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汪晖

汪晖(1959年10月10日),中國大陸学者,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汪晖
2016年在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参与讨论时的汪晖
出生 (1959-10-10) 1959年10月10日64歲)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扬州师范大学学士
南京大学硕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生平 编辑

1959年10月10日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1]。1976年毕业于鲁迅中学,后做了两年工人。

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级本科生。1981年本科毕业,1982至1984年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是章石承。师承章石承、曾华鹏、李关元。1984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读博士,导师是唐弢[2]1988年获博士学位。汪晖参与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事后对他的参与进行了调查,但没有发现严重问题。他被送往陕西商洛“锻炼”一年。[3]

1988年—2002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1年底,汪晖同陈平原、王守常一同创办了《学人》丛刊。1996—2007年任《读书》杂志主编,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4]2013—2018年,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5]2018年,成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6]

观点 编辑

汪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形成了一条独立自主、不断试错、不断纠错的中国道路,既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模式,也不同于已经崩溃了的苏联模式,“使中国在一次次危机后仍能焕发活力”。他还认为,“中国的现代国际主义的传统需要被重新提出来——不是那种输出革命式的国际主义,而是真诚关心和尊重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发展和社会权利,在全球范围内探索一条平等、民主和共同发展的道路。”[7]一带一路“这样的模式应该成为全球共同参与的模式,一个思考新空间的模式。”[8]

汪晖被称为中国新左派领袖。但他不愿接受这个据他说“由敌人贴上的”标签,“部分原因是我们不希望与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或者与改革时期中共的所谓“老左派”联系在一起。 但也是因为新左派这个词是西方的,在欧洲和美国具有非常不同的代际和政治内涵。我们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而不是西方的,照搬这个概念是否对今天的中国有用是值得怀疑的。”[9]

汪晖认为,在西方学术界,藏学不属于中国学,“与其说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毋宁说是一种人为创造的体系”。[10]

汪晖主张“有必要保持中国古老的文明”,在西方中心世界里保持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提倡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价值观,说“反传统反得最激烈的就是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西方是对的,我们自己的传统是错的,只有打破传统,才能赶上西方。结果就是,我们事事学西方。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新思考。”[11]

六四运动时,汪晖在天安门广场上,他2013年回忆说,“我们打出的标语是:“我们要58,我们不要85”,因为在当时戈尔巴乔夫58岁,邓小平是85岁。历史证明了当时85岁的邓比58岁的戈尔巴乔夫或许要聪明一些”。[12]

荣誉和评价 编辑

2011年,瑞士苏黎世大学高级研究员韦伯博士(Ralph Weber)评价说:“在过去二十余年里,汪晖在中国一直是学术、文化和政治论坛中一个响亮的声音, 而近年以来,他在欧洲和美国也愈来愈是如此。”[13]

2013年10月20日,汪晖被授予年度“卢卡·帕西奥利奖”(Luca Pacioli Prize)。和汪晖同时获奖的是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14] 2014年10月1日,东方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探寻中国的现代性: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一)》(ISBN:9787506077057)和《理解中国的视野: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二)》(ISBN:9787506077101),收入评论汪晖的文章。

2011年,葉蔭聰在《明报》发文指汪晖、強世功甘陽等都属于国家主义者。[15] 许纪霖在2011年发文指,汪晖等激进左翼的保守化是近年来思想界出现的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但他又指,当代中国新左派一开始便具有某种国家主义的内在趋势,所以“集体右转并非晴天霹雳,而有其内在的思想与历史逻辑。”[16]

争议 编辑

关于汪晖的争议有1999年长江读书奖事件和2010年汪晖涉嫌抄袭事件

1997年海南《天涯》杂志发表汪晖的文章《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成为“中国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的导火索。[17]

2017年10月25日,《批判亚洲研究》(Critical Asian Studies)杂志的主任和编辑就该杂志两篇未经作者或出版商许可的文章进行再版和政治审查一事发表声明。[18]这两篇文章分别是Claudia Pozzana和Alessandro Russo的《中国的新秩序与过去的混乱:从汪晖的分析开始的对话》(2006),[19]和他们的《连续性/不连续性: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2011)。[20]声明称,2006年的文章受到政治审查并于2015年在汪晖亲自主编的中文辑刊上重新发表,[21]而2011年的文章于2014年未经授权被再版。在被政治审查的两篇论文中,有关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内容被删除。

著作 编辑

汪晖早期的学术生涯围绕着鲁迅研究展开,一直到1988年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为这个时期的标志。[22] 其后他的研究工作转向现代中国思想的研究。写于1988年的《预言与危机——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分析了五四运动得以形成的思想和社会条件,以及这个文化运动的内在思想矛盾。

汪晖主要中文著作有:

  • 《去政治化的政治:短二十世纪的终结与九十年代》,北京:三联书店,2008
  • 《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四卷本),北京:三联书店,2004;增订版2008
  • 《死火重温》,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汪晖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旧影与新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真实的与乌托邦的》,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 《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呐喊〉〈彷徨〉研究》,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北京:三联书店,2008。

翻译成外文的著作有:

  • The Politics of Imagining Asia, translated by Theodore Hute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 The End of Revolution: China and the Limits of Modernity, (London: Verso, 2010).
  • China’s New Order: Society,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ransition, translated by Ted Huter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思想空間としての現代中国(《作为思想空间的现代中国》,日文),村田雄二郎、小野寺史郎、砂山幸雄翻译,东京:岩波书店,2006。
  • Il Nuovo Ordine Cinese, translated by Anna Maria Poli, (Roma: Manifesto Libri Srl., 2006).
  • El Nuevo Orden de China, Sociedad, Política y Economía en Transición, Traducido por Olga Curell Sanmarti, Carles Prado-Fonts y Lin Longbo, (Barcelona: Bellaterra, 2008).
  • 《死火重温》(韩文): 首尔: Samin Publishing Co., 2005.
  • 《新亚洲想象》,首尔: 创批出版社, 200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汪晖. 重影 (PDF). 今天. 2012, (98): 39–50 [2022-10-08]. (原始内容 (PDF)于2021-09-17). 1979年10月10日,也就是我20岁生日那天,我们在仪征农场劳动。 
  2. ^ 马国川. . 经济观察报. 2007-08-06: 42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3. ^ 马国川:《汪晖:渐行渐远的思想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经济观察报》,2007年8月6日,p.42。
  4. ^ 汪晖. 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3-01: 457. ISBN 9787301133415 (中文(简体)). 
  5. ^ 汪晖:四十年学术之路 _中国政协_中国. cppcc.china.com.cn. [2022-12-20]. (原始内容于2018-08-04). 
  6. ^ 崔宁宁. . 山西经济日报. 2018-01-24: 6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7. ^ 汪晖,《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文化纵横》2010年第2期
  8. ^ 汪晖演讲丨即便疫情缓解,也无法回到过去所谓的正常状态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2-20]. (原始内容于2022-12-20). 
  9. ^ 歧路中国》, edited by 王超华, page 62
  10. ^ 汪晖: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2-12-23]. (原始内容于2022-12-25). 
  11. ^ 汪晖:在西方中心的世界中,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文化、社会价值如何转化为政治实践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2-12-23]. (原始内容于2022-12-24). 
  12. ^ 汪晖:中国、新的平等观与当今世界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2-12-23]. (原始内容于2022-12-24). 
  13. ^ Weber, Ralph. (PDF). Europa Regional. 2011,. 17.2009 (4): 22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2-07) (英语). For roughly two decades now, WANG HUI has been a prominent voice within acade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s in China, but increasingly also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14. ^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10-23: 4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15. ^ 葉蔭聰. 《宅茲中國》的曖昧與張力. [2023-04-20]. (原始内容于2021-04-20). 
  16. ^ 許紀霖. 近十年來中國國家主義思潮之批判. 思想. 2011-01-01, (18) [2023-04-20]. doi:10.29848/SX.201101.0004. (原始内容于2023-04-24) (中文(繁體)). 
  17. ^ 石岸书. 论争、启蒙与现代性——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再回顾. 天涯. 2013, (3). 
  18. ^ Director and editors' note on censorship.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17, 49 (4): 479–480. S2CID 218545532. doi:10.1080/14672715.2017.1381465. 
  19. ^ Pozzana, Claudia; Russo, Alessandro. China's new order and past disorders: A Dialogue Starting from Wang Hui's analysis.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06, 38 (3): 329–351. S2CID 145408101. doi:10.1080/14672710600871521. 
  20. ^ Pozzana, Claudia; Russo, Alessandro. Continuity/Discontinuity: China's Plac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11, 43 (2): 261–284. S2CID 147300543. doi:10.1080/14672715.2011.570571. 
  21. ^ 鲍夏兰,鲁索,张勇 译:〈中国的新秩序与过去的无序——从汪晖的分析开始的对话〉,《区域》(2015年总第4辑),ISBN 9787509776889
  22. ^ 汪晖. 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3-01: 463. ISBN 9787301133415 (中文(简体)). 

汪晖, 1959年10月10日, 中國大陸学者,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清华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2016年在罗莎, 卢森堡基金会参与讨论时的出生, 1959, 1959年10月10日, 64歲,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程度扬州师范大学, 学士, 南京大学, 硕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 目录, 生平, 观点, 荣誉和评价, 争议, 著作,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1959年10月10日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1. 汪晖 1959年10月10日 中國大陸学者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清华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汪晖2016年在罗莎 卢森堡基金会参与讨论时的汪晖出生 1959 10 10 1959年10月10日 64歲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程度扬州师范大学 学士 南京大学 硕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 目录 1 生平 2 观点 3 荣誉和评价 4 争议 5 著作 6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1959年10月10日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1 1976年毕业于鲁迅中学 后做了两年工人 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级本科生 1981年本科毕业 1982至1984年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导师是章石承 师承章石承 曾华鹏 李关元 1984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读博士 导师是唐弢 2 1988年获博士学位 汪晖参与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 事后对他的参与进行了调查 但没有发现严重问题 他被送往陕西商洛 锻炼 一年 3 1988年 2002年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副研究员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91年底 汪晖同陈平原 王守常一同创办了 学人 丛刊 1996 2007年任 读书 杂志主编 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4 2013 2018年 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5 2018年 成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6 观点 编辑汪晖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形成了一条独立自主 不断试错 不断纠错的中国道路 既不同于西方新自由主义模式 也不同于已经崩溃了的苏联模式 使中国在一次次危机后仍能焕发活力 他还认为 中国的现代国际主义的传统需要被重新提出来 不是那种输出革命式的国际主义 而是真诚关心和尊重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 发展和社会权利 在全球范围内探索一条平等 民主和共同发展的道路 7 像一带一路 这样的模式应该成为全球共同参与的模式 一个思考新空间的模式 8 汪晖被称为中国新左派领袖 但他不愿接受这个据他说 由敌人贴上的 标签 部分原因是我们不希望与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 或者与改革时期中共的所谓 老左派 联系在一起 但也是因为新左派这个词是西方的 在欧洲和美国具有非常不同的代际和政治内涵 我们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 而不是西方的 照搬这个概念是否对今天的中国有用是值得怀疑的 9 汪晖认为 在西方学术界 藏学不属于中国学 与其说是一种自然的存在 毋宁说是一种人为创造的体系 10 汪晖主张 有必要保持中国古老的文明 在西方中心世界里保持中国文化的自主性 提倡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 利他主义等价值观 说 反传统反得最激烈的就是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 认为只有西方是对的 我们自己的传统是错的 只有打破传统 才能赶上西方 结果就是 我们事事学西方 对于这种现象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新思考 11 六四运动时 汪晖在天安门广场上 他2013年回忆说 我们打出的标语是 我们要58 我们不要85 因为在当时戈尔巴乔夫58岁 邓小平是85岁 历史证明了当时85岁的邓比58岁的戈尔巴乔夫或许要聪明一些 12 荣誉和评价 编辑2011年 瑞士苏黎世大学高级研究员韦伯博士 Ralph Weber 评价说 在过去二十余年里 汪晖在中国一直是学术 文化和政治论坛中一个响亮的声音 而近年以来 他在欧洲和美国也愈来愈是如此 13 2013年10月20日 汪晖被授予年度 卢卡 帕西奥利奖 Luca Pacioli Prize 和汪晖同时获奖的是德国哲学家尤尔根 哈贝马斯 14 2014年10月1日 东方出版社编辑出版了 探寻中国的现代性 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 一 ISBN 9787506077057 和 理解中国的视野 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 二 ISBN 9787506077101 收入评论汪晖的文章 2011年 葉蔭聰在 明报 发文指汪晖 強世功 甘陽等都属于国家主义者 15 许纪霖在2011年发文指 汪晖等激进左翼的保守化是近年来思想界出现的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 但他又指 当代中国新左派一开始便具有某种国家主义的内在趋势 所以 集体右转并非晴天霹雳 而有其内在的思想与历史逻辑 16 争议 编辑关于汪晖的争议有1999年长江读书奖事件和2010年汪晖涉嫌抄袭事件 1997年海南 天涯 杂志发表汪晖的文章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成为 中国新左派 与 自由主义 之争的导火索 17 2017年10月25日 批判亚洲研究 Critical Asian Studies 杂志的主任和编辑就该杂志两篇未经作者或出版商许可的文章进行再版和政治审查一事发表声明 18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Claudia Pozzana和Alessandro Russo的 中国的新秩序与过去的混乱 从汪晖的分析开始的对话 2006 19 和他们的 连续性 不连续性 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 2011 20 声明称 2006年的文章受到政治审查并于2015年在汪晖亲自主编的中文辑刊上重新发表 21 而2011年的文章于2014年未经授权被再版 在被政治审查的两篇论文中 有关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内容被删除 著作 编辑汪晖早期的学术生涯围绕着鲁迅研究展开 一直到1988年的博士论文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文学世界 为这个时期的标志 22 其后他的研究工作转向现代中国思想的研究 写于1988年的 预言与危机 中国现代历史中的 五四 启蒙运动 分析了五四运动得以形成的思想和社会条件 以及这个文化运动的内在思想矛盾 汪晖主要中文著作有 去政治化的政治 短二十世纪的终结与九十年代 北京 三联书店 2008 别求新声 汪晖访谈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四卷本 北京 三联书店 2004 增订版2008 死火重温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汪晖自选集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旧影与新知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 真实的与乌托邦的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 无地彷徨 五四 及其回声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 反抗绝望 鲁迅及其 呐喊 彷徨 研究 台北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0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北京 三联书店 2008 翻译成外文的著作有 The Politics of Imagining Asia translated by Theodore Hute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The End of Revolution China and the Limits of Modernity London Verso 2010 China s New Order Society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ransition translated by Ted Huter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思想空間としての現代中国 作为思想空间的现代中国 日文 村田雄二郎 小野寺史郎 砂山幸雄翻译 东京 岩波书店 2006 Il Nuovo Ordine Cinese translated by Anna Maria Poli Roma Manifesto Libri Srl 2006 El Nuevo Orden de China Sociedad Politica y Economia en Transicion Traducido por Olga Curell Sanmarti Carles Prado Fonts y Lin Longbo Barcelona Bellaterra 2008 死火重温 韩文 首尔 Samin Publishing Co 2005 新亚洲想象 首尔 创批出版社 2003 参考文献 编辑Scholia上有關汪晖的信息 汪晖 重影 PDF 今天 2012 98 39 50 2022 10 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 09 17 1979年10月10日 也就是我20岁生日那天 我们在仪征农场劳动 马国川 汪晖 渐行渐远的思想者 经济观察报 2007 08 06 42 2018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21 马国川 汪晖 渐行渐远的思想者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经济观察报 2007年8月6日 p 42 汪晖 别求新声 汪晖访谈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03 01 457 ISBN 9787301133415 中文 简体 改 汪晖 四十年学术之路 中国政协 中国 cppcc china com cn 2022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04 崔宁宁 清华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出炉 山西经济日报 2018 01 24 6 2018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07 汪晖 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 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文化纵横 2010年第2期 汪晖演讲丨即便疫情缓解 也无法回到过去所谓的正常状态 澎湃号 湃客 澎湃新闻 The Paper www thepaper cn 2022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0 歧路中国 edited by 王超华 page 62 汪晖 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 爱思想 www aisixiang com 2022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5 汪晖 在西方中心的世界中 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 文化 社会价值如何转化为政治实践 爱思想 www aisixiang com 2022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4 汪晖 中国 新的平等观与当今世界 爱思想 www aisixiang com 2022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4 Weber Ralph On Wang Hui s re imagination of Asia and Europe PDF Europa Regional 2011 17 2009 4 221 22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02 07 英语 For roughly two decades now WANG HUI has been a prominent voice within acade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s in China but increasingly also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赵晓霞 清华教授获帕西奥利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 10 23 4 2018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07 葉蔭聰 宅茲中國 的曖昧與張力 2023 04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20 許紀霖 近十年來中國國家主義思潮之批判 思想 2011 01 01 18 2023 04 20 doi 10 29848 SX 201101 0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24 中文 繁體 石岸书 论争 启蒙与现代性 汪晖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再回顾 天涯 2013 3 Director and editors note on censorship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17 49 4 479 480 S2CID 218545532 doi 10 1080 14672715 2017 1381465 Pozzana Claudia Russo Alessandro China s new order and past disorders A Dialogue Starting from Wang Hui s analysis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06 38 3 329 351 S2CID 145408101 doi 10 1080 14672710600871521 Pozzana Claudia Russo Alessandro Continuity Discontinuity China s Plac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ritical Asian Studies 2011 43 2 261 284 S2CID 147300543 doi 10 1080 14672715 2011 570571 鲍夏兰 鲁索 张勇 译 中国的新秩序与过去的无序 从汪晖的分析开始的对话 区域 2015年总第4辑 ISBN 9787509776889 汪晖 别求新声 汪晖访谈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03 01 463 ISBN 9787301133415 中文 简体 改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汪晖 amp oldid 7929018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