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色界

色界梵語rūpa-dhātu, रूपाधतु),或稱色界天,又稱色地rūpa-bhūmi),佛教術語,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一。

概论

據佛典說法,此界位於欲界之上。此界天人,仍保有身(物質身),而已無欲樂,故色界天人色身,無有男女相,有別於欲界眾生的色身樣貌。此界眾生,其衣自然而至,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1]

依禪定的深淺麤(粗)妙(細)分四種階級,稱四禪天。住於初禪乃至四禪天的一切有情,若未獲得解脫道或佛菩提道之見道功德者,皆屬凡夫,都不能離意識心境界,都無法擺脫三界六道輪迴生死之苦。無智者往往誤計所證得的欲界色界四種禪定境界為涅槃,此種誤計所見,稱為『五現涅槃』,不是真實的涅槃

分类

依所入禪定能至之淺深次第,分為四地(梵語:Bhūmi),相應於此界之「四禪天」(四靜慮天)。[2][3]细分为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有诸天:

  • 初禪,離欲界,而生(Prīti)、(Sukha),總稱為「離生喜樂」地,相應初禪天
  • 二禪,已無英语Vitarka(Vitarka)、英语Vicāra(Vicara),從生喜、樂,總稱為「定生喜樂」地,相應二禪天
  • 三禪,離前貪,心悅安靜,有勝妙(Sukha),總稱為「離喜妙樂」地,相應三禪天
  • 四禪,離前,清淨平等,住(Upekṣā)受正(Smṛti),總稱為「捨念清淨」地,相應四禪天

色界天數

色界諸天之數,佛教部派以及各經論有諸多異說,有十五天[4]、十六天[5][6]、十七天[7][8]、十八天[9][10],二十一天[11][12],乃至於二十二天之數[13][14]

大乘佛教通行說法,以初禪之頂為大梵天,二禪之頂為光音天,三禪之頂為遍淨天,四禪之頂為廣果天[15],每禪各立三天得十二天,加上佛教聖者所在的五淨居天,一共十七天,此為藏傳佛教通說[16];若再算入無想定得生的無想天則為十八天,《法苑珠林》、《楞嚴經》、《大明三藏法數》載此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又列名摩醯首羅[17][18]

犢子部的《三法度論》立十五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大梵天在兩者中間,三禪三天,四禪下中上皆生果實天,再加上無想天,以及淨居天,共計十五天。其淨居天為三天,善現、善見、清淨天,「無煩、無熱、色究竟」視為清淨天的三相[4]

迦濕彌羅有部,主張大梵王所居即梵輔處,無想天為廣果天所攝,立十六天[19]

南傳上座部佛教前三禪各立三天得九天,第四禪僅立廣果天,再加上無想天以及五淨居天,而為十六天[5][20]

簡表

色界天數諸說一覽表

色界天 初禪天 二禪天 三禪天 四禪天 備註


梵輔天、梵身天、梵眾天、大梵天(初禪、二禪中間)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耀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果實天、無想天、善現天、善見天、淨天(Viśuddha,清淨天)
  1. 犢子部論書作此說[4]
  2. 三法度論


梵眾天、梵輔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迦濕彌羅有部師作此說[19][6]
  2. 雜阿毘曇心論大毘婆沙論顯宗論
  3. 中阿含地動經(對應的誦本皆無此文句)[21]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分別說系赤銅鍱部作此說
  2. 分別論解脫道論[5]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健馱羅國諸師作此說[22][7][23]
  2. 俱舍論甘露味論天譬喻英语Divyavadana[24]
梵眾天。梵輔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順正理論所記餘別說[25]
  2. 阿毘曇心論[8]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經部師室利邏多作此說[26]
  2. 十住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立世阿毘曇論[9]
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水行天、水微天、水無量天、水音天 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 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純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
  1. 般泥洹經大明度無極經[10]
廿

梵天、梵世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陰行天、福生天、廣果天、無廣天、無熱天、妙見天、善見天、阿迦膩吒天
  1. 小品般若經[11]
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大般若經[12]
廿

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嚴飾天、小嚴飾天、無量嚴飾天、嚴飾果實天、無想天、無造天,無熱天,善見天,大善見天,阿迦尼吒天
  1. 法藏部作此說[13]
  2. 舍利弗阿毘曇論
  3. 長阿含世記經法藏部誦),及其異譯本起世經起世因本經[24]
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1. 華嚴經道行般若經[14]
梵身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1. 中部赤銅鍱部[27]

淨居天

四禪天中的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為證阿那含以上聖者及大菩薩等解脫聖者所居,不再輪迴下界受生,又稱「淨居天」(巴利語:Suddhāvāsa;梵語:Śuddhāvāsa)或「五不還天」[28]

参见

參考文獻

  1. ^ 佛光大辭典. .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2. ^ 《雜阿含》第483經:「比丘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有覺有觀息,內淨一心,無覺無觀(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謂彼比丘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第三禪具足住。……謂彼比丘離苦息樂,憂喜先已離,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第四禪具足住。」
  3. ^ 《中阿含》第168經:「云何意行生?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梵身天中。諸梵身天者,生彼住彼,受離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初禪,受離生喜、樂,此二離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復次,比丘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晃昱天中。諸晃昱天者,生彼住彼,受定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二禪,受定生喜、樂,此二定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晃昱天中,如是意行生。……復次,比丘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遍淨天中。諸遍淨天者,生彼住彼,受無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三禪,受無喜樂,此二無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遍淨天中,如是意行生。……復次,比丘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果實天中。諸果實天者,生彼住彼,受捨、念、清淨樂,及比丘住此,入第四禪,受捨、念、清淨樂,此二捨、念、清淨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果實天中,如是意行生。」
  4. ^ 4.0 4.1 4.2 犢子部色界天〕
    • 《三法度論》:「色界者,有喜、無喜、護。……有喜者,有覺、無覺、少觀。……有覺者,梵富樓、梵迦夷、梵波產。……大梵者,由少觀生。……無覺者,少光、無量光、光耀。……無喜者,少淨、無量淨、遍淨。……彼護者,果實、無想、淨居。……是三種:果實天、無想天、淨居天。於中果實者,修習微中上第四禪生果實……淨居者,善現、善見、淨,善見、淨,此三種是淨居。問:五淨居地,今何以說三?答:淨者,無煩、無熱、色究竟。無煩、無熱、色究竟者,此三是淨相,作經者意欲爾。」
    • 《四阿鋡暮抄解》:「色界中,及念、無念樂、護行。……及念,自覺、無覺、自行。……自覺者,梵富樓、梵迦夷、梵波梨沙。……大梵,無覺生。……無行者,波栗阿婆、阿波摩那阿婆、阿婆嘬羅遮。……無念,彼栗多首波、阿波羅摩那、首波首波訖栗那。……護行,護樂、無想、首陀跋娑。……彼護樂者,鞞疑呵破羅、[無]想天、首陀跋娑……彼果實,第四禪下中上,功大生彼……淨居者,修提舍、須提舍那、鞞首陀。問:五淨居地,何以說三?答:清淨阿鞞麗舍、阿答波、阿迦膩吒。無所觸、無熱、一究竟,此三清淨知。分清淨為三故。」
  5. ^ 5.0 5.1 5.2 〔分別論十六天〕
    • 分別論》:「若劣修初禪,則生於何處耶?劣修初禪,為梵眾天之同朋而生。…… 若中等修初禪,生於何處耶?修中等初禪,為梵輔天之同朋而生。……若勝修初禪,生於何處耶?勝修初禪,為大梵天之同朋而生。……若劣修第二禪,生於何處耶?劣修第二禪,為少光天之同朋而生。……若中等修第二禪,生於何處耶?中等修第二禪,為無量光天之同朋而生。……若勝修第二禪,生於何處耶?勝修第二禪,為極光淨天之同朋而生。……若劣修第三禪,生於何處耶?劣修第三禪,為少淨天之同朋而生。……若中等修第三禪,生於何處耶?中等修第三禪,為無量淨天之同朋而生。……若勝修第三禪,生於何處耶?勝修第三禪,為徧淨天之同朋而生。……修第四禪而所緣之種種性、作意之種種性、欲之種種性、願之種種性、勝解之種種性、引發之種種性、慧之種種性。或一類者為無想有情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廣果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無煩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無熱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善現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善見天之同朋而生。或一類者為色究竟天之同朋而生。」
    • 解脫道論》:「若修下初禪。命終生於梵天種類。彼壽命一劫三分。若修中初禪。命終生於梵天壽半劫。若修上初禪。命終生大梵天壽。……此第二禪有三種。下中上。是坐禪人修下禪。命終生少光天壽命二劫。修中禪生無量光天壽命四劫。修上禪生光耀天壽命八劫。……此第三禪亦成三種。謂上中下。於是坐禪人修行下禪。命終生少淨天。彼壽命十六劫。修行中禪生無量淨天。彼天壽命三十二劫。修行上禪生遍淨天。壽命六十四劫。……修第四禪命終凡夫。生果實天。若心厭患生無想天。壽命五十劫。若沙門或生果實天。或生五淨居處。如是果實功德。」
  6. ^ 6.0 6.1 迦濕彌羅有部色界十六天〕
    • 中阿含·地動經》:「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四王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如是,三十三天、㷿摩天、兜率哆天、化樂天、他化樂天、梵身天、梵富樓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昱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罣礙天、受福天、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
    • 《雜阿毘曇心論·修多羅品》:「色界或十六者。謂梵身梵富樓少光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遍淨無陰福生果實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此十六處說色界。有欲令十七如前十六及大梵。」
    • 眾賢《阿毘達磨藏顯宗論·辯緣起品》:「此欲界上處有十六。謂初靜慮處唯有二。二三各有三。第四獨有八。器及有情總名色界。言初靜慮處有二者。一梵眾天。二梵輔天。第二靜慮處有三者。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極光淨天。第三靜慮處有三者。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遍淨天。第四靜慮處有八者。一無雲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并五淨居處合成八。五淨居者。無煩天。二無熱天。三善現天。四善見天。五色究竟天。此十六處諸器世間并諸有情。總名色界。」
  7. ^ 7.0 7.1 俱舍論甘露味論色界十七天〕
    • 俱舍論·分別世品》:「此欲界上處有十七。謂三靜慮處各有三。第四靜慮處獨有八。器及有情總名色界。第一靜慮處有三者。一梵眾天。二梵輔天。三大梵天。第二靜慮處有三者。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極光淨天。第三靜慮處有三者。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遍淨天。第四靜慮處有八者。一無雲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四無煩天。五無熱天。六善現天。七善見天。八色究竟天。」
    • 順正理論·辯緣起品》:「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歿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眾。於大梵前,行列侍衛,故名梵輔。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轉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光淨。意地受樂,說名為淨,於自地中此淨最劣,故名少淨。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量淨。此淨周普,故名遍淨。意顯更無樂能過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可往生故,說名福生。居在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離欲諸聖,以聖道水,濯煩惱垢,故名為淨,淨身所止,故名淨居;或住於此,窮生死邊,如還債盡,故名為淨,淨者所住,故名淨居;或此天中,無異生雜,純聖所止,故名淨居。繁謂繁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此最劣故,說名無繁,或名無求,不求趣入無色界故。已善伏除雜脩靜慮上中品障,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或令下生煩惱名熱,此初離遠,得無熱名;或復熱者,熾盛為義,謂上品脩靜慮及果,此猶未證,故名無熱。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德易彰,故名善現。雜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極清澈,故名善見。更無有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眾苦所依身最後邊,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積集色,至彼後邊,名色究竟。此十七處,諸器世間,并諸有情,總名色界。」
    • 甘露味論·界道品》:「色界十七處,梵富樓、梵迦夷、摩呵梵。少光、無量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果實、得德、大果、不煩、不惱、善觀、快見、阿迦尼吒。……梵迦夷天壽半劫。梵富樓天壽一劫。摩呵梵天壽一劫半。是謂初禪壽。少光天壽二劫。無量光天壽四劫。光曜天壽八劫。是謂二禪壽。約淨天壽十六劫。無量淨天壽三十二劫。遍淨天壽六十四劫。是謂三禪壽。果實天壽一百二十五劫。得德天壽二百五十劫。大果天壽五百劫。無急天壽千劫。無惱天壽二千劫。善觀天壽四千劫。快見天壽八千劫。阿迦膩吒天壽萬六千劫。是謂四禪壽。」
  8. ^ 8.0 8.1 阿毘曇心論色界十七天〕
    阿毘曇心論·契經品》:「色界說十七者。居梵身梵富樓。光少光無量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無罣礙受福果實。無想眾生不煩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
  9. ^ 9.0 9.1 〔色界十八天〕
    • 《十住毘婆沙論》:「修初禪下思得生梵眾天。修初禪中思生梵輔天。修初禪上思故得生大梵天。修二禪下思生少光天。修二禪中思得生無量光天。修二禪上思得生妙光天。修三禪下思得生小淨天。修三禪中思故得生無量淨天。修三禪上思得生遍淨天。修四禪下思故生阿那婆伽天。修四禪中思故生福生天。修四禪上思故生廣果天修無想定中思得生無想天。以無漏熏修四禪下思故生不廣天。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不熱天。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喜見天。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妙見天。以無漏熏修四禪最上思故生阿迦膩吒天。」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復次色界有十八處。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二靜慮故。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三靜慮故。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四靜慮故。無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復有諸聖住止不共五淨宮地。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及色究竟由軟中上。上勝上極品。雜熏修第四靜慮故復有超過淨宮大自在住處。有十地菩薩。由極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於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眾同分中。於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同分中。於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若不還者。以無漏第四靜慮。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即於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五淨居天眾同分中。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
    • 《立世阿毘曇論》:「云何第一梵名梵先行。若人從欲界入色界前。至此處故說梵先行。云何第二名梵眾。大梵王眷屬多故故名梵眾。云何第三名大梵。最勝初禪中間所造業所生故。自在不係他故。能觀別他事故。為已生應生作主故名大梵。云何第二禪初天名曰少光。說語時口中出光明少故。故名少光。云何第二名無量光。是諸天等若說語時。口中無量光明顯照故。名無量光。云何第三梵名遍勝光。是諸天等若說言時。口出光明遍一切處。圓滿無餘故。名遍勝光。云何第三禪初天名曰少淨。是中諸天所受樂少。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受此少樂故。名少淨。云何第二天名無量淨。是中諸天樂勝於前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故。名無量淨。云何第三名曰遍淨。是中受樂遍滿。身心究竟無餘。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諸天受此故。名遍淨。云何第四禪初天名曰無雲。苦樂前滅故。於先方便憂喜沒盡故。此中捨受智念清淨故。是中諸天受此捨受故名無雲。云何第二天名曰生福。福者智念捨等相應諸禪所生故。生已受用如此三枝故名生福。云何第三名曰廣果。廣者謂大容果功力及報所生。此二者能攝定慧及離欲依止故。名廣果。云何第四名無想天。是中諸天無有想故。何者為想。通別二想。各異生報。此中無故。唯有色陰及不相應行陰故。名無想天。云何那含天。一名善現。昔在因地。可令見實無倒義。可令受可令解故名善現。云何第二名曰善見。昔在因地增壽命具。四支提財及他貲產。并利益事善正守護。於中生正見不除不取。因前善現。及如此因故。名善見。云何第三名不煩。昔在因地。不損惱他。無妨礙意。無相逼意。因前善現。及此業故。是故名不煩。云何第四名曰不燒。是中諸天昔在因地。不燒自身。不困苦身。又不燒他。不困苦他。自他亦樂行速疾通達故。因前善現。及此業故。名無燒。云何第五名阿迦尼吒。迦尼吒者名曰下品。前十七地並已過故。復有從下品天至究竟天於中般涅槃故。復有諸天名阿迦尼吒。至般涅槃故。是故名阿迦尼吒。」
  10. ^ 10.0 10.1 〔支謙色界十八天〕
    • 支謙譯《般泥洹經》:「又上第七梵天。第八梵眾天。第九梵輔天。第十大梵天。第十一水行天。第十二水微天。第十三水無量天。第十四水音天。第十五約淨天。第十六遍淨天。第十七清明天。第十八守妙天。第十九玄妙天。第二十福德天。第二十一愨淳天。第二十二近際天。第二十三快見天。第二十四無結愛天。」
    • 支謙譯《大明度無極經》:「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水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德天、德純天、近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上諸天子皆往問訊」
  11. ^ 11.0 11.1 〔小品般若經色界廿一天〕
    《小品般若經》:「梵天、梵世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陰行天、福生天、廣果天、無廣天、無熱天、妙見天、善見天、阿迦膩吒天上諸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來至般若波羅蜜所,受持讀誦,供養作禮而去。」
  12. ^ 12.0 12.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色界廿一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一:「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亦以世尊神通力故,各各見佛正坐其前,咸謂如來獨為說法。」
  13. ^ 13.0 13.1 法藏部色界廿二天〕
    • 長阿含·世記經》:「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淨天,十者少淨天,十一者無量淨天,十二者遍淨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實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 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智品》:「眾生有解梵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眾生有解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眾生有解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生有解實天少實天無量實天果實天。眾生有解無想天。眾生有解無勝天無熱天善見天妙善見天阿迦膩吒天。……眾生有解入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
    • 起世經·三十三天品》:「謂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迦膩吒天等。此等名為二十二種。」
  14. ^ 14.0 14.1 〔華嚴經、道行般若經色界廿二天〕
    實叉難陀譯《華嚴經·十無盡藏品》:「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道行般若經》:「梵天上諸天人索佛道者,梵迦夷天、梵弗還天、梵波產天、摩呵梵天、廅天、波利陀天、廅波摩那天、阿會亘修天、首呵天、波栗多修呵天、阿波摩修天、修乾天、惟呵天、波栗惟呵天、阿波修天、惟于潘天、阿惟潘天、阿陀波天、須帝天、須帝祇耨天、阿迦膩吒天等,天上諸天人,皆往到彼所,問訊聽受般若波羅蜜,作禮遶竟已各自去。」
  15. ^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上流雖未入 能生梵世天 捨雜欲苦尋喜樂 隨業當生四地中 大梵光音及遍淨 廣果天生與彼同」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復次色界有十八處。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初靜慮故。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二靜慮故。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三靜慮故。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此三由軟中上品。熏修第四靜慮故。無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復有諸聖住止不共五淨宮地。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及色究竟由軟中上。上勝上極品。雜熏修第四靜慮故復有超過淨宮大自在住處。有十地菩薩。由極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於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眾同分中。於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同分中。於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若不還者。以無漏第四靜慮。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即於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已。隨其所應當生五淨居天眾同分中。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
  16. ^ 八思巴《彰所知論·情世界品》:「色界一十七天者。四靜慮攝。初禪三天者。謂梵眾梵輔大梵。彼天壽量。梵眾半劫。梵輔一劫。大梵一劫半。彼天身量。次第半由旬。一由旬。一由旬半。二禪三天者。謂少光無量光極光。彼天壽量。少光二劫(以上四天四十中劫為一大劫以下諸天八十中劫為一大劫)。無量光四劫。極光八劫。彼天身量。少光二由旬。無量光四由旬。極光八由旬。三禪三天者。少善無量善廣善。彼天壽量。少善一十六劫。無量善三十二劫。廣善六十四劫。彼天身量。少善十六由旬。無量善三十二由旬。廣善六十四由旬。四禪八天者。無雲福生廣果。三是凡居。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是聖居。名曰五淨居。彼天壽量。無雲百二十五劫。福生二百五十劫。廣果五百劫。無煩一千劫。無熱二千劫。善現四千劫。善見八千劫。色究竟一萬六千劫。彼天身量。無雲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生二百五十由旬。廣果五百由旬。無煩一千由旬。無熱二千由旬。善現四千由旬善見八千由旬。色究竟一萬六千由旬。始從梵眾至色究竟。皆名色界。」
  17. ^ 《大明三藏法數》:「初禪三天:一、梵眾天。梵,淨也,以無染欲故。眾,猶民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民眾也。二、梵輔天,輔,佐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輔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謂此天是初禪天之主也。名尸棄,劫初先生,劫盡後滅,主領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語尸棄,華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總別雙舉也。)二禪三天:一、少光天,謂此天光明少故。二、無量光天,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三、光音天,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三禪三天:一、少淨天,謂此天意識樂受清淨故。二、無量淨天,謂此天淨勝於前不可量故。三、遍淨天,謂此天樂受最勝,淨周遍故。四禪九天:一、無雲天,以前諸天空居,依雲而住。此天在雲之上,居無雲之首,故號無雲。二、福生天,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從因得名故。三、廣果天,謂此天果報廣大,無能勝故。四、無想天,謂此天一期果報,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謂從生至死也。)五、無煩天,謂此天離欲界苦,及色界樂,苦樂兩滅,無煩惱故。六、無熱天,謂此天研究心境,無依無處,清涼自在,無熱惱故。七、善見天,謂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塵垢故。八、善現天,謂此天空無障礙,精見現前故。九、色究竟天,謂此天於諸塵幾微之處,研窮究竟故。」
  18. ^ 〔《法苑珠林》十八天〕雜阿毘曇心論記載第四禪的次序為「一、福愛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
    • 《法苑珠林·辯位部》:「第二色界有十八天者。初禪有三天。一名梵眾天。二名梵輔天。三名大梵天(此大梵天無別住處。但於梵輔有層臺高顯嚴博。大梵天王獨於上住。以別群下於此。三天之中梵眾是庶民。梵輔是臣。大梵是君。唯此初禪有其君臣民庶之別。自此已上悉皆無也)二禪之中有三天。一名少光天。二名無量光天。三名光音天。第三禪中亦有三天。一名少淨天。二名無量淨天。三名遍淨天。第四禪中獨有九天。一名福生天。二名福愛天。三名廣果天。四名無想天(此無想天亦無別所。但與廣果同階別處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種別名也)五名無煩天。六名無熱天。七名善現天。八名善見天。九名色究竟天(亦名阿迦膩吒天名色界合有十八天)」
    • 《楞嚴經·經卷第九》:「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婬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瑠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麁漏已伏,名為二禪。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阿難!次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麁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阿難!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阿難!苦樂兩滅鬪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麁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 《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19. ^ 19.0 19.1
    • 《大毘婆沙論》:「若以處者。應說四十界有四十處故。謂欲界二十處。色界十六處。無色界四處。……大梵天王住在何處。梵輔梵眾住何處耶。西方諸師。作如是說。初靜慮地處別有三。一梵眾天處。二梵輔天處。三大梵天處。此處即是靜慮中間。迦濕彌羅諸論師說。初靜慮地唯有二處。即梵輔天中有高勝靜處。如近聚落有勝園林是大梵王常所居處。此處即是靜慮中間。……問無想天在何處攝。外國師說。第四靜慮處別有九此是一處。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即廣果天攝。」
    • 俱舍論·分別世品》:「迦濕彌羅國諸大論師皆言。色界處但有十六。彼謂。即於梵輔天處有高臺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尊處座四眾圍繞。」
    • 順正理論·辯緣起品》:「諸所建立。皆不成就。是故迦濕彌羅國。諸大論師。咸說大梵王所居。即梵輔處。由茲色界。處唯十六。如是所說。善順契經。七識住中。唯舉邊故。如極光淨及遍淨天。若謂不然。契經應說。如大梵處非梵眾天。無想有情望廣果處。壽等無異。如何別立?……是故建立色界諸天。唯我國師。所說無亂。」
  20. ^ 解脫道論》:「問:何故於三禪處下中上說果地勝,不說第四禪?答:依三禪所得有麁有妙,是故以勝枝說果地勝。此第四禪已到妙枝彼岸,從此更無妙枝。」
  21. ^ * 林崇安. (PDF). [2017-02-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0-19). 南傳《增支部》8.69《眾經》和8.70:《 地震經》,是相連的二經;又如,《長阿含經》的第二經《遊行經》中,內含《地震經》和《眾經》,這二經也連續在一起。今北傳的《 中阿含36經》的地動經,同時將 地動三因緣和八眾合在一起,可知是將相連的二經錯併為一經,缺了地動五因 
    • .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2. ^ 《大毘婆沙論》:「西方諸師作如是說,得二十六處身隨心轉戒,謂欲界九色界十七。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得二十五處身隨心轉戒,以大梵天無別處故。」
  23. ^ 釋悟殷. . 弘誓雙月刊.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24. ^ 24.0 24.1 水野弘元. .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25. ^ 順正理論·辯緣起品》:「有餘別說十七處名:初靜慮中,總立二處,第四靜慮,別說無想。」
  26. ^ 順正理論·辯緣起品》:「上座色界立十八天。故作是言。修諸靜慮。各有三品。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生三天處。第一靜慮。大梵天王。自類相望。得有同分。與梵輔處。勝劣有殊。如聚落邊阿練若處。雖相隣近。而處不同。無想有情。於第四定。為第四處。與廣果天。有差別故。處成十八。」
  27. ^ * 《中部·Sāleyyaka sutta》(緬甸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ahmakāyikānaṁ devānaṁ(梵身天)……ābhānaṁ devānaṁ(光天)……parittābhānaṃ devānaṃ(少光天)……appamāṇābhānaṃ devānaṃ(無量光天)……ābhassarānaṃ devānaṃ(極光天)……parittasubhānaṃ devānaṃ(少淨天)… appamāṇasubhānaṃ devānaṃ(無量淨天)… subhakiṇhānaṃ devānaṃ(徧淨天) … vehapphalānaṃ devānaṃ(廣果天)… avihānaṃ devānaṃ(無煩天)… atappānaṃ devānaṃ(無熱天)… sudassānaṃ devānaṃ(善現天)… sudassīnaṃ devānaṃ(善見天)… akaniṭṭhānaṃ devānaṃ(色究竟天)」
    • 中部·Sāleyyaka sutta》(斯里蘭卡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TS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rahma-kāyikānaṃ devānaṃ(梵身天)……ābhānaṃ devānaṃ(光天)……parittābhānaṃ devānaṃ(少光天)……appamāṇābhānaṃ devānaṃ(無量光天)……Ābhassarānaṃ devānaṃ(極光天)……subhānaṃ devānaṃ(淨天)……parittasubhānaṃ devānaṃ(少淨天)……appamāṇasubhānaṃ devānaṃ(無量淨天)……Subhakiṇṇakānaṃ devānaṃ(徧淨天)……Vehapphalānaṃ devānaṃ(廣果天)……avihānaṃ devānaṃ(無煩天)……atappānaṃ devānaṃ(無熱天)……sudassānaṃ devānaṃ(善現天)……sudassīnaṃ devānaṃ(善見天)……akaniṭṭhakānaṃ devānaṃ(色究竟天)」
  28. ^ 佛光大辭典. . [2017-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外部連結

  • 漢魏六朝佛教「天堂」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蕭登福

色界, 梵語, rūpa, dhātu, धत, 或稱天, 又稱色地, rūpa, bhūmi, 佛教術語, 世界的三界, 欲界, 及無, 之一, 目录, 概论, 分类, 天數, 簡表, 天數諸說一覽表, 淨居天, 参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概论, 编辑據佛典說法, 此界位於欲界之上, 此界天人, 仍保有色身, 物質身, 而已無欲樂, 故天人色身, 無有男女相, 有別於欲界眾生的色身樣貌, 此界眾生, 其衣自然而至, 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 依禪定的深淺麤, 分四種階級, 稱四禪天, 住於初禪乃至四禪天的一切有情,. 色界 梵語 rupa dhatu र प धत 或稱色界天 又稱色地 rupa bhumi 佛教術語 世界的三界 欲界 色界及無色界 之一 目录 1 概论 2 分类 2 1 色界天數 2 2 簡表 2 3 色界天數諸說一覽表 3 淨居天 4 参见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概论 编辑據佛典說法 此界位於欲界之上 此界天人 仍保有色身 物質身 而已無欲樂 故色界天人色身 無有男女相 有別於欲界眾生的色身樣貌 此界眾生 其衣自然而至 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 1 依禪定的深淺麤 粗 妙 細 分四種階級 稱四禪天 住於初禪乃至四禪天的一切有情 若未獲得解脫道或佛菩提道之見道功德者 皆屬凡夫 都不能離意識心境界 都無法擺脫三界六道輪迴生死之苦 無智者往往誤計所證得的欲界及色界四種禪定境界為涅槃 此種誤計所見 稱為 五現涅槃 不是真實的涅槃 分类 编辑依所入禪定能至之淺深次第 分為四地 梵語 Bhumi 相應於此界之 四禪天 四靜慮天 2 3 细分为四个层级 每个层级有诸天 初禪 離欲界之苦 而生喜 Priti 樂 Sukha 總稱為 離生喜樂 地 相應初禪天 二禪 已無尋 英语 Vitarka Vitarka 伺 英语 Vicara Vicara 從定生喜 樂 總稱為 定生喜樂 地 相應二禪天 三禪 離前喜貪 心悅安靜 有勝妙樂 Sukha 總稱為 離喜妙樂 地 相應三禪天 四禪 離前喜 樂 清淨平等 住捨 Upekṣa 受正念 Smṛti 總稱為 捨念清淨 地 相應四禪天 色界天數 编辑 色界諸天之數 佛教部派以及各經論有諸多異說 有十五天 4 十六天 5 6 十七天 7 8 十八天 9 10 二十一天 11 12 乃至於二十二天之數 13 14 大乘佛教通行說法 以初禪之頂為大梵天 二禪之頂為光音天 三禪之頂為遍淨天 四禪之頂為廣果天 15 每禪各立三天得十二天 加上佛教聖者所在的五淨居天 一共十七天 此為藏傳佛教通說 16 若再算入無想定得生的無想天則為十八天 法苑珠林 楞嚴經 大明三藏法數 載此說 地藏菩薩本願經 又列名摩醯首羅天 17 18 犢子部的 三法度論 立十五天 初禪三天 二禪三天 大梵天在兩者中間 三禪三天 四禪下中上皆生果實天 再加上無想天 以及淨居天 共計十五天 其淨居天為三天 善現 善見 清淨天 無煩 無熱 色究竟 視為清淨天的三相 4 迦濕彌羅有部 主張大梵王所居即梵輔處 無想天為廣果天所攝 立十六天 19 南傳上座部佛教前三禪各立三天得九天 第四禪僅立廣果天 再加上無想天以及五淨居天 而為十六天 5 20 簡表 编辑 初禪天 又名為梵世天 梵世界 梵眾天 巴利 Brahmaparisajja 梵 Brahmapariṣadya 又譯梵眷屬天 梵身天 梵身天的原文有時候會是 巴利 梵 Brahmakayika 梵輔天 巴利 梵 Brahmapurohita 大梵天 巴利 梵 mahabrahma 二禪天少光天 巴利 Parittabha 梵 Parittabha 無量光天 巴利 Appamaṇabha 梵 Apramaṇabha 極光淨天 巴利 Abhassara 梵 Abhasvara 又譯光音天 三禪天少淨天 巴利 Parittasubha 梵 Parittasubha 無量淨天 巴利 Appamaṇasubha 梵 Apramaṇasubha 遍淨天 巴利 Subhakiṇṇa 梵 Subhakṛtsna 四禪天無雲天 梵 Anabhraka 又譯無陰行天 無蔭行天 福生天 梵 Puṇyaprasava 廣果天 巴利 Vehapphala 梵 Vṛhatphala Bṛhatphala 又譯果實天 無想天 巴利 Asannasatta 梵 Asaṃjnasattva 淨居天 無煩天 巴利 Aviha 梵 Avṛha 無熱天 巴利 Atappa 梵 Atapa 善現天 巴利 Sudassa 梵 Sudṛsa 善見天 巴利 Sudassi 梵 Sudarsana 色究竟天 巴利 Akaniṭṭha 梵 Akaniṣṭha 又譯有頂天 阿迦膩吒天 阿迦尼吒天 說一切有部及赤銅鍱部論書中修下初禪生於色界最初層梵眾天 犢子部 三法度論 以及正量部 立世阿毘曇論 中修下初禪生於梵輔天 以梵輔天為色界最初層 說一切有部及赤銅鍱部論書中淨居天次序為無煩天到色究竟天 立世阿毘曇論 的次序為善現 善見 無煩 無熱 色究竟天 而 三法度論 的淨居天為善現 善見 清淨天 色界天數諸說一覽表 编辑 色界天 初禪天 二禪天 三禪天 四禪天 備註十五天 梵輔天 梵身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初禪 二禪中間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耀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果實天 無想天 善現天 善見天 淨天 Visuddha 清淨天 犢子部論書作此說 4 出三法度論十六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迦濕彌羅有部師作此說 19 6 出雜阿毘曇心論 大毘婆沙論 顯宗論 出中阿含地動經 對應的誦本皆無此文句 21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分別說系赤銅鍱部作此說 出分別論 解脫道論 5 十七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健馱羅國諸師作此說 22 7 23 出俱舍論 甘露味論 天譬喻 英语 Divyavadana 24 梵眾天 梵輔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順正理論所記餘別說 25 出阿毘曇心論 8 十八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淨光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經部師室利邏多作此說 26 出十住毗婆沙論 瑜伽師地論 立世阿毘曇論 9 梵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水行天 水微天 水無量天 水音天 約淨天 遍淨天 淨明天 守妙天 玄妙天 福德天 德純天 近際天 快見天 無結愛天 出般泥洹經 大明度無極經 10 廿一天 梵天 梵世天 梵輔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陰行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廣天 無熱天 妙見天 善見天 阿迦膩吒天 出小品般若經 11 梵眾天 梵輔天 梵會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出大般若經 12 廿二天 梵身天 梵輔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嚴飾天 小嚴飾天 無量嚴飾天 嚴飾果實天 無想天 無造天 無熱天 善見天 大善見天 阿迦尼吒天 法藏部作此說 13 出舍利弗阿毘曇論 出長阿含世記經 法藏部誦 及其異譯本起世經 起世因本經 24 梵天 梵身天 梵輔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見天 善現天 色究竟天 出華嚴經 道行般若經 14 梵身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出中部 赤銅鍱部 27 淨居天 编辑四禪天中的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為證阿那含以上聖者及大菩薩等解脫聖者所居 不再輪迴下界受生 又稱 淨居天 巴利語 Suddhavasa 梵語 Suddhavasa 或 五不還天 28 参见 编辑禪那 禅定 大千世界 三界 天人 佛教 天 佛教 參考文獻 编辑 佛光大辭典 色界 2017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0 雜阿含 第483經 比丘離欲 離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有尋有伺 離生喜樂 初禪具足住 有覺有觀息 內淨一心 無覺無觀 無尋無伺 定生喜樂 第二禪具足住 謂彼比丘離喜貪 捨心住 正念正知 安樂住彼聖說捨 第三禪具足住 謂彼比丘離苦息樂 憂喜先已離 不苦不樂捨 淨念一心 第四禪具足住 中阿含 第168經 云何意行生 若有比丘離欲 離惡不善之法 有覺 有觀 離生喜 樂 得初禪成就遊 彼此定樂欲住 彼此定樂欲住已 必有是處 住彼樂彼 命終生梵身天中 諸梵身天者 生彼住彼 受離生喜 樂 及比丘住此 入初禪 受離生喜 樂 此二離生喜 樂無有差別 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 先此行定 然後生彼 彼此定如是修 如是習 如是廣布 生梵身天中 如是意行生 復次 比丘覺 觀已息 內靖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 樂 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此定樂欲住 彼此定樂欲住已 必有是處 住彼樂彼 命終生晃昱天中 諸晃昱天者 生彼住彼 受定生喜 樂 及比丘住此 入第二禪 受定生喜 樂 此二定生喜 樂無有差別 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 先此行定 然後生彼 彼此定如是修 如是習 如是廣布 生晃昱天中 如是意行生 復次 比丘離於喜欲 捨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 聖所捨 念 樂住 空 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此定樂欲住 彼此定樂欲住已 必有是處 住彼樂彼 命終生遍淨天中 諸遍淨天者 生彼住彼 受無喜樂 及比丘住此 入第三禪 受無喜樂 此二無喜樂無有差別 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 先此行定 然後生彼 彼此定如是修 如是習 如是廣布 生遍淨天中 如是意行生 復次 比丘樂滅 苦滅 喜 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 捨 念 清淨 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此定樂欲住 彼此定樂欲住已 必有是處 住彼樂彼 命終生果實天中 諸果實天者 生彼住彼 受捨 念 清淨樂 及比丘住此 入第四禪 受捨 念 清淨樂 此二捨 念 清淨樂無有差別 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 先此行定 然後生彼 彼此定如是修 如是習 如是廣布 生果實天中 如是意行生 4 0 4 1 4 2 犢子部色界天 三法度論 色界者 有喜 無喜 護 有喜者 有覺 無覺 少觀 有覺者 梵富樓 梵迦夷 梵波產 大梵者 由少觀生 無覺者 少光 無量光 光耀 無喜者 少淨 無量淨 遍淨 彼護者 果實 無想 淨居 是三種 果實天 無想天 淨居天 於中果實者 修習微中上第四禪生果實 淨居者 善現 善見 淨 善見 淨 此三種是淨居 問 五淨居地 今何以說三 答 淨者 無煩 無熱 色究竟 無煩 無熱 色究竟者 此三是淨相 作經者意欲爾 四阿鋡暮抄解 色界中 及念 無念樂 護行 及念 自覺 無覺 自行 自覺者 梵富樓 梵迦夷 梵波梨沙 大梵 無覺生 無行者 波栗阿婆 阿波摩那阿婆 阿婆嘬羅遮 無念 彼栗多首波 阿波羅摩那 首波首波訖栗那 護行 護樂 無想 首陀跋娑 彼護樂者 鞞疑呵破羅 無 想天 首陀跋娑 彼果實 第四禪下中上 功大生彼 淨居者 修提舍 須提舍那 鞞首陀 問 五淨居地 何以說三 答 清淨阿鞞麗舍 阿答波 阿迦膩吒 無所觸 無熱 一究竟 此三清淨知 分清淨為三故 5 0 5 1 5 2 分別論十六天 分別論 若劣修初禪 則生於何處耶 劣修初禪 為梵眾天之同朋而生 若中等修初禪 生於何處耶 修中等初禪 為梵輔天之同朋而生 若勝修初禪 生於何處耶 勝修初禪 為大梵天之同朋而生 若劣修第二禪 生於何處耶 劣修第二禪 為少光天之同朋而生 若中等修第二禪 生於何處耶 中等修第二禪 為無量光天之同朋而生 若勝修第二禪 生於何處耶 勝修第二禪 為極光淨天之同朋而生 若劣修第三禪 生於何處耶 劣修第三禪 為少淨天之同朋而生 若中等修第三禪 生於何處耶 中等修第三禪 為無量淨天之同朋而生 若勝修第三禪 生於何處耶 勝修第三禪 為徧淨天之同朋而生 修第四禪而所緣之種種性 作意之種種性 欲之種種性 願之種種性 勝解之種種性 引發之種種性 慧之種種性 或一類者為無想有情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廣果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無煩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無熱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善現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善見天之同朋而生 或一類者為色究竟天之同朋而生 解脫道論 若修下初禪 命終生於梵天種類 彼壽命一劫三分 若修中初禪 命終生於梵天壽半劫 若修上初禪 命終生大梵天壽 此第二禪有三種 下中上 是坐禪人修下禪 命終生少光天壽命二劫 修中禪生無量光天壽命四劫 修上禪生光耀天壽命八劫 此第三禪亦成三種 謂上中下 於是坐禪人修行下禪 命終生少淨天 彼壽命十六劫 修行中禪生無量淨天 彼天壽命三十二劫 修行上禪生遍淨天 壽命六十四劫 修第四禪命終凡夫 生果實天 若心厭患生無想天 壽命五十劫 若沙門或生果實天 或生五淨居處 如是果實功德 6 0 6 1 迦濕彌羅有部色界十六天 中阿含 地動經 阿難 我往詣無量百千四王天眾 共坐談論 令可彼意 如是 三十三天 㷿摩天 兜率哆天 化樂天 他化樂天 梵身天 梵富樓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晃昱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罣礙天 受福天 果實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見天 善現天 阿難 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眾 共坐談論 令可彼意 雜阿毘曇心論 修多羅品 色界或十六者 謂梵身梵富樓少光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遍淨無陰福生果實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 此十六處說色界 有欲令十七如前十六及大梵 眾賢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 辯緣起品 此欲界上處有十六 謂初靜慮處唯有二 二三各有三 第四獨有八 器及有情總名色界 言初靜慮處有二者 一梵眾天 二梵輔天 第二靜慮處有三者 一少光天 二無量光天 三極光淨天 第三靜慮處有三者 一少淨天 二無量淨天 三遍淨天 第四靜慮處有八者 一無雲天 二福生天 三廣果天 并五淨居處合成八 五淨居者 無煩天 二無熱天 三善現天 四善見天 五色究竟天 此十六處諸器世間并諸有情 總名色界 7 0 7 1 俱舍論 甘露味論色界十七天 俱舍論 分別世品 此欲界上處有十七 謂三靜慮處各有三 第四靜慮處獨有八 器及有情總名色界 第一靜慮處有三者 一梵眾天 二梵輔天 三大梵天 第二靜慮處有三者 一少光天 二無量光天 三極光淨天 第三靜慮處有三者 一少淨天 二無量淨天 三遍淨天 第四靜慮處有八者 一無雲天 二福生天 三廣果天 四無煩天 五無熱天 六善現天 七善見天 八色究竟天 順正理論 辯緣起品 廣善所生 故名為梵 此梵即大 故名大梵 由彼獲得中間定故 最初生故 最後歿故 威德等勝故 名為大 大梵所有 所化 所領 故名梵眾 於大梵前 行列侍衛 故名梵輔 自地天內光明最小 故名少光 光明轉勝 量難測故 名無量光 淨光遍照自地處故 名極光淨 意地受樂 說名為淨 於自地中此淨最劣 故名少淨 此淨轉增 量難測故 名無量淨 此淨周普 故名遍淨 意顯更無樂能過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 如雲密合 故說名雲 此上諸天 更無雲地 在無雲首 故說無雲 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可往生故 說名福生 居在方所 異生果中 此最殊勝 故名廣果 離欲諸聖 以聖道水 濯煩惱垢 故名為淨 淨身所止 故名淨居 或住於此 窮生死邊 如還債盡 故名為淨 淨者所住 故名淨居 或此天中 無異生雜 純聖所止 故名淨居 繁謂繁雜 或謂繁廣 無繁雜中 此最初故 繁廣天中 此最劣故 說名無繁 或名無求 不求趣入無色界故 已善伏除雜脩靜慮上中品障 意樂調柔 離諸熱惱 故名無熱 或令下生煩惱名熱 此初離遠 得無熱名 或復熱者 熾盛為義 謂上品脩靜慮及果 此猶未證 故名無熱 已得上品雜修靜慮 果德易彰 故名善現 雜修定障 餘品至微 見極清澈 故名善見 更無有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 名色究竟 或此已到眾苦所依身最後邊 名色究竟 有言色者 是積集色 至彼後邊 名色究竟 此十七處 諸器世間 并諸有情 總名色界 甘露味論 界道品 色界十七處 梵富樓 梵迦夷 摩呵梵 少光 無量光 光曜 少淨 無量淨 遍淨 果實 得德 大果 不煩 不惱 善觀 快見 阿迦尼吒 梵迦夷天壽半劫 梵富樓天壽一劫 摩呵梵天壽一劫半 是謂初禪壽 少光天壽二劫 無量光天壽四劫 光曜天壽八劫 是謂二禪壽 約淨天壽十六劫 無量淨天壽三十二劫 遍淨天壽六十四劫 是謂三禪壽 果實天壽一百二十五劫 得德天壽二百五十劫 大果天壽五百劫 無急天壽千劫 無惱天壽二千劫 善觀天壽四千劫 快見天壽八千劫 阿迦膩吒天壽萬六千劫 是謂四禪壽 8 0 8 1 阿毘曇心論色界十七天 阿毘曇心論 契經品 色界說十七者 居梵身梵富樓 光少光無量光光曜 少淨無量淨遍淨 無罣礙受福果實 無想眾生不煩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 9 0 9 1 色界十八天 十住毘婆沙論 修初禪下思得生梵眾天 修初禪中思生梵輔天 修初禪上思故得生大梵天 修二禪下思生少光天 修二禪中思得生無量光天 修二禪上思得生妙光天 修三禪下思得生小淨天 修三禪中思故得生無量淨天 修三禪上思得生遍淨天 修四禪下思故生阿那婆伽天 修四禪中思故生福生天 修四禪上思故生廣果天修無想定中思得生無想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下思故生不廣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不熱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喜見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妙見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最上思故生阿迦膩吒天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復次色界有十八處 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初靜慮故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二靜慮故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三靜慮故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四靜慮故 無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 復有諸聖住止不共五淨宮地 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 及色究竟由軟中上 上勝上極品 雜熏修第四靜慮故復有超過淨宮大自在住處 有十地菩薩 由極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 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 於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眾同分中 於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同分中 於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 若不還者 以無漏第四靜慮 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 即於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五淨居天眾同分中 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 立世阿毘曇論 云何第一梵名梵先行 若人從欲界入色界前 至此處故說梵先行 云何第二名梵眾 大梵王眷屬多故故名梵眾 云何第三名大梵 最勝初禪中間所造業所生故 自在不係他故 能觀別他事故 為已生應生作主故名大梵 云何第二禪初天名曰少光 說語時口中出光明少故 故名少光 云何第二名無量光 是諸天等若說語時 口中無量光明顯照故 名無量光 云何第三梵名遍勝光 是諸天等若說言時 口出光明遍一切處 圓滿無餘故 名遍勝光 云何第三禪初天名曰少淨 是中諸天所受樂少 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 受此少樂故 名少淨 云何第二天名無量淨 是中諸天樂勝於前寂靜愛樂 與三禪相應故 名無量淨 云何第三名曰遍淨 是中受樂遍滿 身心究竟無餘 寂靜愛樂與三禪相應 諸天受此故 名遍淨 云何第四禪初天名曰無雲 苦樂前滅故 於先方便憂喜沒盡故 此中捨受智念清淨故 是中諸天受此捨受故名無雲 云何第二天名曰生福 福者智念捨等相應諸禪所生故 生已受用如此三枝故名生福 云何第三名曰廣果 廣者謂大容果功力及報所生 此二者能攝定慧及離欲依止故 名廣果 云何第四名無想天 是中諸天無有想故 何者為想 通別二想 各異生報 此中無故 唯有色陰及不相應行陰故 名無想天 云何那含天 一名善現 昔在因地 可令見實無倒義 可令受可令解故名善現 云何第二名曰善見 昔在因地增壽命具 四支提財及他貲產 并利益事善正守護 於中生正見不除不取 因前善現 及如此因故 名善見 云何第三名不煩 昔在因地 不損惱他 無妨礙意 無相逼意 因前善現 及此業故 是故名不煩 云何第四名曰不燒 是中諸天昔在因地 不燒自身 不困苦身 又不燒他 不困苦他 自他亦樂行速疾通達故 因前善現 及此業故 名無燒 云何第五名阿迦尼吒 迦尼吒者名曰下品 前十七地並已過故 復有從下品天至究竟天於中般涅槃故 復有諸天名阿迦尼吒 至般涅槃故 是故名阿迦尼吒 10 0 10 1 支謙色界十八天 支謙譯 般泥洹經 又上第七梵天 第八梵眾天 第九梵輔天 第十大梵天 第十一水行天 第十二水微天 第十三水無量天 第十四水音天 第十五約淨天 第十六遍淨天 第十七清明天 第十八守妙天 第十九玄妙天 第二十福德天 第二十一愨淳天 第二十二近際天 第二十三快見天 第二十四無結愛天 支謙譯 大明度無極經 梵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水行天 水微天 無量水天 水音天 約淨天 遍淨天 淨明天 守妙天 玄妙天 福德天 德純天 近際天 快見天 無結愛天上諸天子皆往問訊 11 0 11 1 小品般若經色界廿一天 小品般若經 梵天 梵世天 梵輔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無陰行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廣天 無熱天 妙見天 善見天 阿迦膩吒天上諸天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皆來至般若波羅蜜所 受持讀誦 供養作禮而去 12 0 12 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色界廿一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一 梵眾天 梵輔天 梵會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亦以世尊神通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咸謂如來獨為說法 13 0 13 1 法藏部色界廿二天 長阿含 世記經 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 一者梵身天 二者梵輔天 三者梵眾天 四者大梵天 五者光天 六者少光天 七者無量光天 八者光音天 九者淨天 十者少淨天 十一者無量淨天 十二者遍淨天 十三者嚴飾天 十四者小嚴飾天 十五者無量嚴飾天 十六者嚴飾果實天 十七者無想天 十八者無造天 十九者無熱天 二十者善見天 二十一者大善見天 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舍利弗阿毘曇論 非問分智品 眾生有解梵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眾生有解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眾生有解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眾生有解實天少實天無量實天果實天 眾生有解無想天 眾生有解無勝天無熱天善見天妙善見天阿迦膩吒天 眾生有解入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 起世經 三十三天品 謂梵身天 梵輔天 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惱天 善見天 善現天 阿迦膩吒天等 此等名為二十二種 14 0 14 1 華嚴經 道行般若經色界廿二天 實叉難陀譯 華嚴經 十無盡藏品 梵天梵身天 梵輔天梵眾天 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 無量光天光音天 淨天少淨天 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天少廣天 無量廣天廣果天 無煩天無熱天 善見天善現天 色究竟天 道行般若經 梵天上諸天人索佛道者 梵迦夷天 梵弗還天 梵波產天 摩呵梵天 廅天 波利陀天 廅波摩那天 阿會亘修天 首呵天 波栗多修呵天 阿波摩修天 修乾天 惟呵天 波栗惟呵天 阿波修天 惟于潘天 阿惟潘天 阿陀波天 須帝天 須帝祇耨天 阿迦膩吒天等 天上諸天人 皆往到彼所 問訊聽受般若波羅蜜 作禮遶竟已各自去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上流雖未入 能生梵世天 捨雜欲苦尋喜樂 隨業當生四地中 大梵光音及遍淨 廣果天生與彼同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復次色界有十八處 謂梵眾天梵前益天大梵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初靜慮故 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二靜慮故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三靜慮故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 此三由軟中上品 熏修第四靜慮故 無想天即廣果攝無別處所 復有諸聖住止不共五淨宮地 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 及色究竟由軟中上 上勝上極品 雜熏修第四靜慮故復有超過淨宮大自在住處 有十地菩薩 由極熏修第十地故得生其中 次此中於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 於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眾同分中 於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同分中 於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 若不還者 以無漏第四靜慮 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 即於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已 隨其所應當生五淨居天眾同分中 謂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天 八思巴 彰所知論 情世界品 色界一十七天者 四靜慮攝 初禪三天者 謂梵眾梵輔大梵 彼天壽量 梵眾半劫 梵輔一劫 大梵一劫半 彼天身量 次第半由旬 一由旬 一由旬半 二禪三天者 謂少光無量光極光 彼天壽量 少光二劫 以上四天四十中劫為一大劫以下諸天八十中劫為一大劫 無量光四劫 極光八劫 彼天身量 少光二由旬 無量光四由旬 極光八由旬 三禪三天者 少善無量善廣善 彼天壽量 少善一十六劫 無量善三十二劫 廣善六十四劫 彼天身量 少善十六由旬 無量善三十二由旬 廣善六十四由旬 四禪八天者 無雲福生廣果 三是凡居 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 五是聖居 名曰五淨居 彼天壽量 無雲百二十五劫 福生二百五十劫 廣果五百劫 無煩一千劫 無熱二千劫 善現四千劫 善見八千劫 色究竟一萬六千劫 彼天身量 無雲一百二十五由旬 福生二百五十由旬 廣果五百由旬 無煩一千由旬 無熱二千由旬 善現四千由旬善見八千由旬 色究竟一萬六千由旬 始從梵眾至色究竟 皆名色界 大明三藏法數 初禪三天 一 梵眾天 梵 淨也 以無染欲故 眾 猶民也 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民眾也 二 梵輔天 輔 佐也 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輔佐臣僚也 三 大梵天 謂此天是初禪天之主也 名尸棄 劫初先生 劫盡後滅 主領三千大千世界也 梵語尸棄 華言火 三千者 大千 中千 小千也 言三千大千者 總別雙舉也 二禪三天 一 少光天 謂此天光明少故 二 無量光天 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 三 光音天 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 三禪三天 一 少淨天 謂此天意識樂受清淨故 二 無量淨天 謂此天淨勝於前不可量故 三 遍淨天 謂此天樂受最勝 淨周遍故 四禪九天 一 無雲天 以前諸天空居 依雲而住 此天在雲之上 居無雲之首 故號無雲 二 福生天 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 從因得名故 三 廣果天 謂此天果報廣大 無能勝故 四 無想天 謂此天一期果報 心想不行故 一期者 謂從生至死也 五 無煩天 謂此天離欲界苦 及色界樂 苦樂兩滅 無煩惱故 六 無熱天 謂此天研究心境 無依無處 清涼自在 無熱惱故 七 善見天 謂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塵垢故 八 善現天 謂此天空無障礙 精見現前故 九 色究竟天 謂此天於諸塵幾微之處 研窮究竟故 法苑珠林 十八天 雜阿毘曇心論記載第四禪的次序為 一 福愛天 二 福生天 三 廣果天 法苑珠林 辯位部 第二色界有十八天者 初禪有三天 一名梵眾天 二名梵輔天 三名大梵天 此大梵天無別住處 但於梵輔有層臺高顯嚴博 大梵天王獨於上住 以別群下於此 三天之中梵眾是庶民 梵輔是臣 大梵是君 唯此初禪有其君臣民庶之別 自此已上悉皆無也 二禪之中有三天 一名少光天 二名無量光天 三名光音天 第三禪中亦有三天 一名少淨天 二名無量淨天 三名遍淨天 第四禪中獨有九天 一名福生天 二名福愛天 三名廣果天 四名無想天 此無想天亦無別所 但與廣果同階別處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種別名也 五名無煩天 六名無熱天 七名善現天 八名善見天 九名色究竟天 亦名阿迦膩吒天名色界合有十八天 楞嚴經 經卷第九 阿難 世間一切所修心人 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但能執身不行婬慾 若行若坐想念俱無 愛染不生無留欲界 是人應念身為梵侶 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 於諸律儀愛樂隨順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 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 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 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阿難 此三勝流 一切苦惱所不能逼 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諸漏不動 名為初禪 阿難 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 澄心不動寂湛生光 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 映十方界遍成瑠璃 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 發化清淨應用無盡 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阿難 此三勝流 一切憂愁所不能逼 雖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淨心中麁漏已伏 名為二禪 阿難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 發成精行通寂滅樂 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 身心輕安成寂滅樂 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 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 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阿難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 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雖非正得真三摩地 安隱心中歡喜畢具 名為三禪 阿難 次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 樂非常住久必壞生 苦樂二心俱時頓捨 麁重相滅淨福性生 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 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 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阿難 從是天中有二岐路 若於先心無量淨光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 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 精研捨心相續不斷 圓窮捨道身心俱滅 心慮灰凝經五百劫 是人既以生滅為因 不能發明不生滅性 初半劫滅後半劫生 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阿難 此四勝流 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 雖非無為真不動地 有所得心功用純熟 名為四禪 阿難 此中復有五不還天 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 苦樂雙亡下無卜居 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 苦樂兩滅鬪心不交 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 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 更無塵象一切沈垢 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 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 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阿難 此不還天 彼諸四禪四位天王 獨有欽聞不能知見 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 皆阿羅漢所住持故 世間麁人所不能見 阿難 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 自此已還 名為色界 地藏菩薩本願經 忉利天宮神通品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娑婆世界 及他方國土 有無量億天龍鬼神 亦集到忉利天宮 所謂四天王天 忉利天 須燄摩天 兜率陀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福生天 福愛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見天 善現天 色究竟天 摩醯首羅天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一切天眾 龍眾 鬼神等眾 悉來集會 19 0 19 1 大毘婆沙論 若以處者 應說四十界有四十處故 謂欲界二十處 色界十六處 無色界四處 大梵天王住在何處 梵輔梵眾住何處耶 西方諸師 作如是說 初靜慮地處別有三 一梵眾天處 二梵輔天處 三大梵天處 此處即是靜慮中間 迦濕彌羅諸論師說 初靜慮地唯有二處 即梵輔天中有高勝靜處 如近聚落有勝園林是大梵王常所居處 此處即是靜慮中間 問無想天在何處攝 外國師說 第四靜慮處別有九此是一處 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 即廣果天攝 俱舍論 分別世品 迦濕彌羅國諸大論師皆言 色界處但有十六 彼謂 即於梵輔天處有高臺閣 名大梵天 一主所居非有別地 如尊處座四眾圍繞 順正理論 辯緣起品 諸所建立 皆不成就 是故迦濕彌羅國 諸大論師 咸說大梵王所居 即梵輔處 由茲色界 處唯十六 如是所說 善順契經 七識住中 唯舉邊故 如極光淨及遍淨天 若謂不然 契經應說 如大梵處非梵眾天 無想有情望廣果處 壽等無異 如何別立 是故建立色界諸天 唯我國師 所說無亂 解脫道論 問 何故於三禪處下中上說果地勝 不說第四禪 答 依三禪所得有麁有妙 是故以勝枝說果地勝 此第四禪已到妙枝彼岸 從此更無妙枝 林崇安 地動經 比對 PDF 2017 02 1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0 10 19 南傳 增支部 8 69 眾經 和8 70 地震經 是相連的二經 又如 長阿含經 的第二經 遊行經 中 內含 地震經 和 眾經 這二經也連續在一起 今北傳的 中阿含36經 的地動經 同時將 地動三因緣和八眾合在一起 可知是將相連的二經錯併為一經 缺了地動五因 北傳 中阿含36經 增壹阿含42品5經 南傳 增支部8集70經 相應部51相應10經 2017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3 大毘婆沙論 西方諸師作如是說 得二十六處身隨心轉戒 謂欲界九色界十七 迦濕彌羅國諸論師言 得二十五處身隨心轉戒 以大梵天無別處故 釋悟殷 讀 大毘婆沙論 劄記論師的 聖果觀 五 弘誓雙月刊 2017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21 24 0 24 1 水野弘元 佛敎文獻硏究 2017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9 順正理論 辯緣起品 有餘別說十七處名 初靜慮中 總立二處 第四靜慮 別說無想 順正理論 辯緣起品 上座色界立十八天 故作是言 修諸靜慮 各有三品 謂上中下 隨三品因 生三天處 第一靜慮 大梵天王 自類相望 得有同分 與梵輔處 勝劣有殊 如聚落邊阿練若處 雖相隣近 而處不同 無想有情 於第四定 為第四處 與廣果天 有差別故 處成十八 中部 Saleyyaka sutta 緬甸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hmakayikanaṁ devanaṁ 梵身天 abhanaṁ devanaṁ 光天 parittabhanaṃ devanaṃ 少光天 appamaṇabhanaṃ devanaṃ 無量光天 abhassaranaṃ devanaṃ 極光天 parittasubhanaṃ devanaṃ 少淨天 appamaṇasubhanaṃ devanaṃ 無量淨天 subhakiṇhanaṃ devanaṃ 徧淨天 vehapphalanaṃ devanaṃ 廣果天 avihanaṃ devanaṃ 無煩天 atappanaṃ devanaṃ 無熱天 sudassanaṃ devanaṃ 善現天 sudassinaṃ devanaṃ 善見天 akaniṭṭhanaṃ devanaṃ 色究竟天 中部 Saleyyaka sutta 斯里蘭卡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TS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ahma kayikanaṃ devanaṃ 梵身天 abhanaṃ devanaṃ 光天 parittabhanaṃ devanaṃ 少光天 appamaṇabhanaṃ devanaṃ 無量光天 Abhassaranaṃ devanaṃ 極光天 subhanaṃ devanaṃ 淨天 parittasubhanaṃ devanaṃ 少淨天 appamaṇasubhanaṃ devanaṃ 無量淨天 Subhakiṇṇakanaṃ devanaṃ 徧淨天 Vehapphalanaṃ devanaṃ 廣果天 avihanaṃ devanaṃ 無煩天 atappanaṃ devanaṃ 無熱天 sudassanaṃ devanaṃ 善現天 sudassinaṃ devanaṃ 善見天 akaniṭṭhakanaṃ devanaṃ 色究竟天 佛光大辭典 五淨居天 2017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21 外部連結 编辑漢魏六朝佛教 天堂 說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蕭登福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色界 amp oldid 727099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