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巴利语

巴利語IAST/ISO 15919: Pāḷi、पालि)是古印度語言,属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中古印度-雅利安語,与梵語十分相近,是印度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之一。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比如婆罗米文天城文,以及由巴利圣典协会的英国语言学家理斯·戴维斯英语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所采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拉丁字母轉寫

巴利語
Pāḷi पालि
发音[paːli]
母语国家和地区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印度尼泊爾孟加拉
語言滅亡现無以巴利语为母語者,只用於書面交流和誦經使用
語系
文字婆羅米文開始的各種婆羅米系文字拉丁字母(如IASTISO 15919等)
語言代碼
ISO 639-1pi
ISO 639-2pli
ISO 639-3pli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起源

從字面上來看,巴利(Pāli),是線、行,或是文章、經典的意思,和註釋、評論(Aṭṭha-kathā)相對。按南傳上座部的記載,稱傳誦巴利三藏的語言,為「摩揭陀語」(Māgadhī),或「根本語」(Mūla-Bhāsā)。後來才叫其「聖典(Pāli)語」,即「巴利語」[1]

錫蘭上座部佛教的傳說,現存的《巴利語大藏經》就是阿育王的兒子[2]摩哂陀(巴利語:Mahinda,梵語:Mahindra)帶到錫蘭去的版本,所以巴利語也就是摩揭陀語Māgadhā niruttiMāgadhikā bhāsā)。在公元前二六年前後以僧伽羅字母記錄下來[1]。在公元五世紀,覺音尊者將僧伽羅語(sīhaḷa-bhāsa)注釋書轉譯為巴利聖典語[3]

然而,據季羨林考證,根據語言學的特徵,巴利語應是屬於古印度西部的方言,與流行於東部的摩揭陀語不同[4]。印度地方現存的三十多件阿育王敕令中,屬於西部群的基爾納爾(Girnar)刻文,最接近巴利語。巴利佛教所屬的上座部,其根據地即是西部印度優禪尼(Ujjeni)為主的地方,且其附近地區發現的刻文也與巴利語相近。並且,把上座部佛教傳入錫蘭的摩哂陀長老,據說生於優禪尼,並在這裡出家[1]

在巴利語和摩揭陀俗語(Ardhamāgadhī)之間有很多顯著的相似性,摩揭陀俗語是保存在古代耆那教經典中的古老形式的摩揭陀語。摩揭陀俗語同巴利語在類似要點上不同於阿育王題刻的東部俗語。例如,摩揭陀俗語也不把r變更為l,并且在名詞變格中至少在很多押韻的地方顯示了結尾-o而非東部俗語的-e。這種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因為耆那教的創始者尼乾陀若提子(被教徒尊稱為大雄 Mahāvīra)和釋迦牟尼佛在相同的地域(摩揭陀國)傳教。

語音系統

元音

高度 前后
i [i]

ī [iː]

u [u]

ū [uː]

e [e], [eː] a [ɐ] o [o], [oː]
ā [aː]

長和短元音只對比於開音節中;在閉音節中所有元音總是短的。短和長的eo是互補分布的:短變體只出現閉音節中,長變體只出現在開音節中。短和長的eo因此不是不同的音位。

有叫做anusvāra的聲音(梵語術語;巴利語為:nigghahita),用羅馬化字母ISO 15919)或IAST)表示,在多數傳統字母中用凸出點來表示,最初用作標記前面的元音要鼻音化的事實。就是說,aṃ, iṃuṃ表示[ã], [ĩ][ũ]。但是在很多傳統發音中,anusvāra被發音得更強,像軟腭鼻音[ŋ],所以這些聲音轉而被發音為[ãŋ], [ĩŋ][ũŋ]。但是永遠不跟隨在長元音之后發音;在被增加到以長元音結尾的詞幹的時候,ā, īū要轉換成相應的短元音,比如kathā + ṃ變成kathaṃ而非*kathāṃdevī + ṃ變成deviṃ而非*devīṃ

輔音

下面表格列出巴利語輔音。粗體是傳統羅馬化字母,方括中的是它的IPA發音。

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
塞音/塞擦音 近音 擦音
清音 濁音 邊音
不送氣 送氣 不送氣 送氣 鼻音 不送氣 送氣
軟齶音/聲門音 k [k] kh [kʰ] g [ɡ] gh [ɡʱ] [ŋ] h [h]
硬齶音/齦後音 c [tʃ] ch [tʃʰ] j [dʒ] jh [dʒʱ] ñ [ɲ] y [j]
捲舌音 [ʈ] ṭh [ʈʰ] [ɖ] ḍh [ɖʱ] [ɳ] r [ɻ] [ɭ] ḷh [ɭʱ]
齒音/齒齦音 t [t̪] th [t̪ʰ] d [d̪] dh [d̪ʱ] n [n̪] l [l] s [s]
唇音 p [p] ph [pʰ] b [b] bh [bʱ] m [m] v [ʋ]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後音 硬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m] n [n̪] [ɳ] ñ [ɲ] [ŋ]
塞音/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氣 p [p] t [t̪] [ʈ] c [tʃ] k [k]
送氣 ph [pʰ] th [t̪ʰ] ṭh [ʈʰ] ch[tʃʰ] kh [kʰ]
濁音 不送氣 b [b] d [d̪] [ɖ] j [dʒ] g [ɡ]
送氣 bh [bʱ] dh [d̪ʱ] ḍh [ɖʱ] jh [dʒʱ] gh [ɡʱ]
擦音 s [s] h [h]
近音 v [ʋ] r [ɻ] y [j]
邊音 不送氣 l [l] [ɭ]
送氣 ḷh [ɭʱ]

在巴利語中上述音素除了, ḷh都是獨立的音位只出現在軟腭塞音之前。ḷhḍh在單獨出現在元音之間時的同位異音

構詞法

巴利語是高度詞形變化的語言,其中幾乎所有詞,除了承載基本意義的詞根之外,還包含一個或多個詞綴(通常是后綴),它們某種方式修改意義。名詞要為了和格而變化詞尾;動詞詞形變化要承載關於人稱、數、時態語氣的信息。

名詞變格

巴利語名詞為三個文法(陽性,陰性,中性)和兩個數(單數,複數)而詞尾變化。名詞還在原則上顯示八個主格paccatta),呼格賓格upayoga),工具格karaṇa),與格sampadāna),離格屬格sāmin),和方位格bhumma);但是在很多實例中,兩個或多個格在形式上是同一的;特別是對於屬格和與格。

a-詞幹

a-詞幹,它的未變格詞幹結尾於短a/ə/),要么是陽性要么是中性的。陽性和中性形式只在主格、呼格和賓格中不同。

陽性(loka-“world”) 中性(yāna-“carriag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loko lokā yānaṃ yānāni
呼格 loka
賓格 lokaṃ loke
工具格 lokena lokehi yānena yānehi
離格 lokā(lokamhā, lokasmā; lokato) yānā(yānamhā, yānasmā; yānato)
與格 lokassa(lokāya) lokānaṃ yānassa(yānāya) yānānaṃ
屬格 lokassa yānassa
方位格 loke(lokasmiṃ) lokesu yāne(yānasmiṃ) yānesu

ā-詞幹

名詞的詞幹結尾於ā/aː/)總是陰性的。

陰性(kathā-“story”)
單數 複數
主格 kathā kathāyo
呼格 kathe
賓格 kathaṃ
工具格 kathāya kathāhi
離格
與格 kathānaṃ
屬格
方位格 kathāya, kathāyaṃ kathāsu

i-詞幹和u-詞幹

i-詞幹和u-詞幹要麼是陽性要么是中性的。陽性和中性形式只在主格和賓格上不同。呼格有同于主格的形式。

陽性(isi-“seer”) 中性(akkhi-“ey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isi isayo, isī akkhi, akkhiṃ akkhī, akkhīni
呼格
賓格 isiṃ
工具格 isinā isihi, isīhi akkhinā akkhihi, akkhīhi
離格 isinā, isito akkhinā, akkhito
與格 isino isinaṃ, isīnaṃ akkhino akkhinaṃ, akkhīnaṃ
屬格 isissa, isino akkhissa, akkhino
方位格 isismiṃ isisu, isīsu akkhismiṃ akkhisu, akkhīsu
陽性(bhikkhu-“monk”) 中性(cakkhu-“ey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bhikkhu bhikkhavo, bhikkhū cakkhu, cakkhuṃ cakkhūni
呼格
賓格 bhikkhuṃ
工具格 bhikkhunā bhikkhūhi cakkhunā cakkhūhi
離格
與格 bhikkhuno bhikkhūnaṃ cakkhuno cakkhūnaṃ
屬格 bhikkhussa, bhikkhuno bhikkhūnaṃ, bhikkhunnaṃ cakkhussa, cakkhuno cakkhūnaṃ, cakkhunnaṃ
方位格 bhikkhusmiṃ bhikkhūsu cakkhusmiṃ cakkhūsu

書寫

帶有變音符號的巴利語字母

歷史上,巴利語的最先書寫記錄據信是在斯里蘭卡基於早先口頭傳承而寫成的。依據斯里蘭卡的大編年史Mahavamsa,由於國家鬧大饑荒,佛教僧侶在公元前100年Vattagamini王期間寫下了巴利語圣典。寫下的巴利語的傳播保持了一套通用的字母音值系統,但使用各種各樣的實際文字來表達這些音值。這使很多西方人糊涂,他們意圖假定一種文字不可避免的連結著一組音素。

斯里蘭卡,巴利語文本記錄於新哈勒文(Sinhala,僧伽羅文)。其他地區文字,最顯著的有高棉文緬甸文、傣文(传统傣仂文)和現代泰文(自從1893年),天城文和东南亚孟族人(Mon)的孟文、寮文(寮国Laos)也已經被用來記錄巴利語。

自從十九世紀,巴利語已經用羅馬文字書寫了。Frans Velthuis設計了一個可選方案允許使用普通ASCII碼來打字而不用變音符號,但是它比標準Rhys Davids系統(見下)要更少可讀性。

巴利語字母如下排序(以天城字母的順序為基準,巴利語專用的發音擺在最後):

a ( अ )、ā ( आ )、i ( इ )、ī ( ई )、
u ( उ )、ū ( ऊ )、e ( ए )、o ( ओ )、-ṃ ( अं )、
k ( क )、kh ( ख )、g ( ग )、gh ( घ )、ṅ ( ङ )、
c ( च )、ch ( छ )、j ( ज )、jh ( झ )、ñ ( ञ )、
ṭ ( ट )、ṭh ( ठ )、ḍ ( ड )、ḍh ( ढ )、ṇ ( ण )、
t ( त )、th ( थ )、d ( द )、dh ( ध )、n ( न )、
p ( प )、ph ( फ )、b ( ब )、bh ( भ )、m ( म )、
y ( य )、r ( र )、l ( ल )、v ( व )、
s ( स )、h ( ह )、ḷ ( ळ )、ḷh ( ऴ )。

ḷh儘管是h的連寫,但實際上是一個單一音素,如同kh、gh、ch...等等。

計算機上的巴利語轉寫

有多種字體用於巴利語轉寫,但是不推薦老的ASCII字體比如Leedsbit PaliTranslit, Times_Norman, Times_CSX+, Skt Times, Vri RomanPali CN/CB等,因為它們彼此不兼容并且在技術上過時了。正好相反,推薦基於Unicode標準的字體,因為Unicode是所有字體的前景還有它們易於相互移植。

但是不是所有Unicode字體都包含必須的字符。要正確的顯示用於羅馬化巴利語(或梵語)的所有變音符號,Unicode字體必須包含下列字符范圍:

  • Basic Latin: U+0000 – U+007F
  • Latin-1 Supplement: U+0080 – U+00FF
  • Latin Extended-A: U+0100 – U+017F
  • Latin Extended-B: U+0180 – U+024F
  • Latin Extended Additional: U+1E00 – U+1EFF

巴利圣典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向Windows和Linux計算機推薦VU-Times字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Gandhari Unicode字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推薦,和到其他一些可用於巴利語的Unicode字體的鏈接。還有一名英國佛教僧侶Bhikkhu Pesala提供了原為自己設計的一些巴利語Unicode ,和用於Windows XP的某些巴利語。進一步的,Alanwood的Unicode資源的字體段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鏈接了可用於巴利語錄入的一些通用字體,如果它們覆蓋了上述字符范圍的話。

使用ASCII的巴利語文本

Velthuis方案最初由Frans Velthuis在1991年為他給TEX排字系統設計的“devnag”天城體字體開發的。表示巴利語變音符號的這種系統已經用於某些web站點和討論列表。

下表比較各種常用表示:

字符 ASCII表示 字符名 Unicode編碼 HTML代碼
ā aa a macron U+0101 ā
ī ii i macron U+012B ī
ū uu u macron U+016B ū
.r r dot-under U+1E5B
.l l dot-under U+1E37
.m m dot-under U+1E43
.h h dot-under U+1E25
"n n dot-over U+1E45
ñ ~n n tilde U+00F1 ñ
.n n dot-under U+1E47
.t t dot-under U+1E6D
.d d dot-under U+1E0D
ś "s s acute U+015B ś
.s s dot-under U+1E63

巴利語與梵語

儘管巴利語不能被認為是古典梵語或更早的吠陀梵語的直接後代,這些語言明顯有非常密切關聯,并且巴利語和梵語的共同特征總是很容易被熟悉二者的印度人識別出來。實際上,大部分的巴利語和梵語的詞幹都是在形式上同一的,只在詞尾變化的細節上有所區別。

這種聯繫是如此充分的眾所周知,以至於來自梵語的技術術語可以通過一組常規的音韻變換輕易的轉換成巴利語。這種變換模擬出了曾在原巴利語中發生的音韻發展的子集。由於這些變換的流行,不總能得知給定的巴利詞是古俗語詞匯的一部分,還是從梵語借來的變換後的詞。梵語詞有規律的對應於巴利詞的存在性不總是巴利詞源的可靠證據,因為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反向構詞可以從俗語詞創造出假造的梵語詞。

下列音位學處理不意圖作為對從古印度祖先語言產生巴利語的歷史變化的詳盡描述,而是在梵語和巴利語之間最常見的音韻等式的總結,并且不聲稱其完備性。

元音和雙元音

  • 梵語的aiau總是分別單元音化為巴利語的eo
例如:maitrīmettā, auṣadhaosadha
  • 梵語的ayaava同樣經常簡約為巴利語的eo
例如:dhārayatidhāreti, avatāraotāra, bhavatihoti
  • 梵語的avi成為巴利語的e(就是aviaie
例如:sthavirathera
  • 梵語的在巴利語中出現為a, iu,經常一致於在隨后音節中元音。有時還在唇音之后變為u
例如:ktakata, tṣṇataṇha, smtisati, ṣiisi, dṣṭidiṭṭhi, ddhiiddhi, juuju, spṣṭaphuṭṭha, vddhavuddha
  • 梵語的長元音在兩個隨后輔音的序列之前被縮短。
例如:kṣāntikhanti, rājyarajja, īśvaraissara, tīrṇatiṇṇa, pūrvapubba

輔音

音素變更

  • 梵語的噝擦音ś, s合并到一起為巴利語的s
例如:śaraṇasaraṇa, doadosa
  • 梵語的塞音ḍh在元音之間成為ḷh(同於吠陀梵語)
例如:cakravāacakkavāa, virūḍhavirūḷha

同化

一般規則
  • 很多從一個輔音到臨近輔音的同化出現在巴利語的發展中,產生了大量的(雙)輔音。因為長輔音的送氣只在這個簇的最后輔音上是可識別的,長輔音kh, gh, ch, jh, ṭh, ḍh, th, dh, ph, bh出現為kkh, ggh, cch, jjh, ṭṭh, ḍḍh, tth, ddh, pph, bbh,而非khkh, ghgh等。
  • 在同化會在詞首生成長輔音(或不送氣塞音+送氣塞音的序列)的時候,詞首長輔音要簡化為一個單一輔音。
例如:prāṇapāṇa(非ppāṇa), sthavirathera(非tthera), dhyānajhāna(非jjhāna), ātiñāti(非ññāti
  • 在同化會在詞中間生成三輔音序列的時候,長輔音要簡化直到在序列中只有兩個輔音。
例如:uttrāsauttāsa(非utttāsa), mantramanta(非mantta), indrainda(非indda), vandhyavañjha(非vañjjha
  • 從同化得出的序列vv要變更為bb
例如:sarvasavvasabba, pravrajatipavvajatipabbajati, divyadivvadibba
整體同化

整體同化就是一個音素變為同一於臨近音素,它有兩種類型:隨後同化是被同化的音素同一於隨后的音素;而跟前同化是被同化的音素同一於前面的音素。

隨後同化
  • 內部的visarga同化為隨後的清塞音或噝擦音
例如:duḥkṛtadukkata, duḥkhadukkha, duḥprajñaduppañña, niḥkrodha(=niṣkrodha)→ nikkodha, niḥpakva(=niṣpakva)→ nippakka, niḥśokanissoka, niḥsattvanissatta
  • 兩個不類似的梵語塞音的序列中,第一個塞音同化為第二個塞音
例如:vimuktivimutti, dugdhaduddha, utpādauppāda, pudgalapuggala, udghoṣaugghosa, adbhutaabbhuta, śabdasadda
  • 在兩個不類似鼻音的序列中,第一個鼻音同化為第二個鼻音
例如:unmattaummatta, pradyumnapajjunna
  • j同化為隨后的ñ(就是成為ññ
例如:praāpaññā, ātiñāti
  • 梵語的流音rl同化為隨後的塞音、鼻音、噝擦音或v
例如:rgamagga, karmakamma, varṣavassa, kalpakappa, sarvasavvasabba
  • r同化為隨後的l
例如:durlabhadullabha, nirlopanillopa
  • d有時同化為隨後的v,生成vvbb
例如:udvignauvviggaubbigga, dvādaśabārasa(比較於dvādasa
  • td在出現於詞素邊界上的時候,可以同化為隨後的sy
例如:ut+savaussava, ud+yānauyyāna
跟前同化
  • 鼻音有時同化為前面的塞音(在其他插音出現的情況請參見后面)
例如:agniaggi, ātmanatta, prāpnotipappoti, śaknotisakkoti
  • m同化為詞首噝擦音
例如:smaratisarati, smṛtisati
  • 鼻音同化為前面的塞音+噝擦音簇,它接著有如沒有跟隨鼻音那樣發展(參見后面的部分同化)
例如:kṣṇatikṣatikkha, lakṣmīlakṣīlakkhī
  • 梵語的流音rl同化為前面的塞音、鼻音、噝擦音或v
例如:prāṇapāṇa, grāmagāma, śrāvakasāvaka, agraagga, indrainda, pravrajatipavvajatipabbajati, aśruassu
  • y同化為前面的非齒/卷舌塞音或鼻音
例如:cyavaticavati, jyotiṣjoti, jyarajja, matsyamacchyamaccha, lapsyatelacchyatelacchati, abhyāgataabbhāgata, ākhyātiakkhāti, saṃkhyāsaṅkhāsaṅkhyā也同樣), ramyaramma
  • y同化為前面的非詞首v,生成vvbb
例如:divyadivvadibba, veditavyaveditavvaveditabba, bhāvyabhavvabhabba
  • yv同化為任何前面的塞擦音,生成ss
例如:paśyatipassati, śyenasena, aśvaassa, īśvaraissara, kariṣyatikarissati, tasyatassa, svāminsāmī
  • v有時同化為前面的塞音
例如:pakvapakka, catvāricattāri, sattvasatta, dhvajadhaja
部分和相互同化
  • 梵語的在塞音前的噝擦音同化為這個塞音,并且如果這個塞音不是送氣的,則變為送氣的;就是說śc, st, ṣṭsp變為cch, tth, ṭṭhpph
例如:paścātpacchā, astiatthi, stavathava, śreṣṭhaseṭṭha, aṣṭaaṭṭha, sparśaphassa
  • 在噝擦音-塞音-流音序列中,流音同化為前面的輔音,并且這個簇表現得如同噝擦音-塞音序列,就是說strṣṭr變為tthṭṭh
例如:śāstraśastasattha, ṣṭraraṣṭaraṭṭha
  • tps之前成為c,并且這個噝擦音同化為前面的音素并送氣(就是說序列tsps成為cch
例如:vatsavaccha, apsarasaccharā
  • 噝擦音同化為前面的k并送氣(就是說序列kṣ變為kkh
例如:bhikṣubhikkhu, kṣāntikhanti
  • 跟隨著y的任何齒或卷舌塞音或鼻音都轉換成相應的硬腭音,并且y同化為這個新輔音,就是說ty, thy, dy, dhy, ny成為cc, cch, jj, jjh, ññ;類似的ṇy變為ññ。在塞音前的鼻音變成共享這種變化的硬腭音。
例如:tyajaticyajaticajati, satyasacyasacca, mithyāmichyāmicchā, vidyāvijyāvijjā, madhyamajhyamajjha, anyaañyaañña, puṇyapuñyapuñña, vandhyavañjhyavañjjhavañjha
  • 序列mr變為mb,通過在鼻音和流音之間插入一個塞音,隨后把這個流音同化為這個塞音,并且最后簡化結果的長輔音。
例如:āmraambraamba, mratamba

插音

有時在特定輔音序列中插入插音元音。如對,可以插入a, iu,依賴於鄰接輔音或在隨后音節中元音的影響。i經常出現在i, y或硬腭音附近;u經常出現在u, v或唇音附近。

  • 塞音+鼻音序列有時用au分離
例如:ratnaratana, padmapadumau受唇音m的影響)
  • 序列sn在詞首可以變為sin
例如:snānasināna, snehasineha
  • i可以插入在輔音和l之間
例如:kleśakilesa, glānagilāna, mlāyatimilāyati, ślāghatisilāghati
  • 在詞首噝擦音和r之間可以插入插音元音
例如:śrīsirī
  • 序列ry一般變為riyi受隨后的y的影響),但出於元音縮短的目的仍被當作雙輔音序列
例如:āryaaryaariya, sūryasuryasuriya, vīryaviryaviriya
  • ai插入rh之間
例如:arhatiarahati, garhāgarahā, barhiṣbarihisa
  • 在其他的輔音序列中有零星的插音
例如:caityacetiya(非cecca), vajravajira(非vajja

其他變更

  • 梵語的任何在鼻音前的噝擦音都變為跟隨著h的鼻音序列,就是說ṣṇ, snsm成為ṇh, nhmh
例如:tṛṣṇataṇha, uṣṇīṣauṇhīsa, asmiamhi
  • 序列śn成為ñh,由於n同化為前面的硬腭噝擦音
例如:praśnapraśñapañha
  • 序列hyhv經歷對調
例如:jihvājivhā, gṛhyagayha, guhyaguyha
  • h經歷與隨后的鼻音的對調
例如:gṛhṇātigaṇhāti
  • ye和元音之間成為長輔音
例如:śreyasseyya, MaitreyaMetteyya
  • 濁送氣音比如bhgh罕見的偶爾變為h
例如:bhavatihoti, -ebhiṣ-ehi, laghulahu
  • 齒音和卷舌音零星的變為對方
例如:jñānañāa(非ñāna), dahatiahati(比較於Pāli dahatiala(非a), sthānaṭhāna(非thāna), duḥkṛtadukkaa(比較於Pāli dukkata

例外

有對上述規則的一些顯著的例外;其中很多是常用的俗語詞而不是從梵語中借用來的。

  • āryaayya(比較於ariya
  • gurugaru(adj.)(比較於guru(n.))
  • puruṣapurisa(非purusa
  • vṛkṣarukṣarukkha(非vakkha

巴利語與愛盧語

巴利語與梵語的闗係密切是眾所就知,因兩種語言有大量的研究。但巴利語與梵語都受到古印度的其他俗語如愛盧語(Eḷu)、甚或更早的源頭語如亞蘭語希伯來語所影响,跨地域的語言研究仍在期待中。愛盧語亦是中期雅利安語的其中一種,公元三世紀前已在用。愛盧語是辛哈拉(Sinhalese)語的源頭語。愛盧語的詞干在形式上大量與巴利語相同,通過語音轉換,愛盧語即能轉為巴利語與梵語,與梵語轉巴利語的技朮相同。

元音和雙元音

  • 梵語的aiau總是分別單元音化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eo
例如:maitrīmettā, auṣadhaosadha
  • 梵語的avi成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e(就是aviaie
例如:sthavirathera

發音改變

  • 梵語及巴利語首音ca 化為愛盧語 sh
例如: candasanda, handa
  • 梵巴語的P若非删除 ,轉成 v
例如: paruva, padiva
  • 梵語的噝擦音ś, s合并到一起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s
例如:śaraṇasaraṇa, doadosa

愛盧語與巴利語相同詞語表

愛盧語 巴利語 中文
äsa akkhi
aga agga 最高, 頂端
ahasa ākāsa 天空
akosa akkosa 侮辱, 責備
akmana akkamana 攻擊
akura akkhara 字母
anada ānanda 幸福,阿難
aruta attha 意思, 利益, 財富, 事件
asuna āsana 座位
ata hatta
atuna anta
bambu brahma 梵天
basa bhāsā 語言
bima bhūmi
boduna bhojana 食物
bodu buddha 佛陀
bōsat bōdhisatta 菩薩
dahama, dam dhamma
data danta
däla jāla
devola devālaya 神廟
diga, digu dīgha
diva jivhā 舌頭

字體圖集

參見

註釋

  1. ^ 1.0 1.1 1.2 賀勻、蔡奇林. 略 談巴利語. [2017-12-03]. (原始内容于2020-11-23). 
  2. ^ 大唐西域記》有他是阿育王的弟弟的傳說。
  3. ^ 《小王統史》:「其時所有譯成錫蘭語之義解,為一切人之根本言語摩羯陀語。在生類所有言語中,如此〔語〕持來利益,所有之長老阿闍梨而見為如聖典。由彼總終達耶!彼〔佛音〕為禮大菩提樹,而去閻浮洲。」
  4. ^ 季羨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北京大學人文科學學報》一九五七年第一期:我們還可以從語言特徵上來闡明巴利文不是摩揭陀語。關於巴利文的流行地區問題,學者們有各種不同意見。Westergaard(《Über den ältesten Zeitraum der indischen Geschichte》, p. 87.)和E. Kuhn(《Beiträge zur Pāli-Grammatik》, pp. 6 ff.)認為巴利文是優襌尼(Ujjayinī)地方的方言。R. O. Franke從碑刻方面來著手研究這個問題,結論是︰巴利文是賓陀山(Vindhya)中部至西部一帶的方言(《Pāli und Sanskrit》, pp. 131 ff.)。Sten Konow也以為賓陀山地帶就是巴利文的故鄉(《The Home of Paiśāci》, ZDWG. 64, p. 95 ff.),因為他發現巴利文與毗舍遮語之間相同的地方很多,而毗舍遮的故鄉他就定為優襌尼(Grerson,《The paiśāca Language of North-Western India》, Asiatic Society Monographs. Vol. Ⅷ, 1906.書中說毗舍遮語是印度西北部方言。)。H. Oldenberg最初主張巴利文是羯陵迦(Kaliṅga)方言(巴利文《律藏》,vol. I. London 1879, pp. L ff.)。附和此說者有E. Müller(《Simplilfied Grammar of the Pāli Language》, London 1884, p.111.)。但是H. Oldenberg後來又放棄了前說,另立新說,說巴利文是馬拉提語的前身(《Die Lehre des Upanishaden und die Anfänge des Buddhismus》, Göttingen 1915, p. 283.)。E. Windisch(《Über den sprachlichen Charakter des Pali》, Actes du XIV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es Orientalistes, prem. Partie, Paris 1906, pp. 252 ff.)和W. Geiger(《Pāli literatur und Sprache》, Strassburg 1916, p. 5.)則復歸舊說,說巴利文就是摩揭陀方言(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獻不勝枚舉,請參閱︰季羡林《使用不定過去時作為確定佛典年代和來源的標準》“Die Verwedung des Aorists als Kriterium für Alter und Ursprung buddhistischer Texte”。德國《格廷根科學院集刊.語言學歷史學類》,1949, p. 288. Anm, 2.)。上面這些說法雖然紛歧,但也有比較一致的一點,這就是︰多數學者都主張巴利文是一個西部方言。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子。巴利文的形態變化與阿育王石刻的吉爾那爾(Girnār)石刻相似,如“於”格的語尾是-amhi﹑-e“業”格複數的語尾是-ne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摩揭陀語則是一個東部方言,r變成l,s變成ś,以-a作尾聲的字“體”格的語尾是 -e等等。兩者的區別是非常大的,無論如何也不能混為一談。
  5. ^ Digitised Manuscripts - The British Library. [2021-05-29]. (原始内容于2021-06-19). 
  6. ^ พิพิธภัณฑสถานแห่งชาติ หริภุญไชย - Virtual tour. [2021-06-14]. (原始内容于2019-12-28). 

參考文獻

  • See entries for "Pali"(written by K. R. Norman英语K. R. Norman of the Pali Text Society)and "India--Buddhism" in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Religion,(Sawyer ed.)ISBN 978-0-08-043167-3
  • Warder, A.K. Introduction to Pali 3rd. Pali Text Society英语Pali Text Society. 1991. ISBN 0860131971. 
  • de Silva, Lily. Pali Primer 1st.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s. 1994. ISBN 817414014X. 
  • Müller, Edward. Simplified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5 [1884]. ISBN 8120611039. 

延伸閱讀

  • Gupta, K. M.(2006). Linguistic approach to meaning in Pali. New Delhi: Sundeep Prakashan. ISBN 978-81-7574-170-6
  • Müller, E.(2003). The Pali language: a simplified grammar. Trubner's collection of simplified grammars. London: Trubner. ISBN 978-1-84453-001-4
  • Oberlies, T., & Pischel, R.(2001). Pāli: a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heravāda Tipiṭaka. Indian philology and South Asian studies, v. 3.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ISBN 978-3-11-016763-4
  • Hazra, K. L.(1994). Pāli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survey and historical study. Emerging perceptions in Buddhist studies, no. 4-5. New Delhi: D.K. Printworld. ISBN 978-81-246-0004-7
  •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1979).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system for the romanization of Lao, Khmer, and Pali. New York: The Institute.
  • Soothill, W. E., & Hodous, L.(1937).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 with Sanskrit and English equivalents and a Sanskrit-Pali index. London: K.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外部連結

  • 巴利文输入法 北京馨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Text Society, London. 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ipstead, 1921-1925.
  • Buddhist India by T.W. Rhys Davids, chapter IX,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at Ethnolog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Text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ee searchable online database of Pali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whole Can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izel Mazard's excellent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Pali resources, including
    • Resources for reading & writing Pāli in indigenous scripts: Burmese, Sri Lankan, & Cambodi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textbook to teach yourself Pali (by Narada The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reference work on the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 (by G Duroisel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guide to learning the Pāli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Primer" by Lily De Silva (requires installation of special fo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Primer" by Lily De Silva (UTF-8 encod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ee/Public-Domain Elementary Pāli Course--PDF form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ee/Public-Domain Pāli Grammar (in PDF 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ee/Public-Domain Pāli Buddhist Dictionary (in PDF 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prehensive list of Pāli texts on Wikisour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uddhist 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ML version of the book by G.P. Malalasekera, 1937-8
  • Pali Text Reader (softw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li help at Help.com Wiki[永久失效連結]
  • "A Course in the Pali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dio lectures by Bhikkhu Bodhi英语Bhikkhu Bodhi based on Gair & Karunatilleke (1998).
  • Pali Conjugation and Declension Tables for Stud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Table of Pali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巴利文词典及学习专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巴利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nline Pāḷi Tipiṭak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從 A. P. Buddhadatta的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 中譯

巴利语,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4年4月30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巴厘语, 巴利語, iast, 15919, pāḷi, 是古印度語言, 属於印欧语系, 印度, 伊朗语族, 印度, 雅利安语支的中古印度, 雅利安語, 与梵語十分相近, 是印度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之一, 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 比如婆罗米文, 天城文, 以及由巴利圣典协会的英国语言学家理斯, 戴维斯, 英语, thomas, william, rhy.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4年4月30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巴厘语 巴利語 IAST ISO 15919 Paḷi प ल 是古印度語言 属於印欧语系 印度 伊朗语族 印度 雅利安语支的中古印度 雅利安語 与梵語十分相近 是印度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之一 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 比如婆罗米文 天城文 以及由巴利圣典协会的英国语言学家理斯 戴维斯 英语 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 所采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拉丁字母轉寫 巴利語Paḷi प ल 发音 paːli 母语国家和地区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柬埔寨 老撾 越南 印度 尼泊爾 孟加拉語言滅亡现無以巴利语为母語者 只用於書面交流和誦經使用語系印欧语系 印度 伊朗語族印度 雅利安語支巴利語文字從婆羅米文開始的各種婆羅米系文字和拉丁字母 如IAST ISO 15919等 語言代碼ISO 639 1 span class plainlinks pi span ISO 639 2 a href https iso639 3 sil org code pli class extiw title iso639 3 pli pli a ISO 639 3 a href https iso639 3 sil org code pli class extiw title iso639 3 pli pli a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英语 Buddhist modernism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 目录 1 起源 2 語音系統 2 1 元音 2 2 輔音 3 構詞法 3 1 名詞變格 3 1 1 a 詞幹 3 1 2 a 詞幹 3 1 3 i 詞幹和u 詞幹 4 書寫 4 1 帶有變音符號的巴利語字母 4 2 計算機上的巴利語轉寫 4 3 使用ASCII的巴利語文本 5 巴利語與梵語 5 1 元音和雙元音 5 2 輔音 5 2 1 音素變更 5 2 2 同化 5 2 2 1 一般規則 5 2 2 2 整體同化 5 2 2 2 1 隨後同化 5 2 2 2 2 跟前同化 5 2 2 3 部分和相互同化 5 2 3 插音 5 2 4 其他變更 5 3 例外 6 巴利語與愛盧語 6 1 元音和雙元音 6 2 發音改變 7 愛盧語與巴利語相同詞語表 8 字體圖集 9 參見 10 註釋 11 參考文獻 12 延伸閱讀 13 外部連結起源 编辑從字面上來看 巴利 Pali 是線 行 或是文章 經典的意思 和註釋 評論 Aṭṭha katha 相對 按南傳上座部的記載 稱傳誦巴利三藏的語言 為 摩揭陀語 Magadhi 或 根本語 Mula Bhasa 後來才叫其 聖典 Pali 語 即 巴利語 1 據錫蘭上座部佛教的傳說 現存的 巴利語大藏經 就是阿育王的兒子 2 摩哂陀 巴利語 Mahinda 梵語 Mahindra 帶到錫蘭去的版本 所以巴利語也就是摩揭陀語 Magadha nirutti Magadhika bhasa 在公元前二六年前後以僧伽羅字母記錄下來 1 在公元五世紀 覺音尊者將僧伽羅語 sihaḷa bhasa 注釋書轉譯為巴利聖典語 3 然而 據季羨林考證 根據語言學的特徵 巴利語應是屬於古印度西部的方言 與流行於東部的摩揭陀語不同 4 印度地方現存的三十多件阿育王敕令中 屬於西部群的基爾納爾 Girnar 刻文 最接近巴利語 巴利佛教所屬的上座部 其根據地即是西部印度優禪尼 Ujjeni 為主的地方 且其附近地區發現的刻文也與巴利語相近 並且 把上座部佛教傳入錫蘭的摩哂陀長老 據說生於優禪尼 並在這裡出家 1 在巴利語和摩揭陀俗語 Ardhamagadhi 之間有很多顯著的相似性 摩揭陀俗語是保存在古代耆那教經典中的古老形式的摩揭陀語 摩揭陀俗語同巴利語在類似要點上不同於阿育王題刻的東部俗語 例如 摩揭陀俗語也不把r 變更為l 并且在名詞變格中至少在很多押韻的地方顯示了結尾 o 而非東部俗語的 e 這種相似性不是偶然的 因為耆那教的創始者尼乾陀若提子 被教徒尊稱為大雄 Mahavira 和釋迦牟尼佛在相同的地域 摩揭陀國 傳教 語音系統 编辑参见 巴利語音系 本页面包含國際音標符号 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正确的IPA符号 否则可能出现乱码 问号 空格等其它符号 元音 编辑 高度 前后前 央 后高 i i i iː u u u uː 中 e e eː a ɐ o o oː 低 a aː 長和短元音只對比於開音節中 在閉音節中所有元音總是短的 短和長的e 與o 是互補分布的 短變體只出現閉音節中 長變體只出現在開音節中 短和長的e 與o 因此不是不同的音位 有叫做anusvara 的聲音 梵語術語 巴利語為 nigghahita 用羅馬化字母ṁ ISO 15919 或ṃ IAST 表示 在多數傳統字母中用凸出點來表示 最初用作標記前面的元音要鼻音化的事實 就是說 aṃ iṃ 和uṃ 表示 a ĩ 和 ũ 但是在很多傳統發音中 anusvara 被發音得更強 像軟腭鼻音 ŋ 所以這些聲音轉而被發音為 aŋ ĩŋ 和 ũŋ 但是ṃ 永遠不跟隨在長元音之后發音 在ṃ 被增加到以長元音結尾的詞幹的時候 a i 和u 要轉換成相應的短元音 比如katha ṃ 變成kathaṃ 而非 kathaṃ devi ṃ 變成deviṃ 而非 deviṃ 輔音 编辑 下面表格列出巴利語輔音 粗體是傳統羅馬化字母 方括中的是它的IPA發音 發音部位 發音方法塞音 塞擦音 近音 擦音清音 濁音 邊音不送氣 送氣 不送氣 送氣 鼻音 不送氣 送氣軟齶音 聲門音 k k kh kʰ g ɡ gh ɡʱ ṅ ŋ h h 硬齶音 齦後音 c tʃ ch tʃʰ j dʒ jh dʒʱ n ɲ y j 捲舌音 ṭ ʈ ṭh ʈʰ ḍ ɖ ḍh ɖʱ ṇ ɳ r ɻ ḷ ɭ ḷh ɭʱ 齒音 齒齦音 t t th t ʰ d d dh d ʱ n n l l s s 唇音 p p ph pʰ b b bh bʱ m m v ʋ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後音 硬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鼻音 m m n n ṇ ɳ n ɲ ṅ ŋ 塞音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氣 p p t t ṭ ʈ c tʃ k k 送氣 ph pʰ th t ʰ ṭh ʈʰ ch tʃʰ kh kʰ 濁音 不送氣 b b d d ḍ ɖ j dʒ g ɡ 送氣 bh bʱ dh d ʱ ḍh ɖʱ jh dʒʱ gh ɡʱ 擦音 s s h h 近音 v ʋ r ɻ y j 邊音 不送氣 l l ḷ ɭ 送氣 ḷh ɭʱ 在巴利語中上述音素除了ṅ ḷ 和ḷh 都是獨立的音位 ṅ 只出現在軟腭塞音之前 ḷ 和ḷh 是 ḍ 和ḍh 在單獨出現在元音之間時的同位異音 構詞法 编辑参见 巴利語語法 巴利語是高度詞形變化的語言 其中幾乎所有詞 除了承載基本意義的詞根之外 還包含一個或多個詞綴 通常是后綴 它們某種方式修改意義 名詞要為了性 數和格而變化詞尾 動詞詞形變化要承載關於人稱 數 時態和語氣的信息 名詞變格 编辑 巴利語名詞為三個文法性 陽性 陰性 中性 和兩個數 單數 複數 而詞尾變化 名詞還在原則上顯示八個格 主格 paccatta 呼格 賓格 upayoga 工具格 karaṇa 與格 sampadana 離格 屬格 samin 和方位格 bhumma 但是在很多實例中 兩個或多個格在形式上是同一的 特別是對於屬格和與格 a 詞幹 编辑 a 詞幹 它的未變格詞幹結尾於短a e 要么是陽性要么是中性的 陽性和中性形式只在主格 呼格和賓格中不同 陽性 loka world 中性 yana carriag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主格 loko loka yanaṃ yanani呼格 loka賓格 lokaṃ loke工具格 lokena lokehi yanena yanehi離格 loka lokamha lokasma lokato yana yanamha yanasma yanato 與格 lokassa lokaya lokanaṃ yanassa yanaya yananaṃ屬格 lokassa yanassa方位格 loke lokasmiṃ lokesu yane yanasmiṃ yanesua 詞幹 编辑 名詞的詞幹結尾於a aː 總是陰性的 陰性 katha story 單數 複數主格 katha kathayo呼格 kathe賓格 kathaṃ工具格 kathaya kathahi離格與格 kathanaṃ屬格方位格 kathaya kathayaṃ kathasui 詞幹和u 詞幹 编辑 i 詞幹和u 詞幹要麼是陽性要么是中性的 陽性和中性形式只在主格和賓格上不同 呼格有同于主格的形式 陽性 isi seer 中性 akkhi ey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主格 isi isayo isi akkhi akkhiṃ akkhi akkhini呼格賓格 isiṃ工具格 isina isihi isihi akkhina akkhihi akkhihi離格 isina isito akkhina akkhito與格 isino isinaṃ isinaṃ akkhino akkhinaṃ akkhinaṃ屬格 isissa isino akkhissa akkhino方位格 isismiṃ isisu isisu akkhismiṃ akkhisu akkhisu陽性 bhikkhu monk 中性 cakkhu eye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主格 bhikkhu bhikkhavo bhikkhu cakkhu cakkhuṃ cakkhuni呼格賓格 bhikkhuṃ工具格 bhikkhuna bhikkhuhi cakkhuna cakkhuhi離格與格 bhikkhuno bhikkhunaṃ cakkhuno cakkhunaṃ屬格 bhikkhussa bhikkhuno bhikkhunaṃ bhikkhunnaṃ cakkhussa cakkhuno cakkhunaṃ cakkhunnaṃ方位格 bhikkhusmiṃ bhikkhusu cakkhusmiṃ cakkhusu書寫 编辑参见 巴利語語法 帶有變音符號的巴利語字母 编辑 歷史上 巴利語的最先書寫記錄據信是在斯里蘭卡基於早先口頭傳承而寫成的 依據斯里蘭卡的大編年史Mahavamsa 由於國家鬧大饑荒 佛教僧侶在公元前100年Vattagamini 王期間寫下了巴利語圣典 寫下的巴利語的傳播保持了一套通用的字母音值系統 但使用各種各樣的實際文字來表達這些音值 這使很多西方人糊涂 他們意圖假定一種文字不可避免的連結著一組音素 在斯里蘭卡 巴利語文本記錄於新哈勒文 Sinhala 僧伽羅文 其他地區文字 最顯著的有高棉文 緬甸文 傣文 传统傣仂文 和現代泰文 自從1893年 天城文和东南亚孟族人 Mon 的孟文 寮文 寮国Laos 也已經被用來記錄巴利語 自從十九世紀 巴利語已經用羅馬文字書寫了 Frans Velthuis設計了一個可選方案允許使用普通ASCII碼來打字而不用變音符號 但是它比標準Rhys Davids系統 見下 要更少可讀性 巴利語字母如下排序 以天城字母的順序為基準 巴利語專用的發音擺在最後 a अ a आ i इ i ई u उ u ऊ e ए o ओ ṃ अ k क kh ख g ग gh घ ṅ ङ c च ch छ j ज jh झ n ञ ṭ ट ṭh ठ ḍ ड ḍh ढ ṇ ण t त th थ d द dh ध n न p प ph फ b ब bh भ m म y य r र l ल v व s स h ह ḷ ळ ḷh ऴ ḷh 儘管是ḷ 和h 的連寫 但實際上是一個單一音素 如同kh gh ch 等等 計算機上的巴利語轉寫 编辑 有多種字體用於巴利語轉寫 但是不推薦老的ASCII字體比如Leedsbit PaliTranslit Times Norman Times CSX Skt Times Vri RomanPali CN CB等 因為它們彼此不兼容并且在技術上過時了 正好相反 推薦基於Unicode標準的字體 因為Unicode是所有字體的前景還有它們易於相互移植 但是不是所有Unicode字體都包含必須的字符 要正確的顯示用於羅馬化巴利語 或梵語 的所有變音符號 Unicode字體必須包含下列字符范圍 Basic Latin U 0000 U 007F Latin 1 Supplement U 0080 U 00FF Latin Extended A U 0100 U 017F Latin Extended B U 0180 U 024F Latin Extended Additional U 1E00 U 1EFF巴利圣典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向Windows和Linux計算機推薦VU Times字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和Gandhari Unicode字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雪域數碼圖書館推薦Times Ext Roman字體 和到其他一些可用於巴利語的Unicode字體的鏈接 還有一名英國佛教僧侶Bhikkhu Pesala提供了原為自己設計的一些巴利語Unicode 字體 和用於Windows XP的某些巴利語鍵盤 進一步的 Alanwood的Unicode資源的字體段落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鏈接了可用於巴利語錄入的一些通用字體 如果它們覆蓋了上述字符范圍的話 使用ASCII的巴利語文本 编辑 Velthuis方案最初由Frans Velthuis在1991年為他給TEX排字系統設計的 devnag 天城體字體開發的 表示巴利語變音符號的這種系統已經用於某些web站點和討論列表 下表比較各種常用表示 字符 ASCII表示 字符名 Unicode編碼 HTML代碼a aa a macron U 0101 ai ii i macron U 012B iu uu u macron U 016B uṛ r r dot under U 1E5B ṛḷ l l dot under U 1E37 ḷṃ m m dot under U 1E43 ṃḥ h h dot under U 1E25 ḥṅ n n dot over U 1E45 ṅn n n tilde U 00F1 nṇ n n dot under U 1E47 ṇṭ t t dot under U 1E6D ṭḍ d d dot under U 1E0D ḍs s s acute U 015B sṣ s s dot under U 1E63 ṣ巴利語與梵語 编辑儘管巴利語不能被認為是古典梵語或更早的吠陀梵語的直接後代 這些語言明顯有非常密切關聯 并且巴利語和梵語的共同特征總是很容易被熟悉二者的印度人識別出來 實際上 大部分的巴利語和梵語的詞幹都是在形式上同一的 只在詞尾變化的細節上有所區別 這種聯繫是如此充分的眾所周知 以至於來自梵語的技術術語可以通過一組常規的音韻變換輕易的轉換成巴利語 這種變換模擬出了曾在原巴利語中發生的音韻發展的子集 由於這些變換的流行 不總能得知給定的巴利詞是古俗語詞匯的一部分 還是從梵語借來的變換後的詞 梵語詞有規律的對應於巴利詞的存在性不總是巴利詞源的可靠證據 因為在某些情況下 通過反向構詞可以從俗語詞創造出假造的梵語詞 下列音位學處理不意圖作為對從古印度祖先語言產生巴利語的歷史變化的詳盡描述 而是在梵語和巴利語之間最常見的音韻等式的總結 并且不聲稱其完備性 元音和雙元音 编辑 梵語的ai 和au 總是分別單元音化為巴利語的e 和o例如 maitri metta auṣadha osadha dd 梵語的aya 和ava 同樣經常簡約為巴利語的e 和o例如 dharayati dhareti avatara otara bhavati hoti dd 梵語的avi 成為巴利語的e 就是avi ai e 例如 sthavira thera dd 梵語的ṛ 在巴利語中出現為a i 或u 經常一致於在隨后音節中元音 ṛ 有時還在唇音之后變為u 例如 kṛta kata tṛṣṇa taṇha smṛti sati ṛṣi isi dṛṣṭi diṭṭhi ṛddhi iddhi ṛju uju spṛṣṭa phuṭṭha vṛddha vuddha dd 梵語的長元音在兩個隨后輔音的序列之前被縮短 例如 kṣanti khanti rajya rajja isvara issara tirṇa tiṇṇa purva pubba dd 輔音 编辑 音素變更 编辑 梵語的噝擦音s ṣ 和s 合并到一起為巴利語的s例如 saraṇa saraṇa doṣa dosa dd 梵語的塞音ḍ 和ḍh 在元音之間成為ḷ 和ḷh 同於吠陀梵語 例如 cakravaḍa cakkavaḷa viruḍha viruḷha dd 同化 编辑 一般規則 编辑 很多從一個輔音到臨近輔音的同化出現在巴利語的發展中 產生了大量的長 雙 輔音 因為長輔音的送氣只在這個簇的最后輔音上是可識別的 長輔音kh gh ch jh ṭh ḍh th dh ph bh 出現為kkh ggh cch jjh ṭṭh ḍḍh tth ddh pph bbh 而非khkh ghgh等 在同化會在詞首生成長輔音 或不送氣塞音 送氣塞音的序列 的時候 詞首長輔音要簡化為一個單一輔音 例如 praṇa paṇa 非ppaṇa sthavira thera 非tthera dhyana jhana 非jjhana jnati nati 非nnati dd 在同化會在詞中間生成三輔音序列的時候 長輔音要簡化直到在序列中只有兩個輔音 例如 uttrasa uttasa 非utttasa mantra manta 非mantta indra inda 非indda vandhya vanjha 非vanjjha dd 從同化得出的序列vv 要變更為bb例如 sarva savva sabba pravrajati pavvajati pabbajati divya divva dibba dd 整體同化 编辑 整體同化就是一個音素變為同一於臨近音素 它有兩種類型 隨後同化是被同化的音素同一於隨后的音素 而跟前同化是被同化的音素同一於前面的音素 隨後同化 编辑 內部的visarga 同化為隨後的清塞音或噝擦音例如 duḥkṛta dukkata duḥkha dukkha duḥprajna duppanna niḥkrodha niṣkrodha nikkodha niḥpakva niṣpakva nippakka niḥsoka nissoka niḥsattva nissatta dd 兩個不類似的梵語塞音的序列中 第一個塞音同化為第二個塞音例如 vimukti vimutti dugdha duddha utpada uppada pudgala puggala udghoṣa ugghosa adbhuta abbhuta sabda sadda dd 在兩個不類似鼻音的序列中 第一個鼻音同化為第二個鼻音例如 unmatta ummatta pradyumna pajjunna dd j 同化為隨后的n 就是jn 成為nn 例如 prajna panna jnati nati dd 梵語的流音r 和l 同化為隨後的塞音 鼻音 噝擦音或v例如 marga magga karma kamma varṣa vassa kalpa kappa sarva savva sabba dd r 同化為隨後的l例如 durlabha dullabha nirlopa nillopa dd d 有時同化為隨後的v 生成vv bb例如 udvigna uvvigga ubbigga dvadasa barasa 比較於dvadasa dd t 和d 在出現於詞素邊界上的時候 可以同化為隨後的s 或y例如 ut sava ussava ud yana uyyana dd 跟前同化 编辑 鼻音有時同化為前面的塞音 在其他插音出現的情況請參見后面 例如 agni aggi atman atta prapnoti pappoti saknoti sakkoti dd m 同化為詞首噝擦音例如 smarati sarati smṛti sati dd 鼻音同化為前面的塞音 噝擦音簇 它接著有如沒有跟隨鼻音那樣發展 參見后面的部分同化 例如 tikṣṇa tikṣa tikkha lakṣmi lakṣi lakkhi dd 梵語的流音r 和l 同化為前面的塞音 鼻音 噝擦音或v例如 praṇa paṇa grama gama sravaka savaka agra agga indra inda pravrajati pavvajati pabbajati asru assu dd y 同化為前面的非齒 卷舌塞音或鼻音例如 cyavati cavati jyotiṣ joti rajya rajja matsya macchya maccha lapsyate lacchyate lacchati abhyagata abbhagata akhyati akkhati saṃkhya saṅkha saṅkhya 也同樣 ramya ramma dd y 同化為前面的非詞首v 生成vv bb例如 divya divva dibba veditavya veditavva veditabba bhavya bhavva bhabba dd y 和v 同化為任何前面的塞擦音 生成ss例如 pasyati passati syena sena asva assa isvara issara kariṣyati karissati tasya tassa svamin sami dd v 有時同化為前面的塞音例如 pakva pakka catvari cattari sattva satta dhvaja dhaja dd 部分和相互同化 编辑 梵語的在塞音前的噝擦音同化為這個塞音 并且如果這個塞音不是送氣的 則變為送氣的 就是說sc st ṣṭ 和sp 變為cch tth ṭṭh 和pph例如 pascat paccha asti atthi stava thava sreṣṭha seṭṭha aṣṭa aṭṭha sparsa phassa dd 在噝擦音 塞音 流音序列中 流音同化為前面的輔音 并且這個簇表現得如同噝擦音 塞音序列 就是說str 和ṣṭr 變為tth 和ṭṭh例如 sastra sasta sattha raṣṭra raṣṭa raṭṭha dd t 和p 在s 之前成為c 并且這個噝擦音同化為前面的音素并送氣 就是說序列ts 和ps 成為cch 例如 vatsa vaccha apsaras acchara dd 噝擦音同化為前面的k 并送氣 就是說序列kṣ 變為kkh 例如 bhikṣu bhikkhu kṣanti khanti dd 跟隨著y 的任何齒或卷舌塞音或鼻音都轉換成相應的硬腭音 并且y 同化為這個新輔音 就是說ty thy dy dhy ny 成為cc cch jj jjh nn 類似的ṇy 變為nn 在塞音前的鼻音變成共享這種變化的硬腭音 例如 tyajati cyajati cajati satya sacya sacca mithya michya miccha vidya vijya vijja madhya majhya majjha anya anya anna puṇya punya punna vandhya vanjhya vanjjha vanjha dd 序列mr 變為mb 通過在鼻音和流音之間插入一個塞音 隨后把這個流音同化為這個塞音 并且最后簡化結果的長輔音 例如 amra ambra amba tamra tamba dd 插音 编辑 有時在特定輔音序列中插入插音元音 如對ṛ 可以插入a i 或u 依賴於鄰接輔音或在隨后音節中元音的影響 i 經常出現在i y 或硬腭音附近 u 經常出現在u v 或唇音附近 塞音 鼻音序列有時用a 或u 分離例如 ratna ratana padma paduma u 受唇音m 的影響 dd 序列sn 在詞首可以變為sin例如 snana sinana sneha sineha dd i 可以插入在輔音和l 之間例如 klesa kilesa glana gilana mlayati milayati slaghati silaghati dd 在詞首噝擦音和r 之間可以插入插音元音例如 sri siri dd 序列ry 一般變為riy i 受隨后的y 的影響 但出於元音縮短的目的仍被當作雙輔音序列例如 arya arya ariya surya surya suriya virya virya viriya dd a 或i 插入r 和h 之間例如 arhati arahati garha garaha barhiṣ barihisa dd 在其他的輔音序列中有零星的插音例如 caitya cetiya 非cecca vajra vajira 非vajja dd 其他變更 编辑 梵語的任何在鼻音前的噝擦音都變為跟隨著h 的鼻音序列 就是說ṣṇ sn 和sm 成為ṇh nh 和mh例如 tṛṣṇa taṇha uṣṇiṣa uṇhisa asmi amhi dd 序列sn 成為nh 由於n 同化為前面的硬腭噝擦音例如 prasna prasna panha dd 序列hy 和hv 經歷對調例如 jihva jivha gṛhya gayha guhya guyha dd h 經歷與隨后的鼻音的對調例如 gṛhṇati gaṇhati dd y 在e 和元音之間成為長輔音例如 sreyas seyya Maitreya Metteyya dd 濁送氣音比如bh 和gh 罕見的偶爾變為h例如 bhavati hoti ebhiṣ ehi laghu lahu dd 齒音和卷舌音零星的變為對方例如 jnana naṇa 非nana dahati ḍahati 比較於Pali dahati niḍa nila 非niḷa sthana ṭhana 非thana duḥkṛta dukkaṭa 比較於Pali dukkata dd 例外 编辑 有對上述規則的一些顯著的例外 其中很多是常用的俗語詞而不是從梵語中借用來的 arya ayya 比較於ariya guru garu adj 比較於guru n puruṣa purisa 非purusa vṛkṣa rukṣa rukkha 非vakkha 巴利語與愛盧語 编辑巴利語與梵語的闗係密切是眾所就知 因兩種語言有大量的研究 但巴利語與梵語都受到古印度的其他俗語如愛盧語 Eḷu 甚或更早的源頭語如亞蘭語及希伯來語所影响 跨地域的語言研究仍在期待中 愛盧語亦是中期雅利安語的其中一種 公元三世紀前已在用 愛盧語是辛哈拉 Sinhalese 語的源頭語 愛盧語的詞干在形式上大量與巴利語相同 通過語音轉換 愛盧語即能轉為巴利語與梵語 與梵語轉巴利語的技朮相同 元音和雙元音 编辑 梵語的ai 和au 總是分別單元音化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e 和o例如 maitri metta auṣadha osadha dd 梵語的avi 成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e 就是avi ai e 例如 sthavira thera dd 發音改變 编辑 梵語及巴利語首音ca 化為愛盧語 s 或 h例如 canda sanda handa dd 梵巴語的P 若非删除 轉成 v例如 rupa ruva dipa diva dd 梵語的噝擦音s ṣ 和s 合并到一起為愛盧語及巴利語的s例如 saraṇa saraṇa doṣa dosa dd 愛盧語與巴利語相同詞語表 编辑愛盧語 巴利語 中文asa akkhi 眼aga agga 最高 頂端ahasa akasa 天空akosa akkosa 侮辱 責備akmana akkamana 攻擊akura akkhara 字母anada ananda 幸福 阿難aruta attha 意思 利益 財富 事件asuna asana 座位ata hatta 手atuna anta 腸bambu brahma 梵天basa bhasa 語言bima bhumi 地boduna bhojana 食物bodu buddha 佛陀bōsat bōdhisatta 菩薩dahama dam dhamma 法data danta 牙dala jala 網devola devalaya 神廟diga digu digha 長diva jivha 舌頭字體圖集 编辑 用驃文書寫的巴利三藏文句 以Ye dhamma hetu開頭 來自於5世紀的驃人城邦室利差呾羅 英语 Sri Ksetra Kingdom 5 尼泊爾收藏的巴利語貝葉經 用一種起源自笈多文的尼泊爾字體 英语 Nepalese scripts 書寫律藏 9世紀 密沙鎮的嗖魯米石版 英语 Sawlumin inscription 巴利語石面 刻於1079年 古彪基佛寺 英语 Gubyaukgyi Temple Myinkaba 的妙色底石碑 英语 Myazedi inscription 巴利語石面 刻於1113年 哈利奔猜國家博物館 日语 ハリプンチャイ国立博物館 收藏的12世紀石碑 用古孟文字母書寫孟語和巴利語 6 收藏於可倫坡國家博物館的巴利語貝葉經 用僧伽羅字母書寫律藏 出自13世紀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巴利語佛教經文 用泰國高棉文書寫本生故事 出自18世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巴利語 緬文貝葉經Kammavaca 出自18世紀 巴利語 摩訶菩提樹的歷史 用僧伽羅字母書寫 講述菩提樹到達斯里蘭卡的歷史 抄寫於19世紀 固都陶佛塔 英语 Kuthodaw Pagoda 的石刻經書 完成於1868年 圖為用緬文書寫的巴利語法句經 三種不同樣式的緬文字體 書寫巴利語 上排方直 中排渾圓 下排紅邊金底 出自Karl Faulmann 英语 Karl Faulmann 的 圖解寫作史 上半部為印度教的梵語讚神詞 下半部為佛教的巴利語 緬文貝葉經Kammavaca 巴利語 緬甸 字體對照表 1 巴利語 緬甸 字體對照表 2 巴利語 緬甸 字體對照表 3 巴利語 泰國 字體對照表 1 巴利語 泰國 字體對照表 2 巴利語 緬甸 古代字體對照 巴利語古代字體對照參見 编辑巴利語語法 巴利文獻 IAST ITRANS註釋 编辑 1 0 1 1 1 2 賀勻 蔡奇林 略 談巴利語 2017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3 大唐西域記 有他是阿育王的弟弟的傳說 小王統史 其時所有譯成錫蘭語之義解 為一切人之根本言語摩羯陀語 在生類所有言語中 如此 語 持來利益 所有之長老阿闍梨而見為如聖典 由彼總終達耶 彼 佛音 為禮大菩提樹 而去閻浮洲 季羨林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北京大學人文科學學報 一九五七年第一期 我們還可以從語言特徵上來闡明巴利文不是摩揭陀語 關於巴利文的流行地區問題 學者們有各種不同意見 Westergaard Uber den altesten Zeitraum der indischen Geschichte p 87 和E Kuhn Beitrage zur Pali Grammatik pp 6 ff 認為巴利文是優襌尼 Ujjayini 地方的方言 R O Franke從碑刻方面來著手研究這個問題 結論是 巴利文是賓陀山 Vindhya 中部至西部一帶的方言 Pali und Sanskrit pp 131 ff Sten Konow也以為賓陀山地帶就是巴利文的故鄉 The Home of Paisaci ZDWG 64 p 95 ff 因為他發現巴利文與毗舍遮語之間相同的地方很多 而毗舍遮的故鄉他就定為優襌尼 Grerson The paisaca Language of North Western India Asiatic Society Monographs Vol 1906 書中說毗舍遮語是印度西北部方言 H Oldenberg最初主張巴利文是羯陵迦 Kaliṅga 方言 巴利文 律藏 vol I London 1879 pp L ff 附和此說者有E Muller Simplilfied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 London 1884 p 111 但是H Oldenberg後來又放棄了前說 另立新說 說巴利文是馬拉提語的前身 Die Lehre des Upanishaden und die Anfange des Buddhismus Gottingen 1915 p 283 E Windisch Uber den sprachlichen Charakter des Pali Actes du XIV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es Orientalistes prem Partie Paris 1906 pp 252 ff 和W Geiger Pali literatur und Sprache Strassburg 1916 p 5 則復歸舊說 說巴利文就是摩揭陀方言 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獻不勝枚舉 請參閱 季羡林 使用不定過去時作為確定佛典年代和來源的標準 Die Verwedung des Aorists als Kriterium fur Alter und Ursprung buddhistischer Texte 德國 格廷根科學院集刊 語言學歷史學類 1949 p 288 Anm 2 上面這些說法雖然紛歧 但也有比較一致的一點 這就是 多數學者都主張巴利文是一個西部方言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子 巴利文的形態變化與阿育王石刻的吉爾那爾 Girnar 石刻相似 如 於 格的語尾是 amhi e 業 格複數的語尾是 ne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 摩揭陀語則是一個東部方言 r變成l s變成s 以 a作尾聲的字 體 格的語尾是 e等等 兩者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無論如何也不能混為一談 Digitised Manuscripts The British Library 2021 05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19 phiphithphnthsthanaehngchati hriphuyichy Virtual tour 2021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28 參考文獻 编辑See entries for Pali written by K R Norman 英语 K R Norman of the Pali Text Society and India Buddhism in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Religion Sawyer ed ISBN 978 0 08 043167 3 Warder A K Introduction to Pali 3rd Pali Text Society 英语 Pali Text Society 1991 ISBN 0860131971 de Silva Lily Pali Primer 1st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s 1994 ISBN 817414014X Muller Edward Simplified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5 1884 ISBN 8120611039 延伸閱讀 编辑Gupta K M 2006 Linguistic approach to meaning in Pali New Delhi Sundeep Prakashan ISBN 978 81 7574 170 6 Muller E 2003 The Pali language a simplified grammar Trubner s collection of simplified grammars London Trubner ISBN 978 1 84453 001 4 Oberlies T amp Pischel R 2001 Pali a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heravada Tipiṭaka Indian philology and South Asian studies v 3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ISBN 978 3 11 016763 4 Hazra K L 1994 Pali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survey and historical study Emerging perceptions in Buddhist studies no 4 5 New Delhi D K Printworld ISBN 978 81 246 0004 7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1979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system for the romanization of Lao Khmer and Pali New York The Institute Soothill W E amp Hodous L 1937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 with Sanskrit and English equivalents and a Sanskrit Pali index London K Paul Trench Trubner amp Co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 巴利语维基百科巴利文输入法 北京馨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i Text Society London The Pali Text Society s Pali English diction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ipstead 1921 1925 Buddhist India by T W Rhys Davids chapter IX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i at Ethnologu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i Text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e searchable online database of Pali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whole Can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izel Mazard s excellent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Pali resources including Resources for reading amp writing Pali in indigenous scripts Burmese Sri Lankan amp Cambodi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textbook to teach yourself Pali by Narada Ther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reference work on the grammar of the Pali language by G Duroisel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plete Pali Canon in romanized Pali and Sinhala mostly also in English translation Pali Canon selection A guide to learning the Pali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i Primer by Lily De Silva requires installation of special fon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li Primer by Lily De Silva UTF 8 encod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e Public Domain Elementary Pali Course PDF forma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e Public Domain Pali Course html format Free Public Domain Pali Grammar in PDF fi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e Public Domain Pali Buddhist Dictionary in PDF fi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prehensive list of Pali texts on Wikisour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ddhist 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ML version of the book by G P Malalasekera 1937 8 Pali Text Reader softwa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in Scriptures Pali help at Help com Wiki 永久失效連結 A Course in the Pali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dio lectures by Bhikkhu Bodhi 英语 Bhikkhu Bodhi based on Gair amp Karunatilleke 1998 Pali Conjugation and Declension Tables for Studen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Table of Pali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利文词典及学习专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利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line Paḷi Tipiṭak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簡明巴英字典中譯數位版 從 A P Buddhadatta的Concise Pali English Dictionary 中譯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巴利语 amp oldid 7536664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