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因果關係 (法律)

因果關係(英語:causation)是在刑法侵权法法律领域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考虑因素,即行为人的行为应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在大陸法系刑法學上,因果关系是結果犯的構成要件要素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不能犯 · 继续犯 · 狀態犯德语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
法律認識錯誤德语Verbotsirrtum · 許可認識錯誤德语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德语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德语Tatmehrheit

数罪并罚 · 连续犯
加重原則德语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則德语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規定德语Lex specialis · 輔助規定 · 吸收犯
牵连犯

刑罰論
法定刑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缓期执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没收
罰金 · 科料(小额刑罚)

褫奪公權 · 剥夺政治权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数罪并罚
易科罰金 · 缓刑
假釋 · 减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终身禁业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碍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二階層論

學說理論 编辑

法學上關於因果關係的理論,主要有三種理論:

條件因果理論 编辑

又稱條件公式條件因果關係(德語:Bedingungstheorie)或等價理論(德語:Äquivalenztheorie)等等:

  • 定義:在所有其他事態維持不變的假設下,如果P和Q現象之間有這樣的關係:「不可想像若P不存在,Q還不會不發生」,便可認定P是Q的原因。這個定義較為直述的解釋是:「若P不存在,Q就不會發生;或者就不會以它實際發生的樣貌發生,而是以其他樣貌發生」。
  • 這樣的定義其實是邏輯學和哲學上所稱的「必要條件」,若P是Q的必要條件,就認定P是Q的原因。然而邏輯學和哲學上對因果關係的定義是「充分且必要條件」,條件因果關係理論當中缺乏了「充分條件」這部分。
  • 由於此理論將結果的所有必要條件都認定為原因,且各原因之間沒有誰強誰弱的區分,故又稱為「等價理論」,即所有原因都有相同的價值。
  • 各原因「等價」這性質在20世紀初期遭受批評,反對者認為使用這理論會無限往前回溯,使得應負法律責任的人的範圍過度擴張,例如:2016年1月1日,30歲的M開槍殺死了O。殺人兇手M的父母親是對於M之存在而言「不可想像其不存在」的條件,所以M父母於1985年年初的性交行為是O被M槍殺的必要條件,是原因。
  • 為了限縮條件理論的責任無限前溯問題,遂有相當因果關係理論之提出。

相當因果關係 编辑

相當因果關係理论(德語:Adäquanztheorie),又稱“重要性理論”(德語:Relevanztheorie)。

疫學因果關係 编辑

“流行病學(疫學)的因果關係”理论,又稱“統計學的因果關係”(德語:statistische Kausalitätsmodelle)、“機率論的因果關係”(德語:probabilistische Kausalitätsmodelle)。

各法領域的適用情形 编辑

從這三種理論衍生許多變化版,例如:德國學者(德語:Karl Engisch(1931)提出「合法則的條件關係」(德語:gesetzmäßige Bedingung),是在條件理論之上添加了「P→Q關係必須合乎自然法則」這個條件,也就是邏輯學和哲學上所稱的「充分條件」,使得只有「充分且必要條件」才被認定為原因[1]

三者當中,條件因果關係理論最早出現,稍後出現的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在德國中華民國都曾同時是民法學[2]刑法學[3]的通說,但今日這兩國的刑法學已改採Engisch的合法則的條件關係(雖然兩國的教科書上多只稱「條件理論」,但其內容並非最早版本的條件理論),加上客觀歸責理論。

民法上,由於考慮到被害人保護的必要性,有時會放寬條件關係的判斷,故相當因果關係理論的運用較廣;但在刑法上,若無法取得毫無合理懷疑的證據,則不得將人定罪,在因果關係的判斷必須極度嚴謹。[4]

根據當代大多數刑法學者的見解:

  • 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其實包含了今日刑法學上所稱(合法則的)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兩個判斷階段,並且在規範性歸責要件的部分與刑法的客觀歸責理論大致相同、但仍有細微差異。
  • “流行病學的因果關係”理論也可視為條件因果關係理论的修訂版,它以機率的概念取代條件因果關係理論中的因果「必然性」(機率可高可低,但在大數法則的支配下,長期期望值是穩定的),同時也是以機率概念來當作合法則條件關係的「法則」。

参考文獻 编辑

  1. ^ Roxin, Claus. §11 Die Zurechnung zum objektiven Tatbestand.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4. Aufl. C.H. Beck. 2006: Rn. 6 ff., 35 ff., 39 ff. ISBN 978-3-406-53071-5 (德语). 
  2. ^ 最高法院民事判例:22年上字第1886號,23年上字第107號,30年上字第18號48年台上字第481號,63年台上字第67號,64年台上字第1364號,83年台上字第2197號,85年台上字第1756號,85年台上字第2776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永久失效連結]
  3. ^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20年上字第1976號,28年上字第2831號,28年上字第3268號,29年上字第2705號,29年非字第52號,32年上字第2548號,58年台上字第404號,69年台上字第3119號,76年台上字第192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永久失效連結]
  4. ^ 李茂生(2014),刑法講義第36頁。

参见 编辑

外部連接 编辑

Template: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英语Template: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

因果關係, 法律,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因果關係, 英語, causation, 是在刑法, 侵权法等法律领域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考虑因素, 即行为人的行为应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才能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在大陸法系刑法學上, 因果关系是結果犯的構成要件要素, 大陸法系刑法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 故意, 過失, 意圖, 未遂.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因果關係 英語 causation 是在刑法 侵权法等法律领域认定行为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考虑因素 即行为人的行为应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才能为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在大陸法系刑法學上 因果关系是結果犯的構成要件要素 大陸法系刑法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 故意 過失 意圖 未遂 既遂 中止 预备不能犯 继续犯 狀態犯 德语 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自救行為 罪責 有責性 心神喪失 精神耗弱原因自由行為 責任能力期待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法律認識錯誤 德语 Verbotsirrtum 許可認識錯誤 德语 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正犯 間接正犯 共同正犯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 教唆犯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 德语 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 德语 Tatmehrheit 数罪并罚 连续犯加重原則 德语 Asperationsprinzip 累加原則 德语 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規定 德语 Lex specialis 輔助規定 吸收犯牵连犯刑罰論 法定刑 法定刑 死刑無期徒刑 死刑缓期执行有期徒刑 拘役没收罰金 科料 小额刑罚 褫奪公權 剥夺政治权利 處斷刑 自首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数罪并罚易科罰金 缓刑假釋 减刑保安處分保護管束 驅逐出境 终身禁业法律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罪責原則正當法律程序 比例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平等原則刑事訴訟 刑事政策其他學說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 精神障碍 犯罪客體 法益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過失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危害結果未遂 既遂 中止 预备二階層論本模板 查看讨论编辑 目录 1 學說理論 1 1 條件因果理論 1 2 相當因果關係 1 3 疫學因果關係 2 各法領域的適用情形 3 参考文獻 4 参见 5 外部連接學說理論 编辑法學上關於因果關係的理論 主要有三種理論 條件因果理論 编辑 又稱條件公式 條件因果關係 德語 Bedingungstheorie 或等價理論 德語 Aquivalenztheorie 等等 定義 在所有其他事態維持不變的假設下 如果P和Q現象之間有這樣的關係 不可想像若P不存在 Q還不會不發生 便可認定P是Q的原因 這個定義較為直述的解釋是 若P不存在 Q就不會發生 或者就不會以它實際發生的樣貌發生 而是以其他樣貌發生 這樣的定義其實是邏輯學和哲學上所稱的 必要條件 若P是Q的必要條件 就認定P是Q的原因 然而邏輯學和哲學上對因果關係的定義是 充分且必要條件 條件因果關係理論當中缺乏了 充分條件 這部分 由於此理論將結果的所有必要條件都認定為原因 且各原因之間沒有誰強誰弱的區分 故又稱為 等價理論 即所有原因都有相同的價值 各原因 等價 這性質在20世紀初期遭受批評 反對者認為使用這理論會無限往前回溯 使得應負法律責任的人的範圍過度擴張 例如 2016年1月1日 30歲的M開槍殺死了O 殺人兇手M的父母親是對於M之存在而言 不可想像其不存在 的條件 所以M父母於1985年年初的性交行為是O被M槍殺的必要條件 是原因 為了限縮條件理論的責任無限前溯問題 遂有相當因果關係理論之提出 相當因果關係 编辑 主条目 相當因果關係 相當因果關係理论 德語 Adaquanztheorie 又稱 重要性理論 德語 Relevanztheorie 疫學因果關係 编辑 流行病學 疫學 的因果關係 理论 又稱 統計學的因果關係 德語 statistische Kausalitatsmodelle 機率論的因果關係 德語 probabilistische Kausalitatsmodelle 各法領域的適用情形 编辑從這三種理論衍生許多變化版 例如 德國學者 德語 Karl Engisch 1931 提出 合法則的條件關係 德語 gesetzmassige Bedingung 是在條件理論之上添加了 P Q關係必須合乎自然法則 這個條件 也就是邏輯學和哲學上所稱的 充分條件 使得只有 充分且必要條件 才被認定為原因 1 三者當中 條件因果關係理論最早出現 稍後出現的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在德國和中華民國都曾同時是民法學 2 與刑法學 3 的通說 但今日這兩國的刑法學已改採Engisch的合法則的條件關係 雖然兩國的教科書上多只稱 條件理論 但其內容並非最早版本的條件理論 加上客觀歸責理論 在民法上 由於考慮到被害人保護的必要性 有時會放寬條件關係的判斷 故相當因果關係理論的運用較廣 但在刑法上 若無法取得毫無合理懷疑的證據 則不得將人定罪 在因果關係的判斷必須極度嚴謹 4 根據當代大多數刑法學者的見解 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其實包含了今日刑法學上所稱 合法則的 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兩個判斷階段 並且在規範性歸責要件的部分與刑法的客觀歸責理論大致相同 但仍有細微差異 流行病學的因果關係 理論也可視為條件因果關係理论的修訂版 它以機率的概念取代條件因果關係理論中的因果 必然性 機率可高可低 但在大數法則的支配下 長期期望值是穩定的 同時也是以機率概念來當作合法則條件關係的 法則 参考文獻 编辑 Roxin Claus 11 Die Zurechnung zum objektiven Tatbestand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4 Aufl C H Beck 2006 Rn 6 ff 35 ff 39 ff ISBN 978 3 406 53071 5 德语 最高法院民事判例 22年上字第1886號 23年上字第107號 30年上字第18號48年台上字第481號 63年台上字第67號 64年台上字第1364號 83年台上字第2197號 85年台上字第1756號 85年台上字第2776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永久失效連結 最高法院刑事判例 20年上字第1976號 28年上字第2831號 28年上字第3268號 29年上字第2705號 29年非字第52號 32年上字第2548號 58年台上字第404號 69年台上字第3119號 76年台上字第192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永久失效連結 李茂生 2014 刑法講義第36頁 参见 编辑近因外部連接 编辑Honore Anthony Causation in the Law 扎尔塔 爱德华 N 编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Template 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 英语 Template English criminal law navbox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因果關係 法律 amp oldid 7342322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