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观因素(objective elements of crime),在犯罪四要件理論之中,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它由刑法规定,说明某种犯罪是透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1]。 犯罪客观因素分为两类:

  • 必要条件: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选择条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等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不能犯 · 继续犯 · 狀態犯德语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
法律認識錯誤德语Verbotsirrtum · 許可認識錯誤德语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德语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德语Tatmehrheit

数罪并罚 · 连续犯
加重原則德语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則德语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規定德语Lex specialis · 輔助規定 · 吸收犯
牵连犯

刑罰論
法定刑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缓期执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没收
罰金 · 科料(小额刑罚)

褫奪公權 · 剥夺政治权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数罪并罚
易科罰金 · 缓刑
假釋 · 减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终身禁业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碍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

二階層論

危害社会的行为 编辑

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有人的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所谓“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收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來源請求]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以破壞社會為目的的行為。

危害社会的行为的特征 编辑

  • 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 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无意识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无意识行为 编辑

  1. 无意识的动作或言论。例如人在睡梦中或者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发生的举动。
  2. 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动作。例如,客车司机再遭歹徒袭击时被击昏,致使汽车失控撞死行人,不负刑事责任。
  3. 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行为人无法履行其义务。例如,银行职员被抢劫犯捆绑,而无法报警,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三种情况由于缺少人的心理因素,都不能认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表现形式 编辑

「作为」是犯罪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如抢劫罪强奸罪等。在认定不作为时,关键是要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如果仅仅是违反一般的道德义务,例如不救落水者,那么,他只能受到道德谴责或者纪律处分,而不能构成犯罪。

参考 编辑

  1. ^ 李保沅. 关于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02期 [2014-11-24]. (原始内容于2019-07-06). 

犯罪客观要件,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普通法中的犯罪事實,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犯罪客观因素, objective, elements, crime, 在犯罪四要件理論之中, 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由刑法规定, 说明某种犯罪是透过什么行为, 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 犯罪客观因素分为两类, 必要条件,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以及.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普通法中的犯罪事實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因素 objective elements of crime 在犯罪四要件理論之中 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由刑法规定 说明某种犯罪是透过什么行为 在什么情况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什么后果 1 犯罪客观因素分为两类 必要条件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选择条件 犯罪的时间 地点 方法等等大陸法系刑法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結果 主觀要件 故意 過失 意圖 未遂 既遂 中止 预备不能犯 继续犯 狀態犯 德语 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自救行為 罪責 有責性 心神喪失 精神耗弱原因自由行為 責任能力期待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法律認識錯誤 德语 Verbotsirrtum 許可認識錯誤 德语 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正犯 間接正犯 共同正犯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 教唆犯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 德语 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 德语 Tatmehrheit 数罪并罚 连续犯加重原則 德语 Asperationsprinzip 累加原則 德语 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規定 德语 Lex specialis 輔助規定 吸收犯牵连犯刑罰論 法定刑 法定刑 死刑無期徒刑 死刑缓期执行有期徒刑 拘役没收罰金 科料 小额刑罚 褫奪公權 剥夺政治权利 處斷刑 自首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数罪并罚易科罰金 缓刑假釋 减刑保安處分保護管束 驅逐出境 终身禁业法律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罪責原則正當法律程序 比例原則信賴保護原則 平等原則刑事訴訟 刑事政策其他學說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 精神障碍 犯罪客體 法益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過失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危害結果未遂 既遂 中止 预备二階層論本模板 查看讨论编辑 目录 1 危害社会的行为 2 危害社会的行为的特征 3 无意识行为 4 危害社会的行为表现形式 5 参考危害社会的行为 编辑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有人的行为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所谓 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 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 我才进入收立法者支配的范围 对于法律来说 除了我的行为以外 我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來源請求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 以破壞社會為目的的行為 危害社会的行为的特征 编辑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 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无意识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无意识行为 编辑无意识的动作或言论 例如人在睡梦中或者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发生的举动 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动作 例如 客车司机再遭歹徒袭击时被击昏 致使汽车失控撞死行人 不负刑事责任 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行为人无法履行其义务 例如 银行职员被抢劫犯捆绑 而无法报警 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三种情况由于缺少人的心理因素 都不能认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表现形式 编辑 作为 是犯罪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如抢劫罪 强奸罪等 在认定不作为时 关键是要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 如果仅仅是违反一般的道德义务 例如不救落水者 那么 他只能受到道德谴责或者纪律处分 而不能构成犯罪 参考 编辑 李保沅 关于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02期 2014 11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犯罪客观要件 amp oldid 7636952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