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摩哂陀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摩哂陀梵語Mahendra巴利語Mahinda,西元前285年-前205年),又譯作摩醯因陁羅摩呻提[1],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長老,他對於佛教傳出印度本土有重要的貢獻,將分別說部引入斯里蘭卡,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起源。

Bed of Mahinda in Mihintale

生平

島史以及大史這兩部斯里蘭卡紀實編年史書中紀載著西元前3世紀左右,摩哂陀旅行至斯里蘭卡與國王天愛帝須王英语Devanampiyatissa宣揚佛法的過程。[2]這兩本史書是最主要紀載著長老摩哂陀生平與行為的重要史料。在拉賈加拉英语Rassagala佛寺遺跡的碑文中證實了摩哂陀在此地弘法直到逝世。[3]

根據赤銅鍱部的《善見律毘婆沙》記載他是阿育王的長子[4]。摩哂陀以目犍連子帝須和尚出家,以摩訶提婆(即大天)為阿闍黎十戒,以摩闡提阿闍黎具足戒[5],因帝須是其和尚,摩哂陀傳承了他的法統。後來他受到阿育王派遣,將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島。

北傳佛教傳說,他是阿育王的同母弟。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他因為奢侈暴虐,應受死刑。軟禁七日,奉以珍饈,看守每日高喊所剩時日,他因而看破生死,得到阿羅漢果,於是得到阿育王赦免,出家加入僧團[6]。類似故事還有:《善見律毘婆沙》中阿育王的同母弟王儲“帝須”,《阿育王傳》中阿育王的親弟“宿大哆”本緣,《阿育王經》中阿育王的同母弟“毘多輸柯”因緣,也是給予他七日極慾享樂,死期威逼使其悟道。

注释

  1. ^ 《分別功德論》卷2:「阿難已將五百弟子,至中路恒水岸上,上船欲度。適至水半。王以至岸。毘舍離承阿難來,亦遣五百童子迎。欲適二國意故,以神力制船令住中流。時度弟子。一名摩禪提,二名摩呻提。告摩禪提:汝至羯賓興顯佛法,彼土未有佛法。好令流布。告摩呻提曰:汝至師子渚國,興隆佛法。囑累訖作十八變,出火燒身。」
  2. ^ Holt, John Clifford (2004), "Sri Lanka", in Buswell, Jr., Robert E. (ed.),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USA: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pp. 795–99, ISBN 0-02-865910-4
  3. ^ Paranavitana, Senarath (1962). An inscription of circa 200 B.C. at Rajagala commemorating saint Mahinda. Colombo: University of Ceylon review by Ceylon University Press. pp. 159–162.
  4. ^ 善見律毘婆沙》:“昔阿育王封欝支國。初往至國次第而去。即到南山。山下有村。名卑提寫。大富長者以女與阿育王為婦。到國而生一男兒。名摩哂陀。摩哂陀年已十四。後阿育王便登王位。”
  5. ^ 《善見律毘婆沙》卷2:「眾僧已受,即推目揵連子帝須為和尚;摩呵提婆為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為阿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十,即受具足戒,於戒壇中得三達智,具六神通漏盡羅漢。」
  6. ^ 大唐西域記》卷八摩揭陀國:「初,無憂王有同母弟,名摩醯因陁羅,唐言大帝。生自貴族,服僣王制,奢侈縱暴,眾庶懷怨。國輔老臣進諫王曰:『驕弟作威,亦已太甚。夫政平則國治,人和則主安,古之明訓,由來久矣。願存國典,收付執法。』無憂王泣謂弟曰:『吾承基緒,覆燾生靈,況爾同胞,豈忘惠愛,不先匡導,已陷刑法。上懼先靈,下迫眾議。』摩醯因陁稽首謝曰:『不自謹行,敢干國憲,願賜再生,更寛七日。』於是置諸幽室,嚴加守衛,珍羞上饌,進奉無虧。守者唱曰:『已過一日,餘有六日』。至第六日已,既深憂懼,更勵身心,便獲果證。昇虛空,示神迹,尋出塵俗,遠棲巖谷。」
    大唐西域記》卷第十一(二十三國):佛去世後第一百年,無憂王弟摩醯因陀羅捨離欲愛,志求聖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足步虛空,來遊此國,弘宣正法,流布遺教。自茲已降,風俗淳信。伽藍數百所,僧徒二萬餘人,遵行大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後二百餘年,各擅專門,分成二部:一曰摩訶毘訶羅住部,斥大乘,習小教。二曰阿跋耶祇釐住部,學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貞潔,定慧凝明,儀範可師,濟濟如也。

摩哂陀,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commentaries, theravā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ā,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英语 Buddhist modernism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摩哂陀 梵語 Mahendra 巴利語 Mahinda 西元前285年 前205年 又譯作摩醯因陁羅 摩呻提 1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佛教長老 他對於佛教傳出印度本土有重要的貢獻 將分別說部引入斯里蘭卡 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起源 Bed of Mahinda in Mihintale生平 编辑島史以及大史這兩部斯里蘭卡紀實編年史書中紀載著西元前3世紀左右 摩哂陀旅行至斯里蘭卡與國王天愛帝須王 英语 Devanampiyatissa 宣揚佛法的過程 2 這兩本史書是最主要紀載著長老摩哂陀生平與行為的重要史料 在拉賈加拉 英语 Rassagala 佛寺遺跡的碑文中證實了摩哂陀在此地弘法直到逝世 3 根據赤銅鍱部的 善見律毘婆沙 記載他是阿育王的長子 4 摩哂陀以目犍連子帝須為和尚而出家 以摩訶提婆 即大天 為阿闍黎受十戒 以摩闡提為阿闍黎受具足戒 5 因帝須是其和尚 摩哂陀傳承了他的法統 後來他受到阿育王派遣 將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島 北傳佛教傳說 他是阿育王的同母弟 玄奘 大唐西域記 記載他因為奢侈暴虐 應受死刑 軟禁七日 奉以珍饈 看守每日高喊所剩時日 他因而看破生死 得到阿羅漢果 於是得到阿育王赦免 出家加入僧團 6 類似故事還有 善見律毘婆沙 中阿育王的同母弟王儲 帝須 阿育王傳 中阿育王的親弟 宿大哆 本緣 阿育王經 中阿育王的同母弟 毘多輸柯 因緣 也是給予他七日極慾享樂 死期威逼使其悟道 注释 编辑 分別功德論 卷2 阿難已將五百弟子 至中路恒水岸上 上船欲度 適至水半 王以至岸 毘舍離承阿難來 亦遣五百童子迎 欲適二國意故 以神力制船令住中流 時度弟子 一名摩禪提 二名摩呻提 告摩禪提 汝至羯賓興顯佛法 彼土未有佛法 好令流布 告摩呻提曰 汝至師子渚國 興隆佛法 囑累訖作十八變 出火燒身 Holt John Clifford 2004 Sri Lanka in Buswell Jr Robert E ed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USA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pp 795 99 ISBN 0 02 865910 4 Paranavitana Senarath 1962 An inscription of circa 200 B C at Rajagala commemorating saint Mahinda Colombo University of Ceylon review by Ceylon University Press pp 159 162 善見律毘婆沙 昔阿育王封欝支國 初往至國次第而去 即到南山 山下有村 名卑提寫 大富長者以女與阿育王為婦 到國而生一男兒 名摩哂陀 摩哂陀年已十四 後阿育王便登王位 善見律毘婆沙 卷2 眾僧已受 即推目揵連子帝須為和尚 摩呵提婆為阿闍梨 授十戒 大德末闡提為阿闍梨 與具足戒 是時摩哂陀年滿二十 即受具足戒 於戒壇中得三達智 具六神通漏盡羅漢 大唐西域記 卷八摩揭陀國 初 無憂王有同母弟 名摩醯因陁羅 唐言大帝 生自貴族 服僣王制 奢侈縱暴 眾庶懷怨 國輔老臣進諫王曰 驕弟作威 亦已太甚 夫政平則國治 人和則主安 古之明訓 由來久矣 願存國典 收付執法 無憂王泣謂弟曰 吾承基緒 覆燾生靈 況爾同胞 豈忘惠愛 不先匡導 已陷刑法 上懼先靈 下迫眾議 摩醯因陁稽首謝曰 不自謹行 敢干國憲 願賜再生 更寛七日 於是置諸幽室 嚴加守衛 珍羞上饌 進奉無虧 守者唱曰 已過一日 餘有六日 至第六日已 既深憂懼 更勵身心 便獲果證 昇虛空 示神迹 尋出塵俗 遠棲巖谷 大唐西域記 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 佛去世後第一百年 無憂王弟摩醯因陀羅捨離欲愛 志求聖果 得六神通 具八解脫 足步虛空 來遊此國 弘宣正法 流布遺教 自茲已降 風俗淳信 伽藍數百所 僧徒二萬餘人 遵行大乘上座部法 佛教至後二百餘年 各擅專門 分成二部 一曰摩訶毘訶羅住部 斥大乘 習小教 二曰阿跋耶祇釐住部 學兼二乘 弘演三藏 僧徒乃戒行貞潔 定慧凝明 儀範可師 濟濟如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摩哂陀 amp oldid 6884821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