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台灣地方派系

臺灣
臺灣主題首頁

台灣地方派系主要指台灣縣市鄉鎮市等次級行政區政治派系。因族群、宗族、地域等關係,牽涉血緣或利益的共同意識,使得外人難以在當地政治環境立足、競爭、共享資源的緊密團體。一般而言,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級行政區(縣市)或更上層選舉中的影響力漸被政黨政治所取代而式微,但各級民意代表的產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1]

臺灣北部

臺北市

新北市

板橋區
  • 劉派:代表人物:劉順天、劉炳偉劉炳華、劉炳發、劉炳信、劉美芳林鴻池三重幫、與劉氏具姻親關係)
  • 郭派:代表人物:郭政一、郭金榜、郭炳煌、郭慶華、王淑慧、郭杉村、郭逢裕、郭正喜
  • 邱派:代表人物:邱明政、邱益三、邱榮隆
  • 鄭派:代表人物:鄭逢時吳梓吳清池(同屬浮洲吳派)
  • 楊派:代表人物:楊水法、楊水生、楊世宗、楊尚謙
  • 新埔林家:代表人物:林豐正
  • 埔墘曾家:代表人物:曾隆一、曾文振、曾國川、曾煥嘉
  • 浮洲吳家:代表人物:吳清池、吳雪峰
  • 江翠葉家:代表人物:葉萬順、葉慶賢
  • 後埔廖家:代表人物:廖聰海、廖裕德
  • 社後黃家:代表人物:黃春榜、黃聲鏞
三重區
蘆洲區(與隔鄰三重合稱三蘆地區)
新莊區
樹林區
  • 朱家班:代表人物:朱連和(父)、黃阿春(母)、朱子孟(子)、鄭綉瑛(媳)(以上俱曾任台北縣議員)
  • 洪家班:代表人物:洪辰佑(父,前樹林東昇里長)、洪佳君(女,新北市議員)、黃志雄(婿,前立法委員)
鶯歌區
  • D公派:代表人物:劉森文、劉森德
三峽區
五股區
  • 林派:代表人物:林大坤、林志嘉
  • 陳派:代表人物:陳林讓
中和區
  • 林江派:代表人物:趙長江、林德喜、江貴元、趙永清張慶忠、江上清、江永昌
  • 呂游派:代表人物:呂芳契、呂芳煙、呂芳海、呂芳雲、遊任和、游仁傑、呂富美、呂禮正
永和區
新店區
  • 羅派(文山會):代表人物:羅福助羅明才(俱曾任立法院委員)、羅明旭(前省議員)
  • 劉派:代表人物:劉盛良(前立法委員)、劉哲彰(新北市議員)
汐止區
瑞芳區
淡水區
  • 麥派:代表人物:麥春福、許宗爐、郭添印、陳照郎
  • 陳派:代表人物:陳根旺、呂子昌

基隆市

宜蘭縣

桃園市

北桃園地區-以桃園區為主要發展核心(閩南
南桃園地區-以中壢區為主要發展核心(客家

新竹縣

宗親勢力
  • 關西吳家:吳明增、吳俊岸、吳東昇、吳學燕、吳發仁
  • 關西徐家:徐家旺、徐瑜新
  • 關西陳家:陳興盛、陳興邦、陳宜開
  • 竹東陳家:陳添澄、陳錦相、陳進興
    • 分系:陳廷輝(父)、陳逸鵬(子)
  • 義民聯軍(三姓):
  • 羅姓
  • 劉姓
地方政治派系

第二屆臨時省議會省議員選舉時,新竹縣(當時新竹縣市尚未分家)出現經營新竹客運許振乾與經營新竹貨運許金德爭取國民黨提名,雖然二許得票居前二名,許金德只超前24票。然而在國民黨考慮二許都是福佬人,不得不考慮多數客家選民的感受,所以未提名許振乾,反而提名了初選第三的客家人鄒滌之。許振乾雖遵從黨紀,但心有不平,懷疑黨內投票動了手腳,從此走上較自主的路線,與許金德派系競爭激烈、和黨部也不盡交融。當時地方人士為便於區分,把家住在西門派出所附近的許金德派系,稱為「西派」;許振乾的客運公司設在東門火車站對面,就稱「東派」。[5]:299-300

  • 西許派:許金德、彭瑞鷺、詹紹華、鄭燦裏、藍榮祥、陳俊宏、陳天寶、陳昌瑞、魏雲傑、周細滿、郭俊萍
    • 鄒派:鄒滌之、鄒清之
  • 東許派:許振乾、鄭再傳、陳玉焜、陳錦相、陳興盛、古燧昌、邱泉華、何禮東、葉炳煌、鄭宗柳、陳天錫
  • 竹東蘇派:蘇廷清、周細滿、吳明增、吳俊岸
  • 竹東宋派:

新竹市

臺灣中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原臺中市

林派→張派:
  • 林派:林金標(第2、3屆市長)
  • 張派(岸裡社張家):
    • 第一代:張啟仲(創派:第5、6屆市長)
    • 第二代:張光輝(子)、張光明(子)、張光儀(姪子)
    • 第三代:張宏年(張光儀子)
    • 第四代:張彥彤(張宏年子)
  • 其他:張平沼、黃顯洲、洪昭男、陳啟吉、張堅華
邱派→賴派:
  • 邱派:邱欽洲(第4屆市長)
  • 賴派:
    • 第一代:賴榮木(兄)、賴榮松(弟)
    • 第二代:賴清海(父)
    • 第三代:賴誠吉(以其為角度)
    • 第四代:賴順仁(子)
  • 其他:林仁德、林國華、廖文章
廖派:
  • 創派:廖榮祺(前省議員);源於張派,選舉分裂。
    • 第一代:廖榮祺(以其為角度)
    • 第二代:廖佩春(女)、紀岳杉(女婿)
  • 分支:
    • 第一代:廖繼魯
    • 第二代:廖述嘉(子)、盧秀燕(媳婦;現任市長)
  • 友好:洪昭男(前立委)
何派:黨外勢力
  • 創派:何春木(前省議員)
  • 何家:
    • 第一代:何春木(以其為角度)、何春樹(兄弟)
    • 第二代:何敏誠(子)、何敏豪(子)
  • 早期:張深鑐、吳一衛、范政佑
  • 近期:許榮淑、張溫鷹、吳乃仁、吳哲郎、劉文慶、王世勳、賴茂州、謝明源、陳陽德、陳大鈞、蔡明憲

臺中縣

  • 紅派:林派(霧峰林家
    • 掌門人:林鶴年(創派:林獻堂的姪子)→蔡鴻文(台灣省議長)→劉松藩(立法院長)→廖了以(總統府秘書長)→江啟臣(前國民黨主席)
    • 縣長:林鶴年(第1、3、5屆)、陳孟鈴(第7、8屆)、廖了以(第11、12屆)
    • 劉家:
      • 第一代:劉雲騰(父)
      • 第二代:劉松藩(以其為角度)、劉松齡(弟)
      • 第三代:劉德成(姪子)、劉銓忠(姪子)、楊永昌(劉銓忠妻弟)
    • 廖家:
      • 第一代:廖西東(祖父)
      • 第二代:廖忠雄(父親)
      • 第三代:廖了以(以其為角度)
    • 張家:
      • 第一代:張清堂、張清照

彰化縣

彰化縣的「紅派」及「白派」起源於1947年11月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時,當時在彰化市選區(省轄市)「城外派」推出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畢業的呂世明參選,宣傳單一律以紅紙印製;「城內派」則由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蘇振輝出馬角逐,傳單一律用白紙,以示區別。兩派的助選陣營也分別用紅、白兩種顏色為臂章標誌,由此形成彰化縣政壇上紅、白兩派政治勢力。日後呂世明當選國大代表。而呂世明與蘇振輝也就是分別成為紅派與白派的開山鼻祖。[7]而日後「白派」與二林地區的「林派」串連;「紅派」則與二林「陳派」串連。

白派:
  • 創派:李崇禮(城內派)→蘇振輝(創派)→柯明謀
  • 員林黃家:
    • 第一代:黃石城(縣長第九、十屆、首位無黨籍縣長、中選會主委)(叔)
    • 第二代:黃上揚(議員第九、十、十一屆、員林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國大代表)(以其為角度)、黃傳廖(進揚)(議員)第八屆(兄)黃文玲(立委)。黃偉峰、陸委會副主委、駐美國副代表、駐瑞士大使(堂弟堂妹、黃石城兒女)
      • 姻親:謝章捷(縣議員第十二屆、省議員一屆、立委兩屆、副縣長)(妹婿)、劉永福(縣議員第十三屆、國大代表)(舅子)
    • 第三代:黃豐盛(員林市農會總幹事)、黃正盛(大村鄉農會理事長、彰化縣議員第十七、十八、十九屆)(子)
  • 田尾施家:
    • 施清圳(姪叔)、施鐘(叔)、施招庭(姪)、施久能(姪)、施巧(姪)
  • 埔鹽陳家:埔鹽、溪湖、埔心
    • 第一代:陳釘雲(叔)
    • 第二代:陳朝容(以其為角度)、游月霞(前妻)、鄭秀珠(現妻)
    • 第三代:陳重嘉(陳朝容與游月霞之子)
  • 其他:黃明和張朝權(里長、鎮長、省議員、副縣長)、林滄敏蕭景田
紅派:
謝派:
卓派:

南投縣

  • 李派:代表人物:李國楨
  • 洪派(舊派):代表人物:洪樵榕、簡清章、簡金卿
  • 新派(黨外勢力):代表人物:陳啟吉、林宗男彭百顯、賴深淵、鄧永禧
  • 陳派:代表人物:陳萬、林益川
  • 南投林家:代表人物:林洋港(縣長、司法院長)、林源朗(縣長)、林明溱(縣長)
  • 南投吳家:代表人物:吳奚 、吳敦義(副總統、國民黨主席)、授徒:許淑華(立法委員)

雲林縣

  • 張派:代表人物:張榮味(縣長、議長;以其為角度)、張麗善(縣長、立法委員;妹)、張嘉郡(立法委員;長女)、張鎔麒(長子)、張永成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妹婿)、高孟定(副縣長、立法委員)、謝淑亞(副縣長、斗六市長、古坑鄉長)
    • 李派:代表人物:李日貴(議員;父)、李佳芬(議員;以其為角度)、韓國瑜(縣議員、立法委員、中和副市長、高雄市長;夫婿)、李明哲(議員;弟)
  • 蘇派:代表人物:蘇東啟(議員,以其為角度)、蘇洪月嬌(省議員;妻)、蘇治芬(縣長、立法委員;女兒)、蘇治洋(省議員;女兒)
  • 許派:代表人物:許文志(縣長;以其為角度)、許舒博(立法委員;兒子)、賴淑娞(議員;媳)
  • 林派:代表人物:林金生(第三、四屆縣長)、林恆生(第七、八屆縣長,曾任林金生機要秘書)、蘇文雄(縣長)
  • 蔡派:代表人物:曾蔡美佐(立法委員、省議員;以其為角度)、蔡永常(口湖鄉長;弟)、蔡孟真(議員;姪女)
  • 廖派:代表人物:廖泉裕(縣長)、侯惠仙(立法委員)
  • 福派:代表人物:廖福本(立法委員;以其為角度)、謝淑亞(副縣長、斗六市長、古坑鄉長;媳)
  • 水利系統:代表人物:張輝元(父)、張碩文(立法委員;以其為角度),林文瑞

臺灣南部

嘉義縣

嘉義市

  • 嘉義黃家:代表人物:黃永欽(父)、黃敏惠(以其為角度)
  • 許家班:
  • 蕭家班:
    • 第一代:蕭登旺(以其為角度)、蕭登獅(老二)、蔡貴絲(弟媳)、蕭登標(老三)
    • 第二代:蕭苑瑜(蕭登旺之女)
    • 無血緣:邱芳欽、蕭淑麗[8]
    • 血緣待確認:蕭進惠

臺南市

臺南縣

臺南縣原有「海派」地方派系,以首任縣長高文瑞、議長陳華宗及國代吳三連為代表,出身地為日治時期的北門郡(今佳里區學甲區西港區七股區將軍區北門區)為主。「海派」因派系連選連勝,受到國民黨中央顧忌,因此扶植縣黨部主委胡龍寶(後任第三、四屆縣長)、楊群英形成「山派」,又稱「三新派」。胡龍寶在任內獲國民黨刻意栽培,使「山派」壯大,足以對抗「海派」。成為國民黨在地方扶植新興派系制衡舊有派系的實例。[9]唯第七屆縣長選舉中,因山海兩派相爭不下,最後國民黨提名張文獻的大學同學高育仁。高育仁當選縣長後,壯大發展成另一派系「高派」。

然而在解嚴後,隨著黨外運動及民進黨在臺南縣的興起,傳統派系已日漸式微。特別是在民進黨首任臺南縣長陳唐山執政下,使派系力量式微。連國民黨大老吳修齊張文獻都語重心長對陳唐山講:「唐山仔,佇汝執政之下,臺南縣已經無山派,也無海派,只剩一個唐山派!」[10]:126

臺南市

與臺南縣不同,臺南市並未出現明顯的地方派系。早期臺南市主要以「市區派」及1946年才劃入臺南市的「安南區派」為對抗。「市區派」主要代表為葉廷珪;「安南區派」則有楊請辛文炳、黃業等人。

  • 安南派:
    • 辛派:代表人物:辛文炳
    • 黃派:代表人物:黃業
  • 葉派:代表人物:葉廷珪
  • 王派:代表人物:王奕棋
  • 蘇派:代表人物:蘇南成
  • 文協派(扶輪社派):代表人物:韓石泉沈榮
  • 林派:代表人物:林全祿、林全義、林全興
  • 張派:代表人物:張麗堂、張烈烈
  • 施派:代表人物:施治明
  • 唐家派:代表人物:唐瑞明、唐碧娥、唐儀靜

高雄市

原高雄市

高雄市早年以移民者為派系分別,以「澎湖派」、「臺南派」及「本地派」三大族群為主。「澎湖派」以首屆高雄市長謝掙強為首,「臺南派」則有第三屆高雄市長陳武璋;到第四屆市長選舉時國民黨提名了「本地派」的陳啟川。形成派系輪流慣例。唯第六屆市長選舉時,國民黨因提名「臺南派」的陳武璋而非「澎湖派」人選,被視為違反派系輪流慣例而引起「澎湖派」反彈,導致黨外勢力的楊金虎意外當選市長。

高雄縣

高雄縣派系產生起因於第一屆縣長選舉時,因候選人洪榮華姓洪取其臺語諧音「紅」,在競選中,其團隊的旗幟、服色為紅色故名為「紅派」;而陳新安陣營為了與之對抗遂使用白色與之區隔,形成「白派」。第四屆縣長選舉時,受到「白派」暗助的余登發當選縣長。在任內與縣議會發生衝突,受到「紅派」的議長戴良慶以臺語怒責余登發說「黑白來」(意為「亂來」),使余登發領導的一派便成為「黑派」稱呼。[11][12]

屏東縣

  • 周家:周典論、周佳琪

澎湖縣

  • 藍派:藍俊逸(前副議長、百世多麗藍家)、藍凱元(父子檔)
  • 賴派:賴峰偉(曾任馬英九時期總統府副秘書長、現任生涯第三任縣長)
  • 王派:王乾同、王乾發(兄弟黨皆任縣長)
  • 顏派:顏重慶、顏嘉弘(父子檔)
  • 胡派:胡松榮
  • 澎南幫: 陳海山(山水人)、張再扶、張再興(兄弟檔,山水人)、林炳坤(前立法委員)、陳雙全(現任副議長)(叔姪)
  • 桶盤蘇家:蘇文佐、蘇陳綉色(夫妻檔)

臺灣東部

花蓮縣

  • 謝家:
    • 第一代:謝國榮(花蓮縣縣議員,黃復興黨部)
    • 第二代:謝宜萱(花蓮市民代表,黃復興黨部)
  • 蔡家幫:
    • 蔡文景、蔡啟塔(兄弟)
    • 蔡孟憲(姪)、黃瑞文(義子)
    • 蔡家為地方派系之首,受到李登輝、連戰二人之重用,兄弟倆各擁有其一片势力。
    • 其兄曾為花蓮縣議長,其弟曾為花蓮市市長(兼任中國國民黨主任委員),其義子黃瑞文為花蓮市民代表。
  • 吳家:
    • 第一代:吳水雲(曾任花蓮縣長)
    • 第二代:吳秀光(前臺北市副市長,曾考慮角逐縣長)
  • 傅家:
    • 傅崑萁(丈夫、曾任花蓮縣縣長、花蓮縣立法委員)
    • 徐榛蔚(太太、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現任縣長)
  • 楊家:
    • 第一代:楊清風(曾任花蓮市民代表及花蓮縣議員)
    • 第二代:楊文值(曾任花蓮市民代表及花蓮縣議會議長)、楊士弘(市民代表)
  • 魏家:
    • 魏木村魏東河(兄弟)
    • 魏嘉賢(花蓮市市長)、魏嘉彥(花蓮市議員)、魏鈺晟(三兄弟皆是魏東河之子)
  • 田家幫:
    • 第一代:田智宣(前花蓮縣吉安鄉鄉長及花蓮市市長)、張美慧(田智宣妻、花蓮縣議員)
    • 第二代:黃振富(花蓮縣議員)、王森園(前花蓮市公所主任秘書)
  • 林派:
    • 第一代:林連明(原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花蓮縣議會副議長)第二代:林宗昆(花蓮縣議員)
  • 江派:
    • 第一代:江宜蓮(曾任市民代表)
    • 第二代:江如玲(曾任市民代表)
    • 江福順(曾任花蓮市主和里里長)
  • 黃派:
    • 第一代:黃枝成(曾任市民代表會主席)

臺東縣

早年臺東派系主要以「吳派」及「黃派」為主,「吳派」代表為第二屆縣長吳金玉為主;「黃派」則以第三屆縣長黃拓榮為代表。首任縣長陳振宗當選後不久即病逝,由縣議會議長吳金玉在補選中當選縣長,吳金玉出身屏東縣客家人,早期臺東縣西部移民多數來自屏東縣,又以客家人居多,吳金玉很快就自成一派。[13]:58-59在吳金玉出任縣長後,空出的議長由黃拓榮獲國民黨支持競選,雖然黃拓榮與吳金玉同為客家人,然而「吳派」卻暗挺福佬許添枝,出人意料由許添枝當選議長,雖然最後在國民黨軟硬兼施運作下使許添枝宣布辭去議長,傳出膾炙人口的「許添枝大哭辭退議長」一幕趣劇。[13]:59但由於黃拓榮是在難堪的立場下出任議長,因此開啟了「吳派」及「黃派」的惡鬥。[14]:268第三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黃拓榮,「吳派」則支持黃忠競選;第四屆縣長選舉時,黃拓榮角逐連任,又遇到「吳派」推出林德村角逐。[14]:268唯在第五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不屬吳、黃兩派的張振雄角逐縣長,卻在吳、黃兩派暗中支持黨外的黃順興下,由黃順興當選縣長。[14]:268

第六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黃派」的黃鏡峰,在黨部運用軍警政人員下擊敗黃順興。[14]:269縣議會議長選舉中,「黃派」推出蔣聖愛對上「吳派」支持的溫騰勝,最終由蔣聖愛獲得提名,第八、九屆縣長選舉也由蔣聖愛當選,「吳派」在溫騰勝逝世後,從此消沉。[14]:269由於派系惡鬥引發地方反彈,第十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了不屬兩派的鄭烈角逐縣長,唯鄭烈當選後,雖然跳脫吳、黃兩派影響,但仍陷入與饒穎奇的交惡。[14]:270

參考資料

  1. ^ 高永光. 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實証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台北縣縣議員、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 (PDF). 選舉研究. 31, (1) [2012-05-14].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0-09). 
  2. ^ 謝國棟 把興趣變事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經濟日報,記者柯玥寧/高雄報導,2012/10/26
  3. ^ 曾是謝派幹將,曾任“救國團基隆團委總幹事”,蔣經國刻意培養臺籍人士,在連任第七、八屆基隆市市長後,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形成陳派。後調任臺灣省政府委員。前基隆市黨部主委潘家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基隆高中[永久失效連結] - 高級中等學校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5. ^ 何來美. 《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 聯經出版. 2017年2月初版. ISBN 978-957-08-4867-0. 
  6. ^ 6.0 6.1 2014七合一選戰--新竹市地方派系: 柯派獨戰藍軍三大組織. 李彥謀部落格. [2020-01-12]. (原始内容于2020-01-12). 
  7. ^ 賴盟騏,〈戰後彰化地方派系的起源與組織結構〉,頁217。《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38期 。另根據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地方派系或地區概況調查表〉,說明「彰化縣派系之形成,由於三十六年國大代表選舉,呂世明與蘇振輝兩同志,分別用紅白紙宣傳單及標與爭取選票,於是有所謂紅兩派,紅派領導人為呂世明同志,白派領導人為蘇振輝同志,雙方勢均力敵。」見陳明通,《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頁423。引自賴盟騏,〈戰後彰化地方派系的起源與組織結構〉,頁217-218。《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38期 。
  8. ^ 林倖妃. . 天下雜誌. 2018-05-18 [2018-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9. ^ 據國民黨內部資料顯示「本黨改造後為培植台籍幹部,派任胡龍寶同志主持該縣黨部,時歷六年,胡之社會地位與聲望漸高,基層日後,另方面楊群英同志素與陳華宗同志對立,勢如水火,由是楊與胡較能合作其力量無形中合流,自黨提名胡龍寶同志連任二任縣長以來,胡藉行政力量,厚植基礎...現已代楊群英而領導三新派與北門派對壘」,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1995年,頁152-153
  10. ^ 陳唐山. 《黑名單與外交部長:陳唐山回憶錄》. 前衛出版社. 2016年11月. ISBN 978-957-801-809-9. 
  11. ^ 柒之十、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 2 --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李政隆的新台灣史。
  12. ^ 承先啟後 余陳將余家班推向頂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電子報,2014年5月27日。
  13. ^ 13.0 13.1 黃順興. 《湖濱雜思》. 民主潮社. 1972年9月.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李文良等纂修. 《臺東縣史 政事篇》. 臺東縣政府. 2001年8月. ISBN 957-02-8833-7. 

台灣地方派系,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1月28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臺灣臺灣概況, 臺灣人民, 臺灣人口, 臺灣經濟, 臺灣奇蹟, 臺灣能源, 臺灣交通, 臺灣政區, 臺灣城市, 臺灣政治, 臺灣政府, 臺灣政黨, 臺灣選舉, 臺灣法律, 臺灣總統, 臺灣外交, 臺灣軍事, 臺灣族群, 臺灣.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1月28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台灣地方派系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臺灣臺灣概況 臺灣人民 臺灣人口 臺灣經濟 臺灣奇蹟 臺灣能源 臺灣交通 臺灣政區 臺灣城市 臺灣政治 臺灣政府 臺灣政黨 臺灣選舉 臺灣法律 臺灣總統 臺灣外交 臺灣軍事 臺灣族群 臺灣原民 臺灣人權 臺灣權益 臺海現狀 臺灣問題 臺灣紀錄 臺灣之最 臺灣第一列表臺灣文化 臺灣語言 臺灣文學 臺灣宗教 臺灣喪葬 臺灣古蹟 臺灣遺址 臺灣國寶 民俗文物 臺灣節日 民俗陣頭 臺灣教育 臺灣體育 臺灣媒體 臺灣郵票 臺灣料理 臺灣茶藝 臺灣小吃 臺灣夜市 臺灣建築 臺灣眷村 文化活動 觀光景點 購物中心 百貨公司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臺灣歷史建築百景 臺灣流行文化臺灣藝術 臺灣音樂 臺灣舞蹈 臺灣戲劇 臺 劇 臺灣電影 臺灣攝影 臺灣漫畫 臺灣動畫臺灣地理 臺灣天文 臺灣氣候 臺灣地質 臺灣地震 臺灣斷層 臺灣火山 臺灣生態 臺灣濕地 臺灣山峰 臺灣山脈 臺灣湖泊 臺灣水庫 臺灣河流 臺灣溫泉 臺灣島嶼 臺灣海岸 特有生物 保育物種 棲息環境 保護 區 臺灣國家自然公園 臺灣國家森林遊樂區 臺灣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臺灣直轄市風景特定區 縣市級風景特定區臺灣歷史 史前時期 大肚王國 荷西時期 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日治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各分類歷史臺灣主題首頁台灣地方派系主要指台灣各縣市或鄉鎮市等次級行政區的政治派系 因族群 宗族 地域等關係 牽涉血緣或利益的共同意識 使得外人難以在當地政治環境立足 競爭 共享資源的緊密團體 一般而言 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級行政區 縣市 或更上層選舉中的影響力漸被政黨政治所取代而式微 但各級民意代表的產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 1 目录 1 臺灣北部 1 1 臺北市 1 2 新北市 1 3 基隆市 1 4 宜蘭縣 1 5 桃園市 1 6 新竹縣 1 7 新竹市 2 臺灣中部 2 1 苗栗縣 2 2 臺中市 2 2 1 原臺中市 2 2 2 原臺中縣 2 3 彰化縣 2 4 南投縣 2 5 雲林縣 3 臺灣南部 3 1 嘉義縣 3 2 嘉義市 3 3 臺南市 3 4 高雄市 3 5 屏東縣 3 6 澎湖縣 4 臺灣東部 4 1 花蓮縣 4 2 臺東縣 5 參考資料臺灣北部 编辑参见 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臺北市 编辑 泛陳家班系統 未列出里長 前 現任市議員 陳健治 前議長 陳重光 陳俊雄 陳政忠 陳進棋 陳錦祥 前議長 陳永德 陳義洲 陳玉梅 陳炳甫 陳重文 葉林傳 陳雪芬 陳俊源 謝英美 闕枚莎 黃金如 李金璋 李銀來 李芳儒等 前任國大代表 陳安邦 陳建銘等 前任立法委員 陳怡潔 陳靜敏 李彥秀等 市府官員 陳思宇 新北市 编辑 板橋區劉派 代表人物 劉順天 劉炳偉 劉炳華 劉炳發 劉炳信 劉美芳 林鴻池 三重幫 與劉氏具姻親關係 郭派 代表人物 郭政一 郭金榜 郭炳煌 郭慶華 王淑慧 郭杉村 郭逢裕 郭正喜 邱派 代表人物 邱明政 邱益三 邱榮隆 鄭派 代表人物 鄭逢時 吳梓 吳清池 同屬浮洲吳派 楊派 代表人物 楊水法 楊水生 楊世宗 楊尚謙 新埔林家 代表人物 林豐正 埔墘曾家 代表人物 曾隆一 曾文振 曾國川 曾煥嘉 浮洲吳家 代表人物 吳清池 吳雪峰 江翠葉家 代表人物 葉萬順 葉慶賢 後埔廖家 代表人物 廖聰海 廖裕德 社後黃家 代表人物 黃春榜 黃聲鏞三重區三重幫 商幫 宏國 聯邦 海山等 代表人物 林榮三 林堉琪 林堉璘 林鴻堯 陳萬富 蔡勝邦 楊蓮福 李炳盛 邵恩新 陳宏昌 陳萬富之子 海山集團 臺北市議員陳政忠為林榮三外甥 朱派 代表人物 朱清發 李乾龍 朱俊曉 雲林幫 代表人物 陳景峻 林正雄 陳茂男蘆洲區 與隔鄰三重合稱三蘆地區 蘆洲兌山李氏宗親 李翁月娥新莊區國治派 代表人物 陳國治 簡盛義 邱啟煇 聯合派 代表人物 鄭建邦 鄭余鎮樹林區朱家班 代表人物 朱連和 父 黃阿春 母 朱子孟 子 鄭綉瑛 媳 以上俱曾任台北縣議員 洪家班 代表人物 洪辰佑 父 前樹林東昇里長 洪佳君 女 新北市議員 黃志雄 婿 前立法委員 鶯歌區D公派 代表人物 劉森文 劉森德三峽區李家班 代表人物 李嘉進 李縉穎五股區林派 代表人物 林大坤 林志嘉 陳派 代表人物 陳林讓中和區林江派 代表人物 趙長江 林德喜 江貴元 趙永清 張慶忠 江上清 江永昌 呂游派 代表人物 呂芳契 呂芳煙 呂芳海 呂芳雲 遊任和 游仁傑 呂富美 呂禮正永和區大陳派 代表人物 陳新墻 陳根塗 小陳派 代表人物 陳金讓 陳次男 陳明雄 陳鴻源 洪秀柱 林德福 陳紫渝新店區羅派 文山會 代表人物 羅福助 羅明才 俱曾任立法院委員 羅明旭 前省議員 劉派 代表人物 劉盛良 前立法委員 劉哲彰 新北市議員 汐止區廖派 代表人物 廖學廣 周麗美 周家 代表人物 周雅淑 周雅玲瑞芳區李派 代表人物 李建興 李建和 李儒聰 李儒侯 李儒將 戴派 代表人物 戴德發淡水區麥派 代表人物 麥春福 許宗爐 郭添印 陳照郎 陳派 代表人物 陳根旺 呂子昌基隆市 编辑 謝派 代表人物 謝貫一 謝清雲 蔡火炮 謝修平 兒子謝國樑 謝國棟 2 蘇派 文協派 代表人物 蘇德良 張堅華 劉文雄 老張派 代表人物 張振生 新張派 代表人物 張春熙 陳派 主流派 代表人物 陳正雄 3 4 柯水源 林派 代表人物 林水木 徐少萍 林沛祥宜蘭縣 编辑 八大勢力 蔣渭川 盧纘祥 甘阿炎 郭雨新 藍文炳 陳進東 陳火土 蘇東芳 郭派 代表人物 郭雨新 陳定南 郭時南 林義雄 黃煌雄 游錫堃 劉守成 盧派 代表人物 盧纘祥 盧逸峰 張瓊文 林派 羅許派 代表人物 林才添 羅文堂 許文政 羅國雄 林榮星 陳派 代表人物 陳進東 陳進富桃園市 编辑 北桃園地區 以桃園區為主要發展核心 閩南 老派 代表人物 徐崇德 張富 陳長壽 新派 代表人物 許新枝 新明派 代表人物 葉星旻南桃園地區 以中壢區為主要發展核心 客家 吳家 代表人物 吳鴻森 吳鴻麟 吳伯雄 吳志揚 劉家 代表人物 劉家興 劉興善 劉邦友 劉興枋 劉利境 劉守箴 劉天贊 劉邦銅 劉邦鉉 劉邦彥 劉東隆 劉曾玉春 彭家 代表人物 彭添富 彭紹瑾 彭俊豪 許家 代表人物 許信良 許國泰 許應深 許鍾碧霞 莊家 代表人物 莊玉光 莊玉輝 莊玉隆新竹縣 编辑 宗親勢力關西吳家 吳明增 吳俊岸 吳東昇 吳學燕 吳發仁 關西徐家 徐家旺 徐瑜新 關西陳家 陳興盛 陳興邦 陳宜開 竹東陳家 陳添澄 陳錦相 陳進興 分系 陳廷輝 父 陳逸鵬 子 義民聯軍 三姓 鄭家 鄭萬德 鄭永金 鄭永堂 鄭朝方 范家 范振宗 范揚恭 范義淵 林家 林保仁 林光華 羅姓 劉姓地方政治派系第二屆臨時省議會省議員選舉時 新竹縣 當時新竹縣市尚未分家 出現經營新竹客運的許振乾與經營新竹貨運的許金德爭取國民黨提名 雖然二許得票居前二名 許金德只超前24票 然而在國民黨考慮二許都是福佬人 不得不考慮多數客家選民的感受 所以未提名許振乾 反而提名了初選第三的客家人鄒滌之 許振乾雖遵從黨紀 但心有不平 懷疑黨內投票動了手腳 從此走上較自主的路線 與許金德派系競爭激烈 和黨部也不盡交融 當時地方人士為便於區分 把家住在西門派出所附近的許金德派系 稱為 西派 許振乾的客運公司設在東門外火車站對面 就稱 東派 5 299 300 西許派 許金德 彭瑞鷺 詹紹華 鄭燦裏 藍榮祥 陳俊宏 陳天寶 陳昌瑞 魏雲傑 周細滿 郭俊萍 鄒派 鄒滌之 鄒清之 東許派 許振乾 鄭再傳 陳玉焜 陳錦相 陳興盛 古燧昌 邱泉華 何禮東 葉炳煌 鄭宗柳 陳天錫 朱派 朱盛淇 朱育英 竹東蘇派 蘇廷清 周細滿 吳明增 吳俊岸 竹東宋派 老宋派 黨外 曾登基 新宋派 邱家 邱泉華 邱家湖 邱鏡淳 鄭家 鄭萬德 鄭永金 鄭永堂 鄭朝方 友好 張碧琴新竹市 编辑 施家班 代表人物 施性忠 莊姬美 施性融 魏秀珍 施乃如 西許派 代表人物 鄭耀宗 柯蔡宗親會 代表人物 柯建銘 張蔡美 蔡仁堅 柯系 民進黨 柯建銘 林智堅 鄭宏輝 眷村派系 代表人物 張一熙 許武勝 鍾淑英 6 客家派系 代表人物 林政則 呂學樟 6 臺灣中部 编辑参见 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 苗栗縣 编辑 苗栗縣派系是大黃派 小黃派和劉派 這三個派系 大黃派 何智輝 夫 王素筠 妻 李白濱 湯慶松 邱文光 傅文政 邱仕榮 徐志榮 小黃派 林為寬 林為恭 黃運金 賴順生 林久翔 張秋華 黃文發 傅學鵬 徐耀昌 劉派 劉闊才 邱仕豐 劉國昭 劉碧良 謝金汀 劉定國 林火順 劉政鴻 陳超明臺中市 编辑 原臺中市 编辑 林派 張派 林派 林金標 第2 3屆市長 張派 岸裡社張家 第一代 張啟仲 創派 第5 6屆市長 第二代 張光輝 子 張光明 子 張光儀 姪子 第三代 張宏年 張光儀子 第四代 張彥彤 張宏年子 其他 張平沼 黃顯洲 洪昭男 陳啟吉 張堅華邱派 賴派 邱派 邱欽洲 第4屆市長 賴派 第一代 賴榮木 兄 賴榮松 弟 第二代 賴清海 父 第三代 賴誠吉 以其為角度 第四代 賴順仁 子 其他 林仁德 林國華 廖文章廖派 創派 廖榮祺 前省議員 源於張派 選舉分裂 第一代 廖榮祺 以其為角度 第二代 廖佩春 女 紀岳杉 女婿 分支 第一代 廖繼魯 第二代 廖述嘉 子 盧秀燕 媳婦 現任市長 友好 洪昭男 前立委 何派 黨外勢力創派 何春木 前省議員 何家 第一代 何春木 以其為角度 何春樹 兄弟 第二代 何敏誠 子 何敏豪 子 早期 張深鑐 吳一衛 范政佑 近期 許榮淑 張溫鷹 吳乃仁 吳哲郎 劉文慶 王世勳 賴茂州 謝明源 陳陽德 陳大鈞 蔡明憲原臺中縣 编辑 紅派 林派 霧峰林家 掌門人 林鶴年 創派 林獻堂的姪子 蔡鴻文 台灣省議長 劉松藩 立法院長 廖了以 總統府秘書長 江啟臣 前國民黨主席 縣長 林鶴年 第1 3 5屆 陳孟鈴 第7 8屆 廖了以 第11 12屆 劉家 第一代 劉雲騰 父 第二代 劉松藩 以其為角度 劉松齡 弟 第三代 劉德成 姪子 劉銓忠 姪子 楊永昌 劉銓忠妻弟 廖家 第一代 廖西東 祖父 第二代 廖忠雄 父親 第三代 廖了以 以其為角度 張家 第一代 張清堂 張清照其他 林耀興 徐中雄 廖了以外甥 楊瓊瓔 林敏霖 張清堂 張瀞分黑派 陳派 掌門人 陳水潭 創派 夫 第2屆縣長 陳林雪 妻 縣長 廖五湖 第2屆 何金生 第4屆 王子癸 第6屆 陳庚金 第9 10屆 黃仲生 第14 15屆 李家 李卿雲 父 李子駸 子 與楊派主和 陳川 付雲鵬 與楊派主分 林克謨 陳傑儒 顏家 第一代 顏清標 4屆立法委員 第二代 顏寬恆 第八 第九屆立法委員 顏莉敏 現任臺中市議會副議長 其他 郭榮振 顏清標 林士昌 紀國棟 張文儀 江連福 張壯熙 蘇秀姃楊派 掌門人 楊天生 創派 第一代 楊天發 兄 楊天生 以其為角度 第二代 楊文欣 子 其他 郭政權 傅雲海 朱麗玲彰化縣 编辑 彰化縣的 紅派 及 白派 起源於1947年11月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時 當時在彰化市選區 省轄市 城外派 推出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畢業的呂世明參選 宣傳單一律以紅紙印製 城內派 則由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蘇振輝出馬角逐 傳單一律用白紙 以示區別 兩派的助選陣營也分別用紅 白兩種顏色為臂章標誌 由此形成彰化縣政壇上紅 白兩派政治勢力 日後呂世明當選國大代表 而呂世明與蘇振輝也就是分別成為紅派與白派的開山鼻祖 7 而日後 白派 與二林地區的 林派 串連 紅派 則與二林 陳派 串連 白派 創派 李崇禮 城內派 蘇振輝 創派 柯明謀 員林黃家 第一代 黃石城 縣長第九 十屆 首位無黨籍縣長 中選會主委 叔 第二代 黃上揚 議員第九 十 十一屆 員林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 國大代表 以其為角度 黃傳廖 進揚 議員 第八屆 兄 黃文玲 立委 黃偉峰 陸委會副主委 駐美國副代表 駐瑞士大使 堂弟堂妹 黃石城兒女 姻親 謝章捷 縣議員第十二屆 省議員一屆 立委兩屆 副縣長 妹婿 劉永福 縣議員第十三屆 國大代表 舅子 第三代 黃豐盛 員林市農會總幹事 黃正盛 大村鄉農會理事長 彰化縣議員第十七 十八 十九屆 子 田尾施家 施清圳 姪叔 施鐘 叔 施招庭 姪 施久能 姪 施巧 姪 埔鹽陳家 埔鹽 溪湖 埔心 第一代 陳釘雲 叔 第二代 陳朝容 以其為角度 游月霞 前妻 鄭秀珠 現妻 第三代 陳重嘉 陳朝容與游月霞之子 其他 黃明和 張朝權 里長 鎮長 省議員 副縣長 林滄敏 蕭景田紅派 創派 石錫勳 楊以專 城外派 呂世明 創派 其他 代表人物 林炳森 林錫山謝派 創派 謝東閔 副總統 卓派 創派 卓伯源 縣長 立法委員 以其為角度 其他 柯呈枋 副縣長 立法委員 卓伯仲 弟 南投縣 编辑 李派 代表人物 李國楨 洪派 舊派 代表人物 洪樵榕 簡清章 簡金卿 新派 黨外勢力 代表人物 陳啟吉 林宗男 彭百顯 賴深淵 鄧永禧 陳派 代表人物 陳萬 林益川 南投林家 代表人物 林洋港 縣長 司法院長 林源朗 縣長 林明溱 縣長 南投吳家 代表人物 吳奚 吳敦義 副總統 國民黨主席 授徒 許淑華 立法委員 雲林縣 编辑 張派 代表人物 張榮味 縣長 議長 以其為角度 張麗善 縣長 立法委員 妹 張嘉郡 立法委員 長女 張鎔麒 長子 張永成 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 妹婿 高孟定 副縣長 立法委員 謝淑亞 副縣長 斗六市長 古坑鄉長 李派 代表人物 李日貴 議員 父 李佳芬 議員 以其為角度 韓國瑜 縣議員 立法委員 中和副市長 高雄市長 夫婿 李明哲 議員 弟 蘇派 代表人物 蘇東啟 議員 以其為角度 蘇洪月嬌 省議員 妻 蘇治芬 縣長 立法委員 女兒 蘇治洋 省議員 女兒 許派 代表人物 許文志 縣長 以其為角度 許舒博 立法委員 兒子 賴淑娞 議員 媳 林派 代表人物 林金生 第三 四屆縣長 林恆生 第七 八屆縣長 曾任林金生機要秘書 蘇文雄 縣長 蔡派 代表人物 曾蔡美佐 立法委員 省議員 以其為角度 蔡永常 口湖鄉長 弟 蔡孟真 議員 姪女 廖派 代表人物 廖泉裕 縣長 侯惠仙 立法委員 福派 代表人物 廖福本 立法委員 以其為角度 謝淑亞 副縣長 斗六市長 古坑鄉長 媳 水利系統 代表人物 張輝元 父 張碩文 立法委員 以其為角度 林文瑞臺灣南部 编辑参见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嘉義縣 编辑 黃派 代表人物 黃老達 黃俊博 陳適庸 李雅景 翁重鈞 蔡長銘 林派 代表人物 林振榮 陳明文 曾振農 張花冠 蔡派 代表人物 蔡長銘 蔡啟芳 蔡易餘 劉派 代表人物 劉傳來 蕭家班 代表人物 蕭登旺 蕭登獅 蕭登標嘉義市 编辑 嘉義黃家 代表人物 黃永欽 父 黃敏惠 以其為角度 許家班 第一代 張進通 父 許世賢 母 第二代 張文英 姐 張博雅 以其為角度 代理人 陳麗貞 蕭家班 第一代 蕭登旺 以其為角度 蕭登獅 老二 蔡貴絲 弟媳 蕭登標 老三 第二代 蕭苑瑜 蕭登旺之女 無血緣 邱芳欽 蕭淑麗 8 血緣待確認 蕭進惠臺南市 编辑 原臺南縣臺南縣原有 海派 地方派系 以首任縣長高文瑞 議長陳華宗及國代吳三連為代表 出身地為日治時期的北門郡 今佳里區 學甲區 西港區 七股區 將軍區 北門區 為主 海派 因派系連選連勝 受到國民黨中央顧忌 因此扶植縣黨部主委胡龍寶 後任第三 四屆縣長 楊群英形成 山派 又稱 三新派 胡龍寶在任內獲國民黨刻意栽培 使 山派 壯大 足以對抗 海派 成為國民黨在地方扶植新興派系制衡舊有派系的實例 9 唯第七屆縣長選舉中 因山海兩派相爭不下 最後國民黨提名張文獻的大學同學高育仁 高育仁當選縣長後 壯大發展成另一派系 高派 然而在解嚴後 隨著黨外運動及民進黨在臺南縣的興起 傳統派系已日漸式微 特別是在民進黨首任臺南縣長陳唐山執政下 使派系力量式微 連國民黨大老吳修齊和張文獻都語重心長對陳唐山講 唐山仔 佇汝執政之下 臺南縣已經無山派 也無海派 只剩一個唐山派 10 126 海派 代表人物 陳華宗 吳三連 高文瑞 劉博文 李雅樵 洪玉欽 李錚玲 山派 代表人物 胡龍寶 楊群英 張文獻 胡雅雄 高派 代表人物 高錦德 高育仁 朱立倫 高思博原臺南市與臺南縣不同 臺南市並未出現明顯的地方派系 早期臺南市主要以 市區派 及1946年才劃入臺南市的 安南區派 為對抗 市區派 主要代表為葉廷珪 安南區派 則有楊請 辛文炳 黃業等人 安南派 辛派 代表人物 辛文炳 黃派 代表人物 黃業 葉派 代表人物 葉廷珪 王派 代表人物 王奕棋 蘇派 代表人物 蘇南成 文協派 扶輪社派 代表人物 韓石泉 沈榮 林派 代表人物 林全祿 林全義 林全興 張派 代表人物 張麗堂 張烈烈 施派 代表人物 施治明 唐家派 代表人物 唐瑞明 唐碧娥 唐儀靜高雄市 编辑 原高雄市高雄市早年以移民者為派系分別 以 澎湖派 臺南派 及 本地派 三大族群為主 澎湖派 以首屆高雄市長謝掙強為首 臺南派 則有第三屆高雄市長陳武璋 到第四屆市長選舉時國民黨提名了 本地派 的陳啟川 形成派系輪流慣例 唯第六屆市長選舉時 國民黨因提名 臺南派 的陳武璋而非 澎湖派 人選 被視為違反派系輪流慣例而引起 澎湖派 反彈 導致黨外勢力的楊金虎意外當選市長 本地家族 陳家 陳中和家族 第一代 陳中和 第二代 陳啟峰 肆子 陳啟清 伍子 陳啟川 陸子 第三代 陳田錨 陳田原 張陳秋蟾 前屏東縣長張豐緒妻 第四代 陳建東 陳建平 朱家 第一代 朱安雄 夫 吳德美 妻 第二代 朱挺珊 長女 朱挺玗 次女 幕僚 賢繼禹 王家 第一代 王玉雲 以其為角度 王玉珍 弟 第二代 王志雄 長子 王世雄 次子 王家 第一代 王天恩 父 第二代 王文玉 以其為角度 王文正 弟 第三代 羅志明 女婿 黃家 第一代 黃正忠 父 第二代 黃啟川 以其為角度 侯彩鳳 妻 第三代 黃柏霖 姪 黃香菽 黃啟川 侯彩鳳之女 萬萬益 其他 親戚關係 黃家 黃芳仁 夫 陳節 妻 黃紹庭 子 外來地域 台南派 陳武璋 吳鐘靈 楊金虎 朱星羽 陳家 陳哲男 父 陳其邁 子 澎湖幫 謝掙強 黃堯 陳江章 陳敏賢 賴峰偉 嘉義派 張俊雄 郭金生 蔡慶源 劉孟昌 郭家 郭玟成 夫 林宛蓉 妻 屏東幫 趙連出 雲林張派 韓國瑜原高雄縣高雄縣派系產生起因於第一屆縣長選舉時 因候選人洪榮華姓洪取其臺語諧音 紅 在競選中 其團隊的旗幟 服色為紅色故名為 紅派 而陳新安陣營為了與之對抗遂使用白色與之區隔 形成 白派 第四屆縣長選舉時 受到 白派 暗助的余登發當選縣長 在任內與縣議會發生衝突 受到 紅派 的議長戴良慶以臺語怒責余登發說 黑白來 意為 亂來 使余登發領導的一派便成為 黑派 稱呼 11 12 黑派 鳳山 余家班 第一代 余登發 父 第4屆縣長 第二代 余瑞言 以其为角度 余陳月瑛 妻 第10 11屆縣長 黃友仁 妹婿 第8屆縣長 黃余綉鸞 妹 第三代 余玲雅 長女 余政憲 長子 第12 13屆縣長 鄭貴蓮 長媳 余政道 次子 白派 岡山 領導 陳新安 創派 第2屆縣長 兒子陳建仁為第14任副總統 林淵源 第6 7屆縣長 王金平 親國 王金平 蔡明耀 第9屆縣長 吳光訓 黃鴻都 陸淑美 林志隆 加入台聯 親宋 林淵源 鍾榮吉 叔 鐘紹恢 兄 鍾紹和 弟 鍾易仲 侄 吳家 吳珠惠 父 議長 吳光誠 子 吳怡玎 吳珠惠孫 農會 蕭漢俊 漁會 林國正 紅派 旗山 長期主導水利會 領導 洪榮華 第1屆縣長 陳皆興 第3屆縣長 戴良慶 第5屆縣長 林家 林仙保 父 林益世 子 黃家 黃八野 父 黃璽文 子 水利 黃銅樹 其他 黃承城 陳義秋 許福森 吳尚卿 簡茂松 陳子欽 其他 親戚關係 林家 鳳山 林三郎 父 林岱樺 女 顏家 顏文章 父 顏曉菁 女 徐家 徐志明 夫 徐張貴華 妻 徐慶煌 子 徐瑀岑 佳瑩 女 屏東縣 编辑 主条目 屏東地方派系 張派 縣長 張山鐘 李世昌 張豐緒 柯文福 施孟雄 其他 陳進興 余慎 藍家鵬 陳啟峰 董榮芳 親曾 曾永權 親郭 郭廷才 潘恆旭林派 縣長 林石城 伍澤元 伍家 伍澤元 伍錦霖 分派 簡明景 陳恆盛 分派 張河川 林國龍 林阿羊 其他 廖婉汝 程清水 林淵熙 張柏瑯 周輝煌 周春米父 邱派 民進黨 舊張 邱連輝 邱子正 李世斌 舊林 邱茂男 邱議瑩 邱名璋蘇派 民進黨 大蘇 蘇貞昌 曹啟鴻 潘孟安 鐘佳濱 小蘇 蘇嘉川 蘇嘉瑞 蘇嘉富 蘇嘉全 蘇震清周家 周典論 周佳琪澎湖縣 编辑 藍派 藍俊逸 前副議長 百世多麗藍家 藍凱元 父子檔 賴派 賴峰偉 曾任馬英九時期總統府副秘書長 現任生涯第三任縣長 王派 王乾同 王乾發 兄弟黨皆任縣長 顏派 顏重慶 顏嘉弘 父子檔 胡派 胡松榮 澎南幫 陳海山 山水人 張再扶 張再興 兄弟檔 山水人 林炳坤 前立法委員 陳雙全 現任副議長 叔姪 桶盤蘇家 蘇文佐 蘇陳綉色 夫妻檔 臺灣東部 编辑花蓮縣 编辑 謝家 第一代 謝國榮 花蓮縣縣議員 黃復興黨部 第二代 謝宜萱 花蓮市民代表 黃復興黨部 蔡家幫 蔡文景 蔡啟塔 兄弟 蔡孟憲 姪 黃瑞文 義子 蔡家為地方派系之首 受到李登輝 連戰二人之重用 兄弟倆各擁有其一片势力 其兄曾為花蓮縣議長 其弟曾為花蓮市市長 兼任中國國民黨主任委員 其義子黃瑞文為花蓮市民代表 吳家 第一代 吳水雲 曾任花蓮縣長 第二代 吳秀光 前臺北市副市長 曾考慮角逐縣長 傅家 傅崑萁 丈夫 曾任花蓮縣縣長 花蓮縣立法委員 徐榛蔚 太太 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現任縣長 楊家 第一代 楊清風 曾任花蓮市民代表及花蓮縣議員 第二代 楊文值 曾任花蓮市民代表及花蓮縣議會議長 楊士弘 市民代表 魏家 魏木村 魏東河 兄弟 魏嘉賢 花蓮市市長 魏嘉彥 花蓮市議員 魏鈺晟 三兄弟皆是魏東河之子 田家幫 第一代 田智宣 前花蓮縣吉安鄉鄉長及花蓮市市長 張美慧 田智宣妻 花蓮縣議員 第二代 黃振富 花蓮縣議員 王森園 前花蓮市公所主任秘書 林派 第一代 林連明 原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花蓮縣議會副議長 第二代 林宗昆 花蓮縣議員 江派 第一代 江宜蓮 曾任市民代表 第二代 江如玲 曾任市民代表 江福順 曾任花蓮市主和里里長 黃派 第一代 黃枝成 曾任市民代表會主席 臺東縣 编辑 早年臺東派系主要以 吳派 及 黃派 為主 吳派 代表為第二屆縣長吳金玉為主 黃派 則以第三屆縣長黃拓榮為代表 首任縣長陳振宗當選後不久即病逝 由縣議會議長吳金玉在補選中當選縣長 吳金玉出身屏東縣客家人 早期臺東縣西部移民多數來自屏東縣 又以客家人居多 吳金玉很快就自成一派 13 58 59在吳金玉出任縣長後 空出的議長由黃拓榮獲國民黨支持競選 雖然黃拓榮與吳金玉同為客家人 然而 吳派 卻暗挺福佬籍許添枝 出人意料由許添枝當選議長 雖然最後在國民黨軟硬兼施運作下使許添枝宣布辭去議長 傳出膾炙人口的 許添枝大哭辭退議長 一幕趣劇 13 59但由於黃拓榮是在難堪的立場下出任議長 因此開啟了 吳派 及 黃派 的惡鬥 14 268第三屆縣長選舉中 國民黨提名黃拓榮 吳派 則支持黃忠競選 第四屆縣長選舉時 黃拓榮角逐連任 又遇到 吳派 推出林德村角逐 14 268唯在第五屆縣長選舉中 國民黨提名不屬吳 黃兩派的張振雄角逐縣長 卻在吳 黃兩派暗中支持黨外的黃順興下 由黃順興當選縣長 14 268第六屆縣長選舉中 國民黨提名 黃派 的黃鏡峰 在黨部運用軍警政人員下擊敗黃順興 14 269縣議會議長選舉中 黃派 推出蔣聖愛對上 吳派 支持的溫騰勝 最終由蔣聖愛獲得提名 第八 九屆縣長選舉也由蔣聖愛當選 吳派 在溫騰勝逝世後 從此消沉 14 269由於派系惡鬥引發地方反彈 第十屆縣長選舉中 國民黨提名了不屬兩派的鄭烈角逐縣長 唯鄭烈當選後 雖然跳脫吳 黃兩派影響 但仍陷入與饒穎奇的交惡 14 270 吳派 代表人物 吳金玉 黃派 代表人物 黃拓榮 黃鏡峰 第二代 黃健庭 台中派 代表人物 洪掛 雲林派 代表人物 許添枝 台南派 代表人物 王錫五 饒派 代表人物 饒穎奇 饒慶鈴 徐派 代表人物 徐慶元 許瑞貴 陳家 代表人物 陳建年 陳瑩 吳家 代表人物 吳俊立 鄺麗貞 吳秀華 劉派 代表人物 劉櫂漳 劉櫂豪參考資料 编辑 高永光 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實証研究 民國八十七年台北縣縣議員 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 PDF 選舉研究 31 七 1 2012 05 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0 0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謝國棟 把興趣變事業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經濟日報 記者柯玥寧 高雄報導 2012 10 26 曾是謝派幹將 曾任 救國團基隆團委總幹事 蔣經國刻意培養臺籍人士 在連任第七 八屆基隆市市長後 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形成陳派 後調任臺灣省政府委員 前基隆市黨部主委潘家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基隆高中 永久失效連結 高級中等學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何來美 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 聯經出版 2017年2月初版 ISBN 978 957 08 4867 0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0 6 1 2014七合一選戰 新竹市地方派系 柯派獨戰藍軍三大組織 李彥謀部落格 2020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12 賴盟騏 戰後彰化地方派系的起源與組織結構 頁217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 第38期 另根據國民黨臺灣省黨部 地方派系或地區概況調查表 說明 彰化縣派系之形成 由於三十六年國大代表選舉 呂世明與蘇振輝兩同志 分別用紅白紙宣傳單及標與爭取選票 於是有所謂紅兩派 紅派領導人為呂世明同志 白派領導人為蘇振輝同志 雙方勢均力敵 見陳明通 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 1945 1986 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 台北市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 頁423 引自賴盟騏 戰後彰化地方派系的起源與組織結構 頁217 218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 第38期 林倖妃 掌控議會28年 蕭家班逆襲能奪嘉義市長 天下雜誌 2018 05 18 2018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29 據國民黨內部資料顯示 本黨改造後為培植台籍幹部 派任胡龍寶同志主持該縣黨部 時歷六年 胡之社會地位與聲望漸高 基層日後 另方面楊群英同志素與陳華宗同志對立 勢如水火 由是楊與胡較能合作其力量無形中合流 自黨提名胡龍寶同志連任二任縣長以來 胡藉行政力量 厚植基礎 現已代楊群英而領導三新派與北門派對壘 陳明通 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 月旦出版 1995年 頁152 153 陳唐山 黑名單與外交部長 陳唐山回憶錄 前衛出版社 2016年11月 ISBN 978 957 801 809 9 柒之十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政隆的新台灣史 承先啟後 余陳將余家班推向頂峰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14年5月27日 13 0 13 1 黃順興 湖濱雜思 民主潮社 1972年9月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14 5 李文良等纂修 臺東縣史 政事篇 臺東縣政府 2001年8月 ISBN 957 02 8833 7 邱太三 宮廟當金庫 國民黨派系黑金共生 自由時報專訪 2013 02 0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台灣地方派系 amp oldid 754219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