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末法

末法梵語sad-dharma-vipralopa),佛教术语,佛教正法梵語sad-dharma巴利語sad-dhamma)衰颓毀壞(vipralopa)的意思,為一種佛教的末世論,末法时代之後便是法灭时期[1]末法說影響了東亞佛教的演變,尤其是淨土宗深受影響。[2]

概要

大乘佛教認為教法流傳有三个时期正法梵語sad-dharma巴利語sad-dhamma)、像法梵語sad-dharma-pratirūpaka巴利語sad-dhamma-patirupaka)和末法时期。[3]

如來在世與滅度後,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出四雙八輩聖弟子、羅漢菩薩,能證果,稱為正法;如來滅度後,雖有教法及修行者,不能達到證果,稱為像法(像,相似之意);教法垂世,人雖秉教,不修行及無證果,稱為末法。據記載,末法時代佛之正法衰頹,僧風濁亂。[4][5]

一般而言,教(教法,巴利註釋書的用語是:pariyatti;俱舍論的用語是:āgama)[6]、行(修行,巴利語:paṭipatti;梵語:pratipatti)[7]、證(證果,巴利語、梵語:adhigama,巴利註釋書也會用paṭivedha,意思是體證)[8]之具足或不具足,為區別此三個時期的準則。[9][4]

分期

文獻記載

  • 初期佛教的經藏如說一切有部的《雜阿含·906經》有正法、像法的說法[10],說一切有部《中阿含經·瞿曇彌經》有正法為佛灭度后500年的說法[11]。但是沒有末法的說法。[12]
  • 大乘佛教有不一樣的說法,說1,500年的有四部大乘經[13]:48-51:《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般涅槃後,所有正法住世千歲,像法住世滿五百歲。”[14]大方等大集經·月藏分》:「今我涅槃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住於世,限滿一千年。」[15]西元八世紀初于闐文的The Book of Zambasta有與《大集經·月藏分》憍賞彌法滅類似的故事。[13]:49《摩訶摩耶經》:「千五百歲,...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一切經藏皆悉流移至鳩尸那竭國,阿耨達龍王悉持入海,於是佛法而滅盡也。」[16]
  • 大般涅槃經》卷3[17]:「歡喜增益如來涅槃後,正法住世無量億歲。」
  • 大方等大集經·月藏分》有「五五百年」之說:「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鬪諍言訟白法隱沒損減堅固。」[18]
  • 仁王經·第2卷囑累品第八》:「佛告波斯匿王。今誡汝等。吾滅度後。正法欲滅。後五十年。後五百年。後五千年。無佛法僧。」[19]另一本則作八十年、八百年、八千年。[20]
  • 漢譯本《善見律毘婆沙》說正法能住世千年,千年之後佛法不都盡絕。於千年中阿羅漢能得三明,再千年能得阿羅漢但無三明,再千年只得阿那含果,再千年只得斯陀含果,再千年只得須陀洹果,再有五千年。前五千年能證果,後五千年學而不能證果。萬年後,經書文字都滅盡,只餘出家形相。[21]漢譯本將巴利本的「佛法住世五千年。五千年之後,教理隱沒」解釋為證法住世五千年,教理住世五千年,此後教理亦滅只餘形相。
  • 《法華玄論》將正、像、末做了多種區分,提出多種判分之法。[22]

南傳上座部的觀點

南傳上座部佛教律藏《犍度·小品·比丘尼犍度》記載,佛法能住世一千年。[23]巴利律藏的義註一切善見律注》解釋此文時,主張佛法住世千年,是指具有四無礙解智阿羅漢的證法能住世千年。之後證法在每千年就逐漸隱沒,第二千年最高可證純觀阿羅漢,第三千年是三果,第四千年是二果,第五千年是初果,故佛法住世五千年。五千年之後,教理隱沒故修行隱沒,修行隱沒故證悟隱沒。正法逐漸隱沒後,只剩下形相存在。此時比丘穿衣、拿缽等都不莊重,但這樣形相還不算消失,之後威儀漸漸消失。最後,比丘把袈裟布片撕掉,並扔到林野,那時才稱形相隱沒。[24][25]律藏的複註英语Subcommentaries, Theravada心義燈(Saratthadipani-tika,V.ò.3.403)也如此主張。[26]

對於正法住世五千年可證得的最高果位,注釋書間有不同主張。除了《一切善見律注》的說法外,在《長部》義註(D.A.3.161)中提及佛法住世五千年時說:「以證得無礙解(paṭisambhidā)而住立了一千年,以六通為一千年,以三明為一千年,以純觀行者(sukkha-vipassaka)為一千年,以波羅提木叉(pātimokkha)住立一千年。」;在《增支部》義註(A.A.1.1.130)中也有類似說法,但最後的一千年不是波羅提木叉,而是最高可證得阿那含果斯陀含果須陀洹果。《相應部》義註(S.A.2.3.156)則解釋正法的隱沒,是從四無礙解智阿羅漢、六通阿羅漢、三明阿羅漢、無三明的漏盡阿羅漢、三果、二果、初果,到初果也無法證得為止。[27][28][13]:56

巴利經藏五部沒有“末法”之名稱,但其註釋書提到證悟隱沒、修行隱沒、教理隱沒,以及正法逐漸隱沒後,只剩下形相存在,之後威儀漸漸消失,那時稱形相隱沒。

漢傳佛教的觀點

此種思想最早見於北齊慧思(515~577)之《南嶽思禪師立誓願文》。慧思主張正法住世五百歲,像法住世一千歲,末法住世一萬年。他認為釋迦乃生於公元前1147甲寅,至公元前567年乃進入像法時代,北魏太武帝延和三年(434)甲戌,乃進入末法時代。[29]

淨土信仰特別推重末法思想,認為末法時期,聖道門不能或難以成就,唯賴淨土和他力救度才得解脫。[30][31]法華宗的日蓮三階教等也接納末法思想,來闡發推動其主張。[32]

吉藏《法華玄論》說「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佛滅度以來已得「一千五百九十六年」,認為當時距末法尚有404年。並稱「諸菩薩見如來法無有滅。常見諸佛,則萬二千乃至一切時皆是正法;二乘人見佛法有興衰,故有像正」。[33][22]

太虛大師認為佛教分為三期:首千年「依聲聞乘行果趣發大乘心的正法時期」、次千年「依天乘行果趣獲大乘果的像法時期」,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傳於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淨土宗」、再千年「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主張在當代適合依人乘行果趣向菩薩乘的「人生佛教」。[34]

聖嚴法師表示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相當於中國的周昭王時代。又以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認為到了隋朝,便已進入末法時期。[35]

日本是以佛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公元前九四九年),且區分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的見解為主流。按照該一區分,則一〇五二年(日本永承七年)是入末法第一年。[36][37]

禪宗的觀點

日本禪宗榮西道元是對末法思想持否定的態度。尤其是道元,對於佛法經過正像末三時而逐漸衰滅的見解,很明確的表示否定,認為從佛祖真正傳授下來的禪宗是超越時代而通用的普遍法門,主張末法之說為激勵弟子精進修行的方便說。[36]

韓國曹溪宗知訥對於“時當末法,正道沉隱,如何能以定慧為務。不如念彌陀,修淨土之業”的疑問,知訥回答:“時雖變遷,心性不變”,從心性不變的角度來反駁質難,強調定慧禪修的妥當性[38]

藏傳佛教的觀點

布頓所著的《佛教史大寶藏論》根據《十萬頌般若》的註疏,主張佛法住世五千年(十數五百年),是了義(即決定的或真實的)的說法,諸經餘說為不了義。密意的根本,是針對修行等的衰敗而言。[39]

此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三個五百年中,如其次第出有許多阿羅漢阿那含須陀洹。故此名為阿羅漢品、阿納含品、須陀垣品。即是「證三品」。

續為第四、第五、第六等三個五百年,如其次第出有許多具足勝觀三摩地戒律等功德的人。因此名為勝觀品、三摩地品、戒律品等,即是「修三品」。

繼為第七、第八、第九等三個五百年,如其次第出有善巧《對法》、《經藏》、《毗奈耶》等的許多導師。因此名為對法品、經藏品、毗奈耶品等,即「教三品」。

第十個五百年;由於僅有出家相,而不具足正確見行,因此名為「唯持相品」。此即最後五百年。

按照該書其中一種說法,赤祖德贊出世時,此前已過去的年數,共計為二千九百五十五年。薩迦·班智達(1182年-1251年)在西藏受具足戒時,在這年以前,已過去的年數為三千四百五十五年,還餘一千五百四十五年。但其它的說法,則認為當時已過去的年數,應當為一千八百六十五年,還餘三千多年。除此之外,對於年數計算尚有根據《時輪續》的多種異說。

中傳佛教的觀點

中傳佛教受到道教等本土宗教影響,其關於末法的見解已經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原本印傳佛教的色彩,例如把末日此一概念跟末法的概念結合,發展出末劫論,認為當佛法開始消亡時,人間便會隨之衰壞,又把彌勒菩薩視作拯救者,認為其到來將會為佛弟子帶來一個永遠的美好時期,但其實印傳佛教認為的時間長度極長,不單單只是數千年,而是長達上千萬年乃至數百億年,而且小劫由增劫和減劫所構成,各佔數百萬年,佛教的開創者 釋尊瞿曇  所身處的時期恰好在減劫之中,因此更能感受到佛法所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而末法時期的到來只是意味着佛法的衰落,並不會徹底消滅凡人甚至摧毀世間,只是可能碰巧會與小劫存續期間所發生的災難同時出現,在末法時期結束後 長達成千上萬年的法滅時期中,凡人仍能繼續存活,只是沒有佛法可聞,減劫結束之後,增劫隨即開始,佛法開始復興,而此小劫結束後,另一小劫便會開始,彌勒菩薩成佛之後還會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佗將會到來,世間在經歷成住壞空四大中劫之後才會壞滅,在此一大劫結束後,另一大劫隨即開始,另一個世間隨之形成,上述過程不斷循環、沒有終結, 非如中傳佛教所認為天地初成時人心美善 但隨着時間流逝而慢慢變得丑惡直到最後一位佛佗 彌勒菩薩到來等等,然而中傳佛教的這些說法廣為流傳,彌勒教等民間宗教均深受其影響。

未來佛

据《法滅盡經》所記載,佛法在世間完全消失的數千萬年之后,将有弥勒菩萨降世,担当起普度众生的责任。[40]

學者觀點

憍賞彌法滅預言

中印度衰落,西北印度異族的不斷侵入,佛教受到了損害。於是結合了「滿千年已,佛法欲滅」的「正法千年」說,以及惡王入侵說,產生了憍賞彌法滅的預言,以勉勵佛教信眾護持佛法。[41][42][5]

女性出家與末法

「女性出家導致正法從千年變成五百年」的說法,只見於部派佛教上座部的律藏(包括南傳赤銅鍱部法藏部化地部雪山部說一切有部)而不見於大眾部的律藏,那体慧(Jan Nattier)因此認為這個說法可能出現在部派根本分裂之後。[13]:29-32

影響

佛教傳統對於是否有長時間的末法時期有兩種看法:[13]:136-138

  • 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絲路佛教英语Silk Road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認為佛法會逐漸難遇,最後突然消失,直到未來佛彌勒出世,因此沒有末法時期。此派認為偏離佛教傳統都是使佛法走向衰落,因此極端保守。
  • 漢傳佛教認為有末法時期;而對於末法時期如何修行,一種是主張更加努力(如三階教),一種主張另闢蹊徑(如淨土宗)。

隋唐時期,末法的說法盛行。道綽與信行更進一步認為當時是末法時期,必須提倡不同於傳統佛教的修行,因此道綽倡導念佛,被淨土宗稱為「二祖」,而信行則創立三階教[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吉藏《法華義疏》卷五:「大論佛法,凡有四時。一、佛在世時。二、佛雖去世,法儀未改,謂正法時。三、佛去世久,道化訛替,謂像法時。四、轉復微末,謂末法時。」
  2. ^ 2.0 2.1 Taitetsu Unno. Mappō. Lindsay Jones (编).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8 2nd ed.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5: 5685–5688 [2017-07-25]. ISBN 0-02-865741-1. (原始内容于2019-06-02). (英文)
  3. ^ 佛光大辭典. 正像末. [2017-03-13]. (原始内容于2017-03-13). 
  4. ^ 4.0 4.1 元享寺版《增支部》5集155經:「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何等為五?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通利於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智解〔等〕。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一法。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為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二法。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令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三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為他人複誦其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四法。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以心隨尋、隨伺,以意隨觀其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五法。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緬版第六結集《增支部》5集155經:「諸比丘!有這五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哪五種?諸比丘!在此比丘眾不學習法:契經、應頌、記說、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未曾有法、智解。諸比丘!這是第一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Pañcime, bhikkhave, dhammā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nti. Katame pañca? Idha, bhikkhave, bhikkhū dhammaṃ na pariyāpuṇanti– suttaṃ, geyyaṃ, veyyākaraṇaṃ, gāthaṃ, udānaṃ, itivuttakaṃ, jātakaṃ, abbhutadhammaṃ, vedallaṃ. Ayaṃ, bhikkhave, paṭham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ti.)再者,諸比丘!比丘們不詳細向他人開示如是聽聞,如是學得的法。諸比丘!這是第二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ū yathāsutaṃ yathā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ārena paresaṃ desenti. Ayaṃ, bhikkhave, dutiy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ti.)再者,諸比丘!比丘們不詳細使他人開示如是聽聞,如是學得的法。諸比丘!這是第三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ū yathāsutaṃ yathā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ārena paraṃ vācenti. Ayaṃ, bhikkhave, tatiy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ti.)再者,諸比丘!比丘們不詳細使他人演說如是聽聞,如是學得的法。諸比丘!這是第四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ū yathāsutaṃ yathā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ārena sajjhāyaṃ karonti. Ayaṃ, bhikkhave, catutth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ti.)再者,諸比丘!比丘們不以心隨觀隨尋思、隨考察如是聽聞,如是學得的法。諸比丘!這是第五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ū yathāsutaṃ yathā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cetasā anuvitakkenti anuvicārenti manasānupekkhanti. Ayaṃ, bhikkhave, pañcam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ti. Ime kho, bhikkhave, pañca dhammā saddhammassa sammosāya antaradhānāya saṃvattanti.)
    善見律毘婆沙》:「令正法久住者,正法有三種。何謂為三?一者、學正法久住,二者、信受正法久住,三者、得道正法久住。問曰:何謂學正法久住?答曰:學三藏,一切久住。佛所說,是名正法。於三藏中,十二頭陀、十四威儀、八十二大威儀戒、禪定三昧,是名信受正法久住。四沙門道果及涅槃者,是名得道正法久住。如來結戒故,令比丘隨順;若隨順者,具足而得聖利,是故學為初正法久住。」
    大毗婆沙論》:「有二種正法:一、世俗正法;二、勝義正法。世俗正法,謂名、句、文身,即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勝義正法,謂聖道,即無漏根、力、覺支、道支。行法者亦有二種:一、持教法:二、持證法。持教法者,謂讀誦、解說素怛纜等;持證法者,謂能修證無漏聖道。若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彼若滅時,正法則滅。故契經說「我之正法不依牆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續而住」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曰:『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論曰:「世尊正法體有二種,一教二證。教謂契經調伏對法,證謂三乘菩提分法。有能受持及正說者,佛正教法便住世間。有能依教正修行者,佛正證法便住世間。故隨三人住世時量,應知正法住爾所時。聖教總言唯住千載,有釋證法唯住千年,教法住時復過於此。」
    大乘法苑義林章》:「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此教行二有漏攝者及葉文字皆住持法寶,無漏三法真法寶故,示道.命道二沙門中,異生具戒.具見等類。正.像.末法能住持者,是住持僧。」
    吉藏《法華玄論》:「問:經何故云正法千年住世,復何故千年外別有佛法? 答:此不相違。所以然者,佛法有二種:一正得二正教。正得者,得道人也。正教者,佛正法教也。言千年佛法滅者,此就正得為言耳。千年內,有得道人多。千年外,得道人少。故名佛法滅也。正教法者乃至萬年住世也」
    《相應部義註》:「有兩種相似正法:相似證悟正法和相似教理正法。其中,光明、智、喜……等十種觀智產生的隨煩惱,名為相似的證悟正法。沒收錄進第三次結集界論(dhātu-kathā)、所緣論(ārammaṇa-kathā)、不淨論(asubha-kathā)、智事論(ñāṇavatthu-kathā)、明咒藏(vijjā-karaṇḍaka)這五論事(kathā-vatthu)以外的秘密律(guḷha-vinaya)、秘密毘輸安呾囉太子(guḷha-vessantara)、秘密靈藥智者英语Mahanipata_Jataka#5._Prince_Mahosadha_(the_clever_sage)_-_Act_of_insight(guḷha-mahosadha)、字音藏(vaṇṇa-piṭaka)、指鬘藏(aṅgulimāla-piṭaka)、護國吼(raṭṭhapāla-gajjita)、曠野夜叉吼(āḷavaka-gajjita)、方廣藏(vedalla-piṭaka)等非佛語,名為相似的教理正法。……最初覺悟的比丘們能得達無礙解(paṭisambhidā)。其時過後不能再得達無礙解,則是六通。自從六通不能得達後能得三明。這個時期過後不能得達三明,則只能得達漏盡。那也不能後則是不來果,那也不能後則是一來果,那也不能後則是入流果。過了[那]時後連入流果也不能得。但直到那時他們修觀只能染著這些隨煩惱而住於精進,才稱為證悟正法的隱沒。……但直到連適合於完成入流果的修行也不能,只能住立於戒清淨,這才稱為修行正法的隱沒。……只要三藏佛語存在,就不能說教法隱沒。……兩本戒經(pātimokkha)還存在,教法還不算隱沒。直到兩本戒經隱沒,那時教理正法才隱沒。在它隱沒時,教法才稱為隱沒。教理隱沒故修行隱沒,修行隱沒故證悟隱沒。什麼原因呢?此教理是修行的基礎,修行是證悟的[基礎]。如是,修行只以教理為標準。……教理充滿時,持教理的人就能完成修行,完成修行者就能完成證悟。如是顯示猶如新月般的教理等增長時,我們的教法也就增長。」
  5. ^ 5.0 5.1 法滅盡經》“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
    《阿難七夢經》:「佛告阿難。汝於夢者。皆為當來五濁惡世。不損汝也。何為憂色。第一夢陂池火炎滔天者。當來比丘。善心轉少。惡逆熾盛。共相殺害。不可稱計。第二夢者日月沒星宿亦沒。佛泥洹後。一切聲聞。隨佛泥洹不在世。眾生眼滅。第三夢出家比丘。轉在於不淨坑塹之中。在家白衣。登頭出者。當來比丘懷毒嫉妬。至相殺害。道士斬頭。白衣視之。諫訶不從。死入地獄。白衣精進。死生天上。第四夢者。群猪來觝揬栴檀林怪之者。當來白衣。來入塔寺。誹謗眾僧。求其長短。破塔害僧。第五夢者。頭戴須彌山。不以為重者。佛泥洹後。阿難當為千阿羅漢。出經之師。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為重。第六夢者。大象棄小象。將來邪見熾盛。壞我佛法。有德之人。皆隱不現。第七夢師子死者。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歲。我諸弟子修德之心。一切惡魔不得嬈亂。七毫者七百歲後事」
    《摩訶摩耶經》:「五百歲已寶天比丘,善說法要度二萬人,八部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正法於此便就滅盡。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七百歲已。有一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然正法炬。八百歲後。諸比丘等樂好衣服縱逸嬉戲。百千人中或有一兩得道果者。九百歲已。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一千歲已。諸比丘等聞不淨觀阿那波那瞋恚不欲。無量比丘。若一若兩思惟正受。千一百歲已。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於大眾中毀謗毘尼。千二百歲已。是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為比丘。女為比丘尼。千三百歲已。袈裟變白不受染色。千四百歲已。時諸四眾猶如獵師。好樂殺生賣三寶物。千五百歲。俱睒彌國有三藏比丘。善說法要徒眾五百。又一羅漢比丘。善持戒行徒眾五百。於十五日布薩之時。羅漢比丘。昇於高座說清淨法云。此所應作此不應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羅漢言。汝今身口自不清淨。云何而反說是麁言。羅漢答言。我久清淨身口意業無諸過惡。三藏弟子聞此語已倍更恚忿。即於座上殺彼羅漢。時羅漢弟子而作是言。我師所說合於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殺彼三藏。天龍八部莫不憂惱。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一切經藏皆悉流移至鳩尸那竭國。阿耨達龍王悉持入海。於是佛法而滅盡也。」
    《雜阿含640經》:「爾時世尊復告東方天王:汝當於東方護持正法。次告南方、西方、北方天王:汝當於北方護持正法。過千歲後,我教法滅時,當有非法出於世間,十善悉壞,閻浮提中惡風暴起,水雨不時世多饑饉,雨則災雹江河消滅,華果不成人無光澤,蟲村鬼村悉皆磨滅,飲食失味珍寶沈沒,人民服食粗澀草木。……時,諸比丘大得供養。諸比丘輩食人信施,而不讀誦經書,不薩阇為人受經,戲論過日,眠臥終夜,貪著利養,好自嚴飾,身著妙服,離諸出要、寂靜、出家、三菩提樂,形類比丘離沙門功德,是法中之大賊,助作末世壞正法幢建惡魔幢,滅正法炬然煩惱火,壞正法鼓毀正法輪,消正法海壞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樹,毀禪定智慧斷戒瓔珞,污染正道。……時,彼諸天、龍、神等皆生不歡喜心,不復當護諸比丘,而同聲唱言:『佛法卻後七日滅盡!』號啕悲泣,共相謂言:『至比丘說戒日,共相鬥諍,如來正法於中而滅。』如是諸天悲惱啼泣。……爾時,上座有弟子,名曰安伽陀,起不忍之心,極生忿恨,從座起,罵辱彼聖:『汝是下座比丘,愚痴無智,而毀辱我和上!』即持利刀,殺彼聖人。……爾時,阿羅漢弟子見彼弟子殺害其師,忿恨不忍,即殺三藏。爾時,諸天、世人悲哀啼泣:『嗚呼,苦哉,如來正法今便都盡!』尋即此大地六種震動,無量眾生號啕啼泣,極為愁惱:『嗚呼,今日正法不復現世!』作是語已,各各離散。……爾時,拘睒彌王聞諸比丘殺真人阿羅漢及三藏法師,心生悲惱,惋慨而坐。爾時,諸邪見輩諍競打破塔廟,及害比丘,從是佛法索然頓滅。爾時,世尊語釋提桓因,四大天王,諸天、世人:於我滅度之後,法盡之相,如上所說。是故汝等,今者不可不以勤力加於精進,護持正法,久令在世。」(本經為《阿育王傳》〈優波毱多因緣〉卷六、卷七之異譯本雜入,參見:印順.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之部類整編. [2017-03-12]. (原始内容于2016-12-13). 
    大毗婆沙論》:「如來正法云何滅耶?答:如來正法將欲滅時,此贍部洲當有三王出世,一王有法、二王無法。其有法者,生在東方,威德慈仁,伏五印度。其無法者,生在達絮、篾戾車中,性皆頑囂,憎賤佛法,相與合縱。從西侵食,漸入印度,轉至東方,志與佛法,為大衰損。……時東方王聞彼達絮、篾戾車王,侵食印度漸至東方,乃率兵士與之交戰。彼王軍眾即時退走,擒獲二王,皆斷其命。尋時遣使,遍諸方維,召命一切沙門釋子。……於是一切贍部洲中所有苾芻皆來集會,憍餉彌國。時王日日設五年會種種供養,然諸苾芻由多得利養故,及由多有先為活命而出家故,不能精勤讀誦經典,不樂獨處靜慮思惟,晝則群聚談說世事擾動喧雜,夜則疲怠耽著睡眠無所覺察,由此於佛所有教誡,皆悉慢緩而不遵行。是時贍部洲中唯有二行法者,一是阿羅漢名蘇剌多,一是三藏名室史迦,亦名般株,而為眾首,即於是日正法將滅。……作是語時,三藏弟子生大瞋恚即叱之言:是何苾芻,故於眾前,違反我師不受教誨,尋共害彼阿羅漢命,勝義正法從斯滅沒。時有敬重彼阿羅漢天龍藥叉,興大瞋忿殺彼三藏。有說,即彼阿羅漢弟子為報仇故害三藏命。有說,王聞彼阿羅漢無辜被殺,追戀懊惱而殺三藏。世俗正法從斯滅沒。爾時世間勝義世俗二種正法皆滅沒,已經七晝夜天地冥闇,而其世間猶故未知正法已滅。……過七日已,大地震動殞星雨火燒諸方維,空中天鼓發聲振吼甚可怖畏,天魔眷屬生大歡喜,於虛空中張大白蓋。空中復有大聲唱言:釋迦大仙所有正法從今永滅,更無能入正性離生,妙甘露門於斯永閉,大苦黑闇遍滿世間,更無救護將導之者。」
    瑜伽師地論》:「末法時生諸聲聞相,云何可知?謂諸聲聞於當來世法末時生,多分愛重利養恭敬,違背妙法,諸貪恚癡及不正法並皆增盛。……於佛世尊所說:甚深與空相應隨順緣性緣起緣生所有經典,並皆棄捨。於世聰慧所造諷誦,綺飾言辭絢藻文章,隨順世典,恭敬受持深生歡喜。於似正法非正法中妄生法想,於正法中起非法想。……法末時者,所謂大師般涅槃後聖教沒時,爾時如是聲聞弟子,身壞命終,多墮惡趣,生那落迦。若有成就與此相違不染污法,當知是名賢善時生聲聞,彼於如來初出世時,瘜肉未生時,大師現前時,或有一類般涅槃後,如是多分,身壞命終還得善趣,往生天上樂世界中。」
    法苑珠林》:「又大五濁經云:佛涅槃後當有五亂。一者當來比丘從白衣學法,世之一亂;二者白衣上坐比丘處下,世之二亂;三者比丘說法不行承受,白衣說法以為無上,世之三亂;四者魔家比丘自生現在,於世間以為真道諦,佛法正典自為不明,詐偽為信,世之四亂;五者當來比丘畜養妻子奴僕治生,但共諍訟不承佛教,世之五亂。」
    複註心義燈(Saratthadipani-tika):「此時期過後,是爭鬥時(Kali Yuga)國王的非法期,他們非法故,他們的大臣也都非法,然後國家人民[都行非法]。他們行非法故,天不適時下雨,從此莊稼不能豐收。因其欠收故,資具施主們不能供養比丘僧團資具,比丘們因資具貧乏而不能攝取弟子。此時過後教理消亡,不能憶持其義理,只能憶持聖典。此時過後,連整部聖典也不能憶持,最初從論藏消失,消失時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大論》消失,然後消失的是《雙(論)》、《論事》、《人施設(論)》、《界論》、《分別(論)》、《法集(論)》。如此論藏消失後,經藏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增支部》消失,其中首先是十一集……直到一集。如此《增支部》消失後,《相應部》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大品》消失,然後是《六處品》、《蘊品》、《因緣品》、《有偈品》。如此《相應部》消失後,《中部》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後五十》消失,然後是《中五十》、《根本五十》。如此《中部》消失後,《長部》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波梨品》消失,然後是《大品》,然後是《戒蘊品》。如此《長部》消失即是《經藏》消失,只剩《律藏》和《本生》還憶持著。《律藏》是有慚恥者所持,欲求利得者則不關心經中所說而只憶持《本生》。此時過後,連《本生》也不能憶持,於是它們首先從《毘輸安呾囉本生》(須達拿太子)開始消失,然後逆序為《毘樓本生》《摩訶那羅陀本生》,最後是《無戲論本生》消失,只剩《律藏》還保留著。此時過後,它也從最後開始消失。首先是《附隨》消失,然後是《篇章》、《比丘尼分別》、《大分別》,漸次只剩《布薩篇》還保留著。這樣教理還不算消失,乃至人間還存在四句偈,教理都還沒消失。直到有信心、淨信的國王在象背上放了裝有一千金的鑲金邊的袋子說「知道佛陀所說的四句偈者可拿走這一千金」,並在城中鳴鼓巡行也無人拿走。「只巡行一次有人聽見,但有人沒聽見。」於是直到走第三次也無人拿走,王使臣只能把一千金錢袋送回王宮,這時才叫做教理隱沒。」
  6. ^ 《俱舍論》:「頌曰:佛正法有二 謂證為體 (saddharmo dvividhaḥ śāsturāgamādhigamātmakaḥ /)……有能受持及正說者,佛正教法便住世間。(āgamasya hi dhārayitāro vaktāraḥ /)」
  7. ^ oxfordreference. .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8. ^ 《俱舍論》:「有能依教正修行者,佛正證法便住世間。(adhigamasya pratipattāraḥ /)」
  9. ^ 末法. 佛門網. [永久失效連結]
  10. ^ 雜阿含906經:「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對應南傳相應部16相應13經)。《別譯雜阿含·121經》:「譬如:金寶漸漸損減,乃至相似金出,如來正法亦復如是,漸漸損減,像法乃出;像法出故,正法滅沒。 」
  11. ^ 中阿含經·林品瞿曇彌經·第十(第二小土城誦)》:“正法當住千年。今失五百歲。餘有五百年。”
  12. ^ 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四》:「然佛所說,我滅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義如此。」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Jan Nattier.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Jain Publishing. 1991. ISBN 978-0-89581-926-0. 
  14. ^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悲華經 第7卷》. 大正藏 第3冊. 曇無讖譯. : 211頁b欄26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7-01-31). 
  15. ^ 〈月藏分第十二星宿攝受品第十八〉. 《大方等大集經第56卷》. 大正藏 第13冊.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 379頁c欄5–9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6-03-03). 
  16. ^ 卷下. 《摩訶摩耶經》. 大正藏 第12冊. 釋曇景譯. : 1013頁b欄14行–1014頁a欄11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8-12-24). 
  17. ^ 《大般涅槃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云:「善男子!過去之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號歡喜增益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世界廣博嚴淨,豐樂安隱,人民熾盛,無有飢渴,如安樂國諸菩薩等。彼佛世尊住世無量,化眾生已,然後乃於娑羅雙樹入般涅槃。佛涅槃後,正法住世無量億歲,餘四十年佛法未滅。」
  18. ^ 〈月藏分第十二分布閻浮提品第十七〉. 《大方等大集經第55卷》. 大正藏 第13冊.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 363頁a欄25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8-12-24). 
  19. ^ 〈第2卷囑累品第八〉.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正藏 第8冊. 不空奉詔譯. : 844頁b欄6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8-10-23). 
  20. ^ 〈第2卷囑累品第八〉. 《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藏 第8冊. 鳩摩羅什譯. : 833頁b欄13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7-09-07). 
  21. ^ 〈比丘尼犍度〉.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大正藏 第24冊.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 796頁c欄23行 [2017-07-24].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由佛制比丘尼八敬,正法還得千年。法師曰:千年已佛法為都盡也?答曰:不都盡。於千年中得三達智,復千年中得愛盡羅漢,無三達智。復千年中得阿那含。復千年中得斯陀含。復千年中得須陀洹學法。復得五千歲。於五千歲得道。後五千年學而不得道。萬歲後經書文字滅盡。但現剃頭有袈裟法服而已。」
  22. ^ 22.0 22.1 吉藏《法華玄論》:「問。云何為像正 答。此具多義。一者佛在世為正。佛滅後為像。二者未有異部為正。有異部為像。則百十六年後方為像法耳。三者得道多為正。得道少為像。故釋迦前五百年得道多。不得道少。後五百年得道少不得者多。四者破正法未破正法分像正。大經邪正品云。我滅後七百年中是魔波旬漸當破壞我之正法。則六百年未破為正。七百年破為像。五者諸惡法起未起分像正。像法決疑經云。千一百年諸惡法起名像。若千年內惡法未起為正。然千年內雖有惡法起。猶未盛故屬正法也。惡盛為像。六者二千年皆屬正法。萬年轉衰微為像法。七者諸菩薩見如來法無有滅。常見諸佛。則萬二千乃至一切時皆是正法。二乘人見佛法有興衰。故有像正耳」
  23. ^ 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 (编). <第20卷第十 比丘尼犍度>.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4冊No.0002犍度》. 高雄: 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1995年: 第342頁a欄第7行 [2017-07-20]. (原始内容于2021-04-16). 
  24. ^ Richard Gombrich. Buddhist Precept & Practice. Routledge. 2012-11-12: 332. ISBN 978-1-136-15616-8. 
  25. ^ Karma Lekshe Tsomo. Innovative Buddhist Women: Swimming Against the Stream. Routledge. 5 September 2013: 9–10. ISBN 978-1-136-11418-2. 
  26. ^ 《相似正法經》及相關註釋(瑪欣德尊者譯). [2017-04-29]. (原始内容于2020-10-25). 心義燈複註(Saratthadipani-tika):這些乃,是指五千年。說「佛教以教理為根本,沒有教理就不存在證悟」等。 
  27. ^ 為何正法住世五千年?.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17-03-30). 
  28. ^ 玛欣德尊者. 阿毗达摩讲要(上). 
  29. ^ 南岳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PDF). [2017-08-09].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8-09). 
  30. ^ 溫金柯. 「末法」與「淨土念佛得度」考——由道綽《安樂集》衍生的重要觀念之檢討.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17-03-12). 
  31. ^ 楊白衣. 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 華崗佛學學報.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16-11-14). 
  32. ^ 末法思想. [永久失效連結]
  33. ^ 吉藏《法華玄論》:「問。釋迦佛法住世凡得幾年 答。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出祇洹精舍碑善見毘婆沙中亦有此說。但度女人出家。損正法五百年。有人言都失五百年。正法但五百像法千年。故摩耶經但明千五百耳。中論文亦爾。有人言損正法五百流入像法。便有千五百年。有人言修八敬故正法還復千年」
  34. ^ 印順. 華雨集:六、『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2017-04-29]. (原始内容于2020-08-09). 
  35. ^ 聖嚴.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2017-04-29]. (原始内容于2017-08-07). 
  36. ^ 36.0 36.1 末法思想.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20-08-09). 
  37. ^ Kristina Myrvold (编). The Death of Sacred Texts: Ritual Disposal and Renovation of Texts in World Religions.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17-03-12). 
  38. ^ 鄭舜日. .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39. ^ 布頓大師. 佛教史大寶藏論. [2017-03-10]. (原始内容于2017-03-12). 
  40. ^ 法滅盡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41. ^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二項 邊地佛教在政局動亂中成長. [2017-04-29]. (原始内容于2021-04-16). 
  42. ^ Alf Hiltebeitel. Dharma: Its Early History in Law, Religion, and Narra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08-17: 298–332. ISBN 978-0-19-539423-8. 

外部連結

  • 佛教末法思想與基督教末世論之比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教末法思想在中國之受容與開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思益經》「七邪法」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正量部的傳承研究 : 現在劫的劫末意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評議《大毘婆沙論》之性別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漫談末法時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an Nattier.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Jain. 1991. ISBN 978-0-89581-926-0. (英文)

末法, 梵語, dharma, vipralopa, 佛教术语, 佛教正法, 梵語, dharma, 巴利語, dhamma, 衰颓毀壞, vipralopa, 的意思, 為一種佛教的末世論, 时代之後便是法灭时期, 說影響了東亞佛教的演變, 尤其是淨土宗深受影響, 目录, 概要, 分期, 文獻記載, 南傳上座部的觀點, 漢傳佛教的觀點, 禪宗的觀點, 藏傳佛教的觀點, 中傳佛教的觀點, 未來佛, 學者觀點, 憍賞彌法滅預言, 女性出家與, 影響,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概要, 编辑大乘佛教認為教法流傳有. 末法 梵語 sad dharma vipralopa 佛教术语 佛教正法 梵語 sad dharma 巴利語 sad dhamma 衰颓毀壞 vipralopa 的意思 為一種佛教的末世論 末法时代之後便是法灭时期 1 末法說影響了東亞佛教的演變 尤其是淨土宗深受影響 2 目录 1 概要 2 分期 2 1 文獻記載 2 2 南傳上座部的觀點 2 3 漢傳佛教的觀點 2 4 禪宗的觀點 2 5 藏傳佛教的觀點 2 6 中傳佛教的觀點 3 未來佛 4 學者觀點 4 1 憍賞彌法滅預言 4 2 女性出家與末法 5 影響 6 相關條目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概要 编辑大乘佛教認為教法流傳有三个时期 正法 梵語 sad dharma 巴利語 sad dhamma 像法 梵語 sad dharma pratirupaka 巴利語 sad dhamma patirupaka 和末法时期 3 如來在世與滅度後 教法住世 依教法修行 出四雙八輩聖弟子 羅漢菩薩 能證果 稱為正法 如來滅度後 雖有教法及修行者 不能達到證果 稱為像法 像 相似之意 教法垂世 人雖秉教 不修行及無證果 稱為末法 據記載 末法時代佛之正法衰頹 僧風濁亂 4 5 一般而言 教 教法 巴利註釋書的用語是 pariyatti 俱舍論的用語是 agama 6 行 修行 巴利語 paṭipatti 梵語 pratipatti 7 證 證果 巴利語 梵語 adhigama 巴利註釋書也會用paṭivedha 意思是體證 8 之具足或不具足 為區別此三個時期的準則 9 4 分期 编辑文獻記載 编辑 初期佛教的經藏如說一切有部的 雜阿含 906經 有正法 像法的說法 10 說一切有部 中阿含經 瞿曇彌經 有正法為佛灭度后500年的說法 11 但是沒有末法的說法 12 大乘佛教有不一樣的說法 說1 500年的有四部大乘經 13 48 51 悲華經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般涅槃後 所有正法住世千歲 像法住世滿五百歲 14 大方等大集經 月藏分 今我涅槃後 正法五百年 像法住於世 限滿一千年 15 西元八世紀初于闐文的The Book of Zambasta有與 大集經 月藏分 憍賞彌法滅類似的故事 13 49 摩訶摩耶經 千五百歲 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躍歡喜 競破塔寺 殺害比丘 一切經藏皆悉流移至鳩尸那竭國 阿耨達龍王悉持入海 於是佛法而滅盡也 16 大般涅槃經 卷3 17 歡喜增益如來涅槃後 正法住世無量億歲 大方等大集經 月藏分 有 五五百年 之說 於我滅後五百年中 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 次五百年 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 次五百年 讀誦多聞得住堅固 次五百年 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 次五百年 於我法中鬪諍言訟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18 仁王經 第2卷囑累品第八 佛告波斯匿王 今誡汝等 吾滅度後 正法欲滅 後五十年 後五百年 後五千年 無佛法僧 19 另一本則作八十年 八百年 八千年 20 漢譯本 善見律毘婆沙 說正法能住世千年 千年之後佛法不都盡絕 於千年中阿羅漢能得三明 再千年能得阿羅漢但無三明 再千年只得阿那含果 再千年只得斯陀含果 再千年只得須陀洹果 再有五千年 前五千年能證果 後五千年學而不能證果 萬年後 經書文字都滅盡 只餘出家形相 21 漢譯本將巴利本的 佛法住世五千年 五千年之後 教理隱沒 解釋為證法住世五千年 教理住世五千年 此後教理亦滅只餘形相 法華玄論 將正 像 末做了多種區分 提出多種判分之法 22 南傳上座部的觀點 编辑 據南傳上座部佛教律藏 犍度 小品 比丘尼犍度 記載 佛法能住世一千年 23 巴利律藏的義註 一切善見律注 解釋此文時 主張佛法住世千年 是指具有四無礙解智阿羅漢的證法能住世千年 之後證法在每千年就逐漸隱沒 第二千年最高可證純觀阿羅漢 第三千年是三果 第四千年是二果 第五千年是初果 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五千年之後 教理隱沒故修行隱沒 修行隱沒故證悟隱沒 正法逐漸隱沒後 只剩下形相存在 此時比丘穿衣 拿缽等都不莊重 但這樣形相還不算消失 之後威儀漸漸消失 最後 比丘把袈裟布片撕掉 並扔到林野 那時才稱形相隱沒 24 25 律藏的複註 英语 Subcommentaries Theravada 心義燈 Saratthadipani tika V o 3 403 也如此主張 26 對於正法住世五千年可證得的最高果位 注釋書間有不同主張 除了 一切善見律注 的說法外 在 長部 義註 D A 3 161 中提及佛法住世五千年時說 以證得無礙解 paṭisambhida 而住立了一千年 以六通為一千年 以三明為一千年 以純觀行者 sukkha vipassaka 為一千年 以波羅提木叉 patimokkha 住立一千年 在 增支部 義註 A A 1 1 130 中也有類似說法 但最後的一千年不是波羅提木叉 而是最高可證得阿那含果 斯陀含果 須陀洹果 相應部 義註 S A 2 3 156 則解釋正法的隱沒 是從四無礙解智阿羅漢 六通阿羅漢 三明阿羅漢 無三明的漏盡阿羅漢 三果 二果 初果 到初果也無法證得為止 27 28 13 56巴利經藏五部沒有 末法 之名稱 但其註釋書提到證悟隱沒 修行隱沒 教理隱沒 以及正法逐漸隱沒後 只剩下形相存在 之後威儀漸漸消失 那時稱形相隱沒 漢傳佛教的觀點 编辑 此種思想最早見於北齊慧思 515 577 之 南嶽思禪師立誓願文 慧思主張正法住世五百歲 像法住世一千歲 末法住世一萬年 他認為釋迦乃生於公元前1147甲寅 至公元前567年乃進入像法時代 北魏太武帝延和三年 434 甲戌 乃進入末法時代 29 淨土信仰特別推重末法思想 認為末法時期 聖道門不能或難以成就 唯賴淨土和他力救度才得解脫 30 31 法華宗的日蓮和三階教等也接納末法思想 來闡發推動其主張 32 吉藏 法華玄論 說 正法千年 像法千年 末法萬年 佛滅度以來已得 一千五百九十六年 認為當時距末法尚有404年 並稱 諸菩薩見如來法無有滅 常見諸佛 則萬二千乃至一切時皆是正法 二乘人見佛法有興衰 故有像正 33 22 太虛大師認為佛教分為三期 首千年 依聲聞乘行果趣發大乘心的正法時期 次千年 依天乘行果趣獲大乘果的像法時期 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 正是傳於西藏的密法 中國則是淨土宗 再千年 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 主張在當代適合依人乘行果趣向菩薩乘的 人生佛教 34 聖嚴法師表示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 相當於中國的周昭王時代 又以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年 認為到了隋朝 便已進入末法時期 35 日本是以佛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 公元前九四九年 且區分正法千年 像法千年 末法萬年的見解為主流 按照該一區分 則一 五二年 日本永承七年 是入末法第一年 36 37 禪宗的觀點 编辑 日本禪宗的榮西及道元是對末法思想持否定的態度 尤其是道元 對於佛法經過正像末三時而逐漸衰滅的見解 很明確的表示否定 認為從佛祖真正傳授下來的禪宗是超越時代而通用的普遍法門 主張末法之說為激勵弟子精進修行的方便說 36 韓國曹溪宗的知訥對於 時當末法 正道沉隱 如何能以定慧為務 不如念彌陀 修淨土之業 的疑問 知訥回答 時雖變遷 心性不變 從心性不變的角度來反駁質難 強調定慧禪修的妥當性 38 藏傳佛教的觀點 编辑 布頓所著的 佛教史大寶藏論 根據 十萬頌般若 的註疏 主張佛法住世五千年 十數五百年 是了義 即決定的或真實的 的說法 諸經餘說為不了義 密意的根本 是針對修行等的衰敗而言 39 此中第一 第二 第三等三個五百年中 如其次第出有許多阿羅漢 阿那含 須陀洹 故此名為阿羅漢品 阿納含品 須陀垣品 即是 證三品 續為第四 第五 第六等三個五百年 如其次第出有許多具足勝觀 三摩地 戒律等功德的人 因此名為勝觀品 三摩地品 戒律品等 即是 修三品 繼為第七 第八 第九等三個五百年 如其次第出有善巧 對法 經藏 毗奈耶 等的許多導師 因此名為對法品 經藏品 毗奈耶品等 即 教三品 第十個五百年 由於僅有出家相 而不具足正確見行 因此名為 唯持相品 此即最後五百年 按照該書其中一種說法 赤祖德贊出世時 此前已過去的年數 共計為二千九百五十五年 薩迦 班智達 1182年 1251年 在西藏受具足戒時 在這年以前 已過去的年數為三千四百五十五年 還餘一千五百四十五年 但其它的說法 則認為當時已過去的年數 應當為一千八百六十五年 還餘三千多年 除此之外 對於年數計算尚有根據 時輪續 的多種異說 中傳佛教的觀點 编辑 中傳佛教受到道教等本土宗教影響 其關於末法的見解已經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原本印傳佛教的色彩 例如把末日此一概念跟末法的概念結合 發展出末劫論 認為當佛法開始消亡時 人間便會隨之衰壞 又把彌勒菩薩視作拯救者 認為其到來將會為佛弟子帶來一個永遠的美好時期 但其實印傳佛教認為劫的時間長度極長 不單單只是數千年 而是長達上千萬年乃至數百億年 而且小劫由增劫和減劫所構成 各佔數百萬年 佛教的開創者 釋尊瞿曇 所身處的時期恰好在減劫之中 因此更能感受到佛法所面臨迫在眉睫的危機 而末法時期的到來只是意味着佛法的衰落 並不會徹底消滅凡人甚至摧毀世間 只是可能碰巧會與小劫存續期間所發生的災難同時出現 在末法時期結束後 長達成千上萬年的法滅時期中 凡人仍能繼續存活 只是沒有佛法可聞 減劫結束之後 增劫隨即開始 佛法開始復興 而此小劫結束後 另一小劫便會開始 彌勒菩薩成佛之後還會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佗將會到來 世間在經歷成住壞空四大中劫之後才會壞滅 在此一大劫結束後 另一大劫隨即開始 另一個世間隨之形成 上述過程不斷循環 沒有終結 非如中傳佛教所認為天地初成時人心美善 但隨着時間流逝而慢慢變得丑惡直到最後一位佛佗 彌勒菩薩到來等等 然而中傳佛教的這些說法廣為流傳 彌勒教等民間宗教均深受其影響 未來佛 编辑据 法滅盡經 所記載 佛法在世間完全消失的數千萬年之后 将有弥勒菩萨降世 担当起普度众生的责任 40 學者觀點 编辑憍賞彌法滅預言 编辑 中印度衰落 西北印度異族的不斷侵入 佛教受到了損害 於是結合了 滿千年已 佛法欲滅 的 正法千年 說 以及惡王入侵說 產生了憍賞彌法滅的預言 以勉勵佛教信眾護持佛法 41 42 5 女性出家與末法 编辑 女性出家導致正法從千年變成五百年 的說法 只見於部派佛教中上座部的律藏 包括南傳赤銅鍱部 法藏部 化地部 雪山部 說一切有部 而不見於大眾部的律藏 那体慧 Jan Nattier 因此認為這個說法可能出現在部派根本分裂之後 13 29 32影響 编辑佛教傳統對於是否有長時間的末法時期有兩種看法 13 136 138 南傳佛教 藏傳佛教與絲路佛教 英语 Silk Road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認為佛法會逐漸難遇 最後突然消失 直到未來佛彌勒出世 因此沒有末法時期 此派認為偏離佛教傳統都是使佛法走向衰落 因此極端保守 漢傳佛教認為有末法時期 而對於末法時期如何修行 一種是主張更加努力 如三階教 一種主張另闢蹊徑 如淨土宗 隋唐時期 末法的說法盛行 道綽與信行更進一步認為當時是末法時期 必須提倡不同於傳統佛教的修行 因此道綽倡導念佛 被淨土宗稱為 二祖 而信行則創立三階教 2 相關條目 编辑法滅盡經 三期法运 天人五衰參考文獻 编辑 吉藏 法華義疏 卷五 大論佛法 凡有四時 一 佛在世時 二 佛雖去世 法儀未改 謂正法時 三 佛去世久 道化訛替 謂像法時 四 轉復微末 謂末法時 2 0 2 1 Taitetsu Unno Mappō Lindsay Jones 编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8 2nd ed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5 5685 5688 2017 07 25 ISBN 0 02 86574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英文 佛光大辭典 正像末 2017 03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13 4 0 4 1 元享寺版 增支部 5集155經 諸比丘 此等五法 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何等為五 諸比丘 世間有比丘眾 通利於契經 應頌 記說 諷頌 無問自說 如是說 本生 未曾有法 智解 等 諸比丘 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一法 復次 諸比丘 有比丘眾 如聽聞 如通達 廣為他人說法 諸比丘 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二法 復次 諸比丘 有比丘眾 如聽聞 如通達 廣令他人說法 諸比丘 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三法 復次 諸比丘 有比丘眾 如聽聞 如通達 廣為他人複誦其法 諸比丘 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四法 復次 諸比丘 有比丘眾 如聽聞 如通達 以心隨尋 隨伺 以意隨觀其法 諸比丘 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五法 諸比丘 此等五法 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緬版第六結集 增支部 5集155經 諸比丘 有這五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哪五種 諸比丘 在此比丘眾不學習法 契經 應頌 記說 偈頌 自說 如是語 本生 未曾有法 智解 諸比丘 這是第一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ancime bhikkhave dhamma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nti Katame panca Idha bhikkhave bhikkhu dhammaṃ na pariyapuṇanti suttaṃ geyyaṃ veyyakaraṇaṃ gathaṃ udanaṃ itivuttakaṃ jatakaṃ abbhutadhammaṃ vedallaṃ Ayaṃ bhikkhave paṭham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ti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們不詳細向他人開示如是聽聞 如是學得的法 諸比丘 這是第二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 yathasutaṃ yatha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arena paresaṃ desenti Ayaṃ bhikkhave dutiy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ti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們不詳細使他人開示如是聽聞 如是學得的法 諸比丘 這是第三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 yathasutaṃ yatha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arena paraṃ vacenti Ayaṃ bhikkhave tatiy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ti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們不詳細使他人演說如是聽聞 如是學得的法 諸比丘 這是第四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 yathasutaṃ yatha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vittharena sajjhayaṃ karonti Ayaṃ bhikkhave catutth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ti 再者 諸比丘 比丘們不以心隨觀隨尋思 隨考察如是聽聞 如是學得的法 諸比丘 這是第五法導向正法的混亂與消失 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 yathasutaṃ yathapariyattaṃ dhammaṃ na cetasa anuvitakkenti anuvicarenti manasanupekkhanti Ayaṃ bhikkhave pancamo dhammo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ti Ime kho bhikkhave panca dhamma saddhammassa sammosaya antaradhanaya saṃvattanti 善見律毘婆沙 令正法久住者 正法有三種 何謂為三 一者 學正法久住 二者 信受正法久住 三者 得道正法久住 問曰 何謂學正法久住 答曰 學三藏 一切久住 佛所說 是名正法 於三藏中 十二頭陀 十四威儀 八十二大威儀戒 禪定三昧 是名信受正法久住 四沙門道果及涅槃者 是名得道正法久住 如來結戒故 令比丘隨順 若隨順者 具足而得聖利 是故學為初正法久住 大毗婆沙論 有二種正法 一 世俗正法 二 勝義正法 世俗正法 謂名 句 文身 即素怛纜 毘奈耶 阿毘達磨 勝義正法 謂聖道 即無漏根 力 覺支 道支 行法者亦有二種 一 持教法 二 持證法 持教法者 謂讀誦 解說素怛纜等 持證法者 謂能修證無漏聖道 若持教者相續不滅 能令世俗正法久住 若持證者相續不滅 能令勝義正法久住 彼若滅時 正法則滅 故契經說 我之正法不依牆壁柱等而住 但依行法有情相續而住 阿毘達磨俱舍論 頌曰 佛正法有二 謂教證為體 有持說行者 此便住世間 論曰 世尊正法體有二種 一教二證 教謂契經調伏對法 證謂三乘菩提分法 有能受持及正說者 佛正教法便住世間 有能依教正修行者 佛正證法便住世間 故隨三人住世時量 應知正法住爾所時 聖教總言唯住千載 有釋證法唯住千年 教法住時復過於此 大乘法苑義林章 佛滅度後法有三時 謂正 像 末 具教 行 證三 名為正法 但有教行 名為像法 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此教行二有漏攝者及葉文字皆住持法寶 無漏三法真法寶故 示道 命道二沙門中 異生具戒 具見等類 正 像 末法能住持者 是住持僧 吉藏 法華玄論 問 經何故云正法千年住世 復何故千年外別有佛法 答 此不相違 所以然者 佛法有二種 一正得二正教 正得者 得道人也 正教者 佛正法教也 言千年佛法滅者 此就正得為言耳 千年內 有得道人多 千年外 得道人少 故名佛法滅也 正教法者乃至萬年住世也 相應部義註 有兩種相似正法 相似證悟正法和相似教理正法 其中 光明 智 喜 等十種觀智產生的隨煩惱 名為相似的證悟正法 沒收錄進第三次結集 界論 dhatu katha 所緣論 arammaṇa katha 不淨論 asubha katha 智事論 naṇavatthu katha 明咒藏 vijja karaṇḍaka 這五論事 katha vatthu 以外的秘密律 guḷha vinaya 秘密毘輸安呾囉太子 guḷha vessantara 秘密靈藥智者 英语 Mahanipata Jataka 5 Prince Mahosadha the clever sage Act of insight guḷha mahosadha 字音藏 vaṇṇa piṭaka 指鬘藏 aṅgulimala piṭaka 護國吼 raṭṭhapala gajjita 曠野夜叉吼 aḷavaka gajjita 方廣藏 vedalla piṭaka 等非佛語 名為相似的教理正法 最初覺悟的比丘們能得達無礙解 paṭisambhida 其時過後不能再得達無礙解 則是六通 自從六通不能得達後能得三明 這個時期過後不能得達三明 則只能得達漏盡 那也不能後則是不來果 那也不能後則是一來果 那也不能後則是入流果 過了 那 時後連入流果也不能得 但直到那時他們修觀只能染著這些隨煩惱而住於精進 才稱為證悟正法的隱沒 但直到連適合於完成入流果的修行也不能 只能住立於戒清淨 這才稱為修行正法的隱沒 只要三藏佛語存在 就不能說教法隱沒 兩本戒經 patimokkha 還存在 教法還不算隱沒 直到兩本戒經隱沒 那時教理正法才隱沒 在它隱沒時 教法才稱為隱沒 教理隱沒故修行隱沒 修行隱沒故證悟隱沒 什麼原因呢 此教理是修行的基礎 修行是證悟的 基礎 如是 修行只以教理為標準 教理充滿時 持教理的人就能完成修行 完成修行者就能完成證悟 如是顯示猶如新月般的教理等增長時 我們的教法也就增長 5 0 5 1 法滅盡經 佛告阿难 吾涅槃后法欲灭时 五逆浊世魔道兴盛 魔作沙门坏乱吾道 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 饮酒啖肉杀生贪味 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求作沙門不修戒律 月半月盡雖名誦戒 厭倦懈怠不欲聽聞 抄略前後不肯盡說 經不誦習 設有讀者不識字句 為強言是 阿難七夢經 佛告阿難 汝於夢者 皆為當來五濁惡世 不損汝也 何為憂色 第一夢陂池火炎滔天者 當來比丘 善心轉少 惡逆熾盛 共相殺害 不可稱計 第二夢者日月沒星宿亦沒 佛泥洹後 一切聲聞 隨佛泥洹不在世 眾生眼滅 第三夢出家比丘 轉在於不淨坑塹之中 在家白衣 登頭出者 當來比丘懷毒嫉妬 至相殺害 道士斬頭 白衣視之 諫訶不從 死入地獄 白衣精進 死生天上 第四夢者 群猪來觝揬栴檀林怪之者 當來白衣 來入塔寺 誹謗眾僧 求其長短 破塔害僧 第五夢者 頭戴須彌山 不以為重者 佛泥洹後 阿難當為千阿羅漢 出經之師 一句不忘 受悟亦多 不以為重 第六夢者 大象棄小象 將來邪見熾盛 壞我佛法 有德之人 皆隱不現 第七夢師子死者 佛泥洹後 一千四百七十歲 我諸弟子修德之心 一切惡魔不得嬈亂 七毫者七百歲後事 摩訶摩耶經 五百歲已寶天比丘 善說法要度二萬人 八部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正法於此便就滅盡 六百歲已 九十六種諸外道等 邪見競興破滅佛法 有一比丘名曰馬鳴 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 七百歲已 有一比丘名曰龍樹 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然正法炬 八百歲後 諸比丘等樂好衣服縱逸嬉戲 百千人中或有一兩得道果者 九百歲已 奴為比丘 婢為比丘尼 一千歲已 諸比丘等聞不淨觀阿那波那瞋恚不欲 無量比丘 若一若兩思惟正受 千一百歲已 諸比丘等 如世俗人嫁娶行媒 於大眾中毀謗毘尼 千二百歲已 是諸比丘及比丘尼 作非梵行 若有子息 男為比丘 女為比丘尼 千三百歲已 袈裟變白不受染色 千四百歲已 時諸四眾猶如獵師 好樂殺生賣三寶物 千五百歲 俱睒彌國有三藏比丘 善說法要徒眾五百 又一羅漢比丘 善持戒行徒眾五百 於十五日布薩之時 羅漢比丘 昇於高座說清淨法云 此所應作此不應作 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羅漢言 汝今身口自不清淨 云何而反說是麁言 羅漢答言 我久清淨身口意業無諸過惡 三藏弟子聞此語已倍更恚忿 即於座上殺彼羅漢 時羅漢弟子而作是言 我師所說合於法理 云何汝等害我和上 即以利刀殺彼三藏 天龍八部莫不憂惱 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躍歡喜 競破塔寺殺害比丘 一切經藏皆悉流移至鳩尸那竭國 阿耨達龍王悉持入海 於是佛法而滅盡也 雜阿含640經 爾時世尊復告東方天王 汝當於東方護持正法 次告南方 西方 北方天王 汝當於北方護持正法 過千歲後 我教法滅時 當有非法出於世間 十善悉壞 閻浮提中惡風暴起 水雨不時世多饑饉 雨則災雹江河消滅 華果不成人無光澤 蟲村鬼村悉皆磨滅 飲食失味珍寶沈沒 人民服食粗澀草木 時 諸比丘大得供養 諸比丘輩食人信施 而不讀誦經書 不薩阇為人受經 戲論過日 眠臥終夜 貪著利養 好自嚴飾 身著妙服 離諸出要 寂靜 出家 三菩提樂 形類比丘離沙門功德 是法中之大賊 助作末世壞正法幢建惡魔幢 滅正法炬然煩惱火 壞正法鼓毀正法輪 消正法海壞正法山 破正法城拔正法樹 毀禪定智慧斷戒瓔珞 污染正道 時 彼諸天 龍 神等皆生不歡喜心 不復當護諸比丘 而同聲唱言 佛法卻後七日滅盡 號啕悲泣 共相謂言 至比丘說戒日 共相鬥諍 如來正法於中而滅 如是諸天悲惱啼泣 爾時 上座有弟子 名曰安伽陀 起不忍之心 極生忿恨 從座起 罵辱彼聖 汝是下座比丘 愚痴無智 而毀辱我和上 即持利刀 殺彼聖人 爾時 阿羅漢弟子見彼弟子殺害其師 忿恨不忍 即殺三藏 爾時 諸天 世人悲哀啼泣 嗚呼 苦哉 如來正法今便都盡 尋即此大地六種震動 無量眾生號啕啼泣 極為愁惱 嗚呼 今日正法不復現世 作是語已 各各離散 爾時 拘睒彌王聞諸比丘殺真人阿羅漢及三藏法師 心生悲惱 惋慨而坐 爾時 諸邪見輩諍競打破塔廟 及害比丘 從是佛法索然頓滅 爾時 世尊語釋提桓因 四大天王 諸天 世人 於我滅度之後 法盡之相 如上所說 是故汝等 今者不可不以勤力加於精進 護持正法 久令在世 本經為 阿育王傳 優波毱多因緣 卷六 卷七之異譯本雜入 參見 印順 雜阿含經論會編 上 之部類整編 2017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13 大毗婆沙論 如來正法云何滅耶 答 如來正法將欲滅時 此贍部洲當有三王出世 一王有法 二王無法 其有法者 生在東方 威德慈仁 伏五印度 其無法者 生在達絮 篾戾車中 性皆頑囂 憎賤佛法 相與合縱 從西侵食 漸入印度 轉至東方 志與佛法 為大衰損 時東方王聞彼達絮 篾戾車王 侵食印度漸至東方 乃率兵士與之交戰 彼王軍眾即時退走 擒獲二王 皆斷其命 尋時遣使 遍諸方維 召命一切沙門釋子 於是一切贍部洲中所有苾芻皆來集會 憍餉彌國 時王日日設五年會種種供養 然諸苾芻由多得利養故 及由多有先為活命而出家故 不能精勤讀誦經典 不樂獨處靜慮思惟 晝則群聚談說世事擾動喧雜 夜則疲怠耽著睡眠無所覺察 由此於佛所有教誡 皆悉慢緩而不遵行 是時贍部洲中唯有二行法者 一是阿羅漢名蘇剌多 一是三藏名室史迦 亦名般株 而為眾首 即於是日正法將滅 作是語時 三藏弟子生大瞋恚即叱之言 是何苾芻 故於眾前 違反我師不受教誨 尋共害彼阿羅漢命 勝義正法從斯滅沒 時有敬重彼阿羅漢天龍藥叉 興大瞋忿殺彼三藏 有說 即彼阿羅漢弟子為報仇故害三藏命 有說 王聞彼阿羅漢無辜被殺 追戀懊惱而殺三藏 世俗正法從斯滅沒 爾時世間勝義世俗二種正法皆滅沒 已經七晝夜天地冥闇 而其世間猶故未知正法已滅 過七日已 大地震動殞星雨火燒諸方維 空中天鼓發聲振吼甚可怖畏 天魔眷屬生大歡喜 於虛空中張大白蓋 空中復有大聲唱言 釋迦大仙所有正法從今永滅 更無能入正性離生 妙甘露門於斯永閉 大苦黑闇遍滿世間 更無救護將導之者 瑜伽師地論 末法時生諸聲聞相 云何可知 謂諸聲聞於當來世法末時生 多分愛重利養恭敬 違背妙法 諸貪恚癡及不正法並皆增盛 於佛世尊所說 甚深與空相應隨順緣性緣起緣生所有經典 並皆棄捨 於世聰慧所造諷誦 綺飾言辭絢藻文章 隨順世典 恭敬受持深生歡喜 於似正法非正法中妄生法想 於正法中起非法想 法末時者 所謂大師般涅槃後聖教沒時 爾時如是聲聞弟子 身壞命終 多墮惡趣 生那落迦 若有成就與此相違不染污法 當知是名賢善時生聲聞 彼於如來初出世時 瘜肉未生時 大師現前時 或有一類般涅槃後 如是多分 身壞命終還得善趣 往生天上樂世界中 法苑珠林 又大五濁經云 佛涅槃後當有五亂 一者當來比丘從白衣學法 世之一亂 二者白衣上坐比丘處下 世之二亂 三者比丘說法不行承受 白衣說法以為無上 世之三亂 四者魔家比丘自生現在 於世間以為真道諦 佛法正典自為不明 詐偽為信 世之四亂 五者當來比丘畜養妻子奴僕治生 但共諍訟不承佛教 世之五亂 複註心義燈 Saratthadipani tika 此時期過後 是爭鬥時 Kali Yuga 國王的非法期 他們非法故 他們的大臣也都非法 然後國家人民 都行非法 他們行非法故 天不適時下雨 從此莊稼不能豐收 因其欠收故 資具施主們不能供養比丘僧團資具 比丘們因資具貧乏而不能攝取弟子 此時過後教理消亡 不能憶持其義理 只能憶持聖典 此時過後 連整部聖典也不能憶持 最初從論藏消失 消失時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大論 消失 然後消失的是 雙 論 論事 人施設 論 界論 分別 論 法集 論 如此論藏消失後 經藏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增支部 消失 其中首先是十一集 直到一集 如此 增支部 消失後 相應部 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大品 消失 然後是 六處品 蘊品 因緣品 有偈品 如此 相應部 消失後 中部 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後五十 消失 然後是 中五十 根本五十 如此 中部 消失後 長部 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波梨品 消失 然後是 大品 然後是 戒蘊品 如此 長部 消失即是 經藏 消失 只剩 律藏 和 本生 還憶持著 律藏 是有慚恥者所持 欲求利得者則不關心經中所說而只憶持 本生 此時過後 連 本生 也不能憶持 於是它們首先從 毘輸安呾囉本生 須達拿太子 開始消失 然後逆序為 毘樓本生 摩訶那羅陀本生 最後是 無戲論本生 消失 只剩 律藏 還保留著 此時過後 它也從最後開始消失 首先是 附隨 消失 然後是 篇章 比丘尼分別 大分別 漸次只剩 布薩篇 還保留著 這樣教理還不算消失 乃至人間還存在四句偈 教理都還沒消失 直到有信心 淨信的國王在象背上放了裝有一千金的鑲金邊的袋子說 知道佛陀所說的四句偈者可拿走這一千金 並在城中鳴鼓巡行也無人拿走 只巡行一次有人聽見 但有人沒聽見 於是直到走第三次也無人拿走 王使臣只能把一千金錢袋送回王宮 這時才叫做教理隱沒 俱舍論 頌曰 佛正法有二 謂教證為體 saddharmo dvividhaḥ sasturagamadhigamatmakaḥ 有能受持及正說者 佛正教法便住世間 agamasya hi dharayitaro vaktaraḥ oxfordreference pratipatti P paṭipatti T sgrub pa C xiuxing J shugyō K suhaeng 修行 2022 04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21 俱舍論 有能依教正修行者 佛正證法便住世間 adhigamasya pratipattaraḥ 末法 佛門網 永久失效連結 雜阿含906經 迦葉 譬如 劫欲壞時 真寶未滅 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 偽寶出已 真寶則沒 如是 迦葉 如來正法欲滅之時 有相似像法生 相似像法出世間已 正法則滅 譬如 大海中船載多珍寶 則頓沈沒 如來正法則不如是 漸漸消滅 對應南傳相應部16相應13經 別譯雜阿含 121經 譬如 金寶漸漸損減 乃至相似金出 如來正法亦復如是 漸漸損減 像法乃出 像法出故 正法滅沒 中阿含經 林品瞿曇彌經 第十 第二小土城誦 正法當住千年 今失五百歲 餘有五百年 隋書 卷三十五 經籍志四 然佛所說 我滅度後 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年 末法三千年 其義如此 13 0 13 1 13 2 13 3 13 4 Jan Nattier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Jain Publishing 1991 ISBN 978 0 89581 926 0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悲華經 第7卷 大正藏 第3冊 曇無讖譯 211頁b欄26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31 月藏分第十二星宿攝受品第十八 大方等大集經第56卷 大正藏 第13冊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379頁c欄5 9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3 卷下 摩訶摩耶經 大正藏 第12冊 釋曇景譯 1013頁b欄14行 1014頁a欄11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24 大般涅槃經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云 善男子 過去之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於此拘尸那城 有佛出世 號歡喜增益如來 應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爾時世界廣博嚴淨 豐樂安隱 人民熾盛 無有飢渴 如安樂國諸菩薩等 彼佛世尊住世無量 化眾生已 然後乃於娑羅雙樹入般涅槃 佛涅槃後 正法住世無量億歲 餘四十年佛法未滅 月藏分第十二分布閻浮提品第十七 大方等大集經第55卷 大正藏 第13冊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363頁a欄25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24 第2卷囑累品第八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正藏 第8冊 不空奉詔譯 844頁b欄6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23 第2卷囑累品第八 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藏 第8冊 鳩摩羅什譯 833頁b欄13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07 比丘尼犍度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十八 大正藏 第24冊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796頁c欄23行 2017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由佛制比丘尼八敬 正法還得千年 法師曰 千年已佛法為都盡也 答曰 不都盡 於千年中得三達智 復千年中得愛盡羅漢 無三達智 復千年中得阿那含 復千年中得斯陀含 復千年中得須陀洹學法 復得五千歲 於五千歲得道 後五千年學而不得道 萬歲後經書文字滅盡 但現剃頭有袈裟法服而已 22 0 22 1 吉藏 法華玄論 問 云何為像正 答 此具多義 一者佛在世為正 佛滅後為像 二者未有異部為正 有異部為像 則百十六年後方為像法耳 三者得道多為正 得道少為像 故釋迦前五百年得道多 不得道少 後五百年得道少不得者多 四者破正法未破正法分像正 大經邪正品云 我滅後七百年中是魔波旬漸當破壞我之正法 則六百年未破為正 七百年破為像 五者諸惡法起未起分像正 像法決疑經云 千一百年諸惡法起名像 若千年內惡法未起為正 然千年內雖有惡法起 猶未盛故屬正法也 惡盛為像 六者二千年皆屬正法 萬年轉衰微為像法 七者諸菩薩見如來法無有滅 常見諸佛 則萬二千乃至一切時皆是正法 二乘人見佛法有興衰 故有像正耳 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 编 lt 第20卷第十 比丘尼犍度 gt 漢譯南傳大藏經第4冊No 0002犍度 高雄 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1995年 第342頁a欄第7行 2017 07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6 Richard Gombrich Buddhist Precept amp Practice Routledge 2012 11 12 332 ISBN 978 1 136 15616 8 Karma Lekshe Tsomo Innovative Buddhist Women Swimming Against the Stream Routledge 5 September 2013 9 10 ISBN 978 1 136 11418 2 相似正法經 及相關註釋 瑪欣德尊者譯 2017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5 心義燈複註 Saratthadipani tika 這些乃 是指五千年 說 佛教以教理為根本 沒有教理就不存在證悟 等 為何正法住世五千年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30 玛欣德尊者 阿毗达摩讲要 上 南岳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PDF 2017 08 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8 09 溫金柯 末法 與 淨土念佛得度 考 由道綽 安樂集 衍生的重要觀念之檢討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12 楊白衣 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 華崗佛學學報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4 末法思想 永久失效連結 吉藏 法華玄論 問 釋迦佛法住世凡得幾年 答 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 出祇洹精舍碑善見毘婆沙中亦有此說 但度女人出家 損正法五百年 有人言都失五百年 正法但五百像法千年 故摩耶經但明千五百耳 中論文亦爾 有人言損正法五百流入像法 便有千五百年 有人言修八敬故正法還復千年 印順 華雨集 六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 2017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9 聖嚴 絕妙說法 法華經講要 2017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07 36 0 36 1 末法思想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9 Kristina Myrvold 编 The Death of Sacred Texts Ritual Disposal and Renovation of Texts in World Religions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12 鄭舜日 知訥淨土思想的諸問題 2022 0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1 布頓大師 佛教史大寶藏論 2017 03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12 法滅盡經 首楞嚴經 般舟三昧 先化滅去 十二部經尋後復滅 盡不復現 不見文字 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 臨欲滅時光明更盛 於是便滅 吾法滅時亦如燈滅 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如是之後數千萬歲 彌勒當下世間作佛 天下泰平毒氣消除 雨潤和適五穀滋茂 樹木長大人長八丈 皆壽八萬四千歲 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二項 邊地佛教在政局動亂中成長 2017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6 Alf Hiltebeitel Dharma Its Early History in Law Religion and Narra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08 17 298 332 ISBN 978 0 19 539423 8 外部連結 编辑佛教末法思想與基督教末世論之比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佛教末法思想在中國之受容與開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思益經 七邪法 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正量部的傳承研究 現在劫的劫末意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評議 大毘婆沙論 之性別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漫談末法時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n Nattier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Jain 1991 ISBN 978 0 89581 926 0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末法 amp oldid 738148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