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宋王臺

坐标22°19′30″N 114°11′22″E / 22.325116°N 114.189418°E / 22.325116; 114.189418

宋王臺(英語:Sung Wong Toi)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涌的一塊紀念石碑,相傳是南宋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宋少帝趙昺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到此。後人為了紀念此事,特地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宋王臺」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聖山」的小山上[a]即後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宋王臺花園現址放置。

宋王臺石碑(2018年12月)

宋王臺花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宋室後人認為石刻宜稱「皇」,因「王」沿元朝宋史之謬,故旁邊街道稱「宋皇臺道」(英語:Sung Wong Toi Road[1]港鐵於鄰近宋王臺的屯馬綫車站同樣採「皇」字命名為宋皇臺站

歷史

宋亡廣東

 
宋王臺原石,原石於1943年被日軍破壞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佔了襄樊建康臨安宋度宗第六子恭帝㬎被俘,而度宗另一兒子益王昰[2]則被朝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擁立為帝,是為端宗,其弟昺被封為衛王蒙古大軍依舊窮追不捨,結果兩小末代皇兄弟被逼流亡。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護送下,他們經過海路先後途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等地,在多處建立行宮。蒙古大軍仍死纏不放,繼續追逐到底。他們兩個與隨行官員潮州之淺灣(即今汕頭市南澳島,古稱「錢澳」,又稱淺灣,今島上仍有的宋井、景亭、太子樓等遺址)、秀山等地再次向南逃亡。途中,他們遇上颶風,端宗沉溺得病,最終在吳川碙州(即今廣東省湛江市硇洲島)駕崩。(今硇洲島仍有南宋古迹宋皇城、宋皇井、宋皇亭、宋皇碑、翔龍書院、宋皇村、赤馬村、南進誓師紀念碑。在西園、黃屋、那林、北港王安四村分別爲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羅文通建平天宮、調但宮等祀廟)。后端宗還殯于香山沙涌馬南寶家,是年九月初一日壬午(通鑑载:閏十一月),葬於新會崖山壽星塘永福陵。今歿其址。衛王隨即繼位,是為帝昺,隨後轉至新會崖山(今江門市一帶)頑抗。元兵追至,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負帝昺一同投海殉國,南宋滅亡[3]。後來為了紀念宋王在廣東的事蹟,附近的民眾在一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岩上(相傳端宗常在岩下洞內休息),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這座高35米、方圓約606米的巨岩被稱為「聖山」(Sacred hill),三面環陸地,東臨九龍灣。巨岩其後於1807年(清嘉慶丁卯)重修。

英治初期

 
1930年代聖山,黃色箭嘴所示為宋王臺巨石,紅色箭嘴所示為珓杯石,背景為獅子山

此外,二帝南逃期間,帝昰母楊太后(並非宋真宗之楊淑妃,而是宋度宗的楊淑妃)以愛女晉國公主(帝昰之妹)同行,後墮海溺斃,屍身找不回,於是為其鑄造 金身以紀念,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20世紀前,晉國公主墓塚原設於宋王臺西北譚公爺山上,並建有一座大碑,後因興建聖三一堂而給湮沒。陳伯陶在1917年刊行的《宋臺秋唱》提及此墓塚「十年前碑址尚存,近因牧師築教堂於上,遺蹟湮沒矣。」

19世紀末期,宋王臺周圍因盜採石材以作建築材料,對古蹟造成威脅。香港立法局議員何啟支持九龍城居民發起的保存宋王臺運動,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動議,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臺古蹟。1899年,立法局通過《保存宋王臺條例》,禁止在宋王臺聖山採石。在20世紀初期,政府接受中國商人的捐款,環山築成石基,建成一個花園。這塊巨岩下面平滑,一半枕在山頂生成的大石上;其餘一半空虛,祇由一顆小石卵支撐。[4]

 
20世紀初期,聖山一帶的景象,其中山上的那塊巨石就是宋王臺

二戰遭毀

香港日佔時期,日軍擴建啟德機場,增建兩條成交叉的跑道。在1943年1月9日,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師領導祭祀,然後經多次爆破,炸毀了整塊巨岩分別移走,連帶在宋王臺後方的名勝珓杯石亦一併炸毀。但日軍擴建機場的工程尚未完工,日本已宣布投降香港重光

 
戰後工人由餘下的殘石中,切割出現今的宋王臺石碑

然而,二戰後空運需求增加,所以香港政府沒有終止擴建啟德機場的計劃,最終把聖山夷平,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由香港政府把巨岩殘骸切割立碑,整修並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在1960年開放。現在所見到的尺寸是原來的三分之一。

戰後初期,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後人會在宋王臺附近的酒樓舉行祭祀,並在會場擺放宋恭帝及宋帝昺的畫像。

未來發展

啟德發展計劃已預留啟德體育園區西部毗鄰宋皇臺道以北約5公頃的用地重置宋皇臺公園,該位置比宋王臺花園現址較接近宋王臺(聖山)原址,暫未有動工時間表。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宋王臺花園有一石碑刻有《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有中文英文兩個版本,其中中文版碑文如下: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宋皇臺遺址在九龍灣西岸,原有小阜名「聖山」者。巨石巍峨,矗峙其上,西面橫列刻「宋王臺」牓書,旁綴「清嘉慶丁卯重修」七字。一九一五年,香港大學教授賴際熙籲請政府劃地數畝,永作斯臺遺址,港紳李瑞琴贊勷其事,捐建石垣繚焉。迨日軍陷港,擴築飛機場,爆石裂而為三,中一石摩崖諸字完整如故。香港光復後,有司仍本保存古蹟之旨,在機場之西南距原址可三百尺,闢地建公園,削其石為長方形,移寘園內,藉作標識,亦從眾意也。

  考臺址廣州新安縣時則屬廣州東莞縣,稱「官富場」。端宗正位福州,以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潮州惠州之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治二月,舟次於梅蔚,四月進駐場地,嘗建行宮於此,世稱「宋皇臺」。或謂端宗每每憩於石下洞中,故名,非所知矣。其年六月,移蹕古塔。九月如淺灣,即今之荃灣也。十一月元兵來襲,乃復乘舟遷秀山。計駐於九龍者,凡十閱月焉。有宋一代,邊患迭興,西夏而外,抗、抗、抗,無寧歲。洎夫末葉,顛沛蒙塵,暫止於海澨一隅,圖匡復興。後此厓山,君臣所踐履者,同為九州南盡之一寸宋土,供後人憑弔而已。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修宋史之謬,於本紀附二王,致誤今名。是園曰「宋皇臺公園」,園前大道曰「宋皇臺道」,皆作「皇」,正名也。方端宗之流離播也,宗室隨而南者甚眾,後乃散居各邑,趙氏譜牒,彰彰可稽。

  抑又聞之聖山之西南有二王殿村,以端宗偕弟衛王昺同次其地得名。其北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西北之侯王廟,則東莞陳伯陶碑文疑為楊太后弟亮節道死葬此,土人立廟以祀昭忠也。至白鶴山之遊仙巖畔,有交椅石,據故老傳聞,端宗嘗設行朝以此為御座云。是皆有關斯臺史蹟,因幷及之,以備考證。

  一九五七年歲次丁酉冬月,新會簡又文撰文,台山趙超書丹。而選材監刻,力助建碑,復刊行專集,以長留紀念者,則香港趙族宗親總會也。


— 一九五九年香港政府立石

英文版碑文如下:

SUNG WONG TOI

SUNG WONG TOI, or Terrace of the Sung Emperor, was originally situated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Kowloon Bay. The small mount there was known as the Sacred Hill, and on its summit there was a great rock.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three characters "Sung Wong Toi" were engraved horizontally upon the western face of this rock. Later a further seven characters were added vertically, recording that repairs had been carried out in 1807 A.D., in the Ting Mau year of the Ching Emperor Ka Hing.

In 1915, Professor Lai Chai-hei (Better known as Lai Chi-hsi)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pealed to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o reserve forever this area and this Terrace. Mr. Li Sui-kam, a leading Hong Kong citizen, lent his support and paid for the erection of an encircling stone balustrade. When the Japanese armed forces occupied Hong Kong in 1941-5 and enlarged the airport, they blasted the great rock which broke into three. One part retained the original inscription intact.

After the liberation in 1945,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eld to its former desire to preserve this ancient monument. A park was created to the south-west of the airfield, about three hundred feet from the site of the original Sung Wong Toi, and the inscribed rock was dressed and placed within that park. This, too, fulfilled a public wish.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during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this area was a part of the San On District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Prefecture of Kwong Chow. During the Sung Dynasty, this area was part of the Tung Kwun District of the same prefecture, and was known as Kwun Foo Cheung.

When the Sung Emperor Tuen Chung ascended to the throne in Foo Chow, the armies of the Mongols pressed upon him and he fled by sea to Chuen Chow, thence to Chiu Chow and Kap Tsz Mun in Wai Chow.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year of his reign (1277), the Emperor entered Kwong Chow territory. Thence, in the second moon, he sailed to Mui Wai. In the fourth moon, he landed here at Kwun Foo Cheung and set up his temporary palace near the place now known as the Sung Wong Toi. Some say that the Emperor Tuen Chung from time to time took his rest in a space beneath the great rock, and this legend is given as the reason for the name "Sung Wong Toi".

In the sixth moon of the same year, the Emperor moved to Kwu Tap, and in the ninth moon, to Tsin Wan, which is now known as Tsuen Wan. In the eleventh moon, the Mongol armies attacked, and the Emperor sailed away to Sau Shan, thus having camped in Kowloon for about ten months.

Throughout the Sung Dynasty, foreign invasions frequently occurred in almost every year. There was war against not only the Tangut, but also in turn the invading Khitan, Nüchen, and Mongols. At the close of the Sung Dynasty, the Emperor himself had to flee and seek refuge by the shores of the sea, from where he endeavoured to secure the restoration of his Empire. But this mound and this spot commemorate one of the last portions of Sung territory on which the Emperor stood.

The character "Wong" on the great rock should be that for "Emperor" and not the character for "King". The mistake was first made in the Yuan (Mongol)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Sung Dynasty, where it was recorded that there were two Kings. Now this park is called the "Garden of the Sung Emperor's Terrace" and the road before it is named the "Sung Emperor's Terrace Road". This use of the title "Emperor" is correct.

When the Emperor Tuen Chung fled to the South, many of his clansmen followed him. Later they scattered and settled in various districts. The ancestral records of the Chiu clan confirm this.

It is said that, to the south-west of the Sung Wong Toi, there was once a villaged called "The Two King's Palace", which was so named because of the Emperor Tuen Chung and his brother, Wai Wong Ping, who succeeded him, visited that village together. To the north, there was the tomb of the Lady Kam. It is recorded that the Princess of Chun, daughter of the Queen Mother Yeung, was drowned nearby and a golden image of her was buried in that tomb. To the north-west is the Temple of Hau Wong. A tablet erected by Mr. Chan Pak-to of Tung Kwun District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that Yeung Leung-chit, brother of the Queen Mother, was buried at this spot and that the local people built the temple in memory of his loyalty. There is also a stone called the "Armchair Stone" near Yau Sin Ngam on the White Crane Mountain. A story tells how the Emperor occasionally established his court there, using the stone as his temporary throne. All these legends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ung Wong Toi, are recorded here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In 1957, during the winter of the Ting Mau year, Mr. Kan Yau-man of San Wui composed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of this record, which was inscribed by Mr. Chiu Chiu of Toi Shan for engraving. The Chiu Clansmen'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besides publishing a special book in commemoration of this historic spot, assisted in selecting the stone and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se memorial tablets.


— Erec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1959.

宋皇臺道

 
Sung Wong Toi Road
宋皇臺道
 
 
宋皇臺道
命名緣由1926年2月12日憲報第68號政府公告、1926年4月16日憲報第202號政府公告、1965年2月5日憲報第335號政府公告、1965年4月2日憲報第835號政府公告、2021年7月23日憲報第4521號政府公告
道路長度0.65公里(0.40英里)
限制車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车道数雙線雙程(世運道以東)
雙線單程(九龍城道以東)
三線單程(啟德隧道2A出口以東)
五線單程(啟德隧道2A出口以西)
地點香港九龍九龍城區
起點馬頭角承啟道
終點馬頭涌馬頭涌道
建造
通車1950年代

宋皇臺道為宋王臺花園正門前的一條街道。傳聞宋王臺使用王字乃本地人不想激怒蒙元[5]。後來,宋室後人要求香港政府改為此正名,將「宋王臺道」更改為現時名稱。根據香港政府於1959年在宋王臺所立的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使用王字「實沿元修宋史之謬,於本紀附二王,致誤今名」。故正名為宋皇臺,以证失誤。

宋皇臺道是通往土瓜灣道的道路,由於此條道路由宋皇臺山前往,因而得名[6]

在90年代前,宋皇臺道一邊為啟德機場及相關設施用地,另一邊則為幾層高的建築,主要以空運公司為主,亦有煙草公司。隨機場遷至赤鱲角,相關地段的地積比率得以放寬,煙草公司及天廚味精已率先重建為傲雲峰8度海逸酒店

宋皇臺道在1998年前為前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大部份的機場巴士亦會途經此路進入機場,因此其路面設計相比相同長度的馬頭角道木廠街來得更闊,在1982年落成的啟德隧道(前機場隧道)亦有特意地在土瓜灣入口處設分岔出口往宋皇臺道的西行方向路段作為前往機場的快捷道路,而該處一帶的大廈也架設不少的大型露天廣告牌,路面熱鬧非常,街道可观看飛機升降。然而啟德機場搬遷後宋皇臺道已經再沒有任何的專利巴士途經,只有在近宋皇臺一帶仍有小巴會途經此道路,直至2016年8月九巴開辦5X線才再次有專利巴士在平日下午繁忙時間途經。

隨著啟德發展區的道路發展,宋皇臺道和土瓜灣道交界已連接承啟道,可以直接通住啟德九龍灣

交通

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屯馬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7],該站已於2021年6月27日通車。 巴士站名為「宋皇臺公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專線小巴

參見

相關古蹟

註釋

  1. ^ 「聖山」此名字最早見於十九世紀英國人所繪地圖,華夏古籍及紀錄中則未見記載。

參考資料

  1. ^ 1959年#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2. ^ 《康熙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昰,「是」之古字,或「夏」之古字。
  3. ^ 爾東. 香港歷史之謎 第三版.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p.4. ISBN 9789629736347. 
  4. ^ (PDF). 香港大學中文系 (九龍城區議會). 2005年11月 [2018-03-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2-08). 
  5. ^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 爾東 著,第121-123頁,明報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9628871463
  6. ^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梁濤 著,第六十九頁,市政局出版,1993年
  7. ^ 沙中綫好事成雙九龍城段兩個車站同時平頂及落實站名 (PDF). [2020-08-12].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2-05). 

外部連結

  • 義塚無碑,掩埋著一段血寫的歷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宋王臺, 注意, 本页有unihan扩展a区汉字, 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坐标, 325116, 189418, 325116, 189418, 此條目介紹的是位於香港馬頭涌用以紀念宋端宗和宋帝昺的石碑, 关于港鐵屯馬綫車站, 请见, 宋皇臺站, 英語, sung, wong, 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涌的一塊紀念石碑, 相傳是南宋皇帝宋端宗趙昰, 和其弟宋少帝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 南逃流亡到此, 後人為了紀念此事, 特地在大石刻上, 三個字, 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 立在馬頭涌. 注意 本页有Unihan扩展A区汉字 㬎 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坐标 22 19 30 N 114 11 22 E 22 325116 N 114 189418 E 22 325116 114 189418 此條目介紹的是位於香港馬頭涌用以紀念宋端宗和宋帝昺的石碑 关于港鐵屯馬綫車站 请见 宋皇臺站 宋王臺 英語 Sung Wong Toi 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涌的一塊紀念石碑 相傳是南宋皇帝宋端宗趙昰 和其弟宋少帝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 南逃流亡到此 後人為了紀念此事 特地在大石刻上 宋王臺 三個字 宋王臺 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 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 聖山 的小山上 a 即後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 宋王臺 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宋王臺花園現址放置 宋王臺石碑 2018年12月 宋王臺花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 宋室後人認為石刻宜稱 皇 因 王 沿元朝修宋史之謬 故旁邊街道稱 宋皇臺道 英語 Sung Wong Toi Road 1 港鐵於鄰近宋王臺的屯馬綫車站同樣採 皇 字命名為宋皇臺站 目录 1 歷史 1 1 宋亡廣東 1 2 英治初期 1 3 二戰遭毀 2 未來發展 3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4 宋皇臺道 5 交通 6 參見 6 1 相關古蹟 7 註釋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宋亡廣東 编辑 宋王臺原石 原石於1943年被日軍破壞 南宋末年 蒙古軍隊大舉南侵 先後攻佔了襄樊 建康和臨安 宋度宗第六子恭帝㬎被俘 而度宗另一兒子益王昰 2 則被朝臣文天祥 陸秀夫 張世傑 陳宜中等人擁立為帝 是為端宗 其弟昺被封為衛王 蒙古大軍依舊窮追不捨 結果兩小末代皇兄弟被逼流亡 在文天祥 陸秀夫 張世傑 陳宜中等人護送下 他們經過海路先後途經泉州 潮州 惠州 廣州 九龍官富場 即今九龍城附近 等地 在多處建立行宮 蒙古大軍仍死纏不放 繼續追逐到底 他們兩個與隨行官員經潮州之淺灣 即今汕頭市南澳島 古稱 錢澳 又稱淺灣 今島上仍有的宋井 景亭 太子樓等遺址 秀山等地再次向南逃亡 途中 他們遇上颶風 端宗沉溺得病 最終在吳川碙州 即今廣東省湛江市硇洲島 駕崩 今硇洲島仍有南宋古迹宋皇城 宋皇井 宋皇亭 宋皇碑 翔龍書院 宋皇村 赤馬村 南進誓師紀念碑 在西園 黃屋 那林 北港王安四村分別爲文天祥 陸秀夫 張世傑 羅文通建平天宮 調但宮等祀廟 后端宗還殯于香山沙涌馬南寶家 是年九月初一日壬午 通鑑载 閏十一月 葬於新會崖山壽星塘永福陵 今歿其址 衛王隨即繼位 是為帝昺 隨後轉至新會崖山 今江門市一帶 頑抗 元兵追至 宋軍大敗 陸秀夫背負帝昺一同投海殉國 南宋滅亡 3 後來為了紀念宋王在廣東的事蹟 附近的民眾在一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岩上 相傳端宗常在岩下洞內休息 刻上 宋王臺 三個漢字 這座高35米 方圓約606米的巨岩被稱為 聖山 Sacred hill 三面環陸地 東臨九龍灣 巨岩其後於1807年 清嘉慶丁卯 重修 英治初期 编辑 1930年代聖山 黃色箭嘴所示為宋王臺巨石 紅色箭嘴所示為珓杯石 背景為獅子山 此外 昰昺二帝南逃期間 帝昰母楊太后 並非宋真宗之楊淑妃 而是宋度宗的楊淑妃 以愛女晉國公主 帝昰之妹 同行 後墮海溺斃 屍身找不回 於是為其鑄造 金身以紀念 葬於今九龍城區 人稱 金夫人墓 20世紀前 晉國公主墓塚原設於宋王臺西北譚公爺山上 並建有一座大碑 後因興建聖三一堂而給湮沒 陳伯陶在1917年刊行的 宋臺秋唱 提及此墓塚 十年前碑址尚存 近因牧師築教堂於上 遺蹟湮沒矣 19世紀末期 宋王臺周圍因盜採石材以作建築材料 對古蹟造成威脅 香港立法局議員何啟支持九龍城居民發起的保存宋王臺運動 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動議 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臺古蹟 1899年 立法局通過 保存宋王臺條例 禁止在宋王臺聖山採石 在20世紀初期 政府接受中國商人的捐款 環山築成石基 建成一個花園 這塊巨岩下面平滑 一半枕在山頂生成的大石上 其餘一半空虛 祇由一顆小石卵支撐 4 20世紀初期 聖山一帶的景象 其中山上的那塊巨石就是宋王臺 二戰遭毀 编辑 在香港日佔時期 日軍擴建啟德機場 增建兩條成交叉的跑道 在1943年1月9日 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師領導祭祀 然後經多次爆破 炸毀了整塊巨岩分別移走 連帶在宋王臺後方的名勝珓杯石亦一併炸毀 但日軍擴建機場的工程尚未完工 日本已宣布投降 香港重光 戰後工人由餘下的殘石中 切割出現今的宋王臺石碑 然而 二戰後空運需求增加 所以香港政府沒有終止擴建啟德機場的計劃 最終把聖山夷平 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 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 由香港政府把巨岩殘骸切割立碑 整修並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 在1960年開放 現在所見到的尺寸是原來的三分之一 戰後初期 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後人會在宋王臺附近的酒樓舉行祭祀 並在會場擺放宋恭帝及宋帝昺的畫像 宋王臺花園的正門景未來發展 编辑啟德發展計劃已預留啟德體育園區西部毗鄰宋皇臺道以北約5公頃的用地重置宋皇臺公園 該位置比宋王臺花園現址較接近宋王臺 聖山 原址 暫未有動工時間表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编辑宋王臺花園有一石碑刻有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有中文及英文兩個版本 其中中文版碑文如下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宋皇臺遺址在九龍灣西岸 原有小阜名 聖山 者 巨石巍峨 矗峙其上 西面橫列元刻 宋王臺 牓書 旁綴 清嘉慶丁卯重修 七字 一九一五年 香港大學教授賴際熙籲請政府劃地數畝 永作斯臺遺址 港紳李瑞琴贊勷其事 捐建石垣繚焉 迨日軍陷港 擴築飛機場 爆石裂而為三 中一石摩崖諸字完整如故 香港光復後 有司仍本保存古蹟之旨 在機場之西南距原址可三百尺 闢地建公園 削其石為長方形 移寘園內 藉作標識 亦從眾意也 考臺址明 清屬廣州府新安縣 宋時則屬廣州郡東莞縣 稱 官富場 端宗正位福州 以元兵追迫 遂入海 由是而泉州而潮州而惠州之甲子門 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 治二月 舟次於梅蔚 四月進駐場地 嘗建行宮於此 世稱 宋皇臺 或謂端宗每每憩於石下洞中 故名 非所知矣 其年六月 移蹕古塔 九月如淺灣 即今之荃灣也 十一月元兵來襲 乃復乘舟遷秀山 計駐於九龍者 凡十閱月焉 有宋一代 邊患迭興 西夏而外 抗遼 抗金 抗元 無寧歲 洎夫末葉 顛沛蒙塵 暫止於海澨一隅 圖匡復興 後此厓山 君臣所踐履者 同為九州南盡之一寸宋土 供後人憑弔而已 石刻宜稱 皇 其作 王 實沿元修宋史之謬 於本紀附二王 致誤今名 是園曰 宋皇臺公園 園前大道曰 宋皇臺道 皆作 皇 正名也 方端宗之流離播越也 宗室隨而南者甚眾 後乃散居各邑 趙氏譜牒 彰彰可稽 抑又聞之聖山之西南有二王殿村 以端宗偕弟衛王昺同次其地得名 其北有金夫人墓 相傳為楊太后女 晉國公主 先溺於水 至是鑄金身以葬者 西北之侯王廟 則東莞陳伯陶碑文疑為楊太后弟亮節道死葬此 土人立廟以祀昭忠也 至白鶴山之遊仙巖畔 有交椅石 據故老傳聞 端宗嘗設行朝以此為御座云 是皆有關斯臺史蹟 因幷及之 以備考證 一九五七年歲次丁酉冬月 新會簡又文撰文 台山趙超書丹 而選材監刻 力助建碑 復刊行專集 以長留紀念者 則香港趙族宗親總會也 一九五九年香港政府立石 英文版碑文如下 SUNG WONG TOISUNG WONG TOI or Terrace of the Sung Emperor was originally situated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Kowloon Bay The small mount there was known as the Sacred Hill and on its summit there was a great rock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three characters Sung Wong Toi were engraved horizontally upon the western face of this rock Later a further seven characters were added vertically recording that repairs had been carried out in 1807 A D in the Ting Mau year of the Ching Emperor Ka Hing In 1915 Professor Lai Chai hei Better known as Lai Chi hsi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pealed to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o reserve forever this area and this Terrace Mr Li Sui kam a leading Hong Kong citizen lent his support and paid for the erection of an encircling stone balustrade When the Japanese armed forces occupied Hong Kong in 1941 5 and enlarged the airport they blasted the great rock which broke into three One part retained the original inscription intact After the liberation in 1945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eld to its former desire to preserve this ancient monument A park was created to the south west of the airfield about three hundred feet from the site of the original Sung Wong Toi and the inscribed rock was dressed and placed within that park This too fulfilled a public wish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during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this area was a part of the San On District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Prefecture of Kwong Chow During the Sung Dynasty this area was part of the Tung Kwun District of the same prefecture and was known as Kwun Foo Cheung When the Sung Emperor Tuen Chung ascended to the throne in Foo Chow the armies of the Mongols pressed upon him and he fled by sea to Chuen Chow thence to Chiu Chow and Kap Tsz Mun in Wai Chow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year of his reign 1277 the Emperor entered Kwong Chow territory Thence in the second moon he sailed to Mui Wai In the fourth moon he landed here at Kwun Foo Cheung and set up his temporary palace near the place now known as the Sung Wong Toi Some say that the Emperor Tuen Chung from time to time took his rest in a space beneath the great rock and this legend is given as the reason for the name Sung Wong Toi In the sixth moon of the same year the Emperor moved to Kwu Tap and in the ninth moon to Tsin Wan which is now known as Tsuen Wan In the eleventh moon the Mongol armies attacked and the Emperor sailed away to Sau Shan thus having camped in Kowloon for about ten months Throughout the Sung Dynasty foreign invasions frequently occurred in almost every year There was war against not only the Tangut but also in turn the invading Khitan Nuchen and Mongols At the close of the Sung Dynasty the Emperor himself had to flee and seek refuge by the shores of the sea from where he endeavoured to secure the restoration of his Empire But this mound and this spot commemorate one of the last portions of Sung territory on which the Emperor stood The character Wong on the great rock should be that for Emperor and not the character for King The mistake was first made in the Yuan Mongol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Sung Dynasty where it was recorded that there were two Kings Now this park is called the Garden of the Sung Emperor s Terrace and the road before it is named the Sung Emperor s Terrace Road This use of the title Emperor is correct When the Emperor Tuen Chung fled to the South many of his clansmen followed him Later they scattered and settled in various districts The ancestral records of the Chiu clan confirm this It is said that to the south west of the Sung Wong Toi there was once a villaged called The Two King s Palace which was so named because of the Emperor Tuen Chung and his brother Wai Wong Ping who succeeded him visited that village together To the north there was the tomb of the Lady Kam It is recorded that the Princess of Chun daughter of the Queen Mother Yeung was drowned nearby and a golden image of her was buried in that tomb To the north west is the Temple of Hau Wong A tablet erected by Mr Chan Pak to of Tung Kwun District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that Yeung Leung chit brother of the Queen Mother was buried at this spot and that the local people built the temple in memory of his loyalty There is also a stone called the Armchair Stone near Yau Sin Ngam on the White Crane Mountain A story tells how the Emperor occasionally established his court there using the stone as his temporary throne All these legends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ung Wong Toi are recorded here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In 1957 during the winter of the Ting Mau year Mr Kan Yau man of San Wui composed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of this record which was inscribed by Mr Chiu Chiu of Toi Shan for engraving The Chiu Clansmen 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besides publishing a special book in commemoration of this historic spot assisted in selecting the stone and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se memorial tablets Erec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1959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中文版碑文 石碑頂部二龍爭珠石刻 英文版碑文宋皇臺道 编辑 Sung Wong Toi Road 宋皇臺道 宋皇臺道命名緣由1926年2月12日憲報第68號政府公告 1926年4月16日憲報第202號政府公告 1965年2月5日憲報第335號政府公告 1965年4月2日憲報第835號政府公告 2021年7月23日憲報第4521號政府公告道路長度0 65公里 0 40英里 限制車速限制 50公里每小時车道数雙線雙程 世運道以東 雙線單程 九龍城道以東 三線單程 啟德隧道2A出口以東 五線單程 啟德隧道2A出口以西 地點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起點馬頭角承啟道終點馬頭涌馬頭涌道建造通車1950年代宋皇臺道為宋王臺花園正門前的一條街道 傳聞宋王臺使用王字乃本地人不想激怒蒙元 5 後來 宋室後人要求香港政府改為此正名 將 宋王臺道 更改為現時名稱 根據香港政府於1959年在宋王臺所立的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使用王字 實沿元修宋史之謬 於本紀附二王 致誤今名 故正名為宋皇臺 以证失誤 宋皇臺道是通往土瓜灣道的道路 由於此條道路由宋皇臺山前往 因而得名 6 在90年代前 宋皇臺道一邊為啟德機場及相關設施用地 另一邊則為幾層高的建築 主要以空運公司為主 亦有煙草公司 隨機場遷至赤鱲角 相關地段的地積比率得以放寬 煙草公司及天廚味精已率先重建為傲雲峰及8度海逸酒店 宋皇臺道在1998年前為前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 大部份的機場巴士亦會途經此路進入機場 因此其路面設計相比相同長度的馬頭角道和木廠街來得更闊 在1982年落成的啟德隧道 前機場隧道 亦有特意地在土瓜灣入口處設分岔出口往宋皇臺道的西行方向路段作為前往機場的快捷道路 而該處一帶的大廈也架設不少的大型露天廣告牌 路面熱鬧非常 街道可观看飛機升降 然而啟德機場搬遷後宋皇臺道已經再沒有任何的專利巴士途經 只有在近宋皇臺一帶仍有小巴會途經此道路 直至2016年8月九巴開辦5X線才再次有專利巴士在平日下午繁忙時間途經 隨著啟德發展區的道路發展 宋皇臺道和土瓜灣道交界已連接承啟道 可以直接通住啟德和九龍灣 交通 编辑主条目 宋皇臺站 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的屯馬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7 該站已於2021年6月27日通車 巴士站名為 宋皇臺公園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路線列表港鐵 屯馬綫 宋皇臺站D出口巴士九龍新界巴士1A 中秀茂坪 尖沙咀碼頭2A 樂華 美孚3B 慈雲山 中 紅磡 紅鸞道 5 富山 尖沙咀碼頭5A 啟德 啟晴邨 尖沙咀碼頭5C 慈雲山 中 尖沙咀碼頭5P 慈雲山 中 尖沙咀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6D 牛頭角 美孚6P 蘇屋 鯉魚門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9 彩福 尖沙咀東 麼地道 11 鑽石山站 九龍站11B 觀塘 翠屏道 九龍城碼頭11D 樂富 觀塘碼頭11K 竹園邨 紅磡站11X 安泰 北 紅磡站12A 黃埔花園 長沙灣 海達邨 13D 寶達 維港灣14 鯉魚門邨 中港碼頭15 平田 紅磡 紅鸞道 16 藍田 廣田邨 旺角 柏景灣 16X 藍田 廣田邨 旺角 柏景灣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17 觀塘 裕民坊 愛民20 啟德 沐安街 長沙灣 海達 21 彩雲 紅磡站22 啟德郵輪碼頭 九龍塘 又一城 22M 啟德郵輪碼頭 土瓜灣24 啟業 旺角26 順天 尖沙咀東27 順天 旺角28 樂華 尖沙咀碼頭42 青衣 長康邨 順利61X 屯門市中心 九龍城碼頭75X 富善邨 九龍城碼頭85 火炭 山尾街 九龍城碼頭85A 沙田 廣源 九龍城碼頭85B 秦石 九龍城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85X 馬鞍山市中心 紅磡 紅鸞道 93K 寶林 旺角東站95 翠林 九龍站98C 坑口 北 美孚98S 康城站 美孚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203E 彩虹 九龍站213D 中秀茂坪 旺角293S 坑口 銀澳路 美孚 通宵服務296C 尚德 長沙灣 海盈邨 296P 尚德 荔枝角站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297 寶林 紅磡 紅鸞道 793 將軍澳工業邨 蘇屋邨796X 將軍澳工業邨 尖沙咀東 平日早上部分班次以將軍澳站為起 終點站N20 大角咀 維港灣 啟德 沐安街 通宵服務N213 尖沙咀東 麼地道 安泰 西 只在每日凌晨首兩小時服務N216 油塘 紅磡站 通宵服務N293 尚德 旺角 柏景灣 通宵服務過海隧道巴士101 堅尼地城 觀塘 裕民坊 101R 跑馬地馬場 觀塘 裕民坊 只限跑馬地馬場賽馬日服務106 黃大仙 小西灣 藍灣半島 106A 黃大仙 太古 康怡廣場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106P 黃大仙 小西灣 藍灣半島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107 華貴 九龍灣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108 九龍灣 啟業 寶馬山111 坪石 中環 港澳碼頭 111P 彩福 中環 港澳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111R 灣仔 會展新翼 觀塘 裕民坊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116 慈雲山 中 鰂魚涌 祐民街 608 九龍城 盛德街 筲箕灣N121 中環 港澳碼頭 牛頭角 通宵服務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A22 藍田站 機場 地面運輸中心 E23 慈雲山 南 機場 地面運輸中心 部份時段由E23A線提供服務E23A 慈雲山 南 機場 地面運輸中心 部份時段由E23線提供服務N23 慈雲山 北 東涌站 通宵服務 專線小巴港島專線小巴61 小西灣 藍灣半島 旺角 快富街 通宵服務 過海隧道小巴 九龍專線小巴2 黃埔花園 又一城2A 黃埔花園 又一城2S 沒有資料 46 麗晶花園 維港灣 奧運站49 順天 九龍城碼頭 只限繁忙時間服務69 麗港城 九龍城 獅子石道 69A 麗港城 旺角警署 通菜街 新界專線小巴105 康盛花園 土瓜灣 高山道 105S 康盛花園 土瓜灣 高山道 通宵服務110 調景嶺站 九龍城805S 錦英苑 旺角 通宵服務參見 编辑九龍城區 香港歷史 香港公園列表相關古蹟 编辑 皇帝巖 宋少帝陵 金夫人墓 古瑾圍上帝古廟 九龍城侯王廟註釋 编辑 聖山 此名字最早見於十九世紀英國人所繪地圖 華夏古籍及紀錄中則未見記載 參考資料 编辑 1959年 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 康熙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昰 是 之古字 或 夏 之古字 爾東 香港歷史之謎 第三版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p 4 ISBN 9789629736347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九龍城區風物志 PDF 香港大學中文系 九龍城區議會 2005年11月 2018 03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12 08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 趣談九龍街道 爾東 著 第121 123頁 明報出版社 2004年11月 ISBN 9628871463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 梁濤 著 第六十九頁 市政局出版 1993年 沙中綫好事成雙九龍城段兩個車站同時平頂及落實站名 PDF 2020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2 05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宋王臺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宋 第四篇 皇后篇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宋 第六篇 公主篇 義塚無碑 掩埋著一段血寫的歷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宋王臺 amp oldid 77726705 宋皇臺道,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