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卡拉玛经

羈舍子經巴利語කෙසපුත‍්ත සුත‍්ත/Kesaputta Sutta或ကေသမုတ္တိ သုတ္တ/Kesamutti Sutta),通稱伽藍族經[1]巴利語กาลาม สุตฺต)、迦羅摩人经卡拉玛人经(英語:Kalama Sutta),上座部佛教经典,载《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其主要讲述佛陀在羈舍子村(今羈舍英语Kesaria)对伽藍族(卡拉玛族)的教诲。

印度比哈尔邦羈舍塔英语Kesaria stupa佛陀在此传授《卡拉玛经》

其对应的汉传佛教经典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中《伽藍經》第六卷。[2]

简介 编辑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伽藍人因各宗派教义不同,而不能分辨是非真假,故向佛陀请教[3]。佛陀对该问题讲述了《羁舍子经》,意在告诉人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以免成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佛陀并为此总结了十准则(此准则出於上座部巴利藏,汉传大正藏無)[4]

  1. 勿信风说;
  2. 勿信传说;
  3. 勿信臆说;
  4. 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5. 勿信基于寻思者;
  6. 勿信基于理趣者;
  7. 勿信熟虑于因相者;
  8. 勿信审虑忍许之见相合;
  9.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
  10. 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如果坚持这十种准则,就能够做到远离贪嗔痴三毒,在此生就能得到四种内心安乐[5][6]

  1. 第一种安乐:他会想:“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有无因果业报。但若它们存在,我死后肯定会出生在美好世界中。”[7][8]
  2. 第二种安乐:他会想:“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有无因果业报。即使没有,我仍然在死后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博得美德。”[9][10]
  3. 第三种安乐:他会想:“若恶人有恶报,那么我不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不造恶业,我将来肯定不会遇到不幸。”[11][12]
  4. 第四种安乐:他会想:“若恶人没有恶报,那么至少我能做到无愧于他人。”[13][14]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注意此處的音譯詞“伽藍”(Kālāma>Kalam)和「伽藍」(Sangharama>Gharam)語源不同
  2. ^ 巴利語《羈舍子經》研究 (PDF). [2020-07-12].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7-12). 
  3.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大德!有沙门、婆罗门众来至克萨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于他说则予驳斥、轻蔑、卑视、抛掷。大德!复有他类沙门、婆罗门来至克萨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说,相反者,对他说则于驳斥、轻蔑、卑视、抛掷。大德!对彼等,我等有惑,有疑于此等沙门、婆罗门诸氏中,谁语真实?谁语虚妄?”
  4.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卡拉玛人!汝等所惑是当然,所疑是当然,有惑之处,定会起疑。卡拉玛人!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勿信基于寻思者;勿信基于理趣者;勿信熟虑于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毁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无益与苦--则卡拉玛人!汝等于时应断(彼)!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贪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
  5.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卡拉玛人!彼胜弟子如是心无怨憎,心无贪欲、如是心无杂染,如是心净,彼于现法得四慰安。”
  6.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卷:“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離恚離諍。除去睡眠無調.貢高。斷疑.度慢。正念正智。無有愚癡。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7.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若有后世,若有善作恶作业之异熟果,既有是处,我身坏、死后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8.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卷:“復次。伽藍。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如是我於現法中。非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
  9.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若又无后世,若无善作恶作业之异熟果,与此现法,以无怨、无贪、无苦、有乐来护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10.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卷:“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11.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若作(恶)之人有恶报,则我将不对任何人怀恶意,不造恶业之人,何有苦耶?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
  12.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卷:“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13. ^ 巴利大藏经·增支部》第三集第65经:“若作恶之人无有恶报,则现在于二者我已清净,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14.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阿含经·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卷:“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外部链接 编辑

  • 增支部3集66經/給瑟目大經(莊春江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卡拉玛经, 羈舍子經, 巴利語, සප, kesaputta, sutta或က, သမ, kesamutti, sutta, 通稱伽藍族經, 巴利語, กาลาม, 迦羅摩人经或卡拉玛人经, 英語, kalama, sutta, 上座部佛教经典,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其主要讲述佛陀在羈舍子村, 今羈舍, 英语, kesaria, 对伽藍族, 卡拉玛族, 的教诲, 印度比哈尔邦的羈舍塔, 英语, kesaria, stupa, 佛陀在此传授, 其对应的汉传佛教经典载于,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 羈舍子經 巴利語 ක සප ත ත ස ත ත Kesaputta Sutta或က သမ တ တ သ တ တ Kesamutti Sutta 通稱伽藍族經 1 巴利語 kalam sut t 迦羅摩人经或卡拉玛人经 英語 Kalama Sutta 上座部佛教经典 载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其主要讲述佛陀在羈舍子村 今羈舍 英语 Kesaria 对伽藍族 卡拉玛族 的教诲 印度比哈尔邦的羈舍塔 英语 Kesaria stupa 佛陀在此传授 卡拉玛经 其对应的汉传佛教经典载于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中 伽藍經 第六卷 2 简介 编辑 nbsp 上座部佛教國家和地區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傣區 柬埔寨 老撾 孟加拉 越南南部 馬來西亞 尼泊爾 印度 印尼典籍集结 阿毗达摩 巴利三藏 巴利聖典協會 巴利藏外文獻 英语 Paracanonical texts Theravada Buddhism 巴利文献 英语 Pali literature 義註 複註 英语 Sub commentaries Theravada 複複註 英语 anutika 摄阿毗达摩义论 英语 Abhidhammattha sangaha 清淨道論 解脱道论歷史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 分別說部 赤銅鍱部 大寺派 阿育王 帝須目犍連子 第三次集結 第四次结集 第五次集結 第六次集結 英语 Sixth Buddhist council 摩哂陀 僧伽蜜多 覺音 法护尊者 英语 Anagarika Dharmapala 法护 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 英语 Parakramabahu I 雷迪西亚多 英语 Ledi Sayadaw 島史 大史 佛教现代主义 内观运动 英语 Vipassana movement 教義三寶 三皈依 二十八佛 四向四果 沙门果 阿罗汉 应供 輪回 轮回 佛教 涅槃 中道 八正道 四諦 业处 内观 戒律 五戒 毗奈耶 修学制度 佛教伦理 英语 Buddhist ethics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nbsp 佛教主題查看讨论编辑伽藍人因各宗派教义不同 而不能分辨是非真假 故向佛陀请教 3 佛陀对该问题讲述了 羁舍子经 意在告诉人们 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情 以免成为他人 包括佛陀本人 的知识奴隶 佛陀并为此总结了十准则 此准则出於上座部巴利藏 汉传大正藏無 4 勿信风说 勿信传说 勿信臆说 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勿信基于寻思者 勿信基于理趣者 勿信熟虑于因相者 勿信审虑忍许之见相合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 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如果坚持这十种准则 就能够做到远离贪嗔痴三毒 在此生就能得到四种内心安乐 5 6 第一种安乐 他会想 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 有无因果业报 但若它们存在 我死后肯定会出生在美好世界中 7 8 第二种安乐 他会想 我不确定此世有无轮回 有无因果业报 即使没有 我仍然在死后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博得美德 9 10 第三种安乐 他会想 若恶人有恶报 那么我不对任何人怀有恶意 不造恶业 我将来肯定不会遇到不幸 11 12 第四种安乐 他会想 若恶人没有恶报 那么至少我能做到无愧于他人 13 14 參考文獻 编辑 注意此處的音譯詞 伽藍 Kalama gt Kalam 和 伽藍 Sangharama gt Gharam 語源不同 巴利語 羈舍子經 研究 PDF 2020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7 12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大德 有沙门 婆罗门众来至克萨普塔邑 彼等之述示自说 相反者 对于他说则予驳斥 轻蔑 卑视 抛掷 大德 复有他类沙门 婆罗门来至克萨普塔 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说 相反者 对他说则于驳斥 轻蔑 卑视 抛掷 大德 对彼等 我等有惑 有疑于此等沙门 婆罗门诸氏中 谁语真实 谁语虚妄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卡拉玛人 汝等所惑是当然 所疑是当然 有惑之处 定会起疑 卡拉玛人 汝等勿信风说 勿信传说 勿信臆说 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勿信基于寻思者 勿信基于理趣者 勿信熟虑于因相者 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 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卡拉玛人 若汝等只自觉 此法是不善 此法是有罪 此法是智者之所诃毁者 若将此法圆满 执取之即能引来无益与苦 则卡拉玛人 汝等于时应断 彼 卡拉玛人 汝等如何思维耶 起于人内心之贪是为益耶 或为无益耶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卡拉玛人 彼胜弟子如是心无怨憎 心无贪欲 如是心无杂染 如是心净 彼于现法得四慰安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伽藍經 第六卷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成就身淨業 成就口 意淨業 離恚離諍 除去睡眠無調 貢高 斷疑 度慢 正念正智 無有愚癡 彼心與慈俱 遍滿一方成就遊 如是 二三四方 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 心與慈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 悲 喜心與捨俱 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 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若有后世 若有善作恶作业之异熟果 既有是处 我身坏 死后得趣天世 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伽藍經 第六卷 復次 伽藍 無此世彼世 無善惡業報 如是我於現法中 非以此故為他所毀 但為正智所稱譽 精進人 正見人說其有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若又无后世 若无善作恶作业之异熟果 与此现法 以无怨 无贪 无苦 有乐来护自己 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伽藍經 第六卷 復次 伽藍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念惡 所以者何 自不作惡 苦何由生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若作 恶 之人有恶报 则我将不对任何人怀恶意 不造恶业之人 何有苦耶 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伽藍經 第六卷 復次 伽藍 若有所作 必不作惡 我不犯世怖與不怖 常當慈愍一切世間 我心不與眾生共諍 無濁歡悅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巴利大藏经 增支部 第三集第65经 若作恶之人无有恶报 则现在于二者我已清净 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中阿含经 業相應品 伽藍經 第六卷 如是 伽藍 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 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外部链接 编辑增支部3集66經 給瑟目大經 莊春江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alama Sutta To the Kalamas 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卡拉玛经 amp oldid 7986301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