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英語: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Americas),是指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生活在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民族及其後代。

美洲原住民
目前人口分布占当地百分比 (不包括麦士蒂索人桑博人)
總人口
超過七千萬
分佈地區
 墨西哥27,500,000(2019)[1]
 危地马拉8,000,000(2019)[1]
 玻利维亚5,500,000(2019)[1]
 美國4,300,000(2019)[1]
 秘魯4,000,000(2019)[1]
 加拿大1,630,000(2016)[2]
 智利1,600,000(2019)[1]
 哥伦比亚1,500,000 (2019)[1]
 厄瓜多尔1,100,000 (2019)[1]
 阿根廷1,000,000 (2019)[1]
 巴西950,000 (2019)[1]
 委內瑞拉900,000 (2019)[1]
語言
美洲原住民语言,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荷兰语
宗教信仰
多个美洲原住民族群画像
美洲原住民
各原住民語系的分佈
民族分佈

美洲原住民在距今一萬到兩萬年前抵達美洲,在遺傳上,亦被證實為古西伯利亞人的直系後裔,[3]經過長期的不斷遷移與推進,最終散佈到美洲全境。美洲原住民並非單一民族,亦非單一語系,而有數十種以上的語系。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許多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文化的部落

儘管某些美洲原住民傳統上是狩獵採集者(特別是在亞馬遜盆地生活的族群,很多迄今仍維持這種生活方式),但仍有許多族群從事水產養殖農耕(儘管有些社會嚴重依賴農耕,有些則實行農耕、狩獵、採集相混合的生活方式)[4]。某些地區的原住民建造了紀念性建築、龐大而有組織的城市、城邦酋邦王國甚至帝國。而阿茲特克印加瑪雅在西元16世紀前為當中的最先進者(是指其政治和社會上)。他們對工程建築數學天文學寫作物理學醫學種植灌溉地質學採礦雕塑冶金都有廣泛的了解。

美洲有許多國家迄今仍有相當多的原住民在當地生活,尤其是玻利維亞加拿大厄瓜多爾格陵蘭危地馬拉波多黎各 墨西哥秘魯美國。在美洲,至少有一千種不同的原住民語言,諸如克丘亞語艾馬拉語瓜拉尼語瑪雅語納瓦特爾語等,迄今仍有數以百萬計的母語使用者。如同大多數文化,許多美洲原住民既保留了傳統(如宗教、社會組織和生活模式),亦滿足於現代需求,但仍有一些原住民遠離西方文化,甚至還有幾個未接觸部落

名稱 编辑

美洲原住民在15世紀末之前本來並沒有統一的稱法。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因此將此地的原住民稱作「印度人」(西班牙語:「indios」),後人雖然發現了錯誤,但是原有稱呼已經普及,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西印度人」,在必要時為了區別,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漢語翻譯時直接把「西印度人」這個單詞翻譯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煩,到目前仍為最普及的用法。20世紀,許多美洲國家美洲原住民的地位有了明顯改善,一些政府機構或民間組織開始對「印第安人」這一名稱進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被稱為「第一民族」等等。

歷史 编辑

遷移 编辑

原始人遷移到美洲的精確時間和方式,目前學術界仍有爭議[5][6]。但從目前的考古基因證據所見,北美洲和南美洲為人類最遲抵達的大陸[5]。約在50,000至17,000年前威斯康辛冰期(Wisconsin glaciation),海面下降了大約130至160公尺,水深只有幾十米的白令海峽袒露出了一座陸橋,連接起了亞洲東北部(楚科奇)和美洲西北部(阿拉斯加),成為亞、美兩洲的天然通道[7][8]。推測當時以獵取猛獁鹿類為生的古西伯利亞狩獵採集者穿過白令陸橋來到了美洲,成為美洲人的祖先。阿拉斯加之所以成為冰河避難所,很可能是因為降雪量低。而勞倫太冰蓋當時覆蓋了大部份北美洲,這些史前時代人類很可能被困在阿拉斯加達數千年之久[9][10]。直至大約16,500年前冰川開始融化,才允許人們向東、南方移動進入今加拿大[6][11][12] 。科學家相信,這些人尾隨著更新世巨型動物群穿過勞倫太和科迪勒拉冰蓋之間的無冰走廊進入今美國本土各地,並一路向南移[13]

另一條進入美洲的路徑很可能是沿北太平洋海岸从北美洲西北海岸向南,一路去到南美洲(陆上步行或近海划船)[14]。考古證據顯示,在上一次冰河時期後,海面上升了120公尺[15]

人口銳減 编辑

16世紀後入侵美洲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美洲原住民是毀滅性的災難。如今,拉丁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歐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的后代。而北美的美洲原住民被赶入印第安保留地

欧洲人入侵前,美州原住民总数已經達到了1千万至1亿(具体数字不确定),和歐洲殖民者的戰爭及其引入的外來流行性疾病是造成绝大多数美洲原住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那之前,欧洲人已对很多流行疾病有着免疫力,而美洲原住民却没有接触过这些病毒(如天花),对美洲原住民造成毁灭性影响;同时,只存在于美洲而旧大陆人从未接触过的病毒,旧大陆人对此没有抵抗力(如梅毒),同样传染到整個旧大陆。

遺傳現況 编辑

儘管今天的美洲原住民大多都是混血,但仍然能夠在一些人口稀少、瀕臨消失的未接觸部落中尋找原始美洲人的遺傳證據,以進行相關的研究。

在 Patrick Tierney 所著的 Darkness in El Dorado 書中指出,原始部落居民不斷被現代外來文明侵擾,成為了礦工或被傳教士欺騙引誘等。[16]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不僅人口數稀少,也面臨巴西政府的開疆計劃,壓迫其生存空間,隨著巴西軍隊的駐紮,不守規矩的士兵與部落婦女有染生下麥士蒂索人,並可能傳播現代人的疾病

農業 编辑

美洲原住民所培育出的玉米馬鈴薯番薯木薯鳳梨辣椒番茄菸草古柯可可藜麥酪梨火龍果熱情果、黑龜豆、棉豆花生番荔枝番石榴芡歐鼠尾草南瓜雲呢拿草莓等作物在15世紀後散播到全世界,對全球現代社会影響深遠。

文化 编辑

美洲原住民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和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語言。在歷史上美洲原住民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其中最發達的有中美洲阿茲提克帝國和南美洲印加帝國。美洲原住民中的瑪雅人發明了瑪雅文字,對天文學的研究造詣也相當深入。

然而,自西方開始殖民美洲後,美洲原住民人數銳減,大多文明現已多數沒落。而且由於西方殖民者對於原住民文化的迫害、殺戮和毀滅,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也已經不多。目前,對於美洲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美洲各國亦開始大力發掘古代原住民文化。

另外,美洲原住民曾被誤認為是紅種人,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後來才知道這些是歐洲人對美洲原住民赭面(面部塗紅顏料)習俗的誤解。

知名美洲原住文明有如下

基因 编辑

 
美洲原住民的祖源與遷徙路徑。[17]

目前有關美洲原住民的遺傳學研究,包含了對Y染色體單倍群(Y-DNA haplogroup)和線粒體單倍群(mtDNA haplogroup)的研究。Y-DNA由父親傳給兒子,mtDNA則由母親傳給兒女。[18] 常染色體「atDNA」標記亦會被用作研究,但有別於mtDNA和Y-DNA,它們會顯著地混合,[19]主要是用於量度和比較整個基因組中來自不同大陸族群的基因混合比例和相關的種群瓶頸[19]

目前的科學研究,認為美洲原住民是古西伯利亞人的直系後裔,古西伯利亞人是由早期東亞人與北歐亞人混合形成。[17]


美洲原住民的DNA與歐亞大陸人有著緊密關係,尤其是西伯利亞人如凯特人塞爾庫普人楚科奇人科里亞克人等民族父系單倍群與美洲原住民相近[20]。人類學家普遍同意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葉尼塞河以東一帶,此地區目前亦為最大比率的單倍群Q-M242攜帶者凯特人(92.8%)的聚居地[21][22]

在父系血緣上,美洲原住民男性的Y染色體主要屬於單倍群Q(源自古西伯利亞人,在歐亞大陸上常見於西伯利亞人、土庫曼人阿卡人等)、亦有少部分為單倍群C2a(來自新西伯利亞人,是哈薩克人蒙古人通古斯人的常見父系)。

另外受到與歷史時期歐洲人通婚的影響,使現代美洲原住民亦混有單倍群R1(歐洲人的主要單倍群)。

但也有少數一些民族例外,如加拿大的奇佩瓦揚人有62.5%男性屬於單倍群P1(這個單倍群為Q和R的共同祖先,見於西伯利亞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但罕見於其他歐亞大陸人。)[23]


以下為目前所知的美洲原住民男性的Y-DNA單倍群分佈:

族群 語言 地區 n 單倍群C百份比 單倍群Q百份比 單倍群R1百份比 其他單倍群百份比 參考文獻
阿爾岡昆人[註 1]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東北部 155 7.7 33.5 [24] 38.1 20.6 Bolnick 2006[25]
阿帕奇族 納-德內語系 美國西南部 96 14.6 78.1 5.2 2.1 Zegura 2004[26]
阿薩巴斯卡人[註 2] 納-德內語系 北美洲西部 243 11.5 70.4 18.1 Malhi 2008[27]
切羅基人 易洛魁語系 美國東南部 30 50.0 46.7 3.3 Malhi 2008[27]
夏延族 阿爾吉克語系 美國 44 16 61 16 7 Zegura 2004[26]
奇布恰人[註 3] 奇布恰語系 巴拿馬 26 100 Zegura 2004[26]
奇佩瓦揚族 納-德內語系 加拿大 48 6 31 [28] P1(xQ) 62.5%。但另有研究鑒定為R(xR2)或R1b,科學家目前還在爭論中
.[29]
)
Bortoloni 2003[30]
歐及布威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東部 97 4.1 15.9 [31] 50.5 29.9 Bolnick 2006[25]
多格里布族 納-德內語系 加拿大 37 35.1 45.9 [32] 8.1 10.8 Dulik 2012[33]

節人[註 4]

節語系 巴西 51 92 [34] 8 Bortoloni 2003[30]
瓜拉尼人 圖皮語系 巴拉圭 59 86 [35] 9 5 Bortoloni 2003[30]
印加人 克丘亞語系 祕魯 11 78 [36] 11 11 Bortoloni 2003[30]
因紐特人 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 美洲北極地帶 60 80.0 11.7 8.3 Zegura 2004[26]
因紐維特人 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 加拿大 56 1.8 55.1 [37] 33.9 8.9 Dulik 2012[33]

瑪雅人

瑪雅語系 中美洲 71   87.3   12.7 Zegura 2004[26]
墨西人 墨西-索克語族 墨西哥 12 100 Zegura 2004[26]
墨西特克人 歐托-曼格語系 墨西哥 28 93 7 Zegura 2004[26]
穆斯科吉人[註 5] 穆斯科吉語系 美國東南部 36   2.8   75 [38] 11.1 11.1 Bolnick 2006[25]
納瓦人 猶他-阿茲特克語系 墨西哥 17 94 6 Malhi 2008[27]
納瓦荷人 納-德內語系 美國西南部 78 1.3 92.3 2.6 3.8 Zegura 2004[26]
托荷洛奧登族 猶他-阿茲特克語系 美國東南部 13 61.5 38.5 Malhi 2008[27]
塞米諾爾人 穆斯科吉語系 北美洲東部 20 45.0 50.0 5.0 Malhi 2008[27]
蘇族 蘇語系 北美洲中部 44 11 25 50 14 Zegura 2004[26]
塔納納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西北部 12 42 42 8 8 Zegura 2004[26]
提庫納人 提庫納-由里語系 亞馬遜盆地西部 33 100 [39] Bortoloni 2003[30]
特林吉特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區 11 18 [40] 82 [41] Dulik 2012[33]
圖皮–瓜拉尼人[註 6] 圖皮語系 巴西 54 100 [42] Bortoloni 2003[30]
瓦勞人 瓦勞語(為孤立語) 加勒比 12 100 [42] Bortoloni 2003[30]
瓦尤人 阿拉瓦克語族 瓜希拉半島 25 8 36 44 12 Zegura 2004[26]
雅瓜人 佩巴-雅瓜語系 秘魯 7 100 [43] Bortoloni 2003[30]
尤帕族 加勒比語系 哥倫比亞 12 100 [42] Bortoloni 2003[30]
薩波特克族 歐托-曼格語系 墨西哥 16 75 6 19 Zegura 2004[26]
鍚努人 已滅絕 哥倫比亞 30 81 [44] 19 Bortoloni 2003[30]
 
自25000年前起從白令利亞往返亞洲和美洲的母系血統(mtDNA)流動圖

在母系血緣方面,美洲原住民最主要的mtDNA單倍群為常見於東亞人的A、B、C、D[45]。這四個高頻率出現在美洲原住民身上的單倍群都是被認為在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貝加爾地區一帶衍生出來的[46]。部份美洲原住民族群所屬的mtDNA單倍群C和D的分支則與蒙古人、赫哲人、日本人、韓國人和阿伊努人最為接近[45][47]

1996年7月,肯纳威克人在华盛顿州肯纳威克市哥伦比亚河畔被发现,據碳同位素分析,其年龄在距今8900至9000年左右[48][49],根據科学家的研究,肯纳威克人的颅骨和现代美洲原住民的颅骨不同,肯纳威克人外貌更接近波利尼西亚人或是日本阿伊努人,然而後來的基因测序表明,肯纳威克人和现代北美原住民居民的联系比与其他人种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人类遗传学家艾斯克·威勒斯列夫(Eske Willerslev)博士,在2013年11月20日的《自然》杂志上提出了新見解:西伯利亚中东部地区在1920年代發現的2.4萬年前的“玛尔塔小孩”(The Mal'ta Child),所属的族群来自欧洲,却为美洲原住民贡献了14%~38%的基因组。玛尔塔小孩所属的部落最早是从欧洲迁徙而来,并在西伯利亚遇到了另一支来自东亚的族群,两者发生了大量基因交流[50]

科學家在分析6號染色體上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I、HLA II,以及HLA-A、HLA-B和HLA-DRB1的基因頻率後,發現生活在日本北部和俄羅斯東南部的阿伊努人與部份的美洲原住民有關,特別是美國、加拿大西岸的特林吉特人。科學家推測,阿伊努人和這些美洲原住民的主要祖先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南西伯利亞族群上[51]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波利尼西亞人早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和南美原住民有所接觸,並且發生了基因交流[52][53]

图集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阿爾岡昆民族分別有: 歐及布威族夏延族阿拉帕霍族肖尼族、覓卡麥族(Mi'kmaq)、凱卡普族(Kickapoo)和梅斯克瓦基族.
  2. ^ 阿薩巴斯卡民族分別有: 奇佩瓦揚族、多格里布族、阿帕奇族、納瓦荷族.
  3. ^ 奇布恰民族包括: 恩戈貝-布格雷族和庫那族 peoples.
  4. ^ 節民族包括: Gorotire、Kaigang、Kraho、Mekranoti和Xikrin。
  5. ^ 穆斯科吉民族包括: 奇克索族、喬克托族, 克里克族和塞米諾爾族.
  6. ^ 圖皮–瓜拉尼民族包括: 阿蘇里尼族、帕拉卡諾族、卡阿波族和哇任皮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存档副本. [2021-07-25]. (原始内容于2022-01-15). 
  2. ^ 存档副本. [2021-07-25]. (原始内容于2022-01-23). 
  3. ^ Ancient Genomics of Modern Humans: The First Decade. 2018 [2023-08-31]. (原始内容于2023-06-04). 
  4. ^ Charles C. Mann. 1491: 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2005. ISBN 9781400040063. 
  5. ^ 5.0 5.1 Timothy Pauketat.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Archaeology.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86. ISBN 9780195380118. 
  6. ^ 6.0 6.1 Linda S. Cordell, Kent Lightfoot, Francis McManamon, George Milner. Archaeology in America: An Encyclopedia. California: ABC-CLIO. 2008: 3. ISBN 9780313021893. 
  7. ^ . Cambridge DNA Services. 2007 [June 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1). 
  8. ^ Goebel T, Waters MR, O'Rourke DH. (PDF). Science. 2008, 319 (5869): 1497–502 [February 5, 2010]. Bibcode:2008Sci...319.1497G. PMID 18339930. doi:10.1126/science.115356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02). 
  9. ^ Pause Is Seen in a Continent's Peopling. New York Times. 13 Mar 2014 [2020-06-22]. (原始内容于2020-06-22). 
  10. ^ Pielou, E. C. After the Ice Age: The Return of Life to Glaciated North Americ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2020-06-22]. ISBN 978-0-226-66809-3. (原始内容于2020-06-26). 
  11. ^ Dyke, A.S., A. Moore, and L. Robertson, 2003, Degla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16 February 2012.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Open File, 1574. (Thirty-two digital maps at 1:7 000 000 scale with accompanying digital chronological database and one poster (two sheets) with full map series.)
  12. ^ Jordan, David K. Prehistoric Bering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2009 [April 15, 2010]. (原始内容于2014-02-12). 
  13. ^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Genetic ancestry influences health. Scientific American.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于2011-09-14). 
  14. ^ Fladmark, K. R. Alternate Migration Corridors for Early Man in North America. American Antiquity. Jan 1979, 44 (1): 55–69. JSTOR 279189. doi:10.2307/279189. 
  15. ^ 68 Responses to "Sea will rise 'to levels of last Ice Age'". Center for Climate Systems Research, Columbia University.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于2016-12-21). 
  16. ^ travel.163.com .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1).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7. ^ 17.0 17.1 Raff, Jennifer. Origin: A Gene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s.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8 February 2022: 188. ISBN 978-1-5387-4970-8 (英语).  "Curren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approximately 63% of the First Peoples' ancestry comes from the East Asian group and the rest from the Ancient North Siberians. We're not sure where this interaction took place. Some archaeologists believe that it occurred in East Asia, suggesting that this is where the Siberians moved during the LGM" [...] "There's also a case to be made for this interaction having taken place bear the Lake Baikal region in Siberia from genetic evidence, too" [...] "But other archaeologists and geneticists argue that the meeting of the two grandparent populations of Native Americans occurred because people moved north, not south, in response to the LGM"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Raff188”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8. ^ Consortium, T. Y C. A Nomenclature System for the Tree of Human Y-Chromosomal Binary Haplogroups. Genome Research. 2002, 12 (2): 339–48. PMC 155271 . PMID 11827954. doi:10.1101/gr.217602. 
  19. ^ 19.0 19.1 Griffiths, Anthony J. F. Sex chromosomes and sex-linked inheritance.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New York: W.H. Freeman. 1999 [2021-06-09]. ISBN 978-0-7167-3771-1. (原始内容于2022-01-20). 
  20. ^ Jones, Peter N. American Indian Mtdna, Y Chromosome Genetic Data, and the Peopling of North America. Bauu Institute. October 2002: 4 [13 July 2011]. ISBN 978-0-9721349-1-0. (原始内容于2020-06-26). 
  21. ^ Karafet, T. M. High Levels of Y-Chromosome Differentiation among Native Siberian Populations and the Genetic Signature of a Boreal Hunter-Gatherer Way of Life. Human Biology. 2002, 74 (6): 761–789. PMID 12617488. doi:10.1353/hub.2003.0006. 
  22. ^ Pavel Flegontov, Piya Changmai, Anastassiya Zidkova, Maria D. Logacheva, N. Ezgi Altınışık, Olga Flegontova, Mikhail S. Gelfand, Evgeny S. Gerasimov, Ekaterina E. Khrameeva, Olga P. Konovalova, Tatiana Neretina, Yuri V. Nikolsky, George Starostin, Vita V. Stepanova, Igor V. Travinsky, Martin Tříska, Petr Tříska & Tatiana V. Tatarinova. Genomic study of the Ket: a Paleo-Eskimo-related ethnic group with significant ancient North Eurasian ancestry. Nature. [11-2-2016]. (原始内容于2016-05-03). 
  23. ^ Am J Hum Genet. Y-Chromosome Evidence for Differing Ancient Demographic Histories in the Americas. PMC-NCBI. [2003-07-28]. (原始内容于2020-06-26). 
  24. ^ Q-M3=12.9; Q(xM3)=20.6.
  25. ^ 25.0 25.1 25.2 Bolnick, Deborah A. et al 2006, Asymmetric Male and Female Genetic Histories among Native Americans from Eastern North Amer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Zegura, Stephen L. et al 2004, High-Resolution SNPs and Microsatellite Haplotypes Point to a Single, Recent Entry of Native American Y Chromosomes into the Americ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Malhi, Ripan Singh et al 2008, Distribution of Y Chromosomes Among Native North Americans: A Study of Athapaskan Population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Q-M3=6; Q(xM3)=25.
  29. ^ Hammer et al. 2005. [2020-06-22]. (原始内容于2020-06-26).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Bortolini, Maria-Catira et al 2003, Y-Chromosome Evidence for Differing Ancient Demographic Histories in the America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Q-M3=8.2; Q(xQ-M3)=7.2.
  32. ^ Q-M3=40.5; Q(xM3)=5.4.
  33. ^ 33.0 33.1 33.2 Matthew C. Dulik et al 2012, Y-chromosome analysis reveals genetic divergence and new founding native lineages in Athapaskan- and Eskimoan-speaking popul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NAS May 29, 2012 vol. 109 no. 22
  34. ^ Q-M3=90; Q(xM3)=2)
  35. ^ Q-M3=79; Q(xM3)=7.
  36. ^ Q-M3=11; Q(xM3)=67.
  37. ^ Q-M3=10.7; NWT01=44.6.
  38. ^ Q-M3=50.0; Q(xM3)=25.0.
  39. ^ Q-M3=89; Q(xM3)=11.
  40. ^ C3*=9; C3b=9
  41. ^ Q-M3=64; Q-MEH2*=9; Q-NWT01=9.
  42. ^ 42.0 42.1 42.2 All examples of haplogroup Q were Q-M3.
  43. ^ Q-M3=86<; Q(xM3)=14.
  44. ^ Q-M3=33; Q(xM3)=48.
  45. ^ 45.0 45.1 Schurr, Theodore G. Mitochondrial DNA and the Peopling of the New World (PDF). American Scientist. 2000,. American Scientist Online May–June 2000 (3): 246 [May 13, 2015]. Bibcode:2000AmSci..88..246S. doi:10.1511/2000.3.246.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6-26). 
  46. ^ Zakharov, I. A., Derenko, M. V., Maliarchuk, B. A., Dambueva I. K., Dorzhu, C. M., and Rychkov, S. Y.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in the aboriginal populations of the Altai-Baikal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genetic history of North Asia and America.. Ann. N. Y. Acad. Sci. April 2004, 1011 (1): 21–35. Bibcode:2004NYASA1011...21Z. PMID 15126280. doi:10.1196/annals.1293.003. 
  47. ^ Starikovskaya, Elena B., Sukernik, Rem I., Derbeneva, Olga A., Volodko, Natalia A., Ruiz-Pesini, Eduardo, Torroni, Antonio, Brown, Michael D., Lott, Marie T., Hosseini, Seyed H., Huoponen, Kirsi, and Wallace, Douglas C.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i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of the southern extent of Siberia, and the origins of Native American haplogroups. Ann. Hum. Genet. January 2005, 69 (Pt 1): 67–89. PMC 3905771 . PMID 15638829. doi:10.1046/j.1529-8817.2003.00127.x. 
  48. ^ Preston, Douglas (September 2014). "The Kennewick Man Finally Freed to Share His Secre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mithsonian. Retrieved November 8, 2014.
  49. ^ Stafford, Thomas W. Chronology of the Kennewick Man skeleton (chapter 5). Douglas W. Owsley; Richard L. Jantz (编). Kennewick Man,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an Ancient American Skelet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62349-200-7. 
  50. ^ Americas'natives have European roots: The oldest known genome of a modern human solves long-standing puzzles about the New World's genetic heritage. Nature. [2013-11-20]. (原始内容于2020-06-26). 
  51. ^ Tokunaga, Katsushi; Ohashi, Jun; Bannai, Makoto; Juji, Takeo. Genetic link between Asians and native Americans: evidence from HLA genes and haplotypes. Human Immunology. September 2001, 62 (9): 1001–1008. PMID 11543902. doi:10.1016/S0198-8859(01)00301-9. 
  52. ^ 存档副本. [2020-11-02]. (原始内容于2021-05-02). 
  53. ^ 存档副本. [2020-11-02]. (原始内容于2021-05-02). 

延伸閱讀 编辑

  • Hamilton, Charles (ed) (1950). Cry of the Thunderbird; the American Indian's own story.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美洲原住民,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8年9月12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此條目介紹的是整個美洲範圍内的原住民, 关于普遍意義上的, 印第安人, 及美國境内的原住民, 请见, 美國原住民, 英語, indigenous, peoples, americas, 是指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生活在北美洲,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民族及其後代, 目前人口分布占当地百分比, 不包括麦士蒂索人或桑博人, 總人口超過七千萬分佈地區, 墨西哥27, 2019, 危地马拉8.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8年9月12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此條目介紹的是整個美洲範圍内的原住民 关于普遍意義上的 印第安人 及美國境内的原住民 请见 美國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 英語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是指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生活在北美洲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民族及其後代 美洲原住民目前人口分布占当地百分比 不包括麦士蒂索人或桑博人 總人口超過七千萬分佈地區 墨西哥27 500 000 2019 1 危地马拉8 000 000 2019 1 玻利维亚5 500 000 2019 1 美國4 300 000 2019 1 秘魯4 000 000 2019 1 加拿大1 630 000 2016 2 智利1 600 000 2019 1 哥伦比亚1 500 000 2019 1 厄瓜多尔1 100 000 2019 1 阿根廷1 000 000 2019 1 巴西950 000 2019 1 委內瑞拉900 000 2019 1 語言美洲原住民语言 英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法语 荷兰语宗教信仰因纽特人神话美洲原住民神话 美洲原住民宗教基督教多个美洲原住民族群画像美洲原住民各原住民語系的分佈民族分佈美洲原住民在距今一萬到兩萬年前抵達美洲 在遺傳上 亦被證實為古西伯利亞人的直系後裔 3 經過長期的不斷遷移與推進 最終散佈到美洲全境 美洲原住民並非單一民族 亦非單一語系 而有數十種以上的語系 受地理環境 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 逐漸形成了許多不同語言 不同習俗 不同文化的部落 儘管某些美洲原住民傳統上是狩獵採集者 特別是在亞馬遜盆地生活的族群 很多迄今仍維持這種生活方式 但仍有許多族群從事水產養殖和農耕 儘管有些社會嚴重依賴農耕 有些則實行農耕 狩獵 採集相混合的生活方式 4 某些地區的原住民建造了紀念性建築 龐大而有組織的城市 城邦 酋邦 王國甚至帝國 而阿茲特克 印加和瑪雅在西元16世紀前為當中的最先進者 是指其政治和社會上 他們對工程 建築 數學 天文學 寫作 物理學 醫學 種植和灌溉 地質學 採礦 雕塑和冶金都有廣泛的了解 美洲有許多國家迄今仍有相當多的原住民在當地生活 尤其是玻利維亞 加拿大 厄瓜多爾 格陵蘭 危地馬拉 波多黎各 墨西哥 秘魯和美國 在美洲 至少有一千種不同的原住民語言 諸如克丘亞語 艾馬拉語 瓜拉尼語 瑪雅語和納瓦特爾語等 迄今仍有數以百萬計的母語使用者 如同大多數文化 許多美洲原住民既保留了傳統 如宗教 社會組織和生活模式 亦滿足於現代需求 但仍有一些原住民遠離西方文化 甚至還有幾個未接觸部落 名稱 编辑美洲原住民在15世紀末之前本來並沒有統一的稱法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 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 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 因此將此地的原住民稱作 印度人 西班牙語 indios 後人雖然發現了錯誤 但是原有稱呼已經普及 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 西印度人 在必要時為了區別 稱真正的印度人為 東印度人 漢語翻譯時直接把 西印度人 這個單詞翻譯成 印第安人 或 印地安人 免去了混淆的麻煩 到目前仍為最普及的用法 20世紀 許多美洲國家美洲原住民的地位有了明顯改善 一些政府機構或民間組織開始對 印第安人 這一名稱進行正名 比如在加拿大被稱為 第一民族 等等 歷史 编辑遷移 编辑 原始人遷移到美洲的精確時間和方式 目前學術界仍有爭議 5 6 但從目前的考古和基因證據所見 北美洲和南美洲為人類最遲抵達的大陸 5 約在50 000至17 000年前威斯康辛冰期 Wisconsin glaciation 海面下降了大約130至160公尺 水深只有幾十米的白令海峽袒露出了一座陸橋 連接起了亞洲東北部 楚科奇 和美洲西北部 阿拉斯加 成為亞 美兩洲的天然通道 7 8 推測當時以獵取猛獁 鹿類為生的古西伯利亞狩獵採集者穿過白令陸橋來到了美洲 成為美洲人的祖先 阿拉斯加之所以成為冰河避難所 很可能是因為降雪量低 而勞倫太冰蓋當時覆蓋了大部份北美洲 這些史前時代人類很可能被困在阿拉斯加達數千年之久 9 10 直至大約16 500年前冰川開始融化 才允許人們向東 南方移動進入今加拿大 6 11 12 科學家相信 這些人尾隨著更新世巨型動物群穿過勞倫太和科迪勒拉冰蓋之間的無冰走廊進入今美國本土各地 並一路向南移 13 另一條進入美洲的路徑很可能是沿北太平洋海岸从北美洲西北海岸向南 一路去到南美洲 陆上步行或近海划船 14 考古證據顯示 在上一次冰河時期後 海面上升了120公尺 15 人口銳減 编辑 16世紀後入侵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美洲原住民是毀滅性的災難 如今 拉丁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 大多为歐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的后代 而北美的美洲原住民被赶入印第安保留地 欧洲人入侵前 美州原住民总数已經達到了1千万至1亿 具体数字不确定 和歐洲殖民者的戰爭及其引入的外來流行性疾病是造成绝大多数美洲原住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那之前 欧洲人已对很多流行疾病有着免疫力 而美洲原住民却没有接触过这些病毒 如天花 对美洲原住民造成毁灭性影响 同时 只存在于美洲而旧大陆人从未接触过的病毒 旧大陆人对此没有抵抗力 如梅毒 同样传染到整個旧大陆 遺傳現況 编辑 儘管今天的美洲原住民大多都是混血 但仍然能夠在一些人口稀少 瀕臨消失的未接觸部落中尋找原始美洲人的遺傳證據 以進行相關的研究 在 Patrick Tierney 所著的 Darkness in El Dorado 書中指出 原始部落居民不斷被現代外來文明侵擾 成為了礦工或被傳教士欺騙引誘等 16 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不僅人口數稀少 也面臨巴西政府的開疆計劃 壓迫其生存空間 隨著巴西軍隊的駐紮 不守規矩的士兵與部落婦女有染生下麥士蒂索人 並可能傳播現代人的疾病 農業 编辑美洲原住民所培育出的玉米 馬鈴薯 番薯 木薯 鳳梨 辣椒 番茄 菸草 古柯 可可 藜麥 酪梨 火龍果 熱情果 黑龜豆 棉豆 花生 番荔枝 番石榴 芡歐鼠尾草 南瓜 雲呢拿 草莓等作物在15世紀後散播到全世界 對全球現代社会影響深遠 文化 编辑美洲原住民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和發展 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 在歷史上美洲原住民曾建立過多個帝國 其中最發達的有中美洲的阿茲提克帝國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 美洲原住民中的瑪雅人發明了瑪雅文字 對天文學的研究造詣也相當深入 然而 自西方開始殖民美洲後 美洲原住民人數銳減 大多文明現已多數沒落 而且由於西方殖民者對於原住民文化的迫害 殺戮和毀滅 致使現在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也已經不多 目前 對於美洲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 美洲各國亦開始大力發掘古代原住民文化 另外 美洲原住民曾被誤認為是紅種人 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 後來才知道這些是歐洲人對美洲原住民赭面 面部塗紅顏料 習俗的誤解 知名美洲原住文明有如下 霍普韋爾文化 瑪雅人 阿茲特克人 印加人 查文文化基因 编辑 nbsp 美洲原住民的祖源與遷徙路徑 17 目前有關美洲原住民的遺傳學研究 包含了對Y染色體單倍群 Y DNA haplogroup 和線粒體單倍群 mtDNA haplogroup 的研究 Y DNA由父親傳給兒子 mtDNA則由母親傳給兒女 18 常染色體 atDNA 標記亦會被用作研究 但有別於mtDNA和Y DNA 它們會顯著地混合 19 主要是用於量度和比較整個基因組中來自不同大陸族群的基因混合比例和相關的種群瓶頸 19 目前的科學研究 認為美洲原住民是古西伯利亞人的直系後裔 古西伯利亞人是由早期東亞人與北歐亞人混合形成 17 美洲原住民的DNA與歐亞大陸人有著緊密關係 尤其是西伯利亞人如凯特人 塞爾庫普人 楚科奇人 科里亞克人等民族父系單倍群與美洲原住民相近 20 人類學家普遍同意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葉尼塞河以東一帶 此地區目前亦為最大比率的單倍群Q M242攜帶者凯特人 92 8 的聚居地 21 22 在父系血緣上 美洲原住民男性的Y染色體主要屬於單倍群Q 源自古西伯利亞人 在歐亞大陸上常見於西伯利亞人 土庫曼人 阿卡人等 亦有少部分為單倍群C2a 來自新西伯利亞人 是哈薩克人 蒙古人 通古斯人的常見父系 另外受到與歷史時期歐洲人通婚的影響 使現代美洲原住民亦混有單倍群R1 歐洲人的主要單倍群 但也有少數一些民族例外 如加拿大的奇佩瓦揚人有62 5 男性屬於單倍群P1 這個單倍群為Q和R的共同祖先 見於西伯利亞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 但罕見於其他歐亞大陸人 23 以下為目前所知的美洲原住民男性的Y DNA單倍群分佈 族群 語言 地區 n 單倍群C百份比 單倍群Q百份比 單倍群R1百份比 其他單倍群百份比 參考文獻阿爾岡昆人 註 1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東北部 155 7 7 33 5 24 38 1 20 6 Bolnick 2006 25 阿帕奇族 納 德內語系 美國西南部 96 14 6 78 1 5 2 2 1 Zegura 2004 26 阿薩巴斯卡人 註 2 納 德內語系 北美洲西部 243 11 5 70 4 18 1 Malhi 2008 27 切羅基人 易洛魁語系 美國東南部 30 50 0 46 7 3 3 Malhi 2008 27 夏延族 阿爾吉克語系 美國 44 16 61 16 7 Zegura 2004 26 奇布恰人 註 3 奇布恰語系 巴拿馬 26 100 Zegura 2004 26 奇佩瓦揚族 納 德內語系 加拿大 48 6 31 28 P1 xQ 62 5 但另有研究鑒定為R xR2 或R1b 科學家目前還在爭論中 29 Bortoloni 2003 30 歐及布威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東部 97 4 1 15 9 31 50 5 29 9 Bolnick 2006 25 多格里布族 納 德內語系 加拿大 37 35 1 45 9 32 8 1 10 8 Dulik 2012 33 節人 註 4 節語系 巴西 51 92 34 8 Bortoloni 2003 30 瓜拉尼人 圖皮語系 巴拉圭 59 86 35 9 5 Bortoloni 2003 30 印加人 克丘亞語系 祕魯 11 78 36 11 11 Bortoloni 2003 30 因紐特人 愛斯基摩 阿留申語系 美洲北極地帶 60 80 0 11 7 8 3 Zegura 2004 26 因紐維特人 愛斯基摩 阿留申語系 加拿大 56 1 8 55 1 37 33 9 8 9 Dulik 2012 33 瑪雅人 瑪雅語系 中美洲 71 87 3 12 7 Zegura 2004 26 墨西人 墨西 索克語族 墨西哥 12 100 Zegura 2004 26 墨西特克人 歐托 曼格語系 墨西哥 28 93 7 Zegura 2004 26 穆斯科吉人 註 5 穆斯科吉語系 美國東南部 36 2 8 75 38 11 1 11 1 Bolnick 2006 25 納瓦人 猶他 阿茲特克語系 墨西哥 17 94 6 Malhi 2008 27 納瓦荷人 納 德內語系 美國西南部 78 1 3 92 3 2 6 3 8 Zegura 2004 26 托荷洛奧登族 猶他 阿茲特克語系 美國東南部 13 61 5 38 5 Malhi 2008 27 塞米諾爾人 穆斯科吉語系 北美洲東部 20 45 0 50 0 5 0 Malhi 2008 27 蘇族 蘇語系 北美洲中部 44 11 25 50 14 Zegura 2004 26 塔納納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西北部 12 42 42 8 8 Zegura 2004 26 提庫納人 提庫納 由里語系 亞馬遜盆地西部 33 100 39 Bortoloni 2003 30 特林吉特族 阿爾吉克語系 北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區 11 18 40 82 41 Dulik 2012 33 圖皮 瓜拉尼人 註 6 圖皮語系 巴西 54 100 42 Bortoloni 2003 30 瓦勞人 瓦勞語 為孤立語 加勒比 12 100 42 Bortoloni 2003 30 瓦尤人 阿拉瓦克語族 瓜希拉半島 25 8 36 44 12 Zegura 2004 26 雅瓜人 佩巴 雅瓜語系 秘魯 7 100 43 Bortoloni 2003 30 尤帕族 加勒比語系 哥倫比亞 12 100 42 Bortoloni 2003 30 薩波特克族 歐托 曼格語系 墨西哥 16 75 6 19 Zegura 2004 26 鍚努人 已滅絕 哥倫比亞 30 81 44 19 Bortoloni 2003 30 nbsp 自25000年前起從白令利亞往返亞洲和美洲的母系血統 mtDNA 流動圖在母系血緣方面 美洲原住民最主要的mtDNA單倍群為常見於東亞人的A B C D 45 這四個高頻率出現在美洲原住民身上的單倍群都是被認為在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 貝加爾地區一帶衍生出來的 46 部份美洲原住民族群所屬的mtDNA單倍群C和D的分支則與蒙古人 赫哲人 日本人 韓國人和阿伊努人最為接近 45 47 1996年7月 肯纳威克人在华盛顿州肯纳威克市哥伦比亚河畔被发现 據碳同位素分析 其年龄在距今8900至9000年左右 48 49 根據科学家的研究 肯纳威克人的颅骨和现代美洲原住民的颅骨不同 肯纳威克人外貌更接近波利尼西亚人或是日本阿伊努人 然而後來的基因测序表明 肯纳威克人和现代北美原住民居民的联系比与其他人种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人类遗传学家艾斯克 威勒斯列夫 Eske Willerslev 博士 在2013年11月20日的 自然 杂志上提出了新見解 西伯利亚中东部地区在1920年代發現的2 4萬年前的 玛尔塔小孩 The Mal ta Child 所属的族群来自欧洲 却为美洲原住民贡献了14 38 的基因组 玛尔塔小孩所属的部落最早是从欧洲迁徙而来 并在西伯利亚遇到了另一支来自东亚的族群 两者发生了大量基因交流 50 科學家在分析6號染色體上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I HLA II 以及HLA A HLA B和HLA DRB1的基因頻率後 發現生活在日本北部和俄羅斯東南部的阿伊努人與部份的美洲原住民有關 特別是美國 加拿大西岸的特林吉特人 科學家推測 阿伊努人和這些美洲原住民的主要祖先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南西伯利亞族群上 51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波利尼西亞人早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和南美原住民有所接觸 並且發生了基因交流 52 53 图集 编辑 nbsp 酋長服裝 nbsp 在亞里桑那東北邊境內的霍皮族男子正利用傳統方法編織布匹 nbsp 北美洲中部的蘇族传统服飾注释 编辑 阿爾岡昆民族分別有 歐及布威族 夏延族 阿拉帕霍族 肖尼族 覓卡麥族 Mi kmaq 凱卡普族 Kickapoo 和梅斯克瓦基族 阿薩巴斯卡民族分別有 奇佩瓦揚族 多格里布族 阿帕奇族 納瓦荷族 奇布恰民族包括 恩戈貝 布格雷族和庫那族 peoples 節民族包括 Gorotire Kaigang Kraho Mekranoti和Xikrin 穆斯科吉民族包括 奇克索族 喬克托族 克里克族和塞米諾爾族 圖皮 瓜拉尼民族包括 阿蘇里尼族 帕拉卡諾族 卡阿波族和哇任皮族 参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存档副本 2021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5 存档副本 2021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23 Ancient Genomics of Modern Humans The First Decade 2018 2023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04 Charles C Mann 1491 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2005 ISBN 9781400040063 5 0 5 1 Timothy Pauketat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Archaeology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86 ISBN 9780195380118 6 0 6 1 Linda S Cordell Kent Lightfoot Francis McManamon George Milner Archaeology in America An Encyclopedia California ABC CLIO 2008 3 ISBN 9780313021893 An mtDNA view of the peopling of the world by Homo sapiens Cambridge DNA Services 2007 June 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1 Goebel T Waters MR O Rourke DH The Late Pleistocene Dispersal of Modern Humans in the Americas PDF Science 2008 319 5869 1497 502 February 5 2010 Bibcode 2008Sci 319 1497G PMID 18339930 doi 10 1126 science 115356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1 02 Pause Is Seen in a Continent s Peopling New York Times 13 Mar 2014 2020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2 Pielou E C After the Ice Age The Return of Life to Glaciated North Americ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2020 06 22 ISBN 978 0 226 66809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6 Dyke A S A Moore and L Robertson 2003 Degla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16 February 2012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Open File 1574 Thirty two digital maps at 1 7 000 000 scale with accompanying digital chronological database and one poster two sheets with full map series Jordan David K Prehistoric Bering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009 April 1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12 The peopling of the Americas Genetic ancestry influences health Scientific American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9 14 Fladmark K R Alternate Migration Corridors for Early Man in North America American Antiquity Jan 1979 44 1 55 69 JSTOR 279189 doi 10 2307 279189 68 Responses to Sea will rise to levels of last Ice Age Center for Climate Systems Research Columbia University 17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1 travel 163 com https web archive org web 20161201181904 http travel 163 com 14 0513 18 9S55VCPT00063KE8 all html 2016 1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01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17 0 17 1 Raff Jennifer Origin A Gene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s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8 February 2022 188 ISBN 978 1 5387 4970 8 英语 Curren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approximately 63 of the First Peoples ancestry comes from the East Asian group and the rest from the Ancient North Siberians We re not sure where this interaction took place Some archaeologists believe that it occurred in East Asia suggesting that this is where the Siberians moved during the LGM There s also a case to be made for this interaction having taken place bear the Lake Baikal region in Siberia from genetic evidence too But other archaeologists and geneticists argue that the meeting of the two grandparent populations of Native Americans occurred because people moved north not south in response to the LGM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Raff188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Consortium T Y C A Nomenclature System for the Tree of Human Y Chromosomal Binary Haplogroups Genome Research 2002 12 2 339 48 PMC 155271 nbsp PMID 11827954 doi 10 1101 gr 217602 19 0 19 1 Griffiths Anthony J F Sex chromosomes and sex linked inheritance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New York W H Freeman 1999 2021 06 09 ISBN 978 0 7167 377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20 Jones Peter N American Indian Mtdna Y Chromosome Genetic Data and the Peopling of North America Bauu Institute October 2002 4 13 July 2011 ISBN 978 0 9721349 1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6 Karafet T M High Levels of Y Chromosome Differentiation among Native Siberian Populations and the Genetic Signature of a Boreal Hunter Gatherer Way of Life Human Biology 2002 74 6 761 789 PMID 12617488 doi 10 1353 hub 2003 0006 Pavel Flegontov Piya Changmai Anastassiya Zidkova Maria D Logacheva N Ezgi Altinisik Olga Flegontova Mikhail S Gelfand Evgeny S Gerasimov Ekaterina E Khrameeva Olga P Konovalova Tatiana Neretina Yuri V Nikolsky George Starostin Vita V Stepanova Igor V Travinsky Martin Triska Petr Triska amp Tatiana V Tatarinova Genomic study of the Ket a Paleo Eskimo related ethnic group with significant ancient North Eurasian ancestry Nature 11 2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03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Am J Hum Genet Y Chromosome Evidence for Differing Ancient Demographic Histories in the Americas PMC NCBI 2003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6 Q M3 12 9 Q xM3 20 6 25 0 25 1 25 2 Bolnick Deborah A et al 2006 Asymmetric Male and Female Genetic Histories among Native Americans from Eastern North Americ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00 26 01 26 02 26 03 26 04 26 05 26 06 26 07 26 08 26 09 26 10 26 11 Zegura Stephen L et al 2004 High Resolution SNPs and Microsatellite Haplotypes Point to a Single Recent Entry of Native American Y Chromosomes into the America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0 27 1 27 2 27 3 27 4 Malhi Ripan Singh et al 2008 Distribution of Y Chromosomes Among Native North Americans A Study of Athapaskan Population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Q M3 6 Q xM3 25 Hammer et al 2005 2020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6 30 0 30 1 30 2 30 3 30 4 30 5 30 6 30 7 30 8 30 9 Bortolini Maria Catira et al 2003 Y Chromosome Evidence for Differing Ancient Demographic Histories in the America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Q M3 8 2 Q xQ M3 7 2 Q M3 40 5 Q xM3 5 4 33 0 33 1 33 2 Matthew C Dulik et al 2012 Y chromosome analysis reveals genetic divergence and new founding native lineages in Athapaskan and Eskimoan speaking popul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NAS May 29 2012 vol 109 no 22 Q M3 90 Q xM3 2 Q M3 79 Q xM3 7 Q M3 11 Q xM3 67 Q M3 10 7 NWT01 44 6 Q M3 50 0 Q xM3 25 0 Q M3 89 Q xM3 11 C3 9 C3b 9 Q M3 64 Q MEH2 9 Q NWT01 9 42 0 42 1 42 2 All examples of haplogroup Q were Q M3 Q M3 86 lt Q xM3 14 Q M3 33 Q xM3 48 45 0 45 1 Schurr Theodore G Mitochondrial DNA and the Peopling of the New World PDF American Scientist 2000 American Scientist Online May June 2000 3 246 May 13 2015 Bibcode 2000AmSci 88 246S doi 10 1511 2000 3 24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6 26 Zakharov I A Derenko M V Maliarchuk B A Dambueva I K Dorzhu C M and Rychkov S Y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in the aboriginal populations of the Altai Baikal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genetic history of North Asia and America Ann N Y Acad Sci April 2004 1011 1 21 35 Bibcode 2004NYASA1011 21Z PMID 15126280 doi 10 1196 annals 1293 003 Starikovskaya Elena B Sukernik Rem I Derbeneva Olga A Volodko Natalia A Ruiz Pesini Eduardo Torroni Antonio Brown Michael D Lott Marie T Hosseini Seyed H Huoponen Kirsi and Wallace Douglas C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i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of the southern extent of Siberia and the origins of Native American haplogroups Ann Hum Genet January 2005 69 Pt 1 67 89 PMC 3905771 nbsp PMID 15638829 doi 10 1046 j 1529 8817 2003 00127 x Preston Douglas September 2014 The Kennewick Man Finally Freed to Share His Secre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mithsonian Retrieved November 8 2014 Stafford Thomas W Chronology of the Kennewick Man skeleton chapter 5 Douglas W Owsley Richard L Jantz 编 Kennewick Man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an Ancient American Skeleton Texas A amp M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 1 62349 200 7 Americas natives have European roots The oldest known genome of a modern human solves long standing puzzles about the New World s genetic heritage Nature 2013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26 Tokunaga Katsushi Ohashi Jun Bannai Makoto Juji Takeo Genetic link between Asians and native Americans evidence from HLA genes and haplotypes Human Immunology September 2001 62 9 1001 1008 PMID 11543902 doi 10 1016 S0198 8859 01 00301 9 存档副本 2020 11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2 存档副本 2020 11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2 延伸閱讀 编辑Hamilton Charles ed 1950 Cry of the Thunderbird the American Indian s own story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参见 编辑因紐特人 加拿大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語言 西印度毀滅述略 第一民族 圖騰崇拜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美洲原住民 分類 維基文庫在1905版 新國際百科全書 有有關American Indians的描述 英文 America s Stone Age Explor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出自PBS的電視劇Nova 英语 Nova TV series A History of the Native People of Canad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出自加拿大历史博物馆 Indigenous Peoples in Brazi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出自the Instituto Socioambiental ISA 史密森尼学会的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bsp Chamberlain Alexander Francis Indians North American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191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美洲原住民 amp oldid 7904692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