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华工大,是一所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拥有五山大学城广州国际三个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2006年-2022年使用的校徽[註 1]
华南理工大学正门刻石
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创办时间1952年11月
校庆日11月17日
学校标识码4144010561
学校类型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學
党委书记章熙春
校长张立群
党委副书记张立群、徐国正、陶韶菁、麦均洪
副校长朱敏李正、李卫青、徐向民、晋刚
教师人數专任:3,272
外聘:764
附属医院:888
学生人數全日制:46,079
所有折合:68,080
本科生人數全日制:26,459
研究生人數全日制:14,193
非全日制:3,789
博士生人數4,307
其他在学人员人數留学生:1,044
预科生:76
夜大/业余生:6,737
函授生:1,622
网络生:24,643
校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五山校区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大学城校区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382号
广州国际校区番禺区兴业大道东777号
总面积约406公顷
昵称SCUT、华工、华工大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網站www.scut.edu.cn
位置
注:师生人数为2021年9月数据[1]

华南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高校之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华工的历史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11月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期,时名“华南工学院”,是当时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88年1月改为现名。华工亦曾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名单中。

目前,华工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079人、专任教师3,272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毕业生超56万人;二级院系35个,学科涵盖,尤以工科见长;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部省级科研平台208个,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和广东省前列。华工在2020年已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前200名,学校更提出在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2]

历史

 
华工历史沿革图

前身各校

华工主要由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和岭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工程学科部分组建。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1933年7月之前的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其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政府于1910年8月设置的广东工艺局。1918年8月,广东工艺局附设的工业学校改为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成为当时广东省立的惟一一所工业学校,其历任校长与教师大多具有留学欧美日本的经历。1924年7月,甲工改制为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1930年再改为专科学校。此时,工专已合计培养毕业生近两百人[3]

1932年,适值陈济棠推行三年施政计划,正筹备一间省立大学;为纪念去世不久的国民党元老古应芬(字勷勤),陈济棠决定将其命名为勷勤大学。工专因此于次年7月扩设为省立勷勤工学院;1934年7月,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正式成立,勷勤工学院改为其设置的工学院。工学院设机械、化学、土木和建筑四系,勷大由此成为当时除中央大学外中国仅有开设建筑系的学校,建筑系主任林克明和土木系主任罗明燏更是当时工程界最具实力的人物。陈济棠下台后,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勷大数个学院迁入内地办学为由,在1938年宣布将勷大解散,其工学院并入国立中山大学[4]

1943年夏,广东省教育厅复办工专,校址先后设在高要云浮肇庆、广州等地。1952年高校调整后,工专并入华南工学院,是唯一一个整体并入华南工学院的办学单位。复办后的工专共培养毕业生800余人[5]

中山大学工学院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正门牌坊

中山大学的前身为孙中山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称国立中山大学。时任校长邹鲁认为中大非常有必要开办工科,于是成立筹备委员会,并在1926年接收工专为工业部,用以筹设中大的工科学系,但不久后因故交回广东省教育厅,工科的筹设工作因此中断;1931年再次重组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但该委员会不久后即停止运作。于是,中大在1931年扩设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与化工两学系,1933年再增设机械系和电工系[6]

1934年8月,工学院在中大文明路校址建立,聘请萧冠英为首任院长。工学院于次月率先迁入石牌新校园。至1937年,工学院共有教授37名,平均年龄约33岁,大多有留学经历,且学院办学经费高居中大各院系之首。中大更是全国当时36个拥有工学院的高校中,8所设不少于4个系的学校之一;当时各年级共有学生442人,占当时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在校生的7.7%。由此可见其办学规格之高、规模之大[6]。1938年,勷勤大学被当局解散,其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因此增设其带來的建筑工程系[4]

岭南大学理工学院

 
岭南大学哲生堂

岭南大学前身为1888年创立的格致书院,为基督教大学,后更名为岭南大学。1929年,在时任铁道部部长兼岭大校董会主席孙科(字哲生)的支持下,铁道部与岭大合作开办工学院,专办土木工程,以培养铁道及公路专门技术人才,并于1930年7月正式成立;铁道部还拨款兴建工学院大楼“哲生堂”,该楼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于1931年落成[7]。1938年抗战爆发后,时任校长李應林聘请教育学家朱有光为教务长,他们随后制定了整顿大学的计划,包括将文理学院拆分为文学院和理学院,理学院又与工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8]。1948年,理工学院增设电机工程系。1952年高校调整后,理工学院的土木、电机系及有关科并入华南工学院。在办学期间,理工学院的工学部分共培养毕业生102人[9]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在1950年合并而成[9]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简称“民大”)由陈其瑗于1925年9月创办,是广东首个由中国人创办的民办大学[10]私立广州大学(简称“广大”)由陈炳权于1927年3月创办,其前身是国立广东大学附设的夜间专修学院[11]

民大于1930年增设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其首届毕业生于1934年毕业,至1950年共毕业427人。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各地工程技术单位工作,抗战胜利后亦有数人取得甲等建筑师执照,民大于惠福西路荔枝湾的教学楼便是由该校校友自行设计和建造。1947年,工学院增设机械系及电机系,但至学校被合并时均未有毕业生[12]。广大大学部于1931年增设理学院,1940年扩充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系,后增设建筑学系[11]

1950年,民大和广大与私立文化大学私立广州法学院合并为华南联合大学。合并后的联大理工学院以原民大为院址,徐学澥和梁恒心为院长,设有土木、建筑、机械、电机和物理五系,其在联大的三个学院中数实力最强、教学设施最完备。但联大仍属私立大學,学生有较大经济压力,续学旧生和报读新生持续减少,学校办学经费入不敷出。1952年5月,华南联合大学撤销并迁调至中山大学;1952年11月院系调整后,再改为华南工学院[13]

重组建校

 
校报有关首届开学典礼的报道
 
五山校区孙中山先生像

为培养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1951年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13次政务会议批准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第2条第8项提出,“将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的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及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独立的工学院”[14]。次年,中国大陆高校的院系调整工作进入高潮。1952年10月7日,广东省、广州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以秘函字64号文指示成立华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学院筹备委员会于一周后展开工作[15]:2

1952年11月,华南工学院正式组建。学校选址于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园,由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工学院部分和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整体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交通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五所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6]。学校在11月17日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这一天在后来被定为华工的校庆日[17]

学院组建初期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化工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与水利工程系等6个系,共15个专业及14个专修科,以轻工为主、化工见长[15]:9。为适应广东地区轻工业的发展,在1953-1957年间有数所院校的相关学院、系科陆续调入华南工学院;学院亦调出部分系和教研组至其他院校,以支援“三线”地区建设[18]。1956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57年,开始招收函授[15]:21

1958年,中共中央发起大跃进运动,学院在这一时期掀起了“教育大革命”高潮,开始大办新专业、大搞科研、大办工厂等,同时分出化工系和造纸系成立华南化工学院。分出华南化工学院后,学院仅存3个系3个专业;但在当年年底便增加到7个系27个专业,其中包括电子学专家冯秉铨徐秉铮及部分师生,在仅有4位教师的情况下恢复建立的电讯工程系[15]:75。学院同年在广东韶关湛江建立韶关分院和湛江分院[16]。1959年,中共提出“巩固、整顿、提高”方针,学院开始调整工作,裁撤部分不切实际的专业,同时加强基础和专业课教育,教育质量开始回升。1960年,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但随后的“新跃进”继续出现了大办教育的高潮[20]。1961年,中共进一步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始纠正各种失误,并发布“高教六十条”,整顿全国高等院校,一系列措施使华工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年,华工开始接收蒙古北越等国的留学生[15]:108。1962年,韶关湛江两所分院被撤销[註 2];同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16]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华工的教学科研工作几乎全部停止,新生招收也被迫暂停。华工校内成立了多个红卫兵组织,其中造反派组织“华工红旗”曾获周恩来肯定为“革命左派”,为广州的“三面红旗”之一[23];学校亦发生过多起武斗事件,1967年8月,两派群众组织在图书馆大楼武斗时纵火更导致多人受伤、数千册图书资料被烧毁。在文革早期,全校有约300人被查抄、380余人被批斗审查,14名教工死亡;大量教学设施和校舍遭到破坏,共有价值18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仪器遗失、损坏[15]:157-158。1969年12月,原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均被下放给所在地方的革命委员会领导[24]。1970年10月,广东省革委会对广东省高等学校做出“调、并、迁、改”的决定,华南工学院被更名为广东工学院;原省属广东工学院改为广东矿冶学院,并迁往韶关,其3个专业调入新的广东工学院;暨南大学被撤销,其化学系、数理化基础教职工及行政系统与原华南工学院的化工类专业等合并,建立广东化工学院[16]。同年,学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并于1971年恢复了教学工作和部分科研工作[15]:147

文革结束后,广东工学院于1977年3月赴韶关开办分院[25],但不久后停办[21]。1977年10月,广东工学院恢复“华南工学院”的校名。1978年,华南工学院与广东化工学院均重新被认定为重点大学,并恢复部省双重领导[26]。同年,暨南大学恢复办学,该校本部机关干部及化学系、数理化基础教师职工及专业于4月起陆续返回;同年7月,华南工学院与广东化工学院再度合并为华南工学院[16]。1981年11月,成为中国首批56所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并在次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7]

更名大学

 
大学城校区中心广场
 
广州国际校区D5学生宿舍

为适应改革开放广东的发展,华工决定改变单一工科学院的办学方向及结构。80年代初,在文革时期停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三个理科专业相继复办并建立了相应的学系,管理系、社会科学系和外语系亦陆续开办,标志着华工从单一的工科学院向“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皆有管文”的综合大学发展,办学方向亦由培养单一的工程技术人才转向培养综合的科技人才[28]。1988年1月2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标志着上述两个过渡的完成[15]:231

1990年代,华工在全国开创了合作和共建办学的新模式[29]。1992年4月1日,与香港无线电视合作开办内地艺员训练班,以培养来自中国大陆的艺员和电视制作人员[30]。1993年,国家教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协议,华工由此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共建的高校。1994年,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以董事会的方式合办电力学院,创立了中国首个由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31]

1994年,广东电力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华工。1995年,华工通过了“211工程”的预审,成为中国重点建设的21世纪百所大学之一;同年恢复招收境外留学生。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中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32]。2001年,进入首批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33]

2001年,开始对口支援广西大学;随后在2006年开始对口支援贵州民族大学[34]。2004年8月,位于广州大学城大学城校区正式启用[35]。2006年8月,与广州云峰集团合办的广州汽车学院在广州市花都区挂牌成立,为华工首个独立学院[36]。2010年11月,与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37]。2011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英国[38]、美国[39]和德国[40]与当地的合作方建立了三所孔子学院

2014年9月,华工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宣布共同组建医学院,显示华工正式在医科上作出布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1]广东省人民医院[42]之后亦成为华工的直属附属医院;与天河区政府共建的华工附属天河医院(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则在2017年3月奠基[43]

2017年3月,华工与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成为中国大陆首个由学校、中央部委、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四方共建的大学校区[44],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规划发布以后第一个正式落地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校区[45]。该校区已于2019年9月正式启用[46]。同年6月,华工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示范基地学校,成为唯一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广东高校[47]。同年9月,华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的A类高校名单[48]

2019年7月,学校与阳江市政府签订了对口帮扶建设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2021年4月,学校再与广东省教育厅、阳江市政府和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协议,将建设中的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改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由四方共同建设[49]。2021年2月2日,广州学院脱离华工管理,并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广州城市理工学院[50]

学术

师资

 
1956年华南工学院教师集体照

华南工学院组建初期的200余名教师中,就有四十余名来自6个主要工业国家、毕业于20多所世界名校的知名教授任教,教授数目在当时中国大陆高校中名列前茅[51]。1985年,华工开始实行教师聘任制,从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2019年,华工开始启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预聘-长聘”制度,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流动,是中国大陆较早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的高校[52]

截至2021年9月,华工有专任教师3,272人,外聘教师764人,附属医院教师888人,折合生师比为18.07[1]。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53]长江学者3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6人次[54]

教学

 
图书馆总馆

华工在1960年获评“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55],1999年更获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32]。华工还利用MOOC等平台开放课程,将课程资源与社会共享。截至2021年9月,华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各类国家级精品、示范课程共27门,广东省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34门[56]

华工自1992年开始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时任校长刘焕彬提出了“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的办学方针[57],学校在2004年更提出了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的目标。学生入学后需修满一定学分的素质教育通选课,通识课所占培养计划比例更逐年提升,亦可以通过辅修获得第二学位;1999年开始实施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等一系列项目让在校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目前全校超过60%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于在校期间接过课外科技项目训练[58]。学校还与中广核华大基因南方航空等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2007年更开始组建各类创新班、校企合作教改班和国际化联合培养试点班[59],截至2020年6月已有各类教改班共30个,覆盖约17%的学生[60]。2018年,华工开始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超过半数专业实现按学科大类招生[61]。此外,华工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推行以MOOC教学为载体的“虚拟第三学期”和开设研讨课等教学改革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2][63]

研究

 
华工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俄汉翻译电子计算机

截至2021年9月,华工共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08个部省级科研平台[64],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5],总数位居中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66]。此外还有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42]、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1]、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67]和在建的附属天河医院(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43]4所直属附属医院。在经费上,2017年华工的科技经费为25.92亿元人民币,于全国排名第14,人均科技经费95.39万元[68];华工牵头的“分子聚集发光英语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年资助经费2亿元,是基金委迄今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69]

华工的科研成果丰硕,早在1950-60年代便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70]、第一台自动翻译机[71]和第一台声控打印机[51],现代更成功研制中国首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72]、首个国产高速造纸机[73]和世界首个有序大孔-微孔MOF单晶材料[74];华工在2020年更成为首个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单位[75]。此外,华工自2013年以来申请专利两万余件,申请PCT超过500件;单在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排中国大陆高校第2和第4位,申请PCT达170件,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4位、国内高校第2位[76]。截至2020年,华工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共40件,排名仅次于清华大学[77]

华工注重科研创新的同时亦重视其成果的转化实践。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华工就出现了利用周末时间赴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星期六工程师”,之后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高校之一[64]。目前,华工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居中国高校前列、华南地区首位[78]。华工在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设有创新创业平台,帮助相关企业的起步和成长。2019年,华工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79]。据统计,华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位列在广州市的高校和研究院中首位[80]

排名聲譽

大學 排名
華南理工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81]401–500名(2022)
《QS》世界排名[82]406名(2023)
《US NEWS》世界排名[83]250名(2022)
《ARWU》世界排名[84]151–200名(2021)
 
建筑学院所在的五山校区6号楼(建筑红楼)

华工的建筑土木化工轻工等学科因发展较早,在中国大陆有一定的知名度;华工更因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学科而被认定为中国建筑学界“建筑老八校”之一[85]。2017年,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四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48]。同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华工共有33个一级学科入选,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获评为排名前2%的A+[86],另有七个学科获评为排名前5%~10%的A-[87]。此外,华工共有十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四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入选数量位居中国高校并列第六位、华南地区首位[88]

在各大学排行榜中,华工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排名最高,2021年的排名为第151-200名(中国大陆11-24名),是自华工进入该排行榜以来的最好成绩[89];连续4年被路透社评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前十位[90]。华工还位列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第250名(中国大陆第16名)[91]、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01-500名(中国大陆16-22名)[92]和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06名(中国大陆第21名)[93],近年来在上述排行榜中均有数百名的进步。

2017年12月,华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启动实施了“工科登峰、理科跃升、文科繁荣、医科跨越”的四大学科行动计划[88]

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现有五山、大学城、广州国际三个校区,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形成了“一城三校区”的格局[94]

五山校区

 
五山校区12号楼及日晷台

五山校区又称北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是华工的主校区和最早的校区,于1934年启用,占地199.8公顷[95]

华工五山校区和华南农业大学为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所在地,由杨锡宗、林克明和余清江设计。按照规划,教学科研区集中于中轴线附近,建筑布置强调中轴对称;天文台和研究院分别位于校园东南和东北高地;学生生活区沿湖布置,男女生宿舍分列于中轴线东西两侧;教工生活区位于学校的东南隅,实验农场与实验林场分布在校园中心区的东西两侧。整座校园充分利用原有的地理条件,将分散的山水环境有机整合,形成“山光接水光”的岭南校园环境[96]。校园分三期建设,计划于六年内完成。首期工程于1933年开工,但到三期工程时,部分款项被拖欠导致进展缓慢,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后工程被迫中止,部分重要建筑并未建成,但已初步形成了“”形的校园布局[97]

 
应用“夏式遮阳”设计的五山校区14号楼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大迁至海珠康乐园,其石牌校园的正门及附近五千余亩的已开发校园划予华南工学院(今华工五山校区),农学院和林场、农场、研究院、天文台则划予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拆分后,中大的钟形校园布局被破坏,但华工的校园结构仍以原有南北纵向的主轴线和湖水形成的东西横向次轴线为框架。1950-1960年代新建建筑的风格风貌较为统一,更崇尚经济和实用性,其中具代表性的为夏昌世所设计、具有“夏式遮阳”结构的系列建筑[98]

 
五山校区校园中轴线一景

华工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后,因从工科院校转型为多学科综合院校,校园随学校扩张新建了大量建筑,总体遵循原有的发展脉络,但部分新建的高层建筑改变了校园原有的规划格局。2016年,五山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获得通过,该方案在新增校园建设的同时保护了老中大“钟”形的轴线,并提出未来拆除华工和华农之间的围墙,恢复老中大校园的风貌[99]

华工在1980年代被评为广州市花园式单位;2002年,原国立中大时期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100];2014年,部分建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101];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文明校园”[102]

目前该校区主要发展包括机械、土木、化工在内的传统工科以及管理类等学科,设置的学院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创业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94]

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校区教学区

大学城校区又称南校区,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东南部,于2004年8月随大学城的开园正式启用,占地97.63公顷[103][104]

大学城校区作为广州大学城第二组团的一部分,由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团队主持设计。根据大学城统一的规划分区,该校区分为教学和生活两区[105]。生活区主要采用对称式的空间结构;教学区采用转折轴线的非对称式空间组织结构,正南北和朝向面两个方向的轴线在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汇合,区内各建筑及室外空间均依托该轴线规划设置[106]

大学城校区内的教学区体育场和体育馆曾与其他大学城体育设施一同举办过多项大型赛事,包括2007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07]2010年亚洲运动会[108]等。2016年,校内一处清朝民宅入选“广州大学城八景”中代表大学城各校美景的“学府星辉”[109][110]

目前该校区主要为应用文科、计算机、环境能源、医学等应用性学科院系,包括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管理系电子商务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软件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94]

广州国际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D2区

广州国际校区是华工于2017年新设的校区,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广州国际创新城,占地110.59公顷[111]。该校区于2018年5月启动建设,首期校园已于2019年完工并交付使用,预计到2022年完成全部建设[46]

广州国际校区由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主持设计,整个校园被流经校内的河流分为北岸的学生成长社区和南岸的教学科研区,继承了五山校区景观脉络的东西向带状水系,同时采用街区式的建筑布局模式,是中国大陆首个采用街区式布局的大学校园[112]。在校园建筑上,一期工程中有超过30%的建筑面积为装配式建筑,是广州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且全部达到A级装配式评价标准的建筑群,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东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113]

该校区是华工首个实行本科生书院制的校区,也是中国大陆首个由学校、中央部委、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共建的大学校区;同时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在地国际化办学机制,已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达成了合作协议。该校区主要为发展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学院[94],包括已有的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前沿软物质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以及规划中的量子与光通讯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学院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学院[114]

文化

校徽

 
正六边形的老校徽

老校徽于40周年校庆前夕启用,由建筑系教师王加强设计。该版校徽采用正六边形样式,用蓝、白、金三种颜色勾画出华工英文缩写“S、C、U、T”,但由于其没有中文,且图案设计抽象,该版校徽的辨识度不高。

新校徽于2006年7月6日启用,由两个同心圆组成,以蓝色为主基调。外圆为中英文校名;内圆上方是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下方是学校标志建筑、原中大南门牌坊;内外圆之间的“1934”表明华工最早的五山校区(中大石牌校园)于1934年启用[115][116]。2022年11月16日,学校将校徽中的“1934”变更为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成立年份“1918”[117]

校风校训

 
新校训石,石上校训由叶选平题写

在早期,华工并未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定校训,许多时候校训常以校风为表现形式。1961年校第五次党员大会提出了树立“力争上游,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好学深思;民主团结,严肃活泼;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校风[118];文革时期至1982年以延安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校风[119]。1987年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校风,随后被定为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但被指过于平淡、缺少特色,且与66所学校的校训相同[115]。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于2006年7月6日与新校徽同步启用,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15]。2012年11月,华工再将“厚德尚学 务实创新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定为精神表述语[120]

校歌

外部音频链接
  《华南理工大学之歌》合唱版

华工曾在1956年、1979年、1998年、2005年和2007年5次开展校歌征集工作,但均未能成事。2008年,学校开始以2007年创作的《华南理工大学之歌》及其修改意见为基础,开始更广泛的校歌征集工作,并最终在2011年2月公布由集体作词、艺术学院梁军作曲的《华南理工大学之歌》,成为学校组建近60年来正式公布的第一首校歌[121]

校园活动

 
五山校区东区运动场

华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及社团组织。建校初期,学校各班内就建立了各种文体活动小组。1959年,学校开始组建优秀运动员集训班。1962年后,学校成立了各类文工团,当时参与文工团活动的人数,以及乐器和演出设备,除专业学校外,均位列广州地区各高校前列。首批13个学生社团和14个校级运动代表队在1983年开始陆续成立,学校亦开始组织勤工俭学活动[15]:51,121,122,247。进入21世纪,学校的“Fresh环保协会”和轮滑协会曾分别获评“全国百佳学生社团”[122]和“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123]。截至2020年8月,华工共拥有学术、文体、社会服务三大类的126个学生社团,社团成员1万余名。在学生活动上,华工的科技、社团、公益等各类文化节,以及“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华音初上”校园歌手大赛等在校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动[124]。此外,华工学生还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125]红点设计概念大赛[126]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127]全国学生运动会[128]等活动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校友

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章程》第七十八条,校友是指在华南理工大学及前身院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员,以及被学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和荣誉职衔的各界人士[129]

毕业生

建校以来,华工共培养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7万余人[90],其中较知名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容柏生姜中宏党鸿辛张佑启孟执中何镜堂唐本忠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侨联主席李卓彬,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空军总装备部原部长魏钢,香港互太纺织公司董事局永远荣誉主席蔡建中,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麦伯良,以及知名企业家李东生黄宏生、陈伟荣、胡秋生等[1]。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因学生中盛产企业家,又被誉为“华南企业家的摇篮”[32]。近年来更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涌现出大量杰出企业,因此学校亦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90]

历任校长

华南理工大学历任行政领导人名单[130]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华南工学院 1952年10月-1955年4月 罗明燏 筹委会主任
1955年4月-1958年9月 院长
1958年8月,学校分为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华南工学院 1958年9月-1962年8月 罗明燏 院长 华南化工学院 1958年6月-1959年6月 罗雄才 筹委会主任委员
1959年6月-1962年8月 院长
1962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华南工学院 1962年8月-1968年4月 罗明燏 院长
1968年4月-1970年10月 汪砺锋 革委会主任
1970年11月,华南工学院再度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广东工学院 1970年10月-1972年2月 汪砺锋 革委会主任 广东化工学院 1970年12月-1973年5月 赵鸣 革委会主任
1972年2月-1976年1月 朱劭天
1974年4月-1978年5月 张进
广东工学院华南工学院 1976年1月-1978年5月 陈彬
1978年6月,两校再度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6月-1979年2月两院筹备合并期间,共有16人为学院临时负责人。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华南工学院 1979年2月-1982年2月 张进 院长
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1982年2月-1991年11月 刘振群 院长→校长
华南理工大学 1991年11月-1995年4月 刘正义 校长
1995年4月-2003年9月 刘焕彬
2003年9月-2011年12月 李元元
2011年12月-2018年10月 王迎军
2018年10月-2022年8月[註 3] 高松
2022年8月至今 张立群

参见

注释

  1. ^ 校徽中“1934”已于2022年11月被替换为“1918”,详见#校徽
  2. ^ 韶关分院于196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1962年停办[21];湛江分院于1962年并入广东水产专科学校,现属广东海洋大学[22]
  3.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1月任命高松为中山大学校长,但2022年8月才免去其华南理工大学校长职务[131][132]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华南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 2021-11-15 [2021-11-15]. 
  2. ^ 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8-04). 
  3. ^ 陈国坚.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羊城今古. 2005, (4): 39-42 [2019-11-22].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4. ^ 4.0 4.1 . 信息时报. 2013-10-12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通过搜狐资讯. 
  5. ^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2338352. 
  6. ^ 6.0 6.1 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略述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创立与发展. 中山大学校报. [2019-11-22].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 
  7. ^ 董黎. 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研究: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汇与建筑形态的构成. 珠海: 珠海出版社. 1998: 200. ISBN 7-80607-405-8. 
  8. ^ 李瑞明. 對日戰爭. 嶺南大學歷史特藏. 香港: 嶺南 (大學) 籌募發展委員會. 1997: 101 [2020-03-21]. ISBN 9628512110. (原始内容于2020-03-21). 
  9. ^ 9.0 9.1 政协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第五章 高等教育. 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20-03-27). 
  10. ^ 林梦建. 广东首所民办大学要拆?. 信息时报. 2012-08-30 [2020-04-10].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新浪新闻. 
  11. ^ 11.0 11.1 张鸣皋. 广州大学与陈炳权. 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9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4-11). 
  12. ^ 祁士恭. 广州文史第五十二辑——羊城杏坛忆旧.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2020-04-09]. ISBN 9787218024264. (原始内容于2016-09-01). 
  13. ^ 王鸿英. 华南联合大学论述. 教育史研究. 2014, (3): 55-60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4. ^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人民日报. 1952-04-16: 1.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刘战. 华南理工大学史:1952-1992.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ISBN 9787562307006.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1). 
  17. ^ 华工校史上的“第一”. 南方日报. 2002-11-15 [2020-05-22].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南方网. 
  18. ^ 祝和平. 工科:从全国四大工学院到世界三十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6-10-20 [2020-04-10].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9. ^ 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 新华网. 1960-10-22 [2007-06-11]. (原始内容于2019-04-23) –通过中国经济网. 
  20.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0年. 人民网.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17-06-27). 
  21. ^ 21.0 21.1 杨发麟; 肖昌铁. 建国后的高等教育. 韶关市教育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251 [2020-03-21]. ISBN 9787218010748. (原始内容于2020-03-27). 
  22. ^ 历史沿革.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3-16]. (原始内容于2020-03-14). 
  23. ^ 叶曙明. 周总理力保“广交会”. 羊城晚报. [2020-09-04].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通过广州文史. 
  24. ^ 1969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0-04-02]. (原始内容于2022-01-19). 
  25. ^ 1977年3月8日,在抓纲治国、全国走向大治的大好形势下,华南工学院韶关分院举行首届工农兵学员开学典礼。. 华南工学院校报. 1977年3月 [2020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8月27日)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校史馆. 
  26. ^ 新华社电.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报告 决定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人民日报. 1978-03-02: 3. 
  27. ^ 历史上的今天: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11-26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28. ^ 刘涛; 许颖. 在理工科沃土上开出娇艳的文科花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6-12-08 [2020-09-24].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29. ^ 蒋志敏; 杨霞. 优势互补各方受益 华南理工大学在与社会共建中壮大. 人民日报. 1997-05-22: 5. 
  30. ^ 郭军; 廖丽丽. 广州高校人士忆邵逸夫:在高校培训艺人红极一时. 中新社. 2014-01-07 [2020-01-19]. (原始内容于2015-04-18) –通过央视网经济. 
  31. ^ 赵琦玉. 共建和联合办学的先行者. 南方日报. 2012-11-17 [2020-04-11].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32. ^ 32.0 32.1 32.2 名校巡礼:“工程师的摇篮”——华南理工大学. 羊城晚报. 2005-04-04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1-31) –通过新浪新闻. 
  33. ^ 高水平大学成功突围——“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助广东高校实现历史性突破. 南方日报. 2010-09-01 [2020-03-16]. (原始内容于2020-03-27) –通过新浪新闻. 
  34. ^ 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广西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5-11-24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35. ^ 宋荻. 四校学生迎来大学城第一课. 新快报. 2004-08-31 [2020-03-16]. (原始内容于2020-03-27) –通过新浪新闻. 
  36. ^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花都区正式挂牌成立. 广州日报. 2006-08-29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1-31) –通过新浪教育. 
  37. ^ 周逸梅. 同济等8校成立成立高考自主招生联盟. 新华社. 2010-11-26 [2020-08-27].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 
  38. ^ 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 2011-12-23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1-31). 
  39. ^ 编辑部. 美国爱达荷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3, (5): 128-129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40. ^ 德国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揭牌成立. 新华社. 2017-05-24 [2020-01-31]. (原始内容于2020-01-31). 
  41. ^ 41.0 41.1 华南理工附属第二医院挂牌成立. 中国科学报. 2017-03-02 [2020-02-15]. (原始内容于2020-02-15) –通过科学网. 
  42. ^ 42.0 42.1 省医成华工首个直属附属医院 与三个行业巨头签约. 南方网. 2017-06-28 [2020-02-15]. (原始内容于2020-02-15). 
  43. ^ 43.0 43.1 天河区又添一家三级医院. 广州日报. 2017-12-27 [2020-02-15]. (原始内容于2020-02-15) –通过新浪新闻. 
  44. ^ 许青青. 部省市校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中新网. 2017-03-16 [2019-09-25]. (原始内容于2020-02-21) –通过广东新闻网. 
  45. ^ 新华三中标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信息化网络项目,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9-08-30 [2019-10-07]. (原始内容于2019-10-07)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46. ^ 46.0 46.1 张璐瑶; 梁栩豪 李志文.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开门迎新. 羊城晚报. 2019-09-21 [2019-09-25]. (原始内容于2019-09-24) –通过金羊网. 
  47. ^ 王倩. . 羊城晚报. 2017-06-22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7) –通过金羊网. 
  48. ^ 48.0 48.1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09-21 [2020-02-17]. (原始内容于2019-03-27). 
  49. ^ 张影. 省教育厅阳江市政府广东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订协议 通力共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 阳江日报. 2021-04-01. 
  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华南理工大学(教发函〔2021〕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北京). [2021-02-09]. (原始内容于2021-02-18) (中文(简体)). 
  51. ^ 51.0 51.1 赵琦玉. 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奠基者之一(1952 1966). 南方日报. 2012-11-17 [2020-02-20]. (原始内容于2019-08-04) –通过凤凰网资讯频道. 
  52. ^ 贺蓓. 华工启动教师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将设“预聘-长聘”制度. 南方都市报. 2019-09-06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奥一网. 
  53. ^ 华南理工大学院士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院士资源网. 2020-06-11 [2020-07-14]. (原始内容于2019-07-16). 
  54. ^ 华园“知多滴”--校史校情教育手册.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20-09-16 [2020-09-11].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官方微信公众号. 
  55. ^ 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人民日报. 1960-06-13: 9. 
  56. ^ 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资讯册.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 2020-07-13 [2020-08-25].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57. ^ 陈爱军. 改革使华工走上快车道——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教授谈学校教育改革. 瞭望新闻周刊. 2002, (43): 64 [2020-10-11]. (原始内容于2020-12-07). 
  58. ^ 教育教学改革. 华南理工大学校史馆. 2017-04-20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59. ^ .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0-04-26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通过佛山技术科学学院. 
  60. ^ 柯丹洁. 华工今年开设5大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改班. 南方网. 2020-07-19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61. ^ 高松.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光明日报. 2018-12-04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62. ^ 杜玮淦. 4名院士同上一门课!华工这个校区的“新常态”让网友“酸”了. 南方日报. 2019-10-23 [2020-08-26]. (原始内容于2019-10-28). 
  63. ^ 华南理工大学多措并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02-13 [2020-09-29]. (原始内容于2019-02-19). 
  64. ^ 64.0 64.1 杜玮淦; 华轩. 扎根中国大地 迈向世界一流. 南方日报. 2020-06-15 [2020-06-15]. (原始内容于2020-06-15). 
  65. ^ 研究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19-08-04). 
  66. ^ 杨军; 吴宝榆 雷雨. 10亿元大手笔 助推广东高教大发展. 南方日报. 2013-07-12 [2020-09-19]. (原始内容于2020-09-29) –通过搜狐资讯. 
  67. ^ 杨淑馨. . 新华社. 2021-07-22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6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 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100. ISBN 9787040516654. 
  69. ^ 朱汉斌; 王志明. 学术大咖云集广州 点亮AIE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9-11-24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科学网. 
  70. ^ 人民日报社论. 党的教育方针的凯歌——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开幕. 人民日报. 1958-11-01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19-12-03). 
  71. ^ 辛均庆; 陈枫. 冯秉铨:士子楷模 风范长存. 南方日报. 2012-11-17 [2019-12-03]. (原始内容于2019-12-03). 
  72. ^ 杨薇. 华南理工大研制出中国首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 中新社. 2013-08-09 [2020-10-06]. (原始内容于2013-08-19). 
  73. ^ 张家利.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产高速造纸机的研制”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造纸信息. 2012, (11): 45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74. ^ 朱汉斌; 王云昀. 首个有序大孔—微孔MOF单晶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报. 2018-01-15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中国科学院. 
  75. ^ 柯丹洁. 摘掉造纸业“排污大户”的帽子 华工陈克复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南方日报. 2020-01-10 [2020-09-11]. (原始内容于2020-02-08). 
  76. ^ 张璐瑶; 鲍恩. 全球第四!华工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再创新高. 羊城晚报. 2019-03-29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19-09-01) –通过金羊网. 
  77. ^ 中国高校专利奖排行榜. 和讯网. 2020-01-05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78. ^ 叶石界. 华南理工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秘密. 南方日报. 2017-06-14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新浪新闻. 
  7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03-01 [2020-08-24]. (原始内容于2020-02-02). 
  80. ^ 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9.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2019-12-27 [2020-04-09].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81.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82.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83.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84.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85. ^ 洛文渡. “建筑新八校”:我们不是“山寨货”,我们只是在路上. 求学. 2017, (01): 21 [2020-06-07]. (原始内容于2020-06-07). 
  86. ^ 吴少敏; 姚瑶. 广东4学科获评A+. 南方日报. 2017-12-29 [2019-02-12]. (原始内容于2019-02-13) –通过新浪新闻. 
  87.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9-02-12]. (原始内容于2019-02-10) –通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88. ^ 88.0 88.1 王娟. 广东5所“双一流”高校建设颇有成效. 新快报. 2019-03-02 [2020-09-19].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通过青塔网. 
  89. ^ 华南理工大学. 软科-高等教育评价领先品牌. [2021-08-16]. (原始内容于2020-12-07). 
  90. ^ 90.0 90.1 90.2 陈亮. 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排头兵 (PDF). 羊城晚报: A03. 2022-12-18. (原始内容 (PDF)于2022-12-18). 
  91.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LP. [2021-10-26]. (原始内容于2018-12-07) (英语). 
  92.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0-26]. (原始内容于2020-12-07) (英语). 
  93.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op Universities. [2022-07-30]. (原始内容于2019-08-01) (英语). 
  94. ^ 94.0 94.1 94.2 94.3 杜玮淦; 吴少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一城三校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南方网. 2019-06-11 [2019-08-04]. (原始内容于2019-06-11). 
  95. ^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天河区AT0501、AT0504、AT0505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通告(穗国土规划[2016]118号).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6-03-29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96. ^ 郑力鹏.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典范——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规划建设. 新建筑. 2004, (06): 64-67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97. ^ 蔡维朗. 石牌时期的中山大学. 天河掌故. 广州: 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办公室. 2008 [2020-10-06]. (原始内容于2020-10-06). 
  98. ^ 王河. 夏昌世的三个岭南新建筑思想观. 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6: 371. ISBN 978-7-5564-0063-8. 
  99. ^ 张艳芬. 华工五山校区扩容规划敲定. 南方都市报. 2016-01-22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1-02-18). 
  100. ^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广州政报. 2002, (16) [2020-03-21]. (原始内容于2019-01-24). 
  101. ^ 广州市规划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告. 广州市规划局. 2014-12-25 [2020-10-06]. (原始内容于2020-10-06). 
  102. ^ (受权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中国文明网. 2017-11-17 [2019-01-23]. (原始内容于2019-01-24). 
  103. ^ 批后公布——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8-04-17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04. ^ 林湄. 广州大学城迎来开学第一天. 南方日报. 2004-08-30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通过南方网. 
  105. ^ 李凤荷. 北亭广场退铺事件追踪:一片喧嚣里 北亭独憔悴. 广州日报. 2012-10-26 [2020-09-14].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通过腾讯房产. 
  106. ^ 何镜堂. 郭卫宏 吴中平 郑少鹏. 广州大学城组团二规划与建筑设计——交融共享、亲近自然、有机和谐. 建筑学报. 2005, (03): 64-67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07. ^ 吴禄庭. 最大规模大运会在广州开幕 场馆耗资14亿元. 新快报. 2007-07-17 [2019-02-10].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通过搜狐新闻. 
  108. ^ 资料:华工体育场介绍. 新浪广东新闻中心. 2010-10-19 [2019-02-10]. (原始内容于2016-03-03). 
  109. ^ 申卉. 老祠堂荒废大学城中 系文物保护单位(图). 广州日报. 2014-12-30 [2019-02-10]. (原始内容于2018-09-30) –通过人民网. 
  110. ^ 屈巨贤. 最美八景辉耀大学城,原来在这儿. 南方日报. 2016-11-04 [2020-09-14].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111. ^ 批后公布——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8-11-21 [2020-04-08]. (原始内容于2020-02-26). 
  112. ^ 杜玮淦; 吴淑斌. 最新最全!一篇读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南方日报. 2019-09-08 [2019-09-25]. (原始内容于2019-09-10) –通过南方网. 
  113. ^ 王帆. 韦宏 罗志锋 黎协升.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思考. 建筑结构. 2019, (11): 56-61 [2020-04-05]. doi:10.19701/j.jzjg.2019.11.011.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14. ^ 学科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2018-11-21]. (原始内容于2019-08-04). 
  115. ^ 115.0 115.1 115.2 秦晖. 华工启用新校徽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广州日报. 2006-07-07 [2020-09-19].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通过新浪广东. 
  116. ^ . 华南理工大学. 2016-12-09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117. ^ 许青青. 华南理工大学发布新校徽:“1934”调整为“1918”. 中国新闻网. 2022-11-16. (原始内容于2022-11-16). 
  118. ^ 中共华南工学院第五次党员大会.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04-06]. (原始内容于2020-04-06). 
  119. ^ 校训.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04-06]. (原始内容于2020-04-06). 
  120. ^ 学校标识及其使用规范 (docx). 华南理工大学办公室. 2015-10-27 [2020-03-08]. (原始内容于2020-10-05). 
  121. ^ 张娟娟. (PDF).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基金会会刊. 2011, (1): 39-42 [2019-11-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15). 
  122. ^ 王功敏. 【建设者】Fresh环保协会——环保理念的知与行.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0-04-13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123. ^ 【华南理工大学】我校轮滑协会荣获首批“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称号.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2014-12-17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124. ^ 华南理工大学“四个着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03-01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16-03-06). 
  125. ^ 毛思倩. 华南理工大学获2018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冠军. 新华社. 2018-07-30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18-10-06). 
  126. ^ 许青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获两项德国红点奖. 中新网. 2015-10-14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15-10-18). 
  127. ^ 杜玮淦. 世界第一!华南理工学子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荣誉. 南方网. 2020-05-06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05-13). 
  128. ^ 赵春旭. 【赛场速递】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 华南理工携“校长杯”载誉而归.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7-09-18 [2020-09-13].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129. ^ 学校章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13]. (原始内容于2019-08-04). 
  130. ^ 华工历届行政领导(2020.08) (PDF).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20-08-01 [2020-09-19].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9-19). 
  131. ^ 吴怡. 两所985大学同一校长?华工:属实,高松院士目前同时担任中大、华工校长. 澎湃新闻. 2022-06-20 [2022-06-20]. (原始内容于2022-06-20). 
  132. ^ 张立群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08-26. (原始内容于2022-08-26).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华南理工大学的新浪微博   
  • 华南理工大学的哔哩哔哩空间  

坐标23°09′18″N 113°20′32″E / 23.15500°N 113.34226°E / 23.15500; 113.34226

华南理工大学, 简称华工, 华工大, 是一所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拥有五山, 大学城和广州国际三个校区, south, china, university, technology, scut, 2006年, 2022年使用的校徽, 正门刻石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创办时间1952年11月校庆日11月17日学校标识码4144010561学校类型公立, 综合性研究型大學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党委副书记张立群, 徐国正, 陶韶菁, 麦均洪副校长朱敏, 李正, 李卫青, 徐.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 华工大 是一所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拥有五山 大学城和广州国际三个校区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2006年 2022年使用的校徽 註 1 华南理工大学正门刻石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创办时间1952年11月校庆日11月17日学校标识码4144010561学校类型公立 综合性研究型大學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党委副书记张立群 徐国正 陶韶菁 麦均洪副校长朱敏 李正 李卫青 徐向民 晋刚教师人數专任 3 272外聘 764附属医院 888学生人數全日制 46 079所有折合 68 080本科生人數全日制 26 459研究生人數全日制 14 193非全日制 3 789博士生人數4 307其他在学人员人數留学生 1 044预科生 76夜大 业余生 6 737函授生 1 622网络生 24 643校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五山校区 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大学城校区 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382号广州国际校区 番禺区兴业大道东777号总面积约406公顷昵称SCUT 华工 华工大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網站www wbr scut wbr edu wbr cn位置注 师生人数为2021年9月数据 1 华南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高校之一 为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 华工的历史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正式组建于1952年11月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期 时名 华南工学院 是当时中国 四大工学院 之一 1988年1月改为现名 华工亦曾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 985工程 和 211工程 的名单中 目前 华工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6 079人 专任教师3 272人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毕业生超56万人 二级院系35个 学科涵盖工 理 管 文 经 法 艺 农 医 教 尤以工科见长 国家级科研平台28个 部省级科研平台208个 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和广东省前列 华工在2020年已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前200名 学校更提出在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2 目录 1 历史 1 1 前身各校 1 1 1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1 1 2 中山大学工学院 1 1 3 岭南大学理工学院 1 1 4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1 2 重组建校 1 3 更名大学 2 学术 2 1 师资 2 2 教学 2 3 研究 2 4 排名聲譽 3 校区 3 1 五山校区 3 2 大学城校区 3 3 广州国际校区 4 文化 4 1 校徽 4 2 校风校训 4 3 校歌 4 4 校园活动 5 校友 5 1 毕业生 5 2 历任校长 6 参见 7 注释 8 参考资料 9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 华工历史沿革图 前身各校 编辑 华工主要由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中山大学工学院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和岭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工程学科部分组建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编辑 参见 廣東工業專科學校和勷勤大学 1933年7月之前的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简称 甲工 其历史可追溯至晚清政府于1910年8月设置的广东工艺局 1918年8月 广东工艺局附设的工业学校改为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成为当时广东省立的惟一一所工业学校 其历任校长与教师大多具有留学欧美及日本的经历 1924年7月 甲工改制为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简称 工专 1930年再改为专科学校 此时 工专已合计培养毕业生近两百人 3 1932年 适值陈济棠推行三年施政计划 正筹备一间省立大学 为纪念去世不久的国民党元老古应芬 字勷勤 陈济棠决定将其命名为勷勤大学 工专因此于次年7月扩设为省立勷勤工学院 1934年7月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正式成立 勷勤工学院改为其设置的工学院 工学院设机械 化学 土木和建筑四系 勷大由此成为当时除中央大学外中国仅有开设建筑系的学校 建筑系主任林克明和土木系主任罗明燏更是当时工程界最具实力的人物 陈济棠下台后 国民政府借抗战时期勷大数个学院迁入内地办学为由 在1938年宣布将勷大解散 其工学院并入国立中山大学 4 1943年夏 广东省教育厅复办工专 校址先后设在高要 云浮 肇庆 广州等地 1952年高校调整后 工专并入华南工学院 是唯一一个整体并入华南工学院的办学单位 复办后的工专共培养毕业生800余人 5 中山大学工学院 编辑 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 1934 1952 重定向至此 此章节的主题不是1984年在台湾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 也不是2003年成立 2018年解散的中山大学工学院 参见 中山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正门牌坊 中山大学的前身为孙中山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 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称国立中山大学 时任校长邹鲁认为中大非常有必要开办工科 于是成立筹备委员会 并在1926年接收工专为工业部 用以筹设中大的工科学系 但不久后因故交回广东省教育厅 工科的筹设工作因此中断 1931年再次重组工学院筹备委员会 但该委员会不久后即停止运作 于是 中大在1931年扩设理学院为理工学院 增设土木与化工两学系 1933年再增设机械系和电工系 6 1934年8月 工学院在中大文明路校址建立 聘请萧冠英为首任院长 工学院于次月率先迁入石牌新校园 至1937年 工学院共有教授37名 平均年龄约33岁 大多有留学日美经历 且学院办学经费高居中大各院系之首 中大更是全国当时36个拥有工学院的高校中 8所设不少于4个系的学校之一 当时各年级共有学生442人 占当时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工科在校生的7 7 由此可见其办学规格之高 规模之大 6 1938年 勷勤大学被当局解散 其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 因此增设其带來的建筑工程系 4 岭南大学理工学院 编辑 参见 岭南大学 广州 岭南大学哲生堂 岭南大学前身为1888年创立的格致书院 为基督教大学 后更名为岭南大学 1929年 在时任铁道部部长兼岭大校董会主席孙科 字哲生 的支持下 铁道部与岭大合作开办工学院 专办土木工程 以培养铁道及公路专门技术人才 并于1930年7月正式成立 铁道部还拨款兴建工学院大楼 哲生堂 该楼由美国建筑师亨利 墨菲设计 于1931年落成 7 1938年抗战爆发后 时任校长李應林聘请教育学家朱有光为教务长 他们随后制定了整顿大学的计划 包括将文理学院拆分为文学院和理学院 理学院又与工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 8 1948年 理工学院增设电机工程系 1952年高校调整后 理工学院的土木 电机系及有关科并入华南工学院 在办学期间 理工学院的工学部分共培养毕业生102人 9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编辑 参见 广东国民大学 广州大学 1927年 和华南联合大学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在1950年合并而成 9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 简称 民大 由陈其瑗于1925年9月创办 是广东首个由中国人创办的民办大学 10 私立广州大学 简称 广大 由陈炳权于1927年3月创办 其前身是国立广东大学附设的夜间专修学院 11 民大于1930年增设工学院 下设土木工程系 其首届毕业生于1934年毕业 至1950年共毕业427人 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各地工程技术单位工作 抗战胜利后亦有数人取得甲等建筑师执照 民大于惠福西路和荔枝湾的教学楼便是由该校校友自行设计和建造 1947年 工学院增设机械系及电机系 但至学校被合并时均未有毕业生 12 广大大学部于1931年增设理学院 1940年扩充为理工学院 增设土木工程系 后增设建筑学系 11 1950年 民大和广大与私立文化大学和私立广州法学院合并为华南联合大学 合并后的联大理工学院以原民大为院址 徐学澥和梁恒心为院长 设有土木 建筑 机械 电机和物理五系 其在联大的三个学院中数实力最强 教学设施最完备 但联大仍属私立大學 学生有较大经济压力 续学旧生和报读新生持续减少 学校办学经费入不敷出 1952年5月 华南联合大学撤销并迁调至中山大学 1952年11月院系调整后 再改为华南工学院 13 重组建校 编辑 校报有关首届开学典礼的报道 五山校区孙中山先生像 为培养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 1951年11月30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13次政务会议批准了 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 其中第2条第8项提出 将中山大学的工学院 华南联合大学的工学院 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及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独立的工学院 14 次年 中国大陆高校的院系调整工作进入高潮 1952年10月7日 广东省 广州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以秘函字64号文指示成立华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 学院筹备委员会于一周后展开工作 15 2 1952年11月 华南工学院正式组建 学校选址于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园 由中山大学工学院 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 岭南大学理工学院的工学院部分和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整体为基础 会同湖南大学 广西大学 南昌大学 武汉交通学院 武昌中华大学等五所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 为当时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16 学校在11月17日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 这一天在后来被定为华工的校庆日 17 学院组建初期设有机械工程系 电机工程系 化工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与水利工程系等6个系 共15个专业及14个专修科 以轻工为主 化工见长 15 9 为适应广东地区轻工业的发展 在1953 1957年间有数所院校的相关学院 系科陆续调入华南工学院 学院亦调出部分系和教研组至其他院校 以支援 三线 地区建设 18 1956年 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57年 开始招收函授生 15 21 1958年 中共中央发起大跃进运动 学院在这一时期掀起了 教育大革命 高潮 开始大办新专业 大搞科研 大办工厂等 同时分出化工系和造纸系成立华南化工学院 分出华南化工学院后 学院仅存3个系3个专业 但在当年年底便增加到7个系27个专业 其中包括电子学专家冯秉铨 徐秉铮及部分师生 在仅有4位教师的情况下恢复建立的电讯工程系 15 75 学院同年在广东韶关和湛江建立韶关分院和湛江分院 16 1959年 中共提出 巩固 整顿 提高 方针 学院开始调整工作 裁撤部分不切实际的专业 同时加强基础和专业课教育 教育质量开始回升 1960年 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 19 但随后的 新跃进 继续出现了大办教育的高潮 20 1961年 中共进一步提出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 开始纠正各种失误 并发布 高教六十条 整顿全国高等院校 一系列措施使华工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同年 华工开始接收蒙古 北越等国的留学生 15 108 1962年 韶关和湛江两所分院被撤销 註 2 同年8月 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6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 华工的教学科研工作几乎全部停止 新生招收也被迫暂停 华工校内成立了多个红卫兵组织 其中造反派组织 华工红旗 曾获周恩来肯定为 革命左派 为广州的 三面红旗 之一 23 学校亦发生过多起武斗事件 1967年8月 两派群众组织在图书馆大楼武斗时纵火更导致多人受伤 数千册图书资料被烧毁 在文革早期 全校有约300人被查抄 380余人被批斗审查 14名教工死亡 大量教学设施和校舍遭到破坏 共有价值18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仪器遗失 损坏 15 157 158 1969年12月 原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均被下放给所在地方的革命委员会领导 24 1970年10月 广东省革委会对广东省高等学校做出 调 并 迁 改 的决定 华南工学院被更名为广东工学院 原省属广东工学院改为广东矿冶学院 并迁往韶关 其3个专业调入新的广东工学院 暨南大学被撤销 其化学系 数理化基础教职工及行政系统与原华南工学院的化工类专业等合并 建立广东化工学院 16 同年 学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并于1971年恢复了教学工作和部分科研工作 15 147 文革结束后 广东工学院于1977年3月赴韶关开办分院 25 但不久后停办 21 1977年10月 广东工学院恢复 华南工学院 的校名 1978年 华南工学院与广东化工学院均重新被认定为重点大学 并恢复部省双重领导 26 同年 暨南大学恢复办学 该校本部机关干部及化学系 数理化基础教师职工及专业于4月起陆续返回 同年7月 华南工学院与广东化工学院再度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6 1981年11月 成为中国首批56所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并在次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7 更名大学 编辑 大学城校区中心广场 广州国际校区D5学生宿舍 为适应改革开放在广东的发展 华工决定改变单一工科学院的办学方向及结构 80年代初 在文革时期停办的数学 物理和力学三个理科专业相继复办并建立了相应的学系 管理系 社会科学系和外语系亦陆续开办 标志着华工从单一的工科学院向 以工为主 理工结合 皆有管文 的综合大学发展 办学方向亦由培养单一的工程技术人才转向培养综合的科技人才 28 1988年1月28日 经国家教委批准 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标志着上述两个过渡的完成 15 231 1990年代 华工在全国开创了合作和共建办学的新模式 29 1992年4月1日 与香港无线电视合作开办内地艺员训练班 以培养来自中国大陆的艺员和电视制作人员 30 1993年 国家教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协议 华工由此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部省共建的高校 1994年 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以董事会的方式合办电力学院 创立了中国首个由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 31 1994年 广东电力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华工 1995年 华工通过了 211工程 的预审 成为中国重点建设的21世纪百所大学之一 同年恢复招收境外留学生 1999年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成为中国第一批 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32 2001年 进入首批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985工程 行列 33 2001年 开始对口支援广西大学 随后在2006年开始对口支援贵州民族大学 34 2004年8月 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大学城校区正式启用 35 2006年8月 与广州云峰集团合办的广州汽车学院在广州市花都区挂牌成立 为华工首个独立学院 36 2010年11月 与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 37 2011年12月至2017年5月 在英国 38 美国 39 和德国 40 与当地的合作方建立了三所孔子学院 2014年9月 华工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宣布共同组建医学院 显示华工正式在医科上作出布局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1 和广东省人民医院 42 之后亦成为华工的直属附属医院 与天河区政府共建的华工附属天河医院 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 则在2017年3月奠基 43 2017年3月 华工与教育部 广东省 广州市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 成为中国大陆首个由学校 中央部委 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四方共建的大学校区 44 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规划发布以后第一个正式落地的国际化 研究型大学校区 45 该校区已于2019年9月正式启用 46 同年6月 华工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 示范基地学校 成为唯一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广东高校 47 同年9月 华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 的A类高校名单 48 2019年7月 学校与阳江市政府签订了对口帮扶建设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 2021年4月 学校再与广东省教育厅 阳江市政府和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协议 将建设中的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改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 由四方共同建设 49 2021年2月2日 广州学院脱离华工管理 并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50 学术 编辑师资 编辑 1956年华南工学院教师集体照 华南工学院组建初期的200余名教师中 就有四十余名来自6个主要工业国家 毕业于20多所世界名校的知名教授任教 教授数目在当时中国大陆高校中名列前茅 51 1985年 华工开始实行教师聘任制 从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2019年 华工开始启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 预聘 长聘 制度 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流动 是中国大陆较早推动相关制度建设的高校 52 截至2021年9月 华工有专任教师3 272人 外聘教师764人 附属医院教师888人 折合生师比为18 07 1 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外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 双聘院士8人 53 长江学者33人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5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6人次 54 教学 编辑 图书馆总馆 华工在1960年获评 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 55 1999年更获评全国首批 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32 华工还利用MOOC等平台开放课程 将课程资源与社会共享 截至2021年9月 华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各类国家级精品 示范课程共27门 广东省精品课程50门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4门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 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34门 56 华工自1992年开始推动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时任校长刘焕彬提出了 重人品 厚基础 强能力 宽知识 的办学方针 57 学校在2004年更提出了培养高素质 高层次 国际化的 三创型 创新 创造 创业 人才的目标 学生入学后需修满一定学分的素质教育通选课 通识课所占培养计划比例更逐年提升 亦可以通过辅修获得第二学位 1999年开始实施的 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 等一系列项目让在校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项目 目前全校超过60 的本科生和90 的研究生于在校期间接过课外科技项目训练 58 学校还与中广核 华大基因 南方航空等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 2007年更开始组建各类创新班 校企合作教改班和国际化联合培养试点班 59 截至2020年6月已有各类教改班共30个 覆盖约17 的学生 60 2018年 华工开始推行 大类招生 大类培养 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超过半数专业实现按学科大类招生 61 此外 华工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推行以MOOC教学为载体的 虚拟第三学期 和开设研讨课等教学改革措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63 研究 编辑 华工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俄汉翻译电子计算机 截至2021年9月 华工共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08个部省级科研平台 64 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65 总数位居中国高校前列 广东高校首位 66 此外还有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 42 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1 附属第六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67 和在建的附属天河医院 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 43 4所直属附属医院 在经费上 2017年华工的科技经费为25 92亿元人民币 于全国排名第14 人均科技经费95 39万元 68 华工牵头的 分子聚集发光 英语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5年资助经费2亿元 是基金委迄今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 69 华工的科研成果丰硕 早在1950 60年代便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70 第一台俄汉自动翻译机 71 和第一台声控打印机 51 现代更成功研制中国首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 72 首个国产高速造纸机 73 和世界首个有序大孔 微孔MOF单晶材料 74 华工在2020年更成为首个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单位 75 此外 华工自2013年以来申请专利两万余件 申请PCT超过500件 单在2018年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排中国大陆高校第2和第4位 申请PCT达170件 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4位 国内高校第2位 76 截至2020年 华工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共40件 排名仅次于清华大学 77 华工注重科研创新的同时亦重视其成果的转化实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华工就出现了利用周末时间赴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 星期六工程师 之后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高校之一 64 目前 华工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居中国高校前列 华南地区首位 78 华工在广州 珠海 佛山 东莞 中山等地设有创新创业平台 帮助相关企业的起步和成长 2019年 华工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79 据统计 华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位列在广州市的高校和研究院中首位 80 排名聲譽 编辑 大學 排名華南理工大學全球排名 泰晤士 世界排名 81 401 500名 2022 QS 世界排名 82 406名 2023 US NEWS 世界排名 83 250名 2022 ARWU 世界排名 84 151 200名 2021 建筑学院所在的五山校区6号楼 建筑红楼 华工的建筑 土木 化工 轻工等学科因发展较早 在中国大陆有一定的知名度 华工更因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学科而被认定为中国建筑学界 建筑老八校 之一 85 2017年 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学四个学科入选 双一流 学科建设名单 48 同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 华工共有33个一级学科入选 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获评为排名前2 的A 86 另有七个学科获评为排名前5 10 的A 87 此外 华工共有十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I 的全球排名前1 其中工程学 材料科学 化学和农业科学四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入选数量位居中国高校并列第六位 华南地区首位 88 在各大学排行榜中 华工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排名最高 2021年的排名为第151 200名 中国大陆11 24名 是自华工进入该排行榜以来的最好成绩 89 连续4年被路透社评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前十位 90 华工还位列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第250名 中国大陆第16名 91 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01 500名 中国大陆16 22名 92 和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406名 中国大陆第21名 93 近年来在上述排行榜中均有数百名的进步 2017年12月 华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提出分 三步走 实现 双一流 建设目标 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同时启动实施了 工科登峰 理科跃升 文科繁荣 医科跨越 的四大学科行动计划 88 校区 编辑华南理工大学现有五山 大学城 广州国际三个校区 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形成了 一城三校区 的格局 94 五山校区 编辑 主条目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参见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五山校区12号楼及日晷台 五山校区又称北校区 位于天河区石牌高校区 是华工的主校区和最早的校区 于1934年启用 占地199 8公顷 95 华工五山校区和华南农业大学为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所在地 由杨锡宗 林克明和余清江设计 按照规划 教学科研区集中于中轴线附近 建筑布置强调中轴对称 天文台和研究院分别位于校园东南和东北高地 学生生活区沿湖布置 男女生宿舍分列于中轴线东西两侧 教工生活区位于学校的东南隅 实验农场与实验林场分布在校园中心区的东西两侧 整座校园充分利用原有的地理条件 将分散的山水环境有机整合 形成 山光接水光 的岭南校园环境 96 校园分三期建设 计划于六年内完成 首期工程于1933年开工 但到三期工程时 部分款项被拖欠导致进展缓慢 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后工程被迫中止 部分重要建筑并未建成 但已初步形成了 钟 形的校园布局 97 应用 夏式遮阳 设计的五山校区14号楼 1952年院系调整后 中大迁至海珠康乐园 其石牌校园的正门及附近五千余亩的已开发校园划予华南工学院 今华工五山校区 农学院和林场 农场 研究院 天文台则划予华南农学院 今华南农业大学 校园拆分后 中大的钟形校园布局被破坏 但华工的校园结构仍以原有南北纵向的主轴线和湖水形成的东西横向次轴线为框架 1950 1960年代新建建筑的风格风貌较为统一 更崇尚经济和实用性 其中具代表性的为夏昌世所设计 具有 夏式遮阳 结构的系列建筑 98 五山校区校园中轴线一景 华工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后 因从工科院校转型为多学科综合院校 校园随学校扩张新建了大量建筑 总体遵循原有的发展脉络 但部分新建的高层建筑改变了校园原有的规划格局 2016年 五山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获得通过 该方案在新增校园建设的同时保护了老中大 钟 形的轴线 并提出未来拆除华工和华农之间的围墙 恢复老中大校园的风貌 99 华工在1980年代被评为广州市花园式单位 2002年 原国立中大时期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100 2014年 部分建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 101 2017年 被教育部评为 文明校园 102 目前该校区主要发展包括机械 土木 化工在内的传统工科以及管理类等学科 设置的学院有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电子与信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学院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力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创业教育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和体育学院 94 大学城校区 编辑 主条目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校区教学区 大学城校区又称南校区 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东南部 于2004年8月随大学城的开园正式启用 占地97 63公顷 103 104 大学城校区作为广州大学城第二组团的一部分 由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何镜堂团队主持设计 根据大学城统一的规划分区 该校区分为教学和生活两区 105 生活区主要采用对称式的空间结构 教学区采用转折轴线的非对称式空间组织结构 正南北和朝向江面两个方向的轴线在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汇合 区内各建筑及室外空间均依托该轴线规划设置 106 大学城校区内的教学区体育场和体育馆曾与其他大学城体育设施一同举办过多项大型赛事 包括2007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107 2010年亚洲运动会 108 等 2016年 校内一处清朝民宅入选 广州大学城八景 中代表大学城各校美景的 学府星辉 109 110 目前该校区主要为应用文科 计算机 环境能源 医学等应用性学科院系 包括经济与金融学院 旅游管理系 电子商务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 软件学院 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医学院 生命科学研究院 和国际教育学院 94 广州国际校区 编辑 主条目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广州国际校区D2区 广州国际校区是华工于2017年新设的校区 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广州国际创新城 占地110 59公顷 111 该校区于2018年5月启动建设 首期校园已于2019年完工并交付使用 预计到2022年完成全部建设 46 广州国际校区由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主持设计 整个校园被流经校内的河流分为北岸的学生成长社区和南岸的教学科研区 继承了五山校区景观脉络的东西向带状水系 同时采用街区式的建筑布局模式 是中国大陆首个采用街区式布局的大学校园 112 在校园建筑上 一期工程中有超过30 的建筑面积为装配式建筑 是广州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且全部达到A级装配式评价标准的建筑群 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东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113 该校区是华工首个实行本科生书院制的校区 也是中国大陆首个由学校 中央部委 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共建的大学校区 同时采用 中方为主 国际协同 的在地国际化办学机制 已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达成了合作协议 该校区主要为发展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学院 94 包括已有的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前沿软物质学院 微电子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 以及规划中的量子与光通讯工程学院 生态与环境学院 智慧城市学院和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学院 114 文化 编辑校徽 编辑 正六边形的老校徽 老校徽于40周年校庆前夕启用 由建筑系教师王加强设计 该版校徽采用正六边形样式 用蓝 白 金三种颜色勾画出华工英文缩写 S C U T 但由于其没有中文 且图案设计抽象 该版校徽的辨识度不高 新校徽于2006年7月6日启用 由两个同心圆组成 以蓝色为主基调 外圆为中英文校名 内圆上方是广州市市花木棉花 下方是学校标志建筑 原中大南门牌坊 内外圆之间的 1934 表明华工最早的五山校区 中大石牌校园 于1934年启用 115 116 2022年11月16日 学校将校徽中的 1934 变更为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成立年份 1918 117 校风校训 编辑 新校训石 石上校训由叶选平题写 在早期 华工并未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定校训 许多时候校训常以校风为表现形式 1961年校第五次党员大会提出了树立 力争上游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好学深思 民主团结 严肃活泼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的校风 118 文革时期至1982年以延安抗大校训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作为校风 119 1987年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的学风和校风 随后被定为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 但被指过于平淡 缺少特色 且与66所学校的校训相同 115 新校训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于2006年7月6日与新校徽同步启用 源自 礼记 中庸 中的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115 2012年11月 华工再将 厚德尚学 务实创新 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 定为精神表述语 120 校歌 编辑 外部音频链接 华南理工大学之歌 合唱版华工曾在1956年 1979年 1998年 2005年和2007年5次开展校歌征集工作 但均未能成事 2008年 学校开始以2007年创作的 华南理工大学之歌 及其修改意见为基础 开始更广泛的校歌征集工作 并最终在2011年2月公布由集体作词 艺术学院梁军作曲的 华南理工大学之歌 成为学校组建近60年来正式公布的第一首校歌 121 校园活动 编辑 五山校区东区运动场 华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及社团组织 建校初期 学校各班内就建立了各种文体活动小组 1959年 学校开始组建优秀运动员集训班 1962年后 学校成立了各类文工团 当时参与文工团活动的人数 以及乐器和演出设备 除专业学校外 均位列广州地区各高校前列 首批13个学生社团和14个校级运动代表队在1983年开始陆续成立 学校亦开始组织勤工俭学活动 15 51 121 122 247 进入21世纪 学校的 Fresh环保协会 和轮滑协会曾分别获评 全国百佳学生社团 122 和 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123 截至2020年8月 华工共拥有学术 文体 社会服务三大类的126个学生社团 社团成员1万余名 在学生活动上 华工的科技 社团 公益等各类文化节 以及 世纪木棉 学术系列讲座 华音初上 校园歌手大赛等在校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动 124 此外 华工学生还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125 红点设计概念大赛 126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127 全国学生运动会 128 等活动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校友 编辑主条目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列表 根据 华南理工大学章程 第七十八条 校友是指在华南理工大学及前身院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员 以及被学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和荣誉职衔的各界人士 129 毕业生 编辑 建校以来 华工共培养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7万余人 90 其中较知名的有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 容柏生 姜中宏 党鸿辛 张佑启 孟执中 何镜堂 唐本忠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中国侨联主席李卓彬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 空军总装备部原部长魏钢 香港互太纺织公司董事局永远荣誉主席蔡建中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麦伯良 以及知名企业家李东生 黄宏生 陈伟荣 胡秋生等 1 学校被誉为 工程师的摇篮 因学生中盛产企业家 又被誉为 华南企业家的摇篮 32 近年来更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涌现出大量杰出企业 因此学校亦被称为 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 90 历任校长 编辑 华南理工大学历任行政领导人名单 130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华南工学院 1952年10月 1955年4月 罗明燏 筹委会主任1955年4月 1958年9月 院长1958年8月 学校分为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华南工学院 1958年9月 1962年8月 罗明燏 院长 华南化工学院 1958年6月 1959年6月 罗雄才 筹委会主任委员1959年6月 1962年8月 院长1962年8月 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华南工学院 1962年8月 1968年4月 罗明燏 院长1968年4月 1970年10月 汪砺锋 革委会主任1970年11月 华南工学院再度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广东工学院 1970年10月 1972年2月 汪砺锋 革委会主任 广东化工学院 1970年12月 1973年5月 赵鸣 革委会主任1972年2月 1976年1月 朱劭天1974年4月 1978年5月 张进广东工学院 华南工学院 1976年1月 1978年5月 陈彬1978年6月 两校再度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6月 1979年2月两院筹备合并期间 共有16人为学院临时负责人 学校名称 任职时间 姓名 职务华南工学院 1979年2月 1982年2月 张进 院长华南工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1982年2月 1991年11月 刘振群 院长 校长华南理工大学 1991年11月 1995年4月 刘正义 校长1995年4月 2003年9月 刘焕彬2003年9月 2011年12月 李元元2011年12月 2018年10月 王迎军2018年10月 2022年8月 註 3 高松2022年8月至今 张立群参见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注释 编辑 校徽中 1934 已于2022年11月被替换为 1918 详见 校徽 韶关分院于196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 1962年停办 21 湛江分院于1962年并入广东水产专科学校 现属广东海洋大学 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于2021年11月任命高松为中山大学校长 但2022年8月才免去其华南理工大学校长职务 131 132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华南理工大学2020 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 2021 11 15 2021 11 15 学校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陈国坚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羊城今古 2005 4 39 42 2019 1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4 0 4 1 1932 1938 虽死犹生的勷勤大学 信息时报 2013 10 12 2020 09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31 通过搜狐资讯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2338352 6 0 6 1 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 略述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创立与发展 中山大学校报 2019 1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 董黎 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研究 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汇与建筑形态的构成 珠海 珠海出版社 1998 200 ISBN 7 80607 405 8 李瑞明 對日戰爭 嶺南大學歷史特藏 香港 嶺南 大學 籌募發展委員會 1997 101 2020 03 21 ISBN 9628512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1 9 0 9 1 政协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第五章 高等教育 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7 林梦建 广东首所民办大学要拆 信息时报 2012 08 30 2020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新浪新闻 11 0 11 1 张鸣皋 广州大学与陈炳权 广州文史资料 选辑 第十七辑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9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1 祁士恭 广州文史第五十二辑 羊城杏坛忆旧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2020 04 09 ISBN 97872180242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01 王鸿英 华南联合大学论述 教育史研究 2014 3 55 60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人民日报 1952 04 16 1 15 0 15 1 15 2 15 3 15 4 15 5 15 6 15 7 15 8 刘战 华南理工大学史 1952 1992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ISBN 9787562307006 16 0 16 1 16 2 16 3 16 4 华南理工大学全宗指南 一 学校沿革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19 1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1 华工校史上的 第一 南方日报 2002 11 15 2020 05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南方网 祝和平 工科 从全国四大工学院到世界三十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6 10 20 2020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 新华网 1960 10 22 2007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23 通过中国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1960年 人民网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6 27 21 0 21 1 杨发麟 肖昌铁 建国后的高等教育 韶关市教育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 251 2020 03 21 ISBN 97872180107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7 历史沿革 广东海洋大学 2020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14 叶曙明 周总理力保 广交会 羊城晚报 2020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广州文史 1969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0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9 1977年3月8日 在抓纲治国 全国走向大治的大好形势下 华南工学院韶关分院举行首届工农兵学员开学典礼 华南工学院校报 1977年3月 2020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7日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校史馆 新华社电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报告 决定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人民日报 1978 03 02 3 历史上的今天 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 11 26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刘涛 许颖 在理工科沃土上开出娇艳的文科花朵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6 12 08 2020 09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蒋志敏 杨霞 优势互补各方受益 华南理工大学在与社会共建中壮大 人民日报 1997 05 22 5 郭军 廖丽丽 广州高校人士忆邵逸夫 在高校培训艺人红极一时 中新社 2014 01 07 2020 0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18 通过央视网经济 赵琦玉 共建和联合办学的先行者 南方日报 2012 11 17 2020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32 0 32 1 32 2 名校巡礼 工程师的摇篮 华南理工大学 羊城晚报 2005 04 04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1 通过新浪新闻 高水平大学成功突围 211工程 985工程 建设助广东高校实现历史性突破 南方日报 2010 09 01 2020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7 通过新浪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广西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5 11 24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宋荻 四校学生迎来大学城第一课 新快报 2004 08 31 2020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7 通过新浪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花都区正式挂牌成立 广州日报 2006 08 29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1 通过新浪教育 周逸梅 同济等8校成立成立高考自主招生联盟 新华社 2010 11 26 2020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 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 2011 12 23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1 编辑部 美国爱达荷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3 5 128 129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德国奥迪因戈尔施塔特孔子学院揭牌成立 新华社 2017 05 24 2020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1 41 0 41 1 华南理工附属第二医院挂牌成立 中国科学报 2017 03 02 202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5 通过科学网 42 0 42 1 省医成华工首个直属附属医院 与三个行业巨头签约 南方网 2017 06 28 202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5 43 0 43 1 天河区又添一家三级医院 广州日报 2017 12 27 2020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15 通过新浪新闻 许青青 部省市校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中新网 2017 03 16 2019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1 通过广东新闻网 新华三中标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信息化网络项目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9 08 30 2019 10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07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46 0 46 1 张璐瑶 梁栩豪 李志文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开门迎新 羊城晚报 2019 09 21 2019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4 通过金羊网 王倩 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公布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广东唯一高校入选 羊城晚报 2017 06 22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金羊网 48 0 48 1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 09 21 2020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27 张影 省教育厅阳江市政府广东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订协议 通力共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 阳江日报 2021 04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华南理工大学 教发函 2021 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北京 2021 0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18 中文 简体 51 0 51 1 赵琦玉 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1952 1966 南方日报 2012 11 17 2020 0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通过凤凰网资讯频道 贺蓓 华工启动教师人事聘用制度改革 将设 预聘 长聘 制度 南方都市报 2019 09 06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奥一网 华南理工大学院士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院士资源网 2020 06 11 2020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6 华园 知多滴 校史校情教育手册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20 09 16 2020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官方微信公众号 出席全国教育和文化 卫生 体育 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人民日报 1960 06 13 9 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资讯册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 2020 07 13 202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陈爱军 改革使华工走上快车道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教授谈学校教育改革 瞭望新闻周刊 2002 43 64 2020 10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7 教育教学改革 华南理工大学校史馆 2017 04 20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关于转发华南理工大学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0 04 26 2020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佛山技术科学学院 柯丹洁 华工今年开设5大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改班 南方网 2020 07 19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高松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光明日报 2018 12 04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杜玮淦 4名院士同上一门课 华工这个校区的 新常态 让网友 酸 了 南方日报 2019 10 23 2020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28 华南理工大学多措并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 02 13 2020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9 64 0 64 1 杜玮淦 华轩 扎根中国大地 迈向世界一流 南方日报 2020 06 15 2020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5 研究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杨军 吴宝榆 雷雨 10亿元大手笔 助推广东高教大发展 南方日报 2013 07 12 2020 09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9 通过搜狐资讯 杨淑馨 华南理工大学与佛山共建智慧医院 新华社 2021 07 22 2022 03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 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100 ISBN 9787040516654 朱汉斌 王志明 学术大咖云集广州 点亮AIE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9 11 24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科学网 人民日报社论 党的教育方针的凯歌 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开幕 人民日报 1958 11 01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3 辛均庆 陈枫 冯秉铨 士子楷模 风范长存 南方日报 2012 11 17 2019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3 杨薇 华南理工大研制出中国首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 中新社 2013 08 09 2020 10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8 19 张家利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 国产高速造纸机的研制 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造纸信息 2012 11 45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朱汉斌 王云昀 首个有序大孔 微孔MOF单晶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报 2018 01 15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中国科学院 柯丹洁 摘掉造纸业 排污大户 的帽子 华工陈克复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南方日报 2020 01 10 2020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8 张璐瑶 鲍恩 全球第四 华工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再创新高 羊城晚报 2019 03 29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01 通过金羊网 中国高校专利奖排行榜 和讯网 2020 01 05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叶石界 华南理工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的秘密 南方日报 2017 06 14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新浪新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 03 01 2020 08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02 在穗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9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2019 12 27 2020 04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洛文渡 建筑新八校 我们不是 山寨货 我们只是在路上 求学 2017 01 21 2020 06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7 吴少敏 姚瑶 广东4学科获评A 南方日报 2017 12 29 2019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3 通过新浪新闻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19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0 通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88 0 88 1 王娟 广东5所 双一流 高校建设颇有成效 新快报 2019 03 02 2020 09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青塔网 华南理工大学 软科 高等教育评价领先品牌 2021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7 90 0 90 1 90 2 陈亮 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排头兵 PDF 羊城晚报 A03 2022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12 18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 S News amp World Report LP 2021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7 英语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 09 18 2020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7 英语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op Universities 2022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1 英语 94 0 94 1 94 2 94 3 杜玮淦 吴少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 一城三校区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南方网 2019 06 11 2019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天河区AT0501 AT0504 AT0505规划管理单元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 通告 穗国土规划 2016 118号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2016 03 29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郑力鹏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典范 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规划建设 新建筑 2004 06 64 67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蔡维朗 石牌时期的中山大学 天河掌故 广州 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办公室 2008 2020 10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06 王河 夏昌世的三个岭南新建筑思想观 中国岭南建筑文化源流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6 371 ISBN 978 7 5564 0063 8 张艳芬 华工五山校区扩容规划敲定 南方都市报 2016 01 22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18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广州政报 2002 16 2020 03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24 广州市规划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告 广州市规划局 2014 12 25 2020 10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06 受权发布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中国文明网 2017 11 17 2019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24 批后公布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8 04 17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林湄 广州大学城迎来开学第一天 南方日报 2004 08 30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通过南方网 李凤荷 北亭广场退铺事件追踪 一片喧嚣里 北亭独憔悴 广州日报 2012 10 26 2020 09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腾讯房产 何镜堂 郭卫宏 吴中平 郑少鹏 广州大学城组团二规划与建筑设计 交融共享 亲近自然 有机和谐 建筑学报 2005 03 64 67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吴禄庭 最大规模大运会在广州开幕 场馆耗资14亿元 新快报 2007 07 17 2019 0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通过搜狐新闻 资料 华工体育场介绍 新浪广东新闻中心 2010 10 19 2019 0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3 申卉 老祠堂荒废大学城中 系文物保护单位 图 广州日报 2014 12 30 2019 0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30 通过人民网 屈巨贤 最美八景辉耀大学城 原来在这儿 南方日报 2016 11 04 2020 09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批后公布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18 11 21 2020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6 杜玮淦 吴淑斌 最新最全 一篇读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南方日报 2019 09 08 2019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0 通过南方网 王帆 韦宏 罗志锋 黎协升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思考 建筑结构 2019 11 56 61 2020 04 05 doi 10 19701 j jzjg 2019 11 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学科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2018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115 0 115 1 115 2 秦晖 华工启用新校徽校训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广州日报 2006 07 07 2020 09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通过新浪广东 校徽解读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12 09 2022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2 许青青 华南理工大学发布新校徽 1934 调整为 1918 中国新闻网 2022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16 中共华南工学院第五次党员大会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 04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6 校训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 04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6 学校标识及其使用规范 docx 华南理工大学办公室 2015 10 27 2020 03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05 张娟娟 历史记忆中的华工校歌 PDF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基金会会刊 2011 1 39 42 2019 11 2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3 15 王功敏 建设者 Fresh环保协会 环保理念的知与行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0 04 13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华南理工大学 我校轮滑协会荣获首批 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称号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2014 12 17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华南理工大学 四个着力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 03 01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毛思倩 华南理工大学获2018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冠军 新华社 2018 07 30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6 许青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获两项德国红点奖 中新网 2015 10 14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0 18 杜玮淦 世界第一 华南理工学子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荣誉 南方网 2020 05 06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13 赵春旭 赛场速递 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 华南理工携 校长杯 载誉而归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2017 09 18 2020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学校章程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华工历届行政领导 2020 08 PDF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2020 08 01 2020 09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9 19 吴怡 两所985大学同一校长 华工 属实 高松院士目前同时担任中大 华工校长 澎湃新闻 2022 06 20 2022 06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20 张立群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26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华南理工大学官方网站 华南理工大学的新浪微博 华南理工大学的哔哩哔哩空间 坐标 23 09 18 N 113 20 32 E 23 15500 N 113 34226 E 23 15500 113 3422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华南理工大学 amp oldid 7510329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