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念 (佛教)

巴利語sati梵語smṛti),又譯為具念念根繫念,佛教術語,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行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被稱為正念[1]巴利文:sammā-sati,梵文:samyak-smṛti),是通往解脫的八正道之一。隨時繫念,憶持不忘,稱為隨念巴利語anussati),有六隨念與十隨念等法門。觀察「身」「受」「心」「法」四個主題,稱為四念住

字義

在巴利文及梵文,念(sati)是動詞,意為「記得」、「憶起」,引伸的名詞形態為「記憶[2],但是它也有專注、覺察的意思,英文常譯為mindfulnessawareness。《清淨道論》認為,念是一種心理過程,通過不忘失的憶念,以保持思慮的穩定、不飄蕩[3]。因為念的穩定,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upaganha)善的念頭與行為,放棄惡的行為。形成精進不放逸的力量,這就稱為正念,英文常譯為right mindfulnessright thoughtpostive thought

佛教理論

念被列入五根之一。在阿毘達磨中,也是一種心所,南傳上座部列為七種遍行心所之一,說一切有部列入大地法之一。

正念可分為世俗正念,與聖正念二者。正確,不虛假的保持念,稱為世俗正念,可以讓人投生善趣,但它是有,有的;出世間的聖正念,則是將念保持在四聖諦上,思維四聖諦[4]

修行者的念,是否是正念,由他是不是具備正知來分辨,以正知來修行念,即是正念。以正念來觀察身、受、心、法,即是四念處,或稱四念住。以正念或安那般那念修行禪定,稱為正定

参考文献

  1. ^ 中阿含經卷七第31經《分別聖諦經》:「諸賢!云何正念?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習是習、滅是滅;念道是道時,或觀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念觀、善心解脫時,於中,若『心順念』背不?向念、念遍、念憶、復憶,心心不忘、心之所應,是名正念。」
  2.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10:「於境明記,不忘失因,說名為念。」
  3. ^ 《清淨道論》〈說蘊品〉:「依此而憶念故,或他自己憶念故,或只是憶念故為念。它以不漂蕩為相;以不忘失為用;以守護、境之現前為現起,以堅固之想或身念處為近因。當知念能堅持[所緣]如同門柱,能護眼根等如同守衛。」
  4. ^ 《雜阿含經》〈785經〉:「何等為正念?正念有二種,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何等為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

佛教,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巴利語, sati, 梵語, smṛti, 又譯為具念, 念根, 繫念, 佛教術語, 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 修行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 專注的觀察它, 就稱為念, 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 被稱為正念, 巴利文, sammā, sati, 梵文, samyak, smṛti, 是通往解脫的八正道之一, 隨時繫念, 憶持不忘, 稱為隨念, 巴利語, anussati, 有六隨念與十隨念等法門, 觀察, 四個主題, 稱為四念住, 字義, 编辑在巴利文及梵文, sat. 关于与 念 佛教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念 念 巴利語 sati 梵語 smṛti 又譯為具念 念根 繫念 佛教術語 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 修行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 專注的觀察它 就稱為念 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 被稱為正念 1 巴利文 samma sati 梵文 samyak smṛti 是通往解脫的八正道之一 隨時繫念 憶持不忘 稱為隨念 巴利語 anussati 有六隨念與十隨念等法門 觀察 身 受 心 法 四個主題 稱為四念住 字義 编辑在巴利文及梵文 念 sati 是動詞 意為 記得 憶起 引伸的名詞形態為 記憶 2 但是它也有專注 覺察的意思 英文常譯為mindfulness 或 awareness 清淨道論 認為 念是一種心理過程 通過不忘失的憶念 以保持思慮的穩定 不飄蕩 3 因為念的穩定 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 upaganha 善的念頭與行為 放棄惡的行為 形成精進 不放逸的力量 這就稱為正念 英文常譯為right mindfulness right thought 或postive thought 佛教理論 编辑念被列入五根之一 在阿毘達磨中 也是一種心所 南傳上座部列為七種遍行心所之一 說一切有部列入大地法之一 正念可分為世俗正念 與聖正念二者 正確 不虛假的保持念 稱為世俗正念 可以讓人投生善趣 但它是有漏 有取的 出世間的聖正念 則是將念保持在四聖諦上 思維四聖諦 4 修行者的念 是否是正念 由他是不是具備正知來分辨 以正知來修行念 即是正念 以正念來觀察身 受 心 法 即是四念處 或稱四念住 以正念或安那般那念修行禪定 稱為正定 参考文献 编辑 中阿含經卷七第31經 分別聖諦經 諸賢 云何正念 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 習是習 滅是滅 念道是道時 或觀本所作 或學念諸行 或見諸行災患 或見涅槃止息 或無著念觀 善心解脫時 於中 若 心順念 背不 向念 念遍 念憶 復憶 心心不忘 心之所應 是名正念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卷10 於境明記 不忘失因 說名為念 清淨道論 說蘊品 依此而憶念故 或他自己憶念故 或只是憶念故為念 它以不漂蕩為相 以不忘失為用 以守護 境之現前為現起 以堅固之想或身念處為近因 當知念能堅持 所緣 如同門柱 能護眼根等如同守衛 雜阿含經 785經 何等為正念 正念有二種 世俗 有漏 有取 轉向善趣 有正念是聖 出世間 無漏 不取 正盡苦 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念世俗 有漏 有取 轉向善趣 若念 隨念 重念 憶念 不妄不虛 是名正念 世俗 有漏 有取 正向善趣 何等為正念是聖 出世間 無漏 不取 轉向苦邊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 集 滅 道道思惟 無漏思惟相應 若念 隨念 重念 憶念 不妄不虛 是名正念是聖 出世間 無漏 不取 轉向苦邊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念 佛教 amp oldid 7457025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