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英語:Californium;中國大陸译为、港澳译为拼音kāi注音ㄎㄞ,音同「开」[10],台灣译为/𰽩拼音注音ㄎㄚˇ,音同「卡」[11]),是一種人工合成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Cf原子序數为98。鉲屬於錒系元素,是第六種人工合成超鈾元素,具強放射性伯克利加州大學於1950年以α粒子撞擊,首次人工合成出鉲元素,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及加州大學命名的。

锎   98Cf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Uqo)
外觀
銀白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锎(Californium)·Cf·98
元素類別錒系元素
·週期·不適用 ·7·f
標準原子質量(251) [1]
电子排布[Rn] 5f10 7s2 [2]
2, 8, 18, 32, 28, 8, 2
物理性質
物態固體
密度(接近室温
15.1[1] g·cm−3
熔点1,173 K900 [1] °C,1,652 °F
沸點(估值)1,743[3] K,1,470 °C,2,678 °F
蒸氣壓
原子性質
氧化态2, 3, 4 [4]
电负性1.3 [5](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608 [6] kJ·mol−1
雜項
晶体结构六方
莫氏硬度3–4[7]
CAS号7440-71-3 [1]
同位素
主条目:锎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248Cf 人造 333.5天 α(100%) 6.369 244Cm
SF(2.9×10−3%) 0.0029
249Cf 人造 351年 α(100%) 6.295 245Cm
SF(5.0×10−7%) 4.4×10−7
250Cf 人造 13.08年 α(99.92%) 6.129 246Cm
SF(0.08%) 0.077
251Cf 人造 898年 α 6.172 247Cm
252Cf 人造 2.645年 α(96.91%) 6.217 248Cm
SF(3.09%)
253Cf 人造 17.81天 β(99.69%) 0.29 253Es
α(0.31%) 6.126 249Cm
254Cf 人造 60.5天 SF(99.69%)
α(0.31%) 5.930 250Cm
同位素參考資料:[8][9]

鉲的外觀為銀白色金屬,擁有三種晶體結構,分別存在於正常氣壓900 °C以下、正常氣壓900 °C以上與高壓下(48 GPa)。在室溫下,鉲金屬塊會在空氣中緩慢地失去光澤。鉲的化合物主要由能夠形成3個化學鍵的鉲(III)形成。目前已知的20種鉲的同位素中,鉲-251是最為穩定的,其半衰期為898年,而鉲-252是最常被使用的同位素,半衰期約為2.64年,該同位素主要在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俄羅斯核反應器研究所英语Research Institute of Atomic Reactors(俄語: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томных реакторов)合成。

鉲是少數具有實際用途的超鈾元素之一,也是最後一種除了科學研究外有實際應用的元素,所有原子序高於鉲的元素由於半衰期普遍較短,且生產難度大得多,產量也十分稀少,而都沒有實際的用途。利用某些鉲同位素是強中子射源的特性,鉲能夠用於啟動核反應爐,還可以使用在中子衍射技術中子譜學英语Neutron spectroscopy中對材料進行研究。另外,鉲可用来合成质量数更高的元素,例如118號元素是以鈣-48離子撞擊鉲-249合成的。但在處理鉲的時候,也因此必須考慮到放射性的問題。當鉲累積在動物的骨骼組織時,將破壞紅血球的形成,影响造血功能。

歷史

 
首次合成鉲時所用的1.5米直徑迴旋加速器

1950年2月9日前後,物理學家斯坦利·G·湯普森英语Stanley Gerald Thompson(Stanley Gerald Thompson)、小肯尼斯·史翠特英语Kenneth Street, Jr.阿伯特·吉奥索格倫·西奧多·西博格伯克利加州大學首次發現了鉲元素。[12]鉲是第六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研究小組在1950年3月17日發佈了該項發現。[13][14][15]

美國加州伯克利的1.5米直徑迴旋加速器α粒子4
2
He
)加速至35 MeV能量,射向一微克大小的鋦-242目標,以此產生了鉲-245(245
98
Cf
)和一顆自由中子
n
)。[12]

242
96
Cm
+ 4
2
He
245
98
Cf
+ 1
0

n

這次實驗只產生了大約5千個鉲原子,[16]這些原子的半衰期為44分鐘。[12]

該新元素以加州和加州大學命名,這和95至97號元素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第95至97號錒系元素是利用類似於其上方的鑭系元素之命名方式而命名的。[17][註 1]但是,位於98號元素之上的(Dysprosium)名稱原意為「難取得」,所以研究人員決定打破此前的非正式命名規則。[19]

海峽兩岸對此元素的漢字命名均遵從音譯原則。1951年,中國大陸《化學命名原則》修訂時新增這一元素,並將其訂名為“鐦”[20],後《簡化字總表》將其簡化為“锎”,而非按照類推簡化原則作“钘”,以防與表示酒器的“”相混淆。台灣則將其訂名為“鉲”。

愛達荷國家實驗室英语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通過對目標體進行輻射,首次產生了重量可觀的鉲元素,並於1954年發佈了研究結果。[21]產生的樣本中能夠觀察到鉲-252的高自發裂變率。1958年,科學家首次對濃縮鉲進行了實驗。[12]在對鈈-239進行中子輻射連續5年之後,科學家在樣本中發現了從鉲-249到鉲-252的各個同位素。[22]兩年後的1960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伯里斯·坎寧安(Burris Cunningham)和詹姆斯·沃爾曼(James Wallman)把鉲置於蒸汽與鹽酸中,第一次製成了鉲的化合物——三氯化鉲、氯氧化鉲及氧化鉲。[23]

1960年代,位於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利用其高通率同位素反應爐英语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HFIR)產生了少量的鉲。[24]到1995年為止,HFIR的實際鉲年產量為500毫克。[25]在《1958英美共同防禦協約英语1958 US-UK Mutual Defence Agreement》下英國向美國提供的鈈元素曾用於製造鉲。[26]

美國原子能協會在1970年代初起向工業及學術機構銷售鉲-252同位素,每微克價格為10美元[27],從1970至1990年每年一共售出150微克鉲-252。[28][註 2]Haire和Baybarz於1974年用鑭金屬還原了氧化鉲(III),首次製成數微克重、厚度小於1微米的鉲金屬薄片。[29][30][註 3]

特性

物理特性

鉲是一種銀白色的錒系金屬[22]熔點為900 ± 30 °C,估計的沸點為1470 °C。[32]處於純金屬態時,鉲是具延展性的,可以用刀片輕易切開。在真空狀態下的鉲金屬到了300 °C以上時便會氣化[33]。在51 K(−220 °C)以下的鉲金屬具鐵磁性亞鐵磁性,在48至66 K時具反鐵磁性,而在160 K(−110 °C)以上時具順磁性[34]。它與鑭系元素能夠形成合金,但人們對其所知甚少[33]

在一個大氣壓力下,鉲有兩種晶體結構:在900 °C以下為雙層六方密排結構(稱α型)[註 4],接近室温時密度為15.10 g/cm3[1]而另一種面心立方結構(β型)則在900 °C以上出現,密度為8.74 g/cm3[36]。在48 GPa的壓力下,鉲的晶體結構會由β型轉變為第三種正交晶系結構。這是由於鉲原子中的5f電子在此壓力下會變成離域電子,這些自由電子夠參與鍵結的形成。[註 5][37]

鉲的體積模量為50 ± 5 GPa,[註 6]這與三價的鑭系金屬相似,但比一些常見的金屬低(如:70 GPa)。[37]

化學特性及化合物

鉲的某些化合物[22][註 7]
氧化態 化合物 公式 顔色
+2 二溴化鉲 CfBr2 黃色
+2 二碘化鉲 CfI2 深紫色
+3 三氧化二鉲 Cf2O3 黃綠色
+3 三氟化鉲 CfF3 鮮綠色
+3 三氯化鉲 CfCl3 翠綠色
+3 三碘化鉲 CfI3 檸檬色
+4 二氧化鉲 CfO2 棕黑色
+4 四氟化鉲 CfF4 綠色

鉲的化合價可以是4、3或2,也就是說一個鉲原子能夠形成2至4個化學鍵[36]其化學屬性預計將會類似於別的三價錒系元素,以及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鉲以上的[39][40]鉲在室溫下會在空氣中緩慢地失去光澤,速度隨著濕度的提高而加快。[36]鉲可以和和任何氧族元素加熱進行反應,其中與不含濕氣的氫或與水溶無機酸反應的速度極快。[36]

鉲只有在處於鉲(III)正離子狀態才具有水溶性。科學家目前仍未能還原或氧化溶液中的+3離子[40]。鉲在形成氯化物硝酸鹽高氯酸鹽硫酸鹽時易溶於水;形成氟化物草酸鹽氫氧化物時則會沉澱。[39]

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鉲同位素共有20個,質量數從237到256不等,都是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穩定的有鉲-251(半衰期為898年)、鉲-249(351年)、鉲-250(13.08年)及鉲-252(2.645年)。[9]其餘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份甚至少於20分鐘。[9]

鉲-249是在錇-249進行β衰變後形成的。大部分其他的鉲同位素是在核反應爐中對錇進行強烈的中子輻射後產生的。[40]雖然鉲-251的半衰期最長,但是由於容易吸收中子(高中子捕獲率)以及會與其它粒子產生反應(高中子截面),所以其產量只有10%。[41]

鉲-252為強中子放射源,因此它的放射性極高,非常危險。[42][43][44]鉲-252有96.9%的機率進行α衰變(損失兩顆質子和兩顆中子),並形成-248,剩餘的3.1%機率進行自發裂變[9]微克(µg)的鉲-252每秒釋放230萬顆中子,平均每次自發裂變釋放3.7顆中子。[27]其他大部份的鉲同位素都以α衰變形成鋦的同位素(原子序為96)。[9]

存量

 
核試驗已將少量的鉲散落在環境當中。

由於所有鉲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在898年以下,遠遠不足以從地球形成時(數十億年前)存留至今。因此所有的原始的鉲元素(地球形成時存在的鉲)至今都已衰變殆盡了。

在使用鉲進行探礦或醫學治療的設施附近可以發現痕量的鉲。[45]鉲不易溶於水,但會黏附在泥土上,所以泥土中鉲的濃度可以比泥土粒子周圍的水高出500倍。[46]

1980年之前大氣層核試驗輻射落塵散落在環境中,其中含有少量的鉲。[46]從空氣中採得的核爆輻射落塵中曾被發現含有質量數為249、252、253和254的鉲同位素。[47]

科學家曾認為超新星會產生鉲,因為超新星物質的衰變符合254Cf的60天半衰期。[48]不過,之後的研究未能探測到鉲譜線,[49]現在人們也一般認為超新星的光變曲線是符合鎳-56的特徵的。[50]

量極高的礦藏中,重元素經中子捕獲β衰變之後,可能會自然產生痕量的鉲,儘管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46]從95號至100號的超鈾元素,包括鉲,都曾在位於加彭奧克洛天然核反應爐中自然產生,但至今已不再形成了。[51]

合成

鉲可以在核反應爐粒子加速器中產生。[52]錇-249(249
97
Bk
)受中子撞擊(中子捕獲(n,γ))後立即進行β衰變(β),便會形成鉲-250(250
98
Cf
)。反應如下:[53]

249
97
Bk
(n,γ)250
97
Bk
250
98
Cf
+ β

鉲-250在受中子撞擊後會產生鉲-251和鉲-252。[53]

、鋦和鈈元素進行中子輻射可以製成數毫克的鉲-252和數微克的鉲-249。[54]直到2006年,科學家利用特殊的反應爐對鋦-244至248進行中子輻射,主要產生出鉲-252,另有較少的鉲-249至255。[55]

經過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可以購得微克量的鉲-252作商業用途。[52]世界上僅有兩處生產鉲的設施:位於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位於俄羅斯的核反應器研究所。到2003年為止,兩座設施分別每年生產0.25克和0.025克的鉲-252。[56]

設施還生產三個半衰期頗長的鉲同位素,這需要鈾-238捕獲中子15次,期間不進行核裂變或α衰變。[56]從鈾-238開始的核反應鏈經過幾個鈈同位素鎇同位素鋦同位素錇同位素以及鉲-249至253(見圖)。

 
以中子輻射從鈾-238產生鉲-252的核反應路徑圖

應用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建造的50噸重運輸桶,可運載最多1克的252Cf。[57]運輸此類高放射性物質必須用到重型容器以避免意外。[58]

鉲是目前在科學研究之外有實際用途的最重元素。及以上的元素由於半衰期太短,生產難度大,因此只能在實驗室中用於合成更重的元素。

鉲-252為一種強中子射源,有著幾個應用的範疇。每微克的鉲每分鐘能夠產生1.39億顆中子。[27]因此鉲可以被用作核反應爐的中子啟動源英语neutron startup source[36]或在中子活化分析中作為(非來自反應爐的)中子源。[59][註 8]放射治療無效時,子宮頸癌腦癌的治療目前用到了鉲所產生的中子。[36]自從1969年薩瓦那河發電廠英语Savannah River PlantSavannah River Plant)向佐治亞理工學院借出119 µg的鉲-252之後,鉲一直用於教育。[61]

由於中子能夠穿透物質,所以鉲也可以用在探測器中,如燃料棒掃描儀,[36]使用中子射線照相術英语neutron radiography來探測飛機和武器部件的腐蝕、問題焊接點、破裂及內部濕氣,[62]以及便攜式金屬探測器等。[63]中子濕度計英语中子濕度計利用鉲-252來尋找油井中的水和石油,為金銀礦的實地探測提供中子源[40]以及探測地下水的流動。[64]1982年鉲-252的主要用途按用量比例分別為:反應爐啟動源(48.3%)、燃料棒掃描儀(25.3%)及活化分析(19.4%)。[65]到了1994年,大部份的鉲-252都用於中子射線照相(77.4%),而燃料棒掃描儀(12.1%)和反應爐啟動源(6.9%)則成了次要的應用範圍。[65]

鉲-251的臨界質量很低(約為5 kg),[66]但人們也曾低估其臨界質量,[67]并誇大其臨界質量較低的特性的潛在用途。[註 9]

2006年10月,位於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研究人員宣佈成功合成3顆Og(118號元素)原子。他們利用-48撞擊鉲-249,產生了這個目前最重的元素。該次實驗的目標體是一片面積為32 cm2、含有10 mg鉲-249的薄片。[69][70][71]其它用到鉲來合成的超鈾元素還包括1961年以原子核撞擊鉲所形成的元素。[72]

安全

如同其他鑭系及錒系元素,鉲在生物體中不發揮任何生物學功用。[45]累積在骨骼組織裏的鉲會釋放輻射,破壞身體製造紅血球的能力。[73]由於放射性很強,鉲對生物體有著極高的毒性。

在進食受鉲污染的食物或飲料,或吸入含有鉲的懸浮顆粒之後,鉲就會進入體內。在身體裏,只有0.05%的鉲會進入血液裏,其中的65%會積累在骨骼中,肝臟25%,其餘的主要通過排尿排出身體。骨骼和肝臟中積累的鉲分別會在50年和20年後消失。鉲會首先附在骨骼的表面,之後會慢慢蔓延到骨骼的各個部分。[46]

一旦進入體內,鉲會造成很大的損害。另外,鉲-249和鉲-251能釋放伽瑪射線,對外表組織造成傷害。鉲所釋放的電離輻射在骨骼和肝臟中可致癌。[46]

註释

  1. ^ (Europium)是以發現時所在的大陸(歐洲,Europe)命名的,因此對下的95號元素(Americium)以美洲命名(America);(Gadolinium)是以科學家、工程師約翰·加多林英语Johan Gadolin(Johan Gadolin)命名的,所以96號元素(Curium)以瑪莉·居禮(Marie Curie)和皮埃爾·居禮(Pierre Curie)命名;(Terbium)是以發現地伊特比(Ytterby)命名的,所以97號元素(Berkelium)以發現地伯克利(Berkeley)命名。[18]
  2. ^ 《1974年能源組織改組法》實施後,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取代美國原子能協會,並提高了鉲-252的價格。到了1999年,每微克鉲-252的售價為60美元。這價格不包括封裝及運輸的費用。[27]
  3. ^ 1975年的另一篇論文指出,前一年製成的鉲金屬實際上是六方型化合物Cf2O2S及面心立方型化合物CfS。[31]科學家在1976年證實了1974年的實驗結論,並繼續對鉲金屬進行研究。[29]
  4. ^ 雙層六方密排結構(dhcp)的晶胞由位於同一個六邊形平面上的兩個六邊形密排結構組成,因此dhcp結構的順序為ABACABAC。[35]
  5. ^ 質量較低的三種超鈈元素()要使5f電子離域所需的壓力更低得多。[37]
  6. ^ 物質的體積模量指的是产生单位相对体积收缩所需的压强。
  7. ^ 其他+3氧化態還包括硫化物及茂金屬[38]具+4態的化合物是強氧化劑,具+2態的則為強還原劑[22]
  8. ^ 由於體積較小,產生的熱量和氣體也較少,所以鉲-252在1990年便已取代了鈈-中子源。[60]
  9. ^ 1961年7月版的《科技新時代》一篇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事實與謬論」一文中寫道:「一個由鉲做成的原子彈可以比一個手槍子彈更小。你可以自制一支含六發子彈的手槍,其射出的子彈在接觸目標後能夠釋放10噸TNT炸彈的力量。」[68]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CRC 2006,第4.56頁.
  2. ^ CRC 2006,第1.14頁.
  3. ^ Joseph Jacob Katz; Glenn Theodore Seaborg; Lester R. Morss.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elements. Chapman and Hall. 1986: 1038 [11 July 2011]. ISBN 9780412273704. (原始内容于2013年5月25日). 
  4. ^ Greenwood 1997,第1265頁.
  5. ^ Emsley 1998,第50頁.
  6. ^ CRC 2006,第10.204頁.
  7. ^ CRC 1991,第254頁.
  8. ^ CRC 2006,第11.196頁.
  9. ^ 9.0 9.1 9.2 9.3 9.4 NNDC contributors. Sonzogni, Alejandro A. (Database Manager) , 编.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 [2010-03-01]. (原始内容于2008-05-22). 
  10. ^ 拼音为kāi,注音为ㄎㄞ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5-09-12.
  11. ^ 拼音为kǎ,注音为ㄎㄚ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5-07-22.
  12. ^ 12.0 12.1 12.2 12.3 Cunningham 1968,第103頁.
  13. ^ Thompson, S. G.; Street, Jr. K.; Ghiorso, A.; Seaborg, G. T. Element 98. Physical Review. 1950, 78 (3): 298. Bibcode:1950PhRv...78..298T. doi:10.1103/PhysRev.78.298.2. (原始内容于2012-04-06). 
  14. ^ Thompson, S. G.; Street, Jr. K.; Ghiorso, A.; Seaborg, G. T. The New Element Californium (Atomic Number 98) (PDF). Physical Review. 1950, 80 (5): 790. Bibcode:1950PhRv...80..790T. doi:10.1103/PhysRev.80.790. (原始内容 (PDF)于2012-03-08). 
  15. ^ Street, K., Jr.; Thompson, S. G.; Seaborg, G. T.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lifornium (PD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0, 72 (10): 4832. doi:10.1021/ja01166a528. (原始内容 (PDF)于2012-01-19). 
  16. ^ Seaborg 1996,第82頁.
  17. ^ Weeks 1968,第849頁.
  18. ^ Weeks 1968,第848頁.
  19. ^ Heiserman 1992,第347頁.
  20. ^ 王宝瑄:《中国化学物质命名中的汉字探讨》,《中国科技术语》2010年03期,第28页。
  21. ^ Diamond,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alifornium Isotopes 249, 250, 251, and 252 from Pile-Irradiated Plutonium. Physical Review. 1954, 94 (4): 1083. Bibcode:1954PhRv...94.1083D. doi:10.1103/PhysRev.94.1083. 
  22. ^ 22.0 22.1 22.2 22.3 Jakubke 1994,第166頁.
  23. ^ Element 98 Prepared. Science News Letters. December 1960, 78 (26). 
  24. ^ .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25. ^ Osborne-Lee 1995,第11頁.
  26. ^ (PDF). UK Ministry of Defence: 30. 2001-09-04 [2007-03-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2-13). 
  27. ^ 27.0 27.1 27.2 27.3 Martin, R. C.; Knauer, J. B.; Balo, P. A.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alifornium-252 Neutron Sources.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1999, 53 (4–5): 785–92. PMID 11003521. doi:10.1016/S0969-8043(00)00214-1. (原始内容于2012-10-04). 
  28. ^ Osborne-Lee 1995,第6頁.
  29. ^ 29.0 29.1 Haire 2006,第1519頁.
  30. ^ Haire, R.G.; Baybarz, R.D. Crystal Structure and Melting Point of Californium Metal.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74, 36 (6): 1295. doi:10.1016/0022-1902(74)80067-9. 
  31. ^ Zachariasen, W. On Californium Metal.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75, 37 (6): 1441–1442. doi:10.1016/0022-1902(75)80787-1. 
  32. ^ Haire 2006,第1522–1523頁.
  33. ^ 33.0 33.1 Haire 2006,第1526頁.
  34. ^ Haire 2006,第1525頁.
  35. ^ Szwacki 2010,第80頁.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O'Neil 2006,第276頁.
  37. ^ 37.0 37.1 37.2 Haire 2006,第1522頁.
  38. ^ Cotton 1999,第1163頁.
  39. ^ 39.0 39.1 Seaborg 2004.
  40. ^ 40.0 40.1 40.2 40.3 CRC 2006,第4.8頁.
  41. ^ Haire 2006,第1504頁.
  42. ^ Hicks, D. A.; Ise, John; Pyle, Robert V. Multiplicity of Neutrons from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Californium-252. Physical Review. 1955, 97 (2): 564–565. Bibcode:1955PhRv...97..564H. doi:10.1103/PhysRev.97.564. 
  43. ^ Hicks, D. A.; Ise, John; Pyle, Robert V. Spontaneous-Fission Neutrons of Californium-252 and Curium-244. Physical Review. 1955, 98 (5): 1521–1523. Bibcode:1955PhRv...98.1521H. doi:10.1103/PhysRev.98.1521. 
  44. ^ Hjalmar, E.; Slätis, H.; Thompson, S.G. Energy Spectrum of Neutrons from Spontaneous Fission of Californium-252. Physical Review. 1955, 100 (5): 1542–1543. Bibcode:1955PhRv..100.1542H. doi:10.1103/PhysRev.100.1542. 
  45. ^ 45.0 45.1 Emsley 2001,第90頁.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ANL contributors. Human Health Fact Sheet: Californium (PD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ugust 2005. (原始内容 (PDF)于2014-02-01). 
  47. ^ Fields, P. R.; et al. Transplutonium Elements in Thermonuclear Test Debris. Physical Review. 1956, 102 (1): 180–182. Bibcode:1956PhRv..102..180F. doi:10.1103/PhysRev.102.180. 
  48. ^ Baade, W.; Burbidge, G. R., Hoyle, F., Burbidge, E. M., Christy, R. F., & Fowler, W. A. (PDF).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August 1956, 68 (403): 296–300 [26 September 2012]. doi:10.1086/12694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3月14日). 
  49. ^ Conway, J. G.; Hulet, E.K.; Morrow, R.J. Emission Spectrum of Californium.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 February 1962, 52 [2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于2013年7月29日). 
  50. ^ Ruiz-Lapuente1996,第274頁.
  51. ^ Emsley, John.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New.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960563-7. 
  52. ^ 52.0 52.1 Krebs 2006,第327–328頁.
  53. ^ 53.0 53.1 Heiserman 1992,第348頁.
  54. ^ Cunningham 1968,第105頁.
  55. ^ Haire 2006,第1503頁.
  56. ^ 56.0 56.1 NRC 2008,第33頁.
  57. ^ Seaborg 1994,第245頁.
  58. ^ Shuler, James. DOE Certified Radioactive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1. 2008. (原始内容于2015-07-10). 
  59. ^ Martin, R. C. (PDF). Spectrum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and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Chattanooga, Tennessee. 2000-09-24 [2010-05-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01). 
  60. ^ Seaborg 1990,第318頁.
  61. ^ Osborne-Lee 1995,第33頁.
  62. ^ Osborne-Lee 1995,第26–27頁.
  63. ^ .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2000-10-25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8). 
  64. ^ Davis, S. N.; Thompson, Glenn M.; Bentley, Harold W.; Stiles, Gary. Ground-Water Tracers – A Short Review. Ground Water. 2006, 18 (1): 14–23. doi:10.1111/j.1745-6584.1980.tb03366.x. 
  65. ^ 65.0 65.1 Osborne-Lee 1995,第12頁.
  66. ^ Evaluation of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data and limits for actinides in transport (PDF). 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 16. [2015-07-08].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7-11). 
  67. ^ Section 6.0 Nuclear Materials - Nuclear Weapon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1999-02-20 [2015-07-08]. (原始内容于2015-07-08). 
  68. ^ Mann, Martin. Facts and Fallacies of World War III. Popular Science. July 1961, 179 (1): pp. 92–95, 178–181. ISSN 0161-7370.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force of 10 tons of TNT", p.180.
  69. ^ Oganessian, Yu. Ts.; et al. Synthesis of the isotopes of elements 118 and 116 in the californium-249 and 245Cm+48Ca fusion reactions. Physical Review C. 2006, 74 (4): 044602–044611. Bibcode:2006PhRvC..74d4602O. doi:10.1103/PhysRevC.74.044602. 
  70. ^ Sanderson, K. Heaviest element made – again. Nature News (Nature). 2006-10-17. doi:10.1038/news061016-4. 
  71. ^ Schewe, P.; Stein, B. Elements 116 and 118 Are Discovered. Physics News Updat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6-10-16 [2015-07-09]. (原始内容于2018-03-27). 
  72. ^ Element 103 Synthesized. Science News-Letter. 1961-04, 79 (17): 259. 
  73. ^ Cunningham 1968,第106頁.

書籍

  • Cotton, F. Albert; Wilkinson, Geoffrey; Murillo, Carlos A.; Bochmann, Manfred.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John Wiley & Sons. 1999. ISBN 978-0-471-19957-1. 
  • CRC contributors. Walker, Perrin; Tarn, William H. , 编. Handbook of Metal Etchants. CRC Press. 1991. ISBN 978-0-8493-3623-2. 
  • CRC contributors. Lide, David R. , 编.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 ISBN 978-0-8493-0487-3. 
  • Cunningham, B. B. Californium. Hampel, Clifford A. (编).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Reinhold Book Corporation. 1968. LCCN 68-29938. 
  • Emsley, John.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13-03-11]. ISBN 978-0-19-855818-7.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 Emsley, John. Californium. Nature's Building Blocks: An A-Z Guide to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3-03-11]. ISBN 978-0-19-850340-8. (原始内容于2020-03-21). 
  •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7. ISBN 978-0-7506-3365-9. 
  • Haire, Richard G. Californium. Morss, Lester R.; Edelstein, Norman M.; Fuger, Jean (编).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3rd.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6. ISBN 978-1-4020-3555-5. 
  • Heiserman, David L. Element 98: Californium. Exploring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TAB Books. 1992 [2013-03-11]. ISBN 978-0-8306-3018-9.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 Jakubke, Hans-Dieter; Jeschkeit, Hans (编). Concise Encyclopedia Chemistry. trans. rev. Eagleson, Mary. Walter de Gruyter. 1994 [2013-03-11]. ISBN 978-3-11-011451-5. (原始内容于2014-07-08). 
  • Krebs, Robert.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ISBN 978-0-313-33438-2.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Abbreviated Versi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2013-03-11]. ISBN 978-0-309-11014-3. (原始内容于2013-06-02). 
  • O'Neil, Marydale J.; Heckelman, Patricia E.; Roman, Cherie B. (编). The Merck Index: An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s, Drugs, and Biologicals 14th. 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Merck & Co. 2006. ISBN 978-0-911910-00-1. 
  • Osborne-Lee, I. W.; Alexander, C. W. Californium-252: A Remarkable Versatile Radioisotope. Oak Ridge Technical Report ORNL/TM-12706. 1995 [2013-03-11]. doi:10.2172/205871. (原始内容于2013-07-30). 
  • Ruiz-Lapuente, P.; Canal, R.; Isern, J. Thermonuclear Supernovae.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1996 [2013-03-11]. ISBN 978-0-7923-4359-2.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 Seaborg, Glenn T.; Loveland, Walter D. The Elements Beyond Uranium.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0 [2013-03-11]. ISBN 978-0-471-89062-1. (原始内容于2014-09-06). 
  • Seaborg, G. T. Modern alchemy: selected papers of Glenn T. Seaborg. World Scientific. 1994 [2013-03-11]. ISBN 978-981-02-1440-1.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 Seaborg, G. T. Adloff, J. P. , 编.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 Oldenbourg Wissenschaftsverlag. 1996 [2013-03-11]. ISBN 978-3-486-64252-0.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 Seaborg, Glenn T. Californium. Geller, Elizabeth (编).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Chemistry. McGraw-Hill: 94. 2004 [2013-03-11]. ISBN 978-0-07-143953-4. (原始内容于2013-05-25). 
  • Szwacki, Nevill Gonzalez; Szwacka, Teresa. Basic Elements of Crystallography. Pan Stanford. 2010 [2013-03-11]. ISBN 978-981-4241-59-5. (原始内容于2012-11-08). 
  • Weeks, Mary Elvira; Leichester, Henry M. 21: Modern Alchemy.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68: 848–850. ISBN 978-0-7661-3872-8. LCCN 68-15217. 

外部連結

  • 元素锎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英文)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锎(英文)
  • 元素锎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 元素锎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英文)
  • WebElements.com – 锎(英文)
  • NuclearWeaponArchive.org – Californium(鉲在核武器檔案網上的資料)(英文)
  • 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bank – Californium, Radioact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鉲在有害物質資料庫上的資料)(英文)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钘, 英語, californium, 中國大陸译为, 港澳译为鐦, 拼音, kāi, 注音, ㄎㄞ, 音同, 台灣译为鉲, 𰽩, 拼音, 注音, ㄎㄚˇ, 音同,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 其化學符號为cf, 原子序數为98, 鉲屬於錒系元素, 是第六種人工合成的超鈾元素, 具強放射性, 伯克利加州大學於1950年以α粒子撞擊鋦, 首次人工合成出鉲元素, 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california, 及加州大學命名的, 98cf氫, 非金屬, 惰性氣體, 鹼金屬, 鹼土金屬,.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钘 锎 英語 Californium 中國大陸译为锎 港澳译为鐦 拼音 kai 注音 ㄎㄞ 音同 开 10 台灣译为鉲 𰽩 拼音 kǎ 注音 ㄎㄚˇ 音同 卡 11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 其化學符號为Cf 原子序數为98 鉲屬於錒系元素 是第六種人工合成的超鈾元素 具強放射性 伯克利加州大學於1950年以a粒子撞擊鋦 首次人工合成出鉲元素 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California 及加州大學命名的 锎 98Cf氫 非金屬 氦 惰性氣體 鋰 鹼金屬 鈹 鹼土金屬 硼 類金屬 碳 非金屬 氮 非金屬 氧 非金屬 氟 鹵素 氖 惰性氣體 鈉 鹼金屬 鎂 鹼土金屬 鋁 貧金屬 矽 類金屬 磷 非金屬 硫 非金屬 氯 鹵素 氬 惰性氣體 鉀 鹼金屬 鈣 鹼土金屬 鈧 過渡金屬 鈦 過渡金屬 釩 過渡金屬 鉻 過渡金屬 錳 過渡金屬 鐵 過渡金屬 鈷 過渡金屬 鎳 過渡金屬 銅 過渡金屬 鋅 過渡金屬 鎵 貧金屬 鍺 類金屬 砷 類金屬 硒 非金屬 溴 鹵素 氪 惰性氣體 銣 鹼金屬 鍶 鹼土金屬 釔 過渡金屬 鋯 過渡金屬 鈮 過渡金屬 鉬 過渡金屬 鎝 過渡金屬 釕 過渡金屬 銠 過渡金屬 鈀 過渡金屬 銀 過渡金屬 鎘 過渡金屬 銦 貧金屬 錫 貧金屬 銻 類金屬 碲 類金屬 碘 鹵素 氙 惰性氣體 銫 鹼金屬 鋇 鹼土金屬 鑭 鑭系元素 鈰 鑭系元素 鐠 鑭系元素 釹 鑭系元素 鉕 鑭系元素 釤 鑭系元素 銪 鑭系元素 釓 鑭系元素 鋱 鑭系元素 鏑 鑭系元素 鈥 鑭系元素 鉺 鑭系元素 銩 鑭系元素 鐿 鑭系元素 鎦 鑭系元素 鉿 過渡金屬 鉭 過渡金屬 鎢 過渡金屬 錸 過渡金屬 鋨 過渡金屬 銥 過渡金屬 鉑 過渡金屬 金 過渡金屬 汞 過渡金屬 鉈 貧金屬 鉛 貧金屬 鉍 貧金屬 釙 貧金屬 砈 類金屬 氡 惰性氣體 鍅 鹼金屬 鐳 鹼土金屬 錒 錒系元素 釷 錒系元素 鏷 錒系元素 鈾 錒系元素 錼 錒系元素 鈽 錒系元素 鋂 錒系元素 鋦 錒系元素 鉳 錒系元素 鉲 錒系元素 鑀 錒系元素 鐨 錒系元素 鍆 錒系元素 鍩 錒系元素 鐒 錒系元素 鑪 過渡金屬 𨧀 過渡金屬 𨭎 過渡金屬 𨨏 過渡金屬 𨭆 過渡金屬 䥑 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 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 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 過渡金屬 鉨 預測為貧金屬 鈇 貧金屬 鏌 預測為貧金屬 鉝 預測為貧金屬 鿬 預測為鹵素 鿫 預測為惰性氣體 鏑 锎 Uqo 錇 锎 鑀外觀銀白色概況名稱 符號 序數锎 Californium Cf 98元素類別錒系元素族 週期 區不適用 7 f標準原子質量 251 1 电子排布 Rn 5f10 7s2 2 2 8 18 32 28 8 2物理性質物態固體密度 接近室温 15 1 1 g cm 3熔点1 173 K 900 1 C 1 652 F沸點 估值 1 743 3 K 1 470 C 2 678 F蒸氣壓原子性質氧化态2 3 4 4 电负性1 3 5 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 608 6 kJ mol 1雜項晶体结构六方莫氏硬度3 4 7 CAS号7440 71 3 1 同位素主条目 锎的同位素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t1 2 衰變方式 能量 MeV 產物248Cf 人造 333 5天 a 100 6 369 244CmSF 2 9 10 3 0 0029 249Cf 人造 351年 a 100 6 295 245CmSF 5 0 10 7 4 4 10 7 250Cf 人造 13 08年 a 99 92 6 129 246CmSF 0 08 0 077 251Cf 人造 898年 a 6 172 247Cm252Cf 人造 2 645年 a 96 91 6 217 248CmSF 3 09 253Cf 人造 17 81天 b 99 69 0 29 253Esa 0 31 6 126 249Cm254Cf 人造 60 5天 SF 99 69 a 0 31 5 930 250Cm 同位素參考資料 8 9 鉲的外觀為銀白色金屬 擁有三種晶體結構 分別存在於正常氣壓900 C以下 正常氣壓900 C以上與高壓下 48 GPa 在室溫下 鉲金屬塊會在空氣中緩慢地失去光澤 鉲的化合物主要由能夠形成3個化學鍵的鉲 III 形成 目前已知的20種鉲的同位素中 鉲 251是最為穩定的 其半衰期為898年 而鉲 252是最常被使用的同位素 半衰期約為2 64年 該同位素主要在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及俄羅斯的核反應器研究所 英语 Research Institute of Atomic Reactors 俄語 Nauchno issledovatelskij institut atomnyh reaktorov 合成 鉲是少數具有實際用途的超鈾元素之一 也是最後一種除了科學研究外有實際應用的元素 所有原子序高於鉲的元素由於半衰期普遍較短 且生產難度大得多 產量也十分稀少 而都沒有實際的用途 利用某些鉲同位素是強中子射源的特性 鉲能夠用於啟動核反應爐 還可以使用在中子衍射技術和中子譜學 英语 Neutron spectroscopy 中對材料進行研究 另外 鉲可用来合成质量数更高的元素 例如118號元素鿫是以鈣 48離子撞擊鉲 249合成的 但在處理鉲的時候 也因此必須考慮到放射性的問題 當鉲累積在動物的骨骼組織時 將破壞紅血球的形成 影响造血功能 目录 1 歷史 2 特性 2 1 物理特性 2 2 化學特性及化合物 2 3 同位素 3 存量 4 合成 5 應用 6 安全 7 註释 8 参考文献 8 1 引用 8 2 書籍 9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 首次合成鉲時所用的1 5米直徑迴旋加速器 1950年2月9日前後 物理學家斯坦利 G 湯普森 英语 Stanley Gerald Thompson Stanley Gerald Thompson 小肯尼斯 史翠特 英语 Kenneth Street Jr 阿伯特 吉奥索及格倫 西奧多 西博格在伯克利加州大學首次發現了鉲元素 12 鉲是第六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 研究小組在1950年3月17日發佈了該項發現 13 14 15 美國加州伯克利的1 5米直徑迴旋加速器將a粒子 42 He 加速至35 MeV能量 射向一微克大小的鋦 242目標 以此產生了鉲 245 24598 Cf 和一顆自由中子 n 12 24296 Cm 42 He 24598 Cf 10 n這次實驗只產生了大約5千個鉲原子 16 這些原子的半衰期為44分鐘 12 該新元素以加州和加州大學命名 這和95至97號元素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 第95至97號錒系元素是利用類似於其上方的鑭系元素之命名方式而命名的 17 註 1 但是 位於98號元素之上的鏑 Dysprosium 名稱原意為 難取得 所以研究人員決定打破此前的非正式命名規則 19 海峽兩岸對此元素的漢字命名均遵從音譯原則 1951年 中國大陸 化學命名原則 修訂時新增這一元素 並將其訂名為 鐦 20 後 簡化字總表 將其簡化為 锎 而非按照類推簡化原則作 钘 以防與表示酒器的 鈃 相混淆 台灣則將其訂名為 鉲 愛達荷國家實驗室 英语 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通過對鈈目標體進行輻射 首次產生了重量可觀的鉲元素 並於1954年發佈了研究結果 21 產生的樣本中能夠觀察到鉲 252的高自發裂變率 1958年 科學家首次對濃縮鉲進行了實驗 12 在對鈈 239進行中子輻射連續5年之後 科學家在樣本中發現了從鉲 249到鉲 252的各個同位素 22 兩年後的1960年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伯里斯 坎寧安 Burris Cunningham 和詹姆斯 沃爾曼 James Wallman 把鉲置於蒸汽與鹽酸中 第一次製成了鉲的化合物 三氯化鉲 氯氧化鉲及氧化鉲 23 1960年代 位於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利用其高通率同位素反應爐 英语 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 HFIR 產生了少量的鉲 24 到1995年為止 HFIR的實際鉲年產量為500毫克 25 在 1958英美共同防禦協約 英语 1958 US UK Mutual Defence Agreement 下英國向美國提供的鈈元素曾用於製造鉲 26 美國原子能協會在1970年代初起向工業及學術機構銷售鉲 252同位素 每微克價格為10美元 27 從1970至1990年每年一共售出150微克鉲 252 28 註 2 Haire和Baybarz於1974年用鑭金屬還原了氧化鉲 III 首次製成數微克重 厚度小於1微米的鉲金屬薄片 29 30 註 3 特性 编辑物理特性 编辑 鉲是一種銀白色的錒系金屬 22 熔點為900 30 C 估計的沸點為1470 C 32 處於純金屬態時 鉲是具延展性的 可以用刀片輕易切開 在真空狀態下的鉲金屬到了300 C以上時便會氣化 33 在51 K 220 C 以下的鉲金屬具鐵磁性或亞鐵磁性 在48至66 K時具反鐵磁性 而在160 K 110 C 以上時具順磁性 34 它與鑭系元素能夠形成合金 但人們對其所知甚少 33 在一個大氣壓力下 鉲有兩種晶體結構 在900 C以下為雙層六方密排結構 稱a型 註 4 接近室温時密度為15 10 g cm3 1 而另一種面心立方結構 b型 則在900 C以上出現 密度為8 74 g cm3 36 在48 GPa的壓力下 鉲的晶體結構會由b型轉變為第三種正交晶系結構 這是由於鉲原子中的5f電子在此壓力下會變成離域電子 這些自由電子夠參與鍵結的形成 註 5 37 鉲的體積模量為50 5 GPa 註 6 這與三價的鑭系金屬相似 但比一些常見的金屬低 如鋁 70 GPa 37 化學特性及化合物 编辑 主条目 锎化合物 鉲的某些化合物 22 註 7 氧化態 化合物 公式 顔色 2 二溴化鉲 CfBr2 黃色 2 二碘化鉲 CfI2 深紫色 3 三氧化二鉲 Cf2O3 黃綠色 3 三氟化鉲 CfF3 鮮綠色 3 三氯化鉲 CfCl3 翠綠色 3 三碘化鉲 CfI3 檸檬色 4 二氧化鉲 CfO2 棕黑色 4 四氟化鉲 CfF4 綠色鉲的化合價可以是4 3或2 也就是說一個鉲原子能夠形成2至4個化學鍵 36 其化學屬性預計將會類似於別的三價錒系元素 以及在元素週期表中位於鉲以上的鏑 39 40 鉲在室溫下會在空氣中緩慢地失去光澤 速度隨著濕度的提高而加快 36 鉲可以和氫 氮和任何氧族元素加熱進行反應 其中與不含濕氣的氫或與水溶無機酸反應的速度極快 36 鉲只有在處於鉲 III 正離子狀態才具有水溶性 科學家目前仍未能還原或氧化溶液中的 3離子 40 鉲在形成氯化物 硝酸鹽 高氯酸鹽及硫酸鹽時易溶於水 形成氟化物 草酸鹽或氫氧化物時則會沉澱 39 同位素 编辑 主条目 鉲的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鉲同位素共有20個 質量數從237到256不等 都是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最穩定的有鉲 251 半衰期為898年 鉲 249 351年 鉲 250 13 08年 及鉲 252 2 645年 9 其餘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 大部份甚至少於20分鐘 9 鉲 249是在錇 249進行b衰變後形成的 大部分其他的鉲同位素是在核反應爐中對錇進行強烈的中子輻射後產生的 40 雖然鉲 251的半衰期最長 但是由於容易吸收中子 高中子捕獲率 以及會與其它粒子產生反應 高中子截面 所以其產量只有10 41 鉲 252為強中子放射源 因此它的放射性極高 非常危險 42 43 44 鉲 252有96 9 的機率進行a衰變 損失兩顆質子和兩顆中子 並形成鋦 248 剩餘的3 1 機率進行自發裂變 9 一微克 µg 的鉲 252每秒釋放230萬顆中子 平均每次自發裂變釋放3 7顆中子 27 其他大部份的鉲同位素都以a衰變形成鋦的同位素 原子序為96 9 存量 编辑 核試驗已將少量的鉲散落在環境當中 由於所有鉲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在898年以下 遠遠不足以從地球形成時 數十億年前 存留至今 因此所有的原始的鉲元素 地球形成時存在的鉲 至今都已衰變殆盡了 在使用鉲進行探礦或醫學治療的設施附近可以發現痕量的鉲 45 鉲不易溶於水 但會黏附在泥土上 所以泥土中鉲的濃度可以比泥土粒子周圍的水高出500倍 46 1980年之前大氣層核試驗的輻射落塵散落在環境中 其中含有少量的鉲 46 從空氣中採得的核爆輻射落塵中曾被發現含有質量數為249 252 253和254的鉲同位素 47 科學家曾認為超新星會產生鉲 因為超新星物質的衰變符合254Cf的60天半衰期 48 不過 之後的研究未能探測到鉲譜線 49 現在人們也一般認為超新星的光變曲線是符合鎳 56的特徵的 50 含鈾量極高的礦藏中 重元素經中子捕獲和b衰變之後 可能會自然產生痕量的鉲 儘管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 46 從95號鋂至100號鐨的超鈾元素 包括鉲 都曾在位於加彭奧克洛的天然核反應爐中自然產生 但至今已不再形成了 51 合成 编辑参见 核燃料循環 鉲可以在核反應爐和粒子加速器中產生 52 錇 249 24997 Bk 受中子撞擊 中子捕獲 n g 後立即進行b衰變 b 便會形成鉲 250 25098 Cf 反應如下 53 24997 Bk n g 25097 Bk 25098 Cf b 鉲 250在受中子撞擊後會產生鉲 251和鉲 252 53 對鎇 鋦和鈈元素進行中子輻射可以製成數毫克的鉲 252和數微克的鉲 249 54 直到2006年 科學家利用特殊的反應爐對鋦 244至248進行中子輻射 主要產生出鉲 252 另有較少的鉲 249至255 55 經過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可以購得微克量的鉲 252作商業用途 52 世界上僅有兩處生產鉲的設施 位於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位於俄羅斯的核反應器研究所 到2003年為止 兩座設施分別每年生產0 25克和0 025克的鉲 252 56 設施還生產三個半衰期頗長的鉲同位素 這需要鈾 238捕獲中子15次 期間不進行核裂變或a衰變 56 從鈾 238開始的核反應鏈經過幾個鈈同位素 鎇同位素 鋦同位素 錇同位素以及鉲 249至253 見圖 以中子輻射從鈾 238產生鉲 252的核反應路徑圖應用 编辑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建造的50噸重運輸桶 可運載最多1克的252Cf 57 運輸此類高放射性物質必須用到重型容器以避免意外 58 鉲是目前在科學研究之外有實際用途的最重元素 鑀及以上的元素由於半衰期太短 生產難度大 因此只能在實驗室中用於合成更重的元素 鉲 252為一種強中子射源 有著幾個應用的範疇 每微克的鉲每分鐘能夠產生1 39億顆中子 27 因此鉲可以被用作核反應爐的中子啟動源 英语 neutron startup source 36 或在中子活化分析中作為 非來自反應爐的 中子源 59 註 8 在放射治療無效時 子宮頸癌和腦癌的治療目前用到了鉲所產生的中子 36 自從1969年薩瓦那河發電廠 英语 Savannah River Plant Savannah River Plant 向佐治亞理工學院借出119 µg的鉲 252之後 鉲一直用於教育 61 由於中子能夠穿透物質 所以鉲也可以用在探測器中 如燃料棒掃描儀 36 使用中子射線照相術 英语 neutron radiography 來探測飛機和武器部件的腐蝕 問題焊接點 破裂及內部濕氣 62 以及便攜式金屬探測器等 63 中子濕度計 英语 中子濕度計 利用鉲 252來尋找油井中的水和石油 為金銀礦的實地探測提供中子源 40 以及探測地下水的流動 64 1982年鉲 252的主要用途按用量比例分別為 反應爐啟動源 48 3 燃料棒掃描儀 25 3 及活化分析 19 4 65 到了1994年 大部份的鉲 252都用於中子射線照相 77 4 而燃料棒掃描儀 12 1 和反應爐啟動源 6 9 則成了次要的應用範圍 65 鉲 251的臨界質量很低 約為5 kg 66 但人們也曾低估其臨界質量 67 并誇大其臨界質量較低的特性的潛在用途 註 9 2006年10月 位於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研究人員宣佈成功合成3顆Og 118號元素 原子 他們利用鈣 48撞擊鉲 249 產生了這個目前最重的元素 該次實驗的目標體是一片面積為32 cm2 含有10 mg鉲 249的鈦薄片 69 70 71 其它用到鉲來合成的超鈾元素還包括1961年以硼原子核撞擊鉲所形成的鐒元素 72 安全 编辑如同其他鑭系及錒系元素 鉲在生物體中不發揮任何生物學功用 45 累積在骨骼組織裏的鉲會釋放輻射 破壞身體製造紅血球的能力 73 由於放射性很強 鉲對生物體有著極高的毒性 在進食受鉲污染的食物或飲料 或吸入含有鉲的懸浮顆粒之後 鉲就會進入體內 在身體裏 只有0 05 的鉲會進入血液裏 其中的65 會積累在骨骼中 肝臟25 其餘的主要通過排尿排出身體 骨骼和肝臟中積累的鉲分別會在50年和20年後消失 鉲會首先附在骨骼的表面 之後會慢慢蔓延到骨骼的各個部分 46 一旦進入體內 鉲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另外 鉲 249和鉲 251能釋放伽瑪射線 對外表組織造成傷害 鉲所釋放的電離輻射在骨骼和肝臟中可致癌 46 註释 编辑 銪 Europium 是以發現時所在的大陸 歐洲 Europe 命名的 因此對下的95號元素鎇 Americium 以美洲命名 America 釓 Gadolinium 是以科學家 工程師約翰 加多林 英语 Johan Gadolin Johan Gadolin 命名的 所以96號元素鋦 Curium 以瑪莉 居禮 Marie Curie 和皮埃爾 居禮 Pierre Curie 命名 鋱 Terbium 是以發現地伊特比 Ytterby 命名的 所以97號元素錇 Berkelium 以發現地伯克利 Berkeley 命名 18 1974年能源組織改組法 實施後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取代美國原子能協會 並提高了鉲 252的價格 到了1999年 每微克鉲 252的售價為60美元 這價格不包括封裝及運輸的費用 27 1975年的另一篇論文指出 前一年製成的鉲金屬實際上是六方型化合物Cf2O2S及面心立方型化合物CfS 31 科學家在1976年證實了1974年的實驗結論 並繼續對鉲金屬進行研究 29 雙層六方密排結構 dhcp 的晶胞由位於同一個六邊形平面上的兩個六邊形密排結構組成 因此dhcp結構的順序為ABACABAC 35 質量較低的三種超鈈元素 鎇 鋦 錇 要使5f電子離域所需的壓力更低得多 37 物質的體積模量指的是产生单位相对体积收缩所需的压强 其他 3氧化態還包括硫化物及茂金屬 38 具 4態的化合物是強氧化劑 具 2態的則為強還原劑 22 由於體積較小 產生的熱量和氣體也較少 所以鉲 252在1990年便已取代了鈈 鈹中子源 60 1961年7月版的 科技新時代 一篇名為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事實與謬論 一文中寫道 一個由鉲做成的原子彈可以比一個手槍子彈更小 你可以自制一支含六發子彈的手槍 其射出的子彈在接觸目標後能夠釋放10噸TNT炸彈的力量 68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CRC 2006 第4 56頁 CRC 2006 第1 14頁 Joseph Jacob Katz Glenn Theodore Seaborg Lester R Morss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elements Chapman and Hall 1986 1038 11 July 2011 ISBN 9780412273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5日 Greenwood 1997 第1265頁 Emsley 1998 第50頁 CRC 2006 第10 204頁 CRC 1991 第254頁 CRC 2006 第11 196頁 9 0 9 1 9 2 9 3 9 4 NNDC contributors Sonzogni Alejandro A Database Manager 编 Chart of Nuclides National Nuclear Data Cent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2008 2010 03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22 拼音为kai 注音为ㄎㄞ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5 09 12 拼音为kǎ 注音为ㄎㄚ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5 07 22 12 0 12 1 12 2 12 3 Cunningham 1968 第103頁 Thompson S G Street Jr K Ghiorso A Seaborg G T Element 98 Physical Review 1950 78 3 298 Bibcode 1950PhRv 78 298T doi 10 1103 PhysRev 78 29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06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Thompson S G Street Jr K Ghiorso A Seaborg G T The New Element Californium Atomic Number 98 PDF Physical Review 1950 80 5 790 Bibcode 1950PhRv 80 790T doi 10 1103 PhysRev 80 79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3 0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treet K Jr Thompson S G Seaborg G T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lifornium PD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0 72 10 4832 doi 10 1021 ja01166a5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1 19 Seaborg 1996 第82頁 Weeks 1968 第849頁 Weeks 1968 第848頁 Heiserman 1992 第347頁 王宝瑄 中国化学物质命名中的汉字探讨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03期 第28页 Diamond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alifornium Isotopes 249 250 251 and 252 from Pile Irradiated Plutonium Physical Review 1954 94 4 1083 Bibcode 1954PhRv 94 1083D doi 10 1103 PhysRev 94 1083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22 0 22 1 22 2 22 3 Jakubke 1994 第166頁 Element 98 Prepared Science News Letters December 1960 78 26 The 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0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5 27 Osborne Lee 1995 第11頁 Plutonium and Aldermaston an Historical Account PDF UK Ministry of Defence 30 2001 09 04 2007 03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 12 13 27 0 27 1 27 2 27 3 Martin R C Knauer J B Balo P A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alifornium 252 Neutron Sources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1999 53 4 5 785 92 PMID 11003521 doi 10 1016 S0969 8043 00 00214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04 Osborne Lee 1995 第6頁 29 0 29 1 Haire 2006 第1519頁 Haire R G Baybarz R D Crystal Structure and Melting Point of Californium Metal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74 36 6 1295 doi 10 1016 0022 1902 74 80067 9 Zachariasen W On Californium Metal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Nuclear Chemistry 1975 37 6 1441 1442 doi 10 1016 0022 1902 75 80787 1 Haire 2006 第1522 1523頁 33 0 33 1 Haire 2006 第1526頁 Haire 2006 第1525頁 Szwacki 2010 第80頁 36 0 36 1 36 2 36 3 36 4 36 5 36 6 O Neil 2006 第276頁 37 0 37 1 37 2 Haire 2006 第1522頁 Cotton 1999 第1163頁 39 0 39 1 Seaborg 2004 40 0 40 1 40 2 40 3 CRC 2006 第4 8頁 Haire 2006 第1504頁 Hicks D A Ise John Pyle Robert V Multiplicity of Neutrons from the Spontaneous Fission of Californium 252 Physical Review 1955 97 2 564 565 Bibcode 1955PhRv 97 564H doi 10 1103 PhysRev 97 564 Hicks D A Ise John Pyle Robert V Spontaneous Fission Neutrons of Californium 252 and Curium 244 Physical Review 1955 98 5 1521 1523 Bibcode 1955PhRv 98 1521H doi 10 1103 PhysRev 98 1521 Hjalmar E Slatis H Thompson S G Energy Spectrum of Neutrons from Spontaneous Fission of Californium 252 Physical Review 1955 100 5 1542 1543 Bibcode 1955PhRv 100 1542H doi 10 1103 PhysRev 100 1542 45 0 45 1 Emsley 2001 第90頁 46 0 46 1 46 2 46 3 46 4 ANL contributors Human Health Fact Sheet Californium PD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ugust 2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02 01 Fields P R et al Transplutonium Elements in Thermonuclear Test Debris Physical Review 1956 102 1 180 182 Bibcode 1956PhRv 102 180F doi 10 1103 PhysRev 102 180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Baade W Burbidge G R Hoyle F Burbidge E M Christy R F amp Fowler W A Supernovae and Californium 254 PDF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August 1956 68 403 296 300 26 September 2012 doi 10 1086 12694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2年3月14日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Conway J G Hulet E K Morrow R J Emission Spectrum of Californium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 February 1962 52 26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9日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Ruiz Lapuente1996 第274頁 Emsley John Nature s Building Blocks An A Z Guide to the Elements New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 0 19 960563 7 52 0 52 1 Krebs 2006 第327 328頁 53 0 53 1 Heiserman 1992 第348頁 Cunningham 1968 第105頁 Haire 2006 第1503頁 56 0 56 1 NRC 2008 第33頁 Seaborg 1994 第245頁 Shuler James DOE Certified Radioactive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10 Martin R C Applica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Californium 252 Neutron Sources for Waste Characterization PDF Spectrum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and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Chattanooga Tennessee 2000 09 24 2010 05 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0 06 01 Seaborg 1990 第318頁 Osborne Lee 1995 第33頁 Osborne Lee 1995 第26 27頁 Will You be Mine Physics Key to Detection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2000 10 25 2007 03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2 18 Davis S N Thompson Glenn M Bentley Harold W Stiles Gary Ground Water Tracers A Short Review Ground Water 2006 18 1 14 23 doi 10 1111 j 1745 6584 1980 tb03366 x 65 0 65 1 Osborne Lee 1995 第12頁 Evaluation of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data and limits for actinides in transport PDF 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urete Nucleaire 16 2015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7 11 Section 6 0 Nuclear Materials Nuclear Weapon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1999 02 20 2015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08 Mann Martin Facts and Fallacies of World War III Popular Science July 1961 179 1 pp 92 95 178 181 ISSN 0161 73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force of 10 tons of TNT p 180 Oganessian Yu Ts et al Synthesis of the isotopes of elements 118 and 116 in the californium 249 and 245Cm 48Ca fusion reactions Physical Review C 2006 74 4 044602 044611 Bibcode 2006PhRvC 74d4602O doi 10 1103 PhysRevC 74 04460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anderson K Heaviest element made again Nature News Nature 2006 10 17 doi 10 1038 news061016 4 Schewe P Stein B Elements 116 and 118 Are Discovered Physics News Updat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6 10 16 2015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2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Element 103 Synthesized Science News Letter 1961 04 79 17 259 Cunningham 1968 第106頁 書籍 编辑 Cotton F Albert Wilkinson Geoffrey Murillo Carlos A Bochmann Manfred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John Wiley amp Sons 1999 ISBN 978 0 471 19957 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CRC contributors Walker Perrin Tarn William H 编 Handbook of Metal Etchants CRC Press 1991 ISBN 978 0 8493 3623 2 CRC contributors Lide David R 编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CRC Press Taylor amp Francis Group 2006 ISBN 978 0 8493 0487 3 Cunningham B B Californium Hampel Clifford A 编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Reinhold Book Corporation 1968 LCCN 68 29938 Emsley John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13 03 11 ISBN 978 0 19 855818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Emsley John Californium Nature s Building Blocks An A Z Guide to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13 03 11 ISBN 978 0 19 850340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1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Butterworth Heinemann 1997 ISBN 978 0 7506 3365 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Haire Richard G Californium Morss Lester R Edelstein Norman M Fuger Jean 编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3rd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2006 ISBN 978 1 4020 3555 5 Heiserman David L Element 98 Californium Exploring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TAB Books 1992 2013 03 11 ISBN 978 0 8306 3018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Jakubke Hans Dieter Jeschkeit Hans 编 Concise Encyclopedia Chemistry trans rev Eagleson Mary Walter de Gruyter 1994 2013 03 11 ISBN 978 3 11 011451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08 Krebs Robert 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 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ISBN 978 0 313 33438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 S Committee on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Radiation Source Use and Replacement Abbreviated Version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 2013 03 11 ISBN 978 0 309 11014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02 O Neil Marydale J Heckelman Patricia E Roman Cherie B 编 The Merck Index An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s Drugs and Biologicals 14th 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Merck amp Co 2006 ISBN 978 0 911910 00 1 Osborne Lee I W Alexander C W Californium 252 A Remarkable Versatile Radioisotope Oak Ridge Technical Report ORNL TM 12706 1995 2013 03 11 doi 10 2172 2058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30 Ruiz Lapuente P Canal R Isern J Thermonuclear Supernovae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1996 2013 03 11 ISBN 978 0 7923 4359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Seaborg Glenn T Loveland Walter D The Elements Beyond Uranium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1990 2013 03 11 ISBN 978 0 471 89062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06 Seaborg G T Modern alchemy selected papers of Glenn T Seaborg World Scientific 1994 2013 03 11 ISBN 978 981 02 1440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Seaborg G T Adloff J P 编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 Oldenbourg Wissenschaftsverlag 1996 2013 03 11 ISBN 978 3 486 64252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Seaborg Glenn T Californium Geller Elizabeth 编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Chemistry McGraw Hill 94 2004 2013 03 11 ISBN 978 0 07 143953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5 Szwacki Nevill Gonzalez Szwacka Teresa Basic Elements of Crystallography Pan Stanford 2010 2013 03 11 ISBN 978 981 4241 59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08 Weeks Mary Elvira Leichester Henry M 21 Modern Alchemy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68 848 850 ISBN 978 0 7661 3872 8 LCCN 68 1521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 帮助 外部連結 编辑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californium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锎元素锎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紹 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 com 锎 英文 元素锎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諾丁漢大學 的介紹 英文 元素锎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紹 英文 WebElements com 锎 英文 NuclearWeaponArchive org Californium 鉲在核武器檔案網上的資料 英文 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bank Californium Radioactiv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鉲在有害物質資料庫上的資料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锎 amp oldid 7390565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