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吲哚

yǐnduǒ(英語:Indole),又名靛基质,是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為双环结构,有环和五元含吡咯环。氮的孤对电子参与形成芳香环,吲哚不是,性质也不同简单的

吲哚
IUPAC名
Indole
别名 2,3-苯并吡咯
识别
CAS号 120-72-9  
PubChem 798
ChemSpider 776
SMILES
 
  • C1(NC=C2)=C2C=CC=C1
InChI
 
  • 1/C8H7N/c1-2-4-8-7(3-1)5-6-9-8/h1-6,9H
InChIKey SIKJAQJRHWYJAI-UHFFFAOYAI
ChEBI 16881
RTECS NL2450000
KEGG C00463
性质
化学式 C₈H₇N
摩尔质量 117.15 g·mol⁻¹
外观 白色固体
密度 1.22 g/cm³,固体
熔点 52至54℃;326 K
沸点 253至254℃;526 K
溶解性 1.9 g/L,20 ℃
溶于热水
pKa 16.2
(在DMSO中为21.0)
pKb 17.6
结构
晶体结构 未知
分子构型 平面
偶极矩 2.11 D(在中)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R21/22-R37/38-R41-R50/53
安全术语 S:S26-S36/37/39-S60-S61
MSDS [1]
闪点 121℃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吲哚在室温是固体。吲哚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类和畜禽粪便中,有强烈粪臭味;但很低浓度的吲哚有像的香味[1],是橘子花等许多花香的成分,煤焦油也會有吲哚。吲哚也用来制造香水

很多有机化合物都有吲哚结构,比如色氨酸及含色氨酸的蛋白质,生物碱及色素也有吲哚结构。

吲哚能亲电取代,多取代于3位。取代吲哚是许多色胺碱的基础结构,比如神经传递素复合胺,褪黑素迷幻药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和LSD。其他的吲哚化合物包括植物生长素(吲哚-3-乙酸),抗炎药物消炎痛(茚甲新)和血管舒张药物心得乐。

吲哚首次由混合靛蓝和发烟硫酸制得,英名indole由indigo(靛藍)和oleum(发烟硫酸)组成。

历史 编辑

 
拜尔在1869年设想的吲哚结构

吲哚化学在研究靛青後开始发展,继而转化为研究靛红,然后是羟吲哚。1866年,阿道夫·冯·拜尔粉将羟吲哚还原为了吲哚[2]。1869年,他假设出吲哚的结构,至今仍廣受认可[3]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也仅將某些吲哚化合物看成重要染料。20世纪30年代,人们發现吲哚是色氨酸植物激素等很多重要生物碱的核心基团,对吲哚越來越有兴趣,到现在对吲哚的研究仍然很活跃[4]

自然合成 编辑

生物苯甲酸合成吲哚。

 
吲哚经由苯甲酸合成并烷基化,得到氨基酸色氨酸。

吲哚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其中220至260℃的蒸馏产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合成 编辑

吲哚及其衍生物可由多种原料合成。主流工业路线以苯胺乙二醇为原料,在气相催化反应得到[5][6][7]

 

反应温度控制在200至500℃,产率可高达60%[8]

合成吲哚的反应 编辑

  • 拜爾-艾默凌吲哚合成英语Baeyer–Emmerling indole synthesis

化学反应 编辑

碱性 编辑

不同大多数,吲哚几乎没有碱性。其成键环境与吡咯极为相似,只有盐酸等的强酸才可能将之质子化得到共轭酸,pKa是-3.6。色胺等很多吲哚类化合物在酸中的活性都是由此产生。

亲电取代反应 编辑

3位氫最易亲电取代,活性是苯环氫的1013倍。例如Vilsmeier-Haack酰化反应在室温就能于3位碳反应[9]。吡咯环富集电子,往往在1位氮和2、3位碳都取代后,苯环才可能亲电取代

 

芦竹碱是由吲哚、二甲胺甲醛Mannich反应得到的常用中间体。是3-吲哚乙酸色氨酸的前体。

 

氮位氢的酸性和金属有机盐 编辑

氮位氢在二甲亞碸中的pKa是21,需要氢化钠丁基锂等非常强的碱才可能在无水环境将之去质子。其金属盐(非常强碱)有两种存在形式。离子难成共价键,负电荷集中在1位氮;(包括Grignard试剂)和(尤其是)可成共价键,负电荷集中在3位碳。类似,在DMFDMSO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1位氮易受到亲电试剂进攻;而在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则是3位碳更活泼[10]

 

碳位氢的酸性和锂化2位碳 编辑

2位碳的氢第二酸。若吲哚衍生物的氮受保护,丁基锂或二异丙基氨基钾就专一將2位碳去质子,得到非常强的亲核试剂。Bergman和Venemalm开发出不保护氮即可取代2位氫的反應[11]

 

Alan Katrizky英语Alan R. Katritzky也曾开发出类似技术[12]

氧化 编辑

吲哚富电子,很易氧化。氮-溴代丁二酰亚胺可以选择将吲哚氧化为羟吲哚[13]

 

吲哚的环加成反应 编辑

只有2位碳和3位碳的π键环加成。吲哚不太倾向分子间环加成,但其衍生物的分子异变却可以有很高产率。例如Padwa et al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士的宁的下步中间体。在这反应中,2-氨基呋喃作为双烯体,而吲哚作为亲双烯体

 

吲哚也可以分子内[2+3]和[2+2]环加成反应。

相关化合物 编辑

参见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http://www.leffingwell.com/olfact5.htm
  2. ^ Baeyer, A. Ueber die Reduction aromatischer Verbindungen mittelst Zinkstaub. Ann. 1866, 140 (3): 295. doi:10.1002/jlac.18661400306. 
  3. ^ Baeyer, A.; Emmerling, A. Synthese des Indols. Chemische Berichte. 1869, 2: 679. doi:10.1002/cber.186900201268. 
  4. ^ R. B. Van Order, H. G. Lindwall. Indole. Chem. Rev. 1942, 30: 69–96. doi:10.1021/cr60095a004. 
  5. ^ Gribble G. 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dole ring synthesis—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英语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0, (7): 1045. doi:10.1039/a909834h. 
  6. ^ Cacchi, S.; Fabrizi, G.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Indoles Through Palladium-catalyzed Reactions. Chem. Rev. 2005, 105 (7): 2873. PMID 16011327. doi:10.1021/cr040639b. 
  7. ^ Humphrey, G. R.; Kuethe, J. T. Practical Methodolo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Indoles. Chem. Rev. 2006, 106 (7): 2875. PMID 16836303. doi:10.1021/cr0505270. 
  8. ^ Gerd Collin and Hartmut Höke “Indole”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2,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14_167.
  9. ^ James, P. N.; Snyder, H. R. Indole-3-aldehyde. Organic Syntheses. 1959, 39: 30 [2011-06-27]. (原始内容于2012-10-02). 
  10. ^ Heaney, H.; Ley, S. V. 1-Benzylindole. Organic Syntheses. 1974, 54: 58 [2011-06-27]. (原始内容于2012-10-02). 
  11. ^ Bergman, J.; Venemalm, L. Efficient synthesis of 2-chloro-, 2-bromo-, and 2-iodoindole. J. Org. Chem. 1992, 57 (8): 2495. doi:10.1021/jo00034a058. 
  12. ^ Alan R. Katritzky, Jianqing Li, Christian V. Stevens. Facile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Indoles and Indolo[3,2-b]carbazoles from 2-(Benzotriazol-1-ylmethyl)indole. J. Org. Chem. 1995, 60 (11): 3401–3404 [2011-06-27]. doi:10.1021/jo00116a026. (原始内容于2020-03-16). 
  13. ^ Lynch, S. M. ; Bur, S. K.; Padwa, A. Intramolecular Amidofuran Cycloadditions across an Indole π-Bond: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Aspidosperma and Strychnos ABCE Core. Org. Lett. 2002, 4 (26): 4643. PMID 12489950. doi:10.1021/ol027024q. 

外部链接 编辑

  • Synthesis of indoles (overview of recent metho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ynthesis and propierties of indo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hemsynthesis.com

吲哚, yǐn, duǒ, 英語, indole, 又名靛基质, 是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 為双环结构, 有苯环和五元含氮吡咯环, 氮的孤对电子参与形成芳香环, 不是碱, 性质也不同简单的胺, iupac名indole别名, 苯并吡咯识别cas号, pubchem, 798chemspider, 776smiles, c1inchi, c8h7n, 9hinchikey, sikjaqjrhwyjai, uhfffaoyaichebi, 16881rtecs, nl2450000kegg, c00463性质化学式, . 吲 yǐn 哚 duǒ 英語 Indole 又名靛基质 是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 為双环结构 有苯环和五元含氮吡咯环 氮的孤对电子参与形成芳香环 吲哚不是碱 性质也不同简单的胺 吲哚IUPAC名Indole别名 2 3 苯并吡咯识别CAS号 120 72 9 PubChem 798ChemSpider 776SMILES C1 NC C2 C2C CC C1InChI 1 C8H7N c1 2 4 8 7 3 1 5 6 9 8 h1 6 9HInChIKey SIKJAQJRHWYJAI UHFFFAOYAIChEBI 16881RTECS NL2450000KEGG C00463性质化学式 C H N摩尔质量 117 15 g mol 外观 白色固体密度 1 22 g cm 固体熔点 52至54 326 K沸点 253至254 526 K溶解性 水 1 9 g L 20 溶于热水pKa 16 2 在DMSO中为21 0 pKb 17 6结构晶体结构 未知分子构型 平面偶极矩 2 11 D 在苯中 危险性警示术语 R R21 22 R37 38 R41 R50 53安全术语 S S26 S36 37 39 S60 S61MSDS 1 闪点 121 若非注明 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 25 100 kPa 下 吲哚在室温是固体 吲哚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 尤其是人类和畜禽粪便中 有强烈粪臭味 但很低浓度的吲哚有像花的香味 1 是橘子花等许多花香的成分 煤焦油也會有吲哚 吲哚也用来制造香水 很多有机化合物都有吲哚结构 比如色氨酸及含色氨酸的蛋白质 生物碱及色素也有吲哚结构 吲哚能亲电取代 多取代于3位 取代吲哚是许多色胺碱的基础结构 比如神经传递素复合胺 褪黑素 迷幻药 二甲基色胺 5 甲氧基 二甲基色胺和LSD 其他的吲哚化合物包括植物生长素 吲哚 3 乙酸 抗炎药物消炎痛 茚甲新 和血管舒张药物心得乐 吲哚首次由混合靛蓝和发烟硫酸制得 英名indole由indigo 靛藍 和oleum 发烟硫酸 组成 目录 1 历史 2 自然合成 3 合成 3 1 合成吲哚的反应 4 化学反应 4 1 碱性 4 2 亲电取代反应 4 3 氮位氢的酸性和金属有机盐 4 4 碳位氢的酸性和锂化2位碳 4 5 氧化 4 6 吲哚的环加成反应 4 7 相关化合物 5 参见 6 引用 7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 nbsp 拜尔在1869年设想的吲哚结构吲哚化学在研究靛青後开始发展 继而转化为研究靛红 然后是羟吲哚 1866年 阿道夫 冯 拜尔用锌粉将羟吲哚还原为了吲哚 2 1869年 他假设出吲哚的结构 至今仍廣受认可 3 直到19世纪末 人们也仅將某些吲哚化合物看成重要染料 20世纪30年代 人们發现吲哚是色氨酸和植物激素等很多重要生物碱的核心基团 对吲哚越來越有兴趣 到现在对吲哚的研究仍然很活跃 4 自然合成 编辑生物用苯甲酸合成吲哚 nbsp 吲哚经由苯甲酸合成并烷基化 得到氨基酸色氨酸 吲哚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 其中220至260 的蒸馏产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合成 编辑吲哚及其衍生物可由多种原料合成 主流工业路线以苯胺与乙二醇为原料 在气相催化反应得到 5 6 7 nbsp 反应温度控制在200至500 产率可高达60 8 合成吲哚的反应 编辑 Leimgruber Batcho吲哚合成Fischer吲哚合成Bartoli吲哚合成Bischler Mohlau吲哚合成福山吲哚合成Gassman吲哚合成Hemetsberger吲哚合成Larock吲哚合成Madelung合成Nenitzescu吲哚合成Reissert吲哚合成拜爾 艾默凌吲哚合成 英语 Baeyer Emmerling indole synthesis 化学反应 编辑碱性 编辑 不同大多数胺 吲哚几乎没有碱性 其成键环境与吡咯极为相似 只有盐酸等的强酸才可能将之质子化得到共轭酸 pKa是 3 6 色胺等很多吲哚类化合物在酸中的活性都是由此产生 亲电取代反应 编辑 3位氫最易亲电取代 活性是苯环氫的1013倍 例如Vilsmeier Haack酰化反应在室温就能于3位碳反应 9 吡咯环富集电子 往往在1位氮和2 3位碳都取代后 苯环才可能亲电取代 nbsp 芦竹碱是由吲哚 二甲胺和甲醛經Mannich反应得到的常用中间体 是3 吲哚乙酸和色氨酸的前体 nbsp 氮位氢的酸性和金属有机盐 编辑 氮位氢在二甲亞碸中的pKa是21 需要氢化钠或丁基锂等非常强的碱才可能在无水环境将之去质子 其金属盐 非常强碱 有两种存在形式 钾 钠离子难成共价键 负电荷集中在1位氮 镁 包括Grignard试剂 和 尤其是 锌可成共价键 负电荷集中在3位碳 类似 在DMF或DMSO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1位氮易受到亲电试剂进攻 而在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 则是3位碳更活泼 10 nbsp 碳位氢的酸性和锂化2位碳 编辑 2位碳的氢第二酸 若吲哚衍生物的氮受保护 丁基锂或二异丙基氨基钾就专一將2位碳去质子 得到非常强的亲核试剂 Bergman和Venemalm开发出不保护氮即可取代2位氫的反應 11 nbsp Alan Katrizky 英语 Alan R Katritzky 也曾开发出类似技术 12 氧化 编辑 吲哚富电子 很易氧化 氮 溴代丁二酰亚胺可以选择将吲哚氧化为羟吲哚 13 nbsp 吲哚的环加成反应 编辑 只有2位碳和3位碳的p键能环加成 吲哚不太倾向分子间环加成 但其衍生物的分子异变却可以有很高产率 例如Padwa et al用Diels Alder反应合成士的宁的下步中间体 在这反应中 2 氨基呋喃作为双烯体 而吲哚作为亲双烯体 nbsp 吲哚也可以分子内 2 3 和 2 2 环加成反应 相关化合物 编辑 苯 苯并呋喃 咔唑 咔啉 茚 吲哚啉 靛红 甲基吲哚 氧化吲哚 吡咯 粪臭素 吲哚乙酸参见 编辑异吲哚 Martinet合成 沼氣 色胺引用 编辑 http www leffingwell com olfact5 htm Baeyer A Ueber die Reduction aromatischer Verbindungen mittelst Zinkstaub Ann 1866 140 3 295 doi 10 1002 jlac 18661400306 Baeyer A Emmerling A Synthese des Indols Chemische Berichte 1869 2 679 doi 10 1002 cber 186900201268 R B Van Order H G Lindwall Indole Chem Rev 1942 30 69 96 doi 10 1021 cr60095a004 Gribble G 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dole ring synthesi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英语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000 7 1045 doi 10 1039 a909834h Cacchi S Fabrizi G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Indoles Through Palladium catalyzed Reactions Chem Rev 2005 105 7 2873 PMID 16011327 doi 10 1021 cr040639b Humphrey G R Kuethe J T Practical Methodolo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Indoles Chem Rev 2006 106 7 2875 PMID 16836303 doi 10 1021 cr0505270 Gerd Collin and Hartmut Hoke Indole Ullmann 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2 Wiley VCH Weinheim doi 10 1002 14356007 a14 167 James P N Snyder H R Indole 3 aldehyde Organic Syntheses 1959 39 30 2011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02 Heaney H Ley S V 1 Benzylindole Organic Syntheses 1974 54 58 2011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02 Bergman J Venemalm L Efficient synthesis of 2 chloro 2 bromo and 2 iodoindole J Org Chem 1992 57 8 2495 doi 10 1021 jo00034a058 Alan R Katritzky Jianqing Li Christian V Stevens Facile Synthesis of 2 Substituted Indoles and Indolo 3 2 b carbazoles from 2 Benzotriazol 1 ylmethyl indole J Org Chem 1995 60 11 3401 3404 2011 06 27 doi 10 1021 jo00116a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16 Lynch S M Bur S K Padwa A Intramolecular Amidofuran Cycloadditions across an Indole p Bond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Aspidosperma and Strychnos ABCE Core Org Lett 2002 4 26 4643 PMID 12489950 doi 10 1021 ol027024q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吲哚Synthesis of indoles overview of recent method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ynthesis and propierties of indol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hemsynthesis co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吲哚 amp oldid 7741488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