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結構現實主義

結構現實主義(英語:Structural Realism),又稱新現實主義(英語:Neorealism),是一种将安全作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因素的理论,而權力是國家追求安全的手段。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出版的著作《国际政治理论》為該理論代表作品。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新现实主义,成形于美國政治科学研究,是對古典现实主义的重新阐释。新現實主義,在米爾斯海默區分下,又分为守势現实主义攻勢现实主义

源流

华尔兹,於1979年的奠基作品《國際政治理論》英语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中,稱自己的理論為「結構現實主義」,但他也有文章自我引述為「新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認為古典現實主義化約論(reductionism),是以個體層次(unit level)試圖對整體做出解釋,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論。

在這樣的概念脈絡下新現實主義轉而從結構的角度來探討國際關係,認為國際關係之結構是由國際政治上權力分配的結果而決定。結構,制約並影響國家之長期戰略與外交政策。國家,為國際關係的主要行為者,但在結構現實主義的框架下,國家間並無功能上的分殊。影響各國對外政策的因素並非國家內部之歧異,而主要是國家在國際結構中所處不同的位置。

理論假說

在保持現實主義以經驗為依據的觀察上,國際關係是由互相對立的關係所組成的。新現實主義者指出這是國際系統的無政府架構造成的。他們拒絕解釋國家內部的特徵,視其為單一完整的行為者。主張國與國之間因為相對利益和平衡而不得不對抗權力的集中。與現實主義不同的是,新現實主義試圖採取科學和更為實證性的方式。

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

批評

  1. 假設國家是一元化的行為者(unitary actor),實際上國家中的官僚機構、利益團體可能是衝突的,最後作出不理性決策。
  2. 假設國家為理性的行為者,會根據其在體系、結構中的位置考量而理性行為,事實上國家常常不這麼做。
  3. 預測效力上,有見林不見樹的批評。不過簡約性同時也是該理論的優點。
  4. 關於對權力的解釋,傳統現實主義認為對權力的追求根植於人性,權力是國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現實主義則強調權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國家目標的有效手段,國家追求的最終目標是安全,而不是權力。

主要人物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結構現實主義,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政治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1年10月11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另見其他需要政治專家關注的頁面, 英語, structural, realism, 又稱新現實主義, 英語, neorealism, 是一种将安全作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因素的理论, 而權力是國家追求安全的手段, 1979年, 肯尼斯, 华尔兹出版的著作, 国际政治理论, 為該理論代表作品,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同,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 主导了国际关系理.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政治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1年10月11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另見其他需要政治專家關注的頁面 結構現實主義 英語 Structural Realism 又稱新現實主義 英語 Neorealism 是一种将安全作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因素的理论 而權力是國家追求安全的手段 1979年 肯尼斯 华尔兹出版的著作 国际政治理论 為該理論代表作品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同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 主导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新现实主义 成形于美國的政治科学研究 是對古典现实主义的重新阐释 新現實主義 在米爾斯海默區分下 又分为守势現实主义和攻勢现实主义 目录 1 源流 2 理論假說 3 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 4 批評 5 主要人物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連結源流 编辑华尔兹 於1979年的奠基作品 國際政治理論 英语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中 稱自己的理論為 結構現實主義 但他也有文章自我引述為 新現實主義 結構現實主義認為古典現實主義為化約論 reductionism 是以個體層次 unit level 試圖對整體做出解釋 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論 在這樣的概念脈絡下新現實主義轉而從結構的角度來探討國際關係 認為國際關係之結構是由國際政治上權力分配的結果而決定 結構 制約並影響國家之長期戰略與外交政策 國家 為國際關係的主要行為者 但在結構現實主義的框架下 國家間並無功能上的分殊 影響各國對外政策的因素並非國家內部之歧異 而主要是國家在國際結構中所處不同的位置 理論假說 编辑在保持現實主義以經驗為依據的觀察上 國際關係是由互相對立的關係所組成的 新現實主義者指出這是國際系統的無政府架構造成的 他們拒絕解釋國家內部的特徵 視其為單一完整的行為者 主張國與國之間因為相對利益和平衡而不得不對抗權力的集中 與現實主義不同的是 新現實主義試圖採取科學和更為實證性的方式 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 编辑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 批評 编辑假設國家是一元化的行為者 unitary actor 實際上國家中的官僚機構 利益團體可能是衝突的 最後作出不理性決策 假設國家為理性的行為者 會根據其在體系 結構中的位置考量而理性行為 事實上國家常常不這麼做 預測效力上 有見林不見樹的批評 不過簡約性同時也是該理論的優點 關於對權力的解釋 傳統現實主義認為對權力的追求根植於人性 權力是國家追求的目的 而新現實主義則強調權力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實現國家目標的有效手段 國家追求的最終目標是安全 而不是權力 主要人物 编辑肯尼斯 华尔兹 約翰 米爾斯海默 羅伯特 傑維斯 羅伯特 吉爾平 约瑟夫 格里科 英语 Joseph Grieco 斯耐德 英语 Jack Snyder political scientist 史蒂芬 華特 英语 Stephen M Walt 蘭德爾 施韋勒 英语 Randall Schweller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結構現實主義 amp oldid 7079276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