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邵族

邵族邵語ThauThao),是一個臺灣的原住民族,聚居於南投縣日月潭雨社山一帶。[2][3]

邵族
Thau
邵族杵音
總人口
837人(2023年2月)[1]
分佈地區
台灣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
語言
邵語中華民國國語臺灣話
宗教信仰
邵族祖靈信仰基督宗教道教
相关族群

歷史

 
清治時期鳳山縣山豬毛等社邵族人
 
1949年,來自新疆的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與當時尚被稱作高山族的邵族人合影

相傳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一帶('arithan / 'ari a hundun)而來。人口甚少,但與分布在阿里山的鄒族(Cou ; Tsou)在血緣、祭典、語言相當不同,能證明並不是其中一支;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政府亦名之為「化番」(歸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4] 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從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邵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且發起正名運動。[5] 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原住民部族之一。[6]

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敬畏自然,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治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人口數少,約830人左右,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曾使八成以上邵族人之居所倒塌,因此震後部分族人曾暫時遷往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居住。

邵族聚落

卲族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群。水社( Sui Soalian 水沙連)是日治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現在則以伊達邵(Ita Thao /Baraubaw貍撈某,日月村,舊稱德化社)為中心。另一主要的聚落為位於水里鄉頂崁村雨社山聚落(Taypina/Tuapinaa大坪林)。少部分居住於水里民和村益則坑(Aksa)一帶,其餘族人散居於各地。

文化祭典

邵族歲時祭儀

  • Malhakath 陸稻整園祭,農曆2月20日
  • Azazak Pudaqu 試播種儀式、Pudaqu播種前祭(試種)(第一天),農曆3月1日
  • Mulalu Pakpari 播種後祭(第三天),農曆3月3日
  • Lhalhaishin 鞦韆祭,農曆3月4日
  • Muripnu 水田整田祭,農曆5月20日
  • Muramaz 水田祈安祭,農曆6月3日
  • Muripnu 水田整田祭,農曆6月13日
  • Muramaz 水田祈安祭,農曆6月20日
  • Muripnu 水田整田祭、Mashakshupak頭人家氏族祭祖,農曆6月25日
  • Matansuun 狩獵祭,農曆7月1日
  • Matansuun pintuza 白鰻祭,農曆7月3日
  • Mashtatun 舂石音,農曆7月29日
  • Lus'an 邵族新年/祖靈祭,農曆8月1日

慶典有大、小之分。小過年為期3天,該年度沒有主祭者(邵語:Pariqaz)。大過年則有主祭者,農曆8月4日必須興建祖靈屋(邵語:hanan),維持將近1個月。大過年方能聽到平時不許輕易吟唱的Lus'an(祖靈祭)禁歌,以歌聲愉悅祖靈,凝聚族群認同意識與向心力。

  • Mukaani'an 陸稻墾林祭,農曆12月20日

邵族七大氏族

 
祖靈籃
  • 袁:Lhkashnawanan
  • 石:Lhkatafatu
  • 毛:Lhkapamumu
  • 陳:Lhkahihian
  • 高:Lhkatanamarutaw
  • 丹:Tanakyuwan
  • 白(筆):Shapiz

各氏族在歲時祭儀當中有各自負責的項目。例如袁、石兩氏族為頭人,專事農曆6月25日的頭人家氏族祭祖(邵語:Mashakshupak)。7月1日早上舉行的狩獵祭(邵語:Matansuun)及7月3日的白鰻祭(邵語:Matansuun pintuza),族人需迎請祖靈籃(邵語:Ulalaluan、台語:公媽藍)到這兩個姓氏的頭人家屋前,再由祭司(邵語:Shinshii、台語:先生媽)舉行儀式。另外農曆7月最後一天傍晚的杵音儀式(邵語:Mashtatun)需在袁氏頭人家屋內舉行,並於每年歲時祭儀前負責報訊(邵語:Munshirishiri)的任務。

毛姓氏族擔任農曆8月1日除穢祭(邵語稱Titishan,除穢儀式)的祭司,依據過去傳統習俗在農曆7月1日,部落的男性都會到山上狩獵,至農曆7月最後一天晚上,聽見部落女性開始敲打杵音的樂音,才會返回部落。次日清晨再度來到毛氏家屋前,由毛氏長老以山棕葉沾酒糟,在手臂與武器上擦拭,口中唸著吉祥、庇佑之禱詞,將一年的晦氣除去,正因毛氏長老為除穢之祭司,舉凡上山狩獵回來、播種祭搭建鞦韆的啟用…等有關於除穢、吉祥的儀式,都必須到毛氏家屋門前祭祀、除穢與祈福。

陳、高兩氏族為paruparu鑿齒儀式者,農曆8月3日的鑿齒儀式(邵語:Paru nipin)為邵族的成年禮,由高、陳兩位氏族長老擔任。此外,年祭期間凡有主祭產生而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也交由paruparu來領導,例如飲公酒(邵語:Tantaun miqilha tuqtuq,華語或翻譯成逐家會飲)、輪流在陳高兩家門前的右側搭建祖靈屋、負責領唱及教唱祖靈歌謠,都是由paruparu負責。

由於丹、白兩氏族來自從前頭社大坪林的邵族系統,後來才移居至水社伊達邵系統當中,因而他們沒有被賦與分工。

白鹿傳說

(`99李壬癸田調資料,共202句,可分為十六段) (以下列出故事結構,但與邵族目前口傳的版本有部分出入)

  • 一、原住嘉義,與「鄭軍」對抗後,遷於阿里山,並開始打獵追山鹿。
  • 二、追山鹿到東埔、益則坑、白山與湖,(山鹿消失處長出了茄冬樹)。轉追山羌與漁獵曲腰魚。
  • 三、山鹿化身白衣美少女託夢,建立家園並定居下來。
  • 四、但有人想把此地豐富的收穫帶回給原鄉家人,就回到阿里山。
  • 五、阿里山的族人商議整個部族一起遷徙。
  • 六、留下不想遷徙的人在阿里山,大部份的人都跟著走上遷徙的征途了。
  • 七、再次經過東埔、有人就留下來建立家園。
  • 八、三天後再次回到了白山與湖的美地。
  • 九、定居後面臨敵手布農族和泰雅族覬覦新的家園,這個地方就是日月潭。
  • 十、族人商議到拉魯島躲避敵手的攻擊。
  • 十一、各家發言:高家、袁家與石家合作,一起做樟木舟渡湖到拉魯島上去。
  • 十二、各家造船巧妙各不同,終於拉魯島上的人多了起來。
  • 十三、後來敵手變少了,族人就散居到日月潭的週圍定居並發展成好多個社區。
  • 十四、定居後他們多種茄冬樹,族人就更加倍的繁衍開來。
  • 十五、「清軍」開山時砍倒了很多茄冬樹,族人也開始變少了。
  • 十六、就這樣,茄冬樹就成為邵族人的精神象徵。
 
邵族服飾

文化特點

  • 頭目平時是部落祭典儀式的決策者與社會事務的仲裁者,職位通常由長子世襲制[7]
  • 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杵歌和杵音(打獵歌與迎賓歌) [8]
  • 宗教信仰乃是「Ulalaluan」祖靈籃的祭祀(又稱公媽籃)。 [9][10]

其他

註釋

  1. ^ "邵族"[1]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2023年3月14日查閱.
  2. ^ 2.0 2.1 謝世忠等人,"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第五期委託研究─布農族、邵族",臺北市:原民會,2008年11月.ISBN 978-986-01-6323-0
  3. ^ 3.0 3.1 蔡培慧,"卡社群"[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2年查閱.
  4. ^ 洪麗完,"水社「化番」"[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2012年查閱.
  5. ^ "原住民文化"[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2年查閱.
  6. ^ 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臺灣日月潭邵族部落原特色全導覽",97年度原住民族部落產業發展計劃,2008年.
  7. ^ 邵族.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8-07-08]. (原始内容于2018-07-13) (中文(繁體)). 
  8. ^ YouTube上的邵族杵音
  9. ^ 邵族年祭.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 2009-04-23 [2018-07-10]. (原始内容于2018-07-13) (中文(繁體)). 
  10. ^ 唐美君; 陳奇祿. 《日月潭邵族的宗教。刊於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 台北: 南天書局. 1996: 頁99-124. 

參考文獻

  • 陳計堯,2005,「邵族」與「鄒族」:日治時期對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知識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no. 24:205-41。
  • 陳莉環,2006,口傳文學:邵族歌謠文化意涵之研究。臺灣文獻 57,no. 4:413-67。
  • 陳聖昌,2002,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力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陳叔倬,2002,生物人類學在族群分類的角色:以邵族正名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9:90-115。
  • 陳永龍,2003,重讀水沙連:從水域文化之保育理述邵族生存抗爭。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 鄧相揚、許木柱,2000,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洪淑玲,2005,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洪汶溶,1991,邵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 黃美金,2000,邵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
  • 黃森泉,1998,日月潭邵族之鄉土文化。原住民教育季刊,no. 12:61-79。
  • 簡史郎,1999,青嶂白波 雲水飛動:日月潭邵族的歷史與現況。歷史月刊,no. 143:72-76。
  • 簡史朗故事採集,2006,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The Long Haired Spirit of Sun Moon Lake: Stories from the Thao Tribe)。台北:新自然主義。
  • 賴靈恩,2006,邵族杵音與歌謠複音現象之關係:以lus'an祭儀為例。臺灣音樂研究,no. 2:101-18。
  • 李壬癸、吳榮順,2003,日月潭邵族的非祭儀性歌謠。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60:115-62。
  • 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昭鈺,2004,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秀玉,2002,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 劉秋月,2003,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台原。
  • 王鈺婷,2002,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 魏心怡,2001,邵族儀式音樂體系之研究。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論文。
  • 謝佳君,2003,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謝世忠、蘇裕玲,1998,傳統、出演、與外資:日月潭德化社邵族豐年節慶的社會文化複象。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no. 53:145-72。
  • 周美淑,2004,人、家戶與爐主(lotsu):邵族的人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孫大川總策劃,2016,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7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台北:新自然主義。

參閲

外部連結

歌謠

邵族, 邵語, thau或thao, 是一個臺灣的原住民族, 聚居於南投縣日月潭及雨社山一帶, thau杵音總人口837人, 2023年2月, 分佈地區台灣南投縣魚池鄉, 水里鄉語言邵語,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話宗教信仰祖靈信仰, 基督宗教, 道教相关族群屬於臺灣南島民族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分類, 台湾主题, 人类学主题, 目录, 歷史, 聚落, 文化祭典, 七大氏族, 白鹿傳說, 文化特點, 其他, 註釋, 參考文獻, 參閲, 外部連結, 歌謠歷史, 编辑, 清治時期鳳山縣山豬毛等社人, 1949年. 邵族 邵語 Thau或Thao 是一個臺灣的原住民族 聚居於南投縣日月潭及雨社山一帶 2 3 邵族Thau邵族杵音總人口837人 2023年2月 1 分佈地區台灣南投縣魚池鄉 水里鄉語言邵語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話宗教信仰邵族祖靈信仰 基督宗教 道教相关族群屬於臺灣南島民族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邵族 分類 台湾主题 人类学主题 目录 1 歷史 1 1 邵族聚落 2 文化祭典 2 1 邵族七大氏族 3 白鹿傳說 4 文化特點 5 其他 6 註釋 7 參考文獻 8 參閲 9 外部連結 9 1 歌謠歷史 编辑 清治時期鳳山縣山豬毛等社邵族人 1949年 來自新疆的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與當時尚被稱作高山族的邵族人合影 相傳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 阿里山 一帶 arithan ari a hundun 而來 人口甚少 但與分布在阿里山的鄒族 Cou Tsou 在血緣 祭典 語言相當不同 能證明並不是其中一支 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 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 但該族到底是屬於 高山族 或者是 平埔族 學界並無定見 清政府亦名之為 化番 歸化生番 既不是 熟番 也不是 生番 4 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 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 從文化 服飾 體質等特徵來看 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 邵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 且發起正名運動 5 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原住民部族之一 6 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 敬畏自然 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治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 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 人口數少 約830人左右 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曾使八成以上邵族人之居所倒塌 因此震後部分族人曾暫時遷往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居住 邵族聚落 编辑 卲族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群 水社 Sui Soalian 水沙連 是日治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 現在則以伊達邵 Ita Thao Baraubaw貍撈某 日月村 舊稱德化社 為中心 另一主要的聚落為位於水里鄉頂崁村的雨社山聚落 Taypina Tuapinaa大坪林 少部分居住於水里民和村益則坑 Aksa 一帶 其餘族人散居於各地 文化祭典 编辑邵族歲時祭儀 Malhakath 陸稻整園祭 農曆2月20日 Azazak Pudaqu 試播種儀式 Pudaqu播種前祭 試種 第一天 農曆3月1日 Mulalu Pakpari 播種後祭 第三天 農曆3月3日 Lhalhaishin 鞦韆祭 農曆3月4日 Muripnu 水田整田祭 農曆5月20日 Muramaz 水田祈安祭 農曆6月3日 Muripnu 水田整田祭 農曆6月13日 Muramaz 水田祈安祭 農曆6月20日 Muripnu 水田整田祭 Mashakshupak頭人家氏族祭祖 農曆6月25日 Matansuun 狩獵祭 農曆7月1日 Matansuun pintuza 白鰻祭 農曆7月3日 Mashtatun 舂石音 農曆7月29日 Lus an 邵族新年 祖靈祭 農曆8月1日慶典有大 小之分 小過年為期3天 該年度沒有主祭者 邵語 Pariqaz 大過年則有主祭者 農曆8月4日必須興建祖靈屋 邵語 hanan 維持將近1個月 大過年方能聽到平時不許輕易吟唱的Lus an 祖靈祭 禁歌 以歌聲愉悅祖靈 凝聚族群認同意識與向心力 Mukaani an 陸稻墾林祭 農曆12月20日邵族七大氏族 编辑 祖靈籃 袁 Lhkashnawanan 石 Lhkatafatu 毛 Lhkapamumu 陳 Lhkahihian 高 Lhkatanamarutaw 丹 Tanakyuwan 白 筆 Shapiz各氏族在歲時祭儀當中有各自負責的項目 例如袁 石兩氏族為頭人 專事農曆6月25日的頭人家氏族祭祖 邵語 Mashakshupak 7月1日早上舉行的狩獵祭 邵語 Matansuun 及7月3日的白鰻祭 邵語 Matansuun pintuza 族人需迎請祖靈籃 邵語 Ulalaluan 台語 公媽藍 到這兩個姓氏的頭人家屋前 再由祭司 邵語 Shinshii 台語 先生媽 舉行儀式 另外農曆7月最後一天傍晚的杵音儀式 邵語 Mashtatun 需在袁氏頭人家屋內舉行 並於每年歲時祭儀前負責報訊 邵語 Munshirishiri 的任務 毛姓氏族擔任農曆8月1日除穢祭 邵語稱Titishan 除穢儀式 的祭司 依據過去傳統習俗在農曆7月1日 部落的男性都會到山上狩獵 至農曆7月最後一天晚上 聽見部落女性開始敲打杵音的樂音 才會返回部落 次日清晨再度來到毛氏家屋前 由毛氏長老以山棕葉沾酒糟 在手臂與武器上擦拭 口中唸著吉祥 庇佑之禱詞 將一年的晦氣除去 正因毛氏長老為除穢之祭司 舉凡上山狩獵回來 播種祭搭建鞦韆的啟用 等有關於除穢 吉祥的儀式 都必須到毛氏家屋門前祭祀 除穢與祈福 陳 高兩氏族為paruparu鑿齒儀式者 農曆8月3日的鑿齒儀式 邵語 Paru nipin 為邵族的成年禮 由高 陳兩位氏族長老擔任 此外 年祭期間凡有主祭產生而舉行一系列的活動 也交由paruparu來領導 例如飲公酒 邵語 Tantaun miqilha tuqtuq 華語或翻譯成逐家會飲 輪流在陳高兩家門前的右側搭建祖靈屋 負責領唱及教唱祖靈歌謠 都是由paruparu負責 由於丹 白兩氏族來自從前頭社大坪林的邵族系統 後來才移居至水社伊達邵系統當中 因而他們沒有被賦與分工 白鹿傳說 编辑 99李壬癸田調資料 共202句 可分為十六段 以下列出故事結構 但與邵族目前口傳的版本有部分出入 一 原住嘉義 與 鄭軍 對抗後 遷於阿里山 並開始打獵追山鹿 二 追山鹿到東埔 益則坑 白山與湖 山鹿消失處長出了茄冬樹 轉追山羌與漁獵曲腰魚 三 山鹿化身白衣美少女託夢 建立家園並定居下來 四 但有人想把此地豐富的收穫帶回給原鄉家人 就回到阿里山 五 阿里山的族人商議整個部族一起遷徙 六 留下不想遷徙的人在阿里山 大部份的人都跟著走上遷徙的征途了 七 再次經過東埔 有人就留下來建立家園 八 三天後再次回到了白山與湖的美地 九 定居後面臨敵手布農族和泰雅族覬覦新的家園 這個地方就是日月潭 十 族人商議到拉魯島躲避敵手的攻擊 十一 各家發言 高家 袁家與石家合作 一起做樟木舟渡湖到拉魯島上去 十二 各家造船巧妙各不同 終於拉魯島上的人多了起來 十三 後來敵手變少了 族人就散居到日月潭的週圍定居並發展成好多個社區 十四 定居後他們多種茄冬樹 族人就更加倍的繁衍開來 十五 清軍 開山時砍倒了很多茄冬樹 族人也開始變少了 十六 就這樣 茄冬樹就成為邵族人的精神象徵 邵族服飾文化特點 编辑頭目平時是部落祭典儀式的決策者與社會事務的仲裁者 職位通常由長子世襲制 7 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杵歌和杵音 打獵歌與迎賓歌 8 宗教信仰乃是 Ulalaluan 祖靈籃的祭祀 又稱公媽籃 9 10 其他 编辑該族與南投縣仁愛鄉過坑中正村之布農族卓社群人有合作與通婚關係 2 3 註釋 编辑 邵族 1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 2023年3月14日查閱 2 0 2 1 謝世忠等人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 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第五期委託研究 布農族 邵族 臺北市 原民會 2008年11月 ISBN 978 986 01 6323 0 3 0 3 1 蔡培慧 卡社群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2012年查閱 洪麗完 水社 化番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2012年查閱 原住民文化 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12年查閱 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 臺灣日月潭邵族部落原特色全導覽 97年度原住民族部落產業發展計劃 2008年 邵族 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8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3 中文 繁體 YouTube上的邵族杵音 邵族年祭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 2009 04 23 2018 07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3 中文 繁體 唐美君 陳奇祿 日月潭邵族的宗教 刊於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 台北 南天書局 1996 頁99 12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參考文獻 编辑陳計堯 2005 邵族 與 鄒族 日治時期對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知識建構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 no 24 205 41 陳莉環 2006 口傳文學 邵族歌謠文化意涵之研究 臺灣文獻 57 no 4 413 67 陳聖昌 2002 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力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叔倬 2002 生物人類學在族群分類的角色 以邵族正名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no 59 90 115 陳永龍 2003 重讀水沙連 從水域文化之保育理述邵族生存抗爭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鄧相揚 許木柱 2000 臺灣原住民史 邵族史篇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淑玲 2005 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汶溶 1991 邵族音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金 2000 邵語參考語法 台北 遠流 黃森泉 1998 日月潭邵族之鄉土文化 原住民教育季刊 no 12 61 79 簡史郎 1999 青嶂白波 雲水飛動 日月潭邵族的歷史與現況 歷史月刊 no 143 72 76 簡史朗故事採集 2006 邵族 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The Long Haired Spirit of Sun Moon Lake Stories from the Thao Tribe 台北 新自然主義 賴靈恩 2006 邵族杵音與歌謠複音現象之關係 以lus an祭儀為例 臺灣音樂研究 no 2 101 18 李壬癸 吳榮順 2003 日月潭邵族的非祭儀性歌謠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no 60 115 62 李宜蓁 2000 日月神教重出江湖 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昭鈺 2004 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玉 2002 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 以邵族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劉秋月 2003 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森櫻 2004 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 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田哲益 達西烏拉彎 畢馬 2002 台灣的原住民 邵族 台北 台原 王鈺婷 2002 拜公媽 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魏心怡 2001 邵族儀式音樂體系之研究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音樂碩士論文 謝佳君 2003 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 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 蘇裕玲 1998 傳統 出演 與外資 日月潭德化社邵族豐年節慶的社會文化複象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no 53 145 72 周美淑 2004 人 家戶與爐主 lotsu 邵族的人觀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敏耀 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 兼論其 紀水沙連 之內容與意涵 成大中文學報 第42期 2013年9月 頁137 182 孫大川總策劃 2016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7邵族 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台北 新自然主義 參閲 编辑拉魯 毛王爺 骨宗事件 郭百年事件外部連結 编辑邵族大事紀 後九二一大地震的邵族 We Are THAO 卲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邵族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鄧相揚 邵族 ulalaluwan 正名之芻議 永久失效連結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南島語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邵族大過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蠡測彙鈔 清 鄧傳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征集 清 藍鼎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搶救瀕危邵族 應有更高規格機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歌謠 编辑 邵族杵音與歌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呂炳川錄製 臺灣音樂館典藏 魚池鄉水社村邵族豐年祭歌謠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呂炳川錄製 臺灣音樂館典藏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邵族 amp oldid 7635098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