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吳思華

吳思華(1955年7月9日),雲林縣北港鎮人,籍貫浙江省平陽縣[3]管理學者,研究專長為策略管理、產業與競爭分析、知識經濟、創新與創造力等,曾獲第一屆科技管理學會院士、2008年「科技管理獎」個人獎。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4]

吳思華
 中華民國第26任教育部部長
任期
2014年8月6日-2016年5月20日
总统馬英九
行政院院长江宜樺
毛治國
張善政
前任陳德華(代理)
蔣偉寧(正任)
继任潘文忠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5-07-09) 1955年7月9日67歲)[1]
臺灣雲林縣北港鎮[2]
国籍 中華民國
居住地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
学历管理學博士
母校國立政治大學
专业策略管理知識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 2006年8月1日,接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在政大歷任校長中,為首位由台灣高等教育獨立培養出的學者。

治校理念

  • 上任之初,即以「東方哈佛」為願景,希望帶領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政大,邁向國際一流大學。
  • 發揮管理學科專長,從事校園內的空間改造、創新實驗與資源串聯,打造有利學生「鑲嵌於校園生活、無所不在的學習」之校園環境,鼓勵教師追求學術卓越,並將學術實踐於社會,同時推動國際交流。
  • 推動以「書院教育」為核心的博雅創新教育,包含針對大一新生的「新生書院」、大二以上學生自由申請的「主題書院」、以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領域設計課程的「通識教育」,最終理想是將大學部學生全部納入書院體系,建立學院與書院的雙聯制度,讓每位政大學生除了隸屬學院之外,同時也是書院的院生。
  • 推動一系列校園環境的空間改造,對於政大師生的校園生活影響深遠,卻較少為人所知;包括分階段改造「藝文中心」,設置可瞭望水岸風景的木平台,增設「舜文大講堂」、「數位藝術中心」、「創意實驗室」等空間;於行政大樓大門入口左側,設置「水岸咖啡」,提供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用餐休憩之用;整修「羅馬廣場」,於太陽花學運期間,成為師生自發的公共論壇空間。

大事記

  • 2007年8月,成立「政大出版社」,由校內外專家學者組成出版委員會,設立人文、社會科學、商管與法學四大學門編輯委員會,以嚴謹的審查制度出版學術專書,成立六年多,共計出版50餘本學術專書。
  • 2007年11月,主動讓出校長職務宿舍,並提議將校長職務宿舍改造為「校長之家」,成為心理諮商中心的新據點,舉辦電影賞析、團體輔導、工作坊等活動。
  • 2008年,面對全球金融風暴,感受到初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所面臨的無法想像未來的困頓,邀請工研院與資策會共同提案,推動「願景2025:打造臺灣產業未來力計畫」,號召近百位年輕世代,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業壓力,在政大、工研院、資策會和各界專家學者帶領下,以創新觀點檢視臺灣產業發展,勾勒臺灣未來產業面貌。
  • 2009年開始,將傳統的新生訓練,改為大一新生都要參加的「超政新生定位創意營」,讓大一新生透過營隊活動認識政大校園,同時培養跨系的同學友誼。
  • 2010年擔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基金會董事,主張學界應以其學術專長參與建國百年慶祝活動,在科技部支持下,政大邀請了行政院、考試院、中研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史館以下,包括35所大學與14所公民營學術研究機構149位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國內近年規模最巨的民間修史工程-「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計畫」,由學者發聲,掌握文史話語權,讓世界重新看見中華民國。
  • 2010年12月,「國際學人暨學生會館」落成啟用,提供外籍生住宿空間。
  • 2010至2012年,與富邦藝術基金會合作「粉樂町政大校園續展」,每年由數十件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公共藝術品進駐校園各角落,讓政大校園成為一座無牆的美術館。
  • 2011年7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成立全國第一個共同工作空間--「創意創新創業交易所」,簡稱「創立方」,提出「一張桌子也能創業」的號召,在短短一年內,進駐創業團隊由12家躍升到87家,進駐的創業家突破150人,並帶動台北創業圈的風氣。
  • 2012年1月,推行校內約用人員的工作評價制度,以工作分級設定並以條件能力敘薪,建立行政人員升遷之永業發展機制,首開國內風氣之先,有效降低約用人員離職率。
  • 2013年11月,政大校園專屬自行車Free Bike上路,由康美企業社捐贈40輛單車,提供師生自由騎乘。
  • 2014年6月,校務會議票選,吳思華卸任後續代理校長。

教育部長

  • 2014年7月29日,行政院公布自8月6日起由政大校長吳思華接任教育部長。[4]

教育理念

  • 確保每位學童基本學力,五育均衡,培養優質公民;引導每個學生適性發展,活出精彩的人生;厚植公民社會與創新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實力。[5]

教育創新

  • 推動2015年「教育創新行動年」:辦理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青年學者養成計畫、創新自造教育計畫、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方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年精進計畫、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等教育創新方案。[6]
  • 2014年11月12日制定公布「學生輔導法」,建構三級輔導體制。[7]
  • 2014年11月19日制定公布「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4年11月26日制定公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推動實驗教育。[8][9][10]
  • 2015年1月5日「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正式營運,成為推動國家運動訓練事務及培育運動競技人才的專責機構。[11]
  • 2015年1月14日制定公布「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落實技術及職業教育人才培育。[12]
  • 2015年4月30日核定發布「青年發展政策綱領」,勾勒全方位的青年發展政策架構。
  • 2015年6月10日制定公布「教師待遇條例」,完備教師待遇法制。

爭議

楓香步道

政大的山上與山下兩塊建築群主要靠環山一道聯繫,每到下課,人車同行於山坡路上,時常險象環生,且隨著學校重心移往山上、學生人數增加,原有的「風雩走廊」已經不敷使用。吳思華在接任校長不久後,興建了全長約一公里的「楓香步道」,從渡賢橋頭開始,經過傳播學院、道藩樓、百年樓、季陶樓、政大藝文中心、蔣公銅像,到政大後山校門,楓香步道採用木頭材質,但是木柵向來潮濕多雨,木質結構長期日曬雨淋,表面容易濕滑,被部份學生戲稱為「溼滑步道」。後來翻修時,使用更好的木料與鋼材,夏日林蔭,頗受師生歡迎。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形容:「踏著楓香步道,在楓紅繽紛中,彷彿穿越一條心靈受到淘洗的小路,一百餘株楓樹羅列在那裡,蔚為一首氣象非凡的長詩。」[13][14][15]

水岸電梯

  • 2013年,吳思華考量河岸自行車道與山坡上藝文中心連結,以募款方式,沒用到學校經費,在政治大學內興建通往藝文中心的水岸電梯,考慮政治大學校地廣闊,為便利師生或假日民眾自河岸往上至山坡的藝文中心,因此興建該水岸電梯。單就常利用該水岸電梯的師生與民眾來說,當然感到方便,但經監委實地履勘水岸電梯,發現前往搭乘電梯的動線規劃設計不佳,未顧及師生活動的使用習慣需求,導致使用效率低落;根據建造完後之實際統計,電梯實際使用人次最高每日僅有341人次,與該校每日山上、山下校區來回1萬人次相較,明顯偏低,效率不彰。[16][14]
  • 根據政大回應監察院水岸電梯調查報告說明表示,已有許多師生習慣利用水岸往來山上山下校園;同時水岸電梯亦開始成為藝文中心之出入動線之一,有效協助大型藝文活動散場疏散管道。此外,結合水岸運動公園及自行車動線規劃,假以時日,將成為學校與社區互動之最佳場域。未來為活絡水岸電梯使用率、增進山上生活圈機能,將配合藝文中心整修工程等配套,宣導師生多加利用,並推廣水岸自行車動線,未來結合指南山莊,期能打造一個友善生態校園。[17]

中華民國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

  • 吳思華任職教育部長期間,前任部長於2014年2月10日公布的微調高中國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引發政治爭議,台權會2014年1月要求提供課審會委員名單、個別發言及錄音檔,以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提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認為政府應該公開課綱審核相關資訊。但教育部長吳思華認為,法院之判決係指課綱審議程序之資訊是否應該公開,非指課綱微調之內容與程序,因此,無損微調課綱之法律效力,因此如期於104年8月1日起實施。同時,又因資訊公開事涉與會委員個別發言內容及錄音檔案是否應該公開,屬全國通案性質;若將會議中每位委員之個別發言內容及錄音檔案公布,會讓與會委員無法暢所欲言,將影響政府決策品質,況且該作法是延續過去慣例,民進黨執政期間之個別委員名單也沒立即公布、發言內容亦從未公布。因此教育部提出上訴。
  • 2015年3月9日、5月6日,教育部長吳思華至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就普通高級中學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政策進行詢答。
  • 2015年5月9日至5月20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教科書展,用事實化解社會的疑慮,強調教科書的編輯、審查均須以課綱為規範,課綱說明欄所列舉之實例,係供教科書編者選擇題材的參考,編者仍可依其學術專業,選擇其他適切的實例進行說明。
  • 2015年6月1日,吳思華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宣布,教育部秉持5大原則:「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包容多元史觀」、「教師專業自主」、「校園理性思辨」、「大家一起共寫教材」,逐步落實3項作法:「新舊版教科書併行」、「新舊版教科書差異爭議部分,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即刻依程序啟動課綱檢討」。
  • 2015年6月9日,吳思華首度為課綱微調爭議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在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召開說明會,會議中,台中一中歷史科許全義老師發言,虛構「課綱內容竟然改成我國最高山是聖母峰而非玉山」,並將白色恐怖二二八事件內容刪除。隔日媒體大幅報導澄清,但不管新舊課綱及課本中均無我國最高山是聖母峰或玉山的內容;至於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更由課綱之「說明欄」提高至「重點欄」。該日座談進行中,反課綱學生高舉「臺灣獨立」之標語,當吳思華離開會場時,遭到學生及社運人士擋住去路,使現場情況一度陷入混亂。
  • 2015年6月15日,吳思華透過行政院內閣踹共網路直播節目,說明課綱微調程序與內容,並回應網友提問。
  • 2015年7月8日,立法委員陳淑慧委員邀集學生代表約20位,舉行高中課綱微調座談會。
  • 2015年7月23日晚間11時35分,於教育部發生了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部事件。學生在公民團體的支持下,利用鋁梯、木梯,越過教育部旁之福利社屋頂,闖入教育部,侵入部長室,破壞公物,並挾持駐衛警值班人員。由於學生再三對教育部丟擲油漆、闖入國教署台北辦公室,學生及民眾的行為已經逾越法律範圍,因此由教育部秘書處對違法者依法提告。惟後來反課綱學生逐漸表現出平和理性態度,於是基於教育的立場,教育部決定對違法學生撤告。
  • 2015年7月30日,吳思華探望反課綱學生林冠華之家屬,並表示接獲林生想自殺的消息,同日不久林生燒炭自殺。
  • 2015年7月31日,吳思華遭約十名反課綱學生攔路嗆「殺人部長」。
  • 2015年8月3日,反課綱學生代表下午2時在國家圖書館與教育部長吳思華對談,媒體全程Live轉播。學生提出撤回課綱等訴求,但吳思華仍堅持立場,認為課綱微調並沒有不合法之處,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等學生不滿吳思華答覆,在場哭泣並退席抗議,約2個小時的對談宣布破局。有媒體報導,在座談過程中,吳部長聽到某教授發言時翻白眼,對此吳思華表示是眼睛疲勞動一下眼球,但被曲解大作文章。
  • 2015年8月4日,反課綱學生領導者宣布「底線是暫緩課綱」,如果立法院臨時會決議暫緩課綱,暫時使用舊教科書,他們就願意討論撤離。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4日上午黨團會議,敲定不召開臨時會。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於中午12時獲致以下決定:各黨團同意建議教育部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規定,立即啟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進行課綱檢討;104學年度教科書由各學校自由選擇。當晚,教育部長吳思華接受中視網路酸辣湯」主持人陳鳳馨唐湘龍專訪,表示有幾次想過要辭職,但認為如果能趁此機會建立課綱制定之可長可久制度,亦為好事。
  • 2015年8月5日下午,吳思華部長在霧峰的國教署與學生代表座談,結束後發表感想時指出感謝同學花時間跟他對話,也佩服同學以平和的態度表達意見,在對話中有許多積極性的建議,期待事件儘快落幕,他也請教育部把對學生的提告撤銷。
  • 2015年8月6日,行政院院會結論與8月4日立法院黨團朝野協商共識,均與教育部立場及處理原則一致:1.新舊版教科書並行,由各學校自主選書、2.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規定儘速召開高級中等以下課程審議會,制定課綱研訂與審議機制。
  • 2015年8月6日,學生下午宣布結束為期7天的佔領教育部行動。
  • 2016年5月13日,最高行政法院將高等法院判決吳思華敗訴的課綱微調案發回高院更審,但吳思華自稱勝訴。

相關作品

  • 吳思華等,2014,大學的蛻變:指南山下的創新實踐,台北:遠流出版社
  • 《臺灣產業研究第四輯:知識資本在台灣》
  •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 6, No. 2, 2005“Tiger” BrainPower: Taiwan’s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The Asian Way》
  • 吳思華、許牧彥、侯勝宗,2006,「智慧資本策略思維」,智慧資本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編,頁27-48,台北:華泰文化出版
  • 吳思華、許牧彥、林良陽,2006,「智慧資本運用能耐」,智慧資本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編,頁325-359,台北:華泰文化出版
  • 吳思華、溫肇東、馮國卿,2002,「建構以知識管理為內涵之虛擬創新育成中心」,大中華管理學術論著與案例系列之高新科技管理,段樵、伍鳳儀、黃熾森編,頁345-36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 吳思華,2002,策略九說(簡體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吳思華主編,2001,「知識管理在台灣」,台灣產業研究第四期,台北:遠流出版社
  •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三版),台北:臉譜文化出版社
  •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二版),台北:臉譜文化出版社
  •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麥田出版社
  • 吳思華、廖崇廷,1996,「新產品發展歷程中資源統治方式之研究」,科技體制與產業發展,蔡敦浩主編,頁197-231,高雄:復文出版社
  • 吳思華、呂惠茹、柯顯仁,1996,「突破研發困境的本土企業-信東化學」,扭轉乾坤-台灣企業突破變局的成功實例,頁243- 260,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
  • 吳思華、阮愛寬、蔡玲玲,1996,「策略野心的實現-瑞鵬電訊」,決勝商場-中小企業力挽狂瀾的成功實例,頁3-24,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
  • 吳思華,1994,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論文集,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出版
  • 吳思華主編,1992,企業與環境個案集,台北:政大企研所所友會出版

參考資料

  1. ^ 「今天是生日的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課綱爭議 吳思華:8月底前公布爭議名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5年7月9日
  2. ^ . 今周刊.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3. ^ 台北市溫州同鄉會. [2015-06-10]. (原始内容于2020-10-30). 
  4. ^ 4.0 4.1 謝佳珍. 行政院宣布吳思華接教育部長.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103年7月29日 [2014-07-29]. (原始内容于2017-04-10). 行政院表示,吳思華學養俱優,無論在教育、研究或行政服務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過去也擔任過教育部顧問及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等職,對教育政策相當熟悉,未來出任教育部長,相信必能為台灣的教育創新做出重要貢獻,並有助行政院目前積極推動的產學連結工作。 
  5. ^ 獨家專訪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我的教育理念"鼓勵年輕人走不一樣的路. 台灣醒報. 2014年8月1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2日). 
  6. ^ 吳思華部長宣布 啟動「教育創新行動年」. 教育部電子報.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11日). 
  7. ^ 學生輔導法. [2015-08-19]. (原始内容于2019-06-12). 
  8. ^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5-08-19]. (原始内容于2019-06-09). 
  9. ^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5-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10. ^ 教育發展新契機-實驗教育三法. 雅虎奇摩新聞. 2015年1月29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9日). 
  11. ^ . 教育部體育署. 2015年1月5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12. ^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2015年1月14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于2019年6月9日). 
  13. ^ . 2007-12-18 [2015-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3). 
  14. ^ 14.0 14.1 顏凡裴. 「濕滑很忙」kuso動畫網友:校長受人愛戴. 2014-07-29 [2015-05-06]. (原始内容于2017-06-20). 
  15. ^ 大學的蛻變:指南山下的創新實踐. 
  16. ^ 林靖堂. 新聞幕後/吳思華政大水岸電梯惹議 曾遭余騰芳糾正. 今日傳媒. 2014年7月30日 [2014年12月4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7月25日). 
  17. ^ . 國立政治大學秘書處. 2013年4月15日 [2015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2日). 

外部連結

  • 吳思華的Facebook專頁
  • 政大校史歷屆校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政大科智所網頁介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職務
政治大學
前任:
鄭瑞城
政治大學校長
第十二任
2006年8月1日-2014年8月5日
繼任:
林碧炤(代理)
正任:
周行一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陳德華(代理)
正任:
蔣偉寧
教育部部長
第二十六任
2014年8月6日-2016年5月20日
繼任:
潘文忠

吳思華, 1955年7月9日, 雲林縣北港鎮人, 籍貫浙江省平陽縣, 管理學者, 研究專長為策略管理, 產業與競爭分析, 知識經濟, 創新與創造力等, 曾獲第一屆科技管理學會院士, 2008年, 科技管理獎, 個人獎,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教育部部長, 中華民國第26任教育部部長任期, 2014年8月6日, 2016年5月20日总统馬英九行政院院长江宜樺毛治國張善政前任陳德華, 代理, 蔣偉寧, 正任, 继任潘文忠个人资料性别男出生, 1955, 1955年7月9日, 67歲, 臺灣雲林縣北港鎮, 国籍, 中華. 吳思華 1955年7月9日 雲林縣北港鎮人 籍貫浙江省平陽縣 3 管理學者 研究專長為策略管理 產業與競爭分析 知識經濟 創新與創造力等 曾獲第一屆科技管理學會院士 2008年 科技管理獎 個人獎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教育部部長 4 吳思華 中華民國第26任教育部部長任期 2014年8月6日 2016年5月20日总统馬英九行政院院长江宜樺毛治國張善政前任陳德華 代理 蔣偉寧 正任 继任潘文忠个人资料性别男出生 1955 07 09 1955年7月9日 67歲 1 臺灣雲林縣北港鎮 2 国籍 中華民國居住地 中華民國 臺灣 臺北市学历管理學博士母校國立政治大學专业策略管理 知識管理学历 國立師大附中 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系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978年 碩士論文 企業策略的權變理論 台灣製造業實證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1983年 博士論文 產業特質與企業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 经历 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哥倫比亞大學 喬治梅森大學訪問學者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副主任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主任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顧問 教育部顧問室顧問 教育部學審會常務委員 經濟部顧問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董事 行政院科技顧問 台灣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高教評鑑中心基金會常務董事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董事 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教育部部長著作 大學的蛻變 指南山下的創新實踐 臺灣產業研究第四輯 知識資本在台灣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 6 No 2 2005 Tiger BrainPower Taiwan s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The Asian Way 智慧資本策略思維 智慧資本運用能耐 建構以知識管理為內涵之虛擬創新育成中心 策略九說 簡體版 知識管理在台灣 策略九說 三版 策略九說 二版 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 新產品發展歷程中資源統治方式之研究 突破研發困境的本土企業 信東化學 策略野心的實現 瑞鵬電訊 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論文集 企業與環境個案集 目录 1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1 1 治校理念 1 2 大事記 2 教育部長 2 1 教育理念 2 2 教育創新 3 爭議 3 1 楓香步道 3 2 水岸電梯 3 3 中華民國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 4 相關作品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编辑2006年8月1日 接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在政大歷任校長中 為首位由台灣高等教育獨立培養出的學者 治校理念 编辑 上任之初 即以 東方哈佛 為願景 希望帶領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政大 邁向國際一流大學 發揮管理學科專長 從事校園內的空間改造 創新實驗與資源串聯 打造有利學生 鑲嵌於校園生活 無所不在的學習 之校園環境 鼓勵教師追求學術卓越 並將學術實踐於社會 同時推動國際交流 推動以 書院教育 為核心的博雅創新教育 包含針對大一新生的 新生書院 大二以上學生自由申請的 主題書院 以人文學 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三大領域設計課程的 通識教育 最終理想是將大學部學生全部納入書院體系 建立學院與書院的雙聯制度 讓每位政大學生除了隸屬學院之外 同時也是書院的院生 推動一系列校園環境的空間改造 對於政大師生的校園生活影響深遠 卻較少為人所知 包括分階段改造 藝文中心 設置可瞭望水岸風景的木平台 增設 舜文大講堂 數位藝術中心 創意實驗室 等空間 於行政大樓大門入口左側 設置 水岸咖啡 提供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用餐休憩之用 整修 羅馬廣場 於太陽花學運期間 成為師生自發的公共論壇空間 大事記 编辑 2007年8月 成立 政大出版社 由校內外專家學者組成出版委員會 設立人文 社會科學 商管與法學四大學門編輯委員會 以嚴謹的審查制度出版學術專書 成立六年多 共計出版50餘本學術專書 2007年11月 主動讓出校長職務宿舍 並提議將校長職務宿舍改造為 校長之家 成為心理諮商中心的新據點 舉辦電影賞析 團體輔導 工作坊等活動 2008年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 感受到初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所面臨的無法想像未來的困頓 邀請工研院與資策會共同提案 推動 願景2025 打造臺灣產業未來力計畫 號召近百位年輕世代 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業壓力 在政大 工研院 資策會和各界專家學者帶領下 以創新觀點檢視臺灣產業發展 勾勒臺灣未來產業面貌 2009年開始 將傳統的新生訓練 改為大一新生都要參加的 超政新生定位創意營 讓大一新生透過營隊活動認識政大校園 同時培養跨系的同學友誼 2010年擔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基金會董事 主張學界應以其學術專長參與建國百年慶祝活動 在科技部支持下 政大邀請了行政院 考試院 中研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史館以下 包括35所大學與14所公民營學術研究機構149位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國內近年規模最巨的民間修史工程 中華民國發展史撰寫計畫 由學者發聲 掌握文史話語權 讓世界重新看見中華民國 2010年12月 國際學人暨學生會館 落成啟用 提供外籍生住宿空間 2010至2012年 與富邦藝術基金會合作 粉樂町政大校園續展 每年由數十件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公共藝術品進駐校園各角落 讓政大校園成為一座無牆的美術館 2011年7月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成立全國第一個共同工作空間 創意創新創業交易所 簡稱 創立方 提出 一張桌子也能創業 的號召 在短短一年內 進駐創業團隊由12家躍升到87家 進駐的創業家突破150人 並帶動台北創業圈的風氣 2012年1月 推行校內約用人員的工作評價制度 以工作分級設定並以條件能力敘薪 建立行政人員升遷之永業發展機制 首開國內風氣之先 有效降低約用人員離職率 2013年11月 政大校園專屬自行車Free Bike上路 由康美企業社捐贈40輛單車 提供師生自由騎乘 2014年6月 校務會議票選 吳思華卸任後續代理校長 教育部長 编辑2014年7月29日 行政院公布自8月6日起由政大校長吳思華接任教育部長 4 教育理念 编辑 確保每位學童基本學力 五育均衡 培養優質公民 引導每個學生適性發展 活出精彩的人生 厚植公民社會與創新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實力 5 教育創新 编辑 推動2015年 教育創新行動年 辦理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青年學者養成計畫 創新自造教育計畫 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方案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年精進計畫 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等教育創新方案 6 2014年11月12日制定公布 學生輔導法 建構三級輔導體制 7 2014年11月19日制定公布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4年11月26日制定公布 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 推動實驗教育 8 9 10 2015年1月5日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正式營運 成為推動國家運動訓練事務及培育運動競技人才的專責機構 11 2015年1月14日制定公布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落實技術及職業教育人才培育 12 2015年4月30日核定發布 青年發展政策綱領 勾勒全方位的青年發展政策架構 2015年6月10日制定公布 教師待遇條例 完備教師待遇法制 爭議 编辑楓香步道 编辑 政大的山上與山下兩塊建築群主要靠環山一道聯繫 每到下課 人車同行於山坡路上 時常險象環生 且隨著學校重心移往山上 學生人數增加 原有的 風雩走廊 已經不敷使用 吳思華在接任校長不久後 興建了全長約一公里的 楓香步道 從渡賢橋頭開始 經過傳播學院 道藩樓 百年樓 季陶樓 政大藝文中心 蔣公銅像 到政大後山校門 楓香步道採用木頭材質 但是木柵向來潮濕多雨 木質結構長期日曬雨淋 表面容易濕滑 被部份學生戲稱為 溼滑步道 後來翻修時 使用更好的木料與鋼材 夏日林蔭 頗受師生歡迎 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形容 踏著楓香步道 在楓紅繽紛中 彷彿穿越一條心靈受到淘洗的小路 一百餘株楓樹羅列在那裡 蔚為一首氣象非凡的長詩 13 14 15 水岸電梯 编辑 2013年 吳思華考量河岸自行車道與山坡上藝文中心連結 以募款方式 沒用到學校經費 在政治大學內興建通往藝文中心的水岸電梯 考慮政治大學校地廣闊 為便利師生或假日民眾自河岸往上至山坡的藝文中心 因此興建該水岸電梯 單就常利用該水岸電梯的師生與民眾來說 當然感到方便 但經監委實地履勘水岸電梯 發現前往搭乘電梯的動線規劃設計不佳 未顧及師生活動的使用習慣需求 導致使用效率低落 根據建造完後之實際統計 電梯實際使用人次最高每日僅有341人次 與該校每日山上 山下校區來回1萬人次相較 明顯偏低 效率不彰 16 14 根據政大回應監察院水岸電梯調查報告說明表示 已有許多師生習慣利用水岸往來山上山下校園 同時水岸電梯亦開始成為藝文中心之出入動線之一 有效協助大型藝文活動散場疏散管道 此外 結合水岸運動公園及自行車動線規劃 假以時日 將成為學校與社區互動之最佳場域 未來為活絡水岸電梯使用率 增進山上生活圈機能 將配合藝文中心整修工程等配套 宣導師生多加利用 並推廣水岸自行車動線 未來結合指南山莊 期能打造一個友善生態校園 17 中華民國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 编辑 参见 臺灣高中課程綱要微調案 吳思華任職教育部長期間 前任部長於2014年2月10日公布的微調高中國文 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引發政治爭議 台權會2014年1月要求提供課審會委員名單 個別發言及錄音檔 以違反 政府資訊公開法 提告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 認為政府應該公開課綱審核相關資訊 但教育部長吳思華認為 法院之判決係指課綱審議程序之資訊是否應該公開 非指課綱微調之內容與程序 因此 無損微調課綱之法律效力 因此如期於104年8月1日起實施 同時 又因資訊公開事涉與會委員個別發言內容及錄音檔案是否應該公開 屬全國通案性質 若將會議中每位委員之個別發言內容及錄音檔案公布 會讓與會委員無法暢所欲言 將影響政府決策品質 況且該作法是延續過去慣例 民進黨執政期間之個別委員名單也沒立即公布 發言內容亦從未公布 因此教育部提出上訴 2015年3月9日 5月6日 教育部長吳思華至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 就普通高級中學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政策進行詢答 2015年5月9日至5月20日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教科書展 用事實化解社會的疑慮 強調教科書的編輯 審查均須以課綱為規範 課綱說明欄所列舉之實例 係供教科書編者選擇題材的參考 編者仍可依其學術專業 選擇其他適切的實例進行說明 2015年6月1日 吳思華召開記者會 正式對外宣布 教育部秉持5大原則 遵守中華民國憲法 包容多元史觀 教師專業自主 校園理性思辨 大家一起共寫教材 逐步落實3項作法 新舊版教科書併行 新舊版教科書差異爭議部分 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 即刻依程序啟動課綱檢討 2015年6月9日 吳思華首度為課綱微調爭議與學生面對面溝通 在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召開說明會 會議中 台中一中歷史科許全義老師發言 虛構 課綱內容竟然改成我國最高山是聖母峰而非玉山 並將白色恐怖與二二八事件內容刪除 隔日媒體大幅報導澄清 但不管新舊課綱及課本中均無我國最高山是聖母峰或玉山的內容 至於白色恐怖及二二八事件更由課綱之 說明欄 提高至 重點欄 該日座談進行中 反課綱學生高舉 臺灣獨立 之標語 當吳思華離開會場時 遭到學生及社運人士擋住去路 使現場情況一度陷入混亂 2015年6月15日 吳思華透過行政院內閣踹共網路直播節目 說明課綱微調程序與內容 並回應網友提問 2015年7月8日 立法委員陳淑慧委員邀集學生代表約20位 舉行高中課綱微調座談會 2015年7月23日晚間11時35分 於教育部發生了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部事件 學生在公民團體的支持下 利用鋁梯 木梯 越過教育部旁之福利社屋頂 闖入教育部 侵入部長室 破壞公物 並挾持駐衛警值班人員 由於學生再三對教育部丟擲油漆 闖入國教署台北辦公室 學生及民眾的行為已經逾越法律範圍 因此由教育部秘書處對違法者依法提告 惟後來反課綱學生逐漸表現出平和理性態度 於是基於教育的立場 教育部決定對違法學生撤告 2015年7月30日 吳思華探望反課綱學生林冠華之家屬 並表示接獲林生想自殺的消息 同日不久林生燒炭自殺 2015年7月31日 吳思華遭約十名反課綱學生攔路嗆 殺人部長 2015年8月3日 反課綱學生代表下午2時在國家圖書館與教育部長吳思華對談 媒體全程Live轉播 學生提出撤回課綱等訴求 但吳思華仍堅持立場 認為課綱微調並沒有不合法之處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等學生不滿吳思華答覆 在場哭泣並退席抗議 約2個小時的對談宣布破局 有媒體報導 在座談過程中 吳部長聽到某教授發言時翻白眼 對此吳思華表示是眼睛疲勞動一下眼球 但被曲解大作文章 2015年8月4日 反課綱學生領導者宣布 底線是暫緩課綱 如果立法院臨時會決議暫緩課綱 暫時使用舊教科書 他們就願意討論撤離 但國民黨立法院黨團4日上午黨團會議 敲定不召開臨時會 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於中午12時獲致以下決定 各黨團同意建議教育部依 高級中等教育法 第43條規定 立即啟動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 進行課綱檢討 104學年度教科書由各學校自由選擇 當晚 教育部長吳思華接受中視 網路酸辣湯 主持人陳鳳馨 唐湘龍專訪 表示有幾次想過要辭職 但認為如果能趁此機會建立課綱制定之可長可久制度 亦為好事 2015年8月5日下午 吳思華部長在霧峰的國教署與學生代表座談 結束後發表感想時指出感謝同學花時間跟他對話 也佩服同學以平和的態度表達意見 在對話中有許多積極性的建議 期待事件儘快落幕 他也請教育部把對學生的提告撤銷 2015年8月6日 行政院院會結論與8月4日立法院黨團朝野協商共識 均與教育部立場及處理原則一致 1 新舊版教科書並行 由各學校自主選書 2 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規定儘速召開高級中等以下課程審議會 制定課綱研訂與審議機制 2015年8月6日 學生下午宣布結束為期7天的佔領教育部行動 2016年5月13日 最高行政法院將高等法院判決吳思華敗訴的課綱微調案發回高院更審 但吳思華自稱勝訴 相關作品 编辑吳思華等 2014 大學的蛻變 指南山下的創新實踐 台北 遠流出版社 臺灣產業研究第四輯 知識資本在台灣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Vol 6 No 2 2005 Tiger BrainPower Taiwan s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The Asian Way 吳思華 許牧彥 侯勝宗 2006 智慧資本策略思維 智慧資本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編 頁27 48 台北 華泰文化出版 吳思華 許牧彥 林良陽 2006 智慧資本運用能耐 智慧資本管理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編 頁325 359 台北 華泰文化出版 吳思華 溫肇東 馮國卿 2002 建構以知識管理為內涵之虛擬創新育成中心 大中華管理學術論著與案例系列之高新科技管理 段樵 伍鳳儀 黃熾森編 頁345 366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吳思華 2002 策略九說 簡體版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思華主編 2001 知識管理在台灣 台灣產業研究第四期 台北 遠流出版社 吳思華 2000 策略九說 三版 台北 臉譜文化出版社 吳思華 1998 策略九說 二版 台北 臉譜文化出版社 吳思華 1996 策略九說 策略思考的本質 台北 麥田出版社 吳思華 廖崇廷 1996 新產品發展歷程中資源統治方式之研究 科技體制與產業發展 蔡敦浩主編 頁197 231 高雄 復文出版社 吳思華 呂惠茹 柯顯仁 1996 突破研發困境的本土企業 信東化學 扭轉乾坤 台灣企業突破變局的成功實例 頁243 260 台北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 吳思華 阮愛寬 蔡玲玲 1996 策略野心的實現 瑞鵬電訊 決勝商場 中小企業力挽狂瀾的成功實例 頁3 24 台北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 吳思華 1994 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論文集 台北 台灣經濟研究院出版 吳思華主編 1992 企業與環境個案集 台北 政大企研所所友會出版參考資料 编辑 今天是生日的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 課綱爭議 吳思華 8月底前公布爭議名詞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蘋果日報 2015年7月9日 話題人物 政大校長吳思華 永遠都要改變 今周刊 今周刊 2015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02 台北市溫州同鄉會 2015 06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30 4 0 4 1 謝佳珍 行政院宣布吳思華接教育部長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103年7月29日 2014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10 行政院表示 吳思華學養俱優 無論在教育 研究或行政服務方面 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過去也擔任過教育部顧問及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等職 對教育政策相當熟悉 未來出任教育部長 相信必能為台灣的教育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並有助行政院目前積極推動的產學連結工作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獨家專訪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 我的教育理念 鼓勵年輕人走不一樣的路 台灣醒報 2014年8月1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2日 吳思華部長宣布 啟動 教育創新行動年 教育部電子報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1日 學生輔導法 2015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2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5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9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 2015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0 16 教育發展新契機 實驗教育三法 雅虎奇摩新聞 2015年1月29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9日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正式營運 我國競技運動發展邁向新紀元 教育部體育署 2015年1月5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2015年1月14日 2015年8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9日 學術 藝文 溪畔 楓香步道貫穿校園 2007 12 18 2015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2 23 14 0 14 1 顏凡裴 濕滑很忙 kuso動畫網友 校長受人愛戴 2014 07 29 2015 05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6 20 大學的蛻變 指南山下的創新實踐 林靖堂 新聞幕後 吳思華政大水岸電梯惹議 曾遭余騰芳糾正 今日傳媒 2014年7月30日 2014年1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5日 政大回應監察院水岸電梯調查報告說明 國立政治大學秘書處 2013年4月15日 2015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2日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吳思華吳思華的Facebook專頁 政大校史歷屆校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政大科智所網頁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職務政治大學前任 鄭瑞城 政治大學校長第十二任2006年8月1日 2014年8月5日 繼任 林碧炤 代理 正任 周行一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前任 陳德華 代理 正任 蔣偉寧 教育部部長第二十六任2014年8月6日 2016年5月20日 繼任 潘文忠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吳思華 amp oldid 746241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