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法師 (佛教)

法師梵語dharma-bhāṇaka巴利語dhamma-kathika),佛教出家眾的頭銜之一,原来指能精通、研习佛法,能為俗人解說佛法者[1]。今日通常以“法师”泛用來作為佛教僧侶的敬稱。

词源

梵语bhāṇaka原意是诵持师英语Bhāṇaka,和巴利语kathika非来自同一词根[2],後者的对应梵语词根是kathikakathaka,意譯皆爲誦者、論述者、說者[3][4]。雖然來自的詞根不同,但兩者的意義都是“受持、读诵、解说佛法者”。

據考證,巴利語中的“法師”幾乎只有dhamma-kathika一種說法,而在梵語中,dharma-bhāṇaka作為“新的用語”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反而dharma-kathika是作為“非常古老的用语”,用例極其稀少,以至於鳩摩羅什翻譯《法華經》時將這一“非常难得且珍贵的例子”翻譯做“說法人”,而與dharma-bhāṇaka示別。[2]

另外,台灣學僧釋繼坤認為“法師”一詞對應的梵語並非僅僅來自dharma-bhāṇakadharma-kathika,根據考證,經文中的梵語“dharma-deśaka”(法-導師),“kalyana-mitra”(善知識、善友) 及 “dharma-saṃgha”(法-僧)也曾譯為“法師”。而dharma-bhāṇaka也曾翻譯成“善師”、“說法師”等。[2]

概論

一般通曉經、論或律之行者,分別稱為經師論師律師;在有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一三中,比丘分為經師(經藏精通者)、律師(律藏精通者)、論師(論藏精通者)、法師(善於講法者)、禪師(精通禪修者),一共五類;不過在漢傳佛教中,經師論師,未能成為顯著的類別,律師、法師及禪師,較為風行[5]

佛教裡的頌經和尚亦稱法師,手持佛塵或鈴、法器、敲鐘、打鼓等儀式,口中念佛經、咒等,进行祈福、消災、解厄、護佑、求平安或普渡等法事。

其他稱呼

道安慧遠等學問德行高深者,通常敬稱為法師,對鳩摩羅什玄奘等對翻譯經藏有卓然貢獻之大譯經師,則多稱三藏法師(梵語:tripiṭaka-ācārya;巴利語:tipiṭaka-ācariya;原意均是“三藏教授師阿阇梨”),以別於禪師律師等稱呼。當代一般人,多將法師一詞泛用為對佛教僧侶的敬稱。

資格條件

關於法師之資格,據《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十住毗婆沙論》卷七、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四十三等所載,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 具足法師十德,則能成就眾相圓滿,即:
    • 善知法義、
    • 能廣宣說、
    • 處眾無畏、
    • 無斷辯才、
    • 巧方便說、
    • 法隨法行
    • 威儀具足、
    • 勇猛精進、
    • 身心無倦、
    • 成就忍力。
  • 行四法,即:
    • 廣博多學,能持一切言詞章句。
    • 善知世間、出世間諸法生滅之相。
    • 禪定智慧,於諸種經法中,能隨順而無諍。
    • 不增不減如法而行,言行一致。

就法師之類別而論,據《法華經》卷四法師品、卷六法師功德品載,依法師之專長及其弘法之差異可分為受持、讀經、誦經、解說、書寫等五種,稱為五種法師。然後世則演成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說、誦、思修等十種法師。 

參見

參考文獻

  1. ^ *《法华经》序品:“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法华文句》:“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于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目师。”
    *嘉祥吉藏《法华经疏》九:“以人能上弘大法,下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为药师。”
    *《三德指归》一:“精通经论曰法师。”
    *《因明大疏》上:“言法师者,行法之师也。”
  2. ^ 2.0 2.1 2.2 释继坤, 支谶译经“法师”考, 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中华佛学学报》第03期, [2017-12-11], (原始内容于2017-12-12) 
  3. ^ 巴利語在線詞典. [2018-10-09]. (原始内容于2019-08-12). 
  4. ^ 佛學詞典【kathaka】[永久失效連結]
  5. ^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禪師、律師、法師是甚麼?. [2017-12-11]. (原始内容于2020-12-01). 

法師, 佛教,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法师, 消歧义,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法師, 法師, 梵語, dharma, bhāṇaka, 巴利語, dhamma, kathika, 佛教出家眾的頭銜之一, 原来指能精通, 研习佛法, 能為俗人解說佛法者, 今日通常以, 法师, 泛用來作為佛教僧侶的敬稱, 目录, 词源, 概論, 其他稱呼, 資格條件, 參見, 參考文獻词源, 编辑梵语bhāṇaka, 原意是诵持师, 英语, bhāṇaka, 和巴利语kathika, 非来自同一. 关于与 法師 佛教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法师 消歧义 关于与 法師 佛教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法師 法師 梵語 dharma bhaṇaka 巴利語 dhamma kathika 佛教出家眾的頭銜之一 原来指能精通 研习佛法 能為俗人解說佛法者 1 今日通常以 法师 泛用來作為佛教僧侶的敬稱 目录 1 词源 2 概論 3 其他稱呼 4 資格條件 5 參見 6 參考文獻词源 编辑梵语bhaṇaka 原意是诵持师 英语 Bhaṇaka 和巴利语kathika 非来自同一词根 2 後者的对应梵语词根是kathika kathaka 意譯皆爲誦者 論述者 說者 3 4 雖然來自的詞根不同 但兩者的意義都是 受持 读诵 解说佛法者 據考證 巴利語中的 法師 幾乎只有dhamma kathika 一種說法 而在梵語中 dharma bhaṇaka 作為 新的用語 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反而dharma kathika 是作為 非常古老的用语 用例極其稀少 以至於鳩摩羅什翻譯 法華經 時將這一 非常难得且珍贵的例子 翻譯做 說法人 而與dharma bhaṇaka 示別 2 另外 台灣學僧釋繼坤認為 法師 一詞對應的梵語並非僅僅來自dharma bhaṇaka 和dharma kathika 根據考證 經文中的梵語 dharma desaka 法 導師 kalyana mitra 善知識 善友 及 dharma saṃgha 法 僧 也曾譯為 法師 而dharma bhaṇaka 也曾翻譯成 善師 說法師 等 2 概論 编辑一般通曉經 論或律之行者 分別稱為經師 論師或律師 在有部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卷一三中 比丘分為經師 經藏精通者 律師 律藏精通者 論師 論藏精通者 法師 善於講法者 禪師 精通禪修者 一共五類 不過在漢傳佛教中 經師與論師 未能成為顯著的類別 律師 法師及禪師 較為風行 5 佛教裡的頌經和尚亦稱法師 手持佛塵或鈴 法器 敲鐘 打鼓等儀式 口中念佛經 咒等 进行祈福 消災 解厄 護佑 求平安或普渡等法事 其他稱呼 编辑對道安 慧遠等學問德行高深者 通常敬稱為法師 對鳩摩羅什 玄奘等對翻譯經藏有卓然貢獻之大譯經師 則多稱三藏法師 梵語 tripiṭaka acarya 巴利語 tipiṭaka acariya 原意均是 三藏教授師阿阇梨 以別於禪師 律師等稱呼 當代一般人 多將法師一詞泛用為對佛教僧侶的敬稱 資格條件 编辑關於法師之資格 據 瑜伽師地論 卷八十一 十住毗婆沙論 卷七 澄觀之 華嚴經疏 卷四十三等所載 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具足法師十德 則能成就眾相圓滿 即 善知法義 能廣宣說 處眾無畏 無斷辯才 巧方便說 法隨法行 威儀具足 勇猛精進 身心無倦 成就忍力 行四法 即 廣博多學 能持一切言詞章句 善知世間 出世間諸法生滅之相 得禪定智慧 於諸種經法中 能隨順而無諍 不增不減如法而行 言行一致 就法師之類別而論 據 法華經 卷四法師品 卷六法師功德品載 依法師之專長及其弘法之差異可分為受持 讀經 誦經 解說 書寫等五種 稱為五種法師 然後世則演成書寫 供養 施他 聽 披讀 受持 正開演 說 誦 思修等十種法師 參見 编辑法師 和尚 沙門 尊者 南傳佛教 英语 Bhante 尊者參考文獻 编辑 法华经 序品 常修梵行 皆为法师 法华文句 法者轨则也 师者训匠也 中略 师于妙法自行成就 中界 能以妙法训匠于他 故举法目师 嘉祥吉藏 法华经疏 九 以人能上弘大法 下为物师 故云法师 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 名为药师 三德指归 一 精通经论曰法师 因明大疏 上 言法师者 行法之师也 2 0 2 1 2 2 释继坤 支谶译经 法师 考 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中华佛学学报 第03期 2017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12 巴利語在線詞典 2018 10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2 佛學詞典 kathaka 永久失效連結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禪師 律師 法師是甚麼 2017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法師 佛教 amp oldid 7397647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