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加行

加行梵語prayoga巴利語:payoga;藏語[1]:སྦྱོར་བ,威利轉寫:sbyor ba),舊譯方便[2][3],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前行[4]

根據說一切有部的《大毘婆沙論》,以「勝解作意[5]令所取禪相明了現前,稱為「念住加行」(念處方便),不淨觀持息念界分別等皆是。能伏諸煩惱,引發四念住[6],因此稱為念住加行。又指出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在加行上的差別,前者為「恒樂獨處閑居寂靜,怖畏憒鬧見諠雜過,恒居靜室」,後者為「恒樂讀誦思惟三藏,於一切法自相共相,數數觀察」[7]

密教接受灌頂、授戒、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亦稱為加行[4]

日本東密台密的「四度加行日语四度加行」(しどけぎょう),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成為傳法阿闍黎之前,所傳授的四法:十八道(じゅうはちどう)・金剛界(こんごうかい)・胎藏界(たいぞうかい)・護摩(ごま),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8]

西藏佛教金洲法稱傳有六加行法日语六加行法[9],這六項是:「淨地設像、莊嚴供具、端正威儀及歸依發心、觀想聖眾、七支供養、供曼荼羅加持祈請」。又有修本尊瑜伽前,共與不共的前行英语Ngöndro(藏語:སྔོན་འགྲོ,威利轉寫:sngon 'gro)或譯為加行,用作集資糧、淨業障、相應本尊的基礎。所謂「四共加行」,是指思惟「人身難得、念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不共加行」依各派傳承不同,種類也有一些差異,如四加行、五加行、九加行等。但各派的基準,主要是指「四皈依及大禮拜金剛薩埵百字明咒、獻曼荼羅上師相應(Guru yoga)」[10][11]

漢傳佛教亦有類似的預備階段。例如天台宗立下「二十五方便」作為其止觀(正修)的行前基礎。又如禪宗四祖道信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教示學人悟入佛性的方便。

參考文獻

  1. ^ rigpawiki. .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2. ^ 正修行前之方便、加行,其梵語是prayoga。而若是權巧方便、善巧方便之方便,其梵語為upāya。
  3. ^ 佛教「方便」一詞的基本說明 (PDF). [2017-01-10].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1-10). 
  4. ^ 4.0 4.1 加行. 佛光大辭典. [2017-01-10]. (原始内容于2017-01-10). 
  5. ^ 大毗婆沙論》:「應知作意略有三種……自相作意者,如有思惟地為堅相,水為濕相,火為煖相,風為動相,如是一切。共相作意者,如十六聖行相俱生作意等。勝解作意者,如不淨觀持息念解脫,勝處,遍處等俱生作意。問:此四無量於三種中為與何等作意俱生?答:唯與勝解作意俱生,假想起故。」
    瑜伽師地論》:「勝解作意者,謂修靜慮者,隨其所欲,於諸事相增益作意。真實作意者,謂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諸法作意。」
  6. ^ 大毗婆沙論》:「以勝解作意令所取相明了現前,是名念住加行。若時以外所取相置於內身,而觀察者乃名入根本念住……不淨觀、持息念、界作意,是謂念住加行。」
    雜阿毘曇心論》:「彼修行者不淨觀、安般念、界方便觀,一一住已,身、受、心、法各觀真實。真實者,不顛倒。相者二種:謂自相及共相。」
  7.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由加行故二種差別。謂加行時,或多修習奢摩他資糧,或多修習毘鉢舍那資糧。多修習奢摩他資糧者,謂加行時,恒樂獨處閑居寂靜,怖畏憒鬧見諠雜過,恒居靜室,入聖道時名奢摩他行者。多修習毘鉢舍那資糧者,謂加行時,恒樂讀誦思惟三藏,於一切法自相共相,數數觀察。入聖道時名毘鉢舍那行者。」
  8. ^ 四度加行. 佛光大辭典. [2017-01-10]. (原始内容于2016-08-19). 
  9. ^ 法尊譯《菩提道次第廣論》:「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謂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惛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决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其禮敬支中……供養支中……悔罪支者……隨喜支者……勸請轉法輪支者……請住世支者……迴向支者……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謂『唯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10. ^ 共與不共之四加行. [2017-01-10]. (原始内容于2017-01-10). 
  11. ^ 藏傳佛法---四加行. [2016-07-16]. (原始内容于2016-10-07). 

加行, 本條目介紹的是正修行之前的預備階段, 前行工作, 關於說一切有部和瑜伽行唯識學派的修行位階, 安立在, 見道位, 之前的, 四位, 世第一法, 請見四, 梵語, prayoga, 巴利語, payoga, 藏語, 威利轉寫, sbyor, 舊譯方便, 即加功用行之意, 乃針對正行之預備前行, 根據說一切有部的, 大毘婆沙論, 勝解作意, 令所取禪相明了現前, 稱為, 念住, 念處方便, 不淨觀, 持息念, 界分別等皆是, 能伏諸煩惱, 引發四念住, 因此稱為念住, 又指出奢摩他, 毘鉢舍那, 在上的差別, . 本條目介紹的是正修行之前的預備階段 前行工作 關於說一切有部和瑜伽行唯識學派的修行位階 安立在 見道位 之前的 四加行位 煖 頂 忍 世第一法 請見四加行 加行 梵語 prayoga 巴利語 payoga 藏語 1 ས ར བ 威利轉寫 sbyor ba 舊譯方便 2 3 即加功用行之意 乃針對正行之預備前行 4 根據說一切有部的 大毘婆沙論 以 勝解作意 5 令所取禪相明了現前 稱為 念住加行 念處方便 不淨觀 持息念 界分別等皆是 能伏諸煩惱 引發四念住 6 因此稱為念住加行 又指出奢摩他 止 毘鉢舍那 觀 在加行上的差別 前者為 恒樂獨處閑居寂靜 怖畏憒鬧見諠雜過 恒居靜室 後者為 恒樂讀誦思惟三藏 於一切法自相共相 數數觀察 7 密教接受灌頂 授戒 宗脈相承等儀式之前 所須預修之特定行法 亦稱為加行 4 日本東密或台密的 四度加行 日语 四度加行 しどけぎょう 指正式授予傳法灌頂 成為傳法阿闍黎之前 所傳授的四法 十八道 じゅうはちどう 金剛界 こんごうかい 胎藏界 たいぞうかい 護摩 ごま 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階段 8 西藏佛教依金洲法稱傳有六加行法 日语 六加行法 9 這六項是 淨地設像 莊嚴供具 端正威儀及歸依發心 觀想聖眾 七支供養 供曼荼羅及加持祈請 又有修本尊瑜伽前 共與不共的前行 英语 Ngondro 藏語 ས ན འག 威利轉寫 sngon gro 或譯為加行 用作集資糧 淨業障 相應本尊的基礎 所謂 四共加行 是指思惟 人身難得 念死無常 因果業力 輪迴過患 不共加行 依各派傳承不同 種類也有一些差異 如四加行 五加行 九加行等 但各派的基準 主要是指 四皈依及大禮拜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獻曼荼羅 上師相應 Guru yoga 10 11 漢傳佛教亦有類似的預備階段 例如天台宗立下 二十五方便 作為其止觀 正修 的行前基礎 又如禪宗四祖道信作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教示學人悟入佛性的方便 參考文獻 编辑 rigpawiki ས ར བ 2022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6 正修行前之方便 加行 其梵語是prayoga 而若是權巧方便 善巧方便之方便 其梵語為upaya 佛教 方便 一詞的基本說明 PDF 2017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1 10 4 0 4 1 加行 佛光大辭典 2017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10 大毗婆沙論 應知作意略有三種 自相作意者 如有思惟地為堅相 水為濕相 火為煖相 風為動相 如是一切 共相作意者 如十六聖行相俱生作意等 勝解作意者 如不淨觀 持息念 解脫 勝處 遍處等俱生作意 問 此四無量於三種中為與何等作意俱生 答 唯與勝解作意俱生 假想起故 瑜伽師地論 勝解作意者 謂修靜慮者 隨其所欲 於諸事相增益作意 真實作意者 謂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 如理思惟諸法作意 大毗婆沙論 以勝解作意令所取相明了現前 是名念住加行 若時以外所取相置於內身 而觀察者乃名入根本念住 不淨觀 持息念 界作意 是謂念住加行 雜阿毘曇心論 彼修行者不淨觀 安般念 界方便觀 一一住已 身 受 心 法各觀真實 真實者 不顛倒 相者二種 謂自相及共相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由加行故二種差別 謂加行時 或多修習奢摩他資糧 或多修習毘鉢舍那資糧 多修習奢摩他資糧者 謂加行時 恒樂獨處閑居寂靜 怖畏憒鬧見諠雜過 恒居靜室 入聖道時名奢摩他行者 多修習毘鉢舍那資糧者 謂加行時 恒樂讀誦思惟三藏 於一切法自相共相 數數觀察 入聖道時名毘鉢舍那行者 四度加行 佛光大辭典 2017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19 法尊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初加行法有六 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 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 端正陳設 次如 聲聞地 中所說 從惛睡蓋 淨治心時 須為經行 除此從餘 貪欲等蓋 淨治心時 應於床座 或小座等 結跏趺坐 故於安樂臥具 端正其身 結跏趺坐或半跏趺 隨宜威儀 既安住已 歸依發心 决定令與相續和合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 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 復有無量諸佛 菩薩 聲聞 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其禮敬支中 供養支中 悔罪支者 隨喜支者 勸請轉法輪支者 請住世支者 迴向支者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 供曼陀羅 應以猛利欲樂 多返祈禱 謂 唯願加持 從不恭敬善知識起 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 速當滅除 從敬知識 乃至通達無我真實 所有一切無顛倒心 速當發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 悉當寂滅 共與不共之四加行 2017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10 藏傳佛法 四加行 2016 07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0 07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加行 amp oldid 780604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