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華人地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中元節是民俗信仰及道教名稱,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則是佛教名稱,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1]。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臺灣基隆中元祭典主普壇
繁体字 中元節
简化字 中元节
汉语别称
繁体字 盂蘭盆
简化字 盂兰盆
街頭化寶祭孤魂野鬼是華人中元節與盂蘭盆節習俗之一

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政府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规定清明節中元節十月朔祭厉[2]。現時在臺灣2009年臺北市政府亦舉行中元普渡,還請來臺灣省城隍廟臺北府城隍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松山霞海城隍廟等「臺北四大城隍廟」的城隍尊神主鎮於臺北市市民廣場,為國家、社會與八八水災的災民們祈福,供品全部捐贈基督教聖道兒童之家等慈善團體。[3]

起源

農民祭田神

中元節最初是農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感謝大地的節日,其起源不會遲於漢代,《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記載,當時農家以豬蹄、酒來祭田神,祈求五穀豐收。[4],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5][6]

道教說法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三官大帝的誕辰。

  •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

佛教典故

 
北京广化寺的盂蘭盆節法會

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陀僧人,濟度六道苦难眾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7]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连(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以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连大声向釋迦牟尼佛哭救[8]。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9]。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10]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11][12]。自此往后,历代帝王和人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13]

祭典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因宋朝三教合流,与農民祭祀田神、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饿鬼儒家祭祀祖先及祭厲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14]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獲得解脫[15]。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14]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养[16]

在農村地區一直保留祭祀田神或土地神、祈求豐收的習俗,七月十五正值初秋,是農民一年辛苦的耕作快有成果之時,於是急切祈求天神、田神的保佑豐收。祭品往往是剛收成的農作物,稱為薦新。這些活動又常與家庭祭祖活動結合,以時鮮作物祭祀祖先[6]

普渡

 
馬來西亞華人中元法會中的祭品

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據說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有些地方普渡便統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舉行。而香港閩南臺灣潮汕則依然保持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舉行祭典。目前在台灣的中元節,機關行號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則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週末假日舉辦。

大士爺

 
香港廣府族群盂蘭勝會中的大士王

一般在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一位名為面燃大士監齋羽林普渡真君的神祇,信徒多尊稱其為「大士爺」、「大士王」或「普渡公」。相傳舊曆七月,所有在陽世的亡靈,都歸「大士爺」管理。

關於「大士爺」,佛教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三是「面燃大士」亦作為地藏菩薩護法神[17]

道教的說法則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為陰間諸鬼之統帥,也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受領陽間香火事宜。另,靈寶派等一些派別不是請「面燃鬼王」監齋,而是有「何將軍」、「喬將軍」兩神分任此職。如初林靈真所撰《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寫為「北魁玄範府神虎何、喬二大聖」。

華人社會則多採佛教說法,各類法會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18],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節時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畫像、木石雕像祭祀,並將大士爺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順利,待到七月一過,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華僑風俗,中元普渡時,會懸掛寫著「南無渡幽拔苦無量壽佛」或「南無分衣施食阿彌陀佛」之類字樣的幢幡於大士爺神像之側,甚至是神像手上;如書「渡幽拔苦」之類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領亡靈往生佛國,若寫「分衣施食」等等詞彙,則指祈請阿彌陀佛助大士爺,平均分配紙錢、衣物、食品予眾家亡魂。

民間儀式

 
2007丁亥年基隆雞籠中元祭的主普壇

在诸多华人社会如中國大陆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马来西亚槟城等,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牲禮燒酒糕點糖果水果等,甚至全閩南語俗稱神豬)、全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好兄弟閩南語幽靈的敬稱),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祭祖

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道教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河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會去掃墓

祭田神、祈求豐收

農民在這天會祭祀田神,稱為「齋田頭」,除了是漢代以來的習俗,也常與秋分前後的秋社合併。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19][5]。在河北泊頭市南皮縣的農民會持麻穀至田埂,稱為”薦新”。山西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祭田神,稱為”行田”。忻縣農民在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的日子,稱為”掛鋤”。延緩鎮農民會選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的田旛[6]

鬥寶

有些地區在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有「鬥寶」習俗,流行於士紳階層,即公開展示個人所珍藏的古董文物、古書、珍玩、字畫等,互相比較、競爭,故曰「鬥寶」。

注釋

  1. ^ 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條:“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2. ^ 《大明會典》卷九十四·群祀四·有司祀典下:「祭厲:凡各府州縣、每歲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無祀鬼神。」
  3. ^ 中央社,2009/09/13
  4. ^ 《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 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滿家令之齋田頭殆即佔禳田之佁歟。 
  5. ^ 5.0 5.1 .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0). 
  6. ^ 6.0 6.1 6.2 .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7.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8.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9.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10.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11. ^ 《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12. ^ 《释氏六帖》:“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
  13. ^ 法苑珠林》:“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
  14. ^ 14.0 14.1 盂蘭盆法會[永久失效連結]
  15. ^ 盂蘭盆法會. [2011-08-10]. (原始内容于2020-11-16). 
  16. ^ 慶祝盂蘭盆法會. [2011-08-10]. (原始内容于2011-12-18). 
  17. ^ 《地藏靈感記》記載,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永安里謝氏,夜夢其祖先泣訴,「家有鬼,不能進。」於是謝氏率其一家,虔誠誦念地藏菩薩名號經典,焚香叩請地藏菩薩。夜中,夢見「面燃大士」前來說法,曰此鬼為前世冤親,誦念佛號可迴向之,即可化解。其家主夢中語大士曰:「我乃祈請地藏菩薩,尊神乃觀音大士化身,何幸駕臨?」大士笑曰:「諸佛同體,何起分別。地藏即不可擁護乎?」
  18. ^ 存档副本.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19. ^ 清顾禄《清嘉录·七月·斋田头》:“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

參看

參考書目

研究書目

  • Stephen F. Teiser(太史文)著,侯東旭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外部參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華人地區的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 有些地方, 尤以華南, 是七月十四日, 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 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中元節是民俗信仰及道教名稱, 盂蘭盆節, 簡稱盂蘭節, 則是佛教名稱, 民間俗稱鬼節, 七月半, 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 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 有子孫, 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 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 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 舉行設食祭祀, 誦經作法等, 普渡, 施. 華人地區的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 有些地方 尤以華南 是七月十四日 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 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中元節是民俗信仰及道教名稱 盂蘭盆節 簡稱盂蘭節 則是佛教名稱 民間俗稱鬼節 七月半 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 1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 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 有子孫 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 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 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 舉行設食祭祀 誦經作法等 普渡 施孤 佈施活動 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 防止它們為禍人間 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 稱為 中元普渡 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 稱為 盂蘭盛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臺灣基隆中元祭典主普壇繁体字中元節简化字中元节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zhōng yuan jie 威妥瑪拼音chung yuan2 chieh2 耶魯拼音jung ywan jye 注音符號ㄓㄨㄥ ㄩㄢˊㄐㄧㄝˊ闽语 白話字Tiong goan cheh 台語羅馬字拼音Tiong guan tseh 潮州話拼音Dong1 ngueng5 nguang5 zoih4 閩東語平話字Dṳ ng nguong caik粤语 粵拼zung1 jyun4 zit3 耶魯拼音jung yuhn jit客語 客語白話字Chung ngien chiet汉语别称繁体字盂蘭盆简化字盂兰盆标音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Yulanpen 威妥瑪拼音yu2 lan2 p en2 耶魯拼音yu lan pen 注音符號ㄩˊㄌㄢˊㄆㄣˊ闽语 白話字Chhit goe h poaⁿ 七月半 台語羅馬字拼音Tshit gue h puann 七月半 潮州話拼音Cig4 ghueh8 buan3 七月半 閩東語平話字Uo lang buong粤语 粵拼jyu4 laan4 pun4 耶魯拼音yuh laahn puhn客語 客語白話字Chhit ngie t pan 七月半 街頭化寶祭孤魂野鬼是華人中元節與盂蘭盆節習俗之一 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 政府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规定清明節 中元節和十月朔祭厉 2 現時在臺灣 2009年臺北市政府亦舉行中元普渡 還請來臺灣省城隍廟 臺北府城隍廟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及松山霞海城隍廟等 臺北四大城隍廟 的城隍尊神主鎮於臺北市市民廣場 為國家 社會與八八水災的災民們祈福 供品全部捐贈基督教聖道兒童之家等慈善團體 3 目录 1 起源 1 1 農民祭田神 1 2 道教說法 1 3 佛教典故 2 祭典 2 1 普渡 2 1 1 大士爺 2 1 2 民間儀式 2 2 祭祖 2 3 祭田神 祈求豐收 3 鬥寶 4 注釋 5 參看 6 參考書目 7 研究書目 8 外部參考起源 编辑農民祭田神 编辑 中元節最初是農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 感謝大地的節日 其起源不會遲於漢代 史記 滑稽列傳 淳于髡 記載 當時農家以豬蹄 酒來祭田神 祈求五穀豐收 4 後來祭品不限於豬蹄與酒 祭祀場地也不限於農田之內 5 6 道教說法 编辑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 合稱為 三元 認為 三元 就是天官大帝 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 三官大帝 的別稱 正月十五 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正月十五日稱為 上元 天官生日 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 中元 地官生日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 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 只是減輕了一些 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 下元 水官生日 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 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 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 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 普度 佈施的祭祀儀式 佛教典故 编辑 北京广化寺的盂蘭盆節法會 主条目 目連救母 依照佛家的說法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 佛教徒舉行 盂蘭盆法會 供奉佛陀和僧人 濟度六道苦难眾生 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7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连 簡稱目連 修持甚深 以神通著稱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 死後變成了餓鬼 目連以神通看到後 十分傷心 就運用法力將飯菜拿給母親食用 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 目连大声向釋迦牟尼佛哭救 8 佛陀告訴他 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 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 置於盆中 供養十方僧人 以此般功德 其母方能濟度 9 目連依佛意行事 其母終得解脫 10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 据 佛祖统纪 记载 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 11 12 自此往后 历代帝王和人民多遵佛制 兴盂兰盆会 以报答父母 祖先恩德 13 祭典 编辑参见 三教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因宋朝儒 释 道三教合流 与農民祭祀田神 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 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饿鬼 儒家祭祀祖先及祭厲等活动结合 构成中国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14 到了宋朝的时候 由于儒 释 道三教合流的日趋明显 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 中元地官節 相結合 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 期使獲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 獲得解脫 15 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 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 變成 祭鬼 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 改以盆施餓鬼 14 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 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养 16 在農村地區一直保留祭祀田神或土地神 祈求豐收的習俗 七月十五正值初秋 是農民一年辛苦的耕作快有成果之時 於是急切祈求天神 田神的保佑豐收 祭品往往是剛收成的農作物 稱為薦新 這些活動又常與家庭祭祖活動結合 以時鮮作物祭祀祖先 6 普渡 编辑 馬來西亞華人中元法會中的祭品 從前 各地輪流進行普度 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 據說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 毆鬥事件 後來有些地方普渡便統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舉行 而香港 閩南 臺灣 潮汕則依然保持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舉行祭典 目前在台灣的中元節 機關行號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 而一般住家則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週末假日舉辦 大士爺 编辑 香港廣府族群盂蘭勝會中的大士王 一般在祭拜亡靈之前 會先祭拜一位名為面燃大士監齋羽林普渡真君的神祇 信徒多尊稱其為 大士爺 大士王 或 普渡公 相傳舊曆七月 所有在陽世的亡靈 都歸 大士爺 管理 關於 大士爺 佛教說法有數個 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故稱 大士爺 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 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 從此被稱作 大士爺 成為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 三是 面燃大士 亦作為地藏菩薩的護法神 17 道教的說法則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 面燃鬼王 為陰間諸鬼之統帥 也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受領陽間香火事宜 另 靈寶派等一些派別不是請 面燃鬼王 監齋 而是有 何將軍 喬將軍 兩神分任此職 如宋末元初林靈真所撰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寫為 北魁玄範府神虎何 喬二大聖 華人社會則多採佛教說法 各類法會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 頂生二角 青面獠牙 高大威武 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 18 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 有些慎重的信徒 在中元節時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 也有些用牌位 畫像 木石雕像祭祀 並將大士爺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 以求祭祀順利 待到七月一過 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 位 送其登天 在南洋 華僑風俗 中元普渡時 會懸掛寫著 南無渡幽拔苦無量壽佛 或 南無分衣施食阿彌陀佛 之類字樣的幢幡於大士爺神像之側 甚至是神像手上 如書 渡幽拔苦 之類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領亡靈往生佛國 若寫 分衣施食 等等詞彙 則指祈請阿彌陀佛助大士爺 平均分配紙錢 衣物 食品予眾家亡魂 民間儀式 编辑 2007丁亥年基隆 雞籠中元祭的主普壇 参见 香港盂蘭勝會和台灣中元法會 在诸多华人社会如中國大陆 香港 澳門與臺灣 新加坡 马来西亚槟城等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 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 擇日以牲禮 燒酒 糕點 糖果 水果等 甚至全豬 閩南語俗稱神豬 全羊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 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好兄弟 閩南語對幽靈的敬稱 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現時民間的 中元普渡 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 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 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 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 人們都會宰雞殺鴨 焚香燒紙 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 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 不致於為禍人間 祭祖 编辑 民間信仰相信 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 故需祭祖 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 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 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 每日晨 午 昏 供三次茶飯 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 送回時 燒紙錢衣物 稱燒 包衣 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江西 湖南 河北的一些地區 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會去掃墓 祭田神 祈求豐收 编辑 農民在這天會祭祀田神 稱為 齋田頭 除了是漢代以來的習俗 也常與秋分前後的秋社合併 農民用粉團 雞 黍 瓜 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 祝願豐收 19 5 在河北泊頭市 南皮縣的農民會持麻穀至田埂 稱為 薦新 山西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 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 虎及五穀之形祭田神 稱為 行田 忻縣農民在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 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的日子 稱為 掛鋤 延緩鎮農民會選取最高 最茂密的稻穗 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的田旛 6 鬥寶 编辑主条目 鬥寶 有些地區在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有 鬥寶 習俗 流行於士紳階層 即公開展示個人所珍藏的古董 文物 古書 珍玩 字畫等 互相比較 競爭 故曰 鬥寶 注釋 编辑 帮助 東京夢華錄 卷八 中元節 條 先數日 市井賣冥器靴鞋 幞頭帽子 金犀假帶 五彩衣服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大明會典 卷九十四 群祀四 有司祀典下 祭厲 凡各府州縣 每歲春清明日 秋七月十五日 冬十月一日 祭無祀鬼神 中央社 2009 09 13 史記 滑稽列傳 淳于髡 者臣從東方來 見道旁有禳田者 操一豚蹄 酒一盂而祝曰 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 穰滿家令之齋田頭殆即佔禳田之佁歟 5 0 5 1 中元節 2017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0 6 0 6 1 6 2 中元節 2017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28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盂兰盆经 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 忆所生父母 为作盂兰盆 施佛及僧 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盂兰盆经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欲度父母 报乳哺之恩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 不见饮食 皮骨连立 目连悲哀 即以钵盛饭 往饷其母 母得钵饭 即以左手障钵 右手搏食 食未入口 化成火炭 遂不得食 目连大叫 悲号涕泣 驰还白佛 具陈如此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盂兰盆经 佛告目连 十方众生 七月十五日 僧自恣时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具饭 百味五果 汲灌盆器 香油锭烛 床敷卧具 尽世甘美以著盆中 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当此之日 一切圣众 或在山间禅定 或得四道果 或在树下经行 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 或十地菩萨大人 权现比丘 在大众中 皆同一心 受钵和罗饭 具清净戒 圣众之道 其德汪洋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 现世父母 六亲眷属 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 衣食自然 若父母现在者 福乐百年 若七世父母生天 自在化生 入天华光 西晋竺法护译 佛说盂兰盆经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 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佛祖统纪 卷三十七载 大同四年 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释氏六帖 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 即以盆施诸寺 法苑珠林 国家大寺 如长安西明寺 慈恩寺等 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 并有送盆官人 来者不一 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 14 0 14 1 盂蘭盆法會 永久失效連結 盂蘭盆法會 2011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6 慶祝盂蘭盆法會 2011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2 18 地藏靈感記 記載 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永安里謝氏 夜夢其祖先泣訴 家有鬼 不能進 於是謝氏率其一家 虔誠誦念地藏菩薩名號經典 焚香叩請地藏菩薩 夜中 夢見 面燃大士 前來說法 曰此鬼為前世冤親 誦念佛號可迴向之 即可化解 其家主夢中語大士曰 我乃祈請地藏菩薩 尊神乃觀音大士化身 何幸駕臨 大士笑曰 諸佛同體 何起分別 地藏即不可擁護乎 存档副本 2011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3 清顾禄 清嘉录 七月 斋田头 中元 农家祀田神 各具粉团 鸡黍 瓜蔬之属 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 谓之斋田头參看 编辑朝鮮中元節 日本盂蘭盆節 越南盂蘭盆節 琉球御中元參考書目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佛說盂蘭盆經 东京梦华录 卷八 中元节 条 盂兰盆会的来源 永久失效連結 周樹佳 香港民間風土記憶 叁 研究書目 编辑Stephen F Teiser 太史文 著 侯東旭譯 幽靈的節日 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外部參考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林百欣親臨深水步區 向長者派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 www legco gov hk yr05 06 chinese panels ha papers ha1209cb2 576 6c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s web archive org web 20120311212205 http www etsang net article art088 htm 餐馆为老人派米每人十斤 香港明星来助阵 永久失效連結 市區的盂蘭勝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大學圖書館數碼化項目 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華人 amp oldid 7506592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