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七清淨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七清淨巴利語Saptha Visuddhi),佛教术语,源自覺音清淨道論》,由三學中細分出來,為修習解脫道涅槃的七個階段。在南傳上座部中有很重要地位。

內容 编辑

根據《巴利聖典》《中部》(相當於中阿含經)《七車經》(或稱為傳車經)的內容,覺音整理出七清淨:

  1. 戒清淨
  2. 心清淨
  3. 見清淨
  4. 度疑清淨
  5. 道非道清淨
  6. 行道智見清淨
  7. 智見清淨。

清淨: 居士五戒八戒; 沙彌沙彌尼十戒; 學法女(式叉摩尼)的六戒; 比丘227條戒及比丘尼的311戒。

心清淨: 達到近行定(巴利语:upacāra-samādhi)或安止定(巴利語:appanā-samādhi)的四禪。近行定相當於北傳的「近分定」(梵語:sāmantaka-samādhi),安止定相當於北傳的「根本定」(梵語:maula-dhyāna)。

第三「見清淨」到第七「智見清淨」,覺音尊者分為十六觀智,即慧發展的十六個階段。

分类 编辑

「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清淨」、「行道智見清淨」、「智見清淨」與十六觀智之對應[1]

  • 見清淨:名色分別智。
  • 度疑清淨:緣攝受智
  • 道非道清淨:思惟智、生滅隨觀智(未成熟)。
  • 行道智見清淨:生滅隨觀智(成熟)、壞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隨觀智、行捨智、隨順智。
  • (無對應之清淨):種姓智
  • 智見清淨:道智、果智、省察智(返照智)。

道智和果智可以再細分為須陀洹道/果智、斯陀含道/果智、阿那含道/果智和阿羅漢道/果智,共有四組,共八項,所以稱為「四雙八輩」,這是原始佛教對「」的定義。凡聖之別,始於第一個須陀洹果,亦稱初果,一旦證入初果,註定不墜入惡道,最慢七次投生天上或人間之後,證入完全的解脫。解脫證果始於行捨智,經隨順智、種姓智的過程,悟入道智,證果智,行返照智,這是解脫開悟的過程,四道智都共同經過。但阿羅漢的返照智不觀察未斷的煩惱(因為沒有剩餘未斷的煩惱)。

參見 编辑

  1. ^ 帕奥西亚多. 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 2012: 133 [2017-01-06]. (原始内容于2017-01-07). 

七清淨,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commentaries, theravā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ā,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七清淨 巴利語 Saptha Visuddhi 佛教术语 源自覺音 清淨道論 由戒 定 慧三學中細分出來 為修習解脫道至涅槃的七個階段 在南傳上座部中有很重要地位 內容 编辑根據 巴利聖典 中部 相當於中阿含經 七車經 或稱為傳車經 的內容 覺音整理出七清淨 戒清淨 心清淨 見清淨 度疑清淨 道非道清淨 行道智見清淨 智見清淨 戒清淨 居士五戒或八戒 沙彌或沙彌尼的十戒 學法女 式叉摩尼 的六戒 比丘227條戒及比丘尼的311戒 心清淨 達到近行定 巴利语 upacara samadhi 或安止定 巴利語 appana samadhi 的四禪 近行定相當於北傳的 近分定 梵語 samantaka samadhi 安止定相當於北傳的 根本定 梵語 maula dhyana 第三 見清淨 到第七 智見清淨 覺音尊者分為十六觀智 即觀慧發展的十六個階段 分类 编辑 見清淨 度疑清淨 道非道清淨 行道智見清淨 智見清淨 與十六觀智之對應 1 見清淨 名色分別智 度疑清淨 緣攝受智 道非道清淨 思惟智 生滅隨觀智 未成熟 行道智見清淨 生滅隨觀智 成熟 壞隨觀智 怖畏現起智 過患隨觀智 厭離隨觀智 欲解脫智 審察隨觀智 行捨智 隨順智 無對應之清淨 種姓智 智見清淨 道智 果智 省察智 返照智 道智和果智可以再細分為須陀洹道 果智 斯陀含道 果智 阿那含道 果智和阿羅漢道 果智 共有四組 共八項 所以稱為 四雙八輩 這是原始佛教對 僧 的定義 凡聖之別 始於第一個須陀洹果 亦稱初果 一旦證入初果 註定不墜入惡道 最慢七次投生天上或人間之後 證入完全的解脫 解脫證果始於行捨智 經隨順智 種姓智的過程 悟入道智 證果智 行返照智 這是解脫開悟的過程 四道智都共同經過 但阿羅漢的返照智不觀察未斷的煩惱 因為沒有剩餘未斷的煩惱 參見 编辑證入初果的四項要素 四預流支 帕奥西亚多 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 2012 133 2017 0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0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七清淨 amp oldid 6996447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