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豫山豫亭,后改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紹興人,為中国近代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鲁迅生前創作了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稱他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魯迅在中国有「民族魂」之稱。

周树人
攝於1930年
豫才
出生(1881-09-25)1881年9月25日(光緒七年八月初三)
 大清浙江省寧紹台道绍兴府會稽縣
(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逝世1936年10月19日(1936歲-10-19)(55歲)
 中國上海市引翔区
墓地 中国上海長寧區上海万国公墓(1936年-1956年)
 中国上海市虹口區鲁迅公园鲁迅墓 (1956年至今)
筆名鲁迅(詳見#曾用笔名一節)
職業文学家评论家
語言國語吳語日語文言,略通德語英語
國籍 中國
民族汉族
教育程度大学自退
母校东京弘文学院
东北帝國大学
創作時期1918年-1936年[註 1]
體裁杂文小说散文诗歌
主題国计民生
文學運動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代表作吶喊
狂人日记》(首篇白話文創作)
阿Q正传
野草
孔乙己
祝福
配偶朱安(1906年7月6日至其逝世)
伴侶许广平(1927年起同居至其逝世)
兒女周海婴
親屬曾祖母:戴太君(1813年-1892年)
祖父:周介孚(1836年-1904年)
祖母:蒋太君(1841年-1910年)
叔祖:周玉田
父:周伯宜(1859年-1896年)
母:鲁瑞
二弟:周作人(1885年-1967年)
三弟:周建人(1888年-1984年)
受影響於李大钊列宁陈独秀嵇康阮籍章太炎劉師培波德莱尔尼采斯特林堡安德烈耶夫廚川白村果戈理列夫·托爾斯泰夏目漱石
施影響於毛泽东柔石臺靜農馮雪峰瞿秋白周恩来茅盾胡风尚悦萧红丁玲江青陳映真

笔名
繁体字 魯迅
简化字 鲁迅
本名
繁体字 周樹人
简化字 周树人

生平

早年

 
少年鲁迅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於浙江省绍興府會稽縣府城内東昌坊口(周家西门口西轴线上,今屬绍興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29号鲁迅故居西次间楼下,鲁迅纪念馆西侧)[1][2][3][4]的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同治年間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捐內閣中書

魯迅童年生活於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成為後來鲁迅的兩部小說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魯迅頗受演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1892年(光绪18年),10歲就讀於家鄉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

1893年(光绪19年),周福清因為向浙江鄉試主考官殷汝璋行賄,謀求其子周伯宜錄取,被殷汝璋舉報,而被革職下獄,鲁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科舉舞弊案判處了“斬監候”,周家為了使周福清得以活命,每年花費大筆資金疏通官府,直到八國聯軍事件之後,周福清才被赦免。但這八年的支出,周家家道衰落,同時期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鲁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註 2]

1898年,鲁迅后来在自叙传略写道:“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1898年4月,鲁迅離開家鄉的三味書屋,進入金陵“无需学费的学校”: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因为远房的叔祖周庆蕃(号椒生)在这所学校教汉文,兼当管轮堂监督。并改名為周樹人。“那时候考学堂本不难,只要有人去无不欢迎,所以鲁迅考入水师,本来并不靠什么情面,不过假如椒生不在那里,也未必老远的跑到南京去。”鲁迅后来这样回忆起当时离家的情景:“我要进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8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件事,终于到N进了K学堂了。”5月份入学,经过三个月的试读后补为正式生,分在管轮班。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段经历有相当多的描述:“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教师思想太陈旧太迷信,只会照本宣科,有位汉文老师说地球有两个,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一个自动,一个被动,让鲁迅哭笑不得。海军学校学生按理应天天习水,学堂原有大游泳池,因为淹死了两个学生就被填平,还在上面造了个小小的关帝庙来镇邪。第一学期期末,学校新来一个派头十足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他总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装成学者的架势。有次上课点名,他把学生“沈钊”的名字念成“沈钧”,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后来鲁迅和同学们都称这位教员叫“沈钧”。于是总办在两天之内宣布:给鲁迅和另外十几个同学记了两次小过,两次大过,再犯一次小过,就得开除了。1898年10月,转考入南京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

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于1899年2月开学。该学堂实际也就招生了一届(1898年10月至1902年1月共24人)。與陳衡恪结下友谊。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采煤,所以学校的功课以矿务为主,鲁迅感到非常新鲜。鲁迅自学了《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和先前父亲生病时医生的议论和方药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在该校三年学习,鲁迅掌握了德语,后来据此翻译了《死魂灵》;很刻苦的整本抄地质学的讲义,学了些科学知识;教员中有新党,喜欢看时务报,鲁迅也受到维新和革命的影响。三年时间里鲁迅学了《矿学》、《地质学》、《测算学》和《测图学》等课程,考试成绩优秀。鲁迅散文《朝花夕拾》回忆:

到第三年我们下矿井去的时候,情况实在颇凄凉,抽水机当然还在转动,矿洞里积水却有半尺深,上面也有点漏水下,几个矿工便在这里鬼一般工作着。

1902年1月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鲁迅的毕业执照(毕业证)写着:

学生周树人,现年廿一岁,身中面白无须,浙江省绍兴府会稽人,今考得一等第三名。

毕业后考取了“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奏奖五品顶戴”的官费对日留学生。鲁迅后来回忆说:“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餘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留學日本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0岁的鲁迅赴日本,在写给弟弟周作人的信中,他说自己要入读成城学校——日本为留学生开设的一所陆军士官预备学校。当时凡进成城学校的留学生,均由中国留学生陆军监督审批,所以鲁迅未能进入。只好先入东京弘文学院(日本专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速成性质的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柔道创始人嘉納治五郎开办该校,普通科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个月、八个月、一年、一年半不等),入编江南班(班次以学生省籍编排)。鲁迅是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鲁迅在弘文书院除了学日语,也经常上嘉納治五郎亲自教的柔术课。

鲁迅与许寿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浙江同乡会,会上决定出版百科全书式的月刊《浙江潮》,成为留日学界宣传革命的重要刊物之一。鲁迅从创刊时起,就订购保存并积极撰稿支持。所撰稿子除了从德文版翻译各种欧美小说,还有矿物地质论文等。1903年,鲁迅参加了鼓吹革命的“浙学会”。在《浙江潮》上,鲁迅以笔名「索子」于1903年发表近万字的《中国地质略论》,是中国首次使用「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年代中文名称(从日文翻译),中文首次使用“猿人”、“化石”,明确提出地质学一词并下定义“地质学者,地球之进化史也,凡岩石之成因,地壳之构造,皆所深究”。在前文基础上,1906年鲁迅与路矿学堂同学顾琅合著完成著作《中国矿产志》,此书被晚清、民国初期的教育部门指定推荐为「国民必读」和「中学堂参考书」。这两部作品是中国人写的最早地质专业论文之一(实际上在数月前已有地质文章发表)。1903年,鲁迅在《月界旅行》的序言中的《说鈤》一文,刊发于《浙江潮》刊物上;这里的“鈤”是指化学元素“”,距瑪麗·居禮获诺贝尔奖只隔了半年。

習醫

 
鲁迅像(仙台市博物馆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

1904年4月,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获得“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文凭。按清政府给予的官费资格,鲁迅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但鲁迅决意学医,理由是:

  • 西医对日本的维新有助力;
  • 毕业回国后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误治的病人的痛苦,还可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 鲁迅自幼牙齿不好

因看不惯一些留日学生的吃喝玩乐,所以选择远离东京、地处东北偏僻小城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中国驻日公使兼留学生监督杨枢向该校校长发出照会,介绍鲁迅入校。鲁迅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学校不收鲁迅学费。[註 3]仙台給魯迅影響最大的是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註 4]鲁迅对医专生活的印象,第一是死记硬背:“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顿锢。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课时太多,无暇译述:“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学问,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

1904年年底,鲁迅成为光复会第一批会员。

習文

1906年鲁迅在医专课堂上观看老师播放的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里面有中国人给沙俄当坐探,被日军逮捕以间谍罪枪毙砍头,大量本地中国人围观。鲁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决定弃医从文。[註 5]1906年3月,医专作为大二生退学。告诉许寿裳:“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

再次旅日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蹈海自尽,鲁迅参加了陈天华追悼会。[註 6]

1906年,远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鲁瑞用“母病速归”的电报召回,在7月26日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安结婚[7][8],但一生幾未与朱安有行夫妻之實(据荆有麟回忆,鲁迅称“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又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日本[8](相傳為魯迅住了三天就前往日本,但参照周作人日记,鲁迅当年并非婚后第四天东渡,而是住到秋天才动身的[9],八九月份之间)。鲁迅非常不喜欢这位传统的妻子,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浙江绍兴老家,鲁迅都尽力防止与朱安见面,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鲁迅的母亲[10]。1906年6月,鲁迅再次东渡日本之后,从仙台来到东京,将自己的学籍从仙台医专列入东京独逸语学会(现独协大学)下属的德语学校。[註 7]1907年夏,鲁迅与许寿棠、周作人、袁文薮、苏曼殊等人尝试创办文艺杂志《新生》但终未出版。在此期间与周作人合译英国哈兰德、兰格合著小说《红星佚史》,并于同年年末于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同时在《河南》杂志创刊号发表《人之历史》[11]

1908年,章太炎流亡东京,鲁迅在章太炎家听《说文解字》《庄子》《楚辞》等,成为章太炎的学生。1908年1月和6月,于《河南》杂志发表《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1908年8月,于《河南》杂志发表译著匈牙利籁息的《裴彖飞诗论》,同时发表《文化偏至论》。1908年12月,受章太炎影响,鲁迅于《河南》杂志发表《破恶声论》。[12]

回國任職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优级生理学、初级化学教员,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学教员,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後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小說)。

1912年,鲁迅到中華民國教育部工作,袁世凱做大總統後,隨政府搬到北京,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教育部僉事。这时,他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並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兼职讲师。[註 8]

1914年,鲁迅与其他章太炎弟子钱玄同、许寿裳促成教育部通过章太炎的记音方案,作为国语的标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發表創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魯迅《自嘲》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魯迅《狂人日记》

1918年,36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用现代形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週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訪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魯迅與泰戈爾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在教育部

魯迅共做了14年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公務員,主要的業績有:擔任國語統一會教育部代表,協調制定注音字母(與馬裕藻朱希祖許壽裳錢稻孫共同提議並執筆文案「統一讀音,不過改良反切,故以合於雙聲疊韻的簡筆漢字最為適用」);與錢稻孫許壽裳2位科長合作中華民國國徽設計案,執筆《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說明書全文詳見2005年版《魯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圖書情報(圖書資訊)業務:督導京師圖書館(后來的北京圖書館,現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等。直到1925年4月章士釗章受北洋政府任命成為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支持當時被任命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長的杨荫榆壓制反對其校務施政的學界浪潮,魯迅在當中是非常積極帶領學界與章多次交鋒抗爭,而被章免職。

到8月章強令關停北京女子師大,為此魯迅向中華民國平政院提起行政訴訟并勝訴[13],依法可以復職,但他選擇離開政府體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總長後,簽署了讓僉事周樹人復職的命令,並以兼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身份發出新的教授聘書,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發后,易培基等都被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通緝了,不過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註 9]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學院期间(1927年12月至1931年12月),魯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每月工資300圓[14]。大學院改回教育部后,這筆工資名義改為「教育部編譯費」,仍按月支付,4年鲁迅共领薪水14700圆大洋[14]。1932年起,魯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約編譯」。

1919年11月,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卖掉绍兴的老宅,合力购置北京西城八道湾11号三进的四合院,全家居住于此。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信与鲁迅绝交。据称兄弟失和的原因,是因为鲁迅调戏弟媳羽太信子,而另外的说法,是因为鲁迅对羽太信子持家奢侈不满。随后鲁迅搬到砖塔胡同居住。

在厦门和广州

 
鲁迅,1928年3月22日摄于景云里寓中。其时鲁迅入住上海不满一年。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對北洋政府失望,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1月16日,45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等人的陪伴下移入国立中山大学,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当时是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请鲁迅到校,朱在中大欢迎会上尊称鲁迅为“战斗者,革命者”。[14]:16[註 10]不久,朱家骅又聘顾颉刚来中大。鲁迅认为,顾颉刚自北大毕业才6年就当研究教授,因而很不服气,声称只要顾来他便走人。2月18、19日,赴香港上環基督教青年會禮堂舉行兩場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

在上海的晩年

 
1929年鲁迅在北京对群众讲演
 
1931年4月20日,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前排左一)全家摄于上海。鲁迅抱着的孩子是周海婴,身后是其伴侣许广平。
 
1933年5月1日,鲁迅在上海,身上穿着伴侣许广平为他编织的毛衣
 
鲁迅生平不苟言笑,這是鲁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沙飞摄于1936年10月8日。十一天后,鲁迅逝世。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是谓四一二事件,几天后又发生了广州四一五事变[14]

1927年10月,鲁迅搬至上海,直至去世。當時他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並开始批判国民政府。鲁迅在虹口先后有三处寓所:横浜路景云里、拉摩斯公寓以及施高塔路大陆新村。

1927年到1929年,创造社太阳社的左派成员和鲁迅展开了论战,他们批评鲁迅“开倒车”,“不再呐喊”,是“青年的绊脚石”,是“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郭沫若甚至称他是法西斯分子,鲁迅则认为他们“把宣传当文艺”、“技巧拙劣”、“极左倾”、“不敢正视革命自身的暴力和黑暗”,是才子加流氓,鲁迅进一步提出人的性格、感情等带有阶级性,但并不只有阶级性。[15]鲁迅的论战文章主要收录于《三闲集》。

眼见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国民政府不顾民众意愿肆意行事,于1930年2月13日,鲁迅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4],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部分成員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批评过当时笔名为“狄克”的张春桥[註 11]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是為中國創作版畫的先鋒。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1月30日,鲁迅和周建人两家共十口人躲进鲁迅的密友内山完造创办的内山书店的三楼避难。2月6日,鲁迅和周建人一家以及仆人等十人又到英租界内的内山书店分店避难。[16]

1933年4月,内山完造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替鲁迅租下大陆新村的住所(今上海鲁迅故居)。[17]鲁迅自1933年4月11日至逝世前一直居住于此。

1935年,抗日形势更加迫切,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周扬等人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1936年6月,胡风在鲁迅支持下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激发了中国文坛关于两个口号之争,鲁迅逝世以后,论争逐渐平息。

逝世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逝世。
 
1956年为鲁迅移灵。鲁迅棺材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是茅盾、许广平(鲁迅夫人)、宋庆龄等;右边依次是巴金、周扬、张春桥、金仲华等。
 
1966年纪念鲁迅逝世30周年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終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出丧前一天(10月21日)下午16时,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沈钧儒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绸幛应该怎样,乐队应该怎样,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现在来不及了,你一定去办好”,务必于第二天上午九时前办好。姚士彦决定用大幅白绸幛,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黑色大字。于是,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店赶制。绸幛送到治丧委员会后,沈钧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认为非常恰当,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

1936年10月21日下午,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人。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等立在高台上,由蔡元培、宋庆龄先后致悼辞后,沈钧儒讲话,他激动地说:“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现在,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到的都是民众自己。这个,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万国殡仪馆启灵(抬了鲁迅先生的灵柩放入墓穴)时的抬棺人共12人,分为左右两排,最前面的两个是李堯棠﹙巴金﹚、鹿地亘,后面依次为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田军)、黎烈文[18]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遺囑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兒周海嬰“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19],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20]

著作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在他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如《记念刘和珍君》,《祝福》,《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等,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说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1]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鄉》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妇孺皆知。

 
鲁迅1933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

特色

魯迅小說主題多是反封建、反禮教、反傳統,反迷信,反映人性的陰暗面,善於諷刺,用筆深刻冷雋而富幽默感,善於創造典型人物,描寫人物的面貌言語、心理和行動,並善於描寫環境、場面及渲染氣氛。

魯迅深受日、俄文學作品影響,體裁新穎獨創,句法簡潔峭拔,故事多以故鄉為背景,且多屬有所本者。

杂文

鲁迅首创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新文体——“杂文”,并将之发扬光大。他的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匕首投枪一說本於魯迅《南腔北調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機》),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魯迅雜文是匕首、是投鎗,「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題材廣泛,對社會的黑暗面、民族的劣根性,觀察深刻。形式靈活多變,有多樣風格和筆法,有的隱晦曲折,有的幽默詼諧,均能在使人會意的一笑中達到諷刺的效果。有的沉鬱嚴峻,在似乎從容的敘述中,蘊藏著對敵人的無限憤懣。

魯迅雜文感情熾熱,汪洋恣肆,咄咄迫人,冷雋辛辣,說理透徹,結構嚴密,簡鍊含蓄,善用比喻,形象性強,富於邏輯性,氣勢恢宏凌厲。

代表作有《二心集》、《华盖集》等。

華夷之辨

魯迅雜文多次批評中國人攀附滿蒙戰功。1929年7月中俄為東北鐵路戰鬥時,清懼《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一文稱,成吉思汗諸子陷莫斯科,有歐亞混一之勢,是「吾國戰史上最有光彩最有榮譽之一頁」。魯迅回一篇雜文《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認為當時中俄兩國境遇正一樣,都是被蒙古人征服,反問為何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為自己的先人,滿臉光彩地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倘照此論法,俄國人就也可以作「吾國征華史之一頁」,說他們在元代包有中國的版圖。1934年9月魯迅所寫《中秋二願》,譏諷「我們元朝是征服了歐洲的」之說法,「紙煙鋪子的選舉中國政界偉人投票,還是列成吉思汗為其中之一人」之做法,魯迅之中秋願望是「從此不再胡亂和別人去攀親」[22]。同年《隨便翻翻》、《拿破侖與隋那》亦有蒙古西征非中國榮光之說法。

魯迅雜文又指滿清入關實乃中國人被殲滅、做奴隸。1925年《忽然想到_(一至四)#四》說:中國雖完,自己的精神是不會苦的,——因為都能變出合式的態度來。倘有不信,請看清朝的漢人所做的頌揚武功的文章去,開口「大兵」,閉口「我軍」,你能料得到被這「大兵」「我軍」所敗的就是漢人的麼?你將以為漢人帶了兵將別的一種什麼野蠻腐敗民族殲滅了。1934年《算賬》說:「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小事情,不提也好罷,但失去全國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隸……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對新朝的說法,就叫作「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

散文

鲁迅散文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魯迅在空虛失望之餘以小品文吐露心聲,反映時代。主要作品结集为《朝花夕拾》和《野草》。

  • 《朝花夕拾》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筆調優美,感情沉鬱,平易晓畅,风趣生动。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 《野草》则以尼采式的散文诗形式,以抒情為主,「是散文,是詩;既有思想,也有詩的感情和意境,詩的美。而又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詩,是思想感情集中的散文詩」,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语言色彩艳丽而冷峻峭拔,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被譽為魯迅「最偉大的藝術品」。[23]对日后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诗歌

鲁迅并不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偶尔为之。其作傳世無多,主要以旧体的近體詩为主,多有佳句。早期诗歌深受古诗影响,多吟咏离情感伤。留学日本时作《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真切动人,境界大开。《四一二事變》一詩(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寫出亂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情景,令人為之動容;趙聰《三十年代文壇點將錄》說,時人稱「三百年來無此作!」1922年創作《徬徨·題辭》:“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描述文學創作路上嘔心瀝血孤行,也是著名代表作之一。 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鲁迅的诗歌在当代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題三義塔》),是常被引用来表示國共和解,和海峽兩岸和解的名句,如溫家寶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是否會對台灣釋出更多的經貿優惠政策」,溫家寶回答中引用這句話。[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常被引用以自况。

 
鲁迅翻译的两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學術研究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译作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25]

此外还有《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等存世。

語文素養

魯迅的古文吳語日本語水平很高,德語也相當不錯,魯迅是吳越紹興人,母語吳語,文章中有不少紹興話上海話,在陸師學堂附屬礦路學堂就已開始學德語,到了日本以後,舊日本帝國現代醫學流行用德語,德文是醫學專業必修的外國語文。魯迅在仙台1年半,德文從來沒有放掉,時時有在看書。

魯迅生前曾多次公開宣稱「我不懂英文」。[註 12]《〈阿Q正傳〉的成因》裡,魯迅說完「英文的似乎譯得很懇切,但我不懂英文,不能說什麼。」又接著說「只是偶然看見還有可以商榷的兩處:一是『三百大錢九二串』當譯為『三百大錢,以九十二文作為一百』的意思;二是『柿油党』不如譯音,因為原是『自由党』,鄉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党』了。」從這裡也就可以知道,魯迅還是能看點英文的,只是水平不能和他掌握得較好的幾個語種相比。《魯迅日記》附載的《書帳》(圖書採買紀錄)裡面可以看到魯迅買的很多外國書名,有相當數量的英文書。

周作人《魯迅與英文》一文說:「他是反對英文的。在光緒戊戌(1897)年他最初考進水師學堂,也曾學過英文,Question這字他當然是認識的,不久改進陸師附屬的礦路學堂,便不學了,到了日本進了仙台醫校之后改學德文,這才一直學習,利用了來譯出好些的書。他深惡那高尔基說過的黃糞的美國,對於英文也沒好感,自然他也很佩服拜倫雪萊等詩人,覺得從英文譯書也可以,但是使用整句整個英文字的作風是為他所最反對的。他不用阿K而偏要用Q字,這似乎是一個問題。不過據他自己說,便只為那Q字有個小辮子,覺得好玩罷了。如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明,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魯迅不贊成說話和文章夾雜英文,在文章中帶有英文時常有諷刺性。

寫作目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十六卷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一是“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奔馳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正是因為他們,我‘必須在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三是他的敵人,魯迅說,“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他們的不圓滿”。

业余爱好

虽然鲁迅一辈子十分珍惜时间,但他从来不把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视为浪费时间。[26]

木刻版画

鲁迅终生偏爱版画,尤其木刻,被称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1931年,鲁迅在上海创办了“木刻讲习会”,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从此开始。[27][28][29][30][31]鲁迅收藏的新兴木刻版画作品有2000多件,当时很多新兴木刻版画的创作者在后来从军从政,无暇顾及这些作品,便转交给鲁迅保管。[28]

他曾留学日本,日本是版画的国度,鲁迅的绘画品味或受求学环境之影响。[32]

幼年喜爱《山海经》木版版画刻本[29];青壮年时迷恋西欧苏俄前卫版画[28],为木刻展览写前言,自费印制版画集,资助青年木刻家,培植左翼木刻;中年晚岁编印《北平笺谱》。[33][34]

篆刻

鲁迅年少时,其叔父周芹候钻研篆刻,鲁迅见闻习染就学会了篆刻。1899年,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期间曾刻过“文章误我”、“戛剑生”、“戎马书生”等印章。1916年,鲁迅与周作人合作为杜泽卿的印谱《蜕龛印存》作序,这篇序阐述了印章发展的历史,鲁迅在文中表示他十分欣赏汉朝印章风格的“自然之妙”。[26][35][36]鲁迅在致李尹桑的书信中提到了对篆刻家的评论说:

僕于西泠,差喜龙泓,余子圭角太甚,似伤和雅。皖派折心石如,白文为佳。若吾乡垢道人巴予藉二公,非特开西泠之祖师,而且阐古玺之秘奥,能(早)于陈簠斋王廉生诸子数百年前具此慧眼。在敝人坚持斯论,未免有齐人称仲之诮也。近贤如赵悲庵,亦推崇巴氏,真能不囿于畛域者也。流日篆刻之士,鉴于齐、鲁、吴、越,近年金石家新出土印谱,学风渐响,周秦古玺求奥竅。[37]

评价

对于鲁迅的评价以正面为主,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台澎金马地区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評價普遍都很高,在东亚地区尤甚。

正面评价

  • 毛澤東:“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38]“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39]
  • 陈独秀:“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启明先生,都是《新青年》作者之一人,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发表的文字也很不少,尤其是启明先生;然而他们两位,都有他们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是因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那一个人而参加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别有价值,这是我个人的私见。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那时我曾为他大抱不平。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40]
  • 蔡元培:“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除小说、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许多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何等学力!”[41]
  • 胡适:“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42]
    胡适在1956年曾对周策纵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43]
  • 郁达夫:“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44]
  • 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鲁迅是(中国)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
  • 木心: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在欧陆,尤其在法国,“文体家”是对文学家的最高尊称。纪德是文体家,罗曼罗兰就不是。
  •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曾澄清鲁迅拒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说:“鲁迅是在1936年去世了,那个时候,1930年代根本就没有外边的人知道鲁迅是谁,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呐喊》、《彷徨》是1950年代才翻成外文(原话如此,经查证,鲁迅作品最早被翻译为西方文字,是1936年8月英国乔治·C·哈拉普公司出版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收录了《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等多篇作品),是杨宪益翻译的(真实译者为斯诺),翻译得很好,但是那个时候鲁迅已经不在了。”[45]
  • 1949年山東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了一首抒情诗,题为《有的人》。其开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 葉公超写《关于非战士的鲁迅》—文,发表在1936年11月1日的天津《益世报》增刊上说:“我有时读他的杂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时又感到他所瞄准(鲁迅最爱用各种军事名词的)的对象实在不值得一粒子弹。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 日本作家山上正义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主流的唯一代表者”。[46]
  • 王蒙:“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47]
  • 余华:鲁迅是我唯一讨厌的一个作家。

负面评价

鲁迅去世时,苏雪林写信阻止蔡元培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称之为“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四史文學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盘踞上海文坛时,密布爪牙,巧设网罗”,“文网之密,胜于周来之狱,诛锄之酷,不啻瓜蔓之抄”[48],引发与左派作家之间的笔战。

台湾学者郑学稼著述的《鲁迅正传》对魯迅的性格多有微词。

唐紹華認為,魯迅「對任何現實永遠不會滿意,因而變成真正的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者。」[49]

钱玄同曾总括他有三点短处:多疑,轻信,迁怒[50]

邵洵美在1935年续写小说《珰女士》下篇时,描写了个“不如他意他就恨你,一恨你就把你当成了死对头”的“周老头儿”,加以影射。在1938年,邵洵美回答斯诺夫人说:“鲁迅不能算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成就并不在于小说。”[51]

其他评价

  • 1979年錢鍾書在美國表示:“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適宜寫‘短氣’(Short-winded)的篇章,不適宜寫‘長氣’(Long-winded)的,像是阿Q便顯得太長了,應當加以修剪(Curtailed)才好。”[52]
  • 李敖:“我認為魯迅並不差,但是在大陸被過分高估,魯迅《阿Q正傳》和《中國小說史略》,都是非常好的書。魯迅的小說不差,可是魯迅的雜文不好。第一,受日語文法影響太多,也有一種文言文轉過來的感覺,不夠成熟。文字彆扭。第二,他雜文裏面的情緒太多,真正的資料並不多。你看我罵人王八蛋的時候,可是骨子裏還是証據。魯迅只有罵了王八蛋而已。拿我和魯迅相比的人,這個人沒有進步!因為時代變了,我們的文章比他們寫得好,我們其實比他們有勇氣,我們沒有藏在租界裏;還有,我到死也沒拿國民黨的錢啊!他還拿國民黨的錢,中央研究院的錢一直在拿,蔡元培給他安排的。魯迅敢罵日本人嗎?他從來不敢罵日本人。魯迅是個相當世故的紹興師爺,跟我們不一樣。”[53][54][55]李敖还提及鲁迅在胡风问他萧军应该不应该入党时,回信说不要入,进去了就這樣死了云云(杂评鲁迅和他的孙子)。[56]
  • 王朔:“我要说,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不是都好,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实。”[57]
  • 夏志清:“鲁迅是中国最早用西式新体写小说的人,也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现代中国作家。在他一生最后的六年中,他是左翼报刊读者群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自从他于1936年逝世以后,他的声誉越来越神话化了。他死后不久,二十大本的《鲁迅全集》就立即出版,成了近代中国文学界的大事。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关鲁迅的著作大批出笼:回忆录、传记、关于他作品与思想的论著,以及在过去二十年间,报章杂志上所刊载的纪念他逝世的多得不可胜数的文章。中国现代作家中,从没有人享此殊荣。这种殊荣当然是中共的制造品。当然,在中共把他捧为英雄以前,鲁迅已经是一位甚受推崇的作家。没有他本人的声望作基础,中共也不必费力捏造出如此一个神话。……鲁迅的最佳小说都收集在两本集子里:第一集《呐喊》和第二集《彷徨》。在他的最佳小说中,他只探病而不诊治,这是由于他对小说艺术的极高崇敬,使他只把赤裸裸的现实表达出来而不掺杂已见。……在《药》的结尾,这幕凄凉的景象,配以乌鸦的戏剧讽刺性,可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呐喊》集中的最长的一篇当然是《阿Q正传》,它也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然而就它的艺术价值而论,这篇小说显然受到过誉。《阿Q正传》轰动中国文坛,主要是因为中国读者在阿Q身上发现了中华民族的病态。……《彷徨》就总体而论比《呐喊》更好,但是由于它主要的气氛是悲观沮丧的,所以并没有受到更热烈的好评。然而作者自己是知道它的优点的。……《故事新编》的浅薄与零乱显示出一个杰出的(虽然路子狭小的)小说家可悲的没落。由于鲁迅怕探索自己的心灵,怕自己流露出对中国的悲观和阴沉的看法,所以,他只能压制自己深藏的感情,来做政治讽刺的工作。……鲁迅的杂文非常有娱乐性,但是因为他基本的观点不多,即使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他15本杂文给人的总印象是搬弄是非、啰啰唆唆。大体上说来,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导师和讽刺家。……(与创造社论战的时候),鲁迅已开始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文艺的日文书籍。无论从哪方面看来,这些书籍对他的性格和思想的影响极为微小。”[58]

政治相关

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现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鲁迅研究机构和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

鲁迅在其文集《且介亭杂文》的《答国际文学社问》一文中提到自己对苏联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

据2001年周海婴著《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裡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60]毛泽东曾于1957年3月在《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说:“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任何人也不怕。不怕别人整不整,顶多没有饭吃,讨饭,挨整,坐班房,杀头,受冤枉。”[61][62]因此毛泽东对罗稷南的回答可能只是对鲁迅敢说真话的赞赏[原創研究?]。秋石在《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一书中通过走访亲历者和查阅当年的文献,认为周海婴所记多处不确,1957年毛泽东对罗稷南回答应该是:“依我看,依鲁迅的性格,即使坐进了班房,他也还是要说要写的。”[63]

曾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而入狱的作家牛汉写道,“1949年或1950年夏天,有读者向《人民日报》文艺部提问:如果鲁迅活着,党会如何看待他?收信人是编辑李离,几个友人会面时曾给我们看过这封信。此信后转请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64]郭沫若答复。郭沫若的回答是:鲁迅和大家一样,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据改造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65]

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官僚腐化,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不過,近年台灣也有推動魯迅作品的努力,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在1990年左右出版《魯迅作品全集》,其出版小引說:「中國自有新文學以來,魯迅當然是引起最多爭議和震撼的作家……全世界以詮釋魯迅的某一作品而獲得博士學位者,也早已不下百餘位之多。」出版小引希望「還原歷史的真貌,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的確,魯迅作品引起的正反兩面評價之多、之極端,不但是新文學,甚至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66]

中华民国主席蒋介石在兼任教育部长期间,有人向蒋介石告密鲁迅隐匿在教育部做特约编辑,蒋介石回答:“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没有?应该派这样的人,去找他,告诉他,我知道了这事,很高兴。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67]

曾用笔名

自树、庚辰、索子、索士、树人、令飞、迅行、树、黄棘、周豫才、周树、唐俟、俟、神飞、迅、风声、尊古、巴人、某生者、小孩子、学之、敖者、俟堂、宴之敖者、即鲁迅、L.S.、冥昭、杜斐、楮冠、楮冠病叟、华约瑟、中拉、葛何德、封余、许霞、EL、ELEF、许遐、L、洛文、令斐、豫才、豫、唐丰瑜、冬华、长庚、宴敖、隋洛文、乐贲、乐雯、它音、佩韦、阿二、丰瑜、明瑟、不堂、白舌、遐观、何家幹、飞、罗怃、干、动轩、周动轩、幹、何干、孺牛、丁萌、游光、丰之余、旅隼、苇索、越客、桃椎、虞明、荀继、家幹、尤刚、符灵、余铭、元艮、白在宣、一尊、敬一尊、子明、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张禄如、邓当世、韦士繇、士繇、翁隼、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曼雪、梦文、孟弧、公汗、霍冲、莫朕、中头、史贲、董季荷、杜德机、朔尔、康伯度、焉于、越侨、张沛、华圉、仲度、茹莼、苗挺、及锋、直、隼、直入、阿法、史癖、且介、庚、敖、越山、康郁、洛、姜珂、越丁、旁、齐物论、乐文、周玉才、晓角、戛剑生、何家干[68][69][70]

以“记者”等或团体署名

纂述者、编纂者、译者、编辑者、旅沪一记者、编者、旅沪记者、记者、奔流社同人、朝花社、朝花社同人、上海三闲书屋、铁木艺术社、译文社同人[69]

纪念

 
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鲁迅足印
 
《鲁迅逝世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纪念鲁迅的方式通常以纪念地、发行纪念品以及举行各种公开纪念活动为主。还有以鲁迅冠名的街道名称,文学奖项。

太宰治生前接受委約,創作了一部描寫魯迅留學生活的小說《惜別》,1945年出版。

纪念地

当今大多数鲁迅曾居住过的地方(绍兴、厦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都保留了鲁迅故居,并建有鲁迅纪念馆、博物馆。上海鲁迅公园内有鲁迅墓日本宮城縣亦有鲁迅故居。

2004年10月22日,日本仙台市和东北大学开展了“纪念鲁迅仙台留学100周年市民之会”活动,鲁迅的后人和藤野严九郎的后人都参加了该纪念活动。仙台市立有鲁迅纪念碑,并保留了当年鲁迅曾下宿过的木屋。东北大学也设立了“鲁迅奖”和“鲁迅纪念奖”。

纪念邮票

  • 1946年10月19日旅大解放区邮政管理局发行《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用满洲國邮政的四版、五版普通邮票加盖“鲁迅逝世十周年”和暂作面值制作而成。[71][72]
  • 1951年10月19日发行的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的两枚一套的邮票,内容相同,为鲁迅正像及其题写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961年2月26日发行的纪91《鲁迅诞生八十周年》邮票全套一枚,内容为鲁迅的头雕。
  • 1966年12月31日发行的纪122《纪念我们的文化革命先驱鲁迅》邮票全套3枚,内容分别为毛泽东的评价、鲁迅正像,及其题写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976年10月19日发行的J11《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邮票,内容分别有鲁迅侧面浮雕像、坐姿半身画像及工农兵在鲁迅头像下前进的情景,全套3枚。
  • 1981年发行《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J67号纪念邮票,全套2枚,邮票内容分别以版画形式表现了少年与成年的鲁迅,另有茅盾题字。

社会关系

家庭關係

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進士,曾入翰林,後因個性剛烈,在縣令任內得罪當朝大官,宦途無望,故以捐納得官內閣中書,父親周伯宜是秀才,母親鲁瑞。

鲁迅有三个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椿寿(1893-1898)、一个妹妹:端姑(1888年,出生十月即早夭)。

鲁迅早年奉母命被迫与朱安包辦结婚,但兩人婚姻有名無實極少見面,後鲁迅与其女學生许广平相戀同居並生下獨子周海婴。周海婴之子为周令飞。周令飞在1980年代时与来自臺灣的女同学张纯华相恋并移居臺灣。90年代末又返回大陆工作。

人際關係

魯迅對青年人非常愛護,當作自己的子弟看待。受到魯迅指點、教導、培养的學生非常多:孙伏园增田涉丁玲萧红萧军黄源魏建功唐弢、周文、傅斯年羅家倫柔石殷夫(白莽,兄徐培根國民黨將領)、许钦文劉和珍尚钺許廣平胡風李霽野李何林曹靖華韋素園韋叢蕪馮雪峰章廷謙臺靜農金溟若張我軍張秀哲洪炎秋李秉中徐梵澄吳耕民等。但若不受教者,魯迅也不假辭色,在北京大學任教時,只要學生考不好,發考卷時,丟給學生。

魯迅最好的朋友是許壽裳,曾密切交往的朋友也很多;例如郁达夫瞿秋白茅盾、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与记者曹聚仁史沫特莱有过交往。教育部時期的同事常來往除了許壽裳還有錢稻孫齊壽山齊如山之弟)、马裕藻(即马幼渔,马珏之父),邻居俞芳等人。

影响

中国,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大多数人承认他是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林辰朱正、王得后、钱理群李欧梵周策縱、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学者严家炎、何满子、邵燕祥、林贤治、王元化等对鲁迅先生多有著述;而作为艺术家的张仃吴冠中陈丹青范曾等对鲁迅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散文诗集《野草》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其杂文,由于特殊的发表环境,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魯迅的思想深刻描繪了中國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历史缺陷,民国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文明變遷的十字路口給人類崇尚美好的本能引領了道路。確實是中國文化的一盞明燈。

在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閱讀能力考試中,其作品《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選用為白話部份的文章。

在台灣

日治時期台灣作家張我軍曾在《台灣民報》介紹胡適陳獨秀的文學理念,并刊載魯迅的文學作品。日本的魯迅與台灣文學研究者中島利郎對於張我軍將中國文學、魯迅文學引進台灣的史實,在〈魯迅在臺灣文壇的影響〉一文如此評論,他說:「張我軍是最初的魯迅文學在臺灣的傳入者是不會錯的。但是他始終是中國文學的正式介紹者,給臺灣介紹了魯迅的文學。魯迅的文學也是作為介紹中國的新文學的一環進行的,特別是既沒有因受魯迅文學的影響,而成為自己創作的血肉;也沒有論述魯迅文學的本質。不過,這是開啟時代先端的啟蒙家常背負的宿命,是不可避免的。」[73]不過中國的台灣文學研究者朱雙一有不同的意見,他在〈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散文與戲劇創作〉一文中提出一個看法,認為張我軍在文學創作方面確實有受魯迅文學的影響,其年輕時代所寫的「隨感錄」系列文章,無論是創作精神與藝術手法,明顯與魯迅的雜感一脈相承。[74]

网络文化

鲁迅的名言警句常改编为网络段子,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的作用。[75][76]2017年,伪鲁迅名言在中文互联网流行。[77][78]

 
冒用鲁迅的表情包

相关事件

自2007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地区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中逐渐被删除、删减,鲁迅的作品对于传统文化的尖锐批评是否还符合现代中国文化一度引起广泛且激烈的争议。[79][80][81]

参见

注释

  1. ^ 严格地说,鲁迅1907年创作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等四篇古文文章也不能忽视,其古文和西学功力彼时已见深厚。
  2. ^ 鲁迅:“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顿的嗎?我以為在這路途中,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呐喊序文
  3. ^ 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許壽裳所著的《亡友魯迅印象記》两部書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魯迅的醫專同班同學醫學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魯迅學年成績: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屬於社會科學倫理學。自然科學和醫學專業科目成績較普通,只有藤野擔任的解剖學一科沒有考及格。總成績正如魯迅在《藤野先生》文中的自述:「同學100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對此班上部份同學認為是「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1994年,渡邊襄發現成績算錯:生理學上學期60分,下學期75分,單科學年平均65分,不是63.3分,學年總平均65.8分,學年平均83分的倫理學等第登錄成丙等。[5]

  4. ^ 魯迅後來作有《藤野先生》,對這篇作品也非常重視,1935年日本岩波書店要出《魯迅選集》日本語譯,他要求執行選集編譯工作的自己的學生增田涉:「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魯迅身后,藤野也發表《謹憶周樹人君》一文回憶魯迅留學生活。
  5. ^ 魯迅《藤野先生》: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裡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6. ^ 永田圭介在《秋瑾——竞雄女侠传》里谣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吧!”但是秋瑾学生徐双韵在《记秋瑾》一文裡对此事的记载是“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随手从靴筒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6]根本没有针对具体之人,更不用说鲁迅了。永田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7. ^ 在仙台医专所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德文,虽然学籍在独逸语学会,但鲁迅本人不在这里当学生,以自修为主。
  8. ^ 魯迅当时在北大兼职讲师,并不是北大职工。因为当时蔡元培校長定規,到北大任职,必须辞去原来职务,而鲁迅當時在教育部裡擔任僉事一職。这里往往被写北大历史的人搞错,生拉硬拽把鲁迅也当成北大职工。
  9. ^ 名單詳見《而已集·大衍發微》
  10. ^ 鲁迅日记:1月26日“晚往骝先寓夜餐”;2月1日(除夕)“夜往骝先寓夜饭”,朱家骅邀鲁迅共吃年夜饭。
  11. ^ 张春桥女儿张维维则称“狄克”是另有其人。
  12. ^
    • 「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這字的含義究竟怎樣」(《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 「可惜我不懂英文,只能自己說幾句。」(《〈野草〉英文譯本序》)
    • 「可惜我不懂英文,所看的都是譯本。」(《雜憶》)

参考文献

  1. ^ 绍兴鲁迅故居. 浙江政务服务网. [2020-11-15]. (原始内容于2021-03-13). 
  2. ^ 中华南社学堂 苏州市南社研究会. 鲁迅故居.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3. ^ 浙江党史和文件网. 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原始内容于2021-04-21). 
  4. ^ 鲁迅故居. 北京鲁迅博物馆. [2021-02-18].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中文(简体)). 
  5. ^ 王潤華. 《魯迅的越界跨國新解讀》. 引自《魯迅在仙台紀錄》、《魯迅仙台留學9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6. ^ 徐, 双韵. 记秋瑾.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8. 
  7. ^ 乔丽华. 鲁迅原配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人民网文史频道. 上海《文汇报》. 2010-12-23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0-06-16). 
  8. ^ 8.0 8.1 乔丽华. 鲁迅新婚之夜发生了什么? 为何第二天脸被染青.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2010-05-06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9. ^ 鲁迅的留日生活. 亚太日报. 2017-11-29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10. ^ 鲁迅为何抛弃原配?不满包办婚姻追求真爱. 人民网读书. 深圳晚报. 201212-11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0-04-21). 
  11. ^ 鲁迅博物馆. 鲁迅年谱第一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79–201. ISBN 9787020030439. 
  12. ^ 鲁迅博物馆. 鲁迅年谱第一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92–207. ISBN 9787020030439. 
  13. ^ 鲁迅状告教育总长章士钊始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07-02 检察风云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张祖涛. 鲁迅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时代发现.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15. ^
    • 高长虹,《琐记两则》,《狂飙》周刊第十期,“我所唯一希望于已成名之作者,则彼等如无赏鉴青年艺术运动的特识,而亦无帮助青年艺术运动之雅量者,至少亦希望彼等勿挟其历史的势力,而倒卧在青年的脚下以行其绊脚石式的开倒车狡计,亦勿一面介绍外国作品,一面则蝎子撩尾以中伤青年作者的豪兴也!”
    • 成仿吾,《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1927年1月,“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 宋云彬,《鲁迅先生往那里躲》,“鲁迅到了中大,不但不曾恢复他‘呐喊’的勇气,并且似乎在说‘在北方时受着种种迫压,种种刺激,到这里来没有压迫和刺激,也就无话可说了’。噫嘻!异哉!鲁迅先生竟跑出了现社会,躲向牛角尖里去了。旧社会死去的苦痛,新社会生出的苦痛,多多少放在他眼前,他竟熟视无睹!他把人生的镜子藏起来了,他把自己回复到过去时代去了,噫嘻!异哉!鲁迅先生躲避了。”
    • 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馀孽》,《创造月刊》第2卷第1期,1928年8月,“鲁迅先生的时代和阶级性,就此完全决定了。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馀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馀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以前说鲁迅是新建过渡期的反革命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 鲁迅,《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1928年4月4日,美国的辛克来儿说:一切文艺是宣传。我们的革命的文学者曾经当作宝贝,用大字印出过;而严肃的批评家又说他是‘浅薄的社会主义者’。但我——也浅薄——相信辛克来儿的话。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以的。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一说‘技巧’,革命文学家是又要讨厌的。但我以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我将白也算作色),而凡颜色未必都是花一样。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但中国之所谓革命文学,似乎又作别论。招牌是挂了,却只在吹嘘同伙的文章,而对于目前的暴力和黑暗不敢正视。作品虽然也有些发表了,但往往是拙劣到连报章记事都不如;”
    • 鲁迅,《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1928年8月10日,“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也可以说根据于经济组织或依存于经济组织)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
    •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年10月27日,“那时的革命文学运动,据我的意见,是未经好好的计划,很有些错误之处的。例如,第一,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未曾加以细密的分析,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来机械的地运用了。再则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这种令人‘知道点革命的厉害’,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也还是中了才子+流氓的毒。”
  16. ^ 一地秋白. 淞沪抗战时的鲁迅:举家迁到日本人开的书店里避难. 凤凰网. 2014-02-16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0-06-06). 
  17. ^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虹口区地名志》. 上海市绍兴路5号: 百家出版社. 1989年9月: 369. ISBN 7805760055. 
  18. ^ 究竟有多少人为鲁迅扶柩《痛别鲁迅》以详实的照片和史料作了披露,解放日报2004年7月20日. [2011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2年11月14日). 
  19. ^ 周海婴:须藤医生在鲁迅重病期间究竟做了些什么?,羊城晚报,2007年1月9日
  20. ^ 探究鲁迅死因之谜. 新浪新闻.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深度105》节目. 2008-10-20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21. ^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22. ^ 張中良. 魯迅筆下「中國」的歧義.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 [2018-09-11]. ISSN 1000-2456. CNKI HZSD201404010. NSSD 661946778 . (原始内容于2021-05-15). 
  23. ^ 李天明:《難以直說的苦衷》,頁4。
  24. ^ 溫總名語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匯報網頁。
  25. ^ 郭珊、陶红. 专家新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 人民网读书. 南方日报. 2006-11-30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0-06-04). 
  26. ^ 26.0 26.1 魏咏柏. 鲁迅的爱好. 深圳特区报 (深圳报业集团). 2012年12月1日 [2018-12-11].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27. ^ 陳樹升. . 臺灣美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 1999-10, (46)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5). 
  28. ^ 28.0 28.1 28.2 王锡荣. 新兴版画之父——鲁迅的版画情结. 新民晚报 (第20537期) (新民晚报社). 2018-05-12: A19:国家艺术杂志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2-06-06). 
  29. ^ 29.0 29.1 李禧. (PDF). 鲁迅研究月刊 (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 美术研究. [2018-12-12]. CNKI LXYJ201306012. NSSD 46868490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15). 
  30.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8-19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31. ^ 施晨露. 去看看鲁迅纪念馆珍藏的105幅版画精品--上观. 上观新闻. 2016-04-28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32. ^ 夏晓静. . 中国文化报. 2014-06-30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33. ^ 陈丹青. .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社). 2011-02-01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34. ^ 陈丹青. 鲁迅与艺术. 南方周末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11-01-26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1-05-15). 
  35. ^ 第五篇 文化. 上虞区人民政府. 2017-03-27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36. ^ 张樾丞:鲁迅的同古堂之缘. 中国文物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7-05-02: 第4版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1-02-21). 
  37. ^ shxw. . 中华书法网. 2007-09-10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38. ^ 毛泽东《论鲁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37年10月19日
  39.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40年1月
  40. ^ 陳獨秀.   我對於魯迅之認識. 维基文库. 1937年11月21日 (中文). 
  41. ^ 陳獨秀.   《魯迅全集序》. 维基文库. 1938年 (中文). 
  42. ^ 胡適.   胡適致蘇雪林函(1936年12月14日). 维基文库 (中文). 
  43. ^ 林曼叔,《文学岁月》,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P159-160,“1999年7月31日,旅美学者周策纵为祝贺胡适思想国际研讨会召开,曾作诗云:‘铮铮如铁自由身,鲁迅终为我辈人。四十三年前告我,一言万世定新犹。’诗后附言道:‘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诉我:‘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今言犹在耳,恍如昨日也。’”
  44. ^ 郁达夫,《鲁迅的伟大》(原文为日文),1937年3月1日
  45. ^ 《沈从文如果活着就肯定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搜狐网. [2007年10月10日16]. (原始内容于2007年10月13日) (中文(简体)). 
  46. ^ 46.0 46.1 46.2 揭秘:第一部《鲁迅全集》为何问世于日本?. 薛林荣. 凤凰网. [2012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6月6日) (中文(中国大陆)). 
  47. ^ . 搜狐读书频道.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48. ^ 苏雪林致蔡元培信刊载于《奔涛》半月刊第1卷第2期
  49. ^ 《文壇往事見證》 唐紹華 傳記文學出版社
  50. ^ 钱玄同:《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
  51. ^ 《一部活动的西行漫记——斯诺夫人印象》
  52. ^ 水晶《侍錢“拋書”雜記——兩晤錢鍾書先生》
  53. ^ 萬靜波〈李敖對思想家這個頭銜比較介意〉
  54. ^ 《李敖有話說》第369集《魯迅不是神》
  55. ^ 《時人評魯迅》
  56. ^ 李敖. 杂评鲁迅和他孙子. 李敖研究网. 1982-09-23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1-05-15). 
  57. ^ . 搜狐.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8. ^ 中國現代小說史. Google圖書. 2001: 27. 
  59. ^ 鲁迅.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 
  60. ^ 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第371页
  61. ^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253页。
  62. ^ 朱正. 1957年毛泽东谈鲁迅:我们上海的共产党员也整他. 凤凰网历史频道. 读书文摘. 2011-11-03 [2018-12-13]. (原始内容于2020-06-06). 
  63. ^ 秋石,追寻历史的真相——毛泽东与鲁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64. ^ 此处不确,应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65. ^ 牛汉,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当代2008年第1期,第83页
  66. ^ 魯迅作品精選2:徬徨【經典新版】>內容連載. 博客來. [2018-04-20]. (原始内容于2021-05-15). 
  67. ^ 《鲁迅被通缉时蒋介石指示:我敬仰他 想和他会会面》. 陈明远. 凤凰网. [2011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6月6日) (中文(简体)). 
  68. ^ 李允经. 《鲁迅笔名索解》自序. 鲁迅研究月刊. 2006, (09): 80–83 [2022-01-20]. ISSN 1003-0638. doi:10.3969/j.issn.1003-0638.2006.09.014.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69. ^ 69.0 69.1 以上笔名参考自《鲁迅笔名印谱》(中国金石象刻研究社筹备会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4月,1册,133页)和《鲁迅笔名索解》(李允经编,福建敎育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533445485)。
  70. ^ 陈泽宇 整理. 图说鲁迅(六):笔名识小. 中国作家网. 2021-09-23 [2022-01-21]. (原始内容于2022-07-18) (中文). 
  71. ^ 鲁迅的邮票之爱与邮票上的鲁迅. 作家网. [2021-10-22]. (原始内容于2022-05-12). 
  72. ^ 鲁迅诞辰纪念邮票发行故事. 玉溪市博物馆. [2021-10-22].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73. ^ 這篇文章由日文書寫,由陳弘譯成中文,收錄在張光正編撰的《近觀張我軍》,2002年2月由北京臺海出版社出版
  74. ^ 朱雙一 著,〈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散文與戲劇創作〉,《台灣文學史(上)》(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75. ^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重温鲁迅笔下的“他”和“她”. 文旅·体育--人民网. [2021-10-22]. (原始内容于2022-06-12). 
  76. ^ 张鹏. 孔乙己股市版(上). 北京晚报. 2009-08-02 [2021-10-22]. (原始内容于2022-04-23) –通过新浪财经 (中文). 
  77. ^ 周驰. “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鲁迅还真说过. 中国新闻网. 2017-11-17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78. ^ 贾小凡. 中式名言四天王,除了鲁迅莫言白岩松还有谁?. 凤凰网新闻. Vista看天下. 2017-10-28 [2018-12-12]. (原始内容于2019-05-15). 
  79. ^ 王梓佩. 从鲁迅作品中学习什么. 新华网. 南方日报. 2019-08-28 [2021-08-11]. (原始内容于2022-05-24) (中文). 
  80. ^ 教育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毛泽东、鲁迅各选5篇-观察者网. m.guancha.cn. [2021-08-11]. (原始内容于2022-07-23). 
  81. ^ 汪卫东. 21世纪,还需要鲁迅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 (4): 10–17. ISSN 1008-2689. CNKI BKDS201304004. CQVIP 48767274. NSSD 48767274 . 

研究書目

  • 一丁:《魯迅:其人其事及其時代》,巴黎第七大學東亞出版中心,1978年。
  • 李歐梵著,尹慧民譯:《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
  • 王潤華:《魯迅小說新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3)。
  • V.I. Semanov(謝曼諾夫)著,王富仁等譯:《魯迅縱橫觀》(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
  • 樂黛雲編:《當代英語世界魯迅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 丸山升著,王俊文等譯:《魯迅.革命.歷史——丸山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 丸尾常喜著,秦弓譯:《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 伊藤虎丸日语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譯:《魯迅與終末論:近代現實主義的成立》(北京:三聯書店,2008)。
  • 伊藤虎丸著,孫猛等譯:《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中日近現代比較文學初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 李天明:《難以直說的苦衷——魯迅《野草》探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 藤井省三著,董炳川譯:《魯迅《故鄉》閱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外部链接

  • 林毓生:〈鲁迅思想的特征——兼论其与中国宇宙论的关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毓生:〈鲁迅“国民性”论述的深刻性、困境与实际后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毓生:〈鲁迅个人主义的性质与含意——兼论“国民性”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周昌龍:〈魯迅的傳統和反傳統思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歐梵:〈再从“头”谈起——缘起鲁迅的国民性随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打倒“孔家店”的“摩登圣人”——鲁迅对孔子和儒家的复杂态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及其痛苦——关于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态度的重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鲁迅思想精神的正能量及其意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鲁迅与尼采反“现代性”的契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早期鲁迅的尼采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劉禾:〈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劉禾:〈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冈正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鲁迅的思想构筑与明治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结构关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鲁迅的日本观——鲁迅体验和理解日本的主要内容及特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黎活仁:〈福本主义对鲁迅的影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代田智明:〈鲁迅对于改革与革命的立场——终末论与同路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代田智明:〈谈鲁迅论与“个”的自由主体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山田敬三著,魏雯譯:〈魯迅——無意識的存在主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
  • 丸山昇:〈鲁迅的“第三种人”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剑梅:〈鲁迅对庄子的拒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约翰·钦纳里:〈鲁迅与当代中国文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鲁·琼斯:〈鲁迅及其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德鲁·琼斯:〈狼的传人:鲁迅·自然史·叙事形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安敏成:〈鲁迅的“油滑”灵感:现代中国小说的创造性要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潤華:〈探索病態社會與黑暗魂靈之旅:魯迅小說中遊記結構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張旭東:〈雜文的自覺—魯迅「過渡期」寫作的現代性與語言政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
  • 張旭東:〈重讀魯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反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
  • 张钊贻:〈《出关》的现实寓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广益:〈幻兴中华:论鲁迅留日时期之科幻小说翻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宏志:〈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宏志:〈能够“容忍多少的不顺”?——论鲁迅的“硬译”理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董炳月:〈翻譯主體的身份和語言問題——以魯迅與梁實秋的翻譯論爭為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
  • 陳相因:〈瘋狂的前奏曲——初探果戈理與魯迅作品的「黑暗世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井政喜:〈鲁迅译卢那卡尔斯基作品札记——关于人道主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井政喜:〈关于鲁迅《阿金》的札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藤井省三:〈鲁迅心目中的夏目漱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藤井省三:〈鲁迅与佐藤春夫——两位作家间的互译与交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细野浩二:〈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关于鲁迅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嘉纳治五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鹿地亘·鲁迅·《上海通信》——“近现代日本人与鲁迅”论考之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潘世圣:〈还原历史现场与思想意义阐释——鲁迅与丘浅次郎进化论讲演之悬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坂井建雄:〈从鲁迅医学笔记看医学专业学生鲁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冈正子:〈鲁迅弘文学院的入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冈正子:〈另一种国民性的讨论——鲁迅、许寿裳国民性讨论之引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丸尾常喜:〈“彷徨”时期的鲁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谁邀请鲁迅赴港讲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张钊贻:〈赵今声邀请鲁迅访港一说的若干佐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代田智明:〈1934:作为媒介者的鲁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王德威:〈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保罗·福斯特:〈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代田智明著,李明軍譯:〈全球化·魯迅·相互主體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
  • 丸山昇:〈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語)
  • (日語)
  • 跨国界与跨语际的鲁迅翻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魯迅、江啟明畫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魯郭茅巴老曹
鲁迅 ‧ 郭沫若 ‧ 茅盾 ‧ 巴金 ‧ 老舍 ‧ 曹禺

鲁迅, 周树人,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 字豫山, 豫亭, 后改字豫才, 笔名, 浙江紹興人, 為中国近代作家, 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 生前創作了杂文, 短中篇小说, 文学, 思想和社会评论, 学术著作, 自然科学著作, 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 散文, 现代散文诗, 旧体诗, 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稱他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魯迅在中国有, 民族魂, 之稱,. 周树人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 字豫山 豫亭 后改字豫才 笔名鲁迅 浙江紹興人 為中国近代作家 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 鲁迅生前創作了杂文 短中篇小说 文学 思想和社会评论 学术著作 自然科学著作 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 散文 现代散文诗 旧体诗 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稱他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魯迅在中国有 民族魂 之稱 周树人攝於1930年字豫才出生 1881 09 25 1881年9月25日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 大清浙江省寧紹台道绍兴府會稽縣 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逝世1936年10月19日 1936歲 10 19 55歲 中國上海市引翔区墓地 中国上海長寧區上海万国公墓 1936年 1956年 中国上海市虹口區鲁迅公园鲁迅墓 1956年至今 筆名鲁迅 詳見 曾用笔名一節 職業文学家 评论家語言國語 吳語 日語 文言 略通德語 英語國籍 中國民族汉族教育程度大学自退母校东京弘文学院东北帝國大学創作時期1918年 1936年 註 1 體裁杂文 小说 散文 诗歌主題国计民生文學運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代表作 吶喊 狂人日记 首篇白話文創作 阿Q正传 野草 孔乙己 祝福 配偶朱安 1906年7月6日至其逝世 伴侶许广平 1927年起同居至其逝世 兒女周海婴親屬曾祖母 戴太君 1813年 1892年 祖父 周介孚 1836年 1904年 祖母 蒋太君 1841年 1910年 叔祖 周玉田父 周伯宜 1859年 1896年 母 鲁瑞二弟 周作人 1885年 1967年 三弟 周建人 1888年 1984年 受影響於李大钊 列宁 陈独秀 嵇康 阮籍 章太炎 劉師培 波德莱尔 尼采 斯特林堡 安德烈耶夫 廚川白村 果戈理 列夫 托爾斯泰 夏目漱石等施影響於毛泽东 柔石 臺靜農 馮雪峰 瞿秋白 周恩来 茅盾 胡风 尚悦 萧红 丁玲 江青 陳映真等笔名繁体字魯迅简化字鲁迅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Lǔ Xun 威妥瑪拼音Lu3 Hsun4 國際音標 lu ɕy n 國語羅馬字Luu Shiunn闽语 白話字Lo Sin 台語羅馬字拼音Loo Sin粤语 粵拼Lou5 Seon3 国际音标 lo u sɵ n 耶魯拼音Louh Seun本名繁体字周樹人简化字周树人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Zhōu Shuren 威妥瑪拼音Chou1 Shu4 jen2 國語羅馬字Jou Shuhren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 1 2 留學日本 1 2 1 習醫 1 2 2 習文 1 2 3 再次旅日 1 3 回國任職 1 4 發表創作 1 5 在教育部 1 6 在厦门和广州 1 7 在上海的晩年 1 8 逝世 2 著作 2 1 小说 2 1 1 特色 2 2 杂文 2 2 1 華夷之辨 2 3 散文 2 4 诗歌 2 5 學術研究 2 6 译作 3 語文素養 4 寫作目的 5 业余爱好 5 1 木刻版画 5 2 篆刻 6 评价 6 1 正面评价 6 2 负面评价 6 3 其他评价 7 政治相关 8 曾用笔名 8 1 以 记者 等或团体署名 9 纪念 9 1 纪念地 9 2 纪念邮票 10 社会关系 10 1 家庭關係 10 2 人際關係 11 影响 11 1 在台灣 11 2 网络文化 11 3 相关事件 12 参见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研究書目 16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 少年鲁迅 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 1881年9月25日 鲁迅出生於浙江省绍興府會稽縣府城内東昌坊口 周家西门口西轴线上 今屬绍興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29号鲁迅故居西次间楼下 鲁迅纪念馆西侧 1 2 3 4 的書香門第 名為周樟壽 祖父周福清 同治年間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 捐內閣中書 魯迅童年生活於百草園 咸亨酒店 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 成為後來鲁迅的兩部小說集 呐喊 彷徨 和散文集 朝花夕拾 的重要素材来源 魯迅頗受演化論思想影響 愛讀新思想的書 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1892年 光绪18年 10歲就讀於家鄉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 1893年 光绪19年 周福清因為向浙江鄉試主考官殷汝璋行賄 謀求其子周伯宜錄取 被殷汝璋舉報 而被革職下獄 鲁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 周福清科舉舞弊案判處了 斬監候 周家為了使周福清得以活命 每年花費大筆資金疏通官府 直到八國聯軍事件之後 周福清才被赦免 但這八年的支出 周家家道衰落 同時期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 1896年病故 家庭的變故對鲁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註 2 1898年 鲁迅后来在自叙传略写道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898年4月 鲁迅離開家鄉的三味書屋 進入金陵 无需学费的学校 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 因为远房的叔祖周庆蕃 号椒生 在这所学校教汉文 兼当管轮堂监督 并改名為周樹人 那时候考学堂本不难 只要有人去无不欢迎 所以鲁迅考入水师 本来并不靠什么情面 不过假如椒生不在那里 也未必老远的跑到南京去 鲁迅后来这样回忆起当时离家的情景 我要进学堂去了 仿佛是想走异路 逃异地 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我的母亲没有法 办了8元的川资 说是由我的自便 然而伊哭了 这正是情理中的事 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 所谓学洋务 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 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 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件事 终于到N进了K学堂了 5月份入学 经过三个月的试读后补为正式生 分在管轮班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段经历有相当多的描述 总觉得不大合适 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 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 乌烟瘴气 庶几乎其可也 只得走开 教师思想太陈旧太迷信 只会照本宣科 有位汉文老师说地球有两个 一个叫东半球 一个叫西半球 一个自动 一个被动 让鲁迅哭笑不得 海军学校学生按理应天天习水 学堂原有大游泳池 因为淹死了两个学生就被填平 还在上面造了个小小的关帝庙来镇邪 第一学期期末 学校新来一个派头十足的教师 在学生面前他总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 装成学者的架势 有次上课点名 他把学生 沈钊 的名字念成 沈钧 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后来鲁迅和同学们都称这位教员叫 沈钧 于是总办在两天之内宣布 给鲁迅和另外十几个同学记了两次小过 两次大过 再犯一次小过 就得开除了 1898年10月 转考入南京矿务铁路学堂 简称矿路学堂 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于1899年2月开学 该学堂实际也就招生了一届 1898年10月至1902年1月共24人 與陳衡恪结下友谊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采煤 所以学校的功课以矿务为主 鲁迅感到非常新鲜 鲁迅自学了 全体新论 和 化学卫生论 之类 和先前父亲生病时医生的议论和方药比较起来 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 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在该校三年学习 鲁迅掌握了德语 后来据此翻译了 死魂灵 很刻苦的整本抄地质学的讲义 学了些科学知识 教员中有新党 喜欢看时务报 鲁迅也受到维新和革命的影响 三年时间里鲁迅学了 矿学 地质学 测算学 和 测图学 等课程 考试成绩优秀 鲁迅散文 朝花夕拾 回忆 到第三年我们下矿井去的时候 情况实在颇凄凉 抽水机当然还在转动 矿洞里积水却有半尺深 上面也有点漏水下 几个矿工便在这里鬼一般工作着 1902年1月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 鲁迅的毕业执照 毕业证 写着 学生周树人 现年廿一岁 身中面白无须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人 今考得一等第三名 毕业后考取了 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奏奖五品顶戴 的官费对日留学生 鲁迅后来回忆说 毕业 自然大家都盼望的 但一到毕业 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爬了几次桅 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 听了几年讲 下了几回矿洞 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 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 没有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 的那么容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 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学问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了 所餘的还只有一条路 到外国去 留學日本 编辑 鲁迅与周作人 郭沫若 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 1902年2月 20岁的鲁迅赴日本 在写给弟弟周作人的信中 他说自己要入读成城学校 日本为留学生开设的一所陆军士官预备学校 当时凡进成城学校的留学生 均由中国留学生陆军监督审批 所以鲁迅未能进入 只好先入东京弘文学院 日本专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速成性质的学院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柔道创始人嘉納治五郎开办该校 普通科二至三年 速成科有六个月 八个月 一年 一年半不等 入编江南班 班次以学生省籍编排 鲁迅是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 鲁迅在弘文书院除了学日语 也经常上嘉納治五郎亲自教的柔术课 鲁迅与许寿裳 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浙江同乡会 会上决定出版百科全书式的月刊 浙江潮 成为留日学界宣传革命的重要刊物之一 鲁迅从创刊时起 就订购保存并积极撰稿支持 所撰稿子除了从德文版翻译各种欧美小说 还有矿物地质论文等 1903年 鲁迅参加了鼓吹革命的 浙学会 在 浙江潮 上 鲁迅以笔名 索子 于1903年发表近万字的 中国地质略论 是中国首次使用 侏罗纪 白垩纪 等地质年代中文名称 从日文翻译 中文首次使用 猿人 化石 明确提出地质学一词并下定义 地质学者 地球之进化史也 凡岩石之成因 地壳之构造 皆所深究 在前文基础上 1906年鲁迅与路矿学堂同学顾琅合著完成著作 中国矿产志 此书被晚清 民国初期的教育部门指定推荐为 国民必读 和 中学堂参考书 这两部作品是中国人写的最早地质专业论文之一 实际上在数月前已有地质文章发表 1903年 鲁迅在 月界旅行 的序言中的 说鈤 一文 刊发于 浙江潮 刊物上 这里的 鈤 是指化学元素 镭 距瑪麗 居禮获诺贝尔奖只隔了半年 習醫 编辑 鲁迅像 仙台市博物馆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笔记 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 1904年4月 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 获得 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 文凭 按清政府给予的官费资格 鲁迅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 但鲁迅决意学医 理由是 西医对日本的维新有助力 毕业回国后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中医误治的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自幼牙齿不好因看不惯一些留日学生的吃喝玩乐 所以选择远离东京 地处东北偏僻小城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 中国驻日公使兼留学生监督杨枢向该校校长发出照会 介绍鲁迅入校 鲁迅成了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学制四年 学校不收鲁迅学费 註 3 在仙台給魯迅影響最大的是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 註 4 鲁迅对医专生活的印象 第一是死记硬背 校中功课 只求记忆 不须思索 修习未久 脑力顿锢 四年而后 恐如木偶人矣 第二是课时太多 无暇译述 而今而后 只能修死学问 不能旁及矣 恨事 恨事 1904年年底 鲁迅成为光复会第一批会员 習文 编辑 1906年鲁迅在医专课堂上观看老师播放的日俄战争的幻灯片 里面有中国人给沙俄当坐探 被日军逮捕以间谍罪枪毙砍头 大量本地中国人围观 鲁迅认识到 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决定弃医从文 註 5 1906年3月 医专作为大二生退学 告诉许寿裳 我决计要学文艺了 中国的呆子 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 再次旅日 编辑 1905年12月8日 陈天华蹈海自尽 鲁迅参加了陈天华追悼会 註 6 1906年 远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鲁瑞用 母病速归 的电报召回 在7月26日遵照母亲的意见而与时年28岁的朱安结婚 7 8 但一生幾未与朱安有行夫妻之實 据荆有麟回忆 鲁迅称 多年来只有两三次 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又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日本 8 相傳為魯迅住了三天就前往日本 但参照周作人日记 鲁迅当年并非婚后第四天东渡 而是住到秋天才动身的 9 八九月份之间 鲁迅非常不喜欢这位传统的妻子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浙江绍兴老家 鲁迅都尽力防止与朱安见面 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鲁迅的母亲 10 1906年6月 鲁迅再次东渡日本之后 从仙台来到东京 将自己的学籍从仙台医专列入东京独逸语学会 现独协大学 下属的德语学校 註 7 1907年夏 鲁迅与许寿棠 周作人 袁文薮 苏曼殊等人尝试创办文艺杂志 新生 但终未出版 在此期间与周作人合译英国哈兰德 兰格合著小说 红星佚史 并于同年年末于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同时在 河南 杂志创刊号发表 人之历史 11 1908年 章太炎流亡东京 鲁迅在章太炎家听 说文解字 庄子 楚辞 等 成为章太炎的学生 1908年1月和6月 于 河南 杂志发表 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 1908年8月 于 河南 杂志发表译著匈牙利籁息的 裴彖飞诗论 同时发表 文化偏至论 1908年12月 受章太炎影响 鲁迅于 河南 杂志发表 破恶声论 12 回國任職 编辑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 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今杭州高级中学 优级生理学 初级化学教员 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学教员 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 今绍兴文理学院 校长等职务 後写出第一篇小说 怀旧 文言文小說 1912年 鲁迅到中華民國教育部工作 袁世凱做大總統後 隨政府搬到北京 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 教育部僉事 这时 他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 后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 並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 註 8 1914年 鲁迅与其他章太炎弟子钱玄同 许寿裳促成教育部通过章太炎的记音方案 作为国语的标音符号 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發表創作 编辑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魯迅 自嘲 凡事總須研究 才會明白 古來時常吃人 我也還記得 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開歷史一查 這歷史沒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 仁義道德 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着 仔細看了半夜 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 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 吃人 魯迅 狂人日记 1918年 36岁的周树人首次用 鲁迅 为笔名 在 新青年 上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用现代形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 他还发表中篇小说 阿Q正传 1924年 鲁迅 週作人 林语堂 钱玄同等人创办同人周刊 语丝 1924年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訪紫禁城 北京方面安排魯迅與泰戈爾会见且合照 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 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 做了一瓶香水 在教育部 编辑 魯迅共做了14年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公務員 主要的業績有 擔任國語統一會教育部代表 協調制定注音字母 與馬裕藻 朱希祖 許壽裳 錢稻孫共同提議並執筆文案 統一讀音 不過改良反切 故以合於雙聲疊韻的簡筆漢字最為適用 與錢稻孫 許壽裳2位科長合作中華民國國徽設計案 執筆 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 說明書全文詳見2005年版 魯迅全集 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 系 北大 二字的美术字体 分管圖書情報 圖書資訊 業務 督導京師圖書館 后來的北京圖書館 現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等 直到1925年4月章士釗章受北洋政府任命成為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 支持當時被任命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長的杨荫榆壓制反對其校務施政的學界浪潮 魯迅在當中是非常積極帶領學界與章多次交鋒抗爭 而被章免職 到8月章強令關停北京女子師大 為此魯迅向中華民國平政院提起行政訴訟并勝訴 13 依法可以復職 但他選擇離開政府體系 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總長後 簽署了讓僉事周樹人復職的命令 並以兼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身份發出新的教授聘書 1926年三 一八惨案爆發后 易培基等都被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通緝了 不過鲁迅并没有被通缉 註 9 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學院期间 1927年12月至1931年12月 魯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學院 特約撰述員 每月工資300圓 14 大學院改回教育部后 這筆工資名義改為 教育部編譯費 仍按月支付 4年鲁迅共领薪水14700圆大洋 14 1932年起 魯迅不再兼任教育部 特約編譯 1919年11月 魯迅 周作人 周建人三兄弟卖掉绍兴的老宅 合力购置北京西城八道湾11号三进的四合院 全家居住于此 1923年7月18日 周作人写信与鲁迅绝交 据称兄弟失和的原因 是因为鲁迅调戏弟媳羽太信子 而另外的说法 是因为鲁迅对羽太信子持家奢侈不满 随后鲁迅搬到砖塔胡同居住 在厦门和广州 编辑 鲁迅 1928年3月22日摄于景云里寓中 其时鲁迅入住上海不满一年 1926年8月 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抗议三 一八惨案 對北洋政府失望 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 1927年1月16日 45岁的鲁迅离开厦门 18日抵达广州 19日晨在孙伏园等人的陪伴下移入国立中山大学 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当时是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请鲁迅到校 朱在中大欢迎会上尊称鲁迅为 战斗者 革命者 14 16 註 10 不久 朱家骅又聘顾颉刚来中大 鲁迅认为 顾颉刚自北大毕业才6年就当研究教授 因而很不服气 声称只要顾来他便走人 2月18 19日 赴香港在上環基督教青年會禮堂舉行兩場題為 無聲的中國 及 老調子已經唱完 的演講 在上海的晩年 编辑 1929年鲁迅在北京对群众讲演 1931年4月20日 鲁迅全家与冯雪峰 前排左一 全家摄于上海 鲁迅抱着的孩子是周海婴 身后是其伴侣许广平 1933年5月1日 鲁迅在上海 身上穿着伴侣许广平为他编织的毛衣 鲁迅生平不苟言笑 這是鲁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 沙飞摄于1936年10月8日 十一天后 鲁迅逝世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政变 是谓四一二事件 几天后又发生了广州四一五事变 14 1927年10月 鲁迅搬至上海 直至去世 當時他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 所谓 半租界 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 並开始批判国民政府 鲁迅在虹口先后有三处寓所 横浜路景云里 拉摩斯公寓以及施高塔路大陆新村 1927年到1929年 创造社与太阳社的左派成员和鲁迅展开了论战 他们批评鲁迅 开倒车 不再呐喊 是 青年的绊脚石 是 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 郭沫若甚至称他是法西斯分子 鲁迅则认为他们 把宣传当文艺 技巧拙劣 极左倾 不敢正视革命自身的暴力和黑暗 是才子加流氓 鲁迅进一步提出人的性格 感情等带有阶级性 但并不只有阶级性 15 鲁迅的论战文章主要收录于 三闲集 眼见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国民政府不顾民众意愿肆意行事 于1930年2月13日 鲁迅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14 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但鲁迅与左联部分成員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 1927年到1936年间 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 翻译 介绍外国的文学作品 鲁迅在上海期间 和宋庆龄 陈赓有交往 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 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 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 包括柔石 白莽 萧军 萧红等 批评过当时笔名为 狄克 的张春桥 註 11 自1931年起 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 是為中國創作版畫的先鋒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 1月30日 鲁迅和周建人两家共十口人躲进鲁迅的密友内山完造创办的内山书店的三楼避难 2月6日 鲁迅和周建人一家以及仆人等十人又到英租界内的内山书店分店避难 16 1933年4月 内山完造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替鲁迅租下大陆新村的住所 今上海鲁迅故居 17 鲁迅自1933年4月11日至逝世前一直居住于此 1935年 抗日形势更加迫切 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周扬等人提出 国防文学 的口号 1936年6月 胡风在鲁迅支持下提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 激发了中国文坛关于两个口号之争 鲁迅逝世以后 论争逐渐平息 逝世 编辑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逝世 1956年为鲁迅移灵 鲁迅棺材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是茅盾 许广平 鲁迅夫人 宋庆龄等 右边依次是巴金 周扬 张春桥 金仲华等 1966年纪念鲁迅逝世30周年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 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 終年55岁 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 治丧委员会由宋庆龄 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 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 李公朴二人 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 出丧前一天 10月21日 下午16时 覆盖灵柩用的绸幛和出丧的乐队还没有准备好 沈钧儒嘱咐当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的姚士彦马上去办理 绸幛应该怎样 乐队应该怎样 原都应由治丧委员会决定 现在来不及了 你一定去办好 务必于第二天上午九时前办好 姚士彦决定用大幅白绸幛 上面写着 民族魂 三个黑色大字 于是 立马就去汉口路申报馆隔壁一家礼品店赶制 绸幛送到治丧委员会后 沈钧儒看了 民族魂 三字 认为非常恰当 其他治丧委员们也都认为很合适 1936年10月21日下午 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 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 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 民族魂 的白旗 轰动一时 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 现场人山人海 约两万人 蔡元培 宋庆龄 沈钧儒等立在高台上 由蔡元培 宋庆龄先后致悼辞后 沈钧儒讲话 他激动地说 高尔基前几个月死了 死后由苏联政府替他国葬 现在 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 我们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国葬 但政府不管 今天我们人民自己来葬 到的都是民众自己 这个 我想鲁迅先生一定很愿意 万国殡仪馆启灵 抬了鲁迅先生的灵柩放入墓穴 时的抬棺人共12人 分为左右两排 最前面的两个是李堯棠 巴金 鹿地亘 后面依次为胡风 曹白 黄源 张天翼 靳以 姚克 吴朗西 周文 萧军 田军 黎烈文 18 郁达夫在 怀鲁迅 一文中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不知拥护 爱戴 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1956年 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鲁迅的遺囑共有7条 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 第5条交代幼兒周海嬰 倘无才能 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 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 损着别人的牙眼 却反对报复 主张宽容的人 关于鲁迅之死 亦有一些争议 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 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 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 19 后经证实 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20 著作 编辑文學 文學各國文學記事總覽出版社 文学期刊文学獎作家詩人 小說家其他作家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灵活 风格鲜明独特 在他的人生中 创作的作品 体裁涉及小说 杂文 散文 诗歌等 有 鲁迅全集 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如 记念刘和珍君 祝福 少年闰土 阿长与山海经 等 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说 编辑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 1918年在 新青年 杂志发表的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影响深远 其后 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 后来编入 呐喊 彷徨 两个短篇小说集 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 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 转向杂文写作 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 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 但意义重大 名篇迭出 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 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 注重细节描写 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 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 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 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21 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 风格从容充裕 幽默洒脱 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 阿Q正传 祝福 孔乙己 故鄉 等 主人公阿Q 祥林嫂 孔乙己 闰土等在中国妇孺皆知 鲁迅1933年为纪念 左联五烈士 所写的 为了忘却的纪念 手稿 特色 编辑 魯迅小說主題多是反封建 反禮教 反傳統 反迷信 反映人性的陰暗面 善於諷刺 用筆深刻冷雋而富幽默感 善於創造典型人物 描寫人物的面貌言語 心理和行動 並善於描寫環境 場面及渲染氣氛 魯迅深受日 俄文學作品影響 體裁新穎獨創 句法簡潔峭拔 故事多以故鄉為背景 且多屬有所本者 杂文 编辑 鲁迅首创了以论理为主 形式灵活的新文体 杂文 并将之发扬光大 他的杂文数量极多 题材广泛 形象鲜明 论辩犀利 文风多变 毛泽东誉之为 匕首 和 投枪 匕首投枪一說本於魯迅 南腔北調集 中的 小品文的危機 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魯迅雜文是匕首 是投鎗 論時事不留面子 砭錮弊常取類型 題材廣泛 對社會的黑暗面 民族的劣根性 觀察深刻 形式靈活多變 有多樣風格和筆法 有的隱晦曲折 有的幽默詼諧 均能在使人會意的一笑中達到諷刺的效果 有的沉鬱嚴峻 在似乎從容的敘述中 蘊藏著對敵人的無限憤懣 魯迅雜文感情熾熱 汪洋恣肆 咄咄迫人 冷雋辛辣 說理透徹 結構嚴密 簡鍊含蓄 善用比喻 形象性強 富於邏輯性 氣勢恢宏凌厲 代表作有 二心集 华盖集 等 華夷之辨 编辑 魯迅雜文多次批評中國人攀附滿蒙戰功 1929年7月中俄為東北鐵路戰鬥時 清懼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一文稱 成吉思汗諸子陷莫斯科 有歐亞混一之勢 是 吾國戰史上最有光彩最有榮譽之一頁 魯迅回一篇雜文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認為當時中俄兩國境遇正一樣 都是被蒙古人征服 反問為何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 元人 為自己的先人 滿臉光彩地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 倘照此論法 俄國人就也可以作 吾國征華史之一頁 說他們在元代包有中國的版圖 1934年9月魯迅所寫 中秋二願 譏諷 我們元朝是征服了歐洲的 之說法 紙煙鋪子的選舉中國政界偉人投票 還是列成吉思汗為其中之一人 之做法 魯迅之中秋願望是 從此不再胡亂和別人去攀親 22 同年 隨便翻翻 拿破侖與隋那 亦有蒙古西征非中國榮光之說法 魯迅雜文又指滿清入關實乃中國人被殲滅 做奴隸 1925年 忽然想到 一至四 四 說 中國雖完 自己的精神是不會苦的 因為都能變出合式的態度來 倘有不信 請看清朝的漢人所做的頌揚武功的文章去 開口 大兵 閉口 我軍 你能料得到被這 大兵 我軍 所敗的就是漢人的麼 你將以為漢人帶了兵將別的一種什麼野蠻腐敗民族殲滅了 1934年 算賬 說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 這些小事情 不提也好罷 但失去全國的土地 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隸 只要尊孔而崇儒 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 對新朝的說法 就叫作 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 散文 编辑 鲁迅散文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魯迅在空虛失望之餘以小品文吐露心聲 反映時代 主要作品结集为 朝花夕拾 和 野草 朝花夕拾 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 筆調優美 感情沉鬱 平易晓畅 风趣生动 代表作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 野草 则以尼采式的散文诗形式 以抒情為主 是散文 是詩 既有思想 也有詩的感情和意境 詩的美 而又既不是散文 也不是詩 是思想感情集中的散文詩 表达对社会 人生的批判反思 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 语言色彩艳丽而冷峻峭拔 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 意境晦暗幽深 被譽為魯迅 最偉大的藝術品 23 对日后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 诗歌 编辑 鲁迅并不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 只是偶尔为之 其詩作傳世無多 主要以旧体的近體詩为主 多有佳句 早期诗歌深受古诗影响 多吟咏离情感伤 留学日本时作 自题小像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真切动人 境界大开 四一二事變 一詩 慣於長夜過春時 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裏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 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 月光如水照緇衣 寫出亂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情景 令人為之動容 趙聰 三十年代文壇點將錄 說 時人稱 三百年來無此作 1922年創作 徬徨 題辭 寂寞新文苑 平安舊戰場 兩間餘一卒 荷戟獨徬徨 描述文學創作路上嘔心瀝血孤行 也是著名代表作之一 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诗人 鲁迅的诗歌在当代被引用的频率很高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題三義塔 是常被引用来表示國共和解 和海峽兩岸和解的名句 如溫家寶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 回答台灣記者提問 是否會對台灣釋出更多的經貿優惠政策 溫家寶回答中引用這句話 24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则常被引用以自况 鲁迅翻译的两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月界旅行 和 地底旅行 學術研究 编辑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著有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等 译作 编辑 鲁迅也以译作著名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 有一半是翻译文字 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 如尼采 凡尔纳等 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命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 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 以 硬译 风格闻名 他曾希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 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力 据统计 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 25 此外还有 鲁迅书信集 鲁迅日记 等存世 語文素養 编辑魯迅的古文 吳語 日本語水平很高 德語也相當不錯 魯迅是吳越紹興人 母語是吳語 文章中有不少紹興話和上海話 在陸師學堂附屬礦路學堂就已開始學德語 到了日本以後 舊日本帝國的現代醫學流行用德語 德文是醫學專業必修的外國語文 魯迅在仙台1年半 德文從來沒有放掉 時時有在看書 魯迅生前曾多次公開宣稱 我不懂英文 註 12 阿Q正傳 的成因 裡 魯迅說完 英文的似乎譯得很懇切 但我不懂英文 不能說什麼 又接著說 只是偶然看見還有可以商榷的兩處 一是 三百大錢九二串 當譯為 三百大錢 以九十二文作為一百 的意思 二是 柿油党 不如譯音 因為原是 自由党 鄉下人不能懂 便訛成他們能懂的 柿油党 了 從這裡也就可以知道 魯迅還是能看點英文的 只是水平不能和他掌握得較好的幾個語種相比 魯迅日記 附載的 書帳 圖書採買紀錄 裡面可以看到魯迅買的很多外國書名 有相當數量的英文書 周作人 魯迅與英文 一文說 他是反對英文的 在光緒戊戌 1897 年他最初考進水師學堂 也曾學過英文 Question這字他當然是認識的 不久改進陸師附屬的礦路學堂 便不學了 到了日本進了仙台醫校之后改學德文 這才一直學習 利用了來譯出好些的書 他深惡那高尔基說過的黃糞的美國 對於英文也沒好感 自然他也很佩服拜倫 雪萊等詩人 覺得從英文譯書也可以 但是使用整句整個英文字的作風是為他所最反對的 他不用阿K而偏要用Q字 這似乎是一個問題 不過據他自己說 便只為那Q字有個小辮子 覺得好玩罷了 如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明 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魯迅不贊成說話和文章夾雜英文 在文章中帶有英文時常有諷刺性 寫作目的 编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鲁迅全集 十六卷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 一是 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 奔馳的猛士 他們在寂寞中奮戰 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 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為那些 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 正是因為他們 我 必須在作品中 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 不悲觀 不絕望的誘導 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 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 三是他的敵人 魯迅說 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 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 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 站在他們面前 使他們感到他們的不圓滿 业余爱好 编辑虽然鲁迅一辈子十分珍惜时间 但他从来不把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视为浪费时间 26 木刻版画 编辑 主条目 木刻运动 鲁迅终生偏爱版画 尤其木刻 被称为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 1931年 鲁迅在上海创办了 木刻讲习会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从此开始 27 28 29 30 31 鲁迅收藏的新兴木刻版画作品有2000多件 当时很多新兴木刻版画的创作者在后来从军从政 无暇顾及这些作品 便转交给鲁迅保管 28 他曾留学日本 日本是版画的国度 鲁迅的绘画品味或受求学环境之影响 32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北平笺谱 序幼年喜爱 山海经 木版版画刻本 29 青壮年时迷恋西欧苏俄前卫版画 28 为木刻展览写前言 自费印制版画集 资助青年木刻家 培植左翼木刻 中年晚岁编印 北平笺谱 33 34 篆刻 编辑鲁迅年少时 其叔父周芹候钻研篆刻 鲁迅见闻习染就学会了篆刻 1899年 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期间曾刻过 文章误我 戛剑生 戎马书生 等印章 1916年 鲁迅与周作人合作为杜泽卿的印谱 蜕龛印存 作序 这篇序阐述了印章发展的历史 鲁迅在文中表示他十分欣赏汉朝印章风格的 自然之妙 26 35 36 鲁迅在致李尹桑的书信中提到了对篆刻家的评论说 僕于西泠 差喜龙泓 余子圭角太甚 似伤和雅 皖派折心石如 白文为佳 若吾乡垢道人 巴予藉二公 非特开西泠之祖师 而且阐古玺之秘奥 能 早 于陈簠斋 王廉生诸子数百年前具此慧眼 在敝人坚持斯论 未免有齐人称仲之诮也 近贤如赵悲庵 亦推崇巴氏 真能不囿于畛域者也 流日篆刻之士 鉴于齐 鲁 吴 越 近年金石家新出土印谱 学风渐响 周秦古玺求奥竅 37 评价 编辑对于鲁迅的评价以正面为主 在中国大陆 港澳地区 台澎金马地区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評價普遍都很高 在东亚地区尤甚 正面评价 编辑 毛澤東 我们纪念他 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 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 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 然而他的思想 行动 著作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 是他的政治的远见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 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 就是他的斗争精神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 形成了一种伟大的 鲁迅精神 38 鲁迅 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 最勇敢 最坚决 最忠实 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9 陈独秀 世之毁誉过当者 莫如对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启明先生 都是 新青年 作者之一人 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 发表的文字也很不少 尤其是启明先生 然而他们两位 都有他们自己独立的思想 不是因为附和 新青年 作者中那一个人而参加的 所以他们的作品在 新青年 中特别有价值 这是我个人的私见 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 在中国有空前的天才 思想也是前进的 在民国十六七年 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 党中一班无知妄人 把他骂得一文不值 那时我曾为他大抱不平 后来他接近了政党 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 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 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 后来是个神 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 也不是狗 而是个人 有文学天才的人 40 蔡元培 鲁迅先生的创作 除 坟 呐喊 野草 数种外 均成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 其文除小说 书信一种外 均为杂文与短评 以十二年光阴成此许多作品 他的感想之丰富 观察之深刻 意境之隽永 字句之正确 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 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 这是何等天才 何等学力 41 胡适 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 鲁迅狺狺攻击我们 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 如他的小说史研究 皆是上等工作 42 胡适在1956年曾对周策纵说 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 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 鲁迅是我们的人 43 郁达夫 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 谁最伟大 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 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 是鲁迅 鲁迅的小说 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 更高一步 至于他的随笔杂感 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 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 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 谈锋之犀利 文笔之简洁 比喻之巧妙 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 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 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 除了读 鲁迅全集 以外 别无捷径 44 日本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 鲁迅是 中国 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 木心 在我的心目中 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 文体家 在欧陆 尤其在法国 文体家 是对文学家的最高尊称 纪德是文体家 罗曼罗兰就不是 瑞典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曾澄清鲁迅拒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传闻说 鲁迅是在1936年去世了 那个时候 1930年代根本就没有外边的人知道鲁迅是谁 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呐喊 彷徨 是1950年代才翻成外文 原话如此 经查证 鲁迅作品最早被翻译为西方文字 是1936年8月英国乔治 C 哈拉普公司出版的 活的中国 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 收录了 药 一件小事 孔乙己 祝福 等多篇作品 是杨宪益翻译的 真实译者为斯诺 翻译得很好 但是那个时候鲁迅已经不在了 45 1949年山東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了一首抒情诗 题为 有的人 其开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葉公超写 关于非战士的鲁迅 文 发表在1936年11月1日的天津 益世报 增刊上说 我有时读他的杂感文字 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 同时又感到他所瞄准 鲁迅最爱用各种军事名词的 的对象实在不值得一粒子弹 骂他的人和被他骂的人实在没有一在任何方面是与他同等的 日本文学家尾崎秀实 左联的泰斗 46 日本作家山上正义称鲁迅是 中国现代文学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46 日本作家增田涉称赞鲁迅为 中国文艺界庞然的斯芬克斯 46 王蒙 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 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 我的天 47 余华 鲁迅是我唯一讨厌过的一个作家 负面评价 编辑 鲁迅去世时 苏雪林写信阻止蔡元培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 称之为 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 廿四史文學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盘踞上海文坛时 密布爪牙 巧设网罗 文网之密 胜于周来之狱 诛锄之酷 不啻瓜蔓之抄 48 引发与左派作家之间的笔战 台湾学者郑学稼著述的 鲁迅正传 对魯迅的性格多有微词 唐紹華認為 魯迅 對任何現實永遠不會滿意 因而變成真正的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者 49 钱玄同曾总括他有三点短处 多疑 轻信 迁怒 50 邵洵美在1935年续写小说 珰女士 下篇时 描写了个 不如他意他就恨你 一恨你就把你当成了死对头 的 周老头儿 加以影射 在1938年 邵洵美回答斯诺夫人说 鲁迅不能算最伟大的小说家 他的成就并不在于小说 51 其他评价 编辑 1979年錢鍾書在美國表示 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 但是他只適宜寫 短氣 Short winded 的篇章 不適宜寫 長氣 Long winded 的 像是阿Q便顯得太長了 應當加以修剪 Curtailed 才好 52 李敖 我認為魯迅並不差 但是在大陸被過分高估 魯迅 阿Q正傳 和 中國小說史略 都是非常好的書 魯迅的小說不差 可是魯迅的雜文不好 第一 受日語的文法影響太多 也有一種文言文轉過來的感覺 不夠成熟 文字彆扭 第二 他雜文裏面的情緒太多 真正的資料並不多 你看我罵人王八蛋的時候 可是骨子裏還是証據 魯迅只有罵了王八蛋而已 拿我和魯迅相比的人 這個人沒有進步 因為時代變了 我們的文章比他們寫得好 我們其實比他們有勇氣 我們沒有藏在租界裏 還有 我到死也沒拿國民黨的錢啊 他還拿國民黨的錢 中央研究院的錢一直在拿 蔡元培給他安排的 魯迅敢罵日本人嗎 他從來不敢罵日本人 魯迅是個相當世故的紹興師爺 跟我們不一樣 53 54 55 李敖还提及鲁迅在胡风问他萧军应该不应该入党时 回信说不要入 进去了就這樣死了云云 杂评鲁迅和他的孙子 56 王朔 我要说 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 但不是都好 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 那是扯淡 而且 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 那也不是事实 57 夏志清 鲁迅是中国最早用西式新体写小说的人 也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现代中国作家 在他一生最后的六年中 他是左翼报刊读者群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 自从他于1936年逝世以后 他的声誉越来越神话化了 他死后不久 二十大本的 鲁迅全集 就立即出版 成了近代中国文学界的大事 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关鲁迅的著作大批出笼 回忆录 传记 关于他作品与思想的论著 以及在过去二十年间 报章杂志上所刊载的纪念他逝世的多得不可胜数的文章 中国现代作家中 从没有人享此殊荣 这种殊荣当然是中共的制造品 当然 在中共把他捧为英雄以前 鲁迅已经是一位甚受推崇的作家 没有他本人的声望作基础 中共也不必费力捏造出如此一个神话 鲁迅的最佳小说都收集在两本集子里 第一集 呐喊 和第二集 彷徨 在他的最佳小说中 他只探病而不诊治 这是由于他对小说艺术的极高崇敬 使他只把赤裸裸的现实表达出来而不掺杂已见 在 药 的结尾 这幕凄凉的景象 配以乌鸦的戏剧讽刺性 可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呐喊 集中的最长的一篇当然是 阿Q正传 它也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 然而就它的艺术价值而论 这篇小说显然受到过誉 阿Q正传 轰动中国文坛 主要是因为中国读者在阿Q身上发现了中华民族的病态 彷徨 就总体而论比 呐喊 更好 但是由于它主要的气氛是悲观沮丧的 所以并没有受到更热烈的好评 然而作者自己是知道它的优点的 故事新编 的浅薄与零乱显示出一个杰出的 虽然路子狭小的 小说家可悲的没落 由于鲁迅怕探索自己的心灵 怕自己流露出对中国的悲观和阴沉的看法 所以 他只能压制自己深藏的感情 来做政治讽刺的工作 鲁迅的杂文非常有娱乐性 但是因为他基本的观点不多 即使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15本杂文给人的总印象是搬弄是非 啰啰唆唆 大体上说来 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 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导师和讽刺家 与创造社论战的时候 鲁迅已开始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文艺的日文书籍 无论从哪方面看来 这些书籍对他的性格和思想的影响极为微小 58 政治相关 编辑在延安 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 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 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 现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鲁迅研究机构和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 鲁迅在其文集 且介亭杂文 的 答国际文学社问 一文中提到自己对苏联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 苏联的存在与成功 对于你怎样 苏维埃建设的十月革命 对于你的思想的路径和创作的性质 有什么改变 二 你对于苏维埃文学的意见怎样 三 在资本主义的各国 什么事件和种种文化上的进行 特别引起你的注意 一 先前 旧社会的腐败 我是觉到了的 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 但不知道这 新的 该是什么 而且也不知道 新的 起来以后 是否一定就好 待到十月革命后 我才知道这 新的 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 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 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 并且怀疑 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 使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 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 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 但在创作上 则因为我不在革命的旋涡中心 而且久不能到各处去考察 所以我大约仍然只能暴露旧社会的坏处 dd 二 我只能看别国 德国 日本 的译本 我觉得现在的讲建设的 还是先前的讲战斗的 如 铁甲列车 毁灭 铁流 等 于我有兴趣 并且有益 我看苏维埃文学 是大半因为想绍介给中国 而对于中国 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 dd 三 我在中国 看不见资本主义各国之所谓 文化 我单知道他们和他们的奴才们 在中国正在用力学和化学的方法 还有电气机械 以拷问革命者 并且用飞机和炸弹以屠杀革命群众 dd 答国际文学社问 原文 59 据2001年周海婴著 鲁迅与我七十年 记载 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 如果鲁迅仍然活着 以我估计 鲁迅要么是关在牢裡还是要写 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 60 但毛泽东曾于1957年3月在 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 中说 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 任何人也不怕 不怕别人整不整 顶多没有饭吃 讨饭 挨整 坐班房 杀头 受冤枉 61 62 因此毛泽东对罗稷南的回答可能只是对鲁迅敢说真话的赞赏 原創研究 秋石在 追寻历史的真相 毛泽东与鲁迅 一书中通过走访亲历者和查阅当年的文献 认为周海婴所记多处不确 1957年毛泽东对罗稷南回答应该是 依我看 依鲁迅的性格 即使坐进了班房 他也还是要说要写的 63 曾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而入狱的作家牛汉写道 1949年或1950年夏天 有读者向 人民日报 文艺部提问 如果鲁迅活着 党会如何看待他 收信人是编辑李离 几个友人会面时曾给我们看过这封信 此信后转请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64 郭沫若答复 郭沫若的回答是 鲁迅和大家一样 要接受思想改造 根据改造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 65 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官僚腐化 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 1949年后 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 不過 近年台灣也有推動魯迅作品的努力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在1990年左右出版 魯迅作品全集 其出版小引說 中國自有新文學以來 魯迅當然是引起最多爭議和震撼的作家 全世界以詮釋魯迅的某一作品而獲得博士學位者 也早已不下百餘位之多 出版小引希望 還原歷史的真貌 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 的確 魯迅作品引起的正反兩面評價之多 之極端 不但是新文學 甚至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66 中华民国主席蒋介石在兼任教育部长期间 有人向蒋介石告密鲁迅隐匿在教育部做特约编辑 蒋介石回答 这事很好 你知道教育部中 还有与他交好的老同事 老朋友没有 应该派这样的人 去找他 告诉他 我知道了这事 很高兴 我素来很敬仰他 还想和他会会面 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些时候 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 职位也当然保留 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 也可以办到 67 曾用笔名 编辑自树 庚辰 索子 索士 树人 令飞 迅行 树 黄棘 周豫才 周树 唐俟 俟 神飞 迅 风声 尊古 巴人 某生者 小孩子 学之 敖者 俟堂 宴之敖者 即鲁迅 L S 冥昭 杜斐 楮冠 楮冠病叟 华约瑟 中拉 葛何德 封余 许霞 EL ELEF 许遐 L 洛文 令斐 豫才 豫 唐丰瑜 冬华 长庚 宴敖 隋洛文 乐贲 乐雯 它音 佩韦 阿二 丰瑜 明瑟 不堂 白舌 遐观 何家幹 飞 罗怃 干 动轩 周动轩 幹 何干 孺牛 丁萌 游光 丰之余 旅隼 苇索 越客 桃椎 虞明 荀继 家幹 尤刚 符灵 余铭 元艮 白在宣 一尊 敬一尊 子明 张承禄 赵令仪 倪朔尔 栾廷石 张禄如 邓当世 韦士繇 士繇 翁隼 崇巽 常庚 燕客 白道 曼雪 梦文 孟弧 公汗 霍冲 莫朕 中头 史贲 董季荷 杜德机 朔尔 康伯度 焉于 越侨 张沛 华圉 仲度 茹莼 苗挺 及锋 直 隼 直入 阿法 史癖 且介 庚 敖 越山 康郁 洛 姜珂 越丁 旁 齐物论 乐文 周玉才 晓角 戛剑生 何家干 68 69 70 以 记者 等或团体署名 编辑 纂述者 编纂者 译者 编辑者 旅沪一记者 编者 旅沪记者 记者 奔流社同人 朝花社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铁木艺术社 译文社同人 69 纪念 编辑 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鲁迅足印 鲁迅逝世十五周年 纪念邮票 北京鲁迅博物馆中的雕像 鲁迅墓 纪念鲁迅的方式通常以纪念地 发行纪念品以及举行各种公开纪念活动为主 还有以鲁迅冠名的街道名称 文学奖项 太宰治生前接受委約 創作了一部描寫魯迅留學生活的小說 惜別 1945年出版 纪念地 编辑 当今大多数鲁迅曾居住过的地方 绍兴 厦门 广州 北京和上海等地 都保留了鲁迅故居 并建有鲁迅纪念馆 博物馆 上海的鲁迅公园内有鲁迅墓 日本宮城縣亦有鲁迅故居 2004年10月22日 日本仙台市和东北大学开展了 纪念鲁迅仙台留学100周年市民之会 活动 鲁迅的后人和藤野严九郎的后人都参加了该纪念活动 仙台市立有鲁迅纪念碑 并保留了当年鲁迅曾下宿过的木屋 东北大学也设立了 鲁迅奖 和 鲁迅纪念奖 纪念邮票 编辑 1946年10月19日旅大解放区邮政管理局发行 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 邮票 全套3枚 用满洲國邮政的四版 五版普通邮票加盖 鲁迅逝世十周年 和暂作面值制作而成 71 72 1951年10月19日发行的纪11 鲁迅逝世十五周年 的两枚一套的邮票 内容相同 为鲁迅正像及其题写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61年2月26日发行的纪91 鲁迅诞生八十周年 邮票全套一枚 内容为鲁迅的头雕 1966年12月31日发行的纪122 纪念我们的文化革命先驱鲁迅 邮票全套3枚 内容分别为毛泽东的评价 鲁迅正像 及其题写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76年10月19日发行的J11 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 邮票 内容分别有鲁迅侧面浮雕像 坐姿半身画像及工农兵在鲁迅头像下前进的情景 全套3枚 1981年发行 鲁迅诞辰一百周年 的J67号纪念邮票 全套2枚 邮票内容分别以版画形式表现了少年与成年的鲁迅 另有茅盾题字 社会关系 编辑家庭關係 编辑 祖父周福清1871年 同治十年 中進士 曾入翰林 後因個性剛烈 在縣令任內得罪當朝大官 宦途無望 故以捐納得官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是秀才 母親鲁瑞 鲁迅有三个弟弟 周作人 1885 1967 周建人 1888 1984 椿寿 1893 1898 一个妹妹 端姑 1888年 出生十月即早夭 鲁迅早年奉母命被迫与朱安包辦结婚 但兩人婚姻有名無實極少見面 後鲁迅与其女學生许广平相戀同居並生下獨子周海婴 周海婴之子为周令飞 周令飞在1980年代时与来自臺灣的女同学张纯华相恋并移居臺灣 90年代末又返回大陆工作 人際關係 编辑 魯迅對青年人非常愛護 當作自己的子弟看待 受到魯迅指點 教導 培养的學生非常多 孙伏园 增田涉 丁玲 萧红 萧军 黄源 魏建功 唐弢 周文 傅斯年 羅家倫 柔石 殷夫 白莽 兄徐培根是國民黨將領 许钦文 劉和珍 尚钺 許廣平 胡風 李霽野 李何林 曹靖華 韋素園 韋叢蕪 馮雪峰 章廷謙 臺靜農 金溟若 張我軍 張秀哲 洪炎秋 李秉中 徐梵澄 吳耕民等 但若不受教者 魯迅也不假辭色 在北京大學任教時 只要學生考不好 發考卷時 丟給學生 魯迅最好的朋友是許壽裳 曾密切交往的朋友也很多 例如郁达夫 瞿秋白 茅盾 日本友人内山完造 与记者曹聚仁 史沫特莱有过交往 教育部時期的同事常來往除了許壽裳還有錢稻孫 齊壽山 齊如山之弟 马裕藻 即马幼渔 马珏之父 邻居俞芳等人 影响 编辑在中国 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 大多数人承认他是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 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 林辰 朱正 王得后 钱理群 李欧梵 周策縱 王富仁 陈漱渝 汪晖 张梦阳 徐麟 王乾坤等 学者严家炎 何满子 邵燕祥 林贤治 王元化等对鲁迅先生多有著述 而作为艺术家的张仃 吴冠中 陈丹青 范曾等对鲁迅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 思想深刻 是 新文学 的奠基人 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 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散文诗集 野草 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 其杂文 由于特殊的发表环境 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 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 魯迅的思想深刻描繪了中國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历史缺陷 民国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 在文明變遷的十字路口給人類崇尚美好的本能引領了道路 確實是中國文化的一盞明燈 在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閱讀能力考試中 其作品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被選用為白話部份的文章 在台灣 编辑 日治時期台灣作家張我軍曾在 台灣民報 介紹胡適 陳獨秀的文學理念 并刊載魯迅的文學作品 日本的魯迅與台灣文學研究者中島利郎對於張我軍將中國文學 魯迅文學引進台灣的史實 在 魯迅在臺灣文壇的影響 一文如此評論 他說 張我軍是最初的魯迅文學在臺灣的傳入者是不會錯的 但是他始終是中國文學的正式介紹者 給臺灣介紹了魯迅的文學 魯迅的文學也是作為介紹中國的新文學的一環進行的 特別是既沒有因受魯迅文學的影響 而成為自己創作的血肉 也沒有論述魯迅文學的本質 不過 這是開啟時代先端的啟蒙家常背負的宿命 是不可避免的 73 不過中國的台灣文學研究者朱雙一有不同的意見 他在 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 散文與戲劇創作 一文中提出一個看法 認為張我軍在文學創作方面確實有受魯迅文學的影響 其年輕時代所寫的 隨感錄 系列文章 無論是創作精神與藝術手法 明顯與魯迅的雜感一脈相承 74 网络文化 编辑鲁迅的名言警句常改编为网络段子 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的作用 75 76 2017年 伪鲁迅名言在中文互联网流行 77 78 冒用鲁迅的表情包 相关事件 编辑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自2007年以来 在中国大陆地区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中逐渐被删除 删减 鲁迅的作品对于传统文化的尖锐批评是否还符合现代中国文化一度引起广泛且激烈的争议 79 80 81 参见 编辑鲁迅故居 鲁迅纪念馆 鲁迅图书馆 鲁迅全集 周作人 周建人 周海嬰注释 编辑 严格地说 鲁迅1907年创作的 人之历史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和 摩罗诗力说 等四篇古文文章也不能忽视 其古文和西学功力彼时已见深厚 鲁迅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顿的嗎 我以為在這路途中 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 序文 在周作人所著的 鲁迅的青年时代 和許壽裳所著的 亡友魯迅印象記 两部書中 两人都曾引用过魯迅的醫專同班同學醫學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魯迅學年成績 解剖學 59 3分 組織學 73 7分 生理學 63 3分 倫理學 83分 德語 60分 物理 60分 化學 60分 平均65 6分 全班第68名 班上同學142人 可见鲁迅考得最好的是屬於社會科學的倫理學 自然科學和醫學專業科目成績較普通 只有藤野擔任的解剖學一科沒有考及格 總成績正如魯迅在 藤野先生 文中的自述 同學100餘人之中 我在中間 不過是沒有落第 對此班上部份同學認為是 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 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 我預先知道的 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 1994年 渡邊襄發現成績算錯 生理學上學期60分 下學期75分 單科學年平均65分 不是63 3分 學年總平均65 8分 學年平均83分的倫理學等第登錄成丙等 5 魯迅後來作有 藤野先生 對這篇作品也非常重視 1935年日本岩波書店要出 魯迅選集 日本語譯 他要求執行選集編譯工作的自己的學生增田涉 我看要放进去的 一篇也没有了 只有 藤野先生 一文 请译出补进去 魯迅身后 藤野也發表 謹憶周樹人君 一文回憶魯迅留學生活 魯迅 藤野先生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裡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但在我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 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永田圭介在 秋瑾 竞雄女侠传 里谣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 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 对反对回国的鲁迅 许寿裳等人痛骂 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 投降满虏 卖友求荣 欺压汉人 吃我一刀吧 但是秋瑾学生徐双韵在 记秋瑾 一文裡对此事的记载是 秋瑾发言 力主回国 词意激昂 随手从靴筒取出倭刀 插在讲台上说 如有人回到祖国 投降满虏 卖友求荣 欺压汉人 吃我一刀 6 根本没有针对具体之人 更不用说鲁迅了 永田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在仙台医专所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德文 虽然学籍在独逸语学会 但鲁迅本人不在这里当学生 以自修为主 魯迅当时在北大兼职讲师 并不是北大职工 因为当时蔡元培校長定規 到北大任职 必须辞去原来职务 而鲁迅當時在教育部裡擔任僉事一職 这里往往被写北大历史的人搞错 生拉硬拽把鲁迅也当成北大职工 名單詳見 而已集 大衍發微 鲁迅日记 1月26日 晚往骝先寓夜餐 2月1日 除夕 夜往骝先寓夜饭 朱家骅邀鲁迅共吃年夜饭 张春桥女儿张维维则称 狄克 是另有其人 我不懂英文 因此也不明這字的含義究竟怎樣 論 費厄潑賴 應該緩行 可惜我不懂英文 只能自己說幾句 野草 英文譯本序 可惜我不懂英文 所看的都是譯本 雜憶 参考文献 编辑 绍兴鲁迅故居 浙江政务服务网 2020 11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3 中华南社学堂 苏州市南社研究会 鲁迅故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浙江党史和文件网 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21 鲁迅故居 北京鲁迅博物馆 2021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中文 简体 王潤華 魯迅的越界跨國新解讀 引自 魯迅在仙台紀錄 魯迅仙台留學9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缺少或 url 为空 帮助 徐 双韵 记秋瑾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8 乔丽华 鲁迅原配朱安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人民网文史频道 上海 文汇报 2010 12 23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6 8 0 8 1 乔丽华 鲁迅新婚之夜发生了什么 为何第二天脸被染青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2010 05 06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鲁迅的留日生活 亚太日报 2017 11 29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鲁迅为何抛弃原配 不满包办婚姻追求真爱 人民网读书 深圳晚报 201212 11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鲁迅博物馆 鲁迅年谱第一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79 201 ISBN 9787020030439 鲁迅博物馆 鲁迅年谱第一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192 207 ISBN 9787020030439 鲁迅状告教育总长章士钊始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 07 02 检察风云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张祖涛 鲁迅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时代发现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高长虹 琐记两则 狂飙 周刊第十期 我所唯一希望于已成名之作者 则彼等如无赏鉴青年艺术运动的特识 而亦无帮助青年艺术运动之雅量者 至少亦希望彼等勿挟其历史的势力 而倒卧在青年的脚下以行其绊脚石式的开倒车狡计 亦勿一面介绍外国作品 一面则蝎子撩尾以中伤青年作者的豪兴也 成仿吾 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 1927年1月 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 是一种 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 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 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 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 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 闲暇 第三个闲暇 宋云彬 鲁迅先生往那里躲 鲁迅到了中大 不但不曾恢复他 呐喊 的勇气 并且似乎在说 在北方时受着种种迫压 种种刺激 到这里来没有压迫和刺激 也就无话可说了 噫嘻 异哉 鲁迅先生竟跑出了现社会 躲向牛角尖里去了 旧社会死去的苦痛 新社会生出的苦痛 多多少放在他眼前 他竟熟视无睹 他把人生的镜子藏起来了 他把自己回复到过去时代去了 噫嘻 异哉 鲁迅先生躲避了 郭沫若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馀孽 创造月刊 第2卷第1期 1928年8月 鲁迅先生的时代和阶级性 就此完全决定了 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馀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 封建馀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 以前说鲁迅是新建过渡期的反革命分子 说他是人道主义者 这是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 法西斯谛 鲁迅 文艺与革命 并冬芬来信 1928年4月4日 美国的辛克来儿说 一切文艺是宣传 我们的革命的文学者曾经当作宝贝 用大字印出过 而严肃的批评家又说他是 浅薄的社会主义者 但我 也浅薄 相信辛克来儿的话 一切文艺 是宣传 只要你一给人看 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 一写出 就有宣传的可能 除非你不作文 不开口 那么 用于革命 作为工具的一种 自然也可以的 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 不必忙于挂招牌 一说 技巧 革命文学家是又要讨厌的 但我以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 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 我将白也算作色 而凡颜色未必都是花一样 革命之所以于口号 标语 布告 电报 教科书 之外 要用文艺者 就因为它是文艺 但中国之所谓革命文学 似乎又作别论 招牌是挂了 却只在吹嘘同伙的文章 而对于目前的暴力和黑暗不敢正视 作品虽然也有些发表了 但往往是拙劣到连报章记事都不如 鲁迅 文学的阶级性 并恺良来信 1928年8月10日 在我自己 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 都受 支配于经济 也可以说根据于经济组织或依存于经济组织 之说 则这些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 但是 都带 而非 只有 鲁迅 上海文艺之一瞥 1931年10月27日 那时的革命文学运动 据我的意见 是未经好好的计划 很有些错误之处的 例如 第一 他们对于中国社会 未曾加以细密的分析 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 来机械的地运用了 再则他们 尤其是成仿吾先生 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 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 好似革命一到 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 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 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 这种令人 知道点革命的厉害 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 也还是中了才子 流氓的毒 一地秋白 淞沪抗战时的鲁迅 举家迁到日本人开的书店里避难 凤凰网 2014 02 16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6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虹口区地名志 上海市绍兴路5号 百家出版社 1989年9月 369 ISBN 7805760055 究竟有多少人为鲁迅扶柩 痛别鲁迅 以详实的照片和史料作了披露 解放日报2004年7月20日 2011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4日 周海婴 须藤医生在鲁迅重病期间究竟做了些什么 羊城晚报 2007年1月9日 探究鲁迅死因之谜 新浪新闻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深度105 节目 2008 10 20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南腔北调集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張中良 魯迅筆下 中國 的歧義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 2018 09 11 ISSN 1000 2456 CNKI HZSD201404010 NSSD 6619467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5 李天明 難以直說的苦衷 頁4 溫總名語錄 度盡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匯報網頁 郭珊 陶红 专家新论 鲁迅首先是翻译家 人民网读书 南方日报 2006 11 30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4 26 0 26 1 魏咏柏 鲁迅的爱好 深圳特区报 深圳报业集团 2012年12月1日 2018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陳樹升 魯迅 中國新興版畫 臺灣四 年代左翼版畫 下 臺灣美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 1999 10 46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5 28 0 28 1 28 2 王锡荣 新兴版画之父 鲁迅的版画情结 新民晚报 第20537期 新民晚报社 2018 05 12 A19 国家艺术杂志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06 29 0 29 1 李禧 试论鲁迅的木刻情缘 PDF 鲁迅研究月刊 鲁迅博物馆 中国人民大学 美术研究 2018 12 12 CNKI LXYJ201306012 NSSD 4686849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05 15 中国新兴版画80年流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 08 19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4 施晨露 去看看鲁迅纪念馆珍藏的105幅版画精品 上观 上观新闻 2016 04 28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夏晓静 鲁迅收藏的日本版画 中国文化报 2014 06 30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5 陈丹青 鲁迅与美术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社 2011 02 01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5 陈丹青 鲁迅与艺术 南方周末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011 01 26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5 第五篇 文化 上虞区人民政府 2017 03 27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张樾丞 鲁迅的同古堂之缘 中国文物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7 05 02 第4版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1 shxw 鲁迅的篆刻观 中华书法网 2007 09 10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5 毛泽东 论鲁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37年10月19日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40年1月 陳獨秀 我對於魯迅之認識 维基文库 1937年11月21日 中文 陳獨秀 魯迅全集序 维基文库 1938年 中文 胡適 胡適致蘇雪林函 1936年12月14日 维基文库 中文 林曼叔 文学岁月 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P159 160 1999年7月31日 旅美学者周策纵为祝贺胡适思想国际研讨会召开 曾作诗云 铮铮如铁自由身 鲁迅终为我辈人 四十三年前告我 一言万世定新犹 诗后附言道 五十年代中期 胡先生曾告诉我 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 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 鲁迅是我们的人 今言犹在耳 恍如昨日也 郁达夫 鲁迅的伟大 原文为日文 1937年3月1日 沈从文如果活着就肯定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搜狐网 2007年10月10日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3日 中文 简体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46 0 46 1 46 2 揭秘 第一部 鲁迅全集 为何问世于日本 薛林荣 凤凰网 2012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6日 中文 中国大陆 鲁迅 他在流言伤害中挺立不屈 搜狐读书 搜狐读书频道 2014 09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02 苏雪林致蔡元培信刊载于 奔涛 半月刊第1卷第2期 文壇往事見證 唐紹華 傳記文學出版社 钱玄同 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 一部活动的西行漫记 斯诺夫人印象 水晶 侍錢 拋書 雜記 兩晤錢鍾書先生 萬靜波 李敖對思想家這個頭銜比較介意 李敖有話說 第369集 魯迅不是神 時人評魯迅 李敖 杂评鲁迅和他孙子 李敖研究网 1982 09 23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5 王朔 我看鲁迅 搜狐 2014 09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中國現代小說史 Google圖書 2001 27 鲁迅 国际文学社问 鲁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04 中文 周海婴 鲁迅与我七十年 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 第371页 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 人民出版社 1999年6月 253页 朱正 1957年毛泽东谈鲁迅 我们上海的共产党员也整他 凤凰网历史频道 读书文摘 2011 11 03 2018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6 秋石 追寻历史的真相 毛泽东与鲁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 此处不确 应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牛汉 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 当代2008年第1期 第83页 魯迅作品精選2 徬徨 經典新版 gt 內容連載 博客來 2018 04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5 鲁迅被通缉时蒋介石指示 我敬仰他 想和他会会面 陈明远 凤凰网 2011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6日 中文 简体 李允经 鲁迅笔名索解 自序 鲁迅研究月刊 2006 09 80 83 2022 01 20 ISSN 1003 0638 doi 10 3969 j issn 1003 0638 2006 09 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69 0 69 1 以上笔名参考自 鲁迅笔名印谱 中国金石象刻研究社筹备会编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4月 1册 133页 和 鲁迅笔名索解 李允经编 福建敎育出版社 2006年 ISBN 9787533445485 陈泽宇 整理 图说鲁迅 六 笔名识小 中国作家网 2021 09 23 2022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8 中文 鲁迅的邮票之爱与邮票上的鲁迅 作家网 2021 10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2 鲁迅诞辰纪念邮票发行故事 玉溪市博物馆 2021 10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這篇文章由日文書寫 由陳弘譯成中文 收錄在張光正編撰的 近觀張我軍 2002年2月由北京臺海出版社出版 朱雙一 著 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 散文與戲劇創作 台灣文學史 上 福建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1年6月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重温鲁迅笔下的 他 和 她 文旅 体育 人民网 2021 10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2 张鹏 孔乙己股市版 上 北京晚报 2009 08 02 2021 10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23 通过新浪财经 中文 周驰 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鲁迅还真说过 中国新闻网 2017 11 17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贾小凡 中式名言四天王 除了鲁迅莫言白岩松还有谁 凤凰网新闻 Vista看天下 2017 10 28 2018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5 王梓佩 从鲁迅作品中学习什么 新华网 南方日报 2019 08 28 2021 08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4 中文 教育部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 毛泽东 鲁迅各选5篇 观察者网 m guancha cn 2021 08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3 汪卫东 21世纪 还需要鲁迅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29 4 10 17 ISSN 1008 2689 CNKI BKDS201304004 CQVIP 48767274 NSSD 48767274 研究書目 编辑一丁 魯迅 其人其事及其時代 巴黎第七大學東亞出版中心 1978年 李歐梵著 尹慧民譯 鐵屋中的吶喊 魯迅研究 香港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1991 王潤華 魯迅小說新論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93 V I Semanov 謝曼諾夫 著 王富仁等譯 魯迅縱橫觀 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8 樂黛雲編 當代英語世界魯迅研究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 丸山升著 王俊文等譯 魯迅 革命 歷史 丸山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丸尾常喜著 秦弓譯 人與鬼的糾葛 魯迅小說論析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伊藤虎丸 日语 伊藤虎丸 著 李冬木譯 魯迅與終末論 近代現實主義的成立 北京 三聯書店 2008 伊藤虎丸著 孫猛等譯 魯迅 創造社與日本文學 中日近現代比較文學初探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李天明 難以直說的苦衷 魯迅 野草 探秘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 藤井省三著 董炳川譯 魯迅 故鄉 閱讀史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2 外部链接 编辑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 鲁迅 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该作者的作品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分類 鲁迅林毓生 鲁迅思想的特征 兼论其与中国宇宙论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毓生 鲁迅 国民性 论述的深刻性 困境与实际后果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毓生 鲁迅个人主义的性质与含意 兼论 国民性 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周昌龍 魯迅的傳統和反傳統思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歐梵 再从 头 谈起 缘起鲁迅的国民性随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打倒 孔家店 的 摩登圣人 鲁迅对孔子和儒家的复杂态度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及其痛苦 关于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态度的重估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鲁迅思想精神的正能量及其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鲁迅与尼采反 现代性 的契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早期鲁迅的尼采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劉禾 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 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劉禾 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 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冈正子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鲁迅的思想构筑与明治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结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鲁迅的日本观 鲁迅体验和理解日本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黎活仁 福本主义对鲁迅的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代田智明 鲁迅对于改革与革命的立场 终末论与同路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代田智明 谈鲁迅论与 个 的自由主体性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山田敬三著 魏雯譯 魯迅 無意識的存在主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 丸山昇 鲁迅的 第三种人 观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刘剑梅 鲁迅对庄子的拒绝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约翰 钦纳里 鲁迅与当代中国文学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安德鲁 琼斯 鲁迅及其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小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安德鲁 琼斯 狼的传人 鲁迅 自然史 叙事形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安敏成 鲁迅的 油滑 灵感 现代中国小说的创造性要素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潤華 探索病態社會與黑暗魂靈之旅 魯迅小說中遊記結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張旭東 雜文的自覺 魯迅 過渡期 寫作的現代性與語言政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 張旭東 重讀魯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反思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张钊贻 出关 的现实寓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广益 幻兴中华 论鲁迅留日时期之科幻小说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宏志 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 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宏志 能够 容忍多少的不顺 论鲁迅的 硬译 理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董炳月 翻譯主體的身份和語言問題 以魯迅與梁實秋的翻譯論爭為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陳相因 瘋狂的前奏曲 初探果戈理與魯迅作品的 黑暗世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井政喜 鲁迅译卢那卡尔斯基作品札记 关于人道主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井政喜 关于鲁迅 阿金 的札记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藤井省三 鲁迅心目中的夏目漱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藤井省三 鲁迅与佐藤春夫 两位作家间的互译与交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细野浩二 鲁迅的境界 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关于鲁迅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嘉纳治五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鹿地亘 鲁迅 上海通信 近现代日本人与鲁迅 论考之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潘世圣 还原历史现场与思想意义阐释 鲁迅与丘浅次郎进化论讲演之悬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坂井建雄 从鲁迅医学笔记看医学专业学生鲁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冈正子 鲁迅弘文学院的入学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北冈正子 另一种国民性的讨论 鲁迅 许寿裳国民性讨论之引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丸尾常喜 彷徨 时期的鲁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谁邀请鲁迅赴港讲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钊贻 赵今声邀请鲁迅访港一说的若干佐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代田智明 1934 作为媒介者的鲁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德威 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 台湾的鲁迅 南洋的张爱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保罗 福斯特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 鲁迅的国际声誉 罗曼 罗兰对 阿Q正传 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代田智明著 李明軍譯 全球化 魯迅 相互主體性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丸山昇 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北大学纪念鲁迅留学百年 日語 鲁迅的日本留学及抗日战争 日語 跨国界与跨语际的鲁迅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魯迅 江啟明畫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魯郭茅巴老曹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曹禺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鲁迅 amp oldid 7525278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