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未知[a]—1732年)是一個史前時期臺灣中部臺灣原住民巴布拉族巴布薩族巴宰族阿立昆族羅亞族建立的多部落酋邦。「米達赫」(荷蘭語Middag荷兰语发音: [ˈmɪdɑx]  聆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員工大衛·賴特(David Wright)定義的一個擁有特殊政治地位的郡省地域[1],他稱呼統治者為米達赫王[1],在官方的熱蘭遮城日誌中尊稱該統治者為「君主」(vorst),《巴達維亞城日記》則是稱「番仔王」(Quataongh)。

大肚王國
米達赫
Middag
未知-1732年
大肚王國在東亞的地理位置
首都大肚南社(主要在今臺中市大肚區一帶)
常用语言中西部平原臺灣南島語群(其中拍瀑拉語為通行語言)
巴則海語
政府跨部落聯盟
白晝之王 
• ?-1648年
甘仔轄·阿拉米
• 1648年-?
甘仔轄·馬祿
历史 
• 建立
未知
• 荷蘭軍隊第二度進攻,阿拉米與東印度公司簽約
1645年
• 阿拉米逝世,馬禄繼任大肚王
1648年
• 明鄭與中部平埔族衝突
1661年
1670年
1732年
ISO 3166码TW
今属于 中華民國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在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荷蘭時期的領域範圍主要在今天的臺中市,以及彰化縣北部和南投縣的一部分,[2][3]其性質推測可能為一鬆散的部落聯盟,因為其政體無文字證據證明具有組織和有效率的統治形式[4][查证请求]

統治者

大肚王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君主(白晝之王)有兩位,分別是甘仔轄·阿拉米[b]荷蘭語Camachat Aslamie[c])和甘仔轄·馬祿[d]荷蘭語Camachat Maloe)。漢人稱大肚王為Quataong[e],學者翁佳音推測可能係閩南語番仔王 (Hoan-á-ong)的轉訛[5]荷語稱其為白晝之王荷蘭語Keizer van Middag[f]),臺灣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g]。歷任大肚王皆以「甘仔轄氏」為統治者之姓氏,而甘仔轄也是拍瀑拉語的別稱。甘仔轄·阿拉米於1648年駕崩後[h],其外甥甘仔轄·馬祿繼任大肚王。馬祿繼位後,由於尚年輕[i],所以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涉時,大部份都由其繼父塔拉荷持籐杖出席集會,且因當時大肚社係傾向以女性核心來維持家系,當地實權在馬祿的外祖母手中。[7]

統治性質與內涵

有學者認為,荷蘭文獻中的大肚王之「王」與 kingship概念不一定相同[7]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說明17世紀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番長」存在,而其可能是跨部落的。

「王」的角色,是在祭典儀式中扮演對眾人祈福的角色,社眾對「王」呈貢獵物。「王權」的內涵,包括對轄下之社發生紛爭時擔任仲裁,並提供實質庇護的能力。此一屬巴布拉族的「王」,轄下統治19或20社,包含巴布拉、巴宰、巴布薩、阿立昆、羅亞等不同族群;依據蘇格蘭人大衛·賴特(David Wright)的記載,大肚王國最強盛的時候曾統治27個部落,只是後來有9至10部落獨立[8]:82。「王」所屬的大肚南社傾向以女性為核心來維持家系;王外出時的儀式性權力展現並不明顯,只有一、二名隨從跟隨,也沒有定奪屬民生死的權利[7]

「大肚王」透過流域體系建立的政治主權,具有地理環境相對穩定、握有河口區位等地理因素的基礎,利於在當時的背景下,透過流域體系建立跨語族的統治;然後,「王」的統治內涵,再透過諸如控制首獲獵物權、仲裁屬民世俗紛爭、提供部份實質庇護,與扮演祭儀中的象徵性角色等含括經濟、政治、軍事與意識型態上的實踐,形塑出以「王」為統治範圍──以河口一帶為權力核心、流域體系為空間網絡的區域輪廓。[7][9]

歷史

史前時期

大航海時代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起殖民臺灣之後,於1638年獲海盜情報,知在中部馬芝遴地區(彰化縣福興鄉鹿港鎮一帶)計22社,其中大甲溪以南的18社是由一位叫甘仔轄·阿拉米(Kamachat Aslamie)的領袖所統轄,但荷蘭人起初未派兵征服。

大衛·賴特(David Wright)是16世紀40年代居住在臺灣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蘇格蘭代理人,他將米達格列出11個平原地區的“郡或省[10]。然而,在具官方色彩的熱蘭遮城日誌中,荷蘭人稱呼大肚地區的統治者與瑯嶠地區都是「君主」(荷蘭語:vorst,地位次於國王),且瑯嶠君主相比大肚君主的威勢更大。

到了1642年8月,荷蘭人征服北臺灣西班牙人後,將其目標轉為征服西部平原的原住民,以連通臺灣南北的道路。直到1644年,荷蘭上尉Piter Boon才正式率兵遠征北臺灣未臣服的原住民,戰勝後南下打通陸路[8]:74,因為遭遇巴布拉族的強烈反擊而未成功。翌年Piter Boon再度進攻,摧毀了13座反荷部落[8]:78,Kamachat Aslamie只得接受范布鍊(Simon van Breen/1643-1647)牧師的協調。[11]

1645年4月荷蘭人召開南部的地方會議,Kamachat Aslamie跟荷蘭東印度公司訂定條約,表示臣服,內容與瑯嶠君主與荷蘭人簽訂的瑯嶠條約內容類同,喪失不少權力。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臺灣為止,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大肚王國不肯接受基督教,只讓歐洲人通過領土而不准他們定居,也無荷語的翻譯員[8]

大肚王國在1645年左右所統轄的範圍主要是大肚溪流域,大約是大甲溪南岸至舊濁水溪以北流域,是跨部落的統治或聯盟關係。

明鄭時期

大肚王國對於後來的明鄭時期鄭氏政權亦對抗之。1661年鄭成功領兵渡海攻打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取得台湾統治權,大肚王國頑強抵抗鄭軍,導致鄭成功等人認為他們受到荷蘭的煽動。由於鄭軍當時尚未攻下安平,就已缺糧,因此下令往北屯墾,就地取糧或種植,因此與大肚王國諸社發生激烈衝突,此次衝突,鄭軍將領楊祖陣亡,一鎮之兵(約五百人)「無一生還者」。後來鄭軍再派出將領黃安,以埋伏之計襲殺大肚社頭目。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之後,為了反之需要,實施「兵農合一」政策,派遣鄭軍分赴各地屯墾,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導致鄭氏政權和大肚王國數次武裝衝突。

其中1670年大肚王國轄下的沙轆社抵抗鄭氏侵略,遭鄭氏政權將領劉國軒強力進攻,屠殺至僅剩六人,幾乎滅族,史稱沙轆社之役

清治時期

1731年(雍正九年),清朝官吏對原住民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番亂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清軍利用岸裡社「以番制番」,翌年被鎮壓下來,大肚王國翌年亦告瓦解。

節慶

祖靈祭

台中沙鹿地區巴布拉族人於農曆八月二日舉行祖靈祭,也是傳統的過年節慶。[12]

歷史年表

起始年代見註釋1

  •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登陸臺灣。
  • 1638年:荷人獲海盜情報,得知大肚王國的存在。
  • 1640年代:大衛·賴特記載:米達赫區的領土為大肚王(Keizer van Middag)所轄有。
  • 1644年:荷人進攻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族,事成後南下進攻大肚王國,失敗。
  • 1645年:荷人再度進攻,毀13部落,國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約,依約定要參加地方會議,同年牛罵社沙轆社與斗尾龍岸社獨立,勢力開始衰退。
  • 1648年: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逝世,由其外甥甘仔轄·馬祿獲選為繼任人選。
  • 1650年代:約翰史楚斯英语John Struys遊記:「福爾摩沙是個非常富庶之島……最富庶的地方現由大肚王所統轄」。
  • 1654年:甘仔轄·馬祿和繼父特羅噶(Terroge)一同出席集會領受籐杖。
  • 1661年:明鄭軍隊登陸後與大肚王國發生武裝衝突,鄭軍將領高凌戰死;鄭成功楊祖征之,又被殺;鄭成功派黃安、陳瑞進攻,誘殺大肚將領阿德狗讓,戰火遍及大肚王國諸社。
  • 1662年:明鄭政權擊敗荷蘭並佔領臺灣南部。
  • 1664年:鄭經劉國軒半線屯田
  • 1670年:鄭經、劉國軒舉兵征服大肚王國,進攻大肚沙轆、斗尾龍岸等社並屠殺原住民,戰勝的明鄭得以吞併大肚臺地以西、神岡等地。大肚王國大部解體。
  • 1683年:清朝征臺並擊潰明鄭海軍,明鄭數月後後投降。
  • 1731年: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爆發。
  • 1732年:負責征伐大甲西社的福建分巡臺灣道倪象愷的劉姓表親為求立功,將大肚社(在今臺中市大肚區)五名前來幫助官府運糧的「良番」(歸順的原住民)斬首引發不滿,大肚王國集結大肚社與十餘社原住民圍攻彰化,清國派臺灣鎮總兵王郡以及岸裡社的部分原住民征伐,大肚社等社兵敗投降,大肚王國完全瓦解。
  • 1823年:中部平埔族因生活困難而大舉遷往埔里。

曾經轄下部落

原文名 中文名 位置 族群
Darida Suyt 大肚南社 臺中市大肚區社腳庄一帶 巴布拉族[13]:57-59
Darida Babat 大肚中社 臺中市大肚區山仔腳、頂街一帶
Darida Amicien 大肚北社
Bodor 水裡社 臺中市龍井區龍目井一帶
Salagh 沙轆社 臺中市沙鹿區一帶
Gomagh 牛罵社 臺中市清水區一帶
Babosacq 貓霧捒社 臺中市南屯區一帶
Aboan Tananoggan 斗尾龍岸/岸裡社 臺中市神岡區大社、社南、岸裡一帶 巴宰族
Aboan Auran 烏牛欄社 臺中市豐原區豐田里一帶
Aboan Balis 麻裡蘭社(阿里史社?) 臺中市豐原區社皮里一帶
Aboan Poali 樸仔籬社 臺中市豐原區朴子里一帶
Asock 阿束社 彰化縣和美鎮、伸港鄉一帶 巴布薩族
Baberiangh 半線、柴坑仔社 彰化縣彰化市一帶
Kakar Baroch 貓羅社 彰化縣芬園鄉舊社村一帶 阿立昆族
Kakar Sakaly 彰化縣芬園鄉茄荖一帶
Kakar Tachabou 1648年併入大武郡社
Tausa Mato 北投社 南投縣草屯鎮一帶
Tausa Talakey 南投社 南投縣南投市一帶
Tausa Bata 南投縣名間鄉萬丹番仔寮
Tavocol 大武郡社 彰化縣社頭鄉一帶

相關作品

  • 文化研究
  • 中文小說
    • 徐毅振《敦仔腳下大肚山夕暮》
    • 許瑞芳《大肚王傳奇》
    • 趙慧琳《大肚城、歸來》
    • 張秋鳳《大肚王國的故事》
    • 莫凡、蔡達源《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
    • 臺中一中 何冠威《鹿與白晝》(「第二屆全國高中職奇幻文學獎」首獎)

参见

註釋

  1. ^ 關於大肚王國起始年代未見史料有記載,現有不同說法。主要有16世紀說、17世紀說。在駱芬美所著《被誤解的臺灣史》一書中則採用16世紀中期說。這些說法由於沒有確鑿的依據能夠證實,因此受到質疑。荷蘭人得知該王國的存在的時間為1638年(17世紀)。
  2. ^ 「甘仔轄」又作「干仔轄」、「干馬轄」、「干仔旱」、「加瑪哈」,其中「干仔轄」、「干馬轄」、「干仔旱」有出現在清朝的土地調查文書中;「阿拉米」又作「阿斯拉米」。
  3. ^ Camachat又作Kamachat、Kamacht、Tackamaha;Aslamie又作Aslamies。
  4. ^ 「馬祿」又作「媽呂」。
  5. ^ Quataong又作Quataongh、Quata Ong、Quata Ongh,中文為「柯大王」。
  6. ^ 荷蘭文的middag對應到英文的midday、noon或afternoon,字面上有「中午」、「白天」的意味,但在現代荷蘭文中專指「下午」。
  7. ^ 「白晝之王」又稱「中晝之王」、「白日大帝」、「平埔太陽王」。
  8. ^ 漫畫家杜福安於繪本《大肚王傳奇》中指出阿拉米為抑鬱而終,享年四十多歲。[6]
  9. ^ 杜福安繪本《大肚王傳奇》中指出馬祿繼位時年約3歲。[6]

參考文獻

  1. ^ 1.0 1.1 甘為霖. 福爾摩莎地誌 (pdf).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 [2019-08-17].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8-17).  惟譯者誤譯荷蘭語發音,g應該翻譯成「赫]。[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 [2013-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3. ^ 李建霖.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大辭典:大肚王國.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原民會. [永久失效連結]
  4. ^ 陳國棟,《台灣的山海經驗》,台北市:遠流,ISBN 978-957-32-5679-3,頁382
  5. ^ 翁佳音,〈被遺忘的台灣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42卷4期,頁184
  6. ^ 6.0 6.1 杜福安,大肚王傳奇 42-1
  7. ^ 7.0 7.1 7.2 7.3 康培德,《環境、空間與區域:地理學觀點下十七世紀中葉「大肚王」統治的消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頁12
  8. ^ 8.0 8.1 8.2 8.3 中村孝志.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 社會·文化》. 板橋市: 稻鄉. ISBN 957-9628-60-2. 
  9. ^ Mann 1986; Wickham 1988: 63-78
  10. ^ Valentijn, François. Notes on the Topography. Campbell, William (编).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 with explanatory notes and a bibliography of the island. London: Kegan Paul. 1903: 6 [First published 1724 in Oud en Nieuw Oost-Indiën]. LCCN 04007338. 
  11. ^ 賴永祥,十七世紀荷蘭駐臺宣教師名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賴永祥長老史料庫,retrieved on 2013-07-29。
  12. ^ 林遠沖. .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8-09-11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3). 
  13. ^ 梁志輝. 《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中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1-07-01. ISBN 9789570288896. 

外部連結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
  • 台南「吉貝耍」之《台灣大明史.明代王國.建文王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01-18

大肚王國,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未知, 1732年, 是一個史前時期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巴布拉族, 巴布薩族, 巴宰族, 阿立昆族, 羅亞族建立的多部落酋邦, 米達赫, 荷蘭語, middag, 荷兰语发音, ˈmɪdɑx, 聆聽, 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員工大衛.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大肚王國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大肚王國 未知 a 1732年 是一個史前時期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巴布拉族 巴布薩族 巴宰族 阿立昆族 羅亞族建立的多部落酋邦 米達赫 荷蘭語 Middag 荷兰语发音 ˈmɪdɑx 聆聽 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員工大衛 賴特 David Wright 定義的一個擁有特殊政治地位的郡省地域 1 他稱呼統治者為米達赫王 1 在官方的熱蘭遮城日誌中尊稱該統治者為 君主 vorst 巴達維亞城日記 則是稱 番仔王 Quataongh 大肚王國 米達赫Middag未知 1732年大肚王國在東亞的地理位置首都大肚南社 主要在今臺中市大肚區一帶 常用语言中西部平原臺灣南島語群 其中拍瀑拉語為通行語言 巴則海語政府跨部落聯盟白晝之王 1648年甘仔轄 阿拉米 1648年 甘仔轄 馬祿历史 建立未知 荷蘭軍隊第二度進攻 阿拉米與東印度公司簽約1645年 阿拉米逝世 馬禄繼任大肚王1648年 明鄭與中部平埔族衝突1661年 沙轆社之役1670年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1732年ISO 3166码TW继承臺灣清治時期今属于 中華民國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社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大明慈悲國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外交史 軍事史 戰爭史 經濟史 货币史 鹽業史 糖業史 農業史 漁業史 林業史 建築史 百大建設 十大土木史蹟 工業史 礦業史 煤礦史 茶業史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藝術史 電影史 攝影史 漫畫史 動畫史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航空史 公路史 古道史 郵政史 通訊史 體育史 棒球史 賽馬史 教育史社會史 人口史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質史 地圖史 氣象史 天文史 鳥類學史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新北史 基隆史宜蘭史 桃園史新竹史 苗栗史 臺中史彰化史 南投史 雲林史嘉義史 臺南史澎湖史 高雄史 屏東史花蓮史 臺東史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臺灣遺址列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臺灣行政中心列表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臺獨 學運 環保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荷治臺灣歷史年表西治臺灣歷史年表明鄭臺灣歷史年表清治臺灣歷史年表日治臺灣歷史年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世界史新帝國主義 臺灣抗日運動太平洋戰爭 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 臺灣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 本土化運動臺灣問題 臺海現狀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族群 經濟 交通地理 文化 教育 法律政治 政府 軍事 外交臺灣主題首頁查论编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 在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 荷蘭時期的領域範圍主要在今天的臺中市 以及彰化縣北部和南投縣的一部分 2 3 其性質推測可能為一鬆散的部落聯盟 因為其政體無文字證據證明具有組織和有效率的統治形式 4 查证请求 目录 1 統治者 2 統治性質與內涵 3 歷史 3 1 史前時期 3 2 大航海時代 3 3 明鄭時期 3 4 清治時期 4 節慶 4 1 祖靈祭 5 歷史年表 6 曾經轄下部落 7 相關作品 8 参见 9 註釋 10 參考文獻 11 外部連結統治者 编辑大肚王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的君主 白晝之王 有兩位 分別是甘仔轄 阿拉米 b 荷蘭語 Camachat Aslamie c 和甘仔轄 馬祿 d 荷蘭語 Camachat Maloe 漢人稱大肚王為Quataong e 學者翁佳音推測可能係閩南語番仔王 Hoan a ong 的轉訛 5 荷語稱其為白晝之王 荷蘭語 Keizer van Middag f 臺灣原住民則稱之為Lelien g 歷任大肚王皆以 甘仔轄氏 為統治者之姓氏 而甘仔轄也是拍瀑拉語的別稱 甘仔轄 阿拉米於1648年駕崩後 h 其外甥甘仔轄 馬祿繼任大肚王 馬祿繼位後 由於尚年輕 i 所以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交涉時 大部份都由其繼父塔拉荷持籐杖出席集會 且因當時大肚社係傾向以女性核心來維持家系 當地實權在馬祿的外祖母手中 7 統治性質與內涵 编辑有學者認為 荷蘭文獻中的大肚王之 王 與 kingship概念不一定相同 7 1722年 康熙六十一年 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 臺海使槎錄 一書中 有這樣的記載 大肚山形 遠望如百雉高城 昔有番長名大眉 說明17世紀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 番長 存在 而其可能是跨部落的 王 的角色 是在祭典儀式中扮演對眾人祈福的角色 社眾對 王 呈貢獵物 王權 的內涵 包括對轄下之社發生紛爭時擔任仲裁 並提供實質庇護的能力 此一屬巴布拉族的 王 轄下統治19或20社 包含巴布拉 巴宰 巴布薩 阿立昆 羅亞等不同族群 依據蘇格蘭人大衛 賴特 David Wright 的記載 大肚王國最強盛的時候曾統治27個部落 只是後來有9至10部落獨立 8 82 王 所屬的大肚南社傾向以女性為核心來維持家系 王外出時的儀式性權力展現並不明顯 只有一 二名隨從跟隨 也沒有定奪屬民生死的權利 7 大肚王 透過流域體系建立的政治主權 具有地理環境相對穩定 握有河口區位等地理因素的基礎 利於在當時的背景下 透過流域體系建立跨語族的統治 然後 王 的統治內涵 再透過諸如控制首獲獵物權 仲裁屬民世俗紛爭 提供部份實質庇護 與扮演祭儀中的象徵性角色等含括經濟 政治 軍事與意識型態上的實踐 形塑出以 王 為統治範圍 以河口一帶為權力核心 流域體系為空間網絡的區域輪廓 7 9 歷史 编辑史前時期 编辑 大航海時代 编辑 参见 地理大发现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起殖民臺灣之後 於1638年獲海盜情報 知在中部馬芝遴地區 彰化縣福興鄉與鹿港鎮一帶 計22社 其中大甲溪以南的18社是由一位叫甘仔轄 阿拉米 Kamachat Aslamie 的領袖所統轄 但荷蘭人起初未派兵征服 大衛 賴特 David Wright 是16世紀40年代居住在臺灣上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蘇格蘭代理人 他將米達格列出11個平原地區的 郡或省 10 然而 在具官方色彩的熱蘭遮城日誌中 荷蘭人稱呼大肚地區的統治者與瑯嶠地區都是 君主 荷蘭語 vorst 地位次於國王 且瑯嶠君主相比大肚君主的威勢更大 到了1642年8月 荷蘭人征服北臺灣西班牙人後 將其目標轉為征服西部平原的原住民 以連通臺灣南北的道路 直到1644年 荷蘭上尉Piter Boon才正式率兵遠征北臺灣未臣服的原住民 戰勝後南下打通陸路 8 74 因為遭遇巴布拉族的強烈反擊而未成功 翌年Piter Boon再度進攻 摧毀了13座反荷部落 8 78 Kamachat Aslamie只得接受范布鍊 Simon van Breen 1643 1647 牧師的協調 11 1645年4月荷蘭人召開南部的地方會議 Kamachat Aslamie跟荷蘭東印度公司訂定條約 表示臣服 內容與瑯嶠君主與荷蘭人簽訂的瑯嶠條約內容類同 喪失不少權力 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臺灣為止 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 大肚王國不肯接受基督教 只讓歐洲人通過領土而不准他們定居 也無荷語的翻譯員 8 大肚王國在1645年左右所統轄的範圍主要是大肚溪流域 大約是大甲溪南岸至舊濁水溪以北流域 是跨部落的統治或聯盟關係 明鄭時期 编辑 大肚王國對於後來的明鄭時期鄭氏政權亦對抗之 1661年鄭成功領兵渡海攻打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 取得台湾統治權 大肚王國頑強抵抗鄭軍 導致鄭成功等人認為他們受到荷蘭的煽動 由於鄭軍當時尚未攻下安平 就已缺糧 因此下令往北屯墾 就地取糧或種植 因此與大肚王國諸社發生激烈衝突 此次衝突 鄭軍將領楊祖陣亡 一鎮之兵 約五百人 無一生還者 後來鄭軍再派出將領黃安 以埋伏之計襲殺大肚社頭目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之後 為了反清之需要 實施 兵農合一 政策 派遣鄭軍分赴各地屯墾 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 導致鄭氏政權和大肚王國數次武裝衝突 其中1670年大肚王國轄下的沙轆社抵抗鄭氏侵略 遭鄭氏政權將領劉國軒強力進攻 屠殺至僅剩六人 幾乎滅族 史稱沙轆社之役 清治時期 编辑 1731年 雍正九年 清朝官吏對原住民指派勞役過多 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 發生大甲西社番亂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清軍利用岸裡社 以番制番 翌年被鎮壓下來 大肚王國翌年亦告瓦解 節慶 编辑祖靈祭 编辑 台中沙鹿地區巴布拉族人於農曆八月二日舉行祖靈祭 也是傳統的過年節慶 12 歷史年表 编辑起始年代見註釋1 1624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登陸臺灣 1638年 荷人獲海盜情報 得知大肚王國的存在 1640年代 大衛 賴特記載 米達赫區的領土為大肚王 Keizer van Middag 所轄有 1644年 荷人進攻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族 事成後南下進攻大肚王國 失敗 1645年 荷人再度進攻 毀13部落 國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約 依約定要參加地方會議 同年牛罵社 沙轆社與斗尾龍岸社獨立 勢力開始衰退 1648年 大肚王甘仔轄 阿拉米逝世 由其外甥甘仔轄 馬祿獲選為繼任人選 1650年代 約翰史楚斯 英语 John Struys 遊記 福爾摩沙是個非常富庶之島 最富庶的地方現由大肚王所統轄 1654年 甘仔轄 馬祿和繼父特羅噶 Terroge 一同出席集會領受籐杖 1661年 明鄭軍隊登陸後與大肚王國發生武裝衝突 鄭軍將領高凌戰死 鄭成功令楊祖征之 又被殺 鄭成功派黃安 陳瑞進攻 誘殺大肚將領阿德狗讓 戰火遍及大肚王國諸社 1662年 明鄭政權擊敗荷蘭並佔領臺灣南部 1664年 鄭經派劉國軒到半線屯田 1670年 鄭經 劉國軒舉兵征服大肚王國 進攻大肚 沙轆 斗尾龍岸等社並屠殺原住民 戰勝的明鄭得以吞併大肚臺地以西 神岡等地 大肚王國大部解體 1683年 清朝征臺並擊潰明鄭海軍 明鄭數月後後投降 1731年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爆發 1732年 負責征伐大甲西社的福建分巡臺灣道倪象愷的劉姓表親為求立功 將大肚社 在今臺中市大肚區 五名前來幫助官府運糧的 良番 歸順的原住民 斬首引發不滿 大肚王國集結大肚社與十餘社原住民圍攻彰化 清國派臺灣鎮總兵王郡以及岸裡社的部分原住民征伐 大肚社等社兵敗投降 大肚王國完全瓦解 1823年 中部平埔族因生活困難而大舉遷往埔里 曾經轄下部落 编辑原文名 中文名 位置 族群Darida Suyt 大肚南社 臺中市大肚區社腳庄一帶 巴布拉族 13 57 59Darida Babat 大肚中社 臺中市大肚區山仔腳 頂街一帶Darida Amicien 大肚北社Bodor 水裡社 臺中市龍井區龍目井一帶Salagh 沙轆社 臺中市沙鹿區一帶Gomagh 牛罵社 臺中市清水區一帶Babosacq 貓霧捒社 臺中市南屯區一帶Aboan Tananoggan 斗尾龍岸 岸裡社 臺中市神岡區大社 社南 岸裡一帶 巴宰族Aboan Auran 烏牛欄社 臺中市豐原區豐田里一帶Aboan Balis 麻裡蘭社 阿里史社 臺中市豐原區社皮里一帶Aboan Poali 樸仔籬社 臺中市豐原區朴子里一帶Asock 阿束社 彰化縣和美鎮 伸港鄉一帶 巴布薩族Baberiangh 半線 柴坑仔社 彰化縣彰化市一帶Kakar Baroch 貓羅社 彰化縣芬園鄉舊社村一帶 阿立昆族Kakar Sakaly 彰化縣芬園鄉茄荖一帶Kakar Tachabou 1648年併入大武郡社Tausa Mato 北投社 南投縣草屯鎮一帶Tausa Talakey 南投社 南投縣南投市一帶Tausa Bata 南投縣名間鄉萬丹番仔寮Tavocol 大武郡社 彰化縣社頭鄉一帶相關作品 编辑文化研究 伊能嘉矩 臺灣文化誌 中文小說 徐毅振 敦仔腳下大肚山夕暮 許瑞芳 大肚王傳奇 趙慧琳 大肚城 歸來 張秋鳳 大肚王國的故事 莫凡 蔡達源 大肚王 甘仔轄 阿拉米 臺中一中 何冠威 鹿與白晝 第二屆全國高中職奇幻文學獎 首獎 参见 编辑 台湾主题 臺中歷史 阿德狗讓 沙轆社之役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福爾摩沙十一郡省註釋 编辑 關於大肚王國起始年代未見史料有記載 現有不同說法 主要有16世紀說 17世紀說 在駱芬美所著 被誤解的臺灣史 一書中則採用16世紀中期說 這些說法由於沒有確鑿的依據能夠證實 因此受到質疑 荷蘭人得知該王國的存在的時間為1638年 17世紀 甘仔轄 又作 干仔轄 干馬轄 干仔旱 加瑪哈 其中 干仔轄 干馬轄 干仔旱 有出現在清朝的土地調查文書中 阿拉米 又作 阿斯拉米 Camachat又作Kamachat Kamacht Tackamaha Aslamie又作Aslamies 馬祿 又作 媽呂 Quataong又作Quataongh Quata Ong Quata Ongh 中文為 柯大王 荷蘭文的middag對應到英文的midday noon或afternoon 字面上有 中午 白天 的意味 但在現代荷蘭文中專指 下午 白晝之王 又稱 中晝之王 白日大帝 平埔太陽王 漫畫家杜福安於繪本 大肚王傳奇 中指出阿拉米為抑鬱而終 享年四十多歲 6 杜福安繪本 大肚王傳奇 中指出馬祿繼位時年約3歲 6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甘為霖 福爾摩莎地誌 pdf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 2019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8 17 惟譯者誤譯荷蘭語發音 g應該翻譯成 赫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肚番王傳奇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 2013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2 李建霖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大辭典 大肚王國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原民會 永久失效連結 陳國棟 台灣的山海經驗 台北市 遠流 ISBN 978 957 32 5679 3 頁382 翁佳音 被遺忘的台灣原住民史 Quata 大肚番王 初考 臺灣風物 42卷4期 頁184 6 0 6 1 杜福安 大肚王傳奇 42 1 7 0 7 1 7 2 7 3 康培德 環境 空間與區域 地理學觀點下十七世紀中葉 大肚王 統治的消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頁12 8 0 8 1 8 2 8 3 中村孝志 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 社會 文化 板橋市 稻鄉 ISBN 957 9628 60 2 Mann 1986 Wickham 1988 63 78 Valentijn Francois Notes on the Topography Campbell William 编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described from contemporary records with explanatory notes and a bibliography of the island London Kegan Paul 1903 6 First published 1724 in Oud en Nieuw Oost Indien LCCN 04007338 賴永祥 十七世紀荷蘭駐臺宣教師名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retrieved on 2013 07 29 林遠沖 沙鹿拍瀑拉族力傳文化 祖靈祭團聚祭祖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8 09 11 2019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13 梁志輝 臺灣原住民史 平埔族史篇 中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1 07 01 ISBN 9789570288896 外部連結 编辑大肚番王傳奇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台南 吉貝耍 之 台灣大明史 明代王國 建文王朝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6 01 1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大肚王國 amp oldid 7568953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