史 2015年12月24日 2019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11日 或緬甸佛教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杨民康 唐代进入长安的缅甸佛教乐舞 骠国乐 交響 29卷3期 2010年09月 15 22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19 23 0 23 1 23 2 钟智翔主编 缅甸研究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1 06 ISBN 7 80150 158 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梁志明等著 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06 10 332 ISBN 7 80040 858 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Lieberman Victor B Strange Parallels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Context C 800 1830 Volume 1 Integration on the Main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5 116 ISBN 978 0 521 80496 7 26 0 26 1 26 2 26 3 26 4 钟智翔著 缅甸语言文化论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 01 ISBN 7 80150 198 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德宏州史志编委办公室编辑 德宏史志资料 第11集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8 08 41 ISBN 7 80525 011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王海涛著 云南佛教史 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1 01 40 ISBN 7 80586 690 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中华文化通志92 第十典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12 244 245 ISBN 978 7 208 09030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佛光大辞典 錫蘭僧伽派 巴利名 Sinhala savgha nikaya 為緬甸早期上座部佛教教派 亦稱錫蘭宗派 巴 Sinhala nikaya 後宗 西元一一九二年由孟族僧人車波多 巴 Chapata 創建 車波多留學錫蘭十年 知識廣博 擅長辯論 又與錫蘭佛教關係聯絡密切 返國後 與同行之錫蘭比丘尸婆利 巴 Sivali 多摩陵陀 巴 Tamalinda 阿難陀 巴 Ananda 羅睺羅 巴 Rahula 後還俗 等人 於蒲甘北部之讓烏 巴 Chaugu 建一錫蘭式塔寺 稱為車波多塔寺 依大寺戒法 傳授比丘戒 頗受那羅波帝悉都王之崇信 其主要活動之範圍在下緬甸 由於車波多等人之弘法 導致原有教團之對立 緬甸佛教僧團遂形成兩派 原有之僧團稱為 緬甸宗派 巴 Maramma nikaya 車波多領導之僧團則稱錫蘭宗派 其後錫蘭宗派再分裂為尸婆利 多摩陵陀 阿難陀等派別 p6332 顾伯平 陈建平主编 世界宗教全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10 437 438 ISBN 7 208 01317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段知力 钟奇峰 缅甸蒲甘王朝政权与教权 上座部佛教 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南亚研究 2006年05期 33 0 33 1 孙挺进著 说周边历史 话疆域变迁 下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6 09 ISBN 978 7 5057 3809 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沈爱凤主编 中外设计史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12 280 ISBN 978 7 5180 0711 0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澳 安东尼 瑞德著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 1680年 第2卷 扩张与危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04 196 ISBN 978 7 100 07005 8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可转写爲 Kelani ya Kelyan Kalyani或Kelani 今稱凱拉尼亞 英语 Kelaniya 佛光大辞典 羅曼那派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3 Maha Kalyani Sima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8 贺圣达著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08 208 ISBN 7 222 01996 0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段知力 黄河飞 缅甸战国时期政教关系述论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6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2 贺圣达著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 下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outheast Asia important issues and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the early 19th century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09 319 320 ISBN 978 7 222 13202 3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宋立道编著 世界佛教 河北省佛教协会 2000 12 123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姜永仁 傅增有编著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2 08 238 ISBN 978 7 5125 0399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李谋 姚秉彦 蔡洙生等译注 琉璃宫史 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05 1146 ISBN 978 7 100 07722 4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Harvey G E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London Frank Cass amp Co Ltd 1925 107 109 包茂红 李一平 薄文泽主编 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论集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 12 151 152 ISBN 978 7 5615 5292 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47 0 47 1 47 2 47 3 段知力 缅甸雍籍牙王朝政权与教权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03期 张子军著 中国佛教方便谈 北京 现代出版社 2016 05 36 ISBN 9787514347814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张曼涛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83 第9辑 3 东南亚佛教研究 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8 10 200 20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50 0 50 1 李晨阳 现代缅甸民主运动中的佛教 佛学研究 1997年00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51 0 51 1 51 2 李晨阳 缅甸佛教的现状 东南亚研究 1998年01期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8 52 0 52 1 52 2 缅甸佛教青年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 the Aṭṭhakatha Sangayana fourth session opens 佛教评议会第四次会晤开幕 PDF the light of the dhamma 法光 Vol VII No 1 the Union of Burma Buddha Sasana Council 缅甸佛教法庭 p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12 1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54 0 54 1 杨曾文 当代佛教 東方出版社 p100 p115 117 1993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55 0 55 1 林锡星 揭开缅甸神秘的面纱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2019 03 08 ISBN 97872180523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0 56 0 56 1 56 2 暨南大学東南亞硏究所 東南亞硏究 p60 63 1992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57 0 57 1 緬甸民主歷程 4 8888起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國之音中文網 2012年3月22日 58 0 58 1 緬甸人民為何痛恨8 尤其888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貌強 Maung Chan 緬甸華人 2008年8月8日 59 0 59 1 宋立道 传统与现代 变化中的南传佛敎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138 p247 248 2002 2019 03 08 ISBN 97875004341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0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60 0 60 1 缅甸国家僧伽大长老委员会简介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2 Pranke Patrick A Myanmar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13 ISBN 0 02 865718 7 Ferguson John P E Michael Mendelson Masters of the Buddhist Occult The Burmese Weikzas Essays on Burma Brill Archive 1981 62 4 ISBN 978 90 04 06323 5 Introducing Myanmar Festivals Yangon City Development Committee 9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ne 2012 于明 田晓娜主编 礼仪全书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 12 775 ISBN 7 80049 892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二者同源 見維基詞典 Htet Aung Save Our Schools Irrawaddy 30 May 2007 3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07 铁木尔 达瓦买提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西南地区卷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8 08 422 ISBN 7 105 03121 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緬甸使用老傣文 老傣仂文不标音调 如有傣痕文音调信息则可删除新傣仂文 见维基词典 wd 71 0 71 1 71 2 信仰外交 泰国 缅甸 斯里兰卡三国间的佛教交往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5 中國佛教史 斯里兰卡佛教的衰退与复兴 2019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10 若開 羅興 阿拉干 分別爲漢語 孟加拉語 英語對若開語 ရခ င Răhkain 一詞的音譯 若開人 羅興亞 一直稱為孟加拉非法移民 阿拉干尼斯 則相應指該地居民 由於 羅興亞 等同於羅興孟加拉移民的稱法否定了若開族的若開人 羅興亞 主體身份 緬甸拒絕使用 羅興亞 一稱特指這一族群 罗兴亚人 为何在缅甸成为敏感词 美國之音 2016 05 07 2019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17 限制異教徒通婚 翁山蘇姬反對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社 2013年06月21日 東南亞現 佛教恐怖主義 少數宗教遭迫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4 06 02 77 0 77 1 贺圣达 当代缅甸 四川人民出版社 p48 p71 p241 1993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78 0 78 1 缅甸蒲甘佛塔勘查小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7 03 24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11 中文 简体 王介南 缅甸的瑰宝仰光大金塔 东南亚 1985年02期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0 张翔 笛声悠扬 印度教影响下的缅甸佛教造像艺术 华东师范大学 2017年 2019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緬甸佛教 amp oldid 7265449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