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灣人

臺灣人,由多種民族和原居台灣的臺灣原住民族所構成,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各年代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民族及族群組成的,其中閩南漢族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臺灣人
「臺灣美人」歷史照片,約1900年
總人口
約26,579,382
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23,562,318(2017年10月)
 美國373,943-964,0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404,000[3]
 印度尼西亞210,000[2]
 加拿大69,550-173,000[2][4]
 泰國145,000[2]
 越南72,000[2]
 日本52,768[5]
 马来西亚44,000[6]
 巴西38,000[2]
 文莱38,000[6]
 澳大利亚34,000[2]
 新加坡30,000[6]
 韩国30,985[7]
 法國12,000[2]
 阿根廷11,000[6]
 新西蘭9,000[2]
 南非9,000[2]
 哥斯达黎加8,000[6]
 英国8,000[2]
 德國7,050[8]
 巴拉圭4,000[6]
 菲律賓1,538[9]
語言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排灣語布農語阿美語達悟語等)
台灣漢語中華民國國語臺語客家話
宗教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儒教佛教道教
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臺灣原住民族泛靈信仰
相关族群
臺灣原住民族排灣族布農族阿美族達悟族等)
臺灣漢人閩南裔臺灣人客家裔臺灣人外省裔台灣人
臺灣新住民
註釋
[3][4]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10],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起初指臺灣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為國際社會所統稱。

定義

臺灣人國際上英文名稱為Taiwanese。從臺灣歷史的觀點來看,「臺灣人」這個詞彙,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以及不同的語言情境脈絡下,其實有不一樣的意涵。界定一個人是否為台灣人需要考慮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亦有人認為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親人,或與之關係密切的人)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在臺灣閩南人的口語稱謂中,部分習慣以「臺灣人」稱謂自己,對其它同住台灣族群則稱「客人」、「原住民」、「外省人」。根據研究,至少可以指出「臺灣人」這個語彙的四種不同的指涉。

  1. 「臺灣人」(台羅Tâi-uân-lâng),是「臺灣閩南人」(河洛人)。施正鋒(1997,80-1)認為河洛人會自稱為臺灣人的原因是由於「該族群大規模移民來台墾殖較早,自然有利於產生對這塊地的認同」。[來源請求]不過,尹章義(1989,358-66;1991,212-4)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於可能更早,但因渡臺禁令而一度無法大規模來台[11],臺灣因此漸漸地演變成為以閩南人為主體的社會。[來源請求]在史學家連橫的文章〈臺語整理之頭緒〉中提及:「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灣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等語句,說明日治中期閩南裔族群即有以「臺灣人」自稱的使用方式,從文中亦可見諸當時的臺灣人即已自稱使用「臺語」。
  2. 「臺灣人」的第二個用法,是與「外省人」或「大陸人」對照使用,指的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native Taiwanese),即一般所謂的「本省人」。在這個定義下,除了上述第一種用法的「河洛人」以外,所謂台灣四大族群當中的「客家人」和「原住民」,也都被包括在「臺灣人」這個語彙裡面(施正鋒1997,81)。[來源請求]但同樣的情形,在中國廣東潮州地區也有,潮州人稱自己、客家廣府族群以外的人為「外省仔」,其「外省」的用法和臺灣人一模一樣,所以此一用法,是否有更早的同源關係,值得探究。
  3. 「臺灣人」的第三種用法,則是等同於「臺灣的居民」(resident Taiwanese),也就包括了所謂臺灣四大族群當中的每一個族群,這是隨著臺灣民主化運動以及本土化運動,所形成的共同體認同。這個用法不僅是最廣義的,其實也是比較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的,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大多數的臺灣人民所認可接受的一種定義。造成這個新定義的可能原因有:第一,「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摩擦,在經過長久的通婚、共事以後日漸縮小。第二,「外省人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上也都是在臺灣出生成長,而客觀上缺乏了對中國的經歷,對臺灣的認同要高於他們的上一代。最後,這也和國際政治的變遷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關。因此,即使是第一、二代外省人到中國共產黨治理的中國,也是持「台胞證」被視為「臺灣人」,影響了外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認同。
  4.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所定義的「臺灣」不僅代表臺灣本島,而是指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指臺灣本島、小琉球蘭嶼以及綠島,甚至於包含自古屬於福建的金門群島烏坵馬祖列島澎湖群島等自稱「台灣金門」等,於是生長或長期居住於這些島嶼上的人民就稱為「台灣人民」。

不管甚麼角度來看,在臺灣,反對第三種「臺灣人」(「臺灣的住民」)的定義的人很少,儘管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依舊無法改變照自身語言對「臺灣人」這個語彙的定義。因此,從今天看來,「臺灣人」這個語彙,包括了臺灣所有的住民,已不限於前兩個相對狹隘的定義。

原住民

 
十七世紀卡斯帕‧ 司馬卡登德语Caspar Schmalkalden所繪臺灣原住民,加註「福爾摩沙人」(Ein formosan)
 
台湾原住民族往昔分布圖

新住民

近年有大量台灣人與來自中國、東南亞(如: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籍)等地之外籍配偶通婚現象,形成一批新的移民潮。藉由如此多數的外籍配偶入籍中華民國,而成為「新住民」族群,也在口語上將其子女稱之為新住民第二代。此外,非通婚原因以外移民至台灣者,在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後也一樣同屬新住民成為台灣人。

台灣族群

1992年廢除省籍登記前的1990年台灣人口普查顯示,台灣原住民占1.7%,台灣漢族占98.3%(閩南人73.3%、外省人13.0%、客家人12.0%)。[13]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2年的一項調查研究假說:臺灣閩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確定0.8%[14]

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客家人」占13.6%[15]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於2017年10月統計,臺灣原住民族人口數為55萬8494人(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37%)[16]

對於人口數量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除了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以外,台語也是臺灣的優勢母語,根據2008年的《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台語[17]

國族認同

  • 2020年2月因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關係影響調查結果顯示,83.2%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6.7%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5.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4.8%沒意見或拒答。[18]
  • 2018年12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關於身分認同趨勢的長期民調,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者有54.4%,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8.2%,是中國人而非臺灣人者有3.6%,無意見的有3.7%。[19]
  • 2016年聯合報民調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長到最近的73%,創該報歷次民意調查的新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則由20年前的31%,下降至這次調查的11%,是歷次調查新低。這次民意調查也有10%的人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台中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與中國共產黨政權對台灣的施壓以及看到香港一國兩制失敗有關。[20]
臺灣民眾 臺灣人中國人 認同趨勢分佈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 2014年9月,臺灣最大的BBS論壇批踢踢八卦板第二屆「我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投票民調,「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這選項得到了10987票,囊括95.61%的選票公意。[21]
  • 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若台灣人、中國人二選一,高達78%民眾自認是臺灣人,只有13%認為是中國人。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55%民眾表示是臺灣人,38%認為兩者皆是,只有3%自認是中國人。[22]
  • 2021年8月10日台灣制憲基金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若台灣人、中國人二選一,高達89.9%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只有4.6%自認是中國人。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67.9%民眾表示是臺灣人,27.8%認為兩者皆是,只有1.8%自認是中國人。[23]
  • 對於臺灣人的身分認同議題,中國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教授有篇分析:「亞細亞的孤兒:四代台灣人的認同迷惘」[24]
 
約190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族家族。

血緣上的爭議

台灣民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意指父系母系血統構成。現今臺灣住民以漢人為最大族群,約占總人口97%,其他2%為16族的臺灣原住民族,另外1%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大陸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25]。有關平埔族群的人口統計,最早見於荷蘭時代的戶口調查表,當時的總數大約在4-6萬之間。[26]隨著漢人移居,台灣的人口開始鉅變,移臺漢人在清朝嘉慶年間丁口已近2百萬,平埔族群僅有數萬人,與漢人人數上是兩極的對恃。

陳耀昌在2015年出版研究台灣人基因的《島嶼DNA》一書,指出如從胃幽門桿菌顯示高山原住民為南島語族祖先;高於一般亞洲人及傳統漢人的僵直性脊椎炎基因,為源自荷蘭的西北歐血統;而比例不低的鼻咽癌則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百越祖先。[27]

南方蒙古人種的族群,在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上,主要屬於O1a及O1b兩個單倍型類,有別於北方蒙古人種(如漢人與藏族)的O2單倍型類。另外,根據蔡麗琴等遺傳因子專家在一份2001年發表的論文(Tsai 2001[28])中,對台灣漢人人口的Y染色體的研究,台灣漢人人口的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組成比例為,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 O1a 22.4%,O1b 8.5%,O2 58.2% (對比於中國大陸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a 9.6%, O1b 16.3%, O2 55.4% (Karafet 2005[29]),及台灣原住民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a 66‧3%, O1b 10‧6%, O2 11% (Capelli 2001[30])。而廣東省梅縣的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則為 O1a 20.0%, O1b 14.3%, O2 51.4% (Xue 2006[31])。

 
約1930年代的台灣漢族家族。

漢人平埔族通婚的情況方面,日本時代學者伊能嘉矩指出北投社與毛少翁社的平埔族群,「與漢人通婚的例子不多」。[32]詹素娟引述Melissa Brown(鮑梅立)的研究指出:「從清末到日本初期,頭社、吉貝耍、番仔田的平埔族雖然已經與漢人有各種往來--說福佬話,進行水田稻作,祭祖公媽,但他們一直維持著『熟番』(或'gun hoan-a')認同,在通婚關係上始終沒有跨越漢、番的界線。」[33]人類學者李國銘分析屏東平原平埔族群的戶籍資料,發現在1960年代以前,平埔族群幾乎不跟漢人通婚。這些人說的是福佬話,但寧願到遙遠的平埔族群部落尋找婚配對象,也不跟鄰近的福佬人通婚。[34]葉高華整理日本時代的人口統計資料,發現福佬男子與平埔女子結婚的比例未滿0.5%;客家男子與平埔女子結婚的比例未滿1%。[35]歷史學者周婉窈亦指出:「原住民人口向來不多,清國統治末期頂多十六、七萬,而漢人已達二百八十萬,從人口結構來說,娶到『平埔某』的漢人占人口比例應不高。」[36]

沈建德和林媽利等人曾發表研究主張當前台灣人大部分是平埔族及高山族的後代,陳叔倬和段洪坤等一處學者指出其歸類方式嚴重有誤,以嚴謹的基因歸類台灣漢族實與原住民顯然是不同族裔[37][38][39][40][41][42]

臺灣文化

由於臺灣地理位置之特殊性,且由多族群組成而成,以及不同時代背景所產生的多元面向。

原住民族相信萬物有靈,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平埔族常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或者漁獵收穫豐盛,因此最受敬畏。以西拉雅族為例,他們崇拜祖靈的場所,稱為「公廨」。該族的「祀壺信仰」,就是將裝有清水的壺、罐置於公廨裡,象徵祖靈的存在。其實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例如:布農族的「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每五年舉辦一次「五年祭」,每年舉行「豐年祭」;阿美族的「豐年祭」與「海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等。拉阿魯哇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因而有「貝神祭」;鄒族則有「戰祭」、「收穫祭」。

多數臺灣漢人的「正三大節」為廿九暝新正)、掃墓節清明節或是小清明)與七月半,「節令三大節」為五日節中秋節重陽節,是臺灣的三大節慶,與華人三大節日略有小異。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七夕中元節重陽節冬至尾牙送神日等傳統節日,在臺灣民間也有慶祝之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媽祖遶境鹽水蜂炮東港迎王、頭城搶孤等。

宗教信仰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不設國教臺灣人民擁有宗教自由,其人民也接受不同的信仰之精神寄託,除了部分無神論不可知論者外,大多數臺灣人有宗教信仰,或者尊信儒教文化祖先崇拜

根據2005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臺灣人口中,單一認定,佛教佔35.3%、道教佔33.2%、民間信仰(包含儒教)佔約10%、基督教佔3.9%,無信仰或拒答佔18.2%[43]

海外臺灣移民統計

臺灣人自1950年代開始較大規模的移民。早期的臺灣移民大多數去了美國。自1980年代開始,到1990年代達到高峰,加拿大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移民國家。

大多數臺灣移民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西岸。而美、加東岸、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也有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社區。

世界各地臺灣出生人口分布
都會區 國家 臺灣出生人口 總人口 比率
洛杉磯   美國 87,187[44] 13,131,431 0.66%
紐約   美國 42,821[44] 19,949,502 0.21%
溫哥華   加拿大 42,050[45] 2,280,700 1.84%
舊金山   美國 27,499[44] 4,516,276 0.61%
聖荷西   美國 27,458[44] 1,919,641 1.43%
多倫多   加拿大 15,470[45] 5,521,235 0.28%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 12,770[44] 5,949,859 0.21%
休士頓   美國 11,208[44] 6,313,158 0.18%
西雅圖   美國 10,868[44] 3,610,105 0.30%
東京都   日本 9,685[46] 9,128,090 0.10%
布里斯本   澳大利亚 9,193[47] 2,065,993 0.44%
達拉斯   美國 9,141[44] 6,810,913 0.13%
愛伊   美國 8,438[44] 4,224,851 0.20%
芝加哥   美國 8,331[44] 9,537,289 0.09%
雪梨   澳大利亚 8,181[47] 4,391,636 0.19%
聖地牙哥   美國 7,314[44] 3,211,252 0.23%
波士頓   美國 6,873[44] 4,684,299 0.15%
奧克蘭   新西蘭 6,339[48] 1,415,550 0.45%
亞特蘭大   美國 5,529[44] 5,522,942 0.10%
墨爾本   澳大利亚 5,340[47] 3,999,950 0.13%
費城   美國 4,315[44] 6,034,678 0.07%
沙加緬度   美國 3,919[44] 2,215,770 0.18%
倫敦   英国 3,858[49] 8,173,941 0.05%
拉斯維加斯   美國 3,742[44] 2,027,868 0.1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PLACE OF BIRTH FOR THE FOREIGN-BORN POPULATION, 2016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1-Year Estimates. US Census.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016僑務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PDF).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2017-09-01 [2017-1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0-16). 
  3. ^ Archived copy 這兩大因素影響 去年赴中國工作人數創近11年新低. United Daily News. 2019-12-17 [2020-02-07]. (原始内容于2020-02-07). 
  4. ^ Places of Birth, 2011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Statistics Canada. 2013-05-08 [2017-10-16]. (原始内容于2016-05-13). 
  5. ^ Archived copy 2016年12月末在留外国人統計. Ministry of Justice, Japan. 2016-12-01 [2017-10-16]. (原始内容于2017-05-24). 
  6. ^ 6.0 6.1 6.2 6.3 6.4 6.5 2011僑務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PDF).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2011-09-01 [2017-1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2-15). 
  7. ^ . [201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2). 
  8. ^ Ausländische Bevölkerung Fachserie 1 Reihe 2 - 2016 (PDF).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statis). 2016-12-31 [2017-1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9-15). 
  9. ^ Household Population by Country of Citizenship: Philippines, 2010 (PDF). Philippines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7-10-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5-11-16). 
  10. ^ Foreign News: PROGRESS ON FORMOS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時代雜誌
  11. ^ 臺灣客家人
  12. ^ 《臺灣關係法第15條第2款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4-02-12.》:2.「臺灣」一詞將視情況需要,包括臺灣及澎湖列島,這些島上的人民、公司及根據適用於這些島嶼的法律而設立或組成的其他團體及機構,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治理當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包括政治分支機構、機構等)。
  13. ^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 
  14. ^ 徐富珍、陳信木,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PDF). [2013-02-06].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8-09). 
  15.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 [201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7. ^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9-10-14.,《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18.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20-02-24
  19. ^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8年12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 ^ 台灣太陽花運動兩周年 身份認同大轉折 憂一國兩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03.24 美國之音 湯惠芸
  21. ^ 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 批踢踢投票結果出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4-09-08
  22. ^ TVBS民調 71%希望臺灣獨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3-11-05., 自由時報, 2013-10-31
  23. ^ 台灣制憲基金會民調:近9成自認「台灣人」 6成5願為保台上戰場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2-01-07.
  24. ^ 「亞細亞的孤兒:四代臺灣人的認同迷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選自《讀書》2014年10月
  25. ^ .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6. ^ .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27. ^ 郭佳容. . 《中國時報》. 2015-07-05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中文(臺灣)). 
  28. ^ Li-Chin Tsai 2001,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nine Y-chromosome STR loci in the Taiwanese Han population [永久失效連結]
  29. ^ . [2016-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30. ^ .A Predominantly Indigenous Paternal Heritage for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of Insular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1996。頁70。
  33. ^ 詹素娟,〈熟番身份論--以日治時期的身份登錄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研討會,2008。
  34. ^ 李國銘,〈關於屏東平原少數民族二三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 57-64。
  35.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7). 
  36. ^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臺北:聯經,2009。頁96。
  37. ^ 林媽利. . 2008-08-28 [201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閩客族群 85%有原住民血統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10-14.,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
  38. ^ Carl Elliott; Paul Brodwin. (PDF). BMJ. 2002-12-21, 325 (7378): 1469–1471 [2013-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02). 
  39. ^ 陳叔倬; 段洪坤. (PDF).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009, (76): 347–356 [2013-06-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02). 
  40. ^ 葉高華. . CASE PRESS. 2010-10-25 [2013-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41.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1). 
  42.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5). 
  43. ^ CIA World Factbook "Taiw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0年3月26日閲覧。
  44. ^ 44.00 44.01 44.02 44.03 44.04 44.05 44.06 44.07 44.08 44.09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44.15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美國社區調查5年估計.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45. ^ 45.0 45.1 .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46. ^ .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7. ^ 47.0 47.1 47.2 .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48. ^ Asian Auckland: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diversi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5-07-13.
  49. ^ . [201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外部連結

  • (中文版)
  • 美國在台協會 - 台灣關係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版)

臺灣人, 此条目的主題是出生與生活於臺灣群島與澎湖群島的人民, 不包含金馬地區,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消歧義,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3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 此条目的主題是出生與生活於臺灣群島與澎湖群島的人民 不包含金馬地區 关于与 臺灣人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臺灣人 消歧義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3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臺灣人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2年8月15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臺灣人 由多種民族和原居台灣的臺灣原住民族所構成 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 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 以及各年代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民族及族群組成的 其中閩南漢族人數為大宗 約占七成 臺灣人 臺灣美人 歷史照片 約1900年總人口約26 579 382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23 562 318 2017年10月 2 美國373 943 964 000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404 000 3 印度尼西亞210 000 2 加拿大69 550 173 000 2 4 泰國145 000 2 越南72 000 2 日本52 768 5 马来西亚44 000 6 巴西38 000 2 文莱38 000 6 澳大利亚34 000 2 新加坡30 000 6 韩国30 985 7 法國12 000 2 阿根廷11 000 6 新西蘭9 000 2 南非9 000 2 哥斯达黎加8 000 6 英国8 000 2 德國7 050 8 巴拉圭4 000 6 菲律賓1 538 9 語言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排灣語 布農語 阿美語 達悟語等 台灣漢語 中華民國國語 臺語 客家話 宗教信仰臺灣民間信仰 儒教 佛教 道教基督新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 臺灣原住民族泛靈信仰相关族群臺灣原住民族 排灣族 布農族 阿美族 達悟族等 臺灣漢人 閩南裔臺灣人 客家裔臺灣人 外省裔台灣人 臺灣新住民註釋 3 4 17世紀前葉 葡萄牙 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 10 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 Formosan 此稱呼起初指臺灣原住民族 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 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 一直為國際社會所統稱 目录 1 定義 1 1 原住民 1 2 新住民 2 台灣族群 3 國族認同 4 血緣上的爭議 5 臺灣文化 6 宗教信仰 7 海外臺灣移民統計 8 參見 9 參考文獻 10 外部連結定義主条目 台灣民族主義和臺灣主體性 臺灣人國際上英文名稱為Taiwanese 從臺灣歷史的觀點來看 臺灣人 這個詞彙 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以及不同的語言情境脈絡下 其實有不一樣的意涵 界定一個人是否為台灣人需要考慮的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以外 亦有人認為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 主要是親人 或與之關係密切的人 的認同 價值觀因素 也非常重要 甚至在臺灣閩南人的口語稱謂中 部分習慣以 臺灣人 稱謂自己 對其它同住台灣族群則稱 客人 原住民 外省人 根據研究 至少可以指出 臺灣人 這個語彙的四種不同的指涉 臺灣人 台羅 Tai uan lang 是 臺灣閩南人 河洛人 施正鋒 1997 80 1 認為河洛人會自稱為臺灣人的原因是由於 該族群大規模移民來台墾殖較早 自然有利於產生對這塊地的認同 來源請求 不過 尹章義 1989 358 66 1991 212 4 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 甚至於可能更早 但因渡臺禁令而一度無法大規模來台 11 臺灣因此漸漸地演變成為以閩南人為主體的社會 來源請求 在史學家連橫的文章 臺語整理之頭緒 中提及 余臺灣人也 能操臺灣之語 而不能書臺灣之字 且不能明臺語之義 余深自愧 等語句 說明日治中期閩南裔族群即有以 臺灣人 自稱的使用方式 從文中亦可見諸當時的臺灣人即已自稱使用 臺語 臺灣人 的第二個用法 是與 外省人 或 大陸人 對照使用 指的是 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native Taiwanese 即一般所謂的 本省人 在這個定義下 除了上述第一種用法的 河洛人 以外 所謂台灣四大族群當中的 客家人 和 原住民 也都被包括在 臺灣人 這個語彙裡面 施正鋒1997 81 來源請求 但同樣的情形 在中國廣東的潮州地區也有 潮州人稱自己 客家 廣府族群以外的人為 外省仔 其 外省 的用法和臺灣人一模一樣 所以此一用法 是否有更早的同源關係 值得探究 臺灣人 的第三種用法 則是等同於 臺灣的居民 resident Taiwanese 也就包括了所謂臺灣四大族群當中的每一個族群 這是隨著臺灣民主化運動以及本土化運動 所形成的共同體認同 這個用法不僅是最廣義的 其實也是比較政治正確 political correct 的 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大多數的臺灣人民所認可接受的一種定義 造成這個新定義的可能原因有 第一 本省人 和 外省人 之間的摩擦 在經過長久的通婚 共事以後日漸縮小 第二 外省人第二代 第三代 基本上也都是在臺灣出生成長 而客觀上缺乏了對中國的經歷 對臺灣的認同要高於他們的上一代 最後 這也和國際政治的變遷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關 因此 即使是第一 二代外省人到中國共產黨治理的中國 也是持 台胞證 被視為 臺灣人 影響了外省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的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 國際上所定義的 臺灣 不僅代表臺灣本島 而是指中華民國自由地區 指臺灣本島 小琉球 蘭嶼以及綠島 甚至於包含自古屬於福建的金門群島 烏坵 馬祖列島與澎湖群島等自稱 台灣金門 等 於是生長或長期居住於這些島嶼上的人民就稱為 台灣人民 不管甚麼角度來看 在臺灣 反對第三種 臺灣人 臺灣的住民 的定義的人很少 儘管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 依舊無法改變照自身語言對 臺灣人 這個語彙的定義 因此 從今天看來 臺灣人 這個語彙 包括了臺灣所有的住民 已不限於前兩個相對狹隘的定義 居住或出生在台灣本島及其離島 澎湖群島的各民族或族群 根據 臺灣關係法 12 美國政府基於國際法將台灣以及澎湖等島上出生之居民視為 台灣人民 the people on Taiwan 而於金門以及馬祖出生之居民並不包括在內 中華民國國民 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 並不一定專指台灣本島及其離島 澎湖群島人 亦包含金馬地區及所有統治效力所及的中華民國國民 少數除台灣以外的中華民國有效管治區域 金門 馬祖 人民對於台灣本島及離島 澎湖群島人的稱呼 1949年前後 滯留或居住於海外及中國的台灣人及其後裔 不一定持有中華民國國籍 僅籍贯為台灣 但本人不一定出生或居住在台灣 在海外一般通稱華人 华裔 本土意識較重的會自稱為 臺裔 原住民 主条目 臺灣原住民族 十七世紀卡斯帕 司馬卡登 德语 Caspar Schmalkalden 所繪臺灣原住民 加註 福爾摩沙人 Ein formosan 台湾原住民族往昔分布圖 新住民 主条目 台灣新住民 参见 在臺香港人 在臺越南人 在臺印度尼西亞人 在臺菲律賓人 在臺韓國人和在臺外國人 近年有大量台灣人與來自中國 東南亞 如 越南 印尼 泰國 菲律賓等籍 等地之外籍配偶通婚現象 形成一批新的移民潮 藉由如此多數的外籍配偶入籍中華民國 而成為 新住民 族群 也在口語上將其子女稱之為新住民第二代 此外 非通婚原因以外移民至台灣者 在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後也一樣同屬新住民成為台灣人 台灣族群1992年廢除省籍登記前的1990年台灣人口普查顯示 台灣原住民占1 7 台灣漢族占98 3 閩南人73 3 外省人13 0 客家人12 0 13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2年的一項調查研究假說 臺灣閩南人76 9 客家人10 9 外省人10 0 原住民1 4 以及不確定0 8 14 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客家人 占13 6 15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於2017年10月統計 臺灣原住民族人口數為55萬8494人 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 37 16 對於人口數量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 除了中華民國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 以外 台語也是臺灣的優勢母語 根據2008年的 中華民國年鑑 臺灣大概有73 的人會使用台語 17 國族認同2020年2月因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關係影響調查結果顯示 83 2 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6 7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5 3 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4 8 沒意見或拒答 18 2018年12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關於身分認同趨勢的長期民調 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者有54 4 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8 2 是中國人而非臺灣人者有3 6 無意見的有3 7 19 2016年聯合報民調顯示 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 大幅成長到最近的73 創該報歷次民意調查的新高 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 則由20年前的31 下降至這次調查的11 是歷次調查新低 這次民意調查也有10 的人認為 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 台中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與中國共產黨政權對台灣的施壓以及看到香港一國兩制失敗有關 20 臺灣民眾 臺灣人 中國人 認同趨勢分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https esc nccu edu tw PageDoc Detail fid 7804 amp id 69602014年9月 臺灣最大的BBS論壇批踢踢八卦板第二屆 我是台灣人 還是中國人 的投票民調 我是臺灣人 不是中國人 這選項得到了10987票 囊括95 61 的選票公意 21 2013年10月 TVBS民調中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 若台灣人 中國人二選一 高達78 民眾自認是臺灣人 只有13 認為是中國人 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55 民眾表示是臺灣人 38 認為兩者皆是 只有3 自認是中國人 22 2021年8月10日台灣制憲基金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 若台灣人 中國人二選一 高達89 9 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只有4 6 自認是中國人 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67 9 民眾表示是臺灣人 27 8 認為兩者皆是 只有1 8 自認是中國人 23 對於臺灣人的身分認同議題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教授有篇分析 亞細亞的孤兒 四代台灣人的認同迷惘 24 約190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族家族 血緣上的爭議台灣民諺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意指父系母系血統構成 現今臺灣住民以漢人為最大族群 約占總人口97 其他2 為16族的臺灣原住民族 另外1 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 大陸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 25 有關平埔族群的人口統計 最早見於荷蘭時代的戶口調查表 當時的總數大約在4 6萬之間 26 隨著漢人移居 台灣的人口開始鉅變 移臺漢人在清朝嘉慶年間丁口已近2百萬 平埔族群僅有數萬人 與漢人人數上是兩極的對恃 陳耀昌在2015年出版研究台灣人基因的 島嶼DNA 一書 指出如從胃幽門桿菌顯示高山原住民為南島語族祖先 高於一般亞洲人及傳統漢人的僵直性脊椎炎基因 為源自荷蘭的西北歐血統 而比例不低的鼻咽癌則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百越祖先 27 南方蒙古人種的族群 在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上 主要屬於O1a及O1b兩個單倍型類 有別於北方蒙古人種 如漢人與藏族 的O2單倍型類 另外 根據蔡麗琴等遺傳因子專家在一份2001年發表的論文 Tsai 2001 28 中 對台灣漢人人口的Y染色體的研究 台灣漢人人口的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組成比例為 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 O1a 22 4 O1b 8 5 O2 58 2 對比於中國大陸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a 9 6 O1b 16 3 O2 55 4 Karafet 2005 29 及台灣原住民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a 66 3 O1b 10 6 O2 11 Capelli 2001 30 而廣東省梅縣的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則為 O1a 20 0 O1b 14 3 O2 51 4 Xue 2006 31 約1930年代的台灣漢族家族 在漢人與平埔族通婚的情況方面 日本時代學者伊能嘉矩指出北投社與毛少翁社的平埔族群 與漢人通婚的例子不多 32 詹素娟引述Melissa Brown 鮑梅立 的研究指出 從清末到日本初期 頭社 吉貝耍 番仔田的平埔族雖然已經與漢人有各種往來 說福佬話 進行水田稻作 祭祖拜公媽 但他們一直維持著 熟番 或 gun hoan a 認同 在通婚關係上始終沒有跨越漢 番的界線 33 人類學者李國銘分析屏東平原平埔族群的戶籍資料 發現在1960年代以前 平埔族群幾乎不跟漢人通婚 這些人說的是福佬話 但寧願到遙遠的平埔族群部落尋找婚配對象 也不跟鄰近的福佬人通婚 34 葉高華整理日本時代的人口統計資料 發現福佬男子與平埔女子結婚的比例未滿0 5 客家男子與平埔女子結婚的比例未滿1 35 歷史學者周婉窈亦指出 原住民人口向來不多 清國統治末期頂多十六 七萬 而漢人已達二百八十萬 從人口結構來說 娶到 平埔某 的漢人占人口比例應不高 36 沈建德和林媽利等人曾發表研究主張當前台灣人大部分是平埔族及高山族的後代 陳叔倬和段洪坤等一處學者指出其歸類方式嚴重有誤 以嚴謹的基因歸類台灣漢族實與原住民顯然是不同族裔 37 38 39 40 41 42 臺灣文化主条目 臺灣文化由於臺灣地理位置之特殊性 且由多族群組成而成 以及不同時代背景所產生的多元面向 原住民族相信萬物有靈 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 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 原住民平埔族常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 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或者漁獵收穫豐盛 因此最受敬畏 以西拉雅族為例 他們崇拜祖靈的場所 稱為 公廨 該族的 祀壺信仰 就是將裝有清水的壺 罐置於公廨裡 象徵祖靈的存在 其實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 例如 布農族的 射耳祭 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 與 小米祭 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 矮靈祭 達悟族的 飛魚祭 排灣族人每五年舉辦一次 五年祭 每年舉行 豐年祭 阿美族的 豐年祭 與 海祭 此外 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 海祭 男性的 猴祭 及女性的 鋤草祭 等 拉阿魯哇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 因而有 貝神祭 鄒族則有 戰祭 收穫祭 多數臺灣漢人的 正三大節 為廿九暝 新正 掃墓節 清明節或是小清明 與七月半 節令三大節 為五日節 中秋節與重陽節 是臺灣的三大節慶 與華人三大節日略有小異 而每逢元宵節 清明節 七夕 中元節 重陽節 冬至 尾牙 送神日等傳統節日 在臺灣民間也有慶祝之禮俗 此外 尚有多項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 如媽祖遶境 鹽水蜂炮 東港迎王 頭城搶孤等 宗教信仰主条目 台灣宗教依照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不設國教 臺灣人民擁有宗教自由 其人民也接受不同的信仰之精神寄託 除了部分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外 大多數臺灣人有宗教信仰 或者尊信儒教文化 祖先崇拜 根據2005年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的調查 臺灣人口中 單一認定 佛教佔35 3 道教佔33 2 民間信仰 包含儒教 佔約10 基督教佔3 9 無信仰或拒答佔18 2 43 海外臺灣移民統計臺灣人自1950年代開始較大規模的移民 早期的臺灣移民大多數去了美國 自1980年代開始 到1990年代達到高峰 加拿大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移民國家 大多數臺灣移民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西岸 而美 加東岸 澳大利亞 紐西蘭和日本也有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社區 世界各地臺灣出生人口分布 都會區 國家 臺灣出生人口 總人口 比率洛杉磯 美國 87 187 44 13 131 431 0 66 紐約 美國 42 821 44 19 949 502 0 21 溫哥華 加拿大 42 050 45 2 280 700 1 84 舊金山 美國 27 499 44 4 516 276 0 61 聖荷西 美國 27 458 44 1 919 641 1 43 多倫多 加拿大 15 470 45 5 521 235 0 28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 12 770 44 5 949 859 0 21 休士頓 美國 11 208 44 6 313 158 0 18 西雅圖 美國 10 868 44 3 610 105 0 30 東京都 日本 9 685 46 9 128 090 0 10 布里斯本 澳大利亚 9 193 47 2 065 993 0 44 達拉斯 美國 9 141 44 6 810 913 0 13 愛伊 美國 8 438 44 4 224 851 0 20 芝加哥 美國 8 331 44 9 537 289 0 09 雪梨 澳大利亚 8 181 47 4 391 636 0 19 聖地牙哥 美國 7 314 44 3 211 252 0 23 波士頓 美國 6 873 44 4 684 299 0 15 奧克蘭 新西蘭 6 339 48 1 415 550 0 45 亞特蘭大 美國 5 529 44 5 522 942 0 10 墨爾本 澳大利亚 5 340 47 3 999 950 0 13 費城 美國 4 315 44 6 034 678 0 07 沙加緬度 美國 3 919 44 2 215 770 0 18 倫敦 英国 3 858 49 8 173 941 0 05 拉斯維加斯 美國 3 742 44 2 027 868 0 19 參見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臺灣人臺灣 中華民國國民 台灣人列表 台灣人口 台灣民族 台灣族群 台灣原住民族 排灣族 阿美族 布農族 魯凱族 卑南族 泰雅族 賽德克族 鄒族 邵族 賽夏族 台灣漢人 台灣閩南人 台灣客家人 台灣外省人 台灣新住民 台裔 台灣裔美國人 台灣裔美國人名單 台灣裔加拿大人 台灣裔澳大利亞人 在日台灣人 在越台灣人 福爾摩沙人 本島人 漢人 華人 番薯仔 灣生參考文獻 PLACE OF BIRTH FOR THE FOREIGN BORN POPULATION 2016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1 Year Estimates US Census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4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016僑務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PDF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2017 09 01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0 16 Archived copy 這兩大因素影響 去年赴中國工作人數創近11年新低 United Daily News 2019 12 17 2020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7 Places of Birth 2011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Statistics Canada 2013 05 08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13 Archived copy 2016年12月末在留外国人統計 Ministry of Justice Japan 2016 12 01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24 6 0 6 1 6 2 6 3 6 4 6 5 2011僑務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PDF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2011 09 01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2 15 Archived copy 2017 0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02 Auslandische Bevolkerung Fachserie 1 Reihe 2 2016 PDF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statis 2016 12 31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9 15 Household Population by Country of Citizenship Philippines 2010 PDF Philippines Statistics Authority 2017 10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11 16 Foreign News PROGRESS ON FORMOS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時代雜誌 臺灣客家人 臺灣關係法第15條第2款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4 02 12 2 臺灣 一詞將視情況需要 包括臺灣及澎湖列島 這些島上的人民 公司及根據適用於這些島嶼的法律而設立或組成的其他團體及機構 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治理當局 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 包括政治分支機構 機構等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 徐富珍 陳信木 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 人口 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 研討會論文 PDF 2013 02 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8 09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年10月統計 2017 11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07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9 10 14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20 02 24 臺灣民眾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 1992年06月 2018年12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台灣太陽花運動兩周年 身份認同大轉折 憂一國兩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6 03 24 美國之音 湯惠芸 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 批踢踢投票結果出爐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4 09 08 TVBS民調 71 希望臺灣獨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3 11 05 自由時報 2013 10 31 台灣制憲基金會民調 近9成自認 台灣人 6成5願為保台上戰場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2 01 07 亞細亞的孤兒 四代臺灣人的認同迷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選自 讀書 2014年10月 行政院 國情簡介 2020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1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2020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25 郭佳容 醫生眼 看歷史 追溯台灣DNA 中國時報 2015 07 05 2015 07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1 中文 臺灣 Li Chin Tsai 2001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nine Y chromosome STR loci in the Taiwanese Han population 永久失效連結 Balinese Y chromosome perspective on the peopling of Indonesia genetic contributions from pre neolithic hunter gatherers Austronesian farmers and Indian traders 2016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06 A Predominantly Indigenous Paternal Heritage for the Austronesian Speaking Peoples of Insular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 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能嘉矩著 楊南郡譯註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 臺灣通信 選集 臺北 遠流 1996 頁70 詹素娟 熟番身份論 以日治時期的身份登錄為中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研討會 2008 李國銘 關於屏東平原少數民族二三事 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22 57 64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 三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27 周婉窈 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 臺北 聯經 2009 頁96 林媽利 再談85 台灣人帶原住民的基因 2008 08 28 2013 03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22 閩客族群 85 有原住民血統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10 14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 Carl Elliott Paul Brodwin Identity and genetic ancestry tracing PDF BMJ 2002 12 21 325 7378 1469 1471 2013 06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10 02 陳叔倬 段洪坤 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 PDF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009 76 347 356 2013 06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10 02 葉高華 台灣漢人的基因戰爭 CASE PRESS 2010 10 25 2013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9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 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21 終結平埔血統論的幾個流言 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25 CIA World Factbook Taiw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0年3月26日閲覧 44 00 44 01 44 02 44 03 44 04 44 05 44 06 44 07 44 08 44 09 44 10 44 11 44 12 44 13 44 14 44 15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美國社區調查5年估計 2014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7 45 0 45 1 加拿大統計局2011年全國家計調查表 2014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3 日本法務省2013年十二月在留外國人統計 有台灣國籍人口 2014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47 0 47 1 47 2 澳洲統計局2011年人口普查 2014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4 Asian Auckland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diversi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5 07 13 英國國家統計署2011年出生地統計 2014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30 外部連結美國在台協會 台灣關係法 中文版 美國在台協會 台灣關係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版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灣人 amp oldid 756451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