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拼音zhě注音ㄓㄜˇ;英語:Germanium;舊譯[a]),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Ge原子序數为32,原子量72.63 u。鍺是一種灰白色类金属,有光澤,質地硬,屬於碳族元素,化學性質與同族的相近。在自然中,鍺共有5種同位素,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鍺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例如四乙基锗异丁基锗烷等。

鍺   32Ge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灰白色

一塊12克(2×3 cm)的鍺多晶體,
上面的切面並不均匀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鍺(Germanium)·Ge·32
元素類別类金属
·週期·14 ·4·p
標準原子質量72.63(1) 
电子排布[Ar] 3d10 4s2 4p2
2, 8, 18, 4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温
5.323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5.60 g·cm−3
熔点1211.40 K,938.25 °C,1720.85 °F
沸點3106 K,2833 °C,5131 °F
熔化热36.94 kJ·mol−1
汽化热334 kJ·mol−1
比熱容23.222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644 1814 2023 2287 2633 3104
原子性質
氧化态4, 3, 2, 1, 0, -1, -2, -3, -4
兩性氧化物)
电负性2.01(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762 kJ·mol−1

第二:1537.5 kJ·mol−1

第三:3302.1 kJ·mol−1
原子半径122 pm
原子半径(計算值)122 pm
范德华半径211 pm
雜項
晶体结构鑽石
磁序抗磁[1]
電阻率(20 °C)1  Ω·m
熱導率60.2 W·m−1·K−1
热膨胀系数6.0 µm/(m·K)
聲速(細棒)(20 °C)5400 m·s−1
杨氏模量103[2] GPa
剪切模量41[2] GPa
体积模量75[2] GPa
泊松比0.26[2]
莫氏硬度6.0
CAS号7440-56-4
最穩定同位素
主条目:鍺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68Ge 人造 270.8 d ε - 68Ga
70Ge 21.23% 穩定,帶38個中子
71Ge 人造 11.26 d ε - 71Ga
72Ge 27.66% 穩定,帶40個中子
73Ge 7.73% 穩定,帶41個中子
74Ge 35.94% 穩定,帶42個中子
76Ge 7.44% 1.78×1021 y ββ - 76Se

即使地球表面上鍺的豐度地殼蘊含量相對较高,但由於礦石中很少含有高濃度的鍺,所以它在化學史上發現得比較晚。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在1869年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預測到鍺的存在與其各項屬性,並把它稱作eka-克萊門斯·溫克勒於1886年在一種叫硫銀鍺礦的稀有礦物中,除了找到硫和銀之外,還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儘管這種新元素的外觀跟有點像,但是新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比符合硅下元素的預測。温克勒以他的國家——德国的拉丁語名來為這種元素命名。

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於製造晶体管及各種電子裝置。主要的終端應用為光纖系統與紅外線光學,也用於聚合反應催化剂,制造電子器件與太陽能電力等。現在,開採鍺用的主要礦石是閃鋅礦的主要礦石),也可以在中,用商業方式提取鍺。一些鍺化合物,如四氯化鍺(GeCl4)和甲锗烷(GeH4),会刺激眼睛皮膚肺部喉嚨

发现史

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表了一份名為《化學元素週期律》的研究報告,當中預測了數種未知元素的存在,其中一種填補了碳族中之間的空缺[3]。由於它在週期表的位置,門捷列夫把它命名為擬硅(Ekasilicon, Es),並將其原子量定為72。

 
門捷列夫

1885年夏季,在薩克森王國弗赖堡附近的一個礦場,發現了一種新的礦物。由於這種礦物的含銀量高,所以被命名為硫銀鍺礦[b]克萊門斯·溫克勒檢驗了這種礦物,並於1886年成功從中分離出一種與相似的元素[4]。在他發表成果之前,他原本打算用海王星來為新元素命名,因為在1846年被發現的海王星,數學理論也預測它的存在[c]。然而,镎(Neptunium)這個名字當時已被另一元素佔用(不過不是今天叫的那種元素,它到1940年才被發現)[d],因此溫克勒改用他的祖國——德國的拉丁語(germanium)來為元素命名[4]。由於鍺跟相近,所以它當時是否該出現在週期表上仍備受爭論,不過它的性質與門捷列夫的擬硅很像,因此才確立了它在週期表的確實位置[4][5] 在發現後,薩克森的礦場再給了溫克勒五百公斤的礦石,因此他能進行後續研究,並在1887年確立了這種新元素的化學性質[6][7][8]。他通過分析純四氯化鍺,得出鍺的原子量為72.32,而德布瓦博德蘭則通過比較該元素的火花光譜線,得出72.3[9]

溫克勒當時成功製備了幾種新的鍺化合物,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硫化物、二氧化鍺四乙基鍺,而四乙基鍺則是第一種有機鍺烷[7]。有了從這些化合物而來的物理數據——它們符合門捷列夫的預測——鍺的發現成為了確認門捷列夫元素週期的重要證據。下表比較了預測與溫克勒的數據[7]

特性 擬硅(预测)
原子質量 72 72.59
密度(g/cm3 5.5 5.35
熔點(℃) 947
顏色 灰色 灰色
氧化物種類 耐火(refractory)二氧化物 耐火二氧化物
氧化物密度(g/cm3 4.7 4.7
氧化性 弱鹼 弱鹼
氯化物熔點 100℃以下 86℃ (GeCl4
氯化物密度(g/cm3 1.9 1.9
 
克萊門斯·溫克勒

直至1930年代末期,科學家們一直以為鍺只是一種導電性差的金屬[10]。因為它的半導體特性對電子元件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到1945年鍺成了一種有利可圖的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鍺二極體就開始取代電子裝置中的真空管[11][12]。它的第一項主要用途為製造蕭特基二極體的接點,該二極體在二戰期間用於雷達接收[10]。第一種矽鍺合金誕生於1955年[13]。在1945年以前,鍺的年產量只有幾百千克,但到了1950年代末,世界年產量就已經達到40公噸[14]

晶體管在1948年的出現[15],開啟了固態電子無數的應用之門[16]。從1950年至1970年代初,這個領域為鍺提供了增長中的市場,但之後晶體管、二極體整流器都開始轉用高純度[17]。硅的電子特性比鍺優越,但是所需的純度就高得多——這樣的純度用早年的商業方法實在達不到[18]

與此同時,光纖通訊網絡、紅外線夜視系統及聚合反應催化劑對鍺的需求量正在急速增長[14]。這些終端應用代表了2000年鍺用量的80%[17]。美國政府甚至把鍺定為戰略及關鍵材料,並因此於1987年下令國家防禦儲備中心存入132公噸的鍺[14]。生產鍺與硅不同的是,硅的產量只受生產力限制,而鍺的產量則受開採來源的短缺所限制。正因如此,硅在1998年的價格為每千克10美元以下[14],而當時鍺的價格達每千克1800美元[14]

特性

標準狀況下,鍺是一種銀白色的半金屬元素,硬但易碎[19]。這種形式構成一種同素異形體,技術上叫α鍺,它帶金屬光澤,結構與鑽石一樣,為鑽石立方晶體結構[17]。當壓力高於120kPa時,會形成另一種同素異形體,叫β鍺,它的結構與β一樣[20]。與一樣,鍺在熔化態固體化時(即凝固)會膨脹[20],而有這種特性的物質並不多。

鍺是一種半導體。用區熔技術生產出的半導體用鍺晶體,其雜質含量只有一百億分之一[21],因此這種晶體是史上最純的材料之一[22]。第一種在極強電磁場下成為超導體的金屬材料,是一種含鍺、的合金,於2005年被發現[23]

已知純鍺能自發地擠出非常長螺旋位錯,叫“鍺鬚”。這些晶鬚的增長,是較舊的鍺製二極體和晶體管壞掉的主要原因,因為晶鬚很可能會構成短路,但短路與否視最終接觸到的物質而定[23]

化學性质

 
鍺旳電子殼層圖

在250℃時,鍺會緩慢地氧化成GeO2[24]。鍺不溶於稀酸及鹼,但溶於濃硫酸,並與熔鹼反應,生成鍺酸鹽(GeO32-)。鍺最常出現的氧化態是+4,但是已知它在不少化合物中的氧化態為+2[25]。其他的氧化態則很罕見,例如化合物Ge2Cl6中为+3,以及在氧化物表面測得的+3與+1氧化态[26],或者鍺化物中的負氧化態,像是Mg
2
Ge
中的-4。多種含鍺的陰性簇離子(津特耳離子)已經被製備出來,當中包括Ge42-、Ge94-、Ge92-及[(Ge9)2]6-,其中一種方法是在乙二胺穴醚的催化下,從置於液態的鍺與鹼金屬合金中進行提取[25][27]。這些離子中鍺的氧化態並非整數——這點跟臭氧根離子中的氧一樣。

已知鍺共有兩種氧化物:二氧化鍺一氧化鍺[20]。焙燒二硫化鍺(GeS2)後可得二氧化鍺,二氧化鍺是一種白色的粉末,微溶於水,但與鹼反應並生成鍺酸鹽[20]。當二氧化鍺與鍺金屬在高溫下反應時,會生成一氧化鍺[20]。二氧化鍺(及其相關的氧化物及鍺酸鹽)有一種很不尋常的特性,就是對可見光有着高折射率,但同時對紅外線隱形[28][29]。而鍺酸鉍則被用作閃鑠器(scintillator)[30]

鍺還能與其它氧族元素生成二元化合物,例如二硫化物(GeS2)、二硒化物(GeSe2)、一硫化物(GeS)、一硒化物(GeSe)及碲化物(GeTe)[25]。把硫化氫氣體通過含Ge(IV)的強酸溶液時,會生成白色沉澱物,即二硫化鍺[25]。二硫化鍺能很好地溶於水、苛性鈉溶液及鹼金屬硫化物溶液中。但是,它不溶於酸性溶液,溫克勒就是凭借這項性質才發現了鍺[31]。把二硫化鍺置於氫氣流中加熱,會生成一硫化鍺(GeS),它昇華後會形成一圈色暗但具金屬光澤的薄層,它可溶於苛性鈉溶液中。把一硫化鍺、鹼金屬碳酸鹽與硫一起加熱後,會生成一種鍺鹽化合物,叫硫代鍺酸鹽[32]

 
甲鍺烷甲烷的結構相近。

鍺共有四種已知的四鹵化物。在正常狀況下四碘化鍺(GeI4)為固體,四氟化鍺(GeF4)為氣體,其餘兩種為揮發性液體。把鍺與氯一塊加熱,會得到一種沸點為83.1℃的無色發煙液體,即四氯化鍺[20]。鍺的所有四鹵化物都容易水解,生成带结晶水的二氧化鍺[20]。四氯化鍺用於製備有機鍺化合物[25]。跟四鹵化物相反的是,全部四種已知的二鹵化物,皆為聚合固體[25]。另外已知的鹵化物還包括Ge2Cl6及GenCl2n+2[20]。還有一種奇特的化合物Ge6Cl16,其中含有类似新戊烷結構的Ge5Cl12[33]

甲鍺烷(GeH4)是一種結構與甲烷相近的化合物。多鍺烷(即與烷烃相似的鍺化合物)的化學式為GenH2n+2,現時仍沒有發現n大於五的多鍺烷[25]。相對於硅烷,鍺烷的揮發性和活性都較低[25]。GeH4在液態中與鹼金屬反應後,會產生白色的MGeH3晶體,當中含有GeH3陰離子[25]。含一、二、三個鹵素原子的氫鹵化鍺,皆為無色的活性液體[25]

 
有機鍺化合物的親核加成反應

溫克勒於1887年合成出第一種有機鍺化合物(organogermanium compound);四氯化鍺與二乙基鋅反應生成四乙基鍺(Ge(C2H5)4[7]。R4Ge型(其中R為烴基)的有機鍺烷,如四甲基鍺(Ge(CH3)4)及四乙基鍺,是由最便宜的鍺前驅物四氯化鍺及甲基親核劑反應而成。有機鍺氫化物,如異丁基鍺烷((CH3)2CHCH2GeH3)的危險性比較低,因此半導體工業會用液體的氫化物來取代氣體的甲鍺烷。已知鍺有不少活性中間物鍺代自由基、鍺烯(與碳烯相近)和鍺炔(與卡賓相近)[34][35]。有機鍺化合物2-羧乙基鍺倍半氧烷(2-carboxyethylgermasesquioxane),於1970年被發現,曾經有一段時間被用作膳食補充劑,當時認為它可能對腫瘤有療效[36]

同位素

鍺共有五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70Ge、72Ge、73Ge、74Ge和76Ge。當中,76Ge帶微弱的放射性,其衰變模式雙β衰變半衰期為1.58 × 1021年。74Ge是最常見的同位素,豐度約為36%。76Ge的自然豐度是最低的,約為7%[37]。當72Ge被α粒子轟擊時,會產生穩定的77Se,並在過程中釋放出高能量的電子[38]。因此,它與組合後可用作核電池[38]

鍺最少有27種合成放射性同位素,各原子質量介乎58至89之間。當中最穩定的是68Ge,其衰變模式為電子捕獲半衰期則為270.95 d。而當中最不穩定的則是60Ge,其半衰期為30 ms。儘管大部份鍺同位素的衰變模式皆為β衰變,但是也有例外。61Ge及64Ge的衰變模式為β+遲延質子發射(proton emission)[37],而84Ge至87Ge則有可能進行β-遲延中子發射[37]

自然豐度

鍺是由恆星核合成所創造的,主要是透過漸近巨星分支上恆星內的S-過程。S-過程是一種慢中子捕獲過程,發生於脈衝紅巨星中的輕元素[39]。在木星的大氣層中能探測到鍺[40],在一些遙遠的恆星中也能探測到鍺[41]。鍺在地球的地殼豐度約為1.6 ppm[42]。含鍺量可觀的礦石只有幾種,如硫銀鍺礦、灰鍺礦(briartitie)、硫鍺銅礦(germanite)及硫鍺鐵銅礦(renierite),而它們都沒有可供開採的礦床。儘管如此,開採這些礦石都不是為了它們所含的鍺[17][43]。一些鋅銅鉛礦體的含鍺量夠高,因此可以從它們最終的濃縮礦物中提取鍺[42]

德國礦物學家威特·戈斯密(Victor Goldschmidt)在測量鍺礦床時,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濃縮過程,它使得一些礦層能擁有高含鍺量[44][45]。最高的含鍺量出現在英國諾森伯蘭郡哈特萊村(Hartley)的煤灰中,達1.6%[44][45]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附近的煤礦層含鍺量估計達1600公噸[42]

製備

 
硫鍺鐵銅礦

2007年鍺的年生產量約為100公噸[17]。現在,主要的方法是從鍺濃度達0.3%的閃鋅礦中提取鍺[46],它是當中的副產品,這種礦石最常出現於以沉積物為主體的大型Zn-Pb-Cu(-Ba)礦床,及以碳酸鹽為主體的Zn-Pb礦床[42]。儘管沒有全球鍺儲備量的確實數字,但是估計美國的儲備量約在500公噸左右[42]。在2007年,鍺的需求量有35%是由循環再造所滿足[42]

鍺主要是由閃鋅礦中製取,而閃鋅礦是一種礦石,但是也可以在礦中找到鍺。若煤炭發電廠用的煤是從高鍺濃度的礦床來的話,那麼發電廠的飛灰(fly ash)也是鍺的一個來源。俄羅斯中國都有在用這種鍺源[47]。俄羅斯的鍺礦床位於其遠東的庫頁島,而海參崴東北的煤礦也被用作鍺源[42]。中國的鍺礦床主要位於雲南省臨滄市褐煤礦場,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附近的煤礦,而它們都是開採中的鍺源[42]

年份 價格
$/kg[48]
1999 1,400
2000 1,250
2001 890
2002 620
2003 380
2004 600
2005 660
2006 880
2007 1,240
2008 1,490
2009 950

鍺的大部份濃縮礦物為硫化物;它們在空氣中加熱後會變成氧化物,這個過程叫焙燒(roasting):

GeS2 + 3O2 → GeO2 + 2SO2

在這個過程中,部份鍺會進到所產生的灰塵中,而剩下的鍺則被轉化成鍺酸鹽,然後被硫酸淋溶,此時在爐渣中的鋅也被淋溶。在中和反應後,只有鋅留在溶液中,沉澱物中含有鍺及其他金屬。在用威爾茲冶鋅法(Waelz process)把沉澱物中的含鋅量減少後,而殘餘的威爾茲氧化物則接受第二次淋溶。此時從沉澱物中可得二氧化鍺,與氯氣鹽酸反應後被轉化成四氯化鍺,由於它的沸點低,因此可用蒸餾法進行分離[47]

GeO2 + 4HCl → GeCl4 + 2H2O
GeO2 + 2Cl2 → GeCl4 + O2

四氯化鍺會被水解成二氧化鍺,或用分餾法淨化後再被水解[47]。極純的GeO2適用於製造鍺玻璃。純二氧化鍺與氫反應後被還原成鍺,用這種還原方式所得的鍺,適用於紅外線光學或半導體工業:

GeO2 + 4H2 → Ge + 2H2O

用於鋼鐵生產及其他工業過程的鍺,一般會用碳來還原[49]

GeO2 + C → Ge + CO2

應用

 
圖為典型的單模光纖。氧化鍺用於摻雜二氧化硅核心(1號)。
1. 核心 8 µm
2. 包層 125 µm
3. 緩衝層 250 µm
4. 護套 400 µm

鍺在2007年的估計全球終端應用為:光纖系統佔35%,紅外線光學(infrared optics)佔30%,聚合催化劑佔15%,及電子太陽能發電也佔15%[17]。餘下的5%為其他應用,如磷光體(phosphor)、冶金化學治療[17]

光學

二氧化鍺最值得注意的物理特性,就是它的高折射率,和低色散。因此特別適用於廣角鏡顯微鏡光纖核心[50][51]。它更取代了二氧化鈦,成為了二氧化硅光纖核心的摻雜物,這樣就不用再做後續熱處理,而這種處理會使光纖變得易碎[52]。在2002年末,光纖工業佔美國鍺用量的60%,但只佔全球用量不到10%[51]。鍺銻碲(GeSbTe)是一種相變合金,以其光學特性著稱,應用例子包括可重寫光碟[53]

由於紅外線可以無損失的穿透鍺,因此它成了一種重要的紅外線光學材料,能很容易地被切割或打磨成鏡片及窗戶。它在紅外線光學中的一項重要應用,就是製作熱圖像照相機(thermal imaging camera)的鏡頭塗層。含鍺的這一種鏡頭用於波長為8至14微米的紅外線,這樣的紅外線可用於被動熱成像及熱點探測,因此能被應用於軍事、汽車夜視系統及消防[49]。這樣的鏡頭還能用於顯微鏡光譜儀,及其他需要極敏感紅外線探測的光學儀器[51]。鍺這種材料有着非常高的折射率(4.0),因此需要抗反射塗層。特別是類金剛石碳的抗反射塗層,這是一種特別堅硬的特殊塗層,其折射率為2.0,與鍺相若,而且會產生一層如鑽石堅硬的表面,足以面對戶外的各種嚴苛環境[54][55]

電子工业

晶体管主要由锗和硅两种高纯度半导体制作,而锗晶体管(简称锗管)曾是晶体管时代早期(于40年代末开始)最重要的半导体产品,因为当时制作高纯硅和制造硅管的工艺都不够成熟。锗晶体管相比硅管,有B-E结压降低(锗管约0.2V,而硅管为0.6V左右)的优势,但是热稳定性较差,且响应速度的极限明显不如硅管。锗管的大规模应用大概持续到1970年左右,此后从发达国家开始逐渐淘汰,到1980年,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完全被硅管取代而退出电子工业[56]。然而,一些音响发烧友认为锗管具有独特的音色,相对于硅管的“冷硬”,锗管温暖醇厚的声音特性被一些玩家称为‘低压电子管’[57]因此一些生产于60年代的电声设备和零件至今受到部分玩家的追捧,一些音樂用的踏板效果器還在用鍺晶體管,因為這種效果器能產生早期搖滾特有的“模糊”音質,當中最有名的是Dallas Arbiter公司所生產的Fuzz Face效果器[58]

近年来电子材料界又燃起了对锗材料的兴趣,不过已不局限于纯锗晶体。鍺化硅合金(一般稱為“硅鍺”)正急速地成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用於高速集成電路。使用了Si-SiGe接面的電路,由於這種接面的特性,而比只用Si的要快得多[59]。在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裝置中,鍺化硅正開始取代砷化鎵[17]。有着高速特性的SiGe晶片,可以用硅晶片工業傳統的生產技巧,並以低廉的成本生產[17]

最近能源成本的上漲,使得太陽能板的經濟有所提高,而這也是鍺的一大潛在應用[17]。鍺是太空用高效多結光伏電池晶圓基板。因為鍺的晶格常數(lattice constant)與砷化鎵相近,所以可以用鍺基板來製造砷化鎵太陽能電池[60]火星探測漫遊者及數個人造衛星,都有使用鍺上三聯點砷化鎵電池[61]

上鍺下絕緣體的基板,有望可以取代微型晶片中的硅[17]。其他電子應用還包括螢光燈磷光體(phosphor)[21],及鍺基固態發光二極體[17]

其他應用

在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過程中,二氧化鍺還可以用於催化聚合作用[62]。這樣生產出來的成品耀度很高,所以在日本銷售的PET瓶子都專門選用這一種聚酯[62]。然而,美國不把鍺用作聚合催化劑[17]。由於二氧化硅與二氧化鍺相近,所以氣相色譜柱中的固定二氧化硅,可用二氧化鍺來取代[63]

近年,在貴金屬合金中加入鍺是愈來愈多。例如,在英幣標準銀(sterling silver)(含銀量達95%以上的合金)中加入鍺,就能減少火紋(firescale)、增加抗鏽色性(tarnish)及增加對析出硬化(precipitation hardening)的反應。有一種抗鏽色的銀合金,商標名叫Argentium,其含鍺量需達1.2%[17]

高純度鍺單晶探測器,能準確地探測出輻射的來源,因此可用於機場保安系統[64]。鍺亦被用於晶體單光儀(crystal monochromator),這台儀器能生成單晶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及同步X射線繞射所需的線性束。在中子及高能X射線的應用,鍺的反射性比硅優勝[65]。高純度的鍺晶體還被用於伽瑪光譜學(gamma spectroscopy)和探尋暗物質探測器[66]

鍺的一些化合物對哺乳類動物沒甚麼毒性,可是對某些細菌則有着相當的毒性[19]。就因為這項特性,所以這些鍺化合物可用作化學治療[67]

膳食補充劑,藥物開發,及健康危害

早在1922年,美國的醫生曾運用無機鍺來治療貧血[68]。無機鍺還被用於其他治療,但療效存疑。它對癌症的療效已經被討論過,還沒有可靠證據可證實鍺對癌症的預防或治療有效[69]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研究結論為,當鍺被用作膳食補充劑時“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36]。 一般認為鍺對動植物的健康並不重要。然而它的一些化合物能危害人體健康。例如,四氯化鍺甲鍺烷,分別為液體及氣體,能對眼睛、皮膚、肺部及喉嚨造成很大的刺激[70]。由於鍺在礦石與碳質(carbonaceous)材料中是一種稀有元素,加上在商業應用中使用的量也不算多,所以它對自然並沒有甚麼影響[17]

参见

注釋

  1. ^ “鈤”亦為化學元素的舊譯,因造成混淆而採用新譯。[71]
  2. ^ 在希臘語中,Argyrodite一詞有“含銀”的意思[72]
  3. ^ 跟預測到新元素的存在一樣,數學家亞當斯勒維耶,利用天王星軌道被拉出去的偏差,在1843年前後就預測到行星海王星的存在[73]。查理士(James Challis)於1846年8月開始搜尋第八顆行星[74],而伽勒則於1846年9月23日正式觀測到它[75]
  4. ^ 赫爾曼(R. Hermann)在1877年聲稱發現週期素中位於下的元素,並以羅馬神話海王尼普頓命名為镎(Naptunium)[76][77]。但後來發現這種金屬只是元素與鉭的合金[78]。很久以後,這個名字給了在週期表位於下的合成元素,它是由核物理學家在1940年所發現[79]

參考資料

  1.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1-12.,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2. ^ 2.0 2.1 2.2 2.3 Properties of Germanium. Ioffe Institute. (原始内容于2012-01-25). 
  3. ^ Kaji, Masanori. (PDF). Bulletin for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2002, 27 (1): 4–16 [2008-08-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2-17). 
  4. ^ 4.0 4.1 4.2 Winkler, Clemens. Germanium, Ge, a New Nonmetal Element (English translation[失效連結]).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887, 19 (1): 210–211. doi:10.1002/cber.18860190156. (原始内容于2012-10-13) (德语). 
  5. ^ Germanium, a New Non-Metallic Element. The Manufacturer and Builder. 1887: 181 [2008-08-20]. (原始内容于2008-12-19). 
  6. ^ Winkler, Clemens. Mittheilungen über das Germanium. J. Prak. Chemie. 1886, 34: 177–229. doi:10.1002/prac.18860340122. (原始内容于2012-11-03) (德语). 
  7. ^ 7.0 7.1 7.2 7.3 Winkler, Clemens. Mittheilungen über des Germanium. Zweite Abhandlung. J. Prak. Chemie. 1887, 36: 177–209 [2008-08-20]. doi:10.1002/prac.18870360119. (原始内容于2012-11-03) (德语). 
  8. ^ Brunck, O. Obituary: Clemens Winkler.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886, 39 (4): 4491–4548. doi:10.1002/cber.190603904164 (德语). 
  9. ^ de Boisbaudran, M. Lecoq. Sur le poids atomique du germanium. Comptes rendus. 1886, 103: 452 [2008-08-20]. (原始内容于2013-06-20) (法语). 
  10. ^ 10.0 10.1 Haller, E. E. Germanium: From Its Discovery to SiGe Devices (pdf).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Materials Sciences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Berkeley,. [2008-08-22].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7-10). 
  11. ^ W. K. Germaniu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NY Times. 1953 [2008-08-22]. (原始内容于2013-06-13). 
  12. ^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13. ^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5).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Halford, Bethany. Germanium.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2008-08-22]. (原始内容于2008-05-13). 
  15. ^ Bardeen, J.; Brattain, W. H. The Transistor, A Semi-Conductor Triode. Physical Reviews. 1948, 74: 230–231. doi:10.1103/PhysRev.74.230. 
  16. ^ .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0).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U.S. Geological Survey. Germanium—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8 [2008-08-28]. (原始内容于2008-09-16). Select 2008 
  18. ^ Teal, Gordon K. Single Crystals of Germanium and Silicon-Basic to the Transistor and Integrated Circuit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July 1976, ED–23 (7): 621–639. doi:10.1109/T-ED.1976.18464. [失效連結]
  19. ^ 19.0 19.1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506–510. ISBN 0-19-850341-5.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Holleman, A. F.; Wiberg, E.; Wiberg, N. Lehr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102. de Gruyter. 2007. ISBN 978-3-11-017770-1. OCLC 145623740. 
  21. ^ 21.0 21.1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22. ^ Chardin, B. Dark Matter: Direct Detection. Binetruy, B. (编). The Primordial Universe: 28 June - 23 July 1999. Springer. 2001: 308. ISBN 3540410465. 
  23. ^ 23.0 23.1 Lévy, F.; Sheikin, I.; Grenier, B.; Huxley, Ad. Magnetic field-induced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ferromagnet URhGe. Science. 2005-08, 309 (5739): 1343–1346. PMID 16123293. doi:10.1126/science.1115498. 
  24. ^ Tabet, N. KRXPS study of the oxidation of Ge(001) surfac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998, 134: 275. doi:10.1016/S0169-4332(98)00251-7.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1997. ISBN 0-7506-3365-4. 
  26. ^ Tabet, N. XPS study of the growth kinetics of thin films obtained by thermal oxidation of germanium substrates. 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 1999,. 101-103: 233. doi:10.1016/S0368-2048(98)00451-4. 
  27. ^ Xu, Li; Sevov, Slavi C. Oxidative Coupling of Deltahedral [Ge9]4− Zintl Ions. J. Am. Chem. Soc. 1999, 121 (39): 9245–9246. doi:10.1021/ja992269s. 
  28. ^ Bayya, Shyam S.; Sanghera, Jasbinder S.; Aggarwal, Ishwar D.; Wojcik, Joshua A. Infrared Transparent Germanate Glass-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2, 85 (12): 3114–3116. 
  29. ^ Drugoveiko, O. P. Infrared reflectance and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germanium dioxide and its hydrolysis products. Journal of Applied Spectroscopy. 1975, 22: 191. doi:10.1007/BF00614256. 
  30. ^ Lightstone, A. W.; McIntyre, R. J.; Lecomte, R.; Schmitt, D. A Bismuth Germanate-Avalanche Photodiode Module Designed for Use in High Resolutio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1986, 33 (1): 456–459. doi:10.1109/TNS.1986.4337142. 
  31. ^ Johnson, Otto H. Germanium and its Inorganic Compounds. Chem. Rev. 1952, 3: 431 – 431. doi:10.1021/cr60160a002. 
  32. ^ Fröba, Michael. First synthesis of mesostructured thiogermanat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97: 1729. doi:10.1039/a703634e. 
  33. ^ Beattie, I.R.; Jones, P.J.; Reid, G.; Webster, M.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Raman Spectrum of Ge5Cl12·GeCl4 and the Vibrational Spectrum of Ge2Cl6. Inorg. Chem. 1998, 37 (23): 6032–6034. doi:10.1021/ic9807341. 
  34. ^ Satge, Jacques. Reactive intermediates in organogermanium chemistry. Pure & Appl. Chem. 1984, 56 (1): 137–150. doi:10.1351/pac198456010137. 
  35. ^ Quane, Denis; Bottei, Rudolph S. Organogermanium Chemistry. Chemical Reviews. 1963, 63 (4): 403–442. doi:10.1021/cr60224a004. 
  36. ^ 36.0 36.1 Tao, S. H.; Bolger, P. M. Hazard Assessment of Germanium Supplement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June 1997, 25 (3): 211–219. doi:10.1006/rtph.1997.1098. 
  37. ^ 37.0 37.1 37.2 Audi, G. Nubase2003 Evaluation of Nuclear and Decay Properties. Nuclear Physics A (Atomic Mass Data Center). 2003, 729: 3–128. doi:10.1016/j.nuclphysa.2003.11.001. 
  38. ^ 38.0 38.1 (PDF). Nu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2008-09-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01). 
  39. ^ Sterling, N. C.; Dinerstein, Harriet L.; Bowers, Charles W. Discovery of Enhanced Germanium Abundances in Planetary Nebulae with the 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02, 578: L55–L58. doi:10.1086/344473. 
  40. ^ Kunde, V.; Hanel, R.; Maguire, W.; Gautier, D.; Baluteau, J. P.; Marten, A.; Chedin, A.; Husson, N.; Scott, N. The tropospheric gas composition of Jupiter's north equatorial belt /NH3, PH3, CH3D, GeH4, H2O/ and the Jovian D/H isotopic ratio. Astrophysical J. 1982, 263: 443–467. doi:10.1086/160516. 
  41. ^ Cowan, John. Astronomy: Elements of surprise. Nature. 2003-05-01, 423 (29): 29. doi:10.1038/423029a. 
  42. ^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Höll, R.; Kling, M.; Schroll, E. Metallogenesis of germanium—A review. Ore Geology Reviews. 2007, 30 (3–4): 145–180. doi:10.1016/j.oregeorev.2005.07.034. 
  43. ^ Lifton, Jack. . Resource Investor.com. 2007-04-26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2). 
  44. ^ 44.0 44.1 Goldschmidt, V. M. . Nachrichten von der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öttingen,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Klasse. 1930: 141–167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45. ^ 45.0 45.1 Goldschmidt, V. M.; Peters, Cl. . Nachrichten von der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öttingen,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Klasse. 1933: 141–167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46. ^ Bernstein, L. Germaniu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85, 49: 2409. doi:10.1016/0016-7037(85)90241-8. 
  47. ^ 47.0 47.1 47.2 Naumov, A. V. World market of germanium and its prospects. Russian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07, 48 (4): 265–272. doi:10.3103/S1067821207040049. 
  48. ^ R.N. Soar. USGS Minerals Information.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1977. 2003-01, 2004-01, 2005-01, 2006-01, 2007-01, January 2010 [2013-04-22]. ISBN 978-0-85934-039-7. OCLC 16437701. (原始内容于2013-05-07). 
  49. ^ 49.0 49.1 Moskalyk, R. R. Review of germanium processing worldwide.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4, 17: 393–402. doi:10.1016/j.mineng.2003.11.014. 
  50. ^ Rieke, G.H. Infrared Detector Arrays for Astronomy. Annu. Rev. Astro. Astrophys. 2007, 45: 77. doi:10.1146/annurev.astro.44.051905.092436. 
  51. ^ 51.0 51.1 51.2 Brown, Jr., Robert D. Germanium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0 [2008-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22). 
  52. ^ .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200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5). 
  53. ^ (PDF).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STA). [2008-09-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4-19). 
  54. ^ Lettington, Alan H. Applications of diamond-like carbon thin films. Carbon. 1998, 36 (5–6): 555–560. doi:10.1016/S0008-6223(98)00062-1. 
  55. ^ Gardos, Michael N.; Soriano, Bonnie L.; Propst, Steven H. Study on correlating rain erosion resistance with sliding abrasion resistance of DLC on germanium. Proc. SPIE,. 1990, 1325 (Mechanical Properties): 99. doi:10.1117/12.22449. 
  56. ^ (PDF). [2016-06-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07). 
  57. ^ . [2016-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58. ^ Szweda, Roy. Germanium phoenix. III-Vs Review. 2005, 18 (7): 55. doi:10.1016/S0961-1290(05)71310-7. 
  59. ^ Washio, K. SiGe HBT and BiCMOS technologie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03, 50: 656. doi:10.1109/TED.2003.810484. 
  60. ^ Bailey, Sheila G. Space and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s: synergy and diversity.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2, 10: 399. doi:10.1002/pip.446. 
  61. ^ Crisp, D.; Pathare, A.; Ewell, R. C. The performance of gallium arsenide/germanium solar cells at the Martian surface.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4, 54 (2): 83–101. doi:10.1016/S0094-5765(02)00287-4. 
  62. ^ 62.0 62.1 Thiele, Ulrich K.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talysis and Catalyst Development for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condens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ic Materials. 2001, 50 (3): 387 – 394. doi:10.1080/00914030108035115. 
  63. ^ Fang, Li; Kulkarni, Sameer; Alhooshani, Khalid; Malik, Abdul. Germania-Based, Sol-Gel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Coatings for Capillary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Anal. Chem. 2007, 79 (24): 9441–9451. doi:10.1021/ac071056f. 
  64. ^ Keyser, Ronald; Twomey, Timothy; Upp, Daniel. (PDF). Oak Ridge Technical Enterprise Corporation (ORTEC). [2008-09-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0-26). 
  65. ^ Ahmed, F. U. Optimization of Germanium for Neutron Diffractome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1996, 5: 131. doi:10.1142/S0218301396000062. 
  66. ^ Diehl, R. Astrophysical constraints from gamma-ray spectroscopy. Nuclear Physics A. 2006, 777: 70. doi:10.1016/j.nuclphysa.2005.02.155. 
  67. ^ Slavik, Milan; Blanc, Oscar; Davis, Joan. Spirogermanium: A new investigational drug of novel structure and lack of bone marrow toxicity.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1983, 1 (3): 225–234. doi:10.1007/BF00208894. 
  68. ^ Brown Jr., Robert D. Comodity Survey:Germanium (pdf) (Report). US Geologial Surveys. [2008-09-09]. (原始内容 (PDF)于2008-09-20). 
  69. ^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8-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70. ^ Gerber, G.B.; Léonard, A. Mutagenicity, carcinogenicity and teratogenicity of germanium compound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1997, 387: 141–146. doi:10.1016/S1383-5742(97)00034-3. 
  71. ^ 鈤.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原始内容于2015-06-20). 
  72. ^ Argyrodite—Ag
    8
    GeS
    6
    (pdf) (Report). Mineral Data Publishing. [2008-09-01]. (原始内容 (PDF)于2008-12-19).
     
  73. ^ Adams, J. C. Explanation of the observed irregularities in the motion of Uranus, on the hypothesis of disturbance by a more distant planet.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ing). November 13, 1846, 7: 149 [2008-02-18]. (原始内容于2016-01-10). 
  74. ^ Challis, Rev. J. Account of observations at the Cambridge observatory for detecting the planet exterior to Uranu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ing). November 13, 1846, 7: 145–149 [2008-02-18]. (原始内容于2016-01-10). 
  75. ^ Galle, J. G.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planet of Le Verrier at Berlin.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3 November 1846, 7: 153. Bibcode:1846MNRAS...7..153G. 
  76. ^ Sears, Robert. Scientific Miscellany. The Galaxy (Columbus, O[hio]: Siebert & Lilley). 1877-07, 24 (1): 131. ISBN 0665501668. OCLC 16890343. 
  77. ^ Editor's Scientific Record. Harper's new monthly magazine. 1877-06, 55 (325): 152–153 [201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6). 
  78. ^ van der Krogt, Peter. .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2). 
  79. ^ Westgren, A.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presentation speech. Nobel Lectures, Chemistry 1942-1962. Elsevier. 1964. (原始内容于2008-12-10). 

外部链接

  • 元素锗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锗(英文)
  • 元素锗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锗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锗(英文)


拼音, zhě, 注音, ㄓㄜˇ, 英語, germanium, 舊譯鈤,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ge, 原子序數为32, 原子量為7001726300000000000, 鍺是一種灰白色类金属, 有光澤, 質地硬, 屬於碳族元素, 化學性質與同族的锡與硅相近, 在自然中, 鍺共有5種同位素, 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 鍺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 例如四乙基及异丁基烷等, 32ge氫, 非金屬,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非金屬, 鹵素,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锗 拼音 zhe 注音 ㄓㄜˇ 英語 Germanium 舊譯鈤 a 是一種化學元素 化學符號为Ge 原子序數为32 原子量為7001726300000000000 72 63 u 鍺是一種灰白色类金属 有光澤 質地硬 屬於碳族元素 化學性質與同族的锡與硅相近 在自然中 鍺共有5種同位素 原子質量數在70至76之間 鍺能形成許多不同的有機金屬化合物 例如四乙基锗及异丁基锗烷等 鍺 32Ge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硅 鍺 锡镓 鍺 砷外觀灰白色一塊12克 2 3 cm 的鍺多晶體 上面的切面並不均匀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鍺 Germanium Ge 32元素類別类金属族 週期 區14 4 p標準原子質量72 63 1 电子排布 Ar 3d10 4s2 4p22 8 18 4物理性質物態固態密度 接近室温 5 323 g cm 3熔点時液體密度5 60 g cm 3熔点1211 40 K 938 25 C 1720 85 F沸點3106 K 2833 C 5131 F熔化热36 94 kJ mol 1汽化热334 kJ mol 1比熱容23 222 J mol 1 K 1蒸氣壓壓 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溫 K 1644 1814 2023 2287 2633 3104原子性質氧化态4 3 2 1 0 1 2 3 4 兩性氧化物 电负性2 01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762 kJ mol 1第二 1537 5 kJ mol 1 第三 3302 1 kJ mol 1原子半径122 pm原子半径 計算值 122 pm范德华半径211 pm雜項晶体结构鑽石磁序抗磁 1 電阻率 20 C 1 W m熱導率60 2 W m 1 K 1热膨胀系数6 0 µm m K 聲速 細棒 20 C 5400 m s 1杨氏模量103 2 GPa剪切模量41 2 GPa体积模量75 2 GPa泊松比0 26 2 莫氏硬度6 0CAS号7440 56 4最穩定同位素主条目 鍺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68Ge 人造 270 8 d e 68Ga70Ge 21 23 穩定 帶38個中子71Ge 人造 11 26 d e 71Ga72Ge 27 66 穩定 帶40個中子73Ge 7 73 穩定 帶41個中子74Ge 35 94 穩定 帶42個中子76Ge 7 44 1 78 1021 y b b 76Se即使地球表面上鍺的豐度地殼蘊含量相對较高 但由於礦石中很少含有高濃度的鍺 所以它在化學史上發現得比較晚 德米特里 伊万诺维奇 门捷列夫在1869年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預測到鍺的存在與其各項屬性 並把它稱作eka 矽 克萊門斯 溫克勒於1886年在一種叫硫銀鍺礦的稀有礦物中 除了找到硫和銀之外 還發現了一種新元素 儘管這種新元素的外觀跟砷和锑有點像 但是新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比符合硅下元素的預測 温克勒以他的國家 德国的拉丁語名來為這種元素命名 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用於製造晶体管及各種電子裝置 主要的終端應用為光纖系統與紅外線光學 也用於聚合反應的催化剂 制造電子器件與太陽能電力等 現在 開採鍺用的主要礦石是閃鋅礦 锌的主要礦石 也可以在銀 铅和铜中 用商業方式提取鍺 一些鍺化合物 如四氯化鍺 GeCl4 和甲锗烷 GeH4 会刺激眼睛 皮膚 肺部與喉嚨 目录 1 发现史 2 特性 2 1 化學性质 2 2 同位素 2 3 自然豐度 3 製備 4 應用 4 1 光學 4 2 電子工业 4 3 其他應用 5 膳食補充劑 藥物開發 及健康危害 6 参见 7 注釋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链接发现史 编辑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表了一份名為 化學元素週期律 的研究報告 當中預測了數種未知元素的存在 其中一種填補了碳族中硅及錫之間的空缺 3 由於它在週期表的位置 門捷列夫把它命名為擬硅 Ekasilicon Es 並將其原子量定為72 門捷列夫 1885年夏季 在薩克森王國弗赖堡附近的一個礦場 發現了一種新的礦物 由於這種礦物的含銀量高 所以被命名為硫銀鍺礦 b 克萊門斯 溫克勒檢驗了這種礦物 並於1886年成功從中分離出一種與銻相似的元素 4 在他發表成果之前 他原本打算用海王星來為新元素命名 因為在1846年被發現的海王星 數學理論也預測它的存在 c 然而 镎 Neptunium 這個名字當時已被另一元素佔用 不過不是今天叫镎的那種元素 它到1940年才被發現 d 因此溫克勒改用他的祖國 德國的拉丁語 germanium 來為元素命名 4 由於鍺跟砷和銻相近 所以它當時是否該出現在週期表上仍備受爭論 不過它的性質與門捷列夫的擬硅很像 因此才確立了它在週期表的確實位置 4 5 在發現後 薩克森的礦場再給了溫克勒五百公斤的礦石 因此他能進行後續研究 並在1887年確立了這種新元素的化學性質 6 7 8 他通過分析純四氯化鍺 得出鍺的原子量為72 32 而德布瓦博德蘭則通過比較該元素的火花光譜線 得出72 3 9 溫克勒當時成功製備了幾種新的鍺化合物 包括氟化物 氯化物 硫化物 二氧化鍺及四乙基鍺 而四乙基鍺則是第一種有機鍺烷 7 有了從這些化合物而來的物理數據 它們符合門捷列夫的預測 鍺的發現成為了確認門捷列夫元素週期的重要證據 下表比較了預測與溫克勒的數據 7 特性 擬硅 预测 鍺原子質量 72 72 59密度 g cm3 5 5 5 35熔點 高 947顏色 灰色 灰色氧化物種類 耐火 refractory 二氧化物 耐火二氧化物氧化物密度 g cm3 4 7 4 7氧化性 弱鹼 弱鹼氯化物熔點 100 以下 86 GeCl4 氯化物密度 g cm3 1 9 1 9 克萊門斯 溫克勒 直至1930年代末期 科學家們一直以為鍺只是一種導電性差的金屬 10 因為它的半導體特性對電子元件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所以到1945年鍺成了一種有利可圖的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 鍺二極體就開始取代電子裝置中的真空管 11 12 它的第一項主要用途為製造蕭特基二極體的接點 該二極體在二戰期間用於雷達接收 10 第一種矽鍺合金誕生於1955年 13 在1945年以前 鍺的年產量只有幾百千克 但到了1950年代末 世界年產量就已經達到40公噸 14 鍺晶體管在1948年的出現 15 開啟了固態電子無數的應用之門 16 從1950年至1970年代初 這個領域為鍺提供了增長中的市場 但之後晶體管 二極體和整流器都開始轉用高純度硅 17 硅的電子特性比鍺優越 但是所需的純度就高得多 這樣的純度用早年的商業方法實在達不到 18 與此同時 光纖通訊網絡 紅外線夜視系統及聚合反應催化劑對鍺的需求量正在急速增長 14 這些終端應用代表了2000年鍺用量的80 17 美國政府甚至把鍺定為戰略及關鍵材料 並因此於1987年下令國家防禦儲備中心存入132公噸的鍺 14 生產鍺與硅不同的是 硅的產量只受生產力限制 而鍺的產量則受開採來源的短缺所限制 正因如此 硅在1998年的價格為每千克10美元以下 14 而當時鍺的價格達每千克1800美元 14 特性 编辑在標準狀況下 鍺是一種銀白色的半金屬元素 硬但易碎 19 這種形式構成一種同素異形體 技術上叫a鍺 它帶金屬光澤 結構與鑽石一樣 為鑽石立方晶體結構 17 當壓力高於120kPa時 會形成另一種同素異形體 叫b鍺 它的結構與b錫一樣 20 與硅 鎵 鉍 銻與水一樣 鍺在熔化態固體化時 即凝固 會膨脹 20 而有這種特性的物質並不多 鍺是一種半導體 用區熔技術生產出的半導體用鍺晶體 其雜質含量只有一百億分之一 21 因此這種晶體是史上最純的材料之一 22 第一種在極強電磁場下成為超導體的金屬材料 是一種含鍺 銠和鈾的合金 於2005年被發現 23 已知純鍺能自發地擠出非常長螺旋位錯 叫 鍺鬚 這些晶鬚的增長 是較舊的鍺製二極體和晶體管壞掉的主要原因 因為晶鬚很可能會構成短路 但短路與否視最終接觸到的物質而定 23 化學性质 编辑 鍺旳電子殼層圖 在250 時 鍺會緩慢地氧化成GeO2 24 鍺不溶於稀酸及鹼 但溶於濃硫酸 並與熔鹼反應 生成鍺酸鹽 GeO32 鍺最常出現的氧化態是 4 但是已知它在不少化合物中的氧化態為 2 25 其他的氧化態則很罕見 例如化合物Ge2Cl6中为 3 以及在氧化物表面測得的 3與 1氧化态 26 或者鍺化物中的負氧化態 像是Mg2 Ge 中的 4 多種含鍺的陰性簇離子 津特耳離子 已經被製備出來 當中包括Ge42 Ge94 Ge92 及 Ge9 2 6 其中一種方法是在乙二胺或穴醚的催化下 從置於液態氨的鍺與鹼金屬合金中進行提取 25 27 這些離子中鍺的氧化態並非整數 這點跟臭氧根離子中的氧一樣 已知鍺共有兩種氧化物 二氧化鍺和一氧化鍺 20 焙燒二硫化鍺 GeS2 後可得二氧化鍺 二氧化鍺是一種白色的粉末 微溶於水 但與鹼反應並生成鍺酸鹽 20 當二氧化鍺與鍺金屬在高溫下反應時 會生成一氧化鍺 20 二氧化鍺 及其相關的氧化物及鍺酸鹽 有一種很不尋常的特性 就是對可見光有着高折射率 但同時對紅外線隱形 28 29 而鍺酸鉍則被用作閃鑠器 scintillator 30 鍺還能與其它氧族元素生成二元化合物 例如二硫化物 GeS2 二硒化物 GeSe2 一硫化物 GeS 一硒化物 GeSe 及碲化物 GeTe 25 把硫化氫氣體通過含Ge IV 的強酸溶液時 會生成白色沉澱物 即二硫化鍺 25 二硫化鍺能很好地溶於水 苛性鈉溶液及鹼金屬硫化物溶液中 但是 它不溶於酸性溶液 溫克勒就是凭借這項性質才發現了鍺 31 把二硫化鍺置於氫氣流中加熱 會生成一硫化鍺 GeS 它昇華後會形成一圈色暗但具金屬光澤的薄層 它可溶於苛性鈉溶液中 把一硫化鍺 鹼金屬碳酸鹽與硫一起加熱後 會生成一種鍺鹽化合物 叫硫代鍺酸鹽 32 甲鍺烷與甲烷的結構相近 鍺共有四種已知的四鹵化物 在正常狀況下四碘化鍺 GeI4 為固體 四氟化鍺 GeF4 為氣體 其餘兩種為揮發性液體 把鍺與氯一塊加熱 會得到一種沸點為83 1 的無色發煙液體 即四氯化鍺 20 鍺的所有四鹵化物都容易水解 生成带结晶水的二氧化鍺 20 四氯化鍺用於製備有機鍺化合物 25 跟四鹵化物相反的是 全部四種已知的二鹵化物 皆為聚合固體 25 另外已知的鹵化物還包括Ge2Cl6及GenCl2n 2 20 還有一種奇特的化合物Ge6Cl16 其中含有类似新戊烷結構的Ge5Cl12 33 甲鍺烷 GeH4 是一種結構與甲烷相近的化合物 多鍺烷 即與烷烃相似的鍺化合物 的化學式為GenH2n 2 現時仍沒有發現n大於五的多鍺烷 25 相對於硅烷 鍺烷的揮發性和活性都較低 25 GeH4在液態氨中與鹼金屬反應後 會產生白色的MGeH3晶體 當中含有GeH3 陰離子 25 含一 二 三個鹵素原子的氫鹵化鍺 皆為無色的活性液體 25 有機鍺化合物的親核加成反應 溫克勒於1887年合成出第一種有機鍺化合物 organogermanium compound 四氯化鍺與二乙基鋅反應生成四乙基鍺 Ge C2H5 4 7 R4Ge型 其中R為烴基 的有機鍺烷 如四甲基鍺 Ge CH3 4 及四乙基鍺 是由最便宜的鍺前驅物四氯化鍺及甲基親核劑反應而成 有機鍺氫化物 如異丁基鍺烷 CH3 2CHCH2GeH3 的危險性比較低 因此半導體工業會用液體的氫化物來取代氣體的甲鍺烷 已知鍺有不少活性中間物 鍺代自由基 鍺烯 與碳烯相近 和鍺炔 與卡賓相近 34 35 有機鍺化合物2 羧乙基鍺倍半氧烷 2 carboxyethylgermasesquioxane 於1970年被發現 曾經有一段時間被用作膳食補充劑 當時認為它可能對腫瘤有療效 36 同位素 编辑 主条目 鍺的同位素 鍺共有五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 70Ge 72Ge 73Ge 74Ge和76Ge 當中 76Ge帶微弱的放射性 其衰變模式為雙b衰變 半衰期為1 58 1021年 74Ge是最常見的同位素 豐度約為36 76Ge的自然豐度是最低的 約為7 37 當72Ge被a粒子轟擊時 會產生穩定的77Se 並在過程中釋放出高能量的電子 38 因此 它與氡組合後可用作核電池 38 鍺最少有27種合成放射性同位素 各原子質量介乎58至89之間 當中最穩定的是68Ge 其衰變模式為電子捕獲 半衰期則為270 95 d 而當中最不穩定的則是60Ge 其半衰期為30 ms 儘管大部份鍺同位素的衰變模式皆為b衰變 但是也有例外 61Ge及64Ge的衰變模式為b 遲延質子發射 proton emission 37 而84Ge至87Ge則有可能進行b 遲延中子發射 37 自然豐度 编辑 鍺是由恆星核合成所創造的 主要是透過漸近巨星分支上恆星內的S 過程 S 過程是一種慢中子捕獲過程 發生於脈衝紅巨星中的輕元素 39 在木星的大氣層中能探測到鍺 40 在一些遙遠的恆星中也能探測到鍺 41 鍺在地球的地殼豐度約為1 6 ppm 42 含鍺量可觀的礦石只有幾種 如硫銀鍺礦 灰鍺礦 briartitie 硫鍺銅礦 germanite 及硫鍺鐵銅礦 renierite 而它們都沒有可供開採的礦床 儘管如此 開採這些礦石都不是為了它們所含的鍺 17 43 一些鋅銅鉛礦體的含鍺量夠高 因此可以從它們最終的濃縮礦物中提取鍺 42 德國礦物學家威特 戈斯密 Victor Goldschmidt 在測量鍺礦床時 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濃縮過程 它使得一些煤礦層能擁有高含鍺量 44 45 最高的含鍺量出現在英國諾森伯蘭郡哈特萊村 Hartley 的煤灰中 達1 6 44 45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附近的煤礦層含鍺量估計達1600公噸 42 製備 编辑 硫鍺鐵銅礦 2007年鍺的年生產量約為100公噸 17 現在 主要的方法是從鍺濃度達0 3 的閃鋅礦中提取鍺 46 它是當中的副產品 這種礦石最常出現於以沉積物為主體的大型Zn Pb Cu Ba 礦床 及以碳酸鹽為主體的Zn Pb礦床 42 儘管沒有全球鍺儲備量的確實數字 但是估計美國的儲備量約在500公噸左右 42 在2007年 鍺的需求量有35 是由循環再造所滿足 42 鍺主要是由閃鋅礦中製取 而閃鋅礦是一種鋅礦石 但是也可以在銀 鉛及銅礦中找到鍺 若煤炭發電廠用的煤是從高鍺濃度的礦床來的話 那麼發電廠的飛灰 fly ash 也是鍺的一個來源 俄羅斯與中國都有在用這種鍺源 47 俄羅斯的鍺礦床位於其遠東的庫頁島 而海參崴東北的煤礦也被用作鍺源 42 中國的鍺礦床主要位於雲南省臨滄市的褐煤礦場 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附近的煤礦 而它們都是開採中的鍺源 42 年份 價格 kg 48 1999 1 4002000 1 2502001 8902002 6202003 3802004 6002005 6602006 8802007 1 2402008 1 4902009 950 鍺的大部份濃縮礦物為硫化物 它們在空氣中加熱後會變成氧化物 這個過程叫焙燒 roasting GeS2 3O2 GeO2 2SO2在這個過程中 部份鍺會進到所產生的灰塵中 而剩下的鍺則被轉化成鍺酸鹽 然後被硫酸淋溶 此時在爐渣中的鋅也被淋溶 在中和反應後 只有鋅留在溶液中 沉澱物中含有鍺及其他金屬 在用威爾茲冶鋅法 Waelz process 把沉澱物中的含鋅量減少後 而殘餘的威爾茲氧化物則接受第二次淋溶 此時從沉澱物中可得二氧化鍺 與氯氣或鹽酸反應後被轉化成四氯化鍺 由於它的沸點低 因此可用蒸餾法進行分離 47 GeO2 4HCl GeCl4 2H2O GeO2 2Cl2 GeCl4 O2四氯化鍺會被水解成二氧化鍺 或用分餾法淨化後再被水解 47 極純的GeO2適用於製造鍺玻璃 純二氧化鍺與氫反應後被還原成鍺 用這種還原方式所得的鍺 適用於紅外線光學或半導體工業 GeO2 4H2 Ge 2H2O用於鋼鐵生產及其他工業過程的鍺 一般會用碳來還原 49 GeO2 C Ge CO2應用 编辑 圖為典型的單模光纖 氧化鍺用於摻雜二氧化硅核心 1號 1 核心 8 µm 2 包層 125 µm 3 緩衝層 250 µm 4 護套 400 µm 鍺在2007年的估計全球終端應用為 光纖系統佔35 紅外線光學 infrared optics 佔30 聚合催化劑佔15 及電子和太陽能發電也佔15 17 餘下的5 為其他應用 如磷光體 phosphor 冶金及化學治療 17 光學 编辑 二氧化鍺最值得注意的物理特性 就是它的高折射率 和低色散 因此特別適用於廣角鏡 顯微鏡和光纖核心 50 51 它更取代了二氧化鈦 成為了二氧化硅光纖核心的摻雜物 這樣就不用再做後續熱處理 而這種處理會使光纖變得易碎 52 在2002年末 光纖工業佔美國鍺用量的60 但只佔全球用量不到10 51 鍺銻碲 GeSbTe 是一種相變合金 以其光學特性著稱 應用例子包括可重寫光碟 53 由於紅外線可以無損失的穿透鍺 因此它成了一種重要的紅外線光學材料 能很容易地被切割或打磨成鏡片及窗戶 它在紅外線光學中的一項重要應用 就是製作熱圖像照相機 thermal imaging camera 的鏡頭塗層 含鍺的這一種鏡頭用於波長為8至14微米的紅外線 這樣的紅外線可用於被動熱成像及熱點探測 因此能被應用於軍事 汽車夜視系統及消防 49 這樣的鏡頭還能用於顯微鏡光譜儀 及其他需要極敏感紅外線探測的光學儀器 51 鍺這種材料有着非常高的折射率 4 0 因此需要抗反射塗層 特別是類金剛石碳的抗反射塗層 這是一種特別堅硬的特殊塗層 其折射率為2 0 與鍺相若 而且會產生一層如鑽石堅硬的表面 足以面對戶外的各種嚴苛環境 54 55 電子工业 编辑 晶体管主要由锗和硅两种高纯度半导体制作 而锗晶体管 简称锗管 曾是晶体管时代早期 于40年代末开始 最重要的半导体产品 因为当时制作高纯硅和制造硅管的工艺都不够成熟 锗晶体管相比硅管 有B E结压降低 锗管约0 2V 而硅管为0 6V左右 的优势 但是热稳定性较差 且响应速度的极限明显不如硅管 锗管的大规模应用大概持续到1970年左右 此后从发达国家开始逐渐淘汰 到1980年 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完全被硅管取代而退出电子工业 56 然而 一些音响发烧友认为锗管具有独特的音色 相对于硅管的 冷硬 锗管温暖醇厚的声音特性被一些玩家称为 低压电子管 57 因此一些生产于60年代的电声设备和零件至今受到部分玩家的追捧 一些音樂用的踏板效果器還在用鍺晶體管 因為這種效果器能產生早期搖滾特有的 模糊 音質 當中最有名的是Dallas Arbiter公司所生產的Fuzz Face效果器 58 近年来电子材料界又燃起了对锗材料的兴趣 不过已不局限于纯锗晶体 鍺化硅合金 一般稱為 硅鍺 正急速地成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 用於高速集成電路 使用了Si SiGe接面的電路 由於這種接面的特性 而比只用Si的要快得多 59 在無線通訊 wireless communication 裝置中 鍺化硅正開始取代砷化鎵 17 有着高速特性的SiGe晶片 可以用硅晶片工業傳統的生產技巧 並以低廉的成本生產 17 最近能源成本的上漲 使得太陽能板的經濟有所提高 而這也是鍺的一大潛在應用 17 鍺是太空用高效多結光伏電池的晶圓基板 因為鍺的晶格常數 lattice constant 與砷化鎵相近 所以可以用鍺基板來製造砷化鎵太陽能電池 60 火星探測漫遊者及數個人造衛星 都有使用鍺上三聯點砷化鎵電池 61 上鍺下絕緣體的基板 有望可以取代微型晶片中的硅 17 其他電子應用還包括螢光燈的磷光體 phosphor 21 及鍺基固態發光二極體 17 其他應用 编辑 在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過程中 二氧化鍺還可以用於催化聚合作用 62 這樣生產出來的成品耀度很高 所以在日本銷售的PET瓶子都專門選用這一種聚酯 62 然而 美國不把鍺用作聚合催化劑 17 由於二氧化硅與二氧化鍺相近 所以氣相色譜柱中的固定相二氧化硅 可用二氧化鍺來取代 63 近年 在貴金屬合金中加入鍺是愈來愈多 例如 在英幣標準銀 sterling silver 含銀量達95 以上的合金 中加入鍺 就能減少火紋 firescale 增加抗鏽色性 tarnish 及增加對析出硬化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的反應 有一種抗鏽色的銀合金 商標名叫Argentium 其含鍺量需達1 2 17 高純度鍺單晶探測器 能準確地探測出輻射的來源 因此可用於機場保安系統 64 鍺亦被用於晶體單光儀 crystal monochromator 這台儀器能生成單晶中子散射 neutron scattering 及同步X射線繞射所需的線性束 在中子及高能X射線的應用 鍺的反射性比硅優勝 65 高純度的鍺晶體還被用於伽瑪光譜學 gamma spectroscopy 和探尋暗物質的探測器中 66 鍺的一些化合物對哺乳類動物沒甚麼毒性 可是對某些細菌則有着相當的毒性 19 就因為這項特性 所以這些鍺化合物可用作化學治療劑 67 膳食補充劑 藥物開發 及健康危害 编辑早在1922年 美國的醫生曾運用無機鍺來治療貧血 68 無機鍺還被用於其他治療 但療效存疑 它對癌症的療效已經被討論過 還沒有可靠證據可證實鍺對癌症的預防或治療有效 69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研究結論為 當鍺被用作膳食補充劑時 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36 一般認為鍺對動植物的健康並不重要 然而它的一些化合物能危害人體健康 例如 四氯化鍺及甲鍺烷 分別為液體及氣體 能對眼睛 皮膚 肺部及喉嚨造成很大的刺激 70 由於鍺在礦石與碳質 carbonaceous 材料中是一種稀有元素 加上在商業應用中使用的量也不算多 所以它對自然並沒有甚麼影響 17 参见 编辑 化学主题 元素 晶体管 碳族元素 第4周期元素 元素周期表 同位素列表注釋 编辑 鈤 亦為化學元素鐳的舊譯 因造成混淆而採用新譯 71 在希臘語中 Argyrodite一詞有 含銀 的意思 72 跟預測到新元素的存在一樣 數學家亞當斯與勒維耶 利用天王星軌道被拉出去的偏差 在1843年前後就預測到行星海王星的存在 73 查理士 James Challis 於1846年8月開始搜尋第八顆行星 74 而伽勒則於1846年9月23日正式觀測到它 75 赫爾曼 R Hermann 在1877年聲稱發現週期素中位於鉭下的元素 並以羅馬神話海王尼普頓命名為镎 Naptunium 76 77 但後來發現這種金屬只是元素鈮與鉭的合金 78 很久以後 镎這個名字給了在週期表位於鈾下的合成元素 它是由核物理學家在1940年所發現 79 參考資料 编辑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1 12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2 0 2 1 2 2 2 3 Properties of Germanium Ioffe Institut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25 Kaji Masanori D I Mendeleev s concept of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 Principles of Chemistry PDF Bulletin for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2002 27 1 4 16 2008 08 2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12 17 4 0 4 1 4 2 Winkler Clemens Germanium Ge a New Nonmetal Element English translation 失效連結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887 19 1 210 211 doi 10 1002 cber 188601901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13 德语 Germanium a New Non Metallic Element The Manufacturer and Builder 1887 181 2008 08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19 Winkler Clemens Mittheilungen uber das Germanium J Prak Chemie 1886 34 177 229 doi 10 1002 prac 188603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03 德语 7 0 7 1 7 2 7 3 Winkler Clemens Mittheilungen uber des Germanium Zweite Abhandlung J Prak Chemie 1887 36 177 209 2008 08 20 doi 10 1002 prac 188703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03 德语 Brunck O Obituary Clemens Winkler Berichte der deutschen chemischen Gesellschaft 1886 39 4 4491 4548 doi 10 1002 cber 190603904164 德语 de Boisbaudran M Lecoq Sur le poids atomique du germanium Comptes rendus 1886 103 452 2008 08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20 法语 10 0 10 1 Haller E E Germanium From Its Discovery to SiGe Devices pdf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Materials Sciences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Berkeley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7 10 W K Germaniu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NY Times 1953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13 1941 Semiconductor diode rectifiers serve in WW II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4 SiGe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05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Halford Bethany Germanium Chemical amp Engineering New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3 Bardeen J Brattain W H The Transistor A Semi Conductor Triode Physical Reviews 1948 74 230 231 doi 10 1103 PhysRev 74 230 Electronics History 4 Transistor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0 20 17 00 17 01 17 02 17 03 17 04 17 05 17 06 17 07 17 08 17 09 17 10 17 11 17 12 17 13 17 14 U S Geological Survey Germanium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U 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8 2008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16 Select 2008 Teal Gordon K Single Crystals of Germanium and Silicon Basic to the Transistor and Integrated Circuit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July 1976 ED 23 7 621 639 doi 10 1109 T ED 1976 18464 失效連結 19 0 19 1 Emsley John Nature s Building Block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506 510 ISBN 0 19 850341 5 20 0 20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20 7 Holleman A F Wiberg E Wiberg N Lehr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102 de Gruyter 2007 ISBN 978 3 11 017770 1 OCLC 145623740 21 0 21 1 Germanium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10 Chardin B Dark Matter Direct Detection Binetruy B 编 The Primordial Universe 28 June 23 July 1999 Springer 2001 308 ISBN 3540410465 23 0 23 1 Levy F Sheikin I Grenier B Huxley Ad Magnetic field induced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ferromagnet URhGe Science 2005 08 309 5739 1343 1346 PMID 16123293 doi 10 1126 science 1115498 Tabet N KRXPS study of the oxidation of Ge 001 surfac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998 134 275 doi 10 1016 S0169 4332 98 00251 7 25 0 25 1 25 2 25 3 25 4 25 5 25 6 25 7 25 8 25 9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1997 ISBN 0 7506 3365 4 Tabet N XPS study of the growth kinetics of thin films obtained by thermal oxidation of germanium substrates Journal of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Phenomena 1999 101 103 233 doi 10 1016 S0368 2048 98 00451 4 Xu Li Sevov Slavi C Oxidative Coupling of Deltahedral Ge9 4 Zintl Ions J Am Chem Soc 1999 121 39 9245 9246 doi 10 1021 ja992269s Bayya Shyam S Sanghera Jasbinder S Aggarwal Ishwar D Wojcik Joshua A Infrared Transparent Germanate Glass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2 85 12 3114 3116 Drugoveiko O P Infrared reflectance and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germanium dioxide and its hydrolysis products Journal of Applied Spectroscopy 1975 22 191 doi 10 1007 BF00614256 Lightstone A W McIntyre R J Lecomte R Schmitt D A Bismuth Germanate Avalanche Photodiode Module Designed for Use in High Resolutio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1986 33 1 456 459 doi 10 1109 TNS 1986 4337142 Johnson Otto H Germanium and its Inorganic Compounds Chem Rev 1952 3 431 431 doi 10 1021 cr60160a002 Froba Michael First synthesis of mesostructured thiogermanate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97 1729 doi 10 1039 a703634e Beattie I R Jones P J Reid G Webster M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Raman Spectrum of Ge5Cl12 GeCl4 and the Vibrational Spectrum of Ge2Cl6 Inorg Chem 1998 37 23 6032 6034 doi 10 1021 ic9807341 Satge Jacques Reactive intermediates in organogermanium chemistry Pure amp Appl Chem 1984 56 1 137 150 doi 10 1351 pac198456010137 Quane Denis Bottei Rudolph S Organogermanium Chemistry Chemical Reviews 1963 63 4 403 442 doi 10 1021 cr60224a004 36 0 36 1 Tao S H Bolger P M Hazard Assessment of Germanium Supplement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June 1997 25 3 211 219 doi 10 1006 rtph 1997 1098 37 0 37 1 37 2 Audi G Nubase2003 Evaluation of Nuclear and Decay Properties Nuclear Physics A Atomic Mass Data Center 2003 729 3 128 doi 10 1016 j nuclphysa 2003 11 001 38 0 38 1 Alpha Fusion Electrical Energy Valve PDF Nu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2008 09 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10 01 Sterling N C Dinerstein Harriet L Bowers Charles W Discovery of Enhanced Germanium Abundances in Planetary Nebulae with the 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02 578 L55 L58 doi 10 1086 344473 Kunde V Hanel R Maguire W Gautier D Baluteau J P Marten A Chedin A Husson N Scott N The tropospheric gas composition of Jupiter s north equatorial belt NH3 PH3 CH3D GeH4 H2O and the Jovian D H isotopic ratio Astrophysical J 1982 263 443 467 doi 10 1086 160516 Cowan John Astronomy Elements of surprise Nature 2003 05 01 423 29 29 doi 10 1038 423029a 42 0 42 1 42 2 42 3 42 4 42 5 42 6 42 7 Holl R Kling M Schroll E Metallogenesis of germanium A review Ore Geology Reviews 2007 30 3 4 145 180 doi 10 1016 j oregeorev 2005 07 034 Lifton Jack Byproducts II Another Germanium Rush Resource Investor com 2007 04 26 2008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6 12 44 0 44 1 Goldschmidt V M Ueber das Vorkommen des Germaniums in Steinkohlen und Steinkohlenprodukten Nachrichten von der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ottingen Mathematisch Physikalische Klasse 1930 141 167 2012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1 45 0 45 1 Goldschmidt V M Peters Cl Zur Geochemie des Germaniums Nachrichten von der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ottingen Mathematisch Physikalische Klasse 1933 141 167 2012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1 Bernstein L Germaniu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85 49 2409 doi 10 1016 0016 7037 85 90241 8 47 0 47 1 47 2 Naumov A V World market of germanium and its prospects Russian Journal of Non Ferrous Metals 2007 48 4 265 272 doi 10 3103 S1067821207040049 R N Soar USGS Minerals Information U 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1977 2003 01 2004 01 2005 01 2006 01 2007 01 January 2010 2013 04 22 ISBN 978 0 85934 039 7 OCLC 16437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07 49 0 49 1 Moskalyk R R Review of germanium processing worldwide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4 17 393 402 doi 10 1016 j mineng 2003 11 014 Rieke G H Infrared Detector Arrays for Astronomy Annu Rev Astro Astrophys 2007 45 77 doi 10 1146 annurev astro 44 051905 092436 51 0 51 1 51 2 Brown Jr Robert D Germanium pdf U S Geological Survey 2000 2008 09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 08 22 Chapter III Optical Fiber For Communications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2008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15 Understanding Recordable amp Rewritable DVD First Edition PDF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STA 2008 09 2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 04 19 Lettington Alan H Applications of diamond like carbon thin films Carbon 1998 36 5 6 555 560 doi 10 1016 S0008 6223 98 00062 1 Gardos Michael N Soriano Bonnie L Propst Steven H Study on correlating rain erosion resistance with sliding abrasion resistance of DLC on germanium Proc SPIE 1990 1325 Mechanical Properties 99 doi 10 1117 12 22449 存档副本 PDF 2016 06 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8 07 存档副本 2016 06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05 Szweda Roy Germanium phoenix III Vs Review 2005 18 7 55 doi 10 1016 S0961 1290 05 71310 7 Washio K SiGe HBT and BiCMOS technologies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03 50 656 doi 10 1109 TED 2003 810484 Bailey Sheila G Space and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s synergy and diversity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2 10 399 doi 10 1002 pip 446 Crisp D Pathare A Ewell R C The performance of gallium arsenide germanium solar cells at the Martian surface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4 54 2 83 101 doi 10 1016 S0094 5765 02 00287 4 62 0 62 1 Thiele Ulrich K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talysis and Catalyst Development for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condens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ic Materials 2001 50 3 387 394 doi 10 1080 00914030108035115 Fang Li Kulkarni Sameer Alhooshani Khalid Malik Abdul Germania Based Sol Gel Hybrid Organic Inorganic Coatings for Capillary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Anal Chem 2007 79 24 9441 9451 doi 10 1021 ac071056f Keyser Ronald Twomey Timothy Upp Daniel Performance of Light Weight Battery Operated High 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s for Field Use PDF Oak Ridge Technical Enterprise Corporation ORTEC 2008 09 0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7 10 26 Ahmed F U Optimization of Germanium for Neutron Diffractome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1996 5 131 doi 10 1142 S0218301396000062 Diehl R Astrophysical constraints from gamma ray spectroscopy Nuclear Physics A 2006 777 70 doi 10 1016 j nuclphysa 2005 02 155 Slavik Milan Blanc Oscar Davis Joan Spirogermanium A new investigational drug of novel structure and lack of bone marrow toxicity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1983 1 3 225 234 doi 10 1007 BF00208894 Brown Jr Robert D Comodity Survey Germanium pdf Report US Geologial Surveys 2008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09 20 Germanium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8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10 Gerber G B Leonard A Mutagenicity carcinogenicity and teratogenicity of germanium compounds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1997 387 141 146 doi 10 1016 S1383 5742 97 00034 3 鈤 教育部 異體字字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20 Argyrodite Ag8 GeS6 pdf Report Mineral Data Publishing 2008 09 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12 19 Adams J C Explanation of the observed irregularities in the motion of Uranus on the hypothesis of disturbance by a more distant planet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ing November 13 1846 7 149 2008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10 Challis Rev J Account of observations at the Cambridge observatory for detecting the planet exterior to Uranu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ing November 13 1846 7 145 149 2008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10 Galle J G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planet of Le Verrier at Berlin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3 November 1846 7 153 Bibcode 1846MNRAS 7 153G Sears Robert Scientific Miscellany The Galaxy Columbus O hio Siebert amp Lilley 1877 07 24 1 131 ISBN 0665501668 OCLC 16890343 Editor s Scientific Record Harper s new monthly magazine 1877 06 55 325 152 153 2012 10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26 van der Krogt Peter Elementymology amp Elements Multidict Niobium 2008 08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2 Westgren A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1 presentation speech Nobel Lectures Chemistry 1942 1962 Elsevier 19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10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锗元素锗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锗 英文 元素锗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锗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锗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锗 amp oldid 7554453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