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超复数

各种各样的
基本

延伸
其他

圓周率
自然對數的底
虛數單位
無窮大

超複數複數在抽象代數中的引申,通常是實數上某個有限維的單位代數的元素。19世紀後期對超複數的研究,成為現代群表示論的根基。 此種代數舉例如下:

歷史

19世紀,實數系複數系之外的若干數系,如四元數系雙複數系分裂四元數系複四元數系八元數系,成為數學文獻中完善的概念。超複數是涵蓋該些數系的概念,吸引學者研究和分類。

分類工作始於本傑明·皮爾士的1872年文章〈線性結合代數〉[1],並由其子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接續。重要的是,二人認定冪零元冪等元皆對分類有用。凱萊-迪克森構造利用對合,從實數系開始,生成複數系、四元數系、八元數系。赫維茲弗羅貝尼烏斯證明超複數的若干限制:赫維茲定理斷言有限維的實複合代數英语composition algebra僅得實數系 、複數系 、四元數系 、八元數系 ,而弗羅貝尼烏斯定理英语Frobenius theorem (real division algebras)斷言,實結合除代數英语associative division algebra僅得   。1958年,弗蘭克·亞當斯英语Frank Adams考慮H-空間(有具單位元的連續乘法的拓撲空間)的霍普夫不變量,發表推廣的結果,該結果仍將維數限制在1、2、4、8。[2]

矩陣代數對研究超複數系幫助很大。首先,矩陣提供新的超複數系,例如 實矩陣組成的代數(同構於分裂四元數)。很快,矩陣方法解明其他超複數系,因為該些超複數系也可以用矩陣及其運算表示。1907年,約瑟夫·韋德伯恩證明,滿足結合律的超複數系可表示為方陣代數或其直積[3][註 1]此後,結合代數成為較常用來稱呼超複數系的術語,例如韋德伯恩在愛丁堡大學的學位論文標題便用了此術語。然而,也有不可結合的數系,例如八元數系和雙曲四元數系英语Hyperbolic quaternion,也算是另一類的超複數。

湯馬士·霍金斯(Thomas Hawkins)[4]解釋,超複數是研究李群群表示論的踏腳石。例如,1929年,埃米·諾特發表〈超複量與表示論〉[5]。1973年,以賽亞·坎托爾英语Isaiah Kantor和索洛多夫尼科夫(A. S. Solodovnikov)出版關於超複數的德文教科書[6],該書於1989年翻譯成英文。[7]

凱倫·帕歇爾英语Karen Parshall詳細介紹全盛期的超複數研究[8],包括數學家特奧多爾·莫林英语Theodor Molien[9]愛德華·斯圖迪英语Eduard Study[10]的貢獻。關於超複數至近世代數的過渡,巴爾特·倫德特·范德瓦爾登英语Bartel van der Waerden在《代數史》[11]有三十頁專論超複數。

定義

Kantor & Solodovnikov (1989)定義超複數為實域上某個有限維代數的元素,而該代數要有單位,但無需可結合可交換[12] 該些元素可以寫成一組 的線性組合,其中系數為實數 ,而基的大小 稱為該代數的維數。若可行,一般將基正規化,即選取 使 。下節先考慮二超複數(即 )。

二維實代數

關於二維實代數有以下定理:[6]:14,15[13][14]在同構意義下,實域上的二維單位代數恰有3個:複數系雙曲複數系二元數系。於是,實域上的所有二維單位代數皆可結合和可交換。

下段簡述定理的證明。

因為給定的代數是二維,可選一組基 。因為代數對乘法封閉 的平方仍是代數的元素,故可寫成線性組合:

 

其中 為實系數。

運用常見的配方法,兩邊減走 並加上 ,得:

 

所以 ,其中 是實數。 取決於此實數值,分別有三種情況:

  1.  ,則上式變成 。於是, 可視為二元數的基 中的冪零元 
  2.  ,則有 雙曲複數的標準基 滿足 ,故若除 以正實數 (其平方與 平方相等),得到的結果即可視為 
  3.  ,則有 。平常複數的標準基 滿足 ,故若除 以正實數 (其平方與 平方互為相反數),得到的結果即可視為 

從而定理成立。

複數系是以上三個二維實代數中唯一一個。若代數具有1的非實平方根 (如雙曲複數),則也有冪等元 零因子(因為 ),故此種代數必不為除代數粵语除代數。然而,此種性質有時很有用,例如雙曲複數適用於描述狹義相對論勞侖茲變換

數學雜誌》在2004年的某版中,稱二維實代數為「廣義複數」(generalized complex numbers)。[15]四個複數交比的概念也可以推廣到其他二維實代數。[16]

高維例子(有多於一條非實軸)

克里福代數

克里福代數是由賦有二次型的向量空間所生成的單位結合代數。在實域上,其等價於可以定義對稱純量積 正交化該二次型,以得到基 ,滿足:

 

由乘法封閉性,該向量空間的基相乘得到 克里福數英语Multivector,即 ,皆為克里福代數的元素,且組成該代數的基(不同於原向量空間的基),可視為一個超複數系的基。與原向量空間的基 不同,該代數的其他基元素不一定反交換,而是取決於將兩個因子對調時,會交換的簡單因子(即 )有奇數對抑或偶數對。所以, ,但 

若不允許 (即二次型非退化英语Degenerate bilinear form),則餘下的克里福代數可記為 ,表示其為 個滿足 的簡單基元和 個滿足 的簡單基元生成的代數,而括號內的 指明此為實域上的克里福代數,即元素的系數為實數。

該些代數稱為幾何代數英语Geometric algebra,組成有規律的一族。該族代數適用於描述轉動相位自旋,因此在古典量子力學電磁學相對論方面很有用。

此族代數包括:複數系 雙曲複數系 四元數系 分裂複四元數系英语split-biquaternion 分裂四元數系 (二維空間生成的自然代數)、 (三維空間生成的自然代數,也是包立矩陣生成的代數)、時空代數英语Spacetime algebra 

代數 可以視為代數 的偶子代數 ,從而可用作描述 中的旋轉。因此,複數密切關係二維空間的旋轉,四元數密切關係三維空間的旋轉,雙曲複數密切關係1+1維時空的雙曲旋轉(洛侖茲變換),餘可類推。

雖然八維或以上時,凱萊-迪克森結構和分裂複數構造的乘法不可結合,任意維數的克里福代數皆可結合。

1995年,伊恩·波蒂厄斯英语Ian R. Porteous有關克里福代數的書中,論及「子代數的辨認」。其命題11.4總結超複數的情況:[17]

 為實結合代數,且具有單位元 。則
  •  生成 實子代數),
  •  是任何滿足 的元素,則其生成的二維子代數與 同構(複子代數),
  •  是任何滿足 的元素,則其生成的二維子代數與 同構(此處 是實二元組的集合,其上的乘法是逐個分量相乘。該代數與雙曲複代數同構),
  •  ,且 反交換,則 生成的四維子代數同構於 四元數代數),
  •  ,且 反交換,則 生成的四維子代數同構於 (元素為 實矩陣,或分裂四元數),
  •  ,且 兩兩反交換,則其生成的八維子代數同構於 分裂複四元數代數英语split-biquaternion),
  •  ,且 兩兩反交換,則其生成的八維子代數同構於 (元素為 複矩陣,亦可視為複四元數包立代數)。

超出該些古典代數的延伸,見克里福代數的分類英语Classification of Clifford algebras

凱萊-迪克森構造

撇除實數系、複數系、四元數系不計,其他克里福代數 皆含有平方為 的非實數,故不能為除代數。凱萊-迪克森構造是另一個擴展複數系的方法,其給出維數為 的數系,該些數系的基 滿足:所有非實的基元兩兩反交換,且 。在8維或以上時(即 ),該些代數不可結合,而在16維或以上時(即 ),該些代數有零因子

此構造得到的前幾個代數是4維的四元數系、8維的八元數系、16維的十六元數系。隨維數上升,其代數結構的對稱性逐一失去:四元數乘法不可交換,八元數乘法不可結合,而十六元數的範數不具積性。

凱萊-迪克森構造的某些步驟中,若插入額外的符號,則得到複合代數英语composition algebra中的「分裂代數」,而非除代數:

分裂複數系:有基 ,滿足 
分裂四元數系:有基 ,滿足 
分裂八元數系英语split-octonion:有基 ,滿足  

與複數系不同,分裂複數系並非代數閉,甚至包含非平凡的零因子冪等元。與四元數系類似,分裂四元數系亦不可交換,但同時還含有冪零元。分裂四元數與二階方陣的代數同構。分裂八元數系不可結合,也含有冪零元。

張量積

兩個代數的張量積仍為代數,如此可構造更多超複數系。

作為例子,取2維實代數 (複數系)、4維實代數 (四元數系)、8維實代數 (八元數系),分別與 作張量積,依次得4維的雙複數系 、8維的複四元數系 、16維的複八元數系 

其他例子

  • 多重複數:其組成複域上的 維向量空間。
  • 複合代數英语composition algebra:賦有二次型的代數,其中二次型與乘法可互換次序。

參見

  • 十六元數
  • 托馬斯·柯克曼英语Thomas Kirkman
  • 格奧爾格·舍費爾英语Georg Scheffers
  • 理查德·布饒爾
  • 超複分析英语Hypercomplex analysis

  1. ^ 埃米爾·阿廷其後推廣韋德伯恩的結果,定理因而得名阿廷-韋德伯恩定理

參考資料

  1. ^ Peirce, Benjamin, Linear Associative Algebra, 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881, 4 (1): 221–6, JSTOR 2369153 (英语) 
  2. ^ Adams, J. F., (PDF), Annals of Mathematics, July 1960, 72 (1): 20–104 [2021-07-28], JSTOR 1970147, doi:10.2307/197014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1-25) (英语) 
  3. ^ J.H.M. Wedderburn, ,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08, 6: 77–118 [2021-07-28], doi:10.1112/plms/s2-6.1.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英语) 
  4. ^ Hawkins, Thomas, Hypercomplex numbers, Lie groups, and the creation of group representation theory,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72, 8 (4): 243–287, S2CID 120562272, doi:10.1007/BF00328434 (英语) 
  5. ^ Noether, Emmy, , Mathematische Annalen, 1929, 30: 641–92 [2016-01-14], S2CID 120464373, doi:10.1007/BF011877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德语) 
  6. ^ 6.0 6.1 Kantor, I. L.; Solodownikow, A. S., Hyperkomplexe Zahlen, Leipzig: BSB B.G. Teubner Verlagsgesellschaft, 1978 (德语) 
  7. ^ Kantor, I. L.; Solodovnikov, A. S., Hypercomplex numbers,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9, ISBN 978-0-387-96980-0, MR 0996029 (英语) 
  8. ^ Parshall, Karen, Wedderburn and the Structure of Algebras,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85, 32: 223–349, S2CID 119888377, doi:10.1007/BF00348450 (英语) 
  9. ^ Molien, Theodor, , Mathematische Annalen, 1893, 41 (1): 83–156 [2021-07-28], S2CID 122333076, doi:10.1007/BF01443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德语) 
  10. ^ Study, Eduard, Theorie der gemeinen und höhern komplexen Grössen, Encyclopädie der mathematischen Wissenschaften I A (4): 147–183, 1898 (德语) 
  11. ^ van der Waerden, B.L., 10. The discovery of algebras, 11. Structure of algebras, A History of Algebra, Springer, 1985, ISBN 3-540-13610X (英语) 
  12. ^ Kantor, I. L.; Solodovnikov, A. S., Hypercomplex numbers,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9, ISBN 978-0-387-96980-0, MR 0996029 (英语) 
  13. ^ Yaglom, Isaak, Complex Numbers in Geometry: 10–14, 1968 (英语) 
  14. ^ Ewing, John H. (编), Numbers, Springer: 237, 1991, ISBN 3-540-97497-0 (英语) 
  15. ^ Harkin, Anthony A.; Harkin, Joseph B., (PDF), Mathematics Magazine, 2004, 77 (2): 118–129 [2021-07-27], S2CID 7837108, doi:10.1080/0025570X.2004.1195323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29) (英语) 
  16. ^ Brewer, Sky, Projective Cross-ratio on Hypercomplex Numbers, Advances in Applied Clifford Algebras, 2013, 23 (1): 1–14, S2CID 119623082, arXiv:1203.2554 , doi:10.1007/s00006-012-0335-7 (英语) 
  17. ^ Porteous, Ian R., Clifford Algebras and the Classical Group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8–89, 1995, ISBN 0-521-55177-3 (英语) 

超复数, 各种各样的数基本n, displaystyle, mathbb, subseteq, mathbb, subseteq, mathbb, subseteq, mathbb, subseteq, mathbb, 正數, displaystyle, mathbb, 自然数, displaystyle, mathbb, 正整數, displaystyle, mathbb,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有理数, displaystyle, mathbb, 代數數, displaystyle, mathbb, 实数. 各种各样的数基本N Z Q R C displaystyle mathbb N subseteq mathbb Z subseteq mathbb Q subseteq mathbb R subseteq mathbb C 正數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自然数 N displaystyle mathbb N 正整數 Z displaystyle mathbb Z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有理数 Q displaystyle mathbb Q 代數數 A displaystyle mathbb A 实数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複數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高斯整數 Z i displaystyle mathbb Z i 负数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整数 Z displaystyle mathbb Z 负整數 Z displaystyle mathbb Z 分數單位分數二进分数規矩數無理數超越數虚数 I displaystyle mathbb I 二次无理数艾森斯坦整数 Z w displaystyle mathbb Z omega 延伸二元数四元數 H displaystyle mathbb H 八元数 O displaystyle mathbb O 十六元數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超實數 R displaystyle mathbb R 大實數上超實數 雙曲複數雙複數複四元數共四元數 英语 Dual quaternion 超复数超數超現實數其他質數 P displaystyle mathbb P 可計算數基數阿列夫數同餘整數數列公稱值 規矩數可定義數序数超限数p 進數數學常數 圓周率 p 3 14159265 displaystyle pi 3 14159265 自然對數的底 e 2 718281828 displaystyle e 2 718281828 虛數單位 i 1 displaystyle i sqrt 1 無窮大 displaystyle infty 查论编超複數是複數在抽象代數中的引申 通常是實數域上某個有限維的單位代數的元素 19世紀後期對超複數的研究 成為現代群表示論的根基 此種代數舉例如下 4維度 四元數 雙複數 分裂四元數 8維度 八元數 複四元數 16維度 十六元數目录 1 歷史 2 定義 3 二維實代數 4 高維例子 有多於一條非實軸 4 1 克里福代數 4 2 凱萊 迪克森構造 4 3 張量積 4 4 其他例子 5 參見 6 注 7 參考資料歷史 编辑19世紀 實數系和複數系之外的若干數系 如四元數系 雙複數系 分裂四元數系 複四元數系 八元數系 成為數學文獻中完善的概念 超複數是涵蓋該些數系的概念 吸引學者研究和分類 分類工作始於本傑明 皮爾士的1872年文章 線性結合代數 1 並由其子查爾斯 桑德斯 皮爾士接續 重要的是 二人認定冪零元和冪等元皆對分類有用 凱萊 迪克森構造利用對合 從實數系開始 生成複數系 四元數系 八元數系 赫維茲和弗羅貝尼烏斯證明超複數的若干限制 赫維茲定理斷言有限維的實複合代數 英语 composition algebra 僅得實數系R displaystyle mathbb R 複數系C displaystyle mathbb C 四元數系H displaystyle mathbb H 八元數系O displaystyle mathbb O 而弗羅貝尼烏斯定理 英语 Frobenius theorem real division algebras 斷言 實結合除代數 英语 associative division algebra 僅得R displaystyle mathbb R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H displaystyle mathbb H 1958年 弗蘭克 亞當斯 英语 Frank Adams 考慮H 空間 有具單位元的連續乘法的拓撲空間 的霍普夫不變量 發表推廣的結果 該結果仍將維數限制在1 2 4 8 2 矩陣代數對研究超複數系幫助很大 首先 矩陣提供新的超複數系 例如2 2 displaystyle 2 times 2 實矩陣組成的代數 同構於分裂四元數 很快 矩陣方法解明其他超複數系 因為該些超複數系也可以用矩陣及其運算表示 1907年 約瑟夫 韋德伯恩證明 滿足結合律的超複數系可表示為方陣代數或其直積 3 註 1 此後 結合代數成為較常用來稱呼超複數系的術語 例如韋德伯恩在愛丁堡大學的學位論文標題便用了此術語 然而 也有不可結合的數系 例如八元數系和雙曲四元數系 英语 Hyperbolic quaternion 也算是另一類的超複數 湯馬士 霍金斯 Thomas Hawkins 4 解釋 超複數是研究李群和群表示論的踏腳石 例如 1929年 埃米 諾特發表 超複量與表示論 5 1973年 以賽亞 坎托爾 英语 Isaiah Kantor 和索洛多夫尼科夫 A S Solodovnikov 出版關於超複數的德文教科書 6 該書於1989年翻譯成英文 7 凱倫 帕歇爾 英语 Karen Parshall 詳細介紹全盛期的超複數研究 8 包括數學家特奧多爾 莫林 英语 Theodor Molien 9 和愛德華 斯圖迪 英语 Eduard Study 10 的貢獻 關於超複數至近世代數的過渡 巴爾特 倫德特 范德瓦爾登 英语 Bartel van der Waerden 在 代數史 11 有三十頁專論超複數 定義 编辑Kantor amp Solodovnikov 1989 定義超複數為實域上某個有限維代數的元素 而該代數要有單位 但無需可結合或可交換 12 該些元素可以寫成一組基 1 i 1 i n displaystyle 1 i 1 dots i n 的線性組合 其中系數為實數 a 0 a n displaystyle a 0 dots a n 而基的大小n 1 displaystyle n 1 稱為該代數的維數 若可行 一般將基正規化 即選取i k displaystyle i k 使i k 2 1 0 1 displaystyle i k 2 in 1 0 1 下節先考慮二維超複數 即n 1 displaystyle n 1 二維實代數 编辑關於二維實代數有以下定理 6 14 15 13 14 在同構意義下 實域上的二維單位代數恰有3個 複數系 雙曲複數系 二元數系 於是 實域上的所有二維單位代數皆可結合和可交換 下段簡述定理的證明 因為給定的代數是二維 可選一組基 1 u displaystyle 1 u 因為代數對乘法封閉 u displaystyle u 的平方仍是代數的元素 故可寫成線性組合 u 2 a 0 a 1 u displaystyle u 2 a 0 a 1 u 其中a 0 a 1 displaystyle a 0 a 1 為實系數 運用常見的配方法 兩邊減走a 1 u displaystyle a 1 u 並加上a 1 2 4 displaystyle a 1 2 4 得 u 2 a 1 u a 1 2 4 a 0 a 1 2 4 displaystyle u 2 a 1 u frac a 1 2 4 a 0 frac a 1 2 4 所以 u a 1 2 2 u 2 displaystyle left u frac a 1 2 right 2 tilde u 2 其中u 2 a 0 a 1 2 4 displaystyle tilde u 2 a 0 frac a 1 2 4 是實數 取決於此實數值 分別有三種情況 若4 a 0 a 1 2 displaystyle 4a 0 a 1 2 則上式變成u 2 0 displaystyle tilde u 2 0 於是 u displaystyle tilde u 可視為二元數的基 1 e displaystyle 1 varepsilon 中的冪零元e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若4 a 0 gt a 1 2 displaystyle 4a 0 gt a 1 2 則有u 2 gt 0 displaystyle tilde u 2 gt 0 雙曲複數的標準基 1 j displaystyle 1 j 滿足j 2 1 displaystyle j 2 1 故若除u displaystyle tilde u 以正實數a a 0 a 1 2 4 displaystyle a sqrt a 0 frac a 1 2 4 其平方與u displaystyle tilde u 平方相等 得到的結果即可視為j displaystyle j 若4 a 0 lt a 1 2 displaystyle 4a 0 lt a 1 2 則有u 2 lt 0 displaystyle tilde u 2 lt 0 平常複數的標準基 1 i displaystyle 1 i 滿足i 2 1 displaystyle i 2 1 故若除u displaystyle tilde u 以正實數a a 1 2 4 a 0 displaystyle a sqrt frac a 1 2 4 a 0 其平方與u displaystyle tilde u 平方互為相反數 得到的結果即可視為i displaystyle i 從而定理成立 複數系是以上三個二維實代數中唯一一個域 若代數具有1的非實平方根j displaystyle j 如雙曲複數 則也有冪等元1 2 1 j displaystyle tfrac 1 2 1 pm j 和零因子 因為 1 j 1 j 0 displaystyle 1 j 1 j 0 故此種代數必不為除代數 粵语 除代數 然而 此種性質有時很有用 例如雙曲複數適用於描述狹義相對論的勞侖茲變換 數學雜誌 在2004年的某版中 稱二維實代數為 廣義複數 generalized complex numbers 15 四個複數交比的概念也可以推廣到其他二維實代數 16 高維例子 有多於一條非實軸 编辑克里福代數 编辑 主条目 克里福代數 克里福代數是由賦有二次型的向量空間所生成的單位結合代數 在實域上 其等價於可以定義對稱純量積u v 1 2 u v v u displaystyle u cdot v tfrac 1 2 uv vu 正交化該二次型 以得到基 e 1 e k displaystyle e 1 ldots e k 滿足 1 2 e i e j e j e i 1 0 1 i j 0 i j displaystyle tfrac 1 2 e i e j e j e i left begin matrix 1 0 1 amp i j 0 amp i not j end matrix right dd 由乘法封閉性 該向量空間的基相乘得到2 k displaystyle 2 k 個克里福數 英语 Multivector 即1 e 1 e 2 e 3 e 1 e 2 e 1 e 2 e 3 e 1 e 2 e k displaystyle 1 e 1 e 2 e 3 ldots e 1 e 2 ldots e 1 e 2 e 3 ldots e 1 e 2 cdots e k 皆為克里福代數的元素 且組成該代數的基 不同於原向量空間的基 可視為一個超複數系的基 與原向量空間的基 e 1 e k displaystyle e 1 ldots e k 不同 該代數的其他基元素不一定反交換 而是取決於將兩個因子對調時 會交換的簡單因子 即e i displaystyle e i 有奇數對抑或偶數對 所以 e 1 e 2 e 2 e 1 displaystyle e 1 e 2 e 2 e 1 但e 1 e 2 e 3 e 2 e 3 e 1 displaystyle e 1 e 2 e 3 e 2 e 3 e 1 若不允許e i 2 0 displaystyle e i 2 0 即二次型非退化 英语 Degenerate bilinear form 則餘下的克里福代數可記為C l p q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p q mathbb R 表示其為p displaystyle p 個滿足e i 2 1 displaystyle e i 2 1 的簡單基元和q displaystyle q 個滿足e i 2 1 displaystyle e i 2 1 的簡單基元生成的代數 而括號內的R displaystyle mathbb R 指明此為實域上的克里福代數 即元素的系數為實數 該些代數稱為幾何代數 英语 Geometric algebra 組成有規律的一族 該族代數適用於描述轉動 相位 自旋 因此在古典和量子力學 電磁學 相對論方面很有用 此族代數包括 複數系C l 0 1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0 1 mathbb R 雙曲複數系C l 1 0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1 0 mathbb R 四元數系C l 0 2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0 2 mathbb R 分裂複四元數系 英语 split biquaternion C l 0 3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0 3 mathbb R 分裂四元數系C l 1 1 R C l 2 0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1 1 mathbb R cong mathrm Cl 2 0 mathbb R 二維空間生成的自然代數 C l 3 0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3 0 mathbb R 三維空間生成的自然代數 也是包立矩陣生成的代數 時空代數 英语 Spacetime algebra C l 1 3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1 3 mathbb R 代數C l p q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p q mathbb R 可以視為代數C l q 1 p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q 1 p mathbb R 的偶子代數C l q 1 p 0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q 1 p 0 mathbb R 從而可用作描述C l q 1 p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q 1 p mathbb R 中的旋轉 因此 複數密切關係二維空間的旋轉 四元數密切關係三維空間的旋轉 雙曲複數密切關係1 1維時空的雙曲旋轉 洛侖茲變換 餘可類推 雖然八維或以上時 凱萊 迪克森結構和分裂複數構造的乘法不可結合 任意維數的克里福代數皆可結合 1995年 伊恩 波蒂厄斯 英语 Ian R Porteous 有關克里福代數的書中 論及 子代數的辨認 其命題11 4總結超複數的情況 17 設A displaystyle A 為實結合代數 且具有單位元1 displaystyle 1 則 1 displaystyle 1 生成R displaystyle mathbb R 實子代數 若e 0 A displaystyle e 0 in A 是任何滿足e 0 2 1 displaystyle e 0 2 1 的元素 則其生成的二維子代數與C displaystyle mathbb C 同構 複子代數 若e 0 A displaystyle e 0 in A 是任何滿足e 0 2 1 displaystyle e 0 2 1 的元素 則其生成的二維子代數與R 2 displaystyle mathbb R 2 同構 此處R 2 displaystyle mathbb R 2 是實二元組的集合 其上的乘法是逐個分量相乘 該代數與雙曲複代數同構 若e 0 2 e 1 2 1 displaystyle e 0 2 e 1 2 1 且e 0 e 1 displaystyle e 0 e 1 反交換 則 e 0 e 1 displaystyle e 0 e 1 生成的四維子代數同構於H displaystyle mathbb H 四元數代數 若e 0 2 e 1 2 1 displaystyle e 0 2 e 1 2 1 且e 0 e 1 displaystyle e 0 e 1 反交換 則 e 0 e 1 displaystyle e 0 e 1 生成的四維子代數同構於M 2 R displaystyle mathcal M 2 mathbb R 元素為2 2 displaystyle 2 times 2 實矩陣 或分裂四元數 若e 0 2 e 1 2 e 2 2 1 displaystyle e 0 2 e 1 2 e 2 2 1 且e 0 e 1 e 2 displaystyle e 0 e 1 e 2 兩兩反交換 則其生成的八維子代數同構於 2 H displaystyle 2 mathbb H 分裂複四元數代數 英语 split biquaternion 若e 0 2 e 1 2 e 2 2 1 displaystyle e 0 2 e 1 2 e 2 2 1 且e 0 e 1 e 2 displaystyle e 0 e 1 e 2 兩兩反交換 則其生成的八維子代數同構於M 2 C displaystyle mathcal M 2 mathbb C 元素為2 2 displaystyle 2 times 2 複矩陣 亦可視為複四元數或包立代數 超出該些古典代數的延伸 見克里福代數的分類 英语 Classification of Clifford algebras 凱萊 迪克森構造 编辑 更多信息 凱萊 迪克森結構 撇除實數系 複數系 四元數系不計 其他克里福代數C l p q R displaystyle mathrm Cl p q mathbb R 皆含有平方為 1 displaystyle 1 的非實數 故不能為除代數 凱萊 迪克森構造是另一個擴展複數系的方法 其給出維數為2 n n 2 3 4 displaystyle 2 n n 2 3 4 ldots 的數系 該些數系的基 1 i 1 i 2 n 1 displaystyle 1 i 1 dots i 2 n 1 滿足 所有非實的基元兩兩反交換 且i m 2 1 displaystyle i m 2 1 在8維或以上時 即n 3 displaystyle n geq 3 該些代數不可結合 而在16維或以上時 即n 4 displaystyle n geq 4 該些代數有零因子 此構造得到的前幾個代數是4維的四元數系 8維的八元數系 16維的十六元數系 隨維數上升 其代數結構的對稱性逐一失去 四元數乘法不可交換 八元數乘法不可結合 而十六元數的範數不具積性 凱萊 迪克森構造的某些步驟中 若插入額外的符號 則得到複合代數 英语 composition algebra 中的 分裂代數 而非除代數 分裂複數系 有基 1 i 1 displaystyle 1 i 1 滿足 i 1 2 1 displaystyle i 1 2 1 分裂四元數系 有基 1 i 1 i 2 i 3 displaystyle 1 i 1 i 2 i 3 滿足 i 1 2 1 i 2 2 i 3 2 1 displaystyle i 1 2 1 i 2 2 i 3 2 1 分裂八元數系 英语 split octonion 有基 1 i 1 i 7 displaystyle 1 i 1 dots i 7 滿足 i 1 2 i 2 2 i 3 2 1 displaystyle i 1 2 i 2 2 i 3 2 1 i 4 2 i 5 2 i 6 2 i 7 2 1 displaystyle i 4 2 i 5 2 i 6 2 i 7 2 1 與複數系不同 分裂複數系並非代數閉 甚至包含非平凡的零因子和冪等元 與四元數系類似 分裂四元數系亦不可交換 但同時還含有冪零元 分裂四元數與二階方陣的代數同構 分裂八元數系不可結合 也含有冪零元 張量積 编辑 兩個代數的張量積仍為代數 如此可構造更多超複數系 作為例子 取2維實代數C displaystyle mathbb C 複數系 4維實代數H displaystyle mathbb H 四元數系 8維實代數O displaystyle mathbb O 八元數系 分別與C displaystyle mathbb C 作張量積 依次得4維的雙複數系C R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otimes mathbb R mathbb C 8維的複四元數系C R H displaystyle mathbb C otimes mathbb R mathbb H 16維的複八元數系C R O displaystyle mathbb C otimes mathbb R mathbb O 其他例子 编辑 多重複數 其組成複域上的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維向量空間 複合代數 英语 composition algebra 賦有二次型的代數 其中二次型與乘法可互換次序 參見 编辑十六元數 托馬斯 柯克曼 英语 Thomas Kirkman 格奧爾格 舍費爾 英语 Georg Scheffers 理查德 布饒爾 超複分析 英语 Hypercomplex analysis 注 编辑 埃米爾 阿廷其後推廣韋德伯恩的結果 定理因而得名阿廷 韋德伯恩定理 參考資料 编辑 Peirce Benjamin Linear Associative Algebra 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881 4 1 221 6 JSTOR 2369153 英语 Adams J F On the Non Existence of Elements of Hopf Invariant One PDF Annals of Mathematics July 1960 72 1 20 104 2021 07 28 JSTOR 1970147 doi 10 2307 197014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1 25 英语 J H M Wedderburn On Hypercomplex Numbers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08 6 77 118 2021 07 28 doi 10 1112 plms s2 6 1 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03 英语 Hawkins Thomas Hypercomplex numbers Lie groups and the creation of group representation theory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72 8 4 243 287 S2CID 120562272 doi 10 1007 BF00328434 英语 Noether Emmy Hyperkomplexe Grossen und Darstellungstheorie Hypercomplex Quantities and the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s Mathematische Annalen 1929 30 641 92 2016 01 14 S2CID 120464373 doi 10 1007 BF011877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29 德语 6 0 6 1 Kantor I L Solodownikow A S Hyperkomplexe Zahlen Leipzig BSB B G Teubner Verlagsgesellschaft 1978 德语 Kantor I L Solodovnikov A S Hypercomplex numbers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89 ISBN 978 0 387 96980 0 MR 0996029 英语 Parshall Karen Wedderburn and the Structure of Algebras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1985 32 223 349 S2CID 119888377 doi 10 1007 BF00348450 英语 Molien Theodor Ueber Systeme hoherer complexer Zahlen Mathematische Annalen 1893 41 1 83 156 2021 07 28 S2CID 122333076 doi 10 1007 BF01443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03 德语 Study Eduard Theorie der gemeinen und hohern komplexen Grossen Encyclopadie der mathematischen Wissenschaften I A 4 147 183 1898 德语 van der Waerden B L 10 The discovery of algebras 11 Structure of algebras A History of Algebra Springer 1985 ISBN 3 540 13610X 英语 Kantor I L Solodovnikov A S Hypercomplex numbers Berlin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89 ISBN 978 0 387 96980 0 MR 0996029 英语 Yaglom Isaak Complex Numbers in Geometry 10 14 1968 英语 Ewing John H 编 Numbers Springer 237 1991 ISBN 3 540 97497 0 英语 Harkin Anthony A Harkin Joseph B Geometry of Generalized Complex Numbers PDF Mathematics Magazine 2004 77 2 118 129 2021 07 27 S2CID 7837108 doi 10 1080 0025570X 2004 1195323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08 29 英语 Brewer Sky Projective Cross ratio on Hypercomplex Numbers Advances in Applied Clifford Algebras 2013 23 1 1 14 S2CID 119623082 arXiv 1203 2554 doi 10 1007 s00006 012 0335 7 英语 Porteous Ian R Clifford Algebras and the Classical Group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8 89 1995 ISBN 0 521 55177 3 英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超复数 amp oldid 728765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