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笨港

笨港臺灣南部古地名之一,指今日的雲林縣北港鎮鎮上以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1][2]

笨港
漢字 笨港
白話字 Pùn-káng
臺羅拼音Pùn-káng
又音
白話字 Pūn-káng
臺羅拼音Pūn-káng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歷史

笨港在17世紀荷蘭人所描繪的地圖中,稱為「Ponkan」。因為當時常有平埔原住民族出沒其地,另有一說,認為Ponkan乃是平埔原住民族語,隨後閩粵移民來此,漢人遂把這一河口港稱為笨港,其位置約在今新港南壇水月庵與北港北壇碧水寺之間。笨港出現於清文獻,始自康熙24年(1685年)《台灣府志》記載「一曰山疊溪,源流有三,至笨港入於海」。

該地原為洪雅族貓兒干社棲地,漢人移入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漳州顏思齊登陸築寨,之後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笨港街,清朝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

早年笨港港道迂迴,易於迴避官兵,成為先民入墾台灣渡口之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樹璧和尚自湄洲,奉請媽祖赴臺傳香,笨港始建「笨港天妃廟」。不久靈氣遠播,至道光年詩人進士施瓊芳讚稱「北港靈祠冠闔臺」

商業上,笨港因依畔笨港溪而興起,康熙年諸羅縣志即記稱:「笨港街、臺屬街市,此為最大」[3],乾隆年府志更記稱:「笨港街、俗稱小臺灣。」,除此之外也有「一府二笨」之說。

分裂

1750年(乾隆15年),笨港溪(今北港溪)嚴重氾濫,將笨港分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兩部份;1782年(乾隆47年),發生漳泉械鬥,造成泉州人居笨北港、漳州人居笨南港的局面。

之後笨北港原地發展成為今日之北港鎮,笨南港則因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使笨南港據民再次遷移至東南方的「麻園寮」,改稱「新南港」,至清末易名「新港」。笨南港舊街市則改稱「舊南港」(今新港鄉南港村),雖已因街市遷移而沒落,但今日尚留有不少當年舊跡。

注釋

  1. ^ 《北港鎮志》
  2. ^ 《新港鄉志》
  3. ^ 《諸羅縣志》

笨港,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笨子港, 為臺灣南部古地名之一, 指今日的雲林縣北港鎮鎮上以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 漢字白話字pùn, káng臺羅拼音pùn, káng又音白話字pūn, káng臺羅拼音pūn, káng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笨子港 笨港為臺灣南部古地名之一 指今日的雲林縣北港鎮鎮上以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 1 2 笨港漢字笨港白話字Pun kang臺羅拼音Pun kang又音白話字Pun kang臺羅拼音Pun kang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社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大明慈悲國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外交史 軍事史 戰爭史 經濟史 货币史 鹽業史 糖業史 農業史 漁業史 林業史 建築史 百大建設 十大土木史蹟 工業史 礦業史 煤礦史 茶業史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藝術史 電影史 攝影史 漫畫史 動畫史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航空史 公路史 古道史 郵政史 通訊史 體育史 棒球史 賽馬史 教育史社會史 人口史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質史 地圖史 氣象史 天文史 鳥類學史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新北史 基隆史宜蘭史 桃園史新竹史 苗栗史 臺中史彰化史 南投史 雲林史嘉義史 臺南史澎湖史 高雄史 屏東史花蓮史 臺東史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臺灣遺址列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臺灣行政中心列表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臺獨 學運 環保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荷治臺灣歷史年表西治臺灣歷史年表明鄭臺灣歷史年表清治臺灣歷史年表日治臺灣歷史年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世界史新帝國主義 臺灣抗日運動太平洋戰爭 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 臺灣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 本土化運動臺灣問題 臺海現狀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族群 經濟 交通地理 文化 教育 法律政治 政府 軍事 外交臺灣主題首頁查论编歷史 编辑笨港在17世紀荷蘭人所描繪的地圖中 稱為 Ponkan 因為當時常有平埔原住民族出沒其地 另有一說 認為Ponkan乃是平埔原住民族語 隨後閩粵移民來此 漢人遂把這一河口港稱為笨港 其位置約在今新港南壇水月庵與北港北壇碧水寺之間 笨港出現於清文獻 始自康熙24年 1685年 台灣府志 記載 一曰山疊溪 源流有三 至笨港入於海 該地原為洪雅族貓兒干社棲地 漢人移入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 之後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 陳衷紀 許友儀 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 陳立勳建笨港街 清朝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 早年笨港港道迂迴 易於迴避官兵 成為先民入墾台灣渡口之一 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樹璧和尚自湄洲 奉請媽祖赴臺傳香 笨港始建 笨港天妃廟 不久靈氣遠播 至道光年詩人進士施瓊芳讚稱 北港靈祠冠闔臺 商業上 笨港因依畔笨港溪而興起 康熙年諸羅縣志即記稱 笨港街 臺屬街市 此為最大 3 乾隆年府志更記稱 笨港街 俗稱小臺灣 除此之外也有 一府二笨 之說 分裂 编辑 1750年 清乾隆15年 笨港溪 今北港溪 嚴重氾濫 將笨港分為 笨港北街 笨北港 及 笨港南街 笨南港 兩部份 1782年 清乾隆47年 發生漳泉械鬥 造成泉州人居笨北港 漳州人居笨南港的局面 之後笨北港原地發展成為今日之北港鎮 笨南港則因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 使笨南港據民再次遷移至東南方的 麻園寮 改稱 新南港 至清末易名 新港 笨南港舊街市則改稱 舊南港 今新港鄉南港村 雖已因街市遷移而沒落 但今日尚留有不少當年舊跡 注釋 编辑 北港鎮志 新港鄉志 諸羅縣志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笨港 amp oldid 7229461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