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一篇回忆散文,收录于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作品于1926年9月18日写成,最早发表在名为《莽原》的半月刊[1]

本文被收选为中國大陸中学语文课文。

内容 编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了鲁迅从小时候在他家后边的一个叫「百草园」的园里玩乐,到他进入三味书屋的故事。

“三味”的说法 编辑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于此。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同时,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他在所著文章中讲道:“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

此外,有人认为是借用了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也有人认为是《三国志·董遇传》中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改成了“三味”,也有考证“三余”为“公余、饭余、茶余”的,但此种假说也质疑不断。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研究所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4-08-02]. (原始内容于2016-03-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7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8月2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是鲁迅一篇回忆散文, 收录于散文集, 朝花夕拾, 作品于1926年9月18日.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7月1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2年8月21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鲁迅一篇回忆散文 收录于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 作品于1926年9月18日写成 最早发表在名为 莽原 的半月刊 1 本文被收选为中國大陸中学语文课文 目录 1 内容 2 三味 的说法 3 参见 4 参考资料内容 编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讲了鲁迅从小时候在他家后边的一个叫 百草园 的园里玩乐 到他进入三味书屋的故事 三味 的说法 编辑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 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 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 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幼时听父兄言 读经味如稻粱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xi hǎi 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但此典出于何处 已难查找 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 邯郸书目 所言 诗书味之太羹 史为折俎 子为醯醢 是为三味 认为 三味 可能出自于此 鲁迅读书的 三味书屋 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 上书 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 可见 三味书屋 中的 三味 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 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 本城中极方正 质朴 博学的人 见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 怎么会用 肴馔 肉酱 之类来形容读书 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 用作书屋之匾 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同时 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 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 他在所著文章中讲道 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 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 祖父对 三味书屋 含义的解释是 布衣暖 菜根香 诗书滋味长 布衣 就是老百姓 布衣暖 就是甘当老百姓 不去当官老爷 菜根香 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 不羡慕 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 诗书滋味长 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 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这第一点 布衣暖 非常重要 这是我祖先峰岚公 韵樵公的思想核心 产业的失败 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 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 是害人害己 于是 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 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 要甘于布衣暖 菜根香 品尝诗书的滋味 寿宇说 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 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 也不能见诸文字 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 因为 三味 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 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 此外 有人认为是借用了佛教语言 三味 即 三昧 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 原指诵读佛经 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 一为 定 二为 正受 三为 等持 意思是说 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 做到神思安定专注 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 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 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 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昧 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 有 个中三昧 得其三昧 等说法 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也有人认为是 三国志 董遇传 中的三余 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 后来改成了 三味 也有考证 三余 为 公余 饭余 茶余 的 但此种假说也质疑不断 参见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参考资料 编辑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文研究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4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amp oldid 7870361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