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氯化亚砜

氯化亞碸,又名亞硫醯氯氯化亞硫二氯亚砜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SOCl2。常下,它是无色或黃色、可蒸馏的液体,140°C时分解。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SO2Cl2)相混淆,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氯化亚砜
IUPAC名
Sulfurous dichloride
别名 亚硫酰氯,二氯亚砜
识别
CAS号 7719-09-7  
PubChem 24386
ChemSpider 22797
SMILES
InChI
InChIKey FYSNRJHAOHDILO-UHFFFAOYAN
UN编号 1836
EINECS 231-748-8
ChEBI 29290
RTECS XM5150000
性质
化学式 SOCl2
摩尔质量 118.97 g·mol⁻¹
外观 无色或黄色有气味的液体
密度 1.638 g/mL
熔点 −104.5 °C
沸点 76 °C
溶解性 反应
黏度 0.6 cP
结构
分子构型 锥体
偶极矩 1.4 D
危险性
欧盟危险性符号
腐蚀性 C
剧毒 T+
警示术语 R:R14-R20/22-R29-R35
安全术语 S:S1/2-S26-S36/37/39-S45
MSDS External MSDS
NFPA 704
0
4
2
W
闪点 不可燃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硫酰氯二氯氧化硒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历史

氯化亚砜是在1849年由二氧化硫五氯化磷的反应首次合成的。[1][2]大约1900年,人们发现到它可以作为氯化剂后,就开始以工业规模生产和使用。[3]

制取

在工业上,氯化亚砜主要由三氧化硫二氯化硫反应制得:[4]

SO3 + SCl2 → SOCl2 + SO2

其他制取方法包括:

SO2 + PCl5 → SOCl2 + POCl3
SO2 + Cl2 + SCl2 → 2SOCl2
SO3 + Cl2 + 2SCl2 → 3SOCl2

性质和结构

氯化亚砜的分子构型为锥体型,其中硫(IV)中心含有一对孤对电子。而COCl2则是平面构型。

氯化亚砜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二氧化硫

H2O + O=SCl2SO2 + 2 HCl

由于氯化亚砜与水强烈反应,SOCl2不会在自然界存在。

氯化亚砜是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强刺激性气味。遇水或醇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对有机分子中的羟基有选择性取代作用。本物質可溶于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加热至150°C开始分解,500°C分解完全。

有机合成

氯化亚砜被广泛用来将羧酸[5][6][7][8]转化成对应的酰氯氯代烃。和其他试剂(如五氯化磷)相比,氯化亚砜往往是首选试剂,因其反应产物二氧化硫氯化氢均为气态,易于分离。过剩的氯化亚砜可由蒸馏除去。

RC(=O)-OH + O=SCl2RC(=O)-Cl + SO2 + HCl
 
R-OH + O=SCl2R-Cl + SO2 + HCl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反应的产物随着溶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果反应的介质为醚类,则产物中氯所连的碳构型与反应物的保持不变;如果反应介质为吡啶,则产物中氯所连的碳构型相对于反应物的进行了一次翻转。

磺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磺酰氯[9][10]亚磺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亚磺酰氯[11][12]膦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膦酰氯。

亚硫酰氯可以与单取代的甲酰胺反应生成相应的异腈[13]酰胺可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亚胺酰氯,一级酰胺与氯化亚砜共热时还会继续被脱水为类。[14]

除了可以作为氯化剂外,氯化亚砜还能发生硫化反应:[15]

PhPH2 + SOCl2 → Ph(Cl)2P=S + H2O

应用

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及有机合成工业,作氯化剂。

因氯化亚砜可以与水强烈作用,因此它可以与金属氯化物水合盐反应,制取无水的金属氯化物。[16]

MCln·xH2O + x SOCl2 → MCln + x SO2 + 2x HCl

氯化亚砜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加热回流,可以得到该金属的氯氧化物

WO3 + 2SOCl2 → WOCl4 + 2SO2

安全和毒性

氯化亚砜有毒,具有腐蚀性催泪性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 急性毒性:LC50 2435 mg/m3(大鼠吸入)
  • 刺激性:家兔经眼:1380 µg,重度刺激。

参考材料

  1. ^ M. Persoz: In: Compt. Rend. 28, 1849, S. 86–88.
  2. ^ P. Kremers: In: Justus Liebigs Ann. Chem. 70, 1848, S. 297–300.
  3. ^ Lauss, Hans-Dietrich; Steffens, Wilfried, Sulfur Halides, Weinheim, German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2000-06-15, doi:10.1002/14356007.a25_623 
  4. ^ N. N. Greenwood, A. Earnshaw,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Pergamon Press, 1984.
  5. ^ Allen, C. F. H.; Byers, Jr., J. R.; Humphlett, W. J. (1963). "Oleo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4: 739. 
  6. ^ Rutenberg, M. W.; Horning, E. C. (1963). "1-Methyl-3-ethyloxindole". Org. Synth.; Coll. Vol. 4: 620. 
  7. ^ Mondanaro, K. R.; Dailey, W. P. (2004). "3-Chloro-2-(chloromethyl)-1-propene". Org. Synth.; Coll. Vol. 10: 212. 
  8. ^ Krakowiak, K. E.; Bradshaw, J. S. (1998). "4-Benzyl-10,19-diethyl-4,10,19-triaza-1,7,13,16-tetraoxacycloheneicosane". Org. Synth.; Coll. Vol. 9: 34. 
  9. ^ Weinreb, S. M.; Chase, C. E.; Wipf, P.; Venkatraman, S. (2004). "2-Trimethylsilylethanesulfonyl chloride (SES-Cl)". Org. Synth.; Coll. Vol. 10: 707. 
  10. ^ Hazen, G. G.; Bollinger, F. W.; Roberts, F. E.; Russ, W. K.; Seman, J. J.; Staskiewicz, S. (1998). "4-Dodecylbenzenesulfonyl azides". Org. Synth.; Coll. Vol. 9: 400. 
  11. ^ Hulce, M.; Mallomo, J. P.; Frye, L. L.; Kogan, T. P.; Posner, G. H. (1990). "(S)-(+)-2-(p-toluenesulfinyl)-2-cyclopentenone: Precursor for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3-substituted cyclopentanones". Org. Synth.; Coll. Vol. 7: 495. 
  12. ^ Kurzer, F. (1963). "p-Toluenesulfin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4: 937. 
  13. ^ Niznik, G. E.; Morrison, III, W. H.; Walborsky, H. M. (1988). "1-d-Aldehydes from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2-methylbutanal-1-d". Org. Synth.; Coll. Vol. 6: 751. 
  14. ^ Krynitsky, J. A.; Carhart, H. W. (1963). "2-Ethylhexanonitrile". Org. Synth.; Coll. Vol. 4: 436. 
  15. ^ 有机磷化合物.尹志刚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2.2 对卤素的置换反应. P35. (5)与光气及氯化亚砜的反应. ISBN 978-7-122-09816-0
  16. ^ Alfred R. Pray, Richard F. Heitmiller, Stanley Strycker. Anhydrous Metal Chlorides. Inorganic Syntheses. 1990, 28: 321–323. doi:10.1002/9780470132593.ch80. 

外部链接

氯化亚砜, 氯化亞碸, 又名亞硫醯氯, 氯化亞硫醯, 二氯亚砜等,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化学式是socl2, 常温常压下, 它是无色或黃色, 可蒸馏的液体, c时分解, 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 so2cl2, 相混淆,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iupac名sulfurous, dichloride别名, 亚硫酰氯, 二氯亚砜识别cas号, 7719, pubchem, 24386chemspider, 22797smiles, oinchi, cl2os, 3inchikey, fysnrjhaohdilo. 氯化亞碸 又名亞硫醯氯 氯化亞硫醯 二氯亚砜等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化学式是SOCl2 常温常压下 它是无色或黃色 可蒸馏的液体 140 C时分解 SOCl2有时易与硫酰氯 SO2Cl2 相混淆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氯化亚砜IUPAC名Sulfurous dichloride别名 亚硫酰氯 二氯亚砜识别CAS号 7719 09 7 PubChem 24386ChemSpider 22797SMILES ClS Cl OInChI 1 Cl2OS c1 4 2 3InChIKey FYSNRJHAOHDILO UHFFFAOYANUN编号 1836EINECS 231 748 8ChEBI 29290RTECS XM5150000性质化学式 SOCl2摩尔质量 118 97 g mol 外观 无色或黄色有气味的液体密度 1 638 g mL熔点 104 5 C沸点 76 C溶解性 水 反应黏度 0 6 cP结构分子构型 锥体偶极矩 1 4 D危险性欧盟危险性符号腐蚀性 C 剧毒 T 警示术语 R R14 R20 22 R29 R35安全术语 S S1 2 S26 S36 37 39 S45MSDS External MSDSNFPA 704 0 4 2 W闪点 不可燃相关物质相关化学品 硫酰氯 二氯氧化硒若非注明 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 25 100 kPa 下 目录 1 历史 2 制取 3 性质和结构 4 有机合成 5 应用 6 安全和毒性 7 参考材料 8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氯化亚砜是在1849年由二氧化硫和五氯化磷的反应首次合成的 1 2 大约1900年 人们发现到它可以作为氯化剂后 就开始以工业规模生产和使用 3 制取 编辑在工业上 氯化亚砜主要由三氧化硫和二氯化硫反应制得 4 SO3 SCl2 SOCl2 SO2其他制取方法包括 SO2 PCl5 SOCl2 POCl3 SO2 Cl2 SCl2 2SOCl2 SO3 Cl2 2SCl2 3SOCl2性质和结构 编辑氯化亚砜的分子构型为锥体型 其中硫 IV 中心含有一对孤对电子 而COCl2则是平面构型 氯化亚砜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硫 H2O O SCl2 SO2 2 HCl由于氯化亚砜与水强烈反应 SOCl2不会在自然界存在 氯化亚砜是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 有强刺激性气味 遇水或醇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 对有机分子中的羟基有选择性取代作用 本物質可溶于苯 氯仿 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加热至150 C开始分解 500 C分解完全 有机合成 编辑氯化亚砜被广泛用来将羧酸 5 6 和醇 7 8 转化成对应的酰氯和氯代烃 和其他试剂 如五氯化磷 相比 氯化亚砜往往是首选试剂 因其反应产物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均为气态 易于分离 过剩的氯化亚砜可由蒸馏除去 RC O OH O SCl2 RC O Cl SO2 HCl R OH O SCl2 R Cl SO2 HCl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反应的产物随着溶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如果反应的介质为醚类 则产物中氯所连的碳构型与反应物的保持不变 如果反应介质为吡啶 则产物中氯所连的碳构型相对于反应物的进行了一次翻转 磺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磺酰氯 9 10 亚磺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亚磺酰氯 11 12 膦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膦酰氯 亚硫酰氯可以与单取代的甲酰胺反应生成相应的异腈 13 酰胺可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亚胺酰氯 一级酰胺与氯化亚砜共热时还会继续被脱水为腈类 14 除了可以作为氯化剂外 氯化亚砜还能发生硫化反应 15 PhPH2 SOCl2 Ph Cl 2P S H2O应用 编辑用于医药 农药 染料工业及有机合成工业 作氯化剂 因氯化亚砜可以与水强烈作用 因此它可以与金属氯化物水合盐反应 制取无水的金属氯化物 16 MCln xH2O x SOCl2 MCln x SO2 2x HCl氯化亚砜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加热回流 可以得到该金属的氯氧化物 WO3 2SOCl2 WOCl4 2SO2安全和毒性 编辑氯化亚砜有毒 具有腐蚀性和催泪性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 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 皮肤 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灼伤 吸入后可因喉 支气管的痉挛 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 咳嗽 喘息 头晕 喉炎 气短 头痛 恶心和呕吐 急性毒性 LC50 2435 mg m3 大鼠吸入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380 µg 重度刺激 参考材料 编辑 M Persoz In Compt Rend 28 1849 S 86 88 P Kremers In Justus Liebigs Ann Chem 70 1848 S 297 300 Lauss Hans Dietrich Steffens Wilfried Sulfur Halides Weinheim Germany Wiley VCH Verlag GmbH amp Co KGaA 2000 06 15 doi 10 1002 14356007 a25 623 N N Greenwood A Earnshaw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Pergamon Press 1984 Allen C F H Byers Jr J R Humphlett W J 1963 Oleo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4 739 Rutenberg M W Horning E C 1963 1 Methyl 3 ethyloxindole Org Synth Coll Vol 4 620 Mondanaro K R Dailey W P 2004 3 Chloro 2 chloromethyl 1 propene Org Synth Coll Vol 10 212 Krakowiak K E Bradshaw J S 1998 4 Benzyl 10 19 diethyl 4 10 19 triaza 1 7 13 16 tetraoxacycloheneicosane Org Synth Coll Vol 9 34 Weinreb S M Chase C E Wipf P Venkatraman S 2004 2 Trimethylsilylethanesulfonyl chloride SES Cl Org Synth Coll Vol 10 707 Hazen G G Bollinger F W Roberts F E Russ W K Seman J J Staskiewicz S 1998 4 Dodecylbenzenesulfonyl azides Org Synth Coll Vol 9 400 Hulce M Mallomo J P Frye L L Kogan T P Posner G H 1990 S 2 p toluenesulfinyl 2 cyclopentenone Precursor for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3 substituted cyclopentanones Org Synth Coll Vol 7 495 Kurzer F 1963 p Toluenesulfinyl chloride Org Synth Coll Vol 4 937 Niznik G E Morrison III W H Walborsky H M 1988 1 d Aldehydes from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2 methylbutanal 1 d Org Synth Coll Vol 6 751 Krynitsky J A Carhart H W 1963 2 Ethylhexanonitrile Org Synth Coll Vol 4 436 有机磷化合物 尹志刚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1 2 2 对卤素的置换反应 P35 5 与光气及氯化亚砜的反应 ISBN 978 7 122 09816 0 Alfred R Pray Richard F Heitmiller Stanley Strycker Anhydrous Metal Chlorides Inorganic Syntheses 1990 28 321 323 doi 10 1002 9780470132593 ch80 外部链接 编辑有机合成中氯化亚砜的应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1409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氯化亚砜 amp oldid 7263440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