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大陆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規模較大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1],放棄中华民国教育部建立的西歐美国式教育體系。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

第二次则是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放弃苏式体制,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部分高校重新回到舞台,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綜合型大学。

歷史背景

1951年,中國對蘇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又出於否定民國的欧美教育制度的需要,促成移植苏联教育模式(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分别投资和管理的体制),院系调整即其产物。[2]1952年是最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大学体制为模板,大力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削减原综合类大学。其导致民国建立的60余所私立高校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全被其他大学吞并;综合类院校从近50所削减剩14所;工科比重同时强化,文科弱化严重。而稍早於1949年底的在小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則屬前奏,即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3]

方针

调整方针是撤去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学院,建立独立的专门学院,以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这使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若干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或者调整出省(市)与外省(市)部分学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

内容

 
1952年清华大学院系调整

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现在北京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

  1. 北京科技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中国矿业大学
  6. 中国石油大学
  7. 中国农业大学
  8. 北京林业大学[1]

又如,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合并武汉大学医学院,重新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又如,整合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而组建的山东海洋学院(现已发展成中国海洋大学)。

另因教会大学违背马克思哲学唯物的原则,故教会大学如上海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各地情况

影响

邓敬雷称,院系调整重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包括取消教会大学与私立学校)、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的教师,尤其要拆散各名牌大学、重要科系及其骨干教师,割断各大学与解放前的历史联系,或者说基本割断原来教授与学校的历史联系,从而达到为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的政治目的和便于驾驭的组织功能。」[2]

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幅增加。不过,本次院系调整造成了诸多问题。许多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1]。全国高校开始学习传播苏联式的灌输式教育[1]。高等学校从此丧失了教学自主权。私立大学、综合大学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1]。其奠定中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格局,将大学定位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出专业人才的机构,失去办学、教学和研究的独立自主,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前线。一系列院系变化,导致到中国文科发展趋于落后、畸形[4]

改革开放后大量院校重新合并,雖然高校體制回到正軌,但后来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实质为文理学校,新建大学多数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文科或者理工科院校,中国大学多数学科单一,发展不均衡,交流不通暢,新建的学校在本质上与原来高校的传承在实质上有颇多差异,然而继承了原来校名的文理学校常以原来院校正宗继承人自居,造成了校友归属混乱不清等问题,亦造成学院传承彻底断裂,如清华大学现存的文、法学院与50年代前者已完全无关,乃90年代重整后以旧名开设的新院系。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 人民网. 2010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5日). 
  2. ^ 2.0 2.1 邓敬雷. . 《华夏文摘》.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博士.
  3. ^ 李刚.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中国改革. 2003, (8). 
  4. ^ 被政治干预,被科学殖民,被商业裹挟:文科衰落的历史与现实. 界面文化. 2018-02-27. (原始内容于2018-02-27). 

外部链接

参见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2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0年2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2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0年2月25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大陆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 規模較大者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 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 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 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1 放棄中华民国教育部建立的西歐與美国式教育體系 狭义的 院系调整 通常仅指第一次 第二次则是在1980年代末 1990年代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放弃苏式体制 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 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 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 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 部分高校重新回到舞台 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綜合型大学 目录 1 歷史背景 2 方针 3 内容 4 影响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7 参见歷史背景 编辑1951年 中國對蘇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又出於否定民國的欧美教育制度的需要 促成移植苏联教育模式 一种国家集中计划 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分别投资和管理的体制 院系调整即其产物 2 1952年是最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以苏联大学体制为模板 大力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 削减原综合类大学 其导致民国建立的60余所私立高校全改为公立 教会学校全被其他大学吞并 综合类院校从近50所削减剩14所 工科比重同时强化 文科弱化严重 而稍早於1949年底的在小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則屬前奏 即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 3 方针 编辑调整方针是撤去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学院 建立独立的专门学院 以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 这使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 若干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 或者调整出省 市 与外省 市 部分学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 内容 编辑 1952年清华大学院系调整 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 例如四大工学院 武汉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 南京工学院 现东南大学 广州华南工学院 现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工学院 现大连理工大学 现在北京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原北京医科大学 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1 又如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 合并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新命名为 中南同济医学院 又如 整合山东大学 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而组建的山东海洋学院 现已发展成中国海洋大学 另因教会大学违背马克思哲学唯物的原则 故教会大学如上海圣约翰大学 震旦大学 沪江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各地情况 1952年上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1952年武汉高校院系调整 1952年南京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云南大学院系调整影响 编辑邓敬雷称 院系调整重要的目的 是 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 包括取消教会大学与私立学校 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 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的教师 尤其要拆散各名牌大学 重要科系及其骨干教师 割断各大学与解放前的历史联系 或者说基本割断原来教授与学校的历史联系 从而达到为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的政治目的和便于驾驭的组织功能 2 此次院系调整 中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幅增加 不过 本次院系调整造成了诸多问题 许多社会学 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 1 全国高校开始学习传播苏联式的灌输式教育 1 高等学校从此丧失了教学自主权 私立大学 综合大学 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 1 其奠定中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格局 将大学定位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 输出专业人才的机构 失去办学 教学和研究的独立自主 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前线 一系列院系变化 导致到中国文科发展趋于落后 畸形 4 改革开放后大量院校重新合并 雖然高校體制回到正軌 但后来所谓的综合性大学 实质为文理学校 新建大学多数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文科或者理工科院校 中国大学多数学科单一 发展不均衡 交流不通暢 新建的学校在本质上与原来高校的传承在实质上有颇多差异 然而继承了原来校名的文理学校常以原来院校正宗继承人自居 造成了校友归属混乱不清等问题 亦造成学院传承彻底断裂 如清华大学现存的文 法学院与50年代前者已完全无关 乃90年代重整后以旧名开设的新院系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高校丧失自主权 1952年院系调整回眸 人民网 2010年3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5日 2 0 2 1 邓敬雷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60年再回首 华夏文摘 2016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21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博士 李刚 大学的终结 1950年代初期的 院系调整 中国改革 2003 8 被政治干预 被科学殖民 被商业裹挟 文科衰落的历史与现实 界面文化 2018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27 外部链接 编辑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研究述评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邓敬雷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60年再回首参见 编辑中国教会学校列表 在港復校 在臺復校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amp oldid 753332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