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刘永福

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祖籍博白東平清朝軍事人物,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劉永福

《征台軍凱旋紀念帖》之劉永福像
裳華房書店日语裳華房出版


 大清幫辦台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
第2任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籍貫 廣西省博白縣菱角镇
字號 淵亭
出生 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一日(1837年10月10日)
大清广东省廉州府欽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
(今屬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鎮
逝世 民國六年元月九日(1917年1月9日)79歲
 中國廣東省钦县
墓葬 廣西欽州刘永福墓
出身

佣工

經歷
  • 佣工
    (?-1857年)
  • 郑三抗清起義軍將領
    (1857年-1865年)
  • 天地會吳亞終部起義軍左翼大帅
    (1865年-1867年)
  • 黑旗軍首領
    (1867年-1895年)
  • 大南國三宣提督、義良男[1](1873年-1885年)
  • 大清國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5年-1894年)
  • 大清國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
    (1894年-1895年)
  • 臺灣民主國大將軍
    (1895年5月25日-1895年6月26日)
  •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1895年6月26日-1895年10月20日)
  • 大清國广东碣石镇总兵
    (1902年-1911年)
  • 中華民國广东民團總長
    (1911年-?)

劉永福最初是天地會的將領,失敗後駐紮中越邊境。後受越南阮朝招安,並獲封官職,參與越南抗法運動,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成為清勇將領。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調赴台灣協防。1895年5月25日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后,劉永福不願意投降,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台湾民主国大总统,自称大将军唐景崧弃职逃跑后,同年6月劉在台南接任其總統職務,堅持抵抗。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大陸,至辛亥革命後終老。

生平

 
劉永福

山賊時期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劉永福原名劉義[2]8岁时随父流浪到廣西上思县平福乡,给人当佣工。少有大志,为人侠义有胆略。1857年,刘永福投奔上思县反清組織三合會(又稱洪兵)首领郑三的麾下。后至新宁州(今扶绥县),投奔吴凌云,在吴凌云长子吳亞終(又名吳鯤)麾下担任副帅。[3]吴凌云战败被杀后,于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自逐卜入下雷州的化峒,投王士林部。[4]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左江右江皆為天地會勢力所據,各路勢力共推吳亞終為首領、小張三為副首領。[5]劉永福被封為左翼大帅,率領二百餘人據守安德,同據守郎家圩的吳亞終、黃崇英互相呼應。劉永福的部眾以黑底北斗七星為旗號,這就是黑旗軍的前身。不久,清廣西提督馮子才率軍討伐,劉永福軍糧幾絕,自廣西波斗逃入越南的茶靈,又禮安圩和高平圩。[5]後吳亞終亦自歸順州(今廣西靖西市)逃入越南北部。吳亞終隨後向越南阮朝投降,獲得嗣德帝阮福時的允許。然而不久之後,吳亞終便舉兵反叛阮朝。[6]

1868年,劉永福攻盤踞陆安州的盤文二(一作盤文義),聯合其部將覃采元以計殺之。後又攻滅盤踞興化省水尾縣保勝(今属老街省)一帶的廣東土匪何均昌,佔領了其地盤。[7]劉永福便以保勝為根據地,將部眾更名為中和團黑旗軍,在此處開山設寨、闢田屯兵,並逐漸兼併周圍的中國山賊勢力。[7]

1870年,吳亞終在攻打北寧省城的時候,被越南的剿撫使翁益謙越南语Ông Ích Khiêm擊斃。其部眾分裂為三支,分別是劉永福的黑旗軍、黃崇英黃旗軍和梁文利的白旗軍[6]

而吳亞終的外甥黃崇英則盤踞河江一帶,與黑旗軍同為這一帶的兩大山賊勢力。黑旗軍和黃旗軍在宣光太原一帶爭奪地盤,並在各自轄境之內徵收賦稅。而當時越南北部山賊和叛軍林立,阮朝根本無法制之。嗣德帝派段壽為總督北圻軍務,赴諒山指揮鎮壓,但不久遭到另一路起義軍首領蘇泗(蘇國漢)擒殺。嗣德帝在無奈之下派遣駙馬黃繼炎為諒平寧太統督軍務大臣,會同山西贊襄尊室說前去鎮壓。黃繼炎採取分化策略,拉攏招安劉永福,劉永福便向阮朝上表投降。嗣德帝接受了黃繼炎的建議,允許劉永福的黑旗軍繼續據守保勝之地,以抵禦盤踞在河江地區的黃旗軍。[6]

參與越南抗法戰鬥

 
三宣堂内刘永福雕像。

當時,法國已經佔領了越南的南圻。法國將其作為在東南亞的一個殖民據點。法國商人逆湄公河而上,將武器販賣給中國雲南的官員,還參與了販賣私鹽的活動。這引起越南的不滿,並與法國殖民者發生爭執。1873年,南圻總督馬里·儒勒·杜白蕾(越南稱作「游悲黎」)少將派安鄴大尉前去北圻,聲稱要處理此事。然而,安鄴突襲並攻佔了河內,是為北圻變故。嗣德帝派陳廷肅阮仲合、張嘉會去河內談判,又派黎峻阮文祥西貢抗議。另一方面,令黃繼炎率軍至山西防禦。嗣德帝又封劉永福為三宣副提督,轄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設局於保勝,榷釐稅助餉,令其率黑旗軍支持官軍。劉永福進兵至懷德府,趁安鄴與陳廷肅談判之際突襲河內。安鄴領兵追擊,至紙橋中伏,被黑旗軍擊斃。[8]1878年,刘永福之父病逝,嗣德帝曾发给刘永福之父诰封文书,追赠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職,以表彰刘永福的作战功绩。[9][10]

1881年底,因法國商人前往雲南貿易的途中受到越北中國山賊的阻攔,法國要求越南鎮壓這些山賊,但越南沒有同意。1882年,法國殖民者以保護法國商人為由,派李威利上校發起北圻遠征,攻破河內,並佔領紅河沿岸的一些城池。李威利要求越南接受法國保護。越南群臣激憤,紛紛聲稱「我國內有劉永福,外有中國,為何束手就擒忍辱接受」。嗣德帝一面派戶部尚書范慎遹向清朝求救,一面以黃繼炎為節制,命令官軍和黑旗軍攻打法軍。[11]清軍應越南的請求入駐越南協防,清將唐景崧對劉永福說:「越為法逼,亡在旦夕,誠因保勝傳檄而定諸省,請命中國,假以名義,事成則王,此上策也;次則提全師擊河內,驅法人,中國必助之餉,此中策也;如坐守保勝,事敗而投中國,此下策也。」劉永福答稱:「微力不足當上策,中策勉為之。」

黃繼炎以劉永福為先鋒,率黑旗軍駐紮懷德府。李威利派兵攻佔南定,在返回河內途中得知此事,率軍攻打懷德府,在紙橋遭黑旗軍伏擊,大敗被殺。[11]1883年,嗣德帝以其战功显著,任命他为三宣副提督,封英勇將軍,賜刻有「山西、興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字樣的印信一枚。後又封为三宣提督、義良男[1]

同年嗣德帝病逝,越南朝政悉歸於阮文祥尊室說二人,先後廢黜育德帝協和帝,改立建福帝,政局不穩。而此時法軍兵臨首都順化城下,阮朝不得已同法國媾和,承認接受法國的保護。時清朝軍隊已經進入越南北部支援阮朝,唐景崧駐軍山西省徐延旭駐軍北寧省。劉永福的黑旗軍則駐軍於馮屯。

岑毓英的奏請下,清軍雖對越北各地的土匪進行剿滅,唯獨留下了劉永福。同時,清廷任命劉永福為提督、賞戴花翎。歸順法國的阮朝順化朝廷命令越南官軍停止抵抗並返回順化,但越南官軍倚仗清軍和黑旗軍的勢力,無人遵循命令。黃繼炎、張光憻兩位統帥皆公然抗旨,而各地官員不欲投降者紛紛棄官,招募鄉勇抵抗法軍。波滑法语Alexandre-Eugène Bouët少將召誘黃旗軍並與之結盟,共同抵抗黑旗軍。波滑親自攻打馮屯,黑旗軍在一番激戰之後主動撤退到山西,與唐景崧會合。12月,波滑的繼任者孤拔少將攻打山西,雙方激戰六天。此戰甚為慘烈,雙方都傷亡慘重。但最後因為法軍槍炮過於兇猛,而黑旗軍被迫撤離山西,逃回興化。尼格里少將率法軍追擊,清軍與黑旗軍見法軍強大,燒毀興化省城,又放棄宣光省城,撤往紅河上游。

1884年5月11日,法國同清朝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並規定清朝從北圻立即撤軍。然而,觀音橋的軍事衝突使中法雙方關係再度緊張。8月,中法戰爭爆發。1885年正月初八,尼格里率軍攻打鎮南關,清軍與黑旗軍乘虛圍攻宣光城。吉奧瓦內尼勒上校(Giovanninelle)率法軍救援,將黑旗軍擊退。二月,馮子才率清軍在鎮南關大破法軍,黑旗軍與清軍隨後乘勝攻下諒山,並收復興化,並在臨洮大破法軍。1885年6月9日,清朝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清朝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將清軍撤回鎮南關內。張之洞命令劉永福撤離越南、駐防思州和欽州,但遭到劉永福的拒絕。唐景崧危詞脅之,劉永福才被迫率黑旗軍兩千人撤離越南回國。但仍有一千名黑旗軍官兵拒絕回國,由梁三奇率領,滯留越南北部繼續與法國對抗。

1891年(光緒十七年)在欽州營建公館,命名為“三宣堂”,以紀念劉永福援越抗法的光榮歷史[12]

首次棄守歸國後

劉永福歸國後,回到廣東,被授予南澳鎮總兵職務。清廷對黑旗軍頗為猜忌,不斷削減黑旗軍人數、減少武裝實力,最後只剩下三四百名老兵跟隨劉永福,其餘全部遣散回鄉。

參與臺灣抗日戰鬥

甲午战争爆發之後,劉永福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被清廷調往臺灣協防,並重新招募黑旗軍。劉永福至台灣後,與巡撫唐景崧不睦,唐景崧命其鎮守台南,自己則鎮守台北。

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被割让给日本。清廷令唐景崧等駐台官員都棄島內渡,但台灣仍有不少漢人拒絕向日本投降。台北士紳丘逢甲擁立巡撫唐景崧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並以劉永福為大将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乙未戰爭爆發。6月4日,唐景崧棄職逃往廈門。駐紮在臺南府的劉永福得知後,於6月26日自立為大總統,設立議會,發行鈔票以籌軍餉。清廷封锁大陆与臺灣的交通,断绝一切往來。劉永福派謝維岳張之洞等人求援,均未獲支持;又派遣總統特使告急並致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银,也無人接應。10月18日,日軍兵臨台南城下,劉永福於布袋嘴與混成第4旅團交戰失利,寫信求和,遭到拒絕。10月20日,劉永福率20名隨從離開台南城,至安平港,變裝隱匿於中國籍戎克船船艙內,翌日改乘英國籍商船「塞里斯輪」(Thales),計劃內渡廈門。然而,「塞里斯輪」在距離廈門港15海哩上遭日本海軍巡洋艦「八重山艦」攔截並登船搜查。日軍發現劉永福,欲以「叛亂嫌疑犯」為由將其帶走,「塞里斯輪」船長當即以「不合國際公法」為由拒絕。此事件即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10月23日,在英國駐日公使的抗議之下,日本軍艦方才放行,劉永福得以回到廈門。

二次棄守歸國後的晚年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刘永福任广东碣石镇总兵

1911年辛亥革命後,以七十二歲高齡,被推為廣東民团总长,其後不久告老退休。

民國四年(1915年),日本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劉永福要求重上战场遭拒。

民國六年(1917年)1月,病卒于家中。

評價

《清史稿·劉永福傳》:「永福骨瘦柴立,而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盡死力云。」

一般觀點認為劉永福在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防衛上有其正面意義,因此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在不同層面上保持著對劉永福的紀念。

然而,也有抱持疑惑觀點人認為劉永福招募廣勇來台誓死抗日,卻在日軍兵臨城下時和台北的唐景崧一樣潛逃,留下一片驚恐混亂。曾分別發降書給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桦山資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告知欲抗日者只有台灣人,望能返回唐山,全遭拒。最後逃至英國籍的輪船返回唐山。[13]

對此考量劉永福前半生起初隨從會眾反清鑿戰、流寓越南支援鏖戰法軍有功、在台灣日軍入侵初時位居領導階層的唐景崧、丘逢甲未積極持續抵抗旋即棄責遁逃當下,臨危接手兵權職責籌備客家軍民兵持續與日軍鏖戰周旋將近四個月,然而在缺乏清朝方面外援情況下仍無法改變頹敗局勢,才在明白局勢已是無可回天的絕望下設法遁逃。

孫中山則稱“余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

傳說

相傳清末武林高手黃飛鴻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

紀念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内的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

在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刘永福旧居,建有三宣堂,以纪念刘永福,内设有展馆,展品包括《中法战争历史文物展览》,清光绪帝及越南嗣德帝赠刘永福父亲的诰封碑,镇南关大战捷报等等。

广东省广州市有刘永福亲建的刘氏家庙,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广州市还有永福村和永福路以纪念刘永福。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部分校园为黑旗军原驻地,校内有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及为纪念刘永福建造的刘义亭。[14]

在臺灣,紀念劉永福的事蹟在各地亦很常見,例如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路、永福國小均以劉永福之名命名[15]

刘永福抗日时所发布的檄文,用“臺灣民主國”名义印行的邮票等,已成为稀世的历史文献,现收藏在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相關影視

  • 《大將軍》,1982年香港麗的電視製作,以黑旗軍為主題,劉永福由鄭雷飾演,但此劇的主角是何家勁飾演的王守忠。
  • 台灣1895》,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從中法戰爭到台灣割讓的歷史悲歌。
  • 黃飛鴻》,1991年電影,劉永福由劉洵飾演。
  • 《乙未》系列電影
    • 《乙未之風雨摧城》
    • 《乙未之臺島遺恨》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大南實錄》正編第四紀卷七十 嗣德三十六年六月:“準封提督劉永福為義良男。以永福屢有戰功故,因晉光推恩也。”。
  2. ^ 《清史稿/卷463》
  3. ^ 《靖西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七编 人物·第五十七章 名人·第一节 传略·刘永福》
  4. ^ 《靖西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四编 军事 第四十三章 兵事 第二节天地会反清》
  5. ^ 5.0 5.1 . [2016-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6.0 6.1 6.2 《越南史略》,374~375頁
  7. ^ 7.0 7.1 《越南通史》,郭振鐸、張笑梅著,616~619頁
  8. ^ 《越南史略》,381頁
  9. ^ 「承天兴运,皇帝制曰:朕惟臣子致身之义,,资事父以事君,朝廷锡类之恩,寓劝忠于劝孝。揆礼之称,缘情而推。尔原报捐监生故刘以来,乃领兵权充三宣军次副提督刘永福之父。完此秉彝,食乎旧德。处家乐于善事,爱子教以义方。肆余庆之所钟,有乃郎之能仕。宜加显号,用发幽光,可赠为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锡之诰命。于戏! 克昌其隆,既有光于泉壤,尚笃其庆,以长荷于国恩。懿厥潜灵,服此休命。嗣德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10. ^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圣经垂训,卿夫之孝显亲;国典疏荣,父母之衔视子。揆礼之称,缘情而推,尔原赠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故刘以来,乃三宣军次副提督刘永福之父。朴茂古风,慈良天性;处家乐善,播称誉于州闾;有子象贤,借干城于邦国。成此令器,展彼硕人;夙征燕翼之谋,曾责龙章之宠。肆今国庆覃恩,而推及所生,缅乃家风积善而能昌,厥后盍稽彝典,再侈殊沾。兹特加赠尔为中议大夫太仆侍卿,谥温静,锡之诰命。于戏! 葩衮增褒,奕叶之风声永树;忠贞尚笃,流根之雨露犹多。灵爽有知,只承无斁。嗣德三十四年二月十一日」
  11. ^ 11.0 11.1 《越南史略》,391~392頁
  12. ^ 廣西新聞網. . 易頭條.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13. ^ 談劉永福棄守臺灣及引發之日英糾紛 (PDF). [2014-02-18]. (原始内容 (PDF)于2014-02-22). 
  14. ^ . 广州英烈网. [201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中国大陆)). 
  15. ^ . placesearch.moi.gov.tw. [200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4) (中文(臺灣)). 

来源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劉永福與臺民盟約
  2. 劉永福致臺民佈告
  3. 樺山資紀與劉永福往來信函

參見

官衔
前任:
唐景崧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1895年6月26日—1895年10月20日

台灣日治時期

刘永福, 1837年10月10日, 1917年1月9日, 字淵亭, 廣東欽州, 今屬廣西, 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軍事人物, 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劉永福, 征台軍凱旋紀念帖, 之劉永福像裳華房書店, 日语, 裳華房, 出版, 大清幫辦台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 第2任臺灣民主國大總統籍貫, 廣西省博白縣菱角镇字號, 淵亭出生, 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一日, 1837年10月10日, 大清广东省廉州府欽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 今屬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鎮, 逝世, 民國六年元月九日, 1917年1月9日. 刘永福 1837年10月10日 1917年1月9日 字淵亭 廣東欽州 今屬廣西 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軍事人物 為黑旗軍領袖及創建者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劉永福 征台軍凱旋紀念帖 之劉永福像裳華房書店 日语 裳華房 出版 大清幫辦台灣防務閩粵南澳鎮總兵 第2任臺灣民主國大總統籍貫 廣西省博白縣菱角镇字號 淵亭出生 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一日 1837年10月10日 大清广东省廉州府欽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 今屬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鎮 逝世 民國六年元月九日 1917年1月9日 79歲 中國廣東省钦县墓葬 廣西欽州刘永福墓出身佣工經歷佣工 1857年 郑三抗清起義軍將領 1857年 1865年 天地會吳亞終部起義軍左翼大帅 1865年 1867年 黑旗軍首領 1867年 1895年 大南國三宣提督 義良男 1 1873年 1885年 大清國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5年 1894年 大清國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 1894年 1895年 臺灣民主國大將軍 1895年5月25日 1895年6月26日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1895年6月26日 1895年10月20日 大清國广东碣石镇总兵 1902年 1911年 中華民國广东民團總長 1911年 劉永福最初是天地會的將領 失敗後駐紮中越邊境 後受越南阮朝招安 並獲封官職 參與越南抗法運動 成為中法戰爭期間的一支重要勢力 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退入清朝境內 成為清勇將領 清光绪二十年 1894年 調赴台灣協防 1895年5月25日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后 劉永福不願意投降 便拥立福建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 自称大将军 唐景崧弃职逃跑后 同年6月劉在台南接任其總統職務 堅持抵抗 乙未戰爭失利之後棄城渡海逃往大陸 至辛亥革命後終老 目录 1 生平 1 1 山賊時期 1 2 參與越南抗法戰鬥 1 3 首次棄守歸國後 1 4 參與臺灣抗日戰鬥 1 5 二次棄守歸國後的晚年 2 評價 3 傳說 4 紀念 5 相關影視 6 参考文献 6 1 引用 6 2 来源 7 參見生平 编辑 劉永福 山賊時期 编辑 根據 清史稿 的記載 劉永福原名劉義 2 8岁时随父流浪到廣西上思县平福乡 给人当佣工 少有大志 为人侠义有胆略 1857年 刘永福投奔上思县反清組織三合會 又稱洪兵 首领郑三的麾下 后至新宁州 今扶绥县 投奔吴凌云 在吴凌云长子吳亞終 又名吳鯤 麾下担任副帅 3 吴凌云战败被杀后 于同治二年 1863年 六月 自逐卜入下雷州的化峒 投王士林部 4 同治四年 1865年 正月 左江和右江皆為天地會勢力所據 各路勢力共推吳亞終為首領 小張三為副首領 5 劉永福被封為左翼大帅 率領二百餘人據守安德 同據守郎家圩的吳亞終 黃崇英互相呼應 劉永福的部眾以黑底北斗七星為旗號 這就是黑旗軍的前身 不久 清廣西提督馮子才率軍討伐 劉永福軍糧幾絕 自廣西波斗逃入越南的茶靈 又禮安圩和高平圩 5 後吳亞終亦自歸順州 今廣西靖西市 逃入越南北部 吳亞終隨後向越南阮朝投降 獲得嗣德帝阮福時的允許 然而不久之後 吳亞終便舉兵反叛阮朝 6 1868年 劉永福攻盤踞陆安州的盤文二 一作盤文義 聯合其部將覃采元以計殺之 後又攻滅盤踞興化省水尾縣保勝 今属老街省 一帶的廣東土匪何均昌 佔領了其地盤 7 劉永福便以保勝為根據地 將部眾更名為中和團黑旗軍 在此處開山設寨 闢田屯兵 並逐漸兼併周圍的中國山賊勢力 7 1870年 吳亞終在攻打北寧省城的時候 被越南的剿撫使翁益謙 越南语 Ong Ich Khiem 擊斃 其部眾分裂為三支 分別是劉永福的黑旗軍 黃崇英的黃旗軍和梁文利的白旗軍 6 而吳亞終的外甥黃崇英則盤踞河江一帶 與黑旗軍同為這一帶的兩大山賊勢力 黑旗軍和黃旗軍在宣光 太原一帶爭奪地盤 並在各自轄境之內徵收賦稅 而當時越南北部山賊和叛軍林立 阮朝根本無法制之 嗣德帝派段壽為總督北圻軍務 赴諒山指揮鎮壓 但不久遭到另一路起義軍首領蘇泗 蘇國漢 擒殺 嗣德帝在無奈之下派遣駙馬黃繼炎為諒平寧太統督軍務大臣 會同山西贊襄尊室說前去鎮壓 黃繼炎採取分化策略 拉攏招安劉永福 劉永福便向阮朝上表投降 嗣德帝接受了黃繼炎的建議 允許劉永福的黑旗軍繼續據守保勝之地 以抵禦盤踞在河江地區的黃旗軍 6 參與越南抗法戰鬥 编辑 更多信息 北圻遠征和中法戰爭 三宣堂内刘永福雕像 當時 法國已經佔領了越南的南圻 法國將其作為在東南亞的一個殖民據點 法國商人逆湄公河而上 將武器販賣給中國雲南的官員 還參與了販賣私鹽的活動 這引起越南的不滿 並與法國殖民者發生爭執 1873年 南圻總督馬里 儒勒 杜白蕾 越南稱作 游悲黎 少將派安鄴大尉前去北圻 聲稱要處理此事 然而 安鄴突襲並攻佔了河內 是為北圻變故 嗣德帝派陳廷肅 阮仲合 張嘉會去河內談判 又派黎峻 阮文祥去西貢抗議 另一方面 令黃繼炎率軍至山西防禦 嗣德帝又封劉永福為三宣副提督 轄宣光 興化 山西三省 設局於保勝 榷釐稅助餉 令其率黑旗軍支持官軍 劉永福進兵至懷德府 趁安鄴與陳廷肅談判之際突襲河內 安鄴領兵追擊 至紙橋中伏 被黑旗軍擊斃 8 1878年 刘永福之父病逝 嗣德帝曾发给刘永福之父诰封文书 追赠中顺大夫 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職 以表彰刘永福的作战功绩 9 10 1881年底 因法國商人前往雲南貿易的途中受到越北中國山賊的阻攔 法國要求越南鎮壓這些山賊 但越南沒有同意 1882年 法國殖民者以保護法國商人為由 派李威利上校發起北圻遠征 攻破河內 並佔領紅河沿岸的一些城池 李威利要求越南接受法國保護 越南群臣激憤 紛紛聲稱 我國內有劉永福 外有中國 為何束手就擒忍辱接受 嗣德帝一面派戶部尚書范慎遹向清朝求救 一面以黃繼炎為節制 命令官軍和黑旗軍攻打法軍 11 清軍應越南的請求入駐越南協防 清將唐景崧對劉永福說 越為法逼 亡在旦夕 誠因保勝傳檄而定諸省 請命中國 假以名義 事成則王 此上策也 次則提全師擊河內 驅法人 中國必助之餉 此中策也 如坐守保勝 事敗而投中國 此下策也 劉永福答稱 微力不足當上策 中策勉為之 黃繼炎以劉永福為先鋒 率黑旗軍駐紮懷德府 李威利派兵攻佔南定 在返回河內途中得知此事 率軍攻打懷德府 在紙橋遭黑旗軍伏擊 大敗被殺 11 1883年 嗣德帝以其战功显著 任命他为三宣副提督 封英勇將軍 賜刻有 山西 興化 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 字樣的印信一枚 後又封为三宣提督 義良男 1 同年嗣德帝病逝 越南朝政悉歸於阮文祥 尊室說二人 先後廢黜育德帝 協和帝 改立建福帝 政局不穩 而此時法軍兵臨首都順化城下 阮朝不得已同法國媾和 承認接受法國的保護 時清朝軍隊已經進入越南北部支援阮朝 唐景崧駐軍山西省 徐延旭駐軍北寧省 劉永福的黑旗軍則駐軍於馮屯 在岑毓英的奏請下 清軍雖對越北各地的土匪進行剿滅 唯獨留下了劉永福 同時 清廷任命劉永福為提督 賞戴花翎 歸順法國的阮朝順化朝廷命令越南官軍停止抵抗並返回順化 但越南官軍倚仗清軍和黑旗軍的勢力 無人遵循命令 黃繼炎 張光憻兩位統帥皆公然抗旨 而各地官員不欲投降者紛紛棄官 招募鄉勇抵抗法軍 波滑 法语 Alexandre Eugene Bouet 少將召誘黃旗軍並與之結盟 共同抵抗黑旗軍 波滑親自攻打馮屯 黑旗軍在一番激戰之後主動撤退到山西 與唐景崧會合 12月 波滑的繼任者孤拔少將攻打山西 雙方激戰六天 此戰甚為慘烈 雙方都傷亡慘重 但最後因為法軍槍炮過於兇猛 而黑旗軍被迫撤離山西 逃回興化 尼格里少將率法軍追擊 清軍與黑旗軍見法軍強大 燒毀興化省城 又放棄宣光省城 撤往紅河上游 1884年5月11日 法國同清朝簽訂 第二次順化條約 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 並規定清朝從北圻立即撤軍 然而 觀音橋的軍事衝突使中法雙方關係再度緊張 8月 中法戰爭爆發 1885年正月初八 尼格里率軍攻打鎮南關 清軍與黑旗軍乘虛圍攻宣光城 吉奧瓦內尼勒上校 Giovanninelle 率法軍救援 將黑旗軍擊退 二月 馮子才率清軍在鎮南關大破法軍 黑旗軍與清軍隨後乘勝攻下諒山 並收復興化 並在臨洮大破法軍 1885年6月9日 清朝與法國簽訂 中法新約 清朝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 將清軍撤回鎮南關內 張之洞命令劉永福撤離越南 駐防思州和欽州 但遭到劉永福的拒絕 唐景崧危詞脅之 劉永福才被迫率黑旗軍兩千人撤離越南回國 但仍有一千名黑旗軍官兵拒絕回國 由梁三奇率領 滯留越南北部繼續與法國對抗 1891年 光緒十七年 在欽州營建公館 命名為 三宣堂 以紀念劉永福援越抗法的光榮歷史 12 首次棄守歸國後 编辑 劉永福歸國後 回到廣東 被授予南澳鎮總兵職務 清廷對黑旗軍頗為猜忌 不斷削減黑旗軍人數 減少武裝實力 最後只剩下三四百名老兵跟隨劉永福 其餘全部遣散回鄉 參與臺灣抗日戰鬥 编辑 更多信息 臺灣民主國和乙未戰爭 甲午战争爆發之後 劉永福於光緒二十年 1894年 被清廷調往臺灣協防 並重新招募黑旗軍 劉永福至台灣後 與巡撫唐景崧不睦 唐景崧命其鎮守台南 自己則鎮守台北 馬關條約 簽訂後 臺灣被割让给日本 清廷令唐景崧等駐台官員都棄島內渡 但台灣仍有不少漢人拒絕向日本投降 台北士紳丘逢甲擁立巡撫唐景崧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 並以劉永福為大将军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 5月29日 日軍在澳底登陸 乙未戰爭爆發 6月4日 唐景崧棄職逃往廈門 駐紮在臺南府的劉永福得知後 於6月26日自立為大總統 設立議會 發行鈔票以籌軍餉 清廷封锁大陆与臺灣的交通 断绝一切往來 劉永福派謝維岳向張之洞等人求援 均未獲支持 又派遣總統特使告急並致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银 也無人接應 10月18日 日軍兵臨台南城下 劉永福於布袋嘴與混成第4旅團交戰失利 寫信求和 遭到拒絕 10月20日 劉永福率20名隨從離開台南城 至安平港 變裝隱匿於中國籍戎克船船艙內 翌日改乘英國籍商船 塞里斯輪 Thales 計劃內渡廈門 然而 塞里斯輪 在距離廈門港15海哩上遭日本海軍巡洋艦 八重山艦 攔截並登船搜查 日軍發現劉永福 欲以 叛亂嫌疑犯 為由將其帶走 塞里斯輪 船長當即以 不合國際公法 為由拒絕 此事件即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10月23日 在英國駐日公使的抗議之下 日本軍艦方才放行 劉永福得以回到廈門 二次棄守歸國後的晚年 编辑 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 刘永福任广东碣石镇总兵 1911年辛亥革命後 以七十二歲高齡 被推為廣東民团总长 其後不久告老退休 民國四年 1915年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劉永福要求重上战场遭拒 民國六年 1917年 1月 病卒于家中 評價 编辑 清史稿 劉永福傳 永福骨瘦柴立 而膽氣過人 重信愛士 故所部皆盡死力云 一般觀點認為劉永福在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防衛上有其正面意義 因此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在不同層面上保持著對劉永福的紀念 然而 也有抱持疑惑觀點人認為劉永福招募廣勇來台誓死抗日 卻在日軍兵臨城下時和台北的唐景崧一樣潛逃 留下一片驚恐混亂 曾分別發降書給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桦山資紀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告知欲抗日者只有台灣人 望能返回唐山 全遭拒 最後逃至英國籍的輪船返回唐山 13 對此考量劉永福前半生起初隨從會眾反清鑿戰 流寓越南支援鏖戰法軍有功 在台灣日軍入侵初時位居領導階層的唐景崧 丘逢甲未積極持續抵抗旋即棄責遁逃當下 臨危接手兵權職責籌備客家軍民兵持續與日軍鏖戰周旋將近四個月 然而在缺乏清朝方面外援情況下仍無法改變頹敗局勢 才在明白局勢已是無可回天的絕望下設法遁逃 孫中山則稱 余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 傳說 编辑相傳清末武林高手黃飛鴻先後被提督吳全美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 紀念 编辑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内的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 在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刘永福旧居 建有三宣堂 以纪念刘永福 内设有展馆 展品包括 中法战争历史文物展览 清光绪帝及越南嗣德帝赠刘永福父亲的诰封碑 镇南关大战捷报等等 广东省广州市有刘永福亲建的刘氏家庙 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广州市还有永福村和永福路以纪念刘永福 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部分校园为黑旗军原驻地 校内有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及为纪念刘永福建造的刘义亭 14 在臺灣 紀念劉永福的事蹟在各地亦很常見 例如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路 永福國小均以劉永福之名命名 15 刘永福抗日时所发布的檄文 用 臺灣民主國 名义印行的邮票等 已成为稀世的历史文献 现收藏在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相關影視 编辑 大將軍 1982年香港麗的電視製作 以黑旗軍為主題 劉永福由鄭雷飾演 但此劇的主角是何家勁飾演的王守忠 台灣1895 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 從中法戰爭到台灣割讓的歷史悲歌 黃飛鴻 1991年電影 劉永福由劉洵飾演 乙未 系列電影 乙未之風雨摧城 乙未之臺島遺恨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1 0 1 1 大南實錄 正編第四紀卷七十 嗣德三十六年六月 準封提督劉永福為義良男 以永福屢有戰功故 因晉光推恩也 清史稿 卷463 靖西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七编 人物 第五十七章 名人 第一节 传略 刘永福 靖西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四编 军事 第四十三章 兵事 第二节天地会反清 5 0 5 1 清朝 靖西大事 靖西县人民政府网 2016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6 0 6 1 6 2 越南史略 374 375頁 7 0 7 1 越南通史 郭振鐸 張笑梅著 616 619頁 越南史略 381頁 承天兴运 皇帝制曰 朕惟臣子致身之义 资事父以事君 朝廷锡类之恩 寓劝忠于劝孝 揆礼之称 缘情而推 尔原报捐监生故刘以来 乃领兵权充三宣军次副提督刘永福之父 完此秉彝 食乎旧德 处家乐于善事 爱子教以义方 肆余庆之所钟 有乃郎之能仕 宜加显号 用发幽光 可赠为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 锡之诰命 于戏 克昌其隆 既有光于泉壤 尚笃其庆 以长荷于国恩 懿厥潜灵 服此休命 嗣德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朕惟圣经垂训 卿夫之孝显亲 国典疏荣 父母之衔视子 揆礼之称 缘情而推 尔原赠中顺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故刘以来 乃三宣军次副提督刘永福之父 朴茂古风 慈良天性 处家乐善 播称誉于州闾 有子象贤 借干城于邦国 成此令器 展彼硕人 夙征燕翼之谋 曾责龙章之宠 肆今国庆覃恩 而推及所生 缅乃家风积善而能昌 厥后盍稽彝典 再侈殊沾 兹特加赠尔为中议大夫太仆侍卿 谥温静 锡之诰命 于戏 葩衮增褒 奕叶之风声永树 忠贞尚笃 流根之雨露犹多 灵爽有知 只承无斁 嗣德三十四年二月十一日 11 0 11 1 越南史略 391 392頁 廣西新聞網 欽州劉永福故居 易頭條 2019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03 談劉永福棄守臺灣及引發之日英糾紛 PDF 2014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02 22 刘氏家庙 广州英烈网 2010 08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7 中文 中国大陆 永福路 當為了紀念劉永福 placesearch moi gov tw 2009 07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24 中文 臺灣 来源 编辑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劉永福與臺民盟約 劉永福致臺民佈告 樺山資紀與劉永福往來信函 靖西县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七编 人物 第五十七章 名人 第一节 传略 刘永福 清史稿 卷463 劉永福傳 陳仲金 越南史略 或譯 越南通史 由戴可來翻译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2 ISBN 978 7 100 00454 1 中文 郭振鐸 張笑梅 越南通史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978 7 300 03402 7 中文 古野直也 著 謝森展 譯 總督府到總統府 1995年 台北 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連橫 台灣通史 日軍參謀總部 著 許佩賢 編纂翻譯 攻台戰紀 1996年 台北 遠流參見 编辑 中国主题 广西主题 台湾主题 越南主题 人物主题 山賊 黑旗軍 白旗軍 黃旗軍 黃飛鴻 廣東十虎 三宣堂 三合會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官衔前任 唐景崧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1895年6月26日 1895年10月20日 無台灣日治時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刘永福 amp oldid 770060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