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華民國—德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17年及1921-1941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第二次斷交後由於德國分治冷戰緣故,中華民國只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目前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政治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派駐德意志國外交代表。

1913年10月6日,德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在首都柏林設立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德國曾经试图将胶澳地区歸還中國,以避免落入日本手上,但是日本威胁中国不得接受这一返还。1914年8月23日,日本加入戰爭,並成為協約國的一員,開始攻擊德國在中國的据点,佔領了胶州湾租借地。中華民國南方的廣州政府首腦孫中山力主中国保持中立,反对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而北方段祺瑞政府虽在英国授意下欲对德宣战,但遭到日本阻挠。直到1917年,日本在得到英国、美国、法国的保证,允许日本在战后继续保留前德国在华殖民地和利权的情况下,才同意中国对德宣战。

1917年2月24日,运送华工的法国阿多斯号(Athos)邮轮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击沉,543名华工丧生。

1917年3月14日,经3月3日内阁会议决定,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正式公告與德國斷交;德國在上海的全部6艘船艦遭扣留[6]。3月16日,直隶交涉员黄荣良陪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直隶全省警务处处长杨以德前往德国驻津领事署、天津德租界工部局办理接收事宜。3月17日,天津德租界收回后改名为天津特别一區,并设管理局行使行政管理职能[7]。7月1日,撤館。8月14日,加入協約国,對德、奥宣戰冯国璋《大总统布告》)。此后中国军队扣押了停泊在中国各港口内的德国和奥匈商船,并收復了德國在漢口天津的租界。

協約國在中国参战时,曾经保證中國在德國戰敗後能收回德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但是,日本透過《凡爾賽條約》取代德國,佔領了青岛和山东半岛。在中國人民都感到被協約國欺騙的情緒下,激發了五四運動

一战给中德关系带来巨大伤害,特别是贸易方面。1913年时,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但到了1919年,却只剩下2个[8]。一戰期間,中國政府在英國等協約國的壓力之下,清理德華銀行等德國在華企業[9]

1919年9月15日,中国宣布終結对德战争。

1921年5月20日,中華民國與德國在北京簽署《中德協約》,此為中華民國簽署的第一個平等條約[10],兩國恢復邦交。

1927年,北伐中的蔣中正聘請馬克斯·鮑爾等德國軍官為軍事顧問和教官。

1934年,前德國國防部部隊局塞克特國民政府軍事顧問團資深顧問。

1935年5月18日,駐德國公使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1938年2月,納粹德國承認滿洲國,随后4月對中國禁運軍火、6月召回駐中國大使、7月撤出軍事顧問團。

1941年7月1日,納粹德國承認汪精卫國民政府。7月2日,重庆(蒋介石)国民政府宣布與納粹德國斷交;10日撤館。8月1日,中华民国交通部宣布终止和汉莎签订的合同,德方所有股权由交通部冻结,“欧亚航空”成为中国独资企业。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12月11日中華民國对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及法西斯義大利宣戰,中德兩國正式進入战争狀態。

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政府在柏林設置駐德聯軍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並先後在英佔區英语British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漢堡美佔區英语American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斯圖加特設置領事館。1950年,由於兩岸和東西德形勢變化,相繼撤銷兩個領事館和駐德代表團。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同年,德意志地區亦分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1950年,東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1]。之後由於東西冷戰,中華民國在意識形態制度上均偏向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復加上共產集團國家的封閉,使雙方幾乎沒有往來。在過往中華民國政府更曾禁止國民前往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歐共產集團國家。

1955年10月,中華民國政府宣佈終止對德戰爭狀態。[12]:83

1963年7月2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簡稱「明德小組」(德語:Ming-teh-Gruppe)的「明德專案連絡人室」,以推動與西德培訓在台之中華民國國軍事宜。與白團美軍顧問團並列為戰後台灣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另有派軍官赴德培訓的「培德案」,前後合計共培訓了25位軍官[註 2]

 
灰色國家表示非聯合國會員國統一前的東德西德當時尚未加入,因此不能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一案參與投票,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1971年10月25日,由於當時兩德皆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無法就中國代表權問題表態。

1972年,西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1]。之前,西德與中华民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是當時少數與兩岸均沒有建交的西方國家

1979年1月4日,總統蔣經國接受德國《明鏡週刊》記者德薩尼訪談時嚴正表示,中華民國政府絕對不會與北平偽政權發生接觸,因為與共產黨談和,無異「與虎謀皮」。

1999年9月21日,臺灣中部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總理施洛德對災民及家屬表達最深沉的哀悼。德國紅十字會救難協會成員11人,22日帶著7隻受過專業訓練的救難犬,以及1500公斤的各式器材抵台,救難犬經過緊急檢疫通關後,立刻投入救災[14]。另有德國殯儀協會專家團15人抵台協助台中市[15]

2003年9月,歐洲議會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倡議籌組「馬可波羅俱樂部」(Marco Polo Club)。2004年11月,舉辦成立典禮暨第1屆年會。[16]

2007年10月,德國執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通過一份亞洲政策文件,阐述了外交政策中更多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该文件讚揚日本印度韓國臺灣是民主體制最鞏固的亞洲國家,应加强與同享「共同價值」的亞洲國家的雙邊關係,並與美國澳洲合作。[17][18]

2008年3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落幕後,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表示「德國政府為臺灣的選舉喝彩。德國支持臺灣的民主價值以及這個島嶼的經濟發展。」2012年1月,針對中華民國總統暨立委選舉結果,德國外交部長魏斯特魏勒亦表示「臺灣舉行了自由、公平的選舉。我在此恭喜總統馬英九博士連任成功。這正是再次清楚地證明了臺灣高度的民主與法制」。[19]

2019年1月16日,對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有關談話,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國會答覆議員質詢時表示,德國政府將秉持過去立場,向中方清楚表達「德國無法接受用武力威脅台灣的作法」。並提到在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委員會,中國用了不可不謂狡猾的方式影響了個別成員國,至少一次成功阻止針對台灣的決議案,因此期盼歐盟將來能採多數決,而非共識決,對台灣問題採取一致立場。馬斯是近年針對台灣問題,清楚表達立場的最高層級德國官員;另一方面,德國外交部次長羅思英语Michael Roth (politician)以書面答詢時則表示,德國一向認為台灣問題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在雙方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唯有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兩岸的現狀才可以改變。[20][21]

2019年10月16日,歐洲議會和德國、法國、英國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強化跨國支持台灣的力量。[22]

2020年4月1日,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宣布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外交部指出,其中700萬片給德國在內的9個欧洲联盟成员国以及瑞士與英國、300萬片給美國、100萬片給中華民國的邦交國[23]15日,原本在德國舉辦小型的捐贈儀式突然以「衛生規定」為由取消。德國政府發言人塞柏特英语Steffen Seibert被問到此事時,對「他國」的援助表示感謝,沒提到台灣,也不願評論。[24]17日,蔡英文對此表示,如果別人感謝台灣,當然很感謝,若是沒有公開地表達,相信他們心裡一定也有感謝之意。[25]23日,德國衛生部長斯潘英语Jens Spahn正式致函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稱讚口罩即時支援德國前線醫護,並再次感謝台灣協助。[26]

2020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連任就職德国联邦议院副議長庫比基英语Wolfgang Kubicki表達祝賀。[27]

2020年7月10日,德國外交部副發言人布洛伊爾(Rainer Breul)對於媒體詢問外交部網站的各國國情介紹中,為何沒有中華民國國旗,只留下一欄空白,表示「你曉得台灣的特殊地位,你知道我們的立場,我們的一个中国政策,我們和台灣沒有邦交,台灣不是我們所承認的國家,因此這不是令人驚訝,我們在介紹世界的區域時,將它和有邦交的國家做區別。」[28]

2021年4月20日,德國總理梅克爾歐洲理事會議員大會中,以部長理事會英语Committee of Minister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主席國領導人的身份發表演說。梅克爾在回應議員提及普丁領導的俄羅斯與習近平領導的中國,何者對世界和平與西方民主國家的生活方式威脅更大時表示,联合国国际组织近年備受質疑,愈來愈多人不相信多邊主義,這樣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認為沒必要用外交手段來解決爭端,強硬的言論就會出現,接著很快就是挑釁的行動,「看看南海與臺灣現在發生的事,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29]

2022年8月3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兩岸局勢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該組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呼籲中國勿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同時提到各成員國的「一中政策」與「對台立場」沒有改變,並鼓勵各方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以防誤解發生。[30]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强會談後的記者會表示「就像美國與其他國家,我們實行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我也同樣表明,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以和平方式,或者雙邊同意。」[31]

2023年3月16日,德國總理蕭茲在《日經亞洲》的訪問中,談到台海議題時表示「就像美國、日本與其他許多國家,我們遵循『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提醒北京「我們也表明,絕對不能使用武力來改變現狀」。[32]4月14日,德國外交部長贝尔伯克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與外交部長秦刚的記者會表示「每天都有50%的世界貿易穿越台灣海峽,那裡如果出現軍事升級將是全世界的可怕情形」,「這將對歐洲利益造成難以避免的衝擊」,「我們以極大的關切看待台海持續升高的緊張局勢」,並強調「衝突必須和平解決,單方面改變現狀,我們歐洲人是不能接受的」。秦剛則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台獨與和平絕不能共存」。貝爾伯克在訪問期間亦警告中國不要在台海軍事挑釁,德國與七大工業國不會坐視台海情勢升級。[33][34]

2021年6月、2022年6月、2023年5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分別在英國在德國在日本召開領袖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皆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35][36][37]

支持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2016年10月,德國國會友台小組德语Parlamentarischer Freundeskreis Berlin-Taipeh主席魏爾胥英语Klaus-Peter Willsch與97位跨黨派議員聯名致函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秘書長,表達支持臺灣參與ICAO。[38][39]

2018年4月,德國在台協會Facebook表示「德國聯邦政府支持臺灣實質性參與國際組織。尤其,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其中包括隸屬世界衛生組織所安排的活動。臺灣是個非常重要且有傑出貢獻的夥伴。」[40]5月,德國在世界卫生大会(WHA)全會為台灣的參與執言。[41]10月,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德國盡可能在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例如台灣參與WHA、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以及其他類似的國際場域。[42]

2019年4月15日,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和英國、德國、法國等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邀請台灣出席世界卫生大会(WHA)。[43][44]5月9日,德國在台協會表示「強烈反對全球衛生議題政治化」,對於臺灣再次未能獲邀參與WHA,德國至感遺憾。德國歡迎臺灣參與WHO相關活動,共同努力解決全球化對健康議題帶來的挑戰,德國也與其他國家共同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45]5月18日,德國聯邦議院健康委員會主席盧德爾德语Erwin Rüddel在該國電視媒體專訪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現代化國家,擁有優良的健康體系,應該到WHA分享經驗。[46]5月21日,德國衛生部長斯潘英语Jens Spahn在WHA以間接方式表達,全民均健英语Health For All意指世界地圖上無被遺漏之處,全球健康所面對之挑戰不因國界止步,因此WHO應成為所有相關夥伴平台。[47]

2020年4月2日,德國國會60位議員聯名致函WHO秘書長谭德塞,肯定台灣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因應模式值得學習,WHO排除台灣是對台灣民眾的歧視與不公。[48]5月7日,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WHO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英语Jane Ellison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Steven Solomon)發出外交照會,敦促接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49]

2021年5月5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倫敦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首次直接提到臺灣,表示「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與WHA,國際社群要能從所有夥伴獲利,包括臺灣抗疫成果」、「我們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50]11月,德國聯邦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中納入「支持台灣實質參與國際組織」的內容。[51]

2022年5月12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德國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52]19日,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決議,支持台灣重新以观察员身份參與WHA及WHO相關機制與活動,並要求聯邦政府定期就「WHO所有機構是否以及如何納入台灣等相關參與方」提出最新報告。[51]

2023年4月18日,七大工業國組織在日本召開外長會議,會後發布的《聯合公報》表示「我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敦促兩岸問題和平解決。G7成員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包括所表明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未改變。」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則強調「我們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WHA和WHO技術會議,國際社會應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如果國家性質並非必要條件,則做為正式成員參加;若國籍為必要條件,則以觀察員或來賓身分參與。」[53]5月12日,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WHO成立75週年-強化與改革WHO提案」決議,內容包括要求聯邦政府繼續推動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以及WHO其他委員會與活動。[54]5月18日,德國在台協會澳洲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55]

死刑執行問題

德國長期配合歐盟政策在世界各地推展廢除死刑的運動。[56]2010年起至2013年,中華民國政府連續四年恢復執行死刑,均引起德國政府人權事務專員的譴責與批評。[57][58]但由於臺灣民間大多支持死刑的存在[59][60][61],不認同德國或歐盟方面的主張,故雙方經常因此而有不小的爭論。

人員互訪(1990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吳淑珍[註 3]周美青[註 4]、前副總統連戰[65]、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胡為真[66]、立法院長王金平[67]、司法院長翁岳生[68][69]、考試院長姚嘉文[70]、總統府資政胡為真[71]葉菊蘭[72]、總統府國策顧問蕭新煌[62]阮銘[73]陳錫蕃[74]、經濟部長王志剛[75][76]林信義[68]林義夫[69]、財政部長顏慶章[68]、交通部長蔡兆陽[75]陳建宇[77]賀陳旦[78]、內政部長張博雅[68]、教育部長杜正勝[70]吳思華[77]、法務部長曾勇夫[79]、科技部長楊弘敦[78]、文化部長龍應台[80]鄭麗君[78]、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80]、考選部長林嘉誠[73]董保城[79]、蔡宗珍[72]、銓敘部長張哲琛[71]、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楊念祖[67][66]夏立言[80]陳永康[77]李喜明[78]、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70]沈呂巡[67]吳志中[78][72]、外交部常務次長林永樂[81]史亞平[79]、新聞局長程建人[76]、主計處主計長韋端[82]、人事行政局長朱武獻[68]李逸洋[69]陳清秀[81]、調查局長蔡清祥[78]、國際貿易局長黃志鵬[70]、衛生署長楊志良[67]、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74][66]魏國彥[80][77]李應元[78][72]、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焦仁和[76][82]張富美[83][81]吳英毅[74]陳士魁[80]、吳興新[78]、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京育[75]吳釗燮[62][73]、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潘世偉[71]、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全壽[84]、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80]、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管中閔[71]、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其南[84]黃碧端[81]、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紀珠[82]、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揚清[82]湯金全[70]、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羅權[74][66]、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85]、台北市長郝龍斌[79]、高雄市長謝長廷[68]陳菊[72]、高雄市議會議長蔡見興[84]、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75]蘇貞昌[80]

德國:西德前總理施密特[76]、西德首都波昂市長譚理爾德语Hans Daniels[86]、東德前總理德邁齊爾[70][81]、德國經濟部長雷斯洛特英语Günter Rexrodt[75]、經濟暨科技部次長莫斯多夫德语Siegmar Mosdorf[68]法棻巴賀德语Bernd Pfaffenbach[73]奧圖德语Hans-Joachim Otto (Politiker)[67][66]、經濟暨能源部次長馬赫尼希德语Matthias Machnig[77]葛萊德语Iris Gleicke[78]、經濟事務暨氣候行動部政務次長布蘭特納英语Franziska Brantner[85]、教育暨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英语Bettina Stark-Watzinger[87]、教育暨研究部次長舒特德语Georg Schütte (Staatssekretär)[78]、勞動暨社會部次長柯樂眉德语Anette Kramme[77]、交通建築暨住宅部次長葛萊[84]、交通暨數位基礎建設部次長奧登瓦德语Michael Odenwald[72]必爾格英语Steffen Bilger[88]、內政建設暨家園部次長施勒德英语Ole Schröder[72]、對外經貿總署長布蘭諾(Karl-Ernst Brauner)[69]、法蘭茲(Eckhard Franz)[72]、聯邦政府殘障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雷根斯樸格德语Otto Regenspurger[89]、專利法院長藍斐曼德语Hans-Georg Landfermann[62]、憲法法院副院長哈塞梅爾英语Winfried Hassemer[70]、國會副議長索姆斯德语Hermann Otto Solms[68][66]、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英语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90]、國會觀光委員會主席辛司肯德语Ernst Hinsken[62]、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辛司肯[71]、國會環境自然保護建築暨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霍恩英语Bärbel Höhn[78][72]、漢堡邦議會議長喬熙德语Elisabeth Kiausch[91]、下薩克森邦議會議長米爾德德语Horst Milde (Politiker)[76]、不來梅邦議會議長梅茲德语Reinhard Metz[76]、巴伐利亞邦議會議長波姆英语Johann Böhm (German politician)[68]、巴登-符騰堡邦議會議長許陶柏英语Peter Straub (politician)[69]、漢堡市長倫德英语Ortwin Runde[82]、杜塞道夫市長艾爾文英语Joachim Erwin[73]、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議員代表大會副主席魏謨德语Willy Wimmer[75]、醫師協會主席霍普德语Jörg-Dietrich Hoppe[62]

代表機構

1956年10月,行政院新聞局西德首都波昂設立自由中國新聞社,於1972年更名為遠東新聞處波昂總處。1980年10月20日,外交部設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波昂總處。外交部接管遠東新聞處相关机构后,遠東新聞處波昂總處實質轉為代表處的新聞組。1992年9月23日,復更名為駐德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於1997年7月1日再更名為駐德國台北代表處德文Taipeh Vertret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92][93][94][80]1999年10月4日,駐德國代表處隨德國聯邦政府遷至兩德統一後的首都柏林,座落於市中心的衛士廣場前。[95]另在漢堡慕尼黑法蘭克福設立辦事處[5]亦於波昂分設代表處科技組。[80]

1950年代,西德在中華民國首都台北設立德國學術交流總署[96]1963年6月,在臺北成立德國文化中心[97]:p709(2009年7月1日,更名為台北歌德學院[67])。1981年5月26日,於台北設立德國經濟辦事處德语Deutsches Wirtschaftsbüro Taipei[82]:p709是德國駐外商會(AHK)分支機構、德國工商總會(DIHK)代表處。[98]2000年2月1日,德國亦在臺北設立德國在台協會(德文:Deutsches Institut Taipei),[99][1]並派遣外交官接掌會務[100]:p5。創立後的協會辦事處座落於中山區民生東路建國北路交叉口[101]。後搬遷至台北101大樓。

1980年10月20日,在東德境內的西柏林設立遠東新聞處柏林分處。1992年9月23日,更名為駐西柏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997年7月1日,復更名為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柏林辦事處。1999年10月4日,因駐德國台北代表處自波昂遷至柏林而併入代表處。[102]

1990年10月1日,在東德第2大城設立萊比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03]1992年11月1日,正式閉館。[102]

事件

2019年7月,駐漢堡辦事處長沈文強被指控涉嫌性騷擾,經調查後,中華民國外交部於8月14日做出將沈文強在8月21日提前調部、申誡1次及降調非主管職務的處分。[104]沈文強的叔叔、經濟部長沈榮津辦公室亦發出書面聲明,表示「沈部長的立場很清楚,就是國有國法、公事公辦。」[105]

2020年1月2日,中華民國空軍救護隊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在新北市烏來區失事墜毀,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人罹難。德國在台協會發文表示「造成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將軍在內等八名人員不幸罹難的直升機墜毀事件深表哀慟,同時祝福生還者早日康復。」[106]

2021年6月,對於臺灣洽購德國原廠BNT疫苗以對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一事不甚順利,引發部分人士對德國的批評,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德國政府已盡力對臺灣與BNT間持續協調。但契約簽署與否以及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是取決於契約雙方。[107]

簽證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公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德國可以「申根區免簽證」。
 
歐盟德國護照德國公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可以免簽證

歐洲申根區給予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根區免簽證入境,停留日數與申根區合併計算,每6個月期間內總計可停留90天。[96][108][109][110]

德國公民持有歐盟護照者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111]

此外,兩國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額的18-30歲青年為期1年的度假打工簽證(皆必須未曾取得此種簽證)。[112][113]

經濟

貿易

德國是中華民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78]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德國第3大城慕尼黑、第7大城杜塞道夫設立台灣貿易中心[114]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則在首都與第1大城柏林設立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第5大城設立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經濟組[115]

近四年的兩國貿易額,金額美元[116]
年分 貿易總額 年增減 排名 出口至德國 年增減 排名 自德國進口 年增減 排名
2019 15,927,267,535 6.473% 9 6,522,338,375 7.596% 9 9,404,929,160 5.678% 7
2020 16,219,574,149 1.835% 8 6,039,469,984 7.403% 10 10,180,104,165 8.242% 6
2021 20,681,213,000 27.508% 8 8,173,383,312 35.333% 9 12,507,829,688 22.865% 7
2022 23,041,577,709 11.413% 9 8,812,811,375 7.823% 10 14,228,766,334 13.759% 7

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德國的主要項目為:集成电路車輛之零件與附件鋼鐵螺釘螺栓螺帽鉚釘墊圈;特定用途器具之零件、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記憶錄音錄影裝置;印制电路板变压器、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競技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其他塑料製品與其他材料制成品電路開關或連接器;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晶体管與類似半导体器件光敏半導體裝置;手工具噴燈英语Blowtorch老虎钳夹子、手提鍛爐、磨輪;物品用栓塞、旋塞與類似用具;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機器自行車自行車裝有輔助動力者、邊車电子工业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化學化合物空氣泵真空泵、空氣或其他氣體压缩机风扇家具及其零件、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其他鋼鐵製品、手用扳手扳鉗传动轴曲柄軸承齿轮或滾珠;車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手提工具,氣動液壓或裝有電力或非電力之原動機者;新橡膠氣胎等。[117]

自德國進口的主要項目為: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積體電路;製造半导体、積體電路與平面顯示器用之機器與器具;醫藥製劑、電子工業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或化學化合物;人類血液、供醫療用動物血液、抗毒血清疫苗毒素微生物培養物與類似品;鋼鐵結構物及其零件;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供計量或偵測游離輻射之器具;發電機組旋轉變流機離心分離機、液體或氣體過濾與淨化機具;計量或檢查用儀器與器具定型投影機英语Optical comparator醫學用儀器與用具、具有特殊功能之機器與機械用具、控電或配電用板或櫃;涡轮喷气发动机螺旋槳推動用渦輪機與其他燃氣渦輪機;車輛之零件與附件;液晶裝置、激光、其他光學用具與儀器;、醚醇、醚酚英语Phenol ether、醚醇酚、過氧化醇、過氧化醚、過氧化酮及其鹵化磺化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鑄模用之粘合劑、化學製品;二極體、發光二極體、電晶體與類似半導體器件、光敏半導體裝置;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變壓器、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物品用栓塞、旋塞、閥與類似用具;光學透鏡稜鏡反射鏡與其他光學元件;分析或計量用儀器與器具;反應起始劑、反應促進劑英语Accelerant觸媒电动机與發電機;機器、工廠或實驗室設備航空器航天器(包括人造衛星)、次軌道飛行物發射載具;液體等。[118]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年-2020年,臺商對德國的總投資金額為5億2,190萬美元,計有255件。主要投資業別:以電子科技資訊業為最多,其次為機械業、機車汽車零配件與運輸交通業、運動器材業、生物醫學化工業銀行業食品業农业等。其中,海空運業者長期深耕德國,在海運方面,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汉堡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在空運方面,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在德國經營已久,中華航空除貨機外,亦提供臺北法蘭克福的直航班機服務,長榮航空則以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其德國分公司亦出售客運機票[119][120]

臺商投資地點以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西南各邦(巴登-符騰堡邦黑森邦巴伐利亞邦)為主,約有250家。[120]

德國各地臺商分布概況(2020年)[120]
地區 家數 產業
北萊茵-西發利亞邦 121 以電子資訊與化工業為主
巴登-符騰堡邦 40 以機車汽車零配件與機械業為主
德北汉堡為首 32
黑森邦 28 工業電腦業為主
巴伐利亞邦 25 以電子資訊與半导体業為主
德東柏林地區 約10
薩爾蘭邦 1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1952年-2020年,德商對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為41億6,039萬美元,計有948件,是歐洲國家直接投資排名第3,次於荷兰英国。主要投資業別:電力燃氣供應業;專業、科學與技術服務業;批發零售業。[119]

德商在臺從事化學機械金融通訊物流生物技術醫藥半導體綠能與面板等產業。例如:安聯默克集團羅德史瓦茲伊諾力克工業股份拜耳蒂森克虜伯漢高創浦英语Trumpf飛斯妥英语Festo曼茲自動化英语ManzDHL、英華威、應薄、皕德等公司。[121]2017年,西門子在臺灣成立離岸風力發電亞太營運中心。[72]達德能源愛納康安能英语EnBW與臺灣各領域合作夥伴以及縣市政府,推動發展臺灣離岸風力發電[120]

臺商組織

目前已成立的組織有:德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德東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德西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德南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德北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德中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等。[120]

會議

自1988年起,兩國輪流舉辦「臺德民間經濟合作會議」,至2019年已舉辦第18屆。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第19屆於2021年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辦。[119][122]

事件

2021年1月,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致函中華民國經濟部長王美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車用晶片短缺危及德國汽車產業復甦,呼籲臺灣政府向晶圓代工大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台積電)明確傳遞這項訊息。經濟部表示,將針對各理念相近國家的請求,與臺灣晶片供應廠展開討論,並請全力提供協助。由於德國與中華民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德国内阁官員直接致函中華民國內閣官員相當罕見,德國外交部發言人阿德巴赫(Maria Adebahr)強調,德國政府對台灣的立場至今沒有改變。[123][124]

交流

 
交通部觀光局柏林熊展覽中贊助展出的「臺灣熊」

會展

2003年7月,國立故宮博物院柏林舊博物館德國聯邦藝術及展覽館英语Kunst- und Ausstellungshall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合作,於柏林、波昂舉辦《天子之寶》文物展,展期至2004年2月。[62]

2005年6月,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德國聯邦藝術及展覽館、人類學博物館合作,於波昂、慕尼黑舉辦《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及其世代》特展,展期至2006年1月。[125]

2015年5月,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世盟)中華民國總會與德國分會於柏林共同舉辦年會,與會代表來自35國近百人,並會見國會副議長英语President of the Bundestag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次長兼國會議員則宴請與會代表。[94]

學術

中華民國科技部在前西德首都波昂設立駐德國代表處科技組[126]教育部則在首都與第1大城柏林設立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127]

2013年3-5月,德國研究船太陽號英语RV Sonne前往台灣海域探勘,由台灣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與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德语MARUM – The Ocean in the Earth System合作,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遙控潛水器的科學應用,結合二氧化碳海底地層儲存地質探勘及黑潮發電海洋地質鑽勘。[71]雙方於2009年在台北首次舉行關於可燃冰議題的雙邊會議,第四屆「可燃冰雙邊會議(TaiGer IV)」於2014年2月13-14日在德國不萊梅大學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舉行,會中並簽署合作備忘錄[128]

中華民國外交部提供臺灣獎學金、教育部提供華語文獎學金給予德國留學生,科技部則提供德國學者及研究人員赴台研究獎補助;德國各相關機構也提供台灣學者及研究人員赴德獎補助。2017年,台灣留德學生有2,013人,德國留台學生則有1,174人。[72]

2016年8月,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次長舒特德语Georg Schütte (Staatssekretär)與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於台北召開「臺德職業教育論壇」。11月,於柏林舉辦首屆「臺德高等教育論壇」,研討大學合作、教學、培養博士人才及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交流等,會中並簽署合作備忘錄。[78]

協定

雙邊文件[129]
日期 簽署 備註
1921年5月20日 中德協約 [10]
1928年8月17日 《中德條約
1929年10月11日 《中德外交官領事官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1987年10月28日 國家科學委員會德國科學研究協會科技合作議定書》
1988年6月27日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波昂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間協定》
1988年8月23日 《遠東新聞社波昂總社與德國經濟臺灣委員會關於互免船運事業所得稅議定書》
1989年6月20日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波昂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間有關博士候選人赴德研究訪問協定(三明治計畫)》
1990年4月9日 《德國萊茵邦經濟發展協會與中華民國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間互助協定》
1990年7月9日 《臺北投資業務處與卜來梅邦經濟發展組織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0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漢堡商業發展組織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0年11月23日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巴登玉騰堡邦國際經濟合作處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3年5月15日 《台德通航協定》 [註 5]
1994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實驗室與(德國)布朗史威格及柏林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英语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間計量領域合作瞭解備忘錄
1995年10月 中華民國商品檢驗局與德國品質保證驗證協會間協定》
1997年11月7日 台北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法蘭克福證券管理委員會德语Bundesaufsichtsamt für den Wertpapierhandel資訊交換英语Information sharing瞭解備忘錄》
1998年12月1日 德國品質及環境管理登錄協會與中華民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合作協議書》
2001年11月16日 《台德醫藥品及植物保護產品延長專利保護期間備忘錄》 [註 6]
2009年8月28日 德籍青年研究人員赴臺研究獎助合作備忘錄》 [註 7]
2010年10月11日 《臺德青年打工度假計畫聯合聲明》 [註 8]
2011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意向書》 [66]
2011年12月19日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德國在台協會避免所得稅及資本稅雙重課稅英语Double taxation及防杜逃稅協定》 [註 9]
2012年9月25日 臺灣海關德國海關英语Bundeszollverwaltung打擊關務詐欺合作協議》
2013年10月23日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與德國在台協會關於移交受刑人及合作執行刑罰協議》 [註 10]
2014年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所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與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所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合作備忘錄》
[80]
2014年2月13日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地熱天然氣水合物主軸中心與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合作備忘錄》 [註 11]
2015年7月9日 臺灣鐵路管理局德國鐵路股份公司策略合作夥伴備忘錄》 [註 12]
2015年9月1日 《臺德加強教育合作意向書》 [註 13]
2015年10月3日 《台德藥品與醫療器材合作聯合宣言》 [註 14]
2016年8月25日 《臺德科技合作聯合宣言意向書》 [78]
2016年8月27日 《臺德鋰電池科技研究合作計畫備忘錄》 [78]
2016年11月1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茲威考應用科技大學英语Westsächsische Hochschule Zwickau -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Zwickau攬才合作備忘錄》 [78]
2016年11月28日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德國理工大學聯盟合作備忘錄》 [註 15]
2016年12月21日 《臺德能源轉型領域合作共同宣言》 [78]
2017年3月31日 國立清華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學術交流協議》 [72]
2017年4月4日 《國立清華大學與達姆城工業大學學術交流協議》 [72]
2017年6月28日 《臺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合作聯合宣言》 [72]
2017年7月14日 國立屏東大學柏林愛麗絲·薩洛蒙應用科學大學英语Alice Salom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erlin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72]
2017年8月23日 《當代臺灣研究助理教授合資計畫合作備忘錄》 [註 16]
2017年9月20日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不來梅邦經濟促進會合作備忘錄》 [72]
2017年10月25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柏林自由大學攬才合作備忘錄》 [72]
2019年8月 《台德陸路運輸合作意向共同宣言》
《台德道路安全合作意向共同宣言》
[131]
2019年12月12日 《台德互換駕照程序共同意向書》 [註 17]
2021年7月15日 《台德航空服務協議》 [註 18]
2023年3月23日 《臺德刑事司法互助協議 [133]

交通

航空

兩國有直航班機,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6月11日):

客運

18歲以上,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公民可以快速通關(easy pass)。[134]

貨運

  中華民國   德國
臺北 法蘭克福(中華航空貨運)

駕車

持有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經德國法院翻譯的德文譯本)、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並辦妥旅遊保險,可在德國駕車。[135]

注釋

  1. ^ 2012年9月,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2][3]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4]
  2. ^ 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殷宗文與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孟澤爾將軍侍從官王玉麒等[13]
  3. ^ 應邀赴柏林參加國立故宮博物院《天子之寶》文物展開幕儀式並進行私人訪問。[62]
  4. ^ 明華園歌仔戲團榮譽團長身份訪問柏林,並前往東部的科特布斯,參觀原住民博物館。[63][64]
  5. ^ 由臺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工會與漢莎航空共同簽署。台灣由中華航空子公司華信航空執飛,德國則由漢莎航空子公司神鷹航空執飛。後德國考量市場供需,於1996年6月27日停飛,改以班號共用方式由泰國國際航空執飛。[75]
  6. ^ 由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德國專利商標局英语Deutsches Patent- und Markenamt共同簽署。[68]
  7. ^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宏博基金會英语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共同簽署。[74]
  8. ^ 德國是首個與台灣簽署青年打工度假協議的歐洲國家[67]2014年11月13日修訂換文。[80]
  9. ^ 2012年11月6日生效。[79]
  10. ^ 2014年2月7日生效。[71]
  11. ^ 於德國不萊梅大學舉辦第四屆「可燃冰雙邊會議」(TaiGer IV)時簽署。[128]
  12. ^ 在中華民國交通部長陳建宇見證下,臺鐵與德鐵於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簽署。[77]
  13. ^ 由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吳思華德國各邦教育廳長會議英语Kultusministerkonferenz副秘書長馬他(Heidi Weidenbach-Mattar)共同簽署。[77]
  14. ^ 德國聯邦藥品暨醫療器材署英语Federal Institute for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署長波以西德语Karl Broich於駐德國台北代表處完成與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異地簽署。[77]
  15. ^ 於柏林舉辦首屆「臺德高等教育論壇」時簽署。[78]
  16. ^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教育組代表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德國杜賓根大學共同簽署。[130]
  17. ^ 2019年12月31日起實施。德國是繼法國、荷蘭、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丹麥、芬蘭、瑞士、愛爾蘭、斯洛伐克、葡萄牙及波蘭之後,第13個與台灣免試互換駕照的歐洲國家。[131]
  18. ^ 客貨運增班,貨運航班具有第三、第四及第五航權[132]

參考文獻

  1. ^ 1.0 1.1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5]. (原始内容于2022-03-02). 
  2. ^ 外交部針對本(8)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大使」事,特澄清說明.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3.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4.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5. ^ 5.0 5.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1-15]. (原始内容于2022-05-18). 
  6. ^ 時報歷史上的今天:中國與德國斷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年3月16日
  7. ^ . 天津地方志.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8. ^ Ellis, Howard S,《法國和德國在中國的投資》,第12頁,檀香山,1929年
  9. ^ Ghassan Moazzin, "From Globalization to Liquidation: The Deutsch-Asiatische Bank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in China .Cross-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 16 (2015), 52-76.. cross-currents.berkeley.edu. [2016-06-25]. (原始内容于2016-03-05). 
  10. ^ 10.0 10.1 《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力爭平等.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年 [2016-02-19]. (原始内容于2015-09-08). 
  11. ^ 11.0 11.1 《中德建交背景情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2. ^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13. ^ 王慶偉. 蔣介石 曾聘德軍顧問訓練國軍.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美國史丹福: 北美世界日報). May 15, 2013 [2016年4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2日) (中文). 
  14. ^ [各國救援隊到美、英、德等13國500多人抵台]【1999-09-23/聯合報/10版/集集大震 特別報導】
  15. ^ [21個國家、38個國際救援組織來台,其中大部分均具官方身分]中時新聞資料庫,1999/09/25
  16.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盟各國國會暨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成員倡議籌組「馬可波羅俱樂部」致力強化我與歐盟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年11月13日 [2019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11月6日). 
  17. ^ 绿党要求对华政策协调一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線報導, 14.05.2012
  18. ^ 德執政黨提亞洲政策視中國為競爭對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通訊社, 10/28/2007
  19. ^ 台灣2012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國在台協會
  20. ^ 綜合報導. 挺台最高層級 德國外長:無法接受中國武統台灣. 蘋果日報. 2019年1月19日 [2019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2月21日). 
  21. ^ Abby Huang. 德國外交部長:不接受中國武力威脅台灣、呼籲歐盟對台「立場一致」. 風傳媒. 2019年1月20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1月26日). 
  22. ^ 中央社. 歐德法英4大議會議員挺台 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 聯合新聞網. 2019年10月17日 [2019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10月16日). 
  23. ^ 張庭瑋. 1000萬片台製口罩捐贈配額曝光 外交部:歐盟700萬、美國200萬、友邦100萬. 上報. 2020年4月1日 [2020年4月2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4月4日). 
  24. ^ 中央社. 台灣口罩捐贈德國儀式臨時取消 疑中國施壓. 聯合新聞網. 2020年4月16日 [2020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4月19日). 
  25. ^ 中央社. 德國獲贈口罩未提台灣 蔡總統:相信他們心裡很感謝. TVBS新聞台. 2020年4月17日 [2020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于2022年5月15日). 
  26. ^ 汪君邯. 正式致信陳時中 德國衛生部部長:口罩來的正好 再次感謝台灣協助. 新頭殼. 2020年4月24日 [2020-04-24].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27. ^ 禮賓處.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各國政要致賀影片名單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年5月20日 [2020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 (PDF)于2020年11月6日). 
  28. ^ 鍾錦隆. 台灣國旗官網消失了! 德外交部稱「一中原則」. 中央廣播電台. 2020年7月12日 [2020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7月12日). 
  29. ^ 中央社. 德總理梅克爾憂台海局勢 挑釁可能變衝突. 中時新聞網. 2021年4月23日 [2021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4月26日). 
  30. ^ 王少筠. 共軍演習前夕 G7外長聯合聲明: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中時電子報. 2022-08-04 [2022-08-04]. (原始内容于2022-08-10). 
  31. ^ 管淑平. 蕭茲訪中提台海問題:台灣現狀任何改變須以和平方式. 自由時報. 2022-11-04 [2022-11-05]. (原始内容于2022-11-16). 
  32. ^ 管淑平. 蕭茲接受日媒訪問 警告中國:不要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自由時報. 2023-03-17 [2023-04-20]. (原始内容于2023-04-20). 
  33. ^ 美国之音. 王毅強調「中國曾支持德國統一」無用 德國外長仍表示:歐洲不接受單邊改變台海現狀. 風傳媒. 2023-04-16 [2023-04-20]. (原始内容于2023-04-28). 
  34. ^ 孫宇青. 德國外長:台海情勢必須降溫 對中關係必須去風險化. 自由時報. 2023-04-18 [2023-04-20]. (原始内容于2023-05-24). 
  35. ^ 簡恒宇. 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提台海和平 要求再度調查中國新冠疫情起源. 風傳媒. 2021-06-13 [2021-06-13]. (原始内容于2021-06-14). 
  36. ^ 林育立. G7公報再度關切台海 鼓勵和平解決爭端. 中央通訊社. 2022-06-28 [2022-08-03]. (原始内容于2022-08-02). 
  37. ^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重申重視台海和平穩定,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5-20 [2023-05-21]. (原始内容于2023-05-24). 
  38.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德國、法國、比利時及歐洲議會議員等歐洲地區政要支持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等功能性國際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年10月11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8月31日). 
  39.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97位德國國會議員聯名簽署支持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年11月3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8月31日). 
  40.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德國政府支持臺灣實質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4月17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9月3日). 
  41.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在第71屆「世界衛生大會」(WHA)發言支持臺灣.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5月24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9月2日). 
  42. ^ 楊雨青. 德駐台代表:德國挺台參與國際刑警組織. 中央廣播電台. 2018年10月28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7月14日). 
  43. ^ 中央社. 跨國串連 歐洲5友台小組主席挺台出席WHA. 中央社.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6日). 
  44.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洲議會首度串連英、法、德三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呼籲促成臺灣出席第72屆世衛大會,外交部對此表達歡迎及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11日). 
  45.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日本、德國及澳大利亞公開力挺我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5月9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9月1日). 
  46. ^ 中央社. .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0日 [2019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8日). 
  47. ^ 中央社. WHA開幕首日 美德英發言挺台.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1日 [2019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5月20日). 
  48. ^ 陳子華. 反擊譚德塞 歐洲127位政要指WHO歧視台灣民眾. 中央廣播電臺. 2020年4月11日 [2020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4月11日). 
  49. ^ 中央社. 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聯合新聞網. 2020年5月10日 [2020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5月31日). 
  50. ^ 簡恒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年5月6日 [2021年5月6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6月13日). 
  51. ^ 51.0 51.1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並感謝德國國會首度通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機制與活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5月20日. 
  52. ^ 游凱翔. 外交部:世衛大會將舉行 G7外長公報挺台具意義. 中央社. 2022-05-15 [2022-05-15]. (原始内容于2022-05-16). 
  53. ^ 林翠儀. G7外長會議閉幕 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自由時報. 2023-04-19 [2023-05-21]. (原始内容于2023-05-24). 
  54. ^ 歐洲司. 外交部感謝德國國會連續第二年通過決議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05-13 [2023-05-26]. (原始内容于2023-05-26). 
  55. ^ 仇佩芬. 【不顧中國反對】8國駐台代表處發聯合新聞稿 挺台參與世衛大會. 上報. 2023年5月18日 [2023年5月31日]. (原始内容于2023年6月5日). 
  56. ^ Campaigning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德國外交部. (原始内容于2014-06-05) (英语). 
  57. ^ Human Rights Commissioner Löning on the latest wave of executions in Taiwan. 德國外交部. [2010年3月4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6月19日) (英语). 
  58. ^ Human Rights Commissioner condemns executions in Taiwan in the strongest possible terms. 德國外交部. [2013年4月22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6月19日) (英语). 
  59. ^ 存档副本. [2013-09-07]. (原始内容于2014-03-13). 
  60. ^ . [201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61. ^ 存档副本. [2013-09-07]. (原始内容于2014-09-21). 
  62. ^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于2018-07-14). 
  63. ^ 中央社. 周美青為德國小朋友說故事.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10年10月20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于2018年8月28日). 
  64. ^ 林育立. 周美青訪德原住民(1).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0年10月28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于2018年8月27日). 
  65. ^ 蔣志薇 陳藝緯. 連戰兩週訪3國 俄羅斯德國芬蘭. TVBS新聞台. 2005年9月23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2月21日). 
  66. ^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8-10). 
  67. ^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8-13). 
  68. ^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于2018-08-23). 
  69. ^ 69.0 69.1 69.2 69.3 69.4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7-23). 
  70.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20-02-21). 
  71. ^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2-02). 
  72. ^ 72.00 72.01 72.02 72.03 72.04 72.05 72.06 72.07 72.08 72.09 72.10 72.11 72.12 72.13 72.14 72.15 72.16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7].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4-02). 
  73. ^ 73.0 73.1 73.2 73.3 73.4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8-17). 
  74. ^ 74.0 74.1 74.2 74.3 74.4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于2013-05-07). 
  75. ^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于2020-02-10). 
  76. ^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于2019-12-08). 
  77. ^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8]. (原始内容 (PDF)于2019-08-30). 
  78. ^ 78.00 78.01 78.02 78.03 78.04 78.05 78.06 78.07 78.08 78.09 78.10 78.11 78.12 78.13 78.14 78.15 78.16 78.17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4-02].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1-29). 
  79. ^ 79.0 79.1 79.2 79.3 79.4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08-27].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2-13). 
  80. ^ 80.00 80.01 80.02 80.03 80.04 80.05 80.06 80.07 80.08 80.09 80.10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1-22].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0-21). 
  81. ^ 81.0 81.1 81.2 81.3 81.4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20-08-21). 
  82. ^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7-13). 
  83. ^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19-06-30). 
  84. ^ 84.0 84.1 84.2 84.3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02-18]. (原始内容于2018-09-13). 
  85. ^ 85.0 85.1 楊丞彧. 罕見! 德國經濟部政次今起訪台2天 細節不對外公開. 自由時報. 2022年11月15日 [2022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于2022年11月20日). 
  86.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西德波昂市長譚理爾伉儷及祕書長狄克滿伉儷將分別於本(四)月十五日及十七日先後抵華訪問九天.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4月14日 [2019年1月28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1月29日). 
  87. ^ 國際中心. 德26年來首位部長級官員今訪台 中國外交部:堅決反對. 壹蘋新聞網. 2023年3月21日 [2023年3月21日]. (原始内容于2023年3月25日). 
  88. ^ 張緒華. 台德簽署「自動駕駛技術合作」共同宣言. 中央廣播電臺. 2019年8月26日 [2020年6月30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7月3日). 
  89.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德國國會議員兼「聯邦政府殘障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雷根斯樸格夫婦等乙行三人訂本(三)月十日抵華訪問四天。.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年3月6日 [2020年4月29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11月5日). 
  90. ^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團」訪台,強化共享價值並增進交流.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1月9日 [2023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于2023年2月7日). 
  91.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德國漢堡邦議會代表團一行八人由議長喬熙女士率領.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10月6日 [2019年3月3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3月6日). 
  92. ^ 錢復回憶錄【卷二】:華府路崎嶇 1979-1988
  93. ^ . 行政院新聞局. [2015-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94. ^ 94.0 94.1 駐館與駐地關係.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10]. (原始内容于2016-11-11). 
  95. ^ 代表處簡介.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11-10]. (原始内容于2016-11-11). 
  96. ^ 96.0 96.1 Table of countries whose citizens require/do not require visas to enter Germany. 德國外交部. (原始内容于2010-12-08) (英语). 
  97. ^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0. ISBN 957-02-5836-5. (繁體中文)
  98. ^ . 德國經濟辦事處德语Deutsches Wirtschaftsbüro Taipei. [2015-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99. ^ . 德國在台協會.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5). 
  100. ^ 胡為真, 我國與德國的雙邊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01-23 [2015-03-13],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4-02) (繁體中文)
  101. ^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8: 頁576. ISBN 978-986-01-5731-4. (繁體中文)
  102. ^ 102.0 102.1 黃剛. 中華民國與各國互駐代表機構之建制年表及疑考(1949~2006) (PDF). 黃剛. 2007年7月 [2019-07-30].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9-09). 
  103.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我國在東德設立的第一個辦事處「駐萊比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10月1日 [2019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1月31日). 
  104. ^ 陶本和. 駐德外交官訊息、電話性騷擾女部屬 外交部:採零容忍立場. ETtoday新聞雲. 2019年8月14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8月14日). 
  105. ^ 林淑慧. 經濟部長姪子外派德國性騷擾案 沈榮津:國有國法,公事公辦!. ETtoday新聞雲. 2019年8月14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8月14日). 
  106. ^ 楊之瑜. 黑鷹失事後:AIT發文和降半旗、美國參謀首長也公開發函的背後意義.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0年1月3日 [2020年1月3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1月3日). 
  107. ^ 綜合報導. 疫苗之爭 德駐台代表首發聲:已努力協調台灣取得BNT. 上報. 2021年6月2日 [2021年6月2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10月3日). 
  108. ^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8]. (原始内容于2022-05-17). 
  109. ^ 歐盟免申根簽證常見問答集.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于2021-11-21). 
  110.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3-16]. (原始内容于2021-05-23). 
  111.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2-15]. (原始内容于2018-12-16). 
  112. ^ 青年度假打工.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9-13]. (原始内容于2016-09-05). 
  113. ^ 德國籍人士申請中華民國度假打工簽證相關手續說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12-18]. (原始内容于2021-10-03). 
  114. ^ 全球網絡.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内容于2022年11月13日). 
  115. ^ 本部駐外單位.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原始内容于2022年11月13日). 
  116.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05-18]. (原始内容于2016-03-09). 
  117. ^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2-14]. (原始内容于2015-09-17). 
  118. ^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12-14]. (原始内容于2015-09-17). 
  119. ^ 119.0 119.1 119.2 雙二組第二科. 德國國家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年3月11日. (原始内容 (PDF)于2021年12月14日). 
  120.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德國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 (PDF)于2021年12月14日). 
  121. ^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15年7月 [2015-10-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122. ^ 2021年3月25日「第19屆臺德經濟合作會議」.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2021年4月19日 [2021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12月14日). 
  123. ^ 葉卉軒. 德國經長致函台灣希望增加晶片供給量 經濟部回應了. 經濟日報. 2021年1月24日. 
  124. ^ 鍾錦隆. 德向台求助晶片但強調外交政策不變 旅台德人有感:德國應多幫台灣講話. 中央廣播電臺. 2021年1月26日 [2021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于2021年4月16日). 
  125. ^ 谢震南. 第二批故宫借展文物 明启运赴慕尼黑布展. 大紀元. 2005年10月17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于2018年8月28日). 
  126. ^ 單位簡介. 中華民國科技部. [2019-03-24]. (原始内容于2019-06-08). 
  127. ^ 本部駐境外機構.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7年8月31日 [2019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于2017年12月23日). 
  128. ^ 128.0 128.1 公眾外交協調會. 台德可燃冰雙邊會議於德國不萊梅舉行(駐德國代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年2月18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于2018年8月29日). 
  129.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130. ^ 德國漢學界開啟首例設置臺灣研究助理教授職位.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 2017年9月1日 [2019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3月24日). 
  131. ^ 131.0 131.1 陳熙文. 外交部:台德免試互換駕照正式啟動上路. 聯合新聞網. 2020年1月2日 [2020年1月5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1月3日). 
  132. ^ 歐洲司. 我國與德國簽署航空服務協議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07-15 [2021-07-17]. (原始内容于2021-07-17). 
  133. ^ 條約法律司. 中華民國(台灣)與德國簽署「刑事司法互助合作協議」,彰顯雙邊司法合作決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3月23日 [2023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于2023年3月26日). 
  134. ^ 林嘉安. 法蘭克福機場僅10國護照可快速通關 台灣也在內!. 新頭殼. 2018年12月19日 [2018-12-21]. (原始内容于2018-12-21). 
  135. ^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11-07]. (原始内容于2018-11-07). 

參見

外部連結


中華民國, 德國關係,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德關係或臺灣與德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 1913, 1917年及1921, 1941年, 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 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 第二次斷交後由於德國分治與冷戰緣故, 中華民國只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西德, 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 目前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德國, 中華民國代表機構德國在台協會駐德國台北代表處代表處長, 許佑格, jörg.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德關係或臺灣與德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 1913 1917年及1921 1941年 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 但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 第二次斷交後由於德國分治與冷戰緣故 中華民國只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西德 保持非官方交流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 目前均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中華民國與德國關係德國 中華民國代表機構德國在台協會駐德國台北代表處代表處長 許佑格 1 Jorg Wolfram Polster代表 謝志偉 大使 註 1 5 目录 1 政治 1 1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1 2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 1 2 1 支持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1 2 2 死刑執行問題 1 2 3 人員互訪 1990年至今 1 3 代表機構 1 3 1 事件 1 4 簽證 2 經濟 2 1 貿易 2 2 投資 2 3 臺商組織 2 4 會議 2 5 事件 3 交流 3 1 會展 3 2 學術 4 協定 5 交通 5 1 航空 5 1 1 客運 5 1 2 貨運 5 2 駕車 6 注釋 7 參考文獻 8 參見 9 外部連結政治 编辑参见 中華民國外交 德國外交和中德合作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编辑 1912年 中華民國成立後 派駐德意志國外交代表 1913年10月6日 德國外交承認中華民國 在首都柏林設立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公使館 並派駐公使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德國曾经试图将胶澳地区歸還中國 以避免落入日本手上 但是日本威胁中国不得接受这一返还 1914年8月23日 日本加入戰爭 並成為協約國的一員 開始攻擊德國在中國的据点 佔領了胶州湾租借地 中華民國南方的廣州政府首腦孫中山力主中国保持中立 反对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而北方段祺瑞政府虽在英国授意下欲对德宣战 但遭到日本阻挠 直到1917年 日本在得到英国 美国 法国的保证 允许日本在战后继续保留前德国在华殖民地和利权的情况下 才同意中国对德宣战 1917年2月24日 运送华工的法国阿多斯号 Athos 邮轮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击沉 543名华工丧生 1917年3月14日 经3月3日内阁会议决定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正式公告與德國斷交 德國在上海的全部6艘船艦遭扣留 6 3月16日 直隶交涉员黄荣良陪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 直隶全省警务处处长杨以德前往德国驻津领事署 天津德租界工部局办理接收事宜 3月17日 天津德租界收回后改名为天津特别一區 并设管理局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7 7月1日 撤館 8月14日 加入協約国 對德 奥宣戰 冯国璋 大总统布告 此后中国军队扣押了停泊在中国各港口内的德国和奥匈商船 并收復了德國在漢口和天津的租界 協約國在中国参战时 曾经保證中國在德國戰敗後能收回德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但是 日本透過 凡爾賽條約 取代德國 佔領了青岛和山东半岛 在中國人民都感到被協約國欺騙的情緒下 激發了五四運動 一战给中德关系带来巨大伤害 特别是贸易方面 1913年时 在中国有近300个德国商号 但到了1919年 却只剩下2个 8 一戰期間 中國政府在英國等協約國的壓力之下 清理德華銀行等德國在華企業 9 1919年9月15日 中国宣布終結对德战争 1921年5月20日 中華民國與德國在北京簽署 中德協約 此為中華民國簽署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10 兩國恢復邦交 1927年 北伐中的蔣中正聘請馬克斯 鮑爾等德國軍官為軍事顧問和教官 1934年 前德國國防部部隊局長塞克特任國民政府軍事顧問團資深顧問 1935年5月18日 駐德國公使館升格為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國大使館 並派駐大使 1938年2月 納粹德國承認滿洲國 随后4月對中國禁運軍火 6月召回駐中國大使 7月撤出軍事顧問團 1941年7月1日 納粹德國承認汪精卫國民政府 7月2日 重庆 蒋介石 国民政府宣布與納粹德國斷交 10日撤館 8月1日 中华民国交通部宣布终止和汉莎签订的合同 德方所有股权由交通部冻结 欧亚航空 成为中国独资企业 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 12月11日中華民國对納粹德國 大日本帝國及法西斯義大利宣戰 中德兩國正式進入战争狀態 1945年 二戰結束 中華民國政府在柏林設置駐德聯軍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 並先後在英佔區 英语 British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 漢堡和美佔區 英语 American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 斯圖加特設置領事館 1950年 由於兩岸和東西德形勢變化 相繼撤銷兩個領事館和駐德代表團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 编辑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年底 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 同年 德意志地區亦分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東德 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西德 1950年 東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11 之後由於東西冷戰 中華民國在意識形態和制度上均偏向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復加上共產集團國家的封閉 使雙方幾乎沒有往來 在過往中華民國政府更曾禁止國民前往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歐共產集團國家 1955年10月 中華民國政府宣佈終止對德戰爭狀態 12 831963年7月2日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簡稱 明德小組 德語 Ming teh Gruppe 的 明德專案連絡人室 以推動與西德培訓在台之中華民國國軍事宜 與白團及美軍顧問團並列為戰後台灣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 另有派軍官赴德培訓的 培德案 前後合計共培訓了25位軍官 註 2 灰色國家表示非聯合國會員國 統一前的東德與西德當時尚未加入 因此不能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一案參與投票 即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1971年10月25日 由於當時兩德皆非聯合國會員國 因此無法就中國代表權問題表態 1972年 西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11 之前 西德與中华民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 是當時少數與兩岸均沒有建交的西方國家 1979年1月4日 總統蔣經國接受德國 明鏡週刊 記者德薩尼訪談時嚴正表示 中華民國政府絕對不會與北平偽政權發生接觸 因為與共產黨談和 無異 與虎謀皮 1999年9月21日 臺灣中部發生九二一大地震 總理施洛德對災民及家屬表達最深沉的哀悼 德國紅十字會救難協會成員11人 22日帶著7隻受過專業訓練的救難犬 以及1500公斤的各式器材抵台 救難犬經過緊急檢疫通關後 立刻投入救災 14 另有德國殯儀協會專家團15人抵台協助台中市 15 2003年9月 歐洲議會和德國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西班牙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倡議籌組 馬可波羅俱樂部 Marco Polo Club 2004年11月 舉辦成立典禮暨第1屆年會 16 2007年10月 德國執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通過一份亞洲政策文件 阐述了外交政策中更多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该文件讚揚日本 印度 韓國和臺灣是民主體制最鞏固的亞洲國家 应加强與同享 共同價值 的亞洲國家的雙邊關係 並與美國及澳洲合作 17 18 2008年3月 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落幕後 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表示 德國政府為臺灣的選舉喝彩 德國支持臺灣的民主價值以及這個島嶼的經濟發展 2012年1月 針對中華民國總統暨立委選舉結果 德國外交部長魏斯特魏勒亦表示 臺灣舉行了自由 公平的選舉 我在此恭喜總統馬英九博士連任成功 這正是再次清楚地證明了臺灣高度的民主與法制 19 2019年1月16日 對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 告臺灣同胞書 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有關談話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在國會答覆議員質詢時表示 德國政府將秉持過去立場 向中方清楚表達 德國無法接受用武力威脅台灣的作法 並提到在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委員會 中國用了不可不謂狡猾的方式影響了個別成員國 至少一次成功阻止針對台灣的決議案 因此期盼歐盟將來能採多數決 而非共識決 對台灣問題採取一致立場 馬斯是近年針對台灣問題 清楚表達立場的最高層級德國官員 另一方面 德國外交部次長羅思 英语 Michael Roth politician 以書面答詢時則表示 德國一向認為台灣問題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 在雙方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 唯有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 兩岸的現狀才可以改變 20 21 2019年10月16日 歐洲議會和德國 法國 英國等國會友台小組共同成立 福爾摩沙俱樂部 Formosa Club 強化跨國支持台灣的力量 22 2020年4月1日 對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宣布捐贈1 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 外交部指出 其中700萬片給德國在內的9個欧洲联盟成员国以及瑞士與英國 300萬片給美國 100萬片給中華民國的邦交國 23 15日 原本在德國舉辦小型的捐贈儀式突然以 衛生規定 為由取消 德國政府發言人塞柏特 英语 Steffen Seibert 被問到此事時 對 他國 的援助表示感謝 沒提到台灣 也不願評論 24 17日 蔡英文對此表示 如果別人感謝台灣 當然很感謝 若是沒有公開地表達 相信他們心裡一定也有感謝之意 25 23日 德國衛生部長斯潘 英语 Jens Spahn 正式致函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 稱讚口罩即時支援德國前線醫護 並再次感謝台灣協助 26 2020年5月20日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連任就職 德国联邦议院副議長庫比基 英语 Wolfgang Kubicki 表達祝賀 27 2020年7月10日 德國外交部副發言人布洛伊爾 Rainer Breul 對於媒體詢問外交部網站的各國國情介紹中 為何沒有中華民國國旗 只留下一欄空白 表示 你曉得台灣的特殊地位 你知道我們的立場 我們的一个中国政策 我們和台灣沒有邦交 台灣不是我們所承認的國家 因此這不是令人驚訝 我們在介紹世界的區域時 將它和有邦交的國家做區別 28 2021年4月20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歐洲理事會議員大會中 以部長理事會 英语 Committee of Minister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主席國領導人的身份發表演說 梅克爾在回應議員提及普丁領導的俄羅斯與習近平領導的中國 何者對世界和平與西方民主國家的生活方式威脅更大時表示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備受質疑 愈來愈多人不相信多邊主義 這樣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 認為沒必要用外交手段來解決爭端 強硬的言論就會出現 接著很快就是挑釁的行動 看看南海與臺灣現在發生的事 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 29 2022年8月3日 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兩岸局勢發表聯合聲明 重申該組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 呼籲中國勿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同時提到各成員國的 一中政策 與 對台立場 沒有改變 並鼓勵各方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以防誤解發生 30 2022年11月4日 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强會談後的記者會表示 就像美國與其他國家 我們實行一個中國政策 但是我也同樣表明 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 都必須是以和平方式 或者雙邊同意 31 2023年3月16日 德國總理蕭茲在 日經亞洲 的訪問中 談到台海議題時表示 就像美國 日本與其他許多國家 我們遵循 一個中國政策 但是提醒北京 我們也表明 絕對不能使用武力來改變現狀 32 4月14日 德國外交部長贝尔伯克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與外交部長秦刚的記者會表示 每天都有50 的世界貿易穿越台灣海峽 那裡如果出現軍事升級將是全世界的可怕情形 這將對歐洲利益造成難以避免的衝擊 我們以極大的關切看待台海持續升高的緊張局勢 並強調 衝突必須和平解決 單方面改變現狀 我們歐洲人是不能接受的 秦剛則認為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台獨與和平絕不能共存 貝爾伯克在訪問期間亦警告中國不要在台海軍事挑釁 德國與七大工業國不會坐視台海情勢升級 33 34 2021年6月 2022年6月 2023年5月 七大工業國組織分別在英國 在德國 在日本召開領袖會議 會後發布的 聯合公報 皆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呼籲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35 36 37 支持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 编辑 德國組織德中協會 台灣之友 2016年10月 德國國會友台小組 德语 Parlamentarischer Freundeskreis Berlin Taipeh 主席魏爾胥 英语 Klaus Peter Willsch 與97位跨黨派議員聯名致函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ICAO 秘書長 表達支持臺灣參與ICAO 38 39 2018年4月 德國在台協會在Facebook表示 德國聯邦政府支持臺灣實質性參與國際組織 尤其 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 其中包括隸屬世界衛生組織所安排的活動 臺灣是個非常重要且有傑出貢獻的夥伴 40 5月 德國在世界卫生大会 WHA 全會為台灣的參與執言 41 10月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 德國盡可能在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 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例如台灣參與WHA 國際刑警組織 INTERPOL 以及其他類似的國際場域 42 2019年4月15日 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和英國 德國 法國等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 WHO 呼籲邀請台灣出席世界卫生大会 WHA 43 44 5月9日 德國在台協會表示 強烈反對全球衛生議題政治化 對於臺灣再次未能獲邀參與WHA 德國至感遺憾 德國歡迎臺灣參與WHO相關活動 共同努力解決全球化對健康議題帶來的挑戰 德國也與其他國家共同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 45 5月18日 德國聯邦議院健康委員會主席盧德爾 德语 Erwin Ruddel 在該國電視媒體專訪表示 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現代化國家 擁有優良的健康體系 應該到WHA分享經驗 46 5月21日 德國衛生部長斯潘 英语 Jens Spahn 在WHA以間接方式表達 全民均健 英语 Health For All 意指世界地圖上無被遺漏之處 全球健康所面對之挑戰不因國界止步 因此WHO應成為所有相關夥伴平台 47 2020年4月2日 德國國會60位議員聯名致函WHO秘書長谭德塞 肯定台灣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因應模式值得學習 WHO排除台灣是對台灣民眾的歧視與不公 48 5月7日 在美國與日本領銜下 德國 法國 英國 加拿大 澳洲與紐西蘭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 向WHO對外關係執行主任艾里森 英语 Jane Ellison 與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 Steven Solomon 發出外交照會 敦促接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49 2021年5月5日 七大工業國組織在英國倫敦召開外長會議 會後發布的 聯合公報 首次直接提到臺灣 表示 我們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WHO活動與WHA 國際社群要能從所有夥伴獲利 包括臺灣抗疫成果 我們強調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50 11月 德國聯邦政府在 聯合執政協議 中納入 支持台灣實質參與國際組織 的內容 51 2022年5月12日 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德國召開外長會議 會後發布的 聯合公報 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鼓勵和平解決兩岸爭端 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WHA及WHO的技術會議 52 19日 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決議 支持台灣重新以观察员身份參與WHA及WHO相關機制與活動 並要求聯邦政府定期就 WHO所有機構是否以及如何納入台灣等相關參與方 提出最新報告 51 2023年4月18日 七大工業國組織在日本召開外長會議 會後發布的 聯合公報 表示 我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敦促兩岸問題和平解決 G7成員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 包括所表明的一個中國政策 並未改變 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則強調 我們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 包括WHA和WHO技術會議 國際社會應從所有夥伴的經驗中受益 如果國家性質並非必要條件 則做為正式成員參加 若國籍為必要條件 則以觀察員或來賓身分參與 53 5月12日 德國聯邦議院表決通過 WHO成立75週年 強化與改革WHO提案 決議 內容包括要求聯邦政府繼續推動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以及WHO其他委員會與活動 54 5月18日 德國在台協會 澳洲辦事處 英國在台辦事處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立陶宛貿易代表處 美國在台協會發佈聯合新聞稿 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WHO 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 55 死刑執行問題 编辑 参见 死刑存廢問題 德國長期配合歐盟政策在世界各地推展廢除死刑的運動 56 2010年起至2013年 中華民國政府連續四年恢復執行死刑 均引起德國政府人權事務專員的譴責與批評 57 58 但由於臺灣民間大多支持死刑的存在 59 60 61 不認同德國或歐盟方面的主張 故雙方經常因此而有不小的爭論 人員互訪 1990年至今 编辑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 總統夫人吳淑珍 註 3 周美青 註 4 前副總統連戰 65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胡為真 66 立法院長王金平 67 司法院長翁岳生 68 69 考試院長姚嘉文 70 總統府資政胡為真 71 葉菊蘭 72 總統府國策顧問蕭新煌 62 阮銘 73 陳錫蕃 74 經濟部長王志剛 75 76 林信義 68 林義夫 69 財政部長顏慶章 68 交通部長蔡兆陽 75 陳建宇 77 賀陳旦 78 內政部長張博雅 68 教育部長杜正勝 70 吳思華 77 法務部長曾勇夫 79 科技部長楊弘敦 78 文化部長龍應台 80 鄭麗君 78 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 80 考選部長林嘉誠 73 董保城 79 蔡宗珍 72 銓敘部長張哲琛 71 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楊念祖 67 66 夏立言 80 陳永康 77 李喜明 78 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 70 沈呂巡 67 吳志中 78 72 外交部常務次長林永樂 81 史亞平 79 新聞局長程建人 76 主計處主計長韋端 82 人事行政局長朱武獻 68 李逸洋 69 陳清秀 81 調查局長蔡清祥 78 國際貿易局長黃志鵬 70 衛生署長楊志良 67 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 74 66 魏國彥 80 77 李應元 78 72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焦仁和 76 82 張富美 83 81 吳英毅 74 陳士魁 80 吳興新 78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京育 75 吳釗燮 62 73 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潘世偉 71 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全壽 84 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 80 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管中閔 71 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其南 84 黃碧端 81 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紀珠 82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揚清 82 湯金全 70 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羅權 74 66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 85 台北市長郝龍斌 79 高雄市長謝長廷 68 陳菊 72 高雄市議會議長蔡見興 84 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 75 蘇貞昌 80 德國 西德前總理施密特 76 西德首都波昂市長譚理爾 德语 Hans Daniels 86 東德前總理德邁齊爾 70 81 德國經濟部長雷斯洛特 英语 Gunter Rexrodt 75 經濟暨科技部次長莫斯多夫 德语 Siegmar Mosdorf 68 法棻巴賀 德语 Bernd Pfaffenbach 73 奧圖 德语 Hans Joachim Otto Politiker 67 66 經濟暨能源部次長馬赫尼希 德语 Matthias Machnig 77 葛萊 德语 Iris Gleicke 78 經濟事務暨氣候行動部政務次長布蘭特納 英语 Franziska Brantner 85 教育暨研究部長史塔克 瓦特辛格 英语 Bettina Stark Watzinger 87 教育暨研究部次長舒特 德语 Georg Schutte Staatssekretar 78 勞動暨社會部次長柯樂眉 德语 Anette Kramme 77 交通建築暨住宅部次長葛萊 84 交通暨數位基礎建設部次長奧登瓦 德语 Michael Odenwald 72 必爾格 英语 Steffen Bilger 88 內政建設暨家園部次長施勒德 英语 Ole Schroder 72 對外經貿總署長布蘭諾 Karl Ernst Brauner 69 法蘭茲 Eckhard Franz 72 聯邦政府殘障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雷根斯樸格 德语 Otto Regenspurger 89 專利法院長藍斐曼 德语 Hans Georg Landfermann 62 憲法法院副院長哈塞梅爾 英语 Winfried Hassemer 70 國會副議長索姆斯 德语 Hermann Otto Solms 68 66 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 英语 Marie Agnes Strack Zimmermann 90 國會觀光委員會主席辛司肯 德语 Ernst Hinsken 62 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辛司肯 71 國會環境自然保護建築暨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席霍恩 英语 Barbel Hohn 78 72 漢堡邦議會議長喬熙 德语 Elisabeth Kiausch 91 下薩克森邦議會議長米爾德 德语 Horst Milde Politiker 76 不來梅邦議會議長梅茲 德语 Reinhard Metz 76 巴伐利亞邦議會議長波姆 英语 Johann Bohm German politician 68 巴登 符騰堡邦議會議長許陶柏 英语 Peter Straub politician 69 漢堡市長倫德 英语 Ortwin Runde 82 杜塞道夫市長艾爾文 英语 Joachim Erwin 73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議員代表大會副主席魏謨 德语 Willy Wimmer 75 醫師協會主席霍普 德语 Jorg Dietrich Hoppe 62 代表機構 编辑 参见 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和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参见 德國駐外機構列表和駐德國外交機構列表 1956年10月 行政院新聞局在西德首都波昂設立自由中國新聞社 於1972年更名為遠東新聞處波昂總處 1980年10月20日 外交部設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波昂總處 外交部接管遠東新聞處相关机构后 遠東新聞處波昂總處實質轉為代表處的新聞組 1992年9月23日 復更名為駐德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於1997年7月1日再更名為駐德國台北代表處 德文 Taipeh Vertret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92 93 94 80 1999年10月4日 駐德國代表處隨德國聯邦政府遷至兩德統一後的首都柏林 座落於市中心的衛士廣場前 95 另在漢堡 慕尼黑 法蘭克福設立辦事處 5 亦於波昂分設代表處科技組 80 1950年代 西德在中華民國首都台北設立德國學術交流總署 96 1963年6月 在臺北成立德國文化中心 97 p709 2009年7月1日 更名為台北歌德學院 67 1981年5月26日 於台北設立德國經濟辦事處 德语 Deutsches Wirtschaftsburo Taipei 82 p709是德國駐外商會 AHK 分支機構 德國工商總會 DIHK 代表處 98 2000年2月1日 德國亦在臺北設立德國在台協會 德文 Deutsches Institut Taipei 99 1 並派遣外交官接掌會務 100 p5 創立後的協會辦事處座落於中山區的民生東路與建國北路交叉口 101 後搬遷至台北101大樓 1980年10月20日 在東德境內的西柏林設立遠東新聞處柏林分處 1992年9月23日 更名為駐西柏林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1997年7月1日 復更名為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柏林辦事處 1999年10月4日 因駐德國台北代表處自波昂遷至柏林而併入代表處 102 1990年10月1日 在東德第2大城設立駐萊比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103 1992年11月1日 正式閉館 102 事件 编辑 2019年7月 駐漢堡辦事處長沈文強被指控涉嫌性騷擾 經調查後 中華民國外交部於8月14日做出將沈文強在8月21日提前調部 申誡1次及降調非主管職務的處分 104 沈文強的叔叔 經濟部長沈榮津辦公室亦發出書面聲明 表示 沈部長的立場很清楚 就是國有國法 公事公辦 105 2020年1月2日 中華民國空軍救護隊一架UH 60M黑鷹直升機在新北市烏來區失事墜毀 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人罹難 德國在台協會發文表示 造成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將軍在內等八名人員不幸罹難的直升機墜毀事件深表哀慟 同時祝福生還者早日康復 106 2021年6月 對於臺灣洽購德國原廠BNT疫苗以對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一事不甚順利 引發部分人士對德國的批評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示 德國政府已盡力對臺灣與BNT間持續協調 但契約簽署與否以及條件 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 是取決於契約雙方 107 簽證 编辑 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公民簽證要求分布圖 入境德國可以 申根區免簽證 持歐盟的德國護照之德國公民簽證要求分布圖 入境中華民國可以免簽證 参见 中華民國簽證政策和中華民國公民簽證要求 参见 歐洲聯盟簽證政策和德國公民簽證要求 英语 Travel requirements for German citizens 歐洲申根區給予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公民可以申根區免簽證入境 停留日數與申根區合併計算 每6個月期間內總計可停留90天 96 108 109 110 德國公民持有歐盟護照者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 停留最多90天 111 此外 兩國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額的18 30歲青年為期1年的度假打工簽證 皆必須未曾取得此種簽證 112 113 經濟 编辑参见 臺灣經濟和德國經濟 貿易 编辑 德國是中華民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78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外貿協會 於德國第3大城慕尼黑 第7大城杜塞道夫設立台灣貿易中心 114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則在首都與第1大城柏林設立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 第5大城設立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經濟組 115 近四年的兩國貿易額 金額美元 116 年分 貿易總額 年增減 排名 出口至德國 年增減 排名 自德國進口 年增減 排名2019 15 927 267 535 6 473 9 6 522 338 375 7 596 9 9 404 929 160 5 678 72020 16 219 574 149 1 835 8 6 039 469 984 7 403 10 10 180 104 165 8 242 62021 20 681 213 000 27 508 8 8 173 383 312 35 333 9 12 507 829 688 22 865 72022 23 041 577 709 11 413 9 8 812 811 375 7 823 10 14 228 766 334 13 759 72020年的兩國貿易主要項目如下 出口至德國的主要項目為 集成电路 車輛之零件與附件 鋼鐵製螺釘 螺栓 螺帽 鉚釘或墊圈 特定用途器具之零件 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 電話機與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 圖像或其他資料之器具 自動資料處理機 磁性或光學閱讀機 記憶 錄音或錄影裝置 印制电路板 变压器 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 競技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 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 其他塑料製品與其他材料制成品 電路開關或連接器 二極管 發光二極管 晶体管與類似半导体器件 光敏半導體裝置 手工具 噴燈 英语 Blowtorch 老虎钳 夹子 砧 手提鍛爐 磨輪 物品用栓塞 旋塞 阀與類似用具 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 機器自行車與自行車裝有輔助動力者 邊車 电子工业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或化學化合物 空氣泵或真空泵 空氣或其他氣體压缩机與风扇 家具及其零件 出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 其他鋼鐵製品 手用扳手與扳鉗 传动轴 曲柄 軸承 齿轮或滾珠 車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 手提工具 氣動 液壓或裝有電力或非電力之原動機者 新橡膠氣胎等 117 自德國進口的主要項目為 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 積體電路 製造半导体 積體電路與平面顯示器用之機器與器具 醫藥製劑 電子工業用已摻雜之化學元素或化學化合物 人類血液 供醫療用動物血液 抗毒血清 疫苗 毒素 微生物培養物與類似品 鋼鐵結構物及其零件 示波器 频谱分析仪 供計量或偵測游離輻射之器具 發電機組與旋轉變流機 離心分離機 液體或氣體過濾與淨化機具 計量或檢查用儀器與器具 定型投影機 英语 Optical comparator 醫學用儀器與用具 具有特殊功能之機器與機械用具 控電或配電用板或櫃 涡轮喷气发动机 螺旋槳推動用渦輪機與其他燃氣渦輪機 車輛之零件與附件 液晶裝置 激光 其他光學用具與儀器 醚 醚醇 醚酚 英语 Phenol ether 醚醇酚 過氧化醇 過氧化醚 過氧化酮及其鹵化 磺化 硝化或亞硝化衍生物 鑄模用之粘合劑 化學製品 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 電晶體與類似半導體器件 光敏半導體裝置 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 變壓器 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 物品用栓塞 旋塞 閥與類似用具 光學透鏡 稜鏡 反射鏡與其他光學元件 分析或計量用儀器與器具 反應起始劑 反應促進劑 英语 Accelerant 與觸媒 电动机與發電機 機器 工廠或實驗室設備 航空器 航天器 包括人造衛星 次軌道飛行物與發射載具 液體泵等 118 投資 编辑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 1952年 2020年 臺商對德國的總投資金額為5億2 190萬美元 計有255件 主要投資業別 以電子科技資訊業為最多 其次為機械業 機車汽車零配件與運輸交通業 運動器材業 生物醫學化工業 銀行業 食品業 农业等 其中 海空運業者長期深耕德國 在海運方面 長榮海運 陽明海運 萬海航運對汉堡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的貢獻 在空運方面 中華航空 長榮航空在德國經營已久 中華航空除貨機外 亦提供臺北與法蘭克福的直航班機服務 長榮航空則以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 其德國分公司亦出售客運機票 119 120 臺商投資地點以德國北萊茵 西發利亞邦 西南各邦 巴登 符騰堡邦 黑森邦 巴伐利亞邦 為主 約有250家 120 德國各地臺商分布概況 2020年 120 地區 家數 產業北萊茵 西發利亞邦 121 以電子資訊與化工業為主巴登 符騰堡邦 40 以機車汽車零配件與機械業為主德北以汉堡為首 32黑森邦 28 以工業電腦業為主巴伐利亞邦 25 以電子資訊與半导体業為主德東含柏林地區 約10薩爾蘭邦 1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 1952年 2020年 德商對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為41億6 039萬美元 計有948件 是歐洲國家直接投資排名第3 次於荷兰 英国 主要投資業別 電力與燃氣供應業 專業 科學與技術服務業 批發與零售業 119 德商在臺從事化學 機械 金融 通訊 物流 生物技術 醫藥 半導體 綠能與面板等產業 例如 安聯 默克集團 羅德史瓦茲 伊諾力克工業股份 拜耳 蒂森克虜伯 漢高 創浦 英语 Trumpf 飛斯妥 英语 Festo 曼茲自動化 英语 Manz DHL 英華威 應薄 皕德等公司 121 2017年 西門子在臺灣成立離岸風力發電亞太營運中心 72 另達德能源 愛納康 安能 英语 EnBW 與臺灣各領域合作夥伴以及縣市政府 推動發展臺灣離岸風力發電 120 臺商組織 编辑 目前已成立的組織有 德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 德東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 德西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 德南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 德北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 德中地區臺灣廠商聯誼會等 120 會議 编辑 自1988年起 兩國輪流舉辦 臺德民間經濟合作會議 至2019年已舉辦第18屆 有鑑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響 第19屆於2021年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辦 119 122 事件 编辑 2021年1月 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致函中華民國經濟部長王美花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 表示車用晶片短缺危及德國汽車產業復甦 呼籲臺灣政府向晶圓代工大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台積電 明確傳遞這項訊息 經濟部表示 將針對各理念相近國家的請求 與臺灣晶片供應廠展開討論 並請全力提供協助 由於德國與中華民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德国内阁官員直接致函中華民國內閣官員相當罕見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阿德巴赫 Maria Adebahr 強調 德國政府對台灣的立場至今沒有改變 123 124 臺灣陽明海運貨輪停泊在漢堡港 德國首都柏林街頭的gogoro共享機車 台北捷運板南線C321 C341型電聯車由德國西門子製造 臺灣電力公司南部發電廠採用西門子製造的天然氣汽輪發電機交流 编辑 由交通部觀光局在柏林熊展覽中贊助展出的 臺灣熊 會展 编辑 参见 國立故宮博物院海外展覽列表 2003年7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柏林舊博物館 德國聯邦藝術及展覽館 英语 Kunst und Ausstellungshall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合作 於柏林 波昂舉辦 天子之寶 文物展 展期至2004年2月 62 2005年6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德國聯邦藝術及展覽館 人類學博物館合作 於波昂 慕尼黑舉辦 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及其世代 特展 展期至2006年1月 125 2015年5月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 世盟 中華民國總會與德國分會於柏林共同舉辦年會 與會代表來自35國近百人 並會見國會副議長 英语 President of the Bundestag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次長兼國會議員則宴請與會代表 94 學術 编辑 中華民國科技部在前西德首都波昂設立駐德國代表處科技組 126 教育部則在首都與第1大城柏林設立駐德國代表處教育組 127 2013年3 5月 德國研究船太陽號 英语 RV Sonne 前往台灣海域探勘 由台灣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與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及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德语 MARUM The Ocean in the Earth System 合作 進行天然氣水合物 可燃冰 遙控潛水器的科學應用 結合二氧化碳海底地層儲存地質探勘及黑潮發電海洋地質鑽勘 71 雙方於2009年在台北首次舉行關於可燃冰議題的雙邊會議 第四屆 可燃冰雙邊會議 TaiGer IV 於2014年2月13 14日在德國不萊梅大學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舉行 會中並簽署合作備忘錄 128 中華民國外交部提供臺灣獎學金 教育部提供華語文獎學金給予德國留學生 科技部則提供德國學者及研究人員赴台研究獎補助 德國各相關機構也提供台灣學者及研究人員赴德獎補助 2017年 台灣留德學生有2 013人 德國留台學生則有1 174人 72 2016年8月 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次長舒特 德语 Georg Schutte Staatssekretar 與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於台北召開 臺德職業教育論壇 11月 於柏林舉辦首屆 臺德高等教育論壇 研討大學合作 教學 培養博士人才及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交流等 會中並簽署合作備忘錄 78 協定 编辑雙邊文件 129 日期 簽署 備註1921年5月20日 中德協約 10 1928年8月17日 中德條約 1929年10月11日 中德外交官領事官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1987年10月28日 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德國科學研究協會間科技合作議定書 1988年6月27日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波昂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間協定 1988年8月23日 遠東新聞社波昂總社與德國經濟臺灣委員會關於互免船運事業所得稅議定書 1989年6月20日 臺北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波昂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間有關博士候選人赴德研究訪問協定 三明治計畫 1990年4月9日 德國萊茵邦經濟發展協會與中華民國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間互助協定 1990年7月9日 臺北投資業務處與卜來梅邦經濟發展組織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0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漢堡商業發展組織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0年11月23日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巴登玉騰堡邦國際經濟合作處間促進投資合作協定 1993年5月15日 台德通航協定 註 5 1994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實驗室與 德國 布朗史威格及柏林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 英语 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間計量領域合作瞭解備忘錄 1995年10月 中華民國商品檢驗局與德國品質保證驗證協會間協定 1997年11月7日 台北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與法蘭克福證券管理委員會 德语 Bundesaufsichtsamt fur den Wertpapierhandel 資訊交換 英语 Information sharing 瞭解備忘錄 1998年12月1日 德國品質及環境管理登錄協會與中華民國經濟部商品檢驗局合作協議書 2001年11月16日 台德醫藥品及植物保護產品延長專利保護期間備忘錄 註 6 2009年8月28日 德籍青年研究人員赴臺研究獎助合作備忘錄 註 7 2010年10月11日 臺德青年打工度假計畫聯合聲明 註 8 2011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意向書 66 2011年12月19日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與德國在台協會避免所得稅及資本稅雙重課稅 英语 Double taxation 及防杜逃稅協定 註 9 2012年9月25日 臺灣海關與德國海關 英语 Bundeszollverwaltung 打擊關務詐欺合作協議 2013年10月23日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與德國在台協會關於移交受刑人及合作執行刑罰協議 註 10 2014年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與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所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與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所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合作備忘錄 80 2014年2月13日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地熱與天然氣水合物主軸中心與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合作備忘錄 註 11 2015年7月9日 臺灣鐵路管理局與德國鐵路股份公司策略合作夥伴備忘錄 註 12 2015年9月1日 臺德加強教育合作意向書 註 13 2015年10月3日 台德藥品與醫療器材合作聯合宣言 註 14 2016年8月25日 臺德科技合作聯合宣言意向書 78 2016年8月27日 臺德鋰電池科技研究合作計畫備忘錄 78 2016年11月1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茲威考應用科技大學 英语 Westsachsische Hochschule Zwickau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Zwickau 攬才合作備忘錄 78 2016年11月28日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與德國理工大學聯盟合作備忘錄 註 15 2016年12月21日 臺德能源轉型領域合作共同宣言 78 2017年3月31日 國立清華大學與柏林工業大學學術交流協議 72 2017年4月4日 國立清華大學與達姆城工業大學學術交流協議 72 2017年6月28日 臺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合作聯合宣言 72 2017年7月14日 國立屏東大學與柏林愛麗絲 薩洛蒙應用科學大學 英语 Alice Salom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Berlin 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72 2017年8月23日 當代臺灣研究助理教授合資計畫合作備忘錄 註 16 2017年9月20日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不來梅邦經濟促進會合作備忘錄 72 2017年10月25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與柏林自由大學攬才合作備忘錄 72 2019年8月 台德陸路運輸合作意向共同宣言 台德道路安全合作意向共同宣言 131 2019年12月12日 台德互換駕照程序共同意向書 註 17 2021年7月15日 台德航空服務協議 註 18 2023年3月23日 臺德刑事司法互助協議 133 交通 编辑参见 臺灣交通和德國交通 航空 编辑 兩國有直航班機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 截至2023年6月11日 客運 编辑 中華民國 德國臺北 法蘭克福 中華航空 慕尼黑 長榮航空 18歲以上 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公民可以快速通關 easy pass 134 貨運 编辑 中華民國 德國臺北 法蘭克福 中華航空貨運 駕車 编辑 持有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 經德國法院翻譯的德文譯本 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 並辦妥旅遊保險 可在德國駕車 135 注釋 编辑 2012年9月 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 明定大使館 代表處設大使 公使 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 副代表 辦事處設總領事 副總領事 對外仍稱處長 副處長 2 3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 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 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 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 4 前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殷宗文與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 孟澤爾將軍侍從官王玉麒等 13 應邀赴柏林參加國立故宮博物院 天子之寶 文物展開幕儀式並進行私人訪問 62 以明華園歌仔戲團榮譽團長身份訪問柏林 並前往東部的科特布斯 參觀原住民博物館 63 64 由臺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工會與漢莎航空共同簽署 台灣由中華航空子公司華信航空執飛 德國則由漢莎航空子公司神鷹航空執飛 後德國考量市場供需 於1996年6月27日停飛 改以班號共用方式由泰國國際航空執飛 75 由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與德國專利商標局 英语 Deutsches Patent und Markenamt 共同簽署 68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宏博基金會 英语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共同簽署 74 德國是首個與台灣簽署青年打工度假協議的歐洲國家 67 2014年11月13日修訂換文 80 2012年11月6日生效 79 2014年2月7日生效 71 於德國不萊梅大學舉辦第四屆 可燃冰雙邊會議 TaiGer IV 時簽署 128 在中華民國交通部長陳建宇見證下 臺鐵與德鐵於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簽署 77 由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吳思華與德國各邦教育廳長會議 英语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副秘書長馬他 Heidi Weidenbach Mattar 共同簽署 77 德國聯邦藥品暨醫療器材署 英语 Federal Institute for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 署長波以西 德语 Karl Broich 於駐德國台北代表處完成與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異地簽署 77 於柏林舉辦首屆 臺德高等教育論壇 時簽署 78 由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教育組代表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德國杜賓根大學共同簽署 130 2019年12月31日起實施 德國是繼法國 荷蘭 義大利 比利時 盧森堡 丹麥 芬蘭 瑞士 愛爾蘭 斯洛伐克 葡萄牙及波蘭之後 第13個與台灣免試互換駕照的歐洲國家 131 客貨運增班 貨運航班具有第三 第四及第五航權 132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駐臺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01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2 外交部針對本 8 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 大使 事 特澄清說明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 08 31 2022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9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訊社 2012 08 31 2022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09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 06 13 2022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09 5 0 5 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01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8 時報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與德國斷交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7年3月16日 天津地方志 gt 天津通志 gt 大事记 中华民国 1912 1 1949 9 天津地方志 2012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2 25 Ellis Howard S 法國和德國在中國的投資 第12頁 檀香山 1929年 Ghassan Moazzin From Globalization to Liquidation The Deutsch Asiatische Bank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in China Cross 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 16 2015 52 76 cross currents berkeley edu 2016 06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10 0 10 1 百年傳承 走出活路 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 力爭平等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年 2016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08 11 0 11 1 中德建交背景情况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年6月1日 王慶偉 蔣介石 曾聘德軍顧問訓練國軍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美國史丹福 北美世界日報 May 15 2013 2016年4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22日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各國救援隊到美 英 德等13國500多人抵台 1999 09 23 聯合報 10版 集集大震 特別報導 21個國家 38個國際救援組織來台 其中大部分均具官方身分 中時新聞資料庫 1999 09 25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盟各國國會暨歐洲議會友台小組成員倡議籌組 馬可波羅俱樂部 致力強化我與歐盟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年11月13日 2019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6日 绿党要求对华政策协调一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線報導 14 05 2012 德執政黨提亞洲政策視中國為競爭對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通訊社 10 28 2007 台灣2012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國在台協會 綜合報導 挺台最高層級 德國外長 無法接受中國武統台灣 蘋果日報 2019年1月19日 2019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1日 Abby Huang 德國外交部長 不接受中國武力威脅台灣 呼籲歐盟對台 立場一致 風傳媒 2019年1月20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26日 中央社 歐德法英4大議會議員挺台 成立福爾摩沙俱樂部 聯合新聞網 2019年10月17日 2019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16日 張庭瑋 1000萬片台製口罩捐贈配額曝光 外交部 歐盟700萬 美國200萬 友邦100萬 上報 2020年4月1日 2020年4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4日 中央社 台灣口罩捐贈德國儀式臨時取消 疑中國施壓 聯合新聞網 2020年4月16日 2020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9日 中央社 德國獲贈口罩未提台灣 蔡總統 相信他們心裡很感謝 TVBS新聞台 2020年4月17日 2020年4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5日 汪君邯 正式致信陳時中 德國衛生部部長 口罩來的正好 再次感謝台灣協助 新頭殼 2020年4月24日 2020 04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禮賓處 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 副總統就職 各國政要致賀影片名單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0年5月20日 2020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年11月6日 鍾錦隆 台灣國旗官網消失了 德外交部稱 一中原則 中央廣播電台 2020年7月12日 2020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12日 中央社 德總理梅克爾憂台海局勢 挑釁可能變衝突 中時新聞網 2021年4月23日 2021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26日 王少筠 共軍演習前夕 G7外長聯合聲明 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中時電子報 2022 08 04 2022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10 管淑平 蕭茲訪中提台海問題 台灣現狀任何改變須以和平方式 自由時報 2022 11 04 2022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16 管淑平 蕭茲接受日媒訪問 警告中國 不要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自由時報 2023 03 17 2023 04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20 美国之音 王毅強調 中國曾支持德國統一 無用 德國外長仍表示 歐洲不接受單邊改變台海現狀 風傳媒 2023 04 16 2023 04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28 孫宇青 德國外長 台海情勢必須降溫 對中關係必須去風險化 自由時報 2023 04 18 2023 04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24 簡恒宇 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提台海和平 要求再度調查中國新冠疫情起源 風傳媒 2021 06 13 2021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14 林育立 G7公報再度關切台海 鼓勵和平解決爭端 中央通訊社 2022 06 28 2022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2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七大工業國集團 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重申重視台海和平穩定 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 05 20 2023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24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德國 法國 比利時及歐洲議會議員等歐洲地區政要支持我國參與 國際民航組織 等功能性國際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年10月11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31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97位德國國會議員聯名簽署支持我國參與 國際民航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年11月3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31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感謝德國政府支持臺灣實質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4月17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3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在第71屆 世界衛生大會 WHA 發言支持臺灣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年5月24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日 楊雨青 德駐台代表 德國挺台參與國際刑警組織 中央廣播電台 2018年10月28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14日 中央社 跨國串連 歐洲5友台小組主席挺台出席WHA 中央社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6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歐洲議會首度串連英 法 德三國國會友臺小組主席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 呼籲促成臺灣出席第72屆世衛大會 外交部對此表達歡迎及誠摯感謝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4月16日 2019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11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外交部誠摯感謝日本 德國及澳大利亞公開力挺我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5月9日 2019年7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日 中央社 德議員上電視 挺台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0日 2019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18日 中央社 WHA開幕首日 美德英發言挺台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1日 2019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0日 陳子華 反擊譚德塞 歐洲127位政要指WHO歧視台灣民眾 中央廣播電臺 2020年4月11日 2020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11日 中央社 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WHA觀察員 聯合新聞網 2020年5月10日 2020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31日 簡恒宇 G7外長公報首次直接提到台灣 表態挺台加入WHO 籲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風傳媒 2021年5月6日 2021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13日 51 0 51 1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並感謝德國國會首度通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機制與活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2年5月20日 游凱翔 外交部 世衛大會將舉行 G7外長公報挺台具意義 中央社 2022 05 15 2022 05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6 林翠儀 G7外長會議閉幕 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自由時報 2023 04 19 2023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24 歐洲司 外交部感謝德國國會連續第二年通過決議案 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 05 13 2023 05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26 仇佩芬 不顧中國反對 8國駐台代表處發聯合新聞稿 挺台參與世衛大會 上報 2023年5月18日 2023年5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6月5日 Campaigning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德國外交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6 05 英语 Human Rights Commissioner Loning on the latest wave of executions in Taiwan 德國外交部 2010年3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9日 英语 Human Rights Commissioner condemns executions in Taiwan in the strongest possible terms 德國外交部 2013年4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9日 英语 存档副本 2013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3 存档副本 2013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4 29 存档副本 2013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21 62 0 62 1 62 2 62 3 62 4 62 5 62 6 中華民國93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4 中央社 周美青為德國小朋友說故事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2010年10月20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林育立 周美青訪德原住民 1 Yahoo 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0年10月28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7日 蔣志薇 陳藝緯 連戰兩週訪3國 俄羅斯德國芬蘭 TVBS新聞台 2005年9月23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1日 66 0 66 1 66 2 66 3 66 4 66 5 66 6 中華民國100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8 10 67 0 67 1 67 2 67 3 67 4 67 5 67 6 中華民國99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8 13 68 0 68 1 68 2 68 3 68 4 68 5 68 6 68 7 68 8 68 9 中華民國90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23 69 0 69 1 69 2 69 3 69 4 中華民國91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23 70 0 70 1 70 2 70 3 70 4 70 5 70 6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1 71 0 71 1 71 2 71 3 71 4 71 5 71 6 中華民國102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2 02 72 00 72 01 72 02 72 03 72 04 72 05 72 06 72 07 72 08 72 09 72 10 72 11 72 12 72 13 72 14 72 15 72 16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4 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4 02 73 0 73 1 73 2 73 3 73 4 中華民國95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17 74 0 74 1 74 2 74 3 74 4 中華民國98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07 75 0 75 1 75 2 75 3 75 4 75 5 75 6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0 76 0 76 1 76 2 76 3 76 4 76 5 中華民國87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8 77 0 77 1 77 2 77 3 77 4 77 5 77 6 77 7 77 8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08 30 78 00 78 01 78 02 78 03 78 04 78 05 78 06 78 07 78 08 78 09 78 10 78 11 78 12 78 13 78 14 78 15 78 16 78 17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1 29 79 0 79 1 79 2 79 3 79 4 中華民國101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2 13 80 00 80 01 80 02 80 03 80 04 80 05 80 06 80 07 80 08 80 09 80 10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0 21 81 0 81 1 81 2 81 3 81 4 中華民國97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1 82 0 82 1 82 2 82 3 82 4 82 5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3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30 84 0 84 1 84 2 84 3 中華民國94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13 85 0 85 1 楊丞彧 罕見 德國經濟部政次今起訪台2天 細節不對外公開 自由時報 2022年11月15日 2022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0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西德波昂市長譚理爾伉儷及祕書長狄克滿伉儷將分別於本 四 月十五日及十七日先後抵華訪問九天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4月14日 2019年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29日 國際中心 德26年來首位部長級官員今訪台 中國外交部 堅決反對 壹蘋新聞網 2023年3月21日 2023年3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3月25日 張緒華 台德簽署 自動駕駛技術合作 共同宣言 中央廣播電臺 2019年8月26日 2020年6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3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德國國會議員兼 聯邦政府殘障事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雷根斯樸格夫婦等乙行三人訂本 三 月十日抵華訪問四天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年3月6日 2020年4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歐洲司 外交部誠摯歡迎 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 外交與人權委員會高階國會議員團 訪台 強化共享價值並增進交流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1月9日 2023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2月7日 公眾外交協調會 德國漢堡邦議會代表團一行八人由議長喬熙女士率領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1年10月6日 2019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6日 錢復回憶錄 卷二 華府路崎嶇 1979 1988 駐外館處 行政院新聞局 2015 09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05 94 0 94 1 駐館與駐地關係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1 代表處簡介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16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1 96 0 96 1 Table of countries whose citizens require do not require visas to enter Germany 德國外交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08 英语 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 第三章 中外關係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0 ISBN 957 02 5836 5 繁體中文 德國經濟辦事處簡介 德國經濟辦事處 德语 Deutsches Wirtschaftsburo Taipei 2015 09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16 德國在台協會 德國在台協會 2017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15 胡為真 我國與德國的雙邊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3 01 23 2015 03 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4 02 繁體中文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 第二章 對外關係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8 頁576 ISBN 978 986 01 5731 4 繁體中文 102 0 102 1 黃剛 中華民國與各國互駐代表機構之建制年表及疑考 1949 2006 PDF 黃剛 2007年7月 2019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9 09 公眾外交協調會 我國在東德設立的第一個辦事處 駐萊比錫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0年10月1日 2019年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31日 陶本和 駐德外交官訊息 電話性騷擾女部屬 外交部 採零容忍立場 ETtoday新聞雲 2019年8月14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14日 林淑慧 經濟部長姪子外派德國性騷擾案 沈榮津 國有國法 公事公辦 ETtoday新聞雲 2019年8月14日 2019年8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14日 楊之瑜 黑鷹失事後 AIT發文和降半旗 美國參謀首長也公開發函的背後意義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0年1月3日 2020年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3日 綜合報導 疫苗之爭 德駐台代表首發聲 已努力協調台灣取得BNT 上報 2021年6月2日 2021年6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0月3日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7 歐盟免申根簽證常見問答集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1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23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16 青年度假打工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05 德國籍人士申請中華民國度假打工簽證相關手續說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7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03 全球網絡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本部駐外單位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13日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 05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9 近二年我國對當地出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17 近二年我國自當地進口主要產品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2021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17 119 0 119 1 119 2 雙二組第二科 德國國家檔 PDF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2021年3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年12月14日 120 0 120 1 120 2 120 3 120 4 德國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20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年12月14日 投資環境簡介 PDF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015年7月 2015 10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3 04 2021年3月25日 第19屆臺德經濟合作會議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2021年4月19日 2021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2月14日 葉卉軒 德國經長致函台灣希望增加晶片供給量 經濟部回應了 經濟日報 2021年1月24日 鍾錦隆 德向台求助晶片但強調外交政策不變 旅台德人有感 德國應多幫台灣講話 中央廣播電臺 2021年1月26日 2021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16日 谢震南 第二批故宫借展文物 明启运赴慕尼黑布展 大紀元 2005年10月17日 2018年8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單位簡介 中華民國科技部 2019 03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8 本部駐境外機構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7年8月31日 2019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3日 128 0 128 1 公眾外交協調會 台德可燃冰雙邊會議於德國不萊梅舉行 駐德國代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年2月18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9日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德國漢學界開啟首例設置臺灣研究助理教授職位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 2017年9月1日 2019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4日 131 0 131 1 陳熙文 外交部 台德免試互換駕照正式啟動上路 聯合新聞網 2020年1月2日 2020年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月3日 歐洲司 我國與德國簽署航空服務協議 新闻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07 15 2021 07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17 條約法律司 中華民國 台灣 與德國簽署 刑事司法互助合作協議 彰顯雙邊司法合作決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3年3月23日 2023年3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3月26日 林嘉安 法蘭克福機場僅10國護照可快速通關 台灣也在內 新頭殼 2018年12月19日 2018 1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21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18 1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07 參見 编辑台北德國學校 德语 Deutsche Schule Taipeh 德中協會 臺灣之友 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外部連結 编辑中華民國外交部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介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 Facebook Twitter 僑務組 科技組 駐漢堡辦事處 Facebook 駐慕尼黑辦事處 Facebook 駐法蘭克福辦事處 Facebook 僑務組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慕尼黑台灣貿易中心 Facebook LinkedIn 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Facebook 德國臺灣商會聯合會 德國臺灣協會的Facebook專頁 国际关系主题 中華民國主题 德国主题 欧洲主题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部 台灣簡介 德國在臺協會 Facebook 德國經濟辦事處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LinkedIn 臺北歌德學院 德國文化中心 Facebook Instagra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華民國 德國關係 amp oldid 777840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