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黨外運動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黨外運動,一般指中華民國在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之前,由非中國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因當時一黨專政的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結社自由,禁止組織政黨。反對派及其他社會公民團體與獨立主張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臺灣話Tóng-goā)為名推動台灣民主。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對國民黨的政見不同人士,裡面各式立場與派別皆有。[1]

「黨外」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該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黃信介開始,流行於1970年代。

形成

 
吳三連(左二)於1951年1月7日獲悉以65.5%高票當選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後在辦事處與支持者舉杯同歡。

1950年代,以黨外活動為名的台灣民主活動就以零散方式存在,如1950年代的民選縣市長(如吳三連高玉樹等)與台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郭雨新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許世賢)。[2][3][4][5]

 
1956年,黨外民主獨立運動先驅蘇東啟 (左)與蘇洪月嬌 (中)等合影於臺北北投,兩人所抱者應有一人係次女蘇治芬 (1953年生)

蘇東啟於1953年-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都以最高票當選,在民間享有「蘇大砲」美稱。1960年他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由於國民黨操控選舉,僅以6000多票落選,縣民因而以「光榮縣長落選人」稱之。雷震有意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時,蘇東啟也熱心支援;1960年9月雷震因雷震事件被捕,蘇東啟於雲林縣議會提案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成為官方眼中釘。1962年5月17日,警總軍法處以祕密庭判處蘇東啟死刑,但因法新社記者批露而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經聲請覆判後,國防部改判無期徒刑。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逝世特赦出獄,卻由於被褫奪公權而無法參選,但妻子蘇洪月嬌在省議員選舉中高票當選一戰成名。

1969年11月,臺北市舉行改制直轄市後的第一屆臺北市議員選舉,工人出身的康寧祥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第五選區(龍山雙園古亭城中),高票當選市議員。同年12月,國民黨政府舉行遷台後首次立法委員增額選舉,本屆選舉的立委為終身職。曾任兩屆台北市議員的黃信介也在康寧祥的助選下當選立委。[6]:62當時臺北市選區應選四席,國民黨提名兩席、重點支持洪炎秋,剩下一席黨外遇上黃信介與張詩經爭取。[6]:64最後黃信介成功當選立法委員。而本次選舉被視為黨外當選者亦有曾任省議員的郭國基,唯1970年郭國基病逝,黨外出身的終身職立委僅剩黃信介。

1972年,康寧祥在台北市參加立法委員選舉,高票當選。同時黃信介之弟黃天福也在與康寧祥搭配之下當選國大代表

 
臺灣戒嚴時期各種短命的黨外雜誌

1973年,《大學》雜誌的張俊宏參加台北市「黨外四人聯合陣線」角逐市議員,4人皆高票落選。當時民間甚至流傳著他們輸給「兩票」,即「買票和作票」的說法。

1975年8月,張俊宏、康寧祥、黃信介創辦《台灣政論》月刊,由康寧祥出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黃明宗(黃華)任副總編輯、黃信介任發行人,法律顧問由姚嘉文擔任。由於《台灣政論》對該年立委選舉時言論的升高,造成國民黨政府不滿,年底即遭停刊。但康寧祥再度蟬聯立委,當時以黨外名義當選者有彰化縣黃順興嘉義市許世賢,然而郭雨新卻敗北(當時該選區出現3萬張廢票,被懷疑種票)。

1977年地方選舉與中壢事件

1977年11月舉辦五項地方選舉(縣市長、縣市議員、臺灣省議員、臺北市議員、鄉鎮市長),造成黨外人士大串聯,國民黨受到空前挑戰。桃園縣出現脫黨參選的許信良最受矚目,雲林縣及臺南市亦有蘇東啟之妻蘇洪月嬌角逐省議員、「叛」黨的蘇南成角逐市長。11月19日發生「中壢事件」,許信良高票當選桃園縣長。當年黨外人士在縣市長當選4人、省議員當選21人(較著名的有南投縣張俊宏、雲林縣蘇洪月嬌、高雄縣余陳月瑛及宜蘭縣的林義雄)、台北市議員當選6人,得到空前勝利。然而剛興起的黨外運動此時卻出現了「群眾路線」及「議會路線」的分岐。

1978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呂秀蓮姚嘉文陳鼓應張德銘黃煌雄陳婉真王拓等人的投入為黨外運動注入了新血。9月,立委黃信介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由政治犯施明德擔任總幹事,並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做為候選人的共同政見。10月25日,「黨外人士國是會議」召開,發表聲明書,重申「堅決擁護民主憲政,反對暴力,熱愛和平」的立場。由高雄黑派大老余登發帶頭連署,共70人簽名。11月,「全國黨外助選團」總部成立,12月5日發生因國歌所引發的「中山堂事件」。

橋頭事件與美麗島事件

1979年年初,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以「涉嫌參加匪諜吳泰安叛亂」為由逮捕余登發、余瑞言父子。黨外人士發表〈為余氏父子被捕告全國同胞書〉,當日黨外人士走上街頭遊行(參加者約30人);桃園縣長許信良亦南下參加,此為橋頭事件。許信良卻因此遭到國民黨控制的縣議會彈劾並處以「停職」處分。6月,康寧祥陳永興創辦《八十年代》雜誌,康寧祥任發行人、司馬文武江春男)擔任總編輯。

1979年8月,黨外人士創辦《美麗島雜誌》,由黃信介任發行人、施明德任總經理、社長許信良、副社長呂秀蓮黃天福、總編輯張俊宏。年底,發生了美麗島事件

1980年3月18日起,展開為期9天的美麗島大審。4月18日,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施明德判無期徒刑,姚嘉文張俊宏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各判12年有期徒刑,造成黨外運動一度停頓。但受難者家屬卻紛紛打出如「為夫出征」等口號參加選舉,如姚嘉文之妻周清玉張俊宏之妻許榮淑黃信介之弟黃天福,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國大代表。而為美麗島大審奔走或辯護律師也紛紛參與政治及選舉,如張德銘當選立委及尤清省議員5票支持當選監察委員及後年蘇貞昌當選省議員謝長廷陳水扁當選台北市議員。此外,游錫堃林正杰的崛起也為黨外注入新血。而在此時開始,黨外開始有政黨的形成。

組黨工作

1983年,在謝長廷等人推動下正式成立「黨外中央後援會」;年底江鵬堅張俊雄林義雄之妻方素敏當選立委,但康寧祥張俊宏黃天福許信良之弟許國泰卻敗選。

1984年9月5日,「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簡稱「黨外公政會」)成立,會址設於台北市青島東路4號2樓之3,由費希平任理事長、林正杰任秘書長、林文郎任財務長。黨外公政會還曾一度被執政當局視為非法組織。

1985年3月,費希平退出黨外公政會,黨外公政會改選監理事,尤清任理事長;謝長廷任秘書長。同年11月的地方選舉,黨外台北市議員全數當選,其中新當選的包括顏錦福張德銘、黃天福之妻藍美津陳水扁的助理周伯倫;而林弘宣妻林黎錚則當選高雄市議員

1986年,公政會醞釀設立各地分會,導致內政部重申予以取締。5月10日「黨外公政會台北分會」率先成立;一周後康寧祥成立「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全島各地紛紛成立分會。

組成民主進步黨

1986年9月28日,黨外中央後援會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召開年底國大代表選舉及立法委員選舉的黨外候選人推薦會,朱高正上台提案要求黨外勢力立即組黨:「我堅決反對,民主運動發展到這個階段,大家還坐在那兒討論『組黨籌備委員會』。當年雷震還在籌組政黨階段,就已經『雞仔鳥仔抓到沒剩半隻』。組黨靠決心與勇氣,我正式建議:今天,現在就宣布組黨!」此話一出,立即獲得在場黨外人士的熱烈響應,全場強烈要求「立即組黨」,台下的黨外人士紛紛上台討論黨名,最後決定採用謝長廷提出的黨名「民主進步黨[7]。11月10日,民進黨於台北市環亞大飯店文化中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通過黨章、黨綱及選舉幹部,江鵬堅成為首任主席。年底舉辦的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仍處於「非法」狀態,加上台灣戒嚴令仍然維持,當時獲提名的人士仍以無黨籍參選。直至1987年台灣解嚴,民進黨正式公開進行動員政治和社會運動,黨外運動大致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没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第2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310頁,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2. ^ 蘇瑞鏘, 台灣(臨時)省議會「五龍一鳳」對結社權的態度——以「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省諮議會編, 2004
  3. ^ 賴昭呈, 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歷史與組織分析(1947-198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4. ^ 陳菊, 郭雨新與台灣戰後民主運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5. ^ 莊雅茹,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6. ^ 6.0 6.1 康寧祥. 《台灣,打拼 康寧祥回憶錄》. 允晨出版. 2014年1月二版. 
  7. ^ 楊祖珺. 陳水扁不敢讓人知道的事!. 知識和社會廣場(轉載《新新聞》). 2004-10-09. [永久失效連結]

来源

  • 沈超群(2007年4月):〈白色恐怖與新聞自由─政經氛圍與黨外雜誌傳承的系譜(1950-1980)〉,《史轍》,3:141-180,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 出版。

參見

黨外運動, 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社,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 臺灣歷史 台灣歷史年表史前時期荷治 1624 1662 西治1626 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 1933明鄭時期 1661 1683清治時期 1683 1895日治時期 1895 1945戰後時期 1945 迄今其他政權 時期分類宋治澎湖 元治澎湖 明治澎湖 法佔澎湖 荷治雞籠地區分類淡水國 雞籠國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勢力名分類 大肚王國 蛤仔蘭 卑馬巴 大龜文 加祿堂社 崩山八社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大明永和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大明慈悲國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外交史 軍事史 戰爭史 經濟史 货币史 鹽業史 糖業史 農業史 漁業史 林業史 建築史 百大建設 十大土木史蹟 工業史 礦業史 煤礦史 茶業史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藝術史 電影史 攝影史 漫畫史 動畫史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航空史 公路史 古道史 郵政史 通訊史 體育史 棒球史 賽馬史 教育史社會史 人口史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質史 地圖史 氣象史 天文史 鳥類學史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新北史 基隆史宜蘭史 桃園史新竹史 苗栗史 臺中史彰化史 南投史 雲林史嘉義史 臺南史澎湖史 高雄史 屏東史花蓮史 臺東史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臺灣遺址列表臺灣第一列表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臺灣行政中心列表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臺獨 學運 環保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荷治臺灣歷史年表西治臺灣歷史年表明鄭臺灣歷史年表清治臺灣歷史年表日治臺灣歷史年表戰後臺灣歷史年表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世界史新帝國主義 臺灣抗日運動太平洋戰爭 國共內戰二二八事件 臺灣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 本土化運動臺灣問題 臺海現狀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族群 經濟 交通地理 文化 教育 法律政治 政府 軍事 外交臺灣主題首頁查论编黨外運動 一般指中華民國在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之前 由非中國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之民主運動 因當時一黨專政的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 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 禁止組織政黨 反對派及其他社會公民團體與獨立主張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 以黨外 臺灣話 Tong goa 為名推動台灣民主 當時的黨外運動領袖主要是反對國民黨的政見不同人士 裡面各式立場與派別皆有 1 黨外 指的是國民黨之外的參政人士 該詞大量的使用則約自康寧祥 黃信介開始 流行於1970年代 目录 1 形成 2 1977年地方選舉與中壢事件 3 橋頭事件與美麗島事件 4 組黨工作 5 組成民主進步黨 6 参考文献 6 1 引用 6 2 来源 7 參見形成 编辑 吳三連 左二 於1951年1月7日獲悉以65 5 高票當選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後在辦事處與支持者舉杯同歡 1950年代 以黨外活動為名的台灣民主活動就以零散方式存在 如1950年代的民選縣市長 如吳三連 高玉樹等 與台灣省議會的 五龍一鳳 郭雨新 李萬居 郭國基 吳三連 李源棧 許世賢 2 3 4 5 1956年 黨外民主獨立運動先驅蘇東啟 左 與蘇洪月嬌 中 等合影於臺北北投 兩人所抱者應有一人係次女蘇治芬 1953年生 蘇東啟於1953年 1960年四次的雲林縣議員選舉都以最高票當選 在民間享有 蘇大砲 美稱 1960年他以黨外身分與國民黨提名之林金生角逐雲林縣長 由於國民黨操控選舉 僅以6000多票落選 縣民因而以 光榮縣長落選人 稱之 雷震有意籌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時 蘇東啟也熱心支援 1960年9月雷震因雷震事件被捕 蘇東啟於雲林縣議會提案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 成為官方眼中釘 1962年5月17日 警總軍法處以祕密庭判處蘇東啟死刑 但因法新社記者批露而引起海內外極大爭議 經聲請覆判後 國防部改判無期徒刑 1975年蘇東啟因蔣介石逝世特赦出獄 卻由於被褫奪公權而無法參選 但妻子蘇洪月嬌在省議員選舉中高票當選一戰成名 1969年11月 臺北市舉行改制直轄市後的第一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工人出身的康寧祥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第五選區 龍山 雙園 古亭 城中 高票當選市議員 同年12月 國民黨政府舉行遷台後首次立法委員增額選舉 本屆選舉的立委為終身職 曾任兩屆台北市議員的黃信介也在康寧祥的助選下當選立委 6 62當時臺北市選區應選四席 國民黨提名兩席 重點支持洪炎秋 剩下一席黨外遇上黃信介與張詩經爭取 6 64最後黃信介成功當選立法委員 而本次選舉被視為黨外當選者亦有曾任省議員的郭國基 唯1970年郭國基病逝 黨外出身的終身職立委僅剩黃信介 1972年 康寧祥在台北市參加立法委員選舉 高票當選 同時黃信介之弟黃天福也在與康寧祥搭配之下當選國大代表 臺灣戒嚴時期各種短命的黨外雜誌 1973年 大學 雜誌的張俊宏參加台北市 黨外四人聯合陣線 角逐市議員 4人皆高票落選 當時民間甚至流傳著他們輸給 兩票 即 買票和作票 的說法 1975年8月 張俊宏 康寧祥 黃信介創辦 台灣政論 月刊 由康寧祥出任社長 張俊宏任總編輯 黃明宗 黃華 任副總編輯 黃信介任發行人 法律顧問由姚嘉文擔任 由於 台灣政論 對該年立委選舉時言論的升高 造成國民黨政府不滿 年底即遭停刊 但康寧祥再度蟬聯立委 當時以黨外名義當選者有彰化縣的黃順興及嘉義市的許世賢 然而郭雨新卻敗北 當時該選區出現3萬張廢票 被懷疑種票 1977年地方選舉與中壢事件 编辑1977年11月舉辦五項地方選舉 縣市長 縣市議員 臺灣省議員 臺北市議員 鄉鎮市長 造成黨外人士大串聯 國民黨受到空前挑戰 桃園縣出現脫黨參選的許信良最受矚目 雲林縣及臺南市亦有蘇東啟之妻蘇洪月嬌角逐省議員 叛 黨的蘇南成角逐市長 11月19日發生 中壢事件 許信良高票當選桃園縣長 當年黨外人士在縣市長當選4人 省議員當選21人 較著名的有南投縣張俊宏 雲林縣蘇洪月嬌 高雄縣余陳月瑛及宜蘭縣的林義雄 台北市議員當選6人 得到空前勝利 然而剛興起的黨外運動此時卻出現了 群眾路線 及 議會路線 的分岐 1978年 立法委員選舉中呂秀蓮 姚嘉文 陳鼓應 張德銘 黃煌雄 陳婉真 王拓等人的投入為黨外運動注入了新血 9月 立委黃信介成立 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 由政治犯施明德擔任總幹事 並提出 十二大政治建設 做為候選人的共同政見 10月25日 黨外人士國是會議 召開 發表聲明書 重申 堅決擁護民主憲政 反對暴力 熱愛和平 的立場 由高雄黑派大老余登發帶頭連署 共70人簽名 11月 全國黨外助選團 總部成立 12月5日發生因國歌所引發的 中山堂事件 橋頭事件與美麗島事件 编辑1979年年初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以 涉嫌參加匪諜吳泰安叛亂 為由逮捕余登發 余瑞言父子 黨外人士發表 為余氏父子被捕告全國同胞書 當日黨外人士走上街頭遊行 參加者約30人 桃園縣長許信良亦南下參加 此為橋頭事件 許信良卻因此遭到國民黨控制的縣議會彈劾並處以 停職 處分 6月 康寧祥 陳永興創辦 八十年代 雜誌 康寧祥任發行人 司馬文武 江春男 擔任總編輯 1979年8月 黨外人士創辦 美麗島雜誌 由黃信介任發行人 施明德任總經理 社長許信良 副社長呂秀蓮及黃天福 總編輯張俊宏 年底 發生了美麗島事件 1980年3月18日起 展開為期9天的美麗島大審 4月18日 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 施明德判無期徒刑 姚嘉文 張俊宏 林弘宣 呂秀蓮 陳菊等各判12年有期徒刑 造成黨外運動一度停頓 但受難者家屬卻紛紛打出如 為夫出征 等口號參加選舉 如姚嘉文之妻周清玉 張俊宏之妻許榮淑 黃信介之弟黃天福 高票當選立法委員或國大代表 而為美麗島大審奔走或辯護律師也紛紛參與政治及選舉 如張德銘當選立委及尤清獲省議員5票支持當選監察委員及後年蘇貞昌當選省議員 謝長廷及陳水扁當選台北市議員 此外 游錫堃及林正杰的崛起也為黨外注入新血 而在此時開始 黨外開始有政黨的形成 組黨工作 编辑1983年 在謝長廷等人推動下正式成立 黨外中央後援會 年底江鵬堅 張俊雄及林義雄之妻方素敏當選立委 但康寧祥 張俊宏 黃天福及許信良之弟許國泰卻敗選 1984年9月5日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 簡稱 黨外公政會 成立 會址設於台北市青島東路4號2樓之3 由費希平任理事長 林正杰任秘書長 林文郎任財務長 黨外公政會還曾一度被執政當局視為非法組織 1985年3月 費希平退出黨外公政會 黨外公政會改選監理事 尤清任理事長 謝長廷任秘書長 同年11月的地方選舉 黨外台北市議員全數當選 其中新當選的包括顏錦福 張德銘 黃天福之妻藍美津及陳水扁的助理周伯倫 而林弘宣妻林黎錚則當選高雄市議員 1986年 公政會醞釀設立各地分會 導致內政部重申予以取締 5月10日 黨外公政會台北分會 率先成立 一周後康寧祥成立 黨外公政會首都分會 全島各地紛紛成立分會 組成民主進步黨 编辑1986年9月28日 黨外中央後援會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召開年底國大代表選舉及立法委員選舉的黨外候選人推薦會 朱高正上台提案要求黨外勢力立即組黨 我堅決反對 民主運動發展到這個階段 大家還坐在那兒討論 組黨籌備委員會 當年雷震還在籌組政黨階段 就已經 雞仔鳥仔抓到沒剩半隻 組黨靠決心與勇氣 我正式建議 今天 現在就宣布組黨 此話一出 立即獲得在場黨外人士的熱烈響應 全場強烈要求 立即組黨 台下的黨外人士紛紛上台討論黨名 最後決定採用謝長廷提出的黨名 民主進步黨 7 11月10日 民進黨於台北市環亞大飯店文化中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並通過黨章 黨綱及選舉幹部 江鵬堅成為首任主席 年底舉辦的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選舉 民進黨仍處於 非法 狀態 加上台灣戒嚴令仍然維持 當時獲提名的人士仍以無黨籍參選 直至1987年台灣解嚴 民進黨正式公開進行動員政治和社會運動 黨外運動大致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没有黨名的黨 美麗島政團的發展 第2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310頁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 蘇瑞鏘 台灣 臨時 省議會 五龍一鳳 對結社權的態度 以 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 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省諮議會編 2004 賴昭呈 台灣政治反對運動 歷史與組織分析 1947 198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陳菊 郭雨新與台灣戰後民主運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莊雅茹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 許世賢 1908 1983 的政治生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6 0 6 1 康寧祥 台灣 打拼 康寧祥回憶錄 允晨出版 2014年1月二版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楊祖珺 陳水扁不敢讓人知道的事 知識和社會廣場 轉載 新新聞 2004 10 09 永久失效連結 来源 编辑 沈超群 2007年4月 白色恐怖與新聞自由 政經氛圍與黨外雜誌傳承的系譜 1950 1980 史轍 3 141 180 台北 東吳大學歷史系 出版 參見 编辑 中华民国主题 台湾主题 政治主题 197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7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3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8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臺灣省議會 臺灣省議員列表 牽阮的手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黨外運動 amp oldid 751135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