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轮回 (佛教)

輪迴梵語巴利語:संसार,羅馬化:Saṃsāra,意指“世界[1][2]),有時又被稱為三沙羅僧娑洛業力循環轉世梵語:पुनर्जन्मन्,羅馬化:Punarjanman,又譯投胎普那遮曼)等,意即“漫無目的地漂流、流浪於世俗的循環”。[2][3]通俗地講,就是生死、又生死。[2][4] 輪迴的概念在婆羅門教印度宗教都很流行,以佛學而论,众生无始以来,因為對世間無常的真相無所了解、或因為對生命的實相不明瞭的無明,而產生種種導致不斷生死的煩惱未能斷盡,神識便輾轉生死于三界六道(有些宗派為五道)中循环往复,即“六道輪迴”,至少要修成阿羅漢,乃至成,否则无有脱出之期。佛教中表現輪迴運作方式的繪畫稱之為有輪,又可稱為生死輪六道輪迴圖等。

輪迴的主體

婆羅門教尼乾子教道教的想法,「某甲就是某乙,軀殼只像衣服或房子。某乙就是某甲換了一件新長袍,或住進一間新別墅一樣。」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文佛認為「沒有獨立的靈魂」,某甲與某乙有關,但不等於某乙,但佛對於「輪迴的主體」究竟為何,不予作答,只說因為人是四大五蘊的聚合,不存在「獨立的靈魂(所谓“”)」,即稱「無我」。這使得僧侶們各持一論,因眾生輪迴之中,必有個主體,否則今生是某甲,何以來生變為某乙呢?某乙為何要承擔某甲的前因呢?由於佛住世時拒答此問題,且嚴肅地批判「探討靈魂」一事為「戲論」(玩笑話),於是爭議暫時擱置。佛滅後,各宗派開始對何者是「輪迴的主體」產生討論,印度佛教坚持人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成,由此产生意识,人死之後四大與五蘊分离,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与身体分离、离开身体独立存在的灵魂。[5]後世《大莊嚴論》把某甲與某乙,做了一個聯繫,認為兩人像是種子跟植物的關係。種子長出植物,但種子不是該植物。[註 1][6]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將其比喻為用蠟燭的火點燃另一根蠟燭,蠟燭的相續正如前世、今世、來世,而在其中輪迴的祇有火,每根蠟燭上的火有關聯性,但並非是同一團。[註 2][7]。在此議題下顯然並非一般無神論者所說的「某甲死亡後,意識就消滅」,也並非一般有神論者所認為的,靈魂為一個獨立的永恆個體。

佛教這種「沒有獨立的靈魂」之說,對「輪迴、業報」造成尷尬的局面,讓人有一種「甲作孽、乙得報」的想法,不符合凡夫俗子的想法,在印度受到了極大挑戰,也使俗家弟子很難接受。

於是佛教中出現了以犢子部為首的普特伽羅派,試圖利用普特伽羅對「沒有獨立的靈魂」開展解釋。但普特伽羅派由於太類似婆羅門教梵我靈魂觀,造成以正統佛教自居的性空派等,對普特伽羅派大加批判,稱之我執虛偽身見(有身見、薩迦耶見)。普特伽羅派雖然被痛批,但普特伽羅的思想影響了各個佛教宗派,逐漸出現了第七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等理論,都非常類似,但這些佛學派系一直設法不要落入「靈魂不滅」說。平川彰《印度佛教史》:「佛教在印度的消滅,雖然也有其他理由,不過一大理由是在『佛教否定梵我(ātman)』。雖然佛教從原始佛教以來即主張無我,但這與印度傳統的梵我宗教對立。梵我的存在與輪迴思想有密切的關係,而輪迴思想也可說已成為印度人的血肉,所以佛教在印度也接受輪迴思想,基於輪迴思想發展教理。……如果認同輪迴思想,則須有輪迴的主體。因此在佛教裏,一邊說無我,同時也須認定輪迴的主體與梵我是不同的形態。唯識思想阿賴耶識如來藏思想的如來藏或佛性等,都是與梵我極翹起而後為類似的觀念。」

接著佛教出現了「中陰身說」,主張一般所謂的「人死後的靈魂」,所指的是神識暫時轉化為中陰身,這不同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因佛教中的「鬼」是六道之一的鬼道,某甲如果變成「鬼」,代表他已經投生鬼道。中陰身只是個暫時狀態,必在七七日之內轉世,進入六道。如李炳南所說。[8]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多數宗派都支持「中陰身說」。[註 3]這種「中陰身」觀點,在華人心中幾乎跟「人死為鬼」一模一樣,因而慢慢變質,幾乎相當於「靈魂實存」了。此時,早已對所謂「結生心」、「第七識」、「第八識」、「中陰身」等全部混為一談,都當作靈魂來看待了。對於普通中國佛教平信徒來說,無我也可,有我更好,靈魂的存在形式不太重要,俗家弟子受儒家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思想引導,最重視祭祖理念,希望祖先死後還是能享福,「靈魂實存」思想反而更受華人歡迎,於是他力超渡的淨土宗信仰盛行,時時刻刻請求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接引亡者,華人佛教葬禮中,必定誦經念佛以引導亡者早登西方淨土[註 4]許多中國佛教徒就認為靈魂是離開身體獨立存在的,人死後投胎,就相當於換了一件衣服一樣,到天堂就相當於換了一間屋子一樣,淨土就是比天堂更厲害的豪宅罷了,這跟婆羅門教比較接近,與民間釋教吸納了中國民間信仰概念,對佛法的誤解有關。

輪迴的起因

凡夫俗子因為有我執、我愛、煩惱業力才會轉世,更往往是在煩惱業力上打轉,而這兩者的基礎就是「」,亦即感受。當我們感到開心不適或無感,都會有相應的煩惱出現,煩惱導致業力,最後促成轉世。而「感受」又是由肉体構成、扭曲與放大的。從佛法角度來看,肉体之所以充斥着烦恼主要是因為它是「煩惱」的產品。佛教认为人此生的肉體,由過去世的煩惱和業力等「原料」所產生;依此往前無限類推。同理,人的煩惱與業力如果沒有得到轉變,它又會再次創造下一次的肉體、充滿更多的麻煩。就形成一种循环:煩惱與業力──肉體──煩惱與業力──肉體⋯⋯這就是佛教所認為的「痛苦」循環[9]

輪迴的範圍

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類別,佛教稱之為「六道」(有些說法為五道,把阿修羅併入其他道),而六道則是由「五戒十善」及「五逆十惡」所產生的類別。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也是另一生死的開始。如此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是所謂輪迴生死。[10][11][12][13]

輪迴的過程

過程有不同說法:唯識宗主張第八識離開身體後,經過中陰身階段,以後出生為新生命。說一切有部不主張第八識,但認為有中陰身階段。南傳佛教上座佛教)不主張中陰身,主張結生心)貫串前後生。出生的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飛禽走獸、昆蟲、天神等等。《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稱為前世,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

佛教徒認為,除了已經解脫或自主生死的聖人,如已經修証無上正等正覺、聖位的大菩薩、得聲聞第四果阿羅漢的佛弟子於當生捨報後入無餘涅槃,不再轉世之外,所有有情眾生死後會繼續邁入輪迴。而一切眾生都不能不受輪迴的限制。佛教所認為的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沈浮的生死流轉。堅持所有有情都沒有來世的外道,可被稱為斷見論、無因論。

一個眾生將會忘卻過去所有前世的生活情形,但具有宿命通行者可以藉由禪定,重新获得前世的記憶。

文字註釋

  1. ^ 「諸婆羅門復作是言:『若無我者,誰至後世?』時憍尸迦語諸人言:『汝等善聽。從於過去煩惱諸業,得現在身,及以諸根;從今現在復造諸業,以是因緣,得未來身及以諸根。我於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如穀子,眾緣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種子,實不生芽,種子滅故,芽便增長。子滅故不常,芽生故不斷。佛說受身亦復如是。雖復無我,業報不失。』」
  2. ^ 如輪迴就是當時的一個問題,輪迴怎樣從此身過渡到彼身?那先用「如火傳薪」,給予解答。如有兩隻蠟燭,甲燭燃燒將盡傳火給乙燭,乙燭則繼續燃燒。人的輪迴從此身過渡到彼身,情同於此。對於輪回的主體就像火一樣,既不能說此火即是前火,也不能說與前火無關,又如業力不失當時也提出了問題,那先即以「如種有果」來回答。種果人種的是種子,而收穫的是果子,如果偷竊樹上的果子算不算犯法呢?能否說偷果非偷種,你種的是種子,我摘的是果子呢?當然不能。業力不失即如由種子終於得果實一樣。
  3. ^ 南傳佛教反對認為一個某甲的「神識」(有分心結生心)會因為業力輪迴產生另一個新的某乙,也就是「生滅連續」,反對「中陰身」,認為人一死,神識成為結生心,立刻進入到五道阿修羅道併入其他道)轉世,無中陰身。
  4. ^ 事實上淨土宗的行者,認定抵達西方淨土後,在阿彌陀佛與二十五大菩薩的指引下,得以超出輪迴,最後涅槃。有些法華宗信徒,依照《化城喻》,認為淨土只是個暫時的中繼站,把淨土看成有佛在的樂園。

参閲

資料來源

  1. ^ Klaus Klostermaier 2010,第604頁.
  2. ^ 2.0 2.1 2.2 Mark Juergensmeyer & Wade Clark Roof 2011,第271–72頁.
  3. ^ Shirley Firth. Dying, Death and Bereavement in a British Hindu Community. Peeters Publishers. 1997: 106, 29–43 [2021-12-22]. ISBN 978-90-6831-976-7. (原始内容于2021-12-22). 
  4. ^ Rita M. Gross.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148. ISBN 978-1-4384-0513-1. 
  5. ^ 徐文明:简论佛教的灵魂观. fo.ifeng.com. [2017-07-15]. (原始内容于2021-01-21). 
  6. ^ 大莊嚴論
  7. ^ 呂澂. 談壯飛 , 编.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二講 部派佛學. 第一節 佛學分派的經過.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20-09-30). 
  8. ^ 李炳南《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第五講表人生三際之抉秘十二因緣
  9. ^ 羅卓仁謙. . 羅卓仁謙. 2019-07-08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臺灣)). 
  10. ^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P61,108自在语(第一集),圣严教育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走出現代佛教誤區. 全方文化. : 22 [2021-08-31]. (原始内容于2021-08-31) (中文). 
  12. ^ 國際藏學史導論. 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t UW-EAL. 亚太政治哲学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6: 171 [2021-08-31]. ISBN 978-986-91739-5-7. (原始内容于2021-08-31) (中文). 
  13. ^ 大西藏文化巡禮. 雲龍叢刊. 雲龍出版社. 2003: 427 [2021-08-31]. ISBN 978-986-7938-23-7. (原始内容于2021-08-31) (中文). 

轮回, 佛教, 此條目已被提出存廢討論, 請前往此處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請參考刪除指導以獲取更多資料, 删除页面, 移除模板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3年3月24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輪迴, 梵語, 巴利語, 羅馬化, saṃsāra, 意指, 世界, 有時又被稱為三沙羅, 僧娑洛, 業力循環, 轉世, 梵語, नर, जन, मन, 羅馬化, punarjanman, 又譯投胎, 普那遮曼, 意即, 漫無目的地漂流, 流浪於世俗的循環, . 此條目已被提出存廢討論 請前往此處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請參考刪除指導以獲取更多資料 删除页面 移除模板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3年3月24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輪迴 梵語 巴利語 स स र 羅馬化 Saṃsara 意指 世界 1 2 有時又被稱為三沙羅 僧娑洛 業力循環 轉世 梵語 प नर जन मन 羅馬化 Punarjanman 又譯投胎 普那遮曼 等 意即 漫無目的地漂流 流浪於世俗的循環 2 3 通俗地講 就是生死 又生死 2 4 輪迴的概念在婆羅門教等印度宗教都很流行 以佛學而论 众生从无始以来 因為對世間無常的真相無所了解 或因為對生命的實相不明瞭的無明 而產生種種導致不斷生死的煩惱未能斷盡 神識便輾轉生死于三界六道 有些宗派為五道 中循环往复 即 六道輪迴 至少要修成阿羅漢 乃至成佛 否则无有脱出之期 佛教中表現輪迴運作方式的繪畫稱之為有輪 又可稱為生死輪 六道輪迴圖等 目录 1 輪迴的主體 2 輪迴的起因 3 輪迴的範圍 4 輪迴的過程 5 文字註釋 6 参閲 7 資料來源輪迴的主體 编辑参见 我 佛教 無我 有分心 結生心 第七識和第八識 在婆羅門教 尼乾子教與道教的想法 某甲就是某乙 軀殼只像衣服或房子 某乙就是某甲換了一件新長袍 或住進一間新別墅一樣 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文佛認為 沒有獨立的靈魂 某甲與某乙有關 但不等於某乙 但佛對於 輪迴的主體 究竟為何 不予作答 只說因為人是四大 五蘊的聚合 不存在 獨立的靈魂 所谓 我 即稱 無我 這使得僧侶們各持一論 因眾生在輪迴之中 必有個主體 否則今生是某甲 何以來生變為某乙呢 某乙為何要承擔某甲的前因呢 由於佛住世時拒答此問題 且嚴肅地批判 探討靈魂 一事為 戲論 玩笑話 於是爭議暫時擱置 佛滅後 各宗派開始對何者是 輪迴的主體 產生討論 印度佛教坚持人由四大 五蘊和合而成 由此产生意识 人死之後四大與五蘊分离 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与身体分离 离开身体独立存在的灵魂 5 後世 大莊嚴論 把某甲與某乙 做了一個聯繫 認為兩人像是種子跟植物的關係 種子長出植物 但種子不是該植物 註 1 6 呂澂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將其比喻為用蠟燭的火點燃另一根蠟燭 蠟燭的相續正如前世 今世 來世 而在其中輪迴的祇有火 每根蠟燭上的火有關聯性 但並非是同一團 註 2 7 在此議題下顯然並非一般無神論者所說的 某甲死亡後 意識就消滅 也並非一般有神論者所認為的 靈魂為一個獨立的永恆個體 佛教這種 沒有獨立的靈魂 之說 對 輪迴 業報 造成尷尬的局面 讓人有一種 甲作孽 乙得報 的想法 不符合凡夫俗子的想法 在印度受到了極大挑戰 也使俗家弟子很難接受 於是佛教中出現了以犢子部為首的普特伽羅派 試圖利用普特伽羅對 沒有獨立的靈魂 開展解釋 但普特伽羅派由於太類似婆羅門教的梵我靈魂觀 造成以正統佛教自居的性空派等 對普特伽羅派大加批判 稱之我執 虛偽身見 有身見 薩迦耶見 普特伽羅派雖然被痛批 但普特伽羅的思想影響了各個佛教宗派 逐漸出現了第七識 第八識 阿賴耶識 如來藏等理論 都非常類似 但這些佛學派系一直設法不要落入 靈魂不滅 說 平川彰 印度佛教史 佛教在印度的消滅 雖然也有其他理由 不過一大理由是在 佛教否定梵我 atman 雖然佛教從原始佛教以來即主張無我 但這與印度傳統的梵我宗教對立 梵我的存在與輪迴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而輪迴思想也可說已成為印度人的血肉 所以佛教在印度也接受輪迴思想 基於輪迴思想發展教理 如果認同輪迴思想 則須有輪迴的主體 因此在佛教裏 一邊說無我 同時也須認定輪迴的主體與梵我是不同的形態 唯識思想的阿賴耶識 如來藏思想的如來藏或佛性等 都是與梵我極翹起而後為類似的觀念 接著佛教出現了 中陰身說 主張一般所謂的 人死後的靈魂 所指的是神識暫時轉化為中陰身 這不同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鬼 因佛教中的 鬼 是六道之一的鬼道 某甲如果變成 鬼 代表他已經投生鬼道 中陰身只是個暫時狀態 必在七七日之內轉世 進入六道 如李炳南所說 8 漢傳佛教 藏傳佛教多數宗派都支持 中陰身說 註 3 這種 中陰身 觀點 在華人心中幾乎跟 人死為鬼 一模一樣 因而慢慢變質 幾乎相當於 靈魂實存 了 此時 早已對所謂 結生心 第七識 第八識 中陰身 等全部混為一談 都當作靈魂來看待了 對於普通中國佛教平信徒來說 無我也可 有我更好 靈魂的存在形式不太重要 俗家弟子受儒家重視孝道 慎終追遠的思想引導 最重視祭祖理念 希望祖先死後還是能享福 靈魂實存 思想反而更受華人歡迎 於是他力超渡的淨土宗信仰盛行 時時刻刻請求阿彌陀佛等西方三聖接引亡者 華人佛教葬禮中 必定誦經念佛以引導亡者早登西方淨土 註 4 許多中國佛教徒就認為靈魂是離開身體獨立存在的 人死後投胎 就相當於換了一件衣服一樣 到天堂就相當於換了一間屋子一樣 淨土就是比天堂更厲害的豪宅罷了 這跟婆羅門教比較接近 與民間釋教吸納了中國民間信仰概念 對佛法的誤解有關 輪迴的起因 编辑凡夫俗子因為有我執 我愛 煩惱和業力才會轉世 更往往是在煩惱與業力上打轉 而這兩者的基礎就是 受 亦即感受 當我們感到開心 不適或無感 都會有相應的煩惱出現 煩惱導致業力 最後促成轉世 而 感受 又是由肉体構成 扭曲與放大的 從佛法角度來看 肉体之所以充斥着烦恼主要是因為它是 煩惱 的產品 佛教认为人此生的肉體 由過去世的煩惱和業力等 原料 所產生 依此往前無限類推 同理 人的煩惱與業力如果沒有得到轉變 它又會再次創造下一次的肉體 充滿更多的麻煩 就形成一种循环 煩惱與業力 肉體 煩惱與業力 肉體 這就是佛教所認為的 痛苦 循環 9 輪迴的範圍 编辑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類別 佛教稱之為 六道 有些說法為五道 把阿修羅併入其他道 而六道則是由 五戒十善 及 五逆十惡 所產生的類別 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 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 也是另一生死的開始 如此在六道之中 生來死去 死去生來 便是所謂輪迴生死 10 11 12 13 輪迴的過程 编辑過程有不同說法 唯識宗主張第八識離開身體後 經過中陰身階段 以後出生為新生命 說一切有部不主張第八識 但認為有中陰身階段 南傳佛教 上座佛教 不主張中陰身 主張識 結生心 貫串前後生 出生的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 也可以是飛禽走獸 昆蟲 鬼 天神等等 法華經 方便品 以諸欲因緣 墜墮三惡道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這一過程中 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 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稱為前世 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 佛教徒認為 除了已經解脫或自主生死的聖人 如已經修証無上正等正覺的佛 聖位的大菩薩 得聲聞第四果阿羅漢的佛弟子於當生捨報後入無餘涅槃 不再轉世之外 所有有情眾生死後會繼續邁入輪迴 而一切眾生都不能不受輪迴的限制 佛教所認為的輪迴 實際上是上下沈浮的生死流轉 堅持所有有情都沒有來世的外道 可被稱為斷見論 無因論 一個眾生將會忘卻過去所有前世的生活情形 但具有宿命通的行者可以藉由禪定 重新获得前世的記憶 文字註釋 编辑 諸婆羅門復作是言 若無我者 誰至後世 時憍尸迦語諸人言 汝等善聽 從於過去煩惱諸業 得現在身 及以諸根 從今現在復造諸業 以是因緣 得未來身及以諸根 我於今者 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譬如穀子 眾緣和合 故得生芽 然此種子 實不生芽 種子滅故 芽便增長 子滅故不常 芽生故不斷 佛說受身亦復如是 雖復無我 業報不失 如輪迴就是當時的一個問題 輪迴怎樣從此身過渡到彼身 那先用 如火傳薪 給予解答 如有兩隻蠟燭 甲燭燃燒將盡傳火給乙燭 乙燭則繼續燃燒 人的輪迴從此身過渡到彼身 情同於此 對於輪回的主體就像火一樣 既不能說此火即是前火 也不能說與前火無關 又如業力不失當時也提出了問題 那先即以 如種有果 來回答 種果人種的是種子 而收穫的是果子 如果偷竊樹上的果子算不算犯法呢 能否說偷果非偷種 你種的是種子 我摘的是果子呢 當然不能 業力不失即如由種子終於得果實一樣 南傳佛教反對認為一個某甲的 神識 有分心 結生心 會因為業力輪迴產生另一個新的某乙 也就是 生滅連續 反對 中陰身 認為人一死 神識成為結生心 立刻進入到五道 阿修羅道併入其他道 轉世 無中陰身 事實上淨土宗的行者 認定抵達西方淨土後 在阿彌陀佛與二十五大菩薩的指引下 得以超出輪迴 最後涅槃 有些法華宗信徒 依照 化城喻 認為淨土只是個暫時的中繼站 把淨土看成有佛在的樂園 参閲 编辑輪迴 转世 瀕死經驗 转世灵童 轉世傳承 忽畢勒罕 前世回溯 意識 化身 來世 重生 四相 復活 活佛資料來源 编辑 Klaus Klostermaier 2010 第604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laus Klostermaier2010 help 2 0 2 1 2 2 Mark Juergensmeyer amp Wade Clark Roof 2011 第271 72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ark JuergensmeyerWade Clark Roof2011 help Shirley Firth Dying Death and Bereavement in a British Hindu Community Peeters Publishers 1997 106 29 43 2021 12 22 ISBN 978 90 6831 976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2 Rita M Gross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148 ISBN 978 1 4384 0513 1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徐文明 简论佛教的灵魂观 fo ifeng com 2017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1 大莊嚴論 呂澂 談壯飛 编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二講 部派佛學 第一節 佛學分派的經過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李炳南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 第五講表人生三際之抉秘十二因緣 羅卓仁謙 往生論之二 淨土之身 為何更好 羅卓仁謙 2019 07 08 2019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4 中文 臺灣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P61 108自在语 第一集 圣严教育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走出現代佛教誤區 全方文化 22 2021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31 中文 國際藏學史導論 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t UW EAL 亚太政治哲学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6 171 2021 08 31 ISBN 978 986 91739 5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31 中文 大西藏文化巡禮 雲龍叢刊 雲龍出版社 2003 427 2021 08 31 ISBN 978 986 7938 23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31 中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轮回 佛教 amp oldid 7650697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