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氯代烷

氯代烷(),又名氯代烷烴,是指烷烴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氯取代有機化合物,屬鹵代烴的一種。大部分的氯代烷都不溶於水、溶於大部分的有機溶劑[1]。跟其他鹵代烷一樣,氯代烷可分爲一級、二級及三級氯代烷。一般來説,連著氯原子的碳連接著多少個烷基,就是幾級的氯代烷。例如,氯乙烷是一級氯代烷,2-氯丙烷是二級氯代烷,而2-氯-2-甲基丙烷(叔丁基氯)是三級氯代烷。一氯甲烷是最簡單的氯代烷。

氯代烷的命名跟其他鹵代烴很相似,同樣以IUPAC命名法來命名,找出相應烷烴作爲母體,將氯視作取代基,並以數字標明其位置[2]。而不少氯代烷都有俗名,例如氯仿(即三氯甲烷)。同時,亦可以先寫烷基再寫氯,例如甲基氯叔丁基氯[3]

氯代烷天然存在於大自然中。海藻中可以提取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氯代烷。[4]而且,山火火山分解作用會產生氯甲烷。[5]

氯仿二氯甲烷1,1,1-三氯乙烷等分子量較小的氯代烷可以用作溶劑;而氯代烷是合成中間體,可以用來合成不同的化合物,例如氯甲烷是氯硅烷等物質的前驅物[6]

例子

歷史

氯代烷在很久以前已被合成和應用。如氯仿的人工合成方法是由法國化學家Eugène Soubeiran、美國物理學家Samuel Guthrie[9]、德國化學家李比希[10]三個研究者於各自獨立發現的。又例如,在1835年,法國化學家讓-巴蒂斯特·杜馬和尤金·皮裏哥發現一氯甲烷的製備方法。關於氯仿的應用,在1847年蘇格蘭醫生詹姆斯·楊·辛普森及其朋友發現它可以用作麻醉劑[11][12]。在氯代烷的結構與性質的方面,不同化學家的發現和理論使人們更瞭解其結構。例如,讓-巴蒂斯特·杜馬觀察烷烴的氯化,並提出對取代反應的瞭解[13],又例如熱拉爾認爲氯代烷為“鹽酸型”有機化合物(即是指氯化氫的氫被烷基取代的化合物)[14]。而且,於1857年凱富勒發現碳有四價[15]、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化學結構理論、1974年范霍夫和勒·貝爾提出碳的正四面體構型假說(又稱范托浩夫—勒·貝爾模型),這些都使化學家更加認識氯代烷的結構。後來,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化學家發現更多合成氯代烷的方法,例如鹵仿反應

製備

自由基取代反應

氯代烴可由烷烴氯氣反應得到,屬於自由基鹵代反應的一種。反應分「鏈引發」、「鏈轉移」、「鏈終止」三步驟[16]。由於這個反應是個連鎖反應,因此在生成了一氯烷烴之後,會繼續生成二氯烷烴、三氯烷烴、四氯烷烴[17],因此產物通常是多個氯代烷的混合物[18]詳細機理如下:

  • 鍵引發
紫外光中,一個氯氣分子發生均裂,被分拆成兩個氯自由基[19]
  • 鍵轉移
一、氯自由基跟一分子烷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相應的烷基自由基。
二、烷烴自由基跟另一分子的氯氣反應,生成一分子氯代烷和另一氯自由基。
  • 鍵終止:有三個終止的反應,直到所有自由基消失,則反應結束。
一、兩個氯自由基反應,生成一分子的氯氣。
二、兩個烷基自由基反應,生成另一碳鏈更長的烷烴。
三、一個氯自由基和一個烷基自由基反應,生成一分子氯代烷。

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

類、炔類鹽酸反應,經過鹵氫化作用可生成氯代烷。反應機理為親電加成反應,在第一步中,氫氯酸中帶部分正電荷的氫接近烯烴或炔烴,π電子與氫氯酸發生反應,生成碳陽離子和氯離子,然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生成氯代烷[20],因爲機理中涉及到碳陽離子,反應遵從馬氏規則[21]而由於碳陽離子會發生重排,因此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同時,碳陽離子是個平面,氯離子可以從平面上方或下方進攻,如果所生成的氯代烷帶手性,那麽兩種產物都會出現。機理如下:

 

而烯烴或炔烴可以跟氯氣發生親電加成反應,分別生成1,2-二氯代烷和1,1,2,2-四氯代烷,反應屬於鹵素加成反應。第一步,烯烴或炔烴的π電子與氯反應,生成一個碳正離子和氯離子,這步較慢,是速率控制步驟。然後,氯離子進攻碳正離子,生成相應的氯代烷,反應完成。反應同時生成順式加成及反式加成兩種產物。[22]例如,1,2-二氯乙烷可以由乙烯氯氣直接反應而制得[23]

醇的親核取代反應

醇類鹽酸氯化鋅的混合物、光氣三氯化磷等含氯的試劑反應亦可生成相應的氯代烷[24]。例如,叔丁醇與濃鹽酸發生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可以生成叔丁基氯。首先叔丁醇的氧被質子化。然後水作爲離去基團離去,生成碳陽離子和水分子,此步速率較慢。最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生成叔丁基氯。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

 
 
 

亞硫酰氯亦可將轉換成相對應的氯代烷[25][26]

 

反應中除了生成氯代烷,亦會生成二氧化硫氯化氫。而由於這兩個產物都是氣體,產物易於分離。

而反應中可以加入不同的物質來控制其立體選擇性。反應過程如下圖:

 

反應由醇進攻亞硫酰氯開始,生成氯代亞硫酸酯(上中)。然後,根據添加的不同化合物,反應機理會有所不同。例如,如果添加1,4-二噁烷(最左),反應物經過兩次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得到構型保持的產物。如果添加吡啶(中),反應物經過一次雙分子親核取代,生成構型翻轉的產物。[27]而如果沒有添加任何額外試劑(最右),氯代亞硫酸酯分解生成離子對,離去基團中的氯進攻碳陽離子,發生分子内親核取代,得到構型保持的產物。

其他反應

阿佩爾反應中,醇可以被三苯基膦四氯化碳轉化為氯代烴[28]。例如,香葉醇經過反應,得到香葉基氯。[29]

 

首先三苯基膦四氯化碳生成鏻正離子和三氯甲基負離子離子對。反應的第二步是個酸鹼反應,三氯甲基負離子奪取的質子,生成氯仿;而醇被三氯甲基負離子去質子化,生成烷氧負離子。接著烷氧負離子進攻鏻正離子,氯離去,得到含P-O鍵的中間體(5)和氯離子。最後氯離子親核進攻(5),產生三苯基氧膦(7)和氯代烷(6)。

 


高知反應中,羧酸四乙酸鉛氯化鋰反應,脫羧氯化生成氯代烴[30][31]二級和三級脂肪族羧酸最易發生反應,不過一級脂肪酸的效果比較差。反應式如下:

 

而且,可以透過鹵仿反應,將含乙酰基的有機化合物轉變成氯仿[32]

 

在反應的第一步,羰基的α-氫在鹼性環境之下三次被氯所取代[33],直到所有的氫原子都被換成氯原子。然後,氫氧根離子進攻羰基碳, 離子離去。 離子被碳上三個吸電子基團(氯氣)所穩定。最後一步為酸鹼反應 羧酸取得一質子,生成羧酸根離子和氯仿(三氯甲烷)。所生成的羧酸比原本的羰基化合物少一個碳[34]

反應

親核取代反應

氯的電負性大,是一個穩定的離去基團,因此氯代烷可以作爲親電試劑,與親核試劑發生親核取代反應。

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裡面,氯以氯離子的形式離開,生成碳陽離子,其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生成新化合物。而由於反應中的碳陽離子有機會發生重排,因此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構型保持和構型翻轉產物的量為1:1。三級氯代烷因爲位阻較大使雙分子機理進行得較慢,而且能生成較穩定的三級碳陽離子,所以通常以單分子機理進行反應[35]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中,親核試劑攻擊連着氯的碳原子,然後形成一個五配位過渡態。氯很快離去,形成新化合物。由於位阻效應較小和所生成的一級碳陽離子不穩定,一級氯代烷通常按雙分子的機理進行親核取代[36]。例如氯乙烷氫氧根離子發生SN2生成乙醇氯離子

EtCl + NaOH → EtOH + NaCl

科爾貝腈合成

氰離子作為親核試劑,進攻氯代烷,生成比原本氯代烷多一個碳的[37],在有機合成上非常重要。

 

例如1-氯丁烷氰化鈉作用得到正戊腈。

烷基化反應

氯代烷是個親電試劑,可以被親核試劑進攻,氯為離去基團,以氯離子的形式離開。以下列舉常見的烷基化反應:

反應 反應式
威廉姆遜合成反應
 
羥基在鹼性條件下去質子化,形成醇負離子,進攻氯代烷的碳正中心,形成醚鍵[38]。這是一個合成的重要反應。反應機理為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加布里爾伯胺合成反應
 
鄰苯二甲酰亞胺鈉鹽或鉀鹽與氯代烷之間的反應。其負離子進攻氯代烷,生成烷基鄰苯二甲酰亞胺,再轉換成一級(伯胺)和副產物鄰苯二甲酰肼[39][40][41][42]和副產物鄰苯二甲酰肼[43]
羰基化合物(如)的烷基化
 
等含羰基的化合物可以在强鹼的作用下失去質子,生成烯醇負離子[44][45][46][47]。而烯醇負離子可被視作親核試劑,進攻溴代烷,生成α-烷基化的羰基化合物
乙醯乙酸酯合成
 
乙酰乙酸酯被强鹼去質子化,所生成的負離子進攻氯代烷,生成烷基化的產物。此產物之後經過酮式分解,即加鹼再酸化、然後加熱脫羧,生成[48]。也可以經過酸式分解,即產物與强鹼一同加熱再酸化,得到羧酸
丙二酸酯合成
 
反應與乙醯乙酸酯合成很相似,丙二酸酯被强鹼去質子化之後生成的負離子,此負離子再進攻氯代烷,生成烷基化的產物。之後加熱脫羧,生成乙酸的衍生物[49]

消除反應

氯代烷可以發生消除反應,生成烯烴。反應大部分時候生成柴瑟夫產物,即比較穩定的烯烴。[50]

强鹼作用下,反應一般按著雙分子消除反應的機理而進行,正因爲此反應機理的限制,離去的氯和β氫必須處於反式共平面的狀態[51]。由於反應由一步完成(鹼拉走質子(進攻β-氫)時與離去基同時離去),因此雙分子消除反應與二種反應物濃度皆有關,在反應動力學上是屬於二級反應

而三級氯代烷的溶劑解反應一般按單分子消除反應的機理進行。第一步為氯離去,生成碳陽離子,此爲速率控制步驟;接著鹼奪取質子,生成烯烴。由於反應的速率控制步驟是氯離去的一步,只與一個底物分子有關,因此反應是單分子過程,在反應動力學上是一級反應。而由於反應中的碳陽離子有機會發生重排,因此單分子消除反應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機理如下:

 

還原

氯代烷可以被氫化鋁鋰還原成烷烴,而由於氫化鋁鋰與水反應,因此這反應必須在無水的環境進行,例如使用無水乙醚等溶劑。這種方法一級氯代烷的反應性能最佳,並且得到構型翻轉的產物。二級、三級氯代烷亦可被硼氫化鈉在鹼性水溶液或溶液中還原。其他方法,如催化氫解等,都可以將氯代烷還原。[52]

與金屬的反應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製備

格氏試劑一般由氯代烷與金屬在無水乙醚四氫呋喃中直接反應而製備的[53]。由於格氏試劑非常活潑,因此製備時不能接觸二氧化碳,或其他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如醇),需要在惰性氣體保護下製備格氏試劑。鹵代烴與鎂金屬的反應活性為碘代烴>溴代烴>氯代烴>氟代烴,而反應必須在低溫環境下進行。[14]格氏試劑是一個很好的親核試劑,可以與不同的化合物反應(如二氧化碳等),增長有機化合物的碳鏈,在有機合成中非常重要。[53][54]

有機鋰試劑亦可以用氯代烷和金屬直接化合而成[55]

 

而由於有機鋰試劑比格氏試劑更爲活潑,所以製備的條件也要更爲嚴格。


偶聯反應

科里-豪斯合成中,二烴基銅(吉爾曼試劑)可以跟氯代烷發生偶聯反應[56],生產烷烴。氯代烷為甲基氯代烷、一級氯代烷和環狀的二級氯代烷時,反應進行得比較順利。

 
吉爾曼試劑與有機鹵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武茲反應裏,兩分子的氯代烷與發生反應,生成更長的碳鏈,可用來製備對稱烷烴[57]

 

參見

參考資料

  1. ^ E. Cheng, J. Chow, Y.F. Chow ,A. Kai , S.L. Lee, W.H.Wong. HKDSE Chemistry A Modern View Second Edition. : 42.18. ISBN 9789888242948 (英语). 
  2. ^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化学会. [2018-1-17]
  3. ^ 卤代烷 (PDF). 太平洋化工资源网: p.5. [2021-08-31]. (原始内容 (PDF)于2021-08-31) (中文). 把卤烷看作是烷基和卤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而命名,称为某烷某卤。 
  4. ^ Gribble, G. W.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halogen compounds - A comprehensive survey. 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 1996, 68 (10): 1–423. PMID 8795309. doi:10.1021/np50088a001. 
  5. ^ Public Health Statement - Chlorometha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6. ^ Rossberg, Manfred; Lendle, Wilhelm; Pfleiderer, Gerhard; Tögel, Adolf; Dreher, Eberhard-Ludwig; Langer, Ernst; Rassaerts, Heinz; Kleinschmidt, Peter; Strack,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Wiley-VCH, 2005, doi:10.1002/14356007.a06_233.pub2 
  7. ^ Chloroethane. pubChem.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1-12-25) (英语). CHEMICAL INTERMEDIATE;Refrigerant, solvent, alkylating agent, starting point in the mfr of tetraethyl lead, topical anesthetic 
  8. ^ 一氯甲烷. chemicalbook.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1-08-04) (中文). 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作有机合成中的溶剂。 
  9. ^ Samuel Guthrie. New mode of preparing a spirituous solution of Chloric Ether. Am. J. Sci. And Arts. 1832, 21: 64. 
  10. ^ Justus Liebig. Ueber die Verbindungen, welche durch die Einwirkung des Chlors auf Alkohol, Aether, ölbildendes Gas und Essiggeist entstehen. Annalen der Pharmacie. 1832, 1 (2): 182–230. doi:10.1002/jlac.18320010203. 
  11. ^ Gordon, H. Laing. Sir James Young Simpson and Chloroform (1811-1870). The Minerva Group, Inc. 2002-11: 106–109 [11 November 2011]. ISBN 978-1-4102-0291-8. (原始内容于2020-08-19). 
  12. ^ 陳炳聖. 《萬物簡史》.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13. ^ Nye, Mary. Before Big Science: The Pursuit of Modern Chemistry and Physics 1800-1940. Twayne Publishers. 1996: 122–124. 
  14. ^ 14.0 14.1 邢其毅; 裴堅; 裴偉偉; 徐瑞秋. 第6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 349-350 [2016]. ISBN 9787301272121 (中文). 
  15. ^ Aug. Kekulé. Über die s. g. gepaarten Verbindungen und die Theorie der mehratomigen Radicale.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7, 104 (2): 129–150. doi:10.1002/jlac.18571040202. 
  16. ^ Dr. Ian Hunt,. Chapter 4: Alcohols and Alkyl Halides. [2021-07-28]. (原始内容于2021-07-28) (英语). Note that it contains three distinct type of steps 
  17. ^ E. Cheng, J. Chow, Y.F. Chow ,A. Kai , S.L. Lee, W.H.Wong. HKDSE Chemistry A Modern View Second Edition. : 44.4. ISBN 9789888242948 (英语). 
  18. ^ H. B. Hass, E. T. McBee, Paul Weber. Chlorination of Paraffins 1.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36-03, 28 (3): 333–339 [2020-07-12]. ISSN 0019-7866. doi:10.1021/ie50315a017. (原始内容于2021-08-04) (英语). 
  19. ^ 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化學術語概略,第二版。(金皮書)(1997)。在線校正版: (2006–) "homolysis (homolytic)"。doi:10.1351/goldbook.H02851
  20. ^ March, Jerry; (1985).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ISBN 0-471-85472-7
  21. ^ M Conte, T Davies, A Carley, A Herzing, C Kiely, G Hutchings. Selective formation of chloroethane by the hydrochlorination of ethene using zinc catalysts.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7-11-15, 252 (1): 23–29 [2020-07-12]. doi:10.1016/j.jcat.2007.09.002. (原始内容于2018-07-02) (英语). 
  22. ^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8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349–350. ISBN 978-7-301-27212-1 (中文). 
  23. ^ 1,2-二氯乙烷. ChemicalBook. [2022-07-29] (中文). 其制备方法是将乙烯和氯气同时鼓泡通入充有二氯乙烷的氯化器中,乙烯被氯化生成1,2-二氯乙烷 
  24. ^ 吕以仙, 有机化学第七版. 有机化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313. 
  25. ^ Mondanaro, K. R.; Dailey, W. P. (2004). "3-Chloro-2-(chloromethyl)-1-propene". Org. Synth.; Coll. Vol. 10: 212. 
  26. ^ Krakowiak, K. E.; Bradshaw, J. S. (1998). "4-Benzyl-10,19-diethyl-4,10,19-triaza-1,7,13,16-tetraoxacycloheneicosane". Org. Synth.; Coll. Vol. 9: 34. 
  27. ^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7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289. ISBN 978-7-301-27212-1 (中文). 
  28. ^ Rolf Appel. Tertiary Phosphane/Tetrachloromethane, a Versatile Reagent for Chlorination, Dehydration, and P-N Linkag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75, 14 (12): 801–811. doi:10.1002/anie.197508011. 
  29. ^ Jose G. Calzada and John Hooz. "Geran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6: 634. 
  30. ^ Jay K. Kochi. A New Method for Halodecarboxylation of Acids Using Lead(IV) Acetate. J. Am. Chem. Soc. 1965, 87 (11): 2500–2502. doi:10.1021/ja01089a041. 
  31. ^ Jay K. Kochi. Formation of Alkyl Halides from Acids by Decarboxylation with Lead(IV) Acetate and Halide Salts. J. Org. Chem. 1965, 30 (10): 3265–3271. doi:10.1021/jo01021a002. 
  32. ^ Chakrabartty, in Trahanovsky, Oxida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 pp 343-370,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8
  33. ^ March, Jerry; Smith, Michael B. Knipe, A.C. , 编.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6th.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2007: 484. ISBN 9780470084946. 
  34. ^ Reynold C. Fuson and Benton A. Bull. The Haloform Reaction. Chemical Reviews. 1934, 15 (3): 275–309. doi:10.1021/cr60052a001. 
  35. ^ SN1 and SN2 Reactions (pdf). [2021-07-28].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5-12) (英语). 
  36. ^ 8.4 Comparis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SN1, SN2, E1 and E2. Pressbooks. [2021-07-28]. (原始内容于2021-07-28) (英语). 
  37. ^ Organikum, 22. Edition (German), Wiley-VCH, Weinheim, 2004, ISBN 3-527-31148-3
  38. ^ Theory of Aetherification.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50, 37: 350–356. )
  39. ^ Gabriel, S. Ueber eine Darstellung primärer Amine aus den entsprechenden Halogenverbindungen. Ber. 1887, 20: 2224 [2021-09-15]. (原始内容于2020-04-10). 
  40. ^ Sheehan, J. C.; Bolhofer, V. A.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the Condensation of Potassium Phthalimide with Organic Halides. J. Am. Chem. Soc. 1950, 72: 2786. doi:10.1021/ja01162a527. 
  41. ^ Gibson, M.S.; Bradshaw, R.W. The Gabriel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68, 7: 919. doi:10.1002/anie.196809191. 
  42. ^ Mitsunobu, O. Comp. Org. Syn. 1991, 6, 79-85.(综述)
  43. ^ Khan, M. N. Suggested Improvement in the Ing-Manske Procedure and Gabriel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Kinetic Study on Alkaline Hydrolysis of N-Phthaloylglycine and Acid Hydrolysis of N-(o-Carboxybenzoyl)glycine in Aqueous Organic Solvents. J. Org. Chem. 1996, 61, 8063-8068.
  44. ^ Stolz, Daniel; Kazmaier, Uli. Metal Enolates as Synth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PATai's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2010. ISBN 9780470682531. doi:10.1002/9780470682531.pat0423. 
  45. ^ Hart, David J.; Ha, Deok Chan. The ester enolate-imine condensation route to .beta.-lactams. Chemical Reviews. 1989, 89 (7): 1447–1465. doi:10.1021/cr00097a003. 
  46. ^ Wu, George; Huang, Mingsheng. Organolithium Reagents in Pharmaceutical Asymmetric Processes. Chemical Reviews. 2006, 106 (7): 2596–2616. PMID 16836294. doi:10.1021/cr040694k. 
  47. ^ Curti, Claudio; Battistini, Lucia; Sartori, Andrea; Zanardi, Franca. New Develop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Vinylogy as Applied to π-Extended Enolate-Type Donor Systems. Chemical Reviews. 2020, 120 (5): 2448–2612. PMID 32040305. doi:10.1021/acs.chemrev.9b00481 . 
  48. ^ Smith, Janice Gorzynski. Organic Chemistry: Second Ed. 2008. pp 905-906
  49. ^ House, Herbert O. Modern Synthetic Reactions. Menlo Park, CA.: W. A. Benjamin. 1972. ISBN 0-8053-4501-9. 
  50. ^ Saytzeff, Alexander. Zur Kenntniss der Reihenfolge der Analgerung und Ausscheidung der Jodwasserstoffelemente in organischen Verbindunge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75, 179 (3): 296–301. doi:10.1002/jlac.18751790304. 
  51. ^ David R. Klein. 有機化學天堂秘笈. Taiwan: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Oct 19, 2007: 302~309. ISBN 978-986-216-008-4 (中文(香港)). 
  52. ^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六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259–260. ISBN 978-7-301-27212-1 (中文). 
  53. ^ 53.0 53.1 Smith, M. B.; March, 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John-Wiley & Sons: New York, 2001. ISBN 0-471-58589-0 - 包含格氏試劑的若干反應。
  54. ^ Kürti, L.; Czakó, B. Storategic Applications of Named Reac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Elsevier: Amsterdam, 2005; pp 188–189. ISBN 0-12-429785-4
  55. ^ Stent, M. Generation of a Highly Basic and Nucleophilic Organolithium; Isopropyllithium. Synthetic Pages. 2002, (195) [2021-07-29]. (原始内容于2016-03-10). 
  56. ^ J. F. Normant. Organocopper(I) Compounds and Organocuprates in Synthesis. Synthesis. 1972, 1972 (02): 63–80. doi:10.1055/s-1972-21833. 
  57. ^ Adolphe Wurtz. Sur une nouvelle classe de radicaux organiques.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55, 44: 275–312 [2021-07-28]. (原始内容于2020-04-10). 

氯代烷, 又名烴, 是指烷烴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氯取代的有機化合物, 屬鹵代烴的一種, 大部分的都不溶於水, 溶於大部分的有機溶劑, 跟其他鹵代烷一樣, 可分爲一級, 二級及三級, 一般來説, 連著氯原子的碳連接著多少個烷基, 就是幾級的, 例如, 氯乙烷是一級, 氯丙烷是二級, 而2, 甲基丙烷, 叔丁基氯, 是三級, 一氯甲烷是最簡單的, 的命名跟其他鹵代烴很相似, 同樣以iupac命名法來命名, 找出相應烷烴作爲母體, 將氯視作取代基, 並以數字標明其位置, 而不少都有俗名, 例如氯仿, 即三氯甲烷, . 氯代烷 又名氯代烷烴 是指烷烴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氯取代的有機化合物 屬鹵代烴的一種 大部分的氯代烷都不溶於水 溶於大部分的有機溶劑 1 跟其他鹵代烷一樣 氯代烷可分爲一級 二級及三級氯代烷 一般來説 連著氯原子的碳連接著多少個烷基 就是幾級的氯代烷 例如 氯乙烷是一級氯代烷 2 氯丙烷是二級氯代烷 而2 氯 2 甲基丙烷 叔丁基氯 是三級氯代烷 一氯甲烷是最簡單的氯代烷 氯代烷的命名跟其他鹵代烴很相似 同樣以IUPAC命名法來命名 找出相應烷烴作爲母體 將氯視作取代基 並以數字標明其位置 2 而不少氯代烷都有俗名 例如氯仿 即三氯甲烷 同時 亦可以先寫烷基再寫氯 例如甲基氯 叔丁基氯等 3 氯代烷天然存在於大自然中 海藻中可以提取到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等氯代烷 4 而且 山火 火山和分解作用會產生氯甲烷 5 氯仿 二氯甲烷和1 1 1 三氯乙烷等分子量較小的氯代烷可以用作溶劑 而氯代烷是合成中間體 可以用來合成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氯甲烷是氯硅烷等物質的前驅物 6 目录 1 例子 2 歷史 3 製備 3 1 自由基取代反應 3 2 烯烴 炔烴的加成反應 3 3 醇的親核取代反應 3 4 其他反應 4 反應 4 1 親核取代反應 4 1 1 科爾貝腈合成 4 1 2 烷基化反應 4 2 消除反應 4 3 還原 4 4 與金屬的反應 4 4 1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製備 4 4 2 偶聯反應 5 參見 6 參考資料例子 编辑三氯甲烷 氯仿 用作溶劑 麻醉劑 氯乙烷 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 溶劑等 7 氯甲烷 可作溶劑 用於有機合成 8 三氯甲烷 氯乙烷 氯甲烷歷史 编辑氯代烷在很久以前已被合成和應用 如氯仿的人工合成方法是由法國化學家Eugene Soubeiran 美國物理學家Samuel Guthrie 9 德國化學家李比希 10 三個研究者於各自獨立發現的 又例如 在1835年 法國化學家讓 巴蒂斯特 杜馬和尤金 皮裏哥發現一氯甲烷的製備方法 關於氯仿的應用 在1847年蘇格蘭醫生詹姆斯 楊 辛普森及其朋友發現它可以用作麻醉劑 11 12 在氯代烷的結構與性質的方面 不同化學家的發現和理論使人們更瞭解其結構 例如 讓 巴蒂斯特 杜馬觀察烷烴的氯化 並提出對取代反應的瞭解 13 又例如熱拉爾認爲氯代烷為 鹽酸型 有機化合物 即是指氯化氫的氫被烷基取代的化合物 14 而且 於1857年凱富勒發現碳有四價 15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化學結構理論 1974年范霍夫和勒 貝爾提出碳的正四面體構型假說 又稱范托浩夫 勒 貝爾模型 這些都使化學家更加認識氯代烷的結構 後來 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 化學家發現更多合成氯代烷的方法 例如鹵仿反應 製備 编辑自由基取代反應 编辑 主条目 自由基取代反應 氯代烴可由烷烴和氯氣反應得到 屬於自由基鹵代反應的一種 反應分 鏈引發 鏈轉移 鏈終止 三步驟 16 由於這個反應是個連鎖反應 因此在生成了一氯烷烴之後 會繼續生成二氯烷烴 三氯烷烴 四氯烷烴 17 因此產物通常是多個氯代烷的混合物 18 詳細機理如下 鍵引發 在紫外光中 一個氯氣分子發生均裂 被分拆成兩個氯自由基 19 dd 鍵轉移 一 氯自由基跟一分子烷烴反應 生成氯化氫和相應的烷基自由基 二 烷烴自由基跟另一分子的氯氣反應 生成一分子氯代烷和另一氯自由基 dd 鍵終止 有三個終止的反應 直到所有自由基消失 則反應結束 一 兩個氯自由基反應 生成一分子的氯氣 二 兩個烷基自由基反應 生成另一碳鏈更長的烷烴 三 一個氯自由基和一個烷基自由基反應 生成一分子氯代烷 dd 烯烴 炔烴的加成反應 编辑 主条目 亲电加成反应 烯類 炔類跟鹽酸反應 經過鹵氫化作用可生成氯代烷 反應機理為親電加成反應 在第一步中 氫氯酸中帶部分正電荷的氫接近烯烴或炔烴 p電子與氫氯酸發生反應 生成碳陽離子和氯離子 然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生成氯代烷 20 因爲機理中涉及到碳陽離子 反應遵從馬氏規則 21 而由於碳陽離子會發生重排 因此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 同時 碳陽離子是個平面 氯離子可以從平面上方或下方進攻 如果所生成的氯代烷帶手性 那麽兩種產物都會出現 機理如下 而烯烴或炔烴可以跟氯氣發生親電加成反應 分別生成1 2 二氯代烷和1 1 2 2 四氯代烷 反應屬於鹵素加成反應 第一步 烯烴或炔烴的p電子與氯反應 生成一個碳正離子和氯離子 這步較慢 是速率控制步驟 然後 氯離子進攻碳正離子 生成相應的氯代烷 反應完成 反應同時生成順式加成及反式加成兩種產物 22 例如 1 2 二氯乙烷可以由乙烯和氯氣直接反應而制得 23 醇的親核取代反應 编辑 醇類與鹽酸和氯化鋅的混合物 光氣 三氯化磷等含氯的試劑反應亦可生成相應的氯代烷 24 例如 叔丁醇與濃鹽酸發生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可以生成叔丁基氯 首先叔丁醇的氧被質子化 然後水作爲離去基團離去 生成碳陽離子和水分子 此步速率較慢 最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 生成叔丁基氯 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 亞硫酰氯亦可將醇轉換成相對應的氯代烷 25 26 ROH SOCl 2 RCl SO 2 HCl displaystyle ce ROH SOCl2 gt RCl SO2 HCl 反應中除了生成氯代烷 亦會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氫 而由於這兩個產物都是氣體 產物易於分離 而反應中可以加入不同的物質來控制其立體選擇性 反應過程如下圖 反應由醇進攻亞硫酰氯開始 生成氯代亞硫酸酯 上中 然後 根據添加的不同化合物 反應機理會有所不同 例如 如果添加1 4 二噁烷 最左 反應物經過兩次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得到構型保持的產物 如果添加吡啶 中 反應物經過一次雙分子親核取代 生成構型翻轉的產物 27 而如果沒有添加任何額外試劑 最右 氯代亞硫酸酯分解生成離子對 離去基團中的氯進攻碳陽離子 發生分子内親核取代 得到構型保持的產物 其他反應 编辑 在阿佩爾反應中 醇可以被三苯基膦和四氯化碳轉化為氯代烴 28 例如 香葉醇經過反應 得到香葉基氯 29 首先三苯基膦與四氯化碳生成鏻正離子和三氯甲基負離子離子對 反應的第二步是個酸鹼反應 三氯甲基負離子奪取醇的質子 生成氯仿 而醇被三氯甲基負離子去質子化 生成烷氧負離子 接著烷氧負離子進攻鏻正離子 氯離去 得到含P O鍵的中間體 5 和氯離子 最後氯離子親核進攻 5 產生三苯基氧膦 7 和氯代烷 6 在高知反應中 羧酸與四乙酸鉛和氯化鋰反應 脫羧氯化生成氯代烴 30 31 二級和三級脂肪族羧酸最易發生反應 不過一級脂肪酸的效果比較差 反應式如下 RCOOH Pb OAc 4 LiCl 80 C RCl CO 2 Pb OAc 2 HOAc LiOAc displaystyle ce RCOOH Pb OAc 4 LiCl gt 80 circ mathrm C RCl CO 2 Pb OAc 2 HOAc LiOAc 而且 可以透過鹵仿反應 將含乙酰基的有機化合物轉變成氯仿 32 在反應的第一步 羰基的a 氫在鹼性環境之下三次被氯所取代 33 直到所有的氫原子都被換成氯原子 然後 氫氧根離子進攻羰基碳 CCl 3 displaystyle ce CCl3 離子離去 CCl 3 displaystyle ce CCl3 離子被碳上三個吸電子基團 氯氣 所穩定 最後一步為酸鹼反應 CCl 3 displaystyle ce CCl3 從羧酸取得一質子 生成羧酸根離子和氯仿 三氯甲烷 所生成的羧酸比原本的羰基化合物少一個碳 34 反應 编辑親核取代反應 编辑 主条目 亲核取代反应 氯的電負性大 是一個穩定的離去基團 因此氯代烷可以作爲親電試劑 與親核試劑發生親核取代反應 在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裡面 氯以氯離子的形式離開 生成碳陽離子 其後氯離子進攻碳陽離子生成新化合物 而由於反應中的碳陽離子有機會發生重排 因此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 構型保持和構型翻轉產物的量為1 1 三級氯代烷因爲位阻較大使雙分子機理進行得較慢 而且能生成較穩定的三級碳陽離子 所以通常以單分子機理進行反應 35 在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中 親核試劑攻擊連着氯的碳原子 然後形成一個五配位的過渡態 氯很快離去 形成新化合物 由於位阻效應較小和所生成的一級碳陽離子不穩定 一級氯代烷通常按雙分子的機理進行親核取代 36 例如氯乙烷與氫氧根離子發生SN2生成乙醇和氯離子 EtCl NaOH EtOH NaCl科爾貝腈合成 编辑 主条目 科尔贝腈合成 氰離子作為親核試劑 進攻氯代烷 生成比原本氯代烷多一個碳的腈 37 在有機合成上非常重要 R X CN R C N R N C displaystyle ce R X CN ominus gt R C equiv N R overset oplus N equiv C ominus 例如1 氯丁烷和氰化鈉作用得到正戊腈 烷基化反應 编辑 主条目 烷基化反应 氯代烷是個親電試劑 可以被親核試劑進攻 氯為離去基團 以氯離子的形式離開 以下列舉常見的烷基化反應 反應 反應式威廉姆遜合成反應 醇羥基在鹼性條件下去質子化 形成醇負離子 進攻氯代烷的碳正中心 形成醚鍵 38 這是一個合成醚的重要反應 反應機理為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 加布里爾伯胺合成反應 為鄰苯二甲酰亞胺的鈉鹽或鉀鹽與氯代烷之間的反應 其負離子進攻氯代烷 生成烷基鄰苯二甲酰亞胺 再轉換成一級胺 伯胺 和副產物鄰苯二甲酰肼 39 40 41 42 和副產物鄰苯二甲酰肼 43 羰基化合物 如酮 的烷基化 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可以在强鹼的作用下失去質子 生成烯醇負離子 44 45 46 47 而烯醇負離子可被視作親核試劑 進攻溴代烷 生成a 烷基化的羰基化合物 乙醯乙酸酯合成 乙酰乙酸酯被强鹼去質子化 所生成的負離子進攻氯代烷 生成烷基化的產物 此產物之後經過酮式分解 即加鹼再酸化 然後加熱脫羧 生成酮 48 也可以經過酸式分解 即產物與强鹼一同加熱再酸化 得到羧酸 丙二酸酯合成 反應與乙醯乙酸酯合成很相似 丙二酸酯被强鹼去質子化之後生成的負離子 此負離子再進攻氯代烷 生成烷基化的產物 之後加熱脫羧 生成乙酸的衍生物 49 消除反應 编辑 氯代烷可以發生消除反應 生成烯烴 反應大部分時候生成柴瑟夫產物 即比較穩定的烯烴 50 在强鹼作用下 反應一般按著雙分子消除反應的機理而進行 正因爲此反應機理的限制 離去的氯和b氫必須處於反式共平面的狀態 51 由於反應由一步完成 鹼拉走質子 進攻b 氫 時與離去基同時離去 因此雙分子消除反應與二種反應物濃度皆有關 在反應動力學上是屬於二級反應 而三級氯代烷的溶劑解反應一般按單分子消除反應的機理進行 第一步為氯離去 生成碳陽離子 此爲速率控制步驟 接著鹼奪取質子 生成烯烴 由於反應的速率控制步驟是氯離去的一步 只與一個底物分子有關 因此反應是單分子過程 在反應動力學上是一級反應 而由於反應中的碳陽離子有機會發生重排 因此單分子消除反應有機會生成重排產物 機理如下 還原 编辑 氯代烷可以被氫化鋁鋰還原成烷烴 而由於氫化鋁鋰與水反應 因此這反應必須在無水的環境進行 例如使用無水乙醚等溶劑 這種方法一級氯代烷的反應性能最佳 並且得到構型翻轉的產物 二級 三級氯代烷亦可被硼氫化鈉在鹼性水溶液或醇溶液中還原 其他方法 如催化氫解等 都可以將氯代烷還原 52 與金屬的反應 编辑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製備 编辑 格氏試劑一般由氯代烷與金屬鎂在無水乙醚或四氫呋喃中直接反應而製備的 53 由於格氏試劑非常活潑 因此製備時不能接觸水 二氧化碳 或其他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 如醇 需要在惰性氣體保護下製備格氏試劑 鹵代烴與鎂金屬的反應活性為碘代烴 gt 溴代烴 gt 氯代烴 gt 氟代烴 而反應必須在低溫環境下進行 14 格氏試劑是一個很好的親核試劑 可以與不同的化合物反應 如醛 酮 二氧化碳等 增長有機化合物的碳鏈 在有機合成中非常重要 53 54 有機鋰試劑亦可以用氯代烷和金屬鋰直接化合而成 55 R X 2 Li R Li Li X displaystyle ce R X 2Li gt R Li Li X 而由於有機鋰試劑比格氏試劑更爲活潑 所以製備的條件也要更爲嚴格 偶聯反應 编辑 在科里 豪斯合成中 二烴基銅 吉爾曼試劑 可以跟氯代烷發生偶聯反應 56 生產烷烴 氯代烷為甲基氯代烷 一級氯代烷和環狀的二級氯代烷時 反應進行得比較順利 吉爾曼試劑與有機鹵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在武茲反應裏 兩分子的氯代烷與鈉發生反應 生成更長的碳鏈 可用來製備對稱烷烴 57 參見 编辑鹵代烴 氟代烷 溴代烷參考資料 编辑 E Cheng J Chow Y F Chow A Kai S L Lee W H Wong HKDSE Chemistry A Modern View Second Edition 42 18 ISBN 9789888242948 英语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化学会 2018 1 17 卤代烷 PDF 太平洋化工资源网 p 5 2021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 08 31 中文 把卤烷看作是烷基和卤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而命名 称为某烷某卤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Gribble G W Naturally occurring organohalogen compound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 1996 68 10 1 423 PMID 8795309 doi 10 1021 np50088a001 Public Health Statement Chlorometha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Rossberg Manfred Lendle Wilhelm Pfleiderer Gerhard Togel Adolf Dreher Eberhard Ludwig Langer Ernst Rassaerts Heinz Kleinschmidt Peter Strack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Ullmann 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Wiley VCH 2005 doi 10 1002 14356007 a06 233 pub2 Chloroethane pubChem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5 英语 CHEMICAL INTERMEDIATE Refrigerant solvent alkylating agent starting point in the mfr of tetraethyl lead topical anesthetic 一氯甲烷 chemicalbook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04 中文 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用作有机合成中的溶剂 Samuel Guthrie New mode of preparing a spirituous solution of Chloric Ether Am J Sci And Arts 1832 21 64 Justus Liebig Ueber die Verbindungen welche durch die Einwirkung des Chlors auf Alkohol Aether olbildendes Gas und Essiggeist entstehen Annalen der Pharmacie 1832 1 2 182 230 doi 10 1002 jlac 18320010203 Gordon H Laing Sir James Young Simpson and Chloroform 1811 1870 The Minerva Group Inc 2002 11 106 109 11 November 2011 ISBN 978 1 4102 0291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19 陳炳聖 萬物簡史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Nye Mary Before Big Science The Pursuit of Modern Chemistry and Physics 1800 1940 Twayne Publishers 1996 122 124 14 0 14 1 邢其毅 裴堅 裴偉偉 徐瑞秋 第6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349 350 2016 ISBN 9787301272121 中文 Aug Kekule Uber die s g gepaarten Verbindungen und die Theorie der mehratomigen Radicale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7 104 2 129 150 doi 10 1002 jlac 18571040202 Dr Ian Hunt Chapter 4 Alcohols and Alkyl Halides 2021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28 英语 Note that it contains three distinct type of steps E Cheng J Chow Y F Chow A Kai S L Lee W H Wong HKDSE Chemistry A Modern View Second Edition 44 4 ISBN 9789888242948 英语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H B Hass E T McBee Paul Weber Chlorination of Paraffins 1 Industrial amp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36 03 28 3 333 339 2020 07 12 ISSN 0019 7866 doi 10 1021 ie50315a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04 英语 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 化學術語概略 第二版 金皮書 1997 在線校正版 2006 homolysis homolytic doi 10 1351 goldbook H02851 March Jerry 1985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ISBN 0 471 85472 7 M Conte T Davies A Carley A Herzing C Kiely G Hutchings Selective formation of chloroethane by the hydrochlorination of ethene using zinc catalysts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7 11 15 252 1 23 29 2020 07 12 doi 10 1016 j jcat 2007 09 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02 英语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8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349 350 ISBN 978 7 301 27212 1 中文 1 2 二氯乙烷 ChemicalBook 2022 07 29 中文 其制备方法是将乙烯和氯气同时鼓泡通入充有二氯乙烷的氯化器中 乙烯被氯化生成1 2 二氯乙烷 吕以仙 有机化学第七版 有机化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313 Mondanaro K R Dailey W P 2004 3 Chloro 2 chloromethyl 1 propene Org Synth Coll Vol 10 212 Krakowiak K E Bradshaw J S 1998 4 Benzyl 10 19 diethyl 4 10 19 triaza 1 7 13 16 tetraoxacycloheneicosane Org Synth Coll Vol 9 34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7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289 ISBN 978 7 301 27212 1 中文 Rolf Appel Tertiary Phosphane Tetrachloromethane a Versatile Reagent for Chlorination Dehydration and P N Linkag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 1975 14 12 801 811 doi 10 1002 anie 197508011 Jose G Calzada and John Hooz Geran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6 634 Jay K Kochi A New Method for Halodecarboxylation of Acids Using Lead IV Acetate J Am Chem Soc 1965 87 11 2500 2502 doi 10 1021 ja01089a041 Jay K Kochi Formation of Alkyl Halides from Acids by Decarboxylation with Lead IV Acetate and Halide Salts J Org Chem 1965 30 10 3265 3271 doi 10 1021 jo01021a002 Chakrabartty in Trahanovsky Oxidation in Organic Chemistry pp 343 370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8 March Jerry Smith Michael B Knipe A C 编 March 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6th Hoboken John Wiley amp Sons 2007 484 ISBN 9780470084946 Reynold C Fuson and Benton A Bull The Haloform Reaction Chemical Reviews 1934 15 3 275 309 doi 10 1021 cr60052a001 SN1 and SN2 Reactions pdf 2021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5 12 英语 8 4 Comparis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SN1 SN2 E1 and E2 Pressbooks 2021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28 英语 Organikum 22 Edition German Wiley VCH Weinheim 2004 ISBN 3 527 31148 3 Theory of Aetherification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50 37 350 356 Gabriel S Ueber eine Darstellung primarer Amine aus den entsprechenden Halogenverbindungen Ber 1887 20 2224 2021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0 Sheehan J C Bolhofer V A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the Condensation of Potassium Phthalimide with Organic Halides J Am Chem Soc 1950 72 2786 doi 10 1021 ja01162a527 Gibson M S Bradshaw R W The Gabriel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68 7 919 doi 10 1002 anie 196809191 Mitsunobu O Comp Org Syn 1991 6 79 85 综述 Khan M N Suggested Improvement in the Ing Manske Procedure and Gabriel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Kinetic Study on Alkaline Hydrolysis of N Phthaloylglycine and Acid Hydrolysis of N o Carboxybenzoyl glycine in Aqueous Organic Solvents J Org Chem 1996 61 8063 8068 Stolz Daniel Kazmaier Uli Metal Enolates as Synth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PATai s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2010 ISBN 9780470682531 doi 10 1002 9780470682531 pat0423 Hart David J Ha Deok Chan The ester enolate imine condensation route to beta lactams Chemical Reviews 1989 89 7 1447 1465 doi 10 1021 cr00097a003 Wu George Huang Mingsheng Organolithium Reagents in Pharmaceutical Asymmetric Processes Chemical Reviews 2006 106 7 2596 2616 PMID 16836294 doi 10 1021 cr040694k Curti Claudio Battistini Lucia Sartori Andrea Zanardi Franca New Develop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Vinylogy as Applied to p Extended Enolate Type Donor Systems Chemical Reviews 2020 120 5 2448 2612 PMID 32040305 doi 10 1021 acs chemrev 9b00481 Smith Janice Gorzynski Organic Chemistry Second Ed 2008 pp 905 906 House Herbert O Modern Synthetic Reactions Menlo Park CA W A Benjamin 1972 ISBN 0 8053 4501 9 Saytzeff Alexander Zur Kenntniss der Reihenfolge der Analgerung und Ausscheidung der Jodwasserstoffelemente in organischen Verbindunge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75 179 3 296 301 doi 10 1002 jlac 18751790304 David R Klein 有機化學天堂秘笈 Taiwan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Oct 19 2007 302 309 ISBN 978 986 216 008 4 中文 香港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邢 其毅 裴 偉偉 徐 瑞秋 裴 堅 第六章 基礎有機化學 北京 2016 259 260 ISBN 978 7 301 27212 1 中文 53 0 53 1 Smith M B March 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John Wiley amp Sons New York 2001 ISBN 0 471 58589 0 包含格氏試劑的若干反應 Kurti L Czako B Storategic Applications of Named Reac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Elsevier Amsterdam 2005 pp 188 189 ISBN 0 12 429785 4 Stent M Generation of a Highly Basic and Nucleophilic Organolithium Isopropyllithium Synthetic Pages 2002 195 2021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0 J F Normant Organocopper I Compounds and Organocuprates in Synthesis Synthesis 1972 1972 02 63 80 doi 10 1055 s 1972 21833 Adolphe Wurtz Sur une nouvelle classe de radicaux organiques 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 1855 44 275 312 2021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氯代烷 amp oldid 7462943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