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島史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島史》(巴利文:Dīpavamsa,另有中文譯名《島王統史》、《洲史》),斯里蘭卡最早的編年史詩體歷史文獻,採用巴利文寫成,作者不詳,大約成書於公元4至5世紀。[1]

編撰背景 编辑

據學者韓廷傑的說法,公元前一世紀斯里蘭卡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分裂(應是指赤銅鍱部大寺派無畏山寺派之紛爭),上座部大寺派為了便於弘法,並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而著手編寫《島史》。其佛教義理觀點有明顯抬高上座部的傾向,對研究原始佛教頗具史料價值。[2][3]而《島史》的取材,則是僧伽羅文的《義疏》。[4]

內容 编辑

《島史》一共二十二章:

  • 第一章(「調伏夜叉」)至第二章(「調伏龍與懸記」),簡述佛陀生平及三次到斯里蘭卡弘法的傳說。
  • 第三章(「摩訶三摩多王系」),講述摩訶三摩多王世系和佛教開創者釋迦牟尼的家世。
  • 第四章(「第一、第二次結集」)及第七章(「第三次結集」),講述三次佛教結集的情況,並詳細記載了第二次集結佛教分裂成十八個部派的情況。
  • 第五章(「學派及師資相承」),敍述涅槃後的學派及傳承。
  • 第六章(「阿育王皈依」),講述阿育王皈依佛教後所進行的一系列弘揚佛教的措施及支持召開佛教第三次結集等情況。
  • 第十五章(「遺骨度來」)及第十六章(「接受大菩提樹」),記述舍利菩提樹傳入斯里蘭卡的史实。
  • 其餘各章(第八章「各方教化」、第九章「毗闍耶來島」、第十章「阿婆耶灌頂」、第十一章「天愛帝須王灌頂」、第十二章「摩哂陀來島」、第十三章「奉獻大雲林園」、第十四章「接受大寺和支提耶山」、第十七章「摩哂陀入滅」、第十八章「比丘尼教團」、第十九章「阿婆耶木杈伽摩尼」、第二十章「書寫佛典」、第廿一章「諸王事蹟」、第廿二章「以後諸王事蹟」),記述了斯里蘭卡 佛教發展及歷代國王事蹟等等。[5]

史料價值 编辑

斯里蘭卡早期的歷史文獻 编辑

《島史》是古代斯里蘭卡歷史的原始史料,後世的一些重要著作,亦取材於這部書。如5世紀末、6世紀初時的佛教長老摩訶那摩(Mahānama),就取材自《島史》的內容,寫成斯里蘭卡另一部重要史詩體文獻《大史》的第一部份。[6]

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史料 编辑

現代學者經常利用《島史》來研究早期佛教歷史,如《島史》轉載加工了《律藏注疏》中三次佛教結集,又如其中第三次結集記載中收錄了涅槃後的學派分化情況,可與北傳佛教的史料相互比較。《島史》介入了摩訶三末多王[7]世系的記載,可與大乘佛教佛本行集經》有關記載相互比較。

另外,據學者韓廷傑指出,《島史》既是研究佛教歷史的重要典籍,而斯里蘭卡歷代國王的佛教事業史料,主要依靠《島史》得以保存。[5]

缺點 编辑

《島史》存在的缺點也有不少,包括它的內容有很多重複之處,詳略不當,缺乏連貫,而詩的格律也欠整齊,韓廷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島史》並非出自一人的手筆所致。由於它的這些缺點,因此後來便有了經過文學加工的《大史》面世。[4]

譯本 编辑

 
島史》中譯本書影

《島史》從19世紀開始,已被翻譯英文日文等版本。而中文譯本,則有台北慧炬出版社出版的韓廷傑譯本。

注釋 编辑

  1. ^ 慧炬機構──《島史》內容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2. ^ 島史. [2020-07-07]. (原始内容于2020-12-21). 
  3. ^ 韓廷傑《島史》《中譯序言》,第2頁。
  4. ^ 4.0 4.1 韓廷傑《島史》《中譯序言》,第1頁。
  5. ^ 5.0 5.1 韓廷傑《島史》《中譯序言》,第2-3頁。
  6. ^ 香港佛教聯合會:韓廷傑《大史》中譯本譯者《序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7-11-08.
  7.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眾既同意。立為地主。故得太同意名。能擁護劣弱。故得剎帝利名。如法治國。能令一切眾生歡喜。戒行智慧。故號為大同意王。其王立時眾人相呼。為有情大同意王。」
    瑜伽師地論》:「如是器世間成已。有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來生此中。餘如前說。……復從此緣諸有情類更相顧眄便起愛染。次由能感男女業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遞相陵犯起諸邪行。遂為他人之所訶呰。方造室宅以自隱蔽。復由攝受粳稻因故。遂於其地復起攝受。由此緣已更相爭奪。不與取法從此而生。即由此緣立司契者。彼最初王名大等意。如是便有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吠舍眾、戍陀羅眾。出現世間。漸次因緣如經廣說。」
    遁倫《瑜伽論記》:「司契者。司謂衙府。契謂要限。則官長也。摩訶三末多。此云大等意。大眾齊等意樂。共同立以為尊者也。亦名差摩塞縛彌。此云田主。諸剎帝利種此後也。」

參考文獻 编辑

  • 韓廷傑譯. 《島史》. 台北: 慧炬出版社. 1996年 [2008-04-10]. ISBN 957-518-084-4. (原始内容于2020-10-28) (中文). 
  • 斯里蘭卡)摩訶那摩. 《大史》(上). 韓廷傑譯. 台北: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 [2020-05-25]. ISBN 957-543-475-7. (原始内容于2020-12-21) (中文).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 (中文)慧炬機構──《島史》內容簡介. [2008-04-10]. (原始内容于2020-10-28). 
  • 《島史》英譯本 The Dîpavaṃsa: An Ancient Buddhist Historical Record. 
  • (英文)Dīpavansa. 新国际百科全书. 1905. 
  • (英文). [200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31). 

島史,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commentaries, theravā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ā,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 島史 巴利文 Dipavamsa 另有中文譯名 島王統史 洲史 斯里蘭卡最早的編年史詩體歷史文獻 採用巴利文寫成 作者不詳 大約成書於公元4至5世紀 1 目录 1 編撰背景 2 內容 3 史料價值 3 1 斯里蘭卡早期的歷史文獻 3 2 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史料 3 3 缺點 4 譯本 5 注釋 6 參考文獻 7 參見 8 外部連結編撰背景 编辑據學者韓廷傑的說法 公元前一世紀斯里蘭卡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分裂 應是指赤銅鍱部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之紛爭 上座部大寺派為了便於弘法 並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 而著手編寫 島史 其佛教義理觀點有明顯抬高上座部的傾向 對研究原始佛教頗具史料價值 2 3 而 島史 的取材 則是僧伽羅文的 義疏 4 內容 编辑 島史 一共二十二章 第一章 調伏夜叉 至第二章 調伏龍與懸記 簡述佛陀生平及三次到斯里蘭卡弘法的傳說 第三章 摩訶三摩多王系 講述摩訶三摩多王世系和佛教開創者釋迦牟尼的家世 第四章 第一 第二次結集 及第七章 第三次結集 講述三次佛教結集的情況 並詳細記載了第二次集結後佛教分裂成十八個部派的情況 第五章 學派及師資相承 敍述佛涅槃後的學派及傳承 第六章 阿育王皈依 講述阿育王皈依佛教後所進行的一系列弘揚佛教的措施及支持召開佛教第三次結集等情況 第十五章 遺骨度來 及第十六章 接受大菩提樹 記述佛舍利及菩提樹傳入斯里蘭卡的史实 其餘各章 第八章 各方教化 第九章 毗闍耶來島 第十章 阿婆耶灌頂 第十一章 天愛帝須王灌頂 第十二章 摩哂陀來島 第十三章 奉獻大雲林園 第十四章 接受大寺和支提耶山 第十七章 摩哂陀入滅 第十八章 比丘尼教團 第十九章 阿婆耶木杈伽摩尼 第二十章 書寫佛典 第廿一章 諸王事蹟 第廿二章 以後諸王事蹟 記述了斯里蘭卡 佛教發展及歷代國王事蹟等等 5 史料價值 编辑斯里蘭卡早期的歷史文獻 编辑 島史 是古代斯里蘭卡歷史的原始史料 後世的一些重要著作 亦取材於這部書 如5世紀末 6世紀初時的佛教長老摩訶那摩 Mahanama 就取材自 島史 的內容 寫成斯里蘭卡另一部重要史詩體文獻 大史 的第一部份 6 研究早期佛教的重要史料 编辑 現代學者經常利用 島史 來研究早期佛教歷史 如 島史 轉載加工了 律藏注疏 中三次佛教結集 又如其中第三次結集記載中收錄了佛涅槃後的學派分化情況 可與北傳佛教的史料相互比較 島史 介入了摩訶三末多王 7 世系的記載 可與大乘佛教 佛本行集經 有關記載相互比較 另外 據學者韓廷傑指出 島史 既是研究佛教歷史的重要典籍 而斯里蘭卡歷代國王的佛教事業史料 主要依靠 島史 得以保存 5 缺點 编辑 島史 存在的缺點也有不少 包括它的內容有很多重複之處 詳略不當 缺乏連貫 而詩的格律也欠整齊 韓廷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 島史 並非出自一人的手筆所致 由於它的這些缺點 因此後來便有了經過文學加工的 大史 面世 4 譯本 编辑 nbsp 島史 中譯本書影 島史 從19世紀開始 已被翻譯成英文 日文等版本 而中文譯本 則有台北慧炬出版社出版的韓廷傑譯本 注釋 编辑 慧炬機構 島史 內容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島史 2020 07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21 韓廷傑 島史 中譯序言 第2頁 4 0 4 1 韓廷傑 島史 中譯序言 第1頁 5 0 5 1 韓廷傑 島史 中譯序言 第2 3頁 香港佛教聯合會 韓廷傑 大史 中譯本譯者 序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7 11 0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眾既同意 立為地主 故得太同意名 能擁護劣弱 故得剎帝利名 如法治國 能令一切眾生歡喜 戒行智慧 故號為大同意王 其王立時眾人相呼 為有情大同意王 瑜伽師地論 如是器世間成已 有諸有情 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來生此中 餘如前說 復從此緣諸有情類更相顧眄便起愛染 次由能感男女業故 一分有情男根生起 一分有情女根生起 遞相陵犯起諸邪行 遂為他人之所訶呰 方造室宅以自隱蔽 復由攝受粳稻因故 遂於其地復起攝受 由此緣已更相爭奪 不與取法從此而生 即由此緣立司契者 彼最初王名大等意 如是便有剎帝利眾 婆羅門眾 吠舍眾 戍陀羅眾 出現世間 漸次因緣如經廣說 遁倫 瑜伽論記 司契者 司謂衙府 契謂要限 則官長也 摩訶三末多 此云大等意 大眾齊等意樂 共同立以為尊者也 亦名差摩塞縛彌 此云田主 諸剎帝利種此後也 參考文獻 编辑韓廷傑譯 島史 台北 慧炬出版社 1996年 2008 04 10 ISBN 957 518 084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8 中文 斯里蘭卡 摩訶那摩 大史 上 韓廷傑譯 台北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 2020 05 25 ISBN 957 543 475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21 中文 參見 编辑 斯里蘭卡 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史外部連結 编辑 中文 慧炬機構 島史 內容簡介 2008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8 島史 英譯本 The Dipavaṃsa An Ancient Buddhist Historical Record 英文 Dipavansa 新国际百科全书 1905 英文 島史 與 大史 的差異 2007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3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島史 amp oldid 781959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