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卑南王

關於卑南王的說法擁有兩種,第一種為荷蘭人所稱“卑馬巴的國王”(Pimala Pinarai),第二種為清治時期的比那賴(Pinadray)。

卑馬巴
Pimaba

卑南八番
卑南八社
後山七十二社
未知-1897
地位卑南族酋邦
首都卡砦卡蘭部落
南王部落滑地戰役後)
常用语言卑南語(官方)、阿美語排灣語臺語客語荷蘭語
族群卑南族
阿美族
排灣族
撒奇萊雅族
漢人
宗教卑南族神靈信仰
类型跨部落聯盟
組成部落南王部落
卡砦卡蘭部落
射馬干部落
利嘉部落
大巴六九部落
下賓朗部落
美農部落
初鹿部落
溫泉部落
政府酋邦制
• 元代
馬加特
• 清初
文結
• 清初
比那賴
• 清末
陳安生
• 清末日初
姑仔佬(末代卑南王)
历史时期史前 - ?
• 建立
未知
1647年(?)
1887年5月
1888年
1896年5月
• 终结
1897
今属于 中華民國

史前時期

古時,一對夫妻搭乘竹筏漂流至臺灣東海岸,登岸後欣喜將竹杖插於地面後前往山麓,竹杖冒芽生長而繁茂成林,卑南後裔視為神聖的保護象徵。夫妻在山麓生下二子,其兄前往知本開墾、弟前往卑南開拓,經年累月下人口逐漸繁衍,最終統治附近一帶的諸族[1]:69

唐代

《臺灣通史》:「唐貞觀間,馬來群島洪水,不獲安處。各駕竹筏避難,漂泊而至臺灣…而統一為卑南王」[2]

元代

《臺東縣志》:「元朝大德元年,卑南八社頭目馬加特征服其他各社,被推為酋長(卑南王)」 [3]

荷蘭時期

卡砦卡蘭部落曾是卑馬巴的統治中心,後在滑地戰役中敗給了南王部落。部份的卡砦卡蘭人逃至南方,並在征服當地的排灣族後建立瑯嶠十八社政權。南王部落則趁機擺脫了其統治,並在荷蘭人的協助下成為南王部落最早的「卑南王」,並在之後取代卡砦卡蘭部落成為卑馬巴的統治中心。

清治時期

前、後期之說共有以下三種區分法,此處採用第三種

  1. 鴉片戰爭-列強侵襲中國
  2. 英法聯軍-洋務運動
  3. 牡丹社事件-積極治臺

前期

文結

《臺東縣志》:「清朝康熙35年(1696年)臺灣府令陳林、賴科等越山至卑南招撫山胞,冊封其酋長文結」[4]

《臺灣通史》與《卑南大王》[5]:01-10亦有記載「康熙61年,文結因協助清庭平朱一貴之亂有功而封王」。

比那賴

又稱卑那來(Pinadray[6]或Pinaday[7]),為東台灣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雖其出身及生平皆有所爭議,但因其助清朝官兵阻饒林爽文餘黨自浸水營古道逃到台東有功,受乾隆招待至北京,並獲得「卑南王」之稱號[8],而其所統轄之區域則稱為「後山七十二社」[9]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生平

比那賴是卑南社人,約生於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屬於卑南社傳統六大氏族之一的拉拉氏族(Raera)。其父加六賽曾為傀儡山總社之第17任總頭目,而母親則是出身於太麻里西路古。比那賴善於經商,成年後,以進入婚(Musabak,即漢人所稱入贅)之方式,進入今屏東縣平埔族馬卡道族(Makatao)的大木連部落(Tavolia)(即今水底寮),沿著浸水營古道至西岸的水底寮開設交易所,一方面販售東部特產,另一方面則買進卑南人生活必需品,因而經商致富[6][7][8]

農業方面,比那賴將漢人耕作技術、器具、稻種及家畜禽引進東台灣,因而增加卑南族農產量[8]。為追念此事,陸森寶於1964年將西洋民謠改編譜上詞,作成「卑南王」,歌詞即提及先祖比那賴教族人耕田、插秧,並開闢道路、樹立傳統[7]

補充

根據余饒理(George Ede)於1890~1891年的《長老會信使》中記載,曾有一位東福爾摩沙國王(可能為比那賴),其王宮位於卑南。後來知本人將卑南征服,最後都被卑南人同化,最終阿美族人來了,他們立即就成為知本人的屬民[10]:342

軼聞
受封為王

根據民間傳說,由於比那賴率領東部七十二社協助清朝政府殲滅林爽文餘黨,故受乾隆封為「卑南王」。然而,據史料紀載,當時的乾隆封賞之官位最高只達到「六品頂帶」 ,與民間口傳所言之「受封為王」出入甚大。此外,原住民社會中本無「王」的概念,但卻為原住民誤傳為受封得「王位」。

卑南王之名

卑南族盛傳,卑南社的頭目比那賴因有功而進京受封為王,因而統領東部七十二社,但根據清宮資料,1788年9月受臺灣當局遴選前往北京祝壽之30名原住民大小頭目包含四大總社之烏鰲總社、 阿里山總社、 大武壠總社及傀儡山總社等,與東台灣有直接關系者僅傀儡山總社,而其總頭目名單為比那賴之父加六賽,而非比那賴本人[11]

後期

陳安生

漢人陳安生入贅卑南,成為比那賴(Pinadai)後裔西露姑(Siruku)的丈夫,因婚姻關係及其能力,後成為卑南社之頭目。1874年5月,渡臺辦防欽差大臣沈葆楨派遣袁聞柝搭輪船前往前來招撫,陳安生等隨袁同知到郡,表示社眾皆願歸化[12]

也因為漢人和清朝官方勢力進入台東平原、以及如鴉片、瘟疫等社會問題影響,卑南王的統治力量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逐漸衰落,聯盟內的各部落逐漸擺脫了卑南王的控制,造成如1885年的知本利嘉之戰等內部衝突,盟主制度趨於瓦解。而在知本利嘉之戰結束十幾年後,卑南王終於走入歷史[13][14][15]

姑仔佬

姑仔佬(Kuiaiaw),亦可稱做姑拉老(Kelalrau/Kuralau),為末代卑南王(終結於1897年),曾參與雷公火之役[16]:72[17]:97

參考資料

  1. ^ 荒埔中的傳奇,陳千武,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04年
  2. ^ 連橫. . 五南出版社. 2017-05-25 [2021-11-15].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3. ^ 施添褔. . 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1963 [2021-11-15]. ISBN 9789570286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4. ^ 林志興. 《卑南王》.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2019-05-14]. 
  5. ^ 幣原垣,〈卑南大王〉,《南方土俗》第一期卷,1931
  6. ^ 6.0 6.1 重探卑南王在花東歷史中的角色:從乾隆皇帝與「卑南王」的邂逅談起. [2016-09-20]. (原始内容于2019-01-16). 
  7. ^ 7.0 7.1 7.2 .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0). 
  8. ^ 8.0 8.1 8.2 浸水營古道 見證南台灣東西岸交易史. [2016-09-20]. (原始内容于2017-01-05). 
  9. ^ 清代東部後山圖. [2019-03-19]. (原始内容于2020-12-28). 
  10. ^ 費德廉、羅效德 編譯.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2006-12 [2021-11-25]. ISBN 9789868241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11. ^ 清代初期原住民大清帝國考察記. [2016-09-20]. (原始内容于2016-03-05). 
  12. ^ 《卑南族-歷史事件簿》.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2017-07-06]. 
  13. ^ 宋龍生. 台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8-12-01 [2021-03-31]. ISBN 9789570231434. (原始内容于2020-07-10). 
  14. ^ 陳文德. 台東縣史卑南族篇.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1-10-01. ISBN 9570291494. 
  15. ^ 劉克襄. 後山探險: 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2. ISBN 9575961773. 
  16. ^ 林志興、巴代. 《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一輯:回凝與前瞻—卑南族回顧的研究與展望. 耶魯出版社. 2016-11-04. ISBN 9789578323995. 
  17. ^ 姜柷山、孫民英、林娜鈴,《臺東南王社區發展史》,臺東縣臺東市南王社區發展協會,2016

卑南王, 關於的說法擁有兩種, 第一種為荷蘭人所稱, 卑馬巴的國王, pimala, pinarai, 第二種為清治時期的比那賴, pinadray, 卑馬巴pimaba, 卑南八番卑南八社後山七十二社未知, 1897地位卑南族酋邦首都卡砦卡蘭部落南王部落, 滑地戰役後, 常用语言卑南語, 官方, 阿美語, 排灣語, 臺語, 客語, 荷蘭語族群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撒奇萊雅族漢人宗教卑南族神靈信仰类型跨部落聯盟組成部落南王部落卡砦卡蘭部落射馬干部落利嘉部落大巴六九部落下賓朗部落美農部落初鹿部落溫泉部落政府酋邦制, 元代. 關於卑南王的說法擁有兩種 第一種為荷蘭人所稱 卑馬巴的國王 Pimala Pinarai 第二種為清治時期的比那賴 Pinadray 卑馬巴Pimaba 卑南八番卑南八社後山七十二社未知 1897地位卑南族酋邦首都卡砦卡蘭部落南王部落 滑地戰役後 常用语言卑南語 官方 阿美語 排灣語 臺語 客語 荷蘭語族群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撒奇萊雅族漢人宗教卑南族神靈信仰类型跨部落聯盟組成部落南王部落卡砦卡蘭部落射馬干部落利嘉部落大巴六九部落下賓朗部落美農部落初鹿部落溫泉部落政府酋邦制 元代馬加特 清初文結 清初比那賴 清末陳安生 清末日初姑仔佬 末代卑南王 历史时期史前 建立未知 太巴塱戰爭 滑地戰役1647年 知本利嘉之戰1887年5月 大庄事件1888年 雷公火之役1896年5月 终结1897前身 继承台灣史前時期 台灣日治時期今属于 中華民國 目录 1 史前時期 1 1 唐代 1 2 元代 2 荷蘭時期 3 清治時期 3 1 前期 3 1 1 文結 3 1 2 比那賴 3 1 2 1 生平 3 1 2 2 補充 3 1 2 3 軼聞 3 1 2 3 1 受封為王 3 1 2 3 2 卑南王之名 3 2 後期 3 2 1 陳安生 3 2 2 姑仔佬 4 參考資料史前時期 编辑主条目 竹石始祖傳說和巴拿巴拿樣 古時 一對夫妻搭乘竹筏漂流至臺灣東海岸 登岸後欣喜將竹杖插於地面後前往山麓 竹杖冒芽生長而繁茂成林 卑南後裔視為神聖的保護象徵 夫妻在山麓生下二子 其兄前往知本開墾 弟前往卑南開拓 經年累月下人口逐漸繁衍 最終統治附近一帶的諸族 1 69 唐代 编辑 臺灣通史 唐貞觀間 馬來群島洪水 不獲安處 各駕竹筏避難 漂泊而至臺灣 而統一為卑南王 2 元代 编辑 臺東縣志 元朝大德元年 卑南八社頭目馬加特征服其他各社 被推為酋長 卑南王 3 荷蘭時期 编辑主条目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和滑地戰役 卡砦卡蘭部落曾是卑馬巴的統治中心 後在滑地戰役中敗給了南王部落 部份的卡砦卡蘭人逃至南方 並在征服當地的排灣族後建立瑯嶠十八社政權 南王部落則趁機擺脫了其統治 並在荷蘭人的協助下成為南王部落最早的 卑南王 並在之後取代卡砦卡蘭部落成為卑馬巴的統治中心 清治時期 编辑前 後期之說共有以下三種區分法 此處採用第三種 鴉片戰爭 列強侵襲中國 英法聯軍 洋務運動 牡丹社事件 積極治臺前期 编辑 文結 编辑 臺東縣志 清朝康熙35年 1696年 臺灣府令陳林 賴科等越山至卑南招撫山胞 冊封其酋長文結 4 臺灣通史 與 卑南大王 5 01 10亦有記載 康熙61年 文結因協助清庭平朱一貴之亂有功而封王 比那賴 编辑 又稱卑那來 Pinadray 6 或Pinaday 7 為東台灣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 雖其出身及生平皆有所爭議 但因其助清朝官兵阻饒林爽文餘黨自浸水營古道逃到台東有功 受乾隆招待至北京 並獲得 卑南王 之稱號 8 而其所統轄之區域則稱為 後山七十二社 9 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社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大明慈悲國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外交史 軍事史 戰爭史 經濟史 货币史 鹽業史 糖業史 農業史 漁業史 林業史 建築史 百大建設 十大土木史蹟 工業史 礦業史 煤礦史 茶業史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藝術史 電影史 攝影史 漫畫史 動畫史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航空史 公路史 古道史 郵政史 通訊史 體育史 棒球史 賽馬史 教育史社會史 人口史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質史 地圖史 氣象史 天文史 鳥類學史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新北史 基隆史宜蘭史 桃園史新竹史 苗栗史 臺中史彰化史 南投史 雲林史嘉義史 臺南史澎湖史 高雄史 屏東史花蓮史 臺東史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臺灣遺址列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臺灣行政中心列表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臺獨 學運 環保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荷治臺灣歷史年表西治臺灣歷史年表明鄭臺灣歷史年表清治臺灣歷史年表日治臺灣歷史年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世界史新帝國主義 臺灣抗日運動太平洋戰爭 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 臺灣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 本土化運動臺灣問題 臺海現狀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族群 經濟 交通地理 文化 教育 法律政治 政府 軍事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查论编生平 编辑 比那賴是卑南社人 約生於清朝乾隆 嘉慶年間 屬於卑南社傳統六大氏族之一的拉拉氏族 Raera 其父加六賽曾為傀儡山總社之第17任總頭目 而母親則是出身於太麻里的西路古 比那賴善於經商 成年後 以進入婚 Musabak 即漢人所稱入贅 之方式 進入今屏東縣之平埔族馬卡道族 Makatao 的大木連部落 Tavolia 即今水底寮 沿著浸水營古道至西岸的水底寮開設交易所 一方面販售東部特產 另一方面則買進卑南人生活必需品 因而經商致富 6 7 8 農業方面 比那賴將漢人耕作技術 器具 稻種及家畜禽引進東台灣 因而增加卑南族農產量 8 為追念此事 陸森寶於1964年將西洋民謠改編譜上詞 作成 卑南王 歌詞即提及先祖比那賴教族人耕田 插秧 並開闢道路 樹立傳統 7 補充 编辑 根據余饒理 George Ede 於1890 1891年的 長老會信使 中記載 曾有一位東福爾摩沙國王 可能為比那賴 其王宮位於卑南 後來知本人將卑南征服 最後都被卑南人同化 最終阿美族人來了 他們立即就成為知本人的屬民 10 342 軼聞 编辑 受封為王 编辑 根據民間傳說 由於比那賴率領東部七十二社協助清朝政府殲滅林爽文餘黨 故受乾隆封為 卑南王 然而 據史料紀載 當時的乾隆封賞之官位最高只達到 六品頂帶 與民間口傳所言之 受封為王 出入甚大 此外 原住民社會中本無 王 的概念 但卻為原住民誤傳為受封得 王位 卑南王之名 编辑 卑南族盛傳 卑南社的頭目比那賴因有功而進京受封為王 因而統領東部七十二社 但根據清宮資料 1788年9月受臺灣當局遴選前往北京祝壽之30名原住民大小頭目包含四大總社之烏鰲總社 阿里山總社 大武壠總社及傀儡山總社等 與東台灣有直接關系者僅傀儡山總社 而其總頭目名單為比那賴之父加六賽 而非比那賴本人 11 後期 编辑 陳安生 编辑 漢人陳安生入贅卑南 成為比那賴 Pinadai 後裔西露姑 Siruku 的丈夫 因婚姻關係及其能力 後成為卑南社之頭目 1874年5月 渡臺辦防欽差大臣沈葆楨派遣袁聞柝搭輪船前往前來招撫 陳安生等隨袁同知到郡 表示社眾皆願歸化 12 也因為漢人和清朝官方勢力進入台東平原 以及如鴉片 瘟疫等社會問題影響 卑南王的統治力量從十九世紀後期開始逐漸衰落 聯盟內的各部落逐漸擺脫了卑南王的控制 造成如1885年的知本利嘉之戰等內部衝突 盟主制度趨於瓦解 而在知本利嘉之戰結束十幾年後 卑南王終於走入歷史 13 14 15 姑仔佬 编辑 姑仔佬 Kuiaiaw 亦可稱做姑拉老 Kelalrau Kuralau 為末代卑南王 終結於1897年 曾參與雷公火之役 16 72 17 97 參考資料 编辑 荒埔中的傳奇 陳千武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2004年 連橫 臺灣通史 五南出版社 2017 05 25 2021 11 15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7 施添褔 臺東縣誌大事記 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1963 2021 11 15 ISBN 9789570286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15 林志興 卑南王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2019 05 14 幣原垣 卑南大王 南方土俗 第一期卷 1931 6 0 6 1 重探卑南王在花東歷史中的角色 從乾隆皇帝與 卑南王 的邂逅談起 2016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16 7 0 7 1 7 2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歌謠欣賞 2016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10 8 0 8 1 8 2 浸水營古道 見證南台灣東西岸交易史 2016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05 清代東部後山圖 2019 03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28 費德廉 羅效德 編譯 看見十九世紀臺灣 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2006 12 2021 11 25 ISBN 9789868241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04 清代初期原住民大清帝國考察記 2016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卑南族 歷史事件簿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2017 07 06 宋龍生 台灣原住民史 卑南族史篇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8 12 01 2021 03 31 ISBN 97895702314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10 陳文德 台東縣史卑南族篇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1 10 01 ISBN 9570291494 劉克襄 後山探險 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2 ISBN 9575961773 林志興 巴代 卑南學資料彙編 第一輯 回凝與前瞻 卑南族回顧的研究與展望 耶魯出版社 2016 11 04 ISBN 9789578323995 姜柷山 孫民英 林娜鈴 臺東南王社區發展史 臺東縣臺東市南王社區發展協會 201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卑南王 amp oldid 759822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