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義註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義注巴利語:Attha-katha,意為「解釋」,「評論」)[1],是指上座部佛教巴利語南傳大藏經的註解。義註是對經文的傳統解釋。對義註的再註釋,叫做複註英语Subcommentaries, Theravada(ṭīkā)。複注的註釋,稱為複複註(anutikā)。[2]

現存義注雖由覺音等人完成,但其來源為古代僧伽羅語所寫就的古代註釋書,再由覺音改為巴利語。僧伽羅語古義註的主要部份,則大約定型於公元2世紀初[3]。義註中的一部分在其他佛教部派三藏經文中出現,這代表有些註釋可能是來自於共通的早期來源[4]

從西元4世紀起,各個版本義註收錄的註解有所不同。泰國1992年版收錄的註解最少,包括以下內容: [5]

  • 十二部作者為覺音的註解:《律藏》、《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註解各一部;《小誦》、《法句》、《經集》、《本生》的註解各一部,《法集論》、《分別論》的註解各一部,對《論藏》五本書的註解,一部。
  • 法護(巴利語:Dhammapala)對《小部》中七本書的註解。
  • 《小部》中四本書的註解,各出於不同的作者。

緬甸斯里蘭卡的版本內,則還包括:

  • 清淨道論》,作者為覺音尊者。
  • 波羅提木叉》及其註解,註解的作者為覺音。
  • 法護對《導論英语Nettipakarana》的註解。
  • Vinaya-sangaha(《律攝》),為《普端嚴》(善見律毘婆沙)的選文集,編輯於12世紀。
  • Sārattha-samuccaya(《心要集》),對 Catu-bhānavāra(《四誦分》,護衛英语Paritta經文集)的註解。

覺音

傳統上認為是覺音所作的註解有十四部。不過,學術界通常認為只有《律藏》、《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的註解,及《清淨道論》一書,是覺音所編纂、著作。[6][7]

巴利三藏 註解
來自於
律藏
律藏 一切善見(Samantapasadika)
波羅提木叉 疑惑度脫(Kankhavitarani)
來自於
經藏
長部 吉祥悅意(Sumangalavilasini)
中部 破斥猶豫(Papañcasūdani)
相應部 顯揚真義(Saratthappakasini)
增支部 滿足希求(Manorathapurani)
來自於
小部
小誦 勝義光明(Paramatthajotika (I))
法句 法句譬喻(Dhammapada-atthakatha)
經集英语Sutta Nipata 經集注(Paramatthajotika (II),[8]
Suttanipata-atthakatha)
本生 本生注(Jatakatthavannana,
or Jataka-atthakatha)
來自於
論藏
法集論 殊勝義(Atthasalini)
分別論 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i)
界論 五論釋義(Pancappakaran-atthakatha)
人施設論
論事
雙論
發趣論

法護

法護對小部的註解《勝義燈》(Paramatthadipani),包含:

其他的小部註釋

  • Saddhammapajotika,關於義釋的註解,作者Upasena
  • Saddhammappakasini,關於無礙解道的註解,作者Mahanama
  • Visuddhajanavilasini,關於譬喻經的註解,作者不明
  • Madhuratthavilasini,關於佛種姓經的註解,作者Buddhadatta

學術研究

一些研究意見認為義註和論書對於《巴利三藏》的註解和解釋,有些未必與契經原意符合[9][10]

註釋

  1. ^ Rhys Davids & Stede (1921-25): 2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 "Attha"條目定義 aṭṭhakathā as "exposition of the sense, explanation, commentary...."
  2. ^ . Pāli Dictionary.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3. ^ 水野弘元. 佛教文獻硏究. 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一). 由許洋主翻译. 法鼓文化. 2003-05-01. ISBN 9575982444. (原始内容于2018-02-16). 
  4. ^ 無著比丘. 註釋書對阿含經文的影響 (PDF). 正觀雜誌. 2009, 48 [2017-10-19]. (原始内容 (PDF)于2016-10-19). 
  5. ^ Skilling, Peter. (PDF). Journal of the Pali Text Society. 2002, XXVII: 155–158 [2022-01-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09). 
  6. ^ For instance, regarding the Khuddha Nikaya commentaries, Hinüber (1996/2000), pp. 130–1, sect. 259, 260, writes:
    Neither Pj [Paramattha-jotika] I nor Pj II can be dated, not even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xcept that both presuppose Buddhaghosa. In spite of the 'Buddhaghosa colophon' added to both commentaries ... no immediate relation to Buddhaghosa can be recognized.... Both Ja [Jataka-atthavannana] and Dhp-a [Dhammapada-atthakatha] are traditionally ascribed to Buddhaghosa, an assumption which has been rightly questioned by modern research....
  7. ^ 莊國彬. (PDF). 圓光佛學學報. 2008 [2022-04-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23). 
  8. ^ In fact this commentary did not originally have this title, but it has become traditionally known by it. Hinüber (1996/2000), p. 129 sec. 255, writes:
    Neither the author nor even a title is mentioned in Pj [Paramattha-jotika] II .... Thus, originally Pj II was anonymous, and moreover like Dhp-a [Dhammapada-atthakatha] and Ja [Jataka-atthavannana] was without an individual title: Pj might have been chosen at a later date because large parts overlapped with Pj I. [That is, because much of the Khuddakapatha is taken from the Sutta Nipata]. This connected this commentary to Pj I....
    On the whole, however, Pj I and Pj II are so differen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a common author.
  9. ^ 蔡奇林. 第四禪「捨念清淨」一語的重新解讀—— 兼談早期佛教研究的文獻運用問題 (PDF). 臺大佛學研究. 2008, 16: 1-60 [2017-12-12].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2-13). 
  10. ^ 書房夜話 49:巴利文獻忘失古義. [2020-07-02]. (原始内容于2020-07-02). 

參考文獻

  • Oskar von Hinüber. A Handbook of Pāli Literature (PDF). Walter de Gruyter. 2000 [2018-09-21]. ISBN 978-3-11-016738-2.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2-14). 

外部連結

  • 南傳巴利聖典在故宮: 院藏緬文貝葉經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巴利註釋書的古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覺音論師注釋書略述 — 以《中部•注釋書》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近年巴利圣典的研究 — 以三注释书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顯揚隱義》與《心義寶函》——四部《尼柯耶》的《古疏》與《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一切漏經注:巴漢校譯與導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義註,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複註, 英语, commentaries, theravā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ā,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英语 Buddhist modernism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義注 巴利語 Attha katha 意為 解釋 評論 1 是指上座部佛教巴利語南傳大藏經的註解 義註是對經文的傳統解釋 對義註的再註釋 叫做複註 英语 Subcommentaries Theravada ṭika 複注的註釋 稱為複複註 anutika 2 現存義注雖由覺音等人完成 但其來源為古代僧伽羅語所寫就的古代註釋書 再由覺音改為巴利語 僧伽羅語古義註的主要部份 則大約定型於公元2世紀初 3 義註中的一部分在其他佛教部派的三藏經文中出現 這代表有些註釋可能是來自於共通的早期來源 4 從西元4世紀起 各個版本義註收錄的註解有所不同 泰國1992年版收錄的註解最少 包括以下內容 5 十二部作者為覺音的註解 律藏 長部 中部 相應部 增支部 註解各一部 小誦 法句 經集 本生 的註解各一部 法集論 分別論 的註解各一部 對 論藏 五本書的註解 一部 法護 巴利語 Dhammapala 對 小部 中七本書的註解 小部 中四本書的註解 各出於不同的作者 緬甸或斯里蘭卡的版本內 則還包括 清淨道論 作者為覺音尊者 波羅提木叉 及其註解 註解的作者為覺音 法護對 導論 英语 Nettipakarana 的註解 Vinaya sangaha 律攝 為 普端嚴 善見律毘婆沙 的選文集 編輯於12世紀 Sarattha samuccaya 心要集 對 Catu bhanavara 四誦分 護衛 英语 Paritta 經文集 的註解 目录 1 覺音 2 法護 3 其他的小部註釋 4 學術研究 5 註釋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連結覺音 编辑傳統上認為是覺音所作的註解有十四部 不過 學術界通常認為只有 律藏 長部 中部 相應部 增支部 的註解 及 清淨道論 一書 是覺音所編纂 著作 6 7 巴利三藏 註解來自於律藏 律藏 一切善見 Samantapasadika 波羅提木叉 疑惑度脫 Kankhavitarani 來自於經藏 長部 吉祥悅意 Sumangalavilasini 中部 破斥猶豫 Papancasudani 相應部 顯揚真義 Saratthappakasini 增支部 滿足希求 Manorathapurani 來自於小部 小誦 勝義光明 Paramatthajotika I 法句 法句譬喻 Dhammapada atthakatha 經集 英语 Sutta Nipata 經集注 Paramatthajotika II 8 Suttanipata atthakatha 本生 本生注 Jatakatthavannana or Jataka atthakatha 來自於論藏 法集論 殊勝義 Atthasalini 分別論 迷惑冰消 Sammohavinodani 界論 五論釋義 Pancappakaran atthakatha 人施設論論事雙論發趣論法護 编辑法護對小部的註解 勝義燈 Paramatthadipani 包含 自說經注 如是語經注 天宮事經注 餓鬼事經注 長老偈注 長老尼偈注 行藏注其他的小部註釋 编辑Saddhammapajotika 關於義釋的註解 作者Upasena Saddhammappakasini 關於無礙解道的註解 作者Mahanama Visuddhajanavilasini 關於譬喻經的註解 作者不明 Madhuratthavilasini 關於佛種姓經的註解 作者Buddhadatta學術研究 编辑一些研究意見認為義註和論書對於 巴利三藏 的註解和解釋 有些未必與契經原意符合 9 10 註釋 编辑 Rhys Davids amp Stede 1921 25 24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6 29 Attha 條目定義 aṭṭhakatha as exposition of the sense explanation commentary aṭṭhakatha Pali Dictionary 2022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05 水野弘元 佛教文獻硏究 水野弘元著作選集 一 由許洋主翻译 法鼓文化 2003 05 01 ISBN 95759824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6 無著比丘 註釋書對阿含經文的影響 PDF 正觀雜誌 2009 48 2017 10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10 19 Skilling Peter On a New edition of the Syamaraṭṭhassa Tepiṭakaṭṭhakatha PDF Journal of the Pali Text Society 2002 XXVII 155 158 2022 01 0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2 09 For instance regarding the Khuddha Nikaya commentaries Hinuber 1996 2000 pp 130 1 sect 259 260 writes Neither Pj Paramattha jotika I nor Pj II can be dated not even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xcept that both presuppose Buddhaghosa In spite of the Buddhaghosa colophon added to both commentaries no immediate relation to Buddhaghosa can be recognized Both Ja Jataka atthavannana and Dhp a Dhammapada atthakatha are traditionally ascribed to Buddhaghosa an assumption which has been rightly questioned by modern research 莊國彬 覺音論師注釋書略述 以 中部 注釋書 為例 PDF 圓光佛學學報 2008 2022 04 1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4 23 In fact this commentary did not originally have this title but it has become traditionally known by it Hinuber 1996 2000 p 129 sec 255 writes Neither the author nor even a title is mentioned in Pj Paramattha jotika II Thus originally Pj II was anonymous and moreover like Dhp a Dhammapada atthakatha and Ja Jataka atthavannana was without an individual title Pj might have been chosen at a later date because large parts overlapped with Pj I That is because much of the Khuddakapatha is taken from the Sutta Nipata This connected this commentary to Pj I On the whole however Pj I and Pj II are so differen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a common author 蔡奇林 第四禪 捨念清淨 一語的重新解讀 兼談早期佛教研究的文獻運用問題 PDF 臺大佛學研究 2008 16 1 60 2017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2 13 書房夜話 49 巴利文獻忘失古義 2020 07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02 參考文獻 编辑Oskar von Hinuber A Handbook of Pali Literature PDF Walter de Gruyter 2000 2018 09 21 ISBN 978 3 11 016738 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2 14 外部連結 编辑南傳巴利聖典在故宮 院藏緬文貝葉經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巴利註釋書的古層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覺音論師注釋書略述 以 中部 注釋書 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近年巴利圣典的研究 以三注释书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顯揚隱義 與 心義寶函 四部 尼柯耶 的 古疏 與 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一切漏經注 巴漢校譯與導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義註 amp oldid 7268678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